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王安石全集

    王安石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9日 [129] -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中国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被宋神宗升为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被神宗再次起用,旋即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王安石郁然病逝于钟山,享年六十六岁。累赠为太傅、舒王,谥号“文”,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乡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范文

    乡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篇

    为进一步加快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进程,交流推广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推进全县农村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经研究,决定召开此次会议。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对*年以来全县乡村卫生服务管理工作的基本估价

    我县的集体办医有过辉煌的过去,鼎盛时期,

    全县有村卫生医疗室个,卫生人员人。上世纪年代末,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

    村集体卫生室逐步解体,到年,全县在册的个村卫生室中,

    只有少部分村仍然实行集中办医,

    多数已名存实亡。

    村卫生室房屋、土地、设备流失严重,导致农村医疗市场混乱,非法行医抬头,游医药贩泛滥,

    公共卫生工作难于落实,农民就医安全得不到保障。

    为切实改变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年以来,我们以“统一规划、理顺体制、规范建设、加强管理”为重点,以“三制、四有、七统一”为目标,在全县范围内推行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

    通过加强卫生所建设,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不断拓展服务职能,

    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得到了农民群众的广泛认可。

    一是建立了一支专业素质较高、结构稳定的乡村医生队伍。*年以来,

    我们在乡村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上下了很大功夫。首先,以村(居)委会为单位核定村医编制,

    逐步建立健全了村医准入制度,所有乡村医生均通过公开考试择优招录。截止*年月底,

    全县共有乡村医生名,保证了每个村卫生所至少有名村医,

    农村配置村医比例达到了千分之一点五。其次,通过加强乡村医生的技能培训,

    不断提升了村级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

    目前,全县%以上的村医参加了省教育厅和卫生厅举办的基层中专学历教育和成人高等医学教育,乡村医生的教育、使用、管理逐步走入正轨。三是逐步提高乡村医生的待遇。县财政对村医的补助从每人每月元提高到了元,

    在此基础上,乡镇也制定了配套激励措施,如腾越镇实行“下保底元,

    上不封顶”政策,

    明光乡从乡财政中每月增补元等。通过这些措施的实行,既提高了乡村医生的专业素质,

    又稳定了乡村医疗队伍,为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提供了人才保障。

    二是村卫生所建设成效显著。

    针对全县村卫生所基础设施滞后的现状,

    我们按照“对全面落实村卫生所建设用地,全力抓好村卫生所业务用房建设的乡镇优先;对每个村卫生所建设给予不低于万元补助的乡镇优先;

    对村卫生所巩固发展认识和管理到位的乡镇优先”的原则,逐年加大了对村卫生所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年—*年,

    实施村级卫生所建设个,占全县村卫生所总数的%。*年,中央财政安排建设项目个,省财政安排个,

    所有待建村卫生所即将完成达标建设。年来,县级以上投入村卫生所达标建设资金.万元,

    其中:中央财政资金万元;

    省级财政资金万元;援建项目万元;地震恢复重建项目万元;市级配套万元;县级配套万元,

    并为每个村卫生所配备了专用冷链冰箱。村卫生所的工作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年,省财政决定按每村元的标准为村卫生所配置基本医疗设备,预计年可兑现。

    三是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络的网底得到巩固和夯实。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的推行,

    巩固和夯实了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络的网底,理顺了乡、村医疗机构关系,

    村卫生所的产权和性质得到进一步明晰,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现在,全县个村卫生所基本上实现了集中办医。

    乡镇更加重视卫生服务管理工作,强化了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所的管理职能,

    有效拓展了村卫生所的职能,全县村级计划免疫工作正在逐步加强,传染病疫情得到了更好的监测和控制,项目病人跟踪管理工作开展较好,妇幼保健等各项公共卫生工作落实更加到位,

    针对农村群众的疟疾、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战役深入推进。

    同时,通过建立健全转诊制度,扩大了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范围,

    发挥了乡镇卫生院的技术和设备优势,解决了资源利用不足的问题,实现了乡、村两级医疗机构的相互补充。

    四是广大农民群众的就医环境明显改善。*年以来,

    通过实行村卫生所“三制、四有、七统一”为主要内容的规范化管理,村卫生所的服务质量显著提高,医疗质量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通过大力开展非法行医专项治理,实行药品统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农村“乱办医”、“办医乱”的现象得到遏制,农村医药市场明显净化,农民用药更加安全。

    通过明确规范村级收费标准,村级医疗机构乱收费行为得到根本性扭转,切实减少了农民医药费用负担,

    改善了医患关系,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大为减少。

    五是实现了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实践证明,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是顺利实施新农合村级门诊补偿工作的重要条件和基本载体,反过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又加快了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的工作进程。

    年月,我县被列为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年月正式启动实施后,我们以“小病不出村”为目标,

    将新农合门诊报销比例向村级倾斜,

    引导参合农民就近就便就诊,并逐步扩大村级用药目录,提高门诊报销比例,改变了村级卫生资源利用不足的问题,实现了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现在,

    全县%的参合农民门诊患者已在村卫生所就诊,年诊疗.万人次。*年以来,全县村级新农合门诊总费达.万元,累计拨付村卫生所门诊补偿费*。万元。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农村卫生事业的反哺和带动作用日趋明显,极大的增强了村卫生所的生机与活力,一些跌入低谷的村卫生所正逐步走出生存困境。同时,

    通过新农合采取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措施,非法行医得到有效遏制,消除了村医以铺为点、以家为点的变相行医行为,进一步巩固了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

    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我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尚有许多不完善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内涵,

    离一体化管理标准相距甚远。

    大部分村卫生所“三制、四有、七统一”的规范化管理有待加强,有的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只管业务和人员,不管财务,

    导致部分村卫生所财务混乱,分解新农合处方、乱收费等套骗新农合资金的违规行为时有发生。二是工作基础薄弱,

    服务能力与农民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差距还大。目前,部分村医学习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不强,医疗技术水平不高,加之卫生所医疗设备陈旧老化,

    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三是重视不够,

    投入不足。部分乡镇对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重视不够,

    投入不足,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卫生所的发展;

    部分村卫生所只注重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导致公共卫生工作有所弱化。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全县村卫生所的发展很不平衡,

    甚至存在流于形式、名存实亡的现象。

    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并切实加以解决。四是合管办管理不到位,

    结构不合理,责任心不强的问题依然存在,

    设施设备不足。

    二、提高认识,真抓实干,加快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工作进程

    加快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健康水平,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事关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我们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开拓创新,

    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全力推进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工作。

    (一)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全面落实推进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工作的责任。

    村级卫生所是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的网底和基石,抓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对发展卫生事业意义深远。

    实践证明,

    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是满足农民群众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的迫切要求,是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有效措施,也是促进农村卫生工作发展的有效办法,

    能有效增强应对和处置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提高认识,把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列入民生工作的重要内容,

    作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责来抓,

    将其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努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统筹、村(居)委会参与、卫生院组织管理、村卫生所主动实施”多方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各乡镇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机构,

    抓好本辖区内的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全面加快村卫生所建设步伐,

    坚决取缔非法行医,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进一步提升乡村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巩固农村卫生公共体系建设成果。乡镇卫生院要加强对村卫生所规范化建设和日常督导的力度,

    发现有违规行为,及时处理、上报。各村(居)委会要积极协助上级相关部门管理好本村的医疗市场,无偿提供村卫生所建设用地,并协助做好村卫生所建设和管理工作。

    县级各职能部门要明确职责分工,

    认真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做到“研究工作抓规划,部署工作抓责任,落实工作抓进度,检查工作抓实效”。

    县卫生局要指导好全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认真开展定期业务指导,切实抓好依法审批和医疗市场秩序管理。

    卫生局、食药监局、工商局等部门要加大对非法行医和违法经营药品行为的打击力度,净化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市场。工作中,各职能部门要相互协调配合,消除畏难情绪,

    一方面倾听广大农民群众和村医的诉求,另一方面大胆实践,

    积极探索适合我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发展的新路子、好办法,促进此项工作的稳步健康开展。

    (二)准确把握工作内涵,

    努力形成齐抓共管、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要围绕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内容,积极推行“三制、四有、七统一”管理。

    要抓好行政统一管理、业务统一安排、人员统一调配这个核心,

    增强政府抓卫生工作的能力,

    规范乡村医生执业行为,提高村卫生所整体医疗技术水平。要抓住财务统一收支这个关键,做到财务规范运行,

    增强医疗收费透明度,接受群众监督,降低农村医疗费用负担,确保村卫生所长足发展。

    要抓住药品统一管理、收费统一标准这个热点,严格执行药品统一集中招标采购、统一集中配送制度,

    严格质量管理和价格政策,确保群众吃上放心药、安全药、廉价药。

    要加强日常监管,抓住农村医药市场整顿这个难点,规范、净化农村医疗服务市场,

    提高广大农民就医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保护村医合法权益,为村卫生所的发展保驾护航。要加快推进村级医疗机构内部运行机制改革、人事制度改革,

