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精神一文的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admin
发布时间:
2023-03-01 15:43:50

导语:叙事

【读后感】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简单来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毛泽东精神一文的读后感范文(精选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毛泽东精神一文的读后感篇白居易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毛泽东的长征诗词艺术地描绘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毛泽东在长征时期一共创作了六首诗词,分别是《忆秦娥·娄山关》《十六字令三首》《七律·长征》《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长征,是指毛泽东本人所经历的长征,也就是中央红军的长征,时间是年月至年月。长征时期血雨腥风,红军处境艰险,毛泽东也是九死一生。然而,这恰恰刺激了毛泽东的创作欲望。年月,毛泽东在去苏联访问的火车上,对陪同前往的苏联人尼·费德林说了这样一番话:“当一个人处于极度考验,身心交瘁之时,当他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几个小时,甚至几分钟的时候,居然还有诗兴来表达这样严峻的现实,恐怕谁也无法解释这种现象……当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我倒写了几首歪诗,尽管写得不好,却是一片真诚的。现在条件好了,生活安定了,反倒一行也写不出来了。”毛泽东长征时期的诗词作品,每一首都有特定的时间地点和创作缘起,都有各自的具体内容。这里主要是从共性方面去梳理它们的主要内容,从中感悟波澜壮阔的长征和伟大的长征精神。雄关漫道真如铁年月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畅谈实现中国梦。他用《忆秦娥·娄山关》中的“雄关漫道真如铁”来形容中华民族的昨天和中国革命的艰难曲折。长征是中国革命道路探索遭遇重大挫折之后的凤凰涅槃,是中国革命漫漫征途的重大转折,是中国共产党人奋斗历程的沉重一页,也是中国革命史的辉煌篇章。当然,我们不能要求诗词作品像纪实文学、像电影或电视连续剧那样全景式地呈现长征的整个过程或者各种细节。毛泽东以真实的感受、开阔的视野、浪漫的情怀、深厚的功力谱写了光辉灿烂的长征诗篇。这些作品生动形象地反映和再现了长征波澜壮阔的斗争生活,如攻打娄山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战胜千里雪,翻越六盘山,“切尾巴”战斗,等等。毛泽东的这些诗词的确是英勇红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苦难辉煌的真实写照,是众志成城、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的高度浓缩,为我们深入解读长征和长征精神提供了鲜活教材。踏遍青山人未老毛泽东来自山区,与山有不解之缘。他有不少作品以山为题,写山的诗句则更是不胜枚举。长征诗词中,毛泽东描绘最多的也是山,比如娄山关、五岭、乌蒙山、岷山、昆仑山、六盘山等。毛泽东以山记史,以山言志,以山造境。山的深沉,山的坚韧,山的博大,与他的诗词浑然一体。最典型的就是《十六字令三首》,他把山写得瑰伟雄奇,绚丽璀璨,流动回旋。《十六字令三首》其一:“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毛泽东用夸张手法突出山的高度,反衬红军飞越高山的英雄形象。在这里,山是客观的,是审美的对象,更是征服的对象。《十六字令三首》其二:“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毛泽东化静为动,强调山的宏大。他把群山比作汹涌澎湃的巨浪和奔腾厮杀的战马,宛如滚滚向前的革命洪流。在这里,山是主观的,是主体的形象,是审美的联想。《十六字令三首》其三:“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山把天捅破了而自身完好无损,天塌下来有山顶着。山,无私无畏、无坚不摧,真可谓是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山,顶天立地,勇于担当,俨然就是救国救民的红军队伍的化身。在这里,山既是客体,又是主体,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体。还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毛泽东诗词中多次出现红旗这个意象。比如,“旗号镰刀斧头”“红旗跃过汀江”。红旗是革命的象征,既代表红军,代表红色政权,又代表中国革命道路。毛泽东南征北战,红旗就是他的生命。而毛泽东又常常把山与红旗联系在一起。如,“山下旌旗在望”“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不周山下红旗乱”“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等等。山加红旗意象是毛泽东长期革命生涯的真实写照。毛泽东为了追求知识走出韶山,为了思索救国救民真理而登临岳麓山,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而引兵井冈山。毛泽东的人生道路是从山里走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成功之路是在山里寻求到并延伸出来的。长征时期的《清平乐·六盘山》中也有山加红旗的这个意象,“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中国革命的红旗,从井冈山一路打到中央苏区,又打到六盘山上,不但没有倒,反而更加鲜艳夺目。在六盘山上迎风招展的红旗,昭示着万里长征的革命性质,也是红军战士革命意志的艺术再现。坚定执着诗言志“诗言志”是毛泽东的一贯主张,也是他的创作指南。诗词不仅生动记录了毛泽东一生的奋斗足迹,也形象地寄寓了他领导中国人民救亡图存、励精图治的价值取向与使命担当,深刻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目标追求和理想境界。长征所追求的直接目的,不外乎两个:一个是彻底摆脱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围剿;一个是迅速北上奔赴抗日前线。毛泽东长征诗词中,有两句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长征的这两个目的。第一句是《清平乐·六盘山》中的“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苍龙,本意是指凶神恶煞。