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恋对白范文精选3篇(全文)

admin
发布时间:
2023-02-15 13:10:15

导语:书信

失恋对白篇1

[摘 要] 电影《失恋33天》作为“治愈系”爱情电影,虽然是一部投资仅890万的中小成本电影,却深受观众喜欢,票房一路飘红,超过了3亿,成为2011年华语电影不可复制的神话。除了题材贴近现实生活外,其精巧构思的人物对白对成功塑造个性鲜明的角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语用学中的合作原则为理论依据,探讨片中人物在对话中如何巧妙地违反合作原则,从而产生会话含义,以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示角色之间的关系以及彰显影片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 《失恋33天》;合作原则;人物形象;对白

电影《失恋33天》之所以取得了巨大成功,除了铺天盖地的宣传声势以及大面积的口碑式营销外,最重要的是它引起了广大青年男女观众的深刻共鸣,这一方面归功于它的写实题材,另一方面其欢乐犀利的人物对白也是一大亮点,有些甚至已经成了大众流行词汇。本文以语用学的合作原则为视角,分析片中人物如何通过违反合作原则,产生丰富的会话含义,成功塑造人物,从而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电影简介

《失恋33天》改编自“80后”才女鲍鲸鲸的同名网络人气小说,由演员文章、白百合担纲主演。白百合饰演的黄小仙是一名生活在社会中下层的都市白领,大龄待嫁,虽然姿色一般,却有着骄傲的自尊。虽然话语刻薄,却乐观满腔。

自她发现相恋7年的男友竟然与闺蜜在一起时,便开始了她凄风苦雨的失恋历程。感情失意的同时,黄小仙还不得不面对工作的压力,为一对恋爱多年却依然如胶似漆的新人策划婚礼。黄小仙曾经因为爱情忽略了太多生活中的其他人和事,比如毒舌刻薄且娘娘腔的同事王小贱好像并没有那么讨厌,比如有爱有故事、温情慈爱又善解人意的大老王,比如男人为什么会喜欢李可这样虚伪做作、铜臭自私、有胸无脑的女人,以及金婚夫妇历经风雨走到金婚的法宝。在痛着面对、哭着坚持的这段失恋日子里,黄小仙发现这一切最终会淡化为成长过程中一个轻浅的符号。黄小仙逐渐走出心理阴霾,在失恋的第33天,收获了新的爱情。

二、合作原则及会话含义

(一)合作原则

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是美国哲学家Grice(1975)提出的一套假想的原则,他指出,为了保证会话等语言交际的顺利进行,说话人和听话人必须共同遵守一些原则,即合作原则。这条根本原则可以具体体现为四条准则:数量准则(The Maxim of Quantity):所提供的信息应是交际所需的,且不多也不少。要求说话人所说的话应该满足交际所需的信息量,所说的话不应超出交际所需的信息量。质量准则(The Maxim of Quality):所提供的信息应是真实的。要求说话人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关系准则(The Maxim of Relevance):所提供的信息要关联或相关。要求说话人不讲与话题无关的语言。方式准则(The Maxim of Manner),提供信息时要清楚明白。要求说话人避免晦涩、歧义和啰唆,讲话井井有条。(何自然,冉永平:2009)

(二)对合作原则的违反以及会话含义的产生

Grice提出了合作原则这一有关人类交际的总原则,但同时他也指出,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人们并不严格遵循这一原则。甚至在有些情况下,人们还会故意违反这些准则,比如说谎、夸张、反语,顾左右而言他,把本来简单的事说得很复杂,等等。(何自然:2000)那么,人们故意违反这些准则肯定有其他的意图,即说话人借助该话语希望表达一种深层含义或言下之意,这就是“会话含义”(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在这种情形下,交谈双方都应该从对方的话语的字面含义中推导出其真实意图,也就是要明确对方的“会话含义”,(何兆熊:2000)只有这样做,语言交际才能顺利进行下去。

