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农业发展现状(精选5篇)

特色农业发展现状范文第篇

一、特色农业的现状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幅员辽阔,

以农业为基础的省份众多,

本文以山东省和吉林省为例来分析我国的特色农业,并总结我国特色农业的现状。

。山东省。山东省拥有多种形态的地形和特殊的气候资源等,

目前已经拥有发展良好的特色畜牧业,并逐渐转换为其农业的一大优势。山东省的特色畜牧业产值已经达到了亿元以上,

占全国特色畜牧业的%,其中家兔存栏出栏数量分别为万只和万只,在全国名列前茅,水貂年出栏数量为万只以上,

居全国首位,蜜蜂养殖在全国也具有很大的优势。为了推动山东特色农业的发展,

山东省政府还印发了《山东省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意见》(鲁政发[]号)等文件,以特色农业为农业发展的新切入点,

企图调整产业结构,打造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在全省设立了五个保护区培育出新型品种多个,逐渐形成了特色养殖“沿海一线”、综合发展的局面,为山东省的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吉林省。吉林省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拥有著名的“东北三宝”,即人参、鹿茸和貂皮,以此为基础,

逐渐发展特色农业。截止目前,吉林省的毛皮动物养殖已经达到万只,在全国名列前茅,

省内的大规模狐、貂皮加工企业年产值达到亿以上。梅花鹿也是吉林省的一大特色,长春市双阳区是公认的“中国梅花鹿之乡”,

省内鹿茸加工年产值达到亿以上。

同时林蛙养殖也逐渐成为一大特色,

目前全省林蛙养殖条,产林蛙油吨,年产值到达亿以上。年,

桦甸市成立的中国长白山特产商品城,是我国规模最大的林蛙产品市场,其林蛙产品量大质高,

不仅在国内畅销,而且还远销到新加坡、韩国和香港等国家地区,为该地区带来了大量的市场和财富。

。我国特色农业的现状。由山东省和吉林省的特色农业现状可以看出,

我国特色农业主要以蜂、蚕、鹿养殖和毛皮动物养殖为主,这些养殖业涉及的范围比较大,

拥有一定的发展历史,具有当地的特色性质,已经逐渐形成了我国特色农业的现状。

二、特色农业的发展战略

在“十二五”总体规划中,农业部对我国今后的农业发展做出了具体的规划,

主要体现在“两个千方百计、两个确保”的刚性约束上,

对于我国特色农业虽然没有体现过多的政策,但也明确指出了“要积极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并具体提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

拓展农业功能,挖掘文化内涵,

引领新型产业形态和新型消费业态形成”。在农产品出口方面,

传统的农业产品优势已受到极大的威胁,而特色农业产品逐渐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风向标。因此发展特色农业刻不容缓。我国特色农业的发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牢牢抓住特色的本质。特色农业之所以区别于传统的农业,

最主要的原因是它具有传统农业不具备的特色,因此要发展特色农业,

首先要牢牢抓住其特色的本质,这主要表现在利用当地独特的资源开发出特色的产品,

将当地的文化内涵附加到农产品当中,

采取当地特殊的加工工艺和营销模式等等,同时还要瞄准市场先机,

抓住市场需求,

对农产品不断进行开发和提升,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打造名副其实的特色农业。

。减小对农业资源的占用量。

“十二五”规划对我国传统农产品的占地面积和产量做了最低要求,这就要求保证农业资源有限用于传统农业,使得分配给特色农业的资源有限,

因此,

发展特色农业要优先发展占用农业资源少的特色农业,这样的特色农业才会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并拥有广阔前景。

。避免盲从,偷换概念。

特色农业是一个新兴的名词,并且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这就使得许多地区盲目跟从,甚至偷梁换柱,

对传统的农业进行表面包装视为发展特色农业,

忽视了特色农业的内涵。因此发展特色农业一定要保持特色,无论是以文化服务附加为主还是以创业农业为主,

都要认清特色农业的本质,否则只是做做表面工作,并不能推动农业的发展,结果知识劳民伤财。

特色农业发展现状范文第篇

一、河南特色农业发展现状

河南省是国家的重要粮仓,农业地位举足轻重;河南农业人口占全国的.%,农村劳动力资源万人,

全国第一。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河南省农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河南的各项农业生产指标在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

近年来,河南省不断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根据区位优势定位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形成了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旅游业等定位清晰的特色农业区域发展模式,

形成农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突破,为河南从农业大省变为农业强省提供了契机。

(一)建设多样化特色农业基地,

打造河南特色农业产业链特色农业,

突出一个“特”,有特色才有优势,

有特色才有市场,有特色才有竞争力。近年来,河南省立足资源禀赋,

瞄准市场供求,重点培育和扶持了一批特色农业项目,构建了农业经济新格局,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保持了农业经济的持续繁荣。。种植业方面。有花卉苗木、中药材、食用菌、茶叶、柞蚕、芝麻、花生、大蒜、山药等特色生产基地。