毛泽东年在《毛主席诗词十九首》的批注中,对苍龙的具体含义专门进行了说明:“苍龙:蒋介石,不是日本人。因为当前全副精神要对付的是蒋不是日。”很显然,抵抗蒋介石是万里长征的当务之急。不打破国民党的军事围剿,红军自身难保,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是实现伟大理想的具体行动,直接抒发了英勇红军一定要战胜敌人的坚强决心。第二句是《念奴娇·昆仑》中的“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昆仑山常年积雪。夏天冰雪溶化,会导致水灾,危害中国。于是毛泽东决心倚天抽剑把它劈为三段。然后,“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还东国”原作“留中国”,年,毛泽东批注道:“改一句,‘一截留中国’,改为‘一截还东国’。忘记了日本人民是不对的,这样英、美、日都涉及了。”当时,日本帝国主义正在大举侵略中国,而毛泽东在分配昆仑山时却还能想到要照顾日本人民,这是何等的博大胸襟!“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天下太平和世界大同,是古往今来仁人志士的共同追求,当然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但是,只要还存在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这一理想就不可能实现。《念奴娇·昆仑》的寓意十分深刻。毛泽东想改造昆仑山,其实质就是要打倒帝国主义。年,他在解释这首词的主题思想时说:“昆仑:主题思想是反对帝国主义,不是别的。”这首词的主旨广阔而且重大,堪称旷世罕见,塑造了一个立足中华、放眼世界、胸怀全人类、比昆仑山更加伟岸的光辉形象。红军不怕远征难年,毛泽东接受埃德加·斯诺的访谈时,曾经深有感触地说,“红军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横渡中国最长、最深、最湍急的江河,越过一些最高、最险的山口,通过凶猛的土著居民的地区,跋涉荒无人烟的大草地,经受严寒酷暑、风霜雨雪,遭到全中国白军半数的追击——红军通过了所有这一切天然障碍物”。“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攻坚克难是长征诗词的一个重要内容。“西风烈”“离天三尺三”“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六盘山上高峰”“山高路远坑深”等就是具体体现。长征路上的每一座山、每一条河都是一个个鬼门关,都是对红军的严峻考验。毛泽东勇于面对一切挑战,他傲视万物,藐视一切艰难险阻。“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别以为娄山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英勇红军一越而过。“五岭逶迤腾细浪”,横亘于南方数省之间的五岭山脉连绵起伏,在毛泽东看来只不过是小溪流中翻滚的几朵浪花,简直是不足挂齿。“乌蒙磅礴走泥丸”,山势险峻、高耸入云的乌蒙山,毛泽东也根本不把它当成一回事,充其量也就是在红军脚下滚动的小泥团而已,实在微不足道。“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红军到达六盘山,吃尽了苦头,可毛泽东屈指一算也只有二万里行程,实在很不过瘾,感觉意犹未尽。英雄群像真伟岸古往今来,以诗歌形式记载英雄业绩、表现英雄行为、歌颂英雄品质、塑造英雄形象的作品不计其数。但是这些作品往往侧重表达个人之志,抒发个人情怀,所讴歌的对象要么是以个体形式存在的英雄人物,要么是由个体英雄形象组成的集合。而毛泽东的长征诗词却自成体系、独树一帜。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写道:“毛泽东的叙述,已经开始脱离‘个人历史’的范畴,有点不着痕迹地升华为一个伟大运动的事业了,虽然他在这个运动中处于支配地位,但是你看不清他作为个人的存在。所叙述的不再是‘我’,而是‘我们’了;不再是毛泽东,而是红军了;不再是个人经历的主观印象,而是一个关心人类集体命运的盛衰的旁观者的客观史料记载了。”毛泽东诗词所表现的内容不是他个人的奋斗史或征战史,所塑造的形象也绝不是他本人的自画像。他不是着眼于描述个体英雄形象,而是致力于塑造红军英雄的群体形象。他们具有崇高的革命理想,共同的奋斗目标,昂扬的战斗意志,刚毅的英雄性格。这一英雄形象顶天立地、光辉灿烂,具有排山倒海的无穷力量。除《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专门颂扬彭大将军之外,其他作品的主人公都没有具体所指。长征诗词所描写的任何军事行动,如攻打娄山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越大雪山等,都不是个人行为,而是红军的统一行动。毛泽东不少诗句中有“我”字,如“春来我不先开口”“我返自崖君去矣”“算人间知己吾和汝”。这里“我”就是作者本人。但在长征诗词的“而今我谓昆仑”“唯我彭大将军”当中,“我”就不光是作者本人了,既是自我,也是我们;既是个体,也是群体;既是作者,也是红军。在“而今迈步从头越”“红军不怕远征难”“三军过后尽开颜”“不到长城非好汉”这些诗句中,已经看不到“我”这个字了。表面上“我”已然淡出,可明明又身处其中,只是不再作为孤立的个体存在。“小我”已经完全被红军队伍的“大我”所涵盖所替代,已经进入“无我”的境界。毛泽东经历了从“小我”走向“大我”,然后走向“忘我”,最后变成“无我”的过程。“诗言志”的中国诗歌传统,被毛泽东升华为“小我”与“大我”,“有我”与“无我”合二为一的全新境界。毛泽东精神一文的读后感篇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踏上了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征程。早在延安时,毛泽东就警示全党要防范“本领恐慌”,他说:“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过去学的本领只有一点点,今天用一些,明天用一些,渐渐告罄了。好像一个铺子,本来东西不多,一卖就完,空空如也,再开下去就不成了,再开就一定要进货。我们干部的‘进货’,就是学习本领,这是我们许多干部所迫切需要的。”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进一步严肃指出:“严重的经济建设任务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熟习的东西有些快要闲起来了,我们不熟习的东西正在强迫我们去做”,“我们必须克服困难,我们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我们必须向一切内行的人们(不管什么人)学经济工作。拜他们做老师,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装懂。”