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国际金融论打工心得体会文篇1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求同存异”,突出航运特色

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就必须对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内容做出相应调整。总体来讲是要“求同存异”,突出“异”即航运特色,海事大学特色;具体而言应从精简教学内容、加快新教材建设、及补充辅助资料三方面进行改革。

1.精简教学内容以针对性、实用性为原则,精简教学内容。首先,遵循就业导向原则并结合未来航运金融岗位的需要,摒弃了实用性不强、内容抽象的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融组织部分,这两部分内容多为常识性知识,安排学生课后自学即可;其次,按照务实原则,精简了国际收支理论和国际资本流动理论模块,对其重要理论以“点睛”的方式来进行重要阐述。优化后的教学内容主要涵盖了国际收支、外汇汇率、外汇交易与外汇风险管理、我国外汇管理制度、国际结算、国际信贷及资等,基本上围绕航运金融主体业务范围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构建教学体系。授课重点之一是外汇篇,因为航运金融的各主体日常经营中都会面临外汇风险,如航运企业从资金筹措、投资到企业日常经营中的收支项目,绝大多数是以外汇来计价结算的。因此,采取各种方法防止外汇风险,以固定成本,保全利润,就成为各主体企业员工在实际操作中需关注的关键问题。重点之二是国际航运企业结算和船舶融资问题,这两部分与实务密切相关,也应详细对其展开介绍。

2.加快新教材建设近年来我国国内出版的相关教材很多、内容更新较快,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过去国际金融教材内容陈旧或生搬硬套国外课本、缺乏创新的不足,但仍然不能完全满足我们的教学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目前,我校经济管理学院正积极组建团队,力争早日完成新教材的编写,体现教材建设的国际性、实务性、动态性。

3.补充辅助资料一是搜集、编写针对航运金融领域的真实案例。如中远航运经营中面临怎样的外汇风险,又如何规避?船舶出口的买方信贷业务是如何操作?国际航运结算的流程如何?等等。真实案例能让学生直接感受现实业务的操作情况,将来如果工作中碰到类似事件可迅速上手,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效果远比使用教材中空泛的假设案例好得多;二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时更新数据与信息,体现教学内容的动态性、时效性。例如介绍国际收支政策调节时,可长期跟踪我国国际收支现状,及时补充最新数据,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我国是否存在内外均衡的矛盾,并思考应该采取怎样的政策搭配;三是编写国际金融英语阅读材料。以压力为话题的作文较高的英语水平是国际金融学科人才的内在要求,也是航运金融人才所需具备各项能力中很重要的一项。因此,要注意加强外语能力的培养,使同学将来能成为具备过硬专业知识和较高外语水平的复合型人才。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启发式、互动式教学

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改变以往单纯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通过运用现代教育理念与技术,利用多媒体资源、网络,通过“案例教学”、“专题研讨”、“实践教学”、“建立课程网站”等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的效率与效果。

1.案例教学案例教学能使学生身临其位、身临其境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针对本课程的教学特点,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案例教学的改革:①拓宽案例的来源渠道。授课案例除了来源于教师的精心选择外,还可由学生自己提供。这样不仅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培养其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因此,可根据各个班级学生的情况,安排学生搜集、提交感兴趣的案例,与教师沟通,若该案例具有很好的代表性、专业性,教师可将其定为正式的案例分析题目。②把握案例的选择原则。选择案例:一是要新;二是针对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尽可能选择与航运相关的案例。比如,在进行金融危机的专题讨论时可选择2009年发端于迪拜蔓延于欧洲的债务危机,进而探讨这些危机给航运企业带来怎样的冲击和影响,航运企业又可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再如,当讲到利用衍生品防范外汇风险时,可以选取中远集团FFA投资导致巨额亏损的事件,分析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这样做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由于事情正在发生,会有许多新闻报道,学生处于事件环境中,感觉更真实;二是便于学生验证自己结果或推论的正确性,从而更好的关心国际国内的新闻事件。③采取多样化的案例讨论方式。比较传统的方式是,将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案例,要求其事前搜集案例资料,制作PPT,然后在课堂上配合PPT资料进行报告,最后进行提问、回答、教师点评。这种方式不但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也加深了学生对案例、知识的理解,锻炼了他们的组织表达能力。此外,还可尝试“访谈法”,即:每两个小组组成一对“访谈组”,一组负责收集整理资料、解决问题;另一组提问,在课堂上采用类似电视专题访谈的形式。“访谈法”可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问,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此外,同学间的问答也易使学生放松,克服回答老师提问时或多或少的紧张情绪。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使学生明白上案例课的目的不在于寻找正确的答案,而在于改变简单的思维方式、学会案例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其他实务中必备的技能。比如,如何查找契合案例的相关资料,如何在小组成员之间进行分工并对各成员所做的工作进行综合,如何表述自己的观点并说服别人等等。只有学生认同了这种观点,案例教学才会发挥它的作用。