三、电影《失恋33天》人物对白赏析

电影《失恋33天》以其精心设计的人物对白,巧妙地违反了合作原则,从而产生丰富的会话含义,成功地塑造了片中角色,引起观众的深刻共鸣。本文摘取了片中几处经典对白,以合作原则的视角解读人物对白,与观众进一步感悟电影对白的精妙之处,深刻理解片中人物。

(一)经典对白一:黄小仙与陆然之间的对白

黄小仙:我刻薄?当时谁追在我屁股后面跟我说:姑娘,我可真喜欢你的刻薄。

陆然:忘了我吧。

黄小仙:我做不到,对我来说太难了……因为我从来就没记得过你!

黄小仙结婚前发现男友与闺蜜交往已有半年时间,痛苦愤怒不言而喻。当陆然在电话中解释时,黄小仙起先以为陆然要挽回这段感情而请求她的原谅,于是有些咄咄逼人,气势强硬。可是当陆然说出“忘了我吧”,黄小仙骤然明白,陆然不是悔过,不是想挽回感情,而是决绝地要求分手。这份7年的感情此时已面目全非,这对黄小仙来说无疑是被背叛后的又一晴天霹雳。“我做不到,对我来说太难了”很好地阐释了黄小仙此刻痛彻心扉的心情。然而作为有着极强自尊心的都市白领女性,黄小仙又不想表现出自己的卑微,于是说出“因为我从来都没记得过你”这样的违心话,明显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质量(The Maxim of Quality)。面对残酷的既定现实,黄小仙不得不承认,他们真的已经分手了。

话虽犀利,听到的是强硬,伤的却是心里。一句寒心的反唇相讥,再加上后面动情的回忆,让我们对黄小仙有了具体的了解,既重感情又爱憎分明。刻薄背后却是强大的自尊,如同她自己所说,“我要的就是这样的对等关系。一段感情里,在起点时我们彼此相爱,到结尾时,互为仇敌,你不仁我不义。我要你知道,我们始终势均力敌这句话这份感情”。

(二)经典人物对白二:黄小仙与王小贱之间的对白

黄小仙:谢谢你啊,王小贱,不,不是不是不是,王一扬。

王小贱:起来吃点东西吧,没吃饭还那么沉,邪了门了。

黄小仙:嘿,好好的话不会好好地说呀。

面对着失恋和李可的双重折磨,黄小仙晕倒了,这时候王小贱显示出了“刻薄”之外的一面:体贴——不但送黄小仙回家,还给她准备好了精心布置的饭,放在床头。片中男女主角都是有着些许刻薄、得理不饶人的角色。当黄小仙向王小贱表示谢意时,习惯性地顺嘴说出了王一扬的绰号“王小贱”,意识到之后赶紧改口为“王一扬”。而王小贱字面上看似没有接黄小仙的话茬,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关系准则(The Maxim of Relevance),回应了一句好像无关的话“起来吃点东西吧,没吃饭还那么沉,邪了门了”,既表达了叮嘱黄小仙吃饭的意思,又对黄小仙叫其绰号进行无情的反击回应,意思是说“黄小仙你太重了”。这对一年青爱美女性,自然是无情的打击。虽然有些恶毒刻薄,但不失幽默风趣,将王小贱毒舌刻薄又心思细腻这一贱男角色刻画得形象生动,引得观众哑然失笑。

(三)经典人物对白三:黄小仙与大老王之间的对白

黄小仙:王总,我还是先问清楚了再吃吧。你请我在人均消费那么贵的地方吃饭,是不是想开除我,这是散伙饭吗?

大老王:你们这代人不管男的女的,怎么都有被迫害妄想症啊。

黄小仙:那我更害怕了,你不是要开除我啊,那是不是要泡我?

大老王:我,泡你?你有病啊。我也是有女儿的,我泡你?

