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市场报告范文

教育信息化市场报告篇

关键词:教育报刊;公共产品;

市场化经营

教育报刊堪称是一种典型的公共产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各类大众传媒都要增强社会责任感,把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作为义不容辞的职责,

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造良好舆论氛围。……面向未成年人!的报纸、刊物和其他少儿读物,

要把向未成年人提供更好的精神食粮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

努力成为未成年人开阔眼界、提高素质的良师益友和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精神园地。”《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则提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等部门,要把提供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精神产品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些都明白无误地传递出一个信息:教育报刊肩负着为青少年儿童提供精神文化产品的特殊历史使命,有着独特的价值取向,

有着明确的内容要求。因此,教育报刊必须坚持其鲜明的教育性、引导性,

必须坚持其鲜明的公益性。

与此同时,

我们必须看到,当前“走市场化道路”已经成为我国诸多报刊寻求发展的必由之路,能否与市场紧密接轨,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报刊的前途,甚至是生存。

在此背景下,教育报刊迫切需要厘清自己的发展轨迹:如何充分利用市场化的运作,

使自己的事业得以发展,同时坚守自身的公共产品属性,

完成其历史使命,确保教育报刊引导人、教育人的权威性。

一、坚持“市场化服务”寻求事业发展

国内都市报得以在短时期内兴起,其核心的因素之一在于确立了服务的观念,恰如号称“中国都市报之父”的席文举所言:“我们把宗旨定为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

是从另一个视角来考虑的,

那就是我们着重是为人民服务和服从人家的。我们把位置摆得很低,

不是去领导市民,而是做市民的公仆。”固然,教育报刊与都市报的定位迥异,教育报刊更强调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确保教育报刊要实现引导人、教育人的历史使命,但从根本上说,

教育报刊必须时刻牢记自己的首要宗旨,始终把“服务教育、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放在最根本的位置上,有效的服务才是教育报刊完成其历史使命、实现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当今时代传媒数量众多,

受众选择面很宽而居于主动地位,

在如此局面下,

江苏《莫愁》杂志社副总编马建强曾说过这样几句话:“我的本职工作是编刊物,编刊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制造读者,

继而服务读者”。“办刊物,

赢得读者是根本,

巩固读者是关键,成就读者是目的。”这几句话道出了教育报刊以服务寻求自身事业发展的诀窍,

教育报刊要成就自身的事业,必须拥有稳定的读者群体,而无论是“制造读者”、“赢得读者”或者“巩固读者”,都依靠切实的服务。

教育报刊为青少年读者服务,

核心是变革报刊对待青少年读者的视角,真正以平等的视角看待青少年读者。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

教育报刊始终认为自己是教育者和引导者,

青少年读者应该无条件服从于自己的教育,如此必然导致报刊忽视青少年读者的想法和要求,而习惯于按照自己的思路和方法去开展信息传播和宣传教育,

双方的想法在许多时候难以“无缝对接”,传播的效果自然很难保证。平等视角的重要作用,在于教育报刊能够自觉把青少年读者作为与自己平等的主体进行思考,从而认真考虑他们的各种信息需要,

了解他们的接受观念,进而以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传递青少年需要的各种信息,使青少年切实感觉到自己是在接受服务。

教育报刊开展信息服务工作,

主要方式是为青少年读者提供有用的信息产品。

过去由于与教育主管部门存在紧密的工作关系,教育报刊习惯于“布置任务”、“安排工作”,现在应该转变观念,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手法传播信息,体现出“服务读者”、“以读者为中心”的思路,

把报道当中读者最关心、对读者最有用的信息要素充分提炼出来,

放在最明显的位置,使对方乐意接受,增强新闻报道的服务性,增加信息的穿透力和到达率。

实际上,

教育报刊上许多报道都与青少年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日常活动紧密相关,以前在旧的思维模式下总是被处理成工作报道,只要真正转变观念,把有利于青少年学生的信息内容和要素突显出来,

就能够变成体现服务意识的信息产品,它的运作不在于执行起来困难多少,而在于观念是否切实转变了。

只要真正具备了服务的意识,教育报刊还可以为青少年读者开拓出许多服务手段,

例如,提升印刷、发行等工作的质量,使这些环节更加人性化,

使读者能够尽快阅读报刊,促进信息产品切实发挥功效;

此外,

教育报刊还可以借鉴邹韬奋当年办《生活》杂志时的一些举措,

如帮助读者购买书籍、学习用品等,借助报刊较为完备的发行网络开展物流工作,为一些边远地区、农村地区的中小学生提供帮助。

二、隔离“市场化经营”恪守公益宗旨

教育报刊坚持“市场化服务”观念,可望为自身赢得读者,

但它们却不能因此开展市场化经营,把稳定的读者群体作为自身争取广告和利润的重要砝码,

因为教育报刊社是一个具有公益性质的教育工作部门,

而不是一个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团体——隔离“市场化经营”,是教育报刊确保其公益性质、体现其公共产品特色的重要标志。

报刊市场化经营的基本模式,就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只要创造利润的行为不违背国家法律、政策,报刊都可以实施,以此促进自身的利益扩大。

通常而言,报刊市场化经营的主要手段有这么几种:尽量多刊登广告,

增加广告收入;将发行控制在合理的区间,对报纸而言尤其突出,因为发行将造成巨大的亏损,所以并不追求绝对发行量大,

而是寻求发行量与广告之间达到最佳的配比;

在纸张、印刷、发行费用上涨的时候,提高报刊零售价格,减少亏损乃至增加利润……

应该说,

市场化经营对于改善报刊经济状况是大有益处的。不过,人们常说教育要公平,因此青少年对于教育重要环节之一的教育报刊在享受、消费方面也应该实现公平——教育报刊要真正实现“服务于青少年,服务于教育事业”的使命,

必须回归其公共产品的特性,公共产品的本质在于它的公共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产品供给结构的公平性,公共产品具有对消费者的非排他性,政府只有公平、均衡地向各社会成员提供公共产品,

才能实现社会和

经济发展的均衡;

二是产品供给过程的公开性,

公共产品供给实际上是政府对公共资源的配置过程,按照公开透明的原则生产和分配公共产品,是市场经济对政府特别是财政部门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基本要求;三是产品供给取向的公正性,这要求政府要按社会公众的集体意愿提供公共产品,

弥补市场失灵,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实现社会总福利和人均总福利的最大化。

由此可见,上述的市场化经营举措,

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妨碍教育报刊完成其公共产品功能的实现:报刊上广告内容太多,必然影响青少年读者获得的有效信息;

为追求发行与广告的最佳配比而控制发行量,势必造成部分读者无法享受到信息服务;提高售价,

更会直接增加读者的经济负担,甚至导致部分经济困难的学生无法订阅报刊,

从而失去获得这一教育途径的机会……因此,教育报刊为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必须摒弃许多在其他报刊经营中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市场化运作措施,

其目的是避免报刊向市场获得的经济效益最终转嫁给读者,增加他们的经济负担,或者降低他们获得的服务质量,

甚至造成他们失去被教育的机会。

教育报刊自觉隔绝“市场化经营”,必然导致其经济效益的大幅度下降,而这又将妨碍它们实现“服务于青少年,服务于教育事业”的使命,

为此国家和社会应当承担责任,通过扶持和赞助等举措,有效弥补“市场失灵”,

使教育报刊的服务功能稳步得以提高。

教育信息化市场报告篇

一、背景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张及公共政策不断调整,我国教育资源的配置模式正在经历深刻变革,其基本特征是市场化趋势的日渐深化。统计数据显示,

自世纪年代中期以来,投入高等教育的公共财政经费与非公共财政经费表现出明显的此消彼长趋势,自年至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我国高校教育总经费的比重,从.%持续下降至.%,

而来自其他渠道的非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比则从.%一路攀升到.%[]。可以预计,今后相当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增长转入新常态后,相比以前年均两位数以上的增长速度,%左右甚至更低的经济增速会使教育公共财政扩充面临更大困难,

