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成语知识大全-小学初中高中作文-全民阅读!
所在位置: 首页 > 四年级作文

新课程改革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全民阅读 http://www.jiayuanhq.com 2023-02-11 21:34:56

新课程改革论文篇1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民主

[论文内容摘要]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民主化,在课程改革的组织推进、教学改革、课程标准、课程评价方面,都蕴含着丰富的民主思想,它必将有效推动我国基础教育民主化进程。

当前,我国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表现出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趋向民主化。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民主思想,意味着教学过程中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将获得充分伸展,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将摆脱培育热爱劳动的作文精英主义的窠臼和狭窄的升学取向,追求教育民主。

一、新课程改革的组织推进遵循了民主化原则

新课程改革从开始准备、酝酿,到设计、决策,再到正式启动与试验,始终坚持了民主参与的课程运行机制。

新课程改革启动之前,国家教育部就积极引进竞争机制,广泛吸纳全国重点大学、科研单位以及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的力量,进行多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研究,并在全国14所大学相继设立了“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在正式公布之前,也从多个层面广泛征求了各地、各方面人员的意见,如教育界、企业界、学术界、民主党派和学校、家长、学生等,历经两年修订了27次,其形成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开放、民主的构建过程。新课程在实施推广中,也向社会各界敞开了大门,各试验区纷纷建立由行政人员、教育专家、校长、教师、社区代表、家长代表等多方人员组成的课改领导小组。

二、课程标准的重新建构渗透着民主意识

《走进新课程》一书明确指出:“新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学生在某一方面或领域应该具有的素质所提出的基本要求,是一个面向全体学生的标准。”这句话鲜明的指出新课程标准的着眼点是全体学生的发展,是一个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的最低限度的要求,而不是最高标准,这为每一位学生获得发展和成功提供了理论基础,充分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公正性和民主性。

新的课程标准注重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最终实现向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历史性转变。新的课程标准注重提高和发展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自身素质,强调每一位学生都将得到个性化发展,这样就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发展潜能的公平机会。

三、教学改革推进着新课程的民主化进程

1.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是本次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新课程大力倡导“主动、合作、业务学习心得体会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是学习和教育的主人,教师应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倡导“主动、合作、探究”式学习,是基于对学生个性和兴趣的尊重。课堂上,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活生生的具有生命的人,课堂呈现出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教互学的生机勃勃的学习场面,没有人会被教师无情打击,更没有人会受到“法庭”式的审判,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

2.教师角色行为的转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①新课程强调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要求教师从居高临下的权威走向平等,和学生一道去寻找真理,一起分享情感和幸福。新课程要求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

3.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很多学校“把规章细则化,标准化,而且配以量化评分和经济惩罚,简直把教师和学生当成管教的对象,学校领导变成了监工,依法治校变成了以罚治校”②,严重摧残着广大师生的精神。新课程要求学校构建新的管理制度,成立由教师、学生、家长、教育专家和社会知名人士参加的各种校务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以及学生代表大会,使广大教师和学生通过法定的形式和正常的渠道参与学校管理,加强学校的民主监督,让广大师生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教育重新回归本质状态。四、课程评价的发展与改革蕴含着民主化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新课程的评价目标是“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③,甄别与选拔已不再是评价的唯一,它更加关注师生每个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

新的课程评价标准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关注个体多方面潜能的发现和发展,了解个体发展中的不同需求,促进每一个个体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不仅关注结果的终结性评价,还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进步与变化,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从而实现个体的价值,民主思想孕育其中。

注释:

①李建平:“教师教研不能无土栽培”,载《中国教育报》2001年10月10日。

②朱慕菊等:《走进新课程》第136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③曾琦等:《新课程与评价改革》第6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新课程改革论文篇2

摘要课堂活动教学在吸收了传统教学的优点的同时,融入了活动,以知识的应用为主,强调多样性、主动性、自主性的优点,进一步完善了英语学科教学体系,使英语学科课堂教学更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也融入了新课程的理念

关键词创设活动英语课堂活动教学

英语课堂教学被称之为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是因为我们认识到教师和学生都具有主观能动性。“活动教学”的探讨与摸索就是建立在这样的基本认识上展开的。学生在课堂中不只是倾听者、接受者、被训练者,还是作为一个主动参与者、实验者、探索者加入进来的。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显示其主观能动性,他有优点要展示,有想法要表述,有问题要暴露,他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反复认识自己,修正自己,使自己得到发展。