黄小仙失恋之后,大老王以父亲的角色约黄小仙出来聊天,以期开解劝导她。大老王虽然外表严厉,话语犀利,但内在细腻善良。当黄小仙问是不是想开除她时,大老王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以一句听上去不相关的话回答“你们这代人不管男的女的,怎么都有被迫害妄想症啊”,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关系准则(The Maxim of Relevance)。作为成功的商业人士,大老王说话咄咄逼人,让人毫无好感,但是说话精辟犀利,贴切生动。一句“怎么都有被迫害妄想症啊”,把黄小仙的疑问批驳回去,表达透彻,欢乐生动。黄小仙进而有了另外一个疑问“那是不是想泡我”?大老王的回答则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方式准则(The Maxim of Manner),没有正面回答。而是用一句稍显啰嗦的话:“我,泡你?你有病啊。我也有女儿的,我泡你?”听上去话语粗糙,一句“我也有女儿的,我泡你?”将大老王潜在的善良温柔深刻地描画出来,使得观众对大老王好感倍增,为其隐匿的良善和温情慈父形象所动容,与此同时观众也开始认同大老王这朵“奇葩”。

(四)经典人物对白四:黄小仙与王小贱之间的对白

黄小仙:你哪来的奶油啊?

王小贱:你不是有一大包奥利奥吗,我就把饼干吃了,中间奶油舔出来留下了。(黄小仙呕吐)……骗你呢,奶油是我买的。

黄小仙:那哪来那么大薄荷味啊?

王小贱:薄荷我是挤了管牙膏的。

黄小仙:骗我呢。

王小贱:这个是真的。

黄小仙与王小贱合租之后,依然处于失恋的痛苦中不能自拔,王小贱以其独有的方式安慰黄小仙,时而调侃嘲弄,时而温柔体贴。黄小仙吃着王小贱自制的冰淇淋,问:“哪来的奶油?”王小贱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质量准则(The Maxim of Quality),欺骗她说“我把饼干吃了,中间奶油舔出来了”,意在使黄小仙恶心,达到目的之后,又说出实情“骗你呢,奶油是我买的”,表现出“贱”的一面。因为之前奶油的事情被骗,黄小仙理所当然地认为,王小贱说“薄荷我是挤了管牙膏”还是逗她玩。而王小贱也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数量准则(The Maxim of Quantity),没有指明“薄荷是挤了管牙膏”是事实而不是骗人,于是黄小仙继续有滋有味地吃着冰淇淋,还自以为聪明地推断“骗我呢”。直到此时王小贱才将信息补充完整“这个是真的”。将王小贱的贱男形象进一步刻画得淋漓尽致,使这一人物丰满生动起来,也为整部影片增加了幽默和喜感,令观众捧腹大笑。

四、结 语

电影《失恋33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其形象丰富的人物对白功不可没。本文在语用学中合作原则的视阈下,分析了影片中人物对白因违反合作原则而产生的会话含义,从而以一种新的视角赏析片中经典人物对白,更深入地分析人物鲜明的性格。当然剧中对白还可以语用学其他视角进行解释赏析,今后可尝试性地继续用语用学的其他理论对影片进行研究鉴赏。

[参考文献]

[1] Grice H P.Logic and conversation[M].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5.

[2] 何自然,冉永平.新编语用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 何自然.语用学探索[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

[4] 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失恋对白篇2

[摘 要]相对于中国大片侧重于奇观营造,电影《失恋33天》更重于叙事张力的诉求。这可以由时间、语言、情感三方面予以解读:时间上在情节展开的先后顺序与情感修复的逻辑过程之间达到某种完美契合;语言上既源于体验又超越体验,既配合图像又结构图像;情感上对旧有观念既有摈弃又有坚守。这种富有张力的叙事进而达到了对现暑假日记500字实既贴近又有超越的微妙契合。这种贴近现实的叙事,对于当代中国电影的发展来说,很值得反思。

