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范文

admin
发布时间:
2024-03-06 17:39:53

导语:状物

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篇

今天会议的主题是部署实施“乡村人才培养计划”,

刚才,

市电大信息网络工程学校校长杨安季同志就“乡村人才培养计划”的教学形式、开设专业、招生办法、学生性质及待遇、考试等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阐述和说明,

明确了“乡村人才培养计划”的具体内容和具体要求。等下,县委副书记康国雄同志还要作重要讲话。下面,

我就如何在我县组织实施“乡村人才培养计划”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乡村人才培养计划”是为了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教育部、省委、市委和县委关于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这个平台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要求,实施“乡村人才培养计划”,

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实施“乡村人才培养计划”,

是树立科学发展观,

建设文明富足新衡南的战略性举措。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倡导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落实十六大精神,县委提出了建设文明富足新衡南的宏伟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

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农业人口比重大、城镇化水平不高、农民增收缓慢、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进程还不够快,

要解决这些问题,

一靠科技,二靠人才,

靠科技帮助农民致富,

靠人才带领农民奔小康。从这个意义上讲,开展教育援助,实施“乡村人才培养计划”,

就是要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把高等教育,把先进农业技术和先进文化送到农村,

立足当地,培养实用人才,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村思想观念的变革、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是实现农村经济繁荣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长远之策。

、实施“乡村人才培养计划”,是培养农村高素质实用人才,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有效途径。农村人力资源过剩和人才资源尤其是高素质实用人才匮乏,

已是不争的事实。

我县岁以下乡镇党员干部中,

未取得专科及以上文凭者还占有一定的比例;经过培训,掌握一门农村实用技术的乡、村干部也不多。

因此,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素质,培养一批“觉悟高、懂技术、善经营、留得住、用得上”的,

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是蓄养农村发展后续力,

促使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讲,按照市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县委组织部远程教育中心和*电大联合实施的“乡村人才培养计划”可谓“雪中送炭”。顺利实施这一计划,

必将为我县农村培养一批后备干部、管理骨干、技术能手和致富带头人。

、实施“乡村人才培养计划”,是服务“三农”,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举措。

为解决“三农”问题,中央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利农、惠农政策。实施“乡村人才培养计划”,

目的就是要将农业新技术、先进文化通过远程教育技术源源不断地向农民和农村输送,解决农村人才匮乏的实际问题,造就一批发展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带头人、农村科技致富的带头人和传播农村先进文化的带头人,直接为“三农”服务。本着这一宗旨,

“乡村人才培养计划”无论学员的选拔,专业和课程的开设还是学费标准的确定、教学的组织实施,都坚持面向农业、农村和农民,考虑到了农村学习者的实际困难,

切实为农民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体现了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要求。

二、坚持创新,

规范管理,

确保教学质量

实施“乡村人才培养计划”是服务“三农”的大好事,但要把这一好事做好,真正让农民朋友满意却决非易事。负责这一计划组织协调工作的县委远教办和负责教学工作的*电大肩负着极其重要的责任。你们工作做得好不好,

直接关系到计划实施的成功与否。

我们要认识到通过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手段,采取在职业余学习的方式,

直接从农民中招生还是第一次,如何组织好农村学员进行高效率的学习,如何保证教学质量,我们还没有经验。因此,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作为远程教育的骨干力量,县委远程教育中心和*电大应该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对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要有思想准备,

按照“坚持创新,规范管理,优化服务,确保质量”的基本要求,

切实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联系实际,

不断创新。要研究农村和农民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

努力适应“三农”的现实需要和发展需求;在教学模式和培养模式上,尤须从解决农村学习者工学矛盾出发,采用电视教学、网络教学、集中面授、个别辅导、学习小组等相结合的方式开展,

实行课程结业证书、岗位资格证书与文凭相结合,实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沟通与衔接;

二是要发挥优势,

优化服务。要发挥系统办学和远程网络优势,充分整合和有效利用教育资源,建设符合农村学习者特点的多种媒体课程学习包,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完善学习支持服务,

尽可能的为学习者提供方便;

三是要规范管理,确保质量。要积极探索切合农村成人学习特点的新的教学管理模式和运作机制,

逐步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相应规范,切实加强对教学全过程的管理、监控和评估;

四是要完善网络,高效运作。

重点是要加强远程教育站点建设,按照“建好一站,

管好一站,用好一站”的要求,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使它不仅成为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综合素质的培训点和创新农村基层党的组织建设工作的切入点,而且成为农村信息化的示范点,

成为广大农民学习现代农业知识和实用技术的致富点,成为农村富裕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之前的职业技能传授点,

成为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娱乐点。

总之,要善于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

不断推动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的开放,

发挥现代远程教育信息量大、覆盖面广、方便快捷、生动直观等优势,以更加适应农村学习者多样化学习的需求,逐步形成远程教育直接为“三农”服务的品牌特色。

三、周密部署,积极推进,

务求工作实效

实施“乡村人才培养计划”,最大程度地发挥远程教育服务“三农”的作用,是各级党委、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省委组织部就农村现代远程教育与学历教育的结合问题,先后进行了余次讨论论证,

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黄建国同志专门与教育部门一起研究,科学论证设计,

足见对这一工作的重视,也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实施“乡村人才培养计划”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头绪多,

要求高,为加强领导监督,确保“计划”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目标,市委成立了领导小组,县委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

各乡镇、办事处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实施“乡村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性,把它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践行共产党员先进性要求的重要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以饱满的热情、科学的态度和扎实的作风,把工作抓紧抓好,

抓出成效。要建立由乡镇办事处党群副书记挂帅的专门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

周密谋划,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切实做到“三个确保”: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

确保招生有规模。没有量的规模,就难有质的保证。各乡镇办事处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招生氛围,

吸引农村优秀青年踊跃报读;要在广泛宣传“乡村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意义的同时,将招生计划、招生程序、招生办法、学费负担、专业与课程、教学方式等各项内容通过会议、电视、广播等多种有效形式,务必尽快传达到所属村、组;同时对于岁以下未取得大专文凭的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村两委成员和后备干部要严格按县委组织部要求组织他们参加学习,

使其提升学历,提高素质,增强服务“三农”的本领;要动员已拿到大专以上文凭的乡镇干部,

踊跃参加课程学习,进一步提高为农民服务、提供指导的能力。

要严格标准,把握程序,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择优原则,采用自愿报名、村委推荐、乡镇考查审定的办法录用;

务必要在月日前完成招生任务,并将学员名册上报县委组织部远程教育管理中心。各乡镇办事处要抓住机遇,积极推进“乡村人才培养计划”,尽快打造一支农村基层管理和技术人员队伍。

