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一讲自己的第一次的感受范文精选3篇(全文)

admin
发布时间:
2023-02-13 09:49:03

导语:写景

讲一讲自己的第一次的感受篇1

【情景说明】

《第一次……》是人教版第十二册第一组课文中的习作。每个人都有许许多多的第一次,第一次留给我们的印象最深刻。本次习作要求写自己最难忘的第一次,写的时候,要注意把事情说清楚,写出自己的感受。题目可以用“第一次……”,也可以根据内容自拟。指导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是写好本次习作的关键。教学时,力求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通过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互动交流,层层深入,开启学生记忆的闸门,再现事情的真实情境,使学生学会挖掘和积累生活中的习作素材,并借助具体事例来表达内心感受,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从而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有一份快乐要和大家共同分享。先不告诉你们,猜一猜,老师为什么这样高兴?

(学生兴致勃勃地猜测老师高兴的原因。)

师:告诉你们吧!因为我的第一篇教学论文终于发表了!(实物展示)这篇论文是经过反复修改、多次投稿,最后才被登载出来的。这其中付出了汗水和艰辛,也品尝了失败和酸楚,但现在,这些都被成功的喜悦冲刷得荡然无存了。因为这是我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所以特别兴奋,我将好好珍藏这份喜悦和激动,它可能是我终生不忘的美好回忆。今天在这儿和大家共享、共勉:只要努力,就会成功!

二、开阔思路,指导选材

师:都说儿童的世界五彩缤纷,真想听听你们的故事!每个人都有许许多多的第一次,你们有没有特别想告诉别人的第一次经历呢?

生1:有一次我妈妈不在家,我就学着炒菜,结果把菜都炒糊了,还把厨房弄得一团糟,妈妈回家狠狠地批评了我一顿。

师:是吗?那你妈妈也太严厉了,你当时心里怎么想的?

生1:我又害怕又委屈,但毕竟是自己没把事情做好,只好低着头不敢出声。

生2:我记得我第一次换牙齿的时候,看到自己的牙齿掉了,嘴里还流着血,非常害怕,心想要是牙齿掉光了可怎么吃东西呀,就吓得哭起来。后来大人告诉我牙齿还会再长出来的,可我还是担心得天天去照镜子,看牙齿长出来没有,直到牙长出来我才放了心。

(学生顿时笑作一团,热烈鼓掌!)

师:“换牙”是大家都经历过的,这种感受可能很多人都曾有过,你能把这么平常的一次经历讲得这么有趣,说明这件事确实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要是把它写下来一定是一篇很不错的作文。

生3:记得有一次我因为贪玩,没有按时完成作业,第二天老师检查作业时我撒了一个谎,说作业忘带了。没想到老师那么相信我,也没多问,只是叮嘱我下次别忘了。我当时非常羞愧,下定决心以后再也不这样了。

师:知错能改,好样的。

……

师:刚才大家说了很多有趣的话题,可能很多故事大家都有同感,同学的发言是否也唤醒了你更多的童年记忆?哪一件事是你最难忘的第一次呢?在草稿纸上写下自己印象较深的第一次经历,如:换牙、做饭、钓鱼……并回忆当时的情景,在这些事情当中,哪一件留给你的印象最深?你能否回忆出事情的全过程?当时你内心有何感受?

三、交流互动,指导方法

1.示范讲述

师:老师从你们专注认真、兴奋激动的神情中读懂了,你们记忆中的那个故事一定很精彩!如果能把事情说得更清楚些,并说出自己的感受,会更有吸引力。我也想和你们分享我第一次发表文章的酸甜苦辣,想听吗?(师示范讲述。)

师:听完老师的讲述后,说说老师是怎样把事情经过讲清楚、讲出自己感受的?

生:您先写了投稿失败,再写终于获得成功。

生:您在讲投稿失败时讲出了当时的伤心和坚持不懈;成功后讲出了自己内心的喜悦,听起来很感人。

师:对,这是因为我投入了自己的真情。只有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打动听众。你们是从哪些地方听出老师的这种感受的?

生:您说稿子寄出去却总如石沉大海时,尽管早有思想准备,知道写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可心里还是有些难过,几天都闷闷不乐。

师:不简单,你从老师的心理活动中听出了我当时的伤心失望。还有谁有新的发现?

