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共体建设方案范文

医共体建设方案篇

在信息时代下,医院管理工作普遍开展了信息化建设,自动化办公水平较高。特别是办公系统、系统等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极大提升了医院办公效果,降低了支出成本。

但是,医院档案信息化水平并不高,

与医院管理信息化水平不相符,不利于医院档案的开发与利用。大型的综合性医院,

每天接受和下发的文件数目众多,

涵盖了行政管理、医疗、设备等诸多方面,需要归档的文件越来越多,迫切需要加快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

实现档案流程管理信息化、精准化。然而,不少医院不够重视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

在档案数据库、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等方面投入不足,

甚至未设档案管理专职岗位,严重阻碍妨碍了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

因此,加快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是顺应时代潮流和档案工作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也是高效的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

需要医院给予这一工作足够重视。

二、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构思

从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实际需求中不难看出,医院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较低,利用与服务能力差,缺乏完备的档案信息资源储备体系。

加之考虑到档案信息是医院档案工作的核心,为此,现阶段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应从档案信息建设、网络建设、资源利用及共享等方面入手,具体提出了以下建设构思。第一,

建立完备的医院档案信息资源储备体系。档案作为档案工作的核心,档案信息储备是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和条件。

首先,按一定标准对医院所有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并与现有的电子档案做整合处理,储备信息资源。然后建立规范的档案数据库,

分类输入电子档案,形成覆盖全医院的档案信息资源网,

登入数据库可以查找到需要的档案信息资源。与此同时,还要建立后续档案信息资源接受的长效工作机制,不断的丰富与更新档案信息,符合动态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需要。

第二,建立便捷的医院档案服务体系。医院档案是国家信息构成中的一部分,除了服务于医院内部外,更应面向社会建立以档案服务体系,

让社会大众了解与卫生、健康、医疗等相关的信息。

这样既可以提高医院档案服务能力,也便于增进公众对医疗知识的认知,

切实发挥医疗档案作用。第三,

建立有效的医院档案利用体系。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目标不仅在于提升档案工作效率,也在于提高档案利用率,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档案编研成果的现实价值。所以,

医院应建立档案管理信息平台,

然后以此平台为依托打造编研成果精品,提高档案信息质量。同时,

搭建可行的精品利用体系,拓展医院档案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从而提高其惠民利民的能力和水平。第四,

建立灵通医院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出于档案管理保密性要求,医院档案的共享程度较低,只有医院高层才能借阅。

不仅在本医院内部做不到共享,

与其他地区医院间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程度更低。为此,需要建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上传一些保密级别低的档案信息,全部医护人员都可以查阅,同时加强与其他医院间合作,尽量做到资源交互、共享。

三、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网络建设,

搭建良好的网络环境

良好的网络环境是医院档案信息化的基础,也是建立以上各种体系的必要条件和手段。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搭建完善的局域服务网和公众服务网,基于此网络建立档案网站,使其成为档案信息资源服务的窗口。

此外,

基于信息化建设需要配置完备的硬件设施,包括安全防护设备,避免电磁干扰,

防止信息泄露。

在软件上,除了购置一些通用的信息软件外,医院还应自主研发相关软件,

如建立特色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等。除了数据库之外,还要基于网络平台,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

统一电子档案口径,集中统一管理电子档案。

(二)加快数据处理速度,提高医院档案工作效率

从目前看,医院档案种类众多,

行政管理档案、人事档案、医疗档案等,主要形态有纸质和电子两种。面对大量的档案资源,

必须加快数据处理速度,加快纸质档案数字化转化,顺利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存储,

提高档案的搜集、整理、鉴定和利用等工作效率。鉴于纸质档案数字化处理工作量较大、繁杂,应建立一个专门岗位,

提供技术、资金等支持,确保这一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注重电子归档,加大档案信息存储力度

电子文件是重要的档案信息化管理资源,

应规范电力文件存储、分类及管理等,

促使电子文件归档程序化、标准化。各科室发生电子文件后,要整理成标准格式的文档转交给档案室,然后经过技术处理后成为只读性文件,有效保护文件原始结构,

确保电子文件的可靠性,可用作为医院档案信息。

标识出归档后,档案管理人员再统一进行格式转化,目的是为了保证档案信息的通用性,之后输入档案数据库。

(四)强化档案工作队伍建设,打造一只专业的档案管理团队

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直接影响着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为此,

医院应加大对档案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

定期组织专业课程学习、参加进修班、交流研讨等活动,让他们有机会接触先进的档案知识、档案信息软件等。此外,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通过薪资激励、工作激励等鼓励档案管理人员自我完善,

使专业知识和信息素养得到提升,满足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需要。

四、结语

总之,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应从实际需要出发,立足信息化现状,确定建设方向和思路,

采取形式有效的策略以推动信息化建设工作,实现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

医共体建设方案篇

一、传统基建档案管理存在的弊端

一是占用大量的档案存储空间。

医院基建档案涉及的内容较多,且较为繁杂。如若应用传统的基建档案管理模式,会占用大量的档案存储空间;

二是现如今医院的基建档案管理来看,其大多数还采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

该模式非常不利于查阅档案。具体而言,

为了查阅基建档案,工作人员需要完成手工查找案卷目录、库房进行纸质档案的调卷等一系列程序。这些程序过于繁复,

费时较长,很有可能耽误工程建设;三是利用受空间限制。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主要依靠医院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实体管理方式,

实体管理方式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基建档案管理受空间限制。

二、医院基建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便利之处

一是减少档案存储的空间。在信息化时代大背景下,

记录在纸张上面的内容被转化为电子文档,在电脑上(光盘或者是磁盘)存储,不仅信息能被完整保存,

还能节省大量存放空间。

因此,利用数字化档案管理模式有利于减少档案存储的空间;二是提高了档案的利用率。采用数字化基建档案管理模式,

通过计算机索引,可以很快地检索出需要查找的档案,

既能提高基建档案的查阅速度,又能提升档案的利用率;

三是让档案资源实现共享。采用数字化基建档案管理模式,借助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打破了空间障碍,利用者能通过系统平台就可以查阅档案,

实现了档案资源共享。

三、加强医院基建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健全相关档案数字化管理制度。

现阶段,医院基建项目比比皆是,档案数字化管理任务量非常庞大。但是,医院基建档案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

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医院在进行档案数字化管理时,没有标准制度作为参照,在具体档案数字化管理中,出现很多问题。

医院基建档案管理部门应该根据实际情况,

建立一套完整的医院基建档案数字化管理标准体系,

并按照该体系实施基建档案管理,

以满足基建档案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利用等管理要求。

(二)完善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医院基建档案数字化管理模式,必然会借助计算机来实现。

因此,做好计算机软硬件与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非常必要。在基建项目档案数字化管理中,完善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属于基础部分,

只有完成该部分工作,

才能更好地完成后续管理工作。考虑到此方面,医院应该增加对档案管理方面的投入,并将一部分资金或者资源划分给建设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与设施当中。

具体而言,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

完善医院计算机硬件配置。检查计算机网络设备、相关办公设备的功能是否存在不足,以免影响基建档案管理;第二,

配备专业的网络工程与软件开发与维护人才。

这样做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便于设立专门的网络化共建档案管理平台;二是确保日常基建档案管理不出现任何技术性的问题。

(三)制定与强化各项安全措施。医院基建档案数字化管理,能为医院基建工作者带来诸多便利,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这种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医院基建档案数字化管理主要依赖于计算机技术实现规范化管理,

但计算机存在软件漏洞或者系统漏洞等问题,不免会为医院基建档案管理造成困扰。

基于此方面考虑,有必要有针对性地提高医院基建档案管理的安全性。为此,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设置安全系数较高的防火墙,

必要时增加使用防护软件,进而减少木马病毒;

第二,针对特别重要的基建档案资料,实施加密处理;

第三,做好档案备份(档案数据库)。综上所述,对于医院而言,医院基建档案数字化管理需要一步一步地落实。

面对如今增多的基建项目,

医院基建档案管理人员应提高积极性,为基建项目档案数字化管理贡献自己的力量,以实现基建档案存储、处理、查询和共享,提升医院基建档案管理质量。

作者:熊瑛单位: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

参考文献:

。陈燕君。医院基建图纸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城建档案,.

