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设计案例范文

admin
发布时间:
2024-01-04 09:27:31

导语:叙事

城市公园设计案例篇

【关键词】山地公园;

城市公园、规划设计;国内外案例分析

山地城市公园对于城市景观的塑造和影响显然高于平原城市公园,因为它影响的不仅是城市的平面肌理,还影响了城市的立面景观,

它是构成城市天际线重要而美丽的一部分。我国许多山地城市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人们已经有能力改造自然山水环境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但一味地改造往往会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反过来阻碍城市空间的发展和城市生活品质的提高,

也并不能从根本上去解决城市中环境资源减少、绿地空间狭小等问题。因此,因地制宜有效利用自然山体环境建设城市公园,

改善城市风貌,避免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浪费是山地城市公园设计的重点考虑因素。

本文从国内外山地城市公园设计案例和文献浅析山地公园规划设计。

山地城市公园相关概念

所谓“山地”,从地理学的角度来说,

是指陆地表面形成的高耸的地貌形态。山地具备两个明显的地理学特征:有一定的相对高度和绝对高度;而从风景园林的角度来说,它是不同于平地概念的具备特殊地理环境特征的园林基地,

也就是地形起伏比较大。

而“山地公园”是在规划设计用地范围内基地地形为山地或具有山地的地形特征的公园绿地。山地城市公园是利用山地的特征和植被所营造的游玩休憩场所,是一种复合生态系统。山地城市公园顾名思义就是山地公园在城市中的一种存在,是山地公园与城市公园的结合体。

国外相关文献

()斯德霍格雷(??)等一行研究者以一定的技术为研究基础,分析美国洛杉矶国家公园的植物种类,

重点分析其多样性景观,

且对麋鹿生境和水岸生境的植物种类进行丰富度调查以及分析,统计出不同尺度下物种多样性和不同生境下物种多样性的相关科学数据。()拉福林(?

)等一行研究者对美国大峡谷公园的山地植物群落进行了研究。他们从森林防火、森林结构、可燃物载量以及地形学角度对不同海拔地区的下层植物群落进行调查研究,

分析得出适宜较低山地的林地下层植物种类和适宜亚高地的林地下层植物种类。()国际上有名的“宫胁昭方法”是一种在城市中营造近自然林的方法,是由日本宫胁昭教授提出的。这种方法是将所选的乡土树种的幼苗,

按自然群落的结构密集种植在接近天然森林土壤的种植带上。种植以后利用种群之间的自然竞争,优势种会被保留,~年便可郁闭,年后便成林。

这种“宫胁昭方法”管理粗放,种植简单,而其最后形成的植物群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国内相关案例

案例分析总结———以兰山山地生态公园为例:兰山山地生态公园位于兰州皋兰山山顶,

占地面积亩,整个公园以山体本身为基调,依山而建,

是典型的根据山地本身的地形特点所建造的山地公园。兰山山地公园最独特之处在于黄河穿城而过,不仅仅让公园有山可依,

同时也有水可寻,所以该公园的设计主要围绕“水”这个主题进行设计。

为了让设计更加贴近自然,该公园的设计在水的世界里巧妙地融入了“石”这一角色,山静水动,

再结合各种类型的“石”,让公园整体上体现着生态和谐的景象。因此,

兰山公园的主要景点是“叠石假山,流水瀑布”,充分展现了“水石结合”的原则。

它的次景点是“九龙吐水”,

既有典故,又具戏耍乐趣。兰山公园整体上融合了“水的阴柔”和“石的刚劲”,刚柔并济,独具特色。

案例分析总结———以鳌山公园为例:鳌山公园位于四川省简阳市新城东区,它所依附的鳌山的相对高度是~,最高处可达到,最低处是。

它位于新旧城交界处,视野良好。鉴于鳌山的天然植被稀疏,植被覆盖率相对比较低,

所以在鳌山公园的设计上着重于“植物规划设计”。因此,

鳌山公园的设计的特色就在于它的“生态廊道”。以生态恢复,

生态保育为主的生态绿地植物是它的一大特色,

各种类型的植物增加了物种多样性,在美化公园的同时也保护了整个生态系统。鳌山公园的植物规划主要分为“规则式植物景观”、“自然式植物景观”和“混合式植物景观”,

不同区域的植物配置不同。鳌山公园的生态廊道在遵循“整体性、保护性、多元化”的原则下,设计出了“山脉型生态廊道”、“道路型生态廊道”和“河流型生态廊道”。这些廊道的设计能营造出独具特色的山地景观,

且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增加和生态的恢复。

案例分析总结———以狮山公园为例:狮山公园位于广州市黄埔区,

占地面积高达,

与广深铁路和黄埔港相邻,

附近有密集居民区。狮山整体山体多为低山地,起伏变化不大,

整条山脉由三个山头组成,

给公园留出了足够的开敞的空间来进行发挥设计。鉴于该公园紧邻密集居民区,所以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适于居民进行休闲活动的居住区公园,因此,该公园的设计主要是需要将“人文景观”和“生态景观”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公园在总体布局可概括为“一环,三区”———“一环”是环山路,

它依山而建,是浏览主线;“三区”是三大功能区,分别为“休闲观赏区”、“康体活动区”和“后勤管理区”,

刚好以三个山头为划分依据。另外,公园在视线设计上主要有三个控制点:最高峰上的“主山炮台”,

不受遮挡的“闻香亭”和“环山路”。在园林建筑布局上遵循的是“小、散、隐”的原则,

以保持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该公园的设计意在体现“尊重山地现状”的重要性,只有在真正了解了山地特点,深度挖掘山地空间优势,借其自然山水,

做到“景到随机”,

才能得到理想的设计效果,同时也一定程度上节约了造价成本。

小结

从上述内容可知,国外的关于山地公园的研究多从物群落的多样性、动物保护、森林防火等角度出发,在植物景观设计的基本功能基础上,

尽可能让设计在美学的角度有更大的发挥空间。而国内虽有关于山地公园的大量学术资料,但无论是关于山地建筑还是山地植物景观,更多的仍是关注功用方面的问题,甚至在设计让没有成熟到如国外那般很好地保护生态环境。

这是关于山地城市公园在设计方面的不足之处,需要更多的深入研究。设计师应在尊重自然场地地形的基础上设计破坏小且能够满足基本山地公园的功能需求的同时,追求设计的美感,沿着“绿化-彩化-香化”的设计理念,

同时结合人们的游赏需求,设计出既具有功能性,有生态保护为主兼具美感的特色性山地城市公园。

作者:周麟佳单位: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园林艺术系

参考文献

[]黄光宇。山地城市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赵世伟,张佐双。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与营造[]。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

[]卢新海。园林规划设计[]。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邱少斌。福州市大福山自然景观设计的探讨[]。福建农业科技,,。

[]肖笃宁。景观生态学———理论、方法及应用[]。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张立磊。山地地区城市公园地形设计研究[]。成都:西南大学,

[]张建林。重庆主城区山地公园植物群落特征与景观设计[]。四川:四川农业大学,。

[]魏育娟。基于生态恢复的福建山地公园建设研究[]。福建:福建农林大学,。

[]尚珊。山地公园景点环境设计研究———以延安山体公园为例[]。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城市公园设计案例篇

关键词:公园绿地;儿童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

编制内容

文章编号:-()--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收稿日期:--

修回日期:--

年是广州个儿童公园建设的启动年。广州市领导在月日的政府常务会议上表示,广州要通过这一轮儿童公园建设,为儿童的生活、成长奠定百年之基。

还指出,儿童公园须各具特色,

突出科普和参与性,要让儿童能够参与到各个项目中,甚至老师可以带上学生,去儿童公园上自然、生物、天文、地理课,

使儿童公园成为一个露天的少年宫,市里各个区要开动脑筋,建设好独具特色的儿童公园。在较短的时间内要建成个各具特色的儿童公园,

对广州园林界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我们尝试以儿童公园为例,对城市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内容及要求做些操作层面的探讨,归纳总结城市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内在规律。

儿童公园的概念

准确把握儿童公园的概念是进行儿童公园规划设计的前提条件。

我们根据《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城市公园分类》[]、《公园设计规范》[]及相关资料,

结合广州市的实际情况,

对儿童公园的概念进行归纳和梳理。

.儿童公园的定义

儿童公园是指单独设置,为少年儿童提供游戏及开展科普、文体活动,

有安全、完善设施的公园绿地,

是城市公园中专类公园的一种重要类型[]。

.儿童公园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角度和标准,儿童公园会有多种分类方法和分类结果,

如按内容可分为综合性儿童公园[]和主题性儿童公园;按规模可分为大型儿童公园、中型儿童公园和小型儿童公园;

按服务范围可分为全市性儿童公园、区域性儿童公园和社区儿童公园等等。我们认为,从合理分布和服务全覆盖的角度考虑,广州市宜按服务范围的分类方法对拟建的儿童公园进行规划定位。

