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和统计学范文

admin
发布时间:
2023-08-03 03:28:21

导语:想象

金融学和统计学篇

关键词:人才培养创新依据措施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为贯彻广东省教育教学改革的指示精神,深化高等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高高校学生专业素质和技能。我校于年开始开办金融统计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班,并于当年招收首届学生,

现已招收两届学生入读。这在广东省高校乃至全国高校的金融专业的办学实践中都有开创性意义的事情。下面将我们的办学依据与做法做简要介绍。

金融统计双专业培养模式的理论依据是基于金融学与统计学的关系

经济、金融与数理统计学的密切联系是建立金融统计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依据。首先从经济学与统计学的关系谈起。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就是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是配置最有效工具。

因此,如何准确评估资源的价格是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数学是在现有的学科中,

唯一能够进行定量精确测量事物特征的科学工具。这就使得经济学的价格评估天然的选择数学为其工具。所以现代经济学以数量经济学为主要特征。当代金融学与统计学相结合的研究成果也凸现了金融与统计学的密切关系。最能体现这种关系的是诺贝尔奖得主的分布。自年瑞典办法诺贝尔经济学奖,

首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就颁给了弗瑞希和丁伯根,奖励他们创立计量经济学的贡献。

和都是和计量经济学有关。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都颁发给一个完全的数学家康托洛维奇,他在实变函数,泛函分析,

计算数学等领域有开创性的贡献,获奖则是因为其线性规划的研究。至年代以来,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其理论成就大多都是能够用数学方法描述其经济理论思想。

其次是金融学与统计学的关系。从理论上讲金融学是经济学的分支。金融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在不确定环境下如何进行资源跨期配置的学科。

因此如何评估金融资源的价格也是金融学的核心问题。

金融资源是金融市场中交易的所有产品与服务,如货币、股票、债券、银行信用、基金、外汇等传统金融产品以及期权、期货、期指等衍生金融创新产品。而对这些产品与服务的价格确定就成为配置金融资源的关键,因此金融产品的定价机制与模型建立就成为现代金融学研究的主要对象,而用数学的方法特别是统计学的方法所建立的价格模型其准确性是其它方法所不能具备的。这样,

数学的精确性就被现代金融学所采用

通过回顾金融理论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金融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站住了脚是通过两次华尔街的革命而实现的。第一次是年证券选择理论以及随后的资产定价模型()的问世,第二次是年和()著名的期权定价理论。而这两个理论模式都是借助数学工具得以表达。此后,

每一个金融理论发展的背后也都有数学与统计学的”影子”,如跨期资产定价模型“套利定价理论”()以及著名的开创行为金融学的前景理论等。

有人做过一次统计,―年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的各类文章中,没有任何资料的数学模型要占到.%,而到了―年,

这个数字上升到.%;相反,在同一时期,没有任何数学公式和资料的分析却从.%下降到.%。这个倾向是十分引人注目。

迄今为之,我们从周围发表文章所用的数理化公式或者学习中都可以感受到数学在经济学和金融学领域的渗透,已经达到了空前的状态,如果你拿出一个完全没有数学逻辑推到的论文,

我相信结果就是没人愿意花时间去看你的文章,也许这不能代表你的文章没有价值,而在于作为一个当代经济学家或者金融学家,

应该有严谨的分析工具,注重边界条件或者约束条件作为科学的研究方法。连马克思都使用数学来证明他的政治经济学,除非你是毛泽东,邓小平,

有一大推人来解释你的思想。

对金融统计复合性人才的巨大需

我国现代市场经济对于高素质复合型金融、贸易、保险精算和统计人才的迫切需求是立项的现实依据。据资料显示,仅上海一个地方,未来对于高端金融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就达到万之多。

许多金融机构(如基金公司)对于具有金融和统计知识的高端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更是达到求贤若渴的地步!

综上所述。金融理论与数理统计的密切联系,数理金融在当前金融研究领域的主流地位以及现实对金融-统计复合型人才的巨大需求是我们开办金融统计双专业的重要依据。

尽管社会上对金融统计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很大,但我们在人才培养的理念与设计上并不想复制某些“热门”专业一哄而上,低端粗放,

互相复制,

千人一面的发展道路,我们的理念是以高端和差异化为核心,力争走高质量,高规格的人才培养新道路。该理念在金融-统计双专业的设立中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将金融学-统计学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良好的经济学和数学素养,

掌握统计学和金融学的基本理论、方法与业务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性高级专门人才。通过跨专业的培养,为学生将来参加(精算师)、(注册金融分析师)和(金融风险管理师)等中外金融专业资格考试,

或者继续攻读研究生提供一个扎实的知识基础,并具备在各类政府管理部门或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分析和管理工作的基本技能。

精英教育,聚焦高端。双专业立足于培养经济金融领域的高级复合型专门人才。

为达此目的,我们在教育中将采用区别于当前大班授课、良莠不分的大众化教育的精英教育,其特点是严格甄选,小班教学,

封闭管理,优胜劣汰,宁缺毋滥;

双语教学,

拓展视野。双语教学是国际商学部得以存在的基础之一,也是国际商学部的成功经验之一。我们的双专业班仍然秉承国际化、世界视野的理念,

在教学中坚持用当今世界先进的原版教材、知识技能来教育和引导我们的学生,坚持双语教学的原则,让学生即能获得先进的知识,又能融会贯通。

学生出路设计。希望超过二分之一的同学经过四年的学习,能够出国留学深造或考取国内研究生,

余下的同学也能进入金融经济领域大的公司和机构重要部门服务。

金融统计双专业培养模式的实现措施

为了实现金融统计双专业的培养理念,

学校采取了强有力的保障措施,除了单独设立教改项目,给以办学经费上的支持外。在教学层面,我们的措施主要体现在课程设计与教学管理上。

.课程设计

结合统计学和金融学两个专业的特点以及获得两个专业学士的要求设置课程。在规定的年限内,

学生必须至少完成金融与统计两个专业课程的修读并获得足够学分,才能取得金融学专业本科毕业证书和理学专业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士学位。其中金融专业部分的主要课程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宏观经济学(双语)、微观经济学(双语)、财务会计(双语)、管理学、商务统计学、财务管理(双语)、国际经济学(双语)、金融市场与机构(双语)、管理信息系统(双语)、管理会计、合同法、商业法、市场营销学、保险学;统计学专业部分课程包括:运筹学、随机过程、计量经济学、多元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抽样技术与应用、统计预测与决策、国民经济统计学、金融学、管理学、财政学、会计学。

上述课程中除了英语外,有门课程采用双语教学,

既教材与教辅材料都是英文原版,考试试卷是英文试卷。老师讲授时视学生英文程度采用一定的中文解释,以到达理解教学内容的目的。

在我们设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有更为详细的关于学制,学分以及课程教学安排表的规定表述。

.教学管理

为实现双专业特定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教学管理中我们采用了“严格甄选,小班教学,封闭管理,优胜劣汰,

宁缺毋滥”的管理原则,并制订了详细的实施细则。主要内容有:

.。严格控制人数,严格招生标准

我们的金融-统计双专业人才培养实验班每届招收不超过人,

分别有数学学院与商学部从各自当年招收的新生中选拔不超过名组成独立行政班,

各院派出一名老师担任配备专职辅导员,学生学籍仍然保留在各自学院。选拔的标准是高考数学成绩与英文成绩都超过分。

.。奖励与淘汰机制并行

为了鼓励学生用功学习,力争优秀。除了参加学校学院两级的评优活动外,

我们还从学校拨付的科研经费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奖励当年学习优秀的学生。同时对一些经过确实不适应双专业这种大容量,超负荷专业学习的同学,且成绩很差的同学予以劝退出班级,回到原来各自的专业继续学习。

.严格挑选任课教师

实现办学目标,

老师是关键。金融统计双专业定位于精英教育,对老师的学识水平,师德水平要求很高。因此对于担任双专业教学班的任课老师,两个学院制订了严格的挑选标准。原则上是安排两个学院每年评教为优秀,

讲师以上职称,教学经验丰富,学历高的老师担任。为了更新老师的专业知识,我们还每年选派一到两名老师到国内外著名高校进或访问。

综上所述,

金融学与数理统计学科间的密切联系,现实社会对兼具金融专业和统计知识与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以及我们在巨大需求面前坚守高端与差异化的办学理念是我们创办金融统计双专业创新实验班的依据。为胃确保我们的办学质量,

实现我们的办学理念,我们采取了独特而强有力的措施。

由于我们的创新型教育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未来还可能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与阻隔,

但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克服,因为我们的理念不变,学校与社会的支持不变。也希望更多的热心于教育创新,热心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人们给我们的事业提出宝贵意见。

参考文献

[]刘海龙郑立辉吴冲锋()“现代金融理论的进展综述”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金融学和统计学篇

随着对《经济分析与》课程认识的加深,

以及《经济分析与》在实践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我校经济学、金融学专业从年开始也开始开设该门课程。

在授课中,考虑到不同专业的知识结构以及实际需要,经济学和金融学专业要求相对较低,课时也相对较少(学时);对统计学没有降低要求,

课时仍然为学时。

另外,

统计学专业在《多元统计学》、《时间序列分析》等相关课程中还有相应课时保证该专业学生能够更多地掌握软件及其应用。年,本课程率先在我校统计学专业中开设。

鉴于该课程的实用性以及对理论教学的补充性,年经济学、金融学专业也相继开设了该门课程。继年在数量经济学专业研究生课程中开设《多元统计分析与》课程之后,该课程逐渐向其他相关研究生专业推广。

目前经济、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研究生都开设了该门课程。

二、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思路

(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经济分析与》由最初的学习到后来的研究生课堂教学,

发展日臻完善,

但其面临的挑战也是显而易见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软件本身面临的挑战。功能强大而且可以实现自由编程,备受高级用户的青睐,但同时它带来的问题是一般用户难以掌握。

在平时我们安排学生上机练习的过程中,许多学生反映程序不太容易写,

很容易出错,

哪怕在程序中出现一个小小的错误,找到并改正这个错误比较困难。数据管理也是非常强大的,例如可以使用语言进行数据管理,但学习掌握它却需要很长时间。

软件能够从事回归分析、生存分析、方差分析、因子分析、对应分析、聚类分析等各种统计分析,但存在着一些不足,

例如有序和多元回归以及稳健方法等内容难以实现和掌握。在所有的统计软件中,有最强大的绘图工具,/模块专为绘图设计,但图形制作主要使用程序语言,

不易掌握,

并且绘出的图形没有其他软件如绘出的美观。二是软件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问题。这一问题可能更为重要,

限制了一些使用软件从事经济分析的专业范围。在我校,

虽然经济学和金融学专业均开设了《经济分析与》这门课,但由于经济学和金融学的专业特点原因,的实际运用效果并不理想。

经济学专业研究主要集中于截面数据和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而金融学专业研究则集中于时间序列数据的回归分析。

这使得计量回归分析成为了经济学和金融学专业最为常用的分析方法,而这仅为软件中的和模块,其从事计量回归分析的专业化程度远没有、等计量软件表现卓越。从学术研究角度来看,如果我们浏览一下、等国际顶尖期刊,

无论是在经济学、管理学还是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软件使用率极高。软件是国际主流计量软件,在计量分析领域的专业化程度远高于软件。

因此,对于经济学和金融学专业,

《经济分析与》教学应该将重点放在软件具有比较优势的数据整理、数据挖掘和高级统计分析等方面。然而,目前的教学大纲内容仅是基本的数据处理和描述性统计分析,离理想的课程内容设置还存在差距。

(二)课程改革思路

针对《经济分析与》课程教学当前存在的问题,

我们提出三点改革思路:一是强化学生基本编程能力的训练。学习的最初困难在于其编程,但处理数据的高度灵活性也在于其编程。

因此,学好必须先要掌握的基本编程。我们一开始学习编程时感到十分困难是必然的,不必大惊小怪、也不必垂头丧气,只要坚持学习下去,

能够熟练掌握基本编程,接下来它将为我们随心所欲处理统计数据带来便捷。二是提高学生统计分析理论水平。除了统计学专业以外,

我校开设《经济分析与》这门课的经济学和金融学专业学生对于一些比较实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掌握得很少。在各自的教学培养计划中,经济学和金融学专业仅开设了《统计学原理》这门课,而这门课仅仅涉及统计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描述性统计,对于高级统计学理论如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对应分析以及层次分析法等并没有涉及。

三是突出软件在不同专业领域运用时的针对性。对于非统计学专业,教学应该强调统计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能力。统计数据整理涉及编程,统计数据分析涉及多元统计理论的运用。

这就要求我们针对经济学、金融学等非统计学专业,我们应该注重/和/模块的教学。其中,/是系统的核心,承担着数据和用户环境的管理以及用户语言的处理,

调用其他模块。除了本身所具有数据管理、程序设计及描述统计功能以外,/还是系统的中央调度室。另外,

/是最为常用的统计分析模块,

覆盖了所有实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提供了多个过程可进行各种不同模型或不同特点数据的回归分析,如正交回归、响应面回归、回归、非线性回归等,且具有多种模型选择方法。

可处理数值型、有序和属性数据,并能提供各种有用的统计量和诊断信息。尤其是在多元统计分析方面,/为典型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提供了许多专用过程。

三、总结

《经济分析与》课程开设最早可追溯到年。

我校是国内少数几个引入软件从事《回归分析》、《多元统计分析》等课程辅助教学的高校之一。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经济分析与》课程的开设范围和层次由最初的统计专业扩展到非统计专业,由本科教学扩展到研究生教学。目前,

我校《经济分析与》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软件本身面临的挑战;

二是软件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三点改革思路:一是强化学生基本编程能力的训练;二是提高学生统计分析理论水平;三是突出软件在不同专业领域运用时的针对性。

金融学和统计学篇

关键词:统计学金融学实验教学

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方法论科学,在各行各业、尤其是在经济管理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的统计学教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一是培养统计思维;二是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先进教学手段,

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学生;三是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金融学是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

具体研究个人、机构、政府如何获取、支出和管理资金及其他金融资产的学科,是从经济学中分化出来的学科。传统的金融学教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一是不同高校根据自己培养学生的目标,进行有重点的教学。

二是实行以案例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具有真实性、挑战性和可学性的优点。三是运用所学理论,结合相关软件,

