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辅导的建议范文

?

心理辅导的建议篇

[关键词]未成年人;心理辅导;

网站建设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各级政府及中小学校都成立了未成年人心理辅导中心为未成年人的学习、生活等提供指导和帮助。

目前来看,

未成年人心理辅导中心工作的开展方式以现场指导与帮助为主。这种单一的方式对于未成年全方位的服务有限,不能建立起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的立体网络。而基于互联网的网站心理辅导或许能为这一立体网络的建立起到一定的作用。

本文就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网站建设的理念、涉及的内容、网页的布局、以及网站的维护与管理进行探讨。

一、网站建设的理念

心理辅导与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不同,它是针对正常人群体尤其是学生群体进行的以促进其发展为目标的心理咨询过程。〔〕因此,

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网站的建设坚持发展与预防为主、矫正为辅的理念。未成年人大多为在校的中小学或职业学校的学生,

学校内也应该建立未成年人心理辅导中心。总的来说,

网站建设应该遵循发展的理念,对一些可能出现的常见的问题予以预防,并对有心理问题者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矫正,

预防与矫正的同时也要使未成年人得到最大限度地发展。因此,网页内容与布局设计都要牢记未成年人的“发展”及其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

二、网页的内容与设计

(一)三大登陆入口

对于未成年人的成长,除了他们自身的因素之外,

还应该受到家长、老师的指导和影响,他们的成长的过程综合了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

因此,在网页内容的设计时就应该考虑到除了未成年人本身之外的其他因素。因此,这里提出了网页设计的“三大登陆入口”。“三大登陆入口”是未成年人、家长、教师各自有一个登陆入口。

未成年人通过“未成年入口”进入之后,他们能获得关于他们发展和与发展相关的一些话题或解决常见的心理困惑的方法。他们可以在这里了解到自己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想法和行为,

并不断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或修正自己的思想与行为。在这个网页里呈现出的内容可以根据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的发展特点有所不同。内容可根据年级为依据来划分,

大体划分为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和高中或职业中学等。

帮助其成长的内容包括:图文并茂的文章、团体活动设计、在线测验等。文章的长短、团体活动的复杂程度、在线测验的内容等根据其身心发展而有所不同。

家庭是人出生后的第一个环境,家长的教育与引导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家长通过“家长入口”进入后,可以获得如何引导、如何与自己的孩子进行交流的方法。在这个网页上内容可以以常见成长阶段来划分,如分为婴儿期、幼儿期、儿童前期、儿童后期、少年期等。

针对不同阶段的个体,

家长应该如何喂养、如何教育、如何引导、如何沟通等都可以通过表、图、文章、视频等资料呈现出来。在这个网页上,家长们还可以通过聊天室进行交流。

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与学生接触的机会很多,

他们的言行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非常重要。教师通过“教师入口”进入后,可以获得关于学生生理的发展、认知的发展、情感的发展和人格的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这个网页上的内容与未成年人进入的网页的划分一致。

根据各阶段的特点,教师可以采用更加有效的方法与他们进行沟通,可以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更加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认知、情感,更加健全他们的人格。

教师们也可以进聊天室进行交流。

(二)四大平台

通过以上的三大入口都能进入到各自的网页,

进入网页之后除了上面叙述的内容还有四大平台,

分别为信息咨询平台、预约平台、网上心理辅导平台和投诉建议平台。这四大平台中,信息咨询平台主要是为他们提供一些信息服务,

预约和网上心理辅导平台主要针对有心理问题的未成年人,可能是学习问题,也可能是生活问题,如人际交往紧张、青春期问题等。投诉建议平台让他们就网页内容及其服务的质量提供意见和建议,

对违背心理辅导原则的心理辅导者进行投诉等。

信息咨询平台主要是给未成年人、家长、老师提供一些必要的信息,

如心理发展的内容、专家讲座、心理沙龙等信息的提供,或者他们对网页上不清楚的地方进行咨询。预约平台是家长或监护人与心理辅导者约定首次心理辅导的平台,这种预约是针对面对面心理辅导。

网上心理辅导平台,

是心理辅导者就未成年人的一些常见的心理发展方面的困惑进行答疑解惑的平台。〔〕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留言板以及一些在线聊天工具进行。〔〕要注意的是,

这个平台仅对一般性的问题进行解答。如果发现有需要进行多次心理辅导者,

则应建议其进行面对面心理辅导,如果面对面心理辅导遇上实际困难时,可在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情况下进行网上心理辅导。投诉建议平台上,

未成年人、家长和老师可以就网页的内容提出建议,如中考、高考之前建议提供缓解考试焦虑方面的知识和方法,

或者举办网上讲座。

网站各板块的负责人应该及时查看建议并提供有价值的知识与信息。对投诉问题,网站的负责人应该进行核查,及时纠正不规范、错误的行为,

并将结果告知投诉者,

对于一些共同性的错误公开致歉并更正。

三、网页布局的原则

人们在浏览网页的时候,网页的整体舒适感使人们易于接受并愿意继续浏览该网页,否则会关闭离开该网页。网页布局需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信息获取方便快捷、突出整体性、对象与背景和谐一致。

心理辅导的建议篇

:,

。,,,,

关键词:辅导员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

近些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诱发的各种恶性事件层出不穷,有关方面在积极予以防治的同时,

却又忽视了作为施教者的高校辅导员,同样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目前,引起辅导员心理及工作状态问题已成为关系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辅导员作为学生的直接管理者,

在处理学生突发问题,对维护学校的安全稳定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辅导员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探析影响辅导员心理健康的因素,并对如何缓解压力,

提高心理提出了建议。

一、影响辅导员心理健康的因素

.自我角色需求的迷茫,自我认同感不高:从理论上讲辅导员是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干部,但在现实中,

