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能范文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能篇

【关键词】疾病控制机构人力资源现状调查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恩施自治州地处鄂西山区,

是全国最年轻的少数民族自治州,

辖区内共有八个县(含个县级市),各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是州、县两级政府实施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技术管理和服务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是政府对重大污染、中毒等公共卫生事件、重大疫情、重大灾害等突发事件最有效控制的实战单位,也是恩施州内各县(市)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测检验、科研教学和健康教育等预防医学技术服务和指导中心。

所以各县(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水平现状,直接关系到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在基层的运行状况,本文通过访谈和实地调研分析现有组织运行中遇到的问题,探寻合适的解决方案,

以期完善其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提升山区县(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组织结构分析

恩施州内各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在原各县(市)卫生防疫站和各县(市)皮肤病防治所的基础上优化组建而成,分别于年左右正式挂牌成立。目前各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均大体下设行政职能科室和业务科室,包括中心办公室、党群工办公室、财务科、健康教育科、传染病防制科、免疫规划科、性病与艾滋病防制科、公共卫生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科、寄生虫病与地方病防制科、检验科、中心实验室、预防医学门诊部等。

恩施州内各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科室设置大致分布如下:()行政职能科室:中心办公室、党群工作办公室、财务科、总务设备科。()疾病预防控制业务科室:传染病防制科、免疫规划科、性病与艾滋病防制科、消毒与媒介控制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科、寄生虫与地方病防制科。

()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食品、环境、学校卫生科、职业病防制科、健康教育科。()实验室分析与研究:中心实验室、微生物检验室、理化检验室。

()服务部门:预防医学门诊部。

人力现状分析

本文从员工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以及专业结构四个角度来分析恩施州内各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人力现状水平,并将各项结果与国家相关标准进行对比以寻找差距,并做了简要分析。

.员工年龄结构

恩施州内各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力资源均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特点,有着较好的年龄梯队状况,人力资源年龄结构比较合理。全体员工中岁以下的人,

占总人数的.%,-岁的人,占总人数的.%,

-岁的人,占总人数的.%,岁以上人,占总人数的.%。

总体平均年龄岁,岁以上员工比例高于岁以下员工个百分点,因此,恩施州内各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力资源有老龄化的倾向。

恩施州内各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个别县员工老龄化较严重,其平均年龄高达岁,

远远高于恩施州内各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体员工的平均年龄。

.员工学历结构

恩施州内各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员工学历结构比例为:研究生人,

占总数的.%;本科生人,占总数的.%;

大专生人,占总数的.%;其他(中专及以下)人员人,

占总数的.%。

硕士研究生代表的高学历人员比例很小,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人,

占总人数的.%,因此,恩施州内各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对缺乏高学历人才、低学历人员比例偏高的现象应引起重视。科室普遍缺乏高学历的人员,尤其是业务科室。

由于缺乏高学历人才,业务科室常感到无法开展技术含量高、具有创新性的业务。

.员工职称结构

恩施州内各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现有员工人,其中,

管理人员人,工勤人员人。员工中具有高级职称人,占总人数的.%;中级职称人,

占总人数的.%;初级职称人,占总人数的.%;无职称者人,

占总人数的.%;

具有初级和高级职称人数比较集中,占总数的.%。在人员职称构成方面,国家规定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的职称构成应为∶.∶.,恩施州内各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现有在职员工人,

其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三者比例为.:.:.,可见各县市的人员职称结构还有待改善,需要促进人员的职业生涯发展,增加中高级职称员工的比例。

.专业技术人员结构

恩施州内各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在各专业构成中,预防医学类专业人,占总数的.%;

卫生检验、微生物学专业人,占总数的.%;其他医学类专业人,占总数的.%;

其他包括计算机、财会等专业及无专业人员等行政后勤人员共人,占总数的.%。

非预防医学的人员比例最大,

但是行政后勤类人员比例过高。

在专业技术人员比例方面,国家规定省市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不低于%,而恩施州内各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占.%,

但预防医学、检验等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为.%。在访谈中,业务科室普遍提到本科室专业技术人员紧缺,主要表现为数量和质量上的缺乏,而专业技术人员素质跟不上科技发展的要求。

综上述,恩施州内各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人力资源配置方面,

全体员工年龄梯度正常,但平均年龄偏大,

个别科室有老龄化现象;较缺乏高学历人才;各级职称人员比例未达到国家规定,

尤其是高级职称员工比例过小,无职称人员比例较高;预防医学、卫生检验专业技术人员缺乏,

管理后勤类人员比例过大。

总之,恩施州内各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力资源配置存在结构性问题:一是预防医学、卫生检验等专业技术人员过少,很多科室存在专业不对口人员;

二是专业技术人员普遍学历不高,

缺乏硕士、博士研究生等高学历人才;

三是高级职称人员相对偏少,而且中高级职称及无职称人员年龄偏大。

问题分析

随着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如何对疾病控制机构队伍进行优化组合,

使其能更进一步地适应当前疾病控制机构地改革和发展,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控制机构面临的新课题。

从本次调查结果分析首先是:全州八县(市)总人口万人(户籍人口),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队伍人,

每万人口仅拥有疾病预防控制人员.人。参照《湖北省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指导标准》,县级原则上按.-.人/万人口配备,

全州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配备-人。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占在职工代表职工总数的%以上,全州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配备专业技术人员-人。这与国家、省定标准相差甚远,

与日益繁重的工作不相适应。其次是学历明显偏低,而且中专及以下学历的占到了.%。从职称上看,以中初级职称为主,

无学历和无职称的人员还占有相当的比例,总结概括为人才资源总量不足,

整体素质不高,专业结构不平衡,缺乏高学历人才等。

目前,全州各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管理体制和用人机制是影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展的制度性因素。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才无法进入,而地方政府人事部门批准调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人员基本上都是非疾病控制专业人才,造成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结构极不合理。

各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了满足工作需要,

只有借入专业人员,而这批专业人才的编制、职称等均无法给予解决。在人才竞争激烈情况下,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部需要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方式,

营造一个良好的招人、育人、用人的环境,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效能,如制定科学合理的招聘人员、考评人员、激励人员、吸引人员、培养人员的制度和措施。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和方法是人才队伍建设最具体、直接的影响因素,

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由于地方政府对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因此难以吸引优秀、年轻人才加入到疾控行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由于资金紧张,经费只能维持人员基本工资和日常业务工作的开展,

无力投入资金进行后续教育,导致人员水平难以提高。继续教育发展缓慢,专业培训机会不足,

人才培养跟不上事业的发展。

这对我州疾病队伍的建设和疾病预防工作都起到不利的影响。

总结和建议

本文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分析上述现状产生的原因,发现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较多问题。

针对上一节中提到的相关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随着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如何加强疾病控制机构队的建设和优化组合,使其能更进一步地适应当前疾病控制机构的发展需要,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控制机构面临的新课题。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内容广泛,技术性强,需要有多学科的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才为支撑,因此地方政府应有高度的人才紧缺意识,尽快根据经济和人口的发展状况,

增加疾控机构人员编制,加大县(市)疾控机构人才调整力度,从而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地方财政也应保证他们的全额工资和绩效工资,并安排必要的业务经费,

加大政府对公共卫生在经费上的倾斜。

.规范招聘制度。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进一涉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建立健全恩施州内各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对内与对外人员招聘制度、人员准入制度,严禁非专业技术人员进入,加大预防医学人员聘用比例,逐步分流非专业人员,全面推行以聘任制为核心的人事制度改革,

改革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

充分发挥现有人才资源的优势。总之,

建立起人才吸引机制,营造一个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

.完善培训体系。

营造鼓励人才成长环境,加快专业人才培养力度,

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技术力量。发挥人力资源管理效能,进一步加大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培训,大力开展岗前培训、学历教育、专业技能培训、管理能力培训等,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理论、新技能、新方法;