英语课堂活动教学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这些都会更加容易得到实现和加强,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将会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英语知识的运用能力也会得到更快的发展和加强。

丹麦语言学家叶斯帕森说过“教学外语的首要条件看来是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接触外语,使用外语,学外语像游泳一样,学生必须浸在水中,而不是偶尔沾沾水”。外语教学忌以教代学,也就是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教师可利用教学艺术,根据学生的好胜心,兴趣,爱好和求知欲,把所学的内容用多种练习,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在大量口语练习中形成能力。使学生融汇贯通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要做到这些,教师们可精心设计,把适当的课题导演成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创造语言情境,让学生比较轻松,自然地达到训练的目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素质。

在以上认识的指导下,我通过围绕学生展开活动,从这几方面进行“活动教学”的探讨。

一、创设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使活动简易可由学生操作

1.表演短剧

让学生把故事性课文编成短剧式对话,由学生们表演。把程度不同的学生组合成一组,对白多的角色由英语较好的学生扮演,对白少的角色由英语没那么好的学生扮演;这样促使同学之间在准备过程中,相互帮助,团结协作,谁也不愿因为自己而影响表演效果。学生们寓语言训练于娱乐之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口语表达能力得到锻炼。

例如BOOKIII的UNIT3THEMILLIONPOUNDNOTE就是一个很好的剧本。在新教材中,节选的是开始的部分,其实这个故事还有许多精彩的片段,例如是ATTHETAILOR’SSHOP那一场。这可以让学生去搜集资料,然后自由选演哪一场。

2.抢答竞赛

传统的老师提问,然后指定某某学生回答,这方法是很好的。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抢答、竞赛这些形式让提问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和回答的兴趣。在BOOKIII中Unit2HealthyDiet,Warmingup部分中讲述食物分为三种:1.Energy-givingfoods2.Body-buildingfoods3.Protectivefoods.这时,让学生分为四个小组,以竞赛的形式,看哪组最能正确地列举各食物分属哪种类。接着,Pre-Reading部分中,要求在给出的两种食物中选出例如脂肪成份含量最高的一种。这部分以抢答的形式。然后累计各组的分数,对得分最高的一组作出表扬。

3.编著故事

通常,一说起写作就让人头痛。而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像,编著故事的话,学生就很热衷,从而培养了练笔的习惯。

例如,BOOKIIIUnit1FestivalsAroundtheworld第二个ReadingASADLOVESTORY我的教法是,让学生发挥想象写故事的续集:“故事中的男女主角LiFang和HuJin最后的结局会是怎样呢?”(这个问题的活动,结论一定是非常丰富多彩的。但应该让学生充分讨论、研究,发表自己的构想)。这是四人小组的活动。这任务一布置下去,学生就感到很兴奋,因为他们这个年龄,对爱情故事是非常感兴趣的,而且现在有机会让他们自己写爱情故事的结局,他们的热衷程度可想而知。小组之间的讨论很激烈。然后,在课堂上给机会让积极的小组在班里面说出或演出他们所编的结局,并让同学们对每个编剧做出评分,选出最好的。如果在课堂上没有足够的时间让每个小组表达出来,可以让他们写成书面的形式,然后贴堂,让每组同学的构思有机会在公众前展现,这也是对他们的劳动成果的肯定,从而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一种成功!

二、引导学生参与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环,而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是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正是给学生提供了发现、研究、探索的空间,为学生有所发展、有所创造创设条件。人人都有机会参与评价,可以畅所欲言,可以说出自已的看法和想法,在这样一个和谐民主的氛围里,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三、反馈,整理,使活动教学真正作用于学生

要成功且又有成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课堂活动,在创设活动情景时,老师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数,了解学生,熟悉教材。在组织课堂活动教学时,适当地把学英语学得好的与不好的学生搭配起来,给每一位学生创造机会参与课堂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也就是学生对知识的反馈,整理。对于他们即使是微小的进步也及时给予肯定与鼓励,从而让他们产生积极情感,促使他们的变消极为主动,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成功感。课学活动教学,能够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在参与课堂活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的也不仅仅只是知识,还有学会交往,协调合作的个性品质的培养。

英语课堂活动教学在吸收了传统教学的优点的同时,融入了活动课以知识的应用为主,强调多样性、主动性、自主性的优点,进一步完善了英语学科教学体系,使英语学科课堂教学更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也融入了新课程的理念,更具有时代的气息。

