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全年工作总结范文

admin
发布时间:
2024-01-28 08:53:17

导语:童话寓言

事业单位全年工作总结篇

根据财政部关于开展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的工作安排和省、市政府的安排,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编制年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的通知》国发〔〕号)财政部关于开展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通知》财办〔〕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通知》豫政办〔〕号)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方案的通知》郑政文〔〕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区政府决定,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将于年月至年月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实施。

为确保我区资产清查工作顺利进行,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一)全面摸清家底。

对行政事业单位基本情况、财务情况以

真实、完整地反映单位的资产和财务状况,及资产情况等进行全面清理和清查。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奠定基础。

(二)建立监管系统。

通过资产清查。

建立全区行政事产管理信息数据库提供初始信息。此基础上。

实施动态管理,业单位国有资产动态监管系统。

为加强资产管理提供信息支撑。

(三)实现两个结合。建立起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资产管理

为财政部门编制年及以后年度预算、加强资产收益管理、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发明条件。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的运行机制。

财政四)完善管理制度。

对于资产清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部门、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要电影建党伟业观后感在全面总结、认真分析的基础

提出相应整改措施和实施计划,上。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

二、清查基准日和范围

(一)清查基准日

此次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统一以年月日

为资产清查基准日。

(二)清查范围

。年月日以前经机构编原来没那么简单作文制管理部门批准成立的执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各类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但须根据本方案规定由行政事业单位填报相关数据。

。执行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并同财政部门有经费缴拨关系的社会团体等单位。行政单位附属的未脱钩经济实体、执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以及事业单位兴办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不列入此次清查范围。

三、工作原则和方法

由各镇办按行政隶属关系组织本级政府管辖范围的行政事业单位具体开展。区直各部门依照财务隶属关系负责组织所属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以下简称区资产清查办)对区直部门和各镇办的资产清查结果进行统一汇总。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依照“统一政策、统一方法、统一方法、统一要求和分级实施”原则。

(一)区本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

然后请社会中介机构对自查结果进行专项审计及相关工作。

各部门(单位)向区资产清查办报送的资产清查结果演讲,

自查。应当包括社会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审计演讲。参与资产清查审计工作的社会中介机构由区资产清查办统一招标确定。

(二)经过清查后的固定资产。

为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奠定基础。健全账卡。

(三)资产清查工作结束后。对资产清查结果逐步予以核实认定。

资产清查结果核实、资产损溢认定等方面的具体权限,由区政府根据此次资产清查工作的具体情况另行确定。

四、工作内容和步骤

做好基本情况清理、账务清理、财富清查和完善制度等项工作。

具体方法如下:根据《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实施方法》豫财办资〔〕号)有关规定。

(一)准备阶段(年月日-月日)

。拟定我区有关资产清查的工作文件。

。组织征订资产清查工作软件和印制资产清查报表及有关资料。

组织召开全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动员大会。

。成立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联席会议及办公室。

制订资产清查工作方案,。各镇办成立资产清查工作领导班子和工作机构。布置开展资产清查工作。

。参与市财政局组织的业务培训并做好对区直各部门(单位)和各镇办的业务培训。

(二)实施阶段(年月-月)

认真进行清理清查。。部门(单位)自查(月-月)各行政事业单位按照《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实施方法》要求。

各行政事业单位将自查结果连同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审计演讲一并报区资产清查办公室。月日前,

。社会中介机构专项审计(月-月)中介机构专项审计工作与部门(单位)自查交叉进行。区本级和各镇办的资产清查专项审计的中介机构由区资产清查办公室统一招标确定。

月日前。各单位将审核后的清查结果和专项审计演讲汇总上报区资产清查办,同时将固定资产建档建卡,输入统一的固定资产管理软件。

。清查结果汇总上报与部门(单位)建章建制(月-月)

各级资产清查办逐级汇总上报清查结果。各镇办、区直各部门(单位)务必于月日前将清查结果报区资产清查办。

建立完善各项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各部门(单位)根据资产清查工作情况。明确资产管理机构和人员。

。组织验收检查与上报市清查结果(月-月)

区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对单位资产管理机构建设情况、固定资产建档建卡情况及建立完善规章制度情况等进行验收检查。

区资产清查办对全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数据进行审

按时向市资产清查办报送全区的资产清查结果。

核、汇总、分析。

(三)总结阶段(年月)

对本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专项审计费用,召开资产清查工作总结大会。由区财政统一向中介机构支付。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

区政府建立市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办公室设在区财政局,负责资产清查的日常工作。

各镇办都要相应成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组织,切实加强对资产清查工作的领导。区直各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负责实施本部门、本单位的资产清查。

(二)精心组织。

各镇办、各部门、各单位要做好动员。认真学习相关文件,

并结合各自实际制订资产清查的具体实施方案,保证工作顺利完成。

(三)严肃纪律。

各镇办、各部门、各单位在资产清查中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不得瞒报虚报,不得干预社会中介机构依法执业。社会中介机构应当客观公正地出具专项审计演讲等鉴证材料,严格履行失密义务。

对于资产清查工作中出现的违纪违法行为,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置。

(四)工作督导。

区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要加强对全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监督指导。

事业单位全年工作总结篇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业务目标

、全面完成年全市家机关、事业单位,

共名工作人员考核正常增加工资审批及业务数据的审核接收,

并汇总上报贵阳市人事局。

、审批大中专毕业生转正定级人、新参加工作工人转正定级人;

、认真执行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进一步加强对机关事业单位津贴补贴发放的监督和管理。

、按照管理权限下文批准退休人,办理退休手续人、高龄补贴人、办理遗属生活困难补助人;

、全面完成年年度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统计年报、企业劳动工资年报数据录入汇总上报工作;

、结合实际,制定《市机关事业单位技术工人培养工程实施方案》,

拟于月中下旬按上级部门要求,组织我市机关事业单位技术工人参加技术等级考评考试,

切实抓好方案的落实。

、严格执行工龄认定政策,按管理权限下文更改名机关事业工作人员参加工作时间;

、按照管理权限下文认定机关事业单位名工作人员工伤;

、下文批准名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享受知识分子补贴;

、完成贵化、省铁合金厂、农牧场、七砂四所子校,在职教师名、退休教师名划转移交地方工资审核工作;

、对未达到年月以后新参加工作人员定级工资标准的人工资进行调整;

、每月报送信息条,

半年报送信息条。按时报送周报、月报、季报、半年工作总结。

(二)新增工作

、完成流长乡排洞村凝冻灾害调查统计和灾后重建方案拟写上报。协助排洞村搞好灾后重建,

向受灾群众捐赠化肥包、协调贵阳市九中落实重建资金元;

、春节前夕,与市老干局联合组成慰问组,

对我市机关事业单位名住院病人进行了慰问。

、积极与市老体协联系,组成门球、乒乓球、象围棋、健身球保健操四个项目共人的队伍,参加贵阳市人事局举办的第十二届退休人员运动会比赛。

并将参赛队员名单上报贵阳市人事局。

、按照贵阳市人事局关于健全全市《省人事工资管理系统》数据库信息的要求,接收科协、总工会等家单位工资管理系统数据库健全完善后的数据信息,

并做好人员信息的审核工作。

、发放机关、事业单位技术工人综合知识培训证书个;

