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虎行》原文、注释、译文、赏析-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admin
发布时间:
2023-03-16 13:20:01

导语:状物

《猛虎行》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猛虎行陆机【原文】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恶木岂无枝?志士多苦心。整驾肃时命,杖策将远寻[]。饥食猛虎窟,寒栖野雀林[]。日归功未建,时往岁载阴[]。崇云临岸骇,鸣条随风吟[]。静言幽谷底,长啸高山岑[]。急弦无懦响,亮节[]难为音。人生诚未易,曷云开此衿[]?眷我耿介怀,俯仰愧古今[]。【注释】[]盗泉:水名,在今山东省境内。传说孔子经过盗泉,虽然口渴,但因为厌恶它的名字,没有喝这里的水。热不息恶木阴:比喻志节高尚的人不愿意被牵连到不良的环境中去,以免影响自己的声誉。恶木,形容难看的树。[]整驾:整理马车。肃时命:恭敬地遵奉君主之命。杖策:拿着鞭子,指驱马而行。[]“饥食”二句:见乐府古辞《猛虎行》。这里反用其意,是说时势所迫,饥不择食,寒不择栖。[]岁载阴:岁暮。这里指时光已经逝去,而功业还没建立。[]崇:高。孩:起。鸣条:树枝被风吹发出声音。[]静言:沉思。高山岑:高山顶。岑,小而高的山。[]亮节:节操高尚的人。[]“人生”二句:是说人生处世真不容易,如何才能放宽我的胸襟呢?易,同“何”,怎么。[]俯仰愧古今:与古人相比感到十分惭愧。俯仰,低头抬头。这里表示思考。古今,古今之人。这里是偏义词,指古人。【赏析】《猛虎行》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古辞说:“饥不从猛虎食,暮不从野雀栖。”陆机此诗即以古辞为骨,抒情、发论,翻迭成篇。这首诗写作者在外行役的经历,虽然壮志难酬,仍不改“耿介”之怀。一个节操高尚之人,因迫于时命,沉浮世事,结果功名未遂,陷于进退两难之境,其愧悔可想而知。陆机少有才名,后应诏赴洛阳,在西晋混乱的政局中仕宦不能得意,最终陷于王室争夺皇位的斗争,在“八王之乱”中被杀。此诗正是诗人矛盾苦闷心境的真实写照。诗中“猛虎”“野雀”的实指对象究竟为何,我们已无从知晓,但从他宁愿忍饥挨饿,露宿街头,亦不肯从虎觅食,从雀栖息的举动来看,愈发凸显出自己自矜自重的品质,誓与一切“假丑恶”划清界限的决心。这类写作手法在后世同题诗中得到了进一步体现,如谢惠连诗“贫不攻九疑玉,倦不憩三危峰”,储光羲诗“寒亦不忧雪,饥亦不食人”等。 全诗明快爽朗,简洁而不失深度,可以作为人在遭遇逆境时借以励志的篇章来反复吟诵!从诗歌的艺术手法来看,陆机的《猛虎行》,虽是摹拟乐府歌辞而作,但它既保有古乐府直朴真挚的一面,又注入了新的不同于乐府古辞的委婉曲折的抒情内容,在形式上也由古辞只有杂曲四句的参差句型,改变成整齐冶炼注意修辞手法以五言为主的长诗。在内容上除含有寄寓、比喻等表露感情的因素以外,又把作者自身的坎坷遭际和委屈情怀,作为咏叹的主体,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原来乐府体制所能包含的内容,而使之成为咏怀式的诗篇。全篇以志士保持志节、慎于出处而不得的矛盾为主线,兼用比兴。如其中从随风而吟的鸣条声起兴,写静言、长啸声,又由此而及急弦、亮节声,比喻有高风亮节的耿介之士,发论必亢奋激昂,难为时世之音。以致不为执政者所喜,偃蹇仕途,沦落林窟。转折自然,语意贴切。吴兢《乐府古题要解》说:“陆士衡‘渴不饮盗泉水’言从远役犹耿介,不以艰难改节。”这种说法不符合诗意。此诗的动人处不是在“不以艰难改节”上,而是在艰难仕途欲守节而不能的矛盾、愧悔之中。 全诗一波三折,起结辉映,在章法上已见设计的匠心,除开头四语之外,已有不受乐府古辞拘束的创新成分,这是此篇的艺术特色之一。另外,此诗对偶整饬,诗歌中间十二句,全行对仗,有流水对、有比喻对、有平列对,其妥帖工稳,有些已达到珠圆玉润的程度,为后来齐梁作家开了先例。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望海潮①(东南形胜)【原词】东南形胜②,三吴都会③,钱塘自古繁华④。烟柳画桥⑤,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⑥,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⑦。市列珠玑⑧,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⑨。有三秋桂子⑩,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注释】①《望海潮》:词牌名,柳永自制曲,《乐章集》注“仙吕调”,一百零七字,双调,前片五平韵,后片六平韵,一韵到底。也有于过片二字增一韵的。②东南形胜:杭州在北宋为两浙路治所,当东南要冲。形胜:具备地理优势的地方。《荀子·强国》中记载:“其固塞险,形势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胜也。”③三吴:即吴兴、吴郡、会稽三郡,这里泛指今江苏南部和浙江的部分地区。④钱塘:即今浙江杭州,古时候的吴国的一个郡。⑤烟柳:如烟的柳树。画桥:有画装饰的桥。⑥云树:形容树木茂密如云。⑦天堑(qiàn):天然形成的隔断交通的大沟,形容地势险要,不能越过,多指长江,此处指钱塘江。