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生态景观范文精选3篇(全文)

admin
发布时间:
2023-02-10 14:45:51

导语:写景

人文生态景观篇1

摘要:“园林之水,首在寻源,无源之水必成死水” [1]。水体现着一个城市的灵气,更彰显着一个城市的生态之魂。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原有的河道成了城市内垃圾污水集中的沟壑,城市河道的治理,是城市步入现代化必须做的事情。本文以望都九龙河治理及景观改造工程为例,对九龙河河道人文景观以及生态景观的提升改造所应遵循的原则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整治措施以及实施方案。

关键词:景观;生态;人文;河道

Abstract The "garden of water, first in the source, passive water will become stagnant water" [1]. Water reflects a city’s aura, is showing a city ecological spiri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ity economy, the original river into the city garbage centralized sewage gully, governance city river, it is the thing that a modernized city must do. In this paper, taking Wangdu Jiulong River and landscape transformation project as an example, which should be followed in upgrading in Jiulong River landscape and ecological landscape principles are analyzed, and puts forward the specific measures and implementation plan.

Key words landscape; ecology; humanism; river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望都又名庆都,是尧母故里,千年古县。在这片沃土上,孕育出灿烂的尧母文化、辣椒文化和拳文化,为望都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内涵。近年来,随着我省城镇建设“三年大变样”工作的开展,望都县的城镇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九龙河是望都的母亲河,是望都悠久历史文化的发祥地。望都九龙河的治理及景观改造工程是望都县委县政府继新城区城市综合体建设之后,又一鸿篇巨制,是一项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民心工程,必将为望都人民的生活带来新的飞跃,同时也将为我们在推进城市建设工作中遇到的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以及注重自然生态、打造人文生态景观的研究提供丰富的实践基础,从而更好地把彰显文化个性作为城市建设的核心理念,以此增加城市魅力,提升城市品质,塑造城市精神。

九龙河人文生态景观改造的原则

(1)生态设计原则,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模拟自然河道,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加景观异质性,强调景观个性,促进自然循环,构架城市生境走廊,实现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2)文化保护原则,自然景观整治与文化景观(人文景观)保护利用相结合,维护历史文脉的延续性,恢复和提高景观活力,塑造城市新形象[2]。陈从周先生说:“把中国人的感情在具体的东西上体现出来,这就是中国园林了不起的地方” [3];

(3)自然美学原则,保持自然线形,强调植物造景,运用天然材料,创造自然生趣,鼓励平易质朴,反对铺张奢华,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4]的艺术境界;

(4)多目标兼顾原则城市河道治理不单纯是解决一个防洪问题,还应包括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改进河道可及性与亲水性,增加娱乐机会,提高滨河地区土地利用价值等一系列问题。仅从某一个角度出发,轻则造成资源的浪费,重则对城市生态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必须统筹兼顾,整体协调。河道景观设计必须能够为此提供多样性的结构、功能组合,以满足现代城市社会生活多样性的要求。

二、九龙河人文生态景观改造的措施

“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5]。人文生态景观的改造同样离不开这些园林要素的设置。

(1)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基于现有生态系统适当调整、改造,以乡土植物物种为主,同时引进部分观赏性强、生长表现好、有经济效益的适生树种和品种,丰富植物物种多样性,增强景观观赏性;通过合理布局、优化绿化;(2)调整乔、灌、藤、草比重:充分考虑植物的空间配置,增加优良草本、藤本植物,形成立体绿化景观;增加水生植物的数量与种类,提高绿化美化质量和效果;(3)突出重点景区装饰,加强以望都拳文化、辣椒文化以及尧母文化为主的人文景观的设计和展示。

三、九龙河人文生态景观改造的实施方案

1.设计构思

九龙河是望都县主要的行洪河道,横贯望都全县。河道县城段西起西环、东至东环,全长6.4公里,从西环至107国道东侧植物园高差为5.6米。大部分河道两侧生活污水肆意排放,商业区垃圾胡乱投放到河道内,形成水质差,垃圾多,环境脏的状况,河道两侧有民建,堤顶道路不通。根据现状,本方案构思结合望都县文化及生态需求对九龙河进行以下景观治理:

增大绿量,增加水生植物,建设休闲场所及点缀望都文化小品,提升河道景观;清理加固河道,建设橡胶坝蓄水,使整个河道都有水面,形成跌水景观;修建堤顶路,使城区内整个堤顶贯通,为人们出行、观景和休闲提供方便;改造现状河道内雨污合流盖板涵,形成雨污分流,建设污水排放管道,两岸污水排入污水管道、纳入污水管网,雨水就近排入九龙河。

2.方案设计

根据现状地形地貌特点,结合城区内市政路网交叉所形成的区域,进行了四个景区的设计,分别是:河畔诗意、掠影闻芳、珠光灵动、古庆含韵。

(1)河畔诗意。河畔诗意的起点是西外环,终点是枫叶鞋厂,这个景区的特点是河道两侧农田较多,建筑较少,属于望都县城的郊区范围。根据这种特点,准备做生态自然河道,保留现有河道护坡上的杨树,并种植红叶碧桃以及樱花进行点缀,采用卵石入水护坡的形式进行驳岸设计,沿河道种植芦苇、千屈菜、香蒲等水生植物,并在河道北岸建设3.5米宽的曲折不定的木栈道,形成自然、生态的河道景观。在驻足休息的广场或者草地里布置打太极拳的人物造型雕塑小品来展现望都拳文化。

(2)掠影闻芳。掠影闻芳景区的起点是枫叶鞋厂,终点是复兴路,这个景区的现状特点是河道两侧居民较多,河道护坡有大量成型杨树。本着美观生态、经济合理的原则,在这个景区结合堤顶路布置休闲座椅、种植池以及小广场,从而为河道两侧居民创造一个旅游、观赏、休闲、休息的空间。并以河道南岸民居做背景墙,进行以尧母文化为主题的墙壁彩绘,同时在广场处布置雕塑小品,一方面美化河道环境,另一方面也展示了望都的民俗民风。

(3)珠光灵动。珠光灵动景区是本案中景观特征最复杂、改造难度最大的一个景区。该景区位于望都县城最繁华的区域,河道穿商业区而过,景观类型包括河道景观、街角绿地、街心公园、商业步行街等多种形式。在该景区的设计改造中,坚持生态和文化的设计主线,沿河道两侧种植行道树美化岸上绿化景观,并适当种植花灌木以及地被植物进行点缀,河道中种植水生植物净化水质、美化河道景观;选择“龙”这个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进行景观立意,同时对“九龙河”进行点题,具体表现有九龙柱、九龙壁、九龙喷水雕塑等;设施上坚持以人为本,提供休闲休息的空间和场所,在美化、保护环境的同时为居民提供方便。商业街的装饰装修以望都的辣椒文化为主题,寓意商业经济繁荣昌盛,红红火火。

(4)古庆含韵。古庆含韵景区的景观特征与第二个景区“掠影闻芳”相似,起点是京广铁路,终点是107国道。该路段河道两侧为居民区,河道两侧有成型杨树林,在保证6米堤顶路的基础上进行景观设计,根据现场情况适时布置休闲广场,满足游人的休息休闲需要。古庆含韵景区多采用以浮雕墙的形式来展现望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事迹,以突出当代望都经济文化的发展为主要目的进行雕塑的设计与摆放。

对九龙河的治理及景观提升改造是改变望都县城精神面貌的主要措施之一,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也是造福子孙的民心工程。河道的建设,对于城市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乃至人类的文明进步都是非常有必要的。人们对河道的生态环境的治理,景观的建设,都是势在必行的。随着人文生态河道的建设,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陈从周·园林谈丛[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

[2]J.O.西蒙兹著程里尧译 大地景观-环境规划指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3].陈从周·中国的园林艺术与美学[C],惟有园林,百花文艺出版社,1997

[4].(明),计成 著 赵农 注·园冶图说[M],山东画报出版社 ,2010

[5].陈从周·说园[M],同济大学出版社,1984

人文生态景观篇2

摘要: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而中国的景观学科尚未建立兼顾自然和文化特征的方法论,中国的景观从业人员不善于把握人文生态景观的变化、演替的内在规律;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红水河谷“整体人文生态系统”中的中小尺度人文生态空间作为研究对象,着重讨论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重点——空间图式与空间特征。