技术工人技术等级证书个。其中:初级工证个、中级工证个、高级工证个。

、完成部分、年考核正常增加工资审批表装订。

二、存在的问题

(一)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管理采用《省人事工资管理系统》进行,办公自动化程度高,缺乏熟悉工资政策又能熟练操作工资系统的人员。望局领导高度重视,予以配备。

(二)工资制度改革后,

与新工资制度相配套的政策至今仍未出台,

导致后续管理工作较为被动。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处分后工资如何处理、军队转业干部工资如何确定等配套政策尚未出台。

(三)新版《省人事工资管理系统》存在如:个别单位数据不能导入及导入数据不能覆盖等问题,给工资业务数据接收和汇总带来极大不便。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工资管理,

继续做好日常工资审批

、根据国家工资政策规定,

切实加强对机关、企事业单位工资管理。

()按照工资政策规定,认真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务、岗位(技术等级)变动后的增降工资和重新确定工资工作。

()做好全市机关、事业单位新参加工作大中专毕业生、工勤人员见习期(试用期)满后的转正定级工作。

()就财政统发工资审核中涉及的问题,

及时与财政部门协调,

按时完成今年第、季度全市机关、事业单位中参加财政统发工资单位的工资审核工作。

(二)津贴、补贴审批管理规范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管理工作。

、机关公务员津贴、补贴规范

认真执行好公务员工资制度,根据省、贵阳市对此项工作的安排布署,在规定时限内,及时完成公务员津贴补贴规范和建立地区附加津贴以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审批工作。共页,

当前第页、事业单位津贴补贴调研

按照上级部门布署,

积极做好我市事业单位津贴补贴调研工作。

、按照政策规定,

认真做好知补、高龄补贴、建房补助及遗属生活困难补助的审批等工作。

(三)退休人员审批管理工作。

根据有关政策,认真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劳动能力鉴定、退休审批及对退休人员管理工作。

(四)科技人才二次开发管理利用

按照《市年科技人才二次开发工作计划》安排,重点做好两个方面工作:

、针对我市农村农民群众缺乏卫生保健常识、有病难治、缺医少药的现状,组织我市医疗卫生系统各大医院具有中级以上职称退休医师,利用赶集天为群众义务诊疗、发放宣传资料,宣传日常卫生保健知识,

提供流行病、多发病、常见病预防治疗咨询服务。

活动时间:年月上旬

活动地点:王庄乡街上村赶集点

、拟于月中旬协调贵阳市卫生方面专家到我市二医开展义诊帮扶,同时开展以“小儿液体疗法”为题的专题讲座。

(五)技术工人等级考评及待遇落实

结合我市技术工人学历、技术水平、技术等级状况,

制定切实可行的《年机关、事业单位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围绕计划实施,认真做好三项工作:

、申报考评人员资格审查、集中统一报名

按照黔人资()号文件规定,组织做好申报考评人员现有技术等级、参加工作时间、身份证、退休安置介绍信等资料的审核工作。

、考评成绩公布、证书颁发

考试培训工作结束,贵阳市人事局下发考试成绩后,及时打印并在我局办事大厅公布。

公示期满,

参与考评人员对考试成绩无异议,

及时下文对所取得的技术等级进行认可。同时,通知各单位经办人员交纳照片,统一办理技术等级证书。

、督促聘任、落实待遇

技术等级证书颁发后,积极与各单位联系,督促单位及时做好聘任工作,

做好增资审批工作。

(七)其他工作

、工龄、工伤认定

⑴严格执行工龄认定政策,按照管理权限认真开展市属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工龄变更工作。

⑵按照管理权限,做好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伤认定和伤残等级鉴定工作。

、省属企业子校划转移交

严格按照省和贵阳市对省属、市属企业子校移交工作的安排布署,认真做好拟划转人员个人档案查阅核实和工资套改、审批工作。

、按照劳动工时计算审批有关文件规定,

继续认真做好市属企业劳动工时计算审批。

、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统计年报工作

⑴在上级部门规定时限内,及时完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统计年报工作。

⑵在上级部门规定时限内,及时完成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劳动工资统计季报和年报工作。

、工作动态信息、月报、季报报送工作

科室工作动态信息,及时向局办报送。

并通过网络传送至上级部门和各有关单位。根据工作完成情况,每月报送信息不少于条,全年报送不少于条。

同时,按时报送工作周报、月报和季报、半年及全年总结。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事业单位全年工作总结篇

现有的研究还存在三个问题尚未很好地解决:一是没有把减轻财政负担与保证制度公平结合起来,

现有的方案主要涉及如何减轻财政负担,而对于方案本身的公平性论证不足;

二是没有将发达国家的经验与中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实际结合起来,很多研究简单地照搬国外的做法,殊不知,

他们并无事业单位一词,他们的经验只具有方法论价值而不能简单地移植;三是很多研究建立在事业单位员工不缴费前提下进行养老金财政负担测算。实际上,

如果个人缴费,那么财政负担将大为缓解,这意味着现行的测算方法有待完善。

因此,

本文从公平可持续角度出发,立足于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与现实,提出应当完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试点方案,

并就完善后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财政负担情况进行测算,以期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公平可持续建设。

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试点方案存在问题及优化

年国务院出台的《试点方案》参照企业职工“统账结合”模式推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朝着更加公平可持续方向迈进。

然而,试点省份的改革鲜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从财政可持续角度来看,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

以分类改革为基础,财政减负问题难以解决。根据《试点方案》,此次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对象仅仅针对分类改革后从事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

而行政类事业单位人员养老保险“参公执行”,经营类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保险并入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也就是说,

此次试点改革,

财政不用支付那些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金,但行政类以及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人员所产生的养老金财政负担问题仍然没有解决,这部分群体依然享有不缴费就可以领取养老金的特权。不仅如此,行政类事业单位人员“参公执行”后将获得高于原有标准的退休金,

这无疑又增加了财政支出负担。数据显示,截至年,

公务员退休人员每年养老金支出大约亿元,均由财政全额拨款,加上机关公务员养老金调整任意性强、增长幅度大等因素,他们的养老金负担对财政可持续能力带来了更大困难。

第二,

“统账结合”改革模式,以养老金替代率下降为代价换取财政压力的减轻。此次《试点方案》参照企业职工“统账结合”模式,个人缴费及待遇计发办法均参照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办法,

此举意在促进两种养老保险制度的整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部分财政负担,

但将导致事业单位人员养老金待遇水平的下降,

在没有改革公务员养老制度情形下进行这样的试点改革,其公平性广遭质疑。实际上,

城镇职工养老金替代率不断下滑,已经“由年的%下降到年的%”[]。经过测算,如果按照《试点方案》,事业单位人员养老金总和替代率一般只有改革前的一半左右,

如果没有职业年金作为补充,这样的改革只会降低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金待遇。这种以降低养老金待遇水平为代价缓解财政支付压力的《试点方案》必然遭到人们的强烈反对。