二是要主动协调各方关系,确保支持有力度。

实施“乡村人才培养计划”是一个系统工程,光靠某一个部门或单位是难以胜任的,

需要各方支持。领导小组要主动协调各方关系,有效地把各个部门和单位的相关人力、物力资源调动起来,形成纵横贯通、上下协同的工作网,

使其密切配合,各负其责。

各职能部门要真心诚意的为农民办实事,尽可能地在政策、物力、财力、人力上为计划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各乡镇办事处要周密谋划,狠抓落实;

财政局要按照省委要求出台有关鼓励政策,

提供部分扶持资金;农办要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加强对学员的技术指导;

组织人事部门要主动为学员搭建施展所能的舞台,对优秀学员要有激励措施。使广大学员学习时间有保证、学习费用有保障,

真正让他们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要主动协助具体负责教学工作的*电大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确保教学时间、地点、内容、效果的落实。

三是要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工作有实效。

有关领导要认真学习,深入基层,调查研究,

督促检查,了解掌握计划实施进展情况,及时帮助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县委远程教育中心要联合各乡镇办事处和相关单位探索建立一套简便实用的考评制度,进一步明确职责和任务。

领导小组要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加强对生源组织、教学实施、教学效果、设施保障等的督促检查,确保生源有规模、学习有收获、农民得实惠,

使计划的实施能够收到实效。

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篇

作为一个农业大省,近年来河北省的农村职业教育陷入了一个尴尬境地:面向不想务农的初中生招生,

生源越来越少;务农的农民想上学,但各种条件已不允许。

河北省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决定打破固有招生限制,“送教下乡”,把正规的农业职业教育送到农民家门口,

让他们在不离家门、不离土地、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能够系统学习中职课程。

年月,河北省委组织部、河北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河北省教育厅联合下发《关于推进“送教下乡”加快培养农村适用人才的意见》,通过实施“新农村建设双带头人培养工程”,

使农村的大批基层党员干部、专业户、复转军人等有志青年,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从各地返乡的农民工,接受正规的中等职业教育,

提高综合素质,掌握生产经营技术,

成为具有一定技能、可自主创业或再就业的新型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留得住,

用得上”的技术人才,

其中的优秀分子成为农村改革发展的带头人和科技致富的带头人。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河北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认真遴选承办学校,要求“送教下乡”必须由省级重点以上的骨干学校牵头,拥有足够的涉农专业师资、教学设施、实训基地等必需的基本办学条件的中等职业学校面向农村,招收初、高中毕业生及同等学力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专业户、复转军人和返乡农民工等。

二是课程设计结合农业生产实际,侧重学习当地产业发展急需的知识和技能。在授课形式上,把专业课堂搬到乡镇和农场、养殖场,

方便学员上学,

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比照三年制教学计划,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三是调整课程结构与教学形式,组织专家制定了专门的教学计划,

将公共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训练与实践有机结合。四是严格教学管理,

对学生作业及考勤制度、学分取得办法等作出严格规定,并把学员“产品品质提高,

生产规模扩大,

市场运作能力加强”等作为衡量学习质量的重要标准,成立专家组,定期深入教学点检查。

“送教下乡”迅速给河北农村带来巨大变化。邢台农业学校从年起就对邢台县岗底村实施“送教下乡”,学校根据该村特点专门制定了以苹果、板栗、核桃三个主要产品生产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内容和计划。在进行正规学历教育的同时,还向学习优秀的学员颁发农业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村里规定,对取得初、中级证书的农户,村里的“富岗集团”优先收购其果品,

每个果品上都将贴上生产人的姓名、技术等级,消费者如果觉得好吃,可以直接向集团订购该果农的果品。持证果农生产的果品,收购价每斤比未取得证书的农户高角至角。

年,村里名岁以下果农通过了果树工技能培训,岗底村成了全国第一个“持证下田”的村庄,仅苹果一项人均收入就达.万元。

自年开展“送教下乡”试点,到年底,河北省所中等职业学校在乡镇农村建立了个教学点,

招收两届农民中专生近万人,开设种植、养殖、农业经济、农业机械化等个大专业个专业方向。

年月日,刘延东在内丘县岗底村党总支、村委会的感谢信上作出重要批示:“河北省‘送教下乡’的做法很好。职业教育就是要面向基层,面向企业、农村,

适应他们的需求,为他们服务,才能体现价值,才能更有作为。”

。浙江:开办“农业”打造“现代农民”

近年来,

浙江省着力打造“现代农民”。为期年的“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圆满收官后,从年起,

浙江省新一轮“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正在迅速铺开。

为把广大农民培育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从年起,浙江正式启动“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政府买单,

农民上学。年间,

各级政府财政共投入资金.亿元,万农民接受了各类培训。正是这些快跑的农村“弄潮儿”领跑着“现代农民”。随着资本的大量进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将大量涌现,

培养一大批有知识、懂经营、善管理的合作社经营管理人才刻不容缓。

年月,浙江省首家“农民学院”在湖州开学,首期多名农民大学生入学。

学员多数为湖州市农业产业经营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带头人,他们学完全部课程并考试合格者可获得大专文凭,

还可升入浙江大学有关学院继续本科和研究生学历教育。

为进一步探索“政校”联手、加快培养现代农业经营领军人才的浙江模式,年月,浙江省开设了农业“”班――“现代农业经营领军人才提升班”,标志着浙江现代农业经营领军人才培养试点工程正式启动。

截至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入社和带动农户数占浙江省总承包农户数的%。此次人才提升班首批名学员均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的负责人,年龄在周岁以下,都是通过参加成人高考,

择优录取,分为专科和专升本两个班。

其中位具有高中文凭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被录取为经济管理专业的大专生;

另外位具有大专文凭的社长,录取为经济学专业的专升本学生。

在接受为时两年半的学习,通过考核后,他们可以拿到国家承认的大学学历证书。每位学员学习经费采取政府资助、学校减免、个人自负相结合的办法,

培养费用元全部由省财政资助,学员只需承担入学生活伙食费和住宿费。让泥腿子们上“”,就是要改变原来对农业人才的粗放式培训方式,通过实际技能培训、案例教学和专题讲座等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

向他们传授现代农业营销知识,

目的是培养一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有知识、懂经营、善管理的合作社经营管理人才。据悉,今后提升班的选拔范围将逐步放开,除农业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主外,

还将探索向普通农民放开的途径和方式,让所有农民都能够受益。

政府重金买单,给力农民培训,

传递出两个鲜明信息:一是田野里大有希望,希望的田野呼唤现代农民;二是浙江将加快塑造现代农民,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不可否认,

农民素质较低已成为当下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新农村发展的瓶颈与制约。而科技支农,

智力帮扶,正是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与上轮培训相比,这轮培训不再局限于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而是以增强农民创业就业能力为重点。此轮培训,力度之大、范围之广、目标之高,前所未有。仅“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年,

