铤而走险

铤而走险

出版时间:1989-01

    铤而走险 : 词源:《左传·文公十七年》:“又曰:‘鹿死不择音 (荫)小国之事大国也 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铤而走险 急何能择。”
词由: 春秋时 大国之间争权夺利 小国往往处在被欺负的地位。公元前610年 晋灵公为了和楚庄王争当诸侯之长 在户地会合诸侯。晋灵公见郑穆公没有来便以为郑国对晋国怀有二心。为此郑公子归生写信给晋国的执政者赵宣子表明郑国对晋国的态度。信中说:我们对晋国历来是很尊敬的 但仍不能使你们满意。我们现在是畏首畏尾 既怕楚国 又怕晋国。一头鹿在被人们追赶的时候 是无暇选择能够庇护它的地方的。你们把我们逼急了 我们也可能铤而走险要求楚国来保护 或者倾全国之力 在国境上等候晋国大军的来临。”
词义: 原指郑国因形势紧急而采取冒险行动。铤: 急走的样子; 走险: 奔赴险处。形容无路可走时而采取冒险行动。
书证: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旦绝其衣食之源羸弱者转乎沟壑姑勿具论;桀黠者铤而走险 君何以善其后耶?”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五回:“碰了荒年 也少不了这班人不然 闹出那铤而走险的 更是不得了了。”郁达夫《海上通信》:“一人吐了 二人就吐 三人四人传染过去 铤而走险 急不能择 他们要吐的时候就不问是人头人足 如长江大河的直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