[关键词] 叙事张力;时间;语言;情感

近年来,影视对网络小说的改编呈现渐入佳境之势,《杜拉拉升职记》(2010)、《裸婚时代》(2011)、《步步惊心》(2011)、《失恋33天》(2011)尤为代表,其中《失恋33天》以八百九十万成本创下三点五亿的高票房收入堪称典范。对于自《英雄》(2002)以来,以高投入著称的中国式大片而言,上述典范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多元化反思的契机。

对中国式大片,学界多认为其诸多特征与当前消费时代的视觉文化转向有关,比如周宪就指出:“在视觉文化时代,电影正在经历一个从叙事电影向奇观电影的深刻转变。”[1]18叙事电影受印刷传媒时代影响,注重情节安排,对白编写,追求深刻理性的主题,是与现代性关联的;而奇观电影受电子传媒时代的影响,则侧重于奇观景象营造,视觉感性快感追逐,淡化情节、主题的功用,与后现代文化一致。这种对当前中国式大片的解释似乎很有道理,但当前中国真的如西方一样,进入了消费时代并发生了视觉文化转向了么?对此,李欧梵的观点也许更有启发性:当代中国文化的现代性建构事实上并没有完成,而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也处于相互交融的状态。[2]

看来,中国式大片的奇观营造大有脱离现实,效法西方之嫌。而近几年诸多改编自同名网络小说的影视,由于考虑原有网络小说的人气,其改编往往深受原著的影一起走过的日子作文响,不是奇观营造,而是侧重叙事。堪称典范的电影《失恋33天》的叙事就充满张力,我们可以由时间、语言、情感三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视角,对此影片予以解读。

一、时间的张力

电影《失恋33天》叙述了一个大龄女青年黄小仙在情感断裂(失恋)之后,在33天的时间里修复情感的过程。时间的张力在于:在情节展开的先后顺序与情感修复的逻辑过程之间,是否可以达到某种完美契合?

事实上,要在33天短暂的时间里演绎出一段符合逻辑的达到情感修复结果的过程,这本身就反映了消费时代社会的节奏与压力!还好,黄小仙在不幸中又有万幸,她有可以帮助自己走出情感困境的同事与老板!邻座的貌似毒蛇兼性取向不明的同事王小贱,事实上是以貌似玩世不恭的散漫人生态度隐藏了善良与真诚,做事体贴入微,嘴上却又是阴阳怪气。老板大老王和蔼可亲,偶尔严厉之外多数时间其实很善待下属。

影片中时间流逝是跳跃的,这就要求镜头组接要在这断续的时间节点里,以一些关键性细节,通过特定时间中情感能量的揭示,符合逻辑地展现出人物情感修复脉络。黄小仙在失恋后最初日子里是痛苦的,仍是对上一段情感念念不忘,与前男友通电话的故作坚强,与情敌见面时的摔杯于地,醉酒后要前男友陆然护送其回家之际所表现的自尊与脆弱,真实而鲜活地呈示出了一个执著于情感又极度自尊的女孩形象!而情感修复是有外力牵引的。老板大老王痛批之余了解情况后,高档餐厅邀请黄小仙品尝红酒与牛排,温情安慰。黄小仙追赶弃她而去的前男友在大街上奔跑,神智迷离内心脆弱之际,王小贱及时赶到暴力制止使之清醒;在好友的婚礼现场,王小贱为了给黄小仙出气与安慰,设下圈套整治陆然;合租之后,体贴入微的照顾……细节真实而具体,如同生活的原生态,以此支撑的情感修复过程,彰显出了时间中情感的浓度,让人觉得短暂的33天时间,情节延展张弛有致,情感变迁有迹可循。

因而,黄小仙失恋后短暂的33天时间很快流逝,而影片却能够经由诸多真实、具体而现实的细节,叙述出了主人公情感修复的渐进理路。时间,既是一种物理性的延展与推移,同时也富含着人的情感的能量,从而达到一种较为完美的结合。

