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财务制度

admin
发布时间:
2024-04-20 11:53:31

导语:写景

会计财务制度范文第篇

财务制度、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以及科法之间的关系问题,自会计改革以来一直没有中断过讨论,随着改革的深入,

要求更全面、更明确地回答这些尚问题。

—、财务、会计、税收:处理企业、国家以及社会之间利益关系的切合点要说明财务制度、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以及税法之间的关系,首先应当对财务、会计和税收之间的关系作出回答。财务、会计和税收之间的关系,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考察。从本文所研究的问题出发,他们可视为处理企业、国家和社会之间利益关系的三个切合点。

改革开放之前是这样,改革开放以来,乃至于将来建立起成熟的市场经济制度以后,这个结论也同样是成立的。区别只在于,

不同的所有制结构,不同的经济运行机制,这三者也就有不同的结合方式。

改革开放以前,基本经济成份是国有企业,经济运行方式是通过指令性计划实现资源的配置和社会总产品的分配。以集体企业为主体的非国有企业也采取了类似于国有企业的经济运行方式。

就分配体制来说,国家为社会总产品分配主体,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者所阐述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实行对社会总产品的统,分配,

形成补偿基金、消费基金和发展基金,从而实现社会再生产。其中,财务制度通过规定资金投人、资产计价、成本补偿、收益确定、利润分配、基金形成等标准,

成为三大基金分割的直接依据。财务制度也是国家税收的基础,

财务制度所划定的补偿标准和收益确认标准,是确定税基的依据。而会计制度则是按照复式记帐要求,根据财务制度和税法所规定的分配标准规范企业的会计科目、报告格式以及反映和核算内容。这时的会计制度本质上是薄记制度。

。。实践证明,以上分配制度以及与其相适应的财务制度、税收制度和会计制度的定位,弊病甚多。主要表现在:第一,

分配权力高度集中。补偿基金和消费基金以及发展基金的分配比例都集中在国家手中,企业没有自主权,

大到基建项目,小到更新改造,乃至职工福利设施,都是政府部门决定的。第二,

分配过程缺乏制约。社会总产品有多少用于补偿基金,有多少用于消费基金,又有多少用于发展基金,服务于国家计划和预算,

而没有考虑经济生活自身的规律。根据国家计划和平衡预算的需要,可以调整成本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可以推迟确认损失。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计划决定财政,

财政决定财务,财务决定会计”的运行机制。

在这种体制中,只有纵向决定与被决定关系,看不到相互制衡。由于分配权力集中,

又缺乏内部制衡,导致分配比例失调,

突出表现是补偿和消费大量欠帐,

如,固定资产更新改造欠帐,职工福利欠帐,环境治理欠帐,等等。

这些隐患现在已经充分暴露出来,成为当前改革和发展道路上的严重障碍。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社会总产品在补偿基金、消费基金和发展基金之间进行分配。

这一结论适用于各种社会和各种体制。问题在于如何进行分配,由那个主体进行分配,

在那些层次进行分配,根据什么进行分配。计划经济体制的突出问题在于,

社会总产品是在国家层次上进行分配的,企业并不是分配主体。换句话说,

社会资金实行的是宏观循环,补偿基金和消费基金是根据国家计划进而通过财务制度进行分配的。改革的方向是,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承认企业是商品经济的细胞,在企业层次上进行分配,

按照资本运动规律组织企业的财务活动和会计核算。企业资本运动,

首先表现为资本的投入,形成资本存量,然后经过生产经营过程实现资本的增值,

对资本增值进行分配,形成新的存量,进而实现新的循环。从资本的运动过程中,我们就很容易地找到界定财务,

会计和税收的各自作用空间,并且能够找到计划经济体制下分配问题的症结。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不是按资本运行规律组织社会再生产,

社会总产品价值和新增价值的界定取决于财务制度,服务于国家计划和年度预算,最终表现为存量与增量界限的混淆,

导致分配关系和分配比例的扭曲,这是我国国有企业当前普遍面临生存危机的深刻背景。一般认为,会计通过价值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

这个结论基本上是正确的。但会计的深刻意义还在于,

通过资产、负债、权益和收入、费用、利润的确认和计量,它划定了资本存量和增量的界限,其中资产、负债和权益三个要素划定了资本存量的界限,而收入、费用和利润三个要素划定了资本增量的界限,

这六个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贯串于会计循环的全过程,是会计职业的崇高追求所在,也是企业得以持续经营的基础。包括国家在内的投资者所执行的财务活动,