对金融数据进行分析,但是这种分析往往具有局限性,因为学生对软件的原理、分析的方法似是而非,

理解得不够透彻,往往得到与现实相违背的结论,从而对实证分析持怀疑态度,影响了实证方法的学习。

从统计学和金融学的定义和教学方法可以看出这两个专业的相通之处。它们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美好前景。统计学作为数据的收集、处理、分析的一门方法论学科,可以为金融数据的处理提供理论依据,如果将统计学处理数据的方法应用到金融学当中,

并和金融学的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一定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学方法和金融学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从而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目的。

因此只要实验教学的案例设置恰当,就能达到将学生学到的统计学和金融学理论转化为实用技能,

使学生一毕业就能利用大学中学到的知识为企业创造利润,从而达到校企无缝对接的目的。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实验教学设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统计与金融实验教学定位

统计与金融实验教学是统计学和金融学两个专业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实验教学往往依附于理论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辅助部分,现在我们打破了这一概念,

统计与金融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是统筹协调的,

是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的两个教学环节。

根据这两个专业属性,构建分层次、多模块、相对独立、相互衔接的实验教学体系,为统计和金融专业学生开设不同层次的实验项目,确保实验教学成为使理论融入实践的重要教学环节,最终把学生培养为应用创新型人才。

二、统计与金融实验教学的教学理念

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宗旨,

以培养实践能力为核心,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保障,不断创新教育观念,提高学生的基础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统计与金融专业应用型、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

三、统计与金融实验教学规划

实验教学的总体规划是:完善一个中心、坚持两个方向、完善三个融合,大力推进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与创新,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整合一个中心。

在注重理论学习的同时,

根据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特点,突破传统教学理念,

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并重,

它们是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的两个教学环节。在此基础上变革实验教学方法,将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法、实习教学法等应用于统计与金融两个专业,使得两个专业的实验教学融为一体,整合为统计与金融实验教学中心。

。坚持两个方向。

一是将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融合到一起,使之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

促进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协调发展,毕业后即能为社会所用。

二是发挥统计与金融实验教学的整合和示范作用,

通过实验教学可以把学生学习到的统计学方法应用到金融专业当中,使得统计和金融两个专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起到整合资源的作用。

同时通过这个实验教学的实施,引导其他专业往综合实验的方向发展,起到示范作用。

。完善三个融合。

一是完善统计与金融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融合。

理论教学是实验教学的基础,

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伸,统计学的方法是实验教学的方法基础,

金融学的理论是实验教学的理论基础,两者的结合构成了实验教学的基石。通过实验教学的开展,可以进一步巩固理论教学,单独学理论是死板的、生硬的,

学生很难理解消化,通过实验教学将理论转化为应用,在转化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只有两者结合得好才能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完美融合。

二是完善统计与金融实验教学与社会服务的融合。统计与金融实验教学整合的主要目的就是为社会服务,以实现校企之间的无缝对接。这一整合为高校实验教学、地方企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建设服务,以服务促教学,

培育自身的造血功能,实现中心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完善实验教学与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相融合。以统计和金融理论为基础整合而成的统计与金融实验教学,

不但巩固了专业理论,而且拓展了学生的应用空间。这样兼顾了理论研究型人才与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理论研究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应用的支撑,而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也离不开突破性理论研究成果的指导,

实验教学使二者结合在一起,这种结合的最终成果必将是应用创新型人才。

四、统计与金融实验教学的改革思路

从实验整合的实际出发,立足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的战略定位,提出了如下实验教改思路:

。建设并完善一个实验教学体系。

从开设相关的基础课程入手,构建实验教学基础,统计和金融专业课程的设置要搭配合理,既要兼顾这两个专业的方法基础,

又要兼顾理论基础,以保证在实验环节使两个专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然后通过实验教学内容的建设,

结合实验教学思路的逐级落实,借助多期次的项目推进,

打造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平台,

建设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

。明确二个目标: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

在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的实践中,

按照传统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有两个明显的不足,

即专业应用能力的不足与开拓创新精神的不足。

两个不足主要根源于“两个落后”,

即教育观念的落后和教学方式的落后,

实质上反映了经济管理专业实验教学的“三个不适应”,即不能同步适应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不能前瞻适应经济管理学科建设的需要;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管理学科应用型和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构建三个层次。

一是基础实验层次,以跨学科基础训练为主体,

在基础课程阶段,基础训练使每位学生建立起最基本的专业意识,

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包括应用统计相关实验、运筹学相关实验、经济学相关实验,

学习利用系统仿真软件,,

,,,

,等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系统建模。主要是一些验证型、分析型的共性单项实验。

二是综合设计实验层次,以通用能力训练为主体,

为经济、管理学科各专业学生提供专业基础课实验教学及其综合实践服务。

包括综合实验、综合实验、金融模拟综合实验、电子商务综合模拟实验、会计模拟实验、虚拟银行、工业工程综合实验、物流综合实验、决策模拟、相关实验等综合实验模块。

三是研究创新实验层次,以创业竞赛、创新实践训练和项目开发为主体,

为多学科创新团队提供实验服务,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从事创新性科学研究及创业实践提供有利条件。包括供应链综合实验、企业相关实验等综合实验模块、开放、数据库实验、计算机网络相关实验等。

其中创业型实验有:大学生创业计划项目、学生实验超市等;

项目型实验有:大学生科研创新实践、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实验等;竞赛型实验有:沙盘模拟大赛、数学建模大赛、企业管理咨询大赛、物流设计大赛等。

。实现“四个转化”,

即向“自主化、个性化、体验化、场景化”实验教学模式转化。

()自主化:以学生为主,学生自主创新、自主选题、设计、实施、分析、自主管理,教师启发、引导、点拨、评估。

()个性化:根据学生兴趣和社会需求,

制定实验场景、实验目标、实验内容和技术路线,强调探索性,允许失败,

并从中汲取知识教益,差别化培养学生能力、岗位胜任力。尊重个体差异,

进行个性化评价。

()场景化:将实验室内部模拟场景与实验室外不确定、动态的现实环境相结合,提高学生应变与协调能力。

()体验化:校内实验与校外实习相结合。强调学生切身体验,

感知、感受经济生活和企业管理实践,

重构知识经验。

参考文献:

[]朱敏。基于金融职业需求特征的金融实验改革的一些思考[]。金融理论与教学,()。

[]柴洪,杨林娟。论金融实验教学建设的定位与发展[]。实验科学与技术,()。

[]徐明华。构建创新型金融实验平台模式思考[]。课程教育研究,

()。

[]周志英,

修雪芳,周志丹。经管类应用型本科专业统计实验设置思考[]。黑龙江科技信息,()。

金融学和统计学篇

。数学和统计学基础历史上,

经济学素有崇尚数理分析的传统。年问世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之父威廉?配第的《政治算术》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使用数学方法研究经济问题的著作,我国著名经济学家王亚南教授在《威廉?

配第<赋税论>出版三百年》一文中明确指出威廉?配第“在现代计量经济学上的开山祖的地位和他在政治经济学上的奠基者的地位,

是一样无可争议的”。“#年欧美经济学家发起成立计量经济学会,标志着西方经济学界对经济学数理研究方向的集体努力;年计量经济学家拉格纳?