从管理和技术两条线帮助员工做好个人职业规划,协调员工的个人发展与中心需要。采取分级带教和重点培养的方法,建立结构合理、网络健全的人才梯队。

.推进绩效考核体系。

推进绩效管理体系,

丰富激励内容,

完善激励措施,加大激励力度,尤其要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可以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根据不同层次的员工实施不同的激励措施,

如对于中高层管理者可以适当加大激励的比例。

.建立科学薪酬制度。在不改变基本工资的前提下,完善现有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

让薪酬制度逐步由高稳定模式向折衷模式转变,既能给员工安全感,又能起到激励作用。

如提高岗位工资的比重,实施以岗位工资为主、技能工资为辅的工资结构,充分体现岗位价值的不同,让绩效工资与工作绩效挂钩。

参考文献

[]康印福。金乡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力资源现状调查分析[]。中国现代医生,,

():-。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能篇

一、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

落实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一)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卫生事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国家始终把人人享有健康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和基本内容。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为全国各族人民勾画出国家强盛、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宏伟蓝图,

也为我国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年的奋斗目标,

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到年,

我国将建立一个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制度。这项制度的核心内容是为全体城乡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和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做到既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基本需求,又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群众承受能力相适应。

医疗卫生事业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

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造福人民健康的事业,其公益性质不容置疑。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了“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的重要思想,

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出了健康方面的要求,体现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党的大以来,

党中央、国务院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手,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包括卫生在内的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各领域的投入力度。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正逐步覆盖全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建设已经展开。

卫生工作成为“”规划和年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的提出,为我国即将全面开展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未来一段时间的卫生工作指明了方向,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十七大精神鼓舞下,

卫生部经认真研究,提出了“健康中国”战略,其主要目标分为三步:第一步,到年,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框架,

使我国进入实施全民基本卫生保健的国家行列;第二步,到年,

使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和保健水平进入发展中国家的前列;第三步,到年,保持我国在发展中国家前列的地位,东部地区的城乡和中西部的部分城乡接近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健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

健康是人力资源的基本保证。要全面建设小康,

就必须发挥健康事业的保驾护航作用,即“健康护小康”。

(二)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为全面建设小康目标保驾护航。

疾病预防控制与人民群众健康息息相关。各级疾病预防控制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

积极推进改革发展,大力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清醒地认识卫生改革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坚持以人为本理念,

始终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服务体系,

强化公共职能意识。

要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基础性、本底性的调查工作,把握基本情况,科学确定从现在起到年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总体思路、策略和措施。

要坚持政府领导、部门协作和社会参与的工作方针,

以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保障社会经济发展为己任,把维护群众健康权益、保障生命安全作为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作为积极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工作的重中之重。每一位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者都应时刻牢记疾病预防控制是政府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保障和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脚踏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要。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是卫生工作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之一。希望各有关单位和部门继续加大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支持力度,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共同解决当前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推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现代化建设,

促进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健康、稳步地发展。

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以农村和城市社区为重点,坚持中西医并重,

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监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党的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发展妇幼卫生事业,

加强医学研究,提高重大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和医疗救治能力。

疾病预防控制能力,

就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照党和国家有关方针,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策略,针对社会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和危害人民健康的重点疾病,采取科学有效的策略、措施、技术和方法,动员和组织群众共同参与,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文明生活方式,改善环境和卫生条件,预防控制传染病和其他疾病流行,对不同生命阶段的人群提供疾病预防控制服务,

不断提高预防疾病、促进健康、保障生命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也就是履行疾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疫情报告和健康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素干预和控制、实验检验评价、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科研培训技术指导等基本公共职能的能力。

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是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基础。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已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通过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科学管理能力、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置能力、加强对实验室建设和安全的管理、加强对疾病预防控制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等工作,

使得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工作能力上有了较大提高。省、市、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公共职能项目完成度,分别比年增加了.%、.%和.%,

平均公共职能完成度增加了个百分点,达到.%;社会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综合评价满意度达到分。这些成绩和进步来之不易,应该得到高度肯定。

但这仅仅是初步成绩,离党和人民对我们的期望还有很大差距,分的社会满意度更不应该是我们引以为荣的成就。

履行公共职能不足,凸显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软件”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必须下大力气加以解决。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强以科学、规范管理和培训为主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力建设,

进一步明确职能、推进疾病预防控制规范化管理,开展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业务培训,完善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评价体系,

进一步提高疾病预防控制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

完成好各项疾病预防控制任务,保障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今后一个时期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

近几年,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但要解决多年来影响和困扰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与发展的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体系建设,

仍然任重道远。

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运行机制上我们还有很多重要的问题需要解决。一是财政保障机制不健全,缺乏稳定长效的投入机制。

为了维持日常工作,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仍大量开展有偿技术服务。

“投入不足导致公共卫生职能偏废”依旧是影响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开展的关键问题。二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缺乏稳定和吸引人才的条件,人员能力达不到工作要求。三是疾病预防控制设备简陋、数量不足,

检验能力有待提高。在政府投入不足的状况下,

检验监测项目的设置存在偏重有偿服务的倾向。四是公共卫生服务职能达不到政府和社会的期望。

同时,

我国正面临着疾病流行模式快速转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增多并已成为致死的主要因素等问题。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等五类主要疾病的死亡人数已占我国城乡居民因病死亡人数的%以上;感染和艾滋病发病仍然呈上升趋势;

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等传染病尚未得到明显控制;鼠疫、血吸虫病、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和寄生虫病等仍严重危害着人民健康;

非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新传染病时刻威胁着公共安全。此外,年北京奥运会、年上海世博会的卫生保障工作也需要我们全方位提升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能力。我们要更加努力,

认真履行职责,扎实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一)完善机制、落实职责,加强能力建设,不断推进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向前发展。

进一步落实《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继续完善体系和运行机制建设,加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履行基本公共卫生职责的能力建设;不断推进法制化进程,加大对《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与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血吸虫病防治条例》、《艾滋病防治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力度。

要特别重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集中力量和资源,对全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中的技术骨干进行系统、规范的培训,使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都有一批开展和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中坚力量。

尤其要抓好中青年重点学科、管理带头人的培养,形成国家和省级重点学科梯队,提高疾病预防控制的科技含量。

要提高对地级市疾病预防控制人员项目管理能力和对国家政策与规划的理解与执行能力,使他们能够在不断增加的业务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无论对于传染病还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特别要加强科技领军人才队伍建设,

努力建成一支有高度的科学技术水平、有素质的、能打硬仗的队伍。要下气力研究人才管理机制,制定并落实吸引、留住、稳定人才的措施和办法。同时,也要探索人才制度上的“有进有退”,

对不符合准入标准、不适应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人员,要研究制订转岗、分流或培训的办法。

进一步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内涵建设,完善运行机制,推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切实加强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评估体系建设,

稳步推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考核工作,建立整体、有效、持久的规范化管理体系,使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切实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全面可持续发展。

(二)进一步加强重大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继续加大艾滋病防控力度,全面落实结核病控制策略,统筹推进农业、林业、水利和卫生等血防综合治理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加强狂犬病的防治。一个时期以来,

狂犬病的死亡率一直居于急性传染病死亡率第一位,最近这个势头还在上升,卫生部门要与公安、农业部门联手做好狂犬病防控工作。进一步落实《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要求。继续做好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的综合防控工作,

推广和实施适宜技术,做好维持健康体重和血压管理技术在社区的推广,

扩大癌症早诊早治的范围和受益面。

推进精神卫生的立法进程,加快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试点工作的经验推广和成果转化工作,

促进心理卫生服务法制化、规范化建设。

重大疾病的预防控制要与农村、社区保障体系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有机结合。要让改革成为促进卫生事业发展的驱动力量,要认识到改革能否得到群众的支持,

