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日寇活捉后赵一曼受刑记(战犯回忆她的惨叫声毕生难忘)

年月,在经受了长达个月惨无人道的酷刑后,女英雄赵一曼从容赴死。她牺牲时年仅岁,唯一的儿子直到岁以后才知道母亲是谁。赵一曼抗战胜利后,日本战犯大野泰治,作为当年对赵一曼用刑的刽子手和目击者,供述了当年对赵一曼施以的酷刑。每每回忆起当时,大野泰治总会说:“她的惨叫声,我毕生难忘。”日本战犯大野泰治那么,赵一曼在被俘后究竟都遭受了怎样的酷刑?她唯一的儿子又为何会不知道母亲是谁呢?赵一曼受伤被俘,是在年月,当时她正在东北领导抗日武装斗争。赵一曼曾经是黄埔军校第期的女学员,谋略、胆量和枪法都是顶尖的优秀。在她的领导下,东北抗战联盟利用山林地形,打得日伪军节节败退,赵一曼因此在日伪军当中树起了威名,他们都咬牙切齿地称呼她为“红装白马的密林女王”。红装白马但百密也有一疏,作战优秀的赵一曼在掩护部队突围时腿部中弹,身负重伤,被敌人包围上来,因此成为了日军的俘虏。日军很快从搜集到的情报中分析出这个被抓的女人就是“红枪白马”赵一曼,顿时迫不及待地连夜开始了对赵一曼的刑讯。日军知道赵一曼作为东北抗日联军的一位领袖,自然掌握着联军的诸多机要秘密。为了撬开赵一曼的嘴,从她这里获取重要的情报,日军对她施以了一系列惨无人道的酷刑。东北抗战联军他们先是趁着赵一曼腿上的枪伤未好,不断地蹂躏她的伤口,导致她腿部中弹的地方血肉模糊,骨头露了出来,但赵一曼始终一声不吭。眼看她就要因为失血过多昏迷过去,日军生怕没等得到重要情报她就咽气了,只好先将她送去当地医院,一边给她治疗,一边继续对她严刑拷打。抗战胜利后,被俘虏的日本战犯大野泰治,供述了当年他亲眼目睹以及亲手施加在赵一曼身上的酷刑。光是记录的文字便十分残忍,浸染着血泪,令人无法鼓起勇气完整读完。影视剧形象根据记载,日寇的审讯官前前后后对赵一曼审讯了长达个月,采取了几十种酷刑,其中包括老虎凳、拔牙齿、烫烙铁、竹签扎指甲缝,等等,鞭打和吊拷相比起来都显得“仁慈”。期间,赵一曼坚贞不屈的精神打动了一位看守她的警察和一位治疗她的护士。在他们二人的帮助下,赵一曼成功逃跑,但就在即将与东北抗战联军会面时,他们被日寇追上。之后等待赵一曼的便是更残酷的刑罚。影视剧形象大野泰治曾交代,他们给赵一曼灌过辣椒水,不过说是“水”,实际上却是用浓稠的辣椒油灌上汽油,强行往赵一曼的口鼻中灌。但即使如此,赵一曼也始终一声不吭。此时,日寇们觉得在她身上花费了这么多的时间,却没能得到一点有用的情报,已经十分恼火,竟然丧心病狂地从日本带来了据说专门用来针对女俘虏的最先进的拷问工具,电刑椅。他们把赵一曼牢牢禁锢在电刑椅上,不断地电击她的身体长达个小时,导致她身上多处炭化。大野泰治这种刑具的确是最先进的,饶是顽强不屈如赵一曼,在经受这一刑罚时都忍受不住,痛苦地惨叫起来。大野泰治回忆称,刚开始见到赵一曼的时候,她是个年轻英气,长相又带点书卷气息的清秀女人,在经历过电刑后,她的面目变得几乎让他认不出来。他说自己永远都忘不掉当时赵一曼那凄厉的惨叫声。赵一曼画像但饶是如此,日寇也没有从赵一曼这里获得一丝情报,最后恼羞成怒的日寇们没了办法,只得跟上级说赵一曼身上已经没有利用价值,并于年月,将她游街示众后,带去了刑场。日寇问赵一曼还有什么遗言要说。他们希望的是听到赵一曼临死前的悲鸣和哀求,但被折磨得不成人形的赵一曼只是轻蔑地看了他们一眼,留下了一封遗书,就这么从容不迫地迎接了死亡。影视剧形象赵一曼临死前留下的那封遗书,是她在前去刑场的囚车上写下的,仅仅来个字,字迹显得十分潦草,署名交给唯一的儿子宁儿。但直到她的儿子长到多岁时,他才看到这封遗书。此时她的儿子已经有了大名“陈掖贤”,他在母亲的纪念馆中看到这封遗书,那个熟悉的小名“宁儿”,让陈掖贤感觉恍如隔世,一时忍不住,竟当众落下泪来。