    实行人员聘用制、浮动工资制,充分调动村医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准确把握农村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

    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突出公益性质,

    把履行好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的职责摆在首位。要按照卫生区域规划的要求,坚持“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提高质量”的原则,从严审批和控制乡镇个体诊所数量,

    合理布局农村医疗机构,优化农村卫生资源。

    乡镇原则上不设立民营医院。要加强乡村卫生人才的培养,加大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工作力度,加强对乡村卫生人员的学历教育和业务培训,提升乡村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

    要持续发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保障作用,在完善管理制度、运行机制和创新管理上下功夫,在防范基金透支风险的前提下,

    最大限度地提高参合农民的受益面和受益率,有效解决农民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

    (三)强化村级卫生服务硬件设施建设。要消除畏难情绪,克服“等、靠、要、怕”思想。要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

    加强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各乡镇要积极做好业务用房不达标的村卫生所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

    落实好建设用地和配套经费。

    涉及“.”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项目,要严格资金管理,

    严格质量要求,确保按期建成并投入使用。

    (四)不断提高乡村医疗服务水平。要严格按照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全县村级卫生所建设与管理的意见》要求,规范乡村卫生所的各项工作制度、人员职责和处方管理。县卫生局要积极鼓励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纵向合作,

    促使县级医疗机构的技术服务向乡镇延伸,乡镇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服务向村级延伸;

    要继续加强乡村医生的卫生管理法律法规的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树立依法执业意识,提高综合素质,尤其是医疗技术水平;

    要加强村医执业准入和退出机制管理,制定村卫生所及乡村医生的考核办法,定期进行考核。促使所有村卫生所都具备开展常见病、多发病治疗、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转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初步处理的能力,

    让农民不出村、不出乡就能享受到较好的卫生服务。

    (五)加强村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管理。县卫生局、合管办要认真执行村级定点医疗机构有效监管措施,加大对村卫生所的监督管理。

    要畅通农民投诉、举报渠道,保障农民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对村卫生所挤占、贪污、挪用、截留、骗取、瞒报、套取新农合资金的违法违规行为,

    要严肃查处,决不手软。

    (六)积极推广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

    今年是我县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的关键年,各乡镇卫生院要采取多种激励措施,

    鼓励村医积极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

    所有乡村医生要能熟练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诊疗工作,让农民群众切实享受到中医药简、便、验、廉的服务。

    乡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篇

    [论文摘要]乡村医疗服务集团具有中观卫生管理功能、卫生资源整合功能和效率促进功能。在集团功能实现过程中,由于农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乡村医疗服务集团内外存在着组织结构形式、管理能力和手段、利益分配方面的冲突,需要从政策、利益、管理、组织结构、文化等方面形成一个良好的协调机制。

    世纪年代兴起的乡村医疗服务集团理顺了农村医疗服务竞争秩序,缓解了乡镇卫生院的生存困难,提高了乡镇卫生院的服务效率,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但是在集团运行过程中,

    由于集团本身存在时间较短,发育不够成熟,以及农村政治、经济、社会等因素的影响,集团内外存在着一些矛盾和冲突,影响了集团功能的实现[]。

    在确立乡村医疗服务集团功能的基础上,分析乡村医疗服务集团内外的矛盾冲突及其产生原因,进一步揭示医疗服务集团矛盾根源,

    寻求建立冲突的解决机制,有利于解决乡村医疗服务集团发展的瓶颈,促进集团发展。

    乡村医疗服务集团的功能

    乡村医疗集团是在改革开放以后,

    在农村实行生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产物,是政府为了改变当时农村医疗秩序混乱、农村居民卫生服务不足的状况而做出的重要决策。从政府的初衷看,

    乡村医疗服务集团应具备卫生管理、资源整合、效率促进的功能。

    .中观的卫生管理职能

    在传统的合作医疗体系解体之后,农村个体行医、村卫生个人承包使得原有的乡镇卫生院对村级卫生机构管理的合法性和可能性丧失,

    此后村级卫生机构就处于缺乏管理的状态。

    村委会既不具备管理的能力,又缺乏管理的合法权力基础;县级卫生行政监督部门是村级卫生机构的法定监管机构,但限于其人力、物力条件,

    往往无法实施足够的日常管理。

    村级卫生机构处于宏观上有国家卫生政策调控、微观上有卫生机构自己的管理,

    缺少了中间的行业中观管理的境况。组建医疗服务集团,通过契约的形式,制定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机构的管理权限和管理手段,

    恢复了乡镇卫生院的管理职能。

    但是,在新的集团体制下,乡镇卫生院的这种管理职能和管理手段与传统合作医疗制度下的管理实现方式具有本质的不同:以前的是卫生行政部门授权管理,而现在应当是双方平等条件下的契约管理。

    .资源整合功能

    乡村医疗服务集团的设立,是在区域卫生规划指导下,由集团的核心机构——乡镇卫生院主导,

    制定村级卫生机构设置的标准和原则,以~.公里为服务半径,以~人为服务对象,

    对村卫生室的布局重新调整,

    对村卫生室的房屋建筑、仪器、设备等统一规范,对村医的业务能力、从业资格进行规范化管理,理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关系,避免无序竞争,使农村乡、村二级卫生资源重新纳入有序、规范的轨道。

    .效率促进功能

    乡镇卫生院对村级卫生室的整合和管理,能够提高农村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安全性。集团的人员共享、乡镇卫生院医技人员和村医的双向合理流动,

    提高了人才使用的效率。

    业务、药品的统一管理也有效降低了经济成本,为农村居民提供初步的、安全的医疗服务,促进了农村卫生服务效率的提升。

    乡村医疗服务集团的冲突与原因分析

    .乡村医疗服务集团的冲突

    在集团功能实现进程中,集团内部成员之间、集团与外部环境之间存在冲突和不协调,

    影响了集团的效能发挥。乡村医疗服务集团存在的矛盾和冲突主要集中在集团管理,包括组织结构、管理能力、管理手段、集团内外的利益分配和医防业务等。

    .。组织结构形式和集团属性之间的矛盾集团不是一个独立的法人机构,

    其成员不都是乡镇卫生院的直接下属机构,

    而乡村医疗集团的组织机构大多数是在乡镇卫生一体化管理领导小组下,乡镇卫生院内部各机构直接履行集团的各项职能,

    混淆了集团与乡镇卫生院之间的界限,使得乡镇卫生院过多地替代了集团的职能。

    .。形式多样与管理手段单一的矛盾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的联结纽带既有产权,

    也有契约,

    也有两者的混合体,乡村医疗服务集团形成模式具有多样式特征,这样就使内部成员之间的联系多样化。基于集团模式的多样化,其管理手段和方法也应当是多样化的,

    但目前实践中所有乡村医疗集团都存在管理手段单一的问题。

    .。乡镇卫生院的核心地位与自身管理能力不足的矛盾在乡村医疗服务集团中,乡镇卫生院居于核心主导地位,是技术输出者、医疗业务和行政事务的管理者,

    应当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和资源供应能力,但由于乡镇卫生院发展中各种因素的影响,

    乡镇卫生院自身大都存在着资源不足、管理能力不足、效率不高的问题和困难。乡镇卫生院院长也普遍缺少管理的系统知识和能力,更缺乏管理集团化组织机构的经验。

    .。乡镇卫生院与村医之间的利益矛盾由于体制落后、改革滞后的原因,乡镇卫生院存在着投入不足、补偿机制不合理、生存和发展困难的情况。在成立集团之后,

    在缺少足够约束的情况下,卫生院自然会产生一种用集团收益补偿卫生院的冲动,进而表现出降低村医收入、侵占药品的购销利润等倾向,

    与村医争夺利益。

    .。医疗服务与防保业务之间的矛盾农村卫生中防疫保健缺乏的状况在集团成立后依然没有得到多少改观,政府对预防保健和公共卫生投入仍然较少、乡镇卫生院专业防保人员奇缺、村医只有防保责任和义务,

    缺少报酬补偿、技术设备简陋,这些都造成了防保业务薄弱,与得到改善的医疗卫生服务形成鲜明的对比,

    “以医养防”的局面难以彻底扭转[]。

    .。集团与个体行医者的矛盾在国家有关政策推动下,农村个体开业行医和私营诊所迅速增加,

    与集团的村卫生院形成竞争。

    医疗集团化中的村卫生院失去了“产权明晰、职责明确”的优势,费用有所上升,服务态度和质量、服务便捷性反而都有所下降,

    与个体开业者的竞争优势相比处于劣势[]。于是,在一些地区,为了保护集团利益,出现了取缔或限制个体开业行业的状况,

    实质上阻碍了农村卫生的进一步发展。

    .乡村医疗服务集团产生冲突的原因

    乡村医疗集团上述冲突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变革过程中产生的,是农村社会转型过程中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政策原因政府政策是医疗服务集团形成的主要推动力量,

