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金融危机过程范文

admin
发布时间:
2023-08-03 10:38:23

导语:想象

东南亚金融危机过程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原因;

对比;启示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在十二年前作壁上观东南亚金融风暴席卷东南亚各国景象的美国人,

也许远没有料想到今天的自己也会深陷百年一遇的金融位置泥潭中不可自拔。这同时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即便是世界经济头号大国,也不能在置身于金融危机时而毫发无损。作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

中国更应时刻警惕发生深度金融危机。无论是此次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

还是当年震动世界的东南亚金融危机,都对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反思和借鉴的机会。在这里,将着重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回顾与分析。

一、危机爆发的原因

(一)外部原因:

国际游资的冲击。

毋庸置疑,以索罗斯为首的国际投机者利用对冲基金进行买美元抛泰铢、买泰铢抛美元的投机活动使泰铢一路下跌,股市暴跌,

银行呆账大量增加,外资流入骤减,经常项目逆差进一步扩大,

财政赤字增加。尽管随后泰国中央银行倾全国之力,联合新加坡动用约亿美元巨资吸纳泰铢,大幅调高利率,禁止本地银行拆借泰铢给索罗斯大军等措施给了索罗斯大军有力反击,

但最终也没能吓退有备而来的索罗斯大军,他们再度向泰铢发起猛烈进攻,致使泰国政府不得不放弃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实行泰铢浮动,

由此点燃了金融危机的导火索。

经常项目逆差,外债负担过重,国际收支失衡。

东南亚国家奉行出口导向的外向型经济,对外经济是否平衡直接关系到整个经济的形势。然而从年起东盟四国连续出现赤字,经常账户赤字约占各国国内生产总值的%-%。首先,

东南亚国家的贸易结构单一,八十年代主要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九十年代转向高新技术产品主要是电子产品。

从年下半年开始,受国际电子产品价格下降的影响,东南亚国家以出口电子产品为主的产业普遍萎缩,

出口量下降,增幅缓慢,是这些国家的国际收支平衡失去控制,形成绝对经常项目逆差。其次,

东南亚国家主要强调生产模仿却忽视产业创新,东南亚在很大程度上是靠承接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而发展起来的,这一方面增加当地就业,促进了经济繁荣,

然而另一方面,这种发展模式也让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对发达国家产生很大的依赖性。

(二)内部原因:

金融市场开放过早。由于实行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加之东南亚国家片面追求高增长速度导致投资需求过旺。

为了弥补发展资金的缺口,东南亚国家进行金融改革开放金融市场为经济发展筹措资金。东南亚国家在金融化的过程中,

忽视了融资风险,追求暂时繁荣,过分急于求成而没有遵循一般的步骤,在经济体制和实体经济发展尚不够完善和成熟之前,就过早的将本国金融市场自由化,

无疑加剧了金融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僵硬的汇率制度。东南亚国家普遍实行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

其考量是希望能抑制通货膨胀,

对于拥有大量短期外债且短期债务偿付超过了债务资产、金融体系脆弱的真是国情来说,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不再适合。从年起,

美元汇价开始上升,日元相对美元贬值。此时,东南亚’各国没有根据国际市场变化及时的调整汇率,仍然坚持单一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

本币随美元对其他货币的升值,工资成本的大幅度上升等使出口商品竞争力明显下降,经常账户逆差进一步拉大。,泡沫经济严重。

利率的市场化吸引了大量追逐货币利差和短期高额回报率的外国资本和“热钱”的涌入。集中的资本涌入导致房地产价格已涨再涨,使这些国家的金融形成了巨大的非生产型经济泡沫。

过度膨胀的泡沫经济一旦破裂,便会引起一系列的金融动荡。美国次贷危机重要原因之一也是严重的房地产泡沫,泡沫经济是引发金融危机的一个共性因素。

二、中国今日对比东南亚昨日

我国目前所处的经济背景与当时的东南亚国家也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一)从发展模式上看。当时东南亚国家采用“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主要依靠出口拉动国内经济发展。而今我国经济发展虽然是由出口、消费、投资三驾马车的共同作用,

但出口对经济的贡献率越来越高,造成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也越来越高。

(二)从金融层面看。尽管与东南亚国家存在区别的是,

我国发展到今天仍然没有全面开放资本账户,实行人民币自由兑换,

这也确实是一个明智之举,但是随着我国对外贸易量的不断增大,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地位也逐步提高。

考虑到国际贸易的发展,

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也已悄然启动,所有这些都在提醒我们警惕重蹈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覆辙,采取积极的改革修正措施,规避金融风险,保证我国金融市场和对外贸易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三、对中国改革与推进的启示

(一)选择恰当的汇率制度。东南亚金融危机表明僵硬的汇率制度不再能顺应发展中国家发展对外贸易、逐步开放金融市场的一系列要求,因此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汇率制度就变得异常重要。

(二)加快银行体系改革。目前我国几大国有银行已经改制成股份有限公司制的银行,经营状况有所改善,并在政府的支持下冲减了不少坏账呆账,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金融风险。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银行已经建立起合理的治理结构和有效的经营管理机制。在银行体系的改革进程中,应避免以政策指令的方式通过银行低息贷款去扶植一切不具有比较优势的老化产业和企业。

同时,建立切实可行的信贷制度和信用评估制度,减少不良贷款,规避金融风险。

东南亚金融危机过程篇

~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根本原因有两个方面:

。经济结构改革、调整进展缓慢。东盟四国(指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下同)在年代起开始实施依靠引进外国投资发展面向出口的经济发展战略。

年代中期亚太地区区域内资本投资高潮形成后,这一趋势更为明显,带动了其经济的高速增长,但也形成了高度依赖出口的经济结构和高度依赖电子、电机及其零部件的出口贸易结构。进入年代以后,

东盟四国的这种劳动密集型工业产品的出口面临着后起新经济增长区(中国、越南、印度)的激烈竞争,为此它们在年代初提出了从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向技术密集型产业结构转型的经济结构改革、调整的战略目标,但进展却十分缓慢。

出口增长速度逐步趋缓,加上年起以美国市场为中心的国际电子产品市场需求疲软,东盟四国的出口贸易受到严重打击,进而影响到经济增长。

。金融自由化政策实施得过早、过急。

年代末期,特别是进入年代以后,东盟四国的经济自由化、金融自由化速度不断加快。但是与新加坡、香港相比,甚至与台湾相比,

它们的金融市场体制都并不十分健全,金融监管能力不强,金融管理技术不成熟。金融自由化固然有利于促进国际资本的流入,但在条件不完备的背景下却容易形成一种在缺乏防范、缺少制约手段的条件下把吸引国际资金放在首要目标(不仅是长期直接资本投资的流入,

更多的是短期借款甚至是投机资金的流入)的金融体制。

这就容易为国际投机资金提供操纵当地金融市场以牟取暴利,把当地金融市场搞乱后又迅速撤走资金的机会与条件,

并形成以房地产、股市为中心的“泡沫经济”。年月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泰国、马来西亚、印尼、韩国、菲律宾被世界银行列为东南亚金融危机五大受灾区。

其中泰、马、印尼的金融危机基本上是由上述这些原因引起的;菲律宾的金融危机则主要是东南亚国家货币危机导致菲律宾居民对比索的不信任感而引发的。

从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期间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指标的对比中可以发现各国受金融危机影响的程度与特点各不相同,这主要是由各国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基础决定的。

。泰国、马来西亚、印尼受影响程度最大,而且都是直接内发的、迅速引发的和全面触发的。这直接起因于其内在的金融管理体制不健全与金融政策失误、银行与金融机构的大量贷款被投入到房地产、股市,从而形成“泡沫经济”成分较大、不良债权比率高、外债数额庞大等经济结构方面的弊端。

。菲律宾所受金融危机影响的程度较小,而且特点是间接的、滞后引发的(年下半年所受影响不大,进入年后影响程度才加大、加深)。这是由于;

()菲律宾经济是在进入年代以后(特别是年以后)才开始有中速的经济增长,没有太多“经济过热”问题;()“泡沫经济”成分较小;()由于工资水平低,

其劳动密集型产品尚有一定的出口竞争能力;()从年债务危机后到年已经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监督下进行了经济结构、金融体制的调整与改革。

。新加坡所受影响的程度最小,而且是间接和滞后引发的(直到年东亚地区国家普遍出现经济衰退后才显现出来),同时也不是全面触发的(它的货币贬值幅度不大,

主要是股市价格数下跌幅度较大)。这主要是由于:()金融管理体制比较健全(和香港、台湾相同);

()“泡沫经济”成分不大;

()银行的不良债权比率不高;()由于有不少其他东南亚国家的公司在其证券市场上市(与香港相同),并为印尼等东盟国家提供巨额的贷款,间接引发了部分经济指标(股市价格指数)的恶化;()高度依赖出口与转口贸易间接引发了经济增长速度的较大幅度下降。

。越南、缅甸、柬埔寨、老挝所受的影响都是间接引发、滞后引发的。这基本上是由于它们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邻国的直接投资和对东亚地区国家的出口贸易支撑,

所以受东亚各国经济严重衰退的影响,

这四个国家的经济也于年开始出现衰退。

年下半年到年的第一次经济复苏及其成因

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受危机影响程度最大的泰、马、印尼基本上采取了相似的对策:在危机的前期,采取了整顿金融秩序和紧缩财政金融政策等措施以稳定金融、经济形势;在危机的后期,在金融经济形势有所稳定的前提下,

转而采取放宽财政金融与促进经济复苏的政策。菲律宾的对策则侧重于稳定经济与促进经济复苏。

年下半年以后,世界市场景气看好,带动了东南亚国家出口和制造业大幅增长,

东南亚国家经济逐步定出低谷,走向复苏。不过,

不同国家的经济复苏情况仍有明显差异。

以年经济增长率的回升幅度看,

泰国经济的复苏力度最大(与年经济增长率相比,回升近个百分点),其次是马来西亚和印尼,菲律宾居第三位,

新加坡复苏力度最小。而就年的经济增长率而言,

则以新加坡与马来西亚表现最佳,泰国居次,菲律宾亦表现平稳,而印尼则仍陷于经济停滞的困境中。

年东南亚国家经济继续复苏,

新加坡经济增长率高达.%,马来西亚也达.%,印尼提高至.%,

泰国为.%,菲律宾为.%。年东南亚国家出现了较稳定的经济复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出口仍然是带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年新加坡出口贸易获得两位数的增长,高达.%,

表现远优于年的.%;马来西亚的出口亦大幅增长.%;受石油价格高涨的影响,印尼的出口增长率达%,扭转了年下跌.%的局面;

泰国的出口增长率为.%,

也比年有所提高。

。国内需求普遍获得改善。

受劳动力市场需求改善、低利率及消费者信心好转的有利影响,年新加坡及马来西亚的民间消费需求分别增长.%和.%;印尼的民间消费支出虽受国内政局不稳影响,但仍增长.%,

约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泰国由于失业情况不断改善,家庭收入增加,消费支出增长.%。

。国内投资活动增加。

新加坡的企业投资已扭转了连续两年负增长的局面,取得.%的增长;马来西亚与印尼更分别获得.%与.%的高速增长;菲律宾的固定资本形成虽仍呈负增长.%的局面,但比年的-.%有所缓和;

泰国则较为平稳,增长.%。

各国经济复苏的力度之所以会有不同,其主要原因有:()原来的宏观经济基础强弱不同;()所受金融危机影响的程度不同;

()促进经济复苏的政策效果不同;()国内政局、社会局势稳定程度不同。

年的第二次经济衰退及其成因

受国际经济环境恶化的影响,

年东南亚国家经济表现远不如年,出现了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第二次衰退。新加坡经济自年第二季度以来即呈现负增长,全年的经济增长率为-.%,是东南亚国家中表现最为疲软的;

马来西亚经济自年第三季度起转呈负增长,

全年的经济增长率虽仍取得.%的正增长,但远低于年的.%;

菲律宾经济在投资与消费支出支撑下增长.%,

略低于年的.%;印尼经济增长.%,低于年的.%;

泰国经济增长也明显放缓,增长.%,

低于上年的.%。

上述情况说明国际经济环境恶化对年东南亚国家经济的影响程度也同样是不平衡的:()新加坡所受的影响程度比东盟四国大得多,其经济增长率从年的.%下降到年的-.%,下降了.个百分点,

远远大于东盟四国的下降幅度。()东盟四国在金融危机期间都是重灾区,

到了第二次经济衰退期间尽管它们的国内经济结构还存在不少问题,

不良债权处理也还不彻底,

但它们对美国市场、信息技术产品的出口依赖程度已比新加坡低,故其所受的影响程度也较低。()东盟四国中马来西亚的经济对出口的依赖程度及其出口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最高,加之其出口产品多为信息电子产品,

因此其所受到的影响在东盟四国中也最大(其经济增长率的下降幅度比其它三国至少高出个百分点)。

以上情况和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东盟四国所受的影响程度远远大于新加坡的情况正好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

其主要原因是:()年月~年月的金融危机是起因于东南亚国家的内部经济结构,因此金融体制较不健全、金融管理能力较弱、泡沫经济程度较大、银行不良债权和企业债务危机较为严重的东盟四国所受到的影响较大,而新加坡则由于这方面情况不如东盟四国严重,故所受到的冲击比东盟四国小得多;

()年东南亚国家经济衰退起因于国际经济环境的恶化,因此经济对外依赖程度和对美日市场及对信息电子产品出口的依赖程度都比东盟四国高的新加坡所受到的影响就要比东盟四国大得多。

年东南亚国家经济转趋衰退的主要原因是:

。出口严重衰退。

年,世界经济景气良好,东南亚国家出口增长都相当强劲,

带动了东南亚国家经济取得较大幅度的复苏。但进入年,国际市场转趋低迷,

美国经济衰退,日本经济衰退加深,

欧盟经济减速,国际市场信息技术产品需求再度趋向疲软和九一一事件的爆发,严重冲击了东南亚国家的出口,导致东南亚国家出口严重衰退。

年新加坡的出口增长由年的.%降为-.%;马来西亚的出口萎缩.%,除了电子产品出口减缓外,油价下跌对马来西亚出口的冲击也颇大;电子产品占泰国出口比重超过%,

因此泰国的出口增长由年的.%降为-.%;石油是印尼的重要出口商品之一,在石油与非石油产品的出口同时萎缩的冲击下,

年印尼的出口衰退了.%;菲律宾的出口对美国市场依赖程度高,电子产品占出口比重也不低,在出口市场双重减缓打击下,

年菲律宾的出口衰退.%,是东南亚国家中出口表现最差的国家。

。投资低迷。由于东南亚国家经济在年都不景气,普遍影响各国企业的投资预期心理,

投资支出开始减缓。新加坡的实质固定资本形成出现.%的负增长;年马来西亚的资本投资增长达.%,

是推动马来西亚经济增长的主力,但年受世界经济不景气影响,投资支出衰退.%;菲律宾的投资支出也出现负增长;泰国政府虽然采取财政措施刺激景气,

但民间投资仍大幅衰退,年的投资支出仍然下跌.%,

远逊于上年;印尼的国内外投资在年严重下滑,创十年来的新低,其原因除了治安较差、经济不稳定与法治薄弱外,还因为印尼实施地方自治后,

各种地方条例对投资者并未产生激励效果。

通过上述分析,

可以发现东南亚国家经济出现第二次衰退与其第一次衰退的成因有明显的差异,

两次衰退对其经济造成的影响也不一样。年月~年月东南亚国家的第一次经济衰退首先出现在泡沫成分很大的金融和房地产业,导因于该地区各国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金融体制、企业债务危机等问题。而年东南亚国家经济出现第二次衰退主要是受外部经济环境恶化的影响,

这些影响主要是通过出口贸易的大幅度衰退(尤其是信息技术产品对美国出口的锐减)传导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第一次衰退(即东南亚金融危机)更多地表现为对东南亚国家虚拟经济的巨大影响,

而第二次衰退则主要表现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

年的第二次经济复苏及其成因

年第四季度,泰国、马来西亚已率先出现了经济增长转趋回升的好势头,

进入年第二季度,整个东南亚国家经济复苏的迹象更为明显。

年东南亚国家经济迎来了金融危机后的第二次经济复苏。新加坡在年经历严重的经济衰退,

进入年后衰退渐趋缓解,第二季度后的增长率都超过%,全年的增长率为.%。马来西亚的经济增长率也由年的.%,

攀升为.%,印尼、泰国与菲律宾经济分别获得.%、.%与.%的稳健增长,都优于年。但从东南亚国家经济第二次复苏的力度来看,显然没有第一次大,

新、马表现得最为明显。

在世界经济仍处于低速增长的形势下,年东南亚国家经济增长能较快地从年的衰退中走出来,

主要是得益于内需的扩大和出口地区结构的改善及对中国的出口的大幅度增长。

具体而言,

年东南亚国家第二次经济复苏的主要原因为:

。各国采取扩大内需的政策取得成效。鉴于年东南亚国家经济衰退系国际需求锐减的结果,年东南亚国家普遍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加上全球利率水平走低,

国内需求对各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提高。

泰国政府在继续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同时,

又采取降低利率、向居民提供消费贷款和创业基金、降低增值税税率等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政策措施,并宣布从年月起实施“减税计划”,

大幅度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标准。年泰国的民间消费支出增长.%,其中第四季度的增长率达.%。

亚洲开发银行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

年上半年泰国内需对其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于出口,这与以往泰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出口拉动的情况相比乃是一个明显的变化,这也标志着泰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由单轨转向双轨。

马来西亚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来弥补外需的减退,

以遏制经济的衰退。年月和月马来西亚政府分别追加了亿林吉特和亿林吉特的财政支出。年继续采取扩大内需政策,包括扩大公共投资,降低个人所得税税率和公司所得税税率,

提高公务人员工资,降低中间产品的进口关税税率以及削减中小企业的税收(规定凡实缴资本额在万林吉特以下的中小企业可以少缴%到%的公司所得税)。加之利率低、商品价格平稳以及信用消费逐渐普及等因素,年马来西亚的民间消费支出增长了.%,

远高于年的.%。

年菲律宾与印尼的民间消费支出也分别增长.%和.%,均好于年。不过,

经济高度外向的新加坡的民间消费支出却呈现增长.%的低迷不振状态,低于年的.%。新加坡就业需求持续衰退,无法提高消费者信心是导致年消费支出减少的主因。

。东亚地区区域内贸易扩大,出口地区结构改善。年月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

东盟老成员国,

即文莱、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相互间免除关税,扩大了东盟区域内的贸易。

年月日,朱ó@①基总理和东盟国领导人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总体确定了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基本架构。这些进展说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正在加速推进。这对东南亚国家调整出口战略向区内转移十分有利。

东南亚国家亦正在调整其出口战略,如印尼制定了“面向东亚、面向中国”的政策,

试图改变目前出口过分依赖美国的被动局面。

东亚区域内经济合作的加速推进促进了东盟成员间及东盟成员与其他东亚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扩大。

年菲律宾的出口增长.%,

是东盟老成员中表现最为优异者,

其中,对中国的出口增加.%,对中国香港、马来西亚等东亚国家和地区的出口也有不错的表现,但对美国的出口则衰退了.%。马来西亚、泰国与新加坡的出口则分别增长.%、.%与.%。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对东南亚国家经济的复苏起到了积极作用,已成为拉动东南亚国家出口贸易增长的重要动力。近年来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出口大幅度增长。据中国海关统计,

年中国与东盟地区的双边贸易额增长了.%,

达到.亿美元,东盟地区对中国的出口增长了.%,东盟地区对华贸易顺差为.亿美元。其中,

新加坡对华出口增长.%,马来西亚也增加.%(马来西亚与中国双边贸易总额首次超过了新加坡与中国双边贸易额),菲律宾增加.%(注:《中国进出口商品主要国别(地区)统计(年-月)》,载《国际贸易》年第期。);

泰国、印尼也都开始注意中国市场,对华出口高速增长。相信随着区域经济合作的深化,中国的这种拉动和支撑作用会越来越明显。

此外,各国电子产品的出口虽未见明显的增长(新加坡仍呈负增长),但相较于年的严重衰退情形,

都已获改善。年国际市场对信息技术产品需求的一定程度的回升,

也对年东南亚国家的第二次经济复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前景分析

东南亚国家今后经济的走向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取决于国际经济状况。年世界经济复苏仍存在不少不确定因素:发达国家的股市价格与汇率波动频繁且波动幅度大,

恐怖事件阴影未散,美英发动对伊拉克战争的后遗症不少,非典型肺炎疫情的影响等等。这些不确定因素压抑着消费意愿与投资意愿,成为制约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的主要原因。

因此,发达国家的市场需求对东南亚国家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仍不会太大。

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将给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

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注: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载《人民日报》年月日。)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将迎来一二十年的高速增长期。尽管非典对目前中国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年中国经济增长活力仍保持强劲,外资投资持续增长,

国内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同时,

年月中国与东盟国家签署的《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总体确定了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基本架构,为今后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

中国经济仍将会对东南亚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拉动东南亚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这从年第一季度东盟地区对中国的出口增长得到印证。

年第一季度东盟地区对中国的出口继续年高速增长的势头,且呈加速趋势。据中国海关统计,年~月,

东盟地区对中国的出口增长了.%,其中,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泰国和菲律宾对华出口分别增长.%、.%、.%、.%和.%(注:《中国进出口商品主要国别(地区)统计(年~月)》,载《国际贸易》年第期。)。

在依靠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复苏方面,当前部分东南亚国家也还存在一定的难题:()自从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

一些东南亚国家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比率虽然有所下降,

但仍然偏高。金融机构的“惜贷”行为使企业从银行等金融机构取得扩大企业生产和进行企业结构调整所需要的融资仍然相当困难。()近年来,

东南亚国家主要采取了依靠扩大公共投资刺激内需来促进经济复苏的政策措施,导致财政赤字与政府债务额不断增加,

这将在一定程度上缩小政府进行经济调控的政策空间。()东南亚国家在调整经济结构、企业结构、金融体制方面虽然做了一些努力,但成效尚不明显,经济结构、贸易结构、企业结构尚未出现明显的改观,

外资流入在短期内也难有明显起色。

总体而言,

东南亚国家经济虽然再次进入复苏的阶段,但是由于其高度依赖不断变化的外部经济环境和尚存在一些严重的结构性问题,故其经济增长将是中低速的,复苏过程也不会一帆风顺。

笔者估计,年东南亚国家将会延续年的经济复苏,但经济增长的幅度仍不会太大。

几点启示

属于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体的新加坡和东盟四国是中国近邻,它们实施对外经济开放政策分别比中国早了年和年,它们曾经遇到的经济问题、难题乃至经济危机有不少是中国当前乃至今后可能会遇到的。认真研究它们的这些经验与教训(特别是教训)对中国今后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将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际经济的一体化与自由化是国际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参与国际经济一体化与自由化的过程是不可抗拒的。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参与这一过程虽可为它们的经济发展提供机遇,但也会带来严峻的挑战。这一过程对发达国家更为有利,对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更为不利,

而且经济越是落后、市场经济体制越是不完备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所面临的挑战就越为严峻。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正是在东南亚国家金融市场尚未充分整备、金融管理体制尚未健全的条件下过度、过急地实施了金融自由化的情况下爆发的。因此,

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对参与国际经济一体化与自由化可能遇到的挑战一定要有充分的警惕和清醒的判断,必须在有充分准备的条件下,谨慎地、逐步地、稳妥地参与国际经济一体化和自由化的进程。

。东南亚国家自年代起实施了依靠外资投资发展面向出口工业化的战略和政策,特别是年亚太地区区域内资本投资高潮的形成进一步加强了它们依靠外资投资发展面向出口工业化的倾向,

使经济取得迅速增长。

但它们对依靠外资投资发展面向出口工业化所带来的种种经济结构性弊端却没能采取正确的、有效的措施及时纾解。例如,国民经济对外依赖程度过高,

贸易地区过分集中于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

出口商品过分集中于近年来国际市场需求较大的信息技术产品与电子产品(主要为零部件、部分是成品),出口制品多半为劳动密集型和低附加值产品,贸易收支呈现长期逆差,外资投资的制造业企业绝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装配工业,对国内经济的带动性不强,

二元经济结构基本上没有得到改造,绝大部分农村人口仍处于贫困状态,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进程缓慢,等等。这些经济结构性沉痼正是年以来东南亚国家两次经济衰退的根本性原因。

应该承认,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积极引进外资投资发展面向出口工业化的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地出现和存在这些方面的问题。当前中国正面临大量引进跨国公司资本投资的有利时机,

中国应将这次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高潮有效地化为提高我国高科技创新能力和利用先进技术改造原有传统产业结构的大好条件,加速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健全金融体制、加强对金融的监管和及时调整金融政策是防止爆发金融危机的关键。

东南亚国家的第一次经济衰退起因于其金融危机,除了上述金融市场、金融体制不健全、金融管理与监督能力薄弱之外,未能及时采取灵活的金融政策也是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以泰国为例,

年泰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在很大程度上是金融政策的失误:()在出口竞争日益激烈、出口增长速度长期趋缓的形势下,仍然没有调整货币汇率政策。()放松对外资银行与本国银行的监管,

以致于让大量的银行贷款投入到房地产和股票市场,一旦房地产热、股市热导致的“泡沫经济”破灭,

不少企业倒闭,

呆账、坏账大量出现,银行倒闭,外商迅速撤走资金,

使国际金融投机商得以乘虚而入。()过于重视引进国际资金,而忽视了对国际资金流入结构、流向进行监督与管理。()用高利率吸引外国资金流入,

泰铢利率高于美元利率,

导致国际金融投机商得以利用利率差价进行投机,搞乱泰国金融市场。这些金融市场、体制、管理与政策方面的缺陷与失误,

是值得中国认真吸取的教训。

。东南亚国家在两次经济衰退期间均能有针对性地、比较及时果断地采取一些有效的政策应对。它们在第一次经济衰退前期,采取了以整顿金融秩序和紧缩财政金融为主要内容的政策应对,

先取得金融与经济形势的稳定,然后在金融经济形势有所稳定的形势下及时地采取放宽财政金融紧缩和刺激经济复苏的政策。特别是马来西亚政府敢于拒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与条件,

对外资投资流动采取管制的严厉措施以求得金融形势稳定的改革经验尤为值得重视。东南亚国家在第二次经济衰退期间,针对国际经济环境恶化这一起因,采取了扩大内需、调整出口市场、加速亚太地区区域内和东盟地区区域内经济合作步伐等政策应对,从而在年国际经济持续低迷的形势下,

取得了经济增长率从年.%回升到.%的经济复苏。这些政策应对方面的宝贵经验也是值得中国吸取的决策财富。

【参考文献】

()日本贸易振兴会:《贸易振兴会白皮书:投资篇》,东京,日本贸易振兴会,

~年。

()日本经济企划厅:《东亚经济》,东京,日本经济企划厅,~年。

(),

,,,。

()张蕴岭、孙士海:《形势与热点问题透视》,

载《年亚太地区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年版。

东南亚金融危机过程篇

~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根本原因有两个方面:

。经济结构改革、调整进展缓慢。东盟四国(指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

下同)在年代起开始实施依靠引进外国投资发展面向出口的经济发展战略。年代中期亚太地区区域内资本投资高潮形成后,这一趋势更为明显,带动了其经济的高速增长,

但也形成了高度依赖出口的经济结构和高度依赖电子、电机及其零部件的出口贸易结构。进入年代以后,东盟四国的这种劳动密集型工业产品的出口面临着后起新经济增长区(中国、越南、印度)的激烈竞争,为此它们在年代初提出了从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向技术密集型产业结构转型的经济结构改革、调整的战略目标,

