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产业发展规划范文

admin
发布时间:
2024-04-18 09:24:05

导语:写人

食品产业发展规划篇

关键词:绿色食品产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评估方法

近年来,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一直不容乐观,

地沟油和台湾的塑化剂等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已然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影响着国民的正常生活[]。在人类食品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农副产品,包括农、林、牧、副、渔五大产品,

这些产品每日都大量地供给到人们的餐桌上。传统的农副产品一般是自产自销的,

没有品牌,也没有规模和统一性。目前,

一些农副产品生产者已经意识到品牌及产品质量的重要性,

其生产的绿色食品,

以优良的品质打入了市场。

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绿色食品是指安全、无污染、经过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环保健康食品。严格地讲,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按特定生产方式生产,

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的营养类食品[]。发展绿色食品是发展绿色农业和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的有效途径之一。

我国从年起开始发展绿色食品,年成立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经过年的努力,我国绿色食品生产已经初具规模,逐步建立并完善了绿色食品标准体系和绿色食品认证制度,

建立并全面推行了绿色食品监管制度等。随着绿色食品产业的不断发展,一些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生产条件优越的地区,开始建立起了绿色食品基地。

截止到年底,全国已有个县(农场)创建了个标准化基地,全国绿色食品企业总数超过家,产品总数.万个,

年销售近亿元,出口额约亿美元,环境监测面积.亿以上[]。

绿色食品已成为新时期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引领城乡居民安全优质食品消费的一个热点。绿色食品产业的形成,也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等问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

在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论文网]

首先,

我国国民对于绿色食品的消费缺乏认识,妨碍了绿色食品信息的传播。绿色食品的价格较高,

使得中低收入者缺乏足够的购买能力。其次,绿色食品的生产规模普遍较小,品种单一。从事绿色食品生产的从业者认为生产绿色食品的风险较大,

因此没有大规模的生产投入,不同的农业垦区只适合一种或几种食品的生产,使得生产品种相对单一,

没有强劲的市场竞争力。

同时绿色食品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也是一个主要问题[-]。

另外,我国绿色食品的产业以及绿色食品产业基地往往存在着先污染后治理的巨大问题。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标准体系认证了的绿色食品产业基地,

经过了几年的生产,由于绿色食品生产者的环保意识差,为了提高效益,不惜破坏原有的农业生态环境,

将废水废渣直接排入河流,将垃圾直接倾倒在基地周围,

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使得原本符合绿色食品产业基地标准的垦区不再符合国家的标准,在这样的环境下生产的食品不再是符合标准的绿色食品,

导致此垦区的经济价值贬值,造成了极大的土地资源浪费。由于一直都没有有效的方法解决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对绿色食品生产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及相关政策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在规划编制阶段对规划实施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过程[]。

规划环评实质上属于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全局性,能从源头上防止环境污染。

年月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简称《环评法》)正式颁布并实施。年月日国务院出台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正式实施,在《环评法》的框架下,进一步明确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实施主体,

相关各方面的法律责任、权利和义务。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领域,而绿色食品产业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属于环境影响评价中规划环评的新领域,目前这项工作仍然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步骤可以大致分为步,

分别是规划研究、环境背景调查、环境制约因素判别、规划环境影响识别与预测[]。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现状

年国家环保部在内蒙古自治区、大连市和武汉市等第批试点地区进行了规划环评,取得了成功经验。此后,又陆续批准江苏省、湖北省、宁波市、芜湖市、广州市为规划环评试点省份和城市,

河北省、山东省、吉林省、上海市、天津市、杭州市等许多省市也相继配套出台了多项地方性规章制度[],有力推动了规划环评的实施。由于我国引入战略环境评价较晚,

从而属于战略环境评价范畴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相对落后。目前已完成的区域规划环评有长春经济开发区规划、沈阳市浑南新区规划、厦门东海岸开发区规划、厦门城市总体规划环评等[]。

五大区域重点产业发展战略环境影响评价项目,

环渤海、北部湾、成渝、海峡西岸和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五大区域战略环评涵盖个省,

个地级市,国土面积约万,涉及石化、能源、冶金、装备制造等多个重点行业,以及发改、财政、国土、建设、环保等多个部门。项目集聚了中国环科院、环保部发展中心、环保部华南环科所、上海市环科院、中科院地理所、清华大学等国内一流科研院所,

参加单位及协作单位共计近百家。开展范围如此之大、行业覆盖如此之广、参与部门和单位如此之多的区域性战略环评,在我国还是第一次。五大区域重点产业发展战略环境评价项目的基础性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技术成果已经在相关区域重点产业布局和重大项目的环保准入中得到体现[]。

年月日,我国环境保护部开展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环境评价,

是继五大区域战略环评之后环境保护部组织开展的又一重大区域性战略环评。

开展西部大开发战略环评,是区域性战略环评的一次拓展和深化,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绿色食品产业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绿色食品产业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

我国绿色食品产业迅猛发展,

然而大部分的绿色食品产业和绿色食品基地往往一味的追求经济利益,忽视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因此,对绿色食品产业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首先,

绿色食品要取得长足发展,必须加强基地建设。通过规划环评的方式对基地的建设进行规划和评价,从而从源头上杜绝环境污染的发生。

使得绿色食品从始至终不经受任何的污染,产业基地也实现零排放。

其次,通过把对环境的考虑纳入到规划的制定过程中,建立一种环境、经济和社会综合的决策机制,从而综合各方面的因素,

制定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报告书,

使得绿色食品基地在建设初期就有章可循并且逐步做到细节化[]。最后,规划环评对于绿色食品基地来说可以进一步完善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统筹规划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

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具体实施步骤可归纳如图。

.绿色食品产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理论和技术方法

国内许多学者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和技术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朱坦、尚金城、包存宽等[-]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进行了深入探索。

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国内仍然还是一个新生事物,

在我国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所以目前尚无通用成熟的理论和技术方法,

我国绿色食品产业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借鉴一些理论[]。这些理论能够运用到绿色食品的规划环评当中,起到很大的指导性作用。

在技术方法方面,《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中罗列了规划环评的一般方法。张媛等[]将导则中的方法与实际应用中的一些方法进行了整合和分类,如表。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方法是规划环评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绿色食品产业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更多的是要应用更加切合实际、在实践中更加正确的技术方法作为评价方法,

多种方法的集成是绿色食品规划环评的方法特点,针对不同评价类型,选择不同的评价方法,综合各种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选择出一种或几种特定的方法进行评价。

.。生命周期评价生命周期评价也称作“生命周期分析”、“生命周期方法”等。

生命周期评价是编制和评估产品生产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的输入输出和可能的环境影响[]。归纳起来就是个部分的工作:目的与范围的确定、清单分析、影响评价和生命周期解释[]。

确定环境问题是非常复杂的,因此在判断整个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对于绿色食品产业是否有效以及规划时所遇到的环境影响时,应广泛使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

对绿色食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全过程的分析,从而确定绿色食品是否清洁生产,

是否对环境产生影响,投入产出是否合理。

在绿色食品产业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

生命周期评价可以作为一种直接的评价工具,以此来评价绿色食品基地内的物质流、能量流在基地中的走势以及绿色食品清洁生产工序等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将物质在整个绿色食品基地的动态描画出来,进而对基地进行规划和评价。生命周期评价在农业应用上处于初级阶段[],

徐李娜等[]指出生命周期评价是一种有效的清洁生产诊断工具,并对比了国际国内的生命周期评价对清洁生产的应用现状,指出了生命周期评价对于清洁生产判断的重要性,

具有指导意义。张丽丽等[]应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辽宁西部地区建平县两种玉米生产方式进行生命周期资源消耗与污染物排放清单分析,

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生命周期评价,为加强绿色食品产业的环境管理和减轻农业环境影响提供参考。

.。生态承载力生态承载力理论是指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范围内,生态系统在自我调节以及人类积极作用下健康、有序地发展,生态系统所能支持的资源消耗和环境纳污程度,

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强度和一定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生态承载力是可持续发展科学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是判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分析手段。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承载力分析在战略、规划环境评价、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性,它是解决累积影响以及将战略环境评价与战略规划相融合的重要手段。

生态承载力分析是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之间的关系,是将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相减,

差值为正时称生态赤字,表示该地区人类负荷超过了其生态容量。

差值为负时称生态盈余,表示人类负荷仍在生态环境的承载范围内[]。

因此,通过生态承载力分析在绿色食品基地建设之前,通过能值分析、生态足迹等一系列的方法,根据当地的各个环境因子以及人为活动的实际因素,通过生态模型、人均生态协调系数模型等一系列的计算模型得出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关系[],

从而确定当地的生态特点,

根据数据进行合理规划。赵玉强等[]结合沈阳市浑南新区社会经济发展预测结果,

从水资源、土地资源、污染物、经济等几个方面对浑南新区环境承载力进行综合分析,

并得出了可行性的改进方案。

.。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要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要与自然承载能力相协调,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和改善地球生态环境,

保证以可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和环境成本,

使人类的发展控制在地球承载能力之内。生态可持续发展同>文秘站:总结了中外在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方面的特点,剖析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改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问题的框架思路和途径,

对可持续发展评价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循环经济实际上是一种生态经济,是运用生态学的循环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开发活动,

是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理念上的经济发展模式[]。

它根据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

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实现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和最小的环境代价获取最大的发展效益的闭环流动经济。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进而提高环境效益和经济发展质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达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共赢局面[]。

绿色食品产业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要以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理论为中心,

产业基地的规划和布局遵循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这两个理念。

.。其他理论方法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对绿色食品景观资源进行适当配置利用,

对绿色食品基地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对生产高品位,高质量、优良的绿色无公害食品,对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简称)[-]。