    也是医疗集团出现冲突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政策上没有对乡镇卫生院本身的运行机制、产权制度、人事与分配制度等改革做出规定,使传统的乡镇卫生院管理机制与体制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的农村卫生组织结构形态产生了矛盾,旧的机制无法适应集团组织的管理要求,

    无法处理好集团内外的管理问题。

    .。经济原因在政府投入不足、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不合理的条件下,经济因素成为集团内部矛盾冲突的重要原因。乡镇卫生院占有职能管理之便,出于补偿经费的目的,

    侵占集团的服务经费结余,使得村医收入下降,服务热情降低。

    政府投入不足,集团的防保工作依然成为薄弱环节。

    .。社会原因农村居民对医疗卫生知识的不了解会造成对医疗服务的逆选择;

    乡镇卫生院管理者狭隘的部门所有的意识也可能导致管理决策中对村医的不公平。乡镇卫生院人才选聘考核机制中权势因素也对乡镇卫生人员的结构产生不良影响。

    乡村医疗服务集团冲突的协调机制

    乡村医疗服务集团冲突的存在制约了集团功能的实现,

    也影响了集团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从根本上加以解决。在农村实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后,

    农民医疗费用的支付能力和支付方式都发生了彻底的变化,乡村医疗服务集团冲突的解决有了新的契机。

    从深层次的原因着手,运用政策和利益手段;从外在因素着手,运用组织管理手段、社会文化手段,综合性地协调解决集团的矛盾冲突,

    形成冲突解决的有效机制。

    .政策协调

    首先是要加大现有政策的贯彻实施力度,纠正基层卫生组织在执行政策中的不当行为。

    在“三制、四有、五统一”的约束下,

    明确乡镇卫生院的职责,

    防止乡镇卫生院过分追求经济补偿的倾向,杜绝借医疗集团的名义取得或限制个体行医的做法。其次是完善和修订现有的政策规章。

    医疗集团的地域性使得各地政府都出台了相应的一体化管理的规章,这些规章贯彻了国家的方针,考虑了地区的具体情况,

    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但也存在着缺乏严密的系统性、严格的科学性,对一体化组织的特征认识不够深入,需要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结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

    加以完善和改进。通过政策的完善和实施,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一些制约集团健康发展的矛盾冲突[]。

    .利益协调

    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是利益协调的基础,

    乡镇卫生院在分配集团收支节余时,

    首先要考虑到村医的收入与其作用匹配,

    收支节余分配与村卫生机构建设的关系,收入向村医和预防保健倾斜。合理制定药品购销的差价分配,

    对不同模式的卫生室给予不同的分配方法,乡镇卫生院举办的卫生室药品购销差价归卫生院,

    其他模式举办的卫生室药品购销差价可在收取手续费用基础上返还给卫生室。政府应当保证对公共卫生的投入,维持防保工作的正常进行。

    .组织协调

    实行职能管理的委员会制,民主决策,

    约束乡镇卫生院和行为。乡镇卫生院院长仍然作为集团的行政负责人,保证在民主决策之下的统一管理。

    重新调整设立集团的组织架构,在人员精干高效的基础上,成立集团办公室,作为集团日常办公机构,

    与乡镇卫生院的职能部门和人员独立,

    全权实施集团的业务、财务、人事管理。

    .管理协调

    建立集团内部有效的沟通、约束、激励机制,

    协调各成员之间的矛盾。建立定期的会议、通报制度,把集团的业务发展、建设成就、管理成果在集团成员间传播;通过职能管理,

    对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和村医诊疗行为、服务态度、质量进行有效的监控,

    对不符合政策规定的行为予以惩处和约束;强化卫技人员业务培训,选拔培养优秀的管理人才,奖励业务突出的优秀人员,

    用激励机制推进集团发展[]。

    .文化协调

    在产权、体制改革难以突破的情况下,通过文化协调是提高集团效率和效能的有效途径。改变乡镇卫生院注重短期效益分配的观念,

    建立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共存共荣、共同发展的理念。树立群众观念,建立长期效益来自于就医方便、服务价格适当、服务态度较好的服务体系。

    乡镇卫生院和村医通过人员交流和互动,建立集团成员“一家人”的文化认同感和团结奋斗共同发展共同受益的集团文化观念。

    乡村医疗服务集团产生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转型的大环境中,它所承受的矛盾和冲突也是多种社会矛盾交织的产物,

    是我国农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这些矛盾和冲突的存在阻碍集团功能的实现和目标的达成,需要从政策、利益、组织、管理、文化等多角度,多层面进行协调。

    [参考文献]

    []郝模,姚树坤,

    王小宁,

    等。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政策研究和实践概述[]。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汪雪梅,张业武。我国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的现状与思考[]。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杨柳。湖北省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效果评价与完善对策[]。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徐杰。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的评价[]。中国卫生经济,

    ,

    ():-。

    []曲江斌。现行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的效果、不足与思考[]。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乡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篇

    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意见》(皖政〔*〕号)精神,

    切实做好我市农村卫生工作,提高农民群众健康保障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工作目标

    到年,

    力争每个乡镇有所政府举办的规范化卫生院、每个建制村有所规范化卫生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更加完善;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以上达到专科以上学历,其余卫生技术人员(包括乡村医生)全部具备中专学历,

    乡村医疗卫生人员%具有执业资格;建立健全农村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农村卫生和农民健康的主要指标达到全省中等偏上水平。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快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以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中心、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农村卫生服务体系。逐步调整乡镇卫生院的数量和布局,

    原则上每个乡镇设立一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

    多余的乡镇卫生院可转为医院、门诊部和村卫生室等。切实改善乡村卫生服务条件,年内建设所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和个标准化村卫生室。

    鼓励和扶持社会和个人举办农村卫生机构,统筹纳入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纵向业务合作,增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保障能力。

    (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

    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落实保障经费;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逐步实现市、县(区)与省级平台并网运行;逐步建立全市相对统一的补偿方案,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水平,

    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年度资金节余控制在筹资总额的%以内;取消定点医院区域位置、分类性质和隶属关系等方面的限制,

    减少报销环节,取消病人转诊转院审批制度;采取提高报销比例、降低起付线等办法,鼓励开展和选择中医药服务项目;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监管,

    为农民提供安全、高效、价廉、方便的医疗卫生服务。实施农村医疗救助制度,资助农村五保户等生活困难群体参加当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代其缴纳个人应负担的全部参合资金。

    对参加合作医疗的五保户,可实行零起付线;

    对因病造成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大病患者,在按规定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后,

    再给予一次性定额医疗救助。

    (三)切实提高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素质。实行农村在岗卫生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制度,

    全面普及农村在岗卫生技术人员中专学历教育,鼓励已取得执业资格的农村在岗卫生人员按照专业对口原则参加各类高等医学教育学习。

    大力组织实施中央财政补助农村卫生人员培训项目,

    轮训乡村卫生机构技术人员。选派卫生院临床技术骨干赴省、市级医院进修,为每所卫生院培养—名业务技术骨干。逐步提高乡镇卫生院人员待遇,从*年起,

    适当提高乡镇卫生院编制内在职人员工资的财政差额补助标准,并对承担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乡村医生(每建制村人)每人每月补助元,在乡镇卫生院全面建立社会养老、医疗保险制度。

    (四)建立城市医疗机构对口支援农村机制。组织三级医院支援县医院,

    二级医院(包括县医院)支援乡镇卫生院。市、县(区)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对口支援工作的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年度考评的重要依据之一。严格执行县及县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在晋升主治和副主任医师前到农村卫生机构定期服务的制度。

    从*年起,

    从县及县以上医院每年选派名(其中,市级医院名、县级医院名)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务的人员到乡镇卫生院挂职,

    每个周期一年。

    挂职期间的工资和福利待遇由派出单位解决,市、县(区)财政给予适当补贴。继续执行公开招募医药卫生类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政策。对挂职和招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技术人员,在生活保障方面予以优先照顾,

    形成吸引人才到农村服务的长效机制。

    (五)强化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建立健全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机制。对开展一类疫苗免疫预防接种、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和控制处理、妇幼保健和爱国卫生等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经费予以保障。

    加强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加强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报告和管理,突出抓好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的防治工作,切实做好以霍乱为主的肠道传染病预防控制。

    完善农村妇幼保健网络,加强妇幼保健机构、医疗机构产科建设和人员培训。积极创建“爱婴卫生院”,认真实施“降消”项目,

    不断提高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

    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

    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深入开展农村爱国卫生运动,采取多种形式普及疾病预防和卫生保健知识,引导和帮助农民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

    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六)完善农村卫生管理体制。深化乡镇卫生院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推行乡镇卫生院院长公开招聘制度,

    实行院长负责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

    实行职工全员聘用制,

    因事设岗,

    公开竞岗,合同管理;

    切实分流、清退卫生技术岗位上不具备相应执业资格的人员,严禁非卫生技术人员进入卫生技术岗位;

    改革内部分配制度,

    体现服务技能和劳动价值,并向技术骨干和重要岗位倾斜。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乡镇卫生院的监管,提高诊疗质量,规范收费行为。全面推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业务、药品、财务及人员等实行统一管理。