在年月第一次郑州会议期间,毛泽东亲自给中央、省市自治区、地、县四级党委委员写信——《关于读书的建议》,号召大家都来学习《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马恩列斯论共产主义社会》,“每人每本用心读三遍,随读随想,加以分析”,提出“将来有时间,可以再读一本,就是苏联同志们编的那本《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之后,他在年的武昌会议、年的庐山会议、年的上海中央工作会议和年的七千人大会上,先后对领导干部学习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提出要求:带着问题学、联系中国实际学、研讨辩论式学、以第一书记挂帅组织学习小组带头学,等等。为了学懂弄通自己不熟悉的经济工作,毛泽东组织了《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学习小组。在年月日至年月日期间,他多次组织胡绳、邓力群、田家英等人,在杭州、上海、广州研读《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第三版。毛泽东规定:学习小组成员每天下午一起读书,由胡绳和田家英轮流诵念,边读边议,邓力群负责记录。除元旦放假一天、星期日偶尔休息外,连月日他岁生日那天也没中断读书活动。“毛泽东读书很认真,一边听朗读,一边看书本,还不时在一些提法下面画横道,或者在旁边画竖道,打记号。当时我坐在毛主席身旁,也跟着他在我读的那本书上照样画。从头到尾,都这样画。有的段落,毛主席画了以后接着就发表议论,有的长,有的短。我把毛主席的这些议论记录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有的段落,毛主席没有发表议论,只是说了‘对’、‘好’、‘正确’、‘赞成’、‘同意’,或者‘不对’、‘不正确’、‘不赞成’、‘不同意’,或者一两句话,这类肯定或者否定的评语,我就记在自己读的教科书上。有的段落画了以后,毛主席既没有发表议论也没有说对与不对。”邓力群的这段回忆,生动再现了当年毛泽东与他们一起学习新本领、探索经济建设规律的读书侧影。后来,学习小组把毛泽东在学习讨论中发表的谈话要点,整理成《读〈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下册的笔记》《读苏联〈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谈话记录稿》。其中,毛泽东提出的不能剥夺农民,不能超越阶段;反对平均主义;发展商品生产,遵守价值规律;搞好国民经济综合平衡,按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等重要观点,都是我们党早期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成果,为我们党继续探索并系统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毛泽东精神一文的读后感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奋斗中,历来注重精神力量的培养和运用。毛泽东曾多次强调“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一再要求全党坚持和发扬革命和拼命、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压倒一切敌人和压倒一切困难、革命乐观主义和排除一切困难等五种革命精神。十五大以来,在精神建设领域,中国共产党从人民群众的实践斗争中总结出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等等。在新的世纪,全党全民需要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动力?年月日,江泽民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发表讲话。在谈到“在全社会大力宣扬和弘扬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的精神”时,他提出要在全党和全社会大力宣扬和弘扬“五种精神”。这“五种精神”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它要求我们党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实事求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的实践的发展的观点,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开辟新境界。“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它要求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不断把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推向前进。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运用当代最新知识丰富自己,不唯本本,不守教条,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革除那种闭目塞听、坐井观天、墨守陈规、无视时代发展要求,自甘落后、萎靡不振的精神状态。“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求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都要自强不息,励精图治,致富思源,富而思进,不断攀登事业的新高峰。时刻清醒地牢记,要把现代化事业干成功,必须有一种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的钢铁意志,一种坚忍不拔、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它要求在全党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使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业在全党蔚然成风。大力倡导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尽心尽责的良好风气,坚决反对和抨击做官当老爷,搞花架子,搞形式主义,空谈误国的坏作风。“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它要求党的各级干部和党员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心中装着人民和党的事业的品格,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清正廉洁,兢兢业业,对党和人民极端负责。正确地对待自己、同志、组织和群众。