进而公共财政经费及非财政性经费在高校资金占比中此消彼长的趋势仍将延续。在这样一种背景下,高校必然要承载面向市场拓宽外部资源配置渠道的沉重压力,

其情形正如弗兰克?纽曼所描述的那样,“高等教育部门正由公共部门日益趋于市场化,

高校之间盛行的充满竞争及市场导向的新标准已经成为广泛共识”。高等教育领域市场化趋向的深化及有序运行,

需以完备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为前提。

当高校由传统意义上的公共组织转变为更具市场属性的机构时,

与其资源配置密切相关的利益相关方亦发生了重大改变,除政府这一传统的利益相关方之外,产业界、受教育者、教育监管及评估机构、金融部门、现有及潜在教育投资者等各类利益相关方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其现实诉求成为制约高校外部资源配置渠道能否拓展的关键因素,高校作为理性的资源配置主体必须对此作出积极回应。由于市场运行中各类市场主体及其关联方对投资的成本效益给予高度关注具有普适性,

因此通过公认会计准则规范核算高校成本效益并对外完整披露,以满足高校利益相关方信息知悉意愿并达到合理引导教育投资的目的,理应成为教育资源配置领域最核心的制度安排之一。各利益相关方基于信息对称的角度,

客观评价高校的成本效益及资金运营状况并据此作出投资抉择,是促进高校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有效拓宽外部资源配置渠道的基本前提。

但是相关制度基石在我国远落后于现实需要,具体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国内高校迄今仍未建立起被广泛认同的成本效益核算制度;二是财务信息披露面极其狭窄,

不仅财务报告编制基础不完善,而且只对政府主管部门报送,政府之外其他利益相关方知悉财务信息的现实诉求被排斥。为此,目前国内高校的成本效益信息成为外界难以知悉的“暗箱”,

个别高校的有限财务信息披露也零散、随意、完全不具备可比性。其深层根源在于高校现行会计核算及财务信息披露制度未能对教育资源配置模式所发生的深刻变革与未来趋势作出积极回应,基础性制度建构拘泥于传统思维惯性和既有窠臼,缺乏对高校利益相关方发生重大转换这一现实的切实观照,

进而导致制度供给的严重缺失。

二、西方发达国家情形

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完备的公认会计准则及信息披露制度,用以规范高校财务报告编制及对外公允披露。只是由于不同国家教育公共政策蕴含了不同理念及具体施政思路,进而导致高校财政基础亦存在很大区别,

所以各国公认会计准则及其规范下的财务信息披露框架亦存在明显差异,其制度建构深刻体现了对各自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及公共政策等现实国情的具体回应。

。教育公共政策及高校财政基础的差异美国私立高校先于公立高校出现,公、私立高校都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公共财政在各类高校的资金来源中均无绝对优势,

政府、基金、校友捐赠、商业及体育运营、学费、项目合同等资源配置渠道极其多样,其公、私立高校很难仅仅依据公共财政所占比重作出泾渭分明的区分,教育公共政策表现出明显的多元主义倾向;而德国、法国等欧洲大陆国家,受福利主义施政思路影响,

高等教育被视为公共福利部门,

所以其高校以公立为主,

私立高校几无容身之地,政府公共财政是高校最主要的资金来源,类似通过收取学费来拓宽高校资金来源等政策动议很难付诸实施;英国、澳大利亚等英联邦国家的教育公共政策则走向了另一极,高等教育很大程度上被当做服务产业推向市场,

通过全球市场获取服务及学费收入成为高校的重要资金来源。

。各国准则体系构建的具体思路公共政策及财政基础的巨大差异,

导致不同国家高校利益相关方的构成以及财务信息公开披露侧重点的区分,进而财务报告编制所遵循的公认准则亦有不同思路与指向。美国教育部早自年即颁布了“州立及地方学校系统财务会计手册”(),

以约束公立学校的成本核算与财务信息披露。国会年任命了“国家高等教育成本委员会”负责高校的成本核算与财务信息披露工作,并就此了一系列报告。同时,授权“毕马威”()等知名的会计专业服务机构为私立高校设计相应的财务核算制度。

总体而言,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和“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就私立和公立机构的会计核算与财务信息披露提供了专业标准,其公、私立高校可遵循相应准则编制财务报告并对外公开披露信息。年,上述准则体系进行了较大修订,

依据、。、。等学者的研究,在对所公立及私立高校遵循修订后的会计准则所编制的财务报告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认为,

公立高校编制的财务报告对外公开披露的财务信息,在适应利益相关方需求方面表现更佳。由此可见,私立高校所遵循的会计准则及编制的财务报告,

其公开披露的财务信息在适应外部利益相关方有效需求方面仍然存在改进与完善的空间,这可能与私立高校比公立高校的利益相关方更为复杂存在莫大关系。从德国情形看,

其高校被界定为“公法社团法人”,资金使用及成本效益等方面的财务报告编制及信息披露遵循了公立机构的专业准则及总体框架,其特点是强调通过精细严格的预算控制来引导教育经费的流向并提高资源配置效益。由于高校被视为州政府下属的机构,

其财务报告的结构及基本框架与政府部门具有一定相似性,

不同高校资金来源及使用状况可以清晰地进行横向比较,但其一个重要特点是不同高校的资金投入产出效益差别不甚明显,这进一步体现在德国高等教育系统内不同高校之间办学水准相对均衡,

各类高校办学质量没有显著差异这一特性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英联邦国家,高校财务报告编制及信息披露则倾向于采用市场机构的标准及总体框架,尤其体现了对教育购买方利益诉求的重大关注。

如澳大利亚高校所编制的“损益表”就借鉴了企业“损益表”(亦称“利润表”)的编制思路,

其报表结构一方面将学生学费、服务购买、研究合同资助等收入构成项目分类列示,另一方面将雇员费用、学生事务支出、课程开发支出、图书及设备折旧费、商誉摊销费用、应缴纳的产品及服务税等成本费用项目分类列示,同时将收入与成本、费用及支出等明细项目进行对应配比以反映成本效益,这样的财务报告编制框架及信息披露重点明显体现了对市场机构专业标准的借鉴[]。

三、我国的现状

我国目前仍未出台适应于高校成本效益核算及信息披露的公认会计准则,但年月日开始实行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财教[]号)针对高校开展成本核算及信息披露首次作出了原则性规定,

该项制度第六十二条指明,“高等学校应当根据实际需要,逐步细化成本核算,

开展学校、院系和专业的教育总成本和生均成本等核算工作,并建立成本费用分析报告制度”。只是这一原则性规定,并未在年月日开始实施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财会[]号)中得到切实体现。具体表现在:

。会计要素的划分不能适应成本费用核算的需要《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第五条规定,

“高等学校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等五项,

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会计要素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利润”等六项,成本核算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对费用进行归集与分配,并和收入进行配比的对象化过程。高校五项会计要素的划分,

没有清楚厘定支出与成本、费用的边界,从而未能为高校教育成本效益核算搭建起基本要素框架。

。没有设置相应的成本费用类科目进行成本核算《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将“事业支出”科目拆分为“教育事业支出”、“科研事业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和“离退休支出”等个一级会计科目,但没有设置相应的成本费用类会计科目,

新引入的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无形资产“累计摊销”等科目,

实际上亦是“虚提”,由于会计年度不能将相应的非现金支出计入合适的成本费用项目,因而未能考虑到教育成本归集与核算的现实需要。

。财务报告体系没有体现对成本费用信息的公开披露《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第七条规定高校编制的财务报告应当包括“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其中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和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

这一财务报告体系,没有涵盖成本费用类的综合财务报告,为此,《高等学校财务制度》所明确的“应当建立成本费用分析报告制度”这一规定,缺乏付诸实施的基础和前提。

反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高等教育领域市场力量相对强大的国家,其高校普遍通过编制“损益表”将各项收入项目与成本费用项目归类进行配比,以实现对高校办学成本效益总体情况及具体构成的完整反映。

。缺乏对现实国情的有效回应在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一贯性、谨慎性”等信息质量要求方面,既有制度缺乏对现实国情的有效回应。例如:我国不少高校近年来都进行了新校区建设,同一地区斥巨资购置新校区的高校与仅仅依托原有校区办学的高校,前者取得土地使用权及基建等方面的支出耗资巨大,