得到社会的认可,关键不在于形式,

而在于卫生工作的水平、质量是不是有了真正提高。

(三)认真做好爱国卫生工作。

疾病预防控制部门要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新形势下要继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要求。坚持社会大卫生观念,在城乡广泛开展卫生城镇创建、环境整治和除害灭病等群众国卫生活动,

大力改善城乡卫生面貌,

积极引导群众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贯彻农村爱国卫生工作现场会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爱国卫生运动里,农村卫生是工作的重点,

农村爱国卫生运动是公共卫生的基石,是最基础的工作。

(四)认真实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工作。

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的目标和任务。年,中央财政增加支出亿元,将甲肝、流脑等种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有效预防的传染病纳入国家免疫规划。

这项举措对于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增强国民身体素质,

具有重大意义。

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社会公益性工作,是贯彻“预防为主”方针、体现党和政府以人为本执政理念、高度关注民生、保障儿童健康、促进社会和谐的大事,是控制和消灭对群众危害极大传染病的有效措施,

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重要保障,

是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内容。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亲切关怀,

是科学发展观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具体实践,在我国免疫规划工作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我国在落实计划免疫工作方面,

东中西部差距很大。在中西部特别是西部一些地区,疫苗的接种率距要求相差很大。当前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使得人群突破了城乡二元结构束缚,

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向城市。最近在东部发达地区一些卫生指标出现的问题,不仅仅是传染性疾病问题,

还有妇婴保健等问题,比如婴儿死亡率在东部一些大城市有所上升,经仔细分析,就是流动人口造成的。国家免疫规划是一个国家项目,

要成为国家意志的体现,成为国家整体的行动。

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多年的工作和不懈努力,我国在控制脊髓灰质炎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按期实现了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目标。

这表明,计划免疫工作在地方应该成为一把手工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事情做好。

目前,

我国的麻疹发病率比较高。国际上对中国的期望值很高,

希望我国能够早日实现消灭麻疹的目标。中国有特殊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能够做到一些西方国家难以做到的事情。要进一步加强麻疹防治工作力度,

使之成为疾控工作的重点。

在中西部地区、人口分散地区、基层医疗机构不够完善和卫生队伍相对较弱地区,

我们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要靠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的同志们扎扎实实地做好规划和计划工作以扭转不利局面。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覆盖乡村,基层公共卫生和医疗机构的力量进一步加强,防治麻疹工作任务要层层分解,

落实责任制,

让预防接种工作进入每个社区、每个乡村。要把防治麻疹和肝炎作为龙头,

带动整个国家免疫规划工作。随着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疾病控制的工作量和工作内容大幅度增加,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基层预防接种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亟待提高。

要切实加强对免疫规划工作人员的培训,以适应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的需要,

提高执行国家免疫规划的能力。

(五)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与社区疾病综合防控工作的有效合作机制。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是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社区是医疗卫生的前沿阵地,是提高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也是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覆盖城乡和功能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依法加强社区疾病预防控制服务,切实落实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高国民健康素质,

是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职能之一。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的第一关口,

我们要抓住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大发展的有利时机,找准定位,切实使疾病预防控制保障工作“重心下沉,

关口前移”。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城市社区、农村乡镇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指导和技术支持,将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作为社区卫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内容,

与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以社区为平台开展疾病综合防控,充分发挥城市社区、农村乡镇卫生机构在肝病防治,艾滋病、结核病控制,

代谢综合症防治,常见癌症防控,心理健康、亚健康干预,应对人口老龄化等行动计划中的作用,

使疾病预防控制基础性的工作能够在城乡落到实处。

在这方面,各地的同志们要继续进行有益探索。比如,

如何使在县以上不同条线的卫生工作,到了社区层面有机融合起来,形成一个面的工作。打破条块分割局面和部门观念,

实现医疗卫生改革目标,推动医学模式转换,从以治疗医学为主向以预防医学为重点的转移。

(六)认真做好年奥运会、残奥会和年世博会的卫生保障工作。

办好年奥运会、残奥会和年世博会,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明确要求,更是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千年期盼。举办高水平有特色的盛会,

充分展现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和改革开放以来的丰硕成果,

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提供高水平和有特色的卫生保障,卫生系统责无旁贷。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健康护小康”的一项非常具体的工作。

即将举办的年奥运会、残奥会和年世博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重大的国际交流活动之一,具有人员多、流动大、范围广、时间长的特点。做好卫生保障工作是这些活动成功举办的前提。做好奥运会保障工作已经绝非是北京和其他举办奥运项目地区的事情,

而是全国的事情。我们要全体动员,共同参与,以更高的热情、更强的责任心投入这项工作,确保北京年奥运会卫生保障万无一失,

切实体现北京年奥运会“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的内涵。

为确保北京年奥运会成功,疾控部门要进一步做好北京及其周边地区鼠疫人传人的防治工作,不能发生严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不能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有重大闪失。

工作要做在前面,

争取主动。

从现在到年,要进一步加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和救治工作,

尤其要重视医疗机构的公共卫生知识培训和能力建设。一般情况下,

首先接触传染性疾病患者的是医院。医院的早期诊断能力和处置能力,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后续的疾病控制工作进程。

因此,年应该把医院的门急诊特别是急诊的公共卫生知识普及和基本技能训练作为“医院管理年”的重要内容。

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同志,

要有全局观念,因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需要整个卫生系统的共同努力,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

(七)建立良好的疾病预防控制职业道德文化。

每一个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人员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疾病预防控制人员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

以对人民健康高度负责的精神,紧密结合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实际,

围绕建立良好职业道德和全面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尤其要注重实践,

贴近现场,切实加强专业素质、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断强化职业责任、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增强服务意识,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文化。

近年来,一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信息系统得到很大改善,很多年轻同志能利用电脑工作,这非常重要。

同时,

我国老一辈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者建立了注重实践,贴近现场的光荣传统。

像马海德先生这样的国际主义战士,当年为了麻风病控制工作,常常去基层,下现场,深入到贫困地区村庄去做工作。

中国的疾病预防控制事业,要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

把重点放到农村,必须要发扬老一辈卫生工作者的这种精神。

在这样一种职业道德的氛围里,加上现代科技手段,

就能够较快地提升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在医疗系统有像先生这样的典范,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也应该弘扬前辈们这种伟大的职业精神,树立这样的典范。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能篇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政治思想;

管理措施

对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而言,其思想教育工作需要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应摈弃传统、过时的眼光和思想,大力开展并推广全新的工作形式满足现社会的需求。本文主要针对现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其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管理措施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使其在卫生工作中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些工作者倾向于技术性的工作,

且存在一系列对建设精神文明的错误认识,

加上各种流感和新发传染病的不断出现,导致鼠疫、结核、艾滋病、乙肝以及霍乱等相关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形势日趋严峻。另外,

由于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而牵涉到多项疾病预感控制的任务,导致防控工作人员长期处于大量工作的环境中,造成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心移位和方面偏移,

对思想政治工作严重缺乏积极主动性[]。

另一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方式缺乏,

以及学习内容方面没有进行创新。同时,防控中心考核机制的不完善和考核方法系统性与针对性的缺乏同样是导致其工作人员思想政治素质低下的主要因素。再者,虽然在面对各种自然灾害和传染病毒的爆发时期,

疾病防控中心工作者表现出良好的品德风貌,并以各自的实际行动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没有合理准确的把握中年与青年、群众和党员等各层次的群体,导致无法形成具有旗帜性作用和特色鲜明的疾病预防控制文化。某些基层管理部门在对防控中心工作者管理方面严格讲究,

却没有实际估计到宽松的工作环境与良好人际关系的创造,严重缺乏理解职工、爱护职工和关心职工氛围的营造。

疾病防控中心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管理措施

.更新观念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升,加上人们对事物的理解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看法和理解,以及各类信息技术平台的开放,

