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不复返

一去不复返

出版时间:1989-01

    一去不复返 : 词源: 《战国策·燕策三》:“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词由: 战国末期 燕国的太子丹看到秦国很快就要消灭赵、韩、魏、齐、楚等国 而且秦军已开到燕国的西部边境易水边上了 因而内心发愁 异常紧张。后来他想出了一个办法 即派武士荆轲去刺杀秦王。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 太子丹便带着一批官吏 身穿白衣服 头戴白帽子 象送丧一样 一直把荆轲送到易水河上。荆轲知道此去凶多吉少 很难生还。临别的时候他悲壮地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结果 荆轲行刺没有成功 反被秦始皇用剑砍死 确实是一去再不能返了。
词义: 去了以后就不再回来。复:再; 返: 回来。简作“一去不返”。
书证: 唐·崔灏《黄鹤楼》诗:“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四回:“不想过了几天金寓做了黄鹤 一去不返。”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过去的时代 已经一去不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