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死不悟

至死不悟

出版时间:1989-01

    至死不悟 : 词源: 唐·柳宗元《三戒·临江之糜》: “三年 麋出门 见外犬在道甚众 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 共杀食之 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词由: 古时候 临江地方有个人捉到一只小麋鹿便喂养在家。他家中豢养的几条狗 看到主人带回一只小鹿 个个垂涎三尺 跑上来要吃它 被主人赶跑了。后来 他每天把小鹿抱到狗旁 让狗接近它 并让小鹿跟狗在一起玩。狗懂得主人要保护小鹿的心意 因此 即使口水直流 也只得强忍着亲昵小鹿。小鹿也把狗当成朋友 和狗打滚逗乐 十分随便。三年后 小鹿长大了 胆子也越来越大。一次 它独自出门去玩 看见有几只别人家的狗 便跑去和它们玩耍。这些狗看了既高兴又发怒。发怒的是这只鹿竟如此大胆 高兴的是竟有这么好的肥肉送到嘴边来。于是一拥而上 吃了麋鹿 把它的骨头丢在路上。这只麋鹿直到大难临头都不明白为什么被狗咬死。
词义: 直到死时仍然没有醒悟、明白过来。至:到。悟:醒悟、觉悟。也比喻顽固不化。
书证: 毛泽东《国民党反动派由“呼吁和平”变为呼吁战争》:“国民党死硬派就是这样倒霉的他们坚决地反对人民站在人民的头上横行霸道因而把自己孤立在宝塔的尖顶上而且至死也不悔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