这些开支在资本化以后,后续逐年摊销过程中对成本效益的确认与计量会产生重大影响,如何使不同高校的成本效益信息调整至具备可比性;某一年度为应对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或申报博士点的巨额专项支出,扭曲了当年的成本信息,

如何遵循不同期间成本效益信息的一贯性原则;就谨慎性原则而言,在较长时期就业压力很大的国情下,

尤其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等就业率明显偏离均值的高校,表明无效投入产出了大量不被社会认可的“次品”,能否比照企业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资产减值损失”作类似处理以准确反映投入产出效益。

贫困生群体庞大的背景下,高校为该群体获取国家助学贷款所担保的风险补偿金是一项或有事项,如果学生还贷违约学校可能承担风险补偿金罚没支出,在不同类型及层次高校毕业生违约风险差异巨大的情形下,这样的或有事项如何按概率及比例确认并计入成本。

诸如此类的问题,

都未在高校现有的财务会计制度中得到具体体现,反映出既有制度建构缺乏对现实国情的主动回应。总体而言,

目前的不足在于:一方面公认会计准则没有及时制定颁布;另一方面现行财务会计制度仍然囿于传统预算会计的范畴,

未能突破对财政预算经费上拨下支进行反映的思维惯性,

会计科目设置不符合成本效益核算的需要,

所编制的财务报告也只向政府主管部门报送,

没有体现对政府之外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基本观照,对于公共政策及高校财政基础发生深刻变革的现实与趋势缺乏有效回应,远不能满足外界充分获悉相关信息的迫切需要。上述问题的存在,

严重制约了教育公共政策的改进并影响到高校外部资源配置渠道的有效开拓。

四、改进建议

。通过方法论的修正与创新,构建广为接受的公认会计准则成熟的成本效益核算及财务信息公开披露制度源自经济领域,是保障市场有序运行及促进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制度基石。随着高等教育领域市场化趋向的深化,

市场领域完备的制度建构被迁移至高校,

但是高等教育领域仍有其自身运行规律,相关准则及制度建设不能简单移植,必须结合高校的组织属性,对既有方法论进行修正与创新。例如:就“会计主体”这一会计基本假设而言,

高校与企业就存在很大区别,必须清晰厘定。

由于高校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职能边界较为模糊,庞杂的学术支持、行政、后勤、研究院所、基金会、社团组织、附属学校和医院,甚至学校投资控制的经营实体等内部组织结构相对松散,表现出明显的“有组织、无政府”[]这一松散耦合特性,在现实中极易导致高校内部经营性资产与非经营性资产界限不清、教学科研部门的水电能耗等费用挤入附属经营实体入账等失范甚至违法现象。

这与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普遍通过公司制所建立的完备内部治理结构存在很大区别,如何遵循高校的组织属性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厘定高校成本效益核算的边界与范围,需要通过方法论的修正与创新来达成共识。其次,

政策层面应就公认准则体系的构建形成共识。仅以高校教育成本的构成及核算而言,目前国家相关部委的认识就存在重大分歧,难以形成共识,这无疑给高校实际开展成本核算工作带来操作层面的极大困难。

如国家发改委颁布的《高等学校教育培养成本监审办法》中,

将“教育成本”的构成项目明确为“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固定资产折旧”等四项;

而在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标准培养成本计算办法》中则另有表述,“教育成本”的构成被确定为“标准教职工人员成本、标准学生资助成本、标准日常教学维持成本、标准土地和固定资产使用成本”等四项;同属教育部颁布,

但是仅适应于教育部部属高校的《关于报送有关调查数据的通知》中,与前述《高等学校教育培养成本监审办法》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标准培养成本计算办法》的成本核算办法又迥然相异,前述两个办法均采用四个成本项目正向相加的方法核算成本,该通知则没有具体规定成本的构成项目,而是要求采用倒算法进行推算。

即依据学校财务报表决算数据,分学科大类在支出总额中扣除科研、创收等无关费用后,

得出学生培养成本总额。再将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按照:.:的比例折算为标准学生数,

两者相除计算出生均培养成本。上述三个现行权威文件在教育成本的具体构成及核算方法上未形成共识,其他类似政策规定还有诸多不统一之处,这反映出各方对高校成本效益核算及信息披露认识分歧甚大,

并直接影响到高校成本效益核算工作的实际开展及结果的公允披露。

目前极有必要形成共识并构建广为接受的公认会计准则。

。以成本效益核算及财务信息披露的确认为依据,优化公共政策以观照利益相关方的现实诉求对于高校开展的成本效益核算及信息公开披露工作,国家应予以确认并在税制设计、学费议价、教育经费绩效拨付、教育投资等领域优化公共政策,

以体现对政府之外的高校其他利益相关方利益诉求的现实观照。以税制设计为例:在减免所得税方面,既往税制设计中针对外企投资于基础设施有“两免三减半”(从开始盈利的年度起前两年免征、接下来三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现行税制设计中针对企业研发经费有据实加计%列支以减少应纳税所得额,进而减免所得税等优惠政策。

为合理引导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类似企业投入高校用于创新型人才培养、或对贫困生群体的公益性捐资助学开支,在高校作为教育成本予以确认及计量后,

前者可以比照企业研发支出加计一定比例列支,后者可以突破公益性捐赠不能超过本年利润%比例的现有规定、不限比例据实全额扣除,

上述举措都可以调减应纳税所得额进而减轻企业的所得税负担;此外,在减免流转税方面,类似银行以中长期信贷资金的形式流入高校的各类人才培养专项经费或平台建设经费,

可以比照政策性金融的优惠举措,减免营业税。甚至可以考虑将这部分收支单列,进一步减免所得税。此类公共政策的改进与优化,

立足于对政府之外高校利益相关方合理诉求的现实观照,一方面必将促进高校强化成本效益核算,

切实将资源配置到创新型人才培养等关键环节;另一方面亦可合理引导各类社会资金投入到办学效益得到认可的高校,进而形成高校内外各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教育信息化市场报告篇

为打好我县防控金融风险攻坚战,

加强非法集资、互联网金融、交易场所等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工作,及时查隐患、堵漏洞、防风险,严防涉众型经济纠纷引发群体性事件发生,

切实维护全县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以及二中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全省金融工作会议、全市金融工作会议及我县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工作要求,按照“预防为主、打击为辅”的工作思路,坚持立足于保障全县经济安全运行、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建立健全管理、预防、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工作机制,加大防范预警、案件处置、宣传教育等工作力度,

切实维护正常金融秩序,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二)工作目标。

涉非法集资、互联网金融违规业务、交易场所违法违规经营等非法金融活动存量风险及时化解,

增量风险逐步减少。大案要案依法、稳妥处置,

陈案处置加快,有效化解信访投诉。非法金融活动监测到位,预警及时,防范得力,

处置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

人民群众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显著提高,非法金融活动生存土壤逐步消除。

(三)工作原则

。统筹协调。

各乡(镇、街道)作为本辖区整治非法金融活动的第一责任人,

对辖区内整治工作负总责,

严格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认真做好宣传教育、风险排查、监测预警、案件处置和维护稳定等工作。

。严管严控。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要按照监管与市场准入行业管理挂钩原则,

认真落实监督管理职责,加强日常监管,确保监管防范不留真空。

。防打结合。依法有序妥善处置风险,

在解决好浮出水面问题的同时,做好防范预警、强化宣传教育,发挥群众举报作用,一旦发生要打早打小,

在苗头时期、涉众范围较小时解决问题。

。依法处置。各级各部门单位要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

按照职责分工和工作权限,齐抓共管、协同配合,

抓住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大案件,依法持续严厉打击非法金融违法犯罪行为。

。维护稳定。

坚持积极稳妥、措施得当、维护稳定的原则,认真做好信访维稳和舆情引导工作,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及时有效化解矛盾,