其中花生种植面积.万,全国第一;大蒜种植面积.万;

茶叶种植面积.万,信阳毛尖全国闻名;花卉种植面积.万,形成了花卉产供销的合作组织;

中药材种植面积.万,

形成了豫西南、豫西北区域中草药材生产格局。

。林业方面。目前,河南造林面积.万,实有封山育林面积.万,苗木产量万株,

果园面积.万,引进新西兰红梨、突尼斯软籽石榴等优良品种余个。新郑、平桥、桐柏、洛宁和宁陵成为国家经济林产业示范县。

西峡的茱萸、新郑的红枣、林州的花椒等已经成为地区经济的一张名片。

。畜牧业方面。河南根据市场导向,针对不同地区资源优势,

优选品种进行产品开发,收到良好收益。固始县的品牌养殖发展到个乡镇、个行政村,

示范区辐射了全县多个乡镇;

南阳、驻马店等都有规模的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养殖基地,其中大牲畜的产量分别为.万头和.万头。

。渔业方面。目前形成黄河鲤鱼、淇河鲫鱼等个省级水产良种场基地,无公害水产养殖面积占全省养殖面积的/,名优水产品产量达到水产品总量的/。河南省的渔业发展正在沿着“集约、生态、品牌”的方向发展,

全省的渔业涉及观光、度假、垂钓、休闲在内的企业多达多家,直接经营水面面积.多万,安置就业万多人次,创造产值将近亿元。

(二)形成特色农业龙头企业,大力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近年来,河南按照“公司+农户”或“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实施龙头企业培育计划,重点扶持一批从事特色农产品加工、销售方面的龙头企业,

促进农产品转化效率。总体上看,

企业数量大幅增加,加工规模不断扩大,

经营效益稳步提升,对农户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农业部公布第五次检测合格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名单中,

河南家企业榜上有名。河南省财政厅为特色农业相关的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提供的扶持基金每年在亿元以上。河南大力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开发特色产品商标品牌,

并积极帮助宣传推介,目前已经有相当一批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如思念、双汇、三全、好想你等已经成为全国驰名商标;信阳华英禽业集团、万富油脂集团、信阳啤酒集团、淮滨肉鸡有限公司等省内闻名;

焦作斯美特食品有限公司、博爱县鑫达食品有限公司、焦作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界沟乡农业开发公司都大大加快了当地农业产业化进程;

许昌襄城县群发实业、鸿源菜业、诚信冷藏等龙头企业使得蔬菜种植规模化,成为当地农民的支柱产业,也被农业部定位为全国蔬菜重点区域发展规划基地县;西峡宛西制药、郑州的新郑红枣、三门峡的阿姆斯果汁集团等,

都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三)优化特色农业发展环境,

促进特色农业发展壮大河南省委、省政府不断加大对“三农”的资金投入,年用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防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的支出.万元,占农业厅财政支出的.%。

“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名优产品博览会”新闻会吸引了来自全国余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多种名优农产品,洛阳市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投资合作项目签约、农超对接、休闲农业推介等活动,签约涉及都市生态农业、农产品加工、光伏农业、牡丹科研等领域的个合作项目,总投资达到.亿元,全面助推洛阳市现代特色高效农业发展。

为响应国家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郑州国际物流窗口加快河南省农产品营销、流转,带动河南农业产业化发展,

河南省农业科学技术展览馆与河南泰浦物流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在郑州市设立河南省农产品展示交易中心,为河南开展农业展览和农产品交易提供平台。此外,

河南省委、省政府对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极为重视,郭庚茂书记年月对许昌鲜之达国际农产品物流港调研时肯定了其特色定位,

并对在大中原区域的复制表示了浓厚兴趣,对其承载水果等农产品进口口岸给予支持。

二、河南特色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和问题

经过多年努力,河南特色农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呈现出由数量型过渡到质量型、由单一型过渡到多样型、由原料型过渡到加工型、由常规型过渡到生态型的发展转变特色,

但同时也存在不少制约特色农业发展的因素和问题。

(一)河南特色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农民素质。农民是发展特色农业的主体,特色农业的发展最终要农民去落实。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农民的教育水平、技术能力、市场意识、眼界魄力等不足以支撑特色农业的持续发展。河南教育资源十分有限,农村教育资源在质量和数量上更是有限,一些地方实施九年义务教育都十分困难,

农民的文化水平及综合素质普遍偏低,再加上投入在农村继续教育的经费不足,使得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变得困难,

