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的特征范文

admin
发布时间:
2023-12-19 11:43:01

导语:诗人李白

新闻传播的特征篇

微博主不受时间、地点、写作语法格式的限制,以一种类似口语的表达方式,把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通过手机、电脑等上传到自己的微博客,或者记录生活点滴,

或者对时事发表看法,这种简单而又率性而为、随意的信息方式,非常适合现代都市人群碎片化的情感表达方式和奔波忙碌的生活状态,甫一推出,

便受热捧。

新浪在年月份率先推出新浪微博,

其后,腾讯、搜狐、人民网、网易等都跟进推出了微博。年月日,新浪曹国伟在新浪年度第四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透露,

新浪微博用户已达万,

现在新浪微博用户仍在不断增加。

一、微博客的传播内容

通过分析微博传播内容可以看出,虽然微博有作为个人使用者日常事件书写记录作用,但是,在微博上引起用户广泛传播的,

显然还是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热点。尽管用户也在关注某些名人的微博,

但“转发”更多的还是名人对社会事件的观点看法。具体来讲,微博传播内容,可以分为这样几类:

个人的所见所闻,

所思所想。您可以随时随地将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情写成一句话(不超过个字),

或发一张图片,或发一个网页链接,这些内容可以来自现实社会,

来自你的身边,也可以来自网络,通过电脑或者手机分享给朋友。

您的朋友可以第一时间看到信息,随时和您一起分享、讨论。

个人对传统媒体报道事件的转发、评论。

经常关注网易的用户大都比较熟悉网易的新闻在线评议功能,

网易跟帖形成的“盖楼团”成为网民草根力量的形象说明。而在微博客上,一定时期内的媒体热点也是微博上的关注热点话题。月日,青海玉树县发生.级地震,

新浪微博“小时话题榜”马上就出现有关内容,截止到月日下午点,新浪微博“小时话题榜”上排在前位的话题是:地震、祈福、玉树县、玉树、倒塌。

在地震后的两三天时间里,

尽管每小时话题榜都在不断更新,但是在个话题中,

仍然会有超过一半的话题是跟玉树、地震有关。

以上两点内容构成了微博客传播内容的主要部分。另外,从用户身份角度来看,

基本是名人和普通人也就是草根两部分,显然,

名人的微博客受到关注更多,新浪微博“人气关注榜”前十位分别是姚晨、赵薇、李开复、黄健翔、李冰冰、周立波、潘石屹、陈坤、周笔畅、俞敏洪,

其中前两位的关注人数分别是多万和多万,第十位是多万,可以看出,名人微博更能彰显设置议程和引导舆论的强大传播功能。

这种主动设置议题引导舆论的服务功能也为传统媒体所重视,

已经有不少报纸和杂志在新浪微博上安家,

利用微博这种快速的新闻传播渠道,通过新闻作品的内容摘要、关键词,以及重要新闻链接,及时对自己的新闻内容进行推广,吸引微博用户回头点击有关资讯内容,

实现深度阅读,提升报刊的舆论影响力。

截止月日,新浪微博上已经有报纸家、杂志家,这个数据跟现实社会中的报纸杂志数量相比,

还是微不足道,但是,借助微博,

这些报纸杂志在微博上吸引了众多“粉丝”的关注,提升了自己的品牌影响力,如《中国新闻周刊》已经有万“粉丝”。

二、微博客的新闻传播形态特征

首先,

信息和传播,不再依赖于传统专业媒体,个人可以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角。早在博客时代,一些博主就开始在自己的博客上独立一些社会热点和重要信息。

但是,就时效性和影响力来讲,还是落后于更加先进的微博客。

年月日点分,谷歌中国负责人李开复通过新浪微博和新浪博客同时了离职声明。

随后一小时内他多次利用新浪微博澄清外界传言,他的微博被博友大量转发和评论,同时成为各类媒体报道的主要来源。

其次,微博的字数限制,

要求新闻信息的传播必须精简,只能保留新闻信息的最核心要素。因此,

对于微博客上的首发者,

必须对原有新闻报道内容经过筛选过滤,保留个人认为有价值的内容,及时进行转发,以便引起“粉丝”的广泛关注,这实际上实现了媒体把关责任向个人的转移。

再次,微博转发,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

而是带有个人评议,

微博上的转发,在广泛传播的同时,具有内容再造特点。不少转发者都实际参与了内容再造。

微博客上人人都可以对信息进行加工补充,对新闻进行评论;人人都是把关者,可以自主决定什么转发,什么不转发,

决定什么内容可以评论后转发,或者直接不加任何评论进行转发。因此,传播过程中的内容再造与自我把关,成为微博新闻传播的重要特点。

微博时代,

传播的并不仅仅只是新闻,观点和情绪同样在这简短的字内容里面获得了传播。

第四,

微博客上,在简短的字容量内,一种“新新闻文体”正在形成。

如果说论坛发帖回复有纵向特征,

那么微博就呈现一种横向特征,更能体现一种新闻“转”和“传”的特点。微博对新闻信息的传递和转发,

在语言使用上出现了个性化、生活化、零碎、全景的特点,新闻进入微博渠道后,新闻语言显得原汁原味,更贴近了社会实际生活,

更适合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微博是对原有网络交流方式的创新,

在微博之前还出现了很多其他网络交流工具,

如聊天室、论坛、贴吧、博客、、即时通信等,

从形态上看,微博集成了.时代网络交流工具的许多特征,包括博客的记事,聊天室的即时滚动,

论坛的跟帖排列,的好友添加,即时通信的快递交流和传递等。”①

三、微博客带来新闻传播方式的变革

微博的传播路径一般有两个:一个是“粉丝路径”,名人信息后,

名人的粉丝、、、……,都可以适时接收信息;一个是“转发路径”,如果甲觉得乙的某条微博不错,

他可以一键转发,这条消息立即同步到甲的微博里,同时,甲的粉丝、、、……,

也都可以实时接收到这条信息,

以此类推,

实现急速裂变式传播。

月日,玉树地震全国哀悼日,凌晨蓝天救援队(已经通过新浪微博实名认证)一条救援信息,

当天上午,该微博信息获得次转发,

排名新浪微博转发第一名。虽然这只是一条求助信息,但是,如果是条爆炸性的突发事件性新闻呢?

这种传播方式既不是传统媒体的单向垄断性传播,

也不是网络媒体的网络传播,而是一种新技术条件下的裂变传播,可以说是对传统人际传播方式的一次技术升级。这种传播形态的传播速度是几何级的,远远高于之前任何一种媒介产品的传播速度和传播广度。

传统媒体时期,媒体基本垄断新闻资源,受众只能被动接受新闻信息,新闻是单向垄断式传播。

在网络媒体时期,

新闻网站实现了对传统媒体信息容量的限制,反而海量和冗余信息成为个人关注网络新闻的负担,网络上不缺信息,缺的是对信息的过滤和筛选。对新闻网站来说,

首页具有了报纸头版导航栏的功能,

在网页上显示标题字体、字号基本一样的情况下,标题的内容便成了吸引用户的第一要素。对用户来讲,标题吸引人,

才能引起网友主动关注并点击,

网络媒体背景下,网友对新闻信息的阅读拥有主动选择权。

微博时期,新闻信息传递借助@功能实现了精准到达,

网友重新回到信息被动接受阅读阶段,跟传统媒体时期的信息传递特征类似,但又有微博的独特之处。

微博的出现,在信息传递过程中,

改变了以往“媒体受众媒体”间的互动传播模式,增强了受众之间的互相传播,

传播主体的主动性筛选与过滤能力提高。不同于博客时代的订阅工具,

实现的信息筛选和过滤只是一种关键词为标的的机械化过滤②,缺乏人情味和评论的感情色彩。

而微博时代,受众之间,借助微博的互相“关注”,

实现了互动传播。

这里虽然仍是被动阅读,但却带有了一定的主动参与特征。

公众之间对信息的回应几乎是透明的了,

媒介把关者角色淡化,受众可以同时传阅彼此对新闻的观点和意见,

这使得传播理论中的“第三人效果”大打折扣。而传播过程中,

网友个人的评论,则又可以回馈给提供新闻信息的传统媒体,出现了多级多层互动传播的特征。

在微博时期,

新闻信息也经过了过滤,

但过滤者却是阅读者本人,而不是提供的机械化过滤。

同时,微博时代的过滤者也是信息中转者,信息、传播、阅读,实现了三位一体,

集于受众一身。

“在微博平台上,

一方能够提供有价值的即时信息,另一方能从这些信息中筛选出对自己有价值的内容,

这是微博得以发展的最重要的原因。”③

注释

①刘国锋:《微博的两会作为及发展前景》,《中国记者》,年第期,

②张燕:《传播系统内个体地位的持续提升――的传播学意义》,

《新闻记者》,.