使人们有更多的自由和机会表达其意见和看法,因此,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此防控中心需对其传统的观念进行更新,以便于防控中心更好的发展。如果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预防控制中心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各相关部门需在中心本职能的基础上予以建设管理,以更好的迈进中心发展目标[]。疾病防控中心是由政府设立从事公共卫生技术服务和管理的机构,其工作职能主要表现在对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应急处理、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疫情报告以及相关健康因素的信息管理,因此,

防控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将促进防控事业有效发展其工作质量的提升作为长远目标,并进行一系列的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工作。并加大对人们群众积极参与对疾病的预防控制和建立积极正确的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指导力度,促使防控中心工作效率和质量得以提升,从而得以更有力的发展[]。

.转变机制随着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已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科室管理和企业建设中,对于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而言,其同样需要一个具有科学性的运行机制,以确保其步骤具有针对性并有效地作用于阵地、思想建设和职工管理相关方面。

因此,防控中心需通过有效合理的沟通渠道及时关心、了解职工人员的自身需求问题,

并掌握其心理动态,以便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相应的目标调整,其次采用规范制度的形式将每一个要求落实并实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各级党政领导的共同责任和政治职责,并高度关注和重视在工作中对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处理能力的提高,

以及组织职工人员认真学习相关内容,

明确其自身责任,以便更好的进行预防控制工作,

从而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与此同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从生活中每一件具体的事情出发,

理解、触动以及尊重广大职工,

多从职工角度考虑,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加具有凝聚力。

.展开工作明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是其工作开展的强有力支撑力量,且有针对性和重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为其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因此,有效的将疾病防控中心的实际工作与理论知识相结合,

以学习理论知识作为主干线,

并贯穿于职工人员的思想教育、职业道德以及文化建设,从而更具实效性和针对性的展开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领导干部级别,应关注职工人员的根本需求和切身利益,从而共同努力为防控事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与此同时,

领导干部应学会提炼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核心,为推动防控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序的展开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从而更好的体现出职工人员道德观、价值观以及思想意识。

结束语

随着公共卫生的管理改革不断发展与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越发的重要。

因此,其相关部门应深刻理解到防控中心职工人员所面临的新局面和形式,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性、前瞻性和预见性,

促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赵银莲。浅谈疾控中心思想政治工作的体会-实现“三个贴近”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实效[]。中国城市经济,,():-。

[]李松。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和形成机制研究[]。中国社区医师,

,

():-。

[]卢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现代化建设应用[]。中国保健营养,

,():-。

[]孟杰。新形势下在疾病控制中心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才智,

,():-。

[]周莹,李媛秋,苏靖,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媒体关系建设满意度及信赖度现状调查[]。中国健康教育,

,():-。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能篇

关键词:疾控人员;压力;对策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压力也称应激,

是机体的一种反应模式,当刺激事件打破了机体的平衡和负荷能力,或者超出了个体能力所及的时候,就会体现为压力[]。近年来,

随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增多,公共卫生事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身为卫生防疫主力军的疾控人员在疾病的预防、控制、应急预警与处置,疫情收集与报告,监测检验与评价,

健康教育与促进等工作任务面前感到越来越重的职业压力,高负荷的工作使越来越多的人感到身心疲惫,

工作热情减少、工作绩效下降,越来越多的人出现职业倦怠。而此前对疾控人员压力关注较少,为此,对咸宁市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及乡、村级预防接种门诊名疾病预防控制人员为调查以期寻求疾控人员压力产生原因和有效的应对策略,

对稳定疾控队伍、控制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疾控人员职业压力的现状

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担负着最基层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管理和健康教育促进工作,是政府卫生行政机关执行国家卫生政策、法律、法规的前沿阵地。

新时期的疾控人员普遍感到工作中承受着较大压力。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开始从以前的物质要求提升到了精神要求,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医疗体制改革所带来的影响,特别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然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

然而,疾控人员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机遇与挑战并存。国外的调查表明,%的医护人员压力测评得分显示处于压力状态,这一概率是普通人群的将近倍[]。通过对咸宁市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及乡、村级预防接种门诊名疾控人员调查表明,

工作压力很大、大、适中、小、很小的比例分别为.%、.%、.%、.%、.%。

由此可见,有超过%的疾控人员存在职业压力,应引起相关部分的重视。

疾控人员职业压力产生的原因

.工资待遇原因。自年非典后,

市政府十分重视疾控工作,

财政部门投入疾控中心的工作经费有所上升,

但基层疾控机构收入来源仍以创收为主,疾控人员收入确实很低。纵向比职工生活水而下降;

横向比,疾控人员收入远远低于其他行业及本地卫生系统其他事业单位的收入水平。如去年疾控中心职工年均收入仅为.万,只有公务员收入的三分之二,

其他行业单位收入的一半。如此低的收入,在高消费的今天只能解决温饱。疾控中心的工作很繁重和辛苦,

而他们的工作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待遇较公务员差了一大截,在卫生系统比起来,

工资也是最低,这严重影响和挫伤了疾控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目前,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如此之重要,任务如此之繁重,

却因疾控人员工资待遇不落实而使人员的积极性受到影响,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将如何应对,情况着实令人担忧。多数基层地方财政投入不能保证疾控人员的工资待遇和业务经费,使一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仍然在为“生存”而忙于“创收”,

难以开展正常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职称聘任压力。职称聘任与疾控人员工作收入息息相关,

也是个人业务水平的体现。而聘任职称与年龄、学历、论文、科研课题等相关。因此,疾控人员在完成繁重疾控工作任务之余,还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应付晋升。

人事部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中规定高、中、初级比例分别为∶∶,通过岗位设置与绩效考核后,站队式的晋升方式让疾控人员头痛不已。

.人际关系复杂。众所周知,

疾控机构是半行政、半业务性的事业单位。对每一个疾控人员来说,在工作中要处理好以下四种关系:一是要与上级部门做好沟通,多争取些项目,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二是要处理好本级行政部门和单位领导关系。实行绩效考核后,疾控机构实行竞聘上岗,如果关系处理不当,

会对职务、职称的聘任产生影响;三是处理好与其他单位人员的关系。临床人员坐着等病人上门,而疾控人员每天要在外面跑,看别人脸色,

需要配合才能完成。遇到有的单位不理解,工作没完成好还经常受到领导批评,受到委屈也只能自己承受;四是要处理好同事之间的关系。

疾控工作不是搞科研,需要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复杂的人际关系给疾控人员带来沉重的心里压力。

.家庭矛盾。

疾控人员经常出差,加班也是家常便饭,家里顾得很少。有时一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十天半个月见不到人是常事,

因而与家人交流的机会就少,不能照顾孩子和家人。长期以往,

家庭矛盾呈现出来,

家属经常评价疾控人员:“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干得比驴多,拿得比鱼少”、“远看像逃难的,近看象要饭的,

仔细一看是防疫站的”。工作忙、社会地位低而家庭关系不和睦使疾控人员产生很重的心理负担。

.随时面临着感染各种疾病的风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

疾控人员要对种法定传染病进行个案调查,身处在第一线的疾控人员来说,面临着感染各种疾病的风险,

如经常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等,感染乙肝、丙肝、艾滋病等各种疾病的概率增加[]。年的,

疾控人员走在最前线,要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要密起接触病人(问病史,采集样品),要在疫源地进行消毒处理,

疾控人员感染的报导屡见不鲜,随时对疾控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工作负荷的原因。

在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相当一部分疾控人员认为工作负荷大,普遍存在兼职现象。从卫生防疫站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量越来越大,

而人员及编制并没有增加,致使疾控人员身兼数职。白天工作,晚上开会;