    村卫生室要按照标准化的要求进行建设,加强内部管理。

    对纳入市民生工程建设的村卫生室,由乡镇卫生院统一建设和管理。

    (七)依法加强农村卫生监督管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依法加强对乡镇卫生院依法执业的监督检查,严格农村卫生机构、人员、技术准入监管。加强农村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切实做好农村食品卫生、学校卫生、职业卫生、公共场所卫生、健康相关产品、医疗服务市场等卫生综合执法监督,

    严厉打击和取缔非法行医、无证生产经营等危害公共卫生的行为。

    加强对农村医疗机构及其周边地区的治安管理,依法严厉打击扰乱医疗机构秩序、寻衅滋事等违法行为,维护医疗机构的正常诊疗秩序。深入推进农村药品监督网和供应网建设,

    建立和完善适合农村实际的药品监督体系和供应体系,严厉打击向农村销售假劣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违法行为。逐步推进农村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或跟标采购,鼓励药品批发企业、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向农村基层医疗机构集中配送药品。加大对农村药品、医疗器械市场的监督管理,

    进一步降低农村药品价格。

    三、切实加强对农村卫生工作的领导

    乡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篇

    【摘要】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发展是新世纪新阶段重大战略任务。本文通过对__卫生事业面临的形势进行了分析,明确了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制约因素,探讨了一些工作措施,

    力争缩小城乡人均医疗服务的差距,努力推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衡化。【关键词】统筹城乡发展对口支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医疗卫生事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老病死,

    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发展是新世纪新阶段重大战略任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是__建设渝东北地区的经济中心、和谐稳定新库区的示范区、城乡统筹发展的重庆第二大城市的内在要求。总书记指出,

    要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努力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收入群众之间医疗卫生服务差距,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一、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一)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发展的现实基础直辖建区以来,__卫生事业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__年,卫生机构年收入.亿元,

    比直辖时增长近倍。

    全民、集体卫生机构个,其中医院个(三级甲等医院所、二级医院所、未评级区级医疗机构所),

    卫生院个(其中中心卫生院个、乡镇卫生院个、街道卫生院个),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血站、卫干校、皮肤病防治、新农合管理机构各个,村级卫生组织共有村卫生室个。床位张,每千人口床位.张,

    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全区有名医技人员,

    有万元以上医疗设备台件,公立医疗机构共接诊门诊病人万人次。以三峡中心医院为龙头的优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初步形成,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发展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日益增强。“少取”迈出历史性步伐,

    “多予”有了良好开端,初步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对口支援等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发展新机制,为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二)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发展的制约因素__区是一个位于三峡库区腹心的农业大区,城乡卫生事业发展极不均衡,

    城乡二元结构突出,服务差距大,城区卫生总量有限,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何吸纳承载能力不强。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滞后,

    农村卫生基础薄弱,

    卫生专业人才匮乏、素质不高,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差。农村卫生的薄弱,严重制约了农村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阻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不完善,服务能力不高。全区有中心卫生院所,普通乡镇卫生院所,

    乡镇卫生院发展极不平衡,

    服务能力总体水平不高。

    三级防保网络的网底开始破裂,乡村两级功能发挥尚需加强,无法为人民群众提供有效的公共卫生服务。__区乡镇卫生院服务体系一览表项目单位__所占比重(%)备注(一)卫生服务体系规范化乡镇卫生院所建立职工养老保险的卫生院所建立职工医疗保险的卫生院所一体化管理试点的卫生院所.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所所.(二)设备配置缺救护车的乡镇卫生院所.缺超的乡镇卫生院所.缺心电图机的乡镇卫生院所.缺光机的乡镇卫生院所.缺妇科基本设备的卫生院所没有开展三大常规检查的卫生院所――农村卫生人才问题。

    一是农村卫生人才极度紧缺。我区系农业大区,农业人口近万,而农村卫生专业技术人才仅有名,严重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医疗需求。

    据调查:几乎所有乡镇卫生院近来年没有进一个大学生。如我区较远的白土中心卫生院,负责片区万多人口的医疗、妇幼、防疫、健康教育、卫生监督等工作,

    现只有医护人员名。甚至部分乡镇卫生院只有-个人,

    如梨树乡卫生院只有人,

    普子、地宝乡卫生院仅有人,连正常业务都不能开展。二是人才分布不均。高层次人才主要集中在城区,农村存在低学历、低职称的现象,

    农村人才的学历、职称结构严重不合理。

    三是人才流失严重。近年来,已有高级人才及新进的大学本科生余辞职。二、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发展的工作措施(一)建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理顺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全面推行“一镇(乡)一院,

    统筹分院(门诊),片区和委托相结合,乡村联办”的农村卫生机构设置模式。即,

    每个建制镇(乡)只设一个镇(乡)卫生院,下设分院(门诊部);镇(乡)卫生院对辖区内的分院(门诊部)实行统一管理或者独立核算,

    统筹协调,对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初级卫生保健、新型合作医疗以及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等工作实行统一管理;根据地域联系,

    农村卫生院实行片区管理,中心卫生院协助区卫生局协调处理卫生工作相关事务;为了尽快提高边远地区部分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进一步整合农村卫生资源,

    选择实力较强的中心卫生院托管实力较弱的乡镇卫生院,以解决当地群众看病难问题。乡镇卫生院对所属村卫生室按照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的实施办法实行统一管理。、加大村卫生所(室)建设力度。

    结合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要求,采取“政府投入为主、集体和个人投入相结合、民办公助”等多方筹资方式,完成全区村卫生所(室)的建设任务。

    进一步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

    结合推行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规范乡村医生服务行为管理,加强乡村医生从业管理,建立健全乡村医生考核制度。

    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探索将村卫生所(室)的人员调配、工资收入纳入卫生院统一管理。(二)建全城乡医疗机构对口支援机制以建立城市医疗机构对口支援农村医疗机构开展师带徒拜师活动制度为切入点,充分利用__比较丰富的城市卫生资源全方位的长期稳定地支援农村卫生。分四个方面进行:一是开展拜师活动,形成点对点、一对一的师徒关系。

    二是管理援助。

    支援单位派管理方面的人员帮助受援单位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内涵建设,使受援单位的管理工作逐步达到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三是技术援助。以专题讲座等形式进行技术援助,有计划地免费接受受援单位人员进修。

    四是设备援助。各支援单位根据实际情况,新购买适宜医疗设备或将闲置和更换下来的医疗设备无偿赠送给受援单位。(三)加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以镇乡卫生院为重点,健全区、乡、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网络,

    从整体上为提高群众的健康水平提供保障条件。在中心卫生院设立公共卫生中心,在一般镇乡卫生院设立公共卫生站。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卫生监督所等区级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为龙头,

    中心卫生院、镇乡卫生院等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为中心,

    村卫生室为基础,构成全区三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实行能级管理和片区管理。公共卫生中心设主任、副主任各一名,

    分别由中心卫生院院长和分管院长兼任;公共卫生站设站长一名,由镇乡卫生院院长兼任。公共卫生中心主任、副主任和公共卫生站站长由区卫生局任命。公共卫生中心(站)工作实行主任(站长)负责制。

    公共卫生中心(站)的工作人员编制数由区编办核定,原则上按辖区人口/的比例分别确定专职卫生防疫人员、妇幼保健人员和卫生监督人员。公共卫生中心(站)工作人员纳入卫生局统一管理,由卫生局聘任,

    定编不定人,

    实行动态管理。给予%的工资补助,通过公共卫生服务券给予工作补助。各卫生院每年从业务收入中提取一定经费,用于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五)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调整新型农村合作医基本用药目录和基本诊疗目录等政策措施,让参合农民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进一步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教育工作。

    进一步完善滚动筹资等低成本、多形式、简便易行的农民个人筹资机制。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衔接,提高贫困农民的受益水平。研究制定农村适宜的基本医疗服务包,逐步明确农村基本医疗服务范围,

    完善单病种付费和处方最高限价制度。

    继续规范农村医疗机构药品采购工作,实行严格的药品限价措施,

    采取有效措施遏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六)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以政府举办的区级医疗机构为骨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

    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细胞的城市卫生三级服务网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通过整合现有卫生资源,由政府举办的一级和部分二级医院改造改制设立。

    原则上按照万―万居民或街道办事处所辖范围设置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需要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作用。

    逐步建立区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构建新型城市三级医疗服务体系,

    逐步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目标。(七)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利用国债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项目和人才培训专项经费,

    组织实施乡镇卫生院院长管理知识培训和乡镇卫生院业务骨干、乡村医生培训,开展对培训工作的督导检查和效果评价,保证培训工作取得实效。

    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卫生人员学历教育,不断提高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的学历层次,为农村卫生医疗机构培养更多的适宜人才。

    农村卫生院每年制订并落实卫生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以发展适宜的专科技术为目标,做到人员、技术、设备配套,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探索建立农村卫生人员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机制,稳定农村卫生队伍。三、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发展的保障机制(一)加强领导,