关键词:人文生态空间;空间图式;红水河谷

中图分类号:TU984.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3)06-0038-02

1 人文生态的概念界定

可将人居环境整体划分为自然景观系统、人文景观系统和整体人文生态系统三大类。①自然景观系统是景观规划设计的本底,它由地质、土壤、动植物水文、气象等自然景观要素形成。②人文景观系统是耦合在自然景观系统之上的人文活动与历史人文遗迹。③整体人文生态系统(THE)是人文景观系统在自然景观系统的基础上,由人类对自然景观的独特利用方式形成的自然——人文复合系统。

2 人文生态景观图式理论的产生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安妮,斯派恩(Anne Spim)在1998年出版的《景观的语言》(The Language of Landscape)成为该领域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开辟了景观学新的研究领域。探讨景观要素的组合及景观图式语言的在实践中应用。

西蒙·贝尔(Simort Bell,1999)教授研究了图式(Pattern)的含义和感知图式的方式与途径,初步探讨了地形图式、生态图式和人文图式等图式形式,并用理论分析结合实例的方法来论述。他认为人类应有意识地经营自然和文化资源,使其发展更加可持续。

3 河谷地区人文生态空间的基本特征

(1)河谷生态-经济廊道特征:河谷是主要的廊道类型之一,包括沿河植被带,河道边缘、河漫滩和部分高地。河谷生态廊具有保护河谷地区生物多样性、过滤水域和近岸区域污染物、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调控季节性洪水等功能。河谷廊道同时兼备运输和水利等经济优势,譬如:大型水利枢纽开发成为河谷地区发展经济的主要选择。(2)区域尺度特征:人文生态空间的基本特征是尺度特征。宏观尺度呈现出人文生态空间的水平格局和垂直过程,体现了宏观生态的整体性和完整性。中观尺度体现的是地缘带性人文生态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在中观尺度区域内部,人文生态的共性大于其差异性,同时是人文生态空间景观的多样性维持的重要特质。中小尺度人文生态则相对独立,体现了生境物种的多样性,历史人文的多元性。(3)城市化与工业化特征:人文生态空间是一种全新的人居环境和高度人工化的生态系统。城市化加剧了人口居住、经济景观、社会生活景观在城市区域的集聚,也不断促进城市扩张并进一步分化与自然景观、乡村景观灯自然-半自然景观类型的分异,使乡村景观和自然景观不断处于边缘化。工业化以斑块的行书出现,改变了农业生产方式和规模,推动了区域人文生态景观空间的密集化,进而更深层次的干扰自然生态景观。(4)空间孤岛化与破碎化特征:现代产业技术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制约和依赖性降低,依托技术就可以形成具有技术集群的产业集群。因此城市化、工业化和商业化的分散发展和成片推经,加之不同等级的交通体系的分割,传统人文生态空间和自然生态空间逐步被现代城市、产业、商业和居住景观所围合、分割并替代,呈现出破碎化和孤岛化特征。

4 广西红水河谷地区人文生态空间的基本图式

4.1 生产空间:本文研究的空间对象是中小尺度人文生态空间的城郊和乡村区域,农业生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构成和运作动力,与自然基地一起构成了人文生态空间的物质基础。红水河谷廊道区域人文生态空间尤其特殊的地质、地理和气象条件:它全长约781km,贯穿贯穿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至东南部,河流下游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上游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雨水丰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为16.9~21.0℃,年平均降水量为1244.0~1590.7mm。红水河谷地区的地貌特征为喀斯特地貌,占河流总流域面积的65.1%,同时地貌类型为山地,占河流总流域面积的70.26%,土壤类型以酸性赤红壤和红壤为主,所以自古红水河谷地区就有“九石一土”之说。在如此的自然背景下,传统与现代农业生产活动历来都遵循“因地制宜、按需发展”的原则。根据生产空间的类型分,广西红水河谷地区人文生态空间的生产空间基本可以分为3类:①旱田,②水田,③半水田。