高校辅导员与其他系列教师相比角色需求是多方面的,一个辅导员往往扮演着管理者、教育者、服务者、师兄师姐、知心朋友、“学生保姆”等多种的角色。不同角色之间需要取舍,

需要加以融合和组织时,常常遇到角色冲突。

角色冲突是指个体不能满足多种角色要求或期待而造成的内心或情感的矛盾与冲突。这种多层次的冲突引起心理压力影响心理健康。

一位辅导员曾无奈地说:“年轻教师可以从助教、讲师做起,有发展前途的最后能做到副教授、教授。而辅导员做了年,最后只是个老辅导员。

”[]研究发现[],辅导员出现成就感低落的达.%,情绪耗竭的为.%,工作怠慢为.%。角色的迷茫,

低的自我认同感是影响辅导员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

.超负荷工作:辅导员是学生工作前线的组织者和教育者,不仅要抓事务性和日常管理工作,还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和例行会议,院系比赛、评比、阶段性工作考核。

此外常常要处理一些突发事件,经常是“两眼一睁,

忙到熄灯”,“烦琐的事务性工作使得他们常常超负荷工作”。[]超负荷工作容易使一些辅导员对本职工作的热情和兴趣降低了,

容易出现心理疲劳。

.学校效绩评估值低于期望值:部分高校对辅导员工作的考评机制既不健全也不科学,

加上辅导员本身工作的特殊性,其大多数工作成果是无形的,非常难以量化,

各考核指标中的权重也很难把握。往往是辅导员自我评价高于效绩考评值。造成他们“干少干多一个样,干坏干好一个样”的不适心理,从而对个人价值实现产生动摇,

觉得挫败与沮丧,

影响心理健康。

.职业的发展需要与自身的发展不协调:素质教育提升了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当代大学生在一个相对民主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自主性加大、个性张扬、心理需求多样化,这都给高校辅导员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时代要求辅导员不断充电。

许多高校对辅导员职位培训很少,送出去学习、进修的机会很少,

始终没有形成完备的知识系统,让很多辅导员感到个人的提高太少,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形势。这种失衡感令容易产生烦躁焦虑,

越是工作遇到困难的时候,焦虑抑郁的心理就越发严重[]。

二、关于如何缓解辅导员心理压力了建议

.明确工作责任,

增强使命感,合理自我评价:要对辅导员进行思想教育,使其感悟到辅导员工作的复杂性和问题解决后带来的快乐感、成就感,使其明白辅导员角色的多层次,适应角色的改变。

合理自我评价,认识到部分工作有一定挑战和压力,工作中出现倦怠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应该学会分别对待,

学会自我减压[]。

.明确岗位职责,避免产生超工作负荷:高校要按照教育部的相关规定配足配齐辅导员,明确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条例,

规范学生事务,使事务性工作“简单化”、“信息化”,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辅导员对所从事产生厌倦和疲劳,减少了心理疲劳产生的频率[]。

.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的进行学习:各高校关心辅导员队伍的建设,

建立一套针对辅导员的培训制度,将辅导员的素质培训作为学校师资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辅导员要不断的加强自我学习,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丰富的知识和素质的提高是一种强大的内部力量,

是获得安全感的途径之一,减少工作中的焦虑心理的发生。

参考文献:

[]戴越庭。缺乏身份认同感,高校辅导员面临尴尬[]。新闻晨报,

--。

[]吴薇莉。高校辅导员职业枯竭与心理管理――以西华大学辅导员职业枯竭调查为例[]。西华大学学报,,

():-。

[]许文蓓。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江苏高教,,():。

[]赵娟。浅淡高校政治辅导员的心理健康问题[]。重庆工学院报,

,

():―。

[]宋峥。高校辅导员角色心理失衡成因及自我调适探析。教育与职业,

,:-。

心理辅导的建议篇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质量标准;

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我国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有二十多年。心理健康教育事业从无到有,

从搭建心理健康教育平台阶段进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内涵发展的新阶段。在平台建设阶段,

人们关注的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谁来做、从哪些途径去做、工作开展需要具备哪些基本条件等问题。

在内涵发展阶段,人们应该更关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是否专业、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活动课及其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的实效性如何、学生的心理困惑是否得到有效疏导、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否得到真正提升等问题。随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普及和深化,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质量标准日益变得必要和迫切。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质量标准是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及其服务水平的带有导向性和评价性的相关指标的规定。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质量标准,

是进一步深化和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的客观要求和重要举措,也是衡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的依据。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质量标准,事实证明,

没有这样一套标准,对心理健康教育质量难以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因此也就难以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育部于年月印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年修订)》,明确提出了“在学校普遍建立起规范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的要求。

本文根据文件精神,结合当前我国一些学校的成功经验,尝试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服务质量标准的主要指标作一论述,希望能对未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标准的建立工作提供参考,

并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有所启发。

一、领导与管理

服务标准:学校应有校级领导主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明确责任部门和负责人具体组织与实施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应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课时可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中安排;应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效果进行定期评估。

现状与经验:一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与管理的好坏,直接反映着学校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也从侧面体现出校长的现代化学校治理水平。目前,我国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的由学校校长负责,

有的由书记负责,大部分由主管德育的副校长负责。关于责任部门,

有的由学校德育处或德育室具体负责,比较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成立了独立于德育处的专门的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作为责任部门。关于具体的执行责任人,有的由德育主任兼任,

比较重视此项工作的学校由具有心理学或教育学专业背景的专业人员负责。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许多学校制定了学年、学期的工作计划,但计划的目标设定还不够明确,

内容不够系统,措施不够具体有力。关于课时,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得好的学校,

安排了专门的课时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如天津实验中学在初一和高一年级隔周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课,在其他年级则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由年级负责实施,

安排讲座、咨询会、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等心理健康专题教育活动。

建议:在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导与管理上,今后应注意扩大工作网络,加强与校外专业机构和社区的联系。应在年度或学期计划中,