全市性儿童公园:园内应具有丰富的科普、文体内容,

安全多样的游戏设施,完善的常规设施和优美的绿化环境,应能满足全市不同年龄的少年儿童进行游戏、文体活动和科普教育的需要[]。

区域性儿童公园:园内应具有较多的科普、文体内容,安全的游戏设施,完善的常规设施和良好的绿化环境,应能满足区域内不同年龄的少年儿童进行游戏活动和科普教育的需要。

社区儿童公园:园内应具有科普教育内容、安全的游戏设施、必备的常规设施和良好的绿化环境,

应能满足社区内儿童进行游戏活动和科普教育的需要。

儿童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内容及要求

在确定新建或改建城市公园选址和明确规划设计任务后,规划设计者一般会配合城市公园建设业主的报批需要,遵循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专项工程方案设计(达到初步设计深度)和专项工程施工图设计[]的程序进行规划设计。儿童公园是城市公园的一种类型,

因此,新建或改建儿童公园在选址确定和规划设计任务明确后,宜参考上述程序进行规划设计。

儿童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修详规)一般包括前期调研、规划设计思路、总体布局规划、专项规划、游人容量计算和工程估算等重要内容。

.。前期调研

前期调研一般包括资料收集、现状分析、案例研究等工作内容。

.。资料收集资料收集主要是收集和梳理与该儿童公园(以下简称公园)规划设计有关的资料,一般包括自然条件、环境条件和设计条件[]等方面的资料。结合广州市的实际情况试列举如下:

)广州市的气候、地理、土壤、植被资料;

)广州市的人文历史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儿童生理、心理、行为规律;

)国内外有关儿童公园的研究成果;

)国内外儿童公园的发展状况及成功案例;

)相关法律法规、上层次规划、技术规范(国标、行标、地标,下同)和有关文件等。

根据最后确定的选址方案,广州个拟建的儿童公园中有部分是由现有公园改建而成的。

这类公园规划的前期调研,宜增加原有公园规划、现状资料的收集和梳理。

.。现状分析现状分析一般包括城市概况分析、上层次规划的解读和规划范围周边环境分析、规划范围的分析等内容,并附上必要的分析图。

)公园所在城市的气候、地理、土壤、植被状况的分析;

)公园所在城市的人文历史、经济发展概况和公园体系的构成及分布的分析;

)重点解读规划范围所处地域的城市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对规划范围的发展定位和要求;分析规划范围周边用地定位、道路交通规划和公共设施布局以及建筑组群、历史遗迹等状况;

)公园规划范围的区位、面积、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土壤条件、植被、建筑等现状分析。

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梳理并提出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现有公园改建成儿童公园的现状分析除了上述的内容外,宜增加原有公园规划解读、公园现状分析及现有设施改造利用设想等内容。

.。案例研究根据前期收集的资料,

选择国内外有关儿童公园的一些成功案例和研究成果[,~]进行具体分析,结合公园规划设计的现状条件,归纳梳理可借鉴的理念和经验,

形成公园规划设计思路。

.规划设计思路

城市公园设计案例篇

[关键词]城市公园;使用状况评价;评价模型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公益性基础设施,

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公共绿地,也是公众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公园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了大幅提高,城市公园的高速发展为提高城市宜居性和居民幸福指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但也应该看到,在城市公园的建设中还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公园布局不合理、部分设施被误用甚至弃用,

公园的使用功能仍与居民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等。鉴于此,本文采用使用状况评价()方法构建适用于城市公园使用状况的评价模型,

并以无锡蠡湖公园为例对城市公园设施功能进行使用状况评价实证研究,以期对城市公园建设与居民的休闲质量提高提供指导和借鉴意义。

一、城市公园使用状况评价模型

使用状况评价()是指从使用者角度出发,

对经过设计并正在使用的建筑或户外环境空间进行系统评价的研究。

法自世纪年代被欧美学者应用于对学生宿舍、学校医院进行的小范围个案评价以来,已扩展到居民住宅、政府建筑、各种公共建筑和城市游憩空间的使用状况评价。评价内容涉及建筑功能、物理性能、生理性能等硬性物理指标和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使用者心理感受等柔性心理指标两部分。

我国的研究是随着环境心理学、行为学等学科的发展而展开的,

多是借鉴国外理论对建筑室内空间进行的个案研究。

尽管我国已出现应四爱()、储亦婷()、石金莲()、陈秋菲()等学者对居住区公园、城市绿地系统、游憩广场、城市公园等公共开放空间进行的个案研究,但适合于城市综合性公园使用后评价的研究方法仍十分薄弱。

本文在综合国内外使用状况评价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采用调查式研究模式提出城市公园使用状况评价的模型(如图)。该模型从使用者的视角观察城市公园设计者意图与使用者需求之间的差距,从使用者基本信息、城市公园的基本吸引力以及使用者对城市公园功能感知满意度三方面进行使用状况评价,在此基础上为城市公园的规划方与管理方提供建议。

二、城市公园使用状况评价实证研究

(一)评价对象

本文选取无锡蠡湖公园作为样本,

一方面是因为这里有全国最早的免费开放式城市公园——公花园,截至年全市有市、区级公园个,公园绿地面积达公顷;

“十一五”期间,无锡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平方米,

为无锡赢得“国家森林城市”、“全球绿色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大型城市类冠军大奖等荣誉,可见无锡城市公园已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能够体现国内城市公园的发展水平和方向;另一方面无锡蠡湖公园是由美国泛亚易道公司和无锡园林设计所共同设计的开放式免费公园,知名度高,

占地面积大,

其功能设计建设具有典型性和未来发展的代表性,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二)数据采集与整理

本文通过现场观察法对城市公园使用人群、公园设施利用状况进行观察记录,

通过访谈法引导被调查者表达自己的需要以及对公园的评价,同时还随机发放问卷份(有效问卷份)获得本文的研究数据。

所有调查工作于年月展开,

接受的调查人群以无锡市居民为主(含在锡就读或工作的人群)。考虑到公园使用者的作息规律和游园时间的差异性,调查分别选在工作日和双休日的不同时段开展,以确保搜集信息的广泛性;同时为使调查结果更具代表性,

对于一同前往公园并具有类似身份的群体只调查其中的~位。

(三)使用状况评价内容分析

。使用者性别与年龄结构

结合在公园中进行的定点定时观察和问卷抽样发现,到访男性与女性的比例相差不大,分别占%和%,

这与国内外相关调研结果一致。调查中发现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对公园利用具有明显差别,

年龄在岁以上的使用者占调查人群的%,且工作日明显多于周末,

这一方面反映城市人口老龄化对公园使用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说明青壮年对公园的使用受其休闲时间的影响。也从侧面反映蠡湖公园具有一般城市公园的使用特点,作为研究样本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城市公园的基本吸引力

()游园动机与频率

游园动机可以从使用者在公园中进行的活动体现,

而游园频率则由使用者的游园次数反映,将这两者结合起来研究可以看出使用者对于公园期望与其获得的实际游园经历的差别。从调查来看使用者前往公园的动机主要是散步、休息或进行体育锻炼;从游园次数来看,

%的使用者每周至少去一次公园,由此可以看出城市公园已经成为城市居民休闲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应该看到,仅有%的使用者由于被公园娱乐设施吸引而前往,仍有%的人每年只去一次公园,

导致这一现象主要是公园里的活动形式仍比较传统和单一,对于追求新鲜刺激的年轻人群吸引力不强。

()出游路途及所选交通方式

经调查%的使用者前往公园所花费的时间在~分钟左右,选择的交通方式主要有公交、自行车或步行。

这说明城市公园的合理布局及城市交通的方便快捷对公园公共服务功能的发挥影响深远。按照无锡“十一五”城市规划要求,市民步行公里内,就能到达一个小公园;

在生活圈的公里内,就能到达一个中型公园;而公顷以上的大公园服务半径是~公里,

这对于提高公园利用率、改善居民的休闲生活质量将大有裨益。

()到访时间与停留时间

调查发现使用者平时到访时间主要在清晨(时之前),节假日则集中上午(~时之间),这主要是因为平时到访人群以晨练的老年人为主,而周末则以家庭集体出游为主。

从停留时间来看,%的使用者停留时间为~小时,

仅有%的人停留小时以上。值得关注的是%的受访者选择在点后游览公园,欣赏夜景。

这是由各类人群的作息规律和休闲时间决定的,

因此公园应充分考虑使用者的生活规律和闲暇时间,

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和空间复合开发,提高公园的利用率。

纪花吴相利:城市公园使用状况评价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以无锡蠡湖公园为例。使用者对城市公园功能设施满意度感知

()使用者对公园的整体印象感知

结合“公园特色”和“不足之处”的调查结果可知,使用者对公园的景观、环境(主要指空气好、噪声少)满意度都占%以上,

由此表明塑造公园景观特色、营造良好的空间环境,是保持公园生命力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应该看到,使用者对公园设施及活动项目不满意的比例都在%以上,