弗里希()和简?

丁伯根(-)荣获首届诺贝尔经济学奖金,

在一定意义上进一步强化了经济学的数理研究方向。经济学作为一门演化的科学一直沿着数理分析的方向前进。伟大的经济学家熊彼特也强烈认为:一位经济学家,如果不同时是一位数学家、一位统计学家,

特别最重要的是一位史学家,那就不配作为经济学家。

[]而今,作为应用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金融学已发展出金融工程学分支。由此,金融学专业研究生应该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统计学基础。

。文、史、哲、外语基础除了上述经济学基础、金融学基础、作为经济学基础和金融学基础的基础、数学和统计学基础外,金融学专业研究生还应该具备一定的文、史、哲、外语基础。其实,

文、史、哲、外语基础不仅是金融学专业研究生知识结构的组成部分,一切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们都应该具备一定的文、史、哲、外语基础。这就是我们的履历表中不管是学工的、学农的、学医的、学外语的等等,都在“文化程度”一栏中体现接受教育程度的理由。为了清晰地表述金融学专业研究生的知识结构,

特简单归纳。自然,

上述金融学专业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只是我个人心目中金融研究者应该具备的理想的学术修养。不过,有一点是非常清楚的。在相同的经济学、金融学专业理论基础背景下,

一个人取得成就的大小,则毫无疑问取决于专业理论基础之外的数学、统计学以及文、史、哲、外语基础的厚薄。此恐怕就是大诗人陆游所说的“汝果欲学诗,

功夫在诗外”了。对于扩大读书范围的重要性,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更有朴实、深刻的说明:“我们研究一门学问,不能说限定在那一门学问里的书我才念,

别的书我不念。你如果不读别的书,

只陷于你搞的那一门书里边,这是很不足取的,

一定念不好,因为你的知识面太窄了,

碰到别的问题你就不懂了。

过去有个坏习惯,研究生只是选个题目,这题目也相当尖,

但只写论文了,别的书都没念,将来做学问就有很大的局限性。

””#很清楚,王力先生上述话,

就是教导青年学子读书要尽可能广博些。鲁迅先生讲:“采了许多花,

然后才能酿出蜜”,也有广泛读书的意思。就金融学专业研究生的知识结构而言,应该以经济学、金融学基础为核心,向外圈逐步推进。

并且,向外圈推进的范围越广阔、越辽远,其知识结构越强大。

有些博士生将自己的学习目标定位为“博大精深”,这种愿望自然是美好的,也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博士生的学习时间有限,

只有~年时间,要实现“博大精深”的学术目标不太现实。“博大精深”往往是一切学者终生追求的目标,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如愿以偿。博士生就读期间,

只能追求有限目标,

充分优化知识结构,为生平学术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金融学基础越牢靠,

作为金融学基础的经济学基础越扎实,作为经济学和金融学基础的基础越厚实,文、史、哲、外语基础越厚重,其研究潜能越强大,

取得卓越学术成就的几率越大,也越有可能成就藏之于名山的学术事业。美国历史学家史华兹说:“最根本的一点是(话虽陈旧,但说的是实情),一个人无论是什么学科背景,

他的整体文化素养(或者说他的‘整个教育’)越广博,

越深厚,他就越愿意调动(事实上是越有能力调动———引者注)他所拥有的一切才智来作用于他正在探讨的问题。这种才智不论是否来自其学科的‘方法论’,

都能够增加他说出有意义的东西的可能性。相反,如果用独立自足的(-)‘模式’或‘体系’来狭隘地看待某个孤立的‘学科’,并把它机械地运用于一种文化(无论是当代的还是‘传统的’),而一个文化修养有限的人对这种文化的任何其他方面又没有做过什么研究,

就会导致没有创造性的,甚至是荒谬的结果。”“#史华兹的话并不陈旧,

确是实情,值得我们高度重视。一切有志于攀登金融科学理论高峰的青年学子,

都应该有勇气最大限度地扩展自己的读书范围。

二、金融学专业研究生的素质要求

历史学家几乎公认历史研究工作者的素质要求是史才、史学、史识、史德,

可简称为才、学、识、德。此对金融学专业研究生的素质要求而言,同样完全适用。我个人理解,“才”主要体现为研究者的天赋和抽象思维能力;

“学”体现为研究者的读书量和知识积累;“识”是统驭“才”和“学”的能力,

体现为研究者的洞察力和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能力和有效配置“才”和“学”的能力;“德”主要是对研究者个人在品质上的要求,此关乎治学的境界和目的。心胸是事业的容器,心胸的宽广与否直接关乎治学的气度和格局。

在才、学、识、德的普遍要求下,在经济学基础、金融学基础、作为经济学基础和金融学基础的基础、数学和统计学基础,

文史哲及外语基础等五个方面的知识结构之上,

金融学专业研究生的素质要求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系统掌握经济学、金融学的理论基础;熟练使用经济学、金融学的分析方法;具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能力;具备“再现”金融研究成果的写作能力。

在图中,构成素质要求的四个因素分别是理论基础、分析方法、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诚然,四个方面素质要求不是等量齐观的并列关系。其中,

理论基础和分析工具更具基础性质,它们一起决定后两个素质要求即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是理论基础和分析工具的具体表现。

三、金融学专业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讨论金融学专业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和素质要求,

其目的在于达成金融学专业研究生的创新能力。那么,什么是创新能力呢?在《王蒙论创作》一书中,

著名作家王蒙对一个短篇小说作家应当具备的能力———发现力、感受力、想象力、表现力———有过非常精彩的描述。”#我想王蒙所说的“应当具备的能力”可以理解为创新能力。这里,套用于金融学专业研究生并结合金融学专业研究生金融研究过程与金融论文写作实际给予进一步说明。

创新能力由发现力、感受力、想象力、表现力四个因素构成。

。发现力著名作家王蒙认为:“发现力是指一种能从司空见惯的东西之中,发现新的事物,发现特别强烈、很奇妙的东西这样一种能力;是从平凡无奇的生活当中,

发现其所有的惊心动魄的或者感人肺腑的东西的这样的一种能力;是从一些细枝末节当中,发现那些具有重大的有时代意义的事实的能力,从这些很细小的事物里能够感受时代的脉搏,能够看到社会生活,

能够感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的征兆,我指的就是这样一种能力。”王蒙所说的发现力,同样是金融学专业研究生需要具备的一种创新能力。

事实上,不仅作家需要观察社会生活,

金融学专业研究生同样需要观察社会生活及其细微变化。

所不同者,金融学专业研究生需要观察的是社会生活的经济金融方面,而作家的观察则可能宽泛得多。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就有令人惊叹的发现力。

正是他准确地预见了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也正是由于年在美国爆发了席卷全球的比东南亚金融危机更为深重的金融危机,

在年克鲁格曼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金。

应该说,他是当之无愧的。

。感受力感受力指的是感觉,

即对实际经济金融生活有敏锐的、丰富的感觉。感受力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实际经济金融生活的感受力;二是指对经济金融理论的感受力。

对经济金融理论的感受力也可以叫做欣赏力或理解力。这种欣赏力或理解力中包含着分析能力。

比如,对一篇金融研究论文或一本金融学术专著,

其观点是否正确?其材料是否可靠、全面?其结构是否合理?其论证是否科学、严密、有力?