③喻国明:《微博价值:核心功能、延伸功能与附加功能》,

《新闻与写作》,年第期,

新闻传播的特征篇

关键词新闻摄影;传播;移动平台;实例;媒体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国家在发展,

信息科技发展尤为迅速,

新媒体行业作为其中的一个分支,其发展的迅速程度已经超出了人们的预计。最近几年,

信息科学研究的不断完善,

促使了新闻影像时代的加快到来。这些变化,对于新闻摄影专业来说,

真的是一个质的飞跃,不仅从表面的状态,还是抛开表面看实行性的内在,

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尤为明显的是,受众已经不像从前那样只关注电视广播带来的资讯了,电视台的播放,广播的传递已经不能满足新时展的需求了,

它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自然会有新的媒体出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新媒体。

受众自发的想参与到台前和幕后的各个环节,媒体的形式也在随之改变。

人们用电子设备记录自己的生活点滴,

这种参与意识和参与热情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层次。通过摄影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是我国进入摄影大众化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存储载体的变化和数字化媒体形式的传播,

其更加巨大的特殊性,对于我国新闻摄影传播行业的改变还是非常巨大的。

新媒体背景下新闻行业的显著性变化

.新闻信息可多方面获得

新闻传播的错综复杂,

难辨真伪,

是如今新闻摄影传播的一个比较大的特点之一。科学技术在不断的进步,计算机的应用水平已经越来越理想化,全面化。人们通过新的网络环境对文字和图像进行处理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了,

然后再将这些已经处理过的图片传播到网上,

致使现在互联网上的新闻鱼龙混杂,很难辨别真伪。

网络科技的发达也加速了虚假新闻的传播,这对人们的生活也是有一定的影响的。根据网络上提供的一些数据来看,我国的网民在线率已经占据了国家的四分之二,单单是使用微博的网民就占了其中的三分之二,

所以论坛、贴吧等一系列讨论平台就成了新闻媒体的重要传播介质,这些对人们的观念具有非常强大的影响。

然而就是因为现在的新闻传播速度如此之快,才让虚假新闻随处可见,网民们无从调查,这也对新闻的真实性造成危害。

.图片的散播方式被改变

现在,新媒体的传播速度,以及带来的巨大的影响力,

是能够看得见的,而这些平台又以阶梯的形式在不断向外传播,网民在不同的平台之上仍然可以互相联系,随之就出现了很多的人群交叠的场面。

在最初,第一个图像传播者把自己想要表达的图像和汉字上传到平时登录频繁的软件上,这样他的朋友们也可以转发他说写的东西,

朋友的朋友也可以转发朋友转发的东西,这样第一个人就会有很多的粉丝,这种模式叫做阶梯性传播,这就形成了一种新的传播信息的模式。

在新媒体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之下,人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只能看新闻,

现在已经可以自己发新闻,

自己撰稿自己配图,还能够传播自己看到的新闻。发新闻与谈论不再是只属于新闻媒体人,

但是这种模式的出现,新闻的正确性,

准确率无法得到控制。科技进步促使新闻行业的多样化,这也使它使用的范围会越来越广泛,

使用的人变多,对社会的快速变化产生较深的影响力。

新闻摄影传播在新时期条件下的特点

.广泛应用的互联网信息

在中国,新闻媒体具有传播性强,群众参与多等特征。

这对于新时期来说,想让人大多数的人都了解到这些并接受它的特点是非常困难的。就这些来说,就需要用一个新的事物带入到人们的生活中。

在新媒体背景下,他的飞速发展让无论什么年龄,什么种族都能接受到新媒体带来的丰富内容,让我们生活在一个非常先进的社会里。无线网络也是科技飞速发展之下的产物,

给人们带来相当多的便利,使更多的信息能让大众看见,

然后去分享,显然是一种新闻传播的重要手段。

.新时代最重要的传播工具

随着国家的进步,手机的用处不再拘泥于打电话和发短信,更多的功能被开发出来,

例如,摄影、拍照、计算机、网络连接、天气等。手机也从之前的半智能演变成现在的全智能,

给人们带来了相当大的便利,也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手机的拍照和摄影功能的开发,更快地推动了新闻摄影传播的速度,

虽然像素可能没有专业相机好,但人们对他们的喜爱有增无减。

手机拍照的便捷性,同时又能实时的分享出去,是相机替代不了的。

而今,各大厂商都在研究更快速更便捷的网络,

这样的进步,也就意味着以后新闻媒体传播行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新时代下媒体的发展趋势

在新媒体的背景下,专业的摄影人员要拿出自己应有的姿态。

虽然在世纪年代,

摄影人确实是非常专业的,人们对于新闻工作者的存在也是非常敬畏的,但在科技飞速进步的今天,人们对于摄影的那种神秘感也消失了,然而个别新闻记者的“高傲姿态”仍然存在。

如今,

人们通过各种平台,随时记录着发生在身边的新闻事件,这虽然很便捷,

但也加大了新闻报道的不专业性,就算是专业的摄影者,

也与业余爱好摄影者没什么差距。为了让新闻事业能够更好的发展,新闻媒体人应当尽快放弃自身有很大优越感的想法,利用本身的优势,用专业的报道和摄影来与群众的作品区分开来,

用自身优势来带动行业的发展。

有关部门应该对网络上的虚假新闻进行整治,这些庞大的不真实的新闻对广大群众的视听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再加上人们的辨识程度相对比较低一些,造成这些不真实新闻在网络上大量的传播,这也对专业人员的摄影积极性有非常大的影响。

所以有关部门加大整改力度,还网民们一片良好的网络环境。

结论

在新媒体的背景下,

人们的阅读承载体,和阅读方式等都在发生不断的改变,

它的到来给人们的视觉、听觉等各个方面都带来了不一样的视听效果,比之前更具有直观性、刺激性,

让人们更加清楚地了解到新鲜的事物,这对于传统阅读来说,

无疑是一项很大的改革和变化,这种改变之下,可以在更大程度上促使人们更多地运用自己的思维,情感,

情绪,来在新媒体上进行互动,不再像以前那种单一的只能看不能发表意见,科技的变化日新月异,

人们的阅读方式和各种生活方式也在随着这些变化在不断的改变,新媒体的出现无疑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参考文献

[]何博文。浅谈电子技术在绿色照明电路中的应用[]。通讯世界,,

():-。

[]李春竹,刘怡林。新媒体背景下新闻摄影传播特征分析[]。新闻研究导刊,

,():-。

[]赵子凯。党校图书馆创新发展的分析――以建立党校信息中心为例[]。江西图书馆学刊,,():-。

新闻传播的特征篇

网络历史新闻专题的叙事话语特征

议程设置是大众媒介寻找、制造特定话题以引起受众关注的主要途径,也是其内容生产的主要方式。

随着媒介融合不断深化,在互联网传播语境中的媒介“议程设置”特性发生了剧烈的衍变。对于热点话题,互联网善于用独特的话语表述形式进行阐释以获取关注。

。网络历史新闻专题的主题特征

腾讯、凤凰网的历史新闻专题的内容主题具有新闻时新性和历史文化性的双重特点。

话题所涉及的范围广泛,既有大众熟悉的通俗话题,亦有相对严肃的涉及思想文化或公共生活的议题。这些专题常以具有独特性和创新性风格的网络话语形式来策划、包装主题,从而获得网络受众群体的关注和反馈。

具有公共性或思想性的议题特征是,在当下社会舆情热点和与其相关联的历史背景中提炼话题来进行分析讨论,对当下社会公共生活的伦理规范和具体现象进行理性的观察或批判。

对于舆论热议或具有通俗趣味的议题,

腾讯网和凤凰网则注重在尊重历史真实的基础上进“雅俗共赏”式的分析、解读。例如腾讯网的“张学良后悔发动西安事变吗”、“为刘文彩翻案很荒唐”、凤凰网的“那些年我们保卫过的南海——年、年中越海战纪实”等专题均属此类。

腾讯、凤凰网的历史新闻专题还善于从个体记忆的角度来阐释主题,

既区别于主流意识形态常用的宏大叙事方式,

也能引起主体意识强烈的网民群体的共鸣,同时在网络信息海洋中体现了别具一格的“辨识度”。

例如凤凰网历史频道的“教科书之外的真相”系列专题,用区别于中学历史教科书常规宣讲的方式来重新解读如“旧中国真是‘一穷二白’吗”、“华盛顿真是‘因美德拒绝王冠’?

