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班级文化建设方案范文

admin
发布时间:
2024-04-16 08:28:56

导语:写景

大学生班级文化建设方案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校史档案班级建设

独立学院校史档案是对学校发展历史的记载,更是对学校办学文化和特色的提炼,

对学校的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借鉴意义,也对我国高教改革的创新发展和实践探索具有历史意义。充分开发利用校史档案资源加强班级建设是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平台。

一、独立学院校史档案在班级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校史档案是一种文化财富,档案是校史文化传承的桥梁,校史文化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一代又一代校友的努力之下,独立学院经过多年的发展,

校史文化的内涵越来越丰富,

在班级建设中运用校史档案可以培养学生对学校历史的自豪感和对校史文化的认同感。校史档案实质上是将一个高校的校史文化进行提炼、沉淀和内化,最后形成高校的灵魂。

在班级建设中运用校史档案可以极大地增强班级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得大学精神得到拓展和延伸。独立学院校史档案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可以充分发挥其在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二、独立学院校史档案在班级建设中的作用

(一)校史馆是班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基地

校史馆中校史部分记载着独立学院光辉发展历程、校友成长经历及成就,这些无疑对学生的思想品德陶冶和培养起着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校史馆展示独立学院保存的文献、实物模型、照片、图片、专著、译著、教材、讲义、笔记、日记、社会活动的重要信函、奖状、证书、聘书、任命书、师生在国内外重要活动的剪报等有关材料及征集来的相关材料,这些材料的内容体现独立学院机构变革、院系发展、科研学术、人才培养等诸方面的发展与成就。校史馆就是设在校内的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实践基地。

班级组织学生参观校史馆,了解独立学院过去,

并对学校产生归依感,从而认同独立学院教育理念,不知不觉中受到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校史馆是班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

利用校史馆对学生进行教育,既可以向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直观的教育材料,

又是有别于传统书本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利用校史馆对学生进行教育,无疑是对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的创新。校史馆展出的有关教学科研成果、办学成就的档案材料,

这些素材往往闪烁着先人的思想和智慧,给后人以启迪和鼓舞。一方面可激发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另一方面它所蕴涵的创新思维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又为大学生进行科研活动提供了借鉴,

锻炼了学生初步的科研能力,

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

(三)校史馆是班级对学生开展身心教育的重要平台

高校所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强健的体魄,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以大学教授、知名校友等为代表的学校名人成为大学生的学习和模仿对象。

独立学院校史馆展出大学名人典范,供学生学习和模仿,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传递正能量。

一些反映学校教育事业逐步发展的典籍和史料,

名人手稿、照片、书法手,上级领导来校视察的录像、照片、题词等珍贵的实物资料,能起到净化人的心灵、熏陶和美化人的精神世界、培养师生高尚情操的作用。校史馆通过校歌、校训、校徽的展示,

表达学校要弘扬的精神、前进的方向和学生努力的目标,从而团结师生共同努力建设学校、培养社会有用之才。

三、独立学院校史档案管理与班级建设对策

(一)建立校史馆荣誉陈列室对班级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建立荣誉陈列室,陈列班级在各项评比、达标、验收活动中获得的证书、锦旗、奖匾、奖杯、奖牌等等,

这些源于普通班级的原始档案,客观、真实地记载了过去的某些班级所取得的成就,可以勉励和引领班级在大学的发展和建设。

(二)利用校史档案创新新生班级入学教育和毕业生离校教育方式

校史教育是方便学生了解学校发展历程,

增强他们对独立学院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的认识的重要途径。校史馆可以在改革新生入学教育方式上进行尝试,分批次、有计划地组织相关班级学生进行参观,讲解员针对参观者的专业可以对校史馆内和其相关的人物或者实物进行典故式的生动讲解,

吸引学生对专业和校史的兴趣。

活动结束后,组织各班级召开“校史与我的大学”主题班会,引导学生谋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在学生毕业之际,再次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参观校史馆,

引导即将毕业的学生积极总结归档,把自己班级的精彩留下,不断丰富和更新校史馆的档案资料。

(三)加强校史档案管理信息化,服务于班级建设常态化

通过信息技术,

将校史图片、文档、实物等校史档案和校史档案编研成果信息化、数字化;建立先贤们先进事迹档案数据库,

通过网站展示本校名人成长事迹;建立数字化校史馆等方法,

使校史档案通过网络走进班级,使校史档案引领学生成长成才常态化,

更好地发挥校史档案的作用。

参考文献:

[]田净。档案管理在高校校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山西档案,,

()。

[]徐启俊。高等学校校史馆的教育功能[]。消费导刊,,

()。

[]谭征。高校校史馆建设问题与对策分析[]。办公室业务,。

大学生班级文化建设方案篇

关键词:个体;班干队伍;班级制度;

班级文化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

班级是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

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个体的发展离不开组织、团队和集体,集体的发展更能辐射全员,有效促进个体至上至善的发展。

一、案例初况

笔者曾接手过一个特殊的集体,全班名学生分别来自此前个不同的班级,

分别为人、人、人,并重新分配了寝室。

由于此前人际关系、学风班风与班级文化的差异,很容易形成分散的小群体,导致人心涣散。在新班成立之初,

明显能感觉到整个班级被划分为了三个部分,

班级整体向心力差,缺乏团结协作的精神。

因此,该班班级建设要注重集体意识和团队凝聚力的培养与加强,让每一个人都具备主人翁意识,积极投入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班级建设中来,

以推动学风班风建设,

促进个体成长成才。

二、班级文化建设措施

(一)组建一支优秀肯干、精诚团结的班干队伍

班级的有效管理、优秀组织的形成、思想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都离不开一支得力的学生骨干队伍。

学生干部不仅是协助辅导员处理学生事务的助手,

更是学生、班级与学校之间沟通的桥梁。

因此,要促进一个新集体的发展,首先就要组建一支能够动员全员,团结奋进的干部队伍。由于考虑到原来三个班人员比例的差别,

班干选举没有采取民主投票的方式,而是鼓励大家踊跃自荐,

积极为他人和集体服务。随后,通过综合考察和分析,组建了一支来自原先三个不同班级形成的新班委队伍。

(二)明确班级制度,奖罚分明

班级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行为规范和约束机制的制度保障,完善、健全的制度体系使得班级建设有规可依、有章可循。班级制度的约束对象是学生,对他们来说,

自主管理是促进其健康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因此,身为辅导员不能独断地包揽制定制度,而是应该指导班委一起制定草案,

班级同学可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该班在成立以来,多次召开班会,

商讨班级管理条例,让学生们以主人翁的姿态来约束自我,服务大家。

除了班支委之外,

全班划分为四个小组,开展各项活动均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落实组长责任制。不管是晚自习、实训环节,还是文体活动,

均以小组成员综合表现为考评依据。宿舍文明建设同样是考评以寝室为单位的成员的依据。凡当月无任何迟到、早退、旷课情况出现的小组或寝室文明进步显著的寝室,都将得到生活或学习上的物质奖励,

同时,

对不符合要求的学生予以教育帮助。

(三)打造班级文化,创新活动,

悦纳自我

文化是班级的灵魂,它渗透于班级建设的方方面面,

贯穿于班级成长的始终。一个拥有自身文化与特色的集体,能通过这种独特的“情商”将全体成员凝聚在一起,

形成合力与向心力,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在团组织活动和学习交流会中,该班积极探索各种形式,丰富活动内容,广泛开展社会实践;在“?

