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小年是农历的几月几日

?

提到过年,一定是欢天喜地的。

在除夕之夜到来之前,有一个很重要的日子也不能够被我们忽略,那就是小年。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南方的小年是农历的几月几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腊月二十四是小年

在我们中国的南方,

小年这天是腊月二十四,也是一家人能够欢聚一堂的日子。而在江浙沪地区“腊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称为小年。而南京地区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为小年,云南部分地区是正月十六,

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是除夕。

南北方小年为什么差一天

南方和北方的小年实际上是差一天的,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局面出现,也是有历史来由的。在中国民间,

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

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据了解说,

清朝建立之后,皇家通常选择在腊月二十三日祭灶,《清史稿》就有“惟十二月二十三日,

宫中祀灶以为常”的记载。到了清中期嘉庆、道光年间,由于距离中心较近,

北方民间小年祭灶时间受官方影响逐渐变为腊月二十三,南方大部分地区则沿用旧历。

南方小年吃年糕

年糕其实是南方一种喜闻乐见的食物之一,也会是很多人都会在小年吃到的。小年,

一般北方讲究包饺子,而南方更习惯做年糕。

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取吉祥如意的好兆头。每年小年,

在南方都是家家户户蒸年糕吃年糕的日子,意为粘住灶王的嘴,

让其上天言好事,不说人间坏事。另外,

海南人用椰子作配料赶制椰糕用来食用并祈福,取“年年高”的吉庆之意。

听老人说小年的传说历史非常的悠久,民间流传的版本多为古人的拜火习俗,这一天大多要祭拜灶王爷,

通过祭祀和大扫除等活动,

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把旧的不快除去,为即将到来的大年夜做了一个良好的铺垫,人们也有一个心理准备进入春节。

寓意美好贺新年

小年的到来,寓意着新年的到来,我们要把不好的运气赶走,

对未来日子有崭新的希望,

祈求来年丰衣足食好运连连,

祭拜灶王爷的寓意是:一、通过祭灶神,向上天神明和家人做一年来的工作总结,二、以扫年来除尘布新、辞旧迎新,三、以吉祥和饮食文化迎接新年的美好。

饮食花样丰富

北方的吃食花样多变,临近过年的伙食更是丰盛,都有着很好的含义,北方的小年一般都有好几种传统的吃食,比如晋南地区的炒玉米,

山东地区的粘糕,

寓意着年年高,大多都会有饺子,意为给灶王爷送行,取义为送行饺子迎风面,

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

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是一道必不可少的美食。

、祭灶王

小年这天,

也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

让玉皇大帝赏罚。灶神的职责是执掌灶火,管理饮食,灶神信仰是对衣食有余梦想追求的反映。

、剪窗花

小年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早年,当然一切也是为了过大年服务的。窗花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

花样繁多,样子讨喜。

、吃饺子

北方小年晚上习惯吃饺子,

意为给灶王爷送行,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

上供时,饺子要端端正正摆上供台。

、剪窗花

剪贴窗花是北方最盛行的民俗活动之一。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贴上窗花寓意着新的一年越来越好。

剪好窗花后贴在打扫一新的屋子里,自然为家中增添不少喜气。

、扫房

小年这天要把房间彻彻底底的打扫干净,俗称扫尘,扫尘是为了除旧迎新,

拔除不祥,“尘”与“陈”谐音,寄托着人们除陈布新、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贴春联