在环境规划中,数据表达直观形象,

输出的结果图形化,更便于为人们所接受。游娟等[]借助的空间分析方法对北京市大兴区的绿色食品产业基地的环境适宜性进行定量评价;刘纯青等[]运用技术选取滦南县自然植被、河湖水系、地质地貌、土壤类型、污染分布、道路体系等因子作为绿地系统布局的适宜性因子,

从而确定了绿地系统的空间布局和发展方向。

此外,规划分析、现状调查分析、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确定重大生态作用区和环境影响区空间识别[]等等一系列的评价方法都是绿色食品产业的规划环评适用的方法。要按照实际情况具体制定评价方法。

展望

通过开展绿色食品产业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可以大大提高我国绿色食品产业的生产能力,从宏观上规划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避免在绿色食品产业建设时期产生重大的选址、规模、性质上的错误。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低食品安全问题对国民健康的威胁,

也可以促进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发展。绿色食品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可持续发展角度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完善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方法有很大的科学价值。

参考文献:

[]胡宏彬。近十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研究述评[]。当代社科视野,

():-。

[]苗雨君,王锦平。绿色食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现代农业科技,():-。

[]杨晓明。环境影响评价与绿色食品基地的建设[]。现代化农业,():。

[]高文。绿色食品年影响力浑然隆起[]。农民日报,

--()。

[]杨应松。我国绿色食品产业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食品科技,():-。

[]席晓东,

杨柳。我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吉林工商学院报,

,():-。

[]刘墨楠。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理论观察,,

():-。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

[]李慧。规划环评工作相关问题探讨[]。中国科技纵横,():-。

[]田丽丽,

徐鹤。武汉市“十一五“规划战略环境评价实践[]。湖南大学学报,,():-。

[]焦彦欣,

王敦球,江成。对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几点思考[]。资源环境与发展,():-。

[]五大区域战略环评基础性工作全面完成[/]。[--]。。

[]西部大开发战略环境评价正式启动[/]。[--]。。

食品产业发展规划篇

【关键词】沽河街道;食品谷;规划建设

近年来,

青岛莱西市沽河街道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打造食品谷的部署要求,坚持产城融合、一体发展,积极发挥地处半岛城市群中心区域的有利位置,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全力推进食品谷规划编制、招商引资及项目建设工作。

一、基本情况

(一)规划定位。食品产业一直以来是沽河街道的支柱产业,为了使支柱产业在新城建设的同时做大做强,

我街道结合全市产业布局调整,以雀巢公司、九联集团两个龙头企业为依托,集聚食品研发、加工、销售、物流等相关产业,

带动形成一个集食品加工、包装、储存、运输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目标是在市区西部建设起一个配套完善、特色突出、产业集聚度高的“食品谷”,打造食品产业新高地。

食品谷整体定位为中国食品行业的技术研发中心、产品展销中心、生产加工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按照布局合理、间隔得当的原则,确定了分区定位,

检测引领,产业集聚,链条发展的发展思路。重点打造生物营养类、谷物类、果蔬类、禽畜类、饮料类等加工区和食品机械包装区。(二)区位及基础配套条件。

食品谷以雀巢公司、九联集团两个龙头企业为中心建设,总面积平方公里,主于沽河新城中西部,紧邻大沽河、同三高速、省道,区位优越,

交通便利,基础配套建设完善,

已实现了道路、供电、供水、供汽、天然气、通讯、排水、排污、有线电视等“九通一平”。其中:青岛九联集团能源公司可为企业足量供热,供热量为每小时吨;埃维天然气公司可为区内企业供天然气,供应能力为万立方米/日;

水资源充足,日供水能力可达万吨;电力便捷,拥有千伏变电站一座,

千伏变电站一座,

在建千伏变电站一座,

可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千伏双回路电力供应;

污水管网配套完善,排污管道同城市污水处理厂接通,

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万吨;中清能生物能源大型沼气项目(山东省厌氧反应器单体容积最大的沼气工程),

单体日产沼气.万立方米。

(三)发展情况。目前,食品谷所规划的区域,除雀巢、九联外,已吸引了德州扒鸡、地普森海洋生物、九和宜生等大型食品项目前来投资落户。

共有食品及食品关联企业个,在建项目个,拟建项目个,在谈项目个。

计划十年内再引进-家龙头食品及关联企业入驻,吸引带动国内外数百家食品及配套企业进入产业链,释放出巨大的优化资源配置作用和发展能量。年,

我们与荷兰家禽协会、荷中家禽发展联盟签署了《关于共同建设“中荷(青岛莱西)食品谷”的备忘录》,开启了食品谷规划建设的新篇章。我们将采取荷兰“”(荷兰语中“农业科研”、“教育培训”和“示范推广”的第一个字母)现代农业发展创新模式规划建设食品谷,带动我市食品科研、教育、人才和产业结构优化的升级,

加快推进区域经济发展。

二、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企业带动力不够。目前只有雀巢、九联有较强的带动力,

仅凭这两家企业很难带动起整个产业链。像德州扒鸡等新落地的实力项目,短时间内很难收到明显成效。(二)配套企业规模不大。像普华物流、坤旭物流、海盛达制罐等有规模配套企业数量过少,

为核心企业的配套服务跟不上,

影响了食品行业发展速度。

(三)用地指标不足。受高压线等因素影响,食品谷规划受阻,大片建设用地无法利用,很多客户有意向但我们无法满足其用地需求。

(四)基础配套滞后。由于现在不允许举债建设,街道一级又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基础配套建设,

影响了项目落地。

三、对加快食品谷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科学规划定位发展方向。对于食品谷,

我们将继续邀请国内外知名设计院共同参与,完善补充食品谷各项规划,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增强食品谷的吸引力。

与荷兰家禽协会、荷中家禽发展联盟加强对接,共同搞好“中荷(青岛莱西)食品谷”编制规划。规划建立青岛市级以上食品检测中心,以产品的高品质引领产业的高端化。

(二)加快破解瓶颈制约。项目落地难、融资难、清障难和手续办理复杂是食品谷项目建设的四大瓶颈制约因素。下一步,我们要夯实土地支撑,

通过规划整合城乡土地资源,有效增加项目用地供给;要强化资金支持,

积极引入资金“平衡理念”,在加大财政资金对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支持的同时,重点突出“项目自平衡”,

通过金融信贷、债权融资、股权融资、融资租赁等融资方式,吸收金融资本和社会资金参与,有效增加资金供给;

要建立和谐清障新机制,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和引导,

在引进市场机制、规范清障程序、强化政府监管、推行阳光清障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要提升为企业服务水平,提供手续办理一条龙服务,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服务群众生产生活。(三)千方百计强化项目建设。食品谷的转型跨越,

更要抓好固定资产投资,加速项目落地建设。要通过抓机制落实、抓重点环节、抓督促检查、抓项目进度,

着力推进食品谷产业发展,努力扩大投资总量,加速架构起多功能型的现代食品产业体系;要创新招商思路,

大搞招商引资,

在食品谷迅速形成优势产业集群,提升产业能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为转型跨越发展注入力量、提供支撑;要继续扩大人才及人才团队招引,

积极引进一批专业化、国际化人才团队,

争取一批食品产业企业总部和企业主导的研发平台前来入驻,积极带动本地食品产业发展;要利用好大沽河沿岸现代农业产业带,为食品产业发展打造一处庞大的原料后备基地,加快“休闲田园游”发展,

逐步提高沽河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食品产业发展规划篇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年)》,食品科学是一个跨多个学科门类的交叉学科。例如,()研究与食品有关的道德意识、道德活动、道德规范、道德教育和修养等内容,

属于哲学范畴;()研究食品的需求与供给、价格与成本、组织与结构、规划与布局、发展与管理等内容,

属于经济学范畴;()研究食品的立法、公共政策、行政管理等内容,属于法学范畴;()研究食品知识普及、食品政策与法规宣传等内容,

属于教育学范畴;()研究食品发展史、食品文化考究等内容,属于历史学范畴;()研究食品的物理化学特征、安全与营养、分析与检测等内容,

属于理学范畴;()研究食品工业生产中所用加工方法、过程和装置等内容,

属于工学范畴;()研究食用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病虫害防治、土壤与营养、种植制度、遗传育种等内容,属于农学范畴;

()研究食品卫生与免疫、营养与健康等内容,属于医学范畴;

()研究食品生产与流通、采购与营销、安全与危机等内容,

属于管理学范畴。由此可见,食品科学研究的内容不可能完全隶属于某一个学科,

需要多个学科交叉研究才能解决食品科学问题。例如,研究食品安全问题,不仅需要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等知识,还需要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哲学等知识。

可以进一步将食品科学涉及的个学科门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划分为相互交叉的个方面(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文化与伦理、食品经济管理)。

。“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领域。食品科学与工程是以研究食品属性和食品工业所依托的科学理论问题、工程技术级装备的实现问题为基本内涵的学科。它融合了理学、农学、医学、工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食品(及其原料)的性质及其影响因素、食品加工过程、贮运与保鲜及其生物学基础等,

形成了食品生物化学、食品生物技术、食品风味化学、食品营养学、食品物性学、食品原料学、食品卫生学、食品检验学、食品加工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品质学、食品质量安全控制学等分支学科。

。“食品政治、文化与伦理”研究领域。食品文化与伦理是以研究食品系统中的文化现象和道德现象为基本内涵的学科。它融合了法学、历史学、哲学、教育学、工学、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食品立法、食品公共政策、食品行政管理、食品文化现象与规律,

食品伦理现象与规范(如污染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动物福利、转基因食品等)等,形成了食品政治学、食品文化学、食品伦理学等分支学科。