但进展却十分缓慢。

出口增长速度逐步趋缓,加上年起以美国市场为中心的国际电子产品市场需求疲软,东盟四国的出口贸易受到严重打击,进而影响到经济增长。

。金融自由化政策实施得过早、过急。

年代末期,特别是进入年代以后,东盟四国的经济自由化、金融自由化速度不断加快。但是与新加坡、香港相比,甚至与台湾相比,

它们的金融市场体制都并不十分健全,金融监管能力不强,金融管理技术不成熟。金融自由化固然有利于促进国际资本的流入,

但在条件不完备的背景下却容易形成一种在缺乏防范、缺少制约手段的条件下把吸引国际资金放在首要目标(不仅是长期直接资本投资的流入,更多的是短期借款甚至是投机资金的流入)的金融体制。这就容易为国际投机资金提供操纵当地金融市场以牟取暴利,把当地金融市场搞乱后又迅速撤走资金的机会与条件,

并形成以房地产、股市为中心的“泡沫经济”。

年月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泰国、马来西亚、印尼、韩国、菲律宾被世界银行列为东南亚金融危机五大受灾区。其中泰、马、印尼的金融危机基本上是由上述这些原因引起的;菲律宾的金融危机则主要是东南亚国家货币危机导致菲律宾居民对比索的不信任感而引发的。

从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期间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指标的对比中可以发现各国受金融危机影响的程度与特点各不相同,

这主要是由各国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基础决定的。

。泰国、马来西亚、印尼受影响程度最大,而且都是直接内发的、迅速引发的和全面触发的。这直接起因于其内在的金融管理体制不健全与金融政策失误、银行与金融机构的大量贷款被投入到房地产、股市,从而形成“泡沫经济”成分较大、不良债权比率高、外债数额庞大等经济结构方面的弊端。

。菲律宾所受金融危机影响的程度较小,而且特点是间接的、滞后引发的(年下半年所受影响不大,

进入年后影响程度才加大、加深)。这是由于;

()菲律宾经济是在进入年代以后(特别是年以后)才开始有中速的经济增长,没有太多“经济过热”问题;()“泡沫经济”成分较小;

()由于工资水平低,其劳动密集型产品尚有一定的出口竞争能力;()从年债务危机后到年已经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监督下进行了经济结构、金融体制的调整与改革。

。新加坡所受影响的程度最小,而且是间接和滞后引发的(直到年东亚地区国家普遍出现经济衰退后才显现出来),

同时也不是全面触发的(它的货币贬值幅度不大,主要是股市价格数下跌幅度较大)。这主要是由于:()金融管理体制比较健全(和香港、台湾相同);

()“泡沫经济”成分不大;()银行的不良债权比率不高;()由于有不少其他东南亚国家的公司在其证券市场上市(与香港相同),并为印尼等东盟国家提供巨额的贷款,

间接引发了部分经济指标(股市价格指数)的恶化;()高度依赖出口与转口贸易间接引发了经济增长速度的较大幅度下降。

。越南、缅甸、柬埔寨、老挝所受的影响都是间接引发、滞后引发的。

这基本上是由于它们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邻国的直接投资和对东亚地区国家的出口贸易支撑,所以受东亚各国经济严重衰退的影响,这四个国家的经济也于年开始出现衰退。

年下半年到年的第一次经济复苏及其成因

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受危机影响程度最大的泰、马、印尼基本上采取了相似的对策:在危机的前期,采取了整顿金融秩序和紧缩财政金融政策等措施以稳定金融、经济形势;在危机的后期,在金融经济形势有所稳定的前提下,转而采取放宽财政金融与促进经济复苏的政策。

菲律宾的对策则侧重于稳定经济与促进经济复苏。

年下半年以后,

世界市场景气看好,带动了东南亚国家出口和制造业大幅增长,东南亚国家经济逐步定出低谷,走向复苏。不过,

不同国家的经济复苏情况仍有明显差异。

以年经济增长率的回升幅度看,泰国经济的复苏力度最大(与年经济增长率相比,

回升近个百分点),其次是马来西亚和印尼,

菲律宾居第三位,新加坡复苏力度最小。而就年的经济增长率而言,则以新加坡与马来西亚表现最佳,泰国居次,

菲律宾亦表现平稳,

而印尼则仍陷于经济停滞的困境中。

年东南亚国家经济继续复苏,新加坡经济增长率高达.%,马来西亚也达.%,印尼提高至.%,

泰国为.%,

菲律宾为.%。年东南亚国家出现了较稳定的经济复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出口仍然是带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年新加坡出口贸易获得两位数的增长,高达.%,表现远优于年的.%;马来西亚的出口亦大幅增长.%;受石油价格高涨的影响,

印尼的出口增长率达%,扭转了年下跌.%的局面;

泰国的出口增长率为.%,也比年有所提高。

。国内需求普遍获得改善。受劳动力市场需求改善、低利率及消费者信心好转的有利影响,年新加坡及马来西亚的民间消费需求分别增长.%和.%;

印尼的民间消费支出虽受国内政局不稳影响,但仍增长.%,约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泰国由于失业情况不断改善,家庭收入增加,

消费支出增长.%。

。国内投资活动增加。

新加坡的企业投资已扭转了连续两年负增长的局面,取得.%的增长;

马来西亚与印尼更分别获得.%与.%的高速增长;

菲律宾的固定资本形成虽仍呈负增长.%的局面,但比年的-.%有所缓和;泰国则较为平稳,增长.%。

各国经济复苏的力度之所以会有不同,其主要原因有:()原来的宏观经济基础强弱不同;()所受金融危机影响的程度不同;

()促进经济复苏的政策效果不同;()国内政局、社会局势稳定程度不同。

年的第二次经济衰退及其成因

受国际经济环境恶化的影响,年东南亚国家经济表现远不如年,

出现了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第二次衰退。新加坡经济自年第二季度以来即呈现负增长,全年的经济增长率为-.%,是东南亚国家中表现最为疲软的;马来西亚经济自年第三季度起转呈负增长,

全年的经济增长率虽仍取得.%的正增长,但远低于年的.%;菲律宾经济在投资与消费支出支撑下增长.%,略低于年的.%;

印尼经济增长.%,低于年的.%;泰国经济增长也明显放缓,

增长.%,低于上年的.%。

上述情况说明国际经济环境恶化对年东南亚国家经济的影响程度也同样是不平衡的:()新加坡所受的影响程度比东盟四国大得多,其经济增长率从年的.%下降到年的-.%,

下降了.个百分点,远远大于东盟四国的下降幅度。()东盟四国在金融危机期间都是重灾区,

到了第二次经济衰退期间尽管它们的国内经济结构还存在不少问题,不良债权处理也还不彻底,

但它们对美国市场、信息技术产品的出口依赖程度已比新加坡低,

故其所受的影响程度也较低。()东盟四国中马来西亚的经济对出口的依赖程度及其出口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最高,加之其出口产品多为信息电子产品,因此其所受到的影响在东盟四国中也最大(其经济增长率的下降幅度比其它三国至少高出个百分点)。

以上情况和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东盟四国所受的影响程度远远大于新加坡的情况正好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其主要原因是:()年月~年月的金融危机是起因于东南亚国家的内部经济结构,因此金融体制较不健全、金融管理能力较弱、泡沫经济程度较大、银行不良债权和企业债务危机较为严重的东盟四国所受到的影响较大,

而新加坡则由于这方面情况不如东盟四国严重,故所受到的冲击比东盟四国小得多;()年东南亚国家经济衰退起因于国际经济环境的恶化,

因此经济对外依赖程度和对美日市场及对信息电子产品出口的依赖程度都比东盟四国高的新加坡所受到的影响就要比东盟四国大得多。

年东南亚国家经济转趋衰退的主要原因是:

。出口严重衰退。年,世界经济景气良好,东南亚国家出口增长都相当强劲,

带动了东南亚国家经济取得较大幅度的复苏。但进入年,

国际市场转趋低迷,

美国经济衰退,日本经济衰退加深,欧盟经济减速,

国际市场信息技术产品需求再度趋向疲软和九一一事件的爆发,

严重冲击了东南亚国家的出口,导致东南亚国家出口严重衰退。年新加坡的出口增长由年的.%降为-.%;

马来西亚的出口萎缩.%,除了电子产品出口减缓外,油价下跌对马来西亚出口的冲击也颇大;电子产品占泰国出口比重超过%,因此泰国的出口增长由年的.%降为-.%;

石油是印尼的重要出口商品之一,

在石油与非石油产品的出口同时萎缩的冲击下,年印尼的出口衰退了.%;

菲律宾的出口对美国市场依赖程度高,电子产品占出口比重也不低,在出口市场双重减缓打击下,

年菲律宾的出口衰退.%,是东南亚国家中出口表现最差的国家。

。投资低迷。

由于东南亚国家经济在年都不景气,普遍影响各国企业的投资预期心理,投资支出开始减缓。新加坡的实质固定资本形成出现.%的负增长;

年马来西亚的资本投资增长达.%,是推动马来西亚经济增长的主力,但年受世界经济不景气影响,

投资支出衰退.%;菲律宾的投资支出也出现负增长;泰国政府虽然采取财政措施刺激景气,但民间投资仍大幅衰退,年的投资支出仍然下跌.%,

远逊于上年;印尼的国内外投资在年严重下滑,创十年来的新低,其原因除了治安较差、经济不稳定与法治薄弱外,还因为印尼实施地方自治后,

各种地方条例对投资者并未产生激励效果。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东南亚国家经济出现第二次衰退与其第一次衰退的成因有明显的差异,

两次衰退对其经济造成的影响也不一样。年月~年月东南亚国家的第一次经济衰退首先出现在泡沫成分很大的金融和房地产业,导因于该地区各国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金融体制、企业债务危机等问题。

而年东南亚国家经济出现第二次衰退主要是受外部经济环境恶化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是通过出口贸易的大幅度衰退(尤其是信息技术产品对美国出口的锐减)传导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第一次衰退(即东南亚金融危机)更多地表现为对东南亚国家虚拟经济的巨大影响,而第二次衰退则主要表现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

年的第二次经济复苏及其成因

年第四季度,泰国、马来西亚已率先出现了经济增长转趋回升的好势头,

进入年第二季度,整个东南亚国家经济复苏的迹象更为明显。年东南亚国家经济迎来了金融危机后的第二次经济复苏。

新加坡在年经历严重的经济衰退,

进入年后衰退渐趋缓解,第二季度后的增长率都超过%,全年的增长率为.%。马来西亚的经济增长率也由年的.%,攀升为.%,

印尼、泰国与菲律宾经济分别获得.%、.%与.%的稳健增长,都优于年。但从东南亚国家经济第二次复苏的力度来看,显然没有第一次大,新、马表现得最为明显。

在世界经济仍处于低速增长的形势下,年东南亚国家经济增长能较快地从年的衰退中走出来,主要是得益于内需的扩大和出口地区结构的改善及对中国的出口的大幅度增长。

具体而言,年东南亚国家第二次经济复苏的主要原因为:

。各国采取扩大内需的政策取得成效。

鉴于年东南亚国家经济衰退系国际需求锐减的结果,年东南亚国家普遍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加上全球利率水平走低,国内需求对各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提高。

泰国政府在继续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同时,

又采取降低利率、向居民提供消费贷款和创业基金、降低增值税税率等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政策措施,

并宣布从年月起实施“减税计划”,

大幅度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标准。年泰国的民间消费支出增长.%,其中第四季度的增长率达.%。亚洲开发银行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年上半年泰国内需对其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于出口,

这与以往泰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出口拉动的情况相比乃是一个明显的变化,这也标志着泰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由单轨转向双轨。

马来西亚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来弥补外需的减退,以遏制经济的衰退。

年月和月马来西亚政府分别追加了亿林吉特和亿林吉特的财政支出。年继续采取扩大内需政策,包括扩大公共投资,

降低个人所得税税率和公司所得税税率,提高公务人员工资,降低中间产品的进口关税税率以及削减中小企业的税收(规定凡实缴资本额在万林吉特以下的中小企业可以少缴%到%的公司所得税)。加之利率低、商品价格平稳以及信用消费逐渐普及等因素,

年马来西亚的民间消费支出增长了.%,远高于年的.%。

年菲律宾与印尼的民间消费支出也分别增长.%和.%,均好于年。

不过,经济高度外向的新加坡的民间消费支出却呈现增长.%的低迷不振状态,

低于年的.%。

新加坡就业需求持续衰退,

无法提高消费者信心是导致年消费支出减少的主因。

。东亚地区区域内贸易扩大,

出口地区结构改善。年月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东盟老成员国,即文莱、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

相互间免除关税,扩大了东盟区域内的贸易。年月日,朱ó@①基总理和东盟国领导人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总体确定了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基本架构。

这些进展说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正在加速推进。这对东南亚国家调整出口战略向区内转移十分有利。东南亚国家亦正在调整其出口战略,如印尼制定了“面向东亚、面向中国”的政策,试图改变目前出口过分依赖美国的被动局面。

东亚区域内经济合作的加速推进促进了东盟成员间及东盟成员与其他东亚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扩大。年菲律宾的出口增长.%,是东盟老成员中表现最为优异者,其中,对中国的出口增加.%,

对中国香港、马来西亚等东亚国家和地区的出口也有不错的表现,但对美国的出口则衰退了.%。

马来西亚、泰国与新加坡的出口则分别增长.%、.%与.%。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对东南亚国家经济的复苏起到了积极作用,已成为拉动东南亚国家出口贸易增长的重要动力。近年来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出口大幅度增长。据中国海关统计,年中国与东盟地区的双边贸易额增长了.%,

