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恋未满票房范文精选3篇(全文)

初恋未满票房篇1

中国出品的银幕上的青春题材,在2013年无疑成了一种潮流。从《致青春》、《小时代》到《初恋未满》、以及即将上映的《青春派》,这些公映的青春题材商业片顺利地登上了院线,并取得了几亿元的票房,对中国的青春电影来说,算是迈进了一个新时代。以前的中国观众想看非主旋律的青春题材,只能通过盗版DVD找到王小帅的《十七岁的单车》、贾樟柯的《站台》等,这些中国第六代的导演们找到了当下年轻人的韵律 ,却一致地瞄准边缘化的青春,导致不能取得在国内上映的许可证,只能以碟片的方式与中国观众见面。就连出自台湾导演杨德昌之手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都是讲述“边缘化”的残酷青春。

在“新生代导演”成为第六代导演之后导演们的统称后,很多新导演的处女作都选择从青春题材入手,焦点不再聚焦边缘,而是落在青春的狂野、少年的恋情萌动、高考、追梦等社会化的共性 上。《初恋未满》就是这么一部影片,这部影片将具有青春吸引力的精华聚集在一起,男主角是长得高大帅气但又顽皮淘气的男生,女主角是白净面容姣好有一把好歌喉的才气女生,“坏学生”男孩配“好学生”女孩是早恋故事中的最爱搭档,在校园生活里也不乏现实基础。男生“坏”才敢追女生,女生的“乖”也让这种纠结的情愫懵懂更生动。

初恋的故事谁都有,那种年少时被家长管制、要走高考独木桥的应试教育生活是公认的“枷锁”、追星、憧憬和迷茫共体都是中国式青春的抒情点 。《初恋未满》将青春的故事落脚在参加歌唱比赛这个事件上,以男女主角对唱歌的喜爱相互注意出发,最终因为男孩的退学事件激励男女主角组合搭档,参加选秀追梦,在搭档的过程中互赏情愫加深,在一个美好的场景中想吻没吻上,引出“初恋未满”。故事很简单也有俗套的影子,加上歌唱比赛的模式剧人们互相关爱的作文情设置其实在很多片子中都曾被套用,让整部片子显得不太自然。女主角对梅艳芳的模仿和痴迷,片中大量流淌着的经典流行音乐,也有用力过度的痕迹。

讲述青春故事的调调,重点不在于情节设置上有多么地还原青春的懵懂和悸动,也不在于非得将纯情塑造得天衣无缝,青春的韵律,讲究一个自然,演员演得自然、导演拍得自然、细节自然,片子的整体基调只要是沿着“顺其自然”的脉络,这样的青春呈现是好看的也一定是令人心动的。《初恋未满》对青春的描绘有刻意的痕迹,像是把很多事件刻意集中在一起,比如爸爸的死去、家里着火、退学、没赶上比赛等等,片子中穿插着的各类历史事件也有画蛇添足之感。即使是当了多年张艺谋副导演的刘娟,在拍摄自己的第一部电影作品时,也避免不了感情过盛的表达,想要引起的共鸣太多,反而显得矫情,毕竟不是谁的青春都有歌唱比赛。

青春,是多少成年人不敢轻易触碰的回忆,就像语言的艺术,点到为止总比滔滔不绝的抒发要珍贵,电影的光影功效远比语言更有魅力,想想胶片为什么那么贵也许还有一个可以打趣儿说的原因:珍惜胶片,少说废话。

初恋未满票房篇2

80后女孩刘娟是刘德华“亚洲新星导计划”继宁浩后推出的第二位导演,这部被寄予厚望的电影是《初恋未满》。本科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的刘娟,曾跟随张艺谋导演等大导拍摄多部纪录片,《初恋未满》是她的电影处女作。该片在2013年夏天上映,正赶在内地青春片大热的当口,但可惜的是,并未能复制《疯狂的石头》当年的奇迹。除了影片自身定位、宣发不到位等方方面面的原因,与《致青春》、《合伙人》、《小时代》等大热片撞档是残酷的客观现实,由于排片场次少,最后影片票房不尽如人意。