省级财政预计就将投入万元。让更多农民成为自主创业者、稳定就业者和进城落户则是浙江进入“十二五”之后新一轮农民大培训的目标。

。海南启动四级农民培训体系建设

年,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建设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成为国际旅游岛的六大定位之一。

建设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必须有高素质的农民。然而,

多年来,海南省农民培训处于无序状态,培训机构有事就培训、有钱就培训,

缺乏系统长远规划,省、市(县)、乡镇之间农民培训缺乏有效衔接,

结果是培训的成本高、效率低,不能适应热带农业现代化的需要。

为弥补农民教育的不足,

构建农民培训的长效机制,海南省创新思路,规划建设四级农民培训体系:省建农民培训中心、市(县)建农民培训学校、乡镇建农民培训基地、村建农民培训点。

随着年月海南省农民培训中心建设项目获省政府批复,该省启动了全省四级农民培训体系建设。力争用年到年时间,建成覆盖全省的农民培训体系。

海南省农民培训中心项目将新建一幢面积平方米的教学培训综合楼,

包括教学实验室、远程演播室、中心机房、电子阅览室、多媒体网络教室等培训设施,

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构建教育培训资源平台、网络平台和远程教育培训平台等三大平台,

辐射、指导、带动全省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使之成为全省农民培训的龙头。

。安徽“阳光工程”技能培训造就百万新型农

建设新农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要大展身手。

年起,

安徽省启动“阳光工程”,对农民进行技能培训,让农民掌握一技之长,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年,

新型农民培训列入省政府实施的民生工程以来,全省已累计培训农民超过万人。年全省计划培训新型农民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万人、农业专业技术培训万人、农民创业培训万人、农民科技示范培训万人。

年,安徽省培训重点将以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生产大户和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等为主体,提高农民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按照“政府推动、部门实施、机构培训、农民受益”的要求,

培训分两个层次:一是普及性培训,全省计划培训.万人。二是提升性培训,

全省计划培训.万人。培训中,

将逐步统一编制新型农民培训内容规范,

实施模块化教学,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提升培训质量。

面向从事农业生产的专业农民和基层(县、乡)农技推广人员开展农业专业技术培训,省级财政补贴标准为平均每人元。对在农村有创业愿望并有创业基础的人员开展农民创业培训,

省级财政补贴标准为平均每人元。这些补贴不是发放现金,而是由培训基地对农民进行免费培训。面向现代农业、农村服务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等从业人员开展的阳光工程培训,

实行差别补助。

近年来,

全省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累计培训.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万人,

转移就业.万人;农业专业技术培训.万人;农民创业培训.万人;农民科技示范培训.万人。“培训工程”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科技支撑,

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培训切实提高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素质和领办合作社能力,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阳光工程以城镇用工需求为目标开展培训,

促进了农民转移就业。依托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安徽省还加大培训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力度,年共培训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万人、农民技术员人,切实提高了基层农技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和业务素质。

通过创业培训,

一批有创业愿望和基础的农民实现了创业梦想,成为创业带头人。据统计,

年全省共有.万名农民经培训后实现了自主创业和回乡创业,创办企业和各类专业化服务组织个,带动.万人就业。

相关链接

发达国家劳动力培训做法

德国劳动力培训

德国处于经济转轨时期,

就业面临巨大挑战。年月,全国平均失业率为.%,东部地区高达.%,西部地区为.%。

为改善国内的就业状况,德国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劳动力市场政策的改革。哈茨计划历经多次简化、合并、创新,

已逐步完善发展到第四阶段。概括“哈茨计划四”最突出的政策走向,就是强调要进一步帮助失业人员提高自身素质。近期,德国就业政策改革的总体目标,

一是改善就业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二是大力促进自主创业活动,

解决失业问题;三是增加大龄劳动者的就业机会。为达到上述目标,德国目前采取的主要措施之一是发放培训券,

让失业人员根据需要自己寻找合适的培训机构,培训机构再拿培训券到当地劳工局换取培训费用。

法国的农业教育培训计划

法国为保证农业教育培训任务的落实,采取了有力的措施。农业教育归农业部管理,

中高等农业学校校长的任命、教育经费的拨发、专业和课程的设置、人员管理均由农业部管理,

教育部只负责农业教育文凭和国家基本文凭的对等协调工作和宏观管理工作。这样可以强化农业教育与农业发展的相互关系,充分考虑农业发展对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的要求。

其次,动员社会各种力量参与培训。国家、私人一同办农业教育,农民培训经费有固定的来源,

充分调动了各种力量的办学积极性。农民培训经费主要来源有:政府提供;

农业发展协会征收税;未建筑面积税。由于经费到位,

农业高等教育、技术教育分工明确,农业工人、技术员、工程师和科研人员的培养都由相应的教育机构承担。

美国的一揽子就业培训计划

从年底开始,美国把一系列培训计划和就业项目统一到“一揽子职业中心”。

其主要职能是:一是提供全国各地的职业培训计划及实施机构情况、再就业服务项目情况以及劳动力市场信息;

二是对求职者进行评估和测试,以帮助其选择适合的职业培训计划;

三是开展职业介绍,

进行工作匹配;四是宣传介绍失业保险规定,帮助失业者领取失业保险金;五是接待与就业有关的一切咨询,

并协助解决问题。这类中心提高了再就业培训的针对性以及培训后的就业率,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

以便改进培训就业的工作质量。

俄罗斯就业培训的相关政策

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农村稳定、

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中心,科学规划,

真抓实干,认真抓好驻点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努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稳定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实现驻点村小康建设总体规划目标。

二、工作目标

大力开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重点扶持畜牧业和多种经济作物的发展。狠抓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与推广,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增强农业产业的“造血”机能,促进驻点村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家园建设,推进文明示范村工作进程,基本解决村民行路难、吃水难等实际问题。确保本年度人均纯收入增加元以上,

实现农民人均年收入元的小康建设目标。

三、工作措施

为完成好今年小康建设工作任务,工作队要认真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争取“一个支持”、突出“两个重点”、抓好“三个示范”、落实“四项措施”。

(一)主动配合当地党委、政府工作,

积极联系县直相关部门,努力争取县委、政府对小康工作的支持

工作队要积极向县委、县政府的主要领导及县直有关部门宣传省委、省政府关于农村小康建设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

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充分认识省委、省政府对“三农”工作的重视、支持和关心,明确小康建设工作的重大意义。

努力争取县委、县政府对珠山镇封口坝村小康建设工作的支持,把小康建设工作与“县文明示范村”建设有机统一起来,省县镇形成合力,

共同推进驻点村的小康建设。

(二)突出“两个重点”:把围绕农民增收、调整优化种养结构,

确保当年受益作为工作重点;把培植新的稳定的经济增长点作为工作重点,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扩大牲猪饲养规模。从省里引进原种“大约克”公猪一头和二十头良种母猪,改变牲猪品种单一、退化的不良状况。狠抓配方饲料入户、大力推进熟喂改生喂和防疫技术到位。

