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成语知识大全-小学初中高中作文-全民阅读!
所在位置: 首页 > 四年级作文

我们之间有种默契范文精选3篇(全文)

全民阅读 http://www.jiayuanhq.com 2023-02-14 14:04:09

我们之间有种默契篇1

  今天下午你在我的同学录里写对我的印象,你说人很小,心很大。还说丢掉悲伤的,拾起快乐。我有种想抱抱你的感觉。

  老师在讲试卷,我的回忆却不断涌现。在试卷上写你的名字。我们的默契真是从一瞬间建立起来的。

  还记得去年开学的第一天,你来得很晚,于是你坐在最后一排,而我在你的前面。我把纸巾拿给你说位子很脏擦擦再坐。不知道为什么看到你就觉得好亲切。后来知道你有一个可爱的名字。小洒。我想到了潇洒哥,你说潇洒姐。之后我们就有了好多的默契。你不爱讲话,总是安静地坐在位子上画漫画。你画得很漂亮我总是把它拍起来。你喜欢中国风的歌。我总是叫你唱给我听因为喜欢你的声音。你写字很好看,一笔一划,像你的性格,直来直去又不缺委婉。你会把很美的歌词写在本子上然后给我看我们总是喜欢同一句。换座位的时候,不能一回头就看到你,总是侧着身子,歪着脑袋朝前排望去,视线拐几个角才看到你的背影却有一种安心的感觉。记得你把名侦探柯南的贴纸递给我看,我们还讨论你要画哪个。我把名侦探柯南的书借你,你对我唱月亮代表我的心。我买了面包给你当早餐,你买绿豆饼给我说因为我喜欢。我发现我们都喜欢笑得很灿烂很没形象。我们都喜欢大声吼对方却又彼此惺惺相惜。我们在听广播的时候都没有想到那首歌的名字,后来又一起喊世界杯主题曲英文版的。然后握个手一起闹。你给我讲冷笑话,给我买熊博士。我们把各种饮料混在一起还加东西进去,然后一起说:额~好恶心。我们拿糖都会偷偷在桌子下面递,大扫除那天我们都对领导不满还对他的车做了坏事。我们之间有说不完的话,有数不清的不约而同。

  我喜欢你的短发,你爽朗的笑,直率的个性又细腻的内心,我喜欢你给我的安全感。我喜欢你的坦荡父亲节作文,你的善良和直接,你给我的快乐和笑声。我喜欢你的声音,柔美又不造作,纯朴且不张扬。我喜欢你讲话的语调,我们总是默契地想要聊聊天。我喜欢你走路的样子,有点呆又很可爱。我喜欢你在我的后座总是突然吓吓我。我喜欢你给我让我安心的感觉,我习惯了我们之间的默契。

  现在你坐在第二排,我坐在倒数第二排,又是拐了几个弯,望到你的短发,白色T恤,伏在桌子上,在画画呢吧。还是安心的感觉。回头看看钟快下课了。撕了一张纸写上我全部联系方式,我怕你忘记了。捏在手里。下课了跑过去把纸条拿给你然后说拜拜。回到家收到你的短信,你说本来想辉煌地离开可是我的话又让你添了许多不舍。我们写的《纸飞机的爱情》依然是我们的默契。我们的友情也会一直飞一直飞。小洒,谢谢你。你要记得我。

  广东省揭西县上砂中学初二庄美丹

我们之间有种默契篇2

《我与地坛(节选)》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散文。教学这篇课文,教者往往引导学生深刻领悟渗透在作品里的深厚情感和对生命存在价值的深刻思考。许多教学只注重文本思想内容的挖掘,但往往忽略了作者言说形式――重复叙述的意蕴。修辞论美学认为,重复是一种有效的修辞手段。人们常常可以通过分析这种语言手段去认识文本的意义。重复,一般说来,是指文本中某些东西不止一次地反复呈现,每一次呈现之间约略相似但又有变化。重复的类型很多,有语词重复、事件重复、结构重复等。无论基本类型如何,重复某种东西,都会造成一种特殊的感染力,使被重复的东西显得格外突出,或具有特别意义。

我们以课文第一部分为例来阐释这个问题。文章第二段开头说“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总之,只好认为这是缘分。”文章标题是“我与地坛”。这是一个关系命题。“我”与“地坛”之间有种什么关系呢?开篇点明了这种关系,那就是“缘分”。第一部分内容就围绕“缘分”二字展开,不断重复叙述着“我”与“地坛”之间的这种特殊关系。