其结论是否准确?若一个金融学专业研究生感受力强,

他会做出准确的判断;若感受力差,作出判断可能会比较困难甚至很难作出判断。由此,一定意义上讲,

感受力制约着创新能力。

。想象力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金融学专业研究生想象力的强弱,决定了他(她)学术发展的高度。一个金融学专业研究生的想象力既包括他(她)运用经济金融理论的能力,也包括他(她)对经济金融事实、数据的加工能力和重新排列综合的能力。比如,

一个金融学专业研究生能够熟练地将经济金融范畴转化为经济金融变量,能够对经济金融变量进行推导分析,能够在影响金融运行及其效率的众多变量当中迅速找到关键变量特别是众多变量当中的外生变量,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那么,

他(她)的想象力就是非常强的。学术创新的程度取决于自己的想象力能否比别人走得更远。

。表现力你有感受、有想象、有发现,还得有表现感受、想象和发现的能力。

表现力的内涵非常丰富,

但主要因素是语言能力和结构能力。

金融研究论文主要靠语言表达,语言能力或文字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当然,

金融学论著还有图表、曲线、数学模型等表现形式。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结构,结构也是构成表现力的重要部分。比如,

一篇论文的研究框架,有的作者写了一大堆,

读者还是看不太清楚;另有作者画了一幅框架图,读者却一目了然。

再比如,一篇论文的研究结论,有的作者不分段写了几页,

读者读后不得要领;另有作者条陈,

仅写了半页,读者就已比较清楚。此说明结构本身也是一种语言,

结构本身是有表现力的。流传甚广的曾国藩与太平军作战时的战报“臣屡战屡败”与“臣屡败屡战”的传说,也说明了结构的表现力。有时候,

结构本身就是语言,结构本身就是表现力。自然,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解读创新能力。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在其《中国现代哲学史》中多次论及“照着讲”和“接着讲”这样一对范畴。"#依他的本意,

“照着讲”就是述而不作,

就是只有继承,没有创新;“接着讲”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发现,

有所前进。我非常欣赏冯友兰先生的“接着讲”。“接着讲”三个字晓畅明白、精辟极了,它可以理解为“扬弃”“继承创新”“推陈出新”,

也就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创新能力。四、金融学专业研究生知识结构、素质要求和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构筑金融学专业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即经济学基础、金融学基础、作为经济学基础和金融学基础的基础、数学和统计学基础、文史哲及其外语基础等,其目的在于达到系统掌握经济学、金融学的理论基础,熟练使用经济学、金融学的分析方法,

具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能力,

具备“再现”金融研究成果的写作能力等四个方面素质要求。归根到底则在于金融学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养成。由此,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是:知识结构决定素质要求,

素质要求决定创新能力。简言之,

知识结构是素质要求的基础,素质要求是创新能力的基础。

卓越的创新能力是由强有力的知识结构和优秀过硬的素质支撑的。在一定意义上说,

创新能力反过来又是综合素质和知识结构的具体体现。

知识结构、素质要求和创新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可简单归纳为图。毫无疑问,我们讨论金融学专业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和素质要求,其最终目标还在于金融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养成。

易言之,金融学专业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建筑在强有力的知识结构和优秀、过硬的素质要求之上,否则,所谓创新能力就是一句空话而已。

至于究竟如何实现创新,此为科学研究过程中最高深莫测和最令人神往的部分,是激动人心的科学史的研究领域。无数科学家做出了令人敬仰的科学发现,

但科学发现过程及其生成机制,甚至连做出科学发现的科学家自己也难说清楚。

“眼前有景道不得”,此恐怕也是全球没有任何大学敢于开办诺贝尔奖得主培训班的理由。唯一可能的选择是,

创新能力只有在不断的科学研究实践中逐步学习、积累,

舍此安有它途!

金融学和统计学篇

关键词:金融统计学;教学方法;

改进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

金融统计是适应国家经济管理和金融事业发展的需要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金融统计是国家统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集金融信息、金融分析与政策咨询于一体,以货币信贷及金融运行的各种数量关系为研究对象,

以金融与经济统计数据为依托,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判断、预测国民经济运行及金融的发展情况,

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决策的支持系统,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作为金融专业、尤其是金融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对统计学的要求更高,对统计建模及运用要求比较熟练地掌握。

一、金融创新的深化对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提出更高的要求

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加深,金融学与数学、尤其是统计学的结合越来越紧密,金融模型日趋复杂。

金融的统计建模,

出发点都是金融资产收益率序列的统计分布。对收益或损失序列的分布刻画,是金融产品的准确定价和风险管理的基础。

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金融模型对统计学提出更高的要求。

。金融资产收益或损失分布大多都是非正态分布。金融市场的一个典型事实()是:金融时间序列分布是尖峰、肥尾的。

传统的金融建模,

为了简化或得到解析表达式,通常假定时间序列是正态分布的,这个假定是金融模型受到较多诟病的主要方面。在风险管理中,

正态假定导致低估金融产品的尾部风险。改进的方法之一就是用非正态分布来拟合数据,如分布、贝塔分布、稳定分布等[]。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更加注重非正态分布的学习。

。线性相关不能准确刻画金融时间序列的相关性,需要更复杂的统计技术。

传统的多元金融时间序列建模都是假定时间序列服从多元正态分布,多元正态分布的前提边缘分布服从椭圆分布和只有线性相关。

多元正态分布不能反映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

金融时间序列的相关性一般是非线性的,而且边缘分布也不服从椭圆分布。因此,

我们需要求助于更复杂的统计技术――技术。技术提供了分别研究多元时间序列的边缘分布和相关性的方法,从而成为多元金融统计建模的必备知识[]。

。风险管理模型要求我们更加关注金融时间序列的尾部分布。

风险管理的主流模型是(--),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就是尾部的分位数。

正态分布不能准确刻画金融资产损失分布的尾部特征,通常会导致的低估,造成金融市场的巨大损失,即所谓的极值风险。()提供了准确刻画金融时间序列的尾部分布的方法而成为风险管理的基本工具[]。

虽然这些统计理论在金融中的运用不能构成本科金融统计学的核心内容,但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指出这些发展的方向,成为金融工程专业本科生进一步学习或自学的指引。

二、当前金融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内容陈旧,

教学重点的处理存在偏差。

教育部将《统计学》课程列为财经类专业本、专科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力图通过学习《统计学》,使学生掌握探索各种现象内在的数量规律性,并用这种规律性的解释来研究各种现象内在的规律。

但是金融统计学的内容没有随着金融市场日新月异的发展而发展,

导致教学内容陈旧,不能满足金融统计建模的需要。

多数教师往往把统计学课程单纯地看做是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热衷于基础知识的讲授和烦琐公式的推导,

严重忽略了统计学的工具性和应用性,削弱了学生思想方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教学流于空洞、枯燥和乏味,挫伤了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偏离了课程培养目标,

教学效果和质量也不理想。而一些理论推导也只是对《概率论》相关内容的重复。

。学生数学功底参差不齐,学习难度大。统计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关系的方法论科学,