4.2 生态空间:随着人类科技进步,我们改造自然的力度和速度加深加快。这加剧了红水河谷地区人文生态空间中自然生态森林部分的破碎化和孤岛化。本文的自然生态空间主要指红水河谷地区自然生境中的原生林斑块和次生林斑块。根据对于遥感图的识别,可见该地区林斑生态空间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破碎化,破碎形态大致可以归纳为线性断裂状和团块散落状。红水河谷地区,处于珠江三角洲上游,该区域降水丰沛、雨量集中、地表及地下水系稠密,因而形成了各式自然水域廊道生态空间。红水河谷水域廊道生态空间的自然图式基本为线性。因全流域高落差和窄河道,使得该区域成为以梯级水电开发为核心的人文活动高度繁荣。三种主要的水电工程模式中,Ⅰ型龙头-径流复合式和Ⅱ型连续调节式水电工程中会修建大型年调节或数年调节水库。大坝和水库的建成使得河道增宽、水平面上升,同时,河谷带、农田耕作带、山涧溪沟带、荒坡灌丛带的动物生态类群受淹没的影响严重。在空间图式方面,自然线性图式变为半自然半人工宽线性叶脉状图式(如图1)

4.3 生活空间:居民点是生活空间的基本要素。红水河城郊和乡村人文生态空间的居民点与生态空间和生产空间有机结合,展现了该地动态人文生态历史过程中和谐的“人-地”空间关系,具有人类改造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的节制性。红水河人文生态空间基本图式为:点状、块状集中、块状散布和带状四大类。

4.4 生活-生产-生态空间的组合图式:在广西红水河谷区域人文生态空间的土地利用中,人类对于地表自然生态系统的侵占利用大致分为2极:水域生态空间开发和陆域林地生态空间开发。以下四张截自Google的遥感卫星图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兴宾区南泗乡。山林地原是该地区自然生态空间的基质,随着人类生产活动的持续与加剧,山林地自然生态空间逐渐演变为耕地人文生态空间并逐渐退化为面积较小的山林地斑块,而生产空间中耕地斑块的面积已经逐步扩张,成为此区域的生产空间基质。生活空间伴随耕地增加和林地缩减的状态而逐步扩张。以下组图揭示了红水河谷地区人文生态空间基本图式和特征的时间性和衍变性。(如图2、图3、图4、图5)

5 结语

由于建筑学重静态轻自然,生态学质疑人文活动,因此单一的建筑语言和生态语言对景观学科的发展都是不充分的;而人文生态空间的基本图式代表了景观学独特的思想体系和方法论。此次研究的样本——红水河谷区域人文生态空间,相对其他人文生态空间有着突出的个性,譬如:自然资源丰富且脆弱、民族构成多样化和水电工程大开发等;同时又具有中国大多数城市发展问题的共性,即包括城镇化、产业结构转型以及生态可持续在内的一系列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城乡规划方面的问题,因此笔者建议在充分认知区域人文生态空间的图式格局和空间特征,总结大地开发肌理,把握景观系统演化的内在肌理,开展:①以国土整治为核心的生态保护与恢复设计。②以人地关系为纽带的国土利用可持续。③以整体人文生态系统为核心的传统地方性文化景观保护。如此,最终服务于学科建设和国家建设。

人文生态景观篇3

摘要 商业区中的绿色生态景观系统包括自然实体景观与社会文化景观, 两者的融合统一不仅是都市圈城市区域生态网络良好生长的基础, 而且是科学与人文的统一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现实体现的必然, 也正是生态景观设计的价值与意义所在。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商业区;景观生态设计

Abstract The green ecological landscape system of commercial area of the natural landscape and cultural landscape of the entity, the unific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is not only the basis of City Regional 他怎么了作文400字 Ecological Network Circle City good growth is inevitable, and the unity of science and humanities reflect reality i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it is th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ecological landscape design.

Key wo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usiness district; ecological landscape design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商业区的可持续发展基础于绿色生态环境

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促使城市化进程加快,商业区发展中人口、资源、环境间的相互矛盾也愈加突出。总体环境的迅速变化,导致这一时期的城市景观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矛盾与复杂。原始社会中,人类对自然界的改造自然融释, 即使在城市产生、兴起的农耕社会时期,人类对自然的选择、借用仍能使城市景观很好的融入自然。工业革命之后, 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使物的因素成为社会主导,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开始割裂,在城市系统内部, 甚至开始在总体景观上呈现与自然的不和谐特征,进入20世纪之后,城市病、环境污染、景观特色消失等问题更是接踵而来。商业区的发展伴随了后现代社会的来临, 其形成及本质, 注定了该区域内经济、文化空间发展与绿色环境生态之间须臾不可分离的联系。所以, 以城市生态景观设计为基点和突破口, 寻求一条使人口、经济、社会及环境、资源相互协调发展的可持续道路,在历史与现实中应该具有典范的意义。

