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真面目

庐山真面目

出版时间:1989-01

    庐山真面目 : 词源:宋·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词由: 公元1084年苏轼有一天到庐山游玩 深为庐山的雄伟壮丽的景色所倾倒 于是以他独特的生活体验写了《题西林壁》这首富有哲理的小诗。诗篇这样描述:正面看去庐山高岭横空侧面一看却又是峭拔的奇峰 一横直 一矗立; 再从远看又从近看 更是千姿百态 气象万千。庐山的面目实在难以说清 原因就在于自 己处在深山之中。
词义: 庐山的本来面目。庐山: 在江西九江市南面 是我国的一座名山 峰峦起伏 形态万千 长年弥漫着缥缈的烟雾 使人不易看清它的实际情状。比喻一件事的真相或一个人的本来面目。亦作“庐山面目”。
书证: 清·奚又溥《<徐霞客游记>序》:“而先生姙妾李氏出嫁所生介立李翁 痛遗文缺残 访得干义兴之故家 涂抹删改 非复庐山面目。”清·尤侗《上沈旭轮师》:“愿与世人共识庐山面目 勿云后遂无问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