第三,缴费基数不清晰导致各地缴费基数不统一,

未能有效降低财政负担。按照《试点方案》,事业单位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费按照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

其中,

单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比例一般不超过单位工资总额的%,

个人则按照缴费工资的%建立个人账户。但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由职务工资和津贴两部分组成,而《试点方案》并没有明确缴费基数是按照基本工资、工资总额还是城镇职工社会平均工资或者事业单位人员平均工资等执行,这种含混不清的表述导致各地缴费基数自行设定。如果都按照基本工资为缴费基数势必拉低个人养老金待遇水平,

反过来,

如果以全额工资为缴费基数甚至按照全额工资的%作为缴费基数又会徒增财政支付压力。上述情况表明,以减轻财政负担、增进制度公平为导向的《试点方案》并不能实现这些政策目标。这就需要我们对现行的《试点方案》加以完善,

形成一套既能保障事业单位人员养老金权益又能减轻财政负担、更加合理可行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方案。首先,公平理应是《试点方案》的灵魂,也是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价值前提与政策目标。

这样的公平要求《试点方案》从三个方面加以完善:一方面,它体现为义务公平,要将改革对象扩大至所有事业单位人员,

又要逐步扩展到公务员,要求所有人员进行缴费,

只有让所有人员都履行缴费义务,才能够避免养老保险体系是否缴费问题上的碎片化,在增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缴费义务观念的同时减轻财政支出总额;另一方面,它体现为权力公平,

通过设置补充养老保险,建立“基本养老保险+职业年金”模式保证这类人员的养老金权益基本上不受损害。同时,它体现为群体间公平,通过调整养老金计发办法、延迟退休年龄等保证事业、机关及企业等三类职工之间的退休养老金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形成更加合理的养老金待遇关系结构。

其次,财政可持续是《试点方案》的改革核心与真正动因。财政不可持续,

再公平的制度也是空中楼阁。合理的《试点方案》应当在保证公平性基础上积极开源节流,减轻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财政支出负担,使财政支出总量以及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

我们认为,《试点方案》应该采用“基本养老保险+职业年金”模式,基本养老保险保障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职业年金使这类人员获得相对体面的生活水准。该制度框架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设计原理一致,

便于企业职工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与整合。其中,基本养老金由事业单位以本单位所有在岗职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资总额的%缴费进入社会统筹账户,个人按其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总额的%缴费形成个人账户,个人缴费基数为事业单位人员社会平均工资的%~%。

单位再按照本单位所有在岗职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资总额的%缴费形成职业年金,员工个人无须缴纳职业年金。

另外,在规定所有事业单位人员都缴费的同时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计发养老金待遇,已经退休的“老人”不需要缴费直接领取养老金;

尚未退休的所有“中人”都需要缴费,他们退休时个人及单位缴费部分不退还,但这类人员仍然按照原来的退休办法计发退休金;设定改革期限后参加工作的“新人”基础养老金计发标准按照当地各类职工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均值为基数,缴费满一年发给%,

个人账户计发办法按照职工退休时个人账户总额除以相应的计发月数,职业年金也参照个人账户办法进行。为了有效地使用人力资源,鼓励这类人员适当延长退休年龄至周岁,以便也能够缓解养老金支出压力。

三、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试点方案优化的验证

养老保险长期财务平衡是检验《试点方案》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关键。因此,我们将对完善后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方案财政可持续进行测算,计算未来一段时期内完善后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方案财政支出情况。

首先,我们将《试点方案》财政可持续进行操作化,采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财政支出总量这个指标来测量财政可持续情况。

通过比较老办法、国务院年的《试点方案》以及本文完善后的改革方案(以下简称“完善方案”),分析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财政支出总量变化情况来说明“完善方案”在促进财政可持续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其次,我们采用了联合国“世界人口发展前景预测”有关年前中国人口总量、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根据—年事业单位在岗职工人数与全国人口总数得到事业单位在岗职工人数占总人口数的比重稳定在.%~.%之间,事业单位在岗职工数占全国总人口比重波动不大。因此,本文假定事业单位在岗职工数占全国总人口比重稳定为.%。同时假定事业单位老年人口所占比例与老年人口占全国总人口年龄结构比例大致相当。

关于每年事业单位新进职工数预测,

我们依据—年间事业单位在岗职工总数情况测算事业单位每年新进人员比例平均为.%。因此,我们设定事业单位每年新进职工总数占在岗职工总数的比例恒定为%。“完善方案”的“中人”在相应年份的人口总数由基期“中人”总数减去新增离退休人数以及死亡人数而得。

最终得到以下相关人口数据。再次,分别计算老办法、年《试点方案》以及“完善方案”实施后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财政支出的总量。

其中,老办法情况下每年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财政支出总量=当年事业单位离退休人数×基期事业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每年社平工资平均增长率)(当年年份-基期年份)×事业单位平均养老金替代率×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财政负担比例;“完善方案”中每年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财政支出由当年“老人”退休金、“新人”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部分支出以及“新人”职业年金单位缴费部分支出等三部分组成。“老人”退休金财政支出总额计算办法与“老办法”支出方法相同;

“新人”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部分支出=当年事业单位“新人”总数×基期事业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每年社平工资平均增长率)(当年年份-基期年份)×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率×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财政负担比例;而“新人”职业年金单位缴费部分支出=当年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中“新人”总数×基期事业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每年社平工资平均增长率)(当年年份-基期年份)×职业年金单位缴费率×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财政负担比例。因此,“完善方案”的财政支出总额=“老人”退休金财政支出总额+“新人”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部分支出+“新人”职业年金单位缴费部分支出-“中人”基础养老金个人缴费总额。为了增强三种方案的可比性,

本文假定《试点方案》中的养老金计发办法及“中人”与“老人”的界定与我们的“完善方案”相同,即《试点方案》下事业单位财政支出总额=“老人”退休金财政支出总额+“新人”基础养老金单位缴费部分支出。最后,

其他相关参数的假设。

假定事业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入职年龄为岁,

考虑到延迟退休年龄是大势所趋,因此我们将事业单位退休年龄统一设定为岁。在事业单位职工社会平均工资以及增长方面,在综合考察现有统计数据、未来工资增长水平以及经济发展状况基础上,

假定事业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增长率与年增长速度持平为年增速%。此外,在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替代率方面,

囿于事业单位人员退休金额的可获得性,

综合了现有事业单位退休金情况及未来事业单位养老金水平可接受范围后,本文采用年事业单位养老金相对于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比例%作为“老办法”所能达到的事业单位人员养老金平均替代率。而“完善方案”后的养老金目标替代率,

即“新人”的养老金目标替代率则设定为改革前的%,相当于事业单位社会平均工资的%左右较为合理。由于事业单位按照经费来源可划分为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及自收自支三类,

根据有关学者关于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财政拨款率的计算结果,

假定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财政拨款率恒定为%左右。按照以上测算,—年间三种方案下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财政支出总额在总体上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这是事业单位退休人口数增长以及事业单位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共同作用的结果。