通过良种、良料、良法配套,缩短牲猪饲养周期,提高肉猪品质。力争年内饲料入户率达%,牲猪出栏率提高%。

确保户平增加出栏商品肉猪一头,全年出栏牲猪头左右。

、扩大蔬菜种植面积。该村距县城仅公里,且交通便利,海拔高度较高,

秋冬季有大量空闲地,非常适宜多种蔬菜种植。计划发展秋冬商品蔬菜亩,延秋蔬菜亩,

推广新优蔬菜良种,

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

、大力发展优质粮油生产

为加大优质稻的推广力度,年全村计划推广以金优、金优、金优等组合为主的优质稻亩;

普及旱育抛秧技术,抓好水稻免耕栽培技术示范,降低劳动强度,节约劳动成本,缓解农村劳力、畜力紧张的矛盾,

计划推广旱育抛秧面积亩,示范推广免耕抛秧技术亩;

推广优质高产马铃薯新品种。该村目前的主栽品种混杂、退化严重,

计划推广优质高产品种鄂马铃薯号亩,

占其种植面积的%以上;

加速双低优质油菜推广。今年重点推广华杂号等优质油菜品种,确保全村双低油菜种植面积达亩。

、大力发展果茶生产。

全村现有高产经济林面积亩,其中茶园亩,柑桔、白柚亩,

但由于疏于管理,导致产量小、品质差、效益低。今年计划一方面推广适用技术和优良品种,全面完成果园、茶园的改造任务,提高果茶生产的综合效益;

另一方面结合退耕还林工程,积极发展优质果茶生产,计划新建果茶生产基地亩,其中宣恩白柚亩,

优质茶亩,黄金梨亩,以培植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加快农业劳动力转移,促进打工经济发展。

打工经济作为全村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渠道,也是农民增加非农收入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要积极引导、鼓励和组织农民外出打工,

重点是抓好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农民工的就业能力。计划配合有关单位,

抓好人左右的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和指导就业工作,

促进农民务工增收。

(三)抓好“三项示范”

、抓好小康工作队蔬菜示范样板。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

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蔬菜种植积极性,小康工作队全体成员与县农业局科技人员,承包土地,

自筹资金,在村中心与国道交界地白果槽,联合创办蔬菜种植样板亩,其中魔芋亩,高山辣椒亩,

白玉春萝卜亩,高山南瓜亩,“做给农民看、自己带头干”,

以点带面,辐射农户。

、抓好种草养羊示范样板。种草养羊是该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项目之一。在去年试验示范的基础上,

采取奖励与补贴结合的办法,重点培植个种草养羊示范大户,规划户平养羊只以上。共页,

当前第页

、抓好土鸡圈养示范样板。

该村家禽数量很少,而村民房前屋后林地较多,适宜圈地围网养鸡,且符合市场需求,是一个效益明显、多平快的增收项目。

今年计划重点扶持个养禽大户,户平养禽量在只以上。

(四)落实“四项措施”

、积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让中央精神和党的富民政策深入人心

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农民增收问题极为重视,工作队要配合党委政府抓好“六到户”工作:中央、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宣传到户,售粮优惠补贴卡发放到户,新的农业税负担卡到户,

实用科技培训到户,

生产种植指导计划到户,增收项目措施到户,调动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促进增产增收。

、大力强化基础建设,为农民致富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筹措资金、组织人力物力,解决好个村民小组户共计人的人畜饮水困难问题。

新修、两个村民小组共计公里左右的组级公路,对前两年已建的公里组级公路增铺砂石料,

进行修缮。

大力实施“一建三改”工程,计划新建沼气池口,其中改栏、改厕、改厨户。

强化精神文明阵地建设。整修村办小学教职工宿舍;完成村委会办公楼和农民科技书屋平米加层工程;

继续对春蕾女童班的名学生进行资助和帮扶,确保她们顺利毕业。

、狠抓科技培训和技术服务,提高农民科学种养水平

扶贫先扶智,

必须加大科技宣传和技术培训力度,

切实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

计划采取集中培训、现场指导、培植科技示范户等多种形式,技术培训农民人次;

继续办好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工程封口坝村中专班,充分发挥他们在农业结构调整和新技术新成

果推广方面的示范带头作用;

加强技术服务力度,在科学种养的关键时期,组织专家深入农户、深入田间地头现场传授技术,随时搞好技术指导,

确保农民增收项目的顺利实施。

、落实责任制管理。各项工作确定有专人负责,

在实施前制定详细、周密的工作计划,

分时期、分阶段有条不紊地组织实施。确保不打乱仗,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真正为农民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年三月二十五日

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篇

要确保职业教育主动、有效地服务新农村建设,必须彻底转变服务方式,

创新服务模式、服务内容、服务渠道,这是破解职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难题的必然选择。

一、精心策划,创新服务模式

职业教育必须树立“有为有位”的思想,探索、创新办学模式。要主动进取,

积极发展与农村、涉农企业之间的交流,

参与发展研讨,

增进彼此的合作。一是要不断完善科教兴农示范模式、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模式和农业职教集团模式,积极探索创新诸如“校企合一”“半工半读”“教学班进村”等有利于教科农结合、产学研结合和校企融合的办学模式、服务模式及机制。

二是要以政府支持为依托,创新面向“三农”的培训服务方式,将短期培训与长期指导结合起来,将有偿与无偿培训、有偿与无偿指导结合起来,

将近距离、面对面的培训、指导与远程的网络培训、指导、咨询结合起来。

三是探索“学校+公司+农户”“学校+基地+农户”的村校共建办学模式,通过校村资源共享,

实现学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互利双赢。

二、注重体验,创新服务内容

我国农民受教育水平较低,接受职业教育的比例更低,针对这一现状,

要在服务内容上下功夫,

特别注重体验,

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

一是招收有为农村建设做贡献意愿的学生,

在方式上可采取“计划单列、基层推荐、单独录取、定向招生”的招生办法;

或结合国家有关培养计划如“一村一名大学生”来实施。专业设置、课程设置要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实际和产业布局特点,突出区域特色。教学上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教育与下基层锻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要重点培养学生掌握适用当地的农业生产技术,特别是新技术和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所需的技术;培养学生生产经营管理能力和创业能力、针对农村的社区管理能力和爱农、务农、兴农的思想,使培养的人才适应农村基层工作和经济建设的需要。二是广泛开展农民培训。

留守在农村的农民是直接进行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力量,职业教育一是通过国家实施如“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雨露计划”等项目培训农民;二是主动与政府联系、与农村合作,

根据当地农民实际需要开展实用技术培训。

如针对农村经营大户和农村企业主开展创业能力和管理能力培训;