多学习、少应酬,多奉献、少计较,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五种精神”是对新的历史时期全党和全社会应当具有的精神风貌的高度概括,它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党员,尤其是对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精神品格的培养具有具体的指导作用。“五种精神”的具体内容既继承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又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和针对性。毛泽东精神一文的读后感篇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历程中形成的革命精神,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滋养,是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年月日至月日,党中央在香山的天,当属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在这里,毛泽东、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结束了国民党反动派在大陆的统治;在这里,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政策基础;在这里,中共中央同各民主党派、各界人士共同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了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制定了一系列基本政策,描绘了建立建设新中国的宏伟蓝图。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年月日,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前往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瞻仰双清别墅、来青轩等革命旧址,参观香山革命纪念馆,观看《为新中国奠基》主题展览,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共中央在北京香山虽然只有半年时间,但这里是我们党领导解放战争走向全国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总指挥部,是中国革命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的重要标志,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总书记的行与言,为我们铭记香山革命历史、弘扬伟大革命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革命到底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香山革命纪念地时指出:我们缅怀这段历史,就是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革命到底精神,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坚决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使“中国号”这艘巨轮继续破浪前进、扬帆远航。“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这是马克思关于革命在社会发展中作用的科学论断。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以革命到底精神,领导完成彻底砸碎旧政权、建立新中国的伟大壮举,展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优秀特质。年下半年开始,国民党由于军事上节节败退,玩起“和谈”的缓兵之计,企图通过“和谈”保住伪宪法、伪法统,继续实行独裁。在这种阴谋与声势面前,一些已经公开响应中国共产党关于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五一”号召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出现了动摇,甚至对国民党反动集团产生了不切实际的幻想。为防止革命阵营破裂,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揭破敌人和平阴谋的指示;之后,毛泽东发表《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以及《评战犯求和》等新华社评论文章,揭露国民党假和平阴谋。在《将革命进行到底》这篇战斗檄文中,毛泽东庄严宣告:我们要“用革命的方法,坚决彻依靠作文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不动摇地坚持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主义,打倒官僚资本主义,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年月,在中共中央进驻北京香山前夕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豪迈地指出:“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正是在香山这半年的时间里,中共中央指挥完成了“破坏一个旧世界”的革命任务。月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要求“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随着伟大号角的吹响,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向全国各地胜利大进军。这是历史的壮举、人民的胜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一定要在其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中来进行基因测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当我们深读党成立以来中国革命史这部恢弘巨著时,不难得出结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到底精神,内蕴着一系列优秀特质。这一特质在于,她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进行的社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革命。