实际上是基于存量和增量的分割所进行的资源的配置,包括资本(即存量)的投放和利润(即增量)的分配。税收也是在合理划分存量和增量的基础上对增量的分配,

尽管参与分配的法理依据完全不同于财务活动。二、会计准则与财务制度前面已经说到,

传统分配体制下,财务制度直接地执行统收统支的职能,

是国家实现社会总产品分配的工具。由于分配权力高度集中且缺乏制衡,导致分配结构失调,

弊病甚多。

为此,

我们建议全面认识并重新界定会计准则的性质和功能,将财务制度执行的资本存量和增量分割职能转交由会计准则来执行,建立起体现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原则、约束机制健全的社会总产品分配体制。问题是,

为什么会计准则能够执行这些职能,

并且能够避免传统财务制度的弊端呢。

这是由会计准则的内在机理决定的。

第一,会计准则是市场经济实践和人类智慧的结晶。

经过近百年市场经济实践的催化,会计准则已经成为有一套逻辑严密的概念体系支撑的规范系统。象真实与公允、权责发生制、可比性、谨慎等概念和原则,已经成为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固有观念,

规范着会计实务,

不仅支撑着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在市场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样也使资本存量与增量的分割建立在合理基础之上。第二,在由投资者、债权人、管理者、政府部门、企业职工和会计职业等所组成的多角关系中,

会计准则已经成为处理和协调经济利益关系的内在稳定器。企业是各种经济利益关系的联结点。这里所讲的经济利益,既可能表现为直接经济利益,也可能表现为以经济信息形式存在的间接利益,

因为谁拥有更多的信息,谁就有更多的决策能力和影响能力,并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其中,

对我们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有意义的,是其直接经济利益方面。会计除了其固有的信息功能外,另一个重要功能是资本存量与增量之间的分割功能。对于股权投资者来说,

存量是其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保证,一般情况下,会倾向于多确认存量(当然,例外的情况也是有的。

比如,对于短线投资者来说,

只在意企业的短期价值,

可能会倾向于多确认增量。

而这本身就说明了多元利益的存在卜对于债权人来说,

他们一般也倾向于多确认存量,因为,存量充分意味着其债权的安全系数更大一些;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其直接利益是税收利益,

多确认增量,意味着更大的税基;对于企业职工来说,其报酬往往是与企业的当期利润相联系的,

他们也会倾向于多确认增量(当然,

基于长期雇用、追求长期利益的情形也是有的)。类似于这样的利益主体及其利益倾向,

还可以举出一些。为了协调各种利益矛盾,会计职业最早以中间人的面貌出现,

主持会计准则的制定。后来的实践证明,会计职业也是有自己独立的利益的,即,

以最小的风险,

获取最大的收益。其中,收益表现为市场份额、审计取费,风险则表现为可能的审计失误以及由此引起各种利益主体的诉求。所以它在行使其职能时,

就会考虑特定利益关系中的力量对比,并以对自已有利的方式进行会计政策选择和设计。这正是为什么美国、英国等国家的会计准则制定权限先后从会计职业转移到独立的会计准则制定团体手中的真实背景。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有理由将现行财务制度执行的制定资产计价和收益确定标准的职能分解出来,

使其成为会计准则的职能,建立比较完善的会计准则体系和会计准则形成机制,有效地负担起资本存量与增量的分割职能。将财务分配和税收分配以及其他分配形式建立在合理划定资本存量和增量的基础上。将财务制度执行的资本存量和增量分割职能改造为会计准则的职能以后,

相应的问题是,是否取消国家对企业财务的管理。

笔者认为,将财务制度执行的资本存量和增量分割职能改造为会计准则职能,并不意味着取消国家对企业财务的管理。相反,应当按照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原则,

改善和加强国家作为所有者对企业财务的管理。所谓财务活动、财务管理,都是围绕资源的配置和分配进行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的配置和分配基本上是由所有者在国家法律约束和计划指导下实现的。

资金投资到哪里,投资多少,从哪里筹资,怎样安排资金结构,

利润应当怎样进行分配,多少分配给投资者,多少用于后备和发展,基本上是所有者决定的,

或者是由管理部门在投资者的指导下进行的。国家对企业财务的管理至多是从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保证小股东或债权人的利益作出必要的制度规范。可能的领域有,利润分配顺序,

社会保障基金的提取,后备基金的建立,等等。现行公司法律对这类问题已经作出规定。而国有企业的情况就大大不同了。

国家是国有企业的所有者,或者通过法人行使所有者职能。国家必须对国有企业财务进行管理。理由是:第一,所有者对其资本的管理和控制,

是市场经济赖以正常运行的保证。而国有企业的所有者是国家,对于国有资本的投放和国有资产收益的分配以及对经营者的考核,必须由国家来执行。

第二,国有企业是实现社会主义经济社会目的的重要途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经济是一个重要而特殊的经济成份。国有企业固然要以盈利为目的,

但其所担负的经济社会目标也是十分重要的,比如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的职能、平抑物价的职能、解决就业的职能等等。