应当注意到,

做实个人账户的《试点方案》在各节点年份的财政支出总额均高于其他两种方案的支出,“老办法”下的财政支出总额次之,“完善方案”最低。

并且随着改革的深入这种差距逐渐扩大,《试点方案》与“老办法”财政支出总额增长速度愈发加快且呈现出继续推高的趋势。相比较而言,“完善方案”呈现出财政支出总额相对较低、增长速度逐渐放缓态势,

特别是年后,伴随着“老人”逐步消失、“新人”渐次步入退休行列,加上“新人”养老金替代率合理降低,

“完善方案”下的财政支出总额将进一步下降。

因此,“完善方案”有利于降低财政支出总额,减轻财政压力,使事业单位养老金财政支出呈现可持续发展态势,

使得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在公平性与财政可持续性方面得到进一步优化。通过对上述三种方案下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财政支出总额的测算,我们可以发现:

第一,引入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具有历史与现实的必然性。

个人缴费是社会保险权利与义务相结合的集中体现,是个人抵抗老年风险的责任所在,加入个人缴费的设置,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财政支出压力大有缓解之势。因此,

从这个角度来看,所谓“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财政压力巨大”其实为一个“伪命题”。

第二,转制成本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成为改革的“阵痛”。在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过程中财政需要经受“双重支付”压力:既要支付留在老制度下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又要做好“新人”基本养老保险以及职业年金部分的缴费工作,

这对我国财政支出能力提出了挑战。

但是,应当看到,“阵痛”过后财政压力将得到大大改善,只有经历这场阵痛才能够实现财政可持续发展,这个“阵痛”就是人们所说的改革成本,

我们应当做好消化这场改革成本的准备。

第三,公平原则是改革必须始终坚守的价值底线。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不可沦为为了缓解财政压力而损害公平的“甩包袱”行为,

我们应当始终秉持公平性与可持续性相结合原则,从改革对象的确立、计发办法的设置等方面着手,抓住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时机,稳步扩大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缴费人数、延长退休年龄以及建立职业年金的设置,

走出一条既公平又可持续发展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之路,促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持续发展。

事业单位全年工作总结篇

一、劳动就业

年末全区就业人员万人,

其中城镇就业人员万人。全区就业人员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占.%;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

[%

%

%

%

%

%

%

%

%

%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年][年][年][年][年][.][.][.][.][.][.][.][.][.][.][.][.][.][.][.]

图近五年全区就业人员产业构成情况(单位:%)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万人,

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全年全区共帮助户零就业家庭实现每户至少一人就业。

组织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三支一扶”的工作。

[

][年][年][年][年][年][.][.][.][.][.]

图近五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单位:万人)

[

][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人数][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年][年][年][年][.][.][.][.][.][.][.][.][.][.]

图近五年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单位:万人)

[

][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城镇登记失业率][年][年][年][年][年][

.

.

.

.

][.][.][.][.][.][.][.][.][.][.]

图近五年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及登记失业率(单位:万人,%)

年末持外国人就业证在广西工作的外国人共人,持台港澳人员就业证在广西工作的台港澳人员共人。

人力资源市场管理进一步规范。进一步形成统一开放、公平诚信、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截止到年底,全区县以上政府部门设立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等各类服务行业达家。

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全年共为家次用人单位提供各类人力资源服务,不断拓展人力资源服务领域,丰富了服务内容,提升了服务水平。

二、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工作深入开展,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全年五项社会保险(不含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合计.亿元,比上年增长.亿元,

增长率为.%。

基金支出合计.亿元,比上年增长.亿元,增长率为.%。

[

][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年][年][年][年][.][.][.][.][.][.][.][.][.][.][.][.][.][年][.][.][.][.][.][.][.][.][.][.][.][.]

图近五年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单位:万人)

[

][基金收入][基金支出][年][年][年][年][.][.][.][.][.][.][.][.][.][.][年]

图近五年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情况(单位:亿元)

(一)养老保险

年末全区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万人,比上年末增加.万人。其中,参保职工.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万人,

分别比上年末增加.万人和.万人。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为.万人,比上年末增加.万人。

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提高,且全部按时足额发放。

年末纳入社区管理的企业退休人员共.万人,占企业退休人员总数的.%,与上年末持平。年全区城镇参保企业离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元,其中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基本养老金元。

全年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亿元,比上年增长.%,其中征缴收入.亿元,比上年增长.%。

各级财政补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亿元。全年基金总支出.亿元,比上年增长.%。

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亿元。

年末全区有个县(市、区)和个经济开发(管理)区全面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年末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万人,比上年末增加.万人。

其中实际领取待遇人数.万人。

全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亿元,比上年增长.%。其中个人缴费.亿元,比上年增长.%。基金支出.亿元,

比上年增长.%。基金累计结存.亿元。

(二)医疗保险

年末全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万人,比上年末增加.万人。其中,

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万人,比上年末增加.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万人,

比上年末增加.万人。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中,参保职工.万人,参保退休人员.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万人和.万人。

年末参加医疗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为.万人,比上年末减少.万人。

全年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收入.亿元,支出.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和.%。

年末城镇基本医疗基金累计结存.亿元。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亿元,

基金支出.亿元,基金累计结存.亿元,

其中统筹基金累计结存.亿元,

个人账户基金累计结存.亿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亿元,基金支出.亿元,基金累计结存.亿元。

(三)失业保险

年末全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万人,

比上年末增加.万人。其中,

参加失业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为万人,

比上年末减少.万人。年末,全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万人,

比上年增加.万人,

全区失业人员月人均领取失业保险金元。全年共为万名劳动合同期满未续订或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农民合同制工人支付了一次性生活补助。

全年失业保险基金收入.亿元,比上年增长.%,

支出.亿元,比上年增长.%。年末失业保险基金累计结存.亿元。

(四)工伤保险

年末全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万人,比上年末增加.万人。

其中,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为.万人,比上年末增加.万人。全年认定(视同)工伤人,

比上年增加人;

全年评定伤残等级人数为人,比上年减少人。

全年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人数为人,比上年增加人。

全年工伤保险基金收入.亿元,支出.亿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和.%。年末工伤保险基金累计结存.亿元,储备金结存.亿元。

(五)生育保险

年末全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为.万人,比上年末增加.万人。

全年共有.万人次享受了生育保险待遇,比上年增加.万人次。

全年生育保险基金收入.亿元,

支出.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和.%。年末生育保险基金累计结存.亿元。

三、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以贯彻落实人才规划纲要为主线,

充分发挥政府人才工作综合管理的职能作用,不断加大人才工作力度。

截至年底,

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其中,

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资源.万人,专业技术人才资源.万人(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资源交叉统计在其中)。

截至年底,全区共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累计人,累计选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人,百千万人才工程部级人选人,自治区特聘专家人,

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人。从年到年,

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累计达多人。

年末,全国共建成各级各类留学人员创业园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总数达到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总数达到个。

全年全区.万人参加专业技术人员资格和职业资格考试(含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共有.万人次通过考试。

年,按照国家部署,

全区深入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承办两期部级高级研修项目,培养余名区内外专业技术人才;

确定项自治区级高级研修项目,累计培养余名区内各行业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共选派余名各行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赴外省参加部级的高级研修班。