。“食品经济管理”研究领域。食品经济管理学科在国内刚刚起步,学科体系尚未形成,

国内外在食品经济管理学科方面的研究也比较少。部分学者对食品经济管理学科的知识体系构成和研究框架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郑锦荣认为,食品经济管理是对食品系统进行全方位研究的一门交叉学科,既要考虑到食品的自然属性,

即食品的经济性,

又要考虑食品的社会属性,即食品的安全性,其知识体系由食品经济管理的独有知识(食品溯源性、食品安全管理等)、管理学与经济学知识(系统科学、行为科学、宏微观经济学等)和食品科学与工程知识(食品加工、包装、食品营养学等)等交叉而成,可以根据食品生命周期的阶段将其划分为食品的整体管理、食品的生产管理、食品的流通管理、食品的营销管理、食品的采购管理、食品的服务管理、食品的质量管理、食品的危机管理、食品的安全管理大知识领域。

[]

相子国在从产业经济、企业管理和社会管理三个视角解读我国《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基础上,设计出一个食品经济管理研究结构图,涉及国家和地方政府、食品加工与流通企业、食品上游个人与企业、食品消费者、食品行业组织、中介服务机构、信息化服务提供商等组织的分工与协作。他认为,

食品经济管理研究的背景是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研究的重点是食品企业创新能力,研究的目标是提升食品核心竞争力,主要研究方向可以概括以下五个方面:食品质量安全研究、食品产业与区域规划研究、食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食品工业“两化”(信息化和网络化)融合研究、食品核心竞争力研究。[]

在今天的“大食品产业”时代背景下,

[]食品工业已发展为一个涵盖“从农田到餐桌”及其赖以生存的制度、政策和技术革新等环境在内的有机系统。随着我国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和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严重,建设食品经济管理学科进行理论研究、人才培养和实践指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认为,郑锦荣提出的食品经济管理的大知识领域仅集中在食品产业链()上,

过分强调了“管理”问题,而忽视了食品系统()的其它有机组成部分(如制度、政策等环境因素)和“经济”现象;

相子国将政府文件作为食品经济管理研究框架的逻辑起点,没有注意到政府文件的时效性与学科建设的规律性之间的矛盾。本文拟在食品系统框架下,以经济学、管理学等理论和方法为指导,重新构建食品经济管理研究框架,

并提出当前食品经济管理研究的重点内容。

二、食品经济管理的学科属性与研究框架

(一)食品经济管理的学科属性

在设计食品经济管理的研究框架之前,首先有必要讨论其学科属性。食品经济管理()虽然是一门融合了经济学、管理学、历史学、法学、理学、工学等基本理论的交叉学科,但其主要任务是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要求,

在食品生产及其相关部门中合理地组织生产力,

正确地处理生产关系,适时地调整上层建筑,以便有效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和自然资源,合理地组织生产、供应和销售,妥善地处理国家、企业和劳动者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

调动广大从业者的积极性,

提高食品生产的经济效益,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对食品的需要。主要内容包括:在科学预测基础上,

正确制定食品工业发展战略,

编制食品工业发展规划和计划;

在食品工业区划基础上,进行食品工业地区布局,

优化食品产业结构;

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物质技术资源和财力资源;建立合理的食品经济管理体制,确定食品生产经营中各方面的责、权、利关系以及分配中的积累与消费关系;正确地组织食品流通;

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手段,调节食品工业经济活动;

全面评价食品工业经济效益等。因此,就学科性质而言,食品经济管理属于管理学门类,可以从农林经济管理一级学科中独立为二级学科。

(二)食品经济管理研究框架

根据上述食品经济管理的主要任务和主要内容,本文以“理论基础———研究方向———应用实践”为框架,构建食品经济管理研究框架。。食品经济理论与政策。

主要研究内容是,以促进食品产业发展为核心,跟踪食品经济管理理论基础动态与前沿,

为国家或地方政府制定食品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提供理论指导,为食品产业政策评估提供方法,解读食品产业最新政策,为食品企业等相关主体决策提供咨询和帮助。。食品产业结构与布局。

主要研究内容是,食品产业结构的形成与演变、食品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及其联系方式、食品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食品战略产业选择及转换、食品产业空间布局等。主要研究方法包括静态分析方法、动态分析方法、实证分析方法和产业关联分析方法等。。食品资源与环境。

主要研究内容是,探索食品经济发展和资源耗竭、环境保护之间的相互关系,评价食品资源价值和环境价值,

制定食品资源与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促进食品产业可持续发展。其中,环境经济评价方法主要有直接市场评价法、揭示偏好法(替代市场法)、陈述偏好法(假想市场法)和生命价值评估。

。食品技术经济与管理。

主要研究内容是,对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食品生产过程中即将采用的各种“技术性”措施和“技术性”方案的经济效果进行论证分析和风险评估,为政府、食品企业及相关部门的投资规划与资源利用管理等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主要研究方法有决定型分析评价法、经济型分析评价法、不确定型分析评价法、比较型分析评价法、系统分析法价值分析法、可行性分析法等。

。食品物流管理。主要研究内容是,食品物流的基本概念、食品物流的主要作业管理活动、食品物流的战略管理、食品物流系统的规划、食品供应链管理等。。食品企业管理。

主要研究内容是,食品企业组织管理和信息管理、食品企业经营决策与计划、食品企业生产管理、食品企业营销管理、食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食品企业财务管理、食品企业质量管理、食品企业技术创新等。。食品产业组织与管理。

主要研究内容是,生产同一类食品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结构、食品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食品市场绩效及食品产业组织政策。主要研究方法是分析范式和博弈论。。食品国际贸易。主要研究内容是食品国际贸易政策与法规、食品国际贸易管理体系、食品国际贸易与安全、中国食品国际竞争力等。

。食品质量安全。

主要研究内容是,食品质量安全的经济学性质与原因、食品质量控制体系、食品质量安全监管、食品质量风险评估与安全预警、食品质量诚信体系、安全食品消费等。

主要研究方法有收益-成本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层次分析、模糊评估、神经网络评估、计算机仿真、声誉机制模型、-回归等。

三、开展食品经济管理相关研究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小题大做”

“小题大做”是所有科学研究的一致要求。这里所说的“小题大做”可以理解为:研究对象的选取要“小”、研究内容要“大”。

食品是一个非常笼统的概念,

涉及的行业很多,不同行业之间、同一行业的不同食品之间具有不同的产品特征、企业规模、行业发展规律,需要分别进行研究。一个研究方向甚至一个研究基地能将一种或少数几种食品研究透彻就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

相子国教授认为,关系国计民生而且产业链较长的食品才有研究价值。山东省高校“十二五”人文社科研究基础———食品经济管理研究基地选取的研究对象有:白酒、功能糖、调味品等。

(二)时代性

不同时期,食品工业发展的特征、存在的问题与主要发展任务不同。

例如,“十二五”期间,食品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强化食品质量安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装备研制水平、加快企业技术进步、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大力推进两化融合。涉及的重点行业包括:粮食加工业、食用植物油加工业、肉类加工业(畜禽加工业)、乳制品工业、水产品加工业、果蔬加工业、饮料工业、制糖工业、方便食品制造业、发酵工业、酿酒工业、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工业、营养与保健食品制造业。食品经济管理相关研究应紧密围绕当前食品工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重点行业展开。

如“食品质量安全”研究方向“十二五”期间应重点研究食品市场准入、政府监管、企业诚信、健康消费等问题。

(三)实践性

食品经济管理相关研究还应注重实践性。例如,年青州市、昌乐县等六县市被评为全国食品工业强县,

作为山东省高校“十二五”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食品经济管理研究基地应及时总结他们的成功做法和经验,提炼出蕴含其中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并为其他地区食品工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支撑。

食品产业发展规划篇

**粮食产业基础薄弱,

城区粮食企业发展空间有限,仓储设施和加工设备比较落后,亟待改善。因此,

抢抓机遇,对接政策,拓宽思路,开拓创新,统筹规划粮食产业经济发展,

加快粮食产业园区建设,不仅是粮食市场放开和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后发展粮食产业的必然要求,

也是新形势下重塑粮食行业形象,振兴粮食产业经济的必然选择。

遵照省政府关于加快粮食产业园区建设的部署,经充分调研论证,

我局提出了适合淮北实际的园区建设思路:统筹规划、分类指导、重点推进。一是以粮食行政主管部门为主导新建园区,

二是以民营龙头企业为依托扩建园区,三是发展县域民营粮食加工基地过渡为园区。经过不懈努力,目前园区建设势头较好,成效较为显著。

(一)以市粮小学生作文大全食局为主体的新建园区进展顺利。

、**粮食物流中心项目。定位在粮食购销仓储、加工、商务、物流于一体,

占地亩,

总投资万元,分三期三年完工。一期工程(**年月-**年月),

建设三栋仓库,容量.亿斤,加上工艺设备、辅助工程等,概算万元(含土地征用费)。二期工程(**年月-**年月),

建造交易场所套、电子商务楼、散装散运配套及附属设施,概算万元。三期工程(**年月-**年月)建造.亿斤容量仓库、.亿斤浅圆仓以及收发系统、面粉精细加工厂和配套设施等,造价为万元。目前一期工程正在建设中。

、百善农产品加工园项目。

为**三堤口粮食收储中心退城进郊项目,选址在濉溪县百善镇,总规划面积亩,

总投资万元,

一期工程征地亩,新建.万吨仓容和日产吨面粉加工企业及办公楼附属工程;并预留二期发展用地亩。三堤口粮食收储中心原有亩土地的土地出让金按有关政策全部返给企业,

用于企业改革和粮食产业发展。利用外商看中三堤口粮食收储中心的契机,对该粮站进行易地重建,按经济、适用、便于管理的原则,变旧为新、变落后的仓储设施为先进的仓储设施。