针对乡(镇)、村干部开办乡村干部培训班,

培养农村基层干部的行政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等;还要针对农民现状和新农村发展需要,培训农民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应用能力等。三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依托国家实施的“阳光工程”开办技能培训班;

要培养农民工进城务工的环境适应能力和维权意识,使农民工能够“进得城、干得来、留得下”;还可利用就业资源帮助农民工就业。

三、拓展方式,创新服务渠道

职业教育针对农村这一特殊环境要拓展特殊的服务方式。一是采用教师蹲点方式。学校选拔优秀的专业教师到乡村担任科技副乡长、村副主任或技术顾问,

让教师走出校园,走近农民,深入农村。

一名教师负责一片区域,

将先进的生产经营理念和技术带到农村。二是开展技术免费咨询。

通过送科技下乡、开通免费“农技”电话、农业技术知识讲座等活动免费向农民提供技术咨询服务。三是有偿技术服务。职业院校向农民传授技术或推广新品种,根据技术推广成本和农民受益情况,可适当收取技术服务费用,

以实现技术服务的互利双赢,保持可持续性。

在有偿服务中,职业院校还可与农村共建农业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二、三产业开发基地等,通过基地建设和运作,向农民传授、推广技术。

也可通过与农村、农民实施合作项目,职业学校以技术入股,实现学校与农民的双赢。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有了新的契机。

可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丰富农民培训的有效学习形式,为农民培训进修提供便利,实现农民的“泛在学习”,

如打造农民在线学习平台,实现远程在线学习;建立自媒体学习平台,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创建学习论坛、微信群等,实现资源共享。

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篇

关键词: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农村科普科学素质农民增收支农惠农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为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中国科协和财政部在总结多年农村科普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于年联合实施了“科普惠农兴村计划”,

每年在全国推荐、表彰一批辐射性较强、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普带头人、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通过表彰对象以点带面、榜样示范,

辐射带动周边的农民逐步提高科学文化素养,在农村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生产方式,

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七年来,

共表彰了个科普惠农先进单位和个人,其中,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个,农村科普示范基地个,农村科普带头人名,

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支。中央财政累计投入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亿元。

“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财政首次拨出专项资金支持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和个人,激发了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和个人开展农村科普工作的热情,

培养了农村科普工作骨干力量,促进了农村科普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促进了农民群众科学素质的提高

“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表彰对象常年以科技培训、科普展览、科普宣传、开展科普活动等形式,

把新的管理理念、生产技术传递到农民手中,向广大农民传播科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农民科学生产和生活的意识,

提高农民科学素质。

()注重把推广实用技术与提升农民科学素质的有机结合。大部分表彰对象建有专门的科普活动室,

常年为会员订阅科技报刊、科普期刊,为会员提供科普图书、科普挂图、科普光盘等资料,指导农民开展科学生产,

向农民宣传科学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

在“全国科普日”、“科技下乡”等大型科普活动期间,开展科普宣传,

发放科普资料,

举办科普培训,在表彰对象的引领下,

农民群众自觉参加科普教育活动,增强了科技意识和自身素质。据福建省年统计,表彰对象利用奖补资金,新建了个农村科普宣传栏,

购买科普图书万册,购买多媒体设备多套,

依托这些设施设备,

受表彰对象共举办各类农技、科普讲座多次,受众达到多万人。

()切实加强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

在“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过程中,各地将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增强农村持续发展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目标,采取各项积极措施,提高农民科学素质。

年月,河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委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认真解决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中几个重点问题的意见》的通知。

河北省科协立即贯彻落实,在年初组织成立了“河北省农村科普带头人联谊会”,

会员达多人,制定了联谊活动制度,定期在全省农村开展致富技术讲座或报告,培养了万个农村科技致富户,

宣传了近万名群众,促进了农民的科学素质的提高。

()不断提高农民参与社会公益科普活动的自觉性。在“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过程中,

表彰对象开展社会公益性科普活动的积极性显著增强,

农民自觉参与社会公益科普活动的热情明显加强。辽宁省普兰店市元台镇利兴村蔬菜协会使用奖补资金万元和镇政府所支持的万元建立了辽宁省第一家农民科技文化培训中心,常年开展科普活动,传播科技和文化,也带动了农民参与社会公益科普活动的自觉性。

加快了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步伐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增收,而实现增收必须依靠科技。在“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资金支持下,表彰对象积极引进示范推广农业先进技术,

提高农民专业技能,推动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据统计,

七年来,个表彰对象累计辐射带动农户万多农户,培育和推广农、林、牧、渔业等各类新技术新品种.万项(次),协会会员年均纯收入都高于所在县农民年均纯收入%以上。

()努力促进农民提高现代生产能力。

“要致富,

学技术”,广大农民已经深刻认识到科技对农业的指导作用。许多表彰对象通过开展各类技术推广活动,提高农民生产能力。表彰对象还通过制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

取得产品质量认证,帮助农民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水平,促进农民致富增收。据不完全统计,

在全国获奖的项目中,产品获得质量认证的共余个,

并远销国内外。

()积极带动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农民致富增收。许多受表彰对象借助奖补资金,突破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和普通经济作物,积极发展近些年新兴的农村旅游、农闲观光、传统工艺、特种养殖等特色产业,

并逐步从生产技术领域向流通、加工、储运、营销等领域延伸,在他们的带动下,一些特色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村的支柱产业。同时,

受表彰对象把“惠农”当品牌来做,把“兴村”当作产业来抓,不断地扩大产品的市场份额和社会影响,

实现品牌经济的做大做强。

完善了农村科普服务体系

“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激发了基层科普组织开展科普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农村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了农村科普队伍,

完善了农村科普公共服务体系。

()激发了农村科普活力。七年来,

中央、省、市、县四级财政累计投入专项资金超过亿元,极大地缓解了基层从事科普资金短缺的难题,使表彰对象实现了从“想干事、没钱干事”到“想干事、能干事”的转变,

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使农村科普组织和个人倍受鼓舞。在表彰对象的示范带动下,

数以万计的农村科普组织和个人积极投入到农村科普的热潮之中,科普活动空前活跃。

()科技培训得到进一步加强。表彰对象借助奖补资金,拓展培训阵地、强化培训手段,加强师资建设,

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坚持系统培训与专项技术培训相结合、课堂培训与现场培训相结合、专家授课与乡土人才授课相结合、培训技术骨干与培训生产农户相结合,开创了我国农民自我教育的新局面。据统计,

-年表彰对象获奖后平均每年开展科技培训活动.万次,

比获奖前平均每年增加了万余次,平均每年受训人数达到万人次,比获奖前平均每年多培训万人次。

()壮大了农村科普组织和队伍,提升了科普惠农服务手段。

在表彰对象的示范带动下,

全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迅速发展,

建立起新形势下新型的农技服务网络体系。科普手段落后一直是制约农村科普发展的“顽疾”。

近几年,随着“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表彰对象的科普手段。七年来,

中央财政投入的.亿元奖补资金,有亿余元用于购买置电脑、打印机、投影仪、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等科普设备,

