(江河)《星星变奏曲》【(江河)《星星变奏曲》-《二十五史补编》】

(江河)《星星变奏曲》

《江河·星星变奏曲》原文阅读|主旨理解|赏析|读后感 江河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夜里凝望 寻找遥远的安慰 谁不愿意 每天 都是一首诗 每个字都是一颗星 像蜜蜂在心头颤动 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 柔软得像一片湖 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 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 像星星落满天空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 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 寻求星星点点的希望 谁愿意 一年又一年 总写苦难的诗 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 像冰雪覆盖在心头 谁愿意,看着夜晚冻僵 僵硬得像一片土地 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 谁不喜欢飘动的旗子,喜欢火 涌出金黄的星星 在天上的星星疲倦了的时候——升起 去照亮太阳照不到的地方 变奏曲是音乐的一个术语,意指音调不同变化的曲子。诗,题为《星星变奏曲》,以星星作为歌咏(抒情)的对象,诗分为两节,两节对星星的歌咏(抒情)的角度各各有别,形成乐曲中的所谓的变奏,诗情画意由此生成,诗的意绪和情愫由此弥漫开去 诗的两节开头是一样的: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这就好比一首乐曲,上下两段的前奏都是一样的。诗的变化的关键一句是上节和下节的第五行,上节是谁不愿意,下节是谁愿意,一个是否定句式,一个是肯定句式,情绪的变化和抒情的方式由此变化——诗人巧妙地将它们称为变奏,其源盖出于此。 比形式的革新更令人关注的是诗围绕星星所作出的一系列描绘、铺排、渲染和塑造。其中尤为精彩的是,将星星喻为在心头颤动的蜜蜂,将落满天空的星星喻为落满枝头的鸟,而星瘦小到能被风吹落,且满天的星星会飘来闪闪烁烁的声音,如白丁香一样朦朦胧胧——通感手法的巧妙运用,令诗触处生春,诗味盎然。 诗的第一节是暖色调的,推出的场景迷离、静美:是春天,春天的夜晚,如湖泊一样柔软的春夜,打着灯笼的萤火虫和满天繁星结伴而行,将它们美丽的倩影倒映在长有睡莲的湖水之中 诗的第二节是冷色调的,推出的场景冷峻、凄美:是冬天,冬天的夜晚,如冰雪覆盖在心头一样寒冷的冬夜,地上铺满浓霜,凄冷的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星,以致诗人写的诗都是苦难的,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 对于暖色调的描写,诗人以一句谁不愿意,予以否定之否定——肯定;对于冷色调的描写,诗人以一句谁愿意,予以坚决的否定。两个场景产生碰撞,内容上是一种互补,从而形成了这样一种诗歌的情绪方程式,如著名诗评家谢冕所指出的,江河的《星星变奏曲》在浓重的失落感中萌发出来的追求与寻找,既给诗篇蒙上一片迷惘与感伤的情调,又浸透着不甘湮没与泯灭的内在力的冲击与奔突。

《二十五史补编》

《二十五史补编》 二十五史刊行委员会编。为历代所增补的《二十五史》所缺表、志的汇编。《史记》虽创立了表、志的体例,为后代史官所遵循,但《二十五史》中表、志完备的只有《史记》、《汉书》、《新唐书》、《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新元史》和《明史》部,全无表、志的有《三国志》等部,其余各史或缺表,或缺志,其中错误之处亦不在少。即使如《史记》、《汉书》二书,也仍缺少兵志。自宋代以后,不断有学者对各史所缺表志进行增补、校正和考订,如钱文子《补汉兵志》,郝懿行《补宋书食货志》,王元启《史记月表正伪》,汪远孙《汉书地理志校本》,梁玉绳《汉书古今人表考》,姚振宗《隋书经籍志考证》等。这些著作大部分散见于各种丛书中,其中一部分还是从未刊印过的稿本,阅读困难。该书汇编各种补校表志共种,其中已刊者种,稿本种,基本上囊括了历代学者及近人补订各史表志的著作,使之与《二十五史》相辅而行,对于研究各代历史和阅读《二十五史》有很大的帮助。该书所收表志有不少是世所罕见的,如姚振宗《隋书经籍志考证》等种,《适园丛书》所刻入的只有种,浙江图书馆排印本所收亦不及半数,该书则全予收入。汪士铎《南北史补志》共卷,淮南书局刊本只收入卷,该书另收入其未刊稿卷,除仍缺《南北史艺文志》卷外,已近乎完璧。万斯同《历代史表》共卷,自《四库全书》、广雅书局刻本以下均只有卷,该书则据鄞县冯氏所藏作者遗稿,补足未刊表种。该书体例,以各史前后为序。每部分中,先表后志,以类相从。每种表志下,均用小字注明作者及刊本出处。如万斯同《历代史表》、谢钟英《三国大事表》等,均按所述内容重新拆散分类。该书系由王钟麒(伯祥)主持,书前有顾颉刚序文。年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年中华书局据开明书店原版重印,开本精装,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