目前,百善农产品加工园已已完成了土地平整、规划设计等基础工作,按照一边抓工程建设,一边抓项目对接的思路,三堤口粮食收储中心和园区一墙之隔的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鲁南集团谷王食品公司及民资外商达成了三方合作协议,

即将入驻园区共同开发建设百善农产品加工园。

、**国家粮食储备库项目。

正在调研论证从城区退出计划在濉溪县开发区征地亩,建设仓库亿斤,

配套建设铁路专用线,并以储备库为依托,实现购销储、粮深加工的联合链接,预计总投资亿元。

(二)以民营龙头企业为依托移址扩建园区势头强劲。

、天宏农产品科技加工园。

定位在面粉、食品、饲料加工,设计年产万吨优质等级粉、.万吨面条、万吨速冻面食、万吨绿色致敬抗疫英雄作文饲料,总投资.亿元,占地亩,选址在**相山凤凰工业园,

由淮北天宏集团和湖南正虹饲料公司联合投资。此项目被**政府列为全市重点工程。目前,该项目正在建设中,

已投资近万元。

、正大源饲料工业园。定位在饲料加工,占地亩,总投资万元,

已在**相山凤凰工业园落地,主题工程开工建设,已投资万元。

(三)县域民营粮食加工基地发展迅猛。

近年来,濉溪县民营粮食加工企业发展较快。**年濉溪县通过政策引导、招商引资、市场运作,

吸引了一批民资投向粮食加工业。在铁佛镇动工兴建的有康桥盛世面粉加工企业,

投资万元、占地亩、年生产能力万吨。在百善镇动工兴建有鲁王制粉三期工程,

投资万元、占地亩、年增生产能力万吨;华强面粉加工企业投资万元、占地亩、年生产能力万吨;谷王公司小麦深加工项目,总投资万元、占地亩,

年生产面粉万吨,再深加工生产淀粉和谷胺酸,

目前已完成土地征用手续。在临涣镇动工兴建的有鑫麦园面粉企业,

总投资万元、占地亩、一期工程年生产能力万吨。在南坪镇动工兴建的有华瑞面粉企业,

投资万元、占地亩、年生产能力万吨。以上六个项目总投资近亿元,已落实征用土地亩,**年完成投资亿元。

另外,台湾味旺食品加工、曦强大豆精深加工,宏大饲料、益农饲料等项目,正在洽谈中。这些粮食加工项目主要分布在濉溪县的百善、铁佛、临涣三镇,

发展迅猛、活力凸显,

在“宿濉永”粮食加工产业带上渐成亮点,为以后规范的园区建设、发挥产业集聚效应打下了基础。

(四)园区招商引资工作效果显著。

**在粮食产业园区规划、建设的同时,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以招商引资推动园区建设,以招商引资实现大项目和多元投资的新突破。

**年市粮食局共引进项目个,

吸引市外资金万元人民币。天宏农产品科技加工园引进湖南正虹饲料股份公司万元。濉溪县域粮食加工基地**年共引进项目个:镇江市粮食收储总公司投资康桥盛世面粉加工项目,投资额万元;

山东省鲁王集团投资“鲁王”制粉三期工程,

投资额万元;

河南省永城县投资华强面粉加工项目、鑫麦园面粉加工项目、华瑞面粉加工项目,总投资额.亿元;上海裕丰面粉公司投资谷王小麦深加工项目,投资额万元。

加之引进的饲料加工项目,

**年全市完成招商项目项,协议投资额达.亿元,年内完成投资亿元。

以招商引资推进园区建设的效果十分显著。目前,

**粮食产业园区建设呈现出外引内联、多元投资、结构合理、资源优势显现、快速发展的特点。全市现有各类以粮食为主要原料的加工企业近百家,其中小麦年加工能力达万吨、饲料年加工能力达万吨,极大地带动了粮食园区建设的发展,成为粮食经济新的增长点。

二、粮食产业园区建设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当前我市粮食产业化经营仍处在初级阶段,

粮食园区建设处于启动发展阶段,总体水平不高,

在园区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与困难:

一是园区建设资金缺口较大。粮食园区建设需投入大量资金,在以粮食行政主管部门为主体的园区建设中,通过“退城进郊”所获得的资金只能保证园区建设的初期投入,在实施过程中,

城内房地产的变现较慢、较难,明显滞后于园区建设的预期进度。园区建设的中、后期投入要靠引资和贷款,难度加大,

将制约园区的建设进度和园区功能发挥。

二是园区用地征购难度大。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和严格的工业用地报批计划,

使得粮食园区用地规模受到限制,加之农产品加工项目投资强度低、带来的税收少,有关部门挑肥拣瘦,增大了土地征用难度。

三是园区规划规模小。

县区相互争客商、争项目,缺少区域总体产业布局规划,现有粮食园区建设规模较小,

多分散,影响了产业集聚、用地集约、功能配套效能的发挥。

四是项目起点低。从目前我市多种所有制粮食产业园区层次看,

多为中、小规模企业、产品低端雷同,缺少粮深加工的大项目和优势品牌,尚存在退城搬迁、重复建设的现象。

三、对加快粮食产业园区建设的探讨

(一)充分认识区位优势。

**地处苏鲁豫皖四省边界,

位于淮海经济区腹地,

粮食资源十分丰富。“十五”中后期以来,

**及其周边县市粮食加工业尤其是民资粮食加工业迅速发展,

宿(宿州)-濉(濉溪)-永(永城)粮食加工产业带已初露端倪。充分认识区位优势、发挥粮食资源优势,

统筹规划粮食产业经济发展,加快粮食产业园区建设,已经成为**粮食行业发展的历史选择。

(二)抢抓政策机遇。

近几年来,

我市的粮食园区建设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建设粮食产业园区的通知》,省粮食局把今年确定为粮食园区建设攻坚年,为粮食园区建设明确了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市委、市政府把建立农产品加工基地列入淮北产业基地之一,制定了一系列的园区建设的优惠政策,为粮食园区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国有粮食企业改革较彻底、成效显著,是加快粮食产业园区建设的又一内部优越条件。

必需牢牢抓住政策机遇,大胆作为,全面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又好有快发展。

(三)推进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和上下协调。园区建设投入大、工期长、涉及的部门多、报批环节多,需要市委、市政府、省粮食局的大力支持和相关部门的协助。

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市、县粮食局成立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充实园区建设项目工作人员,优先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排定项目进度时间表,

落实责任,

严格考核。同时定期向市委、市政府、省粮食局汇报园区建设情况,争取上级领导对园区建设的关心支持;主动协调相关部门加快各项手续报批速度,

提高工作效率;主动为民营企业园区建设提供服务,使我市粮食产业园区建设有序、快速推进。

、科学规划,

集约发展。建设粮食园区,以实行退城进郊、盘活资产、整合资源、招商引资为主要形式,

因地制宜,

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发展规划,立足当前,兼顾长远,

把园区建设与现代物流规划紧密结合起来,

一次规划,

分期建设。园区建设以项目为依托、企业为主题。

粮食储备、粮油精深加工、批发交易市场、物流配套设施建设等项目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方向。以发展粮油加工项目作为园区建设的主要支撑,引进先进的粮油加工技术设备,延伸产业链。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应用高新技术提升产业层次和水平。

、加大建设资金筹集力度。

园区建设资金要通过重组企业,整合资源来实现,通过重组、托管、兼并等形式,重新整合企业资产,

盘活存量,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率。

同时在园区建设中采取项目建设与资产变现同时进行,

做好资产置换各环节的衔接,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注重招商引资。

充分发挥**的粮食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推介粮食产业园区,以园区为平台,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国有资产与民营资金的融合,

注重吸引大项目进园区,

发展粮油精深加工,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利用招商引资促进园区建设,

使园区建设充满后劲。

、用足用活园区建设优惠政策。

当前,国家关于新农村建设、中部崛起的决策,省委、省政府关于“两淮一蚌”经济发展规划,

都为粮食产业经济提供了难得的发展空间,

省政办【**】号文件对于园区建设在资产置换、土地征用、税收金融支持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我们要领会精神,超前谋划,与相关部门主动协调,

使优惠政策落到实处,为园区建设争取更广泛的政策支持。

、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产业带动辐射作用。以天宏农产品科技加工园、鲁南面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康桥盛世面粉有限公司、谷王食品有限公司、华强面粉有限公司、华瑞面粉有限公司、鑫丰园面粉有限公司和北京政皓天科技开发中心为依托,

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构建布局区域化、经营集约化、服务系列化粮食园区发展新格局。

食品产业发展规划篇

是的缩写,

称为“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

它是一个保证食品安全的预防性管理体系,也是目前国际上公认为最有效地食品安全质量保证体系。

其强调的是在生产过程中通过预防将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危害降到最低限度,而不是靠事后检验来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具有预防性、安全性、动态性、非零风险及全过程控制几个特点。

的应用优势

()体系建立在过程控制的基础上,

对终产品的检测仅作为验证体系的有效性;

()体系可以进行预防性控制,防止不合格品的出现;

()体系可以进行自行控制,使加工者具有自检、自控、自纠能力;

()体系可以追溯加工及控制记录,使政府检查或产品出现问题时有据可查。

相比传统食品安全控制方法,具有的独到之处

不是零风险体系,是用来将食品安全危害降低到可接受水平,并持续改进的体系。

传统的食品安全控制流程一般建立在集中观察、最终产品的测试等方面,通过“望、闻、切”的方法去寻找潜在的危害,而不是采取预防的方式,因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举例来说,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食品加工工作,靠直觉去预测潜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在最终产品的检验方面代价高昂,