    健全机制坚持把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发展的工作作为全区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主要领导负总责、工作人员专司其职的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发展的工作领导体系。建立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发展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发展工作的领导。

    建立完善考核机制,加强督促检查,把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发展的工作实绩作为检验卫生干部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重要标志,

    作为考核和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二)推进改革,

    加大投入改革公共财政制度,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扩大财政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覆盖范围。加大卫生事业投入,

    保证卫生事业费增长幅度不低于财政经常性支出增长幅度。

    (三)解放思想,强化宣传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发展,没有现成的模式,

    需要解放的思想,改革的胆略,需要创新的勇气,创新的思维,创新的举措。

    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新政策,新任务,及时报道工作进展及成效,

    总结新的经验,好的做法,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卫生事业的良好氛围。参考文献【】潘华,

    邢金水,

    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的财政投入分析[],中国卫生(__)--【】邱志军,罗守福,搞好六大体系建设,实现乡镇卫生院可持续发展[],

    中国卫生经济研究(__)--

    乡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篇

    英语作文 我的梦想

    【关键词】:村卫生室;

    农村卫生;卫生室管理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以上,农村是医疗卫生服务的大阵地和主战场。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农村卫生工作,建国以来,

    农村卫生事业蓬勃发展,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覆盖广大农村。

    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通常包括三个层次,即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医疗机构。

    其中,村级医疗机构在提供常见伤、病的初级诊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近%的门诊服务消费是由村卫生室或私人诊所提供的,仅有四分之一是由乡(镇)卫生院提供,

    而其他的%由县级和市级医院提供;

    而村卫生室的每诊次服务费和每诊次药费均远低于县乡两级医院,在不同经济水平的地区均是如此。这意味着,在基本医疗服务的提供方面,

    在农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中,村一级的医疗机构可能发挥了甚至比县乡两级机构还要大的作用[]。村级医疗机构是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网底,

    是保障农村居民健康的前哨阵地,

    加强村级医疗机构建设对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

    促进新农村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村级医疗机构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国农村卫生工作体制始建于世纪年代初,是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世纪年代以后,由于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农村卫生服务模式也随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随着农村乡镇企业的全面转制,农村经济结构的改变,

    乡镇政府财政支持无力,

    长期依附于农村集体经济扶持的农村卫生事业失去了有力的支撑。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加快,

    大幅度撤并乡镇,使原有卫生机构显得重叠,

    人员过剩的矛盾十分突出。

    交通的改善,个体诊所和药店的增多,使得大量的农民可以选择到城市看病就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村卫生工作产生了影响[]。

    总结目前我国村级医疗最好的礼物 作文机构发展面临的困境有以下几点:

    .是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从纵向来看,在农村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中,政府财政对村级诊所的支持最少。根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所提供的数据,

    在年全国各类医疗机构的总收入中,村级医疗机构所能获得的财政补助收入比重是最低的,

    仅为%,远低于县级医院的%和乡镇卫生院%。村级医疗机构不仅从政府方面获得的财政支持不够,

    而且政府卫生管理部门对这些诊所的技术培训支持也非常不足。也就是说,

    政府对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原本就非常有限的财政支持,

    主要投入到了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中,对村级医疗机构的投入微乎其微。

    .是村级医疗机构职能未得到应有发挥。原则上村级卫生组织除了承担卫生行政部门赋予的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医疗服务外,主要承担着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爱国卫生等大量的社会卫生工作[,

    ]。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长期以来,各级各部门对村级卫生室建设的投入十分有限,村级医疗机构建设明显滞后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大部分村级卫生室基础设施落后、条件简陋,没有开展业务的专门场所,

    业务区和生活区不分,诊室、治疗室和药房混设;服务条件简陋,

    缺少最基本的医疗器械和常用药品配备,

    乡村医生开展诊疗服务还是依靠听诊器、温度表、血压计等“老三件”,承担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乡村医生长期报酬微薄。

    村卫生室基础设施简陋,

    缺乏消毒、冷链运转设备、儿童体检等基本医疗设备,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工作的开展[]。

    .是村级医疗机构人才匮乏,专业技术人员业务素质差。

    我国农村地区卫生人力构成以中专学历人员为主,

    中专及中专以下学历者占卫生服务提供人员中的绝大多数,人员素质相对于城市地区有很大差距,其提供服务的能力也处于绝对劣势,是一个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在村一级,

    卫生人员素质非常薄弱,大专以上学历人员仅占.%,中专学历及中专水平人员占.%,而在职培训合格人员比例却达到.%,超过了人员总数的/[]。

    村级诊所医生的平均年龄偏大,大部分的乡村医生至少是在年代初期开始从医的,知识水平老化,村级医疗卫生服务供给的新生力量不足。乡村医生绝大多数文化程度偏低,

    医疗水平较差,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风险意识不强、知识老化问题突出,

    医疗服务行为不规范,乡村医生不按规程开展医疗卫生服务的现象较为普遍。预防保健功能有所削弱。

    .是村级卫生室管理难以到位。村级卫生室点多面广,县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乡镇卫生院的管理人员又有限,对村级卫生室的公共卫生服务、医疗质量等日常工作实行一体化监督、管理、考核的难度很大。而且村卫生室的多种办医模式,

    如政府财政支持下的“村卫生室”,还包括其他合法的个体诊所、联办诊所以及卫生院的设点机构等。

    针对不同的办医模式,是否有相应的管理体制,而且能否利于新形势下的农村卫生服务改革,

    这些都是当前专家与学者要考虑与研究的问题。

    结论与政策建议

    .是坚持村级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质。坚持公益性质是村级医疗机构建设工作的首要任务。卫生部陈竺部长强调,

    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强化政府责任,严格监督管理,

    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然而,事实上目前村卫生室大部分由乡村医生自己在办,

    大部分村卫生室的产权属村医个人所有,政府出资以及属于乡镇卫生院设点的村卫生室仅占很小的比例[]。说明政府基本上对村卫生室建设没有投入现在要加强村卫生室建设,笔者认为要通过各种形式使各级卫生部门领导和社会各界认识到,村卫生室的功能、性质等与村小货店显然不同,

    村卫生室建设与九年义务教育一样是农村公共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的大局。只有认识到位,

    才能重视村卫生室建设工作,坚持村卫生室的非营利性和公益性质,

    从而改变村卫生室建设市场化的现状,建设好农民家门口的卫生机构,保证每个行政村都有一所达到建设标准的村卫生室,

    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便捷、廉价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

    .是加强对村级诊所的财政支持力度。

    虽然村级诊所承担了农村中的预防保健任务,提供常见伤、病的初级诊治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职能,但目前对村级卫生机构几乎没有财政支持,

    大量的资金被投入到了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如何对村卫生室重新定位,并增强公共财政对村卫生室的支持,是必须要重新考虑的一个问题。要加大投入,

    切实加强村卫生室的基础设施建设,在现有的基础制订具体的补助实施方案,从根本上解决村卫生室的硬件、软件条件。要确保乡村医生的基本生活,根据实际情况由政府每户给予一定的补助。

    .是加强农村卫生人才的队伍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由于经济因素的制约,

    农村很难吸引高素质的卫生人才,因此,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农村卫生人才的队伍建设。

    ()及时调整医学教育方式,鼓励高等医学院校面向农村招收本科生、专科生,采取委培、定向等多种办学方式,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与中专教育,

    为村卫生室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卫生技术人才。

    ()不断完善继续教育机制,定期开设农村医疗卫生人员培训班,

    也可以采取定点培训进修的方法,

    不断提高卫生人员的业务素质,进而提高村卫生室的医疗服务水平。

    ()完善国家有关政策,鼓励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

    对长期在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卫生机构工作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给予工资福利、职称晋升等方面的适当优惠政策[]。

    .是要建立一套对村卫生室管理考核的方法。行政管理上,村级卫生室接受乡镇卫生院及村委会的双重领导,

    以乡镇卫生院管理为主,卫生局对村卫生室实行行业管理。业务管理上,村级卫生室接受乡镇卫生院的业务指导和管理,卫生部门统一印制村级卫生室各项业务管理规章制度,

    村级卫生室严格按制度规程开展业务工作。严格按照现代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要求,以预防、保健、医疗、康复、计划生育和健康教育“六位一体”的建设标准,实行统一进药、统一财务管理、统一考核发放报酬、统一收费标准、统一规章制度的一体化管理模式。

    要建立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培训机制,抓好村医的上岗考核工作,做好村医的业务培训和综合考核,

    解决村卫生室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

    建立培养农村卫生医务人员的专门渠道,加快后备队伍的培养,要经常对村卫生室开展检查指导。

    参考文献

    []曹洪民,

    林万龙,邓娴。村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农村经济,,():。

    []李彬。从社会角色视角寻求村卫生室在新农村服务体系中的发展之路[]。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

    []阮玉琦。村卫生室面临的困境与对策[]。上海预防医学杂志,,。

    []钱序,李枫。贵州省综合试点项目县村级卫生服务现状调查[]。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

