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欢·宋·朱敦儒》赏析-《归园田居(其一)·晋·陶渊明》原文与赏析】

admin
发布时间:
2023-03-17 09:02:57

导语:写景

《相见欢·宋·朱敦儒》赏析

宋·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这首词,计三十六字。上阕十八字,登楼写景寄情;下阕亦十八字,忧国伤时,直抒胸臆。上阕登楼写景,气魄非凡,场景宏大,别开生面,景中有情。作者所登的正是金陵城上的西楼。登高方能怀远,何况又是天高气爽的清秋季节呢?作者要登楼“倚清秋”,清秋是不好倚的,很明显,开头二句运用了倒装句法。全句的意思是:在清爽的金秋,我凭倚着“金陵城上”的西楼。这一倒装,突出了金陵。原来,作者家住河南洛阳。如今,由于金人南侵,致使他有家难归、飘泊异地。因此,把金陵作为词的开篇,实在是作者思乡怀土的巧妙之笔。凭倚巍峨的西楼,进入作者眼帘的是“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词的境界更为壮阔深远。请看:那夕阳照射到天地的尽头;奔腾不息的长江,滚滚滔滔向东流去。就“万里夕阳垂地”而言,它比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意境更加隽永;就“大江流”而论,它既写实,也另有寓意。这种寓意,不是借古讽今,也不是吊古伤今,而是即景生情,对时世产生无限感慨,把忧国思乡之心寄托在夕阳照射下的万里阔土和奔腾的江水之中。登临金陵高城,凭倚巍峨西楼,俯瞰滔滔江水,远眺无限夕阳和万里阔土,作者的心潮怎能平静呢?下阕,他便直接抒发胸中的激情。“中原乱,簪缨散”二句,沉痛地再现了国亡家破的悲惨景象。钦宗靖康元年(),金兵攻陷汴京,侵占中原,次年掳去徽、钦二帝,造成北宋亡国的悲剧。没被俘虏的达官贵族一个个逃散,留下中原父老饱受煎熬。作者惜字如金,仅仅用了六个字便倾吐了亡国的耻辱,鞭挞了宋家王朝的软弱无能,可谓一字千钧。“几时收?”是对南宋小朝廷苟安于一隅、置中原千万生灵于不顾的质问,也是作者盼望收复失地的肺腑之言。尽管没有岳飞《满江红》“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那样慷慨激昂,然而能够发出“几时收”的设问,也足以看出作者的愤懑之情和忧国之心了。他的忧国之心又与心系中原紧紧连在一起。“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就是作者忧国心情的直接流露。意思是说,善解人意的秋风呵,请求你把我思念中原的一腔悲酸泪水,洒向那多灾多难的扬州。扬州本是珠帘十里、“荠麦青青”的繁华都市,如今竟变成“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扬州慢》)的一座空城。扬州之难,实际上是中原之灾的一个缩影,作者要托悲风向中原父老传达自己的忧国之泪,这是何等沉痛的语言。这首词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词风清新豪放。一般的登临之作,往往运用典故抒发思古之幽情,而这首词既不用典,亦不思古,而是即景生情,直抒眷土、忧国、收复失地之情,于豪放中见清新。二是情景交融。登临西楼,缅怀故土,心潮难以平静。上阕,作者于“万里夕阳垂地”的壮阔境界中,用上了“大江流”这一江景恰到好处地表现了难以平静的心潮,更巧妙的是,上阕的江流与下阕的泪流融为一体,此情此景的融洽,可谓天衣无缝了。作者能够写出这样脍炙人口的词作,是与他的生活历程有关的。四十五岁以前,作者隐居不仕,过着“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的飘然闲适生活,并以豪放的词笔自称:“我是清都山水郎。”(《鹧鸪天·西都作》)现实的经历,生活的情趣,使他对祖国的山水怀有深情。然而,金兵入侵,他却成了一个逃亡者,匆匆来到金陵,怀土忧国之情就不能不一下子迸发了。