2.专题研讨在教学过程中,要组织学生就国际金融的重要理论、社会现实中的相关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门研讨。比如举办“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问题”、“美国次贷危机对航运市场的影响及对策”等专题研讨会。在研讨的方式上也可以采用类似案例教学中的方法,创设情境教学。例如让某学生扮演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就人民币汇率制度相关问题作专题汇报;部分学生作为智囊团成员参与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另外的学生作为中外媒体记者就专题内容进行采访,并撰写报道。教学情景的积极创设,能有效激发学生主动性,维护学习气氛。专题研讨教学法使封闭的课堂教学法变为开放型的课堂教学。师生在交流研讨中相互启发,共同提高,激发了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教师也能及时从中得到反馈信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3.实践教学学生实践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已成为用人单位和教育部门的共识,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中最为基本的实践要求,因此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国际金融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其课程设置必须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开展校内、校外实践。①校内实践。利用实验室进行模拟教学。国际金融课程可建立外汇交易和国际结算等模拟教学系统。外汇交易模拟教学系统,采用宽带接收实时传输、全球同步的24小时外汇交易行情系统,让学生模拟外汇交易,使学生熟悉外汇交易流程,提高操盘能力。通过国际结算模拟教学系统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汇付、托收和信用证等国际贸易结算业务的业务流程,熟练处理各类业务面函和账务凭证,加深学生对国际结算理论知识的理解。在现有课时的约束下,实验课的安排时间很有限,下一步准备专门开设辅助实验课。现主要利用财经网站所设立的模拟外汇交易平台开展实验。此外,我们也紧密跟踪上海研发集装箱运价指数衍生品的进程,为下一步开展航运运价指数期货的模拟教学做准备。通过模拟教学,提高学生对金融市场和金融业务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②校外实践。一是聘请航运金融领域的高层管理人员来校讲座,现已通过经管学院与远东租赁有限公司的合作联合举办了多次船舶融资讲座;二是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省市和全国各类相关业务大赛,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对于国际金融业务的实际操作技能;三是将联系航运企业、银行、证券公司等单位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利用学生大三、大四的假期或教学课时少的时候,进行课外实践,真正身临其境地参与航运金融事务,积累实践经验。

4.建立课程网站通过建立公共邮箱及利用校课程中心共享教学课件、视频等资源,并实现课程相关新闻、信息资源的及时传输,克服了时间、空间的局限,成为师生间进一步开展课下交流、讨论的平台,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考核方式的改革———理论+论文+实践