    []汪兴。浅论强化村级医疗卫生网络建设[]。中共铜仁地委党校学报,

    ,

    ():。

    []陈俊星。中国农村卫生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

    []崔颖,

    叶健莉,杨丽,谭丁。西部某省村卫生室基本服务能力现状调查[]。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

    []肖云昌。当前村卫生室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国卫生资源,,():。

    乡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篇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运行状况;满意度

    年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到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基本覆盖农村居民”。

    年月,宁夏首先在隆德、平罗县试点,年月在中宁、永宁、青铜峡三县试点,年月开始在灵武市、吴忠市利通区、盐池县、中卫市、固原市原州区、彭阳县个县(市、区)试点[],

    使宁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扩大到个县(市、区),占宁夏个县(市、区)的一半,

    覆盖农业人口.万人[]。

    几年来,参合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相关的管理机构和医疗机构服务状况的满意程度如何评价,试点运行过程中取得了哪些经验和存在什么问题,为此,

    年~月,对宁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县的运行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现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为—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的参合农民及相关的管理服务机构和医疗服务机构。年以后开展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县(市、区),由于时间短,不作为本次调查对象。

    .调查方法采用两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宁夏个试点县(市、区)按照川区与山区的地理差异、经济条件的好坏、试点时间的先后分别抽取个县、个乡(镇)、个村,

    预期调查户数为户。本次入户调查共发放调查表份,收回有效调查表份,回手率.%,

    调查人数人。调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市、区)中参合农民的参合意愿,参合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相关医疗服务机构的满意度,参合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相关管理服务机构的满意度,参合农民对新型合作医疗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方面。

    采用统一的调查表,调查员由本校卫生事业管理的本科毕业实习生组成,统一培训合格后参与调查。

    .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

    结果

    .参合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满意情况农民参合积极性比较高,

    参合率达到.%(见表);参合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满意率为.%(见表)。表农村居民参合率情况

    .参合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定点医疗服务机构的满意情况对县、乡、村三级卫生机构的医疗技术水平、医疗设备、药品价格和数量等进行了综合满意度评价调查显示,参合农民对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的满意率都在%以上(见表);

    参合农民在就诊医疗机构的选择上,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占的比重分别为.%、.%(见表)。

    乡、村两级卫生人员的学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卫生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对乡、村两级卫生人员的学历结构的调查中,中专学历、无学历卫生人员占的比重分别为.%、.%(见表)。

    表参合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机构的满意情况表参合农民就诊医疗机构的选择情况表乡、村两级卫生人员的学历结构

    .参合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服务机构满意情况参合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方面的报销便捷程度、报销比例程度、工作人员服务态度的满意率都在%以上(见表)表参合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服务机构的满意情况

    讨论

    .宁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状况良好,参合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评价比较满意宁夏地处中国西北部,属民族地区,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几年来,坚持农民自愿参加,政府、集体和个人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原则,

    针对川区、山区不同的经济发展情况和村民的居住特点,分别制定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又把没有支付能力而不能获得基本医疗服务的低收入贫困户纳入合作医疗体系。加强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场地的建设,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

    制定了各项管理规章制度,

    使宁夏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走上正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状况,

    参合农民的基本医疗得到保障。因此,

    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认同感强,参合积极性高,参合率达到.%,

    参合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十分满意,满意率为.%。

    .参合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服务机构的评价很高年以来,宁夏对药品实行统一招标、统一价格、统一配送的改革[],

    药品实现统一定价后在乡、村医疗机构零利润销售,

    大幅度降低了药品的价格。另外,宁夏对地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进行了统一的改扩建,并为中心卫生院配备基本设备,

    努力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调查中可以看出农民对村卫生室的医疗设备、药品价格相对满意,村卫生室离家近、收费低,

    村医的态度和蔼,随叫随到;但对药品品种数量、医疗技术水平还不满意。农民对乡镇卫生院医疗技术水平、医疗设备比较满意,对乡镇卫生院比较信赖。

    存在问题是,

    山区农民距离乡镇卫生院较远,交通不便,看病要等待。

    农民对县级医院的评价与乡镇卫生院有相同之处,医生的医疗水平高、服务态度好,

    医疗设备相对齐全、先进,

    药品品种全、数量多。存在问题是,

    离家远、交通十分不便、看病等待时间长,收费较高,农民大多不愿到县级医院就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带来的好处,最终要通过医疗卫生部门所提供的服务体现出来,

    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质量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的积极性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宁夏对地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进行了统一的改扩建,

    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实行标准化建设;对药品实行统一招标采购、药品实现统一作价后在乡村医疗机构零利润销售的措施,大幅度降低了药品的价格;

    农民对医疗机构的服务态度评价也很高。这些都使得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充满信心,增强了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积极性。

    存在的问题是,参合农民在就诊医疗机构的选择上,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占的比重很大,而乡、村两级卫生人员的学历却很低,

    中专学历、无学历的卫生人员占绝大多数。因此,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人员的培养和培训,

    提高现有乡、村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为乡村医疗机构培养具有多方面医疗保健知识的全科医生是当务之急。

    .参合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服务机构的评价较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在政府组织、引导和支持下,农民自愿参加,

    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宁夏根据当地实际情况,

    人均筹资水平由年的元(中央财政元,地方财政元,

    个人自缴元)提高到年的元(中央财政元,

    地方财政元,个人自缴元);报销起付线由年的元降低到年的元;

    封顶线由万元提高到万元;川区县级医疗机构报销比例由年的%提高到现在的%,山区县级医疗机构报销比例由年的%提高到现在的%[]。为了把没有支付能力而不能获得基本医疗服务的低收入贫困户纳入合作医疗体系,宁夏走合作医疗与救助相结合的路子。

    这些措施,使农民真正得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和实惠。本次调查从报销便捷程度、报销比例程度、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三个方面[],了解参合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服务机构的满意情况,参合农民对现在医药费的报销比例及各级医疗管理机构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很满意,

    满意率分别为.%和.%,对报销便捷程度的满意率为.%,说明部分参合农民对目前的报销制度有不同看法,尤其是宁夏的山区农民居住相对分散,大部分农民距离乡镇、特别是县城较远,

    医疗管理机构应尽可能简化报销手续,方便参合农户报销医药费用。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一是进一步加强乡村卫生医疗机构建设。农民就诊大多选择在乡村两级卫生医疗机构,

    因此,应加快对乡、村卫生医疗机构的投入力度,改善乡村医疗机构卫生条件,方便农民就近看病,

    及时看病,有效降低农民医疗负担,解决农民有地方看病的问题;

    二是加强乡、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具有全科医学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员,

    为农民提供优质、高效、经济、便捷的基本卫生服务[]。开展乡、村医疗卫生人员的培养和培训工作,

    加强现有乡、村医务人员的学历教育;探索管理新机制,稳定乡、村卫生人才队伍,

    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从事医疗卫生服务工作,让他们愿意去,

    留的住;

    坚持实施城市对口支援农村的工作,

    指导和培训农村卫生人员的业务工作,提高乡、村医疗机构的医疗技术水平。

    三是简化报销手续,最大程度方便参合农户。报销手续复杂,审核程序多,

    结算医药费用麻烦,这是部分参合农民的反映。因此,

    医疗管理机构应积极探索参合农民医药费用的报销机制,可以尝试实行定点医疗机构当场报销制度[],经主管医生同意并签字的,均可当场办理报销手续;

    也可尝试建立现代网络报销系统,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实行随时报销制度。

    参考文献

    []杨国林。宁夏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选择[]。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

    :-。

    []冯晓。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绩效评价研究[]。经济管理,,:。

    []董列波。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思考[]。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

    []邵海亚,窦吉有。铜山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效果评价[]。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

    乡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篇

    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探索和成效

    近年来,丽水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中央“以农村为重点”的卫生工作方针,创新改革,加大投入,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有效促进了农村卫生事业的长足发展。一是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的“三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框架体系初步建立。农村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设置率分别为%、%。二是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逐步改善。

    近年来新建(扩建)乡镇卫生院家,新建医疗用房.万平方米,修缮医疗用房.万平方米。三是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有新进展,现有乡镇卫技人员人,

    大专及以上学历人,

    中级及以上职称人,村卫生室从业医生人。四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保障能力稳步提高。

    新农合覆盖率一直保持在%以上的较高水平,

    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也逐年提高,目前人均筹资达到元以上。

    去年以来,农村公办医疗卫生机构分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

    药品实行零差价销售,药品价格总体降幅%-%,使群众普遍受益。五是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有明显提高。三大类项基本公共服务项目以县为单位综合达标率保持在%以上,

    城乡居民健康素质不断提高,平均期望寿命.岁,

    比全省平均高.岁。

    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与城镇相比,与发达地区相比,

    我市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仍显薄弱,农村人口健康水平差距明显,而且城乡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一是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健全,

