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成语知识大全-小学初中高中作文-全民阅读!
所在位置: 首页 > 四年级作文

【水浒传《杨雄醉骂潘巧云》解读-《北方有佳人》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http://www.jiayuanhq.com/ 2023-03-16 10:08:23

水浒传《杨雄醉骂潘巧云》解读

第二十一章杨雄醉骂潘巧云如宋江所料,李逵去接母亲,不仅没有成功接到母亲,自己反而被官府抓了起来。李逵能否逃过这次劫难并且报仇雪恨呢?同样回家探望老母的公孙胜也迟迟不回,戴宗下山寻他,这期间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沂水县是个小地方,李逵被抓的事情很快被随后赶来的朱贵知道了。朱贵与弟弟朱富商量对策,他们将麻药下在肉里,请押送李逵的差役吃,然后趁差役晕倒的时候,把李逵救了。李逵捶胸顿足,他一想到自己那么信任别人,反而遭到陷害,就觉得十分气愤。当天,他闯入财主家中,把财主和李鬼的老婆都杀了,吓得财主家里的其他人都逃到村外去了。此时,李逵在村子里的消息已经传遍各个角落,朱贵担心李逵有危险,赶紧带他回了梁山泊。宋江见李逵平安回来,心里踏实不少。可是回老家看望母亲的公孙胜已经走了三个月,仍迟迟不归,让他很不放心。戴宗自告奋勇要去找公孙胜,宋江欣喜,带众人给他送行。戴宗号称“神行太保”,果然不负盛名,只用三天时间就来到公孙胜的老家附近。他沿路结识了杨林、邓飞、裴宣这几个好汉,还跟杨林结伴同行,来到蓟(jì)州。戴宗到处询问,可惜始终找不到公孙胜的下落,倒看到蓟州的两院押狱杨雄在跟地痞流氓打架。杨雄天生脸色蜡黄,人称“病关索”,是流落到蓟州城里的外乡人。那些地痞看杨雄不是本地人,就想勒索他。杨雄不依,地痞们仗着人多,一哄而上,抱住杨雄,痛打了他一顿。这时,有一个大汉挑着柴路过,看到地痞在欺负杨雄,他便愤怒地拿起扁担,对着地痞们的头打去。地痞们被打得哭爹喊娘,纷纷逃走。戴宗和杨林顿时对这个大汉好生敬佩,于是和他打招呼,得知大汉叫“拼命三郎”石秀,因为没有钱回家,才在这里卖柴为生。戴宗劝石秀去投奔梁山泊,石秀却很沮丧,说自己没有办法进去。戴宗笑着说:“不用担心,壮士若去,我一定会推荐你!”石秀这才知道站在自己面前的是梁山好汉戴宗,不禁喜形于色,抓住戴宗的手想倾诉心事,杨雄却刚好带着二十多个官兵过来。戴宗和杨林都是朝廷要犯,忙趁着人多,消失得不见踪影。杨雄为感激石秀的仗义相助,便和石秀结拜为义兄弟,还带石秀回家住,并介绍自己的老婆潘巧云给石秀认识。杨雄的老丈人潘公在得知石秀以前是屠夫后,就跟石秀联合开了家屠宰作坊,每天生意还不错。因为杨雄,石秀终于摆脱了孤苦无依的生活,还能攒点儿钱,因此他对杨雄这个大哥非常感激。光阴似箭,一晃两个月过去了。这期间,戴宗还是没有找到公孙胜,只好带着杨林等好汉回了梁山泊。石秀则继续做杀猪的生意,和杨雄亲如兄弟。眼看着就是初冬了,这天,石秀里里外外换上一身新衣服,去外地买猪。三天后,当他赶着猪回来时,却发现肉铺关着门,杀猪的工具也都收起来了。石秀只觉得悲凉,心想: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哥哥在外面做官,不管家事,嫂嫂看我做了一身新衣服,心里肯定不满。这两天我没回来,别人肯定在嫂嫂面前说了闲话,然后嫂嫂就不做生意了。罢了,罢了,我还是回老家去吧!于是石秀算完店里的账,就向潘公辞行。潘公看破石秀的心思,哈哈大笑,让石秀不要走。原来,潘公的女儿潘巧云在嫁杨雄前曾嫁过一个小官,没想到那小官命薄,死了。