”时,自行联系德阳东湖山公园,落实策划方案各项环节,开展了义务植树活动。其后,

又开展了一次露天晚会。没有灯光,

学生们借来两辆汽车作为光源;没有背景幕布,学生们用竹竿、彩带搭建;没有彩灯,学生们用蒙上彩纸的手电代替。

大家寻找各种方法,一个没有任何光音特效的露天场地经大家布局、设计,呈现了表演舞台的模样。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个性”与“自我”已成为当代’后大学生的显著特性。

不少青年人以自我为中心,以私人利益为导向,集体荣誉感和团队意识淡薄。因此,要将这些特立独行的个体聚集在一起,

并打造成一个齐心协力、团结奋进、创先争优的优秀团队,必须在展现个性的基础上弘扬共性,培养和提高独立个体的团队情商,形成一个由优秀骨干领导,

全员拥护响应组成的大集体。

发挥个体特长与优势,调动全员积极性,

集思广益创新课余活动,形成班级特色文化,形成独特的班级号召力和凝聚力。

参考文献:

[]谢安邦。高等教育学(修订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伍新春,

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心理学(修订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白晶。浅谈高校班级文化建设[]。课程教育研究,

():。

[]廖泽兴。浅谈大学班级文化建设[]。读书文摘(青年版),():-。

[]赵艳竹。浅谈新时期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

[]蒋银珠。用智慧经营班级,用文化点亮人生:浅谈班级文化建设[]。都市家教月刊,():-。

[]沈津津。浅谈中职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青年与社会,

():。

[]周莉蓉。浅谈如何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中国校外教育旬刊,():。

[]邓华珍。润物细无声:浅谈低年级班级文化建设[]。江西教育,():-。

大学生班级文化建设方案篇

(一)提出特色班级管理的背景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

就要有正确的价值观,明确教育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促进人的发展,为社会现代化服务。其次,要有全面的人才观,

清楚社会对人的需求是多方面、多规格、多层次的。教育的成功在于使每个受教育者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还要有科学的质量观,明确分数不等于质量。权衡一个学校的标准,不能只看分数或“升学率”,还要看是否培养了综合素质高的人才。

落实这种价值观、人才观和质量观,要求学校既要面向全体学生,选择适应学生的教育;

又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

学会创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发掘学生的发展动因,

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学校发展首先理念要先行,思路决定出路。近年来,

本校提出以“办好人民满意的优质初中学校”为办学目标,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秉承“立德、崇学、砺志、有为”的办学方向,

牢固树立“依法治校,

文化育人,质量立校,科研强校”的治校方略。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

强力推进新课程改革,

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充分地尊重、关心每一个学生,注重学生的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

养成良好习惯,鼓励学生立好志、读好书、做好人,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实基础。

在办学指导思想的指引下,

三中人肩负起“爱我三中、校兴我荣”的使命。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切实地履行了人民教师的职责。

《课标》强调:“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

教育应促进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班级是学生学习、实现发展目标的重要基地,是培育学生成长的一方沃土。

班集体是由不同家庭和社区(村镇)文化背景,

不同个性品质,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结合而成的文化生态群体,是学生心灵碰撞最直接、最微妙的场所。

寻求班级的发展,提升精神品质,丰富文化内涵,提高现代人的综合素养,要求我们要重视班级特色建设,

以良好的特色文化氛围感染学生,提升学生集体归属感、责任感、荣誉感;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推动班级凝聚力,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

提高班级整体水平及班级竞争力,

形成正确的集体主义精神;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校风,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二)特色班级及其重要意义

特色,就是“事物所表现的独特的色彩、风格”。所谓特色班级,即品牌班级,

是各班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班主任(含科任)依据自身特点,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需求、特长等因素,

持之以恒地开展的有独特教育风格的班级特色活动。特色班级应有自己的班风、学风、班歌、班口号、班集体荣誉感和良好精神面貌等。

要形成特色,

简单一点讲就是持之以恒的做某件事,主题明确,坚持并使之积淀,良好的积淀就会形成班级特色。

特色班级是有独特的班级氛围、教育风格,能让人强烈地感受到其独特性、先进性、科学性、稳定性等,

区别于其他班级并取得了一定成绩的班级。一个班级的发展,

就是学生的发展。鉴于这样的认识,学校倡议开展“班班创特色,班班有特色,

特色之花齐放”的创建特色班级的活动。在创建特色的班集体的过程中,让教师和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更重要的是通过特色班级的创建,

可以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二、实验内容特色化架构下的班级管理,重点实验研究以下内容

。探讨推进“生本管理”的新模式。即“以学生为本”,

凸显学生为主体,

突出学生自我管理。这样的预设模式,符合成长发展的阶段需要,

创设了特色化架构的德育体系,本源的理论框架。行为习惯养成,学习成绩的评判及考量,应当重设原初的具体指标,

把同学的认知态度、情感、价值观、创新特性的思考精神,主动接纳知识这样的心态,都涵盖进拟定的考量指标中,不单纯注重分数。

探讨为学生搭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的平台,增强班集体荣誉感。

。探讨如何注重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把班级特有的文化建设,当成切入点。从平常的课室布置、班级口号、誓词、班级精神等方面,依循育人为本这一总指引,

建构班级的新颖文化。动员全班同学参与,充分发挥大家的智慧,

集思广益,形成个性特征鲜明的班级文化。

。探讨如何注重挖掘学生潜能。结合学生成长心理特点,研究学生的内心情感,

发现学生特有的潜能,调动学生认知的热情,激励和赏识学生,协助学生树立信心,

提升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素养。

。探讨如何转变育人理念。

通过实验研究,进一步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式,

积极探索学生思想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树立改革和创新意识,培养德育研究意识和能力,

摒弃传统育人观,

牢固树立育人为本,为每一位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幸福奠基的育人理念。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核心研究方法为行动研究法,同时伴以观察法,调查法,