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

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

所以春节的对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

神佛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大门上的对联,

是一家的门面,特别重视,

或抒情,或写景,

内容丰富,妙语联珠。

、祭灶

北方小年在腊月二十三。祭灶,

是小年这天重要的活动。灶神的职责是执掌灶火,管理饮食。

祭灶在中国民间有几千年历史了,灶神信仰是我国百姓对“衣食有余”梦想追求的反映。

、理发

有句俗话叫做“有钱无钱,

回家过年,有钱无钱,剃头过年”,意思就是说无论你今年在外面赚到了钱没有,

都要回家与父母亲家人团聚,

开开心心地过上一个快乐幸福的大年,

并且过年要有过年的新气象,男人要把自己的头发给理好,女人也必须要把自己的头发洗干净,

请理发师傅们把头发修剪一下,都洗一个干净的澡,换上一套新衣服,与家人一起开开心心的过年了。

、吃灶糖

小年,

大年的伙伴,曾化身神龟为大禹敬献洛书,其背上神秘的“洛书”图案同样是被称为中国万经之首的《易经》的起源。

“地势坤君子厚德载物”的易经坤卦正是小年的体现。

每年除夕过后,

大年都会回到它的居住地北斗七星宫闭关积蓄吉祥能量,直到除夕夜(腊月二十九或三十)。

每年腊月二十三日的时候,它都会派小年先到人间,

看看都有哪些人需要吉祥能量的补充,为它通报情况。小年爱吃灶糖,于是人们为了小年和灶王爷能“上天言好事”,就形成了中国人过小年吃灶糖的民俗。

、扫尘土

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

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

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

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各家各户都要认真彻底地进行清扫,做到窗明几净。粉刷墙壁,

擦洗玻璃,

糊花窗,

贴年画等等。

、剪窗花

所有准备工作中,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

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

狮子滚绣球,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

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

刘海戏金蝉,

和合二仙等等。

、贴春联

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

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

每物必贴,所以春联数量最多,

内容最全。

神灵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常见的有天地神联:“天恩深似海,

地德重如山”;土地神联:“土中生白玉,

地内出黄金”;财神联:“天上财源主,

人间福禄神”;井神联:“井能通四海,家可达三江”。

面粮仓、畜圈等处的春联,

则都是表示热烈的庆贺与希望。另外还有一些单联,如每个室内都贴“抬头见喜”,门子对面贴“出门见喜”,旺火上贴“旺气冲天”,

院内贴“满院生金”,树上贴“根深叶茂”,石磨上贴“白虎大吉”等等。

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

特别重视,或抒情,

或写景,

内容丰富,妙语联珠。

、吃饺子

北方小年晚上习惯吃饺子,

意为给灶王爷送行,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

上供时,饺子要端端正正摆上供台。

、洗浴

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

民间有“有钱没钱,

剃头过年”的说法。

吕梁地区讲究腊月二十七日洗脚。这天傍晚,婆姨汝子都用开水洗脚。

不懂事的女孩子,大人们也要帮她把脚擦洗干净,

不留一点污秽。民间传有“腊月二十七,

婆姨汝子都洗脚。一个不洗脚,流脓害水七个月”的俗语。

、婚嫁

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

百无禁忌。

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直至年底,举行结婚典礼的特别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

宜春帖子逗春光。

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吃火烧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

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城市中的烧饼摊点生意非常兴隆。

贴灶神图

灶神图又叫灶马头,

贴在锅门口一边的墙上,贴的规矩是就低不就高,说“灶爷看着锅,

必定欠账多”。

所以家家户户贴的“灶马头”,都是低于锅台面。

灶神图上面内容

灶马头最上面的是年历表,有阴历、节气、农事三部分组成。其中最重要的是农事,

是由干支纪年推算出来的,可以预测一年的年景收成,帮助安排农业生产,因此农民种地全用它。比如几龙治水、几牛耕田、甲田几分、几人几锄、几人几丙、花收几分、草子几分、几日得辛、几姑看蚕等。