白天检查,晚上写材料;上午搞防疫、下午搞计免、晚上还要从事艾滋病调查,

基本上每天没有多少闲暇时间。据统计,疾控人员每天的显性和隐性劳动时间大都在小时以上,许多疾控人员却承担了比较繁重的工作任务和经济指标。

人们对疾控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又对疾控工作缺乏理解,在社会上地位又低等等,使疾控人员们感受到巨大的工作压力与心理压力。

疾控人员职业压力的解决策略

疾控人员压力的来源是多元化的,

既有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的因素。因此,

压力问题的解决也需要从多角度加以考虑。针对疾控人员的压力原因,建议采取如下对策:①确保疾控人员的工资。为提高疾控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特建议政府将提高疾控人员的工资待遇纳入议事日程,将疾控中心由事业单位改为公务员或参照公务员管理,切实提高疾控人员的收入。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参照公务员管理符合本单位公益性和行政性管理的性质,既有利于集中精力,

更好履行政府对保障和促进公众健康的公共卫生职能,

也有利于充分调动全体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体现责、权、利的统一,为政府公共卫生工作吸纳更多的人才,

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促进公共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②增加人员编制,

加大培训力度,

创造职业发展空间。以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考核标准》每万人需配备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人为标准,以人口数量和分布为依据,重新核定各地疾控机构的人员编制数,要拓宽用人渠道,

有计划地重点引进高层次卫生专业人才,采取引进来、送出去的形式,加强医学继续教育,

合理配置卫生人力资源。解决不利于疾控人员职称晋升与能务发展的政策,对疾控人员的继续教育需求应当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予以满足。③疾控人员本身的自我改善。

工作的压力并不全都来自工作本身,其实大部分的压力源于疾控人员本身。掌握调节压力的基础知识,多看看有关压力调节方面的书籍,

并将之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在一天的工作之余通过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下下棋、看看书,听听音乐等来不断完善自我。

通过疾控人员本身的自我改善,就可以缓解由于疾控人员本身的原因而带来的压力。④合理安排时间。很多疾控人员感到压力大的原因在于工作负荷大,

这其实与合理的利用时间有很大关系。

疾控人员应该将每天的事情进行合理的分类排序,即将事情按照紧急、不紧急以及重要、不重要分为四大类,

注意在做的过程中,

把看起来是同类性质的工作,尽量聚集一起做,善用零碎时间,

处理琐事。⑤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社会支持[]。研究表明,

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有利于个体的身心健康,能够增强自我价值感,满足个体尊重及归属的需要。当个体面对难于应对的压力情境时,

通过向朋友、家人宣泄,寻求情感支持和理解,可以使压力降至最低。⑥加强宣传。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加强对疾控人员的宣传,

提高疾控人员的职业自豪感及社会对疾控人员的认同感。

参考文献

[]格里格,津马多。心理学与生活[]。王垒(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

[]郑新。医务人员压力状况及对策[]。中国公共卫生,

,():-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能篇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财政投入;宁德市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

年突如其来的“非典”带来重大警示:一个没有足够强大公共卫生体系的城市,从一定程度上说,是一个安全设防不严密的城市,

难以抵御各种严重传染性疾病等生物因素的侵袭。之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一系列法规、政策、规范和技术标准先后出台,大量资金投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中央补助公共卫生项目资金投入力度逐年增加,省及设区市设立的配套经费也加大了相应的投入,对各地疾病预防控制能力的提升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落实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虽然目前疾控体系建设已基本完成,但是全国各地,

特别是市县两级的疾控体系建设和发展仍不平衡。宁德市地处福建省东北部,经济基础薄弱,

部分县区的财政比较困难,能给予当地疾控体系建设和保障的经费十分有限。

笔者围绕医改有关目标,

按照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评估方案,采用普查的方式,

以年度宁德市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疾控中心,)全面实行奖励性绩效工资后的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情况作为分析样本,

并对―年市县两级疾控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和实验室经费投入情况进行分析,以全面了解该市疾控机构的财政投入情况,为进一步加强该市疾控体系建设,合理制定该市卫生发展政策提供客观依据,

进而为该市经济的发展提供健康保障。

一、现状

(一)宁德市市县两级疾控机构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比例明显偏低

年度,宁德市医疗卫生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例为.%,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仅占医疗卫生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

远低于全省的.%。宁德市疾控机构的日常公用经费、专项业务经费、人员经费只分别占医疗卫生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和.%。当地财政对宁德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经费投入不足,日常公用经费和专项业务经费普遍偏少,且主要投入为人员经费。

详见表。

(二)宁德市疾控中心人员收入低于全省疾控中心人员收入的平均水平及全市社会卫生单位人员收入的平均水平

年,宁德市各级疾控中心全面实行绩效工资制度(包括基本工资、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其中,

基本工资和基础性绩效工资由国库统发,

奖励性绩效工资由单位核定后发放。

)。当年宁德市各级疾控中心在职人员年平均收入为元,低于当年全省市县疾控中心在职人员年平均收入元,也低于年宁德市事业单位年平均工资的元。

从地区分布来看,

年宁德市沿海地区疾控中心人员年收入总体略高于山区疾控中心人员。从整体来看,宁德市疾控中心人员收入水平整体偏低,达不到全市事业单位平均水平,

更没有达到全市卫生、社会工作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元。具体详见表。

分析工资的构成可以看出,即使是较低的待遇,奖励性绩效工资仍需要机构自筹,

且自筹比例达到了.%。由于宁德部分县(市、区)财政无法做到全额拨款,当地疾控中心不得不依靠有偿服务获取必要的经济补偿来填补经费的缺口。

所以,

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定位无从体现!

(三)―年本地医改中用于疾控机构建设的经费为零

年新医改实行至今,宁德市每年医改投入的经费中用于疾控机构建设的经费均为。

(四)实验室设备的购置经费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但仍不足

“非典”以后,

各级政府更加重视疾控中心实验室能力的建设,每年均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加强各级疾控中心实验室的建设及规范,期间共投入了约万元资金增置了台(套)实验室仪器设备。详见表。

虽然全市的总体投入较大,

但实验室设备的购置经费主要靠省级投入,本级财政投入相对不足,大部分疾控还需自筹。而柘荣、周宁、寿宁等几个山区县疾控中心―年实验室设备购置经费中当地财政的投入基本为,其实验室建设几乎得不到当地财政的支持。

(五)宁德市疾控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经费仍显不足

“非典”后,政府加大对宁德市各级疾控中心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先后对基础设施进行了新建、改建和扩建。

全市共有个项目,

其中个新建项目、个扩建项目、个改建项目,大部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都在―年之间交付使用。

但是,蕉城区及周宁县疾控中心由于没有相关经费,目前基础设施无任何变化。从经费投入情况来看,

年共投入万元资金,建设面积平方米。具体情况见下表。

由上表可见,宁德市疾控部门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力度依旧偏弱,

靠单位自筹的比例偏大。部分县级疾控中心目前仍因此负债。

(六)宁德市疾控体系建设过程中呈现出的主要问题

。财政投入仍显不足,

工作经费存在缺口

疾控机构完成公共卫生职能的基本条件是政府保证适宜的投入,其中尤为关键的是充足的工作经费,即日常公用经费、专项业务经费和人员经费。但是调查数据显示,年宁德市医疗卫生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例为.%,

而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仅占医疗卫生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远低于全省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日常公用经费、专项业务经费、人员经费只分别占医疗卫生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和.%。工作经费投入不足将影响到疾控机构公共职能的履行和人员的稳定。