世间万物都存于关系之中,只不过有些关系是一语可以道破的,有的关系不是一两句话说得清楚的。有些东西是很难道明白的,要道明白,就需要费很大周折。我们不妨看看作者是如何阐释“我”与“地坛”之间的关系的。

第一,关于“我”与“地坛”之间缘分的表现问题。按“地坛”和“我”两个不同角度,我们可以从文中摘录出许多相关的句子,从中可以看出作者不厌其烦地重复叙述着某一事件、景物等。这种关系表现在“我”与“地坛”之间的空间距离与心理距离的变化上。空间距离变化情况见下表

继续研读课文,还发现“我”与“地坛”之间的心理距离也发生着变化

前后联系起来看,“家”离地坛很近,其实“心”离地坛更近。地坛在耐心等待,“我”终究到来。有缘才彼此相见、相知。“我”与“地坛”之间的这种缘分,这份情感,在不断地重复叙述中得到了强化。如果作品中没有这些内容的重复叙述,情感就会显得单薄许多。重复而不累赘,反而给人极强的真实感,这就是情感的真实。这就像一个人在喋喋不休,又喋喋不休得合情合理。其实,重复与叠加分明就是情感表现的需要。重复叙述不断强化着“我”与“地坛”之间不可割舍的关系,犹如前世注定。越是重复叙述,情感也就越饱和,思想就更纯熟。重复在这里是表现情感的一种有效修辞。从另一个角度看,“地坛”对于“我”来说不是简单言语所能尽其意的。此时的言语技巧实际上是作者情感发展的需要。这种强化既是情感的自觉,又是写作技法的自觉。

第二,关于“我”与“地坛”存在这种关系的缘由问题。这种缘分在于“我”与“地坛”之间存在着某些相似的经历。“我”与“地坛”之间有种“同病相怜”的相似点。关于“地坛”的描写在第一部分中出现了三次,分别在第3、5、7自然段中。这些描写基本上都在围绕一个核心内容“荒芜但并不衰败”。第三段写古园的荒芜冷落,历经沧桑(剥蚀、淡褪、坍圮、散落)但弥漫光芒,还有“各种生命”。随着时间的流逝,岁月的雕琢,古园荒芜了,但古园总有它闪光的地方在时间与历史面前,苦难就显得毫无分量。第五段写古园中有各种小生命,它们虽然微不足道,但在古园中他们都积极地生存着、活动着,向人们展现出缤纷的生命世界,无言地诉说着生命的美丽。第七段写古园被肆意雕琢,环境恶劣,但生命不会因此发生改变,而是按自己的方式生活着,顽强地活着,活得那么精彩,活得那么洒脱。“这古园的形体被不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这句话中“有些东西”具体指下文中提到的“落日”“雨燕”“孩子的脚印”“古柏”“草木和泥土的气味”等。这些东西具有的共同点,就是无论外界环境多么恶劣,但生命不会因此而改变,它们都在按自己的方式存在着。第一部分的三处描写,从内容实质上看,它们近乎重复;从表达效果上看,是在往返中悟真谛。正是这样,才符合人们认识生命价值的规律,人们对生命规律的认识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这近乎重复的环境描写就是这个认识过程的体现。

“我”的生活状态如何呢?在最狂妄的年龄“我”忽地“残废了双腿”,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失魂落魄”,“突然间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开始逃避现实,逃避生活。“我”在痛苦中饱受煎熬,但“我”并没有被病魔吓倒。“我”来到古园,看到古园的种种景象,“我”开始思考人生,开始思考生命。最后终于明白出生是一个事实,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当他明白了为什么出生的问题时,他接下来要思考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古园给了“我”生命、生活的启示身残,但生命不能因此而发生改变,只要按自己的方式活着,顽强的活着,就一定活得精彩,活得洒脱,活出味道。

地坛“荒芜但并不衰败”,“我”身残当然就不能颓废。“我”走进了古园,“我”慢慢走出了自己。“我”由古园悟出了生命、生活的哲理。“我”眼中的古园是有生命的,是有感情的,当“我”用心感受古园,与古园交流的时候,古园也在与“我”进行交流。“我”与“地坛”之间有某种相似的处境,相怜相惜。地坛给了“我”生命的感悟,让我获得生命的启示。“我”那颗敏感细腻的心,感受到与地坛同呼共吸的隐秘的精神默契,这就是缘分。因此,“地坛”这个物化的世界,自然就成了“我”的精神支柱。