维护社会稳定。

二、重点任务

(一)健全完善预警机制

。依托省处非办牵头建设的非法集资监测预警信息化系统,

建立健全立体化、社会化、信息化的监测预警体系。将整治非法金融活动工作纳入基层网格化管理范畴,切实落实好非法集资举报奖励制度,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群防群治。组织力量深入社区、村组开展防范预警工作,

及时发现非法金融活动线索,早介入、早处置,努力将风险隐患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阶段。

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县公安局、市场监督管理局、人行县支行、银监办

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加强对非法金融活动的监测预警,建立健全网络非法集资监管治理机制,强化网上非法集资信息巡查监控。积极整合各部门信息资源,

推动实现工商市场主体公示信息、人民银行征信信息、公安机关打击违法犯罪信息、法院立案判决执行信息等相关信息的依法互通共享,加强风险研判,

及时预警提示。

责任单位:县公安局、市场监督管理局、金融办,县法院,人行县支行

。发挥金融机构监测防控作用。金融监管部门要督促各金融机构加强内部管理,

建立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私售理财产品黑名单制度,

对进入黑名单或利用工作之便组织、参与非法集资的金融机构从业人员,依法依规实施惩戒措施;指导督促各金融机构做好对涉嫌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可疑资金的监测、问责。

各金融机构在严格执行大额可疑资金报告制度基础上,要对各类账户交易中具有分散转入集中转出、定期批量小额转出等特征的涉嫌非法集资资金异动进行分析识别,并及时向金融监管部门提交可疑交易账户报告,经金融监管部门甄别后及时提供给公安机关。对纳入取缔类的互联网金融机构,

金融监管部门要协调金融机构停止提供金融服务。

责任单位:人行县支行、银监办,

各金融机构

(二)加强日常监督管理

。强化市场准入管理。非金融机构及不从事金融活动的企业,

在注册名称和经营范围中,原则上不使用“交易所、交易中心金融、资产管理、理财、基金、基金管理、投资管理、财富管理股权投资基金、网贷、网络借贷、、股权众筹、互联网保险、支付”等字样,

市场监督管理局要加强登记管理,发现使用上述字样进行登记注册的,

要及时告知金融管理部门。金融管理部门、市场监督管理局对相关企业予以持续关注,并列入重点监管对象,及时发现识别企业擅自从事金融活动的风险,

视情采取整治措施。

责任单位:市场监督管理局、金融办,

人行县支行、银监办

。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行业主(监)管部门要认真履行一线把关职责,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和管行业必须管风险的原则,加强对所主(监)管机构和业务的风险排查行政执法,

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置。

综合运用抽查检查信息公示、风险警示约谈、市场准入限制等手段,加强市场监督管理,探索建立多部门协同监管和联动综合执法机制,

提升执法效果。

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政法委、信访局,县法院、检察院,

县发展改革和科技局、经济信息和商务局、教育局、公安局、民政局、财政局、人社局、国土局、规划建设和旅游局、农业局、林业局、文体新局、市场监督管理局、金融办、供销社,

县国地税局,人行县支行、银监办

。强化广告资讯管理。

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涉嫌非法集资、互联网金融违规业务、校园网贷等非法金融活动广告讯息的日常监测,严厉查处并曝光长期、大量违法投融资类广告的者、经营者;对于公安机关认定涉嫌非法集资犯罪或相关行业主(监)管部门认为构成非法集资活动的广告,责令单位立即停止,依法查处。

定期组织开展涉嫌非法集资广告资讯信息排查清理活动,重点对在街头巷尾、车站公园、超市广场等人流量大的场所及摆摊设点散发的涉嫌非法集资广告传单进行清理,有效封堵各类非法集资广告宣传和变相广告宣传。宣传主管部门要督促各新闻媒体单位加强涉嫌非法集资广告审查把关,

督促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增强广告审查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

审慎审查广告主的主体资格及广告内容。

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

公安局、市场监督管理局、金融办,人行县支行、银监办

(三)依法稳妥处置违法违规案件

。依法惩处非法金融违法犯罪活动。

公安、检察院等部门要加大对非法集资案件侦办打击力度,加大陈案处置力度,消化存量风险;

要充分发挥刑事打击的主动性,调动多警种及基层组织力量,摸排非法集资线索,做到打早打小,提高案件侦办效能法院要按照法律规定程序,

依法处置涉案资产,

最大限度追赃减损,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责任单位:县法院、检察院,

县公安局、金融办,人行县支行、银监办,各金融机构

。维护社会稳定。

各级各部门单位要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措施,讲究执法策略、方式、尺度和时机,依法合理制定非法金融活动处置方案,分类处置,

防止矛盾激化,努力实现执法效果与经济效果、社会效果相统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严格落实维稳属地责任,将风险处置和信访维稳工作有机结合,

在处置案件的同时制定相应的维稳预案。信访部门要认真做好信访接待工作,

注重矛盾纠纷排查化解,

积极引导涉案群众依法维权,有效防止群体性事件和极端情况发生。

责任单位:县委政法委、信访局,

县法院、检察院,县公安局、金融办,

各乡(镇、街道)

(四)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重点做好“四类人群”的宣传教育。金融监管部门要加强对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特别是基层工作人员的宣传教育,严防工作人员参与非法金融活动。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大中专院校学生特别是新生的宣传教育,严防非法校园网贷蔓延扩散。

民政部门要加强对老年人进行防范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的宣传教育,将防范识别非法金融活动的知识宣传贯穿到“为老服务”工作中,做好老年人的提醒工作。公务员管理机均要加强对公职人员宣传教育,严防公职人员涉及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

责任单位:县教育局、人社局、民政局、金融办,

人行县支行、银监办

。丰富宣传教育方式。开展好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活动,积极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公共交通设施等各类媒介或载体,以法律政策解读、典型案例剖析、投资风险教育等方式,提高宣传教育的广泛性、针对性、有效性。

金融融监管部门要组织各金融机构,在营业场所醒目位置张贴警示标识,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定期开展不同主题、种类的宣传教育活动,

推动防范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宣传工作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进社区、进村组,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进行宣传教育;各县(市、区)要充分发动社区、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组织作用,

发展培训义务宣传员,引导广大群众对非法金融活动不参与、能识别、敢揭发,

切断非法金融活动在基层的传播链条。

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

县文体新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安局、金融办,人行县支行、银监办,

各金融机构,各乡(镇、街道)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发挥县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组机制作用,统筹推进各项工作落实,

各乡(镇、街道)要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强化属地非法金融活动防范处置。各乡(镇、街道)和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要高度重视非法集资、互联网金融违规业务、交易场所违法违规经菅等非法金融活动的防范和处置工作,明确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

落实职责分工,优化工作程序。

(二)加强协作配合。各级各部门单位要认真落实本方案提出的各项任务,加强纵向工作部署,

强化横向联系沟通,有效共享信息,实现工作联动。县金融办要加强与各级各部门的沟通联系和督促指导,

研究完善考核办法,综合运用综治考评、通报约谈等方式,加大督导考核力度。

教育信息化市场报告篇

关键词:企业;

财务会计;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引言

财务会计目标是期望财务会计达到的目的,是构建财务会计理论结构的起点,是关于财务会计系统所应达到境地的抽象范畴。

财务会计目标包括两方面内容,即财务会计向哪些人提供信息,

以及提供什么样的信息。前者涉及到财务会计的具体目标,

后者涉及到财务会计信息质量。一个构建良好的财务会计目标,

应当具有系统性、稳定性、实用性和先进性的特点。系统性,也即财务会计目标具有层次性。应当包括基本财务会计目标和具体财务会计目标,前者是对财务会计目标的高度概括和一般性描述,

后者是前者的细化,

基本财务会计目标和具体财务会计目标紧密结合才能构成完整的财务会计目标体系。稳定性,也即财务会计目标应具有相对稳定性、不会经常变动。

实用性,即一定时期内,

此财务会计目标能够适用于该段时期的财务会计工作具体情况和当前的财务会计环境。

先进性,是财务会计目标切实为财务会计工作发挥作用的必要保证。

一、会计职能的重新定位

根据新《会计法》对会计监督的重新定义,

会计的职能可表述为反映和控制。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反映所花费的时间和人力将大大减少,