。对疾控工作缺乏稳定长效的投入机制

“非典”后,

政府投入有所增加,

经费利用日趋合理,

但是,经费投入增长趋势不稳,以一次性硬件投入为主,

且地区间公平性有待提高,尤其是保障机构正常运行的日常公用经费、人员经费明显不足,已成为各级疾控机构生存和发展的瓶颈,制约着人才队伍的引进和优化。

。年新医疗改革后各级疾控机构出现边缘化趋势

―年本地医改投入经费中用于疾控机构建设的经费均为。可见,医改后宁德市各级政府忽视了对疾控机构各种能力建设的加强。

。部分疾控中心仍需靠有偿服务收入来弥补工作经费的不足

宁德市各级疾控中心的经费收入主要包括中央项目经费、省级项目经费和当地财政拨款补助经费。但是,部分县区的财政比较困难,不能完全保证当地疾控中心履行公共职能的经费投入,

致使疾控中心不得不依靠有偿服务收入获得必要的经济补偿,以维持机构的正常运转,在客观上导致了疾控机构履行公共职能的削弱。

二、结论与建议

(一)疾控机构的能力建设和经费投入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年月出台的《宁德市“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人才培养和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人员和设备配置,提高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履职能力[]。

但是,

从目前了解到的,宁德市市县两级级疾控机构截至年底的情况来看,《规划》所列的的目标并未实现。可见,进一步完善宁德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增强宁德市疾病防控的能力仍然任重道远,必须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本级政府除了加大对疾控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实验室仪器的财政投入,还要着重加强对疾控机构日常公用经费、专项业务经费和人员经费的投入,

以保证机构的正常运行和良好运作。

(二)全面保障疾控机构的公益性

财政投入不足将导致疾控机构履行公共职能的偏废。目前宁德市相当部分疾控中心仍需通过有偿技术服务取得创收,

来弥补工作经费和人员经费的不足。年底,卫生部下达的《各级疾控预防控制中心的基本职责》中明确界定了疾控中心作为履行政府公共职能的重要部门必须要开展的各项公共服务任务。因此,

必须要按照国家有关疾控机构人、财、物的配置标准保障疾控机构的财政投入,以便其全面履行公益性机构的公共卫生职能。

(三)财政投入应形成长期稳定的机制

近年来,各级政府对宁德市疾控体系建设的投入以一次性硬件建设为主,建设和装备投入较前大有增加。

但是一次性硬件投入解决的是基本的工作条件,

而日常工作的维持性经费则是工作能否开展的根本,如果疾控机构的精力不得不放在如何解决机构的生存和职工的工资待遇等收入问题上,通过开展有偿服务以增加机构收入就必然成为日常工作的重点,

势必影响到公共卫生职能的履行。因此,政府应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对疾病防控的投入形成长期稳定的机制,提高疾控中心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例。

(四)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建立分配激励机制

目前,

绩效考核工作已进入常态化,原卫生部印发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标准(年版)》,解决了部分指标考核分值不合理的问题。

但绩效考核与绩效工资仍未有机结合,最大的问题就是工作干得再多再好,也无法兑现按劳分配,严重挫伤了广大疾控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从而影响公共职能的履行。

根据目前的情况,疾病监测工作和须委托基层开展的工作,

基层往往会委婉拒绝;

如果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则会影响工作开展的成效,

阻碍疾控事业的发展。

因此,建议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在收入分配制度上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允许疾控机构在完成本级财政部门的核定收入后,从超额部分中提取%―%用于增加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以此设立单位的奖励基金,

通过完善机构内部的分配办法和绩效考核制度,向工作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

建立起尊重劳动、尊重人才、人人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吸引专业技术人员扎根疾控工作,

以确保宁德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长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研究课题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进展报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谢生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面临的困难与对策[]。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能篇

【关键词】

一、更新三个观念,

以正确认识思想政治工作

一是更新思想政治是务“虚”的观念。无论在形式、内容上,它进行的理论建设、制度建设、阵地建设等等,都有大量具体实实在在的工作,如果将实施政治工作是为“虚”的工作,

就容易造成思想政治工作“可有可无”,形成政治工作“谈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致使思想政治工作不能落到实处。

二是更新思想工作是政工干部专利的观念。政工干部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组织者,但不是唯一的实施者,行政干部做思想政治工作有其独到的管理优势。

行政干部发现问题早,

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强,解决问题及时,见效快,可简化程序,

提高效率。因此,只有政工干部和行政干部齐抓共管,思想政治工作才会全面渗透于疾控中心工作各个环节和部位,

取得最佳效果。

三是更新思想政治工作是“服务”的概念。

长期以来就,思想政治工作一直服从、服务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不需要时,可放到一边。

孰不知思想政治工作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是一个有机的结合体,把思想政治工作仅放在“服从”,“服务”的地位,是人为地将思想政治工作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分割开来,

使思想政治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因此,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进入疾病预防控制中来,而不是服务于疾病预防控制。

二、实行三个转变,以改变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

(一)由“小范围”向大格局转变,

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

思想政治工作涉及到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方方面面,必须构筑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双轨制”的思想政治工作局面,

使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疾病预防控制的全过程,渗透到各个环节和部位。

(二)由“虚”向“实”转变,改变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和方法

思想政治工作由虚“虚”变“实”,首先必须施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将思想政治工作量化记分,于业务,

经济指标同布置,

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二是狠抓制度建设,建立完善与监督,

行政管理相适应的思想政治工作制度,使思想政治工作始终运行在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的轨道上。

三是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点子上,重点解决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过程中的难点,弱点,

疑点,

热点问题,是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渗透,融合到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实处。

(三)由“围绕疾病预防控制这个中心”到“进入疾病预防控制这个中心”转变

把思想政治工作重点放在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上,充分发挥其协调,

促进,保证和预防控制作用,

使职工的积极性和设备,技术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不断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质量

三、突出四个重点

(一)突出理论重点

新学期新打算作文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主线,

贯穿于思想教育,职业道德建设,文化建设之中,切实同疾病预防机构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

多层次多途径组织学习,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突出方法重点

思想政治工作的威力除了来自自身的政治优势外,更重要的来自领导干部的人格力量。只有领导干部的以身作则,

率先垂范,对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才具有强大的道义和人格力量,效果才更明显。

(三)突出内容重点

职业道德作风建设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近年来我们抓作风建设已形成一套方法规程,

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不能仅限于形式,而要对实质性的东西作进一步要求,检查考核结果与奖惩挂钩,

已达到促进职业道德作风建设效果

(四)突出形式重点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能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琳姑娘”为你整理了这篇疾病预防控制应急能力建设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全面提升疾病预防控制应急能力,是有效遏制疾病传染蔓延,

保障基层群众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巩固脱贫攻坚验收成果的重要保障。

为切实提高全区疾病防控应急体系建设,根据区政协年工作安排,今年月以来,区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牵头组织开展了碧江区疾病预防控制应急能力建设专题调研。

调研组深入区内中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基层卫生院等单位实地走访调研,赴遵义市播州区、印江县等地学习考察,

深入了解情况,广泛听取和收集意见建议,就如何加强我区疾病预防控制应急能力建设,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

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碧江区疾病预防控制应急能力建设基本情况

今年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公共卫生事件,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在以同志周国平散文读后感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

根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精心安排,快速响应,科学应对,精准施策,

积极处置,带领全区人民齐心抗疫,疫情防控有效并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疾病预防控制应急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强化组织保障,

夯实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基础。碧江区辖区现有市级医疗卫生机构个,区级医疗卫生机构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个,

村卫生室个,医疗机构床位数张。区属医疗卫生机构总编制数名,现有卫生技术人员人(其中在职在编人,

临时聘用人),

村医人。

碧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正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核定编制名,

现有在职在编人员人,内设办公室、免疫规划股、流行病防治股等个股室。主要负责全区疾病预防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疫情报告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实验室检测分析与评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技术管理与应用研究指导等工作。

(二)开展防控监测,完善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建设。

一是完善了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体系,相继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系统、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艾滋病网络直报信息系统以及慢性病监测信息系统等,