过两天是那小官的忌日,要做法事,所以店铺才暂停营业,并不是要赶石秀走。石秀这才放宽心,答应继续留在杨家做事。第二天,杨雄走后,杨家来了一个年轻的和尚,长得很英俊,一双贼眼骨碌碌地转个不停。那和尚自称是报恩寺的和尚,到杨家来做法事。石秀见那和尚一脸不正经的样子,就很讨厌他。这时,潘巧云化了淡妆从楼上下来,听石秀说那和尚来了,“扑哧”一笑,说道:“原来是我师兄裴如海来了!他是个老实的和尚,因为认了我父亲做干爹,又比我大两岁,所以我叫他师兄。晚上你听他念佛经,那声音可好听呢!”石秀一听嫂子这样夸那和尚,心里便觉得别扭。他发现那和尚在与嫂子含情脉(mò)脉地对视,当下有所怀疑,开始留心潘巧云的行动。杨家又来了一些和尚,开始做法事。到深夜时分,裴如海来找潘巧云,两个人在屋里嬉戏打闹。石秀假装睡觉,却竖起耳朵听了个真真切切。只听那和尚叮嘱潘巧云:“明天别忘了跟你父亲说还愿的事情!”潘巧云笑嘻嘻地答应了。和尚又说:“你那小叔子不好对付啊!”潘巧云“呸”了一口,不屑地说:“你别理他,他又不是杨雄的亲兄弟!”石秀心里暗骂潘巧云,心想:哥哥一世英名,怎么娶了这种女人?不过他现在还没有证据,只能忍住气,去作坊里歇息。第二天,潘巧云故意在她父亲面前说,要去报恩寺替母亲还愿。潘公信以为真,就跟杨雄也提了这件事,杨雄没想太多,就同意了。潘巧云暗喜,一大早就开始浓妆艳抹,还把自己的丫鬟也打扮了,坐在轿子里,跟着潘公去了报恩寺。从这天开始,潘巧云就和裴如海勾搭成奸。裴如海还让报恩寺的胡头陀通风报信,为自己和潘巧云的幽会提供方便。石秀一直留心观察杨家动静,发现每天天快亮时,总有个头陀在巷子里敲木鱼,就起了疑心。于是他特地起了个大早,发现那头陀敲完木鱼时,有个黑影从潘巧云的房间里闪了出来。石秀顿时气得肺都要炸掉,赶紧将这件事告诉杨雄。杨雄听完,胸中火气“噌噌”往上冒。晚上他多喝了几杯,醉酒后指着潘巧云大骂:“贱人,小心我要了你的命!”潘巧云一惊,连一个字也不敢说。杨雄仍在大骂不止,潘巧云眼珠一转,忽然用手将脸一掩,“呜呜”地哭了起来。这时,杨雄酒也醒了,忙问潘巧云为何哭泣。潘巧云恶人先告状,边哭边说:“你兄弟石秀欺负我!你不在的时候,他总想占我便宜!”杨雄以为石秀真的是卑鄙小人,气得跳起来破口大骂,要赶石秀走,还让老丈人把作坊拆了,不准再营业。潘巧云则在旁边暗暗高兴,庆幸终于除去了石秀这个眼中钉。石秀是个聪明人,他明白是潘巧云在挑拨离间,没等杨雄发话,自己就离开了杨家。名师赏读本章用大篇幅对人物进行了刻画。《水浒传》中的每位英雄性格都不一样,虽然多数英雄都是勇猛有余而智谋不足,但也有一些人心思比较细腻,比如石秀。与李逵等人不同的是,石秀比较能忍。他的“忍”和林冲等人的一味妥协又不一样,他是审时度势,等到时机成熟,才采取行动。后人称赞梁山一百零八将的每一将的性格都不一样,可见施耐庵的写作功力之深厚。

《北方有佳人》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北方有佳人李延年【原文】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注释】[]绝世:冠绝当时,举世无双。[]倾城、倾国:原指因女色而亡国,后多形容妇女容貌极美。[]宁不知:怎么不知道。【作者简介】李延年(?~约公元前年),约卒于公元前年,西汉杰出音乐家,中山(今河北定县)人,其父母兄弟皆为乐人。起初犯法,受腐刑,被拘监中。后因其妹李夫人得宠于汉武帝,故被赦,颇受宠,官协律都尉,后来被杀。李延年擅长歌舞,善创新声,曾为《汉郊祀歌·十九章》配乐,又仿张骞从西域传入的胡曲《摩诃兜勒》作新声二十八解,用于军中,称“横吹曲”。