《共产党宣言》阐释了“两个决裂”,即“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也就是说,只有从根本上消灭剥削的根源、消灭不劳而获的贪婪,才能彻底消灭人对人的剥削制度和历史现象。“两个决裂”的著名论断是马克思主义彻底革命思想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将革命进行到底,就在于她追寻着马克思主义这一壮丽的日出,找到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用革命的手段彻底打碎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利益的反动国家机器,解放社会生产力,解放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就是具有这种彻底革命精神的无产阶级政党。这一特质在于,她有着斗争到底的历史经验。斗争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品格。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就是同各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潮进行斗争的过程,他们彻底、直接和坚决地批判形形色色的空想社会主义三年级作文《放风筝》,科学论证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进一步向前推进并传播了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妥协退让没有出路,斗争到底方得胜利。北伐战争后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不敢放手发动工人、农民起来斗争,而是放弃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致使党不能组织有力的斗争。相反,抗日战争时期,针对国民党顽固派动摇、妥协、投降、退步的危险行径,中国共产党坚决斗争到底,以恰当斗争谋求民族团结,以坚定斗争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后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历史已经远去,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但中共中央在香山时期展现出的革命到底的斗争精神,将永远绽放夺目的光芒,激励着中国人民奋力前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革命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香山革命纪念地时指出:我们缅怀这段历史,就是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革命情怀,始终赢得人民的衷心拥护,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紧密团结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人士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这是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的光辉论断。党始终把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作为奋斗目标。香山时期,中国共产党秉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宗旨,擘画新中国建设蓝图。“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香山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谋划建立新的国家政权。早在年月,在革命迅猛发展的形势下,中共中央发布了“五一”号召,得到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和爱国华侨的热烈响应。他们陆续从香港及国民党统治区汇聚到解放区,参与新政协的筹建工作。在筹备新政协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起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立了新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制定了一系列基本政策,构架起新中国人民政权建设的“四梁八柱”。周恩来曾说过:《共同纲领》草案初稿写出以后,历经七次反复讨论和修改、计由先后到达北平的政协代表五六百人分组讨论两次,筹备会常务委员会讨论两次,广泛吸收了各方面的意见。这部“临时宪法”是各党派共同千斟万酌的结果。正如许多民主人士称赞的那样:这里充满着民主自由的空气,蓬勃向上的精神。“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源于人民、为了人民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美国记者斯诺曾把中国共产党的干部根植群众、服务群众、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精神誉为“东方魔力”。中共中央进驻香山后,为建立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毛泽东广泛接触民主党派、民主人士,与他们共商建国大计。年月日,毛泽东从双清别墅前往益寿堂访柳亚子,在交谈中,柳亚子说:“今天胜利了,这是我们盼望已久的。我们都很清楚,蒋介石早晚是要垮台的,因为他们腐败无能,太不得人心了。共产党要胜利,这是肯定的。共产党的政策正确,合乎民意,人民拥护支持,这是胜利的基础。但是,我们没有想到胜利会这么快,人民解放军很快渡江成功,并且占领了南京。我们不知道毛主席用的是什么妙计。”毛主席回答:“打仗没有什么妙计,如果说有妙计的话,那就是知己知彼,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正确的决策。还有,就是先生说的,人民的支持是最大的妙计。我们有一百万军队渡江,如果没有人民的大力支持,是不能成功的。”年月,新政协筹备会发布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及国歌词谱启事,数不清的人士把对新中国的憧憬注入笔端,各种设计方案雪片般飞向北平,充分彰显了人民对共产党的热烈拥护、对新中国的热切期盼。“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赢得人民拥护,就在于把“人民”二字镌刻在新政权的“四梁八柱”上,将“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革命情怀,上升到国家意志,细化到制度体系中,凝聚成历史合力,实现了由精神向物质的伟大转换。