许多农业技术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推广和应用,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也就不高,传统农产品所占比重较大。。生产规模。河南大规模推进土地的成块经营,

加速土地的规模流转,

这有利于特色农业的发展。但同时,

人多地少的矛盾导致农业生产的小规模性和分散性在各地普遍存在,尽管各地都在努力构建“一乡一品”“一村一品”工程,但是由于其规模小,

农产品在影响力和知名度上无法打开市场,影响了销售,而销售不畅又反过来影响规模生产。

所以,

特色农业生产规模小成为各地特色农业走向市场的掣肘,也对各地特色农业产业集聚群的形成造成困难。。产品质量。目前,

部分特色农业产品在化肥、农药及添加剂使用上有超标现象,影响了产品的绿色指数,制约了特色产品走向市场,尤其是国际市场。

另外,特色产品的比较优势不明显,

比如河南的新郑大枣虽然已经形成了品牌效应,

但是由于气候环境因素,与新疆大枣在品质上存在差距,不少本土品牌选用的大枣均来自新疆而非本土,这也给本地特色产品的推广和发展造成了困难。

(二)河南特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特色农产品产业链条不完善从纵向上看,

河南特色农业的产业链条深度不够,特色产品在市场培育、推广、加工、销售方面比较落后,市场竞争力不强,

对农户带来的种养风险较大。比如种植业,长白山野生猕猴桃、河阴的无籽石榴等水果品种味美且营养丰富,但是容易变质,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推广出去,

蔬菜对于时间、运输的要求更高,

这都需要一个有效的产业化链条来保证其正常运行,保证种养农户的利益,

否则,容易对种养户的生产积极性造成打击。从横向上看,河南特色农业网格化辐射能力较小,产业链条的相关产业、辅助产业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

从实地调研的结果来看,不少地方的特色农业仍然是农户的分散经营,也没有大型龙头企业的纵向一体化带动,所以,

个别企业要想和大量分散农户联系合作就会增大交易成本,而农户在与龙头企业交易的过程中,因为市场规则的不健全和农民知识的欠缺,常常会使农户的权益受到侵害,

不能充分得到特色农业生产带来的红利。。品牌开发和保护意识不够虽然河南省内有不少特色农产品形成了品牌,

有些还在国内比较出名,但总体来看,

特色农产品尤其是传统特色农产品品牌开发和保护的力度不够,没有形成具备强大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优质品牌,无法很好地体现区域特色农业的“特”。其实,

原产地品牌更加符合消费者的识别习惯,各地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色对农产品品质影响较大,

可复制性较低,原产地品牌一旦形成,具备相当的竞争优势。而我们知道,

原产地品牌的形成需要经历比较长的时间,如信阳毛尖,

洛阳牡丹,都是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其文化特色举国皆知。当前,

河南特色农产品数量不少,部分质量也很过硬,但是由于缺乏资金、技术、信息等外部支持和龙头企业的集聚管理,

知名度有限,不少仿造、伪造产品更使得原产地产品品牌附加值不高,

无法真正走出省门和国门。

。基层政府管理和服务意识不强基层政府主观上非常愿意地方特色产品成规模、成链条发展,不少地方也制定了相关政策支持和扶持特色农业的发展,但这种管理相对粗放,

服务功能还不够完善,不足以支撑特色产品的品牌化发展。一方面,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标准化管理的水平还不够,如生产中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无严格控制,

没有真正实地指导和监督特色农产品的生产过程;

另一方面,对特色农产品的技术开发和支持力度不够,影响其技术引进与改良,如蔬菜大棚的传统种植就影响了其产量和质量,进而影响其推广和销售。

最后,特色农业的市场化水平低,基层政府没有下功夫在市场、信息和销售网络上帮助农户提高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服务农户的意识和行动不够。

三、河南特色农业发展的思路建议

区域农业的发展,

必须依靠本地区特有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

在现有产业基础上,选择本地区最具有特色的优势项目,最大限度地把资源禀赋落实为特色优势,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相结合,把比较优势变为竞争优势,

使农业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规模化、规模经济外向化,

根据地区特色因地制宜地建立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基地,这是河南农业走向现代化、专业化的必然选择。

(一)转变观念,

深入认识特色农业特色农业区别于传统农业,是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基础上最大程度追求经济效益的农业发展模式,提高对特色农业重视的程度,将特色农业发展与当前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进程结合起来,

赋予特色农业新的内涵,

提高特色农业的科技附加值,用最新型的现代产业理念搞活特色农业。

一方面,

农民需要转变观念,增强学习能力,掌握特色农业生产技能,为特色农业发展提供土地流转和人才支持的双重帮助,推动特色农业规模化发展,

支持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另一方面,政府要在经济政策规划方面对特色农业发展进行重点倾斜,保证特色农业基地的形成,提高农户发展特色农业的积极性。