祭灶神的讲究

灶老爷的职能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小年的晚上,灶老爷要上天去见玉皇大帝。

要先把旧“灶马头”揭下来,把新“灶马头”用针钉上,

再摆上一张供桌,把抓来的“灶”全摆上,一般是黑枣、柿饼、点心、花生、糖果等,共摆三盘,以此来表达对灶老爷辛苦一年的感激。

供桌上还要摆香炉,点上三炷香,请灶老爷享受本年度最后的人间香火。供桌脚下放上一碗麦麸,

还有一头纸马,意思是为灶老爷喂好马,

请他骑着升天。

送灶神的讲究

用火纸叠七个口袋,意思是让灶老爷往回背金银、平安、幸福、美满之类的好东西。

在院子里放一串鞭,回来点上打好烧纸,并把揭下来的旧灶马头、纸马放在火中烧了,

这是送灶老爷上天,全家人一齐向灶老爷三叩首。

一些老人会念叨“灶老爷上天,有啥说啥,多加美言,少说闲话”、还有一些老人则会念叨“”灶老爷快上天、多带金子多带银,

少带烦恼和忧愁。

最后分食“灶”,就是把灶老爷吃剩下的贡品分给家人吃,沾沾灶老爷的福气。

小年在佛教中的意义

佛家认为,

从佛法的角度来讲,小年的意义是中秋节作文1000字护法安僧、清净内心、赞叹他人。

护法安僧

小年的时候,

民间都要祭灶,灶王在佛教里,指的是监斋菩萨紧那罗王。紧那罗王是“天龙八部之一”,

据《河南府志》上说,元代末年,

少林寺有位行者,蓬头裸背跣足,手中常提烧火棍,在厨房做杂务,

尽职尽责,十分勤劳。由于地位不高,

寺中无人知其姓名和法号。

后来,刘福通带领红巾军突然围攻少林寺,危急关头,

这位行者冲出山门,身体忽然长高数十丈,站立山峰之上,大叫“吾乃紧那罗王也”。红巾军惊恐万状,

到处逃邃,

少林寺免遭大劫,但这位行者也随后圆寂。从此监斋使者受到供奉,并建立了紧那罗殿。

监斋菩萨一般供奉在“大寮”,又称“香积厨”,办造饮食的地方,叫做“大寮”,

在《维摩诘经·香积佛品》里提到,香积佛国的香气为十方三界第一,他们会用香饭供养诸佛菩萨,因此佛门的大寮又被称为“香积寮”。

如今佛弟子纪念监斋菩萨,

就是要学习他老人家不畏一切困难,

护持寺院,护持常住,

当寺院有难的时候,能够挺身而出,使灾难化解。

护持三宝,是第一个佛弟子的责任。监斋使者,

火部威神,调和百味荐唯馨;灾耗永无侵。护法安僧,清众永蒙恩。

扫尘净心

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

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

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

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据《吕氏春秋》记载,

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

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让真情自然流露500字作文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而在佛教中,扫尘的意义在于,

扫除自己内心的尘垢,“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试拭,未使惹尘埃”。佛世时的圣弟子周利槃陀伽尊者,就是以持诵“扫尘除垢”四字,而成大阿罗汉的。

周利盘陀伽禀赋甚钝,记忆奇差,也欲出家。兄长摩贺盘陀伽尊者教他念四句偈。

周利盘陀伽学了三个月之久也未能学会。兄欲用呵斥的方法教导,故责令他回家,但他涕泣不愿走。佛陀得知后,

教其扫尘除垢,替精舍做清洁工作,周利盘陀伽非常努力地去作清洁洒扫工作,由于他依教奉行勤奋清洁洒扫,

其业障由此得以清净消除。

此后,周利盘陀伽努力静虑思维修习这些偈颂文义,最终证得阿罗汉果。所以佛法中的扫尘的意义,

即是要扫除自己内心贪尘痴慢疑等尘土,从而内心清净,努力修行,而证道果。

爱语利生

过小年的时候,民间要吃甜食,叫灶糖,

以灶糖奉行给灶王,是希望他到天上去多给天帝讲好话,以便降福人间。看似迷信,但换一种角度来理解,

在佛教中,就对应着教人说柔和语赞叹别人,不要说粗恶语伤害别人。

所以佛弟子不要忘记,在小年吃灶糖的同时,不是希望灶王替人讲好话,而是人在生活中要时时赞叹别人,

说“爱语”称扬别人,如是,

人际关系自然通达,随之而来的,

也就是福报了。福不是上天赐的,是自己努力得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