赵一曼写给儿子的信其实不光是陈掖贤不知道母亲是谁,在她牺牲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家都不清楚赵一曼究竟是谁。造成这一结果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赵一曼为了参加革命,有过很多的化名。甚至连“赵一曼”这个名字都不是她的本名。赵一曼本名“李坤泰”,为了方便辨认,接下来还是以赵一曼来称呼她。赵一曼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地主家庭,家中封建气息很浓厚,但这并没有束缚住她的思想。赵一曼坚决拒绝裹脚,也不同意长兄为她说好的亲事,在他们眼中,赵一曼简直异于常人。影视剧形象因为家境不错,赵一曼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读书期间成绩非常优秀。后来,在大姐夫郑佑之的带领下,赵一曼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经郑佑之的引荐,加入了当地的社会主义青年团,就此开始走上革命道路。之后,赵一曼学习与革命两不误,表现相当出色,在年被推荐入党,同年月领导了“五卅运动”,到月时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黄埔军校,成为该校的第六批学员,也是第一批女学员。五卅运动第二年,赵一曼被安排去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读书进修。在这里,她化名“李一超”,在一艘苏联商船上认识了陈达邦。陈达邦见她晕船,便对她关照有加,两人互生好感,很快结为了夫妻。这段短暂的时光是赵一曼一生中最快乐的回忆。陈达邦后来为了国内的革命,怀着身孕的赵一曼毅然回国,陈达邦赠给她一块怀表,两人就此别过,但谁也没想到这竟然会是永别。回国后,赵一曼在年月日生下了儿子。这一天正好是列宁去世的纪念日,于是赵一曼就给儿子取名为“宁儿”,希望他将来能像列宁那样为革命作贡献,同时也包含了她希望儿子一生安宁顺遂的心愿。不幸的是,赵一曼与儿子相处的时间非常短暂。等到了年,赵一曼被敌人发现身份,为了避难,以及领导抗战,她被安排到了东北,临走前只能把宁儿寄养到陈达邦的哥哥家。因为太过匆忙,赵一曼甚至没能为儿子想出一个大名。她在临走前带着儿子去照相馆照了一张照片,这就是她与儿子唯一的一张合影。赵一曼与儿子的唯一一张合影等她到了东北,正式开始使用“赵一曼”这个假名,一直到被俘牺牲。在老家的哥哥姐姐记忆中,她是“李坤泰”;在苏联的丈夫眼中,她叫“李一超”;而在东北抗战联军的无数同志们心中,她是永远的革命烈士赵一曼。由于这些化名的存在,很多人只知道赵一曼,却不清楚“李坤泰”与“李一超”。在新中国成立后,赵一曼的哥哥姐姐还有丈夫都在寻找她,经历了一番波折,大家才根据外貌和经历,将这三个名字联系到一起。此时已经被称为陈掖贤的宁儿已经多岁了,他在东北烈士纪念馆中看到了母亲留给自己的那封遗书。短短来个字,说出了母亲临死前对他的不舍与愧疚,却道不尽她无限的爱。陈掖贤陈掖贤忍不住,在纪念馆中大哭了一场,之后借来纸笔将那封遗书抄写下来带回去郑重地保存下来。因为太过想念母亲,陈掖贤在身上留下了“赵一曼”三个字做纹身。那部讲述母亲事迹的电影《赵一曼》后来在全国范围内放映,想到那些曾真实发生在母亲身上的经历,陈掖贤始终无法鼓起勇气去电影院中观看。病床上的赵一曼(生前最后影像)对陈掖贤来说,母亲不仅是母亲,还是他心中永远的骄傲。她的化名“赵一曼”不仅是刻在了他身上,也是刻在了他心中,刻在了千千万万个中华儿女的心中。她是巾帼英雄,也是钢铁战士,祖国永远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