具体规定各项活动的内容与工作分工等。

二、师资队伍建设

服务标准:每所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职教师至少应具备心理学或相关专业本科学历;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参加部级培训或区域内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轮训,

校长、班主任和其他学科教师应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培训;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或活动,帮助教师学会心理调适,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现状与经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体水平。目前,整体上看,我国中小学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包括校长、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在内的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有待增强。教师队伍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应通过引进专业人员、落实职称评聘、提高待遇、加强培训等措施加强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通过建立分层分类培训体系,提升校长、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减轻教师的职业倦怠和心理压力,

使他们学会心理调适,

增强应对能力,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是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

实践证明,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保障。

天津实验中学多年来重视心育师资队伍建设,现有心理学专业毕业的本科以上专职心理教师名,其中名为天津市特级心理教师。学校建立了校级、年级和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

校级以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为阵地,面向全校开展咨询和开设专门课程;以所在年级为阵地,由年级组长负责开展具有年级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活动,并纳入年级组工作计划;

每位班主任都是持证上岗的心理辅导员,负责全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下一级辅导站自觉接受上一级辅导工作站的指导,从而保证学校心理辅导工作辐射到每个班级、每位学生。

学校还成立了学生心理辅导社团,

每个班级至少有一位学生参加。学校全体教师均参加了市教委组织的心理辅导教师持证上岗培训并取得证书。

建议: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今后应在专业化和全员化两个层面上下功夫。要按照教育部统一部署,尽快落实心理辅导专兼职教师的相关待遇,使他们工作起来无后顾之忧。

三、专门途径开展的学生心理辅导工作

服务标准:利用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开设以活动为主的科学、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门课程,课程要有明确具体的目标、时间分配和教材纲要;

设有专门的心理辅导室,布置合理、科学,

定期面向学生和家长开展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辅导活动有记录,

书写科学规范。

现状与经验:按照教育部要求,

学校利用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科学系统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辅导室建设,发挥心理辅导室在预防和解决学生心理行为问题中的作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科学化、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

目前,我国有些学校开设了心理辅导专门课程,但内容和形式存在随机性和任意性,

缺乏系统的教材大纲和活动设计。不少学校建立了心理辅导室,

但在心理辅导室资源建设方面,

如心理健康教育音像资料、咨询记录图表、学生档案、学生心理素质测评工具及咨询和工作环境布置等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有的学校的心理辅导室只有一个简易的房间。据天津市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只有.%的学校开设了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门活动课程,.%的学校建立了心理辅导室;

心理咨询室做到固定时间经常开放的学校占.%,无固定时间、有问题时预约开放的占.%,基本不开放、形同虚设的占.%。由此反映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及心理辅导室建设的精细化程度亟待加强。

建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和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的专业性较强,任务比较繁重,应组织相关专家与基层学校协同攻关,

开展相关试验,积累经验,然后再大范围推广。

四、基本途径开展的学生心理辅导工作

服务标准: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在学科内容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各科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应注重有意识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各项教育活动有机结合,

特别是在班主任工作、班团队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中充分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素材;

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技术手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现状与经验:许多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不重视利用课堂及各项教育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这两条基本途径,

甚至部分学校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仍有不正确的认识,

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学校心理辅导员的工作,与自己无关,

致使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大打折扣。

建议:提高全体教师的心育意识和能力是利用好基本途径的前提,今后应加大全员培训,包括班主任和新入职教师的培训力度,以年级组为单位抓好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过程渗透,

以学科组为单位挖掘学科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搞好学科内容渗透,以学校和班级为单位搞好各类活动渗透。

五、支持性途径开展的学生心理辅导工作

服务标准:利用家长学校,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和掌握孩子成长的特点、规律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加强亲子沟通,以积极、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影响孩子;利用个别咨询、家访等途径对有需求的家长提供促进孩子发展的指导意见,

协助家长共同解决孩子在发展中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

利用校外资源,组织开展各种有益于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和心理素质拓展活动。

现状与经验:家庭和社会是影响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力量,

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协同开展,建立以学校为主导,

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目前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还比较薄弱。

建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尤其要注意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提高家长的亲子沟通技能;要注意开发和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加强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共文化机构、街道社区及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等的联系与合作。

心理健康教育同其他教育一样,

不能只在教育内部开展,这是我们在推进学校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形成的共识。发达国家的家庭教育和校外教育发展均比较成熟,

有许多成功的经验,我们应当积极借鉴。在这一方面我们应进一步提高认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争取有所突破,

开拓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实效。

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科学研究

服务标准:学校及教师应有科研意识,有一定的经费投入,

承担各级各类心理健康教育科研课题;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有一批课题报告、论文、著作及调研成果等发表或获奖。

现状与经验:当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处在内涵发展的新阶段,

许多工作的深化和推进需要科研的引领。如心理辅导课程的建设、心理辅导室的标准化建设、教师队伍的建设、制度建设等各方面的工作均需要组织相关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业人员开展研究,尤其需要科研人员与基层学校开展相关合作研究,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拿出经得住实践检验的典型经验加以推广。基层学校,尤其是学校专兼职心理辅导员,

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可以逐步提升自身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

边干边总结经验教训,逐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年以来,随着校本研究的深入,基层学校普遍重视科研工作,

科研意识和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总体来看,水平参次不齐,科研成果的转化效果尚不明显。

建议:应在学校领导、中层干部、一线教师三个层面开展科研,

形成教育科研工作的全覆盖,以此加强教育科研的力度;要注意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协同合作,保障科研成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七、制度建设

服务标准:应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教师培训、课程开发、辅导室建设等方面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

现状与经验:在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方面,大部分学校还比较薄弱,开展得好的学校建立了学校心理辅导教师持证上岗制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能力培训制度等,并明确了心理健康教育各类参与人员的职责。我国台湾地区早在世纪年代就对心理辅导的课程标准,