文献资料法,教育实验法,经验总结法,比较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

反思研究法,测量法,问卷等方法。通过两年的研究,

进行多次过程性评价和定性分析,

总结出研究经验,以校本教材和论文的形式形成研究成果,并把优秀的个案或作品向广大教师推广和借鉴。

四、研究过程

。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

召开创建特色班级动员大会,对课题组成员及全校班主任进行新课程德育理念的学习,转变教师的教育管理观念。

。各班成立创建特色班级机构并研究确定特色班级主题,

制定方案。选择班级特色主题。根据学生的特点,

班级优势与不足,

班主任的优势等,结合班级发展的需要,讨论、确定本班特色(如礼仪示范班、纪律示范班、教室规范、美化示范班、课间操示范班、早到先读示范班、节能示范班、清洁卫生示范班、值周示范班、着装、发饰示范班、安全规范示范班等等),制定班级文化建设目标。围绕班级文化特色,

师生共同制定的目标作为指导日后开展各项活动的依据,使班级文化建设能按照一定的方式循序渐进,

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充分酝酿,精心设计团体活动,

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从中不断显现特定的文化价值。因此,在设计班级文化团体活动时,

要注意全员性和活泼性,即全体同学都乐于参加,勤于参加。

。形成班级创建方案,填写特色班级申报表。

。学校活动领导小组对各班创建特色方案进行审评。

。各班级按方案开始创建活动。

如布置教室,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群策群力,立足于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着眼于突出独特的文化内涵;

设计班级标志,

包括班级口号、班徽、班歌、班训、班级公约等。要求动员全班同学参与,充分发挥大家的智慧,集思广益,

形成个性特征鲜明的班级标志;健全班级特色活动规章制度,形成正确的舆论环境,养成学生正确的行为习惯。

在创建过程中,学校活动领导小组定期对各班创建活动进行检查、调研。

。学期末进行特色班级评估验收,总结并表彰挂牌。评估验收主要依据学生是否知晓并愿意积极参与;创建目标是否实现(根据创建申报时提出的量化目标进行考核);

创建特色活动的档案资料是否齐全,

如文字资料、相关照片、海报等;学生对本班特色的认可度,并能得到兄弟班级及任课教师的认可,对兄弟班级能起到一定的辐射、影响、示范作用。

。对研究中获取的各种资料进行归类、分析、整理,

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

五、班级管理的凸显成效

本研究在新丰县第三中学初中三年级的六个班中进行,其中实验班与对照班各三个班。

以特色班级管理模式为自变量,以学习动机、学习成绩、班级体建设水平为因变量,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特色班级管理的对比实验。

班级特色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实验班的学生动机明显优于对照班;学生的学习成绩,比对照班有显著提高;

有效的提高班集体建设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班;

成功的班级特色管理模式方面的改革能够带来巨大的管理效益。通过一年多的实验研究,

取得了凸显成效,在“礼”、“静”、“净”、“序”等多方面收到较好的效果。

同学的班级荣誉感,有很大提升,测试的成绩明显提高。经由师生努力,

校风及学风有了明显进步,

校容及校貌也有明晰的变化,家长及社会的满意度,不断上升。德育考核的优良率,

高达%以上,违法犯罪率为零,

流失率被管控在%以下。实验班的同学参与韶关市年度的“英东杯”竞赛、作文比赛和书画比赛,成绩优秀。

学校中考成绩进一步得到提升(实验班罗琳山同学获取了韶关市年中考状元)。

年中考,更是硕果累累,全面飘红。新丰县中考总分状元和第二名及第三名均出自本校。九年级三个实验班有多名学生荣登县单科状元榜。

县总分前名我校有人,县总分前名我校有人,

县总分前名我校有人,县总分前名我校有人,

县总分前名我校有人,县总分前名我校有人,县总分前名我校有人,

县总分前名我校有人。

考上新丰一中突破人,成为全县输送最多高中生源的学校,赢得广大家长和社会的高度赞誉。学校连续两年荣获中考团体第一名、中考优胜学校、中小学学校管理综合考核一等奖、韶关市安全文明校园、韶关市德育先进单位等荣誉。

如今,学校正向有秩序的平安校园、文明校园、健康校园、书香校园、绿色校园、人文校园的良好氛围迈进。通过实行特色班级管理模式,学生主体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带来了巨大的教育教学效益,促进了教育工作者探索提高学生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

也造就一批能构建班级特色文化、教育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提升了教师专业素养和育人艺术水平。

通过班级文化的构建,更加丰富了校园文化,

提升了学校品位。

六、结论

本研究证实了初色班级管理有显著效果,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初中班主任教师对特色班级管理模式改革的重视。

希望更多的初中班主任可以把特色班级管理当作一种模式应用到实践中去,并进一步改进优化。

结论一:班级管理应突出体现“生本管理”的特色。该模式能最大限度的挖掘出学生潜力,

说明作文

转变育人理念,具有成效性的新颖模式。“生本管理”的新颖模式,摸索了学生思想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

树立了改革和创新意识,培养德育研究意识和能力。也为学生搭建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的平台,增强了班集体荣誉感。

结论二:班级管理应加强和注重班级文化建设。

良好的班级文化具有奇特的感染力、约束力,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注重班级独有的文化建构,用具有特点的班级文化,

激发同学热情,让同学体悟出主人翁的地位。班级文化特有的建设,应渗透到多个环节。例如:让同学创设新颖方案,

变更现有的教室布置,增添特色明晰的板报专栏,折射出平日的生活状态。可以让同学自主探究,拟定代表班级特色的、带有吸引力的口号,

以便展示出班级的最佳风貌。

只有集思广益,才能建构最佳的文化氛围,让同学觉得班级就像自己的家庭。结论三:班级管理应突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生为本”,

侧重赋予同学应有的主体地位。初中时段中的各科目学习,都要凸显学生这一主置。

特色明晰的班级管理,还要变更惯用的评价指标。创设的素质评判指标,应包含多重的层级,

而不只包含单一化的成绩。平日的课堂环节,

应把自主特性的探究、学习组的协同合作,设定成侧重的部分。注重对同学的奖励,以便调动学习热情。结论四:班级管理应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在初中的教育中,应能彰显出同学的独特性,促进全面发展,培育出高素质的优秀学生。