考试是检验学生所学知识的一种手段,也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的一种方式。当前国际金融课程的考核方式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考试形式单一,主要是采用闭卷考试;二是考试内容不够灵活,局限于书本上的内容,更多的表现为死记硬背的知识。这种僵化的考核方式与上述具有航运特色的国际金融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是相互矛盾的,要保证该课程教学改革的成功,就必须改革其考核方式及内容。具体建议,可把该课程考核分为三部分:理论部分考核、论文部分考核和实践部分考核。理论部分考核采用闭卷考试,试卷应注重考查考生运用基本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非死记硬背概念。论文部分考核,即通过教师命题或同学自选题的方式,要求学生做一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程论文。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有效地掌握和巩固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的概括和归纳能力、写作能力、自学能力及钻研能力都能得到提高。实践部分考核,可以通过上机模拟操作、实习和社会调查,考核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作者:刘士宁吕惠娟单位: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讲师

国际金融论文篇2

对目前愈演愈烈的国际金融危机,本来不准备发表看法。(1)一些基本观点和形势预测,在过去的几本书中都已谈过。近年的形势发展似在意料中。(2)目前在国内传媒占据舆论主流地位的议论是庸俗经济学。对这场金融危机,多数议论仍只是对美国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流经济思潮作出应声虫式的回应。不值得对其作认真讨论。但是,考虑到当前这场危机仍日益深化,对我国的经济前途影响日深,如对其走向与本质认识不清,可能导致国家命运的重大转折、因此,写出以下几点意见,仅供领导参考。

世界经济在90年代将面临二次大战后50年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这一点,笔者在1990年前后的一系列研究中曾有预测:

①“去年东欧事件后,有人认为世界资本主义正在进人其黄金时代。而我个人的看法却正相反。依我看,从现在起,向下看今后10-20年,整个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体系,可以说正在遇到其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严重的总体性危机。”(1990·12·11人民日报第一版《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经济问题》,何新与日本S教授谈话录。)

(这个观点发表后,当时曾被香港报刊抨击及国内一些学者嘲笑。)

②“1991年以来,世界资金市场激发炽热的金融投机活动,再度形成股市膨胀的”金融肥皂泡“。但是,全球性的生产能力过剩,导致工业利润率下降,失业率上升,正从深部损害着世界各国的产业经济。从长远趋势看,在世界经济当前的表面活力下,潜伏着极其深刻的危机。考虑到世界经济的全面态势和近十年来的基本趋势,有根据认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可能正在进入历史上第三次经济大衰退的下降低谷。90年代很可能发生全球性结构性的金融危机,也是资本主义经济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大危机。”(人民日报1992年1月24日《内部参阅》增刊第一期。)

因此,认识当前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应具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的眼光。我个人认为这场危机远未走到尽头,我估计其在明年将深入到欧美地区,将进一步直接震撼美国。这个危机能够在几年前被预测,说明其爆发不是偶然的,而具有某种客观的必然性。现在可以说,当前这场危机,最初由美国跨国金融投机集团对东亚发动,但其结果,却是美国统治集团始料未及也不能控制的,而且已经引火自焚,严重地危及美国自身。

因此,发动这场危机的始作源者,甚至在美国国内也受到了抨击:

“当代美国主要经济评论家库特纳(RobertKuttner)最近即指出,大家都在指东指西地宣称亚洲的崩溃是结构出了问题,包括太多的国家干涉,太多的亲信裙带资本主义,银行的自有资本不足等。但这些指控其实都是避重就轻地找理由,反而疏漏了真正的理由,那就是充满了恶意的,完全不受节制的流动资金。它挟带超国家的实力排山倒海而来,再健全的体质,再多的外汇储备,都将无法抵挡它的威力。库特说道:”一旦被全球化的金融投机集团选为打击目标,即突然地暴露在自己完全无法控制的力量中。热钱涌入,追求超级利润,在一番扰乱而不再有利可图后,它又快速流失,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这种投机资金唱和,以货币紧缩和经济的收敛来因应困境,向金融市场屈膝的结果,乃是造成全面性的紧缩。“(《参考资料》9月16日南方朔文)

当前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是二战结束以来资本主义史上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这一点,最近国际经济评论界已有共识。以至一向以鼓吹经济自由主义著称的诺贝尔奖金得主萨缪尔森最近也对西方领导人发出严肃警告:

”这场经济动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段历史时期中前所未有的,它使重要政治领导人及其经济学家们毫无思想准备。他们几乎已经不知所措。正如所有严重的经济动荡所带来的后果一样,这场经济动荡所造成的后果也必然是社会性政治性后果。所有这一切意味着,我们所面临的已不再是少数国家或某一地区的孤立的问题了。日本、亚洲其他国家、拉丁美洲和前苏联集团的经济都在放慢增长速度或陷入衰退。这些地区加在一起,占了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将近一半。除非它们的经济衰退被制止,否则崩溃局面将自行蔓延。“

一位德国银行家最近也指出:”如果美国倒了,欧洲也会跟着倒下去。现在的情况与20年代末在美国和世界发生的情况的相似之处太多了。有一个共同点是:股市在有时出现引人注目的技术性反弹后又一再下跌。一个不同点是:这一次,金融货币投机到了极没有节制的地步。“(《参考资料》9月16日)

更深刻地观察,我们可以认为这次危机乃是50年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矛盾的一次集中爆发,将引起全球经济政治的深刻结构改组和政治变动,将导致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的最终倾覆。

如果以10~30年发展趋势的观点作中程展望,我认为未来世界极可能陷入多区域的战乱局面。从苏联崩溃到冷战结束以后,世界局面一度成为美国一极主导的局面,并没有实现”多极化“。但是,这种一极化需要非常强大的能够控制主导世界经济的资本力量来支撑。美国虽然是最强大的世界资本主义帝国,目前却也没有这种力量。因此这种一极化的局面,是支撑不久的,必将被打破。打破之后的世界局面,只能是各国、各利益集团根据自身利益自行其是的无极化的动荡纷乱世局。

这种前景,在不远的时期即将出现。

1990年我访问日本时,当时任参议员(后为首相,现任大藏大臣)的宫泽喜一曾对我说,战后,90年代世界经济中最重大的发展就是将形成三大货币区:

1.东亚以日本为中心的日元区;

2.欧陆以德国为中心的马克区;

3.美元将不再居于世界货币地位,仅作为区域性货币从而形成美元区。宫泽说,这将是世界经济中一个极其重大的变局。

宫泽的看法,实际上代表了当时日本统治集团对其国际金融方针的战略指导思想。人们所说的国际政治多极化,其经济基础是国际金融资本的多元化,正是以这种天下三分的蓝图为基础的。

但是,这种局面的发生,将意味着,美元不再作为世界货币,即不再作为世界贸易的主要结算工具和储备工具。对美国自身来说,这将意味着其巨大的外部债务和国际收支逆差,不再能以美元作为结算手段而支付。

如果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观点看,美国作为巨大国际债务国,在国际金融中实际早已处于存在最大坏帐、呆帐(末清偿债务)的不良金融国家的地位,是国际中一个最大泡沫经济的寄生体。

德国一位著名银行家最近指出:”美国经济本身已经变成一个投机气泡,这个气泡是在支撑着美国巨额债务的华尔街证券推动下形成的。这是一种虚无的东西!在美国有50%的家庭是投资股票的,这个数字已经破了历史记录。就像美国的负债水平破了历史记录一样!“(《参考资料》9月16日)

一旦美元不再作为世界货币,也就是美国不再作为掌有世界货币发行权的世界银行国家,其表面庞大而骨子里虚弱的金融地位即将现形。这一前景对是美国是一个恶梦。实际上,自90年代以来,美国在全球所进行的一系列战略调整,从打海湾战争到以”对冲基金“为金融突击力量发动东南亚金融危机,都是为了阻止这种天下三分的局面发生。在实施这种战略时,美国一直在有效地利用两种国际金融工具和一种意识形态工具。

这两种金融工具就是:

(1)表现为对冲基金(hedgefund)的庞大跨国金融游资

(2)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这两种金融工具的背后决策者,是美国的联邦储备委员会。财政部和国会。而其所运用的意识形态工具就是弗里德曼、萨缪尔森——萨克森主张放任金融资本的全球自由化,不受任何政府力量控制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意识形态。

去年年底我在香港,有一位香港金融界人士对我讲了一句令我至今印象深刻的危言。他说:这次东南亚金融危机实质上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战。只是这场战争的手段不是飞机大炮,而是金融手段——各国货币储备、金融衍生工具,以及金融信息。

但是不管用什么手段,某战果是一样的。战争的目的无非是掠人之财,屈人之兵,乱人之政。近一年来,在金融危机的打击下,我们在俄罗斯、印尼,在韩国,在东南亚,看到强人倒台,政权易位,无数人倾家荡产。据统计,”除了在金融市场上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比价下跌和有价证券价格下跌以外,人们还看到当地人的资产贬值75%(包括香港)。相当于1997年的100美元贬到今天的25美元,甚至更少。设在香港的一家基金会的人马克·费伯最近指出,亚洲主要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按美元计算)至少下降50%。印度尼西亚的人均收入(按美元计算)下降了80%。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如今低于瑞士的国内生产总值,而后者人口仅为700万。香港自去年7月以来,房地产价格已下跌40%,人民资产缩水1700亿美元,相当于全部金融体系总储蓄已丧失掉一半。“这种惨重损失的后果不亚于经历一场大型战争。

孙子曰:”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美国在1997年不露声色地对东亚发动了这场金融战,可以说正是达到了这个目的。

必须指出,为美国策划和发动这场金融战。在前方冲锋陷阵者是索罗斯及老虎基金会等对冲基金,而在后方谋略策划,提供后勤支持的乃是美国联储、财政部以及IMF。

这四者表面不同,实际是一个战略整体,都是服务于美国国家以及美国金融垄断资本的全球一体化战略目标和利益的。

美国去年发动这场经济战争,在战略上有两大目的。第一通过摧毁东亚区域经济,打击日本金融资本,迫使其收缩,从而使日本在80-90年代试图构筑以日元为中动的东亚货币区的战略努力被遏止。

这一战略目标可以说已基本上得到实现。

台湾评论家南方朔指出:”就宏观角度而言,日本自从进入80年代之后,其旺盛的生产力即已直通欧美,并面临欧美强大的保护主义及“修理日本”(Japan-hashing)的冲击。这促使日本采取“再亚洲化”方针,在东南亚扮演投资火车头的角色。亚洲金融风暴的出现,打击目标之一无疑是日本。因此,亚洲金融风暴可以被视为处于强势的美国金融势力重新攻占亚洲,而日本则被迫谈出的一个转折点。“

美国的第二战略目标是自亚洲获取巨利后调集资金力量进取俄罗斯及欧洲市场,通过俄罗斯和欧洲股市的大幅震荡,陷德国马克于虚弱地位,进而阻遏破坏欧元在1999年的实施。1991年以来的7年,是欧盟为实现单一货币艰苦奋斗的7年。明年1月1日起,欧元国家将在非现金交易中引入欧元。三年后,2002年1月1日,欧元将全面进入国际货币流通领域。这是世界金融领域中的一场结构性变革。将导致世界货币体系的两极化局面,意味着美国国际金融霸权的终结。围绕着欧元的兴起,美国与德法为轴心的两大金融力量正在角力。这场战役方兴未艾。正当亚洲各国(包括香港地区)在这场美国发动的摔不及防的金融战中倍尝苦果而纷纷采取保护本国货币措施后,未来国际金融大战的战场将进一步由亚洲转向拉美、欧洲和美国本身的战场。

俄罗期经济学家康·索罗金不久前曾在一篇论文中深刻揭露了美国的战略意图指出:

美国人的如意算盘是:首先在亚洲方面实施”先发制人的打击“,先对小国和周边国家进行打击,然后对因周边金融环境不利而被削弱的亚洲主要大国——日本和中国进行打击。然后,计划将”战斗行动“推进到欧洲,以中断金融一体化进程并使欧盟的经济支柱——德国发生动荡。最后,美国准备提供”援助“,但这种援助将使”接受施舍的国家“在很大程度上依附于美国及IMF”慈善家“。

”正是美国人不露声色的行动使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及韩国的经济和金融问题急剧恶化。向上述国家提供贷款的银行也岌岌可危,日本的金融体系动荡不安。日元不断贬值破坏了该地区业已形成的汇率制度,加深了东京与亚太国家,特别是同中国的矛盾。其原因是:该地区国家的货币贬值使北京的出口能力下降。为了保护本国的生产厂家,中国本应使人民币贬值,但是,无论从国内政治原因,还是从对外政策原因考虑,采取上述步骤对北京都是不能接受的。因此,中国不得不花大力气保持人民币的稳定,在这种条件下,就不可能谈亚洲货币统一和亚洲结算机制问题。“

这位评论家指出:金融和经济危机使亚洲国家对石油和原料的需求急剧减少,使”初级产品“的世界价格大幅下降,低价格重创了俄罗斯,但却加强了美国经济的竞争力。此外,亚洲危机还增加了对美元的需求并加强了美元作为世界结算单位的地位。

竞争对手的困境使得美国人有机会插手以前难以染指的该地区的事务。韩国不得不全面采取IMF的货款条件,将银行体系”廉价出卖给美国。“日元大幅贬值之后,美联储大量购进日元,使日元汇率趋于稳定,暂时平息了日本金融市场的风波。但这种干预附加了一些强硬的要求,其中主要要求是准许美国金融机构购买日本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大量股份。俄罗斯的经济崩溃,使它的最大债权国德国银行体系深陷坏帐危机。而目前俄罗斯与德国的关系,十分接近泰国、印尼过去与日本的关系。(《参考资料火1998年8月4日文”美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这种高水准战略分析的出现,表明俄罗斯经济学界终于从萨克斯休克疗法的理论迷梦中清醒过来了。

十一

1994年2月本文笔者接受台湾《中国时报》记者采访时,记者曾提及当时正在被国内舆论界火热鼓吹的金融体制全面对外开放及自由化问题,双方问答如下:

记者:对目前中国金融改革的走向,您有何看法?

何新:我持保留意见。我认为如果仍然盲目听从美国来的专家(包括IMF)建议及理论学说,一

味模仿采取美国式的银行体制,我国国家控制下的国有制金融体系最终势将解体。

记者:那么您对中美财长最近发表的《中美经济联合委员会发表第8次联合声明》如何看?这份

声明很明显表示,美国将大举插手中国的金融领域。

何新:我知道,美国赢了。

记者:如果中国金融真像您讲的那样发生崩溃,后果将是怎样的?

何新:一旦人民币信用由于恶性膨胀而崩渍(像目前俄罗斯卢布那样),那么为了支持人民币信用,可能国家不得不更加依赖内外债务和谋求得到国际金融资本支持。最终在”对外开放金融“的幌子下,外国金融资本将长驱直入,迅速冲击和占有我国原有的金融市场。那么我国经济改革全局最终可能将以人民币信用崩溃为标志,而于本世纪末陷入难以收拾的总体危机。(《中国时报周刊》1994年3月20日第116期,《何新政治经济论集》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10页)

但是,近几年来,我国政府采取了正确的应对措施,放慢金融领域的开放步伐,使上述前景得以避免。然而,爆发危机的阴影并没有彻底消失。

中国并非本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打击和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为若干金融机构由于负债累累而破产,也表现为近一年来日益深化的产业危机和严重的失业问题——这种产业危机实际是金融危机在中国的表现形式。因为许多企业就是由于呆帐、坏帐问后得不到银行资金支持而破产的。当前产业危机的严峻性,可以说是建国50年以来前所未有的。

十二

几点建议:

(一)以上的分析如果是有道理的,那么就必须看到,美国华尔街背景的对冲基金,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邦储备委员会,财政部是一个战略整体,都是为美国国家战略经济利益和美国金融资本统治世界服务的。因此,我国的货币政策不应该盲目追踪IMF的建议。而应该以中国自身的战略利益为标的。

(二)人民币汇率是人民币在国际货币市场上的交易价格。按照市场规律和市场需求适度灵活浮动,这是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的。为履行对IMF的某种政治承诺而固守僵死不变的货币及汇率政策并非明智的政策选择。

(三)1999年欧元的诞生,对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政治体系将是一个巨大的冲击,欧元将逐渐成为重要的国际货币。有报道说:中国准备将一部分国际货币储备由美元转为欧元。这种寻求多元化的方针是明智的。

(四)我们将进入的时代,是动荡的时代,而不是平静缓和的时代。对国际经济形势未来的严峻性以及国际竞争的激烈性,应有足够充分的估计。但是当前有人提出,有鉴于东亚各国外向型经济的失败,今后中国应采取闭关自守的战略而放弃谋取世界市场的战略,这是绝不可取的。这种舆论的突然噪起,正与1988年——1992年前后鼓吹中国加速人关的噪动一样,理论似乎相反,但背后却有某种共同的意在误导国家经济方针的国际战略背景。很显然,正如同美国近年竭力阻挠中国加入世界贸易体制以遏制中国的国际竞争,这种新理论在客观上有利于美国。应当看到,不采取开放体制,中国无法解决自身人口过多、资本及资源不足、技术落后的问题。中国应当利用当前国际原材料价格下跌的世界市场,吸纳国际资源,更快地提高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在金融上努力保护本国市场,在贸易上不断扩大在世界市场上中国制造品的占有份额(以提高本国过剩工业部门的产销出路,提高产业就业率),同时有计划地实施跨国资本输出和劳务输出,以谋取国际利润,扩增外汇积累,纤缓内部人口压力——这才是中国面对跨世纪发展所应采取的有远见的经济战略基本方针。

本文关键词:国际金融金融危机

国际金融论文篇3

一、中国的金融外交与周边金融外交

(一)中国的外交与金融外交。世界格局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促使中国外交在新时期有了新特点,在坚持“韬光养晦”的同时更加强调“有所作为”,同时更加重视金融外交。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取得的成就让世界所惊叹,然而如何将经济实力转换为国际影响力,如何在欧美主导的既有国际金融体系下谋求更好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金融外交的重要作用就凸显出来。金融外交是中国外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软实力的体现。中国在全球和区域展开了一系列的积极金融外交行为。中国的金融外交体现出一些新特点在目标上,体现出改革以美国和美元为中心、以欧洲和欧元为次中心的即有国际金融货币体系的抱负;在对象上,中国金融外交着眼于新兴国家和周边国家。①

(二)中国的周边外交与周边金融外交。周边外交在我国的外交工作中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尤其在新形势下,周边对中国更具有了特殊的战略意义。中国金融外交布局重点锁定周边,这同时体现出周边是首要,金融外交是关键的战略布局思维。中国的周边金融外交实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国家大周边战略布局,规划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加强东盟互联互通,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等一系列重大金融外交策略实施;二是实践金融合作与货币互换,如大力倡议和推动东亚区域金融货币合作,通过清迈倡议,建立东亚外汇储备库,扩大东盟国家与中国之间货币互换,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一系列金融机制建设和货币合作协议签署,旨在为人民币区域化从而走向国际化布局;三是加强对国有企业、中资企业“走出去”扶持。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给予这些企业大量的贷款资金支持,如中石化、中石油在东南亚油气投资建设,中电投、中能建,中水建等在周边国家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等。