”等历史话题。

。网络历史新闻专题的文本结构特征

网络历史新闻专题的文本结构常采用“观点+论据+结论”的推理思辨式叙事框架,

即以标题、导语来概述内容主题;在叙事主体部分以述评结合的方式拟定简洁明确的观点和论据;结语部分则强调从历史和现实双重视野中对内容主题进行反思。

这种叙事模式便于深入发掘历史与现实的有机联系,并且启发受众进行思考,

因此也是当下腾讯、凤凰网历史新闻专题最常用的叙事文本结构。

例如,反映抗战时期河南饥荒的电影《一九四二》引发了社会舆论热议,

腾讯即推出专题“戳破《一九四二》里的伪历史”,专题的导语提出:“……试图勾勒出这场“人祸”的真实历史逻辑,并澄清一些广为流传的伪历史。”简洁的标题和扼要概括的导语相结合,

以开门见山的方式明确了主题。

专题的叙事部分归纳出电影中关于河南饥荒的争议情节:如“政府压制媒体报道”、“蒋介石不相信河南有灾”、“政府因为美国记者白修德的报道而被迫开始救灾”、“蒋介石以撤军方式把灾民当包袱甩给日本人”、“日军用军粮救济中国灾民”等,然后用相关的史料著述逐一进行分析对比,

以引导受众辨析电影情节之真伪。

网络历史新闻专题的叙事策略

大众媒介的叙事话语具有互文性特征,即媒介文本制作者(如新闻报道、广告等)惯常使用引用、暗示、拼贴等方式,将内容主题与某些特定的现实背景或文化语境联系在一起,激发受众通过其知识结构和社会经验来解读主题。

网络历史新闻叙事常利用互文性叙事策略来吸引受众关注历史文化话题,并且通过网络传播的互动性优势来营造便于开放交流的话题解读空间。

。以超文本形式来建构历史与现实语境的互文关系

新闻叙事中的互文关系表现在:“新闻是一种真实,而我们所属的文化又是一种真实,观众往往以类似的方式去观照它们,

使得两者之间产生了互文关系。”超文本是基于互联网的非线性顺序的文本结构,通过字词、图像和音频的联想性链接,

以超链接组合而成的文本系统。网络历史新闻专题的超文本形式能通过超链接和多媒体等功能在文本中形成历史事件、社会现实或者文化背景之间的相互参照比较,

形象、具体地展示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从而凸显文本深层的意义建构互文性。

例如,凤凰网制作的“学生会的前生今事”专题,

其策划背景是国内某知名高校教授在博客中发文质疑高校学生会,

认为学生会“早已成为高校的藏污纳垢之地”,此言论引起社会关注。该专题以此为由头来探究高校学生会屡遭非议的深层原因,

专题的叙事部分以记述高校学生会现状和历史为主线,通过展示高校学生会在不同历史阶段所发挥的功能作用来揭示主题的内涵:中国高校的学生会从创建起就有着紧密的政治属性,

学生会的历史和今后的发展都受到时代政治文化的影响,

高校学生会因其定位未能适应当下时代的发展而导致工作方向模糊不清、面临尴尬的现状。

受众通过这种超文体阅读方式即能基本了解高校学生会的发展历史、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海外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状况,从而理解我国高校学生会所处的复杂境况,避免对此热点议题停留于片面化、“标签化”的认识。

。文本互动性特征所拓展生成的内容解读和交流空间

网络传播中的互动性是指传播者与受众的双向互动传播和动态交流。

除常见的网友评论、微博实时互动等方式之外,腾讯、凤凰网历史新闻专题还设置受众参与述评的栏目来吸引受众参与讨论,

共同拓展议题的内涵,进而激发受众在交往实践中逐渐形成认知主体意识。

凤凰网历史频道的知青专题以征集知青撰写的个人史为主要内容,

有过知青经历的受众群体以此为平台回顾“上山下乡”的经历,反思这段对国家和个人都影响深远的历史。

腾讯网历史频道专题的话题常具有争议性。而“读者来信”成为其与受众交流的主要互动栏目,较之历史频道其他互动板块(“网友评论”、“实时互动”微博),

“读者来信”的内容更有条理,尽管网友反馈的话语不乏偏激、攻讦之处,但基本上还是围绕相关专题的内容、观点进行争论、评价。而频道编辑将该栏目与其他主要栏目一起放置在频道主页导航条上,以强势的版面语言突出了注重与受众互动的编辑意图,

以栏目为平台吸引并汇聚受众的反馈来生成编读之间、读者之间动态、平等的交流。受众在文化消费的同时也在以自己的反馈参与了文化生产,历史新闻专题的内容意义由此得到了进一步深化。

自媒体时代网络历史新闻传播所凸显的价值

随着微博的勃兴,

当下的媒介传播进入自媒体时代,媒体竞争的重点在于能否生产出有深度、有价值的内容产品,

同时能否促进受众在线上线下的交往。而互联网对社会公共领域进一步拓展,使网络新媒体的历史新闻传播可以通过多种信息生产和分享手段来帮助人们拓宽历史观察、研究的视野,

在挖掘历史记忆、存留历史体验、深化历史文化讨论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腾讯网、凤凰网制作的历史新闻专题在内容主题和叙事话语运用方面具有鲜明的“民间写史”风格。例如凤凰网知青栏目的“知青个人史记录”、腾讯和《看历史》杂志联合主办的“国家记忆”活动。

“民间写史”活动善于将公共历史事件与个体生活和命运相联系进行阐述,从而能激发民众的公共意识。

而网络历史新闻专题文本具有的叙事开放性和互动性特征,使受众在交流和讨论中具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受众能积极参与内容生产和主题意义的拓展。互联网场域中开放性叙事与受众关注的历史议题的结合,

有力地促进了民众公民意识的觉醒和发展。

同时,

当下的网络历史新闻传播工作者应保持文化自觉意识,

重视并解决网络信息传播的实用性、碎片性特点和历史传播所需要的系统性、传承性所形成的矛盾,避免传播的主体和受众陷入片面、功利性地衡量历史价值的误区。

参考文献:

①汲军:《开掘历史宝库拓展新闻视野——以上饶抗战历史新闻报道为例》[],《新闻界》,年第期

②杨琴:《新闻叙事与文化记忆——史态类新闻研究》,华夏出版社,

年版

③《南方周末》[],年月日

新闻传播的特征篇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摄影,传播特征

当前我国所面临的新媒体时代背景,

使得社会大众获取新闻的方式有了更加多元化的转变,当前我国民众更多时候会选择透过真实的图像或视频来了解新闻的真相,所以,当前的新闻传媒领域,

无论从新闻摄影的物质形态方面、文化形态方面、还是艺术形态方面,

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普通民众开始更多的面对照相机与摄像机,

利用数码摄影来记录下生活当中发生的事件,参与到新闻传播过程中,表达出自己所目击到的实情以及对于事件的看法。新闻摄影开始逐渐走出艺术的象牙塔,面向大众,

为民众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可以见得,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新闻影像的传播形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新媒体环境为新闻摄影传播提供了新平台

新媒体环境具备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点,是传播载体的多元化。其中包含电脑、广播、手机、电视以及传统纸媒这些传统的传播媒介以及电子化媒介等。第二点,是传播的内容更加立体化。

当前我国新闻的内容形式也更加多样化,包括了幻灯片、声音、静态图片以及动态影像等多种形式,而且可以根据需求进行组合,让新闻更加真实、直观的展现出来。

第三点,是新闻的受众人群更加全面。在新闻以纸媒与广播为主的时代,

新闻的受众人群是并不广泛的,多数是中年人与老年人,但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的形式更加丰富,内容也更加全面,

自然会得到年轻群体的注意,特别是在网络上的新闻,其更符合当代年轻群体的资讯获取习惯。可以看出,新媒体环境是现今我国新闻领域的发展基础。

新媒体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新闻传播环境。无线上网技术的普及与发展,又消除了互联网传播的地点限制,使得信息能够随时随地传播到网络上进行共享,让大众能够及时了解到最新的新闻动态。

