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舟过吴江》原文、注释、译文、赏析-黄花岗起义】

admin
发布时间:
2023-03-16 13:37:18

导语:书信

《一剪梅·舟过吴江》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一剪梅·舟过吴江[]蒋捷【原文】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注释】[]吴江:江苏吴江市,在苏州市南、太湖之东,吴淞江流经此地,贯通太湖与黄浦江。[]帘招:酒旗迎风招展。[]秋娘渡与泰娘桥:吴江附近渡口和桥名。[]银字笙调:调试镶有银字的笙管乐器。心字香烧:点烧篆成心字的香炷。【作者】蒋捷,宋末词人。字胜欲,号竹山,常州宜兴(今属江苏)人。度宗咸淳十年(年)进士。入元不仕,隐居太湖竹山。元大德(~年)年间宪使臧梦解、陆垕“交章荐其才,卒不就”。代表作有:《贺新郎·秋晓》《贺新郎·约友三月旦饮》《贺新郎·吴江》《贺新郎·梦冷黄金屋》《贺新郎·兵后寓吴》《沁园春·为老人书南堂壁》等。其词内容较为广泛,颇有追昔伤今之作,构思新颖,色彩明快,音节铿锵。《四库总目提要》称其词“练字精深,调音谐畅,为倚声家之榘矱”。【赏析】宋亡,作者深怀亡国之痛,隐居姑苏一带太湖之滨,漂泊不仕。此词为作者乘船经过吴江县时,见春光明艳的风景借以反衬自己羁旅不定的生活所作的一首词。这是一首写在离乱颠簸的流亡途中的心歌。全词以首句的“春愁”为核心,用“点”“染”结合的手法,选取典型景物和情景层层渲染,写出了词人伤春的情绪及久客异乡思归的情绪。上片写舟行江上,风雨飘摇,惹得春愁一片,只待借酒浇愁。然而风高浪急,只能望着酒楼上的旗帜迎风招展。烟雨迷茫中,还隔着“秋娘渡与泰娘桥”,极易使人想起交通、纽带,想起女性的温柔,想起家庭的温馨。然而作客江舟,所能享受的除了“风又飘飘”,便是“雨又萧萧”了。上片以白描写景,景中寓情,悲中有乐;下片则正面抒情,情中有景,乐中含悲。何日能够回到家中,洗尽这沾染风雨征尘的客袍?吹起那银字笙管,燃起那心字香炷。可如今,猛见樱桃红了,芭蕉绿了,敏感的客居词人觉得时光走了,人已老了。明艳的春光与凄楚的神魂在强烈地对照着,春深似海,愁深胜似海,在时光的流逝中,“春愁”却无法排遣。于是从看似嘹亮的声韵中读者听到了夹杂着风声雨声的心底的呜咽声。词人在词中逐句押韵,读起朗朗上口,节奏铿锵,大大地加强了词的表现力。这个节奏感极强的思归曲,读后让人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意味。

黄花岗起义

又称“辛亥广州之役”、“辛亥广州三月二十九日之役”。年月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同盟会在广州发动的武装起义。年广州新军起义失败后,孙中山在马来亚槟榔屿召开秘密会议,有黄兴、赵声、胡汉民等人参加。会上孙中山勉励大家不要因失败而气馁,大家精神振奋,一致同意再发动一次大规模的广州起义,决定以广州新军为骨干,另选革命党人五百人为“选锋”(敢死队),赵声率领一军趋江西,谭人凤、焦达峰在长江流域举兵响应,会师南京,举行北伐,直捣北京。会后同盟会接受历次起义失败教训,在发动起义前做了许多准备工作。年月在香港成立统筹部,以黄兴、赵声为正副部长,具体领导这次起义。月日统筹部在香港开会,预定日发难,分十路袭取广州,由赵声、黄兴任革命军正副总指挥。当天同盟会员温生才独自刺杀了署理广州将军孚琦,清军与地方当局立即宣布戒严,美洲的捐款与从日本购买的军械也未能及时运到,起义只好延期。月日,黄兴从香港潜入广州,成立指挥部,主持起义的领导工作。因内奸告密,清吏加紧搜捕革命党人,破获了几处机关,打乱了起义部署。黄兴在准备尚未就绪,联系未及周密的情况下,临时决定日晚发动起义,进攻计划由十路改为四路。日下午五时三十分,黄兴率领“选锋”一百三十余人,从小东营机关出发,以臂缠白巾为标志,手执枪械炸弹,吹响海螺,猛攻两广督署,击毙卫队数人,擒杀了管带张金邦。黄兴由侧门攻入署内,搜遍各室见张鸣歧已潜逃,原打算活捉张鸣歧,用总督名义号召两广清军反正的计划落空,便纵火焚毁督署。退出后分兵三路前往接应事前已经联系的新军、防营和民军,途中与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的卫队发生激战。攻袭督练公所等处,又与大队清军展开激烈巷战。起义军奋战一昼夜,终因寡不敌众,伤亡过重而失败。黄兴、朱执信等负伤后化装逃脱,喻培伦、林文、林觉民、方声洞等八十六人(一说一百余人)死难。事后烈士遗骸七十二具被收敛合葬于城郊红花岗(后改名为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可参看陈锡祺:《辛亥三月二十九日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役》、《辛亥革命史论文选》。
成语大全

Copyright www.jiayuanhq.com 全民百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