第一次见到刘娟导演是在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当时《初恋未满》入围了“亚洲新人奖”,在新闻会上,这个扎着小辫、长相清秀的年轻女导演几乎是第一次面对媒体,对自己的放鞭炮日记作品作简要阐述,她流畅又富有感染力的表达让人印象深刻,她所传递的年轻一代导演对电影的态度让人振奋。

第二次见到她,《初恋未满》已获得“亚洲新人奖”评委会特别奖。站在领奖台上的刘娟抑制不住地流泪了,因为激动,口才很好的她变得有些语无伦次,我只记住了“我们爱电影”这一句。颁奖结束,我和几位记者冲上台去采访她,听见她对电影命运的忐忑期待,“这个奖对我们很重要,因为电影马上要上映了……”

第三次见到她,机缘就是为本期“特别策划”准备的对她的采访。此时距离《初恋未满》下档已有两个多月。刘娟的工作室和她先生的一家影视后期宣发制作公司位于酒仙桥附近的一个安静的艺术区里——吴宇森、管虎的工作室也隐藏于此。跟在片场的雷厉风行不同,坐在榻榻米上的刘娟不过是个邻家女孩。她说自己也在梳理这部电影的得与失,并且重估价值。

可以说,《初恋未满》是青年导演试水商业电影但遭遇市场挫折的一个典型个案,刘娟个人的切身体悟,或许能给电影人一些启发。

#一个项目,不是有个剧本就可以开始了

影视圈:拍《初恋未满》的机缘是什么?

刘娟:我做导演这件事情在我看来都很意外。我是爱写东西,当时做纪录片有点累了,把《歌的神》(《初恋未满》原名)拿给我一个好朋友看,她说为什么不拍电影去,她觉得很好。正好因为一个拍摄刘德华的纪录片项目,跟刘德华的德俊文化有一些接触,后来得到了这个机会。

影视圈:“亚洲新星导”计划具体给了你哪些帮助?

刘娟:最大扶持的就是给你投钱,预算是几百万,跟宁浩的差不多,但我们后来还是有一些追加资金,保证了作品的绝对完整性。还有就是提供一些资源平台,在导演需要帮助的时候提供帮助,比如在剧本阶段就会有专业人士给你一些意见。整个过程最重要就是我的制片人佳姐(付佳)。她身上的女性特质是我很喜欢的类型,她不是单纯的女强人,有很善意的价值观,她的利益考量原则都是我很喜欢的。

打工心得体会

影视圈:那会儿青春片在内地还没开始火吧?

刘娟 :《那些年》已经起了,大家看青春片的市场很好,刘德华也觉得《歌的神》比较合适做成青春片,那时候已经知道赵薇的《致青春》在做,后来听说《小时代》也在筹备。但无论从投资、预算、周期、演员阵容,我们这个片子都没有什么可比性,它是自成体系的。我们这个片子有自己的味道。

影视圈:在上影节得奖时,你很激动吧,对新导演来讲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肯定。

刘娟:很激动。我生活中不穿高跟鞋,为了上海电影节才穿的。走上去的时候,地板都是玻璃的,很滑,我走得很慢,心想别摔个狗吃屎。边走边想,直到站在台上的那一刻,看到佳姐的脸,我就不行了,想起我们当时做电影的艰辛,所有的环节我们都要做,我们是小成本,希望把它做得不显得那么小,动用了所有方法,想到大雨天我们怎么才能扛过去,版权出现问题时我们怎么去求人……我的执行制片人两年前还是天真美好的,现在学会了喝酒,我们被改变得太多。

影视圈:但很可惜的是市场上没有达到预期。如果重来的话哪些地方会调整?