各类新兴媒体平台的应用,

使得我们生活的城市形成了一张无形网络。在这个无限大的网络空间内,只要拥有一台计算机,就能够随时将新闻信息广泛的传播到网络能够覆盖到的角落。

二、新闻影像对于新闻现场的重要性

作为多数人用于见证新闻现场进行新闻传播的工具,现代的手机设备,除了具备语音通话发送信息等早期就已经具备的功能之外,

更添加了照相、摄像与连接无线网络等功能。虽然最终得出的影像,

像素无法与专业的拍摄工具相比,但其拍摄与传播的便利性,却给普通民众带来了能够第一时间获取新闻现场情况、传播新闻讯息的高效渠道。

随着手机等各类移动设备的持续更新与升级,这些移动设备的性能也有了大幅度的改善,为新闻现场的摄影提供了更多方便。

例如近期引起社会强烈关注的别车女司机事件、幼儿园虐童事件以及长江之星沉船事件等等,都是因为有详细的事件图片或视频,才能够使整个事件更加及时、直观的展现在民众面前,

让民众对事件的始末有更加详细的了解,

便于民众对于事件的判定与分析,这样也能够减少新闻的误导性。

以别车女司机事件为例,新闻在刚刚传播到网络上时,民众普遍都认为别车女司机没有任何错误,认定其所遭遇的境况是非常值得同情的,错误只在于施暴的男司机,

但在视频传播到网络上之后,透过视频我们可以明确看出,事件中的男司机,

车上有自家的妻子与孩子,

而且在行驶过程中并未违反交通规章,但别车女司机一再变道,使得男司机的行驶过程变得更加危险,甚至威胁到了男司机家属的安全,因此男司机无法忍受遂出现了后续的施暴行为,

这时民众才对事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男司机施暴是违法行为,

接受惩罚是应当的,但事件当中别车女司机多次变道的行为也违反了交通规范,

为男司机带来了很大的安全威胁,所以,可以看出视频与图像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三、新闻摄影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摄像与摄影设备性能的提升以及网络通信工具的普及,

后续会有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加入到新闻摄影的行列当中,用自己的镜头,去捕捉每一个新闻发生的瞬间,使摄影逐步趋向平民化,

发展成“全民发现新闻”的趋势。甚至有时会出现民众摄影价值远超专业新闻摄影的情况,

因为社会上的民众,才是最接近百姓生活的,

他们所提供的影响与图像也多数更加真实,这也充分证明了新媒体时代背景之下,手机摄影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优势以及未来新闻摄影发展的趋势。

比如月日下午在桂林市发生的幼儿园抢童事件便配有民众当时拍摄的案件相关视频与图片,日下午时左右,桂林市临桂区临桂镇虎山路的一处幼儿园门口,一男子梁某在带领孩子归家的过程当中,被一名刘姓男子用刀捅伤不幸身亡,

孩子也被带走,但现场有民众拍下了视频与照片,警方通过这些证据,

才辗转找到了犯人,将孩子救了下来,

可见案件发生时,留下影像或照片等可供参考的信息不但对于新闻传播有帮助,更对解决问题有很大帮助。

而这也说明了新闻摄影平民化,

是未来新闻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有了图片与视频的展示,新闻信息才能够更加饱满,

有了这些材料的佐证,才能够为事件的解决提供更多依据,提升实践调查的效率。

结语:新闻摄影是新闻细节信息最为直接的反馈形式,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的展现形式,

新闻的重点、真相都能够更加明确的展现出来,让民众真正了解到事件的始末,

而当前新闻摄影平民化的发展趋势,不但能够让新闻更加贴近大众的生活,还能够使民众的观念与需求能够更好的体现出来,这不仅有利于新闻行业的发展,更有利于国家的发展,

国家通过民众反应的新闻讯息,才能够真正了解到民众的生活与大众的诉求,进而以民众需求为出发点去对各项事务进行决策。

参考文献:

[]张远。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摄影传播特征研究[]。华章,():-。

[]姜楠。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摄影传播特征研究[]。青年文学家,():-。

[]杨亚东。新媒体语境下新闻摄影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青年记者,():-。

新闻传播的特征篇

【关键词】传播学历史发展特征

一、阶段性发展特征

当代新闻传播的研究起始于拨乱反正,

该时期新闻为了摘掉“新闻无学”的伪帽子,不顾反对和逼迫率先建立了新闻学。在年初期,新闻领域的学术焦点汇集在新闻改革与创新方面。

不管是新的新闻、新的观点、新的视角、新的方法,都是建立在新学科――新闻学基础上,其核心和主旨只有一个:为新闻传播而呼吁和呐喊。

年的春天,政治风波的洗礼扭转了新闻传播的核心主旨,强烈的现实反差从知识分子的身上暴露出来,

新闻传播成为了一个比较新鲜和洋气的代名词,

现实关怀的写照下,新闻传播学转向知识命运共同体,通过该时期的潜心专研,逐渐有了当今具有一定创新性的科研成果,

现有研究成果成为新闻传播学的基础,并为传播学的后续发展提供了奠定了一定的保障。直至年,

新闻传播学在教育部学科分类中成为了与教育学、医学、工学、农学等持平的一级学科。年,高等院校开始加大招生的规模和数量,

新闻传播教育领域的发展迅猛发展,师资队伍和研究队伍逐渐壮大,理论研究与实践结合的更加紧密,

业务渠道更加宽广,

研究领域更加宽泛,新闻传播学成为了一个炙手可热的专业。

总而言之,新闻传播学的发展与我国社会的进步,经济、文化等的发展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二、研究主体的特征

世纪前期,新闻传播学缺乏独立性的审视与批判,只是单一的拥有少部分政治资本。这种现象一直维持到年末,

相关学者以资本论、务实论、教育论等学说对新闻传播学的作用和功能进行了批判,对出现的政治风波和爱国运动等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阐述,并完成了传播知识的理论重构,随着新闻传播学的进一步发展,学术创新成为了新闻传播学发展的重要载体,

特别是进入世纪以后,新闻传播学飞快的崛起,并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且行政化的色彩逐渐变浓。总体而言,教育成为了新闻传播学最为关键的核心资本。

三、研究内容的特征

目前,

我国新闻传播学已经由应用型转为理论型,

更加注重新闻传播的理论基础,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新闻传播学的变化顺应了世界的发展;其次,新闻传播作为一种现象,

被社会广泛关注,且已经与我国的经济、文化等构成了一体化发展模式;最后,

我国对新闻传播的重视力度和程度逐渐高涨,特别是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两会的精神等很好的诠释了新闻传播在我国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为新闻传播的自由和学术的积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研究方法的特征

当前,

我国新闻传播主要依靠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进行指导。在新的历史起点下,新闻传播的速度和广度应该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加快和完善,

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不断完善和创新新闻传播的理论基础,让新闻传播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年后期,

新闻传播的方法论逐渐成为学者热议的焦点,

其方法单一、方法简单的不足之处逐渐的暴露出来,

而在这种新的历史起点下,新闻传播也变得更加成熟,

说明新闻传播的方法已不单单是单一的路径,而是多元化与多样化组合的全新路径。特别是在年后,一大批新闻传播的博士研究生毕业后,

为我国新闻传播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

为新闻传播的学科发展指引了方向。

五、结论与建议

我国新闻传播学在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的壮大,其发展脉络可归结为受自身的发展,

受环境的发展,受政策的发展和舆论的发展。现阶段我国新闻传播应迈入新的历史起点,发挥其作为领航的风向标,为我国社会化进程增加新的活力,

为社会主义的繁荣和发展发挥其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郭可,张军芳,潘霁。中美新闻传播学学术传统比较研究――兼谈我国新闻传播学的发展[]。新闻大学,

,

[]赵为学。新闻传播学研究中话语分析的应用:现状、局限与前景[]。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赵玉明,

庞亮。三十年间两大跨越――改革开放以来从传统新闻教育到新闻传播学教育的发展[]。国际新闻界,,。

[]赵玉明,庞亮。从新闻学到新闻传播学的跨越――近十年来中国新闻传播学教育和研究新进展评述[]。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

[]廖圣清,申琦,

柳成荫,李硕德,秦悦,秦绍德。中国大陆新闻传播学研究十五年:―[]。新闻大学,

,。

[]张智华。浅析当前我国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发展现状[]。新闻世界,,。

新闻传播的特征篇

[关键词]网络媒介事件传播特性新闻编辑编辑能力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近几年,网络论坛、社区、博客、微博等公共空间对专业媒体的影响越来越大,