这都要求通过国家对国有企业财务的管理来实现。第三,相对于非国有企业来说,国有企业的自我约束机制要弱得多,承受的经营失败风险比非国有企业也要大得多。

在任何一种经济体制中,都表现为一系列的授权过程。对于非国有企业来说,有的是由所有者本人直接经营,自己授权自己,

其责任心和风险意识都是很强的。

有的则是由私人投资的股份公司,也具有极强的风险意识。当然,由于掌握企业命运的是大股东,

对小股东有着潜在的损害,所以往往要有一定程度的政府于预,比如定期公布信息,保留必要的后备。公司法律有关条款起的就是这样的作用。

而在国有企业,授权层次大大增加,有时甚至不能直接确指是谁授权的。

这就大大增加了授权风险。注重眼前利润而忽视长期利润,剥夺性经营而不注意资本维护和技术开发,冒险而不顾忌后果,等等。

这就是产权经济学一再提醒的道德风险现象。可以说,国有企业的道德风险比非国有企业要大得多。

这就有必要改善和加强国家对国有企业财务的管理和监督,比如规定和监控负债比率,流动性比率指标等等。三、会计准则与税法在传统体制下,税法和会计制度都是以财务制度为依据的。

会计制度根据财务制度规定的资产计价和收益确定标准规范帐务处理方法和程序,而税法则根据财务制度确定税基。随着会计制度改革和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资产计价和收益确定职能将由会计准则来承担。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是,

如何处理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关系,是将税基完全建立在会计准则的基础上,

还是另行制定一套扣税办法。或者将税法与会计准则统一起来。最近几年,不少同志倡导建立一门独立的税收会计学,

并发表了一些研究成果。

总的来说,有两种意见,一种观点是,税收会计学是财务会计学的一个分支,

它集中研究和处理企业与税收有关的会计业务,比如,增值税的会计处理,

营业税的会计处理,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消费税的会计处理,以及纳税申报。

还有一种观点是,鉴于财务会计与税收的目标不同以及会计准则与税法的现实差异,分别时间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并进行跨期所得税的分配,

即所得税会计。更有人建议,不但要确认所得税的时间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

而且还应当确认增值税等其他流转税的时间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并进行跨期分摊,在此基础上建立税收会计学。关于第一种观点,

笔者认为,从会计的角度看,企业的纳税业务,与企业其他各类经营活动井没有什么两样,交纳各种税收,

所导致的企业纳税义务形成的负债以及多交税收而应当退回税款所形成的资产,

与企业对存货、固定资产、应收帐款、应付帐款等经济业务的核算原则是一样的,

都要遵循有关会计准则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标准。单独建立一门纳税会计学,

就象要建立应收帐款会计学、存货会计学、固定资产会计学一样说不过去。关于第二种观点,涉及到要不要保持财务会计与税法在资产计价和收益确定上的一致。

就成本和效益方面考虑,

会计准则与税法如果能够协调好乃至统一起来,当然是一件好事。因为那样既有助于简化企业会计核算,

又便于税收征管。然而,

会计准则与税法在立法宗旨、服务对象和约束因素诸方面都是有区别的。就当前实务来说,税法与会计准则在诸多项目的处理上已经出现了一些差异。

绝对地讲会计准则与税法保持一致,已经行不通了。但是,赞成会计准则与税法分离,

并不意味着不顾成本与效益原则,盲目地追求两者的差异,甚至人为地夸大两者的差异,

而应当尽量保持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协调和一致,不要夸大纳税扣除政策的作用。实际上,某些税收政策的奖励或抑制作用是有限的,

特别是在我国目前经营环境和企业机制下,更是这样。对于会计准则与税法在某些项目的确认标准上的差异的处理,笔者赞同我国现行会计制度有关所得税核算的规定,即,

企业可以选择采用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有同志建议,不但要跨期分配所得税,还要确认增值税时间性差异,并进行跨期分配,

进而建立起税收会计学。笔者认为,

借鉴所得税跨期分配原理进行流转税的跨期分配,不失为一种尝试,但需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任何一种会计方法的采用,

都要符合中国现实和特定环境,符合成本与效益原则,不能为会计而会计,为研究而研究;

第二,流转税跨期分配与所得科写期竹配一样,都是会计原理和会计原则的具体运用,属于某一类会计业务,

指望因此形成一门税收会计学,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不能成立的。四、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关系,

所要解决的实际上是会计规范本身的结构问题。

广义上讲,会计准则是会计制度的一种形式,

就象会计制度以外,还有会计规章、会计规则、会计规定、会计处理办法等多种法规体例一样。年代初开始搞会计改革,乃至于从统研究会计制度改革,开始用会计准则这个称谓,

很大程度上受到西方会计实务的影响。因为美国、英国、加拿大以及国际会计准则都称或,分别译为会计准则(或会计标准)和会计原则,当时国内大量介绍和译述西方国家会计文献,