研究拟定—年全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培训考试工作方案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实施方案,并将循环经济发展确定为—年全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努力开创我区继续教育工作新局面。

年末全区共有技工学校所,

在校学生.万人。全年技工学校面向社会开展培训.万人次。

年末全区共有就业训练中心所,民办培训机构所。

全年共组织开展各类职业培训.万人次,包括:就业技能培训.万人次,

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万人次,创业培训.万人次。

年末全区共有职业技能鉴定机构个,

职业技能鉴定考评人员人。全年共有.万人参加了职业技能鉴定,.万人取得不同等级职业资格证书,分别比上年增长.%和.%。其中全年共培养高技能人才.万人。

四、公共人事管理

履行公共人事管理职能,公务员管理工作不断加强,

人事制度改革逐步深化。圆满完成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任务,全区共录用公务员(含选调生)多人。

圆满完成各类表彰工作。全年共表彰先进集体个,

先进个人名。联合个部门开展记二等功表彰活动。

顺利组织实施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获得者休假疗养活动,选派了名同志参加休假疗养活动。

年,完成了监狱劳动教养机关人民警察警员职务套改工作,全区共有监狱劳教人民警察人,

参加套改人,占监狱劳教机关人民警察总数的%;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直属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试行办法》、《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务员登记实施细则》;创造了“六统四分”工作方法开展遴选工作,组织了个区直机关个主任科员以下职位,

面向全区公开遴选公务员,最后公开遴选了名公务员;全区个市行政机关共有名副科长和科长、区直机关共有个单位名处长、副处长通过竞争上岗走上领导岗位;自治区本级共办理公务员(含参照人员)登记人,

办理增人计划人、调任人(其中:区直人,各市人)。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取得积极进展,聘用制度推进范围继续扩大,

基本实现全覆盖。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全面入轨,截至月日,全区共有个事业单位完成了首次岗位设置工作,占总数的.%,其中区直单位完成家,

占总数的.%;

市直单位完成家,

占总数的.%;县区以下单位完成家,占总数的.%。

北海、防城港、玉林、河池、来宾等个市、县(区)两级全部完成核准任务。完成首次全区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二级岗位实施工作。经过认定,

首次共有名在职在岗人员聘任到专业技术二级岗位,名退休专业技术人员按二级岗位工资标准调整退休待遇。专业技术岗位至级的岗位设置和聘任制度在全区范围内落实到位。截至年底,

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公开招聘工作已经在全区范围内基本实现全覆盖,初步建立了公开、竞争、择优选拔新进人员的制度框架,制定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面试规则(试行)》(桂人社发〔〕号)。

开展全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检查,加大了对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的监管力度,严肃处理违规事件。

军队转业干部安置任务顺利落实。

年安置军队转业干部名。安置到党政机关和参公事业单位的占计划分配总数的.%,其他事业单位占%,国有企业占.%;

安置到地级市的占.%,县(市)的占.%,

乡镇占.%;名师团职干部得到重点安置,名功臣模范以及长期在艰苦边远地区和特殊岗位工作的干部得到照顾安置。

五、工资分配

年全区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元,与年的元相比,增加了元,

同比增长.%。

年广西对最低工资标准进行了再次调整,

调整后各类地区标准分别为:一类每人每月元,每小时.元;二类每人每月元,每小时.元;三类每人每月元,

每小时.元;四类每人每月元,每小时元。一类标准适用地区为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梧州市、北海市;二类标准适用地区为防城港市、钦州市、贵港市、玉林市、百色市、贺州市、河池市、来宾市、崇左市;

三类标准适用地区为各县级市;四类标准适用地区为各县、自治县。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到位,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正在有序实施,

大部分市县已基本完成。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工作继续推进。

六、劳动关系与劳动者权益维护

年广西继续加强劳动合同管理,规范企业的用工行为,依法做好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的签订和解除工作,

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维护企业和社会的稳定。年末,全区企业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人数.万人,

劳动合同签订率为.%,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为.%。全区企业单位通过并有效实行的集体合同份,

覆盖职工.万人。

年广西各级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和仲裁机构共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件。结案件(不包括仲裁机构不予受理数),其中调解组织结案件,占.%。

仲裁机构立案受理劳动人事争议件,结案率为.%;

调解组织受理(含仲裁机构案外调解)件。

年,广西各级仲裁机构立案受理劳动人事争议件,比上年增加.%,

涉及劳动者人,比上年增加.%。其中十人以上劳动(人事)争议件,

同比上升.%,涉及劳动者人,

同比上升.%。当期共审结劳动人事争议案件件,比上年增加.%,涉案金额.万元。

年末,

全区共有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个,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配备专职劳动保障监察员人。

事业单位全年工作总结篇

县委、县政府决定,今年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刚才财政所朱所长对清查工作作了具体布置。

下面,我就如何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完成,提三点要求。

一、统一思想,

充分认识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重要意义

、从宏观方面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各级政权建设和国家机器运转的物质基础,也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

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公共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要举措,

是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制框架的必然要求,对进一步推进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微观方面看。通过资产清查工作,摸清行政事业单位“家底”,

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有利于为资产管理基础数据提供初始数据,有利于为科学编制预算,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创造条件(说明与财政预算关系)。

二、抓住关键,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

为扎实有序开展资产清查工作,

要做到六个明确:

、明确清查范围:年月日以前经各级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准成立的,执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和会计制度的各类行政行业单位、社会团体。

本镇在清查范围内的单位有镇政府(含社区办)、教办室、第三人民医院、沿河卫生院、计划生育服务站、文化站、企管站、劳动所、水产站、农经服务中心、农技服务中心个单位。

、明确清查的内容。

()单位的基本情况:具体按表格内容如实填报。()财务情况:要严格规范帐务清理。全面清查单位的各种银行帐户、会计核算科目、各类库存现金、有价证券以及各项资金往来等基本帐务情况。()财产清查:各单位每项资产逐一清查,

核对和查实,做到“三实一相符”,即:资产数量实、资产价值实、管理使用单位实和帐实相符。

、明确清查基准月。

此次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统一以年月日为资产清查基准月。

、明确工作原则和方法。()工作原则:统一政策、统一方法、统一步骤、统一要求;

()方法:①首先由各单位进行自查,然后请社会中介机构对自查结果进行专项审计;

②建立健全帐卡。

经过清查的固定资产,要按照县财政局的统一要求建立健全帐卡,为资产动态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奠定基础。

、明确实施步骤。

()准备阶段(年月日-月日):①拟定资产清查工作有关文件;②召开全镇资产清查工作会议;

③对清查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实施阶段(年月日-月日):①月日前完成软件的“手工报表”模块数据录入工作,同时加盖单位公章的纸质清查汇总表报送县财政局;②月日前将全镇资产清查统计表汇总报送县财政局;③月日-月日县财政局对各镇各单位的资产清查结果进行分析汇总,并形成全县资产管理信息数据库,