《归园田居(其一)·晋·陶渊明》原文与赏析

晋·陶渊明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 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 守拙归田园。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共五首,是陶渊明自彭泽令任上辞官归隐之后不久的作品。这是组诗的第一首,写辞官归田的愉快心情和乡居生活的乐趣。诗人虽然没有正面抨击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但却以带有鲜明爱憎色彩的比喻,表现出对虚伪造作、互相倾轧的污浊官场的厌恶情绪。诗人下笔便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说起,表明自己这次辞官决非偶然。从少年时代起便缺乏适应世俗的气质,生性本来就热爱山川自然,可见他厌弃仕宦生涯、归隐园田并非一时意气用事,而是有着由来已久的坚固思想基础的。因此,他回顾过去的生活带有痛切的追悔之意。“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两句,把自己为穷窘所迫步入仕途比喻为“误落尘网”,其感情色彩十分浓烈。诗人自二十九岁出仕任江州祭酒,到四十一岁辞彭泽令归隐,前后恰好经历了十三个年头。所以“三十年”当系“十三年”之误。在这奔波于宦海的十三年间,诗人遍睹官场的黑暗、切身感受到其间的污浊、庸俗和险恶。这种生活愈令人厌恶,少年时代忘情于山水自然、适意任情的日子也就愈发令人欣慕向往。美好的东西只有在失去以后才能体现出无比可贵的价值。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会以虚幻的想象丰富所追求的对象,使之更趋于完美。对于身陷宦海的诗人来说,田园生活简直是充满诗情画意的理想境界,富有迷人的魅力。龌龊的现实和诱人的理想形成鲜明反差,激起诗人情感的波澜。“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二句,以意味深远的巧妙比喻,将诗人的思想感情暗寓字里行间。他把官场比作“尘网”、“樊笼”,把自己比作“羁鸟”、“池鱼”,不仅表达出渴求挣脱世俗束缚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揭露了仕途险象丛生、危机四伏的黑暗状况。其中有风云变幻、有互相倾轧,也有残酷屠杀,这一切怎能不令人触目惊心。所以陶渊明直到晚年还在《悲士不遇赋》中再次说道:“密网裁而鱼骇,宏罗制而鸟惊。彼达人之善觉,乃辞禄而归耕!”既然诗人对仕途作如是观,他“守拙归田园”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而“开荒南野际”也正可谓得其所哉!开荒耕耘不比做官,这是又苦又脏又累的活计。但是诗人此时刚归田不久,尚未感受到沉重的经济压力,也没有深切体验到劳动生活的艰辛,而且更重要的是,当他一旦挣脱世俗罗网的束缚,投入向往已久的大自然怀抱,重新开始悠闲自在的乡村生活时,一种珍爱之物失而复得的欢快情绪实在令人陶醉,而醉眼朦胧的眼睛又往往会把身边的一切都看得分外美好。“方宅十余亩”以下八句诗,以轻松欢畅的笔调描绘乡居村舍的恬淡、宁静与和平,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立体田园风物图。俯瞰:八九间茅屋座落在十余亩宽广的一片土地上,堂前桃李芬芳,房后榆柳成荫;远观:村舍掩映在烟树迷茫之中,若隐若现,模糊不清,但袅袅的炊烟从村落中缓缓升起却又清晰可见。远远地,一声狗叫从深巷中传来,忽而又有飞到桑树上的公鸡引吭高歌。诗人以淳朴自然的语言和写意手法勾勒出清幽沉静的田舍风光,诗行问洋溢着重归故里的新鲜感和亲切感,真可谓情景交融的传神之笔。诗人在深情赞美家园景物之后,本来似乎可以就此打住了。但他意犹未尽,情不可抑,于是再次从切身感受出发,通过两种生活的鲜明对比,抒发了逃出樊笼、重归自然的愉悦心情。田园中“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而官场则有如“樊笼”,繁杂、沉闷、污浊,几乎令人窒息。由此自不难理解诗人何以会因“复得返自然”而欣喜异常。如果从结构上看,这样结尾与开头相呼应,使全诗意境完整,浑然一体,同样也有其独到的妙处。
成语大全

Copyright www.jiayuanhq.com 全民百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