网络的互动性、开放性使得网民拥有了快捷、公开、平等和自由的新闻话语权,他们可以快速传播新闻、参与话题的讨论。在一个能够自由对话、公开交往和自由表达意见的“网络公共空间”[],参与新闻传播与话题讨论的受众,

具有受传者和传播者的双重身份。

许多社会热点事件都是通过这些网络公共空间再进入公众和专业媒体的视野。尤其是网络媒介事件的传播,专业媒体或多或少受到网络舆论空间的影响。在新闻的发现、捕捉、跟踪报道等方面,

专业媒体的新闻反映往往步网络媒体的后尘。面对网络公共空间对新闻传播权的抢夺,

专业新闻媒体应该如何应对?新闻编辑该如何转变思维,把握网络媒介事件的传播特征,

提高新闻传播的选题策划能力,

提高专业媒体的新闻传播效果,增强主流媒体的新闻话语权?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网络媒介事件的传播特性,

对提升新闻编辑的能力提出一些初浅的建议。

一、网络媒介事件的传播特征

网络媒介事件是指因网络媒体传播而使事件影响力迅速扩大,网民积极参与事件报道、评论,并与传统专业媒体进行互动甚至组织网下行动,引发热烈讨论后,

形成社会热点与现象的事件,它具有极大的聚合能力和社会效果。一般媒介事件可以追溯到世纪年代美国的媒体界。当时电影院纷纷开办,

人们发现报刊、广播、电视以及新闻电影等对同一新闻的报道有着很强的聚合效应,这种聚合效应影响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尤其是在提高媒体的发行量、收视率等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进入世纪,

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出现,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网络专业媒体与网络新媒体之间的互动逐渐增强,网络媒介事件时有出现,参与网络媒介事件的新闻披露、追踪报道,反映公众评论、媒体评说的媒体有天涯社区、凯迪论坛、强国论坛、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网易微博等公共舆论的社区空间,

也有新浪、网易、人民网、新华网等网络专业媒体的新闻频道,

还有众多的广播、电视新闻频道以及报纸、期刊等传统媒体,热点事件的传播交融着专业媒体与非专业媒体、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互动。

笔者曾以“新浪新闻频道”和“新浪博客”为例,对几个典型的网络媒介事件的文本内容和议程变化进行过数据统计分析,发现网络媒介事件传播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周期性和阶段性

网络媒介事件往往是爆发式的,聚集了网络媒体、新媒体、专业媒体的互动效能,在短时间内爆发,

形成社会热点现象;但是往往来得快去得快,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网络媒介事件根据事件本身的客观特性、事件发生的密度和前后的间隔时间,其传播周期有数天、数周到数月不等。

此外,

事件传播还具有阶段性。在传播周期内大致可以分为初始爆发期、顶峰期和衰退延续期三个阶段。初始爆发期是指事件发生后,

关注文章发表数量激增。初始爆发期时间短,几小时、几天不等,一般在一周内。

爆发期之后就进入顶峰期,顶峰期往往由专业媒体介入,对该事件进行深度报告、评论等,使得事件的关注度达到顶峰。顶峰期也很短,

一般只有数天时间。顶峰期后,

一般就进入了衰退延续期。该时期主要的特点是网络媒体关注的文章数量减少,

且出现先急速锐减再缓慢递减两个阶段。此阶段一般是一些事件回顾、综合评论等回溯综述和观点汇集类文章。例外的是,

因为部分媒介事件的议题具有两可性,受众有支持和反对不同的态度,

评价有正反两面的不同舆论;

或者前面的事件又牵连附带出后面的事件,这样的媒介事件就会呈现出多个顶峰期。

。钟型与型两种基本周期模式

我们选择了-年度前名的网络媒介事件[],

以博客和网站新闻频道为例进行统计,绘制网络媒介事件的传播周期图,呈现出两种基本类型。(见图和图)

可以看出,网络媒介事件具有钟型和型两种最基本的传播周期模式。

正好符合法国学者丹尼尔?

戴扬(。)和美国学者伊莱休?卡茨(。)提出的媒介事件的两大基本类型特点的理论[]。这两位著名学者早在年就提出媒介事件可以分成两类:即重大新闻事件和重大仪式事件,

认为两者的区别是,“重大新闻事件具有偶然性、突发性;重大仪式事件则崇尚秩序及其恢复”。当时丹尼尔等是基于电视媒介对媒介事件传播进行的研究和分析,

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实际上网络媒介事件的类型与特点则更加丰富。不管是钟型传播模式还是型传播模式,都具有相同的特点,

即具有爆发性、短时性和阶段性的特点。但是,两者之间也存在以下差异:

()议题类型与价值取向的差别。

钟型周期图的媒介事件往往在议题类型上具有社会公认性和一致性。公众对此类事件的伦理道德标准和价值取向比较一致。例如“李刚校园撞人事件”、“郭美美门炫富事件”、“瘦肉精事件”、“乔布斯去世事件”等;或者是重大的社会活动和仪式,

例如“上海世博会”、“深圳大运会”、“神舟八号发射升空”等,

公众对此类事件的价值取向也是一致的。型周期的媒介事件,在议题类型上具有多元的社会价值取向,

有赞成也有反对,有同情也有谴责。

例如“唐骏学历门事件”、“宜黄强拆自焚案事件”等。

或者是因为前面的媒介事件而牵连出其他相关的事件,如“郭美美红十字会事件”、“故宫失窃+文物安全事件”等。

()议题出现时间与高峰数的差异。

钟型周期媒介事件议题大都出现在爆发期,一般只有一个高峰,议题比较集中。而型周期媒介事件议题往往不是在一个时间段内集中出现,

而是前后或连续出现,会产生两个或者多个高峰,所以呈现型的周期变化。

()民众等参与的差异。相比较而言,

钟形周期事件的民众参与议题设置的门槛低,事件发生后,民众可以在短时间内挖掘出各种与之相关的信息进行互动围观,产生聚合效应,

如因某名人言论而引起的网络媒介事件,多表现出钟形传播模式。

型传播事件一般由专业编辑和媒体记者进行议题设置,发掘新闻线索,引起广泛关注吸引公众视线。

如社会公共安全类的网络媒介事件,呈现型传播较多。

。互动互促效应

在网络媒介事件传播过程中,专业新闻编辑主导的专业媒体和由网民自主管理的网络公共空间――自媒体(如博客等),两者对媒介事件传播具有大致相同的周期曲线。

我们对新浪新闻频道和新浪博客的事件关注强度进行分析,发现皮尔森指数(反映两个变量线性相关程度的统计量)均大于.,为显著相关。显然,两者之间具有互动和互促效应。

具体有以下几个表现:

()专业媒体与自媒体具有大致相同的高峰点,

事件关注点基本相同。

()议程设置呈现专业媒体与自媒体双向影响的特征,

民众独立设置的议程可能成为专业媒体的重要报道议程,对事件影响力扩大作用明显。

这一特征在李刚门事件中体现最为突出。

在月日晚网友发起“我爸是李刚”造句活动之前,新浪新闻中的主要报道集中于对车祸发生过程和警方处理两方面,关注点基本集中在车祸本身,

但随着造句活动在各大自媒体中扩散后,专业媒体的关注重心也由事故本身转移到对民众所持态度的反映和对肇事者敢于发出如此叫嚣的深层次剖析,对肇事者行为原因评论等议题成为之后一段时间专业媒体的主要关注点。

()自媒体对事件的关注强度明显受专业媒体影响,网络媒介事件议题的倾向性强弱直接影响专业媒体与民众所持观点的一致程度。

如果网络媒介事件在道德或情感上不存在极端不合理的情况,

公众除了了解、体会专业新闻媒体的议程和观点外,还会积极提出自己的观点,

明确表示是否认同专业媒体对该事件的报道和评论。在唐骏学历门的项主要议题中,专业媒体和自媒体只有一个议题相关,专业媒体聚焦事件变化的关键节点和对否定唐骏的评论,而民众却对专业媒体支持方舟子打假行动,

否定唐骏,提出异议。

可见自媒体具有更多的话语自主权,

如果不进行干预引导,将会产生另一个议题高峰和事件关注点。

()专业媒体在媒介事件传播的衰退延续期中关注度急剧下降,甚至出现“零”关注现象。这可能是因为专业媒体的提出议题的人数有限(专业媒体编辑人数有限)和传播任务造成的(可能要传播其他新闻)。