。张涛。医院基建档案科学化管理的几点措施[]。城建档案,

.

。孙捷。基于平台的医院综合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吉林大学,

医共体建设方案篇

关键词:医疗档案;数字化;基本原则

医疗档案数字化的本质是对档案的整理加工过程,

是将医院病案的纸质文件、胶片、图像文件等传统介质的文件和已归档保存的电子形式的档案进行加工处理,

将其转变为数字形式的电子媒体并制成医疗档案数据库。医疗档案数字化主要利用数据库技术、数据压缩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数字编码的方式揭示档案所蕴含的丰富信息资源,

使之能够通过光磁介质进行保管保存与提供利用,

进而拓展医疗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时空领域,

实现医疗档案资源的深度开发与广泛利用,为实现网络环境下的医疗档案资源共享奠定基础。因而,

在分析现状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

确定医疗档案数字化应坚持的实践原则,对于保障医疗档案数字化最终“产品”的质量、效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坚持安全保障原则

在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具体过程中,坚持安全保障原则,要突出重视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电子文件载体安全;另一方面是数字化文件信息安全。维护载体安全要依靠电子文档保护等技术,

以确保存储系统的可靠性、载体的完好性和兼容性,确保运行安全。经过医疗档案数字化过程后形成的具体“产品”即医疗档案“数字图形版”,

应当符合档案载体原貌存储性的要求,能够体现档案外在的原始面貌。维护数字化文件信息安全要依靠信息安全技术,确保数字化医疗档案的内容与档案原件相吻合,确保医疗档案内容不泄密、不被篡改、不丢失。

针对自然灾害、非法访问、非法操作、病毒侵害等采取与系统安全和保密等级要求相符的防范对策,包括网络设备安全保障、数据安全保障、身份识别方法等等。

坚持规范统一的原则

在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具体过程中,坚持规范统一原则,要突出重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医疗档案业务技术标准,

二是医疗档案信息网络标准,

三是医疗档案信息管理软件标准。首先,医疗档案业务性标准是对电子文件、档案业务处理的规范,

它包括与档案信息化建设相关的术语标准、资源的标识、描述数字档案文件格式、元数据格式、对象数据格式等标准。其次,

医疗档案信息网络建设可以有三种类型,这就是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医疗档案部门网络体系结构的标准化是保证档案信息快速传输和使用的关键,要保证规范数据来源、编码方法和数据交换格式。

第三,医疗档案信息管理软件标准主要体现在应用软件的通用性和统一性两个方面。

从集约化和规范效应以及档案信息共享的要求出发,

医疗档案信息管理软件最终还是要求逐步趋于规范、通用和统一。

坚持真实完整原则

在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具体过程中,如果不能保证医疗档案信息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那么,

医疗档案数字化形成的“产品”即使丰富多彩也没有用,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就等于失败了,失去了真正的意义。所谓真实性是指对电子文件的内容、结构和背景信息进行鉴定后,确认其与形成时的原始状况一致。

坚持真实完整原则,

要突出重视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建立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根据电子文件的特点和管理要求,对电子文件从产生到永久保存或销毁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全程管理。二是对电子文件的管理实行前端控制。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认为:文件的形成是前端,处理、鉴定、整理、编目等具体管理活动是中端,永久保存或销毁是末端。三是确保电子文件的凭证作用。

年月日起,

电子签名法在我国正式生效。应当采用具有法律效力的电子签名、电子签章、数字证书等技术手段确保电子文件的凭证作用。四是多种载体保存多套保存。

应同时保存文件的电子版本、纸质版本或缩微品。永久保存的电子文件应当一式三套:一套封存保管;一套供查阅使用;一套异地保存。五是动态保管。

在电子文件信息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要经常进行传输、复制、迁移、载体转换。

坚持实用高效原则

当前,全国各大医院普遍采用了电子病历、开展了数字影像等各项现代信息技术的医疗业务,而且,

各医疗机构已经着手开展了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但是,建设工作的实际情况并不理想。

主要是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时间相对较短、业务基础薄弱、资金投入较大、人力条件有限,而医疗档案数量巨大、工作任务急、标准高。因此,面对医疗档案的数字化工作面广量大,耗时耗财的问题,

必须十分讲究数字化工作的质量和效益。必须要坚持实用高效的原则,

结合实际情况,

进行有选择有计划科学地组织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活动。

坚持实用高效原则,要突出重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选择最优的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方案。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各类医疗档案室的馆藏基础与物质条件进行综合考虑而制定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方案。

方案要包括从海量的医疗档案资源中选择适当的数字化对象,选择最优的数字化工作流程、最合理的技术手段和最适宜的数字化加工设施等。

二是选拔配备专业人才。好的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方案要由优秀的专业人员来具体组织实施。

医疗档案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使用是我国医疗档案业迎接数字化挑战的关键。在数字时代,需要那些既对传统档案管理流程熟悉又能进行数字技术操作的复合型人才。三是完善制度加强管理。严格按照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方案的要求,

明确分工责任,分清轻重缓急,认真组织落实。

坚持互联互通原则

坚持互联互通原则主要是基于医疗档案数字化成果必须适应网络传输利用的目的而提出的。从当前掌握的情况看,

已建档案网站中无链接的比例已经达到%,这实质上就是一种“档案信息孤岛”现象。

严重制约了数据库系统的流通与交互功能。“档案信息孤岛”现象不仅可能发生在档案部门之间,而且也可能发生在档案部门与其他信息部门之间。

医疗档案出现“档案信息孤岛”现象,就不能有效支持医院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

也不能为医疗保险部门、司法机构、工伤保险提供良好的档案信息平台。因此,要坚持互联互通,

信息共享原则,克服技术因素及非技术因素的障碍,消除“医疗档案信息孤岛”等现象。

在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具体过程中,

坚持互联互通原则,

要突出重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实施消除利用障碍的整理加工。在侧重追求信息内容保真而非外在形式保真的前提下,

对经过数字化过程的医疗档案实施消除利用障碍的整理加工,所有医疗档案必须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文本格式和工作标准进行数字化,并尽可能采取通用标准。

二是完成医疗档案数字化“产品”与现代网络技术的对接。坚持将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与现代网络技术应用结合起来。在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的观念、标准化体系的建立、数据库技术与智能化支持工具系统的开发研制等诸多环节,充分考虑到医疗档案数字化“产品”与现代网络技术对接的需要。三是建立利用医疗档案资源的协作机制。

按“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建共享、共同发展”的思路,打破部门、单位限制,加强行业间、地区间的共建共享,形成数字化建设的整体优势,形成结构合理、使用便捷的医疗档案信息资源体系。

参考文献

[]刘亚静。网络信息化背景下医疗档案信息共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河北医学,():-。

[]马素萍。影响档案开放的因素分析[]。档案学通讯,():-。

[]孙霞。推进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几点思考[]。兰台内外,

():。

医共体建设方案篇

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文件制定历时两年多,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请介绍文件的起草过程和吸收采纳社会意见的情况。

答:年月,

国务院决定成立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卫生部牵头、个部门参加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际协调工作小组(以下简称工作小组),

研究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和政策措施。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医改文件的制定。年月日,

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了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总理于年月中旬主持召开了两个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座谈会,听取了各界代表的意见,提出医改要真正做到让老百姓得到实惠、让医务人员受到鼓舞、让监管人员易于掌握。本届政府成立后,副总理多次主持会议研究医改文件的修改完善,

提出了近期推进五项重点改革及其工作要求。在医改意见的形成过程中,

国务院原副总理吴仪也多次听取工作小组的汇报,并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门听取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专门委员会的建议和意见。