一个伟大、先进的政党,一定是能够掌握群众的党。谁能代表人民利益,谁就拥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谁能倾听人民呼声,谁就拥有取之不竭的力量源泉;谁能回应人民期待,谁就拥有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的这句话鲜明表达了共产党人对人民群众的态度。我们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中国共产党能完成解放全中国、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任务,出色完成一张张赶考的“考卷”,根本原因就在于党的利益与人民的利益是根本一致的。也正因为如此,才能形成“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革命力量,完成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历史任务;才能凝聚“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的力量,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这些都体现了人民意志、保障了人民权益、激发了人民创造力,为筑牢国家制度根基奠定了坚实群众基础。国家治理不是“独角戏”,而是多种力量的“协奏曲”。中国共产党牢固树立一切依靠人民的大格局,以高山大海般的伟大胸襟,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与海内外一切爱国力量、仁人志士,集中在自己的旗帜下;把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民主人士代表吸纳进国家机构担任要职,为有系统、有步骤地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国防建设,建立广泛而牢固的统一战线,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中国共产党团结各个党派和各方代表,推动形成历史合力,将人民意志转化为强大治理效能,体现了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香山革命纪念地时指出:我们缅怀这段历史,就是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答好新时代的答卷。“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香山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夺取全国胜利、筹建新政权的过程中,积累了作风建设的宝贵经验,是我们答好新时代答卷的重要精神支撑。“于安思危,于治忧乱。”我们党在国家内忧外患中诞生,在血与火的考验中成长,在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中壮大,始终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强调“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根据毛泽东提议,全会作出六条规定: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和马、恩、列、斯平列。这些重要论述和要求表明了党在胜利前夕的清醒和自觉。年月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率领中央机关和解放军总部人员,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临行前,毛泽东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恩来笑着回答,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满怀信心地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他还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京,他们进了北京就变了。我们共产党人进北平,是要继续革命,建设社会主义,直到实现共产主义。实际上,毛泽东早就高度重视吸取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失败的教训,认为中国共产党应当增强忧患意识,做到警钟长鸣。在延安整风运动期间,毛泽东就将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作为整风文件学习,要求全党引以为戒。在香山期间,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抵达双清别墅后,毛泽东发现工作人员为他准备了一张弹簧床,很不高兴,说:为什么要给我买这样好的床?这床比木板床得多花多少钱?为什么昨天能睡木板床,今天就不能睡了?把它给我换掉。他宁可不睡觉也绝不睡这张弹簧床。在会见民主党派领导人张澜前,毛泽东嘱咐警卫员:张澜先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了不少贡献,在民主人士中享有很高威望,我们要尊重老先生,你帮我找件好些的衣服换换。警卫员在仅有的几件衣服里选了半天,也没找到一件没有补丁的,便“诉苦”说:主席,咱们真是穷秀才进京赶考,一件好衣服都没有。毛泽东说,历来纨绔子弟考不出好成绩,安贫者能成事,嚼得菜根百事可做,我们会考出好成绩!毛泽东就是这样穿着带补丁的衣服会见张澜,会见了许多民主人士。在香山这个进京的第一个考场,共产党人交出了一张让人民满意的答卷,不仅指挥人民解放军消灭了大部分国民党军队,而且有效防止了进入城市后腐败现象的滋生,进一步筑牢了全党拒腐防变、经受执政考验的思想基础。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不但有强大的真理力量,而且有强大的人格力量;真理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正确理论,人格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党的作风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的重要体现,是党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重要内容,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讲,能不能解决好作风问题,是衡量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对党和人民忠诚的一把十分重要的尺子。