二、语言的张力

作为一种视觉艺术,“电影包含语言与视觉形象两个方面”[1]18。因为改编自网络小说并且深受其影响的缘故,《失恋33天》的叙事更倾向于语言叙事而非奇观营造。

首先从体验与表达来看,语言的张力在于:既源于体验又超越体验。邓晓芒曾说:“概念本身的根恰好在于体验,只要我们牢牢把握住这一点,保持住概念和体验之间的张力,……使体验能得到自觉表达的指导,我们的体验就会上升到一个新的更高的层次。”[3]电影《失恋33天》的语言吸收了网络语言的特点,不同于传统印刷媒介语言,网络使用平台因贫民草根化、青少年为主流、主体身份匿名等特点,从而其体验是某一群体的共享感受,并且此感受又能得到调侃式的精准表达,超越体验本身。事实上,《失恋33天》选择在光棍节前后上映,其观众定位指向明显。从百度“失恋33天吧”上看,许多网友都认为电影中叙事体验能够引起自己的强烈共鸣。如有网友说:我们爱失恋33天/只是因为我们在失恋的时候/也有如此颓废,如此痴狂/我们在这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4]问题是,我们体验到了,却没能精彩说出,而《失恋33天》将这些刻骨铭心的感受,精准而富有个性地表达出来了!影片中黄小仙的多处独白都很精彩,如:“这段感情里,原来我们势均力敌,结尾处统统惨败,我毁掉的,是他关于我的这个梦想;而他欠我的,是一个本来承诺好的世界”。再如:“感谢命运让我们这样结束,不用对我觉得抱歉,我不稀罕你的抱歉,我不稀罕你说你对我很亏欠,我要的就是这样的对等关系”。爱情中的失败内涵、爱恨情仇我们体验到了,却一直处于朦胧状态,上述所引语言,确实将一些青年们晦暗不明的感受狂欢式地精准、超越与拔高表达,引人共鸣。

其次从语言与图像看,相对于中国式大片的图像主导,电影《失恋33天》更侧重于叙事,语言在此不仅指对白、旁白,而且也指电影叙事的语言特征,因而语言的张力在于:语言既配合图像又结构图像。电影《失恋33天》奇观营造比之于中国式大片,也许十分不足,但是语言的能量却得到很好的发挥。先看语言配合图像,亦即语言很好地揭示出视觉影像中的深层意味,例如王小仙看到男友与闺蜜在一处试喷香水之时,旁白:“所以我的分手现场是香的,前味是花香,基调是青草香,余味是檀木香。这味道,我会终身难忘。”语言在此揭示影像又超越影像,很好地“渲染了一种凄楚苦涩的情感”[5]37。再看语言结构图像:结构图像,是指电影叙事的语言特征,线形结构内含理性,讲求故事性与情节性,这不同于奇观电影。“从话语/图像二分的理论来看,叙事电影更加接近话语的模式。”[1]19电影《失恋33天》的文字旁白:“失恋第1天”“失恋第5天”……语言线形结构图像功能很明显。深层来说,黄小仙失恋后的情感修复过程,正是通过诸多细节与场景的线形的、依次的逻辑性排列,富有理性地展开,最终达成的。

失恋对白篇3

[摘要] 影片《失恋33天》选择本土化的电影题材、运用狂欢化的人物语言、通过巧妙的网络营销,使投资只有890万元的小成本影片上映后票房一路飙升,成功突破3亿,成为票房黑马,这部影片的巨大成功不禁为处在尴尬境地的大量中小成本电影提供了一条有效的生存路径。

[关键词] 《失恋33天》 本土关怀语言狂欢 网络营销

电影《失恋33天》投资890万元,上映两天获票房4000万,“世纪光棍节”当天进账4600多万,四天票房过亿,上映一周票房突破两亿大关,三周票房达3.3亿,成为当之无愧的票房黑马。而且在这期间好莱坞大片《猩球崛起》、《铁甲钢拳》、《惊天战神》及《丁丁历险记》纷纷上映,但是《失恋33天》堪称完胜,上演了一场国产小片“逆袭”好莱坞大片的好戏。一部小成本的国产影片何以具有如此巨大的“杀伤力”?本文将从影片的题材、对白和营销等方面入手,剖析其成功背后的原因。