基本实现了全区网络畅通,运转有效,

对疫情实行实时监控,加强传染病早期预警。二是建立健全了区、乡、村三级疾病防控网络,同时建立了延伸到各乡镇的传染病网络直报信息系统,全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全部实行传染病网络直报。

三是区疾控实行小时疫情监测值班制,每天至少次对传染病网络直报进行审核,

动态掌握全区传染病发生情况。四是对非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伤寒等重点传染病实行预警反应机制,

一旦出现疫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采取措施。

(三)建立应急预案,

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应急处置能力。一是应急指挥体系进一步健全,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

全社区参与”的联动工作机制。特别是自年初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成立了以区委书记、区长任双组长,

县级领导干部任副组长,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碧江区应对新冠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二是进一步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先后建立《碧江区卫生健康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碧江区卫生健康系统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预案》和《碧江区道路交通事故医疗卫生应急救援快正月十五闹元宵作文速抢救预案》。三是充实调整了应急队伍建设。

由应急管理、专业处置、技术保障、后勤保障、新闻宣传等人员组建了碧江区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四是加大了应急设施、设备等硬件及应急物资储备的投入。进一步充实了应急专用车、手推式大型喷雾消毒机等大型设备,

全面提升了应急处置能力。

(四)加大资金投入,保障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落实。一是保障传染病防治工作经费,

每年区级财政配套经费万元用于传染病各项工作开展。二是区疾控中心建设项目已经列入省级重大项目库,且省级前期项目编制经费已经下达万元。三是通过整合抗疫特别国债万元、中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补助结算资金万元、中央支持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补助资金.万元、区级财政投入资金万元,共计.万元,

用于区发热门诊规范建设、核酸检测实验室建设、核酸检测物资储备、哨点工程建设、乡镇转运能力建设、冷链能力提升、冷库硬件建设、流调现场处置能力提升、医疗卫生机构物资储备等个方面疫情防控能力提升建设,基层疫情防控网将进一步筑牢。

近年来,

全区无甲类传染病发生;近年平均发病率低于上级要求/万的指标,

持续保持无脊灰状态,无白喉病例报告。

年月,碧江区通过省级卫生应急示范区考核验收,成为铜仁市首家授牌的“省级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区)”。

二、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一)疾控队伍建设较滞后。

一是现有人才数量不足。根据中央编办《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构编制标准的指导意见》(〔〕号),疾控中心人员编制应按照常住人口.人/万人的比例核准,全区按万人口计算,核定编制应为名,

现有名,

与编制、人员配置标准相差甚远。二是人才队伍不稳定。按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调整卫生防疫津贴标准的通知》(人社部发〔〕号)文件精神,平均每人月防疫津贴为元-元,

目前疾控中心工作人员每月津贴平均为元,

薪酬体系不完善。年以来,

已有名工作人员调离(名副高职称、名中级职称),名技术骨干辞职。

三是人员结构不合理。

人中学预防医学和检验专业的只有人,非医学相关专业的有人;

其中:岁以上人,岁以上人。四是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匮乏,人少事多,身兼数职。

(二)疾控业务用房严重不足。根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建标〔〕号)和《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卫办疾控发〔〕号)规定,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筑面积标准应达到㎡/人,按现核定人编制计算建筑面积应达㎡,

若按人编制计算建筑面积应为㎡,其中实验室面积应占-%,现全部业务用房不足㎡,

且地处城市主干道旁。由于办公用地面积不足地域局限,一定程度影响疾病预防控制应急能力提升。

(三)预防控制体系不完善,

网络信息监测防控尚需优化。一是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为居民建立规范健康电子档案,提供连续性、系统性、全过程的健康管理服务还存在一定差距。二是应急预案体系欠完善,

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预案体系无法有效衔接。

(四)应急处置能力有待提高。疾病防控是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需要公安、卫健、大数据、市场监管等部门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联动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

公共卫生领域依法治理能力还需进一步保障。综合应急管理,

部门、乡镇街道职能职责还不够清晰,整体工作推动不平衡,疫情防控网还需进一步筑牢。

(五)健康教育宣传覆盖面需进一步扩大。

健康教育宣传开展主要还是卫生健康部门根据流行病易发季节,制作疾病防控宣传册、宣传折页,或通过义诊、固定宣传标语和宣传栏、电子显示屏等方式进行宣传。相关部门没能主动结合工作实际进行更加广泛、更加深入的宣传,老百姓重医轻防的思想普遍存在,

公共卫生安全意识仍需提高。

三、对策建议

(一)加强疾控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提高专业队伍综合素质。一是增加疾病防控编制,严格把控人才引进质量关口。

建议编制部门依据我区疾病控制中心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力现状及工作实际需要制定疾控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二是建立健全应急专家咨询委员会,完善专家参与应急工作的机制,开展专家会商、研判、培训和演练等活动,全面提升疾控人才队伍能力。

开展乡镇疾病防控应急能力延伸培训,

充分调动民营医院的积极性,鼓励支持民营企业技术骨干力量投入疾病防控工作,

组建一支能科学有序处置全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疾控应急队伍。

三是完善用人制度,稳定基层专业人才队伍。

鼓励医学专业人员到公共卫生岗位工作,在公共卫生岗位工作满一定年限且做出一定成绩的,在职务晋升、评定职称等方面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

(二)完善疾控基础设施,积极推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

一是快速推动区疾控中心(新区)建设。区疾控中心新区建设项目选址在碧江区川硐新区云董,设计占地面积为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预算总投资.万元,

项目已列入省级重大项目库,且省级前期项目编制经费已经下达万元,

但后期项目的开工建设,需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二是加强我区医疗资源配置,把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二期、区传染病医院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三是进一步完善提高疾控医疗设施设备,

财政部门在统筹资金时向疾控应急工作重点倾斜,逐年增加区级财政投入,以提高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防控、风险评估、应急诊断及处置能力。

(三)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不断强化三级信息监测网络建设。一是医疗机构要强化呼吸道、消化道等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并将信息化管理系统与传染病报告系统进行互联互通,

做到传染病报告准确及时。二是要加大对辖区医疗卫生机构技术指导工作力度,重视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组、医疗机构保健科培训和能力建设。三是指导辖区医疗卫生机构严格按照《贵州省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目录》储备应急物资,

完善应急预案,强化应急演练,切实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

强化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信息监测网络,在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应急工作中要充分运用现代数字技术,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智慧化管理等方面的作用。

(四)强化部门应急协调统筹,

着力提升疾控应急处置能力。将疾病防控工作纳入全区重要民生工程,确定工作目标和考核指标,建立问责制度。建立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

一是在政府平台上及时我区疾病预防控制动态、重大疫情、公共卫生事件等内容,

并将疾病监测的主要数据用于年度政府工作报告。二是强化部门横向联系,加强部门协调,充分整合资源,及时有效的共享数据、信息。

三是完善预案体系,建立对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定期评估修订制度,并形成定期演练制度。

四是全区应急物资统筹调度,科学分配,提高非公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

确保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突发时能发挥重要作用。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能篇

关键词:加强街道疾病预防控制管理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疾病预防控制是是我国居民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履行相关职责的具体表现。

伴随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人民的思想水平也日益增高,因此对居住环境的卫生健康的要求也愈来愈严格。同时随着国家职能的完善和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

社区的疾病预防控制也急需提高。

一、目前我国社区街道疾病预防控制管理的现状

(一)组织体系不完善

我国目前的疾病预防控制领域贯彻力不强,标准要求不完善,

疾病预防控制管理体系仍未建设完善。近年来,伴随成立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将以往的卫生防疫机关进行整合,这就致使若干工作分布并不均匀。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于自身存在,

把绝大多数的力量放至能够带来收益的医疗体系,忽视对社区街道疾病预防控制的关注力度,使其具体贯彻落实水平低,

仅仅是对关键传播疾病、未明病因的疾病与最新发现的传播疾病的防控、疫情监控和通知及传播卫生知识与理念等领域,尚未形成信息搜集、健康理念传播及慢性疾病预防等机制。另外,因为疾病预防控制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往往在任务实施时没有做到上传下达,