同时,

政府要提高服务意识和效率,关乎特色农业发展的大事,

要及时对搞特色农业的农户和企业提供帮助,派农业技术员指导当地特色农业生产,帮助他们宣传推广特色农业项目,

帮助农户搞好特色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助其平稳与市场接轨,

促其市场化经营。

(二)保护资源,

深入开发特色农业从资源禀赋上来讲,河南拥有山地、丘陵、河滩、平原等地理特质,

农产品资源十分丰富;从文化上来讲,河南有悠久厚重的农业文化,信阳毛尖、洛阳牡丹享誉全球。

特色农业“特”在各地不同的资源禀赋和环境条件,要想发展各地特色农业,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护各地的特色资源,阻止因为城镇化和工业化带来的土地流失,

加强对耕地的保护力度,加大对优良农作物和生物品种的保护力度,在结合现代工艺的同时保护地方传统特色。

特色农业的深入开发可以从种植业、养殖业两方面着手。

。特色种植业。种植业包括园艺、林业及经济作物的种植。规模化的园艺种植产业不仅可以消化大面积的流转土地,

还可以提高农民的就业率,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

当前需要采用优良品种丰富现有园艺产品,引入先进的实用栽培技术,推行精细化和无公害生产技术,加快产品在加工、保鲜等方面的设施投入。河南省经济林资源十分丰富,

灵宝苹果、新郑大枣、河阴石榴、信阳毛尖等特色种植为当地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当前要促进林业产业结构调整,

因地制宜地开发新品种,引进新技术,确保特色林业发展成为当地经济的支撑产业和名片。经济作物的种植,

胡麻、油葵特色产业基地要加强品种改良技术和油脂加工技术;

天麻、枸杞、黄芪、川贝等药材生产与加工需要加快人工栽培技术,建立加工龙头企业,提高生产质量,改进加工工艺。

。特色养殖业。特色畜牧业方面,一要加大天然草原保护力度,实现草牧的生态平衡;二要改良畜群品种,

发展有机畜牧业,提高优质肉类比重,发展优质羊毛羊,加强畜禽繁育体系和防御体系建设,实现畜产品质量和效益的双赢。

特色水产品方面,一要合理利用水资源推进水产养殖;二是保障水产养殖朝着健康养殖方向发展,做好生态产业链养殖,提高名优特色水产品的生产比重。

(三)合作经营,扶持相关中小企业单个农户资金、技术、市场力量有限,抗风险能力弱,农户之间合作成立专业组织,既有利于技术的传播,

种植养殖成本的降低,还有利于产品市场化和抗风险能力的提高。近年来,随着国家和河南省关于农业合作社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的指引,

河南省的农业合作组织发展迅速,

截至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达到万多家,遍布全省各地。

全省有各类优秀社、示范社多家;合作社通过超市或流通企业销售的农产品金额达亿元;产供销一体化合作社超过了%。安阳市的“一县一特色”“一县一品牌”,博爱县的“土地托管”耕作模式以及封丘县青堆树莓专业合作社模式都值得借鉴。

但从功能上看,

河南省农业组织还不够完善,实际有效的扶持力度还需要细化和加强,促进农户间各种组织的发展壮大。此外,

特色农业的一体化发展,

除了农业专业组织的发展,还需要相关中小企业的壮大,

以此延长特色农业一体化链条,扩大特色农业网格化经营范畴。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河南的辅农业生产企业无法适应现代农业集群发展的趋势,需要大力扶持,发展壮大特色农业上、中、下游中小企业,帮助企业打造特色农业产品的区域品牌,

并借助品牌充分利用区域资源,

解决农户独立创品牌的风险和难度,配合一种或几种特色农业产品使其品牌效应扩大,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四)改善条件,提高农业管理水平完善的基础设施,能够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提高农业的市场化效率,有利于农业的集群化发展。在互联网+的时代,农业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对于现代农业至关重要,调研发现,

河南部分地区大田生产已经用上了物联系统,如鹤壁市尝试将“星陆双基遥感农田信息协同反演技术”用于农业生产,实现农情监测信息化、数字化和可视化,可预见“微农讯”农业信息精准服务项目的逐步启动,

以及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北斗导航等“高精尖”科技的运用以及农村电商、微商的发展将为特色农业的网格化发展和推广销售实现新拓展。推行农业的标准化管理对于特色农业发展也十分关键。首先,

政府可根据市场准入门槛为特色农业技术及质量的标准作出明确规定,为特色农业生产提供标准化生产模式指导和全程标准化生产监测;

其次,定期对特色农业种植和养殖农户开展培训服务,提高农民种植养殖现代化技术,

帮助其掌握标准化生产的能力和互联网推广的技术;