一、本土关怀与心灵抚慰

张艺谋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说,中国人还是爱说中国的事,还是爱看中国的电影。尤其是现实主义的电影,唤起情感共鸣的时候,它的市场号召力超过了好莱坞大片。[1]《失恋33天》正是以其典型的本土化的题材和现实主义的叙事风格赢得观众认可。

影片是关于大龄未婚女青年黄小仙失恋33天中发生的故事。在这33天中,她一方面要想方设法自我疗伤,让自己接受这个事实;另一方面,又要承担工作上的种种压力,她的生活工作乱作一团,但也是在这期间,她开始看到王小贱的另外一面,感受到了王小贱对她的关心。

再普通不过的故事,但是书写的是当下的故事,是80后拍摄的80后自己的故事,它以年轻人特有的思维方式对自己生存状态和生存困境进行思考。人物设置上,黄小仙和王小贱都是婚礼策划师,年轻的普通白领,既没房也没车,属于放到人群中就会被淹没掉的普通社会群体。故事本身也是平平淡淡的,没有重大的戏剧性转折,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没有宏大的、深刻的主题,只不过是对日常生活的铺陈,是对最普通人的情感经历和人生感受的呈现,但这却更真实。影片以“失恋”为题材,“失恋”是一个当下非常具有普遍性的话题,更是一种非常普遍的人生体验,失恋的33天几乎是每个人人生当中都曾经经历、正在经历或将要经历的33天,影片中主人公黄小仙走出失恋阴影的痛苦经历,迅速激起社会各阶层人的内心的小悲欢、小隐痛,引发观众强烈的共鸣。另外,影片结尾采用“失恋物语”视频的部分片段,让普通百姓直接参与到影片中,增强影片的真实感、可信度,让人觉得亲切自然,激起观众更大的兴趣。

电影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和文化现象,是文化生态的产物,体现着人们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在这些电影奇观的背后实际上隐藏着现代都市的神话——人们在现实世界中面临着多重压抑和缺失,这些压抑和缺失在现实世界中无法得到根本的解决,而电影尤其是类型电影中这些缺憾总是可以得到想象性的满足,从而成为人们的精神寄托,成为一种人格化的集体愿望、一种文化的永恒。《失恋33天》以其强烈的本土关怀,更容易得到观众的认同,观众追随片中的人物获得心灵的抚慰和情绪的宣泄。影片中的黄小仙爱情遭遇失败,工作上受到老板的训斥及客户的百般刁难,简直跌倒了人生谷底,看到比自己还惨的黄小仙,观众生发怜悯之心,但更多的是暗自庆幸,产生一种优越感。在痛苦的33天后,王小贱向她承诺愿意永远陪伴她,之后日历翻到六月一日零点,影片结束,导演用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尾,给观众留下悬念,同时也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间,但是新的一天意味着新的开始,相信黄小仙将要展开新的人生。然而正如片尾中的那些人,并不是每个人都有黄小仙这样的运气,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又可以遇到爱自己的人,或许很多人还没能从失恋的阴影中走出来,导演对故事结尾的浪漫化处理,迎合了观众的精神情感需要,使观众暂时忘却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苦闷,观众在电影的梦境中获得了想象性的满足,获得观影快感。另外,爱情是美好的,但是它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匮乏的,爱情电影正是对这种匮乏的补偿,这也是爱情这一主题在电影中反复出现并总能受到人们欢迎的原因所在。