以及科普图书、挂图和音像制品等资料,

科普服务手段落后的局面得到了明显改善。为引导和帮助表彰对象进一步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

延长科普惠农工作链,提高科普服务能力,探索建立长效机制,

年起,中国科协推动表彰对象建设科普惠农服务站万多个,为广大农民获取技术、信息提供便捷的一站式服务,促进了科普服务的阵地化、规范化和长效化。

促进了新农村和谐发展

表彰对象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

积极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现代农业,努力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

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和谐稳定,倡导科学文明的社会风尚,为新农村和谐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围绕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现代农业方面取得成效。

许多受表彰对象在生产、管理、技术服务中,

大力发展低碳农业、都市农业、观光农业以及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使当地居住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领头雁。

()在倡导文明风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大多数受表彰对象不但掌握先进的致富技能,

而且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

他们带头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反对愚昧迷信和陈规陋习,促进了乡村文明,科学发展。

在这些受表彰对象所在的乡村,建立在依靠科技共同致富基础上的邻里关系、人际关系更加和睦,科技治贫又治愚,

农村社会风气和治安状况明显好转,不良风气大为减少。在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大田柿花协会的带动下,当地普遍出现“四多四少一提高”的局面,

即:忙生产经营的人多了,游手好闲的人少了;

家庭邻里和睦的人多了,打架斗殴的人少了;热心学科技的人多了,打牌的人少了;

崇尚科学树新风的人多了,搞封建迷信活动的人少了,农民群众的科学素质和文明程度普遍得到提高。

部分获奖的基层科普组织建立了党支部和党小组,注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走向致富道路,许多农技协的会长和骨干还成为政府基层组织的后备干部人选。

()在维护民族团结,

促进和谐稳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相对不高,已成为制约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过程中,受表彰的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都处于地域广阔,

路途遥远,自然环境恶劣的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科普工作的环境艰苦,

条件和资源匮乏,

个人待遇低,但他们都能够积极克服困难、创造条件,甘于从事科普为广大农民奉献,

很多单位和个人还自掏腰包为科普投入,

坚持常年深入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科普宣传,组织科技支边、科技培训,创办科普基地,

树立科普典型,大力传播科学技术,

充分利用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和集会,以形式多样的宣传手段和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活跃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村村寨寨,为增强少数民族群众的科技意识、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科学文化素质、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成为面向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科普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被少数民族群众亲切地称为“科普轻骑兵”。

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篇

教材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教师授课和学员学习的基本工具。

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中,教材建设是推进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制度建设的关键环节,

教材质量的高下直接影响着教学成果的好坏。只有充分认识到教材建设工作的重要性,才能筑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根基。本期专题围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材建设”展开,从不同视角阐释了教材建设工作的意义、内容、现状以及发展方向,

期待体系上下群策群力,

共同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材建设工作稳步发展。

近日,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规划教材建设研讨会在京召开。会议深入贯彻农业部关于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材建设的部署要求,研讨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材建、管、用、评的工作机制,

明确了下一步规划教材建设的目标任务。会后,作为全国性农民教育培训专门机构,

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相关负责人就大家普遍关心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材建设热点问题做了详细解答。

问:近年来,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农业部大力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教材建设在其中具有怎样的意义?

答: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国家战略已经全面确立和总体部署。农业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会同财政部、教育部和团中央等,顶层设计了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框架,组织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和现代青年农场主计划,

取得了显著成效。

目前,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已经到了深入推进的阶段,如何抓质量,提效能是工作的核心和关键。

加强教材建设是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质量的基础性工作,

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重要支撑。教材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

是教师授课和学员学习的基本工具。

教材建设是推进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制度建设的关键环节,离开教材,

教学工作就难以有效开展;

不使用好教材,教育培训工作就会走样。目前,

基层在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中,尤其在农民职业素养、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农产品电子商务等通用课程教学中,亟需一批必备的教学资源作为支撑。

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质量的基本保障。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材是立足现代农业发展,

按照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目标进行编写的,是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和继续学习能力的重要载体。优质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材能对教学工作进行有效引导和规范,

是落实教学环节、提升培养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的重要抓手。新型职业农民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主导力量,

需要通过教育培训,学习各方面知识和技术技能,不断提高综合素质、生产水平和经营能力。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是教育培训工作要求的具体化,

教材使用情况是反映教育培训质量的重要标尺,是评价教育培训要求落实情况的有效途径。

从教材建设入手,

加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管理将更直接有效。

问:教材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基础支撑,社会各方面也很关注,那么,目前教材建设的现状如何呢?

答:农业部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材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张桃林副部长作出重要批示,指出“教材是开展教育培训和关系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不断加强和改进教材开发与使用管理,很有必要”。

近年来,经过全国农业科教系统上下的共同努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材建设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

一是加强规划指导,

教材建设思路更加清晰。年,

农业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材建设的通知》,提出建立教材规划、信息、选用、评价和绩效考评等制度,促进教材建设规范有序发展;明确了统分结合、统筹规划的教材建设思路,

由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承担全国通用教材规划和开发、规划教材遴选、教材信息等具体工作,各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结合实际规划和开发区域教材,地、县农业主管部门负责地方特色教材的开发。二是推进教材开发,教材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

相关单位和机构积极组织教材开发,

建设了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材,较传统农民教育培训教材,这批教材在选题、内容、形式、出版等各方面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积极探索,针对性和实用性有所提升。

三是开展教材评价遴选,

教材使用管理日益规范。经农业部科技司同意,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组织专家组,对全国个申报单位申报的种教材开展了评价遴选,了《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推荐教材目录(年)》,

包括家单位组编的种植、养殖、农业工程、经济管理、公共基础个大类种教材。《目录》的,为各地教材选用提供了优质来源,将有效引导各地以提高培训效能为目标,规范教材选用工作。

问:一方面,教材建设取得的成绩值得肯定,另一方面,教材工作中是否还存在一些问题或不足?