使得会计准则这个词成为市场经济制度下会计规范的象征。记得当时还曾就会计准则、会计标准或会计原则的区别或联系以及我们该选用哪一个名称进行过多次讨论和论证,

后来在年底召开的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基本理论和会计准则研究组的研讨会上达成一致意见,

今后统一用“会计准则”一词,

不再在名词上争论了。现在我们讨论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关系,已经不再是名词本身的讨论。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现在都以其现实存在,直接影响着会计实务和会计理论。

当然,

由于已经的会计准则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国际会计经验,会计准则几乎成为新的会计规范的代名词,

因而影响更大一些。我们现在要讨论的会计准则,基本上是指已经或即将的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而会计制度所涵盖的内容要广泛得多,且复杂得多。

其中有代表性的是“两则两制”中的个行业会计制度和后来陆续的其他行业会计制度,象公路经营企业会计制度,还有股份公司会计制度、外商投资企业制度两个会计制度。

从现行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看,表现形式、体例结构、详略程度、政策选择方面存在一定区别,

但所涉及的内容基本上是相同的,

相互之间的关系确实需要理顺,从而形成有分工又有协调、结构严密的中国会计规范体系。早在年代末财政部着手研究和草拟会计改革发展规划时,就提出了建立会计准则体系这一动议。

年的《会计改革纲要(试行)》以及先后提出的《关于拟定我国会计准则的初步设想》等文件中,

明确提出了建立包括基本准则与具体准则在内的会计准则体系的设想。当时,

按行业和所有制制定的国营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国营商业企业会计制度等基本上是以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格式为框架的,这就是本文前面所说的,执行的是簿记职能。也有一些例外,

年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会计制度以及年年初的《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除了传统的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方面的内容外,

也独立地规定了一些资产计价和收益确定政策。实施“两则两制”时,由于当时《企业会计准则》只有一个基本准则,

尚不能满足具体指导企业会计实务的需要,所以根据基本准则按行业制定了种会计制度。这些行业会计制度也相应地充实一些会计政策的内容,即资产计价和收益确定方面的内容。

这就是为什么随着具体准则制定工作取得进展,

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重叠之处越来越多、人们越来越关注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关系问题的根本原因。如果说,年代末开始搞会计准则时,还主要是直观地借鉴西方国家会计准则这个名称和形式,

那么经过年来制定会计准则的长期实践,我们切实感到,分要素、分经济事项制定会计准则这个形式,有显著的优越性。一是分会计要素、分经济业务制定会计准则,

有可能将某个要素或业务所涉及的定义、特征、确认、计量和披露要求阐述得比较全面且清楚,

逻辑严密;而会计制度是按会计科目组织其逻辑结构的,其核心是帐户设置、记录内容和信贷规则,不可能象会计准则那样根据特定要素或业务的需要灵活组织其结构和内容。二是会计准则这种形式已经成为国际公认的规范形式,

已经为国际社会所认同,象法国、德国等国家也开始采用会计准则这种形式。曾经普遍认为,

会计制度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应当用会计准则取代会计制度。现在看来,

评价会计制度,应当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辩证地看。就内容来说,通过会计制度规定资产计价和收益确定等会计政策,

并不是绝对不可行。有人说会计制度规定过死,

不利于企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会计政策。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实际上,并不是会计制度规定过死,

而是财务制度规定过死,不能把财务制度的问题算到会计的头上;就现行的会计制度来说,除了仍然过多受到财务制度制约之外,很难说会计制度所规定的会计政策过死。

再说,就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而言,

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余地将越来越小。会计制度的问题出在它的形式上,即如前面提到的,由于会计制度是按会计科目组织其逻辑结构的,

因此,无法对特定会计要素和会计业务的确认、计量作充分交代,

也就限制了它的作用范围,这也是形式决定内容的一个例子。

会计活动包括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四个环节,因此,

会计规范也就有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这四个可能的要素。无论是国际会计准则,

还是其他国家的会计准则,都只包括确认、计量和报告三个环节,

而基本上没有涉及记录这个环节。就我国的会计准则来说,必要时也有一些有关帐户的规定,比如,

单设帐户还是合并反映,

直接转销还是备抵方法,就屋于记录的规定,

因为不影响计量的最终结果。有关记录环节,所解决的问题主要有帐户的设置、帐务处理程序、帐户对应关系、帐户与报表项目的协调和配合初二周记500字等等。

现行会计制度的形式特别适合于记录制度。所以,

要不要用会计准则代替会计制度,实际上就变成了还要不要对会计记录环节作出规定?有关记帐方面的事,是不是交给企业自己来做?笔者认为,

会计制度有关记录环节的规定,主要是帮助企业设置会计科目和建立会计核算体系,

并不象会计准则那样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所以,

要不要对会计记录环节作出规定,取决于企业会计实务有没有这个需求。离开特定环境,绝对地说取消会计制度或保留会计制度,都是片面的。

近一个时期以来,有不少发展中国家建议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包括会计记录在内的帐务处理程序作出规定或提供指南,