并且为获得有意义的、有代表性的信息,在搜集和分析足够的样品方面存在较大难度。

在管理体系原则指导下,

食品安全被融入到设计的过程中,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最终产品检测。因而,

体系能提供一种具有预防作用的体系,并且更能经济地保障食品的安全。部分国家的实践表明实施体系能更有效地预防食品污染。例如,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的统计数据表明,

在水产加工企业中,

实施体系的企业比没实施的企业食品污染的概率降低了%~%。

应用现状

自世纪年代末创立至今,已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和在年代后期大力推荐。目前推广应用较好的国家有:加拿大、泰国、越南、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冰岛、丹麦、巴西等国,

这些国家大部分是强制性推行采用。体系逐渐被美国官方机构认可,美国和美国农业部食品安全检验署先后要求在低酸罐头、水产品、肉禽类产品、果蔬汁的生产加工中建立体系。同时,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也对体系进行了研究和应用。

年,加拿大食品检验署提出了食品安全促进计划(),

制定了教程和通用模式。

澳大利亚检验检疫局也把应用到肉类加工上,了肉类安全质量保证体系()制定指南。欧盟在//和//指令中明确要求食品加工企业建立以为原理的“自我检查系统”。

日本厚生省在“食品小六法”中颁布了食品加工厂实施体系的认可管理制度。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所属的食品法典委员会()在《食品卫生总则》的附件中也制定了“体系及其应用准则”,体系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普遍认同和推广。

在我国,

从引入到应用至今,

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控制食品原料安全性、食品生产、食品与原料流通过程、餐饮等方面。年颁布的《食品安全法》法明确规定“国家鼓励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符合良好生产规范要求,

实施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这一规定表明在食品安全控制及管理过程中将被作为一项长期的手段得以更深层次的应用。

我国食品企业体系主要特点

。不同类别产品生产企业体系各具特点

中国年了/~肉及肉制品、水产品、罐头、速冻方便食品、速冻果蔬、果汁及蔬菜汁、餐饮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年了《乳制品生产企业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要求》,这些标准都是在公布的通用体系基础上,考虑中国国情和具体生产企业体系特点,

建立的专业体系要求。食品生产企业按照不同的专业标准建立体系对食品安全危害的控制更有针对性。

肉及肉制品生产企业要求中,

对肉制品原料;宰前检验;

宰后检验;粪便等可见污染物的控制;

生产加工、储运过程中的温度;物理及化学危害的控制等提出了要求。

水产品加工企业要求中,

规定了捕捞、养殖、进口、双壳贝类等不同来源的水产原料卫生、储运要求;对加工过程温度时间的控制、不同加工工艺水产品加工条件特殊要求、终产品储运等与水产品安全管理特殊要求给予了规定,成为建立体系不可缺少的部分。

餐饮业要求中,

识别了不同餐饮食品加工方法,

包括粗加工、热菜加工、凉菜加工、面点加工、冷加工糕点、鲜榨果汁、生食海产加工等应实施的环境卫生及关键点控制内容。

乳制品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标准是在年三聚氰胺事件后制定并的,这一标准在原理的基础上增加了针对乳品原料标识和追溯计划、产品召回计划、应急预案和产品防护计划的要求,

以全面保障乳品安全。

在中国食品企业发展尚不平衡的今天,在发展仅年历史的中国,

在基本原理及标准的基础上创新,建立一系列针对不同食品的食品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专业标准为建立实施体系的企业提供了专业方向。

当前,企业建立的体系已逐步呈现出各自的特点,与企业的实际紧密相联。

。前提计划与计划共同实现对食品安全危害的预防控制

计划仅是通过关键控制点实施对食品安全危害的控制,不能对所有面临的危害施加控制。

前提计划,即在整个食品生产过程中为保持卫生环境提供必需的基本条件和活动,可对未由计划控制的危害实施预防。

前提计划与计划共同发挥作用,

才能对危害分析识别出来的所有食品安全危害施加全面、有效的预防控制。在中国提出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中,前提计划包含基础性前提计划和产品类别性前提计划,

基础性前提计划针对食品生产环境中的一般潜在危害,产品类别性前提计划针对食品生产线中与生产工艺相关的特定潜在危害,计划针对生产线上的显著危害,前提计划与计划有机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食品安全危害预防控制体系,

两者共同实现对食品安全危害的预防控制已得到当前中国食品企业的共识,并在企业建立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中得到充分体现。

。危害识别与控制逐步深化

危害识别预评估是应用的关键步骤,

是体系的核心之一。在中国体系建立初期,识别各生产过程食品安全危害时往往只停留在对食品安全危害类别的识别上。

年体系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企业已开始重视科学研究和各类资料、标准、文献的使用,对各类生物、物理、化学性危害的识别已逐步深入和具体。危害评估的方法也更具科学性,

制定和建立的控制措施相应也对控制特定危害具有更好地针对性。

。重视原辅食品安全危害分析及控制

保证食品的安全须从源头开始。

食品加工原料,尤其是种养殖过程的化学危害难以由后续的生产环节消除,成为重要的风险来源之一。中国食品生产企业重视对食品生产源头原辅料的食品安全危害分析,

多数企业将种养殖过程的管理纳入体系的建立,

用计划实施相应食品安全的控制,降低了原料风险的引入。

。标准卫生操作程序及关键控制点监控系统的可操作性逐步增强

在体系引进之初,

企业在建立标准卫生操作程序()文件时经常照搬标准要求,关键控制点的监视系统也难以明确规定如何实施监控活动、如何实施关键控制点验证,体系文件规定的内容框架性强,实施的可操作性差。企业通过一段时间的体系运行后,

特别是中国提出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了“卫生条件”和“潜在危害”概念后,逐步认识到将通用的卫生标准操作程序转化为本企业具体的卫生指标要求,对建立可操作性强的计划具有重要意义,并在明确潜在危害的机理情况下,

可以更加有效预防潜在危害,更加可靠地在关键控制点上控制显著危害,

一个明确、具有可操作性的体系才有可能实现真正有效的管理。近年来,更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可操作性体系文件的建立。体系文件一方面更满足标准的要求,

另一方面也逐步接近企业的实际运行。

我国研究及应用的不足

()企业对投入研究的精力和财力不足;

()对产品安全危害的基础研究投入匮乏;

()我国对的研究较国外的科研相对落后;

()研究成果转化慢,

效果不明显;

()推进的保障措施效果与预期有所差距。

小微食品企业实施体系的困难与建议

。存在的困难

()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主要管理者知识匮乏,

质量安全意识淡薄,对建立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管理能力不强,对实施体系重要性认识不足,

例如有些企业虽然编写了计划,

但未严格按照要求有效运行,有些企业没有建立质量否决制度,

实验室对检验结果不做判定,致使不合格品出厂;高素质人才短缺,缺乏技术储备和发展后劲;在一定程度上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识不足,

原料质量控制不严格;产品不能适时升级,

达不到进口国要求;诚信道德体系建设滞后,

个别企业唯利是图。

()外部因素给出口初加工食品企业带来的问题和困难

企业成本提高,利润压缩,

企业用于质量安全控制投入降低,计划难以有效实施和持续改进;

国外市场需求下降,资金周转困难;招工难,员工队伍难以稳定;

体系不能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结合,导致企业无法有效实施;小微食品企业产品种类繁多,我国现有规范不能满足所有需求,且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标准过高,

很多小微食品企业无法达到要求。

。建议

()政府和监管部门应采取的措施

将食品企业实施体系纳入地方食品安全法规要求;建立一套符合国际要求并行之有效的标准体系,既能提高准入门槛及食品安全质量管理水平,

又适用于我国食品企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引入分级分类理念;大力发展认证认可服务业,通过第三方认证机构认证,帮助企业提升安全质量管理水平;

巩固提升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保证原料质量安全;开展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

帮助企业转型升级。

()小微企业自身应采取的措施

食品产业发展规划篇

【关键词】粮食核心区建设区域经济协调资源环境

综合承载力

一、引言

年国家确定河南为“粮食生产核心区”,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工程已纳入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

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包括黄淮海平原、山前平原、南阳盆地,覆盖全省个县。

但年《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将全省划分为中原城市群、豫北地区、豫西南地区和黄淮地区四个经济区。

河南省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是各行业的基础,畜牧业、粮食加工业都立足于农业。

河南粮食核心区建设的内涵在于探索出了一条工业化、城镇化与粮食安全共赢的崛起之路,

既要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又要以农业化促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粮食工程的实施,而“四区域”的发展关系到河南的崛起。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在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内,如何实现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与区域经济之间协调发展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二、实施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因

、存在资源配置矛盾

()土地的稀缺性。

耕地是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充足的耕地是保障粮食安全生产的前提。工业化发展与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在空间和区域上会产生争夺土地资源的矛盾,

会导致区域局部利益冲突出现。耕地的数量、质量是影响粮食安全的最基本的约束因子,在很多情况下由于土地使用不当或过度使用,使有价值的土地特别是耕地大量减少。河南人口众多,

耕地资源有限。

因此,要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要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尽可能少占用耕地和林地;

提高耕地利用集约度,增加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加强生态保护,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耕地总体质量。

()资金配置不合理。

为把河南打造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稳定增长核心区,中央和河南省陆续投入巨额资金,用于河南粮食核心区建设。

但在国家和地方财力的有限支持下,省财力对粮食核心区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资金配置不合理,导致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存在资金缺口或资金未得到充分运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资金、技术、资源等大部分流向投资环境好的中原城市群。而其他区域,