在两年多时间里,工作小组深入各地进行了大量实际调研,专题研究重点难点问题,广泛听取各方意见,

并委托世界卫生组织、北京大学等国内外知名机构,开展独立平行研究,

同时在网上公开征集建议方案。在此基础上,

起草了《意见》。年月日和月日国务院两次召开常务会议对《意见》进行审议。

年月底,

《意见(征求意见稿)》分别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各部委(直属机构)及派、人民团体的意见,并于月日-月日,全文向社会公布,

问计于民,引起各方面积极反响。共收到个省(区、市)和个国务院部委(机构)及个派、人民团体的反馈意见。收到群众意见件,

其中网民意见条,传真份,

信件封。

工作小组对收到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认真研究和逐条分析,本着尽可能吸纳的原则,

对《意见》进行了余处修改,不少好的意见被吸纳到文件之中。

主要包括:一是增加了改革的近期目标。二是针对农民工、老年人等群体反应强烈的医保关系接续和异地就医报销问题,增加了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和异地就医结算等内容。三是针对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的建议,

增加了保护医务人员合法权益、重视护士和护理工作、增进医患沟通等内容。四是针对基本药物定价和供应方式争议较多的情况,将“基本药物由国家实行招标定点生产或集中采购,直接配送”修改为“基本药物实行公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

将“统一制定零售价”修改为“国家制定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在指导价格内,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招标情况确定本地区的统一采购价格”,给地方操作留有空间。

五是对《意见》第五部分进行了修改充实,使五项重点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更加清晰。

六是针对反映《意见》文字不够通俗的意见,对文字进行了上百处修改,

力求表述更加准确、易懂。同时,

为增强《意见》的可操作性,根据国务院决定,

起草了《实施方案》,相当一部分对《意见》的修改建议在《实施方案》中得到了反映。对于一些更具体的建议,将在今后陆续下发的操作性配套文件中予以研究、采纳。

年月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审议并原则通过医改文件。年月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医改文件。

因此,

《意见》和《实施方案》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

汇集社会各方面的智慧,反复论证修改形成的。

问:请介绍《意见》和《实施方案》的重点内容,有哪些特点。

答:《意见》与《实施方案》的起草,

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始终贯穿公共医疗卫生公益性这条主线。

在基本原则上,一是坚持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

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二是坚持立足我国基本国情,与现阶段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相适应。三是坚持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相结合,保障广大群众看病就医的基本需求,

并注重逐步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四是坚持统筹兼顾,

远近结合,完善制度体系。

《意见》和《实施方案》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一致,

主要任务各有侧重。《意见》着眼长远,突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方向、目标和基本框架,

提出深化改革的任务和策略;《实施方案》立足当前,增强改革的可操作性,

明确-年三年内落实改革任务的具体措施。

《意见》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个目标、四大体系、八项支撑”。一个目标就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四大体系就是建设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构建我国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八项支撑就是完善医药卫生管理、运行、投入、价格、监管、科技与人才体制机制、信息、法律的建设,保障四大体系有效规范运转。

《实施方案》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四项基本”和“一个试点”,即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和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抓好五项重点改革,

将使公共卫生服务基本普及,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明显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

有效减轻居民医药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总体上看,医改方案有以下特点:

一是在改革的理念上,首次提出“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

这一重大创新,明确了改革的方向,

确立了改革的思路,既借鉴了国际普遍经验,

又立足中国基本国情,对于促进我国医药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健康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是在改革的原则上,明确坚持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一方面强化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责任和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在改革初期首先着力解决公平问题,

另一方面,强调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统筹利用全社会的医疗卫生资源,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三是在近期改革的重点上,突出基本、基础和基层。从国情和初级阶段的特点出发,提出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包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

也就是全民医保;提出逐步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目标,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差距;提出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努力降低药品价格和患者医药费用负担;提出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使广大城乡群众不出乡村、社区就能得到比较好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四是在改革的基本思路上,把完善制度体系与解决当前突出问题结合起来。第一次突出了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蓝图的整体设计,同时,

提出近期从改革的关键环节和群众最为关切的问题入手,着力抓好五项重点改革。

五是在改革的方法步骤上,

强调由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涉及面广,情况复杂,

政策性强,方案中一些重大改革,先行试点,逐步推开。

中央明确目标取向和基本原则,鼓励地方试点探索。

问:这次医改对于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哪些实际措施,作为普通群众,从改革中究竟可以得到多大的实惠?

答:医改方案就是要着力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让群众得到实惠,

主要有四点:

一是平时少得病。

从年开始,国家建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按项目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统一的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同时,

实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效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及其危险因素,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缩小城乡公共卫生服务的差距,努力使群众少生病。

二是得病有保障。

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使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到城乡全体居民;提高筹资和保障水平,逐步扩大门诊费用报销范围和比例,提高最高支付限额;

做好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和异地就医结算服务,方便医保报销,努力降低医疗费用个人支付的比例。

三是看病更方便。从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两方面着手,

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和质量,力争使城乡群众不出社区、不出乡村就能享受到便捷、低成本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利用市场竞争,促进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通过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建立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的分工协作机制,努力实现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缓解大医院“挂号难、看病难”的状况。

四是治病少花钱。

通过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制定基本药物定价、生产供应、使用和医疗保障报销的相关政策,减少流通环节,

降低药价,保证群众基本用药的可及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加大政府投入和监管,维护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管理,降低成本,

努力减轻群众的用药就医的负担。

问:请问在今后几年内,政府将增加多少卫生投入,重点投向哪些方面?

答:为支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各级政府都将努力调整支出结构,

落实《意见》及《实施方案》提出的各项卫生投入政策,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经初步测算,未来三年,落实医改方案中的五项重点改革,

各级政府需要投入亿元,其中中央投入亿元。主要用于:

一是支持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政府提供资金支持建立和完善新农合、居民医保、职工医保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三年内,基本医疗保障覆盖城乡全体居民,

参保率均提高到%以上。年,

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元。用两年左右时间,

将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纳入城镇职工医保。

二是支持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政府负责其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机构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及所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政府对乡村医生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等给予合理补助;大力支持医务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

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医疗卫生机构,对其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政府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补助。三年内中央重点支持建设所左右县级医院(含中医院)和支持改扩建所中心乡镇卫生院。支持困难地区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和边远地区村卫生室建设。

三是支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经费、发展建设和业务经费由政府全额安排,按照规定取得的服务收入上缴财政专户或纳入预算管理。

按项目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括健康教育,老年人、婴幼儿、孕产妇健康检查,慢性病、传染病防治指导等。支持实施艾滋病、结核病等传染病防治、预防接种、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建立和完善城乡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元,

年不低于元。

此外,各级政府还将为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政府加大卫生投入,保障基本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

有利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逐步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

问:近期重点提出,三年内实现基本医疗保障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参保(合)率均达到%以上,

请介绍这个目标制定的依据和实现目标的措施。

答: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和提高医疗保险支付比例是减轻城乡居民医疗费用负担的重要途径。

制定这样的目标,既考虑了群众的实际需求,也考虑了各方面条件的可能。目前,我国基本建立了针对不同人群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针对特殊困难人群的医疗救助制度也已逐步完善。

考虑到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实行的是自愿参保,另外还有商业保险和多种形式的补充保险,

因此我们把目标定在年均达到%以上。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以下主要措施:一是用两年左右时间,

将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纳入城镇职工医保,

确有困难的,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参加城镇居民医保。二是年全面推开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将在校大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医保范围。三是积极推进城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医保。四是完善城乡医疗救助体系,

资助城乡低保家庭成员、五保户参加城镇居民医保或新农合,逐步提高对经济困难家庭成员自负医疗费用的补助标准。

问:请介绍建立基本药物制度的必要性和主要内容。

答:国家建立基本药物制度是为了保证群众用药安全可及和价格低廉。

基本药物的概念由世界卫生组织年首次提出,目前约有个国家和地区不同形成地建立了基本药物制度。

建立基本药物制度,有利于规范用药行为,保证用药安全,降低患者医药费用。

基本药物制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建立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遴选调整管理机制。