另有%的人认为公园未能很好地考虑到特殊人群的需求,这些不足都将成为公园在规划管理中进一步完善的突破点。

()使用者对公园设施的满意度感知

经调查使用者对公园休息设施的满意度最高占%,卫生设施的满意度居其次占%。但对于需求量较大的健身娱乐设施满意度仅有%,

最不满意的是游览服务设施,满意度仅为%。使用者对休息、卫生设施较高的满意度,

反映无锡大力开展城市公园建设,打造宜游宜居城市形象的工作已得到居民的认可。

但在提升城市整体形象的同时,却忽视了对居民本身的人文关怀,使得精神文化层面的设施并没有得到改观,这也是公园建设中的最大需求点。

()使用者对游园人数的感知

游园人数是衡量城市公园是否被有效利用的另一重要指标。《公园设计标准》规定市级公园游人人均占有公园面积以为宜,

游人容量计算公式为:=/,其中表示公园游人容量(人),表示公园总面积(),

表示公园游人人均占有面积(/人)。以蠡湖公园为例,公园占地公顷,

除去水域面积和公园管理及其他用地后,能容纳游人的实际面积约公顷,公园最大可容纳人。事实上蠡湖公园除举行大型活动外,日游园人数不足人,

反映出无锡城市公园的利用处于不饱和状态。这与问卷中所获得的“%的人认为公园人数合理”的结论相矛盾,其实这是由于人们的心理习惯造成的,美学史上称之为“心理距离”,

即审美主体需要与审美对象保持一定的距离,审美对象才能显出美。解决的关键仍在于公园科学的布局以及合理的引导,使得使用者各取所需,获得最大满足。

()使用者对公园安全的感知

%的使用者认为公园存在安全隐患,如路面雨天打滑易摔倒、小偷盗窃或恶意破坏、宠物随地大小便、儿童游乐设施安全性差。而%的使用者不清楚有无安全隐患,这主要是由于使用者大多停留时间较短,对安全感知不强。

(四)优化意见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无锡城市公园在免费开放、提高居民生活品位、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上发挥的积极作用已得到城市居民的认同,

对此应给予充分肯定。但以蠡湖公园为代表的城市公园在设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如忽视特殊社会群体的需求、公园绿化结构不科学、公众参与性娱乐设施不足、公园管理责任不到位等,这也是全国城市公园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从构建使用者满意的公园使用环境出发,

提出以下建议:

。从公园设计角度出发

()充分考虑特殊人群需求。公园使用群体中包括老人、儿童、女性、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老年群体由于身体特点和心理特性的制约对公园设计有着特殊的需求,

如设置夏季的遮阳设施,开辟冬季晒太阳的场所;

多设置木质座椅、铺装卵石路面等。岁以下的儿童需要适合他们年龄段的游戏器械,这些器械不但要牢固而且器械下面要铺设沙子等缓冲材料。女性对公园环境的安全性、私密性和卫生状况的较高要求也应得到充分考虑。

《人性场所》一书对城市公园不同人群的人性化设计进行专门的研究,其成果对城市公园人性化设计有极好的启示。

()科学布局绿化结构。

公园绿化中多为灌木、草本植物,缺少能够遮挡的高大乔木,

这不仅提高了公园管理养护成本,也不利于居民在公园中进行充分的休闲活动。因此科学的绿化结构对于美化公园景观、净化公园环境、发挥公园休闲功能必不可缺,

在规划设计时要注重绿化结构的多元化、多样性,并根据地理条件、地方风俗处理为带状(廊道)或块状(斑块)绿地,使人们最直接地感触到自然的气息。《公园设计与管理》一书对于设计成功的公园的自然特征有比较详尽的研究,可在设计中进行参照。

()优化功能分区。公园设计者的职责并不止于公园建设完成,对于公园投入使用后的情况应进行跟踪调查,

对于设计者意图与使用者需求不符的地方应加以改进。

如蠡湖公园的设计中有明显的环境分区,但只有观景大草坪和体现吴地文化的水镜廊能吸引游客驻足、休憩,其它区域几乎处于弃置状态。设计者必须对原有的功能分区进行调整,如在“秋之韵、冬之凝”景区设置体育锻炼区,

引导使用者在此区内进行锻炼,这样可以避免人群过多涌向上述两大区域。

。从公园管理角度出发

()突出公园特色主题。特色犹如企业标志,是整个公园的抽象代表,

公园的形象必须具有易识别性。城市公园可寻求在“特定情景”下“编制”主题活动或故事,构建游览项目的核心,这样才能搭建一座通往较深层次休闲趣味的桥梁,这方面城市公园可借鉴主题公园的管理理念,

如无锡蠡湖中央公园,以亚洲和欧洲建筑作为公园主题,再辅以观光、娱乐等为副主题,

推出“亚洲嘉年华”、“欧洲嘉年华”系列的娱乐活动,以加深其在城市居民心目中的特色形象。

()引进公园制度。()即公园志愿者,

他们的工作领域涉及公园管理、维护和服务等多方面,利用他们的专长为公园使用者做好服务工作。公园可以吸收在校学生、退休老年人等群体作为志愿者,定期进行相关业务培训。

通过的工作来加强公园管理,

维护公园景观设施,提高公园的服务水平。

()倡导全民广泛参与管理。城市公园描写战争场面的作文以社会公益性质为主,是全民健身、休闲、娱乐的重要活动场所。

公园管理方应积极探索全民动手、社会参与的新的管理机制。如引导单位或个人以认养、认管等形式参与到公园绿地及设施的养护管理中,形成公园养护主体多元化、社会化的发展趋势,实现社会、环境、经济效益的兼顾。

三、结论

本文在研究理论基础上,构建了城市公园使用状况评价模型,通过广泛征集公园使用者的意见,了解使用者的需求,体现了城市发展中“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同时也为城市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休闲生活质量的提高发挥了重大作用。但城市公园是动态发展的事物,

即使经过大量的分析与调查,也不可能完全掌握所有使用者的需求和公园的全部功能,并且这些评价要素也会随时间推进而发生变化,因此继续关注使用者需求,进行使用状况评价,

对公园设计管理初衷进行必要的调整与修正,才能逐渐达到设计者意图与使用者实际行为相一致的目标。

[参考文献]

[]储亦婷,顾远英,杨学军,

唐东芹。方法在桂林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应用[]。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韩静,胡绍学。温故而知新——使用后评价()方法简介[]。建筑学报,

():-。

[]赵东汉。国内外使用状况评价()发展研究[]。城市环境设计,():-。

[]应四爱,王剑云。居住区公园使用状况评价()应用案例研究[]。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

[]石金莲,王兵,

李俊清。城市公园使用状况()应用案例研究——以北京玉渊潭公园为例[]。旅游学刊,,():-。

[]陈秋菲,

宋力,

李明智。沈阳市青年公园使用状况评价研究[]。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美)克莱尔·库泊·马库斯,

卡罗琳·费朗西斯。人性化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说明文作文五年级上册[]。俞孔坚译。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

[](美)。。公园管理与设计[]。刘家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城市公园设计案例篇

关键词:杭州地区;城市公园;

使用后评价()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序言

在不知不觉中,杭州已经开始以国际化视野和标准来谋划城市建设。截至年,

杭州的绿化覆盖率约为.%,若充分利用,可以达到%。目前,杭州已有大大小小数不清的公园,

无论是从环西溪生态休闲带到吴山文化公园、从白塔公园到西兴互通公园,

涵盖了生态型、文化型、休闲型等各种功能的城市公园,还是转角遇到美的“口袋型公园”,都带动着周围的居民走出家门,走进公园,

享受城市。

.研究背景

.。城市的快速发展根据杭州“十三五”规划,未来年,杭州要将生态资本优势迅速扩大,

向杭州市民和游客投放一个绿色生态“超级大礼包”――在市区内规划条生态带、建设大郊野公园、建设个湿地公园。

.。城市居民户外活动增加―年,杭州市公园绿地面积增长了倍之多(表),这不仅仅表现在数字上,城市居民也同样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家附近的公园越来越多了,

选择越来越多了,城市的美好不仅仅体现在经济,更是深层次的反映于生活,连动着绿色生态、休闲生活。

公园建设是诸多要素的集大成者,而建设城市公园无疑是改善城市的生环境,提升品质生活最有效的途径。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研究的目的()调查城市公园的使用者:包括使用者的构成、年龄段的分布等。()研究市民对城市公园各个部分的满意程度。

()对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进行反思,以促进改善。

.。研究的意义()作为景观设计的学生切身的走到公园中去,

观察已建成的公园,调查访问公园的使用者,了解他们对公园的评价,以及他们的真正需求,

从而当我们作为一名真正的设计师,设计一个公园,一块区域乃至更大的土地规划时,能运用设计的想法思考服务于使用者的需求,而不仅仅是为设计而设计。

()运用使用后评价()的方法调查,可以探索具体的使用对象的评价之外,也能研究如何运用使用后评价()方法,为其推广应用,建立起规范的评价体系而努力。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本文查阅了一些文献资料,包括使用后评价()、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的相关资料、相关研究论文与专著资料等。