商业区规划建设, 基础于能够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环境。它广义指适宜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 狭义指人们日常学习、生活、工作的社会、文化环境主题教育活动心得体会和物质空间。商业区的绿色生态环境, 包含了整个区域的内外物质空间、社会文化以及自然生态, 并共同物化为景观总体, 而且是在漫长的演化中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不断变革, 逐步由乡村向城市积聚形成的, 实际是自然与人工相叠合的一个生态系统。它的演进, 是在人的有意识和无意识中, 由历史的合力相互作用形成, 其主体是人。因此,商业区景观表现为社会景观与物质景观的总和,其载体是物质景观, 两者加在一起共同构成了总体景观。所以, 它不仅仅指商业区的有形表现,还涵盖了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是物质景观和非物质景观的有机统一。

商业区的生态景观由自然、社会、人工复合形成, 融会了城市居民与周围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在外在表现上, 它占据了一定的环境空间, 拥有特定的生态要素, 综合形成了内在结构复杂、联系密切的整体, 从空间上构成了特定的区域生态景观模式。

当代中国的行政区划与条块分割, 使同处一个商业区的各城市间缺乏必要沟通, 地区资源缺乏系统高效的整合利用, 甚至还存在诸如环境污染跨境转移等问题, 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消耗、浪费及生态环境的恶化, 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大削弱。所以, 依托商业区域发展, 促进完善城市区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应该能够成为一种必要且有效的手段。要妥善解决现存诸多问题, 必须充分利用、整合商业区域各生态环境要素, 达到可持续与构筑完整绿色生态系统的目标, 亟需以上述关系研究为基础, 而进行的商业区域生态景观系统的整合研究。面对错综的问题, 更加需要科学的方法, 传统单方面的策略, 如后于用地定性的景观规划设计, 修饰性的一层皮式景观设计, 以及纯视觉美学角度的景观设计等, 在当前都显示出相对整体的局限, 这暗示了观念更新的必要。

二、融合重视人文生态的商业城市区域景观

在景观的涵义中,景是自然及人工景观在客观世界中所表现出的一种形象信息,观则指这种信息通过感觉传到大脑皮层, 从而产生的一种实在的感受或联想、情感。景观包括客观形象与主观感受两个方面, 是主客观的统一。景观由景观要素组成, 两者关系相对而言。相对大的生存空间环境, 把多个城市组成的区域整体看作一个景观, 其中不同类别的城市即为景观要素, 如把城市作为独立景观, 又可把其中各功能区块视为景观要素。

就本质而言, 景观设计必须建立在人的需要的基础上, 以及奠定在人性的基础上, 才能研究解决人类真正的需求。其实, 设计实际地面向人的全部生活,从根本意义上说, 就是向人类真正的需要和价值的回归。从长远来看, 商业区发展的基点必须占据人文的高度, 重视城市连绵区域的文化建构, 因为文化不仅是城市精神的强力支撑, 也是城市景观的重要表现, 就景观本体而言, 景观中也必然包含着人的, 也即文化的因素。就整个人类社会而言, 真正合理的、科学的景观设计, 应该是人性化的设计, 同时还应该是人文化的设计。所谓人性化, 就是注重人的本性, 回归人的本体; 所谓人文化, 就是注重历史和文化的传统。由此来看, 真正合乎人类社会发展要求的生态景观设计, 至少还要考虑到, 人类文明的进程是否过大的搅乱了自然生态的平衡, 商业景观的审美效益与生态效益是否达到了高度的统一。生态景观设计首要解决的, 就是重新估价和定义人类中心主义, 把人类的伦理学, 尤其居于其核心地位的人文价值理念, 适度地推广和应用到非人类生命中去, 为非人类生物乃至环境建立一种跨类的生命观和伦理价值观。所以, 在商业景观生态整合设计研究中,以地域文化为基点的商业区人文生态研究, 应该是整个理论建构的基础。