⑧珠玑:珠是珍珠,玑是一种不圆的珠子。这里泛指珍贵的商品。⑨重(chóng)湖:以白堤为界,西湖分为里湖和外湖,所以也叫重湖。巘(yǎn):一作“巘”:重重叠叠的山峦。清嘉:形容风景秀丽优美。⑩三秋桂子:三秋时节有桂子掉落。三秋,秋季。桂子,唐宋时传闻,杭州灵隐寺多丹桂,为月中佳人种植移到人间,每到中秋夜便有桂子掉落。?羌管弄晴:羌笛之声响彻晴空。羌(qiāng)管,即羌笛,羌族之簧管乐器。?千骑(jì)拥高牙:州郡长官游湖,随从众多。骑,一人一马合称为一骑。高牙,高矗之军旗,高官出行时的仪仗旗帜。牙,军旗,竿上以象牙饰之。?箫鼓:箫和鼓。?凤池:全称凤凰池,原指皇宫禁苑中的池沼。此处指朝廷。【译文】杭州地理位置优越,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自古这里便是繁荣之地。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高高低低的楼阁,挂着各种颜色的帘子,大约有十万户人家。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钱塘江沙堤,澎湃的潮水翻起如霜雪一样洁白的浪花,宽广的江面一望无垠。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有绫罗绸缎,展现着自己的富贵豪奢。里湖、外湖与层层叠叠的山峦十分美丽。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喜笑颜开。千名骑兵拥护着巡察归来的长官,趁着醉意袭来听着箫鼓管弦,吟诗作词,赞美着秀丽的山水风光。以后一定要将这番美景描绘出来,回京升官时向朝中的人们夸耀。【赏析】这首词描绘了杭州的繁华景象与西湖的秀丽风光,是柳永投赠杭州地方官所著。上片一开篇就突出了杭州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与繁华,以及杭州的悠久而厚重的历史。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乃全文的点睛之笔。自“烟柳”以下,便开始从各个方面来说明杭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与繁华。“烟柳画桥”,写的是街巷河桥的美丽;“风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转弱调为强音,突出了这个城市人口众多。“参差”为大约之义。“云树”三句,从市内说到郊外,只见钱塘江堤上,树木成排,远远望去,郁郁苍苍,如同云雾一般。一个“绕”字,写尽了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怒涛”二句,写钱塘江水的汹涌与浩荡。“天堑”,原意为天然的深沟,这里突出钱塘江地势的险要。钱塘江八月观潮,历来称为盛举,因此描写钱塘江潮是不可或缺的一笔。“市列”三句,只抓住“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将街市的繁荣与百姓的富足反映了出来。珠玑和罗绮均是妇女所用的东西,也暗示杭州声色之盛。“竞豪奢”三个字明写肆间商品琳琅满目,暗写商人比夸争耀,反映了杭州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下片重点描写西湖的美丽景色。重湖,是指西湖中的白堤将湖面分割成的里湖和外湖。叠山,是指灵隐山、南屏山、慧日峰等重重叠叠的山岭。湖山之美,词人先用“清嘉”二字概括,之后写了秋季的桂子和湖中的荷花这两种代表了杭州的典型景物。“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确实写得极其凝炼,将西湖乃至杭州的美概括了出来。“羌管弄晴,菱歌泛夜”,用乐曲与歌声突出了西湖之上的繁荣。“泛夜”“弄晴”,互文见义,说明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动人的笛声与采菱的歌声。“嬉嬉钓叟莲娃”,是说吹羌笛的渔翁与采莲姑娘都很欢乐。“嬉嬉”二字,巧妙地将他们的愉悦刻画了出来,同时也将其中的氛围传达了出来,为我们绘制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欢乐图景。紧接着,词人描写了达官贵人在此游乐的场景。成群结队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声势浩大。洋洋洒洒间仿佛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风流的地方长官,饮酒赏乐,笑傲于山水之间。“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这首词的结束语。凤池,即凤凰池,本是皇帝禁苑中的池沼。魏晋时中书省地近宫禁,因以为名。“好景”二字,将如上所写和不及写的,尽数包拢。意谓当达官贵人们召还之日,合将好景画成图本,献与朝廷,夸示于同僚,谓世间真存如此一人间仙境。以达官贵人的不思离去,烘托出西湖之美。本词用语极为凝练,虽未献词,但是所描绘的意象丰富且十分真实,富有生命力与感染力,让整首词读起来十分欢快,节奏和谐。
成语大全

Copyright www.jiayuanhq.com 全民百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