二、昆明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在我国周边金融外交中的作用

(一)以金融中心促进地区辐射影响,提高我国的国际话语权和区域政治领导力。打造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是对中国整体金融战略的重要补充和有力支持。云南作为我国通往东南亚、南亚重要陆上通道,是我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打造昆明的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具有很强的战略意义和积极外交作用。昆明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建成后必然能发挥金融中心的产业集群、财富聚集、资源配置、经济监测、精英汇聚和信息共享等六大功能,以其金融产品多样,金融机构多元,金融管理先进,金融服务全面,在地区形成巨大的资金、人才、资源“洼地”,增强中国对东南亚、南亚的辐射力,将中国的经济实力转化为影响力,提高中国在亚洲事务的话语权和政治领导力。

(二)以金融中心促进政治互信,提高我国在周边政治和安全影响力。“以经促政”是我国加强国家间经济合作从而促进政治互信的有效手段。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国际金融行为体的多元化和博弈的复杂化导致国家行为体在金融体系塑造构建中起到关键决定性作用。中国只有在地区构建稳定高效的金融体系,才能确保周边国家的稳定安全。从亚洲金融危机时保持人民币汇率不变到全球金融危机后加大与周边国家货币互换和人民币跨境支付力度,建设人民币离岸中心和东亚货币储备库,中国开展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金融外交行为。中国与周边国家金融合作相互依赖度不高,合作程度低,目前具有高效、系统性、功能性全面的国际金融中心只有香港和上海。另外面向东南亚、南亚的人民币结算只有通过新加坡离岸人民币中心,这削弱了中国金融外交的合力,呈现出合作很多却成效甚微的不利局面。因此我国在西南地区建立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迫在眉睫,昆明区域性国际中心建成后将大大弥补这一空缺,并有效补充中国在周边金融外交的实践意义,达成“以经促政”的外交战略目标。

(三)以金融中心促进经贸合作,提高我国与东盟、南亚各国的相互依存度。积极的金融战略构建高度的相互依存度。金融中心是一种积极有效的金融外交战略,通过经济接触、经济联系、经济刺激来达到国家的对外经济战略目标。同时国家也可以通过金融中心所得到金融资源和信息对于目标国家进行经济制裁。①按照超越梦想作文云南省建立昆明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目标,要逐步建成区域性国际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投融资结算、国际货币交易、票据交换中心,实现在东南亚、南亚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力、影响力和辐射力。实现上述目标后,昆明区域国际金融中心的建成将大大提升跨境人民币结算的质和量,与东南亚、南亚各国开展离岸金融、债券票据、货币兑换等各项金融业务,提供多层次,功能完善的金融服务。

(四)以金融中心促进人民币区域化,助力我国金融战略,构建亚洲新型货币秩序。人民币的国际化首先是实现区域化,使人民币能在周边国家实现流通,结算、投资的货币职能,提高东南亚、南亚国家对人民币的市场接受度。区域金融中心的功能和作用能促进人民币的区域化实现,能为中国与周边国家进行快速便捷的人民币结算,落实所签署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进一步推动人民币的官方交易中的可兑换,并降低因汇率造成的贸易损失。昆明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的建成必将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实现人民币的回流和投资货币功能,为我国构建亚洲新型货币秩序迈出重要的一步,助力我国金融新战略。

(五)以金融中心助力我国大周边战略,为东盟互联互通、“一带一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国家战略实施提供金融支撑。中国外交的“亲、诚、惠、容”及“和平繁荣的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传导,国际形象塑造要通过与周边各国更加广泛,更加深入的合作交流来实现。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提出建立“一带一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东盟互联互通等一系列国家战略。为了指导实现这些战略建设,习主席提出了“五通”,即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②昆明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的建立是实现“贸易畅通、货币流通”的必要保证。实施国家战略,对周边国家开展经济援助、贷款支持、货币兑换、贸易融资、债券发行等都需要金融中心提供便捷高效金融服务和资金保障。因此区域国际金融中心功能和作用能助力我国大周边战略,为东盟互联互通、“一带一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国家战略实施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

作者:孔玥单位: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