尤其是黄淮地区,由于资金、人才、技术的匮乏,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落后,

导致经济发展严重滞后。

因此要制定相应的政策,

统筹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在资金、项目上加大投入,加快推进这一地区的城镇化进程。

()劳动力资源的配置矛盾。

在资源配置与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上出现粮食核心区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争夺劳动力资源的矛盾。河南农村人口数量大、人均耕地少、工业起步较晚、城市化水平低、城乡二元结构突出,

这一基本省情导致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因此要消除阻碍劳动力市场发育的各种制度,根据劳动力需求信息,

协调好粮食核心区建设与“三化”之间劳动力的输入与输出关系。实施农产品加工战略,

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加工产业,加快河南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

、各行政区的利益冲突矛盾

()粮食核心区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区域之间存在利益的摩擦和冲突。

由于区域经济封锁、产业结构趋同化等现象,阻碍了粮食核心区的建设和发展。县域之间为争夺原料而发生各种经济摩擦和矛盾;

政府对不同区域产业的支持、扶持力度不同,也会导致区际利益冲突。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和全国粮食主产区,经济发展大部分来源于县域经济的贡献。发展县域经济是化解粮食核心区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重要途径,

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载体。

()不同市、县的非合作博弈形成的冲突。不同市、县之间的利益冲突是由非合作博弈造成的,就是参与人在博弈过程中不能达成一个有约束力的协议。

在区域利益体系中,不同市、县之间的利益之争实质上是不同区域在争夺带有倾斜性的资源。

由于信息不对称,市级政府所代表的区域利益处于主导地位,在不同时期,

省政府对不同的区域类型会采用区别对待政策,这无疑会给各区域留下讨价还价和“寻租”的空间。

三、粮食核心区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策

、积极探索农业和工业良性互动机制

()积极探索涉农企业与工业发展良性互动发展机制。以涉农企业发展为突破口,积极探寻粮食核心区建设与工业发展良性互动机制。

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提高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力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改善生态环境、推进新农村试点建设,

达到以农促工的目的。工农业互动发展,必须围绕以农业办工业,

以市场为导向,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实现工农业良性互动。“工业反哺农业”是一种具有粮食生产特色的新型工业化模式。

近年来,河南省坚持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建立以工业企业为龙头,

形成种植业――养殖业――食品加工――污水和废物回收利用的产业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促进工农业良性互动。

()实施产业联动协调机制。在粮食核心区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上,

要以项目为动力,

以产业联动和产业升级为根本保障推进两者的协调。以产业驱动弱化城乡二元结构,以产业的协调机制来促进河南粮食核心区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其中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包括配套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重点水库建设、低洼易涝地治理、骨干河道治理、土地治理等个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努力构建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探索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富民强县的目的,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

培育龙头企业。河南省是全国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以优质小麦和优质畜产品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要支持黄淮地区的四市(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大力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龙头企业,

建成全国重要的粮食和畜产品加工基地;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建立健全农牧业社会服务体系;以农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为重点,

积极培育发展大批农畜产品加工、运输、营销龙头企业和产业化经营组织。

要进一步落实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政策措施,支持特色农业和农副产品工业发展。河南农副产品深加工业要依托动植物资源,

发展以农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特色产业,既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又突出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

有利于提升农畜产品加工业行业的竞争力,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农畜行业产销协调发展。

()以品牌驱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品牌既是区域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依托和强大动力。

河南方欣米业的方欣牌大米、河南大程面粉实业的豫花牌小麦粉、许昌湖雪面粉的湖雪牌小麦粉等,

借助于市场和经济手段,以城市工业来支持乡镇企业,把城市工业的利益触角延伸到农村,

通过兼并、收购、合作等形式参与县域中小企业的调整和改制。把安全、优质作为食品产业的生命,作为品牌第一要素,切实增强品牌的安全、质量意识。

将品牌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充分发挥特色农业产业带来的区位优势,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和竞争优势。要完善保护措施,

做好现有品牌,打造驰名品牌,培育更多新品牌,积极开展各类宣传活动,

使河南农产品品牌更有诱惑力、竞争力、影响力。

、健全区域合作的动力系统,完善利益形成机制

粮食核心区建设与区域经济的协调仅靠政府的推动不能持续,

需要借助于“四轮”驱动,即政府驱动、市场驱动、企业联动和民间互动的动力系统,形成人力资源、自然资源、技术、信息与资金等要素流动构成的最大势能。

以四轮驱动,探寻利益的结合点。四个系统之间的相互协调,

需要采取政府适度干预的协调机制。政府适度干预的协调机制的作用是消除无序发展和恶性竞争。这一机制可以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稳定的宏观与政治环境;

为企业投资提供一个良好的公共平台,提高企业投资的质量与效率;促进企业集群的发展与调整,为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实施提供一种积极的长期机制,

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发挥城乡规划的主导和统筹作用,

合理配置空间资源,优化空间结构

()在土地规划层面上。中原城市群用地要与河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用地的规划相统一,

应防止不同的规划相互干扰,

影响空间统筹。在河南粮食核心区规划建设中,已投资亿元建设信阳、南阳、开封三个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又续建安阳、商丘和濮阳三个大型商品粮基地,

并投资亿元建设良种繁育基地、测土配方施肥工程等,完善粮食核心区的科技支撑体系。

()在土地空间开发模式上。实行节能节地的都市圈战略,

按照都市圈来组织经济活动,提升经济辐射力,更好地发挥中心城市的增长极的带动作用,

形成以郑州为核心,包括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等城市的中原城市群“大集中、小分散”的空间格局,从而达到耕地保护、城镇化有序健康发展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的。

()在土地利用模式上。优先鼓励和引导粮食生产核心区形成多种形式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适度规模化经营,

提高粮食生产资源利用效率,大力培育和扶持专业种粮大户,推动粮食生产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在土地的利用模式上完善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制度,有利于形成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和工业化、城镇化土地的统筹利用。在粮食核心区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协调上,坚持效率与公平兼顾;在土地管理方面,

政府通过总量管理控制土地供给。

四、结论

粮食核心区建设体现了区域经济注重发展自身优势,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基础上,

改进完善有关政策,

实现粮食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和标准化,建立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这其中的内涵是培育一批产业集团,打破区域界限,实现区域连片开发、规模经营。

引进新的科技手段,提供粮食育种和产业化的支撑,利用利益的牵制效应放大河南的区域效应。

建立粮食核心区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河南要解放思想,在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同时,实现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注:基金项目:本文是年度河南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河南粮食核心区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项目编号:)与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粮食核心区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基于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视角》(项目编号:)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李素琴:年度河南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河南粮食核心区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研究报告[]。。

[]剧文、李恒:建设河南粮食核心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农村财政与财务,

()。

食品产业发展规划篇

【关键词】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食品工业思路对策

食品工业是朝阳产业、民生产业和世界第一大产业,同时也是河南省和郑州市的支柱产业、品牌产业和优势产业。河南省以从食品工业大省向食品工业强省跨越以及从“中国粮仓”向“国人厨房”和“世界餐桌”跨越为目标,郑州市则致力于打造食品工业强市和全国重要的食品工业基地。而作为河南省唯一的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规划发展目标是打造河南省食品工业重点集聚区和中部地区有重要影响的食品工业园区。因此,为实现上述发展目标,郑州市政府必须深入分析开发区食品工业的现状和问题,理清发展思路,

明确发展方向,加强具体保障措施的研究。

一、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食品工业发展现状

、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现状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东南部,成立于年,

年月被国务院批准为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也是目前河南省唯一的一个部级经济开发区。开发区原规划面积.平方公里,

经过三次扩充,当前规划控制范围为郑州市的陇海铁路以南、机场高速以东、郑民高速以北、万三公路以西,

规划控制面积达到平方公里,区内常住人口、产业工人及从业人员万余人。开发区以生产汽车及零部件制造、装备制造、食品工业、电子信息、现代物流为五大主导产业,

已经成为河南省和郑州市对外开放的先导区和重点产业园区,外资企业、工业企业和出口加工企业的聚集地以及郑州东南部的绿色产业园。

、食品工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

在“工业立区、科技兴区”发展战略的指引下,

开发区食品工业坚持把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

依托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良好的区位交通、广阔的市场规模等优势条件,紧紧把握中部崛起战略、东部产业转移、区域食品产业振兴规划和居民食品消费升级的良好机遇,以跨越式发展为主题、以产业布局调整为主线、以项目投资为载体,形成了加快发展的良好基础。

年,

区内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产值由年的.亿元提高到.亿元,

逐渐发展成为开发区的支柱产业。目前区内已拥有郑州益辉食品、河南省天冰冷饮、河南笑脸食品、河南牧鹤饲料添加剂、郑州红门饲料、郑州东海九鼎饲料、郑州上好佳食品等七家规模以上食品类企业。

同时,通过招大引强和内引外联的策略,一批投资规模大、产值效益高、带动作用强、品牌效应突出的食品类重点项目相继进驻,

如河南中烟工业公司郑州和新郑卷烟厂联合易地技术改造项目、中粮集团和益海嘉里粮油加工项目、百事可乐郑州灌装厂及配套吹瓶厂项目、双汇集团肉类加工及物流配送项目等。开发区在食品工业的四大行业门类(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制造、烟草加工)都有企业涉足,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食品工业体系。

随着这些项目的建成投产,开发区食品工业将呈现高速增长的跨越式发展局面。

二、食品工业存在的问题

、产业规模偏小、产业配套能力较低

开发区食品工业起步较晚,

近年来虽取得长足发展,但食品工业产值规模仍然偏小,年产值不到亿元,占开发区同期亿元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不足%,