参考文献: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第十一章关于“教学原则”江苏教育出版社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二至三页基本理念

《语言论》叶斯帕森(O.Jespersen):(Language,1922年,伦敦)

《广州教研》《“引导学生参与评价,优化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新课程改革论文篇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的主体(学生)、客体(教师)和教材等方面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还有课堂上产生的学生生成性问题日益成为课堂教学改革和研究发展的重点。而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反馈――作业,人们关注甚少。为此,本文从教学的实际出发,结合日常教学实践,谈一谈对自己在实施新教材(苏教版语文)中对作业处理的一些做法及想法。以待抛砖引玉。

在作业方面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在不断地思考创新,打破旧有的思维和观念,获得了许多有益的成功的经验,但是在剔除旧的同时也把一些长期积累的好方法和好的做法也给丢弃了,陷入了两个误区,一认为注重学生的能力发展,就是要加大学生的作业量,加大训练的力度,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作业难度提高,数量增大,作业求全,求深的现象屡见不鲜。另一认为新课改就是革除学生的负担,尤其减除掉学生的作业负担,注重开展一些在课堂上的热热闹闹教学活动。殊不知,这完全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真实意图,没有真正把握新课程的实质。所以,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作业观应是科学的发展观,是“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和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一、作业多少要“适量”

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要不要作业呢?回答是肯定的,语文教学一定要有作业。因为有了作业就能对教学的效果进行反馈。作业检查的结果,一方面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可以使教师调控幼儿教师演讲稿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方向。作业作为教学反馈的手段,它的作用是重要的。为此,在布置作业的数量上是有讲究的。作业量既可多也可少,甚至可没有作业。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进行布置,让学生做多做少,教师要心中有数。如教授苏教版语文必修一(以下称“苏语一”)时,“向青春举杯”的作业我仅布置两次主题作业。一是开展诗歌朗诵,要求人人参与;二是要求家长和学生互写一封家书,进行思想交流和沟通。在学习“像山那样思考”时,我利用国庆七天长假,让学生回家后,到大自然中观察“江南”的秋景,并以“江南的秋景”为题,写一篇主题作文,返校后,在班内进行交流展示。因此,作业的多少要适“量”。

二、作业难易要“适中”

“课程目标是评价的基准,语文课程评价要根据总目标和分类目标,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不同兴趣、不同表现和不同学习需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由于班级内学生的智力程度和学习程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教师要区别对待。不仅在教学内容的讲授上,而且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都要有体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作业的难度要大一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作业的难度要小一些。也就是说,作业难易要适中。怎样才能做到作业难易要适中呢?在教学中,按照学生能力层次的不同,我把作业分为A、B、C三档。A档题的难度大,B档题的难度中等,C档题的难度小,能力强的学生只做A;能力低的学生做好C档的基础上选做B档;能力中等的学生在做好B档的基础上选做A档。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去选,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和能力,使自己既吃得好,又吃得饱。这样的作业布置方法,适中又适口,很受学生欢迎。

三、作业时机要“适宜”

作业时机是指作业布置的时机要紧紧跟进教学的进度,过早,过快,过晚都应以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为佳。因此,作业布置的时机要适宜。课文的预习作业要过早,布置在课文学习之前,让学生提前做好,达到掌握字词,熟悉内容,提出问题的目的。学习完课文之后,检查反馈要快,趁热打铁,达到巩固的目的。模仿练习,随笔作文要晚一点。以《想北平》(苏语一)为例来说明,首先布置预习,让学生自己动手整理出字词的音、形和义;理清“想”的线索结构;并标出文章中的疑难处,供课堂学习解决。学完《想北平》后,及时对基础知识(字、词、句、段)检查反馈,积累知识,提高解题技能。由于我班学生都是寄宿生,我便利用月假学生回家之际,让他们先实地观察,返校后,在以《想____》为题,写一篇随笔,培养学生家园之情。所以,合理有序地布置作业,不但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同时也调控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方向。

四、作业讲评要“适时”