要深入挖掘班内的学生潜能,注意辨识个体差别。班级包含着不同背景的学生,来自不同村镇,不同家庭。

这种差异特性的背景,

造就了差异架构下的个体素养、多层级的爱好及兴趣。不同性格的同学,来到同一班级,

难免凸显性格碰撞,

班主任应培育同学的协作意识,在协同及合作中,

挖掘潜力,形成最佳的个人素质。

传统情形下长袜子皮皮读后感的育人理念,侧重交给同学一致的知识,以便提升应试水准。应当变更这种认知,转变偏旧的育人理念,

接纳多样化架构下的差异,进一步改进教育方式,

积极探索学生思想教育的新方式、新途径,树立改革和创新意识。总之,只有不断创新转变育人理论,

摸索一条有效的班级管理模式,才能提升班级的整体实力。

树立正确的舆论,指引同学朝向正确的方向,锻炼自我,融入班级的集体。教师应耐心协助同学,

化解平日遇到的生活疑难、学习之中的困境,

有助于增添凝聚力,也增添了班级活力。

七、现有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初中生正处于特有的“叛逆期”和“转型期”,为班级管理带来了困难。有的同学家庭特殊,

家庭教育不能到位。

教师工资待遇仍旧偏低,不能激发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热情。

如何理智思考当前学生德育存在的问题和年龄特点,

破解学校德育瓶颈问题,

是教育工作者要长期面对的课题。

(二)摸索改进方向

本课题在推进一年多时间里,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在课题研究中,有些班级拟定的目标、班级文化、班规制度、誓词选定、潜能挖掘等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和改进空间。

也还有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和读书习惯,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

学习成绩分化较为严重。(七年级就开始分化、八年级严重)。

低分段人数多,有学生厌学,甚至辍学。

在推进“生本管理”新模式的同时,依然有班级的自主管理水平没有发挥出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今后,我们将改进工作方法和操作细节,探讨新的方法,寻找新的生长点,

力求有新的突破。

争取更多的班级参与实践,创建更多更好有特色的班级,推进学校德育再上一个新台阶,走出一条有德育特色的办学之路,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优质初级中学。

大学生班级文化建设方案篇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中秋节作文400字落实国家及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不断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办学内涵,

提升学校品味,满足家庭和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不断培育、提炼、彰显学校办学特色,

进一步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

制定学校特色建设指导方案。

二、特色建设目标

今后的五年,挖掘学校发展潜力,

拓展学校发展空间,在名师队伍、教科研、班级文化建设及课程开发商有新突破,

并彰显出学校特色。

三、具体目标及主要举措

第一,名师队伍要进一步扩大到各个学科,各个部门,

形成精业务、善研究、有特色的骨干教师群体。

。加强师德建设。

全方位开展师德教育活动,让每位教师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

坚持师德考核和业务考核并重,

把师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聘用、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加强教师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将以“每人一绝”、“教材解读”为突破口,

提升全体教师的专业素质,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对“一绝”训练力求找准优势,加大训练力度,

力争每人保证一绝。继续采取“多点联动、研培一体、骨干辐射、全面推进”的校本研修模式,以课堂实践为基本点、专业习练为着眼点、系列培训为积淀点、教科研为提升点、骨干教师为引领点,

多渠道开展校本研修活动。

。做好名师培养工作。建立名优骨干教师培养规划,完善名师培养制度,通过定机制、定任务、定目标、给机会、给平台、给空间,

充分培训骨干教师,尤其是抓好第二、第三梯队建设,发挥骨干作用,带动和引领一大批教师快速成长。

第二,

构建有特色的教研文化,逐步建立学习型组织。通过学科论坛、同课异构、案例交流、分层教学等方式引导教师树立“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的思想,使教师都能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开展有效教学的深入研究。

在主题教研、集体备课、教研模式上进行有益探讨,形成优势,

形成特色。

让教学研究逐渐成为广大教师学习与工作的一种习惯。

第三,将班级特色文化建设打造为学校的精品工程,使每个班级都形成富有个性的班级文化。

通过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

给全体班主任一个展示创新能力与个人才华的“舞台”,给全体学生一个“我们的天地我们做主”的广阔空间,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要不断创新班级管理方法,拓宽育人渠道,

在全校班级推广、升级班级博客这一新型的网络育人平台,建立师生互动、家校联动新通道,拓宽了班级文化建设的辐射面,逐渐形成“一班一品”的班级文化格局。

第四,

构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特色课程体系。在选修活动课和语文素养提高工程上进行卓有成效的探索实践。

。发挥学校优势和教师专长,将开设电脑机器人创意、电脑绘画、拼贴艺术、剪纸、版画及各类声乐器乐、语言艺术等选修课,

并通过科学设置内容,精心组织活动,实时展示成果,实现创造潜能向现实能力的转换,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在大阅读特色课程基础上,营造书香氛围,

启动语文素养提高工程,通过早读、课前三分钟、写字课、语文素养课等形式,将语文知识积累贯穿于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从而让每个孩子都能达到“字写得好,

话说得好,文作得好”。

。通过科技艺术节、读书节等活动为为学生生搭建不同的展现个性特长及创新成果的舞台。

大学生班级文化建设方案篇

(一)班级成员个性化凸显,

集体意识不强

心理学家认为,大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正是青年的初步定型期,是一个人自我意识从少年向成年的典型过渡期。伴随着网络信息的冲击,

受多元文化影响较大,当前大学生普遍具有强烈的自我设计、自我张扬的愿望,

具有突出的自我个性,

在思想上比较独立,

行动上也喜欢独自相处,集体意识不强。

(二)家庭对班级建设的影响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表现与其家庭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在中国的教育中,

很多学生父母为了让孩子一心一意读书,考上重点大学,除了学习方面的事情,

其他事务很少触及,这些学生缺少与人相处的经验,不知道如何过集体生活,如何与其他同学和谐相处。

(三)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

当前部分大学生在顺利进入苦苦奋斗的大学之后,

在学习上便没有了目标,感觉已经实现了自己在学习上的最高追求。家长及学生本人都认为已经完成了既定的目标,从此丧失进取心,挥霍生活随意而为,

在班级里形同散沙一般,

不利于管理。

(四)班级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或辅导员通常借助一定的规章制度约束学生,

规范学生各种行为及思想,矫正各种不合要求的不良行为,班干部只从事督促的活动以满足老师,班级其他成员只关心关系到自己的那部分事情。

这种管理制度和方式不利于个体发展,致使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减弱。

(五)集体生活之外的“吸引力”生活繁多

如今的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社团、运动等传统单一的集体生活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现在有电脑、网购、旅游、,有宅生活、“两个人的世界”、打工生活、小团体生活等。

这些“吸引力”生活方式繁多且杂乱,很多学生不能辨别哪些是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自己要追求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班级的归属感渐行渐远。

二、新形势下高校班级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完整的班级管理制度

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班级制度的建设在班级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班级制度包括日常行为规范制度、班规、民主参与制度、班干部守则等。制度一经建立,

必须强制执行,

使其成为班级成员的行动指南,要引导大家把被动的遵规守纪变成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调控的良好行为习惯。班级制度的落实需要所有成员参与,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