.。使用后评价()的相关方法本文采用研究领域中的相关方法,即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和图像记录法等对城市公园的使用状况进行评价研究。选取了个区域的个城市公园,

以平均每个公园发放张左右的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问卷法。在夏秋春个季节的不同时段对我们所选区域进行了实地的走访,观察以及相应的做了一些访问,拍摄了一些照片。

城市公园的定义及调查方法

.城市公园的定义根据《城市绿地分类标准》的划分,城市公园是城市公共绿地的一种类型;

城市公园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城市居民,但随着城市旅游的开展及城市旅游目的地的形成,

城市公园将不再单一的服务于市民,也将服务于旅游者;城市公园的主要功能是休闲、游憩、娱乐,

而且随着城市自身的发展及市民、旅游者外在需求的拉动,城市公园将会增加更多的休闲、游憩、娱乐等主题的产品[]。其中,我这次的调查对象为城市公园,具体选址包含在表中的区域性公园、社区公园的范围内,

服务对象主要为附近的居民,但杭州作为旅游城市不可避免的会有不少游客在我们调查的范围内游览,

并不影响这次的调查。

.案例概况

.。案例区位本次我们选址分别在西湖区的湖滨公园,江干区的城市阳台,滨江区的射潮公园和彩虹跑道。

.。案例分析西湖区的湖滨公园位于西湖边,是本次个选址中建造最早的公园,

日常人流量较江干区的城市阳台和滨江区的射潮公园相比,最多,

且有许多使用者为游客。

在居民使用者中,老年人占大多数,下棋、文娱聚会已形成自己的氛围;

地理位置优越,

靠近西湖,

风景优美,具有天然的优势吸引力。

江干区的城市阳台是最近完成的一个新的公园,

因为的召开使它成为了一个热点游览区,

在没有游人的时段,

当地的居民也非常喜欢来此散步,休闲,感受城市悠闲时光;

到了晚上有灯光秀和音乐喷泉,

成为吸引附近居民的一个亮点;附近购物、餐饮一应俱全;

交通便利,地铁、公交都可直达,

与地铁号线、市民中心,市政府,图书馆地下相连接。位于滨江区的射潮公园是滨江区居民休闲娱乐的一个选择,

加之沿线新修铺设的沿江彩虹船跑道为滨江注入了新活力,且使用率非常高,一整天的各个时段都有健身慢跑的居民、老年人带着子孙休闲散步等。尤其是新修建的彩虹跑道沿江段的修建,

设计简约现代,深受居民欢迎。

整体使用状况调查分析

.适合安静休息的场地此次调查显示(图),大多数采访者对适合安静休息的场地的数量与分布感到满意。非常满意的男性占.%,

女性占.%;

觉得满意的男性占.%,女性占.%;认为一般的男性占.%,女性占.%;还有.%男性认为不满意。

由此推断,

超过/的采访者认为杭州地区城市公园中安静休息的场地布置分布让人满意,

同时也还存在不足,需要在日后改进。

.娱乐活动的场地此次调查显示(图),超过半数的采访者对娱乐活动的场地的数量与分布感到满意。认为非常满意的男性占%,

女性占.%;认为满意的男性占.%,女性占.%,所占比例最大;

认为一般的男性占.%,女性占.%;认为不满意的男女各占.%和.%。由此推断,

超过半数的采访者认为杭州地区城市公园中娱乐活动的场地布置分布让人满意,同时觉得一般的也占了/,可见娱乐活动场地的设计仍可提高,要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层次的使用者的需求,同时也可提供展览、餐饮、晨练等活动的场地及实施。

.体育锻炼的场地此次调查显示(图),近一半的采访者对体育锻炼的场地的数量与分布感到满意。

认为非常满意的男性占男性总数的.%,女性有.%;认为满意的男性有.%,女性有.%;

认为一般的男性有.%,女性有.%,所占比例最大;认为不满意的男性有.%,

女性有.%;同时有位男性认为非常不满意;

还有位女性觉得没有想法。由此推断,

近/的采访者认为杭州地区城市公园中体育锻炼的场地布置分布让人满意,但是更多的采访者认为场地的数量与分布一般甚至不满意,

可见杭州地区城市公园体育锻炼场地的设计存在很多缺陷,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

仍需改进。不满意的因素可能与数量不足,分布不合理有关。应该多举办体育活动、休闲来满足锻炼者的健身休闲的需要。

.儿童活动的场地此次调查显示(图),有/的采访者对儿童活动的场地的数量与分布感到满意。认为非常满意的男性有.%,女性有.%;

其中男性有.%,女性.%觉得满意;认为一般的男性.%,女性有.%,所占比例最大;

认为不满意的男性有.%,女性有.%人;同时有.%位男性认为非常不满意。由此推断,

/的采访者认为杭州地区城市公园中儿童活动的场地布置分布让人满意,但是更多的采访者认为场地的数量与分布一般甚至不满意,可见杭州地区城市公园中儿童活动场地的考虑还比较欠缺,

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

仍需改进。

.座位数量与分布调研结果显示(图),大部分人对座椅数量与分布表示“满意”,男性与女性的概率分别达到“.%”和“.%”,而男性表示“非常满意”、“一般”、“不满意”、“没有想法”的分别有“.%”、“.%”、“.%”、“%”、女性表示“非常满意”、“一般”、“不满意”、“没有想法”的分别有“.%”、“.%”、“.%”、“.%”,没有人表示“非常不满意”。

从中也可以看出,市民对座椅数量与分布大致满意,

且相对来说,

男性对座位数量与分布的满意程度要略高于女性。

.座椅舒适度从结果中可以看出(图),

大部分男性对座椅舒适度表示“满意”或“一般”,概率达到“.%”和“.%”,大部分女性对座椅数量与分布表示“满意”,概率达“.%”,

而男性表示“非常满意”、“一般”、“不满意”、“没有想法”的分别有“.%”、“.%”、“.%”、“.%”、女性表示“非常满意”、“一般”、“不满意”、“没有想法”的分别有“.%”、“.%”、“.%”、“%”,没有人表示“非常不满意”。

可见该公园座椅舒适度较好,市民的满意程度较高,但仍有少量市民不太满意,因此依然可以进行改进。

.公园无障碍设施对于公园无障碍设施的调查(图),

大部分人对无障碍设施表示“满意”,男性与女性的概率分别达到“.%”和“.%”,而男性表示“非常满意”、“一般”、“不满意”、“没有想法”的分别有“%”、“.%”、“%”、“.%”、女性表示“非常满意”、“一般”、“不满意”、“没有想法”的分别有“.%”、“.%”、“.%”、“.%”,没有人表示“非常不满意”。

从中可以看出,

女性对公园无障碍设施的满意程度较低,不满意的人数相对较多。

因此应当改进该公园无障碍设施的设置,

为少数人群提供便利,并且在某些方面应当更注重女性的需求,从而提升市民的满意度。

.树荫数量树荫数量的满意度调查显示(图),

大部分人对其表示“非常满意”和“满意”,男性有“.%”和“.%”,

女性有“.%”和“.%”表示“一般”的人数很少,女性有“.%”,男性有“.%”,基本没有人表示“非常不满意”、“不满意”、“没有想法”。可见市民普遍对树荫数量的满意度很高,

说明该公园植被覆盖程度良好,

应继续保持。

.植物数量植物数量方面男性非常满意占.%,

满意占.%;女性非常满意占.%,满意占.%,

男女对于满意及以上程度占大%左右(图),说明植物数量方面的无论性别差满意程度还是极高的,一般的选择占%,还是有一些对于植物数量感到不满意的,可以通过考察在必要处适当增加一些应景的植物,

不可满目乱意增加,需要结合场地的植物品种四季变化来选择栽植的品种。

.植物养护植物养护方面男性非常满意占.%,满意占.%,一般占.%;

女性非常满意人数占.%,

满意占.%,一般占.%(图);男女生的选择在满意程度比例都为最高,

但表示一般的市民仍有较高的比例,

表示在植物养护方面还可以做得更好。

.环境卫生环境卫生方面男性填写非常满意的占.%,满意的占.%,一般的占.%;

