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于役》原文与翻译、赏析-《管中窥豹,略见一斑.》是什么意思,出处是出自哪里?】

《君子于役》原文与翻译、赏析

《君子于役》原文与翻译、赏析 君子于役①,不知其期。曷至哉②? 鸡栖于埘③,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④。曷其有佸⑤? 鸡栖于桀⑥,日之夕矣,羊牛下括⑦。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⑧。【注释】 ①君子:妻子对丈夫的称呼。役:指服兵役。②曷:同“何”。③埘(shi时):一种鸡窝。④不日不月:不可用日月计算。⑤佸(kuo括):相会,团圆。⑥桀(jie 杰):即榤,小木桩。⑦下括:牛羊下来而群聚一处称为“下括”。括,同“佸”。⑧苟:且。【诗大意】 丈夫服役在外,不知何时是归期?他什么时候才回来呢?鸡已上窝,太阳已下山,牛羊都回来了,只有丈夫远戍在外,这怎能叫人不思念!丈夫服役在外,还要耽搁多久?何时才能回家团圆?鸡已上架,太阳已下山,牛羊都入了栏,只有丈夫远戍在外,但愿他不致挨饥受渴。【赏析】 此诗表现一位妻子对远戍在外的丈夫的怀念之情。这类题材在《诗经》中写过很多,如《卷耳》、《伯兮》、《杕杜》等等。但即使是同样的题材,经过不同的艺术构思和创造,也能展现出不同的美学风格。《卷耳》完全从幻想处落笔,写女子因思念之深,幻想丈夫一会儿“陟彼崔嵬”,一会儿“陟彼高冈”,猜想他或许马病了,或许人倦了,又好像看到他在饮酒自慰,以一幅幅思念中的画面进行曲笔描写,使妻子思夫之意尽在不言之中,以不言胜于有言,显得思绪恍惚,情意执著深切。《伯兮》的写法又不同于《卷耳》。《伯兮》开篇即以粗旷的线条大笔勾勒出丈夫相貌堂堂、勇武刚强的形象,接着以浓烈痛快的笔墨倾吐自己思念丈夫、忠贞不渝的誓言,全诗透出一股刚健率直的民歌风味。《杕杜》则不仅写思妇,也写征夫,以见物起兴的方式,让思妇与征夫互诉衷肠,使全诗笼罩在一种哀怨忧伤的气氛之中,读来令人感到悲凉沉重。而《君子于役》又在上面三首诗的写法之外独辟蹊径。它只抓住黄昏——这个最让人黯然销魂的时刻进行表现,把思夫的感情全都倾注于黄昏时刻的景物描写和气氛渲染之中,并且用直抒胸臆的内心独白加以穿插,创造出一种怅惘深挚、缠绵悱恻、如醉如痴的艺术境界。诗开篇就弹奏出全诗的主旋律:“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这种由对丈夫的无限思念之情,盼望其尽早归来的由衷心愿,以及唯恐其受饥挨渴的忧虑所构成的主旋律,在诗中反复出现。从“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 到最后的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都是对主旋律的再现及变奏,它以回环往复、深切忧伤的吟唱,使我们得以从这些发自内心的呼唤之中体验到女主人公心房的颤动,并为其忧伤难挨的心境所感染。不过,这首诗最有魅力的地方还在于作者将诗歌的主旋律融化在景物、气氛的渲染之中,为主旋律的展现规定了一个令人心迷神摇的黄昏背景。黄昏时分,夕阳西下,这本是鸡上窝、牛羊归栏、家人团聚的时刻,可是,我的丈夫又在哪里?为什么独独不见他的身影?他又几时才能归来?他该不致受饥挨渴?种种思念之情一齐涌上,怎能不使我们的女主人公心驰神往呢!家禽尚且还有安乐之窝,家畜尚知傍晚回栏,而人竟然是那么孤独寂寞地站在夕阳之下,眼巴巴地看着牛羊从山冈回到村落,看着白天四处觅食的鸡回窝安歇,迎接她的却只有一个漫长冷落的黑夜,这是多么令人难堪的情景啊!此诗在诗歌史上有开创性意义。从这首诗起,以黄昏景色抒写念远伤别之情,几乎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抒情模式,从曹植《赠白马王彪》中所写的 “原野何萧条,白日忽西匿。归鸟赴乔林,翩翩厉羽翼”,到李清照 《声声慢》 中所写的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不都可以显露出这首诗的影响么!

《管中窥豹,略见一斑.》是什么意思,出处是出自哪里?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记载:王子敬小时候,看到门生们在博戏,看到有人胜有人负。就说:“南风不竞(意思是竞赛失利)。”门生们觉得他是个小孩,就说:“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本条大意:从竹管里看豹,有时能看豹身上的一个斑点。后指从这一斑点可以推测到豹皮是由无数斑点组成的。比喻从一个有代表性的局部,可以推测出全部的情况。“时见一斑”,后作“略见一斑”。 成语:管中窥豹。/略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