为年及以后年度预算编制提供支撑。()总结阶段(年月日-月日):根据清查结果完善相关资产管理制度,同时对全镇资产清查工作进行全面总结。

、明确清查的目的。

通过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清查,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做到“三个规范”,即资产管理规范、资金使用规范、会计核算规范,

努力促进单位资产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切实提高单位资产的使用效益。

三、精心组织,切实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领导

、加大组织力度。为切实加强领导,

保证资产清查工作顺利进行,镇政府成立了“全镇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领导小组”,

统一组织全镇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开展资产清查工作。

各个单位要相应成立资产清查工作领导小组,并且要配备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精干人员具体进行操作。

、强化工作督导。镇财政所具体负责全镇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督导,按分工表实行分线负责,强化组织协调,督促各单位按时保质完成清查任务。

、严明清查纪律。这次清查工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单位负责人要对本单位资产清查结果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负责。

事业单位全年工作总结篇

*年人事部《关于改进和加强人事计划工作的意见》下发以来,

各地人事部门结合各自实际,积极探索建立分级调控的人事计划管理体系,取得了初步成效。

为贯彻落实今年全国人事厅局长会议关于“进一步建立完善统一指导、分级调控、分类管理的人事宏观管理体制"的精神,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人事计划管理机制,按照新的人事计划管理方式,切实加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和工资总量管理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明确责任,

进一步健全分级调控体系。新的人事计划管理体系突出了宏观调控和监督职能,弱化了对地方人事计划指标的审批管理,

较好地处理了中央与地方人事部门的分级调控关系。下一步完善分级调控,重点是解决好省级以下的分级调控问题,

要制定具体办法,

明确调控方式、目标和责任等。遵循分级调控的原则,

省、地(市)、县各级政府人事部门都要立足于做好本级人事计划工作,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编制年度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和工资总额计划,采取有效措施,

充分发挥工资统一发放、工资基金管理及人员计划管理等计划手段的作用,

确保年度计划目标任务的实现。

为从总体上加强人事宏观调控,在推进分级调控的同时,要加快研究建立上下协调的人事计划管理机制,确保分级调控责任明确,

措施到位。要结合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研究建立相应的总量控制和自主用人相结合的管理制度。上级对下级人事计划部门,

既可采取下达年度指导性计划,也可采取下达专项计划等形式,加强督导检查,

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二、继续完善人员和工资总量分类管理。进一步完善分类管理,重点要针对机关、事业单位的不同性质和类型,

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

对机关单位,

人员和工资总额计划要严格管理。对事业单位,要根据经费来源及其发展要求等情况实行不同的管理制度。

其中:对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

人员数量和工资总额要从严控制;对经费来源部分由财政支持的事业单位,人员和工资总额计划可适度满足单位发展的实际需要;对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不含行政性收费职能的事业单位),人员和工资总额计划管理可以继续实行工效挂钩,

逐步以人事宏观管理替代具体指标管理。

三、认真实施人事计划备案制和报告制。实行人事计划备案制和报告制,是加强和改进人事宏观调控的新举措,

也是一项新的人事计划管理任务。

各地人事计划部门要按照人发[*]号文件要求,切实做好人事计划备案和报告工作,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制度,规范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要抓紧上报人事计划备案制、报告制有关材料。人事部将通报有关情况。

四、增强大局和服务意识,做好人员和工资总量管理工作。*年是实行新的人事计划管理方式的第一年,各地人事部门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

为实现中央提出的扩大就业的宏观调控目标发挥积极作用,切实做好控制总量、调整结构工作。

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人数增长继续实行从紧政策,

增人计划指标和自然减员指标主要用于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优先选用高校毕业生和干部,提高公安、司法、工商、税务、质检等执法执检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人员素质,改善基层干部队伍结构。要根据经济增长合理安排工资总额增长,

进一步理顺工资关系,规范工资总额管理。

五、继续推进工资统发工作。要进一步发挥工资统发对行政机关进人的调控作用,

按照工资统发的程序和要求,严格审核行政机关新增人员的有关手续,管住“进口”。要改进工资统发办法,

采用先进技术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要及时研究工资统发工作中的新问题,对已实行工资统发的事业单位,

要注意研究工资统发与事业单位搞活内部分配的关系,

防止统发工资对事业单位搞活内部分配产生负面作用。要加强与有关部门协调,认真研究事业单位全面推行工资统发的可行性问题,

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制定工作预案,并加强与人事部沟通。

事业单位全年工作总结篇

一、成立全旗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领导小组

为加强此项工作的领导,

保障我旗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实施工作的顺利进行,旗委、政府决定成立全旗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领导小组,

其组成人员如下:

办公室成员由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卫生局、人口与计划生育局等部门分管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组成。

办公地点设在旗人事局工资股。

二、实施绩效工资工作阶段时间安排

根据市总体工作安排,为确保在今年年底前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全部兑现到位,制定阶段性工作流程:

第一阶段:调研和拟定具体实施办法阶段。年月底前完成实施办法的拟定上报和实施启动工作。

具体包括:召开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工作会议、开展工作调研、成立领导小组等组织机构、拟制具体的实施办法。

第二阶段:清理规范津贴补贴阶段。于年月中旬前完成清理核查及规范津贴补贴工作。

第三阶段:绩效工资总量核定阶段。于年月底前完成绩效考核实施细则的上报、审批,

绩效工资总量的核定,核准兑现工作人员基础性绩效工资,为年编制财政预算提供准确数据。

第四阶段:绩效工作入轨运行准备阶段。

于年底前,

做好兑现奖励性绩效工资(含新增绩效工资)、完善绩效工资的后续工作及工作总结,

确保年全旗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规范入轨运行。

三、实施绩效工资具体要求

(一)实施绩效工资的范围和时间

时间:经旗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设立且按国家规定执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的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正式工作人员,从年月日起实施绩效工资。

范围:本方案所指公共卫生事业单位,

包括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未参照公务员法管理)、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包括苏木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我旗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单位个,

其中,公共卫生事业单位个(包括计生服务站)、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个。即:旗妇幼保健所、旗结防所、旗疾控中心、计生服务站、巴彦托海镇卫生院、巴彦塔拉乡卫生院、西苏木卫生院、孟根卫生院、东苏木卫生院、伊敏苏木卫生院、辉苏木中心卫生院、北辉卫生院、巴彦嵯岗卫生院、大雁矿区医院。

(二)绩效工资总量和水平的核定。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由相当于单位工作人员上年度月份基本工资(岗位工资与薪级工资之和,

下同)额度和津贴补贴额度核定。

绩效工资水平,由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按照与我旗其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的原则核定,

综合考虑单位类别、人员结构、岗位设置、事业发展、经费来源等因素,核定本级政府有关部门所属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总量。

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部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单位主管部门核定所属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总量,并报同级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部门各案。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后,原发放的年终一次性奖金纳入绩效工资总量,

不再发放。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后,

原则上当年不作调整。确因机构、人员和工作任务发生重大变化等特殊情况需调整的,须报旗人事局、财政局批准。

(三)清理核查津贴补贴。

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同规范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津贴补贴结合进行。要在旗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由旗财政部门和组织、纪检监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审计部门负责协调,实施绩效单位主管部门具体实施。