科学合理确定基本药物品种和数量。二是初步建立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基本药物,

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公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统一价格,

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零差率销售。三是建立基本药物优先选择和合理使用制度。所有零售药店和医疗机构均应配备和销售国家基本药物。从年起,

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都必须按规定使用基本药物。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医保药品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

需要强调的是,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并不等于群众患病后只能使用基本药物,

医疗机构在优先和合理使用基本药物的基础上,将根据病情的需要使用非基本药物。

问:请介绍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义和主要措施。

答:目前,群众宁愿花更多的钱去大医院看病,

也不太愿意去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

主要是对服务质量不放心。

医改方案提出要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一方面要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形成方便快捷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方便群众看病,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另一方面要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把常见病治疗解决在基层,减轻群众负担,缓解群众“看病贵”问题。

《实施方案》提出从四方面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一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中央重点支持县级医院(含中医院)、中心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支持边远地区村卫生室建设和困难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

鼓励通过医疗资源重组、社会力量办医举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鼓励有资质的人员开办诊所或个体行医。二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开展定向培养、执业医师招聘,完善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制度,

大幅度增加全科医生数量,

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水平和质量。鼓励高校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三是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医务人员的工资水平,

要与当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政府负责其举办的基层医疗机构的人员经费,

并对乡村医生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给予合理补助。四是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转变服务模式,开展巡回医疗、上门服务。鼓励地方制定分级诊疗标准,

开展社区首诊制试点,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全面实行人员聘用制,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强化绩效考核。

问:请介绍逐步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含义,有什么措施保证均等化的实现?

答: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指保证全体城乡居民均能够免费或只需少量付费就可获得安全、有效、方便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从保障公民健康权益的角度看,

意味着人人享有服务的权利是相同的;

从服务的内容看,是根据居民的健康需要和政府财政承受能力确定的,目的在于加强疾病预防控制,

努力使居民少得病。

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容主要包括:疾病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处置、院前急救、免疫规划、妇幼保健、出生缺陷防治、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健康教育、精神卫生、采供血等。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

城乡与区域差距大,卫生机构服务规模、能力和水平差距大。因此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一个较长期的任务。

当前,在公共卫生服务范围内,国家选择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按项目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服务。

地方政府可在此基础上,根据当地财力和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

增加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一是加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建设。重点加强目前比较薄弱的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建设。二是落实公共卫生服务责任。

明确并落实各级各类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职责和任务。三是保障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经费。政府对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实行全额预算管理;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

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元,年不低于元。四是加强规划和管理,

合理配置公共卫生服务资源。五是改善服务,制定公共卫生服务标准、工作流程和考核办法,

开展面向人群的主动服务。

问:公立医院改革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请介绍这项改革的目标任务和实施步骤,有哪些措施能够维护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答:公立医院改革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目前群众看病就医主要选择到公立医院,因此它成为医药卫生行业众多问题和矛盾的交汇点,

改革涉及到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治理结构、补偿机制等各种复杂利益关系的调整,涉及到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难度很大。

同时,社会各界在建立科学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具体途径方面有不同看法。公立医院改革必须积极而又稳妥进行。因此,

国务院决定分阶段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当前主要是抓好改革试点,具体步骤是:年,制定试点方案,选择若干城市和公立医院开展试点,

及时进行总结评估,形成公立医院改革的总体思路和主要政策,

年逐步推开。

公立医院体制改革试点重点在三个方面,一是改革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

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二是推进补偿机制改革,逐步取消药品加成,

积极探索医药分开的多种有效形式;

三是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

积极稳妥推进部分公立医院转制,鼓励民营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院。

通过改革,使公立医院切实履行公共服务职能,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满意的医疗服务。

问:文件出台后,关键是贯彻落实,

请问领导小组办公室对于推动实施有什么具体考虑?

答:医改文件的出台标志着绘就了改革发展的蓝图,要取得实效,

必须按照文件的要求扎实推进,

在实施中不断地探索实践。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涉及面广,情况复杂,

政策性强,也是一项世界性难题,我们既要充满信心,

明确目标,

分阶段积极推进,又要正确看待改革中面对的问题和困难,进行长期艰苦努力和坚持不懈的探索,

保障水平也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提高。

医共体建设方案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

的会员“”为你整理了这篇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关于全县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为全面了解我县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现状,聚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建言献策,力促健全我县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月日、月日,县政协副主席祝国安、柯明贤分别带领部分政协委员先后深入到长角坝镇集中隔离观察点、长角坝镇卫生院、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县疾控中心、县医院、县红十字会、袁家庄街道办袁家庄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三教殿村卫生室、西岔河镇卫生院、大河坝镇等点位,通过实地察看、听取介绍、座谈协商等形式对我县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

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

全县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服务体系基本健全,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工作机制逐渐完善,保障措施不断加强,初步形成了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疾病预防控制格局,

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特别自年疫情发生以来,我县全面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疾病防控能力,县、镇两级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用房、设备配置、人员结构都得到一次普遍提升。

截止目前,全县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个,其中:县疾控中心、县医院、监督执法大队和妇计中心各个、卫生院个、村卫生室个,个体诊所个。全县医疗机构设置床位张(县医院张、乡镇卫生院张);

县医院现有编制人,

实际在岗人,卫生院编制人,实际在岗人,其他卫生机构编制人,实际在岗人;

各类在职专业技术人员人,其中执业医师人,执业助理医师人,

注册护士人,

药师(士)人,

技师(士)人。

全县所有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建筑面积均达到标准要求,

乡村卫生机柜和人员“空白点”全部消除,

形成了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补充、民营医疗机构参与的医疗救治体系,

能够满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尤其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奋勇当先,医务人员逆行冲锋,

社会各界守望相助,

形成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强大合力,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推动社会发展、维护群众生命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应急机制不够健全。一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编制于年,

在新一轮机构改革后,部门职能职责调整,

出现了原预案中组织机构不健全,职责分工不明确,处置措施不具体,

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二是我县卫健部门和疾控中心均没有设置独立的卫生应急科室,相关工作职能由其他科室承担,很难高质量完成卫生应急和应急医学救援日常工作,特别在发生重大传染病爆发流行时,

科室和人员配置均无法满足工作需要;三是应急物资储备不足,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初期,面临消杀、防护等防疫物资储备匮乏,

无法满足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需要;四是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信息化建设跟不上当前需要,公安、民政、医保、政务等职能部门信息不能互联互通,协同不够,

综合应对措施联动性不强。镇、村卫生机构的电脑等设备陈旧,村级监测报告网络不健全。

(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存在短板。

一是人员编制普遍配备不足。县、镇、村三级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占比较小,特别是拔尖的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多个岗位存在一岗多职现象,科室和人员配置无法满足工作需要;

比如佛坪县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大夫只有人,

且要小时值班值守;疾控中心的四个化验室仅有名工作人员,目前人休病假,人待产;二是镇、村卫生服务从业人员普遍年龄偏大,

学历偏低,

诊疗水平不高,

流行病学调查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较弱,特别对传染病患者的随访检测、现场处置能力难以胜任;同时,

疾控队伍人员总量不足,特别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如:症状甄别、隔离、健康教育要靠镇村干部兼职,防控效果无疑会受到影响;

三是卫生系统内部考核奖励机制不科学,缺乏调动一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四是公共卫生应急队伍演练频次少,

针对性不强,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与实际要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传染病检验检测基础设施条件落后。一是公共卫生事业经费投入不足,工作经费缺口较大;二是在传染病收集与报告、疫情应急处置、实验室检测与评价工作中,