生:您还说当您拿到那张汇款单时,仔仔细细看了好几遍,放到抽屉里,过一会儿又忍不住拿出来看看,真不敢相信那是真的。我由此听出来文章发表后,您心里特别高兴。

师:你听得真仔细!还能把老师开学第一课作文400个字当时的神态、动作复述出来。对,我们还能通过神态、动作来表达内心感受。

……

(师引导学生领悟怎样借助自己当时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表现内心感受。)

2.小组交流

师:大家一定有些等不及了,急着想把自己最难忘的第一次经历告诉同学吧?现在,用刚才你们领悟到的方法,在小组中讲一讲你印象最深的第一次经历,看谁能让听众的心与你共鸣。在听别人发言时要认真、耐心,如果有不明白的或想进一步了解的地方,同学之间相互问一问,互相启发启发。讲得好的,待会儿老师要奖励你上台给大家讲一讲。

(教师巡视,了解交流情况,为下一步引导写具体作准备。)

3.集体互动

师:看你们一个个小脸通红,一定是胸有成竹了吧?谁愿意和大家分享?其余同学注意倾听,有不明白的可以提问,有不同看法的可以相互讨论。

生:我给大家讲讲我第一次放鞭炮的事。我以前看到别人放鞭炮的时候特别羡慕,可是自己却不敢放,小伙伴们总笑我是“胆小鬼”。有一次,我捂着耳朵站在一边看别人放鞭炮,他们又开始取笑我,说了一些让我很生气的话。结果我上了他们激将法的当,大声说:“你们敢,我也敢!”不过我马上就后悔了,但为了面子,只好硬着头皮上了。因为太紧张,我点了几次也没有点着,他们笑得更起劲了。最后总算点着了,我捂着耳朵,跑得远远的,“啪”的一声,鞭炮爆炸了,我高兴得蹦了起来!从此以后,我也敢放鞭炮了。

生1:你说别人说了一些让你很生气的话,让你中了他们的激将法,他们是怎么说的?

生:他们说我是个“胆小鬼”,讥笑我不敢放就别站在那儿看,一边说,一边朝我做鬼脸,还故意把点燃的鞭炮往我脚下扔,吓得我到处躲。我又气又急,结果就上了他们的当。

师:这样一补充,事情就更清楚了。

生2:你说你不敢放鞭炮,为什么?

生:因为鞭炮爆炸的速度太快了,我怕反应不过来炸到自己,妈妈也不让我玩,说太危险。有时想去试一下,但最后还是打了退堂鼓。

生3:你作文范文第一次放鞭炮时应该是很紧张的,但是你讲得不是很充分。

师:注意安全是应该的!你可以说说你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放的。

生:我当时心里像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真担心我点鞭炮的时候它突然爆炸,总想着快点跑开,手也在微微地颤抖,刚刚伸出去,马上就缩回来了。他们又在一边笑我,他们越笑我就越着急,心里越急手就越抖,所以点了几次也没点着。

生4:我记得我第一次放鞭炮时,心里也很怕,点鞭炮时身子躲得远远的,手伸得长长的,想着能离它多远就离它多远。不过,第一次成功后,以后再放就没有那么紧张了。

生:那时我的手心和头上都冒汗了!我现在放鞭炮也不怕了。

师:是的,很多事情我们在没有去尝试的时候,总觉得很困难。但只要你勇于尝试,并努力去做,就会成功,而一旦成功,你就会觉得原来它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难。生活就是这样,一次次地迎难而上,这样才能让自己越变越坚强。

师:还有谁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你成长的经历?

……

4.巧拟文题

师:大家说得这么好,真想快点读到大家的作文。不过,好文章还得有一个巧妙、新颖的题目,你想给你的作文拟一个什么题目呢?

生:我写的是我第一次放鞭炮的事,我的题目是《谁说我是“胆小鬼”》。

师:好,和你的作文内容很吻合,而且题目也很新颖。

生:我的题目是《第一次换牙》。

师:我觉得把“第一次”去掉更简洁,意思也没有变化,你觉得呢?