这就需要班级建立监督考核小组,监督大家遵规守纪情况,及时考核反馈,形成良性循环。

在用制度约束学生行为的过程中,应注意两点:第一,制度要有可操作性,

简单精练可行;第二,

制度是为管理服务的,要做到全面公平,使班级管理目标规范化。

(二)组建班级成员满意的学生干部队伍

班级的整体建设,

必须依靠一支班级成员满意的学生干部队伍,这是建设良好班集体的组织保证,

能促进班级管理的高效运行。一方面班级内部设立各种干部角色,使每个成员分别承担不同管理任务,

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另一方面,将心理委员正式纳入班委会中来。心理委员作为基层心理工作者,

以班集体为单位开展心理活动,使同学们在集体参与的过程中产生新的思想、观念,

进行人生探索、自我成长探讨、学会调节自身心理状态等,同学们的积极表现必然会支撑班级的进步发展。

同时,建立班级成员成长档案,包括学生家庭情况档案、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和社会实践档案,

汇总每个人的信息,来辅助实施班级和个人绩效的管理及动态评价。

(三)建设班级特色文化

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在学习、工作和生活过程中长期积累的具有较普遍意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和行为准则,

其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无形的。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能激发班级成员的进取精神,利于班级凝聚,

便于班级管理。

学生处在这样的环境中,身心愉悦,

学习效果明显。为营造积极健康的班级文化,可以通过设立班徽、班歌、班训等具有特征符号的概念强化学生记忆,

使学生产生班级认同感;也可以通过建立班级网页、微博、群等方式加强班级同学交流,动员学生积极构筑网上精神家园,每周或者每日定期开展网络交流,畅所欲言;

亦可采取轮流班委的方法,强化班级每位成员的主人翁意识,

让其感受不同职责所要求的不同素质概念,使其自觉投身班级建设的队伍中。班级文化的建设方式多样,需要班级成员集思广益、群策群力。

(四)狠抓学风建设

为把班级建设成为团结向上、学习优秀的良性集体,

学校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广泛提高教育教学服务水平,狠抓学风建设,建立良好奖评激励机制及学习困难学生帮扶措施,多角度、多手段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广泛依靠学生家长,共同督促学生成长进步。对于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如沉迷网络游戏,学习主动性不高的学生,

他们对班集体的消极的辐射作用会很大,班级应高度重视,积极联系班主任单独教育帮扶。

(五)开展班级特色活动

在学校举办各种活动之余,

各班级应该开展具有自己班级特色的活动,积极动员所有学生参与进来,这对提高班级整体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班级整体精神风貌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活动应该做到形式多样,

覆盖范围广泛,要有班级联欢、素质拓展、团体郊游等文体活动,也要有心理主题班会、专业研讨学习沙龙等学习活动,

从多个方面广泛培养学生兴趣,提高相关技能水平,

锻炼团队合作能力及集体意识。

久而久之,班级所有成员就会自觉产生一种集体归属感。

(六)辅导员或班主任的有效指导

班级管理工作的好坏,取决于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学生干部队伍的带领以及班级所有成员的努力,

同样也离不开辅导员或班主任的有效指导。

班主任或辅导员是班级学生接触最多的学校老师,他们掌握着学生的个人信息,指导着学生的大学发展方向,对他们的人生规划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真正的教育是学生的自我教育。

”在班级管理中,

辅导员或班主任应做好指导、调控工作,给学生更多的自,

充分唤起学生对班级的责任感、荣誉感以及学生的主体意识,

为他们提供尽情表达自己意愿的氛围,

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使之真正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总之,班级建设在高校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一个和谐、高效、团结的班集体在班级成员的成长成才、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等方面具有积极促进作用。高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制度,加大学生活动投入力度,

适时有效指导各班级建设,制订相应激励措施,使班级建设真正为我所用,在学校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中给予正向的支持作用。

大学生班级文化建设方案篇

关键词:班本;

课程改革;课程优化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实现培养目标的蓝图,

是学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在现行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下,基于对如何“面向每一个”的思考,

选择校本和生本的中间点――“班本”为核心词,

进行以“班”为“本”的课程改革探索,

是一项新的课题。“班本”是指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

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标,课程改革以班级为研究单位,

充分发挥班级定的人、事、物的教育功能,从“班级”的视角理解教育、创新教育,

努力优化课程,

推进课程改革,促使教育教学更明确地指向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让教师、家长更全面地认识班级里的每一个孩子,

从而更好地贴近“生本”,努力实现让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目标。

一、思深益远――班本的目的性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因每一个孩子鲜活的独特性而形成一个个独一无二的集体,

它是承接学校和学生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以班为本是一个新的视角,它以班级为课程改革研究的载体,

课程的优化以班为平台,在学校课程的管理、实施、评价三个方面,将权利下放到班级。一方面,

我们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的实施过程中,

对课程在班级中的实施进行合理改造,

有效监控,保证课程开齐,上足,教好,

更好地达成教育教学目标,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另一方面,在课程的开发方面,以班级为平台,

以满足班级学生发展实际需要为宗旨,充分挖掘班级各方资源,形成特色班本化课程。以此实现班级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班级管理方式的变革,从而实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方式和课程体系的变革。

我国教育部制订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适应性”是在课程建设中我们的着眼点。

“班本”正是为了更好地达成课程对学校、学生的适应性,

其核心目标是“活力每一班、精进每一个”。“活力每一班”就是激发每一个班的活力,

使每个班级呈现出勃勃生机,

体现出班级的自主、开放、创新、愉悦。“精进每一个”就是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在班级里开花,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精进的教育。每一个班的活力都被激发出来,班级里的每一个孩子便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就能更加接近理想中的“生本”。

二、另辟蹊径――班本的独特性

近年来,

“为了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理念下的班级授课制以及传统班级管理的缺点一直为人们所关注,小班化教学和教育管理制度改革等不断开展,

如何对于班级授课制去粗取精、扬长避短,

实现班级管理的人文转换,

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深入思考的重大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

“以班为本”的课程改革理论研究与实践尝试便应运而生。“班本课程”是近年来新兴的研究热点,是作为校本化向生本化的过渡提出的,

是校本研究、班级授课制与传统班级管理研究的深入与优化。以班为本的课程改革思路遵循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强调学生个体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总的来说,国内“班本”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有关班本的现有文献较少,

知网上不足篇,成果比较零碎,缺乏系统性。

已有的研究成果涉及班级教研、班级课程、班级管理与班级教材,而理论探究严重不足,大多为教师自身的教学案例。

李兆文、王浩龙的论文《班本教育:寻找适合每一个孩子快乐成长的教育方式》是为数不多较为系统地从班本教育、班本课程以及班本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策略等角度介绍班本化的文章。论文对“以班为本”的教育教学改革内涵作了界定,