县疾控中心检验、检测仪器设备大多是年以前建成和配置的,陈旧老化、性能不稳定、检验检测效果不佳,

无法满足当前工作需要;三是县人民医院的发热门诊和感染性疾病科均为年非典时改建和修建而成,床位张,

对照《县级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传染病区)建设指南》,室内布局基本符合要求,但不满足传染病区与医院其他医疗用房的间距不少于米的基本要求,万人口以下的县区床位数不低于张的具体要求。特别是我县截至目前,

没有专门的传染病防治机构。

(四)社会公众预防意识较差。卫生健康知识宣传普及不够经常,

重医轻防观念从根本上未得到转变,

危机意识不强。

特别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

不能自觉的配合防控工作,一些群众的防范意识亟待提高。

三、几点建议

针对我县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弱项,按照提出的“整体谋划、系统重塑、全面提升”十二字方针和以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

结合县域实际,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汇聚合力,进一步强化公共卫生政府主导地位。一是把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列入政府议事日程,科学谋划,

高位制定“十四五”规划,把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升纳入区域和行业“十四五”建设中,将公共卫生应急防控体系的资源配置、人才培养、财政投入、建设目标纳入政府工作目标管理,做到总体布局、科学发展;二是总结新冠肺炎防控工作经验,

严格按照《国家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

加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修编工作,

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同作战;三是充分发挥卫健部门牵头抓总作用,完善重大疾病联系会议制度和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工作机制,统筹协调管理重大疾病防控工作,

完善医防协同、医防协作机制,转变重救治、轻预防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理念,

坚持关口前移、源头治理、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蔓延之前;

四是整合资源、利用大数据平台全面启动智慧疾控现代化建设,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形成智慧疾控、资源共享、医防结合、多元参与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实现疾控中心--县人民医院---社区中心数据信息实时共享,

无缝对接;配备配齐基层医疗机构电脑等基础设施,

逐步建立全县卫生系统传染病信息直报网络,全面提升信息化综合利用和服务能力。

(二)锻造队伍,

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一是抢抓新冠肺炎常态化防控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支持,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经费投入长效机制,保证公共卫生机构建设于发展所需的人员、设备、运行等疾病防控工作经费;

二是大力实施人才培育工程。

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是专业很强的工作,

不具备相应的知识和经验者难以满足工作需要,因此,建议将专业人才的引进纳入政府的人才工程项目,按照相关规定,补足补齐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编制缺口,

落实专业人才引进机制;同时调整优化公共卫生与人员结构,一方面严控人员进入关,坚决杜绝非专业人员的进入,一方面加快对在职人员的培训和骨干人才的培养,

全面提高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相应人员的医学专业能力和医防结合能力;三是探索建立科学的薪酬机制,按照多劳多得、不劳不得的分配原则,

改善一线工作人待遇,

激发全员工作积极性;四是常态化开展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演练,掌握卫生突发事件的处理流程和防护措施,

提升我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三)补齐短板,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严格按照“三区两通道”要求,科学选址、合理布局、高标准规划建设,县级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和相对独立的传染病区建设,

配置负压救护车、负压担架的必要设施,加快我县公共卫生疾控体系建设步伐;二是全面实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达标建设和能力提升项目,对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加强实验室设备配置,

改善仪器装备条件,力争疾病预防机构实验室设备装备达标率达到%,

持续提升检验检测能力;三是按照集中管理、统一调拨、平时服务、灾时救急,采储结合、节约高效的原则,健全和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和运行机制,

推动应急物资供应保障网更加高效安全可控。

(四)宣传教育,进一步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加大健康教育理念和疾病防控等知识的宣传力度,建立以健康促进为核心、社区为基础、家庭为单位,学校与企业和公共场所为重点的健康教育工作模式,

广泛开展健康教育进家庭、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机关、进企业的“六进”活动,构建全民健康教育体系,

让健康知识、健康理念、健康技能成为全民普遍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关于全县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提升我县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水平,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服务职能。

近期,

我们组织专班围绕全县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目前,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家,其中县直属医疗卫生机构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

民营医院家。高级职称医师有人,中级职称医师有人;

高级职称护士有人,中级职称护士有人,公卫医师有人,全县共计有张床位。

年“非典”疫情发生后,孝昌县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从无到有,构建了以疾控中心为重点,县人民医院为支撑,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依托的县、乡(镇)、村三级传染病监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

二、具体做法

(一)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制度建设。

我县成立了公共卫生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公共卫生应急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组织、协调和领导。建立并完善了《孝昌县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方案》,以“一案三制”建设为重点,不断强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卫生监督执法体系等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卫生应急工作实现了组织管理和指挥体系从无到有、管理职能从分散到集中、管理方式从经验管理到依法科学管理、工作重点从重处置到预防与处置并重、协调机制从单一部门应对到跨部门协调联动的重大转变。在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处置中,

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对内负责综合协调医疗救治、疾病防控和卫生监督等工作,

对外负责与宣传部、气象局、公安局、、财政局、民政局等相关部门的信息沟通,建立了多渠道、多形式应急处理方式,初步建立起预防与应急并重,

常态与紧急状态相结合的卫生应急管理机制。

(二)强化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队伍建设。

秉承统一指挥、纪律严明、反应迅速、处置高效、平战结合、布局合理的基本原则,我县成立了一支主要由卫生应急管理人员、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和技术保障人员组成的县级卫生应急队伍,分别为医学救援类、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类、突发中毒事件处置类、核辐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四类卫生应急队伍,

第一梯队由现从事该行业的专业人员组成常备队伍,

其它由曾从事过相关专业的努力学习的作文业务人员组成预备队。

(三)提升公共卫生应急处置水平。非典以后,国家加大对公共卫生的投入力度,加强疾病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建设,

传染病防治及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最大程度地减少了突发事件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

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尤其是近年来我县在应对暴雨洪涝灾害、手足口病疫情、甲型流感疫情、人禽流感疫情、伤寒疫情、水质污染事件等一系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

我县卫生应急工作反应迅速、有效的经受住了考验,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年作为孝感市第一县市获得“省级卫生应急示范先进县”称号。特别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在县新冠肺炎指挥部统一指挥下,

全县上下共同努力,全民参与联防联控,取得阶段性成效,得到了各方面的充分肯定。

三、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对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工作的专项经费投入不足,

卫生应急工作保障水平低。

一是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不健全。因经费不足,无常态化财政保障机制,

应急物资储备严重不足,根本无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需要,我县疾控中心近十年仅自购台离子色谱仪大型仪器,有些仪器因精度不合标准,已处于停用状态。

二是业务用房面积小,

布局结构不合理,造成医院与办公区域混合办公。我县没有一个规范的发热门诊,发热门诊应在医疗机构内独立区域与普通门诊相隔离的“三室两通道”标准,才能有效避免交叉感染。

三是各医疗卫生机构资产负债率较高,运行困难。各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处于负债运行,特别是近半年因疫情原因,

业务收入基本为零,

但医护人员工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硬性支出不断增加,导致入不敷出,均出现不同程度财务困难。

(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专业人才缺乏。一是应急管理体系缺乏专业技术人员,

西游记读后感800字

影响卫生应急管理效能。

如我县疾病控制中心因受到专业技术人员的限制,近年来学科建设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二是应急队伍人员严重不足,

存在一岗多职现象。如卫店镇卫生院王平医生,一人身兼公共卫生项目管理、村医管理、应急管理、预防接种门诊数职,

工作强度大,无法专心于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工作。三是应急人员缺乏专业学习培训,

救治处置能力不足。卫生应急队伍缺乏完善的应急处置技术培训和演练基地,不能科学、系统、有效地开展相关培训和演练,应急队伍实战能力与实际要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影响救治处置效果。

(三)监测报告网络系统不健全,预测预警能力不强。

我县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信息化建设跟不上时代步伐,尚未建立可能引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险源的信息资料库,各方面工作经验不足,监测报告网络系统领域建设处于空缺状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公共卫生机构、医疗机构之间存在信息壁垒,