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始终把人民幸福、民族复兴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党发展壮大、稳定执政的根本原因。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和最大的优势。一个伟大、先进的政党,一定是勇于进行自我革命的党,否则,再强大的政权都可能走到“霸王别姬”的穷途末路。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近百年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与各种政治力量的反复较量中脱颖而出,之所以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根本原因就在于始终保持了自我检视、自我革命的精神,保持了勇于承认错误并整改落实的锐气,敢于刀刃向内,敢于刮骨疗伤,敢于壮士断腕,一次次拿起手术刀来革除自身病症,一次次靠自己来解决自身问题,答好“自我革命”的必答题。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永葆先进的内生动力,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我们党的伟大不在于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可以说,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自我革命、不断超越自我的奋斗史。凝聚新长征路上重整行装再出发的磅礴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香山革命纪念地时指出:历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仅善于打破一个旧世界,而且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展望未来,中国的发展前景无限美好。知所从来,思所将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要有新担当、新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必须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的革命到底精神,以开放的胸襟拓展国际视野,在国内外对比中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牢记我们党肩负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在经风雨、见世面中长才干、壮筋骨,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敢字为先、干字当头,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在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中冲锋在前、建功立业,使“中国号”巨轮继续破浪前进、扬帆远航。北京作为首都,是各类风险的聚集地、各类利益和矛盾的交汇地,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敢于担当、敢于斗争,保持斗争精神、加强斗争历练、增强斗争本领,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顽强意志,应对好每一场重大风险挑战,切实把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做实做好。必须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革命情怀,坚持和完善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虚心向群众学习,真心对群众负责,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接受群众监督,着力防范脱离群众的风险,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 心连心。强化宗旨意识和为民情怀,牢记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积极解决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问题。把尊重民意、汇集民智、凝聚民力、改善民生贯穿在治国理政全部工作之中,深入基层、深入一线,积极回应群众关切,解决群众看病难、上学难、就业难、住房难等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以看得见的变化回应群众期盼,进一步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必须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保持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正确处理公私、义利、是非、情法、亲清、俭奢、苦乐、得失的关系,自觉同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作斗争,清清白白为官、干干净净做事、老老实实做人,以优良作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强化政治监督,保障制度执行,增强“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推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切实解决基层党的领导和监督虚化、弱化问题,把负责、守责、尽责体现在每个党组织、每个岗位上,坚持民主集中制,保证权力在正确轨道上运行。清醒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切实增强防范风险意识,提高治理腐败效能。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保持定力、寸步不让,防止老问题复燃、新问题萌发、小问题坐大。深刻把握党风廉政建设规律,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无论时代怎样变化,社会怎样发展,我们都要时常缅怀这段历史,从中汲取力量,满怀信心继续把新中国巩固好发展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好完善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毛泽东精神一文的读后感篇今天,一个特殊的日子,毛主席诞辰周年,年前的今天 ,毛泽东诞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开启了他立大志、做大事、成大业的一生。