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班本”是“校本”的深入与继续,

是介于校本和“生本”之间的纽带;二是“以班为本”的课程改革就是要重新认识班级,

厘清其对儿童成长的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在班级中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作用,从而达到在非小班化学校中,

教育教学尽可能地关注每一个个体的目标;三是“以班为本”的课程改革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班级资源,

由班级教师和学生、家长和社区(社会)代表共同开发班本化的课程,

实现课程的建设和实施关注到班级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现有的“校本”与“班本”的相关研究表明:我们应特别加强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学习与锻炼,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校本方面相关研究已经趋于成熟,成果相对丰富;

“班本”遵循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全部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强调学生个体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关于“以班为本”的课程改革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今后应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进一步就其内涵、运行机制、评价体系等持续深入探究。

三、三位一体――班本的综合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强调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因而需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

体现课程结构的综合性,

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学校成立课程管理办公室,以此统筹管理三级课程的实施,

即国家、地方课程校本化、班本化的实施和校本课程班本化的实施、德育课程班本化的实施,促进课程改革,全面优化学校课程建设。引领教师更新课程理念,树立教师不再只是课程的执行者,

更是课程的研究者、管理者、开发者、创新者的观念,保证课程的开齐、上足、教好。继而,在实践中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每一个孩子过上有品质的班级生活。

(一)国家、地方课程校本化、班本化实施

在国家、地方课程的实施中,各学科有针对性地精选班本化实施切入口,创造性地实施国家、地方课程方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实验班级中,

以班为本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研究、以班为本提高数学计算能力的案例研究、以班为本提高小学生英语单词拼写能力的研究、以班为本优化地方课程的案例研究和国家课程班本化实施促进小学生个性发展的研究等,形成各学科课程班本化实施的操作模式,

从而整合国家、地方课程的课程资源,提高国家、地方课程的实施水平,

切实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以数学学科为例,我们着力开展以班为本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案例研究。计算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

是学习数学和相关学科的重要基础。在小学数学教材中,

计算教学所占的比重较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认真、细致、耐心、不畏困难的品质。因此,数学学科以此为切入口,

从各班级学生计算能力的现状和特点出发,

对班级里的每一位学生的计算错误进行剖析,

从计算课的教学设计、计算练习的设计、计算训练的形式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计算习惯及素养。

我们通过以班级为单位的计算教学案例的设计、实践、分析、归纳,实现让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计算能力得到提高的目标。

(二)校本课程班本化实施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学校一方面结合本校及各学科特色,

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如音乐学科《明明合唱》、体育学科《触式橄榄球》、美术学科《儿童布贴画》、语文学科《世界河流文化》等,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教材。

另一方面,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校努力探索班本化的可行路径。

比如在美术学科《儿童布贴画》的实施过程,教师首先进行前期调研,做到知己知彼。在课程具体实施前,通过问卷、访谈等方法,

对学生的构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制作原料搜集等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做好班级学生学情的分析和家长基本情况的分析,

结合班级学生、家长的特点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设计详细的班级实施方案。方案关注班级中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真正做到以班本推动生本,让班级中每一位学生都得到相应的提高。

班本化实施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进行目标重设,

做到因材施教。

依据前期调研情况,在校本课程班本化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制定有针对性的班级课程实施目标,

依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课程目标重设,

对课程内容进行必要的增减,及时对课程实施进行合理的变动。比如校本课程《儿童布贴画》在三()班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通过前期的调查与教学实践,发现学生的构图能力普遍有待提高,

及时重设目标,调整教学方案设计,让课程实施更贴近班级实际情况,

贴合学生实际需求。

(三)德育课程班本化实施

在德育课程建设方面,多管齐下,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小学生。

。建立班务委员会与班级心理教育联盟,积极开发班级德育课程,

形成以班为本的晨会、班会课程。“班务委员会”旨在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充分挖掘家长资源,每个班级根据自身的特点,

让学校与家长携手,扩充教育资源,形成具有特色的班会课程。

班级心理教育联盟是为了联合全国一万个班级,积累一千个班级心理教育课例,研制一千个班级心理教育活动,创编一千个班级心理教育故事,培育一千个班级心理教育品牌,

以优化学生心理健康素质而建立的组织。学校在上好每周三的心育晨会课,形成系列心育微型课程的同时,

积极与市、区兄弟学校开展班级心理教育联盟活动,比如,学校二()班的孩子们与区内“手拉手”学校星甸小学二()班的孩子们,

通过系列心育活动的开展,在学习和生活等方面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解决烦恼。

。开展班级“”系列活动,

形成班级德育活动课程。学校按照“新三好”(读好书、写好字、走好路)学生的培养要求,全面开展“”系列活动。“”是班级中“我最喜欢的同学”评比,

以班级为单位,努力让孩子们学会交往,学会合作,

学会分享,使每个孩子都努力让人喜欢。“”是以班为本的“三小―小记者、小当家、小主持”活动。“”是班级中五星(读书星、写字星、礼仪星、希望星、快乐星)评比,面向班级全体学生,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成功的喜悦。“”是各班级开展丰富多彩的七大俱乐部活动(读书俱乐部、写字俱乐部、礼仪俱乐部、小能人俱乐部、小星星俱乐部、小明星俱乐部、明明冰冰俱乐部)。

“”代表“九十个兴趣小组”,

指各班教师根据各自的特长开设特色课程,着力打造合唱、布贴画、橄榄球、机器人、书画等特色项目。如学校着力打造体育品牌项目――橄榄球,

每个班都成立了班级队,成为南京市首批橄榄球推广试点学校,承办了南京市首届小学触式橄榄球比赛,先后获得第二届南京国际触式橄榄球比赛组最高级“杯级”冠军、上海国际触式橄榄球比赛冠军。

学校橄榄球队队员们受邀分别在亚青和青奥的橄榄球赛场上进行展示表演,并有幸与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先生和加拿大世界冠军进行交流。

突尼斯国家青年橄榄球女队、日本国家青年橄榄球男队与学校橄榄球队员们进行了零距离交流。校本活动班本化,班本活动岗位化,

如升旗仪式、红领巾广播站轮班制,晨会、班队会由学生轮流主持,“六一儿童节”让班级每个孩子都登台表演,让每一个孩子都闪耀光芒。

。进行班级隐性课程建设的探索。以“最美班级”建设为抓手,旨在美化班级育人环境,

推进班级文化建设的扎实开展。学校层面制定建设方案,对各班“最美班级”建设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各班根据班级特点,做好物质环境的布置。