女性非常满意占.%,

满意占.%,

一般为人(图);通过其他的问题分析,男女两方一般选择率都达到%以上很少,但是这个男性高达%,

女性更是出现了不满意的选择,说明环境方面有些严重,

一个城市的面貌可以从它的卫生程度来决定,所以保持环境卫生关键是时时刻刻都需要的,公园作为一个开放性的场所,

本身可以增加清洁力度,定时清扫,卫生设施也可以适当增加。

.管理服务管理服务方面男性非常满意的人占%,满意占.%,

一般占.%,没有想法有.%;女性非常满意的人占.%,

意占.%,

一般占了.%,没有想法的占.%(图);男女生对于公园管理服务满意程度及以上达%左右,说明这方面大家都是基本满意。

.使用时间段统计根据调查数据统计显示,

一天之中,下午和晚上来公园的人最多,上午其次,大部分人选择周末来公园休闲放松(图)。其中平时上午和下午来公园的主要为老年人,

他们或锻炼身体或结伴聚会,选择晚上和周末出行的主要为年轻人。由此看出老年人为公园的固定使用人群,

他们的评价也就显得格外重要。

研究结论与展望

.研究的主要结论()我们所选的个城市公园的可达性都较高,相比之下,位于江干区的城市阳台可达性较差,

公园大部分区域都有围栏隔断,入口较难找到,

不过由于它位于杭州市人民政府附近,可以理解为为了安全的需要以及后控制人流。

()在公园设施方面,各个公园的满意度也由公园的建造旧及新相继有所增加,可以看出,现在的设计越来越注重人的舒适度,

注重人体工程学,不过也有不少意见关于“多增加些座椅”,“无障碍设施太少,

之间隔得太远”等。在调查过程中有许多居民向我们提出了,适合儿童游乐的地方太少了,在滨江区的彩虹跑道段,我们发现有许多孩子把挡土墙的坡面当成玩乐的滑滑梯,

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在公共厕所方面,我们在城市阳台注意到这公园没有配套的公厕,

只有临时公厕的设置,对杭州市民以及游客的参观游行散步等活动多少有些不便。我们也注意到在施工方面还有诸多问题,一个好的作品的展现不仅仅是要好的设计,尽心尽职的施工同样重要。

()在植被方面,满意度都颇高,

但居民们认为植物的养护方面还需要跟进。

()在现场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老年人是固定的使用人群,他们早、中、晚都会来公园,

白天可能是散步,带孩子,

下棋,晚上健步,

跳广场舞;年轻人晚上使用频率较高,上班族下班后的小憩,饭后运动等都喜欢来到公园。

随着健身的热潮,公园夜跑越来越受欢迎,这也考验这公园夜晚的照明系统。

()一个好的公园维护不仅仅需要专业人员也更需要每一个使用者的爱护,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一些不文明、不符合规章的行为,比如,在彩虹跑道,专门为跑步和非机动车设置的区域却仍然有机动车行驶,而且还不在少数,

这不仅仅是破坏公园的美感,更重要的是给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人带来了不安全的因素。

()对标识系统的不够重视,

醒目的标识不足,不能清楚地指引市民。

.研究局限()由于时间的局限性我们无法多次的定点调查,使得我们的调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够完整。

()走访后才发现,

本次调查选取的公园多在水域旁的条状公园,这也限制了我们的调查对象。

()我们这次的调查并没有详细调查使用者的行为路径,有的资料全为我们所观察到的,

不够科学严谨。()此次调查所抽取的样本数量并不是很多,这样使得数据的分析并不完全具备客观性。

.建议与展望()建立公园落成后的回访与继续不断修正的体系。使用后评价()与该体系相比则显现出它的局限性,

过于单一,

若能建立起有效的回访体系才能真正的有效的收集意见,对现有的公园也能及时的修正与改造。()正如我们在研究局限中写的那样,

本次调查对使用者的行为路径调查的缺失是我们的遗憾,

今后要重视环境和人的行为研究,这也包含了人的行为、与人的行为相关联的人性化的设施设计,从而对人性化方面设计进行反思,推动人性化的政策。()随着我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

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生活的享受,

走进公园不失为最便利最自然最质朴的一种方式也越来越为人们所推崇。因此,作为景观设计师,

要努力当好人们精神家园的规划者,建造者,

设计出城市居民真正需要的公园。()每一个公园的建造是为了服务居民,但是建造完之后就不能置之不理,要后续的使用情况等方面回访,

有不足的地方要及时改进,有做得好的地方要继续保持,要怀着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去对待每一个设计。

参考文献

城市公园设计案例篇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

城市公园;城市公园入口

引言

随着社会方式的多元化,生活在城市当中的人们目前正面临着各种压力,在各种压力之下,

人们渴望放松,试图寻找各种方式去排解生活当中带来的烦恼。随之促使城市公园的大力建设,而城市公园的入口设计为关键所在。城市公园入口是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公园是否吸引市民的关键所在,是决定城市公园档次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它是联系公园与城市的纽带,

同时又和城市道路、城市街区等组成城市的空间体系,是城市靓丽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公园建设及其入口不断发展的同时,矛盾也在不断的激化。环境心理学是以人为主体分析人的行为心理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揭示人在各种环境下的行为规律。著名的景观设计大师刘滨谊说过:人类的户外行为规律及其需求是景观规划设计的根本依据。所以在环境心理学下对城市空间入口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关理论阐述

.城市公园、入口概念及现状

我国行业标准《园林基本术语标准》(/-)把公园定义为:公园是供公众游览、观赏、游憩、开展户外科普、文体及健身等活动,向全社会开放,

有较完善的设施及良好生态环境的城市绿地。世纪工业革命,人们对其有着很高的评价,它推动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但从生态视角来看,工业革命也造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规模最大的环境污染。这也为城市公园的出现奠定基础。城市公园的出现,

试图缓解城市恶化的环境,通过将生态自然引入人口集中的城市空间。最初,

城市公园用地与城市商业用地、工业用地等相互独立。随着城市化运动的发展,城市美化逐渐得到人们重视,城市公园逐渐与城市建筑、居民生活等相融合存在于城市当中。目前其可分为五小类,

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街旁公园。城市公园在其功能上的作用不可忽视。它不仅为城市的绿化做出贡献,同时还是居民提供娱乐交流放松的场所。本文中“城市公园”是指位于城市范围内的综合性公园,是经过规划后建成的供人们日常生活娱乐休闲的场所。在建筑的角度,入口即存在于建筑当中供人进出的一个空间,

相当于“门”的概念。入口的性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纽带作用和具有独立空间的性质。其联系的是建筑内部与外部,

但作为过渡的且有其独立的空间存在与建筑之中。城市公园的入口则是联系城市空间与公园内部空间的场所,它既属于公园内部空间,

也属于城市空间的一部分。它不仅具有美化城市公园的作用,同时它具备引导人流、作为城市公园的标志、隔离城市公园内部与外部、供人交流的场所等功能。我国城市公园入口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整体感、尺度感、人性化设计都较为缺乏。城市公园入口分区不明确导致人行流线与车行流线混乱。尺度感的缺乏主要表现在入口空间过小或入口空间不完整。主要因为城市用地紧张和规划者忽视了对城市公园入口空间的设计。城市公园的设计本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每一个细节的设计都应考虑人的因素。但在商业人士的眼中,

他们无法完全的接收这一理念,仍本着只顾及经济效益去对待这片神圣的土地。本文将针对以上问题,

试图探讨出一套系统的方法去解决相关问题。

.环境心理学相关理论

环境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其主要研究的是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就是说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去分析人的行为活动。而景观设计师的任务是通过对景观空间的设计满足人的功能需求和心理需求。马克思任务心理需求是人对科学的向往、对知识的渴望、他们的道德力量和他们对自己的发展的不倦的要求。当休憩游览者处在公园入口处之时,

公园入口的设计给人的第一印象会在短时间内通过人的各种器官如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来传达到使用者。而当入园游览者在享受这一系列感受的同时,他们将会潜移默化的对此公园进行思考、评价分析,由此产生了人的心理活动。游览者在公园入口的一系列行为也就是这种心理活动的外部显现。一个好的公园入口设计应该不仅仅是满足功能上的需求,而是满足人的精神层次的需求,

吸引游览者进入园内。如此可以通过研究游览者在入口空间中的心理活动以及外在的行为表现来研究公园入口人性化设计。

心理行为与城市公园入口的空间构成形式

.公园入口平面布局与心理行为

城市公园入口空间的平面形式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轴线型、递进型、并列型和自由型四种。轴线型布置是景观设计中一种常见的设计手法。其主要功能是引导视线和强调主题。主要表现在能给人带来整体的序列感,使人感受到严肃端庄,能很好的增强空间氛围。其次,

当公园处于整体自由的环境中,

轴线式入口景观能使其中一部分要素组织成一个有序列感的整体,使大空间形成有松有紧的节奏感。一般情况下,公园入口的轴线型布置可延伸至整个公园的布局,如此整个公园将能给人带来宏伟壮观的感受。如上海世纪公园入口空间就运用了轴线式布局,

轴线连接广场两侧小品与中心花坛,

形成宏伟壮丽的景象。递进型公园入口的设计通常用于主题公园之中,以层层递进的空间关系和环境关系、采用紧密结合的手法,

分别表现不同功能空间。此种表现手法能使空间环境产生对比、层层推进走向空间环境的高潮以引入主题公园的主题。一般情况下,其也与轴线式布局相结合。并列型公园入口即将除主体空间元素外的其他元素按照某种序列并列布局,而主体空间元素隐藏于别处自成一体的设计方法。此种设计方式会给人一番别有洞天之感。自由型公园入口常见于依山傍水的公园景观之中,因地形复杂增加施工难度,