心理辅导室建设标准,各级辅导人员包括校长、辅导主任、辅导组长、资料组长、教务主任、德育主任、总务主任、年级主任、班主任、科任教师等在辅导工作中的职责作了明确的界定。

建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要加强制度建设,建立新入职人员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制度以及学校心理辅导员和班主任持证上岗制度,明确学校校长、年级组长、学科组长、心理辅导员、班主任等各类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职责,制定心理咨询工作条例。

并伴随着工作的深化,逐步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

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心理辅导的建议篇

关键词:完善;班级导师制;思考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

年,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根据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

为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国家示范高职院校,

为国家、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高技能人才,在全院所有班级推行了班级导师制,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把此项制度落实好、巩固好,并进一步加以完善,以促进学生健康成才,总结年来班级导师制工作的得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一、实施班级导师制的成效

班级导师制度,就是学院党委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创新学生工作方法,充分挖掘校内优质教育资源,

在每个班配置名具有丰富教育教学工作经验的干部或教师,以完成引导学生思想、指导学生学业、关心学生生活、指导辅导员工作为主要工作任务而建立的大学生导师制度。

实施班级导师制,

充分体现了学院党委对大学生德育工作的高度重视,

在学院中有效形成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良好教育格局;极大地充实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工作活力;

通过挖掘学院优质的教育人力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行为引导、学习指导、生活导航,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年来,

学院多名班级导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了此项工作中,在法纪安全教育、行为规范教育、指导选课、就业观念引导等重要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具体的工作。尤其是在对重点学生(学习困难、习惯不好、心理问题、家庭贫困、单亲家庭、体弱多病、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就业困难、受过处分等)的关注、关爱、帮助等方面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

同时也在班级重大事项(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评优选先、奖助学金评定、学生入党)的决策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实施班级导师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回顾学院积极实施的班级导师制,成绩突出,效果明显,同时出现的一些工作上问题也不容忽视。

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班级导师与辅导员分工与职责不够明确。班级导师与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定位不同。班级导师侧重于指导学生做人、学业、就业等,同时配合辅导员做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工作;

辅导员侧重于做好日常行为规范管理工作,同时配合班级导师指导学生学业、就业等。两者各有侧重点、相辅相成,

工作中要密切配合。而在现实中班级导师与辅导员的分工与职责的界限不够明确,时常出现越位、交叉或无人管理,

以致在需要明确责任的时候出现互相推诿,影响了班级的管理效率。

。少数班级导师没有真正发挥作用。级的少数班级导师年龄偏小、职称偏低,对辅导员很难起到应有的参谋和指导作用。当然,资源短缺也是不容忽视的原因。

与此同时,

有的系在推荐班级导师时没有征求相关教师的意见,造成聘任后工作被动;加之有些教师之前也没有学生工作经历,

不知道该干什么,

从而不能很好的履行职责,个别班级导师形同虚设,没有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导师的激励、评价机制不完善,

影响导师工作的积极性。目前我校班级导师的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比较模糊,学校对班级导师的管理没有一个明确的归口部门和具体分管院领导,各二级管理单位对本部门具有院领导和中干身份的导师不知怎样管理和组织培训,

也没有明确的班级导师评估、激励和淘汰机制,

造成局部流于形式的导师制。同时,由于实行无差别工作津贴发放方式,

造成做好做坏一个样,做多做少一个样,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工作认真的同志的积极性。

因此,应根据导师的职责而制定相应的考核、评价和激励制度。

。班级导师的培训效果差异很大。按照现行规则,学院班级导师实行二级管理,

各系负责安排对班级导师和辅导员、班主任等学工人员进行日常培训和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少数系对导师的培训未形成制度化,部分班级导师对国际国内形势和有关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规章制度不甚了解,对学生的教育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由于自己所学专业与所带学生的专业不一致,一些班级导师特别是中层干部因专业跨度大根本无法指导学生选课。

。缺乏班级导师与辅导员、学生的交流沟通机制。主要表现在,

学院的院领导和中层干部在担任班级导师的同时,还承担了繁重的行政管理工作,有的还要上课、出差、调研、科研、到企业带学生实习等,时间和精力不济,常常感到力不从心。

部分教师也因教学任务繁重无力顾及和履行班级导师职责。由于没有硬性要求班级导师与辅导员和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次数,缺乏必要的交流机制和相应的考核办法,

与辅导员、学生的交流沟通较少,学生有时个月也难见到班级导师。

在班级导师与辅导员的工作沟通交流上,

多数时间是辅导员主动找班级导师。

三、完善我校班级导师制的几点建议

为进一步发挥班级导师制在高校育人和思政工作中的实效性,帮助学生健康成长,针对以上问题和不足,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明确班级导师与辅导员的职责

针对班级导师职责与辅导员、班主任职责重叠和交叉较多的情况,

建议将班级导师的职责重点定位在以下几方面。

。思想教育。重点是理想信念教育、“三观”教育、法纪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每学期必须至少与每位学生谈一次话,

每月组织两次班会课(其中次为全校统一主题的班会),记录在学生工作笔记本,

期末交各系检查备案。

。学业指导。帮助学生认识所学专业,并帮助学生选课。

。生活导师。

利用班会课讲授学生生活常识、面试技巧和社交礼仪等,

每月至少去次学生宿舍,与重点学生的家长有联系,

有记录。

。指导辅导员工作。参与本班如选拔学生干部、评优选先、奖助学金评定等重大事项,

帮助和指导辅导员对学习困难、习惯不好、心理问题、家庭贫困、单亲家庭、体弱多病、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就业困难、受过处分等重点学生进行重点关注,实施教育,并做好记录。

(二)改进和完善班级导师的选拔办法

针对部分辅导员资历浅,难以指导辅导员工作的实际情况,

建议进一步明确班级导师任职资格,推荐人选的条件界定在具有学生工作经历,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和中层以上干部,按照教师自愿申请和干部硬性要求相结合的原则改进和完善班级导师的选拔办法。如出现具有专业背景的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数量不足,