通过班级“个性化班风”的打造,努力挖掘班级育人因素,设置好班级的每一个角落,

让每个角落都会说话,方方面面体现班级文化精髓。

如在各班教室门口统一制作“大脚丫”形班级名片,意为“立足做人”。名片上要求各班以班名、班风、班级口号、班主任、全家福照片等为主要内容进行设计,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班级中设有个性化班风牌,

让学生在班级中日日可见,牢记于心,潜移默化地引导着学生向着共同约定的方向努力。

走向班本,

在新视角的探究和引领下,学校坚持“常规工作研究化,研究工作常规化”的工作思路,坚持“四个促进”(以研究促进学习、以学习促进反思、以反思促进实践、以实践促进研究),

建校七年多来,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教育跨江发展和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快车道上,学校正朝着“南京教育跨江发展名校过江第一品牌”努力迈进。可以说,坚持以班为本的探索,是引领学校特色发展,

推进课程改革深入开展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李兆文,王浩龙。班本教育:寻找适合每一个孩子快乐成长的教育方式[]。江苏教育研究,()。

-

-&

(,

,

)

:,

,--。-。,--,

--,-。

大学生班级文化建设方案篇

以县教委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我校本学期工作目标为指导,

以首都农村教育现代化实验区建设为契机,

认真贯彻《北京市德育整体工作纲要》,以养成教育为基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校园礼仪和和社会礼仪为重点。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

把教育学生和管理学生有机结合,

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创设适合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环境,

积极创建追求实效,

育人为本的德育校。

二、工作目标

通过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法制教育、环境教育和养成教育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帮助学生认知美丑,

形成良好人生观、世界观,

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提高文明素养,确立自信心和奋斗目标。

工作重点为养成教育和理想教育,使学生成为有知识、明礼仪的合格中学生。

三、工作思路:

真正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

以育人为工作中心;

以全体学生为活动主体;

以班级文化建设为突破口。以校训、校歌、校徽等学校文化建设为重点,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以“奥运年”为契机,开展多种形式的“情系奥运,

做有责任感的中国人”主题教育活动,从奥运礼仪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注重学生思想体验的形成过程,

在活动中体验,在参与中发展。

四、本学期常规工作

。落实市县德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以观念的更新推动德育工作的创新。

充分发挥优秀班主任的模范带头作用,

大力开展班级文化建设;

开展优秀班级、优秀班主任评比活动,以和谐班风促优良校风。

。落实全员德育,

开展学生成长导师制。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结合我校实际,以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为主题,

面向全校教职工开展教育论文和成功教育案例评选、表彰活动,

引导教师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

。加强学校德育信息化建设,

创设校园德育网页,发挥网络德育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构建师生思想、情感交流的平台。

。加大不良行为学生转化力度,加强问题研究,

执行班级、年级、学校三级管理,落实帮教活动,开展不良行为学生转化研究。

。加强住宿生管理力度,使住宿生管理向规范化和制度化迈进,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使住宿生管理水平稳步提高。

。加强对班干部、团干部培训,

提高班、团干部的管理水平,

努力实现班级自主管理。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使校园文化向教育性、愉悦性方面发展。

。加强常规管理,

促进养成教育。

继续加强班级量化管理,推行月红旗班、进步生、优秀生、及优秀班集体和优秀班主任评比活动。

继续办好“知心信箱”和“面对面”的咨询工作,提高学生的咨询率、面询率,注重实效。

坚持和完善家访制度,深入开展家长学校活动,实现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

严格升降旗制度,

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办好广播、板报、橱窗,充分发挥宣传作用。

规范班主任素质工作手册的使用。

五、本学期重点工作

(一)。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及《密云且中学班主任工作条例》,加强规范化管理。

开展“学生最爱戴的教师”评选活动,

促进形成全员德育工作氛围。

以我县开展的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为契机,充分发挥县、校优秀德育工作者和优秀班主任的作用,

加经强验交流和表彰,以推进我校班级管理再上新台阶。

进一步推进新型班集体文化建设,加强对班干部、团干部的培训,充分发挥班干部、团干部的作用,加强民主管理、自主管理,

使学生成为学校的主人。

(二)。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以“日学习雷锋”活动为为契机,组织全体中学生成立学雷锋小组,开展系列活动,

培养学生热爱公物、团结互助、文明礼仪等方面美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与班级文化建设为相结合,以“清明节、劳动节、科技节、青年节、母亲节”为契机开展系列主题教育,对学生进行行为教育和品德教育。

(三)以“情系奥运,做有责任感的中国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中心内容,抓实养成教育,

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

。拓展学生“十个文明习惯”的培育形式,

帮助学生认知美、丑,形成良好人生观、世界观,

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

提高文明素养。

。。以活动为载体,在中学生中广泛开展奥林匹克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开展校级“奥运项目观赛礼仪知识”竞赛;

与班级文化建设相结合开展“我班的奥运项目”活动,丰富学生的奥运知识。

(四)加强法制教育和珍爱生命的教育,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通过落实法制校长定期讲座制度、每两周一次举案说法制度和组织学生观看法制教育光盘、录像等多种形式,

面向全体学生,

开展法制教育、消防安全教育和交通安全教育活动。

。加强对不良行为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建立学校不良行为学生的总体档案和个体档案,

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进一步明确学生成长导师制工作职责,

从思想、行为、学习、交友、家庭环境等各方面了解学生的状况,

有针对性的做好不良行为学生的教育和转化工作。本学期进行成功案例征集与评比。

贯彻县教委《关于加强严重不良行为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意见》(年号文),认真落实六项制度,即:不良行为学生不到校追踪制度,

出现问题及时报告制度,学期转化情况上报制度,法制校长定期讲座制度,帮教人和政教处定期与不良行为学生谈话制度,

定期案例评析制度。

要严格学校、年级和班级三级管理,

明确各自职责。在发挥导师帮教作用的同时,

充分发挥同伴帮教的作用,对极个别严重不良行为学生还要确定民警帮教人,不断增强转化效果。

(五)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方面发挥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作用,通过讲座、团体辅导等形式,

加强学生的心理疏导。另一方面发挥心理咨询室的功能,做好学生个体、不良行为学生、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的困惑。

面向中学心理健康教师,开展心理健康咨询个案和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设计征集、评选活动。

大学生班级文化建设方案篇

关键词:党支部建设引领主体

、高校学生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政治理论学习风气淡薄

绝大部分大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具有高度的爱国热情和良好的道德风尚,在重大政治事件中体现出了高度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荣誉感,具有应有的明辨是非的能力和坚定的政治立场。但是大多数大学生对政治理论学习兴趣寡淡,