与公安、民政、医保、政务等有效协同不够,区域内各领域信息不能互联互通,社会公众危机意识不强,普遍缺乏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常识、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专业人员的发现、报告和早期处置突发事件的意识、能力薄弱,极大影响对公共卫生事件的分析和判断,

工作处于被动应付,

影响救治效果。

四、对策建议

(一)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改善疾病预防控制基础条件。

抓住国家当前对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建设倾斜的政策机遇,策划一批应急与谋远的卫生项目,加快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彻底改善县乡村三级医疗救治能力不足、疾病预防控制硬件设施和设备配置落后的状况,将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纳入本级财政预算,适度超前逐年增加,尽快使原本比较薄弱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得到有效改善和不断加强。补齐此次疫情所暴露出的短板,

调整医疗资源投入结构,加强社区、农村等基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防控能力建设,加大向基层转移支付力度,切实提高基层公共卫生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完善规范卫生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建立预案动态更新修订机制,认真总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经验教训,对已有预案进行梳理、修改和完善,做到专项预案体现专业应对、部门预案体现部门职能、单位预案体现具体处置、重大活动预案体现预防措施,逐步形成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若干卫生应急专项预案、分事件类别的部门单项预案,

处置流程、工作规范所组成的卫生应急预案和规范体系,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加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部门应急预案之间的有效衔接。

(三)完善监测报告网络系统,

建立综合应急平台。加快建设以县、乡应急领导机构及办事机构为主干,县直有关部门应急管理工作机构为枝干,村、社区、企事业单位为支点的全县应急管理平台,

充分发挥应急管理指挥体系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重要作用。把社会公共管理、社会治安管理、社会突发事件管理、社会安全生产管理等整合为一个综合管理平台,统筹协调各类资源。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建立人员通、信息通、资源通和监督监管相互制约机制,

实行科学分工,分级负责。建立和完善组织管理制度,充分满足应急值守、信息、指挥协调、综合研判和视频会商等基本职能。

(四)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预案体系,

分级分类组建卫生应急队伍。

加强对全县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相关法律法规培训,提高广大医卫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技能,强化突发事件的防范意识和应急能力,

加强应急救治队伍专门培训和定期演练,努力造就一支训练有素能打胜仗的专业应急救治队伍。在县级医疗卫生单位择优选拔相关业务的技术骨干,组成应急处理和医疗救治队伍,

配备相应的车辆和必要的设备,并分设各个专业应急工作组,

覆盖形势研判、流行病学调查、医疗救治、实验室检测、社区指导、物资调配等领域,同时在各主要业务单位组建应急工作后备梯队,充实壮大专家团队和志愿者队伍,进一步提高应急队伍的突发事件应对处置能力。

(五)创新方式方法,

推进爱国卫生运动,

提升公共卫生水平。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给全国人民敲响了警钟,也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讲究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也强调,爱国卫生运动是我们党把群众路线运用于卫生防病工作的成功实践。要总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经验,丰富爱国卫生工作内涵,

推动从环境卫生治理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转变,解决好关系人民健康的全局性、长期性问题。要推动将健康元素融入所有政策,把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要全面改善人居环境,

加强公共卫生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推进卫生城镇创建。

要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开展健康知识普及宣传,树立良好饮食风尚,推崇文明健康生活习惯,推广分餐公筷、拒食野生动物,

推动公共卫生发展,坚决预防和严格控制各类传染病的发生。

关于全县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根据市委和市政府、市政协年重点民主协商计划安排,月份以来,

市政协调研组围绕“加快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赴县市区及部分疾控医疗机构、重点企业实地调研,开展网络议政,召开市直单位调研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并赴外地学习考察。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成效

近年来,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

我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逐步完善,医疗卫生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一)卫生机构建设不断加快。市人民医院改扩建、市妇幼保健院、市公共卫生检验检测中心、市卫生健康信息化平台等项目相继启动,投资达.亿元。

各县市区实施重点医院改扩建、疾控中心迁建等项目个,总投资.亿元。

(二)防控救治能力不断增强。

市人民医院创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传染病病区初步建成。

完成个县级综合医院感染科建设,建成乡镇中心卫生院发热哨点诊室个。市县建成核酸检测实验室个,

县市区疾控中心核酸检测实验室建设基本完成。

(三)应急处置水平不断提升。制定市本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总体预案个,

专项预案个;联合组建区域性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伍支。

按照“四集中”原则,

强化“四早措施”,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救治和常态化防控,

取得确诊病例全省最低(例),每万人口感染率全省最低(.)的显著成效。

(四)应急救援体系不断完善。加强急救指挥平台建设,

形成了以市急救中心为枢纽,县市区急救分站为纽带,

乡镇急救点为支点,基本覆盖全市城乡的急救体系。

参与构建“长三角院前急救联盟”等跨地区重大疫情联防联控机制,联合开展公共卫生应急跨省演练,提升了我市重大传染病应急处置水平。

二、存在问题

虽然我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在此次疫情防控中暴露出诸多短板。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协调机制不够健全。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和指挥部均为临时设立,没有常态化公共卫生应急指挥机构,部门应急职能不清晰,

沟通协作不够高效。

卫健系统应急管理与指挥体系不完善,预测预警和应急指挥信息系统缺乏,传染病监测预警机制不够健全。疾控机构与医疗机构分工协作不顺畅,存在“防控-治疗”分离问题。

应急预案缺乏动态调整、考核评估机制,推演验证不充分,与疫情常态化防控要求不相适应。

(二)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目前,

市本级无传染病专科医院,市县综合医院都未规划建设传染病病区和发热门诊,多为临时改造和搭建,

基层卫生院(室)重大疫情基层首诊、预检分诊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项目进展不快,利用市体育馆改造升级平战结合设施未启动。市本级财政专项经费不足,基层公共卫生机构缺人缺设备缺技术,

市县疾控中心检测、现场处置等专业设施普遍缺乏,检验检测能力不足。

(三)专业人才不够充足。全市疾控机构省定编制个,

实有编制个,整体空编率.%;

乡镇卫生院空编名;村医名,岁以上占.%。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现象突出,

特别是基层人才流失比较严重。全市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人才短缺,特别是高学历、高职称人才紧缺,

现有从业人员中,高级职称和研究生以上学历分别仅占.%和.%。

(四)物资保障不够有力。

应急医疗物资储备职能部门没有明确,尚未建立物资储备库。物资保障生产流通网络和物资采购储备、调用更新、收储补偿机制不健全,

大数据平台没有建成,分级使用、分类管理规范标准缺乏。目前,我市公共卫生机构工作经费主要以中央转移支付和省财政经费为主,疾控中心物资储备不足且更新不及时,

医疗机构常规储备仅能维持日常所需,难以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三、对策建议

强调,要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特别面对秋冬季第二轮疫情扩散风险,

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党的五中全会精神,深刻总结疫情防控经验教训,抓住“十四五”规划编制机遇,聚焦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加快建设更加完善、更加系统、更加高效的应急预警决策指挥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

全面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一)加强领导,健全应急协调机制

研究出台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意见,

制定总体规划,明确目标任务。成立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委员会,设立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中心。

明确相关职能部门职责,统筹各级公共卫生机构,建立定期沟通会商机制。

落实长三角区域公共卫生合作协议,深化长三角公共卫生联防联控联席会议制度,参与建立重大传染病疫情信息互通疫情协查、联合培训演练、防控物资调配机制。

依托“数字宣城”综合平台,整合现有信息业务资源和管理系统资源,建设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系统平台,健全应急值守、信息汇总、指挥协调、专家研判、视频会商和现场调度等功能;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疾病预警监测信息系统,

配套重大传染病流调、疫苗可追溯、应急医疗物资管理和调配等子系统,

构建智慧应急新模式。

(二)科学设计,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抓紧修订完善全市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及技术指南,督促指导各级各部门、医疗卫生机构、社会组织编制相应应急预案。