需中级职称的专任教师担任班级导师,建议其资格必须为学院的骨干教师,且受到过学院及以上奖励次,

以便各系掌握推荐标准。在推荐和聘任导师时,应当充分考虑政治面貌、职称、年龄、工作经历和责任心。

(三)建立和完善班级导师管理机制和考核办法

通过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制定相应的制度条例来规范导师制的运行,

可以确保导师制运行的规范性、有序性、有效性。

。班级导师实行归口管理。

建议班级导师由学院党委组织部代表党委进行宏观管理,制定和完善班级导师职责、管理办法和考核办法。由于班级导师人员组成结构复杂,既有院领导,

也有中干和普通教师,由任何一个职能部门实施管理和考核都有很大的难度,建议学院党委确定名院领导直接分管班级导师工作。日常管理和培训仍由各系负责。

。制定班级导师工作制度,

对导师工作实施多元化考评。为使导师工作考核与评价更全面、更客观、更科学,通过评价更好地推进导师制工作,

评价要从多个方面出发,评价主体也必须是多元的,包括导师自评、学生评价、辅导员评价、系部评价等。

建议评价应坚持以学生评价为主,其他评价为辅。

。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

在完善考评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导师自评、学生评教、辅导员评价、系部评价以及学校职能部门评价等方式,综合评定导师的学年工作业绩,

并将导师工作的考评情况与教师的报酬、职称评聘或职务晋升结合起来。建议对没有责任心,不能履行工作职责的班级导师,

除批评教育外要坚决撤换;对认真履行职责,工作效果突出的班级导师要纳入年度表彰。

(四)加大对班级导师的培训机制

班级导师必须参加各系定期的学生工作例会和常规培训,

缺勤者必须主动补课。

各系要组织班级导师系统学习《学生手册》和各类思想政治工作新规定,

避免个别班级导师按自己上大学的经验或陈旧的方法、规定进行工作,导致辅导员指导班级导师工作的不正常现象。在各系担任班级导师的院领导和中干既要率先垂范,同时也应该不定期在该系举办思想政治工作专题讲座。

(五)构建班级导师与辅导员和学生的沟通交流机制

针对部分班级导师或忙、或不敬业、或没有学生工作经验的具体情况,

除组织必要的常规培训外,还需建立班级导师与辅导员和学生的沟通交流机制。要求班级导师每月定期与辅导员进行至少次工作交流,班级导师必须加入所在班群并保持天天登陆,间周组织次班会课,

并与班干部共同制定班规、班会课策划案并实施。每月组织次学生干部会议,研究本班情况,了解学生情况,

改进班务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赵雨。浅谈素质教育中的班级管理[]。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卷)[]。。

[]刘莎,吴孟宝。高职院校班级导师制的实践与思考[]。黑龙江科技信息,,

()。

心理辅导的建议篇

【关键词】辅导员班主任高素质队伍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从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实际状况出发,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的文件精神,积极探索,

大胆创新,

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

加大力度,采取多种措施,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

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认真做好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选聘配备工作

做好辅导员、班主任的选聘配备工作,是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基础。

我院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科学合理的配备足够数量的辅导员和班主任。

辅导员、班主任的选聘配备由各系负责。在辅导员、班主任的选聘配备上,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坚持专兼结合的原则。辅导员、班主任必须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在重大政治问题的立场、观点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理论政策水平;关心热爱学生,

善于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群众工作能力以及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坚持原则,

依法办事,作风正派,为人师表。

根据《意见》精神,

结合学院实际,专职辅导员按照学生数与辅导员数的∶配备,各个班级按照每班名兼职班主任配备。

并按实际需要对低年级的班级配备班主任助理。兼职班主任从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和业务能力强的优秀教师和干部中选配,班主任助理主要从高年级的学生党员中选配。

二、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管理,

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管理,是加强辅导员、班主任作风建设,提高辅导员、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的关键,学院把加强辅导员、班主任管理作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主要环节,在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上下工夫,

通过加强管理,不断提高辅导员、班主任队伍整体的工作成效。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是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管理的主要保障。在不断探索、总结的基础上,制定了《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班主任工作条例》,

明确了辅导员、班主任的任职条件、工作职责、工作标准、工作考核、津贴评定办法,并结合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实际,设计了辅导员、班主任年度考核表。学院对辅导员、班主任的考核通过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对政治理论水平、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作风等表现进行考核,

考核坚持“四结合”的原则,即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领导考核与学生评议相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考核结果与使用待遇相结合,

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优、晋升、晋职和各类津贴挂钩的重要依据。对工作不称职的进行批评教育,仍无改进的调离工作岗位。在事关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问题上不能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

不得从事辅导员、班主任工作。

学院每年都召开学生工作会议,评选先进集体和优秀辅导员、班主任,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学院在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评聘职称时给予政策倾斜,

切实解决好辅导员评聘教师职务和发展定位问题。根据辅导员岗位职责要求,进一步完善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标准。

按照教师职务岗位职数的适当比例评聘专职辅导员的教师职务。加大职称评聘力度,提高职称层次,鼓励和吸引更多的同志长期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注重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培养,提高辅导员、班主任工作的能力

学院坚持选拔、使用、培养、提高相结合的原则,

加强对辅导员、班主任的教育和培训,花大力气培养高素质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一是加强培训,学院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他们参加各种形式的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

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努力提高他们的组织管理工作水平和工作技能。学院每年都对新选聘的辅导员、班主任进行岗前培训,使他们尽快熟悉工作,

了解业务,掌握基本的工作方法。每学期至少组织两次集中培训,

并定期举办心理健康、就业工作等方面的专题培训。学院每两周召开一次各系分管学生工作的党总支书记会议,各系每周召开一次辅导员、班主任会议,采取以会带训的形式,学习文件,