(四)绩效工资的分配。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和奖励性两部分,分别占绩效工资总量的%和%。

基础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旗内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岗位职责等因素,

具体项目和标准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确定,按月随工资发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卫生局、人口与计划生育局,要统筹平衡各实施绩效工资单位的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之间以及同一岗位序列不同等级之间的工资关系,

合理确定各类岗位等级的基础性绩效工资项目和标准。相同岗位等级的工作人员执行统一的基础性绩效工资标准。

奖励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工作量和实际贡献等因素,由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根据考核结果发放,可采用灵活多样的分配方式和办法。根据实际情况,在绩效工资中可设立岗位津贴和综合目标考核奖励等项目。

在实施绩效工资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绩效工资分配的激励导向作用。

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

卫生局、人口与计划生育局在具体核定各分管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总量时,要合理统筹,逐步实现旗内各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水平大体平衡。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制定的绩效考核办法,

制定、完善我旗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办法,根据专业技术、管理、工勤等岗位的不同特点,

实行分类考核;加强对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内部考核的指导、监督检查和组织实施工作。

在搞活内部分配中,要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做出突出成绩的工作人员倾斜。其中,

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内部绩效工资分配,应承担疾病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与救治、环境恶劣的现场(实验室)工作等任务的岗位倾斜,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内部绩效工资分配,

应向承担公共服务和临床一线工作任务的岗位以及条件相对艰苦的偏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倾斜。

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要完善内部分配程序,

充分发扬民主,征求职工意见。

分配办法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后,报主管部门批准,并在本单位公开实施。

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主要领导的绩效工资。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范围内,

由主管部门根据对主要领导的考核结果统筹考虑确定(主要指奖励性绩效工资部分,基础性绩效工资按统一核定的比例和标准执行)。

单位主要领导与单位工作人员的绩效工资水平要保持合理关系。

四、相关政策

(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监察部、财政部、人事部、审计署关于严肃纪律加强公务员工资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厅字〔〕号)下发前,

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发放的改革性补贴,除超过规定标准和范围发放的之外,暂时保留,

不纳入绩效工资,另行规范。在规范办法出台前,一律不得出台新的改革性补贴项目、提高现有改革性补贴项目的标准和扩大发放范围。

(二)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原工资构成中津贴比例按国家规定高出%的部分(不含特殊岗位原工资构成比例提高部分),

纳入单位绩效工资总量,按本单位绩效工资分配办法执行,不再另行发放。

(三)在实施绩效工资的同时,对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离退休人员发放补贴。

其中离休人员的补贴水平按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监察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审计署《关于解决离休人员待遇有关问题的通知》(中纪号)精神执行,

退休人员的补贴标准,

由旗人事局、财政局确定。

绩效工资不作为计发离退休费的基数。

(四)实施绩效工资后,

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不得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外自行发放任何津贴补贴或奖金,不得突破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不得违反规定的程序和办法进行分配。

对违反政策规定的,要坚决予以纠正,并进行严肃处理。

五、经费保障与财务管理

(一)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全额安排,

按现行财政体制和单位隶属关系,由旗财政负担。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所需经费补助,按医改政府卫生投入有关规定执行。

(二)规范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国有资产管理,

专业公共卫生事业单位按照规定取得的收入,

应上缴财政的全部按照国库集中收缴制度规定及时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

(三)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经费应专款专用,

分账核算。并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贴补贴有关会计核算办法〉的通知》(财库〔〕号)规定,

加强会计核算管理。绩效工资应以银行卡的形式发放,原则上不得发放现金,基础性绩效工资按规定程序直接划入个人工资银行账户,奖励性绩效工资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卫生局、人口与计划生育局审核后,

由财政局划入个人工资银行账户。单位工会经费、集体福利和其他专项经费要严格按照现行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使用和核算。

六、组织实施

(一)成立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领导小组,

周密安排、精心组织、扎实工作,切实把我旗的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抓好抓实。各部门要统筹考虑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同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及时研究和妥善处理实施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我旗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基础部分在规定时间内兑现到位。

事业单位全年工作总结篇

一、我们的认识

改革开放初期,百废待兴,在计划经济体制尚未打破的情况下,经济和社会事务由政府大包大揽,

行政事业单位的设立如雨后春笋飞速增长,

机构编制面临空前压力。*年,

*地市合并,市直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编制膨胀,

消肿减负出口不畅,

财政负担沉重,

行政效率低下。为了变被动为主动,变压力为动力,我市机构编制部门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在研究和实践管总量与管结构有机结合的过程中,

在以下几个方面统一了思想认识,并做到二十几年一以贯之。

(一)编制减压需要实行实名制。*年的机构改革恰好与*的地市合并同步,

人员分流的压力很大。要筑起人员编制调控的铜墙铁壁,

就必须严控细管,堵漏防渗。在日常编制管理中,

我们发现了许多的审批漏洞,例如:有的未达到法定就业年龄,

更改出生日期,提前“顶职”就业进行政事业单位;有的在开列的控编数内,将不符合条件的人员安排上岗;有的借补充专业技术人员之名,

照顾安排家属子弟就业;有的甚至擅自在单位内部补编补员。这些现象虽然是个别的,但对控编控员是一个极大的冲击。面对压力,

我们迎难而上,

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深刻认识到,

必须建立人员编制“实名制”,

才能从根本上增强监管力度,消除形形弄虚作假、蒙混过关的现象,推进人员编制规范化管理。

(二)控制人员编制总量需要配套实行编制“实名制”。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前,

编制部门负责单位工资基金管理。在多年的机构编制管理中,工资基金管理与人员编制管理殊途同归、相得益彰,发挥了控制人员及工资总额的重要作用。

在工资基金管理日常审批工作中,

单位工资总额的审批必须建立在个人工资额的基础上,因此,我们全面建立了单位人员工资台帐、人员工资手册、人员工资卡片,实行了实名登记审核,为人员编制实名制管理奠定了基础。

工资基金管理移交人事部门后,我们以工资帐、册、卡为基础,建立了人员编制帐、册、卡,

并不断总结完善管理办法,市直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实名制”管理成为制度化、规范化的机制。

(三)提高人员编制管理效率需要实行“实名制”。随着形势的发展,机构改革及人员编制调整变动频繁,

机构编制管理处于动态过程。在几次大的改革调整中,

各项调查统计、分析论证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工作对象必须细化到每个人员编制,才能确保全民真实掌握情况,提供科学决策资料,

提高决策效率。因此,实行机构编制动态管理,

提高人员编制管理效率,必须以实行“实名制”管理为基础。

特别是优化人员结构的工作,

必须依靠“实名制”,才能作出及时、准确、高效的统计分析,服务改革和管理大局。

(四)配合公务员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管理需要实行“实名制”。

长期以来,编制部门协同组织人事部门开展职数职位管理、人才引进、公务员招考、安置、工资套改、人员分流等一系列工作,相互支持相互监督,配合默契。协作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

由于实行“实名制”,对公务员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情况数据,编制部门掌握得最全面、最系统,