二、语言狂欢与情感宣泄

除了故事本身接地气外,狂欢化的语言是影片获得成功的另一重要原因。巴赫金曾说,狂欢节式的世界感受同一切现成的、完成性的东西相敌对,同一切妄想具有不可动摇性和永恒的东西相敌对。[2]在电影中,狂欢精神常常体现在影片以随意不拘、插科打诨、粗鄙不敬、取消等级、打破禁忌等方式对正统世界发起挑战,打破那些传统的、神圣的叙事范式,消解传统的伦理、道德和政治的严肃性和崇高感,给观众带来解构式的革命快感和无拘无束的自由狂欢。

影片《失恋33天》中大段大段的台词颠覆传统的语言规范,虽插科打诨却又现实、犀利、直击要害。

黄小仙因为私事耽误了工作,大老王打电话训斥她,黄小仙却破口大骂:混蛋,你们全是混蛋。

大老王请黄小仙出来吃饭:

……

大老王:就因为失恋啊,芝麻大点儿的事,什么心理素质,二百五的脑子加林黛玉的心就是你,现在这小男孩,情谊千金不敌胸脯四两,你寻死觅活,至于吗,好意思吗?

黄小仙:谁呀,谁寻死觅活了,我活这么大了,我就没有一点悲伤的权利呀,我就没有一点质疑人生的权利啊?

大老王:你连人都没生过,你拿什么质疑人生啊。

大老王一改传统的长者形象,不是给黄小仙耐心的开导和安慰,而是劈头盖脸的一顿骂,简短精炼、干脆利落,但是却句句富有道理、击中黄小仙的要害,其实何止黄小仙,也让很多年轻观众“中招”。而黄小仙在自己的老板面前也丝毫不感到畏惧,面对老板的训斥据理力争,完全没有长幼尊卑的等级观念,具有颠覆性,这种反传统的人物关系无疑契合了后现代语境中年轻人的反叛心态,他们从大老王和黄小仙的针锋相对中获得快感。

王小贱在黄小仙同学的婚礼上替她出气公然侮辱陆然:放开她,嘛呢,嘛呢……什么什么意思,上班路上截,下班门口堵,不接你电话你就改写信,你呀够古典的……就算你不懂法,她旁边还站着一喘气的呢,你瞎呀……指什么指呀,大学老师没教过你要尊重人啊,小学老师没教过你要讲文明懂礼貌啊……威胁我,抢婚啊,记错日子了吧,今天不是我跟小仙办事,我们俩办事一定通知你,今天是别人办喜的日子,打个电话问问你爹妈,这么做合适吗。

王小贱的伶牙俐齿使陆然无言以对,他的这一大段粗鄙不敬的话的杀伤力足以让陆然撞墙一了百了。王小贱对陆然赤裸裸的羞辱,使现实生活中与黄小仙有相同经历的观众大呼痛快,他们内心的压抑或苦闷得到替代性的宣泄。

导演遵循“‘逆向’、‘反向’和‘颠倒’的逻辑”,[3]在台词上大玩狂欢游戏,形式上炮语连珠、挑战正统,充满激情;内容上契合当下年轻人的价值观,引起他们的共鸣。另外,王小贱这一角色的阿尼玛比较发达,女性气质突出,他涂抹唇膏,动作、腔调很娘,但是他在帮助黄小仙教训陆然时又表现出了很强的男子汉气概,这种性别身份暧昧的角色设置打破了社会传统对男性形象的定型化建构,是对根深蒂固的本质主义观念的僭越和反抗,带给观众颠覆的快感。当下比较活跃的演员文章一改以往忠诚的小男人的形象,扮演起这样一个性取向比较模糊的角色,无疑也成为影片的一大卖点,大大地增强了影片票房的号召力。

三、网络营销与全民热议

《失恋33天》本身的创意和智慧保证了它良好的口碑,而成功的营销策略则使它打入更广阔的市场,最终名利双收。作为一部小成本电影没有大片的大投资、大明星、大导演等优势,但影片的制作团队巧妙地扬长避短,坚定地走网络营销路线。