通报情况,交流工作,布置任务。

“学习文件”指辅导员、班主任集中在一起学习国家、省、学院的相关文件精神;“通报情况”指向辅导员、班主任通报一周来校内外有关学生工作的各方面情况;“交流工作”指辅导员、班主任把好的工作方法或遇到的新问题在会上进行交流;

“布置任务”指布置落实学院及本系下一周的具体工作。通过例会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把辅导员、班主任的培训融会到实际工作中。二是注重研讨交流。

学院倡导辅导员、班主任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学院每学期举行一次全校性的学生工作研讨会,交流工作经验和心得体会。

交流的老师分别从各自的工作实际出发,讲感受、谈经验,

每个人各有特色,既联系实例,通俗易懂,又总结凝练,生动深刻。

每位参加会议的学生工作人员都能受到启发,对下一步工作起到了一个很好的促动作用。三是支持和鼓励辅导员、班主任参加进修。学院支持、鼓励辅导员在职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研究生,

以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鼓励和支持辅导员长期从事这项工作,并向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

创造条件鼓励并支持辅导员、班主任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践开展科学研究,不断探索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和办法。

心理辅导的建议篇

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

高校辅导员工作考核对于高校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如何达到对辅导员职业素质、工作态度、工作绩效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达到对辅导员整体素质的提高,最终到达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产生积极地影响。因此,

高校辅导员考核评价体系构建的研究,已成为高校建设面对的重要问题。

一、高校辅导员工作考核的主要内容

从年,党中央庐山会议上出台专门文件提出在各高校设立专职辅导员,

一直到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高校也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尤其是大学生心理这一块。进入世纪,

党和国家越发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至今从很多方面为辅导员的出路和保障作出了很多的工作。从客观上,辅导员既要适应学生成长成才要求;

主观上,又要适应辅导员队伍整体发展的观要求。有一套缜密完整的辅导员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就可以全面体现对辅导员素质与业绩进行评估,也可以支持高校辅导员队伍工作科学合理有序的进行。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高校辅导员工作考核的内容设立职业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组织建设、学生事务管理、维护校园稳定及工作特色与创新等具体几项。

、职业素质与业务能力。职业素质作为任何一个从业人员必须遵守和拥有的。

辅导员工作,作为高校中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在这政治思想、道德水平、业务能力方面具备的基本条件,是辅导员准入的基本要求,也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前提。

对于辅导员的考核就有必要从这几方面进行考核,达到辅导员的职业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辅导员担负着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高校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了解和掌握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

化解矛盾冲突,参与处理有关突发事件,维护好校园安全和稳定的职责,

因此作为思想的导航者,辅导员的思想素质考核更为主要。对于辅导员的思想考核可以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搞笑的辅导员专题教育、高校的学风文明建设等几个方面考察。

、高校是一个团体,

是一个组织,作为组织的一员,可以从组织的角度进行考核。

首先,党团组织建设中辅导员对于党员、团员的教育、考察和培养是否尽职;第二,

班级建设中是否满足学生的发展;再次,

生活园区建设中队学生宿舍的管理、园区文化建设等是否作出相应的贡献等进行考核。

、高校辅导员在高校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进行学生事务管理。辅导员要起到帮困育人,

指导学生的职业发展教育,还有当下社会中高校学生中问题百出的心理问题,要悉心进行心理健康指导,这个方面的考察也是很重要的。

、作为一个好的带头人,高校辅导员对于校园稳定的维护由主要的作用,我们也可以从这一方面进行考核。

日常经常进行安全教育与安全问题的跟踪;突发事件出现时了解院校的处理办法稳定学生的躁动,及时妥善处理突发问题,比如禽流感来临时要充分了解禽流感,普及防范措施,

稳定学生恐慌的心情,

配合学校的工作[]。

、有创新才有进步,辅导员不仅只是要实施上级安排的任务和条文,还要对自己的工作充满创新意识,做出特色工作,

除了完成总体的工作要求之外,作为个体能够在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中某以专业领域中,能够独立担当,效果将会更加突出。

二、高校辅导员工作考核具体实施策略及考核效果的应用

辅导员工作考核的实施方法,

就是为了解决考核的问题。包括考核者和被考核者,制定相应的考核规程,

才能更加有效的实施辅导员的工作考核,提高工作效率。

首先,确定考核工作的主体。目前,与辅导员有直接工作关系的主体主要有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学院领导、学生及本学院同级辅导员作为考核的主体人员,

经过来自学院的、学生的、自身的全面的,公正的辅导员的考核,

增强辅导员工作效率。其次,制定考核过程的相应的规章程序,

根据考核主体与辅导员工作关系的之间的区别,

应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形成一定的考核章程。

例如自我评议、学生评议、相互评价等几个方面。对于高校辅导员的考核不仅是为了得到一个公正的结果,更重要的把这个得到的结果是使在应用之中。辅导员考核结果一般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的辅导员。

在应用发结果这一块,首先,考虑将与学校人事考核相联系,做为教师年终考核的一个标准。

其次,把考核结果直接展示给被评辅导员本人,用事实真相分析该辅导员的工作,考核他的业绩,增强他的工作意识,

以便今后朝更好的方向发展[]。

三、小结

心理辅导的建议篇

一、构筑团体环境,凝聚团体精神

为充分发挥班集体的团体动力,

各班通过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为班级成员创造互助环境,让班级成为儿童学会合作、交往、学习的场所。