持回避或消极应付的态度,

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囫囵吞枣,更缺乏有深度和广度的理论学习体会交流,

影响并削弱了当代大学生的理国热情与服务奉献精神。

.各类学生管理组织缺乏合作和高效运作体系

高校学生党支部、团支部和班级管理存在分工不明确也不合作的现象,往往团支部和班级的联系比较紧密,因为大多数的团支部都建在班上,党支部则一般由二级学院党委或党总支直接管理,

党支部与团支部和班级之间缺乏渗透与交流,党支部不能发挥出核心领导作用,

对团支部和班级的各项事务缺乏全面系统的认识和有效的管理。

特别是随着年级的增高,课业、学生会、社团等事务的增加,大学生更加关注自我事务,

并趋于自我管理,造成班级、团支部有形无神现象,也使得大学生缺乏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

.学生党支部的作用单一化和边缘化

除了对于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班级能做到以班级为单位成立党支部,大多数高等院校学生党支部在大学一年级时,

以年级为单位成立党支部,二年级时,以级队为单位成立党支部,三年级时通常以多个班为单位成立党支部,到了四、五年级时才有可能以班级为单位成立党支部。

这样导致低年级学生党支部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党员,繁重的发展任务和庞大的积极分子队伍,使得低年级党支部很难开展有助学生成长成才的多彩党建活动,并且由于党员人数在班级人数中占有比例很小,

很难达到引领青年学生思想的作用。高年级和研究生面临专业课学习、就业、科研等诸多事务,党员对支部活动积极性不高,

不能开展高质量的支部活动,更加造成党员对支部活动草草应付、敷衍了事,再加上各种学校、学院层面开展的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建设和以个人、班级为单位的奖项评选,使得党支部的作用和活动常常被边缘化,

无法进入校园文化的主流地位,

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发挥党支部政治引领作用,

切实保障育人实效

.政策基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争夺下一代的斗争更加尖锐复杂,

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可低估。

要充分发挥党团组织优势,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把学生工作的重心不断向学生班级转移,坚持把党支部建在班上,

努力实现本科学生班级“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支部”的目标。

.加强党团班三位一体化建设

班级建设、团支部建设和党支部建设都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切入点,都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发挥着团结学生、组织学生、教育学生、管理学生的重要职能;

同时,随着高年级学生党员人数的增加,

班级中党支部(党小组)、团支部、班委会“三位一体”的班级建制模式将普遍存在,加强党、团、班“三位一体”整体化建设,为大学生提供展示先进性的实践平台和展示才能的现实舞台。

.党建带团建促班建共发展

大学生班级作为大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的基本组织形式之一,

是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托和组织载体,

加强大学生党支部在班级中的影响力,具有重大的意义。团组织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群众组织,

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这种关系决定了党团组织的不可分割性,

决定了党团共建的必然性。三者之间的不可分割性决定了在构建“三位一体”模式班级中,用党建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思维认识,让党建带动团建再促进班建,

是做好大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根本保证。

、发挥党支部对团支部和班级的引领作用的有效途径

.加强大学生党员引导作用,建设校园党建文化

中国共产党是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代表,党建文化是指我们党长期以来在党的理论发展和实践中培育形成的共同思想、价值观念、基本信念、行为规范等精神财富,让党建文化成为校园文化的基石和纲领,并融入代表时代先进性的校园文化诸要素,

是高校党组织发挥引领作用的重要基础。把党建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中,让党组织成员更多地参与到团组织和社团的活动中,引导其积极健康发展,促进校园文化与党建文化融合,

建设校园党建文化,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在充分发挥社团、团组织和班级的影响力、凝聚力和吸引力的同时,

推动校园文化沿着积极向上的健康方向发展,从而很好地发挥党建文化的先进性和党组织的引领作用。

.重视学生党务干部队伍建设,

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加大培养学生党务干部的力度,增加学生党务干部的人数,一方面在努力实现大学生党支部建在班上的同时,增设院系级本科生党总支和研究生党总支,党总支委员为学生党员,

让更多的党员参与到党内事务管理中来,更好地发挥学生党支部作为团支部和班级团结进步的核心力量的作用,

成为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堡垒。另一方面,让研究生党员骨干指导本科生,充分利用研究生党员专业优势、阅历优势、党性修养优势等,

为优秀研究生党员骨干提供锻炼的舞台,

使这些研究生党员走上工作岗位后,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

.开展学生党支部活动创新方案立项,加强党支部的引领作用

目前,

学生党员参加党支部活动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一是支部活动缺乏创新性,形式单调,内容枯燥,支部活动往往局限在简单的理论学习、看电影、参观、清扫垃圾等简单的活动;二是缺少经费支持,

难以开展调研、走访、深度帮扶等活动,难以寻找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建活动相结合的有效载体;三是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属感不强,

归根结底也是由于党支部架构松散、作用低、活动质量不高的原因造成的。通过开展学生党支部创新方案立项活动,

以促进学校发展和自身成长成才为目标,重点围绕一至两个主题开展活动,在学生党支部活动的内容、形式、载体、功效、管理等方面设计方案,

通过评选给予优秀活动方案一定经费支持,

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党员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发挥学生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推进学校党建工作更好更快发展。

.建立党团工作协调机制,实现党建与团建、班建对接

积极分子队伍是党员队伍的储备,

由于大学生入党意愿强烈,一个党支部的积极分子人数相对于党员数量过于众多,

致使党支部活动不能很好的接纳积极分子参加,积极分子在加入党组织前很少有机会参加党员的活动,影响积极分子的快速成长,同时也影响党支部对积极分子全面、细致的考察。

在建立党小组的基础上,建立党团工作协调小组,选拔入党积极分子以及优秀团员作为小组成员,从而扩大党支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每一个协调小组依据团支部和班级数量与党小组覆盖的班级同步,

负责以下内容:()架构起党支部和团支部、班级之间的桥梁,为团支部普及各类入党知识和入流程,由班委会负责协助团支部做好积极分子推优工作和发展对象民主评议工作。()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通过协调小组及时将党员从党支部掌握的最新的政治资讯由党小组传达到团支部,真正实现以党建带动团建、促进班建,共同发展的目的。()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

及时收集团支部和班级的各类意见和建议反馈到党支部,协调开展党支部开展贴近学生贴近大学生生活和时事的各类党建活动,

使党建活动更加贴合大学生实际,

更加深了党支部、团支部、班级成员间的情感交流,

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

、结语

通过加强大学生党员示范引导作用,建设富有中国高校特色的校园党建文化;加强学生党务干部队伍建设,

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开展党支部创新方案立项,

加强党支部的引领作用;建立党团协调工作机制,实现党建与团建、班建对接,是充分发挥高校学生党支部在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政治引领作用和主体作用的有效手段和途径,

是高等院校学生实现自我教育、管理、服务的有效工作机制。

成语大全

Copyright www.jiayuanhq.com 全民百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