达到.亿美元,东盟地区对中国的出口增长了.%,东盟地区对华贸易顺差为.亿美元。其中,

新加坡对华出口增长.%,

马来西亚也增加.%(马来西亚与中国双边贸易总额首次超过了新加坡与中国双边贸易额),

菲律宾增加.%(注:《中国进出口商品主要国别(地区)统计(年-月)》,载《国际贸易》年第期。);

泰国、印尼也都开始注意中国市场,对华出口高速增长。相信随着区域经济合作的深化,

中国的这种拉动和支撑作用会越来越明显。

此外,各国电子产品的出口虽未见明显的增长(新加坡仍呈负增长),但相较于年的严重衰退情形,都已获改善。年国际市场对信息技术产品需求的一定程度的回升,

也对年东南亚国家的第二次经济复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前景分析

东南亚国家今后经济的走向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取决于国际经济状况。年世界经济复苏仍存在不少不确定因素:发达国家的股市价格与汇率波动频繁且波动幅度大,恐怖事件阴影未散,

美英发动对伊拉克战争的后遗症不少,

非典型肺炎疫情的影响等等。这些不确定因素压抑着消费意愿与投资意愿,成为制约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的主要原因。因此,

发达国家的市场需求对东南亚国家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仍不会太大。

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将给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注: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载《人民日报》年月日。

)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将迎来一二十年的高速增长期。尽管非典对目前中国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但年中国经济增长活力仍保持强劲,外资投资持续增长,国内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同时,

年月中国与东盟国家签署的《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总体确定了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基本架构,为今后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因此,中国经济仍将会对东南亚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拉动东南亚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这从年第一季度东盟地区对中国的出口增长得到印证。年第一季度东盟地区对中国的出口继续年高速增长的势头,

且呈加速趋势。据中国海关统计,

年~月,东盟地区对中国的出口增长了.%,其中,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泰国和菲律宾对华出口分别增长.%、.%、.%、.%和.%(注:《中国进出口商品主要国别(地区)统计(年~月)》,

载《国际贸易》年第期。)。

在依靠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复苏方面,

当前部分东南亚国家也还存在一定的难题:()自从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一些东南亚国家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比率虽然有所下降,

但仍然偏高。

金融机构的“惜贷”行为使企业从银行等金融机构取得扩大企业生产和进行企业结构调整所需要的融资仍然相当困难。()近年来,东南亚国家主要采取了依靠扩大公共投资刺激内需来促进经济复苏的政策措施,导致财政赤字与政府债务额不断增加,这将在一定程度上缩小政府进行经济调控的政策空间。

()东南亚国家在调整经济结构、企业结构、金融体制方面虽然做了一些努力,但成效尚不明显,经济结构、贸易结构、企业结构尚未出现明显的改观,外资流入在短期内也难有明显起色。

总体而言,东南亚国家经济虽然再次进入复苏的阶段,但是由于其高度依赖不断变化的外部经济环境和尚存在一些严重的结构性问题,故其经济增长将是中低速的,复苏过程也不会一帆风顺。

笔者估计,

年东南亚国家将会延续年的经济复苏,但经济增长的幅度仍不会太大。

几点启示

属于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体的新加坡和东盟四国是中国近邻,

它们实施对外经济开放政策分别比中国早了年和年,它们曾经遇到的经济问题、难题乃至经济危机有不少是中国当前乃至今后可能会遇到的。认真研究它们的这些经验与教训(特别是教训)对中国今后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将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际经济的一体化与自由化是国际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参与国际经济一体化与自由化的过程是不可抗拒的。

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参与这一过程虽可为它们的经济发展提供机遇,但也会带来严峻的挑战。这一过程对发达国家更为有利,

对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更为不利,而且经济越是落后、市场经济体制越是不完备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所面临的挑战就越为严峻。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正是在东南亚国家金融市场尚未充分整备、金融管理体制尚未健全的条件下过度、过急地实施了金融自由化的情况下爆发的。

因此,

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对参与国际经济一体化与自由化可能遇到的挑战一定要有充分的警惕和清醒的判断,

必须在有充分准备的条件下,谨慎地、逐步地、稳妥地参与国际经济一体化和自由化的进程。

。东南亚国家自年代起实施了依靠外资投资发展面向出口工业化的战略和政策,

特别是年亚太地区区域内资本投资高潮的形成进一步加强了它们依靠外资投资发展面向出口工业化的倾向,使经济取得迅速增长。

但它们对依靠外资投资发展面向出口工业化所带来的种种经济结构性弊端却没能采取正确的、有效的措施及时纾解。例如,国民经济对外依赖程度过高,贸易地区过分集中于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出口商品过分集中于近年来国际市场需求较大的信息技术产品与电子产品(主要为零部件、部分是成品),

出口制品多半为劳动密集型和低附加值产品,贸易收支呈现长期逆差,

外资投资的制造业企业绝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装配工业,

对国内经济的带动性不强,二元经济结构基本上没有得到改造,绝大部分农村人口仍处于贫困状态,

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进程缓慢,等等。

这些经济结构性沉痼正是年以来东南亚国家两次经济衰退的根本性原因。

应该承认,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积极引进外资投资发展面向出口工业化的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地出现和存在这些方面的问题。

当前中国正面临大量引进跨国公司资本投资的有利时机,

中国应将这次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高潮有效地化为提高我国高科技创新能力和利用先进技术改造原有传统产业结构的大好条件,加速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健全金融体制、加强对金融的监管和及时调整金融政策是防止爆发金融危机的关键。东南亚国家的第一次经济衰退起因于其金融危机,除了上述金融市场、金融体制不健全、金融管理与监督能力薄弱之外,

未能及时采取灵活的金融政策也是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以泰国为例,

年泰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在很大程度上是金融政策的失误:()在出口竞争日益激烈、出口增长速度长期趋缓的形势下,仍然没有调整货币汇率政策。()放松对外资银行与本国银行的监管,以致于让大量的银行贷款投入到房地产和股票市场,一旦房地产热、股市热导致的“泡沫经济”破灭,

不少企业倒闭,

呆账、坏账大量出现,

银行倒闭,外商迅速撤走资金,使国际金融投机商得以乘虚而入。()过于重视引进国际资金,而忽视了对国际资金流入结构、流向进行监督与管理。

()用高利率吸引外国资金流入,泰铢利率高于美元利率,导致国际金融投机商得以利用利率差价进行投机,

搞乱泰国金融市场。这些金融市场、体制、管理与政策方面的缺陷与失误,是值得中国认真吸取的教训。

。东南亚国家在两次经济衰退期间均能有针对性地、比较及时果断地采取一些有效的政策应对。

它们在第一次经济衰退前期,采取了以整顿金融秩序和紧缩财政金融为主要内容的政策应对,先取得金融与经济形势的稳定,然后在金融经济形势有所稳定的形势下及时地采取放宽财政金融紧缩和刺激经济复苏的政策。

特别是马来西亚政府敢于拒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与条件,对外资投资流动采取管制的严厉措施以求得金融形势稳定的改革经验尤为值得重视。东南亚国家在第二次经济衰退期间,针对国际经济环境恶化这一起因,

采取了扩大内需、调整出口市场、加速亚太地区区域内和东盟地区区域内经济合作步伐等政策应对,从而在年国际经济持续低迷的形势下,取得了经济增长率从年.%回升到.%的经济复苏。这些政策应对方面的宝贵经验也是值得中国吸取的决策财富。

【参考文献】

()日本贸易振兴会:《贸易振兴会白皮书:投资篇》,东京,日本贸易振兴会,

~年。

()日本经济企划厅:《东亚经济》,

东京,日本经济企划厅,~年。

(),

,,,。

()张蕴岭、孙士海:《形势与热点问题透视》,

载《年亚太地区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年版。

()汪慕恒、周明伟:《年亚太发展中地区经济回顾与展望》,载《厦门特区论坛》年第期。

字库未存字注释:

东南亚金融危机过程篇

~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根本原因有两个方面:

。经济结构改革、调整进展缓慢。东盟四国(指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下同)在年代起开始实施依靠引进外国投资发展面向出口的经济发展战略。

年代中期亚太地区区域内资本投资高潮形成后,

这一趋势更为明显,带动了其经济的高速增长,

但也形成了高度依赖出口的经济结构和高度依赖电子、电机及其零部件的出口贸易结构。进入年代以后,东盟四国的这种劳动密集型工业产品的出口面临着后起新经济增长区(中国、越南、印度)的激烈竞争,为此它们在年代初提出了从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向技术密集型产业结构转型的经济结构改革、调整的战略目标,但进展却十分缓慢。

出口增长速度逐步趋缓,加上年起以美国市场为中心的国际电子产品市场需求疲软,东盟四国的出口贸易受到严重打击,进而影响到经济增长。

。金融自由化政策实施得过早、过急。

年代末期,

特别是进入年代以后,东盟四国的经济自由化、金融自由化速度不断加快。

但是与新加坡、香港相比,甚至与台湾相比,它们的金融市场体制都并不十分健全,金融监管能力不强,金融管理技术不成熟。

金融自由化固然有利于促进国际资本的流入,但在条件不完备的背景下却容易形成一种在缺乏防范、缺少制约手段的条件下把吸引国际资金放在首要目标(不仅是长期直接资本投资的流入,更多的是短期借款甚至是投机资金的流入)的金融体制。这就容易为国际投机资金提供操纵当地金融市场以牟取暴利,

把当地金融市场搞乱后又迅速撤走资金的机会与条件,

并形成以房地产、股市为中心的“泡沫经济”。年月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泰国、马来西亚、印尼、韩国、菲律宾被世界银行列为东南亚金融危机五大受灾区。其中泰、马、印尼的金融危机基本上是由上述这些原因引起的;菲律宾的金融危机则主要是东南亚国家货币危机导致菲律宾居民对比索的不信任感而引发的。

从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期间东南亚国家的经>文秘站-中国最强免费文秘网!<济指标的对比中可以发现各国受金融危机影响的程度与特点各不相同,这主要是由各国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基础决定的。

。泰国、马来西亚、印尼受影响程度最大,

而且都是直接内发的、迅速引发的和全面触发的。

这直接起因于其内在的金融管理体制不健全与金融政策失误、银行与金融机构的大量贷款被投入到房地产、股市,

从而形成“泡沫经济”成分较大、不良债权比率高、外债数额庞大等经济结构方面的弊端。

。菲律宾所受金融危机影响的程度较小,而且特点是间接的、滞后引发的(年下半年所受影响不大,进入年后影响程度才加大、加深)。这是由于;()菲律宾经济是在进入年代以后(特别是年以后)才开始有中速的经济增长,

没有太多“经济过热”问题;()“泡沫经济”成分较小;

()由于工资水平低,其劳动密集型产品尚有一定的出口竞争能力;

()从年债务危机后到年已经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监督下进行了经济结构、金融体制的调整与改革。

。新加坡所受影响的程度最小,而且是间接和滞后引发的(直到年东亚地区国家普遍出现经济衰退后才显现出来),同时也不是全面触发的(它的货币贬值幅度不大,主要是股市价格数下跌幅度较大)。

这主要是由于:()金融管理体制比较健全(和香港、台湾相同);()“泡沫经济”成分不大;()银行的不良债权比率不高;()由于有不少其他东南亚国家的公司在其证券市场上市(与香港相同),并为印尼等东盟国家提供巨额的贷款,

间接引发了部分经济指标(股市价格指数)的恶化;()高度依赖出口与转口贸易间接引发了经济增长速度的较大幅度下降。

。越南、缅甸、柬埔寨、老挝所受的影响都是间接引发、滞后引发的。

这基本上是由于它们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邻国的直接投资和对东亚地区国家的出口贸易支撑,所以受东亚各国经济严重衰退的影响,这四个国家的经济也于年开始出现衰退。

年下半年到年的第一次经济复苏及其成因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受危机影响程度最大的泰、马、印尼基本上采取了相似的对策:在危机的前期,

采取了整顿金融秩序和紧缩财政金融政策等措施以稳定金融、经济形势;在危机的后期,在金融经济形势有所稳定的前提下,

转而采取放宽财政金融与促进经济复苏的政策。菲律宾的对策则侧重于稳定经济与促进经济复苏。

年下半年以后,世界市场景气看好,

带动了东南亚国家出口和制造业大幅增长,

东南亚国家经济逐步定出低谷,走向复苏。

不过,不同国家的经济复苏情况仍有明显差异。以年经济增长率的回升幅度看,泰国经济的复苏力度最大(与年经济增长率相比,

回升近个百分点),

其次是马来西亚和印尼,菲律宾居第三位,新加坡复苏力度最小。而就年的经济增长率而言,

则以新加坡与马来西亚表现最佳,泰国居次,菲律宾亦表现平稳,而印尼则仍陷于经济停滞的困境中。

年东南亚国家经济继续复苏,新加坡经济增长率高达.%,马来西亚也达.%,印尼提高至.%,泰国为.%,

菲律宾为.%。

年东南亚国家出现了较稳定的经济复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出口仍然是带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年新加坡出口贸易获得两位数的增长,高达.%,表现远优于年的.%;

马来西亚的出口亦大幅增长.%;受石油价格高涨的影响,印尼的出口增长率达%,扭转了年下跌.%的局面;

泰国的出口增长率为.%,

也比年有所提高。

。国内需求普遍获得改善。

受劳动力市场需求改善、低利率及消费者信心好转的有利影响,年新加坡及马来西亚的民间消费需求分别增长.%和.%;

印尼的民间消费支出虽受国内政局不稳影响,但仍增长.%,约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泰国由于失业情况不断改善,家庭收入增加,

消费支出增长.%。

。国内投资活动增加。新加坡的企业投资已扭转了连续两年负增长的局面,

取得.%的增长;马来西亚与印尼更分别获得。

%与.%的高速增长;菲律宾的固定资本形成虽仍呈负增长.%的局面,但比年的-.%有所缓和;

泰国则较为平稳,增长.%。

各国经济复苏的力度之所以会有不同,其主要原因有:()原来的宏观经济基础强弱不同;