由此,我们明白作者“想表达什么”与“怎样表达”往往是高度统一的。一般来说,解读文本,把握住言语形式基本上就把握住了言语所欲表达的内核。

[作者通联浙江青田中学]

我们之间有种默契篇3

摘要和谐就是心平气和,和风细雨的解决各种各样矛盾,妥善处理各种利害关系;也可解释为配合得匀称、适当、协调。

通过讲课环节的环环相扣;文学语言与专业语言的有机渗透;宽爱及时地反馈学生的信息,默契与学生的情感;对学生进行励志、感恩的做人教育;增加教师自身的厚重量,凝聚学生等方法,使《土壤学》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气氛可以变得和谐,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土壤学;和谐;课堂教学

和谐就是心平气和,和风细雨的解决各种各样矛盾,妥善处理各种利害关系;也可解释为配合得匀称、适当、协调。和谐的课堂气氛就是指教师与学生、教与学配合协调、适当,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土壤学》顾名思义,看起来就是让人感到枯燥乏味的一门课程,施教过程中,如果一味地讲述专业知识,也确实难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往往在课堂上表现出睡觉、看小说、注意力不集中、甚至茫然等现象,使课堂处于一种涣散状态,上面老师讲的卖力,下面学生听的随意,整个课堂气氛师生之间难以协调共鸣,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针对出现的这些问题,我觉得采取一些措施,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气氛,使老师与学生之间有种心灵到行为上的默契,教与学在融洽、轻松中进行,学生在其乐融融氛围中学习,甚至会对这种课堂气氛产生留恋心理,进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效果大大提高。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营造和谐的《土壤学》课堂教学气氛的:

一、注重教学环节―环环相扣

《土壤学》课程属自然科学科目,文理科性质兼容,各个章节的知识介绍似乎很并列,少从属等逻辑可言,而没有逻辑的东西未免就会给人零散、混乱的感觉,更难做到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了,那么我在讲课过程中注重将这些看似无紧密联系的一个个问题,由浅入深、由因及果地一步步导出,每个问题之间注重用恰当的过渡语言,巧妙自然地将课程内容环环相扣在一起,使零散的知识浑然一体,学生紧跟教师思路,在一气呵成中听完课堂教学内容,课后还可产生触一题动几题的联想效果,学习效果大大提高。

二、文学语言有机渗透到专业语言中

优美的文学语言是撼人的,也是容易被理解和接受的,而且优美的文学语言恰当的运用所起的作用,有时也是难以估算的。《土壤学》课堂教学多以专业语言为主,注重科学性、严谨性,这样难免使学生产生平铺直叙、枯燥乏味的感觉,我尝试在准确的专业语言运用的基础上,恰当地渗透优美的文学语言,如同画龙点睛,关键一笔,会使学生在乏味欲睡状态中精神为之一振,并会对所学知识留下很深的印象。比如我讲土壤形成过程的时候,介绍完土壤的形成过程,我就说“经过这两个过程,沧海就变成了桑田,而这个变化过程之艰难、之漫长,我们也已经知道,所以我们从此再没有理由不爱护我们脚下的哪怕是每一毫米的土地。”后来我们课程实习的时候,几个学生看到裸露的山体和上面薄薄的土层,就很感慨地和我说“老师,你看山那么高,土层却那么薄,而且一旦被水冲走了,还不知什么时候可以再形成呢,真的要好好地爱护土壤的。”再比如,讲施肥原理中的“报酬递减律”的时候,图解讲述完毕之后,我给他们归纳总结说“这个定律主要讲施肥起到的效果是两种:一个是在最佳施肥量之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二是在最佳施肥量之后继续施肥,则是盲目耕耘,得不偿失,收获失望,愚蠢的人才会这样做的,我们的同学是不会犯这类低级错误的。”同学们听到这里都很开心地笑了,而且后来复习的时候还和我开玩笑说,老师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定律是重点吗。可见,将一些优美的文学语言有机渗透到专业语言的讲述中,会很好和谐课堂的气氛,在学生体会语言之美的同时,接受了课堂的科学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三、宽爱及时地反馈学生的信息,默契与学生的情感