答:是的,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客观地看到当前教材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缺乏整体规划。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材工作刚刚起步,

统筹规划力度还不够,职责分工还不明确,工作合力尚未形成。一些地方思路不清、方向不明,随意开发、重复建设的情况较多。

二是精品教材缺乏。教材两极化现象突出,或学科化倾向严重、理论性过强,或只突出单项技能、内容单一,

此外教材内容陈旧、科学性不够、出版质量不高、更新慢等问题也依然存在,与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三是教材使用管理较弱。“用好的教材”、“用好教材”的观念还未完全树立,

基层对教材选用要求不明确,使用管理制度也不健全。教材建设工作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影响了教育培训质量,

迫切需要进一步做好教材规划、开发、使用、管理、评价等工作,全面提升教材建设工作水平,为建立“三位一体”培育制度、加快培养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奠定基础。

问:张桃林副部长亲自为中央农广校组编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材作序,

请谈一谈这套教材的建设情况。

答: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作为农民教育培训专门机构,

一直对教材建设高度重视,

建校年来累计编辑出版农民教育培训文字教材余种,发行多万册,目前,

在用教材余种,

形成了数量较多、内容较实、种类较齐全的教材资源库,积累了丰富的教材建设经验。与全国同类农民教育培训教材相比,

中央农广校开发使用的教材,无论是教材质量、品种,

还是发行量,都居于前列,发挥着骨干和引导作用。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开展以来,我们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以实现培养目标和满足需求为导向,以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综合素质和生产经营能力为目标,

围绕通用课程和专修课程体系,

建设了一批具有较强指导性、实用性和可读性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材。

到年,按照不同类型新型职业农民的特点和需求,围绕现代农业生产经营通用知识,玉米、水稻、小麦等关系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大宗产业,

以及防疫员、植保员、农机操作员等重点工种和岗位,组织开发了种教材,

极大缓解了基层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教材短缺的问题,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其中,《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自出版以来,发行量近万册,

获得各地较高评价。年,按照张桃林副部长“坚日记大全持‘少而精’原则,努力打造一批先进适用的精品教材和课程”要求,

狠抓教材质量,围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通用课程,聚焦职业素养、政策法规、家庭经营、合作社建设、电子商务、农业创业等必修内容,通过精心组建团队,

科学设计内容,创新编写形式,完善版式设计,着力打造精品教材,为各地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

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目前,

已开发完成《家庭农场经营管理》《农民合作社建设管理》《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产品质量安全》种全国通用精品教材。

张桃林副部长亲自为教材作序,肯定教材“以问题为导向、强化案例教学,按模块化编排、采用双色印刷,图文并茂、通俗易懂,

适合农民学习培训”。该套教材从选题至正式出版,倾注了各级领导、专家及编写人员的大量心血,对选题定位、内容编排、表现形式等方面作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说其精品,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选题准,实现了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和农民需求对接,突出职业农民作为现代农业从业者所需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有利于促进新型职业农民综合素质、生产水平和经营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是内容精,实现了与生产过程对接,打破学科体系,围绕农业生产经营全过程梳理,

按模块化体例进行重新建构,贴近农民生产生活实际,有利于分段式教学开展。三是形式新,实现了与农民学习特点和习惯对接,

运用问题导向,引入案例教学,采用双色印刷,大字排版,

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有利于激发农民学习兴趣。教材投入使用以来,受到了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教育培训机构及农民学员的广泛好评。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按照张桃林副部长的要求,推进精品教材建设工作,不断创新思路、精选选题、完善内容、丰富形式,并结合评价意见定期进行修订。

问: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规划教材建设研讨会,

对“十三五”期间教材建设工作进行了部署,请简介“十三五”期间教材工作的目标和重点。

答: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材建设目标有三项小学生日记50字,

一是建立和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材建、管、用、评制度,形成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教材工作机制,推进教材建设健康有序发展。二是编写出版一批适应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需要的教材,构建特色鲜明、内容全面、形式多样、务实管用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规划教材体系。

三是提高教材质量,

编写和出版一批精品教材,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提供优质教学资源。

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篇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千村示范,

万村提升”工程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项工程”的实施,以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为重点,以带动广大农民创业增收致富为目标,本着党委政府推动、部门组织实施、社会资源参与的原则,

通过培训培育、政策扶持、资金支持、激励引导等措施,为我省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培养大批懂生产、善经营、会管理的现代新型农民,促进我省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发展。

二、目标任务

利用年时间,在全省农村培养万名思想解放观念新、科技兴农能力强、致富带动作用大的农民创业致富带头人,

全省每个行政村至少有名“兴农带富之星”。

三、培养对象

(一)遵纪守法,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有较强的带动能力,有意愿和能力带动周边农民发展生产、增收致富的农民。

(二)重点培养种植、养殖、园艺特产业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创)办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农村经纪人和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毕业学员。

(三)加强对农村党员、农村青年、农村妇女创业致富带头人的培养。

四、实施步骤

(一)遴选确定。

全省“兴农带富之星”遴选确定工作,按照农民自愿报名、村委会审查推荐、乡镇党委政府审核、县(市、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定汇总、报县级人才办备案的程序逐级推荐和遴选确定。“兴农带富之星”遴选确定具体操作办法和资格条件由各县(市、区)农业部门制定,

并经同级人才办同意后具体组织实施。各市州按照省里统一下达的任务指标,根据所辖县(市、区)行政村的实际,分解落实到各县(市、区)。

各县(市、区)严格按照本地制定的操作办法组织实施。

(二)培养扶持。“兴农带富之星”的培养主要依托农业大中专学历教育、绿色证书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农民创业培训、农村妇女“双学双比”等各类项目资源和载体,通过集中办班培训、专家技术指导、外出考察交流、实践操作学习等多种有效形式进行。

同时,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对“兴农带富之星”重点给予扶持。在农机具购置补贴、重大技术补贴、棚室园区建设补贴、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扶持资金等方面,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在牧业小区建设等强牧惠牧政策方面,

优先给予扶持;在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上,对符合相关条件者,适当提高贷款额度。“兴农带富之星”在创业带富上,

可连续年享受上述扶持政策。

(三)表彰奖励。“兴农带富之星”表彰奖励工作,实行省、市、县三级从上到下分配指标、层层推荐、分别表彰。每年表彰一次,

每个“兴农带富之星”三年内不重复表彰。年期间,

县级表彰万名,

市级表彰名,省级表彰名,分别由各级党委或人才工作领导小组,

在每年各级农村工作会议上进行表彰,并颁发相应证书和奖金。具体表彰奖励办法另行制定。

五、组织管理

(一)加强领导。吉林省万名兴农带富之星培养计划在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

由省农委负责牵头组织,省畜牧局、省供销社、省工商局、省人保厅、团省委、省妇联等部门根据职责,指派专门联络员,共同组织管理。

计划采取省市统筹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以县为主的管理模式。省里负责政策制定、监督检查和表彰奖励省级“兴农带富之星”,市州负责本地工作的统筹协调、监督检查和表彰奖励市级“兴农带富之星”,县(市、区)负责计划的具体实施、政策落实、指导服务以及表彰本级“兴农带富之星”。

县(市、区)作为“兴农带富之星”具体组织实施的主体,必须明确专人负责,加强管理调度;