汲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经验,

对已有预案进行梳理、修改和完善,优化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综合保障、舆论引导等环节,调整充实相关内容。

设立“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日”,

建立预案动态更新和演练制度,

每年组织跨区域实战演练或桌面推演,在实践中推动不同层次类型、不同部门应急预案的有效衔接。探索购买社会服务参与公共卫生应急预案编制、实战演练及效果评估、疫情信息摸排等工作。

(三)多措并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全面摸排我市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现状,等高对标沪苏浙,针对性制定任务清单和建设计划。

启动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建设,

过渡期内保留同翔医院作为应急医院,

新建市立中医医院,

推进市体育馆平战两用改造升级,配足负压病房和救护车,力争在“十四五”时期补齐短板弱项。加快市县综合医院发热门诊规范化改(新)建,确保年底前完成。

加强乡镇医疗救助点建设,提升农村地区院前急救能力和水平;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增加急救机构辅助岗位投入。

加快推进市级及县市区疾控中心能力建设,配备、更新实验室设施设备,

提升新冠病毒核酸以及其它传染病检验检测能力。

优化市县疾控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村(社区)卫生室专业人才引进流程,盘活用足现有编制资源。

学习借鉴发达地区先进管理经验,建立健全疾控中心和基层卫生院(室)绩效考核机制和政策保障体系,重视加强皖南医药卫生学校建设,大力培养和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专业人才。

组建公共卫生应急专家智库,市本级及各县市区建设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治、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队伍,

定期组织培训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将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等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加大疾病防控基本建设、基层医疗机构大型设备购置、应急医疗物资更新等专项支持力度。

(四)平战结合,

强化应急物资保障

设立市级应急医疗物资储备中心,各县市区设立分中心,

依托各类综合医院建立储备点,明确主管部门及职能,

健全“市-县-机构”三级应急医疗物资储备体系。完善应急医疗物资储备目录、标准、品类,科学评估存储规模和布局,

出台相应采购标准,健全完善管理制度,

加强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运用,实现科学调配和高效管理。

创新应急医疗物资储备模式,

实行实物储备与协议实物化储备、政府储备与社会储备、原材料储备与生产设备储备、本地供给与区域合作相结合,建立储备、生产及流通网络。

完善补偿机制,

出台支持性政策,鼓励医疗物资生产企业在我市布点,

建立应急医疗物资供应保障基地。

(五)基层导向,夯实群防群治基础

加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明确乡镇卫生院、村(社区)卫生室在传染病诊疗体系中的“基层首诊”定位,建设好“哨点”诊室。

健全乡镇(街道)、村(社区)、社会团体、各级学校、企业、医疗机构等应急管理机制,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

加强物力和财力保障。强化社区防控平台建设,完善“大数据+网格化”管理机制,

提升物业管理水平,筑牢社区防控防线。

医共体建设方案篇

易联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医疗卫生信息化的上市企业,依据国家的最新标准及规范,

推出了面向区域医疗卫生新一代的完整解决方案及产品。

国家“十二五“卫生信息化规划提出了打好三个基础、建立三级平台和提升业务应用的总体思路,并先后了《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为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奠定了标准基础,为各地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指导意见。

全国各地掀起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新一轮浪潮。

近年来,各地市的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总体而言,在广度和深度方面参差不齐,

综合性医院的信息化推进速度较快,而公共卫生领域的信息系统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

各医疗机构以自己的纵向业务为导向,缺乏统一的规划,缺少统一的数据标准,使得信息难以交换和共享,

形成一个个的信息孤岛。从技术应用架构来看,各医疗机构的应用系统缺乏统一的架构,很多功能和应用重复,

很多数据在采集和存储上也是冗余的。这种情况不利于资源的共享和数据的重复利用,

容易引起数据的不一致,

也加大相关业务部门的工作量,增加系统的维护成本。此外,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关注的如何提高卫生服务质量、强化绩效考核、加强卫生资源管理、提高监督管理能力、加强医疗质量监控、卫生行政管理决策支持、化解疾病风险等方面需求也无法得到满足。

易联众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一体化解决方案正是针对以上问题推出的。

方案简介

区域卫生信息化的核心是建设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区域内各级医疗机构通过该平台可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避免重复检查,

提升医疗质量;病人通过该平台足不出户就可查询居民在区域各级医疗机构的诊疗记录、在社区等预防保健记录及其所在区域外医院的就诊记录等;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可通过该平台实时监测各级医疗机构的业务运营情况、疾病诊治情况等。

在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中,不仅需对各级医疗机构正应用的系统进行适当升级及接口改造,

还需对尚未信息化建设的医疗机构,如基层医疗机构、村卫生所等进行依托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进行一体化的信息化建设。

易联众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总体架构如图。

方案主要内容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提供数据交换与共享、协同医疗服务等。横向连接区域内各级医疗卫生机构,

纵向实现与上一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互通。

。基层医疗信息管理平台:面向基层医疗机构,含社区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提供集中式托管的业务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包含了居民健康档案信息采集与管理、妇幼保健业务、慢性病管理、基础医疗等业务功能。

。居民健康信息管理与服务信息平台:建立面向全区域内统一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

使医疗服务人员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及时获取必要的信息,以支持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使公共卫生工作者能全面掌控人群健康信息,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和健康促进工作;

使居民能掌握和获取自己完整的健康资料,

参与健康管理,享受持续、跨地区、跨机构的医疗卫生服务。

。综合卫生管理信息平台:建立面向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管、决策分析的系统,使卫生管理者能动态掌握卫生服务资源和利用信息,

实现科学管理和决策,从而达到有效地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减少医疗差错、提高医疗与服务质量的目的。

。统一门户应用平台:为居民、医务工作者等提供一站式的门户登录服务系统。该平台包含了居民健康信息门户(或居民健康信息网)、医疗机构门户、卫生行政门户。

。数字化医院系统:以电子病历、临床业务为核心的新一代数字化、智能化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

。疾控、妇幼、卫生监督等公共卫生管理系统。

。与医疗机构及各垂直系统的数据接口和数据交换。

方案主要功能

。建立区域医疗卫生数据中心,实现区域内医疗卫生信息共享。

。建立覆盖全区域的居民健康信息系统。

。建立区域内各级医疗机构系统或与医院现有系统接口,整合各级医院信息。

。实现区域内检验、检查结果互认。

。实现区域内医疗机构之间双向转诊和远程会诊。

。通过互联网、手机等方式实现区域内居民健康信息查询、预约挂号等便民服务。

。实现区域各项医疗卫生业务情况的实时监管。

。整合区域内疾控、公共卫生、卫生监督管理等垂直系统,实现一体化区域医疗卫生信息系统。

相关案例

。成功建设了国内多个地市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项目。易联众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居民健康信息系统、区域基层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等产品已分别在地市中使用。

。成功建设了上百家数字化医院、上千家社区医院的信息系统项目。

此外,易联众的全院(医学影像)系统、移动医疗系统、健康体检系统等也已在数十家三甲医院得到成功应用。

医共体建设方案篇

关键字:医院;

档案信息资源;

共享;安全

医院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性

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前提是有效整合馆藏档案信息,

在此基础之上再将档案信息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传递流通,

在此过程中进一步深化科学管理,实现档案信息的社会共享。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趋势以及人类对信息共享状态的需求,

决定了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作为医院这一特殊主体,其档案信息资源涉及了文书档案、人事档案、科技档案、病历档案等多方面内容。以病历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为例,从患者角度来说,

病历档案信息院内共享对多学科医疗协同的连续医疗照顾,对慢性病情的监控、对急性病情的处理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从医院层面来说,病历档案信息通过局域网反馈到各临床科室,

一方面,

医务人员可以在科研过程中运用学习,

另一方面便于互相学习,总结经验,可以改进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对防止病人流失都有促进作用。

