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小报-推广普通话小报图片

有推广普通话手抄报图片吗?

推广普通话标语手抄报资料:

1、学好普通话,不会闹笑话

2、讲好普通话,事事好说话

3、外国宾朋到中国,到了中国学汉语。汉语就是普通话,人人都能听得懂

4、说普通话,行万里路

5、人人都说普通话,祖国处处在变化

6、普通话,用处大,人人说,增文化

7、讲好普通话,走遍中国都不怕

8、普通话,明白事

9、学好普通话,发扬中国历史文化

10、今年过节不说话,要说就说普通话

关于普通话的小故事1:康熙不说北京话

人们熟悉的清代康熙皇帝,完全是一个高大威猛的帝王形象,却根本想不到,真实的康熙讲话很可能同赵本山一样,是一个有东北口音的皇帝,估计会让很多人大跌眼镜。

清军入关十年后,康熙在北京出生,此时康熙的周围,也就是宫廷内都是说满语的。这些人全部是从辽宁迁移过来的,虽然满语不完全等同于东北话,但相似度非常高。而北京话在此时还没有真正形成,或是还没有真正产生影响力。可以想象,康熙的东北口音绝对比张学良还浓重。

康熙的祖籍在如今辽宁省新宾县,这个地方属于抚顺,距离赵本山的老家铁岭直线距离只有100公里。康熙的口音不一定与赵本山相同,但相似度至少会在一半以上。

从康熙批阅的奏折上也可看出一二。如“专治疟疾……连吃两服,可以出根”。这其中,“可以出根”实为“可以除根”,而东北话讲“除”就是第二声的“出”。还有,比如“解京又费一凡事,不如存库……”,这其中“费一凡事”,实为“费一番事”,用东北话讲“番”正是第二声的“凡”。

后来,随着满汉语言的快速融合,以及汉臣的大幅增加,此时在民间形成的北京话才慢慢成为宫廷中的主要语言。但康熙年事已高,毕竟又是皇帝,不可能再学北京话。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最经典的一个情节就是康熙晚年训斥大臣,如果康熙满口东北话指点江山,想起来是不是很搞笑?

推广普通话主题手抄报图片大全 简单

推广普通话手抄报

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1986年国家把推广普通话列为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首要任务,1992年确定推广普通话工作方针为"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在强化政府行为,扩大普及范围,提高全民普通话应用水平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语言是教师工作的载体。普通话的培训一直是教师必不可少的一种职业技能培训。教师这个行业承担着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任务,当然也承担着普及通用语言的任务。在孩子眼里,教师的语言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是正确的。所以在普及普通话这件事上,学校和教师都责无旁贷。

一个问题需要讲清楚,有些人担心推广普通话会造成汉语方言和民族语言的削弱或消失,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普通话是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语,是全国通用的语言,它是在方言基础上形成的,又高于方言。汉语方言是汉民族共同语的地域语言,是为各方言区居民服务的,并为保存地域文化发挥作用。推广普通话是国家、民族的需要,是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推广普通话是为了克服方言隔阂,使方.区的人在自己的方言之外,多掌握-种更加规范、更加有用的语言讧具,不是要消灭方言,言是不可能人为消灭的。方言的消亡是长期、缓慢的,有些强势方言还会跟它所反映的地域文化一起长期存在。

推广普通话不仅是政府行为,是社会行为,应当充分发挥行政机关、群众团体、学术机构、学校、媒体的作用,同时广泛动员群众参加,这样才能更快地实现”语同音”。同时加强研究,用科学的方法加速推广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