其中涉及大量的高等数学、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的基础知识,

现代统计学又借助于电子计算机来提高统计分析的质量和效率,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数学基础、具备必要的计算机知识。金融学专业的招生基本上还是文理兼收,学生的数学功底参差不齐。而且金融学、尤其是金融工程究竟属于文科还是理科,

在学生中存在模糊认识,导致对数学基础不是十分重视。

这造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不重视运用和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统计方法与金融建模、定量分析脱节。

第一,教师在讲授统计理论、统计方法时缺乏针对性。在实际的教学中,虽然强调统计的应用,但主要是从概念、公式、定理出发,

而不是从现实经济管理工作需要出发。第二,采用的教学案例与实际脱节。现有的统计学教材中,

统计案例很少,即使有也是过于简单的设例,

或是“编写”的案例,

与实际的经济、管理工作脱节,

很难达到较好的效果。

。缺乏统计案例和统计软件的结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比较少。

即使有一些训练,也是手工的操作与运算,与采用现代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教学不相适应。

其次,很少采用统计分析软件和案例教学方式。这最终会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不会用统计分析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处理、显示、分析和推断,使本来快速而简单的统计工作变得复杂而难于处理,使统计的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使科学研究难以与国际惯例接轨。一些老师的统计分析都是在软件实现,软件优点是比较简单,容易操作。但它毕竟不是专业的统计软件,

尤其是对金融专业的学生来讲,不掌握一门专业的统计软件,很难完成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工作。

三、金融统计学教学的改进

。丰富和充实金融统计学的教学内容。

根据专业学科的需要对统计学的内容进行处理,以满足未来发展对统计学基础的需要。根据中国金融业发展和统计改革的需要,按照中国金融统计体系和金融统计工作的内容,重新构建了金融统计学的知识体系和方法体系。

同时,对于金融统计建模的相关统计理论,要适当加于补充和扩充,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选择合适的统计软件,注重学生的运用实践能力。

依据统计分析软件结合统计学原理的基本理论调整教学内容。现在有很多专业的、功能强大的统计软件:如-、、以及等,不同软件各有所长。一般说来,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使用统计软件,无须统一规定。但软件是免费软件,而且有很多资源免费获取,

是可供选择的最优软件。

金融专业的学生学习统计学的主要目的是运用,把金融学与统计方法结合起来研究金融现象和问题就离不开数据收集和软件运用。只学理论不掌握运用,对金融系的学生来说统计学等于白学。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随着大统计学思想的建立和统计学在实质学科中的应用需要,

大多数学校和老师在财经类专业的本、专科专业统计学教学过程中,除了保留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中仍有现实意义的内容,如《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方法、统计的基本概念、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平均及变异指标、总量指标、相对指标、抽样调查、时间序列、统计指数等,同时也系统地充实了统计推断的内容,如统计数据的分布特征、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统计决策等。

对于金融统计学,

还需要为金融统计建模打下基础,所要掌握的内容更多。

。注重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大量的实际问题,

而且对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有帮助。比如可以设计用几何平均数计算投资的平均收益率、运用标志变异指标考察投资组合的风险大小。

选择难度适宜的金融统计模型,分析其建模的思想、方法、步骤等。

金融学和统计学篇

非金融专业学生学习《国际金融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非金融专业学生学习《国际金融学》时所表现出来的问题较多,不同专业的学生出现的问题也不一样。

基础知识不够或者不牢靠。

其表现是:当他们学到《国际金融学》的国际收支政策调节时,没有相关的政策措施在他们的脑海中。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在学习《国际金融学》课程之前,

没有学习相关的基础课程。学生的基础课学得不牢靠。如会计专业和管理专业的同学在学习《国际金融学》之前已经学过《宏观经济学》和《会计学原理》,但当他们遇到相关知识时仍不能理解和掌握。

理解知识太狭隘或者太片面。

在这点上,各种专业的学生都存在问题,只是程度不同而已。究其原因,

与他们的知识不全面有关,

有的也与他们的专业有关。

如会计专业的同学在学习《国际金融学》时还是采用会让的思维方式,从微观的角度去理解,难免就会出现狭隘或片面。

对非全融专业学生学好《国际金融学》的建议

《国际金融学》是一门开放的宏观经济学,

它从货币金融角度研究内外均衡问题,要求我们在学习时一定要讲究一定的学习方法,做到与其它课程的融合以及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学好《国际金融学》。

对相关院系的建议:

制定好培养方案。每一个专业在制定培养方案时,一定要考虑好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先后顺序,

某一门课程的基础课一定要在它的前面开设。如《国际金融学》的基础课有《货币银行学》、《财政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等,这些课程一定要在《国际金融学》之前开设,学生学习《国际金融学》时才有相关的基础知识,

便于他们理解和掌握。其次,

如果要把《国际金融学》和它的一些基础课作为选修课,学院一定要加强对学生选课的指导,让学生知道哪些课程是紧密联系的,避免出现学生选修《国际金融学》而不选修《货币银行学》,

《财政学》等。

选择适合的教材。非金融专业学生所用的《国际金融学》教材与金融学专业学生所用的教材应该不一样。相对而言,

金融学专业学生所用的教材理论性要强一些,数量分析、模型分析要多一些。而非金融专业学生所用的教材理论性应弱一些,

应该更注重实务性。

对非金融专业学生的建议:

学好基础课。

《国际金融学》涉及的知识比较广,要求学生必须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特别是前面提到的《货币银行学》、《财政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这几门课程对国际金融的理解和掌握有相当的帮助。

学习知识时要注意理解,

而不要死记硬背。《国际金融学》涉及的是一些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它们之间具有较强的逻辑关系,从一个变量推到另一个变量,所有这些都不需要死记硬背。另外,会计专业的同学在学习《国际金融学》时,

一定要做到思维方式的转变,

因为会计的专业课程要微观一些、具体一些,思维角度狭窄一些,而《国际金融学》要求从宏观角度理解,思维就要广一些。

多阅读课外读物。

学生在学习《国际金融学》时,可看一看这些方面的课外读物:一是与这门课相关的一些教材,从而可以更全面地掌握相关知识;二是与这门课相关的一些报纸,

如《国际金融报》、《金融时报》等,从这些报纸上面可以了解许多相关的信息,

从而帮助我们理解相关知识;三是与这门课相关的一些期刊文章,通过阅读这些期刊文章,

可以了解相关理论的发展状态,从而扩大我们的知识面。

理清《国际金融学》的线索。以姜波克主编的《国际金融新编》为例:如第一章是讲开放经济下对外活动的账户反映,这是本门课程的出发点;

第二章是讲开放经济下对外账户不平衡,由此导致的外部均衡与内部均衡的相互;中突,以及解决这种;

中突的理论方法;第三章和第四章是开放经济下维系内外均衡的核心变量――汇率:第五章和第六章是讲国际金融市场上短期金融资本流动及由它引发的汇率和货币危机,以及危机的化解和防范;最后两章是讲内外均衡的国际协调,

所有这些内容都是围绕内外均衡的。

金融学和统计学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统计学教学;金融专业

一、高职院校统计学教学现状

。高职教学观念较为落后

高职院校的一些教师对统计学专业设置的目标不清晰而且教学观念较为落后[],统计学实践教学体系也相对陈旧,在内容上主要还是以统计学理论的教学为主,没有对统计实践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