日前,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新设的发展中国家和体制转换国家会计指导委员会(即;我国会计文献大都将其译为“筹划委员会”。笔者认为,

译为“指导委员会”更为贴切),其研究课题之一是,就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要不要就会计程序提供指南提出决策建议。

另外,法国的通用会计制度(即;国内大多将其译为“会计总计划”或“会计总方案”,这实际上是对法文的直译。

法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最近出版的英文文献,将其译为。笔者以为,为正确表达这份制度所包含的内容,应当译为“通用会计制度”)作为法国会计特色的体现,

在西非国家及世界一些地区有很大影响。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提出的命题也是,

要不要提供象法国通用会计制度那样的会计指南。笔者认为,就我国目前会计实务来说,

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还没有形成,企业会计人员尚不习惯于自己设计会计制度,所以棒供一套与会计准则相配套的会计制度,推荐会计科目,解释会计科目的性质和使用方法、交代会计程序、提供主要经济事项分录范例,

对于帮助企业更好地运用会计准则,提高会计效率,加强内部监督和政府监管,

还是有必要的。鉴于目前会计制度种类比较多,

不便于检索和执行,建议适当加以归并。

随着企业会计手拉手作文400字准则体系的建立,

企业会计人员簿记水平的提高,

加之会计准则指南中提供了各类业务的相关会计科目和记帐方向,会计制度的作用将逐步弱化。什么时候会计人员感觉到这套制度对于企业来说没有什么参考价值了,这套会计制度也就自动取消了。我们实在没有必要再在准则与制度的存废上花太多的精力讨论了。

以上方案如果可行,

那么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关系的新模式就可以简单地概括为,

会计准则主要规定确认、计量和披露标准,

而会计制度则主要提供会计记录指南。有人认为,会计准则偏重理论,

会计制度偏重实务;

会计准则是抽象的,

会计制度是具体的,会计准则是原则,

会计制度是方法。这些观点,

显然天法正确界定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关系,

对于指导会计改革实践也是有害的。

鉴于会计准则目前还主要是在上市公司执行,建议先在上市公司试行这一模式,非上市公司暂时仍主要执行行业会计制度,但应当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进,逐步扩大新模式的适用范围,

最终过渡到新模式。

会计财务制度范文第篇

第二条学校财务机构(处、科)会计人员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会计监督。

第三条学校财务机构、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监督的依据是:

。国家财经法律、法规、规章;

。会计法律、法规;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国务院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制定的具体实施办法或补充规定。

。学校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

。校单位内部的预算、财务计划、经济计划、业务计划等。

第四条财务人员应对每年制定的财务预算的合理有效性进行监,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督,

并按规定程序上报获得批准;在预算执行中严格审核各项收支情况,对超预算的项目要按规定经主管校长批准方可列支;对大型物资采购要参与招投标过程并严格审核起费用开支情况。

触动了我的心灵作文

第五条财务人员应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和监督。

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并予以扣留,

及时向财务负责人报告,并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对不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要予以退回,要求经办人员予以补充、更正。

第六条财务机构应依法设置帐簿,

帐簿记录应遵照《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规定。会计人员对帐簿记录不真实、不完整、不全面、不准确的事项要及时予以纠正,并定期进行帐目核对,

保证帐证相符、帐帐相符、帐实相符、帐表相符。对伪造、变造、故意毁灭会计帐簿或者帐外设帐的行为,应当予以制止和纠正;制止和纠正无效的,

应向学校主管领导报告,

请求作出处理。

第七条财务机构应定期编报财务报告,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依法保证报表的真实、准确、完整。

对提供虚假会计报告、强令篡改、编造财务报告的行为,应当制止和纠正;制止和纠正无效的,应向学校主管领导报告,

请求处理。

第八条财务机构应监督财产物资的采购计划的审批制度;

物资的验收、领用保管与使用制度;物资的维护、报废和转让等制度。并定期进行实物清查,

对帐实帐款不符的情况,应查明原因,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超出财务处职权范围的,应立即向学校主管领导报告,

请求处理,以确保公共财产的安全与完整。

第九条财务机构应按照《规范》中的规定对财务收支严把监督关。按照《中央财经大学各项收入管理办法》、《中央财经大学各项支出审核及报销程序》的规定,严格审核各项财务收支的发生情况,

确保学校各项收支的合理合法。

会计财务制度范文第篇

.会计核算中对外投资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很多原国有单位相继被投放到市场中去参与市场竞争。医院作为公益性单位,