落实上级的要求,

特别是不发达地区的社区及乡镇地区,往往被忽略。因此建立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管理体系迫在眉睫。

(二)专业人员缺乏

无论在任何行业,都需要专业人员的领导和指导。

而在社区街道疾病预防控制管理中,缺乏专业人员的指导,监督其工作的进展情况。街道也没有专门的员工对其所管理区域内的进行监督,

并传播相关的信息。社区居委会内也没有专业的员工对其所辖区内的疾病控制情况进行监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员工不多,

却专业知识不全,其日常的主要任务是平常普通的感冒等轻型疾病、出售平时药物,没有时间与资金进行疾病防控。而且,也没有足够的专门性人才进行此项工作。

根据目前的人员与环境,很难完成上级交代的做好基层疾病防控。因为没有专业人士管理此项工作,

使得社区内众多的疾病信息不能很好进行传播,尤其是那些处于恶劣环境和地位的人员疾病信息不能及时进行传达,彼此获得的信息并完善;对传播疾病、类似传播疾病或者病菌携带患者并不能进行很好的监控;

对社会领域,尤其是那些容易进行病菌传播的饮食、文娱及饭店等单位不能完善地进行卫生监督。基层疫情防控情况直接向上级反映的情况还不完善,

上级相关部门不能尽早尽快的对疾病产生、出现并传播的情况进行正确推测并且做出相关的应对措施,以致延误了最佳的控制时机。

(三)知识普及不到位

在现代疾病预防控制管理中,

相关知识的普及不可或缺,而且疾病预防控制的相关知识的普及有利于推动我国疾病预防控制管理的进步。

由于现在居民普遍对相关的疾病控制知识缺乏,

因此,为普通民众宣传相关的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同时,

疾病控制人员如何了解民众的相关的健康信息呢?疾病控制人员没有建立一个与民众相互交流的平台,使市民不了解疾病控中心的相关业务和科学信息,疾病控制中心人员与民众的日常联系不紧密。因此,

由于普通民众相关知识的缺乏,使相关部门机关的管理和相关知识的宣传有了障碍,使得最新的疾病控制信息宣传脱节,

最终使得病情发展的一发不可收拾。

(四)资金投入不足

中国《传染病防治法》清晰地指出“当地国家机关要对城镇农村传染疾病防控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但由于一些原因,我国部分地区社区街道疾病预防控制管理工作,没有将预防拨款资金进行有效的计划,投入甚微,

或者没有投入。再则,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自负盈亏的机构,其生存和发展靠医疗服务来保障收入,因此没有经费来实行公益性的疾病控制的相关活动。所以,这就不能保证社区疾控工作能够正常的开展,

如形成健康文档,参与的人员众多,

要投资的财物也众多,但是因为没有足够的投资,

现在还没有形成整个街道借助健康文档进行疾控,阻碍了社区进一步的进行疾控。也使相关的疾控设施的建设落后,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

(五)缺乏完善的街道社区疾病预防控制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与街道社区疾病预防控制管理有关的相关法律,

例如:《传染病防治法》《中共中央、国务院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及卫生部的《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等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明确规定了疾病预防控制职责任务。但由于街道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尚未全面开展,进展迟缓,

经验不足,尚未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的计划,因此,整个街道社区疾病控制管理计划松散,并且执行任务不彻底,

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疾控的运行管理机制尚未建立完善反之又影响了街道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开展和发展。

二、存在现状的原因

(一)现代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

治疗和医药事业发展迅速,而疾病预防控制发展相对滞后。

(二)有部分政府对街道社区疾病预防控制管理的不重视和管理疏忽。首先没有充分的利用行政手段和充分的利用监督职能促使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进行。

其次,政府对疾病预防控制管理的资金投入没有满足社会发展中的需求,

致使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发展相对于社会的发展滞后。

(三)我国有些地方仍固用就是传统框架处事,

注重发展卫生系统内部的作用,忽略了发展街道社区的作用。

(四)最后,我国疾病预防控制管理工作起步晚,基础薄弱,

发展不完善,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一些地区政府急于建功忽略了基础,

盲目的发展高科技,使得疾病预防控制发展不完善。

三、对于发展疾病预防控制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科学完善的组织体系

有针对的建立疾病预防控制管理工作有关的组织体系,同时整合和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加强各体系的关联性。确保社区服务中心要将社区医疗、保健、预防、康复等相关环节进行有效的结合,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发挥重大的作用。同时,建立完善、科学的街道社区的卫生管理组织管理体系,

对各街道和社区的疾病预防工作和卫生工作进行管理和协调。最后,建立公益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相关组织,

积极的开展公益性的卫生服务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知识进行宣传教育。学校进行相关知识的传授。

(二)培养专业知识人才

培养具有专业知识水平的人才,

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建立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管理平台。配备专业人员收集街道社区信息,同时街道配备专业人员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进行指导,

并且,街道社区相关部门对工作进行促进和监督。其次,明确街道社区疾病预防控制管理工作的专职管理人员,对各社区疾病预防控制管理工作进行实施指导和监督。

其次,要培养谁区卫生服服务的全能型人才。社区卫生服务对象主要是社会民众或者其家庭,

然而其发展并不完善,不仅要满足对卫生领域进行革新操作的要求,

也要和还没有形成统一管理的社会保障机制相适应,其本身还存在员工水平不高、理论架构不科学及资源安排不合理等情况,所以,一定要提升相关工作者疾病防控能力,

培育或者吸纳那些全能型人员,尤其是加强行业工作者基础医学和公共卫生等相关领域的理论与水平,按时对其进行工作能力考察,

这会让医学工作者具备的知识能够达到民众对健康保健的要求,进而提升民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最终实现民众健康生活的目的。

(三)普及疾病预防控制相关的知识

知识使人类不断进步的终极武器,不管任何时代,

任何环境,知识是改变的永恒武器。因此,推进中国街道社区疾病预防控制管理工作的前进首要的工作是普及疾病预防控制的相关知识。增强居民健康意识,

增加积极参与度。现在众多的疾病基本上都和民众日常活动与生活存在密切关系,无论是预防保健工作,还是临床医务工作者要借助各式传播媒介,借助不同的方式形式,

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活动,让居民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与活动习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会对健康形成威胁的潜在因素,使疾病发生频率、受伤致残次数与死亡人数大大降低。

通过实际得知,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地防范众多疾病,并将潜在威胁要素扼杀在摇篮内,效果明显。

(四)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物质是上层建筑的基础,推进我国街道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发展,需要政府加大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资金支持,形成健全的资金保证体系。现阶段,

由于国家对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不大,疾病防控机构仅仅依赖自身的盈利只能保证其正当业务的运作,

没有多余的资金用于具有公益性质的疾病防控上面。现在疾病控制机关出现的难题主要表现在较多的注重其盈利性、较少的关注公益性。因此要加强对疾病防控机关进行业务调整,主要是增强其公益性质,加大国家的资金投入力度,

形成较为健全的资金保证体系,对其进行转型,降低其盈利驱动机制存在的比重,

削弱民众看病支出,使民众能够看得起病,更好的享受医疗服务。

对于基层疾病预防控制管理工作的建设和开展,政府要给予积极的支持,并投人一定的资金和人才援助。

结束语

综上所述,

要做好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必须加强对各项工作的宣传力度,

知识普及,以及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做好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参考文献

[]卫生部。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卫生部号令。

[]李申生,

施建华等。区疾控中心主动适应社区卫生服务模式转变的做法[]。社区卫生保健,()。

[]张红叶,李申生等。建立新型社区综合防治模式的探讨[]。社区医学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