但在自媒体中的表现却具有“长尾效应”,这也是因为自媒体的人数造成的(博客自媒体人数众多)。

因此,

网络媒介事件的传播者多元并进,

且民众参与程度高,不仅事件的源头多出自网络新媒体,而且事件的传播者也不再由专业新闻媒体独揽,传播多呈现“自下而上”的过程,新浪博客、新浪微博、天涯论坛、腾讯微博等自媒体积极参与传播,

它们的反应速度、传播强度甚至优于专业新闻媒体。而在态度形成方面,专业媒体的意见也不再绝对权威。

例如?动车事件的传播中,微博在新闻传播中起到议题主导作用,专业媒体反而沦落为自媒体的解说工具了,

为微博议题寻找理由、解释原因。

虽然专业媒体在报道评论中会提出自己的意见倾向,但在自媒体上,充当意见领袖角色的学者、企业主管等社会精英积极阐述自家观点,并与普通民众循环互动,逐渐形成或赞同专业媒体或反对专业媒体的多种观点,

有些观点的形成甚至动摇了专业媒体的先前态度。可以说,自网络公共空间的存在为媒体迎来了多元化的传媒时代,

考量着传统媒体、专业媒体,也考量着新闻编辑的素质、能力。

二、网络媒介事件传播特征对新闻编辑的启示

面对网络媒介事件的产生、发展和传播过程,专业媒体的新闻编辑是积极争取主动,掌握新闻话语权,还是步自媒体的后尘,拾人牙慧,

成为他人的随从?

这是新传媒时代对新闻编辑提出的挑战,

考量着专业新闻编辑的业务能力与素质。因此,努力提高新闻编辑在网络时代的新闻话语权的掌控能力、提升专业媒体议程设置能力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笔者认为根据网络媒介事件的阶段性传播特征,专业媒体新闻编辑应在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措施,

积极应对,提高专业媒体的效能,

增强主流媒体的新闻话语权:

具体阐述如下:

。事件初始爆发期,

应以“快”、“广”为原则,做好“测”的工作。

初始爆发期时间短,专业媒体要关注议题,及时跟进。所谓“快”是要求尽可能在第一时间判断事件的新闻价值与潜在的热点度,

跟进事件的报道。“广”是要考虑网络媒介事件传播者的多元性,追踪信源、查证事件真实性、把握新闻价值。做好预测工作,一般有主动查询、网络调研和依据网络监测平台等手段。

主动查询指专业媒体的记者可以定期主动搜索网站、博客、微博等提供的热门话题排名,结合对话题中网民发文以及对与事件相关情况的核实,

判断事件的报道价值。网络调研是指利用网络媒体进行问卷调查,定量了解网民对某一事件的了解情况和态度,

从而为判断事件报道价值提供依据。而依据网络监测平台,一般指较大的专业媒体机构会建有自己的舆情监测平台,专业编辑只要对其词频等信息进行分析,就能初步了解当时民众关注什么。

。事件高峰期,应以“融”、“诚”为原则,做好“听”和“评”的工作。

在事件的高峰期,

事件议题呈现出多样性,在网络自媒体中会出现挖苦、讽刺、影射、泄愤、谩骂等行为,专业媒体要保持清醒头脑,理性分析网民的观点,深入分析事件的社会原因,

从媒体的社会责任出发加强舆论引导。所谓“融”既指兼容多种自媒体和其他媒体的声音,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减少情绪发泄、网络谣言等杂音,

客观把握民众观点;也指兼顾不同民众的声音,包括有专业背景的学者和专业人士、有一定知名度的人以及普通民众,这样才能客观全面地了解民众提出的各种观点。

而“诚”是指放下专业媒体的架子,诚心营造多元意见的倾诉空间,谨慎评论,以倾听而非急于抢夺话语权的态度去全面掌握民众的观点。网络媒介事件的顶峰期是专业媒体与民众充分互动的关键阶段。

一方面,专业媒体应增强“首发力”,对事件新出现的关键节点进行及时报道;另一方面,专业媒体应加强互动机制,

设立媒体官方博客、微博等,加强与民众的沟通与互动,

提高媒体的亲和力,引导民众以理性的视角观察事件,

减少负面情绪或谣言等不良信息的传播。

。衰退延续期,应以“客观”为原则,做好“留”和“谏”的工作。

所谓“客观”主要针对网络媒介事件中常杂糅情绪性信息和不实传闻,这些信息或是真实中参合有主观臆想,

或是纯粹的子虚乌有,若不加以过滤,将会被其引入歧途。在高峰期,由于事件的发展还没有完全明朗,

因此那时的评论只能针对某一节点进行,专业媒体重点应更多集中在与民众交流,全面把握民众观点态度上。而在事件进入衰退延续期时专业媒体不要迅速转移注意力,

甚至整周“零关注”。“留”就是要“留意”,

要继续关注事件,

甚至要拓展议题,进行“谏”。要强化专业媒体的社会责任感,

发挥向社会或相关管理部门谏言的作用,提升传播效果,弘扬主旋律。

综上所述,

面对新媒体的冲击,

专业媒体的新闻编辑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善于借助网络媒体的优势,

把握网络媒体议程设置和变化的特点,针对媒介事件传播不同阶段的特征积极应对,牢牢掌握主流媒体在事件传播中的话语权和主导权,

这样才能真正树立专业媒体的权威,不仅不辱专业媒体的社会使命,而且在媒介激烈竞争中能处于不败之地。

注释:

[]宁晓晓。从哈氏“公共领域”到网络公共空间。法制与社会,(下)。

[]祝华,

新单学,胡江春。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

[]师曾志。网络媒介事件及其近年来的研究现状与特点。国际新闻界,()。

[][法]丹尼尔?戴扬,

[美]伊莱休?卡茨。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麻争旗,译。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参考文献:

[]邱林川。新媒体事件与网络社会之转型。传媒透视,,

()。

[]庞丹丹。从网络事件看网民力量的崛起。青年记者,()。

[]朱颖华。试论网络事件中的受众心理。新闻爱好者,()。

[]贺明华。网络事件主题特征的调查与思考。青年记者,()。

(本文写作受年度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资助,

项目编号:)

新闻传播的特征篇

本文选取了年月日、日奥运圣火传递上海站这一热点事件,比较分析和。省略是中国最权威的官方媒体中央电视台在互联网这一媒介形式上的延伸。而属于视频分享网站,是.时代的重要传播形式,

其最大的特点是传受者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除了所有的视频都是由用户上传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视频由用户原创。

通过研究这两个网站中视频的区别可以探讨网络视频新闻关于.与.之间的区别是如何呈现出来的。

根据网络使用习惯,

分别在这两个网站的站内搜索引擎中输入“上海圣火传递”这两个关键词,搜索视频信息,并分别就这些视频信息的来源、议题、信息结构进行分析,以探讨。省略为条视频信息,

。省略的视频都是来源于的节目,条是新闻信息,条为资讯节目。而。省略中视频的关注焦点比较统一,一方面是以告知为目的,

对奥运圣火传递的概况进行报道。如“北京奥运圣火日开始在上海传递”和“北京奥运圣火日在上海继续传递”。而资讯节目中则就赈灾捐款、闭幕式、火炬手这三方面进行深度报道。相比之下,这一主题下。省略中的信息内容来源于中央电视台的节目节选,

因而都是经过专业人士采编制作的信息。另一方面,

在。省略通过提供在线播放和订阅服务来促进信息的传播,体现了传统媒体向互联网领域的扩张,电视和互联网两大渠道被连接起来,

信息同时从电视和互联网流向受众,这种延伸能够满足许多已经形成了网络使用习惯的受众的需求。而。省略和关于奥运圣火在上海传递这一议题下的视频信息,

体现了。省略更细节更多样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视频分享网站中话语权的分散。在。省略的视频都是由用户上传的,

而且原创视频占了很重要的部分。尤其对于圣火传递这种大众关注并参与其中的活动,

大部分视频都是原创的。这也就是说,一般民众拥有了信息的能力和途径,

即如同记者编辑一样得到了话语权,这就使信息的来源成分复杂、数量多。

另外,由于视频分享网站的传者有着很强的隐匿性,受众无法确定视频的制作者是谁,这种匿名性使传者获得了更多的话语自由,

并且避免了沉默的螺旋的产生,鼓励传者和受者都踊跃发出自己的声音。

平民化视角。由于是以个人为中心建立起的传播网,传者基本上是一般网民,

因而视频分享网站中的视频的视角更平民化。

在。省略的视频,

这些视频信息的信息含量和权威性并不高,但是这些传者与受众的社会距离更近,

他们的观点对于受众来说更熟悉更容易让受众产生身份认同,而这种认同感也正是吸引众多受众的原因。另外,由于大众媒体的信息受时间限制,很多媒体认为不具代表性的信息将会被忽视,