导致了很大部分学生对统计学课程感到枯燥,同时学生的统计实践能力和统计应用能力也无法提高,从而背离了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的。

。教材的选用缺乏科学性

高职统计学教材在选用上缺乏科学性,从而使学生的统计学课程中的知识与现实中市场的需求出现脱节,

影响了统计学教学的质量。例如:一些高职院校选择的统计教材和本科院校一致,

这样超出了高职院校学生的接受能力,致使教学中出现难教难学的情况;

一些其他需要学习统计学知识的专业按照统计专业的教材来选择,

从而出现了在教材使用对象上的不科学性。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院校的教材内容比较陈旧,不能介绍当下最新的统计分析实用软件等,

这些情况都导致了教学内容严重落后于统计学发展。

。教学方法和手段太过传统

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基础和素质都存在较大差异,而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却依然采取传统、标准化的教学方法,

不能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空间,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

同时,在结课考核的方式上,依旧采取传统的闭卷考试形式,忽略了统计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考核的重要。

。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

统计学课程是高职金融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要求学生能掌握设计调查方案、搜集统计资料、对数据加工整理、对指标进行分析及撰写统计分析报告等基本能力,

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统计原理解决问题。但在高职院校统计学的课堂上,大部分教师将重点放在了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上,而且统计学的思想比较落后,甚至仍然采取手工运算的方法,

使学生无法学习到、、等实用的统计软件的操作方法,不能提高学生的统计工作能力。

二、高职金融专业统计学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教师对统计实践教学不够重视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往往将理论知识的传授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

因此很多教师对实践教学并没有进行研究,因此也无法实现实践教学的实际目的。

高职教师很多都专注于发展自身的专业素养,

因此在很多时候会忽视对教学的研究,因此使得统计实践教学没有实现原来的教学目标。

。实践教学内容和模式陈旧

目前统计学的实践教学研究已经趋于成熟,

很多专业的教学书籍也相继出版,不过在很多院校的时间教学中,老师还是青睐传统教学方式,

主要以理论知识作为教学重点,一些相关的实际操作并没有让学生进行实践。

统计学与其他学科不同,它的知识需要实践教学才能够将其融会贯通。

。学生对统计实践教学不重视

高职院校的统计学实践教学一般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形式开展,这样小组内的成员可以进行讨论,共同完成实践项目。

实践教学过程中,监督力度不强,导致学生在统计软件操作应用时重视程度不够,

使统计实践教学变成形式化活动,

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高职金融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高职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是要求其掌握实际应用知识,而这就使得高职教育应当大量引进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教学的加入使学生能够将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

这就需要进行实践教学,传统的实践教学已经不能为学生的提高提供帮助,因此对实践教学进行创新是非常必要的。

。金融专业课程的应用性和操作性较强,这样一来就对高职金融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融学需要将理论、操作合为一体,

因此其实践教学就必须作为学生学习的重点科目进行重视。例如,证券投资分析课程里,很多相关理论知识都是一些纯理论的知识,这些概念非常的抽象和难以理解。

只有通过实践课程的结合才能够确保学生对此做到真正的有所认知。

。目前很多的企业对员工实操能力愈发重视[],这也是高职院校引入相关专业实践课的主要原因。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有所不同,

它就是着力培养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从一些调查数据来看,目前有七成以上的企业最重视的就是员工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文凭和知识累积则列在其后。这些数据证明目前社会对员工的要求就是其应当具备一定的操作能力。

因而在对金融专业学生进行培养时,

学校应当将企业的需求作为培养的导向,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保证学生在学校里学习到足够的实践能力。

四、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统计实践教学的创新设想

。金融专业统计学教学目标重新定位

高职院校[]的宗旨就是“以就业为导向,

以服务为宗旨”,其培养原则就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实用性人才。因此金融专业在进行统计学教学时应当将理论培养为主的方式变革为宜实践操作为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能让学生更好的在工作岗位有所表现,

现下很多高职学生的发展前途要远远超过本科学生,就是因为实践能力很强,

能够很快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学生通过实践课程的操作掌握相关的技术,不仅能够更深的理解知识,也能够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一份基础。

。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进一步完善金融专业统计学教材改革

()统计学教材中增加金融专业相关实例分析目前已经有很多专家出版了一些统计学实践的书籍,

不过与高职的教育并没有搭配起来,因此应当对统计学教材进行修正,

加入一些金融学中发生的实际案例,加深学生的了解,同时也应该将统计学中的软件使用加入到实践教学中供学生学习。()在金融专业中加强通用统计软件的应用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

数据量已经达到大爆炸的状态,现有的统计学相关技术和计算机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因此金融专业的高职学生应当能够熟练使用统计学软件,

如以及等。

。金融专业统计学相关教学实践内容和方法创新

()教学实践内容的创新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金融学专业也随之快速进步[],统计学作为金融学中重要的学科也应当有所革新。目前使用的统计学教科书虽然已经有了一些改动,

其中加进了一些统计学最尖端的研究内容,不过由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与其他类型学校不同,因此金融专业的统计学实践教学还是需要做重新的调整,以保证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之外还能够掌握时机操作能力。

()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往的教学方式往往植根于以理论带动学生,这种教学方式过于陈旧,

并且很多学科单纯的这种教育使学生并没有掌握实际的东西,统计学就是最好的明证。因此应当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动,

大力发展统计调研实践行为。统计调研首先需要进行选题,继而要形成方案,之后需要搜集相应资料,最后经过统计过程得到详实数据,

撰写调查报告。在这种类型的活动中,应当以竞赛的方式进行,保证学生能够完全投入到实践活动中,

确保能够帮助学生学习提高。()加大统计实践场地建设由于各种因素的原因,高职院校无法让所有的学生得到实际的锻炼,

而这种不足就需要学校在校园里设置一些仿真的模拟实验,提供仿真软件供学生学习使用。通过多种模拟实验以及仿真实验的锻炼,保证让学生理解金融统计学,

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

五、结束语

如今我们面临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奠定了统计学的发展基础。金融行业数据量达到空前之大,

因此金融专业统计学的实际操作能力就显得更加重要。而要想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就要对实践教学模式进行革新。高职院校主要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因此应当从这个目标出发设定一些合理的实践教学课程。

本文在写作中提出了一些小的建议,当然这些建议仅仅是皮毛,还有很多问题还有待深入研究。未来高职金融专业独有的统计实践教学必定会培育出一代优秀的应用技术型金融人才。

作者:梁桦单位:湖南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继续教育部

参考文献:

[]贺新元。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天津大学,--。

[]李晓健。高职金融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贺银娟。高职非统计专业统计教学改革的设想[]。商业经济,

()。

金融学和统计学篇

(一)培养目标缺乏特色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基本是由专科院校升格的新建本科院校,本科办学历史较短,

其在学科专业建设、师资力量、生源层次等各方面与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大学存在较大差距,但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学人才培养目标却缺乏特色,和教学研究型、研究型大学基本没有什么差别;

而且随着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经济金融的发展,

金融学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结构性失衡,再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金融人才培养目标笼统地定位为高级金融人才是适应不了我国经济金融迅速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目前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金融学专业基本沿用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大学金融学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按照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选修课和实验室教学以及实践实习等设置课程体系,

