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成语知识大全-小学初中高中作文-全民百科!
所在位置: 首页 > 三年级作文

【志南《绝句》-(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赏析】

http://www.jiayuanhq.com/ 2023-03-16 08:38:38

志南《绝句》

志南《绝句》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①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②【注释】 ①系(ji 记):拴住。短篷:指小船。杖藜:拄着藜干制的拐杖。②杏花雨:农历正月中,节气雨水,杏花开花,以为物候。杨柳风:古时用花期区别春风转暖的级数,称“二十四花信风”。杨柳开花在农历三月节清明节气尾期,其时的风称柳风或杨柳风。【译文】 古木林阴中拴系上我的短篷小舟。扶着藜木拐杖向桥东走。杏花雨霏霏,似要沾湿我的衣襟袖口,杨柳风拂面,带着几分温柔、娇羞。(王 洪译)【集评】 南宋·朱熹:“南诗清丽有余,格力闲暇,无蔬笋气。如云‘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予深爱之。”(赵与虤《娱书堂诗话》)【总案】 美感的生成有其临界度。细雨沾衣,和风拂面,使人感到快意,才能产生美感;狂风暴雨,将人淋得浑身透湿,使人感到寒冷,就大煞风景,毫无美感可言。释志南这首《绝句》就给人一种优美感,十分富有诗意和情趣。“杏花雨”、“杨柳风”虽为实写,但“杏花”、“杨柳”能唤起人们对旖旎春光的视觉形象,从而产生美感。用心的读者再深入一层透视就会发现,在这幅清丽的画面深层,隐藏着诗人笑傲人生,超尘出世的达观态度。自然界春季一切喧闹的景物都被淡化,只凸现“古木”、“短篷”、“小桥”和“杖藜”过桥的诗人的特写镜头——俨然是一个遗世独立、逍遥物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士形象。创造出一种物我两忘的禅境。难怪朱熹读后赞赏它“清丽有余,格力闲暇,无蔬笋气”了。

(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赏析

(宋)辛弃疾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郁孤台在赣州西北。据说因它的形状隆阜百步,直起平地,郁然孤峙而得名。赣江流经其下,云烟缥缈,积翠浮空,唐宋时为虔州八境之一。但郁孤台的闻名于世,还因为有个李勉登台北望长安的故事。李勉是唐代有名的宰相。他在唐代宗大历年间曾任江西观察使,经河南来到江西,顾念关中战乱与朝廷安危,登郁孤台北望长安,并改名为望阙台。这个故事流传之后,到赣州登郁孤台的人,往往对景流连,抒发去国离乡、伤时悼乱之感。淳熙二年(),辛弃疾出任江西提点刑狱,在赣州登郁孤台,较之李勉就更为忧愤深广了。 辛弃疾这首词,上片写北望,下片写南行,突出了心在中原而身却南行的志士之恨。开头两句,把郁孤台下清江水的山水胜景,带进了中间多少行人泪的动乱年代。词中的行人,并非泛说,而是指北宋沦亡后在国家丧乱中无数流离奔走的人们,主要是南渡人士。多少者,正极言其多。他们自北入南,犹心怀故国,经过郁孤台下,无不洒泪清江。江水和着泪水流淌着他们的家国之痛,这是时代的悲剧,开端就写出了南宋时期的这种特殊背景。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用了李勉故事,但内容有所不同。李勉的时代,一面安史之乱余波未息,一面吐蕃、回纥频繁入侵,长安一度失陷,这是李勉北望的情景。南宋朝廷定都临安,僻处东南。对中原与汴京,也概称西北。词中的望长安,实际上是指金人统治之下的中原故土,因而更具沉痛感。青山遮不住两句复从眼前山水生发,但另有寓意。赣江从万山丛中冲破重重险阻蜿蜒而下,如同百川归海,江汉朝宗,终于有所归宿。周济《宋四家词选》说此词是借水怨山,其实语兼比兴,隐藏的意思是人不如水。靖康以来半个世纪中的无数南来人士,不是年年徒然北望,顾归而不得吗?最后两句,说在江天日暮之际,听到深山的鹧鸪啼鸣,不禁忧从中来,难以自制。关于闻鹧鸪的含义,历来认为鹧鸪之声犹如在说行不得也哥哥。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四,即谓词中闻鹧鸪之句,谓恢复之事行不得也。但这种解说,不仅曲解词意,而且根本背离了辛弃疾的北伐壮志和对恢复前途的坚定信心。南京大学吴新雷教授考证鹧鸪的啼声有五种谐音,其一是但南不北,唐宗时也很通行。汉杨孚《异物志》说:鹧鸪其志怀南,不思北,其鸣呼飞,但南不北。北宋张咏有《闻鹧鸪》诗:画中曾见曲中论,不是伤情却断认。北客南来心未稳,数声相对在前村。正可与此词参看。辛弃疾就是一个南来的北客。他自二十三岁渡江南归,开始的十余年,徘徊江上,还算近北。这次再南迁而至赣州,离开中原则愈行愈远了。但南不北的鹧鸪之声,正道出了他此时此地的不幸遭遇。而且但南不北,还预示着北归之途与恢复之期更属渺茫,终于使得辛弃疾听到这种啼声而不胜其哀了。这样理解江晚愁余与闻鹧鸪之间这层隐秘关系,我认为切合词意,触及了辛弃疾南归后有志难伸、事与愿违的内心隐痛,含意十分深沉。 《菩萨蛮》是个短调,写法上贵蕴藉而重曲折。词中写登郁孤台北望而后舟行至造口的行程(赣江流经郁孤台,卫造口入鄱阳湖),词意一波三折,层层递进。群山遮眼,不见长安,一折也;水皆东流,人难北返,二折也;但南不北,有负壮志,终身怀恨,三折也。末三句尤兴象无端,寄慨遥深,因而更耐人寻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