但日渐碎片化的受众对这些欠缺个性化、司空见惯的信息开始厌倦,而这些“平民媒体人”通过他们的平民视角,

更能挖掘其他受者同样认为有意思的信息。

去中心化。

视频分享网站中话语权变得分散,信息的视角变得平民化,

并呈现水平流动的状态,从而又推动了传播环境的去中心化进程。

在网络环境中,传统权威媒体不再是受众了解某一议题的唯一渠道。

在谷歌、百度等搜索引擎中输入“上海圣火传递视频”三个关键词,搜索结果中优酷等视频分享网站出现在前三位,而前条搜索结果中均无。省略等一些视频分享网站,已经成为受众了解信息的重要渠道。

同时影响视频分享网站对议程设置的把关人是受者本身,拍客每一个用户会员都有权对视频信息进行“顶”、“踩”或不予置评。【拍客】“实拍日上海火炬传递终点热血青年踊跃募捐!

”这一条视频的点播数量达到了次,而一般的视频点播量只能达到几十到几百次。与被动地暴露在信息中不同,每一个受者都是主动选择关注某一视频的,

因此受众与信息的相关程度更高,信息对受众的传播更有效。同时评论功能实现了传者与受者之间信息的双向流动,受众对信息的黏着度更高。

因此,

视频分享网站逐渐成为受众获得信息的重要渠道,成为官方信息的重要补充。

组织性差。

综合上述优点,为什么视频分享网站依然无法取代传统权威媒体,其主要原因是来自视频分享网站的视频组织性比较差。首先,视频的制作、传播都是网民自发进行的,

网民站在个人的角度去看问题有其片面性,无法像专业的新闻视频网站那样全面分析问题,选择最有价值的议题进行报道。

同时,原创视频往往存在制作质量差的问题。奥运圣火传递的视频中有很大一部分没有太大价值,几分钟的视频火炬出现的时间只有短短几秒钟,

或者根本没有拍到火炬。因此受众在观看视频分享网站的视频时常常无法预知视频的价值有多大。而在权威的新闻视频网站中,每一次播报都是经过专业的制作,

能保证受众可以从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即便是有众多的网民作为把关人,但是与权威媒体不一样的是,

这种把关有其滞后性,要经过一段时间经过受众的筛选后有价值的新闻才会被挖出来。另外,

对于一些网民无法亲历的事件或者活动,

视频分享网站只能依赖传统权威媒体获取视频信息,如火炬登珠峰和汶川大地震中,视频分享网站的视频信息几乎是来源于的报道。

总结

网络新闻以网络为载体,而在不同网络环境的变化,

其发展成为两种不同形式。传统新闻的网络延伸,

对新闻内容进行了有效的编辑和管理,既满足了受众个性化选择的需要,也实现了信息从上而下的传递。

而以视频分享为平台的新闻,充分体现了.环境下,信息去中心化、平民化、传受边界模糊等特点,

满足了信息的水平流动。总的来说这两种形式的网络新闻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

实现了信息和视角的多元化。

参考文献:

。杨茜西等:《网络时代的媒体议程设置》,《天府新论》,()。

。钱:《第二媒介时代下的危机传播模式初探》,《新闻知识》,()。

。张品良:《网络传媒对经典新闻传播理论的冲击》,《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

。张名章:《网络传播中公民新闻的崛起与启示》,《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广告系)

新闻传播的特征篇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

新闻传播;特点;

发展趋势

一、引言

在以往,人们接收信息的主要方式是依靠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不可否认传统媒体确实在以往为我国的信息传播带来了便利,满足了人们对信息接收的要求。但当下时代,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进步,传统媒体由于更新速度慢、信息传播渠道少等局限性,已经不能满足当下人们对信息的接收需求了。新媒体崛起,

人们通过手机、电脑等信息接收工具,利用各类视频、网站等皆能在第一时间接收到想要的信息、新闻,且能够参与到社会舆论中去,这是传统媒体所不具有的特点。除此之外,

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可通过大数据对人们的信息需求进行分类,

定期推送,满足了人们分众化、点餐化的需求,但是这也不可避免的为社会带来了一定的不良影响,更影响到了互联网的安全发展,由此,

就需要依据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展开积极研究,推动新闻传播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二、新媒体时代的内涵与特征

(一)新媒体时代的内涵

新媒体是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借助于网络科技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用于满足人们的信息接收的需求,

新媒体时代不同于传统媒体时代,其具备着新的特征,且加之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数据传输、网络平台等等,

不断丰富了新媒体的内涵。新媒体时代下,

各类信息传输的速度极快,即便是前一分钟发生的事情,在后一分钟就能够通过网络查询到相关信息,

尤其是一些娱乐新闻、地震灾害、名人事故等等,简单地说,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了轻微的地震后,

打开朋友圈、微博、浏览器等等,

就可在平台上知晓地震的信息。如今,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且也是这一时代的标签之一。而在相关学者的研究中也指出,新媒体时代其实就是一个人们能够通过网络进行沟通、获取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参与社会舆论的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

(二)新媒体时代的特征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

使得新闻、信息的传播速率不断加快,让人们从过去的被动接受新闻信息,到如今的主动筛选新闻、信息,并参与到社会舆论中去,

其不仅仅是提升了信息的传输速率,

还更新了人们的对于新闻、信息以及参与社会舆论的观念。而在部分学者的研究中,指出新媒体时代有着以下几个最为典型的特征。。信息传输速率不断加快新媒体时代具有信息传输速率不断加快的典型特征,国家颁布的大政方针,

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以及其他的一些重要事件的发生时间甚至能精确到哪一分、哪一秒,前一分钟暴发的事件,在后一分钟就可能已经是路人皆知了。而随着当下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网络的逐步覆盖,信息传输速率也将会不断加快。如在年的新冠疫情暴发后,

国家在第一时间得知消息,并下达了“封国”、“封城”的政策,

并立即采取积极措施,

救援武汉,对新冠病毒的感染人数、控制人数、死亡人数、救治人数等更是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持续更新。。全民参与舆论的典型特征相比于传统媒体时代下,

人们只能被动地通过广播、报纸等接收新闻,更无法对接收的新闻、信息进行评价。除此之外,广播、报纸等的传播需有一定的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新闻、信息的时效性。

当下,借助于新媒体网络平台、手机社交软件等,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到相关信息,且网络为人们提供了参与舆论的环境。如人们可借助于、微信等软件就国家的某一政策进行探讨,

分析政策并执行之后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尤其是税法、会计方面的政策颁布之后对中小企业、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等产生的影响。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人都具有参与社会舆论的权利,人人都可就某一件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见解,

而这也是新媒体时代最为典型的特征。。监督政府部门的工作与维护自身的权益在新媒体时代来临前,我国人民对于监督政府事务工作的渠道不够便利,

且政府权力的透明度也不足。这不仅仅会降低群众对监督政府的欲望,还可能在政府内部滋生腐败,且人民的权益受到了侵害,

人们也无法通过正当途径进行维权,如以往的检讨信、实名举报等等难以越过部分官员的职权,人民的利益得不到维护。而新媒体时代到来后,

人们可通过手机、电脑等工具参与社会舆论、参与网络生活,监督政府官员的工作,且党中央也发表声明,政府官员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

实行政务公开、网络评议等,让人们能够了解到政府官员的工作是否符合法律规定。除此之外,对于官员的腐败行为、侵占人民利益等行为,可有效借助网络平台进行公开,

以真正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

三、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特点分析

(一)新闻传播的快捷性

这是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的最典型特点,以往新闻传播的时效性相对不足,如报纸、广播、电视等等皆需要一定的整理和编辑时间,

这就有可能导致新闻失去时效性。而面对当下的各类信息数据突增、人们对于新闻信息的需求量越发增大的情形,传统媒体下的新闻传播方式显然已经落后于时展的步伐了。新媒体时代下,

信息传播的范围变得越来越广,且有着更多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可通过浏览器、各社交平台、传媒平台等进行传播,