刘娟:首先是案子出发点要明确。一个项目在启动之初,必须有一个规划,不是简单的有个剧本就可以开始了。你要想明白最后要什么人看到它,你希望它成为什么样。比如我要拍一个独立电影,在独立影院放映,那没问题,但是如果我想要做一个商业电影,我自己一定要先知道商业是什么,在商业体系里观众要什么,老板要什么,电影要什么。

要想清楚这个片子适不适合商业,如果不适合商业,不商业的片子怎样才能依旧能取得好的票房?之前我一直以为《桃姐》作为文艺片也可以被观众接受,后来才发现这真的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个案,首先刘德华出演,巨大的商业点摆在那儿,去了很多奖项,社会知名度不再依靠刘德华个人,前面有非常长的宣传周期。即便很文艺的电影也有与它相匹配的操作规则、时间流程。我已经想明白了,导演、制片人、出品方大家都想通了。

影视圈:整个思维要转变。

刘娟:真的要转变,不太一样了。从制作角度来讲,我们准备不足。如果有更多的预算,更好的周期,我就可以跟一些好的演员、好的制作班底有更好的合作机会。如果这个项目是独立的项目,就不应该以商业的模式拍摄,如果是商业电影计划,就不应该用独立电影的班子制作,出发点很重要。

我跟佳姐合作得很好,我们搭档很默契,在有些问题的选择上,我们尊崇信仰然后才是商业,但是最后摆在我们面前的是票房不好,我至少拿到了口碑,但是她就要背负外在压力。我们就自疑。这时候才开始思考要保持什么,调整什么。

影视圈:可以看出你的困惑。

刘娟:导演一个人孜孜不倦地守着电影、做电影、爱电影,走过一段之后才发现,电影这个爱人会爱你也会伤你。电影第一次媒体场放映完之后,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我听到好的兴奋,不好的会难过。肯定会难过,会自我怀疑,当一回事儿了。

影视圈:那什么地方依然是需要坚持的?

刘娟:对创作的渴求。严格、完美和激情,这三个词一定要保持。必须要明确规则:打动了我们自己的东西,才可能去做打动别人。

影视圈:什么样的导演拍什么样的电影。

刘娟:那个东西改不了。真的,我的剧组都非常拼命,他们不做我这个电影,在外面做任何东西都能拿到比我这儿更多的钱,靠什么顶着?就是对电影的爱。这群人不爱电影我魅力再大也白搭,很多事情可以谈钱,但是电影不能谈钱。

影视圈:虽然这部电影在技法上还不够成熟,但很难得是有真诚的情怀,充沛的情感,所以口碑还不错。

刘娟:我一定会坚持这一点。演员上或是商业搭建上我坚持不了,但是真情实感我一定能坚持,如果保证不了真情实感的话,我一定不做,不管多少利益驱动。我觉得有些人做电影是为了生活,我是为了信仰,我有自己想说的东西,借电影之口说出去。

影视圈:所以需要把价值观和情感表达植入一个具体故事的框架里。

刘娟:对。就像李安把“爱”这个永恒的主题放入断背山的故事里,故事是别人的故事,但情感是他自己的。一个导演导了一部戏,是没有风格和个人标签的,但是一个导演三部戏都坚持自己想要表达的,一次又一次的冲刷,剩下的就是自己本质的东西,那个东西就是风格。任何一个导演的轨迹一定是这样的。

#对于一个导演来说,三十岁才刚刚开始

影视圈:接下来的电影还是准备自编自导吗?

刘娟:不一定,但自编自导的话,我觉得我的剧本还是要保持女性角度、情感丰富的特质,但是商业性要重新思考。对我而言,有独特情感表达的东西要保持,这部分是能打到人的,不是商业性的东西。有些题材很适合商业,比如都市爱情、惊悚、科幻,本身就具备很强的商业属性,但是乡愁、人归去来的信仰问题就不能商业。比如斯皮尔伯格不觉得《第三类接触》是商业片,虽然它是科幻类型,但斯皮尔伯格做了很大的努力,他要表达的还不是商业本身。

影视圈:再聊一聊你的经历。从哈工大考到北京电影学院读研,为什么选择摄影系,没想过报导演系或者文学系?