    城乡资源配置失衡。在农村,

    总人口占%以上,而卫生资源却不到%,

    反差明显。丽水市区医疗卫生条件从全省整体看也不显落后,但广大农村地区差距就比较大。全市医疗卫生固定资产亿元,

    农村仅占.亿元(原始名义价)。现有乡镇卫生院不少功能缺失,

    无法承担基本医疗服务。村级医疗卫生网底更为薄弱,相当多的村办卫生室名不符实。二是农村卫生投入不足,农民医疗负担偏重,

    以致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情况时有发生。全市财政投入卫生事业经费中用于农村的比重仅为.%,

    农民医疗实际自负%以上。据世界卫生组织调研,患者自费比例达%以上,

    因病致贫情况就会很高(%以上)。三是农村卫生基础设施薄弱,基本设备短缺。乡镇卫生院%未配齐“新五件”,

    %未配齐“新六件”。绝大多数村级和部分乡镇卫生机构仅限于“老三件”,难以有效满足农村基本医疗需求。

    四是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滞后,整体素质偏低。乡镇卫技人员中高级职称和本科学历不到%,无职称和高中及以下学历还有%以上。

    同时,由于农村条件艰苦、收入偏低等原因,农村卫技人才外流严重。五是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偏低,管理不尽人意,

    存在城市大医院“人满为患”与基层医疗机构“门庭冷落”的明显反差。国际经验表明,

    医疗卫生资源利用量科学合理的结构应呈“金字塔”形。从国际看,%~%在基层机构,%~%在大医院和专科医院。而我们正好相反,

    呈“倒金字塔”形,

    从而加剧了农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六是部分地方对农村卫生存在认识偏差,改革推进不平衡,

    存在试点县全省典型与部分地方进展缓慢的明显反差。对新一轮农村医改,部分地方存在观望、畏难情绪,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改革推进不尽理想。

    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方向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深化医改重大决策部署为主线,

    着眼于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加快构建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型服务体系,做好“四个坚持”,着力解决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坚持政府主导,

    基本建立“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着力解决好“有地方看病”问题。明确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公益性方向,

    强化政府主导责任,加大财政投入,切实改善农村基本卫生服务条件。

    构筑农村医疗卫生设施建设的新基础,

    实现基本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

    坚持以人为本,基本建立“稳得住、下得去、干得好”的城乡基层医疗卫生队伍,

    着力解决好“有人看病”问题。围绕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三大环节,

    深入实施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和素质提升工程,基本满足“小病不出基层、大病不出县城”的医疗人才支撑要求。

    坚持利民惠民,基本建立药品供应保障新体系,着力解决好“看病贵”问题。

    着眼于转换“以药补医”的机制,

    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提高群众用药安全水平,

    从整体上降低群众药费负担。

    坚持改革创新,基本建立“大院带小院、县院带乡镇、乡镇带村级”的城乡医疗卫生统筹发展新机制,

    着力解决好“有机制保障看病”问题。

    致力于促进政府医疗资源配置效率与群众服务满意度双提升,通过改革整合城乡医疗卫生资源,

    提高配置效率,促进均衡发展,从制度上提高城乡医疗资源的整体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具体措施

    公益性定位,制定和落实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三定”政策。根据《浙江省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和编制标准》,

    明确乡镇卫生院公益定位,落实人员定编政策,加快公益性改造,

    充分发挥乡镇卫生院在农村卫生工作中的基础作用。同时,

    充分利用定编契机,推进农村卫生人事制度改革,建立能进能出、竞争上岗的用人制度。

    农村卫生人员必须在编制核定总量内逐步调整充实,注意把更多的适用人才、优秀人才吸引到基层,

    防止人浮于事、滥竽充数等现象出现,必须以“保人员工资待遇、保机构正常运行经费”为原则,从有利于建立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新型服务运行机制、提高农村卫生服务效率和水平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投入补偿制度,加强绩效评估,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强化基础,加快推进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三级网络”标准化建设。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发展规划,

    强化规划实施和保障力度。

    在继续加强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的同时,突出抓好乡村两级网络标准化建设,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使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条件有一个质的飞跃。一是加强乡镇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

    按照适度超

    前、严格标准的原则,合理确定建设规模。鼓励以改扩建为主,重点加强业务用房和附属设施建设,

    加强危旧房改造,

    确保所有建设项目达到国家和省定建设标准。二是认真实施“村卫生室补网工程”。按照“分钟医疗服务圈”全覆盖的原则要求,搞好村卫生室建设的规划布局,并采取“巩固提升一批、新建规范一批、补充设站一批”的办法,

    夯实村级医疗卫生服务网底。充分发挥村卫生室多个投资主体的作用,

    坚持多元化、多渠道、多类型,实行“乡镇和卫生牵头、村里出地、财政补助、多元投入”的方式。三是着力提升功能水平。

    重点落实好乡镇卫生院“新六件”和村卫生室“七小件”的配置要求,完善功能、提升水平。

    内涵提升,

    加强人才队伍“四个一批”建设。卫技人员队伍是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建设的核心。必须结合农村实际,多措并举,努力造就一支品德高尚、技术精湛、服务优良的农村卫生人才队伍。

    一是培养招聘充实一批。

    本着留住人才目的,改进完善医技人员招聘引进办法,建立灵活的政策和体制机制,重点引进具有大学专科学历以上的医务人才和紧缺专业人才,允许返聘临床经验丰富、群众威信高的退休老医生继续从医,

    继续实施定向培养,

    形成良性补充机制,逐步缓解人才紧缺问题。二是柔性流动支持一批。积极探索和实施县乡卫生人才一体化管理改革,建立健全对口支援制度,

    鼓励采取柔性引进市内外医学专家、教授和引进智力的方式,

    增强整体实力,

    提高医疗水平。三是在岗培训提升一批。继续实施乡村卫技人员素质提升工程,鼓励医技人员参加在岗培训、脱产培训,

    参加成人教育、远程教育。建立乡镇医疗卫生单位与县级以上医院对口协作关系,

    制定乡镇医护人员特别是新进人员上挂县级以上医院轮岗培训培养制度,做好“传、帮、带”工作,

    提高乡镇医护人员实践技能和服务水平。注重培养一专多能的全科医生,不断满足农村群众看病的需要。

    四是保障待遇稳定一批。制订完善农村卫技人员在农村安心从医的政策机制,提高经济和政治待遇,优化人才环境,稳定队伍。

    同时,

    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大力弘扬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无私奉献的崇高医德。

    城乡统筹,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改革。积极借鉴省内外成功经验和模式,努力形成“大院带小院、县院带乡镇、乡镇带村级”的统筹发展新机制。

    具体改革模式可因地制宜,自主选择以下四种方式:一是由县级以上医院托管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县乡医疗卫生资源统筹配置改革。二是实行紧密型乡村一体化,在双方自愿的前提下。

    将执业资格符合要求、地点符合规划的村卫生室,分批纳入乡镇卫生院管理,实行人员、机构、业务、财务、药品“五统一”管理,基本药物制度延伸到村卫生室,财务统一建帐,

    分类核算,原乡村医生入伍不占编。三是实行松散型乡村一体化,对不能和不愿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采取下达公共卫生任务,

    经考核后给予经费补助的方式。四是通过设置流动巡回服务点。对村卫生室未覆盖到的行政村,

    由当地乡镇卫生院设立责任医生工作室,

    实行定时定人定点“三定”驻村巡回服务。

    转换体制,

    全面实施和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制度是建立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新机制的重要切入点,也是解决以药养医、降低群众医药负担、解决滥用药物、提高全民健康素质的重要策略,

    必须加快实施和完善。一是巩固和扩大实施范围。所有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机构。

    包括实行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要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二是规范运作制度。

    积极研究制定与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相匹配的科学有效监管制度和绩效考评机制,规范使用基本药物。加强基本药物管理。

    健全完善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机制,

    规范采购、筛选、配送方式,满足群众基本用药需求。三是加强政策宣传。

    通过多种形式深化宣传,

    引导群众科学认识和使用基本药物,逐步形成合理的用药习惯。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培训,

    充分了解基本药物政策,掌握基本药物应用技能,正确使用。

    创新管理,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运行机制。一是创新内部管理机制。积极接轨现代社区服务新模式,

    以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会为范围,以社区人群的卫生服务需求为导向,融合预防、保健、康复、医疗、计生指导、健康教育“六位”为一体,

    加快转变“坐堂行医”的被动服务为积极上门的主动服务模式,不断优化和拓展服务,提高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综合实力和效益。二是建立健全积极有效的绩效考评机制。以服务数量、质量、效果和群众满意度为核心,

    制定科学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评体系,并将考核结果与财政补助挂钩。结合绩效工资制度改革,以奖优罚劣、奖勤罚懒为原则,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按岗定酬、按工作业绩取酬的内部分配激励机制,

    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有效激发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杜绝平均主义,防止产生新的“大锅饭”。三是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研究显示,患者自费比例%~%左右时,因病导致灾难性支出和贫困家庭发生率就可以控制一个较低的水平(%以下),