虽然不用直接参与市场竞争,但随着医疗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如何将有限的资金进行科学投资以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率,获得最大效益也是各医院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现行医院会计制度中,会计核算方面没有对投资核算进行细化分类,在执行会计制度的过程中,不同所有制医院会计处理所依照的方法也各不相同,

不利于医院资本的合理优化。

.财务预算管理不到位

医院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其经营活动,而医院的财务预算关系到整个医院的经营活动,二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目前,

医院普遍缺乏预算意识,资金预算侧重于主观判断,对预算管理更是缺乏相应的预算管理体系,预算执行脱离实际经营活动,

降低经费的使用科学性。同时,

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和监督体系,不能将责任具体落实下去,预算使去其本应有的约束作用,

加大医院财务管理压力,不利于医院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监管存在的问题

具体表现在监管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财务自身监管薄弱、内部审计执行不力、社会中介机构未发挥有效监督作用等方面。目前,

我国多数医院自身财务监管薄弱,

没有相应的权威内部审计机构,加之政府多头监管缺乏有效的协调沟通,而法律法规以及制度体系又比较笼统,有关惩戒规定不够具体,可操作性差且执行力不够,

使得医院财务监督方面存在很多漏洞。

.信息化管理水平落后

现行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有效执行需要医院信息系统的支持。但是,目前我国医疗改革并不是很完善,信息管理系统并不是最先进的,

各种会计软件和信息化软件也不能及时更新,

且存在医院各部门的管理学经常各自为战,缺乏有效的沟通,不能有效进行资源共享,必定会造成一些物资的浪费。

.医院固定资产方面存在的不足

现行会计制度在医院固定资产的确认、分类、核算及处置方面都做了大胆尝试,

有了新的规定,不仅更贴近医院的发展要求,也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

这种改革创新大大规范了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及核算,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的个别医院求大而全盲目购建、虚增固定资产资产总量以及固定资产减值等,对此各医院应医院之间不必要的重复购建的现象时有发生,根据具体使用情况进行动态跟踪和分析,

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针对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存在问题的改进方案研究

.完善各项资本经营业务的明细划分

各医院为了规范会计处理、做到账目有所依据需要对各项资本经营业务进行明细划分。有关部门应改革过去不合理的会计制度,使业务状况的核算规范化,如可将对外投资项目细做到具体投资有具体的核算要求。

另可参照企业会计制度增高投资收益项目,年底结账时直接将其收入收支结余“其它科目”里。总之要对各种形式的资本经营事项进行明细划分,并制定相应的会计处理规范。

.积极完善医院的预算管理体系

现行制度下,

医院应注重收入与支出的预算管理,积极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做到预算管理内容、管理过程、管理主体的全面化。年度终了,医院应按照财政部门决算编制要求,

真实、完整、准确、及时的编制预算并经主管部门审批。编制预算前进行充分的调研认证,

确定预算基础,核实基础数字,

正确预测各种因素对医院收支的影响;一改传统的“基数加增长”的编制方法,采取零基预算法、弹性预算法等多种方法编制年度预算;

编制过程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对预算执行进行全过程的有效监督,对预算支出必须给出详细理由,在经过科学严谨的论证后方可批准使用。还要对执行结果进行分析考核,

将预算执行情况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充分调动医院各科室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有效降低医疗成本,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加强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监督机制

完美的监督需要来自单位内部、政府部门以及社会中介机构的共同配合。对此应:

()加强政府监督,

会计监督与会计核算并举,

医院的财务部门是医院内部经济活动的中心,是医院财务监管的主体,

这是国家赋予财务部门的法定责任。政府应认清自己在医院监管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加强医疗价格改革,

杜绝以药养医,

定期对监管制度的实施效果展开调查统计,

定期向公众揭示医院各种费用与收支是否平衡的机制等。

()加强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管,医院应树立以财务收支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为主,以风险管理审计为发展方向,

有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摆脱院领导的操控,实现审计结果的公正、客观、独立性。

()加强全院职工共同监督管理,全院上下应统一认识到医院经济活动是和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

各科室、和职工都要担起监管重任,

从而保证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有效实施。

.推动信息化建设,提高医院信息化管理水平

信息化建设不仅可以很好实现资源共享,还能有效节省人力、物力,对单位成本进行科学有效使用。

通过信息化手段有效整合医院资源,

将医院的物流、财务管理与服务的各个系统相互联系在一起,实现了医院信息管理的一体化,并及时地将医院的库存商品、各科室的药品配备情况等反映出来,有利地节省了医院的资源。此外,

现行的会计制度要求所有固定资产从增加的下月起开始计提折旧,在信息化网络体系下,

可以利用会计核算软件实现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使得不同医用资产的计提折旧工作更加简单快捷。