与郑州市内的新郑薛店中原食品工业园、二七区马寨食品工业园、以思念和三全为主体的速冻食品工业园等差距明显,

甚至不如三全、思念等食品龙头企业的产值规模。同时食品机械、食品配料、食品包装、生物制药等食品工业的辅助产业发展缓慢,物流配送、金融、保险、中介、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也比较滞后,

不利于建立产品销售网络和有效承接产业转移。

、缺少行业龙头企业

开发区内的食品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缺乏具备品牌规模优势、支撑辐射作用强的行业龙头企业,

现有投产的规模以上企业仅七家,

年产值超过亿元的只有一家(河南牧鹤饲料添加剂有限公司年工业产值为.亿元),超过亿元的也仅有四家,

它们的辐射带动作用极其有限,对做大做强开发区食品工业十分不利。

、研发创新能力弱

区内食品企业研发力量薄弱、新产品研发投入不足、技术装备较差,仅河南牧鹤饲料添加剂有限公司设有研究中心,

但也仅为市级,层次和水平不高。虽然郑州市拥有一批食品行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但开发区以及区内食品企业与这些机构并无密切的联系和合作。

研发力量的薄弱和研发投入的不足导致开发区内食品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有限,难以有效进行产业链的延伸。

、空间布局和行业产品结构不合理

区内食品企业的空间布局基本是自然形成,

缺乏应有的前期规划,无论是现有企业还是开工建设中的新进企业,在空间上分布比较零散,

企业间的协作几乎不存在,难以形成集聚效应。同时,现有食品企业主要集中于传统的食品加工和食品制造,

而且原料来源过分依赖本地,省外高附加值、低成本原料利用较少;食品市场、食品工业与农业原料的产业链尚未真正的形成,产业链条短且产品大多属于初加工产品,

加工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品种比较单一,

缺少高附加值的新产品,

而且产品主要供应区域和国内市场,

尚未有产品出口海外。

三、食品工业的发展思路

基于开发区食品工业的发展实际和存在问题,

为实现将开发区打造成河南省食品工业重点集聚区和中部地区有重要影响的食品工业园区的发展目标,开发区必须以食品工业的跨越式发展为主线,

紧紧围绕食品安全、消费升级、精深加工、创新引领的总体要求,秉承“科学发展、生态环保、自然和谐、绿色健康”的发展理念,

遵循“开放带动、龙头引领、品牌竞争、创新制胜”的基本宗旨,通过强化招商引资、扶持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优化空间布局、改善投资环境、健全食品安全质量体系等途径,形成结构优化、品牌集聚、布局合理、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现代食品产业基地。

同时,应注重食品工业的协调发展,优先发展产业基础较好、重点项目覆盖面广以及享有资源优势的面制品、肉类加工、饲料加工、烟草加工、食用植物油加工、饮料制造等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行业;

积极发展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好以及代表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功能食品、绿色与有机食品、都市休闲食品、方便食品等高成长性行业;鼓励发展食品包装、食品机械、包装印刷、食品物流等相关行业。

四、保障措施

、健全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一是认真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强化上述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公众尤其是食品企业的安全生产意识。

二是建立健全食品质量保证体系,

加强对原料采购、食品加工、流通、消费等重点环节的全程监管,

建立食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和食品召回制度;严格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严格审查企业生产条件,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

严格产品出厂检验,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引导和鼓励食品企业开展质量体系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鼓励企业实施良好作业规范()和建立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质量安全体系,

强化食品安全全程控制。

三是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和检测体系,综合协调各职能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职责,实施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逐步建立起以预防为主,

有效干预、快速反应为核心,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食品安全监管新模式和统一、权威、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整合现有的检测资源,形成企业自检、行业自律、部门监督抽检相结合的覆盖全面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四是加强食品行业自律和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以加强质量诚信为核心、以守法遵章为准绳、社会道德为基础、企业自律为重点,以保障食品产品质量安全和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为目标,

通过“政府指导、推动,行业协会加强自律,

企业履行主体责任,社会各界参与并监督”,

逐步建立诚信效果可评价、诚信奖惩制度能落实的企业诚信体系。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针对开发区食品工业产业规模偏小、产业链条短的发展现状,开发区必须加强招商引资力度,按照引进大项目——上下游配套——形成完整产业链的思路,通过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产值效益高、带动作用强、品牌效应突出的重点项目和技术含量高、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广的中小型项目,

迅速壮大食品产业规模。

一是明确招商引资的原则,即“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为主”。二是确定招商引资的对象,树立“区外即外”的招商引资意识,

抓住境外和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充分利用各种关系资源寻找信息,重点围绕大企业产品结构调整、产业链延伸配套寻找项目信息,围绕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找项目信息。三是拓宽招商引资方式,

充分利用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会展招商、登门招商、驻点招商、委托招商、网上招商、飞地招商等各种方式,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是做好招商项目的包装、推介、洽谈和落实等工作,对重大项目实行责任制,实行全过程“保姆式”跟踪服务,确保项目落地。五是明确目标责任,

加强考核奖惩,建立“月统计、季通报、年考核”的招商引资考核机制,

完善“不埋功、不藏拙、不亏待”的招商激励机制。

、扶持培育龙头企业

一是充分利用区内现有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优势(如牧鹤饲料公司),通过兼并、重组、合资、合作等手段,不失时机地进行企业规模扩张和品牌扩张,

在不断完善原有产品体系的基础上,

巩固骨干企业地位,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发展成为龙头企业。二是选择一批机制“灵”、产品“精”、有发展前景的中等企业(如上好佳食品公司)作为龙头企业的重点扶持培育对象,通过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加强企业间合作和重组,

逐步做大做强。三是依托即将入住的大企业项目,如中粮集团、双汇集团、河南中烟、百事可乐等,鼓励它们以强化主业、培育核心竞争力为主线,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资金注入、品牌运作、技术输出、管理输出等多种方式,迅速扩张,壮大规模。四是直接引进世界强和“国家队”大企业。

为培育龙头企业,必须从资金投入、信贷服务、税收优惠、用地管理、电价优惠、改善农产品流通环境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

、实施名优品牌战略

引导鼓励企业树立和强化品牌竞争意识,积极进行名优品牌创建活动。一是以优势骨干企业为主体,通过自主创新、品牌经营、地理标志保护、商标注册、专利申请等手段,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市场竞争力强的知名品牌。

二是积极支持企业创建国家、河南省及郑州市名牌,对获得国家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及河南省和郑州市名牌和著名商标的食品企业,

分别给予相应的奖励。三是支持企业加大品牌宣传,对在中央一级媒体做产品广告的食品生产企业,按照宣传费的一定比例予以补贴,

鼓励食品企业参加国内外重大食品交易会、展销会、博览会等会展活动,

对参展企业进行补贴,补贴金额根据参加展会的规模、层次等具体情况而定。

四是对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在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科研立项、银行贷款等到方面优先安排财政贴息,在质量管理、信息市场等方面提供优先服务。五是每年选定一批基础条件好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聘请境内外专家、学者建立专家咨询委员会,

帮助企业推动品牌建设。

、鼓励推动技术创新

从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入手,

形成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三位为一体的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体系,以科技水平的提升推动食品工业的升级。一是发挥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支持创建以企业为主体,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校为支撑,

自主创新、集成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的食品工业创新体系。

二是鼓励食品工业关键技术的开发研究和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和水平。三是鼓励企业采用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等先进技术提高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并按相关政策给予一定的补贴。四是鼓励企业进行新产品开发和节能环保生产,

用足用好国家、河南省及郑州市对食品企业新产品开发和节能环保生产的支持性政策。

、优化投资环境

改善环境、优化服务是增强外商投资吸引力和实现招商引资成功的基础性条件。经济发展环境中,

硬环境是基础,软环境是核心。

在硬环境的优化方面,应继续推进和完善以道路、水、电、气、通信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信息、技术培训、生活设施、研发平台、社会服务等相关配套设施。在软环境的优化方面,

一是在用足用好国家、河南省和郑州市支持性政策的基础上,结合开发区食品工业发展实际,在税收、土地、贷款贴息与金融支持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鼓励支持政策。二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继续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简化程序、规定时限、公开透明、规范操作;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

积极落实鼓励投资的优惠政策,不折不扣地兑现承诺;

树立“亲商、重商、扶商、安商、富商”的理念,建立与客商定期交流信息制度、对重点客户进行定期走访沟通制度、定期召开企业联谊会制度、节日对外来企业家进行慰问走访等制度,帮助解决好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真正做到全托式服务、人性化服务、“无边界”服务。

【参考文献】

[]娄源功、戚建永:信阳市粮油食品产业集群发展模式选择[]。粮食科技与经济,

()。

[]刘英贤:河南食品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企业活力,

()。

食品产业发展规划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围绕省届四次人大会议确定的“建设食品药品产业强省和食品药品安全大省”目标,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先进县(市)建设活动,以保障全市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为根本,树立科学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理念,创新食品药品安全管理新体制新机制,

推进全市食品药品产业经济科学发展。

二、创建目标

(一)打造南水北调库区移民(内安)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区。

(二)培植壮大一批食品药品生产和经营企业,

建立一批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工程,为食品药品安全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建设一支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着力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

(四)食品药品质量检验检测合格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粮油质量检验合格率达到%以上;

蔬菜、水果、茶叶中农药残留检验合格率分别达到%、%、%以上;

畜产品、水产品质量检验合格率达到%以上;

乳制品三聚氰胺检验合格率达到%;

豆制品、熟食、糕点、饮品中添加剂和卫生指标检验合格率分别达到%和%以上;

餐饮食品、餐饮具卫生检验指标合格率达到%以上;

药品评价性检验合格率达到%以上;