    自费比例达到%~%时,这种发生率可以忽略不计。

    必须积极借鉴国际经验,在稳定和扩大新农合基本覆盖面的基础上,

    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提高筹资标准,提高保障水平,减少群众医疗直接支出比例。四是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机制。

    以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逐步构建形成全市统一的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卫生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五是探索建立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机制。

    这既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做法,也是卫生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

    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建立城乡医疗机构对口扶持协作机制,组织积极探索和实践,有序推进。

    乡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篇

    一、农村卫生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以邓**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和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并重的方针,

    强化县区政府的责任,建立健全农村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着力解决当前农村卫生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城乡卫生事业的协调发展,使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全市农村卫生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是:农村医疗保障体制和农村卫生投入机制基本建立,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改革取得明显进展;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完善,综合管理水平有效提高;

    以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建设为重点,

    基本完成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服务条件显著改善;农村卫生人才队伍不断加强,素质明显提高;农村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药品虚高定价得到有效遏制;农村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明显增强,群众健康保障水平切实提高。

    二、加快村级卫生组织建设

    、合理设置村级卫生室。

    一个行政村原则上设立一个卫生室。

    村卫生室可以集体办,

    鼓励支持吸纳社会其他资金投向村级卫生室建设。也可以由具备从业资格的乡村医生、乡镇卫生院办,村卫生室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服务面积,服务人口和交通条件等,合理布局,

    以方便群众,有效利用。

    、规范建设标准。全市在年前基本完成村级卫生室建设。村卫生室应做到诊断室、治疗室、药房三室分开,

    业务用房面积不少于平方米,服务人口在人以上的业务用房面积应相应提高。对业务用房未达标的要进行改扩建或新建,达到建设标准,积极申请省上验收通过,

    争取省政府为每个村卫生室平均补助万元的以奖代补政策,有条件的县可再给予适当补助。

    、明确人员资质。

    村医必须持有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或具备助理执业医师以上资格,医德良好,能够热心为群众服务。要及时充实乡村医生队伍,优化学历、年龄结构。

    对有设置规划、无乡村医生的村卫生室,允许具备资质的异地人员办医从业;对有村卫生室,无合格乡村医生的,

    由市卫生局组织培训考试、考核,合格后发证上岗。鼓励县、乡退休医生到村卫生室工作。

    、健全管理制度。

    规范全市村卫生室机构名称(),实行标识标牌、医疗文书、防保卡册、工作制度、收费票据五统一,做到诊疗有登记、开药有处方、收费有凭据、防保有卡册、疫情有报告、消毒有记录、药品购销与新农合报销补偿有台帐。

    、认真落实村医公共卫生服务补助。

    每人每月元,由县区卫生局组织乡镇卫生院考核兑现年度公共卫生补助。

    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由各级政府负担,省级补助不足部分由市、县(区)财政按比例承担。

    三、全面推进乡镇卫生院改革发展

    、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

    乡镇卫生院根据编制职能,按需设岗,竞聘上岗,

    按岗聘用,合同管理。院长实行聘任制和目标责任制,

    职工实行全员聘用制,

    形成院长能上能下,

    职工能进能出,待遇能高能低的用人机制。

    人员工资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将基本工资的%和部分医技收入作为绩效考核工资。乡镇卫生院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按照规范的分配程序和要求,

    可采取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和分配办法自主分配,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实干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个人收入不得与业务收入挂钩。

    、改善工作生活条件。

    乡镇卫生院在保障业务正常开展的同时,要妥善解决职工的住宿、用餐等生活问题,

    规划建设职工公寓,

    为乡镇卫生院“留住人才”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规范管理。

    全市乡镇卫生院统一标识标牌,用两年的时间完成乡镇卫生院的规范建设和技术等级评估认定工作,明确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规范服务行为。强化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加强对村卫生室的业务指导,推行乡村一体化管理。

    、合理解决兼职问题。

    对取得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经市卫生行政部门考试、考核合格,

    可同时兼职乡镇卫生院其他临床业务或医技工作,

    兼职多劳多得,按劳定酬,实现乡镇卫生院一人多职,一专多能。

    、加强工作考核。

    由各县区卫生局组织对乡镇卫生院考核,

    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院长予以解聘。工作人员的考核按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规定执行。县区卫生局委托乡镇卫生院考核村级卫生室,根据考核结果支付年度补助。

    。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提高服务能力。加强县级医疗机构规范化管理,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学科带头人、技术骨干培养力度。县级中医院要突出中医特色,

    加强中医专科专病建设;

    县妇幼保健院要加强孕产妇急救能力建设,强化出生缺陷防治;县区公共卫生机构要重点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和提高对乡村卫生机构的业务指导能力,有效发挥县级医疗机构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中心指导作用。

    、加快卫生项目建设。

    按照统筹规划、填平补齐、分步实施的办法,使县区级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逐步达到国家标准。县级综合医院、中医院重点加强急诊科、手术室、供应室、重症监护室、药房的规范化建设;

    县妇幼保健机构重点加强产科、儿科、保健科的基础设施建设;县疾控中心要加强实验室建设;

    乡镇卫生院要加强预防保健规范化接种门诊、产科、急救转诊基础设施建设。

    五、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充实农村卫生人才队伍。继续落实全省“十一五”期间农村基层人才队伍振兴计划,制定引进人才政策。加强成人在职继续教育,为乡镇卫生院培养人才,

    由市县卫生局推荐在岗人员离职到安康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一年培训,每年培训名,连续三年完成名的培训任务。离职培训人员工资照发,同时享受单位绩效考核的平均工资水平。

    、强化在职培训。组织县、乡村在职在岗人员,积极参加卫星卫生科技远程教育,并进行学分管理,

    建立必要的激励机制。县级医疗机构要制订人才培养计划,每年要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到上级医疗机构进修学习、参加培训和学术交流,

    加强学科带头人、业务骨干的培养。

    乡镇卫生院专技人员每五年必须到县级以上业务单位进修学习一次,

    时间不少于半年,进修学习期间享受在岗待遇。对乡村医生采取集中培训,以会代训等方式加强业务培训,每年集中培训不少于一次。

    市县区财政每年要安排一定的人员培训经费,鼓励在职人员参加学历教育。

    、优化人员结构。县、乡医疗机构录用临床医学专业新进人员,其中进入县级医疗机构的应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进入乡镇卫生院的应具备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缺编的医疗机构按规定面向社会公开聘用具备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

    严格控制非专业技术人员进入医疗卫生机构,县、乡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比例不得低于%、%。

    、加强对口支援工作。严格执行县级医疗单位医生晋升主治医师,

    市级医疗单位医生晋升副主任医师职称前必须到农村医疗机构累计服务一年的制度。

    市、县、乡医疗单位要建立长期稳定的对口支援关系,帮助乡、村提高医疗技术、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市县医疗机构要按同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培训计划免费接收一定数量的农村卫技人员进修学习。

    六、规范农村药品供应管理,降低药品虚高价格

    、实行农村药品供应“三统一”。按照基本用药目录,以市为单位对乡村医疗机构用药实行统一招标、统一价格、统一配送,

    减少农村药品采购中间环节,最大限度地降低药品价格,探索乡、村卫生机构药品零售补助政策。加强对农村药品、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保障农村药械安全。

    七、强化农村公共卫生服务

    、切实做好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强化县区、乡镇政府农村公共卫生工作责任,加强对严重威胁农民健康的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和慢性病等疾病的预防和监测,

    实行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大力开展农村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农村卫生环境综合治理,积极开展卫生县城、村镇创建活动。

    强化农村卫生执法监督,加强对农村食品卫生、学校卫生、公共场所卫生、职业卫生、医疗服务市场等方面的监督检查,

    切实保障农民群众健康权益。

    、加强健康教育与促进。

    建立卫生部门牵头,多部门合作的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网络,

    制定实施农村健康教育与促进规划。加强对基层健康教育人员培训,

    扎()实开展健康教育进电视、进农家、进课堂活动,提高农民健康知识普及率,引导农民真正树立起预防为主、从我做起的健康卫生新理念,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八、扎实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完善制度,

    规范管理。严格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逐步扩大住院单病种范围,有效控制医药费用。科学设计门诊统筹方案,

    提高报销比例,扩大农民群众参合受益面。完善直通车报销,方便农民就医。

    落实经办机构编制、人员和经费,夯实工作职责,规范工作流程。推行计算机信息网络管理,

    加快信息网络建设,实现全市联网,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不断提高新农合的管理水平。

    、加强监督,确保基金安全。市、县区每年开展至次专项检查。财政、卫生部门要制定严密、科学、易操作的基金支付程序,

    严防贪污、挪用、套取合疗基金,完善公示办法,加强社会监督。各级经办机构要严格执行新农合政策和新农合财务制度、会计制度,建立内部控制制约机制,

    加强费用支出的审核、统计和稽查。

    财政部门要加强财政专户管理,

    强化支出审核,及时拨付基金。审计、监察等部门要加强审计、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造成基金损失的必须全部赔偿并追究单位相关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