.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设备利用率

医院固定资产是由医院占用有或使用,能直接或间接为医院带来经济效益,

是医院开展医疗、科研、教学等各类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更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增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与制度的完善。医院领导及医护人员要从思想上真正理解固定资产对其工作的不可取代性,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避免各种盲目和浪费行为,

也才能真正利用好固定资产;

同时还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完善,制度是保证业务操作规范化、秩序化、高效率及管理漏洞的重要手段,对于固定资产确认、购置、使用、保管、保值增值、处置等方面都要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再配以高素质的管理人员进行监督考核。

()取消机械部、后勤部等多头管理,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统一采购、报修、报废及使用情况进行管理,并进行二级分类明细核算,全面负责相关事宜的核算及会计监督工作,建立固定资产及累计折旧总账,

并充分运用电子信息化管理手段,科学有效地使用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确保设施设备消耗的补偿和更新改造。

会计财务制度范文第篇

关键词:新财务会计制度;医院财务管理;会计核算

自正式实行新财务会计制度以来,医院财务管理深受其影响。

既提高了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又为医院的财务分析提供可靠的信息依据。因此我们需及时了解医院管理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不断调整改进,提高管理决策水平,

实现可持续发展;正确分析新财务会计制度的对预算、成本、影响,获得最大受益。

新财务会计制度的管理机制

新的财务管理更注重资金的组织管理和运转。医院的财务管理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组织规划医院资金、科学合理地分配以及处理资金方式,

它在保障医院资金的组织、财务关系的协调和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筹集资金科学配置,提高使用率;改革会计核算方式,使医院核算基础发生质的转变;对“固定资产的反映值为计提折旧之后的净值”作出明确规定,

同时添加部分会计核算项目;进一步明确适用范围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一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进行考量。

新财务会计制度对医院财务管理各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为构建新的医院财务管理机制提供良好契机。新财务会计制度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

明确各方责任,形成决策、执行、监督各方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良好机制,突显医院负责人的领导地位,加强总会计师在财务管理上的主导作用,

促进医院财务管理的有效管理、合理竞争,加强各方的责任心和紧迫感。

.加强财务管理的科学规划,

提高内控功能。新财务会计制度更加注重财务的规划性和前瞻性,在原有财务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分析,

作出决策,

编制财务计划,

对资产运营、收支管理、发展潜力作出更明确详实的剖析,

有助于医院发展的总体部署。

同时注重财务监督机制,加强内部控制,

岗位设置更加细化,责任更加明确,

各方制衡更加明显,将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有机结合,确保医院的财务管理更加有序、科学、规范。

.将财务预算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新医改实行‘核定收支、定向补助、超支不补、结余按规定使用’的财务预算管理办法,有助于医院在运行中将管理目标层层分解,细化分工,

责任落实,将医院管理目标和实施效果相统一,对在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控调整,保证效果不偏离目标轨迹;

随时平衡收支配比,加强成本管控,

提高财务管理效率,

降低财务管理成本,随时将收支信息及时传达给每位干部职工,提高每位成员的节约意识,增强责任感。

.加速整合医院的业务系统。

随着信息化速度的加快,很多医院都积极推广系统等新业务系统。它的推行为医院业务管理水平提升提供新动力。这些系统具有一定的分散性,而新财务会计制度对其提出更高的业务要求。

因此,

医院更需要在新财务会计制度的推动尽可能地整合各个业务系统,

使新财务会计制度能够为医院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为医院成本核算奠定基础。成本的核算主要是把医院在业务活动中产生的费用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和核算。新财务会计制度重点强调成本核算和管理,

并参照目标成本进行细化,采取结构分析、量本利分析等方法分析成本变动原因,

完善成本管理系统,通过与同行比较和关联分析,完成成本目标,

把握规律,减少能耗,

提高效益。研究资料表明,在对抽取的所医院的调查结果看,有.%的被调查医院认为新财务会计制度会促使医院加强成本管理,克服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因此新财务会计制度的实施,使医院收集到的成本信息变得更加准确,提高医院的市场竞争力。

.使医院的会计报表体系得以完善。由于医院的资金流动性非常强,

加之目前医院行业的竞争力与日俱增,以及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和医学方面的改革,使其可以通过流动性的资金来保障医院经营的成本信息。新财务会计制度的实施,

极大地促进医院对自身的会计报表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对资金补助、支出情况等方面的情况都更清晰和明确,

为医院财务管理带来极大便利。

.加强绩效管理,

强化风险意识。在新财务会计制度的推动下,各级医院进一步加强成本绩效考核因素,将成本支出与所承担的成本责任相匹配,在绩效考核中,

将成本考核、目标评价相统一,

并进一步量化。

对成本降低的科室或员工给予一定的物质精神奖励,提高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对缺少成本意识,对成本管理控制不到位的科室或个人,给予一定的处罚,