其诗歌今仅存这一首,载于《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被郭茂倩《乐府诗集》收入《杂歌谣辞》。【赏析】《北方有佳人》是汉代宫廷音乐家李延年的小诗。在汉武帝宠爱的众多后妃中,最令他生死难忘的,要数那位妙丽善舞的李夫人了;而李夫人的得幸,则是靠了她哥哥李延年的这首名动京师的佳人歌。《汉书·外戚传上》记载:在一次宫廷宴会上,李延年献舞时唱了这首诗。汉武帝听后不禁感叹道:世间哪有这样的佳人呢?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就推荐了李延年的妹妹。汉武帝召来一见,果然妙丽善舞。从此,李延年之妹成了汉武帝的宠姬李夫人,李延年也更加得到恩宠。一阕短短的歌,居然能使雄才大略的武帝闻之而动心,立时生出一见伊人的向往之情。这在我国古代诗歌史上,恐怕是绝无仅有之例。它何以具有如此动人的魅力呢?初看起来,这首歌的起句平平,对“佳人”的夸赞开门见山,一无渲染铺垫。但其意蕴,却非同凡俗。此歌以“北方”二字领起,简要点明佳人的来历。但北方的佳人何止千万?而此歌所瞩意的,则是万千佳人中“绝世独立”的一人而已。“绝世”夸其姿容出落之美,简直是并世无双;“独立”状其幽处娴雅之性,更见得超俗而出众。不仅如此,“绝世而独立”还隐隐透露出这位佳人独自凭栏而倚的孤独与哀愁,显得楚楚可怜。这就是平中蕴奇,只开篇两句,恐怕就令武帝生出对佳人的神往之心了。下面两句,是全诗的核心与高潮。北方佳人既如此脱俗可爱,当其顾盼之间,又该有怎样美好的风姿呢?要表现这一点,就不太容易了。然而,这位富于才情的音乐家,却出人意外地唱出了“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奇句——她只要对守卫城垣的士卒瞧上一眼,便可令士卒弃械、墙垣失守;倘若再对驾临天下的人君“秋波那么一转”,亡国灭宗的灾祸,可就要降临其身了!表现佳人的顾盼之美,竟然发为令人生畏的“倾城”“倾国”之语,真是匪夷所思!但如果不是这样夸张,又何以显出这位佳人惊世骇俗的美好风姿?而正因为这风姿美得令人生畏,才更让人心驰神往、倍加牵怀。诗人极尽夸张之能事,危言耸听,但绝不是以此来昭示君王,求鉴前史,而是反其意而用之,以其具有倾城倾国的巨大魅力来极言佳人之美,达到引动君王思美之心的目的。紧接着,“倾城”“倾国”的字眼二度出现,推荐美人的主旨非常鲜明。先言有此绝美之人,再言美人的惊人魅力,然后向君王恳切呼告:您难道不知这具有倾城倾国之貌的佳人,一旦错过就再难得到了!拳拳之心,殷切之意,在一咏三叹之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产生了摄人心魄的感染力,拨动了汉武帝的心弦。这二句故作取舍两难之语,实有“欲擒故纵”之妙:愈是强调佳人之不可近,便愈见其美;而愈是惋惜佳人之难得,就愈能促人赶快去获取。作者的用意,正是要以深切的惋惜之辞,牵动武帝那难获绝世佳人的失落之感,从而迅速作出抉择。难怪武帝听完此歌,不禁发出“世岂有此人乎”的喟然叹息了。如此一来,李夫人在这样的时刻被荐举、召见,正适合于李延年这首非同凡响之歌所造成的情感氛围。此诗既没有华美的辞藻,也没有细致的描绘,只是以简括甚至单调的语言,便形象地赞颂了一位举世无双的绝色美女。此诗看上去寻常,却也有奇崛之处。它以惊人的夸张和反衬,显示了自己的特色。透过那夸张的诗句,体现出一种自然、率真的美,又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审美空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