会计控制职能日趋重要,成了会计职能的主要方面。财务会计由以生成信息为主发展为侧重控制财务信息的质量,确保会计记录真实和会计信息可信,使其成为必要和有用的信息。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会计控制对于保证企业管理的有序和有效、保护资产的安全、防范和发现错误与舞弊也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加强会计人员的在职教育是当前会计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会计人员的学历结构不合理,知识层次不高,

许多会计人员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是靠“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培养起来的。

因此,要继续贯彻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发展会计职业教育的方针,

使其知识结构和专业水平在较短时间内能有较大的提高。会计人员的在职教育以知识更新为主,同时开展在职学历教育,

要大力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纪律教育,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要普及会计电算化教育,培训一批高级会计人才。

继续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资格管理制度,把住入门关,坚持并不断完善高级会计师的评审和中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考试制度,

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坚持其他有利于调动会计人员积极性的政策和制度。培养高智能型会计人才将是我们本世纪教育的基本目的,其培养方向应按照管理“通才”的标准进行。高智能型会计人才是兼容科技与管理知识的专业人才。

对于这类人才的培养是在专业化教育的基础上拓宽其知识面,使以往会计人员的传统知识结构向具有创造性与管理渗透性的知识结构转化。由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变化是极其迅速的,故对会计人才的培养教育必须是终身的。

伴随着改革的进程,

财务会计也发生了根本的变革。

这种变革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将高度集权的财务和会计体制逐渐改变为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体制,确立企业在财务和会计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二是将以实现国家计划为目标的财务和会计管理逐渐改变为以实现市场利益为目标的财务和会计管理,使政府和企业都按市场规律进行财务和会计活动;

三是逐步建立健全财务和会计的法规体系,

使财务和会计活动在法制的轨道上进行,保证会计工作的质量,

提高财务水平。

三、会计目标内容的进一步拓展

财务会计的目标系统包括向谁提供信息,提供哪些信息,以什么方式和什么时间提供等内容。

在新经济下会计目标系统将发生如下变化。

。会计信息需求主体的多元化和国际化使信息输出涉及的区域不断扩大。

。拓展会计报告内容,

满足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的内容不再只是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和现金流量。为了满足用户全面了解企业面临的机会和风险以及企业现状和发展前景,

应尽可能广泛地披露非财务信息,包括企业背景信息、前瞻性信息等。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资本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财务报告要充分揭示和披露知识资本信息,包括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源状况。

另外,当今人们对企业的认识正经历着从只重视经济方面到经济与社会两方面并重的转变,因此会计披露的内容还应包括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

。会计报告方式的不断创新。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呈报的技术障碍减少,成本降低,

企业可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在空间上,企业应提供分部报告,通过分部信息对总信息在量上的分解和质上的深化,为信息使用者确认和分析企业不同分部或子公司所面临的机会和风险提供更为相关的决策依据。

在时间上,财务会计需要提供定期报告和实时报告。传统的会计报告根据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假设,一般是按月、按年编制的。

在经济生活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信息使用者借助这种报告可以大致标准地预测企业的未来。但是我们将面对一个产品周期不断缩短、竞争目趋激烈、创新不断加速、经济活动不确定性日益显著的时代,会计信息的决策有效期间将大大缩短。因此,

必须建立一套能够提供实时信息的财务报告制度。一方面,定期报告仍将涌现,

作为决策的依据;

另一方面,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使随时提供报告成为可能。

。会计报告传递方式的变化。

现代信息技术(包括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及远程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及光盘存储技术等)为会计报告传递方式的革命奠定基础,与会计报告编制的实时性相对应报告的传递将实现网络化、无纸化。

企业可以将会计信息上网发送,信息的公开程度将大大提高,信息内容也将更加多样化。

结束语

教育信息化市场报告篇

关键词:广告设计;

教学改革;创新;新媒体时代

.-

一、新媒体时代广告的特点:

与传统媒体相比较,

新媒体广告最大的特点就是新媒体时代广告的消解力量――消解传统媒体(电视、广播、报纸、通信)之间的边界,消解国家与国家之间、社群之间、产业之间边界,消解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边界,等等"。

所谓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随着互联网等的发展,新媒体时代广告成为了广告的主流,也成为了新媒体收入的一个主要来源。

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随着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跟计算机相关的。这都可以说是新媒体,而新媒体时代广告业务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线。

新媒体时代广告的特点:

加强互动交流

新媒体所具有的超大信息容量对广告设计工作的资源寻求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使广告设计工作内容更加生动、翔实,增强了其吸引力和凝聚力。同时,形式多样的贴吧、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

有利于相关工作人员从更多的渠道更便捷地获取教学设计方面的信息。

新媒体以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时效性强为特色,充分发挥其优势,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广告设计的教育,提高相关广告设计工作科学化水平。组建高素质的新媒体建设和管理队伍。

新媒体立体化广告教育平台的建立需要高素质的人才,

并具备网络媒体知识、信息技术、文字编辑能力、图片处理技术等人才团队才能保证新媒体广告教育平台的正常、良性运行。

连接信息服务

深刻把握传播规律,深度实施媒体融合。首先,

遵循内容决定形式的规律,发挥主流媒体内容优势。传统报纸,“报”是传播内容,“纸”是传播载体,

融合发展是使“报”在新平台、新技术条件下更好地传播,

所以“报”的核心,是多媒体“纸”。其次,

遵循真实是传播的生命的规律,努力提高传播质量。融合发展要把信息来源的可靠性保持下来,规范的工作流程,

专业化的新闻生产、传播技巧,是我们传播全面可靠的保证。

再次,遵循技术传播方式的规律,

大力运用先进技术。

新媒体技术多点并发、网络覆盖、快捷高效,适合微传播、微信息、跨平台的流动,用户可随时随地获得信息,媒体融合在传播上抢占第一落点。

最后,

遵循市场规律,

加强服务优先。

互联网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服务意识,用户至上,传统媒体要加强用户交流互动,

吸引用户参与传播,提供新闻线索、报道素材,提供意见建议,提高用户的关注度、参与度。

二、新媒体时代广告设计教学遇到的机遇与挑战

。广告教学改革的机遇

最新研究认为,

近年,中国人的媒体习惯已经发生巨变。人们不再长时间坐在电视机前,

而是用更多的时间与更多的媒体接触。而后一代的资讯接受模式则已全面改变,互联网和手机或移动互联智能机已不能离开和不能离手,

各种社交媒体已成为后、后联系世界的最重要方式。消费者行为变化直接导致品牌营销传播模式的转变,精准广告、网络社区、网络视频、网络电视等模式迅速兴起,甚至颠覆经营者原有的广告投放模式、媒体策略和传播策略。

从原有报纸、广播、互联网端屏等渠道,

通过市场并购不断向移动端屏、楼宇电梯屏等领域扩张。

。广告设计教学面临的挑战

新媒体变革对传统媒体既是冲击,也是挑战,挑战中有机遇,危机中有生路。

整体上来说,传统媒体、新媒体发展依然处在一个重要的机遇期,文化强国建设,为传媒转型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社会大环境,是传媒行业一次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

从工作层面上看,广告设计人员只是简单知道广告设计的知识,

但是不能够结合实际使用。

文化强国应该有相对强大的文化交流沟通和传播能力。传媒行业既是文化强国建设的阵地、交流的载体,也是文化产业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作室制度的教学模式建立在课程基本理论基础上,

以专业教师为核心,承接具体实际设计项目,将教学与实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广告专业面向企业,

面向市场,真正地改变了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方式。

三、新媒体时代广告设计教学改革的具体方式

。全面增加实习机会,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习是学校教学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必要环节,是课堂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形式,实习的目的是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最终完成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阶段。

实习是为了更好的让我们了解我们广告学的专业,更好的掌握将来广告事业发展方向,

组织学生进行认知实习。

在认知实习中我们熟悉了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流程,了解一些实际的操作方法。对于我们只在学校象牙塔的学生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和经历,