设计者通常采用自由型布局的手法,

巧妙的与现状结合打造出不失特色的环境景观。

.公园入口竖向形式与心理行为

公园入口空间竖向形式大体分为以下三种:水平式公园入口,上升式公园入口和下沉式公园入口。水平式公园入口即公园入口处标高与公园内部与外部基本一致,

此种形式最为常见。人流基本以水平的方式进入到院内,流线一目了解。这种方式简洁自然,给人亲切自然的感受,适合于人流量大、人流较为集中的公园。虽然在竖向高差上变化较少,但可以丰富入口空间环境如景观小品的设计、平面布局形状的变化等。上升式公园入口设计即公园内部标高高于园外,

是通过提升园内标高以区分园内与园外空间的一种设计方法。因其标高不同自然将园外空间与园内空间隔离开来,人可以在被抬高的入口处自由活动而不被园外车辆人群等干扰。这种手法易表现园内建筑高大宏伟的气势,但其标高相差太大时,

过长的台阶会给老人与小孩的入园造成困扰。下沉式公园入口指公园内部标高低于园外标高。这种入口空间能给人带来较强的私密感,

即使公园处于闹市之中,亦能给公园内部人群创造安静的休憩空间。标高高差越大,私密感越强。但高差过大反而会给人带来阴郁感,故设计者采用此种设计手法时需注意高差的适度性。

.公园不同形式入口与其给人的心理感觉

公园入口空间平面布局或竖向形式的不同给人群的感受亦不同。因此我们在公园入口设计之时,

需充分考虑公园周边环境,分析公园的使用人群类别及公园所需的空间环境。如表.。

心理行为与实体要素

城市公园入口空间由多个实体要素组成,大致分为两大类:硬质元素与软质元素。其中硬质元素包括建筑、小品、雕塑、广场铺地、墙与屏障。软质元素可分为地形、水体、绿化等。各要素均与人的心理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

.心理行为与硬质元素(小品、雕塑、铺地)

随着专业的发展,

公园入口设计已不再停留于简单的建筑与绿化的搭配,而是充分运用了景观小品、雕塑、景观墙等。尤其是在较为大型的公园设计之中,入口的设计要求亦更为严格。若无景观小品如花坛、坐凳、花架等等一系列硬质元素的设计,则无法使人在入口停留。人与环境成为相互独立的个体,

如此失去了景观设计的意义。景观小品不仅仅体现其装饰性或者功能性,

而是二者兼具。景观小品除满足其功能外,设计者可以根据人的心理与行为习惯来考虑景观小品的色彩、质感、肌理、造型、尺度等。创意抽象小品能带给人新鲜刺激的感受,具象一般的小品能增添空间氛围,丰富空间环境。人的心理即是通过外在感官反馈的一种内在心理活动。因此景观小品的色彩肌理等这些元素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城市公园入口处带给人的心理效应。雕塑按功能分可以分为纪念性雕塑、主题性雕塑、装饰性雕塑、功能性雕塑以及陈列性雕塑五类。雕塑常常以其独特的造型来点缀空间,

使空间富有活力,是景观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雕塑的不同材质、造型等结合与其相适应的环境,

给人的心理感受完全不同。如南京抗日战争系列雕塑在环境中给人沉重哀思之感。而某小区公园内的蚂蚁搬家雕塑则给人轻松愉悦之感。铺地最普遍且必不可少,其不仅具有防滑、防尘等基本功能,同时具有装饰作用。即不仅具有使用功能,还能通过色彩、肌理、质感的对比从横向上划分空间,

给人方向感,指引人进入不同性质的空间。

.心理行为与软质元素(地形、水体、绿化)

城市公园入口地形主要分为平地与坡地两大类。其中平地在地形中略显简洁、平缓,形成的景观较开阔,私密空间较少。人在这样的空间之中,视线不受阻,

有安全舒适之感。但由于其在竖向上缺乏变化,易使人感觉视觉疲乏。所以在平地空间中,

设计者应当充分运用景观小品雕塑等,

加强空间变化。坡地相对于平地而言,竖向上具有丰富变化,更能凸显其个性。不同的坡地带给人的空间感受不同,

坡地的起伏和流动性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感。凸起空间具有开放感,而凹地形具有隐蔽神秘之感。所以在地形运用上,

我们应结合周围建筑及空间功能去定位所需的地形。水作为生命的源泉,一直都是景观环境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任何景观环境中因为水的存在而具有勃勃生机。水体在环境中存在的形式分为动水与静水。动水中水体通常与音乐、灯光、雕塑、绿化等结合。尤其在夜间,色彩斑斓璀璨的灯光与水的波纹或水柱结合,

给人带来奇妙神秘的感受。动态的水体使空间更富趣味性,易吸引人聚集。相对于动水景观,静态水景观与周围环境结合,

带给人的是安详朴实、老练沉重。故设计者应根据公园性质等来决定用动态水或是静态水。人生来就有亲近自然的本性,不管是从生理还是心理人都愿意接近自然,因此绿化设计在公园入口处亦很重要。绿化除了物理生态的功效之外,还能满足人视觉和心理需求。植物的质感、色彩、形态如阔叶乔木和细叶乔木,

四季常绿树种与赏花树,乔木与花卉等的区别,都能引起人不同的心理感受。绿化除此功能外还具有分割空间、限定空间的功能。植物围台的高低给人的私密感也不同,如绿篱限定的空间相对开放,花灌木限定的空间私密性较强。因此设计师应根据空间环境特点,

决定采取什么样的绿化效果,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统一。

.各实体要素对人心理行为的影响

不同的实体要素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和行为特征,直接作用于公园入口处的环境氛围。因此整个公园入口处各实体要素的设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表.实体要素对人心理行为的影响。

结论及展望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人们对空间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城市公园的规划已进入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从目前国内的形式来看,我们公园的规划设计已经相对较为成熟,已建成了一些成功的案例。但是在公园的宏观规划设计中,

许多设计师仍然忽视了公园入口的设计,尤其是与人紧密联系的心理行为的分析。城市公园入口是体现整个公园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公园整体设计的开始。城市公园入口的设计决定公园主题特色的体现。城市公园入口的人性化设计是整体设计的关键。人的心理行为是城市公园入口设计的根本依据,本文根据人心理行为相关理论,

分别从城市公园入口各组成要素研究,探讨出了公园入口各要素在几种情况下人的心理行为表现。通过这种方式的探究,更好的体现了以人为本,以人的心理感受为主的设计宗旨。针对心理学与公园入口的关系,本文算是抛砖引玉只做了初步研究。笔者算是尽自己一点绵薄之力,

希望有更多的人投入该课题,为景观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作者:汪赛群王利利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周干峙。论城市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俞孔坚。城市里的丰产稻田-沈阳建筑大学稻田校园设计[]。园林,()。

〔〕柳晓杰。环境心理学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济南市百花公园为例[]。山东建筑大学,。

城市公园设计案例篇

关键词:开放性;

城市公园;城市发展需求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地区出现了“城市化”,城市建设整体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日渐突出,

甚至有许多大尺度的公共空间建设项目,

都被要求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从立项、策划到设计的全过程。

一、城市公园的规划背景

现在由于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因此自然资源也出现了被过度开采、破坏的现象,

也出现了全球性的温室效应、资源的枯竭、物种的多样性减少、还有近些日子以来公害的频发等很多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已经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目前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形式的推动下,在城市中动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场所就是公园了,

所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前沿阵地就是公园。

在这样一种形态中下,伴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公园与城市有着一种不可分割的互相发展的关系。

因此,公园对于城市来说要有新的作用,以适应当前居民对城市的需求。

二、项目概况

临港新城位于上海东南端,

距上海市区公里,年月日,

国务院批准上海城市总体规划(―),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年月日,拉开了临港新城开发建设的序幕。临港新城依托洋山国际深水港、浦东国际航空港的区位优势,

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功能区,也是未来上海中心城区的重要辅城。。临港新城总规划面积.平方公里,其中由吹沙填海而成的陆域占%。城市中心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城市景观人工湖――滴水湖,

规划以滴水湖为圆心,向四周发散辐射。

规划场地北接临港大道,南至海港大道,

西临环湖西三路,

东至环湖西二路,总占地面积约.公顷,有一条链河、两条射河流经场地,

周边现有高级中学、市政大楼、博物馆、医院等,

配套设施完善;地势平缓,视野开阔;由于吹沙成陆的土壤盐碱度高,

处于生态改良阶段,生态系统面临严峻的挑战。

、低碳设计。进入工业社会以来,城市产生并排放出大量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导致地球气候迅速变暖,引发了极端气候频频发生。

公园作为城市改善生态环境的先锋地,更应贯彻低碳要求,从设计、材料、施工、项目维护和更新中控制、减少其二氧化碳排放量。

.径流污染零排放:景观设计融入径流污染处理技术,确保滴水湖水生态安全;

.城市:生态体验、休闲交流和城市公共服务相融的多样化混合发展空间模式;.生物栖息地与绿肺:修复与培育自然环境,

为新城的发展提供宝贵的绿色基础设施;.文化的连续性:本土的历史和传统贡献于、收益于新的“生长”,并与之共同发展;