()所受金融危机影响的程度不同;()促进经济复苏的政策效果不同;()国内政局、社会局势稳定程度不同。

年的第二次经济衰退及其成因

受国际经济环境恶化的影响,年东南亚国家经济表现远不如年,

出现了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第二次衰退。新加坡经济自年第二季度以来即呈现负增长,

全年的经济增长率为-.%,是东南亚国家中表现最为疲软的;

马来西亚经济自年第三季度起转呈负增长,全年的经济增长率虽仍取得.%的正增长,但远低于年的.%;

菲律宾经济在投资与消费支出支撑下增长.%,略低于年的.%;印尼经济增长.%,低于年的.%;

泰国经济增长也明显放缓,

增长.%,低于上年的.%。

上述情况说明国际经济环境恶化对年东南亚国家经济的影响程度也同样是不平衡的:()新加坡所受的影响程度比东盟四国大得多,其经济增长率从年的.%下降到年的-.%,

下降了.个百分点,远远大于东盟四国的下降幅度。()东盟四国在金融危机期间都是重灾区,到了第二次经济衰退期间尽管它们的国内经济结构还存在不少问题,不良债权处理也还不彻底,

但它们对美国市场、信息技术产品的出口依赖程度已比新加坡低,故其所受的影响程度也较低。()东盟四国中马来西亚的经济对出口的依赖程度及其出口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最高,

加之其出口产品多为信息电子产品,因此其所受到的影响在东盟四国中也最大(其经济增长率的下降幅度比其它三国至少高出个百分点)。

以上情况和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东盟四国所受的影响程度远远大于新加坡的情况正好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其主要原因是:()年月~年月的金融危机是起因于东南亚国家的内部经济结构,因此金融体制较不健全、金融管理能力较弱、泡沫经济程度较大、银行不良债权和企业债务危机较为严重的东盟四国所受到的影响较大,

而新加坡则由于这方面情况不如东盟四国严重,

故所受到的冲击比东盟四国小得多;()年东南亚国家经济衰退起因于国际经济环境的恶化,因此经济对外依赖程度和对美日市场及对信息电子产品出口的依赖程度都比东盟四国高的新加坡所受到的影响就要比东盟四国大得多。

年东南亚国家经济转趋衰退的主要原因是:

。出口严重衰退。年,

世界经济景气良好,东南亚国家出口增长都相当强劲,带动了东南亚国家经济取得较大幅度的复苏。但进入年,

国际市场转趋低迷,美国经济衰退,

日本经济衰退加深,欧盟经济减速,国际市场信息技术产品需求再度趋向疲软和九一一事件的爆发,

严重冲击了东南亚国家的出口,导致东南亚国家出口严重衰退。年新加坡的出口增长由年的.%降为-.%;马来西亚的出口萎缩.%,

除了电子产品出口减缓外,油价下跌对马来西亚出口的冲击也颇大;电子产品占泰国出口比重超过%,因此泰国的出口增长由年的.%降为-.%;

石油是印尼的重要出口商品之一,在石油与非石油产品的出口同时萎缩的冲击下,年印尼的出口衰退了.%;

菲律宾的出口对美国市场依赖程度高,

电子产品占出口比重也不低,在出口市场双重减缓打击下,年菲律宾的出口衰退.%,是东南亚国家中出口表现最差的国家。

。投资低迷。由于东南亚国家经济在年都不景气,普遍影响各国企业的投资预期心理,投资支出开始减缓。

新加坡的实质固定资本形成出现.%的负增长;年马来西亚的资本投资增长达.%,是推动马来西亚经济增长的主力,但年受世界经济不景气影响,投资支出衰退.%;

菲律宾的投资支出也出现负增长;

泰国政府虽然采取财政措施刺激景气,但民间投资仍大幅衰退,年的投资支出仍然下跌.%,

远逊于上年;印尼的国内外投资在年严重下滑,

创十年来的新低,其原因除了治安较差、经济不稳定与法治薄弱外,还因为印尼实施地方自治后,

各种地方条例对投资者并未产生激励效果。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东南亚国家经济出现第二次衰退与其第一次衰退的成因有明显的差异,两次衰退对其经济造成的影响也不一样。

年月~年月东南亚国家的第一次经济衰退首先出现在泡沫成分很大的金融和房地产业,导因于该地区各国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金融体制、企业债务危机等问题。而年东南亚国家经济出现第二次衰退主要是受外部经济环境恶化的影响,

这些影响主要是通过出口贸易的大幅度衰退(尤其是信息技术产品对美国出口的锐减)传导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第一次衰退(即东南亚金融危机)更多地表现为对东南亚国家虚拟经济的巨大影响,而第二次衰退则主要表现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

年的第二次经济复苏及其成因

年第四季度,泰国、马来西亚已率先出现了经济增长转趋回升的好势头,进入年第二季度,

整个东南亚国家经济复苏的迹象更为明显。年东南亚国家经济迎来了金融危机后的第二次经济复苏。

新加坡在年经历严重的经济衰退,进入年后衰退渐趋缓解,

第二季度后的增长率都超过%,全年的增长率为.%。马来西亚的经济增长率也由年的.%,攀升为.%,印尼、泰国与菲律宾经济分别获得.%、.%与.%的稳健增长,

都优于年。但从东南亚国家经济第二次复苏的力度来看,显然没有第一次大,新、马表现得最为明显。

在世界经济仍处于低速增长的形势下,

年东南亚国家经济增长能较快地从年的衰退中走出来,

主要是得益于内需的扩大和出口地区结构的改善及对中国的出口的大幅度增长。

具体而言,年东南亚国家第二次经济复苏的主要原因为:

。各国采取扩大内需的政策取得成效。鉴于年东南亚国家经济衰退系国际需求锐减的结果,

年东南亚国家普遍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加上全球利率水平走低,国内需求对各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提高。

泰国政府在继续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同时,

又采取降低利率、向居民提供消费贷款和创业基金、降低增值税税率等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政策措施,并宣布从年月起实施“减税计划”,大幅度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标准。

年泰国的民间消费支出增长.%,

其中第四季度的增长率达.%。亚洲开发银行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

年上半年泰国内需对其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于出口,这与以往泰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出口拉动的情况相比乃是一个明显的变化,这也标志着泰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由单轨转向双轨。

马来西亚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来弥补外需的减退,以遏制经济的衰退。

年月和月马来西亚政府分别追加了亿林吉特和亿林吉特的财政支出。年继续采取扩大内需政策,

包括扩大公共投资,降低个人所得税税率和公司所得税税率,提高公务人员工资,降低中间产品的进口关税税率以及削减中小企业的税收(规定凡实缴资本额在万林吉特以下的中小企业可以少缴%到%的公司所得税)。

加之利率低、商品价格平稳以及信用消费逐渐普及等因素,年马来西亚的民间消费支出增长了.%,

远高于年的.%。

年菲律宾与印尼的民间消费支出也分别增长.%和.%,均好于年。

不过,经济高度外向的新加坡的民间消费支出却呈现增长.%的低迷不振状态,低于年的.%。新加坡就业需求持续衰退,无法提高消费者信心是导致年消费支出减少的主因。

。东亚地区区域内贸易扩大,出口地区结构改善。年月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东盟老成员国,

即文莱、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相互间免除关税,

扩大了东盟区域内的贸易。

年月日,

朱ó@①基总理和东盟国领导人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

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总体确定了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基本架构。

这些进展说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正在加速推进。这对东南亚国家调整出口战略向区内转移十分有利。东南亚国家亦正在调整其出口战略,

如印尼制定了“面向东亚、面向中国”的政策,试图改变目前出口过分依赖美国的被动局面。

东亚区域内经济合作的加速推进促进了东盟成员间及东盟成员与其他东亚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扩大。年菲律宾的出口增长.%,是东盟老成员中表现最为优异者,

其中,对中国的出口增加.%,

对中国香港、马来西亚等东亚国家和地区的出口也有不错的表现,但对美国的出口则衰退了.%。马来西亚、泰国与新加坡的出口则分别增长.%、.%与.%。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对东南亚国家经济的复苏起到了积极作用,

已成为拉动东南亚国家出口贸易增长的重要动力。

近年来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出口大幅度增长。

据中国海关统计,

年中国与东盟地区的双边贸易额增长了.%,达到.亿美元,

东盟地区对中国的出口增长了.%,东盟地区对华贸易顺差为.亿美元。其中,新加坡对华出口增长.%,马来西亚也增加.%(马来西亚与中国双边贸易总额首次超过了新加坡与中国双边贸易额),

菲律宾增加.%(注:《中国进出口商品主要国别(地区)统计(年-月)》,载《国际贸易》年第期。

);泰国、印尼也都开始注意中国市场,对华出口高速增长。

相信随着区域经济合作的深化,中国的这种拉动和支撑作用会越来越明显。此外,

各国电子产品的出口虽未见明显的增长(新加坡仍呈负增长),但相较于年的严重衰退情形,都已获改善。年国际市场对信息技术产品需求的一定程度的回升,

也对年东南亚国家的第二次经济复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前景分析

东南亚国家今后经济的走向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取决于国际经济状况。年世界经济复苏仍存在不少不确定因素:发达国家的股市价格与汇率波动频繁且波动幅度大,恐怖事件阴影未散,

美英发动对伊拉克战争的后遗症不少,非典型肺炎疫情的影响等等。这些不确定因素压抑着消费意愿与投资意愿,

成为制约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的主要原因。因此,发达国家的市场需求对东南亚国家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仍不会太大。

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将给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

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注: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载《人民日报》年月日。

)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将迎来一二十年的高速增长期。尽管非典对目前中国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年中国经济增长活力仍保持强劲,外资投资持续增长,国内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

同时,年月中国与东盟国家签署的《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总体确定了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基本架构,为今后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因此,中国经济仍将会对东南亚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拉动东南亚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

这从年第一季度东盟地区对中国的出口增长得到印证。

年第一季度东盟地区对中国的出口继续年高速增长的势头,且呈加速趋势。

据中国海关统计,年~月,东盟地区对中国的出口增长了.%,其中,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泰国和菲律宾对华出口分别增长.%、.%、.%、.%和.%(注:《中国进出口商品主要国别(地区)统计(年~月)》,

载《国际贸易》年第期。)。

在依靠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复苏方面,当前部分东南亚国家也还存在一定的难题:()自从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一些东南亚国家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比率虽然有所下降,

但仍然偏高。金融机构的“惜贷”行为使企业从银行等金融机构取得扩大企业生产和进行企业结构调整所需要的融资仍然相当困难。()近年来,

东南亚国家主要采取了依靠扩大公共投资刺激内需来促进经济复苏的政策措施,导致财政赤字与政府债务额不断增加,这将在一定程度上缩小政府进行经济调控的政策空间。

()东南亚国家在调整经济结构、企业结构、金融体制方面虽然做了一些努力,但成效尚不明显,经济结构、贸易结构、企业结构尚未出现明显的改观,外资流入在短期内也难有明显起色。

总体而言,东南亚国家经济虽然再次进入复苏的阶段,但是由于其高度依赖不断变化的外部经济环境和尚存在一些严重的结构性问题,

故其经济增长将是中低速的,复苏过程也不会一帆风顺。笔者估计,年东南亚国家将会延续年的经济复苏,但经济增长的幅度仍不会太大。

几点启示属于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体的新加坡和东盟四国是中国近邻,它们实施对外经济开放政策分别比中国早了年和年,

它们曾经遇到的经济问题、难题乃至经济危机有不少是中国当前乃至今后可能会遇到的。

认真研究它们的这些经验与教训(特别是教训)对中国今后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将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际经济的一体化与自由化是国际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参与国际经济一体化与自由化的过程是不可抗拒的。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参与这一过程虽可为它们的经济发展提供机遇,

但也会带来严峻的挑战。这一过程对发达国家更为有利,对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更为不利,而且经济越是落后、市场经济体制越是不完备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所面临的挑战就越为严峻。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正是在东南亚国家金融市场尚未充分整备、金融管理体制尚未健全的条件下过度、过急地实施了金融自由化的情况下爆发的。

因此,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对参与国际经济一体化与自由化可能遇到的挑战一定要有充分的警惕和清醒的判断,

必须在有充分准备的条件下,

谨慎地、逐步地、稳妥地参与国际经济一体化和自由化的进程。

。东南亚国家自年代起实施了依靠外资投资发展面向出口工业化的战略和政策,特别是年亚太地区区域内资本投资高潮的形成进一步加强了它们依靠外资投资发展面向出口工业化的倾向,

使经济取得迅速增长。

但它们对依靠外资投资发展面向出口工业化所带来的种种经济结构性弊端却没能采取正确的、有效的措施及时纾解。

例如,国民经济对外依赖程度过高,贸易地区过分集中于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出口商品过分集中于近年来国际市场需求较大的信息技术产品与电子产品(主要为零部件、部分是成品),出口制品多半为劳动密集型和低附加值产品,

贸易收支呈现长期逆差,外资投资的制造业企业绝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装配工业,对国内经济的带动性不强,二元经济结构基本上没有得到改造,绝大部分农村人口仍处于贫困状态,

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进程缓慢,等等。这些经济结构性沉痼正是年以来东南亚国家两次经济衰退的根本性原因。

应该承认,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积极引进外资投资发展面向出口工业化的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地出现和存在这些方面的问题。

当前中国正面临大量引进跨国公司资本投资的有利时机,

中国应将这次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高潮有效地化为提高我国高科技创新能力和利用先进技术改造原有传统产业结构的大好条件,加速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健全金融体制、加强对金融的监管和及

时调整金融政策是防止爆发金融危机的关键。东南亚国家的第一次经济衰退起因于其金融危机,除了上述金融市场、金融体制不健全、金融管理与监督能力薄弱之外,

未能及时采取灵活的金融政策也是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以泰国为例,年泰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在很大程度上是金融政策的失误:()在出口竞争日益激烈、出口增长速度长期趋缓的形势下,仍然没有调整货币汇率政策。