最后,加强对特色农业上、中、下游企业的管理力度,使其带动关联农户共同实现特色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销售,形成试点,

创建特色农业品牌。

特色农业发展现状范文第篇

【关键词】互联网+;特色农业;电子商务

引言

随着现代“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平台经营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

其中农业也不例外。

现阶段特色农业电子商物发展空间较大,市场潜力也十分大,通过电子商物的发展,不仅仅可以促进特色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还可以扩大特色农产品相关经营模式,

提高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互联网+”背景下的特色农业电子商务现状

“互联网+”是指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应用过程;它是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将互联网取得的创新成果巧妙地融合于经济社会各行各业之中,

增强经济的发展力和竞争力,形成了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经济发展新形态[]。而特色农业电子商务则包括以特色农业生产经营为中心发生的一系列交易活动,涉及特色农业生产的经营和管理,

特色农业产品网上销售,网上支付,物流管理等方面。

随着“互联网+”的提出,

政府对特色农业电子商物极大重视,并颁布了一系列的电商条例来促进特色农业电子商物的发展。使得特色农业电子商物的发展有了一个安全可靠、强有力的支持环境。

目前特色农业电子商物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特色农业电子商物的各个方面都需要完善,但其未来的发展还是可观的。

目前由于农村物流配送系统不完善,

一些特色农产品保鲜期短,易变质,对物流配送要求比较高,

开展电子商务困难,农村线上交易很难普及,许多因素限制了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推广与发展。另一方面,受传统消费意识的约束,

农村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化起步晚。

特色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优势和机遇

.政府的政策支持

农业是基础产业,国家政府一直以来都很关注农业发展的问题,并且在政策上和资金上也给予了很大的投入和扶持。最近几年,

互联网迅速发展,

特色农业电子商务也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国家领导人相继提出创建特色农业电子商务模式,

并提出了一些有关创建特色农业电子商务的政策和一些技术上改进的建议[],

为创建特色农业电子商务提供了帮助。

.巨大的市场潜力

我国是一个巨大的农业大国,而且城乡差距很大,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可以选择将个体农户组建成一个大的团体组织,然后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统一的管理,

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和发展力。同时,还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将嘉兴市的农业市场拓展到国外,甚至世界各国。形成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特色农业电子商务体系。

.前者的经验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特色农业电子商务在技术上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国外特色农业电子商务的极速发展给嘉兴市特色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

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化存在的问题

.大部分特色农产品保质期短,

不易运输

农村物流配送体系不完善,加上大部分特色农产品保鲜期短,

易变质,

导致销售风险增大,大多数农产品还不具备开展网上销售的条件,尤其是特色蔬菜、水果、肉类等农产品,难以开展电子商务业务,很多农产品还是以面对面的交易为主。

.特色农产品物流运输系统不健全

特色农产品的网络销售中,在线上下单没有问题,但是物流在配送方面,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分布较为分散,并且农村交通状况不太好,

使得农村电商在物流配送时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缺乏专业的电子商务人才

人才是特色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对于电子商务的运营和管理这一方面需要的人才不仅要具备计算机及互联网等相关技术,还要具备对于农产品市场发展的调研研究的能力,

掌握和了解一些特色农产品的市场信息和特色农产品知识,还要拥有网络营销的头脑。

但是由于电子商务在我国发展时间比较短,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并懂得电子商务运营的人才不是很多,

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相对比较缺失。

“互联网+”背景下特色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措施

.培养现代化特色农业电子商务运营人才

农民是特色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提高农民的特色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意识是毋庸置疑的。

目前互联网+特色农业电子商务电商运营人才缺乏,

要推动“互联网+”特色农业的快速发展,就要培养和发展相应的电商运营人才。

农民是农产品的第一生产者。

所以也要对他们进行培训,

增强他们的互联网及信息意识、商品运营意识,提高他们的互联网应用技能和计算机操作技能,让他们能够熟练的掌握使用计算机进行网络搜集、信息、互联网交易等技术,还要加强他们对互联网使用的风范防范意识。

同时,还要重点培养一批“互联网+”特色农业电子商务电商运营专业的专业人才队伍,

并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逐渐培养出一支素质良好、能力超强、结构合理的“互联网+”特色农业电子商务农业电商运营专业的人才队伍,为嘉兴市的特色农业电子商务农业电商运营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加大特色农产品基地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特色农产品由于其生长的地方和季节不同,

农产品保鲜期短,易腐烂、变质,不易储存、运输,物流配送要求高,

而且农产品的流通环节多,流动的成本高。所以需要建设一套完整的物流配送体系,通过互联网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将特色农产品的包装、运输、储存、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