且传播速度也在不断加快,某一社会热点将会在短时间内进行大量传播,

甚至还可能因为人们的关注而演变成为一个重大话题,这就极大地弥补了以往新闻传播时效性不足的缺陷。

(二)传播内容的海量化

当下,因各种网络媒体的兴起,使得各类信息皆能够通过网络进行传播,相比于以往,

新闻传播的内容更为丰富。互联网将世界各国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在现实世界中,

各国的地理位置未发生变动,空间距离未发生改变,但是在网络中,却可以有效地进行信息的交互。新媒体时代下,

各国之间的新闻传播不再局限于本国内部重要事件的传播,

而是将世界各国、各个区域内的信息进行传播、交互,且在当代,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教育、航空、军事、医疗等方面不断发展,

取得了重大突破,导致储存在网络空间的信息数据越发增多,因而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内容具有海量化的特征,且网络技术的突破,使得世界各国在进行新闻传播、信息交互的过程中早已突破了时间与地域的限制。

(三)传播主体日益增多

在以往,新闻传播的主体仅仅在于传统媒体行业,

且该行业中几乎垄断了整个国家的新闻信息资源,

并通过高素质、高专业技能水平的新闻人员组建新闻采编队伍,对采编的新闻资料进行整理与。

而大众仅仅作为新闻的受众群体,无法参与到舆论中去,不能就某一新闻发表自己的看法。而在当下,

各类媒体软件的诞生与更新,

使得人们能够利用手机、电脑等参与到舆论中去,这就为新闻传播拓宽了渠道,传统媒体行业的地位明显下降,

对于新闻资源不再具有垄断性,且各类社交软件的运用,

账号、用户登录等系统的运用,使得人人都能够成为新闻信息的者,传播者等等,可以说,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大众成为新闻信息的者以及传播者,

使得新闻传播的主体日益增多。

(四)新闻传播具有互动性

在一则新闻之后,人们就新闻事件中的某一点进行探讨,且可发表自己的观点,

进行评论、转发等等,这就加强了新闻传播的互动性。以往,传统媒体垄断着新闻信息资源,

人们仅仅只能被动的接收新闻信息,即便对新闻信息进行讨论,也无法让更多的人知晓。

新媒体时代,各类社交软件、媒体网络等,

都为人们点评新闻信息提供了可能,尤其是在一些视频转播新闻中,人们可通过发表弹幕、表情包等等对新闻展开评论,与新闻者展开积极互动。

新闻媒体后台通过对大众的评论进行收集,

及时做出回复,并对相关事宜进行改进。由此可见,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具有高度的互动性,

人们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成为新闻的者以及参与者,有效拉近了新闻信息与人民之间的距离。

(五)新闻传播形式的多样化与灵活化

底线作文

以往,新闻传播重在严谨性、准确性、及时性,在报纸中多以文字作为载体,对于部分特殊性质的新闻则附带一部分图片。

广播中仅仅对某一新闻事件的发生原因、造成影响等进行报道,传播形式较为单调,

难以引起大众的注意。而当下,借助于网络媒体,

新闻传播的方式在不断更新,

且具有多样化与灵活化的特征。比如:当下通过手机自媒体推送的新闻不仅仅有着文字,

其中还包括图片,甚至音频等,

而在一些视频网站中,新闻信息的与推送不仅仅包含着新闻内容本身,还可在视频中穿插一些趣味事件,

新闻传播者自身也可通过对新闻事件发表看法,与受众群体进行互动,参与舆论。

四、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发展趋势分析

(一)新闻传播的大众化与娱乐化发展

当下,新闻传播朝向大众化与娱乐化方向发展,

在传播一些重要新闻信息的同时,更多的会收集人们所喜闻乐见的信息,

满足人们对于信息接收的需求。以往传统媒体对新闻信息的收集多为一些重要事件,如国家政策、方针,又如科技产品的问世、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等等,无法全面满足大众的信息需求,

所传播的新闻信息也不会受到某些群体的特别关注。如今随着各类媒体的崛起,大数据进行的运用,新闻信息的传播已经意识到大众才是新闻的主要受众群体,只有满足大众的需求,

新闻传播行业才能获得持续发展。如在学者龙雯()研究中就明确指出新闻传播的未来发展必须要朝向大众化方向,满足大众的新闻需求,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新闻信息,

但同时也需要重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递。总之,新闻行业要想获得持续发展,

就必须立足于大众这一基础上。

而娱乐化同样是当下新闻传播的一大特征,比之于以往严谨的,

更具有逻辑条理的新闻传播,当下的新闻传播立足于大众,立足于吸引大众眼球,这就使得新闻传播逐渐朝向着娱乐化的方向发展。

在传播政治、经济写景的作文500字、军事等新闻信息的基础上,还更为关注对娱乐新闻的传播,如推送部分明星八卦,推送娱乐节目的信息、活动安排,各地区文化节日活动等等,

受到了大众的喜爱。而在新闻传播朝向大众化方向发展的同时,

还延伸出了“分众化传播”与“点餐式服务”,

指的就是根据不同受众群体的信息需求,对新闻信息进行分类,并依据大数据反馈得来的信息,对不同群体实施新闻信息的推送,满足不同群体的信息需求。

最为典型的就是快手、抖音、看点等等平台利用大数据反馈,对用户的信息需求进行分类,定期推送为每一用户而量身定做的信息。

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更需要重视传播积极正确的价值观,

否则,

可能会导致社会思潮朝着不良的方向发展,进而引发社会矛盾。

(二)新闻传播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在未来,新闻传播必然会朝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如今,因新媒体技术的引入,使得新闻内容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文字、照片或者音频等等,而是在此基础上增添了小视频、链接,

甚至是小程序、小游戏等等,且能够将文字与图片、音频、视频等等进行有机结合,这对于推进我国新闻传播的发展更有着积极的意义。且加上现代大众思维的变化,

对于信息质量的追求也越发的严格,传统的单一的文字新闻、视频、广播等已经无法满足大众的需要了,这就促使着新闻传播的内容需要朝向新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为大众呈现出更为新颖的、更为美观的新闻内容。且由于各类媒体的兴起新闻传播的途径不再局限于报纸、电视、广播,

而是增添了社交软件、视频网站等,新闻传播途径也更为多元化,但是这也可能影响到新闻传播的质量,对此,需要我国相关部门加强对信息传播的把关,

在推动新闻传播的同时,把关好新闻质量。

(三)新闻传播的全球化发展趋势

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世界各国各地区都能有效地进行信息的交互,

推动,推动新闻的传播,在新媒体环境下,

传统媒体与现阶段诞生的各类自媒体进行融合,

并不断作出创新,

这不仅仅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

还有效地拓展了新闻传播的范围、领域。

依托于互联网而不断发展的网络媒体已经使得新闻传播突破了地域空间的限制,使得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皆能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世界各国内发生的新闻事件,都能够通过互联网跨越时间与空间进行传播,以满足人们对于新闻信息的需求。

而在未来,

互联网以及新媒体技术必然将使得世界各国各地区越发形成一个整体,而新闻传播的内容,也必将面向全球化,

更多的推送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新闻信息,但在此过程中,党与政府需要严防西方意识渗透。

(四)新闻传播与国民之间的互动性将不断增强

因新媒体的交互性,

新闻传播的整个过程中,国民的互动也越来越强,更多的国民能够通过自媒体对某一新闻事件进行谈论,

加强与新闻传播者的交流,做新闻传播中的参与者,

以此来参与到社会舆论中去。且在当下,

新闻传播与国民的互动已成为一种常见现象,而在未来的发展中,互动的趋势也将不断加深。但是这也考验着我国政府对舆论的把控力度,

互动使得越来越多的国民都能通过网络进行对某一事件的评论,但评论者自身的文化程度不同、思维不同,对事件的看法也不同,就容易引发争端,甚至还有可能被有心人利用,

引导舆论导向,

如网络诽谤、造谣等。

对此就需要政府介入新闻传播中,导入正确的三观,并把关好新闻质量,

分析新闻中蕴含的不良价值观等等,

必要时,可通过立法进行整顿。

五、结语

总而言之,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媒体信息技术的推动,我国已经进入了新媒体时代,

新闻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已经具备着传播的快捷性、内容的海量性、互动性、传播主体日益增多等等特点,而新闻传播在未来的发展中则更要有效发挥自身的这些特征,

积极推进新闻媒体的发展与进步,更好地引导舆论导向。

成语大全

Copyright www.jiayuanhq.com 全民百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