()放松对外资银行与本国银行的监管,以致于让大量的银行贷款投入到房地产和股票市场,一旦房地产热、股市热导致的“泡沫经济”破灭,不少企业倒闭,呆账、坏账大量出现,

银行倒闭,

外商迅速撤走资金,

使国际金融投机商得以乘虚而入。()过于重视引进国际资金,而忽视了对国际资金流入结构、流向进行监督与管理。()用高利率吸引外国资金流入,

泰铢利率高于美元利率,导致国际金融投机商得以利用利率差价进行投机,搞乱泰国金融市场。这些金融市场、体制、管理与政策方面的缺陷与失误,是值得中国认真吸取的教训。

东南亚金融危机过程篇

关键词:东南亚地区国际金融贸易新格式地位经济危机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在国际金融贸易发展的过程中,东南亚地区作为亚洲金融贸易的“领头军”,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影响着整个亚洲在国际金融贸易中的地位,

同时还影响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在摆脱全球经济危机影响后,国际金融贸易以全新的格局呈现在全球经济贸易中。

东南亚地区在国际金融贸易中,以往的发展模式已无法适应新时期金融贸易的格局。在此,本文从国际金融贸易新格局以及东南亚地区在国际金融贸易新格局中的地位等两个方面出发,

针对东南亚地区在国际金融贸易新格局中的地位,

做以下几方面分析与探讨。

一、国际金融贸易新格局

经济危机过后,

国际金融贸易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东南亚地区在国际金融贸易新格局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下文中,将简略分析经济危机后国际金融贸易的格局变化:

(一)发达国家采取贸易保护方式维护贸易主导地位

经济危机后,

美、英、法等发达国家纷纷采取贸易保护方式来维护本国在国际金融贸易中的主导地位。

例如美国制定了“购买美国货”条款,以保护美国在国际金融贸易中的地位。美国国会于年月份通过了经济刺激计划,

奥巴马政府试图借助“购买美国货”条款来维护美国的国际金融贸易优势,该条款一经提出便受到了全世界范围内的关注和争议。

又如英国政府于年向银行注资,

要求银行向国内企业提供放贷的便利条件。

在英国国内政治、舆论等方面的压力下,

银行被迫从国家角度看待问题,纷纷加大国内市场的信贷业务比重,

为国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为集中的服务。这种应付经济危机的金融保护主义目前已为东欧、北欧和南欧国家效仿,对整个欧洲发达国家的金融战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再如法国政府为汽车行业提供优惠贷款,

在年月份直接向雷诺等汽车制造企业提供了高达亿欧元的贷款,

为汽车行业提供了应对危机的资金支持。

(二)低碳经济以碳量为指标,通过技术标准改变贸易格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碳要素成为改变国际金融贸易格局的重要因素,碳关税、碳排放权等为世界经济局势的变化增添了变数,

各国在国际金融贸易中的分工和竞争优势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而产生了新的变化。

由于发达国家具有能源技术方面的领先优势,纷纷加大低碳经济方面的研究与开发,试图依靠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赢得未来国际金融贸易竞争中的优势,抢占制高点。

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

发展中国家由于工业化程度低,尚未完成整个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严重依赖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能源损耗严重,

环境污染大,碳排放量的被迫降低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进程受阻,延缓了经济发展的速度,

降低了其在国际金融贸易中的地位。

(三)发展中国家水平联合,共渡经济低迷期

经济危机使得广大发展中国家进入经济发展的低迷阶段,

发展中国家为摆脱经济发展困境,

纷纷寻求新的发展途径,试图通过加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来走出经济低迷期。

例如中国于年月份与俄罗斯等国举行会议,

探讨如何加强与会国家间的金融贸易合作,中俄两国在能源领域找到了契合点,实现了两个大国间的优势互补。

又如随着投资、服务贸易等方面协议的陆续签订,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贸易自由化程度不断提高,投资自由化水平得到提升。作为一个涉及亿人,

经济生产总值、贸易总量分别达到万亿、.万亿美元的高质量贸易区,

中国-东盟自贸区不仅促进了贸易区内部国家间的贸易往来,还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二、东南亚地区在国际金融贸易新格局中的地位

在国际金融贸易发展的过程中,东南亚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有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

在未来新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东南亚在政治、经济上的作用和战略地位将更加重要。在整个东南亚地区,主要由个国家组成,

既有经济繁荣的发达国家,如:新加坡,又有经济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

如:印度尼西亚。各个国家在发展国际金融贸易的过程中,彼此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例如:新加坡在面临国际金融贸易新格局的过程中,凭借自身经济的优势,

主要以服务业、金融业、科技业、航运业、物流业、旅游业为主,与此同时,新加坡在整个东南亚的经济中起着推动作用,在国际金融贸易新格局中,

居于整个东南亚之首。

东南亚一些发展中国家在面对国际金融贸易新格局的过程中,

除了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外,还要结合国际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有针对性的调整经济模式。

例如:在整个东南亚地区,文莱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虽然人均可以和发达国家相比,但文莱整体的经济发展状况却并不乐观。

在面对国际金融贸易新格局的过程中,

文莱仍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凭借自身丰富的石油及天然气资源,通过资源出口来提高文莱的经济发展水平,

所得财富和中东产油国一样只集中在少数富裕阶层。

东南亚地区在投资政策中,主要以新加坡等发达国家为主。

在整个投资政策方面,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视吸引外国投资,积极从管理审批制度、产业政策、税收优惠等方面提供便利,

包括:通常给予外资以国民待遇,除了与国防有关的某些行业外,对外资在新加坡的运作没有任何限制;完全开放商业、外贸、租赁、直销广告、电信市场,推进资本市场发展;

对先驱公司(即涉及巨额资本开支或复杂技术和生产能力的企业)和某些金融企业给予税收优惠等。

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促进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提高新加坡在国际金融贸易中的地位,

新加坡政府在结合自身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对国际金融贸易的发展趋势做了仔细研究,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分析,制定出完善的经济发展战略。在这份经济发展战略中,

着力对新加坡今后的发展做出了明确的分段,

制定了明确的发展目标与发展任务。

三、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东南亚地区在国际金融贸易新格局中,除了面对国际金融产生的风险外,

同时还要面对国际经济发展趋势带来的金融风险。由此就需要东南亚各个国家能够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

结合国际金融贸易的实际发展趋势,选择适合自身国情的贸易。各国还应制定出应对金融危机的防范体系,

以便在面对金融危机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障东南亚地区在国际金融贸易新格局中的地位,

才能跟上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

才能进一步促进东南亚地区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张培,叶永刚。区域的宏观金融风险――基于东亚及东南亚国家的实证分析[]。经济管理,,():-

[]邓启峰。浅析金融危机的成因与启示――以日本、东南亚和美次贷危机为例[]。管理观察,

,()

[]霍迪。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与亚洲金融危机的比较研究――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现代解读[]。现代经济信息,,()

[]何帆,徐奇渊,

徐秀军。开发性金融在推动周边金融合作中的战略选择: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双边的视角[]。中国市场,,():-

[]骆永昆。全球化背景下的东南亚伊斯兰金融[]。东南亚纵横,,

():-

东南亚金融危机过程篇

~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根本原因有两个方面:

。经济结构改革、调整进展缓慢。东盟四国(指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

下同)在年代起开始实施依靠引进外国投资发展面向出口的经济发展战略。年代中期亚太地区区域内资本投资高潮形成后,这一趋势更为明显,带动了其经济的高速增长,

但也形成了高度依赖出口的经济结构和高度依赖电子、电机及其零部件的出口贸易结构。进入年代以后,东盟四国的这种劳动密集型工业产品的出口面临着后起新经济增长区(中国、越南、印度)的激烈竞争,为此它们在年代初提出了从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向技术密集型产业结构转型的经济结构改革、调整的战略目标,

但进展却十分缓慢。出口增长速度逐步趋缓,加上年起以美国市场为中心的国际电子产品市场需求疲软,东盟四国的出口贸易受到严重打击,

进而影响到经济增长。

。金融自由化政策实施得过早、过急。年代末期,特别是进入年代以后,

东盟四国的经济自由化、金融自由化速度不断加快。但是与新加坡、香港相比,甚至与台湾相比,它们的金融市场体制都并不十分健全,金融监管能力不强,

金融管理技术不成熟。金融自由化固然有利于促进国际资本的流入,

但在条件不完备的背景下却容易形成一种在缺乏防范、缺少制约手段的条件下把吸引国际资金放在首要目标(不仅是长期直接资本投资的流入,更多的是短期借款甚至是投机资金的流入)的金融体制。这就容易为国际投机资金提供操纵当地金融市场以牟取暴利,

把当地金融市场搞乱后又迅速撤走资金的机会与条件,

并形成以房地产、股市为中心的“泡沫经济”。年月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泰国、马来西亚、印尼、韩国、菲律宾被世界银行列为东南亚金融危机五大受灾区。其中泰、马、印尼的金融危机基本上是由上述这些原因引起的;菲律宾的金融危机则主要是东南亚国家货币危机导致菲律宾居民对比索的不信任感而引发的。

从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期间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指标的对比中可以发现各国受金融危机影响的程度与特点各不相同,这主要是由各国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基础决定的。

。泰国、马来西亚、印尼受影响程度最大,而且都是直接内发的、迅速引发的和全面触发的。

这直接起因于其内在的金融管理体制不健全与金融政策失误、银行与金融机构的大量贷款被投入到房地产、股市,从而形成“泡沫经济”成分较大、不良债权比率高、外债数额庞大等经济结构方面的弊端。

。菲律宾所受金融危机影响的程度较小,而且特点是间接的、滞后引发的(年下半年所受影响不大,

进入年后影响程度才加大、加深)。这是由于;()菲律宾经济是在进入年代以后(特别是年以后)才开始有中速的经济增长,

没有太多“经济过热”问题;()“泡沫经济”成分较小;()由于工资水平低,其劳动密集型产品尚有一定的出口竞争能力;

()从年债务危机后到年已经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监督下进行了经济结构、金融体制的调整与改革。

。新加坡所受影响的程度最小,而且是间接和滞后引发的(直到年东亚地区国家普遍出现经济衰退后才显现出来),同时也不是全面触发的(它的货币贬值幅度不大,主要是股市价格数下跌幅度较大)。

这主要是由于:()金融管理体制比较健全(和香港、台湾相同);()“泡沫经济”成分不大;()银行的不良债权比率不高;()由于有不少其他东南亚国家的公司在其证券市场上市(与香港相同),

并为印尼等东盟国家提供巨额的贷款,

间接引发了部分经济指标(股市价格指数)的恶化;

()高度依赖出口与转口贸易间接引发了经济增长速度的较大幅度下降。

。越南、缅甸、柬埔寨、老挝所受的影响都是间接引发、滞后引发的。

这基本上是由于它们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邻国的直接投资和对东亚地区国家的出口贸易支撑,所以受东亚各国经济严重衰退的影响,这四个国家的经济也于年开始出现衰退。

年下半年到年的第一次经济复苏及其成因

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受危机影响程度最大的泰、马、印尼基本上采取了相似的对策:在危机的前期,

采取了整顿金融秩序和紧缩财政金融政策等措施以稳定金融、经济形势;在危机的后期,在金融经济形势有所稳定的前提下,转而采取放宽财政金融与促进经济复苏的政策。菲律宾的对策则侧重于稳定经济与促进经济复苏。

年下半年以后,世界市场景气看好,带动了东南亚国家出口和制造业大幅增长,

东南亚国家经济逐步定出低谷,走向复苏。

不过,

不同国家的经济复苏情况仍有明显差异。以年经济增长率的回升幅度看,泰国经济的复苏力度最大(与年经济增长率相比,

回升近个百分点),其次是马来西亚和印尼,

菲律宾居第三位,

新加坡复苏力度最小。而就年的经济增长率而言,则以新加坡与马来西亚表现最佳,泰国居次,

菲律宾亦表现平稳,而印尼则仍陷于经济停滞的困境中。

年东南亚国家经济继续复苏,新加坡经济增长率高达.%,

马来西亚也达.%,印尼提高至.%,泰国为.%,

菲律宾为.%。

年东南亚国家出现了较稳定的经济复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出口仍然是带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年新加坡出口贸易获得两位数的增长,高达.%,表现远优于年的.%;

马来西亚的出口亦大幅增长.%;受石油价格高涨的影响,印尼的出口增长率达%,

扭转了年下跌.%的局面;泰国的出口增长率为.%,也比年有所提高。

。国内需求普遍获得改善。受劳动力市场需求改善、低利率及消费者信心好转的有利影响,

年新加坡及马来西亚的民间消费需求分别增长.%和.%;印尼的民间消费支出虽受国内政局不稳影响,

但仍增长.%,约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泰国由于失业情况不断改善,

家庭收入增加,

消费支出增长.%。

。国内投资活动增加。新加坡的企业投资已扭转了连续两年负增长的局面,取得.%的增长;

马来西亚与印尼更分别获得.%与.%的高速增长;菲律宾的固定资本形成虽仍呈负增长.%的局面,但比年的-.%有所缓和;泰国则较为平稳,

增长.%。

各国经济复苏的力度之所以会有不同,其主要原因有:()原来的宏观经济基础强弱不同;()所受金融危机影响的程度不同;

()促进经济复苏的政策效果不同;()国内政局、社会局势稳定程度不同。

年的第二次经济衰退及其成因

受国际经济环境恶化的影响,年东南亚国家经济表现远不如年,出现了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第二次衰退。

新加坡经济自年第二季度以来即呈现负增长,全年的经济增长率为-.%,是东南亚国家中表现最为疲软的;马来西亚经济自年第三季度起转呈负增长,

全年的经济增长率虽仍取得.%的正增长,但远低于年的.%;菲律宾经济在投资与消费支出支撑下增长.%,略低于年的.%;

印尼经济增长.%,低于年的.%;