刘娟:我是理工科出身,在思维模式上,无论做什么,都想先有技术上的能力,再做创作上的突破。任何一个行业都要一关一关地过,后来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如果一开始我去了文学系,剧本会更扎实,但是剧本来源于生活,感悟最重要,接下来才是技巧,而摄影真的没法儿自学,起码机器都买不起。摄影专业对思维模式上的训练很重要,它强调你的视听关联是什么,它交给你的逻辑是非常好的。

影视圈:从电影学院毕业,你先是去了张艺谋工作室拍电影纪录片,后来怎么不继续了?

刘娟:刚开始纪录片对我来讲是新的东西,对我有刺激,我接收到一个特别有灵感的东西,真的可以废寝忘食。后来没有继续是因为《金陵十三钗》的周期太长了,电影纪录片这个东西对我而言已经到头了,它没有太多东西刺激到我,我找不到那个点,我有点苦恼。无论是纪录片还是故事片我喜欢有人情味儿的,如果是为了商业的用途,你冲着这个目的再讲自己的故事就不太可能了。纪录片的创作是个人的创作,广告、电影是集体的创作,我非常享受团队带给我的相互的作用力,我愿意承担责任和义务。

影视圈:不喜欢单打独斗?

刘娟:单打独斗就是做自我表达了,但是我觉得在商业模式里我做不了那种表达。但是纪录片的拍摄经历对故事片创作也有很大的帮助,让我对人的观察更仔细了,从外表到内心,听她的故事。我以前不这样,不爱交流,现在愿意倾听和交流,这是纪录片给我最大的收获。

影视圈:有了第一部电影,以后会好很多吧?

刘娟:会,但是你会更清楚地做选择。我意识到下一部电影的条件会更好,但还能不能保证我的纯粹性?我们可以有商业的外衣,但是我的芯儿必须还是纯粹的。道不同不相为谋,再高的利益我们也得放弃。天天参加聚会买房子买车子,这样的导演没办法保持清醒。精英阶层谈的都是钱,他们生活太累了,没办法经营生活。

影视圈:大导演还面临一个问题,他们在进入精英阶层后,不再能容易感受到普通人的生活质感,而那些可能是最动人的。

刘娟:对,他们没得选,已经到了这一步了。所以我在还有这些感触的时候,我一定要多感触。其实很多东西都是身不由己,但真诚永远可以保证。

影视圈:你觉得这是一个青年导演的好时代吗?

刘娟:现在是中国电影很好的时间,商业市场好。但是商业市场大多数人就会用数字衡量你,很多人拿数字作评论,在这样的时代,你要保持纯粹,保持清醒和独立。市场很干净、机会不多的时候,大部分人会自己通过圈子做一轮筛选,现在是敞开大门谁都能进,谁还去做筛选?那就是导演自己。我们很多导演尤其是青年导演都是带着自我表达的剧本,去跟商业的东西去触碰,去磨合,作调整。

影视圈:磨合的过程会挺痛苦吧?

刘娟:我在尝试着。我主观上不希望自己变成一个只有商业追求,只朝着数字做努力的导演,那不是电影的初心,当然也不能做一部老板赔一部。承认商业是电影的属性,就要去找一个平衡点。

影视圈:你觉得青年导演要从哪些方面完善自己?

刘娟:我觉得一个导演一定要有专业性,你要积累完善自己和团队。但是市场并不觉得,现在资方跟我谈的都不是这些东西,大部分还是商业点,市场看你的专业性是摆在商业点的后面。我刚刚有第一部作品,我在想我未来的作品要怎么说我想说的话,还要有一个好的商业机会。这些东西都让我不断的思考。所以我现在暂且不急着拍下一部长片,我已经很久不拍MV了,现在又把它捡起来了,先不断地汲取我自己,等一个好的机会再出发。

影视圈:所以说你也不断在调整自己的心态。

刘娟:对。但之前我不是这样的,之前我想一年一部长片地拍。后来发现你如果求数量,就需要做很多牺牲妥协。导演在投资方进来后是很无助的,给你出经费让你做,版权就不再属于你了,所以很多时候马车一旦滚上去就停不下来了。不能用“被绑架”这样的词来形容,但是确实是戴着枷锁,导演没有自己的决定权是非常正常的。