保健品、化妆品质量检验合格率达到%以上。

(五)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规范,

辖区内无无证经营行为,无制售假药行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覆盖面达到%,举报投诉查处率达到%。

(六)食品药品广告市场规范,无严重违法药品广告。

(七)重大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事故发生率为,一般食品药品安全事故逐年下降,

事故妥善处置率达到%。

(八)公众食品药品安全知识普及率达到%以上,对食品药品安全先进县(市)创建知晓率达到%以上;

公众对食品药品举报投诉渠道知晓率达到%以上。

(九)公众食品安全满意率达到%以上,药品安全满意率达到%以上。

三、创建任务

(一)建立和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管理体制

、管理体制。建立并完善符合我市市情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组织体系,进一步健全分工明确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责任体系,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负责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委员会,

形成统一、高效、权威的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协调机制。

、法规政策。进一步完善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的财政、税收、金融、国土等方面的支持政策。

、考核机制。

建立和健全食品药品安全考核机制,把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考核范围,严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实行重大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事故一票否决。

、技术支撑。

进一步完善食品药品监督检验检测体系,建立食用农产品基地检验检测网络,建立健全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服务环节和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县(市)、乡(镇)两级检验检测网络,

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预警应急机制。建立和健全食品药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和风险防范体系,

加强食品药品舆情监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建立健全应急组织管理体系,

制定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应急预案,开展应急知识和技能培训,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信息管理。

加强食品药品安全信息管理,制定《市食品药品安全信息管理办法》,

构建食品药品安全信息沟通报送网络,

规范信息的收集、报送、披露和行为,

及时、客观、准确地向社会权威信息。

、中介机构管理。规范中介市场秩序,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在食品医药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加强行业自律,

引导企业依法生产、经营食品药品,推动行业诚信建设,宣传、普及食品药品安全知识,

提供科学的食品药品信息和咨询等服务。

(二)培植一批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的市场主体

、规划引导,形成十百千亿产业布局。要将食品医药经济作为地方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纳入全市经济发展整体规划之中,制定食品医药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

、扶持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建设。加强政策和技术帮扶力度,发挥园区产业集群的聚集效应,

支持以园区产业集群为载体整合医药资源。

、大力发展食品药品现代物流。将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打造食品药品现代物流体系,

引进家以上省级食品药品物流连锁配送企业。

、强化企业“第一责任人”责任。全面落实规范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责任,加强产品研发创新,

强化产品质量责任,及时准确公开食品药品质量信息,自觉规范食品药品广告行为,严格推行问题产品召回制度,

切实履行事故损害赔偿责任,建立应对食品药品安全公共危机办法,营造食品药品安全和谐的消费环境。

、建立安全诚信制度。

要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公开产品质量安全承诺,建立企业诚信档案,推行中介评价制度,全面发挥诚信体系对食品药品安全的规范、引导和整合功能,

营造食品药品安全诚信环境。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引导企业注重塑造企业核心价值观,重点打造以主业为核心并得到消费者长期认可的企业品牌。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企业内部形成同心协力、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建设一批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的民生示范工程

、食用农产品示范基地工程。因地制宜地,开展无公害蔬菜基地、无公害畜禽养殖基地、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建设,

全市重点建设规模化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个,无公害畜禽养殖基地个,

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个。

、市场示范工程。制定万村千乡工程、农改超工程建设规划,建成家以上的标准化农家店、家以上生鲜超市。

、肉品双百工程。

全市各超市、农贸市场上架猪肉%来自生猪定点屠宰场,城区屠宰场%实现机械化。

、餐饮服务十百千工程。制定餐饮服务十百千工程规划,创建有条餐饮服务示范街,

建有家学校食堂主要原材料配送中心,创建家餐饮服务示范单位,

家规范化“农家乐”。

、餐厨垃圾处理工程。制定《市餐厨垃圾处理管理办法》,以全市左岸老城区为主分步实施餐厨垃圾统一收集、运输、无害化处理和回收利用。

、无公害饲料工程。制定无公害饲料工程建设规划,建设家无公害饲料生产企业。

、道地药材建设工程。

按照中药材标准化、规范化、产业化、道地化要求,按认证标准,因地制宜,

大力发展道地药材建设,建设个中药材种植基地。

、技术检验检测工程。制定监测检验技术支撑发展规划,建立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机构,

配置相关技术装备,全面开展评价和监督抽验。同时,整合发挥现有食品药品检测机构的作用。

、示范药店规范药房工程。

按照《湖北省示范药店创建标准》和《湖北省规范药房建设标准》,创建家示范药店,%以上医疗机构药房达到规范标准。

、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化工程。

建立全市统一的食品药品对外信息查询系统、办公自动化和电子监管系统。

构建全市行政、技术监管业务协同办公和资源共享网络信息平台。

、食品药品精品名牌工程。制定品牌创建规划,

实施精品名牌战略,认证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各个以上,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个,

有机食品个。

、食品药品安全知识教育工程。制定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教育纲要,充分利用相关网络平台,

开展食品药品法律法规及科普知识的宣传。加强中小学生食品药品安全教育,

食品药品安全知识纳入中小学《社会与科学》课程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各类媒体传播功能,

在全社会普及宣传食品药品安全知识。

(四)建设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的高素质队伍

、制定人才发展规划。制定《市食品药品安全管理人才发展规划》,通过培养、引进、交流等形式,打造一支保障全市食品药品安全所需人才队伍。

、培养企业各类人才队伍。

培育造就一批具有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和一支高水平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成一支门类齐全、技术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培养行政执法和技术监督人才队伍。

打造一支爱岗敬业,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执法队伍和技术监督队伍。

(五)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建立食品药品安全相关标准与安全评估制度。制订具有可操作性的食品地方标准或过渡、分级标准。

建立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风险评估评价制度,有针对性对农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保健食品、新资源食品、药物不良反应等开展安全风险评估。

、强化食品药品安全规范化管理。严格实行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和餐饮服务准入制度;严格农业投入品、饲料、添加剂等使用管理,

对禁用农药、激素、添加剂等经营使用实行实名登记备案制,建立完善的可溯源体系。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认证工作,建立健全“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统一的食品认证体系。

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按照、管理,认真开展跟踪检查工作。

、加强食品药品安全日常监管。落实部门依法监管责任,

开展食品药品监管联合执法试点,食品药品日常监督检查覆盖面达到%。加强对高风险重点企业的实时监管,

重点检查涉及面广、影响大、公众反应强烈的食品药品品种。

、加大食品药品打假治劣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违法行为,对制售假冒伪劣、经销过期霉变、有毒有害食品和生产、经营、使用假劣药品的违法行为查处率达到%。

对构成犯罪的,及时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案件移送率达到%。

、加快食品药品电子信息平台建设。

全面实施食品药品监管数据库管理,

建立企业监管电子档案,全面推行电子监管。对重点企业和高风险品种实行电子实时监控。建立食品药品监督检验与行政监督信息数据交换系统,

实施技术监督与行政监督互联互通。逐步推行行政许可受理、传递、审批的网上办理。建立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平台,

提高对企业和公众服务水平。

、认真开展食品药品抽样检验工作。严格抽样检验工作程序。

积极引导和督促食品药品经营者建立食品药品自检体系,严格防范不合格食品药品进入市场。强化对抽样检验结果的综合分析和运用,依法报告和抽样检验信息。认真开展快速检测工作,

依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行动。重点进行校园周边环境、建筑工地食堂、加工小作坊和大排档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加强对种植养殖业农兽药残留、畜禽产品违禁药物滥用、水产品药物残留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专项检查。重点开展非药品冒充药品、疫苗类生物制品、终止妊娠药品、注射剂类高风险药品、品、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等专项整治活动。

、加强食品药品广告监管。建立食品药品广告审查备案制度,

按照标准审查广告内容。

建立广告监测网络,加大监测力度,

重点打击食品药品严重虚假广告的违法违规行为。

四、实施步骤

食品药品安全先进县(市)创建工作时间为年。共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阶段(年月—月)。

召开食品药品安全先进县(市)创建工作动员会,部署创建工作并制定实施方案。

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各乡镇办要结合本实际,召开专题会议,

并制定实施方案,广泛发动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参与创建工作。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年月—月)。

全面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先进县(市)创建。市创建工作指挥部办公室要做好创建的组织协调工作,对各项创建任务的落实进行指导和督查。各乡镇办要按照创建工作要求,

全面实施创建方案,

扎实推进创建工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分工,

将创建工作目标任务进行分解,制定阶段性创建工作计划,把责任落实到人。

第三阶段,验收总结阶段(年月—月)。

向上申请食品药品安全先进县(市)考核验收,总结创建的成功经验。

五、组织领导

市政府成立“市创建全省食品药品安全先进县(市)工作指挥部”。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指挥长,

分管领导任常务副指挥长,成员单位由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农业局、市畜牧局、市水产局、市质监局、市工商局、市卫生局、市商务局、市教育局、市住建局、市经信局、市农办、市经济开发区、市委宣传部、市广播电影电视局、市监察局等部门组成。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吴高波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

明确责任。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创建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督查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各乡镇办、市政府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

成立相应领导小组、工作专班,

迅速召开辖区和监管行业创建工作会议,

层层分解责任,层层建立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确保任务明确,措施到位,创建工作顺利推进。

(二)密切配合,

形成合力。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相关职能部门要树立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研究加强联合执法、综合执法的有效机制和措施,

严格履行监管职责。

要进一步加强沟通,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确保实效。并于每月日前向市创建全省食品药品安全先进县(市)工作指挥部办公室报送阶段性工作总结,并提出下阶段工作目标和重点。

成语大全

Copyright www.jiayuanhq.com 全民百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