为共同推进干部队伍规范化管理提供了极大方便,同时有效地杜绝了“吃空饷”现象。

随着《公务员法》的正式颁布实施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的推行,实行人员编制“实名制”更有必要。要认定一个工作人员是不是公务员,要确认事业单位人员聘用数额、对象,必须先行界定其岗位、编制和经费性质,

没有“实名制”,必然导致混淆不清,增加认定、过渡难度。“实名制”管理将为实施《公务员法》、和推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创造良好条件。

二、具体做法

人员编制“实名制”管理是机构编制日常监督管理的核心工作,需要我们打牢业务基础,争取编委成员单位配合,贯穿到每个办事流程,

落实到各个管理环节,才能确保实效。多年来,我们坚持不懈做好了以下具体工作:

(一)建立帐卡册,夯实管理基础。

在人员编制日常管理中,我市统一建立了人员编制台帐、手册、卡片三位一体的“实名制”管理模式,

编制部门的台帐和各单位的手册对应一致,

凡人员编制异动,

随时进行审核登记,动态反映增减情况,新进编人员在开出编制通知单的同时入帐、入册、建卡。对死亡、调出和退休人员,一个月内核销编制。

目前,我市市直建帐册卡单位共个,其中党政群机关(含政法机关、行管办)个,

事业单位个,人员卡片张。全面、准确、动态的实名登记,极大地方便了监管、查询和统计,无论人员编制专项统计还是综合统计,

我们一般不需要各单位填报基础表,

对相关单位的咨询我们做到了随时准确无误地提供服务。

(二)动态掌握底子,定期清理清查。工资基金管理移交人事部门后,

我们对市直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状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摸底清查。

此后,凡人员编制异动要求一个月内进行变更审核,每年年底结合编制统计与各单位核对,人员编制情况始终处于动态更新过程之中,保证统计数据及时、准确。

*年、*年两次机构改革后,我们都开展了人员编制专项清理。

*年我们开展集中清理“吃空饷”专项工作,共清理机关和附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个共涉及编制名,涉及实有人员人。

通过清理共查出在编不在岗人员人,其中机关人,事业单位人;

混编混岗人,其中机关人,

事业单位人;临时聘请人员人,其中机关人,事业单位人。清理后,

区别不同情况予以整改,充分发挥“实名制”管理的有效监督作用,维护了动态管理情况数据的真实准确性。同时,县市区也开展了清查工作,

我们分别对各县市区人员编制清理情况进行了督查,提出了整改要求,

指导规范了“实名制”管理。

(三)实行实名申报,

严把审批关口。长期以来,我市人员编制的申报、审批实行“实名制”。单位申报时,必须逐个填报人员编制申报表中设置的单位及个人信息,

签署呈报意见并加盖申报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印章。在有编制且符合人员结构的前提下,由市编办相关业务科室审查人年龄、学历、专业、职务、职称是否符合优化人员结构要求,

再提交办公会议研究审核。经研究同意进编的,原则上要求用人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凭手册办理进编手续,当场入册建卡,再凭我们开具的编制通知单到相关部门办理调配、工资手续。

实名申报实现了管数量与管结构的有机统一,突出了编制部门在控制人员增长工作中的牵头把关作用。

(四)加强制度建设,强化部门协作。为加强日常监管,

堵塞管理漏洞,我们及时针对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制定相应政策措施。

每隔三到五年下发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的文件,明确人员编制审批程序和权限,

加强监管力度。同时,我们建立了人员编制管理联动机制,组织人事部门凭编制通知单开列的具体人员名单办理调配手续,

同时严格审查列编人员档案资料,进一步把关;

财政部门凭编制通知单开列的具体人员的编制性质、经费渠道和人事部门核批的工资额拨付经费;政策性安置等批量性人员进编,在衔接计划时编制部门协同介入档案审查,

原则上逐个开具编制通知单,防止浑水摸鱼。

总之,我市的人员编制“实名制”管理,

贯穿到了人员编制审批、人员调配、工资审批、经费拨付的各个环节,发挥了归口把关的功效。

三、主要成效

实行“实名制”增强了编制管理权威和力度,对我市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控制、精简起到了关键作用,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管住了人员编制总量,

改善了人员结构。实行“实名制”管理,严把员额和结构审核关口,

有效堵塞了各种管理漏洞,我市机关人员编制在十多年以来连续呈负增长趋势,*年至*年,

市直行政编制分别余编名、名、名、名、名。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增长比例严格控制在低于财政增长比例的幅度内,除改革中成建制接收的企业管理的事业单位外,每年一般为-%,这一经验曾被中编办《中国机构》杂志推介。

尽管历经两次改革,

行政编制大幅核减,我市市直机关人员目前仍有余编(不包括预留机动编)。截止*年底,

我市市直党政群机关共有行政编制名,实有人,余编名;政法机关共有专项编制名,实有人,

余编名;市直各级各类事业单位核定编制名,实有人员人,余编名,事业人员年增长率仅为.%。

“实名制”管理大大优化了我市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结构。*年机构改革后,

市直机关人员平均年龄下降.岁,大专以上文化的提高了个百分点。据统计,

*年我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占.%,*年达到.%,提高了.个百分点;大专以上学历人员由.%提高到了.%,

提高了.个百分点。

(二)管活了人员编制,建立了有出有进的良性循环机制。近些年,机构编制基本冻结,

但我市的人员编制管理并没有变成死水一潭,而是在“实名制”管理过程中管好、管活,较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干部队伍建设,

起到了体制、机制保障作用。在机构改革中,我们根据“实名制”管理中掌握的情况,合理研究了机关、事业单位领导职数和人员结构比例,

提出调剂余缺的建议得到市委市政府采纳,

节约了行政成本。特别是*年至*年开展以规范为主要目的的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对每个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专业技术、后勤服务人员比例进行了硬性规定,确保了优化人员结构审核有理有据。在第一轮公务员过渡工作中,

组织人事部门基本上以我们的基本数据为准,开展职位分类。

机构调整、人员划转以及补充工作人员,我们采取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科学确定划转比例、结构和招考数额、职位,

确保在编制范围内进行,避免盲目划转和招考。

由于严格把关从紧控编,我市公务员招考已形成隔年招考的惯例,

领导机关特需文秘等人员一般在现有机关人员中选调。新组建单位编制一般在总编内调剂,也不擅自核定地方事业编,近十几年节减行政编制近百名,杜绝了编制只增不减、人员只出不进。

在改革和冻编的条件下,我市人员编制管理在“实名制”模式下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实现了有出有进的良性行。

(三)建立了多部门联动机制,

树立了编制管理权威。“实名制”在一定程度上使人员编制管理摆脱了“人头会计”的局限,促使用编自觉树立了既要有编又要符合人员结构两个意识,增强了主动把关的积极性。

实行“实名制”增强了部门协同配合力度,机构编制委员会与成员单位在审批把关工作流程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介入,

相互监督,有力地树立了编制管理权威,有效的协作联动机制又使编制意识更加深入人心,遵守编制政策法规变成了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机构编制我的老师作文部门牢牢掌握了人员编制管理的主动权。

成语大全

Copyright www.jiayuanhq.com 全民百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