泰国经济增长也明显放缓,增长.%,低于上年的.%。

上述情况说明国际经济环境恶化对年东南亚国家经济的影响程度也同样是不平衡的:()新加坡所受的影响程度比东盟四国大得多,其经济增长率从年的.%下降到年的-.%,

下降了.个百分点,远远大于东盟四国的下降幅度。()东盟四国在金融危机期间都是重灾区,

到了第二次经济衰退期间尽管它们的国内经济结构还存在不少问题,

不良债权处理也还不彻底,但它们对美国市场、信息技术产品的出口依赖程度已比新加坡低,故其所受的影响程度也较低。

()东盟四国中马来西亚的经济对出口的依赖程度及其出口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最高,加之其出口产品多为信息电子产品,因此其所受到的影响在东盟四国中也最大(其经济增长率的下降幅度比其它三国至少高出个百分点)。

以上情况和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东盟四国所受的影响程度远远大于新加坡的情况正好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

其主要原因是:()年月~年月的金融危机是起因于东南亚国家的内部经济结构,因此金融体制较不健全、金融管理能力较弱、泡沫经济程度较大、银行不良债权和企业债务危机较为严重的东盟四国所受到的影响较大,而新加坡则由于这方面情况不如东盟四国严重,故所受到的冲击比东盟四国小得多;()年东南亚国家经济衰退起因于国际经济环境的恶化,

因此经济对外依赖程度和对美日市场及对信息电子产品出口的依赖程度都比东盟四国高的新加坡所受到的影响就要比东盟四国大得多。

年东南亚国家经济转趋衰退的主要原因是:

。出口严重衰退。年,世界经济景气良好,

东南亚国家出口增长都相当强劲,带动了东南亚国家经济取得较大幅度的复苏。但进入年,国际市场转趋低迷,美国经济衰退,

日本经济衰退加深,欧盟经济减速,国际市场信息技术产品需求再度趋向疲软和九一一事件的爆发,

严重冲击了东南亚国家的出口,导致东南亚国家出口严重衰退。

年新加坡的出口增长由年的.%降为-.%;马来西亚的出口萎缩.%,

除了电子产品出口减缓外,油价下跌对马来西亚出口的冲击也颇大;

电子产品占泰国出口比重超过%,因此泰国的出口增长由年的.%降为-.%;

石油是印尼的重要出口商品之一,

在石油与非石油产品的出口同时萎缩的冲击下,年印尼的出口衰退了.%;

菲律宾的出口对美国市场依赖程度高,

电子产品占出口比重也不低,在出口市场双重减缓打击下,

年菲律宾的出口衰退.%,是东南亚国家中出口表现最差的国家。

。投资低迷。由于东南亚国家经济在年都不景气,

普遍影响各国企业的投资预期心理,

投资支出开始减缓。新加坡的实质固定资本形成出现.%的负增长;

年马来西亚的资本投资增长达.%,是推动马来西亚经济增长的主力,

但年受世界经济不景气影响,投资支出衰退.%;菲律宾的投资支出也出现负增长;泰国政府虽然采取财政措施刺激景气,但民间投资仍大幅衰退,

年的投资支出仍然下跌.%,远逊于上年;印尼的国内外投资在年严重下滑,

创十年来的新低,其原因除了治安较差、经济不稳定与法治薄弱外,还因为印尼实施地方自治后,各种地方条例对投资者并未产生激励效果。

通过上述分析,

可以发现东南亚国家经济出现第二次衰退与其第一次衰退的成因有明显的差异,两次衰退对其经济造成的影响也不一样。年月~年月东南亚国家的第一次经济衰退首先出现在泡沫成分很大的金融和房地产业,导因于该地区各国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金融体制、企业债务危机等问题。而年东南亚国家经济出现第二次衰退主要是受外部经济环境恶化的影响,

这些影响主要是通过出口贸易的大幅度衰退(尤其是信息技术产品对美国出口的锐减)传导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第一次衰退(即东南亚金融危机)更多地表现为对东南亚国家虚拟经济的巨大影响,

而第二次衰退则主要表现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

年的第二次经济复苏及其成因

年第四季度,

泰国、马来西亚已率先出现了经济增长转趋回升的好势头,进入年第二季度,整个东南亚国家经济复苏的迹象更为明显。

年东南亚国家经济迎来了金融危机后的第二次经济复苏。新加坡在年经历严重的经济衰退,进入年后衰退渐趋缓解,第二季度后的增长率都超过%,

全年的增长率为.%。马来西亚的经济增长率也由年的.%,攀升为.%,

印尼、泰国与菲律宾经济分别获得.%、.%与.%的稳健增长,都优于年。但从东南亚国家经济第二次复苏的力度来看,显然没有第一次大,新、马表现得最为明显。

在世界经济仍处于低速增长的形势下,年东南亚国家经济增长能较快地从年的衰退中走出来,

主要是得益于内需的扩大和出口地区结构的改善及对中国的出口的大幅度增长。

具体而言,年东南亚国家第二次经济复苏的主要原因为:

。各国采取扩大内需的政策取得成效。

鉴于年东南亚国家经济衰退系国际需求锐减的结果,年东南亚国家普遍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加上全球利率水平走低,国内需求对各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提高。

泰国政府在继续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同时,

又采取降低利率、向居民提供消费贷款和创业基金、降低增值税税率等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政策措施,并宣布从年月起实施“减税计划”,大幅度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标准。年泰国的民间消费支出增长.%,

其中第四季度的增长率达.%。

亚洲开发银行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年上半年泰国内需对其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于出口,

这与以往泰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出口拉动的情况相比乃是一个明显的变化,这也标志着泰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由单轨转向双轨。

马来西亚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来弥补外需的减退,以遏制经济的衰退。年月和月马来西亚政府分别追加了亿林吉特和亿林吉特的财政支出。年继续采取扩大内需政策,包括扩大公共投资,

降低个人所得税税率和公司所得税税率,

提高公务人员工资,降低中间产品的进口关税税率以及削减中小企业的税收(规定凡实缴资本额在万林吉特以下的中小企业可以少缴%到%的公司所得税)。加之利率低、商品价格平稳以及信用消费逐渐普及等因素,年马来西亚的民间消费支出增长了.%,远高于年的.%。

年菲律宾与印尼的民间消费支出也分别增长.%和.%,

均好于年。不过,经济高度外向的新加坡的民间消费支出却呈现增长.%的低迷不振状态,

低于年的.%。新加坡就业需求持续衰退,无法提高消费者信心是导致年消费支出减少的主因。

。东亚地区区域内贸易扩大,出口地区结构改善。

年月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东盟老成员国,即文莱、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

相互间免除关税,

扩大了东盟区域内的贸易。年月日,朱ó@①基总理和东盟国领导人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总体确定了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基本架构。

这些进展说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正在加速推进。这对东南亚国家调整出口战略向区内转移十分有利。

东南亚国家亦正在调整其出口战略,如印尼制定了“面向东亚、面向中国”的政策,试图改变目前出口过分依赖美国的被动局面。

东亚区域内经济合作的加速推进促进了东盟成员间及东盟成员与其他东亚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扩大。

年菲律宾的出口增长.%,

是东盟老成员中表现最为优异者,其中,对中国的出口增加.%,对中国香港、马来西亚等东亚国家和地区的出口也有不错的表现,

但对美国的出口则衰退了.%。

马来西亚、泰国与新加坡的出口则分别增长.%、.%与.%。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对东南亚国家经济的复苏起到了积极作用,已成为拉动东南亚国家出口贸易增长的重要动力。近年来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出口大幅度增长。

据中国海关统计,年中国与东盟地区的双边贸易额增长了.%,达到.亿美元,

东盟地区对中国的出口增长了.%,东盟地区对华贸易顺差为.亿美元。其中,

新加坡对华出口增长.%,马来西亚也增加.%(马来西亚与中国双边贸易总额首次超过了新加坡与中国双边贸易额),菲律宾增加.%(注:《中国进出口商品主要国别(地区)统计(年-月)》,载《国际贸易》年第期。);

泰国、印尼也都开始注意中国市场,

对华出口高速增长。相信随着区域经济合作的深化,中国的这种拉动和支撑作用会越来越明显。

此外,各国电子产品的出口虽未见明显的增长(新加坡仍呈负增长),但相较于年的严重衰退情形,都已获改善。年国际市场对信息技术产品需求的一定程度的回升,

也对年东南亚国家的第二次经济复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前景分析

东南亚国家今后经济的走向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取决于国际经济状况。

年世界经济复苏仍存在不少不确定因素:发达国家的股市价格与汇率波动频繁且波动幅度大,

恐怖事件阴影未散,

美英发动对伊拉克战争的后遗症不少,

非典型肺炎疫情的影响等等。这些不确定因素压抑着消费意愿与投资意愿,成为制约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的主要原因。因此,发达国家的市场需求对东南亚国家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仍不会太大。

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将给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

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注: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载《人民日报》年月日。)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将迎来一二十年的高速增长期。尽管非典对目前中国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年中国经济增长活力仍保持强劲,

外资投资持续增长,国内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同时,年月中国与东盟国家签署的《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总体确定了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基本架构,

为今后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中国经济仍将会对东南亚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拉动东南亚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这从年第一季度东盟地区对中国的出口增长得到印证。年第一季度东盟地区对中国的出口继续年高速增长的势头,且呈加速趋势。

据中国海关统计,

年~月,东盟地区对中国的出口增长了.%,

其中,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泰国和菲律宾对华出口分别增长.%、.%、.%、.%和.%(注:《中国进出口商品主要国别(地区)统计(年~月)》,载《国际贸易》年第期。

)。

在依靠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复苏方面,当前部分东南亚国家也还存在一定的难题:()自从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一些东南亚国家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比率虽然有所下降,

但仍然偏高。金融机构的“惜贷”行为使企业从银行等金融机构取得扩大企业生产和进行企业结构调整所需要的融资仍然相当困难。()近年来,东南亚国家主要采取了依靠扩大公共投资刺激内需来促进经济复苏的政策措施,导致财政赤字与政府债务额不断增加,

这将在一定程度上缩小政府进行经济调控的政策空间。

()东南亚国家在调整经济结构、企业结构、金融体制方面虽然做了一些努力,但成效尚不明显,经济结构、贸易结构、企业结构尚未出现明显的改观,外资流入在短期内也难有明显起色。

总体而言,

东南亚国家经济虽然再次进入复苏的阶段,但是由于其高度依赖不断变化的外部经济环境和尚存在一些严重的结构性问题,

故其经济增长将是中低速的,复苏过程也不会一帆风顺。笔者估计,年东南亚国家将会延续年的经济复苏,

但经济增长的幅度仍不会太大。

几点启示

属于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体的新加坡和东盟四国是中国近邻,它们实施对外经济开放政策分别比中国早了年和年,

它们曾经遇到的经济问题、难题乃至经济危机有不少是中国当前乃至今后可能会遇到的。认真研究它们的这些经验与教训(特别是教训)对中国今后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将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际经济的一体化与自由化是国际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参与国际经济一体化与自由化的过程是不可抗拒的。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参与这一过程虽可为它们的经济发展提供机遇,但也会带来严峻的挑战。这一过程对发达国家更为有利,

对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更为不利,

而且经济越是落后、市场经济体制越是不完备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所面临的挑战就越为严峻。

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正是在东南亚国家金融市场尚未充分整备、金融管理体制尚未健全的条件下过度、过急地实施了金融自由化的情况下爆发的。因此,

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对参与国际经济一体化与自由化可能遇到的挑战一定要有充分的警惕和清醒的判断,

必须在有充分准备的条件下,谨慎地、逐步地、稳妥地参与国际经济一体化和自由化的进程。

。东南亚国家自年代起实施了依靠外资投资发展面向出口工业化的战略和政策,

特别是年亚太地区区域内资本投资高潮的形成进一步加强了它们依靠外资投资发展面向出口工业化的倾向,

使经济取得迅速增长。但它们对依靠外资投资发展面向出口工业化所带来的种种经济结构性弊端却没能采取正确的、有效的措施及时纾解。例如,

国民经济对外依赖程度过高,贸易地区过分集中于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

出口商品过分集中于近年来国际市场需求较大的信息技术产品与电子产品(主要为零部件、部分是成品),出口制品多半为劳动密集型和低附加值产品,贸易收支呈现长期逆差,

外资投资的制造业企业绝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装配工业,对国内经济的带动性不强,二元经济结构基本上没有得到改造,

绝大部分农村人口仍处于贫困状态,

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进程缓慢,

等等。

这些经济结构性沉痼正是年以来东南亚国家两次经济衰退的根本性原因。应该承认,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积极引进外资投资发展面向出口工业化的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地出现和存在这些方面的问题。

当前中国正面临大量引进跨国公司资本投资的有利时机,中国应将这次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高潮有效地化为提高我国高科技创新能力和利用先进技术改造原有传统产业结构的大好条件,加速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健全金融体制、加强对金融的监管和及时调整金融政策是防止爆发金融危机的关键。

东南亚国家的第一次经济衰退起因于其金融危机,

除了上述金融市场、金融体制不健全、金融管理与监督能力薄弱之外,未能及时采取灵活的金融政策也是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以泰国为例,年泰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在很大程度上是金融政策的失误:()在出口竞争日益激烈、出口增长速度长期趋缓的形势下,

仍然没有调整货币汇率政策。()放松对外资银行与本国银行的监管,以致于让大量的银行贷款投入到房地产和股票市场,

一旦房地产热、股市热导致的“泡沫经济”破灭,

不少企业倒闭,

呆账、坏账大量出现,银行倒闭,外商迅速撤走资金,

使国际金融投机商得以乘虚而入。()过于重视引进国际资金,而忽视了对国际资金流入结构、流向进行监督与管理。()用高利率吸引外国资金流入,泰铢利率高于美元利率,

导致国际金融投机商得以利用利率差价进行投机,搞乱泰国金融市场。这些金融市场、体制、管理与政策方面的缺陷与失误,是值得中国认真吸取的教训。

。东南亚国家在两次经济衰退期间均能有针对性地、比较及时果断地采取一些有效的政策应对。

它们在第一次经济衰退前期,采取了以整顿金融秩序和紧缩财政金融为主要内容的政策应对,

先取得金融与经济形势的稳定,然后在金融经济形势有所稳定的形势下及时地采取放宽财政金融紧缩和刺激经济复苏的政策。特别是马来西亚政府敢于拒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与条件,