对以后走进社会奠定了一定的实践基础,

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增强课堂互动性,提升教学效果

通过将复杂的信息技术手段融入到和微信,在课外预习与课堂教学间建立沟通桥梁,让课堂互动永不下线。使用雨课堂,

教师可以将带有视频、习题、语音的课前预习课件推送到学生手机,课堂上实时答题、弹幕互动。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互动性教学。互动教学是指建立在师生人格平等基础上,

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一方面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发挥能动性,

展现创造性,在交际中掌握知识,提高学习的兴趣;

另一方面,师生和谐,教师在互动的过程中,发现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增强师资力量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素质

每次培训、每次比赛都“迫”使校内专家去研究、去反思,如何将学习到的先进理念、前沿思想、成功做法在校内推广普及,

正是这种压力使校内专家的报告内容越讲越新,教育观点越辩越明。全体教师也通过接受培训、参加比赛等方式,经常进行教学反思,

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从而在平凡的教学实践中努力实践自己的教育理想,

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

追求真正的教育质量。开展名师带徒活动。为了促进新教师的专业成长,

提高新教师师德师风、教育教学理论、教育教学实践、教育科研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新教师的广告瞪杓品⒄埂

广告设计创意也要突出美观调和。新媒体时代下广告内容和画面,

在全面展示商品信息时,也能展示更多的文化内涵,不仅能展示流行文化,也能体现企业等的品牌文化。

应该通过技术创新的方式,在互联网思维的引导下,

充分应用当前网络技术对传统媒体网络进行改造和完善,能够更好的适应当前平等、互动的媒介环境。

参考文献:

[]曾千山;

万怡斯;

浅谈新媒体时代广告设计教学改革。

[]吴振海;思静安;浅谈互联网时代的广告设计教育。

教育信息化市场报告篇

目录

第一章策划书编制的背景与目的

。国家对高职高专教育发展方向的指导性文件

。创立高校互动传媒的目的

第二章公司简介

。公司组织结构

。公司主要成员

第三章市场分析

。无锡市大学生消费市场宏观环境分析

。无锡大学生消费市场现状分析

。无锡市大学生消费市场需求分析

。无锡高校消费类杂志市场竞争状况分析

第四章项目介绍

。项目名称及内容

。产品特色

。未来产品规划

。项目实施

第五章发展战略

。分析

。发展目标

。公司前景展望

第六章品牌推广及盈利模式。盈利模式

第七章财务分析

表一:投资进度表

表二:固定资产表

表三:折旧表

表四:营业收入表

表五:营业支出表

表六:预计损益表

附录一:针对校园在校园运营情况的调查问卷

附录二:调查数据统计

附录三:广告报价表

第一章策划书编制的背景与目的

。国家对高职高专教育发展方向的指导性文件

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性文件,强调了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

在此背景下,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于年设立了创业园,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创业尝试,为学校师生提供服务。

。创立高校互动传媒的目的

目前国内高校已经处于开放或半开放状态,

在高校中已经出现了不少的商品宣传方式,比如宣传单的发放、校园露天展示以及各种活动赞助等,但是这些宣传手段普遍存在着针对性不强、力度不够、宣传时间短等弊端,在执行效果上便大打折扣。加上目前社会上公开发行的大学生报刊、杂志多以学术研究、励志成长为主题,

部分学校自己的内刊也多以本校资讯为主,整体都缺乏时下年轻人所关注的各种流行元素。此外高校是传统电视、报刊媒体的宣传死角,因此高校市场对于广告传媒业来说仍然还是一个有待开发的空白市场。虽然高校市场的渗透有难度,

但伴随高校群体入学与就业的需求,每年有近/的受众在更替、流动,因此高校市场在各行业开放化和市场化的发展趋势影响下,将会是一个长期的、充满生命力的市场!

互动传媒为校园消费类资讯公司,针对上述诸多现象,结合学生活动空间相对封闭,时间安排单一的情况,推出《校园》消费资讯导航报,

在为商家进行消费信息宣传推广、商家形象的宣传树立的同时,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消费选择空间。

互动传媒除了努力推广《校园》报纸的,与商家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外,

中后期还会推出校园内平面广告招商、校园消费折扣卡销售、策划举办校园活动等项目,在成为服务于商家及校园生活的广告资讯首选平台的同时,努力将互动传媒打造成为校园第一广告品牌。

第二章公司简介

互动传媒是基于学生广告市场的资讯类传媒公司,是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经贸学院周井和马军两位同学,

抓住高校的商业模式正在逐步形成、国内高校正在逐渐走向社会,进行开放式管理、国内还没有一个非常强势的高校传媒机构的机遇前提下,共同创办的。互动传媒公司将推出《校园》消费资讯导航报,为商家提供面向大学生市场的广告业务平台,

专为大学生提供消费市场讯息。前期,互动传媒的《校园》消费资讯导航报,将努力贴近校园生活,餐饮、服饰、体育用品、数码、美容化妆、培训教育、求职招聘、旅游资讯、二手信息等十几个版块广告信息,

引导学生合理消费。中后期,互动传媒将承包各大高校校园内各种平面广告的、联合商家,推出校园会员消费折扣卡,并开展合作商家入驻校园的活动策划等业务。

互动传媒的目标是逐步发展成为专业从事以校园广告、校园媒体整合、校园行销、校园人力开发、校园演出为一体,为高校、学生和商家提供综合服务的文化传播机构,

力争发展成为校园类第一广告品牌。

。公司组织结构

。公司主要成员人生态度:敢想敢做,不走寻常路!

马军(发起人):无锡商院经贸学院工商班学生,喜欢接触社会,

与人交往,热爱商业活动。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自己的学术建言,善于用其来指导实践。

财富的自由是他所追求的,个人奋斗是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和个人实践能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学年第一学期:收购军训服装并转卖;销售文具用品、化妆品;

铁通公司有声短信卡业务。

~学年第二学期:担任分院荣氏商社副社长;与赛博兴公司无锡总洽谈合作;

~学年第一学期:在我院创业园成立龙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与非凡广告传媒负责人合作成立易服网络服务有限公司院创业典型。

~学年第二学期:创办无锡风行者户外用品有限公司,并在阿里巴巴开设自己的公司网站,开学第一课在红旗下成长观后感担任徐州皇家汽车坐垫无锡总;

~学年第一学期:创办互动传媒有限公司,是《校园》消费资讯导航报的发起人。

第三章市场分析

。无锡市大学生消费市场宏观环境分析

()无锡经济发展与杂志市场的关系

无锡在商业发展方面展现出良好的势头。随着周边义乌等小商品集群产业的迅速发展,无锡的小商品商店有了充足的货源,

随着竞争不断加剧,

逐步从市区中心地带向校园及周边渗透、扩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事业也逐步向集聚化发展,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兴起了大学城,

即许多所大学共同集聚在同一区域内,

每所学校之间距离较近,易产生集聚化效应。这种特殊的大学城结构,将众多大学生聚集在一起,

形成庞大的消费市场和消费群体。如何引导她们合理消费、解决她们不知道怎么消费和到哪消费的困难,成了当务之急。这样特殊的、庞大的消费群体确实需要及时而有效的信息来引导他们,

而校园杂志则是一个有效传递信息的载体。

通过杂志,读者们可以获得各自所需的各类信息,其中以消费信息为主。

在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信息量有限,当个人或者团体需要出去消费时能够获得的消费信息(如折扣、降价)也比较少,这也是大学生消费不合理的一个原因。根据调查问卷分析数据显示:%的大学生相对关注打折商品。大部分大学生从父母那里获得一定的生活费,

由个人自由支配,当手中有一定的可自由支配资金时,大部分大学生并不是很清楚除了伙食费以外,

其他费用该如何合理分配。所以,

可以通过类似校园一本通这样的杂志,搭建直观的信息平台,

提供符合大学生消费的市场信息,并通过合理对比来决定采取何种消费方式。

有关商家可以通过在《校园》上刊登产品广告,

宣传其产品信息。几十万大学生这一独特的消费群体,对商家而言是个巨大的消费市场,

抓住这个市场必将给商家带来客观的利春节里的一件事作文润增长。

()无锡大学生人口状况对校园杂志市场的影响

无锡地区职教园区一期已有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无锡技师学院、无锡公益职业学校和惠山职教中心校所院校入驻,其中已有所院校于年月建成开学,在校师生万名,