并在职称评审和优秀人员的评定中有所体现。由此在成本控制方面会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新财务会计制度不管是对医院财务管理本身还是人员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进一步强化风险意识,这就要求各级财会人员要更加努力学习财务会计专业知识,

提高财务风险敏感度,能准确地对当前或以后的财务风险作出准确的判断,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结语

总的来说,我国医疗卫生水平处于不断上升的阶段,

这时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不能迎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医院财务方面的改革刻不容缓。而新财务会计制度的实施,贯穿于医院财务管理始终,

不管是领导管理,还是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系统管理、风险防控等方面,

都提出更为严格的标准和参考,

为医院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积极变化。医院方面应该积极落实这一制度,使其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从而提高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任金月,新财务会计制度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科技风,

():

[]王慧,新财务会计制度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分析[]。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

[]朱丽岩,刍议新财务会计制度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中国集体经济,():

会计财务制度范文第篇

(一)财务报销制度不健全

受传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影响,现阶段很多事业单位领导对财务制度体系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

相应的财务报销相关制度建设也较为落后。一方面表现在没有能够与时俱进,

结合新会计制度和单位实际,修订相关的财务报销制度,使得现阶段仍存在“穿旧鞋走新路”的现象,

在执行和落实方面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另一方面表现在部分单位根本没有出台有关财务报销的相关制度,“跟风思想”较为严重,错误的采用通知或口头传达的形式来替代强制性制度的作用。

不仅使新会计制度在执行中大打折扣,

而且也为部分财务人员和单位领导违规违纪埋下了隐患。

(二)财务报销凭证存在失真现象

近年来我国发现和查处了很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违纪违规问题,

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存在违规报销发票、用假发票套取国家资金的行为。

发票作为事业单位采购报销的唯一凭证,其真实性和规范性严重影响着财务报销制度的顺利实施。虽然中央“八项规定”、“六条禁令”力度空前,

“三公经费”开支得到很大程度的控制,但从诸次检查中发现,使用“变身”、“变形”发票的现象仍屡见不鲜。

从账面上看,虽然招待费、公车运行维护费等大幅下降,但是实际支出却并未成比例下降,

这是由于部分单位和工作人员人为更换发票类型,刻意躲避明令严禁的报销科目,

甚至故意隐瞒、篡改和捏造信息而造成的。

(三)财务报销审核和监管缺乏效力

从目前事业单位从事财务管理活动的人员素质来看,

有近一半的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会计财务知识培训,甚至有的单位还没有专职会计人员。

对于财务报销凭证的审核大多是依赖于单位领导或分管领导的简单审查。因缺乏专业性和制度规范,使得这样的审查无法保证其实效和结果。加之财务会计人员在开展财务管理活动时,大多是“看领导眼色行事”,

缺乏形式多样的内外部监督。事业单位一把手的“一支笔”造成了财务报销制度严重脱离民众视野,会计人员的监督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

最终导致了财务报销制度形同虚设,甚至与新会计制度下的要求和行为准则背道而驰。

二、改善事业单位财务报销制度的对策

(一)加强事业单位人员对新会计制度的掌握运用水平

新会计制度的出台,

是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经济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事业单位负责人应加大对新会计制度的重视程度,积极针对所在单位的实际,

按照新会计制度的要求,

及时修改完善单位财务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制定针对性强、政策性强的财务报销制度。

其次,要加大对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人员专业素养的培养力度,要使相关人员清晰的了解掌握新旧会计制度的区别,不管在财务制度制定还是在资产管理、配置、部门预算等工作方面都能做到有的放矢,这样才能在执行财务报销制度方面做到按章办事、按行为准则行事,

从人的主观能动性上减少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

(二)全力推进会计工作信息化进程

新会计制度在重大会计确认、计量以及报告的标准等方面趋向国际准则,这也对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信息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事业单位在财务报销中要始终坚持国库集中支付和财务集中核算的有机融合,通过与银行签订协议、严格实行公务卡制度等方式,在财政部门和相关部分按照有关规定审核报销凭证的基础上,由银行根据公务卡消费数额和审核结果报销款项,从而逐渐杜绝单位直接报销现象的发生。

(三)建立完善财务报销审核和监督机制

新会计制度要求事业单位既要接收财政部门对预算资金的价值管理,

又要对自身预算资金的价值与实物双重管理。这就使得事业单位在财务报销制度建设和实施过程中,要强化财务报销的审核和监督。事业单位应坚决杜绝领导单项审核机制,

建立财务公开审核机制,成立由一般同志任组长的财务监督小组,

负责一定时间内财务报销凭证的审核和监督。对于报销业务比较重要对技术要求较高也可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论证。另外也可从社会上聘请监督员,

对单位财务报销情况进行监督。

成语大全

Copyright www.jiayuanhq.com 全民百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