作业讲评要适时,就是说作业的讲评要准时、及时。作业讲评不能延误,拖后甚至不了了之。这样做,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得不到订正,很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因此,教师对待学生的作业要准时、及时地进行批阅和讲评,不能让学生苦苦地等待而没有结果。“慢待”了学生的劳动成果,其实也是不尊重学生的行为表现。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慎重处理作业问题。关于作业的批阅和讲评也要讲究方法。在教学中,学生的作业我不是全评和全批的,而是充分地利用学生的能动性,发挥语文课代表及小组长的作用,协助我来解决作业的讲评。一是语文课代表负责监督学生之间互批,并归纳出问题,由他在班级里给予公开讲评;二是开展小组互批,小组长予以讲评。这两者都是在都是宏观调控下进行的。三是重点的疑难的,由教师大讲特讲,直至学生完全理解。

五、作业次数要“适度”

作业的次数不在于多或少而在于适度。如果作业布置过于频繁,易于加重学生学习的负担,造成学生心理的反感情绪,影响了学习的效果和进度。反之作业次数过少,也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巩固。作业的布置和设计要有计划性,不能盲目,随心所欲,都要依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而定。如我在布置“月是故乡明”(苏语一)这一模块的作业时,把作业的次数定为五次。按专题布置两次预习作业;按模块综合按排语文基础知识和散文阅读训练各一次检测反馈;作文训练一次;“乡愁”类诗歌专题研究一次,就是让学生搜集写“故乡”或“乡愁”的诗,四人一组合作撰写研究报告,并在课堂上交流和展示。作业按排的时间、次数合理有度,留给学生巩固和消化的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的能动性。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所以,语文作业的布置要遵循服务于教学的目的。从教学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针对性强。从学生学习的现状出发,做到“适口”,适合学生的口味,学生才能喜欢和接受。

怎样才能做到“适口”呢?怎样以科学而又负责态度来对待教学中的“作业”呢?

一是求“精”,作业品位要做到精致

作业的布置要有精品化的意识。目前各种题目、题型十分庞杂,鱼目混珠的现象比比皆是。怎样布置作业,布置好的作业,值得我们思考。如果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随意性太大,或者以不负责的态度来布置作业,想到啥就布置啥,不加以比较和选择,训练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在作业的安排上,教师一定要有精品化的意识。先广泛搜集训练题目,并整理出来,加以选择,供学生训练学习。作业才能上档次,有品位,富有针对性,才能达到教学反馈的目的。

二是求“实”,作业形式要体现实在

实实在在,不务虚,不猎奇,是语文作业布置的基本要求。紧紧扣住课文的内容和教学知识点去考虑选择恰当的题型让学生训练,而不是只图形式的新和奇。知识点的训练得不到落实,其结果就可想而知了。题型上,要符合高考题型的模式,在此基础上力求创新。走平实与创新之路,必须落实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否则就架空了学生的能力。

三是求“巧”,作业方法要力求巧妙

语文作业不能搞题海战术,而要以训练和提高学生能力为主。在精致化的基础上,要把方法的训练落实到语文作业的练习中。方法和技能的训练不能呆板,要具有灵活性。题目少而精,方法灵活多样,尽可能地做到以一当十,举一反三。学习《我心归去》(苏语一)时,事先让学生参照课文中的语句进行仿写。例如,“我当然知道,我会对故乡浮粪四溢的墟场失望,会对故乡拥挤不堪的车厢失望,会对故乡阴沉的雨季失望,但那种失望不同于对旅泊之地的失望,那种失望能滴血。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要做到一题多练,练习修辞、句法、句式和表达方式。再者,要求学生把课文中这样一些优美的或哲理性强的语句,摘抄到笔记本中,作好积累,反复诵读,提高他们的语言感悟力。

四是求“质”,作业内容要富有价值

作业训练的效果高低是由作业内容有没有价值决定。高质量的作业对于学生的训练效果最佳,低劣的作业只能减弱训练和反馈的效果。教师在作业的安排上,要重视作业的质量,不能只图为训练而训练。由于各种教辅资料充斥,有的资料和试题的质量低劣,甚至错误百出。如果教师不对作业的内容加以选择和甄别,然后再布置,那么学生训练和反馈的效果就低。高质量的教学一定要有高质量的作业相伴。高质量的语文作业能提供准确的反馈信息,以便校正教学的方向和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所以语文作业的内容便具有了真正的价值。

总之,语文作业的安排布置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在充分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时,“重在激发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热情;并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学习上的优势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发展建议,同时反思自己教学行为,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过程,促进自身的发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所以,语文作业虽然位于课文教学过程之尾,但是其重心应着力于教学过程的前端,方凸现其价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