电影《失恋33天》脱胎于同名畅销网络小说,小说作者鲍鲸鲸最早在豆瓣发帖,每天讲述一个女孩在失恋33天中发生的故事,她文风辛辣,言辞犀利,又略带调侃和自嘲,帖子迅速窜红,引来千万网友的关注,2010年这些帖子被集结出版成为畅销书,被80后读者奉为“恋爱必读指南”,据不完全统计,原小说读者近200万人,小说本身为电影培养了广大的观众群。

在新媒体时代,影片抓住网络这一有效途径,充分利用新浪微博、人人网等社交媒体,开辟自己的网络空间,从电影的前期准备到后期宣传随时更新信息、投放拍摄花絮,电影工作人员还在全国七大城市采访了300多位失恋人士,讲述他们的故事,制作成“失恋物语”的视频投放到网络上,让潜在观众获得对电影的初步感知,生发对电影的第一情感。这一过程中受众也会通过网络发表各种评论,这些评论更多的是他们内心的一些真实想法,没有传统价值观念的压力,没有说教色彩,因此也更容易被广大网民所认同,再经过这一群体的推广、口耳相传,就产生了不单是影片的广告宣传所能达到的效果。据统计《失恋33天》前期宣传官方微博粉丝达10万余人,微博搜索量上升至300万,“失恋物语”视频转发量过万,这些数字是其它国产影片的数倍。网上的高关注度,网友的热捧,反过来倒逼传统媒体的关注,形成连锁效应,最终使影片衍变成一个社会热门话题,达到了意想不到的宣传效果。

《失恋33天》避开暑期档、国庆档及贺岁档等国产电影扎堆期,瞄准2011年11月11日的“世纪光棍节”,于11月8日上映,收到奇效。影片抓住“世纪光棍节”这一契机,充分利用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的节日消费心理,大做文章,将片名定为“失恋33天”,使片名、主题和上映当期完美契合;在全国各地影院展开各种营销活动,如11日当天女生的票价仅售11元,女生限买双号、男生限买单号,预售11点11分、22点22分等具有特殊意义的电影票等等,使得光棍节当天创下了4600多万元的超高票房,这样的成绩引起更多人的热议,同时也激发了更多观众的好奇心,为“后光棍节时期”的票房持续走高奠定了良好基础。

《失恋33天》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商业电影,但是否真的有营养,是否能在热映之后给我们留下一些值得回味的东西?

从电影艺术的角度来看,这是一部电视剧化的电影,影片的信息更多的是通过对白传达出来,画面不过是对白的视觉化。在镜头语言的运用上不够成熟,有些故作姿态,为技巧而技巧。影片中多处运用鸟瞰镜头,尤其是在医院陈老师跟黄小仙下楼梯的段落中,模仿希区柯克《迷魂计》中眩晕镜头,但是这里并没有过多的思想要表达,反而给人做作之感;有些摄影机的运动显得突兀,给人不自然之感。王小贱和黄小仙在相亲会场见面后,两人面对面坐下,接下来是一个绕着他们的360度摇摄;冯佳期向小仙解释整件事的段落中,画面晃动,构图粗糙;影片中多处用到景深镜头,但只是形式的堆砌,并没有与故事情节及意义表达的需要结合起来。从影片的主题来看,内涵较空洞,没有深刻的社会批判,也没有对人性的挖掘,只是讲述了当下年轻人的恋爱故事,更多的是应时应景之作。

影片《失恋33天》在制作上算不上精致,主题上也没有高屋建瓴,只能说是赢在话题、胜在营销。它在内容上表现出强烈的本土关怀,选择了一个非常具有普遍性的话题,并且以后现代的狂欢化的语言带给观众解构性的快感,营销上则充分运用网络,以网络上的热议倒逼传统媒体的关注。这不失为大片时代中小成本影片生存的很好的路径,值得其它中小成本电影借鉴和学习。


成语大全

Copyright www.jiayuanhq.com 全民百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