医院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存在的安全问题

.数字档案本身的真实可靠性对信息资源共享安全存在威胁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档案信息的数字化成为档案信息化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电子档案已逐渐取代纸质档案成为档案主体,而电子档案本身的非纸质性、信息系统的依赖性、信息载体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电子信息的易更改和易丢失性直接影响了电子档案信息资源本身的真实可靠性。尤其是电子档案载体多为光盘或者移动硬盘等,光盘、移动硬盘损坏或者丢失,

另一方面,电子档案易被更改且更改以后不留痕迹,电子文件容易被复制,且复制以后分不清楚原件与复制件。电子档案信息本身的真实可靠性无法得到错误的电子档案再经过共享,

直接影响了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安全,不但无法达到档案资源共享的目的,

针对医院这一主体而言,反而易引发更严重的安全问题。

.档案信息共享系统的不完善对档案信息共享安全造成威胁

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在现阶段多数是由计算机软件公司提供的特殊系统软件提供服务,在各种系统载体上完成信息共享。

虽然随着社会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进一步完善,但是不可否认的,许多档案信息搭载的系统软件本身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缺陷。许多系统软件中存在着系统漏洞,

当前绝大部分的网络系统都至少存在三个以上的漏洞可以使得入侵者获得系统的最高权限,对于开放性网络环境而言,

其本身的系统漏洞对于档案信息共享产生了极大的威胁。

.计算机病毒、黑客等对档案信息共享安全产生威胁

计算机病毒是当今网络业发展的最大危害,

网络中所有的终端、通道都可能成为医院档案信息共享的重要威胁之一。据相关统计,外部人员入侵网络系统的案例之中,有将近%是来自于系统实施方,因此外部人员的非法入侵与信息系统本身的不完善性之间是密不可分的。

某些不法分子可能木马程序通过直接入侵档案保存的计算机,如盗取保管档案的计算机的管理者权限,直接获取、篡改、删除档案信息,或是直接使用某些木马程序使保存档案的计算机瘫痪,

进而造成医院档案信息的丢失等多种手段破坏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另一方面,不法分子可以通过非法侵入档案资源共享通道。现阶段,

开放性的网络环境对于档案信息共享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怀有特殊目的的不法分子可以对通过档案共享过程中某一环节进行攻击来截取、篡改档案信息。这些都会对档案信息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影响档案信息共享的正常运行,针对医院档案信息共享而言,

内部专利科技、病患个人信息、机构组织信息等都造成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对医院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安全的建议

.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保证档案信息本身的真实可靠性

由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深化,电子档案逐渐取代纸质档案成为留存的档案信息主体。

无论是保存档案或是进行档案信息共享首要的都是健全完善档案管理、共享制度。另一方面,数字档案信息不具有稳定的物理位置,

因此,

要保证档案信息本身的真实可靠性,

就要保证数字档案本身载体的安全稳定性。随着科技发展,各种大容量更完善安全的电子信息载体不断涌现出来,对数字档案进行技防处理是保证其安全性的主要途径之一,

比如对于数字档案进行“只读”设置或者直接采用“只读光盘”写入档案信息,又或者通过设置各种管理编辑权限来保证档案信息本身的真实可靠性。另一方面,对于使用新型载体的档案,

应该保存在适当的条件中,每隔固定的时间必须按时更换载体,保证使用载体与硬件设施的兼容性。

.控制计算机病毒、系统漏洞

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是互联网络的发展,随之而来的不仅是方便快捷的资源信息的共享,

同时也要面临严峻的网络安全问题挑战。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网络技术培训,采用全方位防火墙、防病毒软件等凸显出尤为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作用新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如数字证书、安全密码、数字盾等,

严控档案信息分享的源头与通道。针对医院这一特殊主体,对于档案信息共享系统软件的选择尤为重要,在选择时要进行投标公开选拔,

在维护上要保证定期维护。

.提高档案信息共享人员的安全意识

首先要提高档案保留人员的安全保管意识,注意管理员权限等特殊操作人员的定期档案信息共享安全性培训,

树立档案保管人员档案安全保管意识。

其次,要注重档案信息共享方安全意识,

第一是严守档案保密制度,

坚决禁止文件共享、流通;第二,要注重病历档案共享资源保密性,共享前提是提供病人身份信息或与其关系的证明等,严禁随意共享涉及病人隐私的病历档案信息;

第三,要做好登记,明细共享方身份信息、用途等,明确责任人。

结语

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作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档案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医院档案信息共享,其安全尤为重要。

希望通过完善医院档案管理共享制度、保证电子档案真实可靠性,控制计算机病毒,

提高人员意识等多种途径保证医院档案信息共享安全。

参考文献

[]谢建云。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安全工作思考[]。兰台世界,()

[]刘有平,李钢。档案信息化安全的人为因素及其对策[]。湖北档案,()

[]童云。关于电子档案风险防范与控制的思考[]。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赵真。浅析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及防护策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简介

医共体建设方案篇

为推进全军医院临床诊疗信息资源共享,依托军事综合信息网和远程医学网,

中国人民总后勤部卫生部(以下简称“总后卫生部”)正式启动了“电子病历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分属不同医疗体系的所医院先行试点。总医院、总医院临床部、第医院、第医院、第医院、第医院、第医院、海军总医院、第医院、总医院、第医院、总医院、第医院等所医院作为第一批试点医院于年月正式启动试点工作。

“诊疗信息的互联互通”是医疗信息化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它需要各级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具有统一的建设标准并且构建在同一平台上才能实现。

总后卫生部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出发,研发和推广新版电子病历系统。该系统具有结构化存储、一体化展现、智能化交互等特点,

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该系统已经在全军医院推广应用,覆盖了全军所有医院和疗养院。

诊疗信息共享对军队医院在临床服务过程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医疗安全将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电子病历共享服务平台”,医生可以看到患者的历次就诊信息和诊疗方案,对辅助诊断起到了关键作用,有效地提高了诊疗效率并避免了重复检查带来的不必要的开支。

从提高军队医院整体医疗业务水平的角度出发,“电子病历共享服务平台”可以让基层医院的医生和年轻医生看到高级医院医生的诊疗方案,对业务水平的提高和医生之间的相互学习起到了有益帮助。

项目点评

中国人民总后勤部

总后卫生部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出发,研发和推广新版电子病历系统。

该系统具有结构化存储、一体化展现、智能化交互等特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系统已经在全军医院推广应用,将覆盖全军所有医院和疗养院。各医院以推广应用新版电子病历系统为契机,

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临床数据中心,整合集成检验、影像、病理、监护、合理用药等临床信息系统,

搭建诊疗预约、医院运营、决策管理等信息平台,从而形成了数字化医院的完整体系结构和功能模块。

“电子病历共享服务平台”建设要求各医院建立军人就诊信息主索引数据库,升级试点医院门诊及住院医生工作站系统,整理医院医疗数据,

安装调试硬件设备,

连通军事综合信息网和远程医学网,实现在试点医院门诊、住院医生工作站上,实时查询患者在各医院就诊的记录、检查检验结果,以及电子病历等信息。

结合工作任务和实际情况,“电子病历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在技术架构上采用了集中与分布相结合的方式,索引集中数据分布,定时归档的思路。

诊疗信息共享对军队医院在临床服务过程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医疗安全将发挥重要作用。通过“电子病历共享服务平台”,医生可以看到患者的历次就诊信息和诊疗方案,对于辅助诊断起到了关键作用,有效地提高了诊疗效率并避免了重复检查带来的不必要开支。

与此同时,

在用药安全方面该平台也起到了明显效果。以抗菌药物的使用为例,如果短时间内两次用药的厂家不一致、类型不一致,就很可能影响到治疗效果,而且患者极易产生抗药性。

医生利用“电子病历共享服务平台”可以看到患者之前的诊疗方案,有效杜绝了上述情况的出现。

从提高军队医院整体医疗业务水平的角度出发,“电子病历共享服务平台”可以让基层医院的医生和年轻医生看到高级医院医生的诊疗方案,

对业务水平的提高和医生之间的相互学习起到了有益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