……

四、激励表达,创造精彩

作家王蒙说过:“做文章无非是言为心声,言之有物。”叶圣陶也说过:“写作文,就是用笔说话。”心里怎么想的就怎么写,大家刚才说得那么好,相信你们的作文会更精彩。说不定下次的《榕芽》校报上就有你的杰作哟!来吧!用你手中的笔,记录下你成长的足迹,它将是你人生中最美的一段回忆。

【教学反思】

现在,教师已经认识到过去学生的作文之所以长期处于“假、大、空”的泥淖,其温床就在于我们狭隘的唯美现象严重,起点高、框框多、关怀少,从而压抑了学生智慧,消磨了学生的热情。《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动笔,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一思想体现在本次的习作指导中,也就是要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少一些指正,多一些牵引,多一些激励,帮助他们打开思路,挖掘出有用的习作素材,在具体的习作指导过程中让学生领悟表达方法,在表达的过程中感受生活的美好、童年的快乐。

一、激发兴趣,培养信心

作文,只有激发学生情感,学生才会“情动而辞发”。赞科夫曾说:“只有在学生情感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特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儿童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情感和词语。”开课伊始,以聊天的形式进入教学,营造了一种轻松、自然、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状态,拉近了学生与训练项目之间的距离。教师用自己的经历感染了学生,用真诚的情感交流开启了学生的心扉,进而激发了学生的交流欲望。交流时多些褒扬,自我展示、互相欣赏,切实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不断鼓励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明白,写作只是一种自我表达的需要,是一种交流,是记录生活的一种方式,消除学生习作的思想压力。

二、丰富积累,指导选材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文章要写好,就要有丰富的源头活水。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许许多多的第一次,而要找到最难忘的那一次,思维应经历一个由发散到聚集的过程。四年级的学生,思维的目的性不是很明确,往往在选择材料时先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而一旦选材不当,印象不深,必然思维不顺畅,会增加习作的难度。为了帮助学生打开思路,选择易于表达的材料,教师以聊天的形式,引导学生说说自己难忘的第一次,相互启发,开拓思路,丰富可供选择的写作材料。然后把所有的记忆罗列出来比较筛选,从中选择最难忘的第一次,为“易于动笔”打下基础。

三、交流互动,开拓思路

本次习作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把事情写清楚,写出内心感受。美国教育家西奥多·W·海伯说:“要想写清楚就必须想清楚;要想写得充分,就必须想得充分;要想写得实在并富有想象力,那就必须在思想上想得实在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所以,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力求通过多层、多向的心灵交流,打开学生的记忆闸门。在口述交流中,引导学生认真去倾听,听后结合自己的感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相互启发。教师适时点拨,在谈话中唤醒学生对往事的回忆,深化内心感受,充分挖掘有价值的写作素材,从而教会学生如何写具体。

四、自我感悟,点拨方法

习作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根据作文的需要,用恰当的语言文字和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这不能靠硬性的灌输和纯技巧性的训练,而应在交流中渗透。教学过程中,借助教师的范说,让学生自主领悟习作要领、要求、方法,重点体会老师是如何借助自己当时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表现内心感受的。用领悟到的方法在小组中试说后,再以一两位学生的具体事情为例,通过生生互动,教师点拨进一步完善、深化。这样,在学生充分想、充分说的基础上,让真实、生动的文字从他们笔端流泻而下。

讲一讲自己的第一次的感受篇2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针对教材内容及其特点试着开展了以下语文实践活动:

一、读一读,体会一个“美”字

读,是手段,同时也是目的,更是一种过程,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是一种完整的生命活动。

首先,应该让读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需求。任何外在的强制性的或是功利性的读,一定是片面与低效的,或许它能达成譬如获得信息、掌握知识等功效,但它不可能实现心灵的震撼、心智的启迪,不可能实现人的生命的生成。《燕子》及《古诗两首》中描绘的春景真是美不胜收,同学们陶醉在迷人的春光里,我抓住这一情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学生朗读得极有感情。是啊,谁不想把这春天美景用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呢?所以,这时候的朗读已经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需求,这时候的读才可能成为一种全身心的投入,其成效是明显的、多方面的。

其次,读就是让学生去经历、去感受、去体验。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人生真谛、人品精华、人情意蕴、人世沧桑,它是人的思想、志趣、情感等的有形折射,是多彩亮丽的生活世界的无声写照。所以读还不够,我觉得应该让它们与生活结合起来,学生才能体会得更加具体、深刻。

二、讲一讲,注重一个“活”字

这里的“讲一讲”我设计了以下三个内容:

1、复述课文。这些要求复述的课文故事性都很强,语言文字很优美,我教给学生复述的方法,同时还可通过自己的想象,添加自己的语言,把复述的内容讲得更加生动、具体、完整。

2、讲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故事。上完《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我就要求学生查阅有关宋庆龄的小故事,然后举行了一次《名人故事会》,让学生通过讲故事来更多地了解这位伟大的女性。同时根据课文内容,我班还开展了“动物故事会”、“科学家发明故事会”、“民间故事会”等学生喜爱的讲故事大赛活动。

3、讲自己的故事。在上《我的油布伞》一课时,学生们被课文中的母爱子、子敬母的世间真情所感动,在这样的情境之下,我说:“同学们,在你们的成长过程中,得到了亲人的关心和帮助,一定也有着自己感人的故事,好好回忆回忆,先在小组里交流,然后选出代表在班上比赛,看谁讲得感人。”课后,在教室里出现了这样一幅情景:各小队成员围坐在一起,静静地聆听其中一位成员的故事。那情景是何等的默契,连平时的几个“调皮分子”也都瞪大了眼睛,不插一句话。是啊,学生在书本中感受到了母爱,在生活中体验到了母爱,让他们把自己的感人故事讲出来,与其他同学一起分享这份浓浓的母爱,何乐而不为呢?

三、演一演,突出一个“趣”字

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学生比较喜欢,例如=《祁黄羊》《推敲》、《九色鹿》等。作品中人物的性格鲜明,仅仅采用分角色朗读课文是远远不够的,何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作、表情表演出来呢?于是同学们按小队开始自编、自导、自演,排起了课本剧。你瞧,他们多忙!首先要选好编剧,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然后是挑演员,看能否把握住人物的性格;最后是导演,准备好道具就开始排练。过了两三天,他们就可以闪亮登场了,每一次的课本剧表演都获得了成功。可以这样说,演一演,学生知道了作品的大意,感受到了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把握了人物的性格特点,活跃了课堂气氛。

四、查一查,强调一个“放”字

1、观念要开放。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立足课本,放眼课外,放眼社会。因为语文是最开放的学科,应该放在社会生活的大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2、内容要开放。即可与教材内容相联系,也可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还可与社会生活接轨。题材要广泛,思路要开阔,让学生有自由驰骋的余地。如《沙漠中的绿洲》一课,我设计的实践活动为:地球上的环境怎么样?要求学生先去搜集、整理成专题《热爱地球妈妈》,讲给同学、家人听。

3、形式要开放。或写或画,或唱或演,或调查研究,或查阅资料,可独立完成,也可几个同学合作完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和表达的需要,自由选择。

五、写一写,落实一个“实”字

新《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学生提出的综合性学习要求是: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学完《塞特凯达斯瀑布》后,我设计了以下综合实践活动:观察你所在乡镇的环境,可以查阅各种资料,写一份环境保护的倡议书;学完《第一次汇款》后,我要求全班同学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到邮局认真填写一份汇款单。

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学科,但更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要想使语文学科促进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和生活的完整性,我们要把教学过程中那些理性分析的学习方法改为感性的实践的活动方式,要把游戏的、实用的、科学的、审美的活动方式引入到语文课堂,使教学的要求成为学生成长的需求。因此我们要多想办法,大胆实践,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讲一讲自己的第一次的感受篇3

众所周知,美丽动人的故事对小学生有着独特的魅力,故事里的人物的品格、精神、命运等,总是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小学生的言行举止,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取向,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我跻身于教师队伍之中,屈指算来已三十多年了。别无他长,更谈不上有什么建树,但如何用故事来引领学生,使他们能走上正确健康的人生之路,还是有些体会的,现在用拙笔赘述出来,以求同事给予斧正。