创建一种新型的物流模式,为“互联网+”特色农业电子商务的电商运营提供有力的帮助。

为了能够跟更好的提升特色农产品物流系统的整体水平,要加强特色农产品基地的冷链物流系统的建设,加强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

比如,在物流的配送环节增加冷柜,着力保持产品的新鲜性;同时可以采用非接触射频识别技术()和温湿度实时监控系统,

加强对农产品从包装、运输、储存、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环节进行全程温度检测,提高农产品的保鲜程度。

.培养出一批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专业化人才

目前农村特色农产品种植大户品牌意识不强,加大对农村特色农产吕种植基地的人员培训,

提升他们的品牌意识,

加大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建设和发展是提高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推进农产品产业提升的有力保障,

也是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必然要求。打造特色农产品的产品品牌,实现特色农产品品牌注册,全面提升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结束语

通过“互联网+”背景下特色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探究了特色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优势和机遇,

提出了特色农业电子商务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措施。目前特色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缓慢,经营规模小,

相信在政府的支持和市场经济的共同作用下,特色农业电子商务将不断普及和深化,开拓特色农业电子商务销售的新领域。

【参考文献】

[]陈志刚。移动电子商务发展趋势研究[]。现代商贸工业,():-。

[]许艳。“互联网+”背景下的农业电商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山西农经,,

:-,。

[]张亚楠。山西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影响因素研究[]。山西财经大学,。

特色农业发展现状范文第篇

关键词:新常态;都市现代农业;青岛市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

引言

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若干意见要求,

提出改变传统农业的发展方式,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青岛市在山东省的经济地位突出,协调产业结构发展和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的稳健性。

青岛市根据自身发展特点和农业经济发展现状,提出建设“都市现代农业”的目标(年月青岛市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意见》),

破解青岛市农业发展的困境和面临的问题,将会激发青岛市经济发展的潜力,协调产业布局,推进经济健康发展。

一、青岛市农业发展现状

根据年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相关内容,

从中可以看出,现代农业十大重点工程顺利推进,粮食生产稳定在较高水平。年青岛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

增速明显(年青岛市市长张新起在青岛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所做的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年青岛市农业生产总值达到了.亿元。粮食生产的总量维持在较高的水平的同时,

总产量出现下降趋势,―年的青岛市粮食总产量逐渐减少,由年的.万吨减少到年的万吨。

目前,

青岛市在农业科技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农村城镇化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二、青岛市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都市农业发展规划存在片面性,缺乏长期性

青岛市出台年一号文件关于建设“都市现代农业”的目标,但是,主要是在农业发展的定位上进行确认,

在具体的发展措施、发展规划、发展短期长期目标上仍然缺乏具体的实施方案。在新常态背景下,

如何保证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落到实处是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

(二)都市农业投入机制尚不完善

在关系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政府与市场调节等方面的关系尚未理顺。目前,

青岛市对于都市现代农业的投入主要是直接的资金投入和支持,如何通过发挥企业和个人的自主性来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是迫切和紧急的。

通过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来吸引民间资本和个人资本的投入便可大大提高农业发展的竞争力。

(三)都市农业尚未形成规模化经营

虽然在青岛市的部分地区已经有特色农业发展的集聚效应和规模化发展趋势,但是在尚未进行土地流转的时期,个人型的农业生产发展不具有规模化趋势。土地流转和农业合作社给规模化生产、建设提供了条件。在新常态下的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只有通过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才能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

青岛市在都市农业的规模化发展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三、青岛市建设都市现代农业应采取的战略措施

(一)发展特色都市现代农业

根据不同地区目前农业发展的现状,

打造青岛市农业发展的品牌。目前,

青岛市已有胶州大白菜、马家沟芹菜、大泽山葡萄等个名特优农产品品牌和个青岛市名特优农产品。以品牌建设为依托,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可以充分利用原有的生态条件和产业基础条件。

(二)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

在新常态下的青岛市都是现代农业发展更应该强调科技创新的作用,积极对农产品进行培育研发,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做好水利灌溉工程,

倡导无土栽培、滴灌技术等新型农业发展手段。

同时,加大资金对于先进农业生产科技转化的投入力度,

把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劳动生产力。

(三)推进生态农业建设

青岛市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试点城市,海洋特色鲜明,通过生态农业建设,

大力发展特色农村旅游、海岛旅游、农家乐等农业发展新方式,提高农业发展的整体能力和绿色农业产业的发展水平。做好农业生态的保护力度,使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参考文献:

[]韩长赋。关于新形势下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新农业,,()。

[]王丽彬,孙瑞艳,

黄国清。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其趋势[]。天津农业科学,,()。

[]王祥峰,李文刚,安静,

等。山东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山东农业科学,,

()。

特色农业发展现状范文第篇

【关键词】特色农业产业,农村土地流转

一、宁夏农业特色产业及农地流转现状

()宁夏农业特色产业现状。宁夏是我国回族主要聚居区,

地处西北黄河中上游,

全区现有耕地.万公顷,人均.公顷,

居全国第位,

是全国个宜农荒地较多的省区之一。按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宁夏分北部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三大区域,农业产业具有明显区域性特色。目前宁夏农业特色产业十四个,

分别为战略性主导产业:枸杞、清真牛羊肉、奶牛、马铃薯、瓜菜个;区域性特色优势产业:优质粮食(水稻、小麦、玉米)、淡水鱼、葡萄、红枣、优质牧草、农作物制种个;

地方性特色产业:苹果和甘草个。()宁夏农村土地流转现状。

年月底,全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的.%,比年底增加.万亩,增长.%;

涉及农户.万户,占家庭承包农户的.%,比上年底增加.万户,

增长.%。如今我区土地利用情况如下:

表宁夏农用地土地利用情况(单位:万公顷)

注:数据来源于宁夏年统计年鉴。

二、宁夏典型土地流转及其产业发展

。西吉农业产业化及土地流转情况。

宁夏华林公司在宁夏南部山区西吉建设出口型蔬菜基地,该基地是在土地用途和农民承包经营权不变前提下,将分散的农民承包经营权集中建成。

公司与合作社签订土地租赁合同,实行产、加、销一体化,即“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华林公司负责基地土地耕作、良种提供、生产管理、技术支撑以及蔬菜加工销售,

并按协议向土地流转合作社支付土地使用权租赁费。

至今,共有多户农户加入了合作社,基地辐射带动周边个乡镇个村,已建成兴隆玉桥、单北、吉强万崖、团结个蔬菜种植基地共亩,其中兴隆镇基地亩,

吉强镇种植基地亩。

。中粮集团农业产业发展土地流转情况。中粮集团是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和实力雄厚的食品生产企业,其番茄酱生产占全世界销量的四分之一。

年月日,

中粮集团的万亩农业种植基地和日处理万吨番茄加工项目在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落户,

石嘴山市惠农区地处宁夏北部引黄灌区,

项目使用土地为土地经营权出租形式获得,共计.万亩,涉及个乡镇、个行政村、个村民小组、户农户、

名农民、名劳动力。流转的土地主要用于种植中粮屯河近年来培育和引进国内外的优良品种番茄,分早中晚熟三大类品种。

。惠农区蔬菜脱水加工企业流转土地。惠农地处宁夏北部引黄灌区,区域面积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万亩,农业人口.万人,农户总数.万户。年,区内家脱水菜加工企业以每亩元的价格,

在庙台乡东永固村租赁农民土地亩,建立脱水菜原料基地,通过一年实践,实现了农民与企业的“双赢”。截至年,

惠农区共计有家蔬菜脱水加工企业租赁农户承包土地.万亩,土地租金每亩元至元,

农民出租土地后,在保证土地基本收益基础上,给企业打工,每天务工工资~元,每年大约打工天,

增收~元。

。贺兰的“稻田全程机械化托管”现状。宁夏贺兰县金贵优质稻麦产销合作社等个全程机械化合作组织,

通过土地托管契约将分散的单个农户组织起来,把农户的土地集中连片统一耕种,

统一收购,建立“合作社+农户+基地”运作模式。

合作社与农户签订《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及收购协议书》,每亩收取元机械作业及服务费,稻田由合作社代耕,

保证亩产公斤,

以高于市场平均价收购加工,实行整地、品种、育秧、插秧、技术服务、收割、收购加工等“七统一”生产模式,实现产前、产中和产后“一条龙”服务。

目前,该合作社规模达到.万亩。

农户增收元以上,土地生产效率提高%;合作社通过提高精米及稻草加工附加值,每亩地获得利润元。

三、基于宁夏特色农业产业的农地流转问题

。农地流转虽初具规模,

但和特色产业关联度低。从以上几个实例可以看出,我区北部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农村土地流转都有一定的发展,

但仔细研究会发现这些农地流转和我区倡导的主导产业关联度不是很大,经营项目的选择多是企业和市场行为的结果,除了有限的农地流转是基于特色产业化进行,比如西吉马铃薯、贺兰水稻,

多数农地流转与自治区所倡导的农业特色产业的宏观战略没有必然的联系,

如何把企业经营项目、农地流转和农业特色产业化经营进行协同,

还存在着问题。

。特色农产产业化发展问题导致农地流转不活跃。目前宁夏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主要面临的问题包括:企业对品牌战略认识不足,特色农业产业产品物流渠道不畅,特色农产品产业创新意识低以及缺乏相应的创业人才等。