我所教的学生为大学专科学生,多数为远离亲人的外地学生,年龄在20岁上下浮动,心理处在成熟与未成熟之间,自信的同时又有些怀疑自己的能力,渴望交流、渴望鼓励、渴望被肯定,但同时又想故作深沉与不在意,知识层面、做人理念受网络影响较大,与老师相处少拘谨而多朋友似的随意――,我觉得作为一名老师,本着教书育人的理念,对学生有意无意间透漏出的这些信息,哪怕是点滴,都不容忽视的,要宽爱及时地进行反馈,加以善意、正确地引导,默契师生之间的情感。比如,我在批一个学生的作业时,她作业的字迹很潦草,很难看清她写的是什么,我给她批语,让她注意字迹,第二次的作业,不但字迹依然潦草,而且有一道题她没有做,并且很坦然地在题后画了一哭泣的QQ表情,我给她批语“孩子,不用哭泣,这个问题是问题吗,问一下老师或者会的同学不就OK了吗!”在上课的时候,我也将这个问题捎带给同学讲了,我说“我很感谢咱班同学能将老师做你的朋友来看,也看到了咱班同学很有创意,很活泼可爱,以这样的心态将来会很幸福地生活的。”后来这个同学的作业一直都是很认真书写的;大概她们私下里也交流了,好多小女生就开始给我信箱写信,说她们心中的话,我都一一宽爱、及时地反馈,我们师生之间就有了种不需要刻意沟通却很默契的感觉;还有一次我做一次调查,让学生写出心中的希望所在,一个男学生下课了,也没有写,我没有责怪他,只是笑呵呵地和他说“你是不是心中有很多的希望,本着对老师对自己负责的态度,觉得一定要慎重考虑之后方可下笔。”这个男孩很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老师我下节课一定交上,他没有失言,写的很细也比较深入。通过这些点点滴滴地真诚妈妈的手 作文关爱,润物无声,默契了和学生的情感,使课堂气氛和谐融洽。

四、注重对学生进行励志、感恩等做人教育

成才先成人,做好了人,方可真正成为有用之才。针对《土壤学》讲课过程的一些知识所涉及到前瞻性、危机性、效益性等,就恰当地引用一些在这个领域的成功人士的事例,借助楷模榜样的力量,或者针对性地将一些领域发展的前瞻性、危机性等讲述清楚,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励志教育,没有理想的人始终都如同在黑暗中走路,而且步法杂乱,缺少坚持,而有理想的人则会奔着理想的实现,不抛弃不放弃,顽强地走着,这一秒不失望下一秒就会有希望,这样的人生将是充实的、遗憾很少的、有益的人生。学会感恩,生活中就会少抱怨,多感动,生活中就会少痛苦,多微笑,形成一种阳光的心态,这样的生活心态对学生一生幸福都会有很大影响的。每次讲述这类故事的时候,都是师生一起进行的,互讲,现在的学生受网络影响很大的,这类故事知道的也很多,但是我们将这些故事融入恰当的氛围中,其效果就远比单纯看故事好多了,我注意到学生们很喜欢听这类教育故事的,而且会受触动,做人、做事责任感都有增加,认真听课,学习效果提高。

五、增加教师自身的厚重量

教师站在学生面前,无论知识水平,还是做人德行都应厚重,而且这个厚重量应通过自身的进取不断增加,正人先正己,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应先成为涓涓之流,时代在飞速发展,知识更新很快,学生对老师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学生很希望从各个层面可以和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减少生活学习中的盲点,打开萦绕已久的心结,我观察,虽然现在的学生自我意识很强,但是他们对老师还是很信任的,如果我们老师能够以自身的厚重量,托起学生的信任与期望,那么结果可想而知了,学生会从心里敬佩这个老师,进而就会很重视这个老师,很喜欢上这个老师的课,老师和学生的教与学这个过程会增加一份凝重的和谐之感,教学效果也一定会随之提高的。

总之,通过将以上的几点做法应用于《土壤学》的课堂教学之中,感觉上课的气氛比以前要融洽和谐多了,师生之间有种荣辱与共、默契进退的感觉,课堂教学效果大大提高。手拉手作文400字

参考文献:

1、林大仪主编,土壤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2、宋志伟主编,土壤肥料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