年月份另外两所学校开学后,

入驻师生总数将达到万人。在加上大学城近万人数,可以说这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大市场。

大学生经历过高中的努力学习进入大学之后,除了从书本和课堂得到成长的希望外,

还有部分学生自己在寻求锻炼的舞台;还有的学生在学业与生计之间寻求平衡。针对上述几项对大学生的课余时间的分析,

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

一是在课余时间相对少的情况下,大学生不是很爱参加校内外的活动;二是发现大学生最喜爱的方式为看报刊和娱乐性杂志。从这一点看,校园杂志也有一定的市场。

大学生思维敏捷,视野宽广,容易接受新事物,

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在大学校园内学生之间的交流具有很大的广告宣传效应。

结合大学生的这些特点,类似校园杂志这种综合各类适合大学生消费水平,又是免费直投放的杂志将很容易被接受。虽然没有利润空间,但只要广告效益增大,

所带来的利润也是很可观的。

。无锡大学生消费市场现状分析

()无锡市大学生消费市场规模()无锡市大学生消费市场的状况

教育信息化市场报告篇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现存问题

.会计信息缺乏真实可靠性

股份公司为了股票上市、影响股票的市价、公司管理业绩评价或筹资方便等目的,往往采取会计操纵行为,弄虚作假,

披露不真实的会计信息。企业管理当局出于经营管理上特殊目的,蓄意歪曲或不愿披露详细、真实的信息,

低估损失,高估收益,这方面的信息造假行为在当前我国证券市场上屡见不鲜。再者,上市公司运用我的家庭作文600字不恰当的会计处理办法,

提供带有明显误导性的财务报告,以粉饰经营业绩,在我国证券市场上亦不乏其例。很多公司招股说明书和上市公告书中披露的公司盈利的预测值与实际值相差一倍、数倍甚至数十倍,用过高的盈利预测信息骗取股东和社会公众信任,

成为我国证券市场的一个痼疾。

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生命,

不真实会计信息必然导致决策的失误。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相关程度不够

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指的是与决策相关,报表中所提供的信息应该与决策者的决策相关。使用者除一些共同的信息需求外,还面临一些特定决策问题,

相比之下,他们更需要能够满足自己特定的信息。例如,投资人会更加关注投资报酬和投资风险,

他们更需要有关企业股利支付情况的信息;

债权人则关注企业的偿债能力信息:而政府及其机构更关心有利于决定税务政策和控制企业活动的信息等,目前世界各国均不可能针对各类报表使用者提供不同的报表,所以需要尽可能将各类使用者要求的信息集中于通用会计报表上。但我国这方面做的比较差,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相关程度不够。

.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不充分

表现为公司对应披露的信息不做全面的披露,而是采取避重就轻的手法,故意夸大部分事实、隐瞒部分事实,误导投资者。

有的公司甚至对一些重大事件不予披露,不少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中,对有利于公司的会计信息过量披露,而对不利于公司利益和相关者利益的会计信息披露,常常不够充分,

甚至三缄其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关联企业之间的交易信息披露虽比以前充分,

但仍不够细致;对企业偿债能力的揭示不够充分;

很多企业存在大量应收账款的情况下,却不对应收账款的构成进行分析,

或者对企业的对外担保情况、或有负债的具体内容进行隐瞒等等;对资金投放去向和利润构成的信息披露不够充分;对一些重要事项的披露不够充分,借保护商业秘密为山,

隐瞒对企业不利的会计信息尤其是涉嫌违规的行为的披露。这些重大的违法、违规事件在被查处之前有关公司根本没有通过任何方式予以披露。

.披露的会计信息不及时

在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能否及时,直接关系到众多投资者的切身利益。

一旦信息披露不及时,产生了内幕交易,一般投资者的损失可想而知。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上市公司已经基本能够做到在规定时间披露财务报告,但对重大事件的披露仍不及时。从招股说明书和上市公司报告书以及定期报告的披露情况来看,

其及时性不存在什么大问题,

各上市公司的年报及中报一般均能在截止日期前如期亮相。但是从临时报告的披露情况来看则不够及时。由于股票市场监管机构往往难以准确确定一些重大事件到底何时发生,由此使得监管有效性不足。

在此情形下,公司往往根据自身利益需要而决定被披露重大事件的时间,甚至与庄家勾结,配合其操纵市场行为而择机披露,

从而降低了相关会计信息及其他信息的及时性,直接影响到众多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在证券市场上,时间就是金钱。及时的信息披露,

有助于投资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判断;不及时的信息披露,

却为有关人员利用时间差进行内幕交易、牟取暴利或及时避险提供了条件,这对于普通的中小投资者而言,

无疑是极不公平、不公正的。

。提高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

.尽快制定科学、配套的会计规范体系和证券市场法规制度。

要进一步完善会计制度,以尽早形成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并体现中国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特点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给企业一定的会计选择空间是必要的,这样可以使各种企业针对自身特点披露会计信息,披露出来的信息针对性强,而且比较灵活。

但由于我国政策多样和会计信誉不高,所以现阶段还应尽量减少会计准则中可供选择的程序和方法,尽量减少对相似业务处理方法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

以减少企业利用其操纵利润,粉饰报表的可能性。

应尽快完善证券市场的法规制度,我国现行的股票发行制度、股票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制度已经不同程度地成为会计造假的诱因。

今后应继续深化股票发行制度的市场化和科学化改革。积极推行主承销商保荐制度,

在满足充分披露要求的条件下,均可以分开发行股票;对于上市公司配股资格的规定,应建立一个更科学的多变量的控制参数体系。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首先,要从校园抓起,要注重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树立师德,要改变教学模式,

联系有关诚信道德问题的社会现象、热点进行案例教学、模拟教学;专业知识要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融入其中。其次,

会计从业人员后续教育应把职业道德教育放在突出地位,依据不同的知识层次有针对性地设置职业道德课程。再次,由于诚信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因而还应对单位负责人等相关人员进行全面的整体教育:并应净化会计环境,

把讲诚信教育贯彻到社会每一个领域。

.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对策

根据目前会计行业的情况,

我国必须建立科学的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框架体系,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认真分析我国注册会计师队伍素质现状,借鉴注册会计师行业胜任能力框架的国际经验,加紧研究能够满足我国经济和资本市场发展,

以及适应注册会计师职业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态度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职业要求,建立科学的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框架体系,

并以此体系全面指导注册会计师教育、考试、培训等人才建设工作,建立起科学、完善的行业后备人才培养机制和适应行业未来发展需要的后备人才队伍:全面提升注册会计师从业队伍的专业素质、执行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着力培养和形成能够承担国际审计业务、符合行为国际化发展要求的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和会计师事务所管理人才队伍。

.加强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和加大违法处罚的力度

在股票市场上,

对于无足够股份参与管理的大众投资者来说,公司披露的信息是投资者决策最直接的信息来源。持续的信息披露制度有利于消除股票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和不充分,抑制内幕交易和欺诈行为,

实现股票市场的透明和规范。

对公司业绩信息和关联交易信息一定要进行严格审查,

发现有欺诈行为者,要依法严惩。尽早引入民事赔偿制度,对虚假信息给投资者造成的损失应由上市公司予以经济赔偿。

另外,

为了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及时性,要从制度上规定他们加大信息披露的频率。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违规成本低廉的问题。我国现已的一些治假法规,

有关惩治造假的规定过轻过宽。

比如《公司法》第条规定“公司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的,对直接责任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人员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等等过轻过宽的处罚规定,使得造假的预期成本大大低于造假行为可能获得的不义之财。针对造假违规成本低,对那些敢于铤而走险的单位和个人,我们应该加大处罚力度。