这些问题阻碍着宁夏地区特色农业向深度和广度发展,阻碍了宁夏特色农业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特色产业的这些实质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

谈下一步的相应的农地流转,无异于水中观花,

井中捞月,基于特色农业产的农地流转市场没有基础和契机。

。农地流转供需双方的沟通交流平台建设不足。

通过调查得知,我区尚缺乏规范统一的农地流转市场,

农地流转供需双方的沟通交流的平台建设不足,供需双方的信息不能及时沟通,存在“要转的转不出去,

要租的租不到”的情况。农户反映,大部分农地流转信息主要是从村委会不定期广播中得知,或者是通过别人告知以及亲戚主动找上门询问等。农地流转信息的传播范围大大受限,

一般不会超出所在村的范围。农民在流转土地时一般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甚至很多农民在流转完自己的土地后仍旧不清楚流转出去的土地要用来做什么。政府也往往致力于引进企业而忽略了当地的农业需求,

对本地的特色农业产业忽视。

。大规模农地流转较难实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初期,

宁夏各村土地是按土地的远近、好坏、种类、大小、多少等搭配按人口平均到户,这种平均分配导致土地过于零碎和分散。多地块、小面积的土地经营现状使得通过租赁土地实现规模经营的农户或企业要同多个农户谈判和签约,交易成本高,

大规模农地流转难以实现。此外,较分散的地块在采用互换、转包和转让形式在亲友、本村村民间流转时,又由于流转面积小,转让金额不足造成无法给转出户充足生活保障的问题。

四、基于宁夏特色农业产业的农村土地流转建议

。打造宁夏特色农业产业规模发展,引导农地流转。

遵从适宜性原则充分发挥城郊乡镇地理优势,

依据产业特色,引导农户向龙头企业、种养大户有偿转让土地经营权,壮大特色产业规模;

积极鼓励外出务工又不愿放弃土地的农民,采取各种形式依法把承包地流转到种养大户手中。根据特色产业发展程度,加快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为主体的经营模式。积极引导同村同组农户以互换形式加快土地连片集中,

改变目前土地布局过小、过散、过乱的问题,切实提高耕种效率。

。建立健全政府管理,实现特色农业产业信息化服务。

强化管理服务,完善农业数据库,及时更新农业信息,为宁夏特色产业提供信息服务,实现乡与乡之间,

乡与县之间,

县与县之间,县与市之间等等乃至全国范围内的产品信息交流。

建立宁夏特色农业产业的“绿色通道”,建立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

积极引进向中粮这样的大型企业,

提升宁夏特色产业的发展市场及竞争力,为农地流转打好基础。

。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县级建立土地流转信息库,

乡镇成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开展土地流转供求登记、信息、土地评估、政策咨询等服务工作。乡镇土地承包管理机构应帮助指导流转双方签订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建立土地流转档案,逐步建立土地流转风险保证金制度,

并及时调解土地流转纠纷;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对镇乡合同管理人员的培训,以提高其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

加强农村土地流转合同的监督与管理。

。制定鼓励土地流转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明确土地权属,

增加农户的流转权限,

促进农业生产要素优化组合,保障农民权益;建立土地流转扶持资金,对于全部转出土地的农户给予一定补助,扶持其进城务工创业;

对于引导农户流转土地较多、增收效果显著的乡镇和行政村给予适当奖励;对于通过采取土地流转合作方式集中农户土地进行规模经营,并能切实带动农户增加收入的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进行重奖,并从扶持资金、税收政策、技术指导等方面给予倾斜。

。积极培育农村土地流转市场。

建立开放、竞争、公平、有序、有度、规范化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市场,发展土地使用权交易中介组织,如资产评估、委托、法律咨询、土地投资、土地融资和土地保险机构等,通过这些机构规范交易行为,减少土地流转成本。

在此基础上,结合土地承包经营权市场信息、咨询、预测和评估等服务系统形成服务专业化、社会化,解决“我想转包,谁要”和“我想承包,

谁有”的土地使用供求矛盾和土地撂荒问题,

使土地流转进入有序的市场化轨道。

宁夏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现象上看是一个地区农业发展问题,

实质上是西部和全国的问题。通过对宁夏特色农业产业和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和问题分析研究发现,

宁夏同其他少数民族地区一样都面临着如何挖掘民族地区特色产品、如何保持其特色、如何实现规模化经营以及如何将特色产品进行规模化种植和养殖等这些限制少数民族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的问题。

宁夏应立足区域资源优势,综合考虑产业基础、市场条件及生态环境等方面因素,

积极培育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在政策上倾斜宁夏特色农业产业的土地流转行为,

促进宁夏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韦云风。基于特色农业产业化的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关于广西富川农村土地流转实践的调查[]。农村经济。()

[]马绍国,哈金华。宁夏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