构筑团体环境,

凝聚团体精神,满足学生交往、发展的需要,

使集体成员感受到学校和班集体的魅力。

特色专栏,

促进成员交流。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每个班级都开设了各具特色的专栏。

如“成长心理”“宣泄中心”“留言版”等,让成员自由表达、宣泄情感,促进班级成员之间的互动与了解,

为班级成员提供心灵交流的空间和环境,

也为班级成员的自我心理发展营造了积极的氛围,

使班级成为一个互相支持的集体。在这样的团体氛围中,同学之间有了矛盾能及时解决,同学有了困难会得到成员的关爱和帮助;通过交流体验到同学的体贴和帮助,

让学生有安全感、归属感,

并由此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和能力,从而学会尊重他人,热爱他人。

特色平台,

增强师生情感。各班通过创设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平台,如“心声箱”“悄悄话”“建议箱”等形式,让学生用写便条、写信等方式表达想法,

提出建议,

架起师生间沟通的桥梁。当学生成功地完成一项新的或较难的学习任务的时候,当学生行为得到改善的时候,

当学生为某件事发愁的时候,

都可以通过写信或便条向老师“传情达意”;

教师据此组织开展师生交流活动,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

让学生感受关注和关爱。

特色园地,体验成长幸福。在每个班级教室的后面,都布置有各种不同特色的园地。

如在有的班级,学生可以随时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贴在园地里;有的班级中,

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自己亲手绘制的记录袋,

将成长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放在园地里;还有的班级设计了富有本班特色的评价园地,

鼓励成员们“积极参与,充分展示”……特色园地为学生搭建了体验成长幸福的平台,

不断增强了学生“我为集体,

集体为我”的意识。

班级愿景,凝聚班级精神。班级愿景能加强班级凝聚力。

教师可引导班级成员以班级愿景为主题展开讨论,包括班名、班歌、班旗、班花、加油口号等,

鼓励学生集思广益。

班级愿景确立后,把它张贴在班里最醒目的地方,以此凝聚团体力量,引领学生共同成长。同时,

围绕班级愿景,引导学生自主设计班级环境,如喜爱的名人名言、植物、园地设计、班级照片集等。教师还组织学生建设班级网页和杂志,用镜头捕捉班级成员的集体生活,

特别是参加学校、社区活动的照片等,收录到班级杂志和网页中,让班级成员回味活动的欢乐情景,从而加强学生对班级的感情,

凝聚班级精神。

班级议会,感受团体生活。各个班级均成立了班级议会,各成员积极参与班级管理,

通过班级议会解决班级内的各种问题。班级议会为成员提供了参与解决班级事务、体验团体生活、学会自主管理的平台。

班级议会一般由班级成员确定议题,

每个学生都可发表看法,议会主席组织讨论。议会产生的每一条决定,

都会张贴在班里进行公示。班级议会就班级内出现的各种问题,对于是否要制定规则,采取哪些改进措施等展开讨论、征求成员意见;

通过民主讨论,制定班级成员认可的规则、规范,

促使成员互相学习、反思自省。

生日会、运动会、艺术节等活动,也由班级议会负责策划、组织,

让学生经历成功和失败,从中获得体验与收获,

同时使班级成员能有机会在同一个特定的环境中进行交流、学习。学生借助团体学习生活经验,

改变不良行为。

教师通过引导和鼓励,让更多的学生担任主席、议员、记录员等职务,

体验班级生活的各种角色,发掘潜能。

班级议会教会了学生如何在集体解决问题时,有效地发挥自身的作用,增强了对班集体的责任心,并促进班级各项工作更顺利地开展。

二、开展团体辅导,

整合团体力量

学校以活动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团体辅导,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

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增强社会适应性,

促进人格健康发展。

教师根据班集体中部分学生存在的疑惑和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关主题活动。活动中,教师围绕主题设计让学生共同参与活动,

让成员共同思考、合作解决问题,从而形成互助气氛,让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

学生在互助氛围中,

改变对方,也改变自身。活动分四个步骤:

初步融合。教师把班级团体分为若干小组,作为一个基本的辅导单位,

同时营造真诚、尊重和同感的气氛,让组员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发挥自己的潜能,逐渐形成团体信任、合作、互助的气氛,

让小组成员初步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

实践中,学生积极投入到辅导活动中,跨越了沟通的障碍,

开放心灵,

获取了成长的经验。

互动体验。在初步融合的基础上,教师围绕发展目标设计了一系列互动活动,组织成员全体参与。成员根据团体的性质,

因时、因地、因环境以及团体活动而作出灵活的选择,扮演最适宜的角色。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探索的过程,帮助班级成员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接纳自我,并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

导师也可借机帮助成员中秋节作文满分作文了解自身问题的成因,从而寻求自我突破和发展。同时,鼓励成员相互关心和帮助,促使成员有勇气深入探索,

并帮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在参与中体验,获得了成长。

例如,

教师以培养学生合作、奉献为目标,

设计了“拼图”活动。活动要求每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

把自己小组内一块块不完整的图件,

拼成五个完整的图形。可以在自愿的前提下,与其他小组交换材料。游戏刺激了小组成员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互动,小组成员齐动脑、同探索,

或利用现有的材料进行拼凑,或通过交往实现交换,获取更多其它小组的拼图材料。

拼图活动中,

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小组成员都能发挥自己的力量,从而加强组员之间的沟通,进一步凝聚团体的力量。

分享感悟。

通过分享,

成员交流彼此的经验,深化了辅导效果。游戏结束后,

老师适时引导组员分享体验,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互相倾吐活动中的成功与失败,倾吐自己的体验,

分享他人的体验。

统整反思。在活动结束前,

让成员围绕目标回顾和整合活动经验,填写回馈单,以加强体验,帮助班级成员澄清个人的价值观,

之后协助作出评估,并提出修正和改进意见。也可以问卷、制作纪念品等形式,

追踪和巩固学生对活动的感受和体验,进行自我肯定。

团体辅导活动让学生通过与班级成员的沟通和交流,

学习社交技巧,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学会信任他人。

活动中,

学生学会了敏锐地察觉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更善于理解他人,互助解决问题和抉择的能力也得到了增强。