各级人才办负责计划的协调指导工作;各级农业部门负责牵头组织实施工作,

健全“万名兴农带富之星”数据库,做好数据库的更新和维护,确保数据库发挥作用;各级牧业、供销、人社、工商、共青团、妇联等部门结合各自职能做好配合工作。

(二)督导检查。各级人才办、农业部门根据工作需要,联合相关部门对“兴农带富之星”培养工作进行不定期检查,督促各地搞好管理和服务工作。

监督检查结果作为评先选优的重要参考指标。

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篇

。技术支持计划由南非农业部主管的科研计划,主要是为农场和农业企业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持,大部分项目由大学、研究机构和农业企业承担。该计划包括畜牧业生产力计划(功能奶的开发、提高羊奶生产力、畜产品深加工等);

农作物生产力计划(包括谷物、水果的生产加工技术);科学研究与开发计划(制订科研政策和计划,

为各省农业管理机构提供科技咨询服务);基因资源计划(修订国家转基因组织法案,

制订转基因研究计划)等。

。技术转让和推广计划由南非科技部主管,包括:①技术站计划(计划)。依托大学设立技术推广站,面向中小型农业企业服务,向企业转让技术,

帮助解决技术问题,培训技术人员。

南非全国现有个技术推广站,

服务的中小企业达到多个,已累计完成超过个科研项目。②孵化器计划(计划)。

帮助创建和发展中小型农业企业,

为其提供技术、管理、设备和资金支持,

帮助其开发国内外市场[]。目前南非已有个孵化器中心,—年成功培养了个中小型农业企业。。人力资源开发计划目前南非农业从业人员的教育水平差别很大,%的白人受过高等教育,

而黑人中这一比例仅有%。人力资源开发计划由南非农业部主管,旨在提高南非农业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和科学素养,通过为农业从业人员提供奖学金的形式,帮助其接受高等教育。

在该项计划的支持下,南非获得农业科学学位的人数从年的人,上升到年的人。在奖学金发放方面,

超过%的获得者为黑人,%以上是妇女,极大地缩小了南非不同种族、不同性别的农业就业者的文化差距。。农业研究理事会科研战略计划由主管,主要包括个方面的内容:①自然资源的使用及管理,

目的是通过加深理解并建立对农业、林业与土地、水、空气及生物资源间的良性关系,提高环境质量,在保持农业持续发展的同时,建立起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农业系统。②提高南非人口的生活质量,

目的是通过提供科学技术及信息提高经济及社会竞争力。③提高竞争力,通过科研及技术交流,

增强农业的技术含量,

提高农业生产、加工及市场的竞争力,建立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农业体系。

④建立信息平台,确保及时掌握世界最新的农业科研信息,

以建立有效的沟通体系,满足农业对信息的需求。⑤实施农村综合发展计划,通过提供科研技术、科研信息及教育机会,

增强贫困地区的经济及社会竞争力,

增加新的就业机会,提高农民的经济地位和生活质量。

。减少贫困计划由南非科技部主管,旨在帮助贫困地区的农业企业和农民利用先进技术提高农业生产力、培育新的作物品种、提高农产品加工能力,增加贫困地区农民的收入。这个计划主要在国家认定的贫困地区实行,通过提供资金、技术、培训来帮助贫困人口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如饲养家禽、养蜂、造纸、利用天然纤维织布等。此项目主要通过农业企业和合作社来实施,对增加贫困人口就业、为妇女创造就业机会发挥了重要作用。。本土资源开发及保护计划旨在开发南非特有的动植物资源、特有的生产工艺和传统医药,

进行有效地保护和开发利用。由于这些作物资源和手工艺大多数是在农村,而且与农业密切相关,所以这项计划也有助于南非农村的技术开发和推广。

该计划由研究机构、社区管理机构、合作社以及所有者共同实施。

二、南非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南非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由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农业技术推广站和农业企业等多个组织构成,以国家政府部门、省级农业管理部门、农业技术推广站为主体,形成自上而下的级层次。南非农业部主要负责制定国家农业发展战略和政策,

不直接开展农业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科技部负责实施科技发展计划,为国家研究基金会提供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持;省级农业管理部门是承接国家部门与基层农业生产部门的纽带,

直接组织本地区的农业研究和推广工作,并负责管理各省的农业技术推广站。农业技术推广站由省级农业管理机构管理并提供全部经费,直接面向农民提供技术培训和推广服务,是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核心。

农业技术推广站基本都配备了小型农牧场,从研究机构引进新品种和新技术后,

先在农牧场进行试验和示范,再无偿对农民和农场主进行培训和推广。

推广站有一定数量的技术人员,并经常根据工作需要邀请国家研究机构的技术人员到站进行短期指导。农业企业也是南非农业科技推广的重要力量。南非有超过家合作社型农业企业提供新技术和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服务,另外有大约家中心企业为这些合作社型企业提供服务,

包括粮食加工和销售、农业机械以及金融服务。

合作社组织引进新技术和新品种,当地技术人员会帮助农民学习使用新技术和生产新品种,有条件的合作社还能为引进新技术和新品种提供金融支持[]。

三、南非农业科技研发及推广的经验

。将农业科研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农业科研是南非国家科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科研体系的首要目标就是减少贫困,这与农村、农业、农民直接相关;另一个重要目标是促进资源产业的发展,这中间也包括农业、渔业和林业。因此,

在该体系下形成的政策措施,

如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建立有效的政府科技管理体系、提高对科技创新的财政支持等[],也同样推动了农业领域的科技创新。

。大力扶持合作社型农业企业合作社型农业企业更适合规模化农业发展的需要,因而是南非政府重点发展的对象。政府制定了《合作社法案》,

通过与农民签订合同,使农民平等享有合作社的股权,

促使每个农户都能享受到合作社提供的服务,这是南非农业走公平发展道路的重要举措之一。。重视农业教育与培训南非注重通过农业教育提高农业从业人口的素质,

农业研究理事会、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院校组成了较为完善的农业教育、研究和推广体系。农业院校开展最基本的农业技术和农场管理教育,主要目的是培养农场管理人员和技术服务人员;

农业技术推广站为农民、农场主和基层农业技术人员提供完全免费的教育培训,农业科研机构也承担部分农业技术培训和推广工作。

。加快农业信息化发展南非在农业科技发展战略计划中明确提出要建立信息社会的目标,确保及时掌握世界农业科研信息,以建立有效的沟通体系,

满足农业对信息的需求。通过开拓信息渠道,增加公众对农业科技的了解,

促进新技术的推广与转让,并向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

。将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相结合南非一直致力于经济与人口、环境、资源协调发展,政府一方面支持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农业产业,另一方面重视资源的适度开发和环境保护,

禁止盲目开发破坏生态环境。

南非很重视发展有机农业,政府以政策和法令形式要求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减少使用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

利用作物秸秆、牲畜粪肥、有机废物和轮作、休耕等方式保持土壤肥力,采用生物方法防治病虫害,防止化学制品危害环境。

成语大全

Copyright www.jiayuanhq.com 全民百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