在这点上,我们不防借鉴国外的一些法律条文,例如,法国刑法规定:“如果公司负责人故意毁灭或隐匿会计文档的,

将被处三年禁闭和三十万法郎罚款:如果伪造或滥用凭证,将被处罚一百五十万法郎罚款,并强制宣布其破产”。引入这类严厉的制裁,有利于司法人员对违法造假案件的裁决和执法,

并使造假者名声扫地,甚至倾家荡产,

受牢狱之苦,以警示后来者不敢重蹈覆辙。

教育信息化市场报告篇

会计国际协调中我国内在的若干问题

与国际上其它国家相类似,会计国际协调中我国环境问题是遇到的比较突出问题。

例如,资本市场不成熟、市场体系结构不完善以及法律制度不健全等。所以,我国在应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时会遇到各项障碍和挫折,其具体表现如下:

.相关制度和准则在准备阶段不成熟

我国市场经济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企业间不规范交易的行为屡次发生,市场竞争混乱,可靠的公允价值难以形成,限制了公允价值的正常使用。

但是国际会计准则为了较好的体现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极为重视公允价值的运用。

第一,规则是我国原有会计准则的基础,

但是在国际会计准则的影响下,我国新会计准则更加注重原则,财务人员的判断可以成为做账的基础,

切实体现了财务报表的公允性和真实性。

所以,

在新的形势下,财务人员要积极转变观念,逐步摆脱制度的限制,实现思维上的突破。第二,

传统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关系较为模糊,准则的内容单调、乏味,可操作性差,在很多情况下准则落后于实务。第三,

我国现实情况是,

企业最大的股东是国家国有股不仅比重大,还不允许在市场流通,所以导致国有企业呈现内部人控制的治理结构特性,

企业因此丧失了治理结构的功效,

瘫痪了会计监督体系,执行会计准则质量很难确保。

.我国企业将利润指标视为业绩评价监督的主要着眼点,

这违背了国际财务报告的一般准则

资产负债表是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要求规范的基本内容,要求提供的会计信息能较好的反映企业现金流量。现今,

利润是我国公司评价和监管的重要内容,

未来现金流量等较为忽视,传统的财务会计工作要求财务报表数据公允、真实,如实反映企业利润,所以上市公司将大部分精力集中在利润指标上,总是想方设法创造有利条件,

进而恶意操纵会计准则,导致会计信息虚假成分多。利润表仍是我国现行会计准则规范的重要内容,所以我国会计准则在会计要素披露、计量以

之间的合作,其所包含的内容应当具有全面性,

不仅要与顾客、消费及上下游企业之间展开良好的合作,通过利用会员机制实现两者利益关系朝着伙伴关系的改善,而且要处理好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

从而有效的环节企业生产和发展面对的来自企业外部政治、法律环境的变化所带来的风险和压力。及确认等方面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有着显着区别。

.我国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关注程度以及需求等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有着明显差距

在全球金融市场中,

财务报告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基本职能就是向监管机构、分析师以及投资者提供透明、公允的会计信息。西方发达国家与我国不同,

他们的机构投资者较多,而且掌握着绝对的优势,

而我国情况正与之相反。

受投资者结构的限制,我国经济市场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尽相同。债权人、社会流通股股东、国有股股东以及其它社会公众等都是我国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在我国,

大部分上市公司仍是国家控股,企业最大股东为国家,国有控股企业普遍面临政府干预管理、大股东所有者缺位等问题,政府干预企业经营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公允性,增加了会计信息的人为因素;

而大股东所有者缺位降低其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这都在无形中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实际需求。

“散户”是社会公众股股东的大头,他们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对基本财务会计知识以及投资经验等认识不足,不关注财务报表。所以,

我国要保持与国际会计协调的一致性,就要重视会计信息,加大对其需求度。

.缺乏健全的执行机制,阻碍了会计实际操作相关部门在制定具体的会计准则时要以法律规范为基础。

会计准则是整个法规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会计学并不是纯技术性的学科,它是一门综合性强的社会科学,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政府组织和民间组织有着不同的利益主体和目标,所以他们在处理财务信息时有着不同的要求,这在无形中加大了酝酿会计准则的难点。

我国近些年正迈向会计国际化,朝此方向不断前行,但是受执行机制的限制,

我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仍根深蒂固,进一步加剧了会计实务国家化的难度。所以,

我国要推动会计国际化进程,就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会计标准执行机制。

.会计人员素质整体偏低,

行业自律意识差国际化会计协调追求高水平的会计实务,而我国会计实务质量较低,

这进一步加剧了我国与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差距。目前,

我国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较为缺乏,对国际会计惯例等缺乏了解,不能及时更新会计知识,

对新制度、新准则等了解不够。最近几年,我国频繁出台了一系列新制度、新准则,会计人员难以短时间进行消化和吸收,滥用会计政策的现象屡见不鲜,

进一步加大了会计准则的执行难度。所以,会计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阻碍因素就是人员培训不足。由于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等不理想,行业自律意识较差,

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淡薄,

所以国内企业要在国内发行股或者股时,

需要严格遵照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新的财务报表,并聘任专业会计师对报表进行审计。

。我国进行会计国际协调的相关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变革,

我国国际会计协调所遇到的困难将会逐步消失或改善。例如,会计信息需求和公允价值等问题;但是不适应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的修订等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有些问题则需要会计界协同解决。为此,

我们制定了如下解决策略:

.积极融入到制定未来国际会计准则中当前,会计准则的斗争己演变成经济利益的斗争和资本的斗争。各国为了争取更多的利益,

吸引境外资本投资,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就积极参与到会计准则的制定中。会计的国际协调符合我国的现实利益,我们要充分把握这一机遇,

随时了解最新的国际会计动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不断增强其技术性,提高其国际地位,并与国内会计实务界和会计学术界有机的结合起来,

组建成高质量的会计人员队伍,积极为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提意见和建议,

充分发挥其在国际会计准则制定中的作用,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在制定会计条件时,要尽量使其尽快适应新准则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我国在执行会计准则过程中常会遇到一系列问题,

但是只要我们做好事前准备工作,建立良好客观条件,那么新准则的作用就能发挥好,会计国际协调的潜能就可进一步提升。我们要加快市场经济改革的步伐,

切实完善市场运行机制。目前,我国商品市场发展较为成熟,但是资本市场和外汇市场还存在一定阻碍,外汇在资本项目下不能自由兑换。

首先,我们要认清国有企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和谐的竞争环境,保证市场公平,

实现市场交易的公允、公平。其次,要切实完善资本市场和外汇市场,保障证券监管的公平性,为资本供应者提供会计信息创造条件,

促进公允计量的形成。

.进一步完善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机制

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和市场经济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选择会计准则立项方法时仍难以摆脱“救火式”和就事论事式的限制。

我国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并吸收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核心准则,并在坚持我国财务报告概念框架的基础上形行因此流动危机易现,此外,

存款人、银行间不对称信息,从而引起挤兑银行,

挤兑有着很强的传染性,并容易带来规模较大的挤兑潮,大众的高度信任是银行生存的基础,所以构建存款保险制度对保持大众高度信任银行、对存款人利益保护非常重要。

存款保险机构在金融成协调的、严密的方法体系,切实保障会计准则的连贯性和一致性。我国要加强改革创新,逐渐改变传统的会计准则制定模式,鼓励非官方专业组织辅助会计准则制定。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全局上掌握市场需求,从而减少企业执行偏差,

降低执行难度,切实提高准则执行力。

.加大教育投入,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再教育原则是国际会计准则制定的导向性因素,所以要求会计从业人员具备较强的职业判断力。

我国要建立综合素质高的会计人员队伍,就要不断提高会计教育水平,积极推动会计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目前,我国要加大教育投入,

进一步完善会计从业人员的再教育,

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为注册会计师、会计人员更新知识创造良好条件;同时,相关部门要对高校会计教材进行重新编订,尽可能将新的会计知识及时输送给学生。

此外,

要建立健全会计行业准入机制和人才考核机制,实现会计人员考核和培养的法制化,切实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力,

从而尽可能满足国际会计准则的一般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