主要注重宏观金融基础理论、专门知识的传授和研究论文撰写的训练,新型微观金融理论和数理知识传授以及实际操作技能训练相对不足。虽然宏观金融部分教学可以使学生较好地理解金融政策,但如果缺乏微观金融基础使学生难以深入理解金融的内在本质与运行机制;数理知识的不足使得学生对现代微观金融三大核心理论模型、定理和-欧式期权定价模型的学习都可能感到困难,

更不用说深刻理解和运用了[]。

虽开设了与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证书、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证书等相对应的《会计原理》、《证券投资学》等课程,但对加深学生对金融市场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实践性教学课程开设相对不足;只开设了商业银行业务模拟、证券实时行情分析与交易模拟、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实验课程,还缺乏外汇行情分析与交易模拟、期货模拟交易与行情分析及保险实务模拟等方面的实验课程。

(三)实践性教学相对不足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金融学专业虽然专门安排了实践性教学,

但由于与本地区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和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缺乏深入的合作关系,有的学生找不到金融机构进行各种实习,即使到金融机构的各种实习业大都流于形式、无法真正在实际业务操作中深化对金融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强化技术技能培训。

(四)师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

目前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师资大部分是来自高校的博士硕士,

虽然受过较为系统的经济金融学学术训练,具有较深厚的经济金融理论基础,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但由于大多没有在金融机构工作过的经验,

自身缺乏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业务工作经验;

虽然也从金融机构等实践部门聘请一些高管和业务人员来学校进行讲学,由于他们时间和精力有限,很难系统地进行课堂教学和实践指导。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创新路径探讨

(一)人才培养目标创新

由于和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大学各方面差异的实际存在,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生存发展必须要寻求错位发展,形成自己的培养特色。其培养目标是应该为本地区金融业发展培养应用性专门人才,

在培养学生良好基本素质、掌握金融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更应突出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的特色,强化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和微观专业技术技能的训练,

使学生毕业就能从事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金融业工作。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学人才培养应该是服务本地方经济发展,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

培养的学生应全面掌握金融学专业基本理论体系和和专门知识以及金融领域基本工作技能,

形成良好的金融专业素养;主要应关注金融及相关领域的原理性知识与专业技能的系统训练,侧重学习掌握基本经济金融理论及其应用以及金融分析的基本工具和方法,要求学生掌握现代金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管理技术,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外语和数学等现代金融活动所必须的工具以及良好的人文品德修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培养人才具备的应用型特色应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当然应用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是有差别的,不仅要求熟练掌握运用各种金融微观业务操作技能,更要求具有坚实的金融学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

具备创新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培养的人才不具备宏观理论分析能力,那就是工具主义教育,

不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题中之义了。[]

(二)课程体系创新:构建能力本位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突出能力导向

应根据金融学专业对应的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来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应从学科本位转向能力本位,

在坚持学科专业导向的基础上、强化能力导向,不必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的专精深,而应关注专业知识的广度和交叉融合,

在基本掌握经济金融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突出对现代金融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以及较为系统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训练。

。课程体系模块化

打破原有的按学科范畴设计教学内容的框架,以基本素质、经济学基本素养、分析工具、宏观抽象、微观分析、操作技能等能力培养进行金融学课程体系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可分为通识模块、基础模块、方法论模块、宏观模块、微观模块、实验模块等通识模块主要强调学生品德操守、人文修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能力的培养,

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政治经济学、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等政治思想理论课程;基础模块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经济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能力,为后续的金融学理论和专门知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会计学、经济法等;

方法论模块主要体现金融学的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等的金融分析工具支出,由于金融创新出于规避风险和管制的需要,金融衍生产品如期货、期权发展迅速,其定价对于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等金融分析工具要求很高,这是现代金融人才所必须掌握分析能力,

主要包括微积分、概率与数理统计、线性规划、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程序设计等;宏观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宏观经济概念、宏观思维方法和抽象分析能力,

使学生能深刻理解金融现象的本质,主要包括国际金融、中央银行学、金融监管学;微观模块主要体现金融学科的微观化、工程化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以适应金融新发展对复合型金融人才的要求,

主要包括投资模块(证券投资学、金融市场学、投资银行学、金融工程学、公司金融),银行模块(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银行信贷管理、银行会计)、保险模块(保险学、个人风险与保险);

实验模块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缩短理论学习与实践差距,强化理论应用实际的能力,

其关键在于开发设计有效的实验课程,

要涵盖金融行业银行、证券、保险和基金等主要涉及的实务操作,当然可根据各个学校不同的情况有所侧重,主要包括银行实际业务操作模拟实验(如国际结算业务、银行会计业务等)、公司财务业务模拟实验、证券投资业务模拟(如外汇、期货)、保险业务模拟、金融工程实验、金融统计分析等等。

由于各教学模块中教学内容存在着较多的内容交叉与重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本地区的经济金融发展实际,确定专业建设定位与特色,

在各教学模块中教学内容中注意综合平衡,做到有所取舍有所侧重,这是一项艰巨的工作,

课程体系模块化改革的关键就在此。

(三)实践性教学的创新

加强本地区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和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的深入合作是实践性教学的关键。以专业导论、认知实习、专业实习、金融专题调研、毕业实习、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研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专业导论的学习,使刚入大学对金融专业所知甚少的学生对金融学专业和相关知识有个初步的了解;

通过第一学年通识模块、第二学年基础模块的学习,

学生初步具备了较为完备的人文素质和经济金融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这时可以安排两个月的时间送学生到银行、证券、保险和基金以及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进行认知实习,使学生得到初步业务技能的培训,学生将对未来所从事的金融职业工作有一个初步的体验认识,可以引发学生学习金融理论和专门知识的兴趣,

将为下一步的专业宏观模块、微观模块、实验模块学习打下基础;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深入合作,

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使掌握金融理论知识的学生在专业实习中通过在金融机构的工作实践培养运用所学金融学基础理论与专门业务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真正以金融从业人员的身份进行专业技能实践,培养学生作为金融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利用暑期安排学生进行金融专题调研,

要求形成调研报告,

既可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也能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毕业实习论文写作是大学本科教育最后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带着毕业论文选题所需解决的问题到金融机构进行毕业实习,学生在金融工作实践中有针对性地深化对所学金融理论与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形成的毕业论文是对本科四年金融学专业学习的一次全面总结;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相关科研课题研究,

可使学生开阔学术视野,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得到初步的学术研究训练。

(四)师资队伍建设创新

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培养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关键。

目前在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中缺乏既有坚实金融理论和专门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要建设一支适应培养应用型人才要求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一是要制定计划,分期分批派出教师到实习实训基地的金融机构定期挂职学习,作为教师工作考核的重要能容,培养教师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在实践工作中提高实践技能以充实教学内容;二是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体系,使教师有动力参与教研科研活动,带领学生参与教研科研活动,提高教师的教研科研水平与能力,

更好地服务于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培养;

三是积极引入具有丰富实际实践经验的金融机构高管和技术人员来校兼职授课,指导学生的实践实习活动。

成语大全

Copyright www.jiayuanhq.com 全民百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