.城市-人类-生态的平衡:最小干扰与最优配置,实现城市-人类-自然的和谐共生。

、开放性公园的管理模式。公园属于公益性项目,它是政府为市民提供的公共物品。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公园建设经营的资金大多数来自政府的财政拨款;

但都无法满足公园多元化的建设需要。

.公众参与机制的引入:公众参与()是一种让群众参与决策过程的设计,

使群众真正成为公园建设的主人。

.养护管理方式的转变:在公园管理上,随着城市的更新改造和进一步扩展,

城市公园建设逐渐摒弃孤立、有边界的公园模式,以开放的形式与城市的开放空间相融合,满足大众化公共性的使用要求。建成后的养护管理主要有一下几种形式:()单位和个人“认养”绿地,

捐赠花草树木和园林设施、义务植树等;()实行招标管理,

达到降低养护成本、提高绿地质量和管理水平的目的;

()与街道联建管理,鼓励社区参与建立综合管理的新模式,

利用社区工作优势与绿地管理具有互补性的特点,调动市民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城市公园的管理中来实现公众与政府的互动管理。

.城市公园成为城市旅游新的增长点:在公园管理上,随着城市的更新改造和进一步扩展,城市公园建设逐渐摒弃孤立、有边界的公园模式,

以开放的形式与城市的开放空间相融合,满足大众化公共性的使用要求。

三、设计原理

公园的规划设计,

既要使公园所在地“符合自然”,又要使公园满足人们的需要。

上海市临港新城城市公园通过可持续发展策略应对城市自然的需求,通过公园的开放性及防灾功能的规划设计满足市民使用的需要。两种需求的延伸交错,最终使公园形成适应城市发展并与之互动的联合体。

四、结语

城市公园设计案例篇

关键词:中国;

法国;

景观;自然;

差异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当今时代,

城市规划中对于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无论是法国还是中国都曾经颠覆过传统的设计理念,跳出传统的单一框架,

以以人为本作为设计核心,给居住者营造更好的城市环境。在经历了一系列的设计浪潮后,园林景观的营造更是着力于人的行为与心理需要,

关注人的健康需求,引入遵从自然的生态设计理念,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

但也出现了园林设计打着以人为本、遵从自然的口号的现象。[]城市公园到底如何真正地将自然景观带给大众,

是值得每个设计师深思熟虑的问题。

一、法国城市公园绿地景观设计

(一)公园总体布局

法国城市公园设计将自然现状的利用放在第一位,在将自然还原的基础上考虑功能需求,使设计意图和自然现状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城市中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真实交流。

正如代表着当今法国景观设计主流方向的米歇尔·高哈汝所设计的苏塞公园(),坐落在巴黎近郊的法兰西平原上,周边是以大片耕地和水面为主的自然景观,

设计师保留了土地和植物原貌,尽量保持原有的生态群落环境;

在整体布局上丝毫看不到人为的划分,

人进入公园后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在设计中运用最少的人工元素,根据场地的高差变化设计不同的观景平台,并使用原为防洪的蓄水池周边去建沼泽景观,在自然现状的基础上添加了娱乐功能的设施;

园中并没有很多人工的道路,设计师想通过自然的道路如林间小道、田埂等去体现自然风貌(图和图)。[]

(二)公园道路系统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主要的公共空间,法国设计师在设计时将公园和城市通过道路的链接达到了很好的整体性效果,使城市公园内部与公园周边及整个区域乃至城市都有一个很好的连接性,

真正地创造了开敞的公共空间。

例如在蒙梭公园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公园的道路系统和园外的城市道路通过曲线达到了和谐的衔接,

公园周边环境和公园内部有着很好的通达性,更加吸引周边的人进入城市公园游览;而公园内部的道路没有刻意与园外城市道路分割开来,

而是使用城市道路的延伸性概念使公园与周边场地空间相互融合。在米歇尔·高哈汝设计的里昂田野公园()中,设计师利用原有的一条城市道路,通过“地平线”的空间延伸,

使公园内部与周边索恩河对岸的景观相互融合;公园内部则保留广阔的开敞草坪,仅在草地边沿设置了一条宽阔的木质步行通道,整个场地很好地展现了自然的田园景观。[]

(三)公园植物栽植

植物在现代法国园林师的心目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由于植物的生命期和生长周期不同,所以设计师在植物栽培上会更多地考虑植物的季向变化和生长发育的特点,并且会将植物的适应性及局部植物与园林整体的关系来进行考虑,注重植物缓慢生长和衰败的过程。

例如设计师在种植初期会栽植幼苗,并愿意等待~年。通过精心的培育,曾经的幼苗变成如今成熟的林相群落,这不但减少了初期的成本,

而且植物的缓慢生长过程具有教育意义。正如苏塞公园设计初只有高的幼苗现在已经变成郁郁葱葱的森林,

通过时间的变化赋予了不同的景观效果,将植物的自然变化过程展现在人们眼前。[]同样地,

设计师也认为四季气候的变化对植物的影响也是自然景观的一部分,所以设计师对于城市公园设计时往往会采用耐旱耐水的本土植物,

大大减少后期的维护成本。设计师还采用了“任其发展”的方法将自然景象展现给人们,无论四季气候如何变化,

城市公园中的大部分植物都可以抵抗恶劣的气候而茁壮生长,

这也正是设计师想展示给人们的(图和图①)。

二、中国城市公园绿地景观设计

(一)公园总体规划

中国城市公园注重空间的划分和整体功能布局,通过主次游览空间的景观序列分布及景观功能的分区来划分空间。

景观序列分布是根据公园面积的大小分为三段或两端式,由起景、高潮、结景的思路去布局全景,全园景观丰富多变。景观分区主要是为了满足不同功能的需求,

将不同功能分割开来形成独立的空间,再通过道路将不同的空间串联起来,形成点、线、面的结合,正是由于这种过分追求清晰的功能分区导致全园缺乏自然和整体性。

[]

在满足了功能的同时,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整个园区充满着人工的元素,导致城市公园失去了自然的景观。而且,

由于中国城市公园注重审美性和展示性,所以不惜花重金去改造场地的现有地形地貌,

大规模的兴建造成城市公园失去地方特色,

错失场地的原有自然风光,打造出仿自然的人工景观。如目前南京最大的河西中央公园,

占地近万,

其中,

景观绿化占万,

整个园区分区分明,人工设计场所较多,由个下沉式广场和人工湖、景观山组成,

希望通过人工的手段去打造以生态、景观、水体为主的城市休闲公园。虽然公园中央有大型人工湖和占地近的人造山体,

但没有达到设计的初衷,

整个园区过多地强调景观美学却忽视了人与自然景观的互动,试图通过人工手法去再现自然生态美景,却忽视了人的行为活动(图—图)。

(二)公园道路系统

中国的城市公园道路与法国公园道路相差很大。中国的公园道路是整个公园的框架和脉络,

通过精心的道路交通设计引导游人的浏览路线,并且组织景点和公园的活动内容。为了便于公园管理,城市公园几乎与外在场地分隔开来,

缺乏连接性。

公园内部根据功能的不同分为不同级别的道路,整个公园的道路都是由人工设置的,游客必须遵守所设计的道路。这样由于整个园区处处设立了不同等级的道路,不但失去自然野趣,

而且游客的游览路线很局限,失去自由游览、探索园区的机会。

(三)公园植物栽植

中国从古典园林开始就注重植物在景观中的作用,

试图通过人工栽植的方法去再现自然风光,并把植物归为主要的造园要素之一,

这一传统一直延传至今。

如今的城市公园植物也是公园造景的主体,通过植物色彩、形状、高低的合理配置去营造出优美的公园环境。

在植物的运用上,设计师为了体现公园的活力多变,常使用常绿树种且划分当季花卉群落,

引种国外花卉,

让游客在每个季节都可以欣赏到当季色彩缤纷的植物。但随着设计师对景观审美的过分要求,

游客几乎看不到自然生长的野生植物,

大多为人工栽培,

并且在形式上为了满足造景的效果,植物也变成了人工设计的产物。不难发现,

在中国的城市公园中,人和植物缺乏很好的互动,植物完全成了只供观赏的个体,

人不能真正地亲近自然、感受自然。

占地超过上海浦东世纪公园,

种植着万株灌木和万草坪[],但这么大面积的草坪却仅仅是为了满足视觉上的观赏效果而没有考虑到如何使人进入其中活动,

于是人们只能看到草坪却无法零距离接触。

三、中法绿地景观设计的差异分析

通过中法两国在城市公园布局、道路、植物栽培等对比,可以看出无论在设计理念上还是对于景观、使用者及自然变化上都有着很大的差别。

(一)对待绿地景观的态度

首先,法国对于绿地景观持有的是可持续发展循环利用的理念,

尊重场地,因地制宜,

寻求与场地和周边环境密切联系,形成整体的设计理念,成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设计师最注重的是设计前期的场地分析,力求最大限度地运用原有自然资源,