对外资投资流动采取管制的严厉措施以求得金融形势稳定的改革经验尤为值得重视。东南亚国家在第二次经济衰退期间,针对国际经济环境恶化这一起因,采取了扩大内需、调整出口市场、加速亚太地区区域内和东盟地区区域内经济合作步伐等政策应对,

从而在年国际经济持续低迷的形势下,取得了经济增长率从年.%回升到.%的经济复苏。这些政策应对方面的宝贵经验也是值得中国吸取的决策财富。

【参考文献】

()日本贸易振兴会:《贸易振兴会白皮书:投资篇》,

东京,

日本贸易振兴会,~年。

()日本经济企划厅:《东亚经济》,

东京,日本经济企划厅,~年。

(),

,

,

,

()张蕴岭、孙士海:《形势与热点问题透视》,载《年亚太地区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年版。

东南亚金融危机过程篇

一、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

、地产泡沫破裂,银行呆账坏账严重。

当时东南亚经济增长相当程度上是靠房地产投资拉动的。东南亚国家在推动经济自由化过程中,也致力于在房地产业中引进竞争机制。由于房地产业投资回报率高,

从而吸引了大量资金,导致房地产价格暴涨,

形成地产泡沫,严重冲击了东南亚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出口大幅度下降,经常项目收支状况恶化。东南亚国家贸易结构相对单一,极易受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

八十年代主要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九十年代转向高技术产品,主要是电子产品。

年全球电子产品市场需求萎缩,东南亚各国出口急剧下降,

如泰国出口增长率从年的.%猛降到年的.%。

这对主要依靠出口增长带动的东南亚经济无疑是一个沉重打击。

、外债负担沉重,构成不合理。危机前,东南亚各国大都实行盯住汇率,

并相继放开资本账户的管制。八十年代中期以来,东南亚国家经常账户几乎一直存在着赤字,像泰国外债就已达亿美元,

原本就不平衡的国际收支状况雪上加霜,

货币贬值压力加大,最终诱使国外投资者发动了对东南亚国家货币的攻击。

、汇率政策僵硬,

金融调控机制失措,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国际金融市场。东南亚国家普遍实行了以盯住美元为主的一揽子货币汇率制度,这种制度的代价就是中央银行难以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自主、灵活地实施本国货币政策。

如,年和年泰国出现了经济过热,但中央银行无法提高利率。而年和年美元利率开始上升,泰国经济陷入不景气,

这时需要降低泰铢利率,泰国银行同样无法实现这一目标。

、东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使得泰国金融危机迅速波及其他国家。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

使得东南亚国家间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因此当泰国金融当局抵挡不住泰铢贬值被迫宣布实行浮动汇率时,国际投机势力立即冲向其他国家的货币,再加上其他国家经济中存在的问题与泰国类似,

所以金融动荡遍及东南亚在所难免。

、国际游资兴风作浪是东南亚金融动荡的外部因素。当时,

国际金融市场上,

日本股市复苏,美元持续走强,

一部分原来流入东南亚的外资纷纷撤离,从而构成对东南亚国家货币的强大压力。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粗略统计,

当时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流动的短期银行存款和其他短期证券至少有万亿美元,并且呈现出与日俱增的趋势。以索罗斯的量子基金为首的国际投机势力在此次危机中兴风作浪,成为引发和加剧这次危机的导火索和罪魁祸首。

二、东南亚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产业的发展应以充分利用我国的比较优势为主导。在我国目前的资本和劳动力结构条件下,根据比较优势建立起来的企业,一般规模不会过于巨大,多数依靠国内自有资金即可建立起来,

不会形成过渡依赖外债来发展经济的格局。而且,这样的企业竞争力强,

利润率高,

一般不会出现还本付息的问题。随着资源结构的升级,资金逐渐由相对稀缺变为相对丰富,劳动力由相对丰富变为相对稀缺,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自然要随着比较优势的变化而升级。

这样按比较优势来发展产业,

最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以及较快速地缩小和发达国家的差距。

、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房地产和股市的发展容易产生过热现象,

很容易变成泡沫。政府应考虑经济的合理布局,增加土地的有效供给,避免经济活动过渡集中于一两个城市。

在减低股市的过热方面,政府应避免采用金融抑制政策,让银行储蓄有合理的利率水平。

、在我国目前这样的发展阶段,对于外国资金应以鼓励直接投资为主。

外国直接投资流动性较低,不容易受心理和预期因素变动的影响于短期间大进大出,而使国内经济突然大热,突然大冷。利用这种外国直接投资的方式还有利于外国先进技术向国内转移。

同时,

我国政府也可以允许一些条件成熟的中国企业到国外的资本市场去上市。但对开放我国的资本市场,允许外国资金直接炒买炒卖流动性大的国内股票、债券和允许国内企业借用短期外债等融资方式,则要格外谨慎。

、对我国银行体系要早日下定决心彻底改革,真正实现“银行商业化、利率市场化”的改革目标。既要避免再以政策指令要求银行以低息贷款去支持不具比较优势的资本过渡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也要避免再度在人为压低银行利率的情况下,

出现一放开对银行信贷的控制即出现投资过热,盲目、重复建设的情形,

使生产能力在低水平的情况下形成过剩。只有对银行进行彻底改革,完善银行监控体系,铲除产生银行不良贷款的原因,才可真正避免产生金融风暴的危险。

东南亚金融危机过程篇

关键词:越南经济衰退东南亚金融危机

曾被称为经济发展之星的越南,于年月出现了一系列令人担忧的现象:通胀高企,股市暴跌,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等。

许多媒体断言越南已陷入货币危机,并有引发新一轮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可能。但是,

历史条件和经济环境的变化,使二者显现出许多差别。

一、越南经济衰退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相同之处

(一)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过高,

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过高,是东南亚金融危机和越南经济衰退的相同之处。泰国年经常性赤字比年高出了.亿美元,达到亿美元,

占国民生产总值的.%,高于墨西哥危机时.%的水平。菲律宾在年前个月的贸易逆差,就比-两年之和还高出亿美元。马来西亚年的财政赤字占的.%,

而国际公认的警戒线为%。如今越南也面临相似的情况:年-月份贸易逆差比年高出亿美元,达到亿美元。

越南计划投资部预测,年的贸易逆差将达到亿美元,比年增加一倍多。越南的财政赤字也在恶化,

年第一季度为.亿元,占同期财政收入的.%之多。

(二)经济由过热转向低迷

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前,许多银行把钱投到回报率较高的房地产业,

导致经济普遍过热。据统计,东南亚国家从-年间,

房地产投资一直呈增长态势。年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四国对房地产的贷款占全部银行贷款的%。

而越南也有类似的情况,年胡志明市有些楼盘已卖到美元,平方米。越南股市一度被誉为全球最牛股市,从-两年多时间里,

股票市值涨了倍。但是年以来,越南大、中城市的房地产价格下跌达%以上;

月初,

股市连续大跌个交易日。

此后,

虽然休市天,但复市后仍继续大跌。与年底相比,越南股市累计跌幅已近%,成为全球表现最差的股市。

(三)通货膨胀严重

泰国从年月日宣布放弃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以来,截至到月日,

泰铢跌了%,通胀率高达.%,年物价指数又上涨了.%。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货币贬值幅度也在%-%左右。

印尼年月的通胀率已达.%,比上年高出.个百分点。这与今天越南的情况基本相同,月份通胀率达.%,

为年来最高;在远期外汇交易中,交易商押注越南盾未来一年会贬值%。彭博系统显示,

目前海外远期外汇交易()的价格,将跌至越南盾兑美元的水平,与即期汇率越南盾兑美元相比,贬值幅度将达到%。

二、越南经济衰退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不同之处

(一)资本市场并未完全放开

越南的资本市场没有像其他东南亚国家那样完全开放,

因而减少了国际热钱的冲击,维持了金融市场的相对稳定。越南经济仍在以较快速度增长,年头个月经济增长达到.%;越南的国有经济在能源、电力、金融等重要领域发挥着主导作用。

而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各国的经济增长率从高速变为低速,泰国甚至出现了负增长,严重影响了这些国家的经济运行和社会稳定。

(二)外债负担较轻

越南目前的形势与年亚洲金融危机时不同。

当时,东南亚各国外债结构不合理,短期债务的比例过大,外汇储备不足。

比如,泰国年的外债较年代初上升了倍,达到亿美元。

韩国、印尼的外债规模在亿美元左右,而外汇储备仅有-亿不等。

这些债务中,短期外债比重较高,占%以上。

事实上,越南短期债务很少,外债风险较低,名义外债大概与外汇储备持平。

以当下越南盾的汇率计算,越南的外债要少于外汇储备,

因为其中很多外债来自世界银行,是没有年息的。

(三)金融系统相对稳定

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多家金融机构出现周转不灵;

泰国、印尼都形成挤兑狂潮;

香港最大的投资银行百富勤被迫清盘。年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使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差点关门。但是,现在越南还没有大型金融机构倒闭,

金融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在经历了年金融危机之后,

东南亚各国已加强了监管措施,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显著提高。

三、东南亚金融危机与越南经济衰退的原因及措施比较

(一)经济增长模式单一

东南亚经济的飞速发展,既得益于外向型经济,也为其所困扰。

出口和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比重很大,因此对外依存度过高。然而,

东南亚出口结构单一,产品相似,随着经济发展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彼此间的竞争更为激烈。

一旦外部经济不景气,进口需求减少,

东南亚出口的优势就会丧失,引起经常性项目恶化和贸易逆差,导致经济衰退和金融危机。

越南年贸易额占的比重(贸易依存度)高达.%,

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包括纺织品、衣服、鞋等低附加值产品上。由于受到国际市场影响,

越南的原材料价格上升过快,严重阻碍了产品出口。另外,

越南经济仍是“投资拉动”的东亚模式,在高速发展的近年间,投资比重节节上涨。

旅游、服务等投资过大,

工农业项目投资不足,造成外资结构不合理和易于撤出的不良后果。

(二)政府的调控不当

东南亚是政府主导型经济,政府的调控作用举足轻重。

在东南亚危机和越南经济衰退中政府都出台了一些错误政策,不但没有挽回被动局面,

反而助长了经济的恶化。而越南失误的原因比较明显,在危机初期犹豫不决,

耽误了处置的最好时机。另外,

越南政府在处理危机时,出现了一系列政策错搭现象。

如越南央行为控制通货膨胀,将越南盾升值,这样只会降低热钱的获利成本,

热钱完成了套现就会撤走,使本币贬值在所难免。

此举也造成民间和股市的恐慌,

不但令股价大跌,还促使民众抛售越南盾,抢购美元和黄金,

加剧了通货膨胀。

(三)对热钱的限制不力

越南与东南亚各国相比,

虽然没有完全开放资本市场,但是外汇的黑市交易盛行,为国际资本的进出提供了便利。

越南政府放松了对外资进入股市的限制,他们可以收购上市公司不超

过%的股权和银行不超过%的股权,

这些都成为热钱很好的栖息地。由于政府对热钱缺乏监督、调控,使得它们大量流入股市、房市,

推高虚拟资产的价格,造成经济过热及通货膨胀。

热钱还受市场预期和信心变化的影响,一有风吹草动,就会迅速抽离,

造成新兴市场国家的资产泡沫破灭、国际收支发生逆转、本币贬值压力加剧,增加了经济体系的脆弱性。

(四)受到外部经济冲击

越南经济衰退更多的是源于外部环境的动荡: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美联储通过弱化美元来缓解危机,美元贬值使国际上的大宗商品价格暴涨。

年越南石油进口价格上涨了%以上;由于欧美研究生物能源耗费大量粮食,越南国内不法商贩抢购和囤积粮食,

导致粮价高长。年月越南涨幅高达.%,

其中粮食及食品原料上涨了.%,食品类产品上涨了.%,创下了历史新高。

四、对中国经济的启示和借鉴

(一)转变经济增长模式

东亚经济属于依靠劳动分工和规模扩大的外延增长模式,

而不是依靠技术创新为主的内涵增长模式,这就难以摆脱边际效益递减趋势,而且面临市场容量和要素极限的制约。中国现在仍属于东亚经济增长模式,过多地依靠出口和投资。

自年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减少以来,更促使我们改变经济增长方式,

改变过多依靠出口的做法,

向出口、投资、消费共同拉动经济的方向转变。另外,要积极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摆脱在技术、资本方面都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

(二)逐步开放资本账户

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

其资本账户都已对外开放,但没有做好防范风险的准备。资本市场开放后,

积攒已久的外国资本大量进入,可能导致外汇储备加大、汇率升值、经常性项目赤字和通货膨胀等一系列问题。中国在开放资本账户的过程中要吸取他们的教训,

只有在综合国力提高、经常性账户收支稳定、国内金融体系健全、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增强的前提下,才能进一步开放资本账户。

(三)制定正确的调控政策

制定政策时,应该结合国内外的具体情况,

使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面对当今世界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我国经济应当避免几种政策的错搭现象:第一,

面对美元逐渐走强,人民币不应加速升值。有投机者认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在达到.-.时见顶。若在这时人民币加速升值,

将使国际热钱投机加剧,导致经济的剧烈波动。第二,适度调整从紧的货币政策,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年,由于一系列紧缩的货币政策,使得许多中、小企业贷不到款,导致大量企业倒闭,

失业率提高和经济增长速度下降。适当放宽信贷政策,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表明现行政策的调整是必要的和及时的。

成语大全

Copyright www.jiayuanhq.com 全民百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