用故事引领学生,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进行。在低年级阶段,应该编纂和选择一些通俗易懂的好人有好报的故事讲给他们听,以期为学生今后走什么路、做什么人打下基础。可供选择的故事很多,如:《王恩负义》、《张良拾履得兵书》、《范中华救母》、《好人雷锋》《罗玮割肝救助不相识的廖红霞》等,在学生的幼小心灵中打上做好人受人称赞、做好人得好报、做好人不吃亏的印记,在学生进入中年级后,要及时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覆巢无完卵》的故事,使他们认识到有国才有家,了解到家国天下的关系。可以讲一些古代爱国故事,如:《苏武牧羊》、《弦高犒军》、《岳母刺字》、《霍去病扫荡匈奴》、《屈原投江》《郑成功收复台湾》等,还可以讲一讲北宋政治家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周总理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记得有一次,我给学生讲了物理学家钱学森的故事。当我讲到钱学森去美国求学,拜著名的物理学家冯.卡门为师,三年后,成为美国加州理工大学最年轻的教授,享受着丰厚的生活待遇。当钱学森听说自己的祖国已经解放,急需他这样的尖端人才时,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在美国的一切,冒着生命危险回到祖国,为祖国的军工事业和航天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时,我发现学生们的眼睛湿润了,在他们的一片唏嘘中,我感受到了他们心灵上受到的强烈震撼。

用故事引领学生的人生,到中高年级时,一定要进行爱劳动的教育,要使学生从小就知道,美好的生活是靠劳动创造的。劳动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活动,劳动是最光荣的,不劳而获是可耻的。可以讲一讲《劳动创造了人》《一个面包的来历》;可以讲一讲邓小平爷爷植树的故事,时传祥“宁可一人脏,换来万人洁”的故事,全国劳动模范申纪兰的故事,青岛港吊装队队长许振超的故事等。

用故事引领学生,要因人制宜。我遇到过一名面部长了很多痦子的女同学,她经常受到个别男生的嘲笑,自己也很谦卑,沉默寡言,很少和其他同学一起活动。我想起了刚看过不久的一个教学案例,说有一位教师,班里来了一位身体有缺欠的同学,这名同学自卑感很强,整天像是做错了什么事似的,在班级里抬不起头了,这位老师找到他,这样对他说:“上帝深爱着我们每一个人,为了表达她对我们的爱,在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时,她都要咬我们一口,她最喜欢你了,所以多咬了你一口。”那名身有残疾的学生笑了,自卑感一扫而光。我受这个教学案例的启发,把那名面部有痦子的女同学叫到办公室,我问她是否喜欢自己的小弟弟,(她小弟弟当时还未上学)回答是肯定的,我接着问他回家时见到小弟弟怎样和她玩,回答是弹脑瓜蹦、捏脸蛋儿。我告诉她,上帝喜欢我们每一个人,就像我们的大姐姐,在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之前,他总是弹我们的脑瓜蹦、捏我们的脸蛋儿,对她特别喜欢的孩子,她总是要多弹几下、多捏几下。她特别喜欢你,因此你的脸上就多了几个红点儿。听了这话,她第一次在我面前笑了,并且笑得很灿烂。

用故事引领学生,更要因班制宜。2012年暑期开学,我接到一个六年级班。这个班级的同学上进心很强,聪明好学,但是,我渐渐发现他们存在一个共同的短处,就是过于计较,不善于谦让,这足以影响班级的团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讲了一个自编的故事,说是从前有这样一对邻居,左边住着婆婆和儿媳李芊芊,婆媳各养了五只母鸡,右边住着婆婆和儿媳李笑笑,婆媳也各养了五只母鸡,左边的婆婆捡到鸡蛋,总以为是儿媳家的鸡生的,总是送到媳妇屋里;媳妇捡到鸡蛋,总以为是婆婆的鸡生的,总是送到婆婆屋里,婆媳俩人你谦我让,到了秋后一查,各人有80个鸡蛋,婆媳俩和和睦睦,快乐地生活着;右边的婆婆捡到鸡蛋,总以为是自家的鸡生的,总是拿到自己屋里;媳妇捡到鸡蛋,也总以为是自己的鸡生的,也总是拿到自己屋里,到后来,明知是婆婆的鸡生的蛋,媳妇也往自己屋里拿,婆婆见媳妇不讲理,便去强,婆媳俩经常是打得不可开交,到了秋后一查,各人有80个鸡蛋,婆媳俩别别妞妞。都是80个鸡蛋,处理方式不同,结果自然不同,谦者快乐,争者不睦。同学们听了,深受启发,自此,谦让在班级里蔚然成风。

用美好的故事引领学生的人生,学生一定会走向一条美好的人生之路,实现人生的美好。


成语大全

Copyright www.jiayuanhq.com 全民百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