岁月可以让海枯石烂,可以让斗转星移,可以让万物枯荣,但他冲不淡人们对毛主席的怀念,因为他的一生让一个民族实现了翻身挺立,让一个国家实现了独立自主。他的身上有太多太多的光环,太多太多的优点。今天,我们缅怀毛主席,既要怀念他宏伟非凡的一生,又要学习他的宝贵精神。一、有一种锐气叫“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毛主席所处的时代,正是山河支离破碎,人民水深火热,民族倍受欺凌的动乱时代。天生一付热心肠的毛泽东从小便目睹了穷苦人民的悲惨生活,随着年龄的成长,阅历的增加,他的内心更加笃定,要学大学问,拯救劳苦大众。可以说毛主席的青年是“意气风发,锐不可当”。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这首诗是他于一九九年赴长沙求学时留给父亲的,时年毛主席十七岁。回顾毛主席的青年生活,处处充满了锐气,大气,他以文会友,邀三五好友畅游橘子洲头,写下了《沁园春 ·长沙》,阐明了青年就要立志做大事的志向。他勇于实践,利用假期和好友走州访县,阅遍湖南大美河山,增进了对中国人文地理的了解。他在奔走革命前,回家分光田产家资,送给穷苦百姓,更是彰显了只进不退的决心。这就是他锐意进取的积极心态,锐不可当的决心意志。二、有一种坚韧叫“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回顾毛主席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 ,是斗争的一生,是曲折中前进的一生。在革命早期,一次毛主席被民团意外抓到,机智的他利用敌人贪财的心理,巧施银元方才逃脱,在逃脱路上,有几次敌人离他藏身的地方只差数尺,就是这样反复躲藏,最后光着脚疾走数十里山路才得以脱险,试想,在那种危险艰难的情形下,他是怎样坚持下来的。初上井冈山,面对种种困难,当林彪发出红旗还能打多久的疑问时,毛主席坚定地说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自信与坚韧。在革命中毛主席先后失去了毛泽建、杨开慧、毛泽谭、毛泽民、毛楚雄等五位亲人,并和六个孩子失散,建国后,他又失去了儿子毛岸英。可以想想,毛主席是承受着多大的悲痛在引领着革命的,也只有他诗里所写那样“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才能更好的阐释他的伟大与坚韧。三、有一种胆气叫“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他,不信邪、不俱强,面对复杂危险的革命环境,指挥着枪,却从不带枪。他,与天斗、与地斗,带领工农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最后赢得长征胜利。一九四五年,面对蒋介石的邀请,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敌特大本营,斗智斗勇,于明枪暗箭中闲庭漫步,绝不妥协。一九四七年,面对胡宗南的大举进攻,他带领中央机关转战黄土高原的千山万壑,在马背上发指示,在荒窑洞里做决策,有时和敌人只相隔咫尺,但他没有丝毫慌乱,有效地牵制了胡宗南部。一九五年,面对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巨大的实力差距和多数人的反对意见,他毅然拍板,赴朝参战,打出了国威军威,在做决定时,他不是不知道面临的危险,不是不知道美国人有原子弹!但他从来不惧。四、有一种态度叫“活到老,学到老”毛主席的一生 ,是学习的一生,他的成功,和他的勤奋好学是分不开的,毛主席在长沙求学时曾说:“少年学问寡成,壮岁事功难立。”因而他立言以身心之修养、学问之研求为主,用功读书,持之以恒。毛泽东还曾写过一副自勉对联:“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这副对联体现了毛泽东对积学贵有恒精神的称道。事实也是这样的,他一生读书、积学,恒久而不间断。他那似百丈高台的渊博学识,正是日积月累、一砖一石地筑起来的。毛主席的诗词,气势宏伟,格局独到,其中有不少佳作被大家传颂,但这中间他付出了常人未曾付出的努力。例如,在湖南一师读书期间,毛泽东曾把屈原的《离骚》一丝不苟地抄录到笔记本上。毛泽东之所以成就为哲学家,也是他终生注意研习哲学的结果。在延安时期,已是中国共产党的实际领袖、身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毛主席,在读艾思奇的《哲学与生活》一书时,曾亲笔作了余字的摘录,还致信艾思奇虚心求教。由此可见,无论是军事家的毛泽东,还是政治家的毛泽东,亦或是哲学家的毛泽东,他的成功,和他的勤奋好学是分不开的,活到老,学到老正在是他一生真实的写照,十分值得我们学习传承。五、有一种良心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毛主席的一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生,对敌人,他横眉冷对,对人民,他宽厚慈爱,正是对人民的爱,他毅然走上了革命道路,并为此做出了巨大牺牲,革命成功了,他身居高位,但依旧和人民保持着亲密联系,他生活节俭,除了外事活动需要外,通常都吃的简单,穿的简单,住的简单。也正是他对人民无私的爱,使得今天,人民对他依旧有一种天然的怀念。怀念,是为了更好的传承,怀念,是因为难已忘却,怀念,是因为这种感情至臻至纯。有一种精神,历经岁月的洗刷而日久弥新,有一种怀念,跨越时代的变迁而更臻醇厚。毛主席的一生,是中华民族摆脱满目疮痍,迈向独立富强的写照,他的引领,给我们打下了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基础,他的精神,是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今天,我们在这里缅怀他,传承学习他那高尚宝贵的精神!毛泽东精神一文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情况自查报告★ 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读本★ 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怎样传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大学生如何传承弘扬建党精神论文★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传承红色血脉的论文★ 传承两弹一星精神演讲稿★ 新时代背景下青年学生应如何传承弘扬革命精神论文★ 七一讲话精神要点年总结★ 贯彻落实局春季森林防火工作会议精神的情况汇报★ 沂蒙精神红色故事s/shiyong/


成语大全

Copyright www.jiayuanhq.com 全民百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