团体环境建设和团体辅导活动的开展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也提高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实现了师生的共同成长。

心理辅导的建议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贫困生;资助工作

近些年来,

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高职院校贫困以牵挂为题的作文生问题变得越发突出。

针对如何鼓励和帮助困难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自年开始,

国家教育部就颁布并实施了国家信用助学贷款政策、国家奖学金政策,并在年在十七大会议上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的资助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政策,

意欲通过这些措施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目前,贫困生工作在各个高职院校越来越受到重视,贫困生系列工作也进一步完善,但是在开展贫困生认定工作的具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较突出,作为高职院校辅导员,

如何公平、公正、公开地做好贫困生认定、建档工作,怎样将贫困生资助工作中经济资助与精神资助紧密结合起来,

促使贫困生全面健康的成长、成才,已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如何全面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已然成为高职院校辅导员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以下是关于如何做好贫困生工作的几点思考。

。全面、公平、公正地做好贫困生认定工作

.成立评审工作组织

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学校要求,成立以辅导员为组长,

学生干部和学生代表参加的班级评议小组。

评议小组成员严格的按照文件的人数标准,经过全班同学投票选举产生,要求熟知《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文件内容,熟悉贫困生认定和评选的过程和条件,

工作认真负责,没有申请国家资助。

.严格评审条件和程序

()辅导员在贫困生认定工作开始前夕,

在班级内组织学习《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向全体同学详细讲解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评审发放工作的目的意义、申请条件及申请程序,使全体学生充分感知党和国家的温暖,全面了解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评审发放的政策和评审步骤及要求。同时,

采取全班投票的形式,按照不低于班级总人数%的比例,选举产生评议小组成员。

()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所在班级评议小组提交书面申请,并在评议小组范围内陈述家庭经济情况(包括父母工作、生活情况,

家庭主要经济来源等),同时提交家庭经济情况证明等材料。辅导员逐一和提交申请的同学进行交流,详细的了解该同学的生活环境和家庭背景,并结合该同学的综合素质测评成绩和日常表现,

对其是否符合评选条件进行严格审查。

()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评议小组成员对申请贫困资助的学生是否贫困进行认定。评议小组同学和提交申请同学所在宿舍的其他成员逐一交谈,

详细了解该生所陈述的家庭状况是否属实,

以及在校期间的各项表现,评定其是否符合评定标准。并在此基础上,依据其家庭困难程度和平时表现给予打分排名。系部分配指标后,

根据指标数额,再次组织班级评议小组进行充分评议,提出初步评审意见,确定入选名单。

()将班级评议小组初步评审意见(人员名单)在班内公示一天,

无异议后报系评审工作组,系评审工作组审核后在全系范围内进行公示四天。经公示无异议后,上报学校审核。

。切实有效地开展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教育

辅导员在贫困生思想教育中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

辅导员要经常分析本班贫困学生的思想、学习、心理和生活状况。把握贫困学生的思想脉搏,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发挥团结、组织、教育贫困学生的职责。加强对贫困学生的指导,

发挥贫困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做好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贫困生由于其家庭经济困难,在学习、生活和社交过程中,常常面临着经济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

他们更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因此,学校除了对贫困生进行经济上的资助外,更要注重对其精神上的辅导和心理上的帮扶。

作为辅导员,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要时刻从内心深处去关心和爱护我们身边的贫困学生,要不定期的与他们进行沟通,督促贫困生多参加集体活动,

帮助他们学会自我调适,克服自卑心理,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同时,还要充分利用海报、板报、征文比赛、主题班会等形式开展贫困生自信自强活动,

引导他们培养自立自强、艰苦奋斗的意志,

积极疏通贫困生的负面情绪,帮助贫困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做好贫困生的诚信教育

贫困生认定工作中出现虚假贫困生证明反映出当代大学生诚信意识的淡薄和社会责任感的缺失。

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

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辅导员可以通过开展诚信演讲赛、辩论赛、诚信名言征集等系列主题活动,来引导学生以诚待人,以信立身,

提高诚信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以便他们在贫困生认定过程中能够实事求是地陈述家庭经济情况,提高认定工作的效率。

.做好贫困生的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是贫困生自强自立的人格基础,要教育贫困大学生感恩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人生境界的体现。

我们可以在高职院校中塑造感恩氛围,

倡导各类奖助学金项目受助学生组成公益类社团,鼓励他们,在接受帮助的同时去关爱他人、回报社会。通过贫困大学生自发的感恩行动,

来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社会道德的进步,体现出资助工作的精神内涵。

。完善监督机制,

加强对贫困生认定工作的后续管理

帮助贫困生解决了暂时的经济问题和心理障碍。并不意味着贫困生的工作的结束,也不是贫困生工作的最终成效,辅导员还应密切观察监督。

对贫困生的后续监督主要是指学生群体的监督,必须让每个同学都全面了解贫困生认定和资助程序、标准与方法,并积极参与到贫困生的前期认定和后续监督的行列中。辅导员应对收集的学生家庭信息通过家访的形式进行抽查核实,并设立监督电话与邮箱,

随时接受其他同学的监督与举报,同时加强保密措施,保护反映意见学生的利益。对于不符合贫困生条件的假贫困生或在受资助后随意挥霍得来资助的同学,按照学校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并对其加强教育。

贫困生资助工作是个复杂的系统过程,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

它关系到国家资助政策执行和贯彻,

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公平,关系到构建和谐校园和和谐社会的发展,作为一线的高职院校辅导员,我们更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分析,

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提高,细致深入地做好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使贫困学生能够从国家资助政策中真正的受益,使他们能健康、全面地成长和发展,成为符合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

[科]

【参考文献】

[]侯鹏飞。关于独立学院如何做好贫困生认定工作的探索[]。科技信息,

()。

[]明丽娟,荣梅生,纪小平等。医学院校贫困生资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大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