针对商业区的长远发展, 该区域的规划设计、建设以至管理, 都必须有文化的观念, 因为区域总体文化景观是该区域历史发展积累、积淀、更新的表现, 是人类聚居活动不断适应、改造自然的反映, 商业区的发展规划就理应有一个更加宏观、整体的视角。就单一城市而言, 城市文化特色反映了该区域社会行为、观念模式的特点, 是综合反映城市社会活动的文化概念, 表征了深层文化心理结构。同一商业区中的各城市由于地缘关系, 具备了相同或相近的地域特性及经济发展模式, 并实际形成了互补整合的关系, 它综合反映了该区域的自然、人文特征。商业区整体的性质、规模, 必然影响到其中各城市的文化形态, 科学精神的拓展与人文底蕴的酝酿, 都会给它嵌入新的时代的烙印, 并进一步促成新的文化特征, 这些综合形成新的商业区域文化生态, 在自然生态景观的基础上生长并与其融合之后, 商业区整体生态景观也得以构筑形成。

在大的区域环境尺度上, 将商业区域作为一个生态系统考虑, 其内部不同规模、性质的组成部分, 都各自形成了不同的生态要素。引入生态学概念, 则可以表述为本底(基质)、廊道和斑块。这三个借用的概念中, 本底指范围广、连接度高, 且在景观功能上表征主要特征的要素, 它对区域生态系统平衡的调节,包括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 起到重要作用; 廊道是与本底有明显差别的带状景观, 具有分隔与联接不同景观区域的双重功能, 并拥有发散、渗透功能; 斑块作为相对概念, 是与周边地区风貌有所不同的小块非线性生态景观, 它对城市区域微气候调节, 及局部生态环境改善发挥着重要作用, 并有助于建立景观的视觉秩序。

商业区域中的非物质人文景观, 是以前述物质景观的三个生态要素为载体, 通过人类活动形成并寄托在物质景观中的文化痕迹, 实际是一种高层设计理念, 是使商业区域景观焕发出生机与活力的灵魂。所以,商业区区域景观设计中很重要的一点, 就是在保持商业生态平衡的前提下, 通过对自然、人工景观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合理建设, 赋予商业区以明晰、独特的文化特色, 这种特色应是该区域所独有, 而非与其他商业区所共享的。

商业区文化包括物化在自然, 或通过建筑物、构筑物等城市建设活动所表现出来, 并熔化形成的凝固的文化, 以及在城市生活中, 在教育、精神面貌、社会风尚等各个层面中所体现出来的人文精神内涵。商业文化是不同地域在不同历史条件下, 经过多年传统积淀逐步形成的, 其中融入了数千年人类文化传承的基因, 不具备仿效性, 因此, 每个商业区都拥有自己独特的区域文化景观生态,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 商业区的文化特色就是该区域的景观特色。

三、整合生态文化观念的商业区域景观设计

商业区发展的基础问题, 就是该区域生态景观系统的建构。在这个系统中, 物质景观和文化景观都不可或缺。作为自然环境、人文文化两因素在人工整合之后的具体再现, 商业区域生态景观模式在空间上构成了特定的分布组合形式, 把商业区作为完整生态系统来考虑, 其内部不同规模、性质的组成部分就相应形成了诸生态景观要素。以下从宏观、微观上分层

次研究区域景观构成。

作为面的景观要素(基质、本底), 商业区景观区域从字面理解大到地域综合体, 即人类文化圈和自然生物圈交互作用形成的多层次生态系统,小到城市的开放空间、功能区块等。商业区景观区域实质指构成该区域主要景观风貌的各面状大型板块, 它范围广、连接度高, 在景观功能上表征主要特征, 对区域生态系统调节起到重要作用。它的破坏或突变会引起系统的巨大失衡, 引起景观的不和谐或混乱。

四、结束语

在当代中国, 商业区景观生态的整合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促使该区域可持续发展, 以及绿色生态系统建构的突破点, 它关系到商业区的本质内涵及未来成长。商业区在我国是新生事物, 从它发展的开始, 就厘清涵义, 借鉴先进经验, 促使其顺利成长并发挥应有作用, 是历史的机遇与责任, 而这些并不是单单依靠经济分析、战略空间布局规划就能解决的,有些在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条件较好、期望值较高的区域, 在发展中并未如愿以偿, 而有些基础条件一般的区域却出人意料, 这说明地域文化中的人文因素,与该区域的发展有密切关系, 这也彰显了商业生态景观设计中整合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赵永鸿.景观设计的生态学理念[J].山西建筑,2006,32(16)

[2]何贤芬.中国现代景观设计浅析[J].四川建筑,2006,26(2)

[3]沈清基.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


成语大全

Copyright www.jiayuanhq.com 全民百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