但没关系,我现在可以慢下来,我还有其他的事情可以做,先积攒剧本。对于一个导演来说,三十岁才刚刚开始。

初恋未满票房篇3

就重要性而言,暑期档在国内影市仅次于贺岁档,这表现在:一、档期时间长,横亘整个七八月份;二、观影人次多,大量学生观众涌入影院。从历年票房数据来看,七八月份总要比每年的月均票房高出20%以上。不过对很多院线人士来说,暑期档让他们又爱又恨,因为七八月份往往是坊间所谓“国产片保护月”。许多引进大片被挡在暑期档外,一方面有利于国产片票房冲高,但另一方面,电影市场整体难免受损。以去年为例,整个暑期档引进片只有《冰河世纪4》和《老雷斯的故事》两部动画片,“国产片保护月”成就了《画皮2》和《四大名捕》,却逼着《蝙蝠侠3》《超凡蜘蛛侠》《敢死队2》《普罗米修斯》在8月底同档相争,本来每部都可独当一面的引进大片,最终只有《敢死队2》票房达标。

今年暑期档迎来大变化,大量引进片扎堆上映,将带来票房井喷。从7月9日开始,史密斯父子主演的《重返地球》、《2012》导演罗兰·艾默里奇讲述白宫陷落的新作《惊天危机》、拥有大量粉丝的《速度与激情6》,以及吉尔莫·德·托罗导演的《环太平洋》等好莱坞大片将陆续登场。除了这些早早定档的,今年还不乏一些突然“空降”暑期档的引进片,比如正在北美热映的《怪兽大学》和史泰龙主演的《赤警威龙》。

引进片变强,华语片亦不示弱。七月初的《盲探》(“杜琪峰-刘德华-郑秀文”铁三角再出击)、《天台爱情》(周杰伦自编自导第二部电影)及合拍片《太极侠》(基努·里维斯加中国太极功夫)、《大明猩》(动物明星和出色特效)均卖点十足。中小制作则类型明确,抱团出击:1、恐怖片《咒丝》《笔仙2》《怨灵人偶》《校花诡异事件》《诡魇》;2、爱情片《早见,晚爱》《爱,很美》;3、动画片《赛尔号大电影3》《火焰山历险记》《终极大冒险》。八月份因涵盖传统的“七夕节”,因此一系列瞄准“七夕节”档期的爱情影片,最有可能成为赢家,这些电影包括《一场风花雪月的事》《爱爱事》《一夜惊喜》《宫锁沉香》《夏日示爱》《我为相亲狂》《被偷走的那五年》等。

暑期档定档影片

引进片:《赤警威龙》(7月9日)《重返地球》(7月12日)《追踪长尾豹马修》(7月17日)《惊天危机》(7月22日)《速度与激情6》(7月26日)《环太平洋》(7月31日)《侏罗纪公园3D》(8月20日)《海啸奇迹》(8月20日)《怪兽大学》(8月25日)《蓝精灵2》(8月30日)

华语片:《盲探》(7月4日)《初恋未满》(7月4日)《太极侠》(7月5日)《咒丝》(7月5日)《天台爱情》(7月11日)《校花诡异事件》(7月12日)《赛尔号大电影3》(7月12日)《笔仙2》(7月17日)《大明猩》(7月18日)《模特魅影》(7月18日)《功夫侠》(7月19日)《火焰山历险记》(7月19日)《早见,晚爱》(7月19日)《怨灵人偶》(7月19日)《终极大冒险》(7月20日)《爱,很美》(7月25日)《青春派》(8月2日)《昆塔:盒子总动员》(8月2日)《一场风花雪月的事》(8月9日)《爱爱事》(8月9日)《一夜惊喜》(8月13日)《宫锁沉香》(8月13日)《夏日示爱》(8月13日)《我为相亲狂》(8月13日)《激战》(8月16日)《被偷走的那五年》(8月22日)《神奇》(8月22日)(最终上映日期以影院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