所以,

在法国的城市公园中会发现很多原有场地的肌理,并通过城市绿地的建设来改变整个城市的面貌,

通过将自然引进城市以及游客和自然的互动来达到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平衡。为了给游客提供一个真正自然的放松娱乐的空间,在植物的栽培上设计师保留原有野生植物的基础上,再运用本土树种去营造自然生长的环境。不同的是,

中国设计师认为绿地景观应展现其最美的景观效果,城市公园中为了凸显整齐一致、搭配合理的植物效果,

不惜将原有场地的植物移走,建立新的人造自然环境,

过多地注重植物的景观效果而忽视自然生长的植物给游客回归自然的感受,给自然环境添加了过多的人工元素。

(二)对待使用者的态度

城市公园的设立本身是为使用者提供游乐休憩等功能的场所,且为城市增加绿色自然的风景,所以,

场地的设计第一步应该是考虑到使用者的需求。因而,法国设计师多注重场所和使用者的互动和交往关系,让游客真正参与到场所中,

达到设计的最终目的。而进入中国很多城市公园,

你会发现游客本身和公园景观设施是分割开的两个独立体,没有互动的关系,纯粹是视觉上的感受,

无法与场地环境亲近,这正是因为设计师在设计时过多地考虑形式上的审美要求和机械地提供功能设施,却没有从使用者的角度去思考怎样的城市公园可以给人自然的归属感。另外,中国城市公园在规划时,

将场地根据功能的不同划分得过于清晰,

间接地指引了游客的去处。而法国城市公园是根据游客的游览喜好在自然景观空间里设立所需要的功能设施,在考虑了使用者的心理后去设计,

所以,

游客进入公园后自然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休憩场所,这样就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真正地落到实处,营造出不刻意的自然的景观。

(三)对待自然变化的态度

植物的生长、茂盛、衰败和天气的四季变化都是自然变化的表现形式,

正是因为植物的生长周期变化和四季气候的变化才能使人们真正地感受到自然万物的变化过程。法国对于自然变化采用了尊重及认同的手法,

而不是通过人为的手法去刻意地改造自然。而中国设计师在很多尺度较大的城市公园设计中,想把植物生长最好的时期展现出来,所以往往栽植已经成熟的植物使公园在建成时就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但是在满足景观的视觉效果的同时,忽略了植物自然生长的变化。中国设计师在城市公园设计时很在乎植物所营造的景观效果,为了达到“四季有景”的效果,设计师会不停地更换当季的花卉植物,

并且多采用常绿树种,使城市中总是显示欣欣向荣的景象。这样的手法不但耗资巨大,

而且会使人们产生视觉疲劳,导致“千城一面”的景象。

四、法国城市公园自然景观对中国的启示

(一)仿自然和真自然

城市公园设计中应根据现有场所的现状来进行设计,不同的场所有不同的肌理,

保留场地原有可利用肌理,顺应自然环境,将自然的风貌引进城市中,才能带给人们真正的自然风光;而改变场地现状后再通过景观手法去体现自然环境的手法,

只能永远停留在仿造自然风景的阶段。

自然的风景是真实、不经雕琢的,所以无论展现在人们面前是好的一面还是不好的一面都会使人有亲切感,

相反,为了展现美的一面而过度地加入人工设计及片面地思考人们的需求,

只能导致城市公园给人冷漠与自然观背道而驰的效果。

(二)真正意义上的景观自然

真正的景观自然是自由、开放、不经雕琢并能满足大众的功能需求的景观,

给民众提供一个自然舒适的城市公共绿地环境。

我国设计师需要跳出现有园林设计框架,回归自然、顺应自然,多利用、少改变才能给城市公园带来真正的自然景观效果,让城市公园的存在给城市带来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总之,城市公园作为城市中最主要的公共绿地,景观设计师更应将真正的自然引入城市,多注重场地现有自然资源的利用,少用设计手法模拟自然环境,

通过自然地形地貌、自然植物群落和以自然布局为主的手法使游览在城市公园的人们真正地放松心情,和自然真正融合在一起。

参考文献:

[]夏春华。遵从自然与以人为本的园林设计研究[]。安徽农业科学,,

():-。

[]朱建宁。米歇尔·高哈汝及其苏塞公园[]。中国园林,():-。

[]崔柳。法国巴黎城市公园发展历程研究[]。北京:北京林业大学,

[]王涛。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研究——以西安为例[]。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郑丽蓉,

汤晓敏,车生泉。现代城市公园发展的困境及策略探讨——以上海为例[]。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增刊):-,。

城市公园设计案例篇

作为我国森林城市典范之一,

且享有“全国绿化模范示范城市”和“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的长沙市,长期以来都坚持发展城市森林,完善城市公园的建设。而对两型社会建设时期的长沙城市公园游客游憩满意度测评,对城市公园的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在国外,等以肯尼亚国家公园为案例,利用模型对其游客满意度进行测量和服务质量分析。用问卷调查的方式,

运用法对--国家公园的游客满意度、感知及缺陷进行了分析。而我国在对游客满意度研究方面起步比较晚。梅虎等用灰色关联分析对桂林景区游客满意度进行测评。

王群等根据,从六大影响模块建立了旅游环球游客满意度指数()测评模型。赵萍等利用二阶构成型的路径模型对澳门游客的满意度探讨分析。

综上可知常用的方法有层次分析法、法、多元回归分析、灰色关联分析等。

鉴于游客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都是很难直接测量的,

用上述方法分析可能会出现较大的误差,而克服了上述劣势。

一、研究方法

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收集数据。

问卷包括二部分内容:游客基本信息统计,游憩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多个观测变量的调研设计及对总体满意、忠诚的调查。量表问题的设计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法进行测量。对长沙市代表性公园游客共随机发放问卷份,

回收问卷份,

有效回收率为.%。其中有效样本共计份份,有效问卷率为.%。

二、量表信度与效度分析

本文各个层面量表的克朗巴哈α系数在.-.之间,

总量表的信度达到了.;

对数据进行球形检验和值分析,结果显示值为.,通过了球形检验,=.>.,说明问卷收集的数据有很好的信

效度。

三、模型的检验及修正

采用主成分的方法提取公因子,结果表明有个公共因子对整体问卷的解释率达到.%。

将数据带入测量模型,

运用进行参数估计,其中观测变量、因子载荷都小于.,给予删除。修正后的测量模型,得到标准化因子载荷数据,

各个测量变量因子载荷都大于.。之前模型适配度分析:/=.。,=.。

即修正后模型通过各项指标检验,表明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

模型可被接受。选择修正后的模型为本项研究的最终测量模型,并用于以下的结构模型分析。

四、数据整理

根据报表中的参数估计显示的标准化参数估计等数值,表显示了最终模型各个变量之间的影响关系指标。

五、结果分析

在游憩满意度的众多因素中,可达程度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较大(路径系数为.,值为.)。

且个观测变量中,

“公共交通()”和“出入口分布()”对潜变量作用明显。

说明以上两因子对游客游憩满意度的影响较大。

公园设施也是影响游憩满意度的另一重要因素(路径系数为.,值为.)。在公园设施各观测变量因子中,

“解说系统()”、“环卫设施()”、对公园设施潜变量的作用明显,

间接表示个因子对游客游憩满意度的影响

较大。

游憩环境对游憩满意度的影响(路径系数为.,

值为.),其中“安全感(),园区清洁卫生度(),

优雅舒适性()”对游憩环境潜变量作用显著。

景观品质对游憩满意度的影响(路径系数为.,值为.)也比较明显,

其中“自然风光()”影响显著。

从中的路径分析中可以得到游客的游憩满意度对游客的忠诚度影响力非常大,其贡献程度达到了.,游客在游憩达到满意之后,会有很大的可能性使人进一步产生游憩忠诚,

其中包括自身的重游和向他人推荐的宣传。

表参数估计值

路径。。值(。。)

可达程度-->游憩满意度...

景观品质-->游憩满意度...

公园设施-->游憩满意度...

游憩环境-->游憩满意度...

游憩项目-->游憩满意度...

服务及管理-->游憩满意度...

游憩满意度-->游客忠诚...

六、结论及建议

()提升公园的可达性。基于“公共交通”和“出入口分布”等是影响游憩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建议应逐步完善到达城市公园的交通网络、快速公交系统和合理增设到达公园出入口的公交线路。还可充分利用城市建设已有水系、绿地和生态资源等条件增设各种城市公园,

增加城市公园的数量和

规模。

()注重城市公园建设发展时的自然景观保护。“返璞归真,

崇尚自然”已成为一种趋势,人们在繁华的都市更有向往自然情怀。

城市公园在发展建设时,既要注重人文景观的建设和地方特色,

更要留住优美的自然景观。

()完善公园设施和改善园区游憩环境。①加强公园的座椅、亭榭、廊道等公共休憩设施的建设和更新完善;②完善公园内主要游步道和园内标识等解说系统的建设,

以合理引导居民在公园的游线和分布;③加强公园信息宣传、救援和服务人员巡逻等服务建设,以增加居民在公园游憩的安全性。④加强园区环境卫生的清洁和对游客环保教育的宣传。

成语大全

Copyright www.jiayuanhq.com 全民百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