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成语知识大全-小学初中高中作文-全民百科!
所在位置: 首页 > 二年级作文

金融危机机遇范文

http://www.jiayuanhq.com 2023-08-02 16:03:27

金融危机机遇篇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

它的问题会对整个社会经济产生影。向。危机也是发展机遇,是社会财富重新分配的机会,

是发展机会的重新调整。尤其对落后地区和发展中国家,这是低成本赶超的百年不遇的极好机会。

只要我们“极端重视、辩证看待、据实应对、措施有力”,就一定能变挑战为机遇。

中国金融有“三道高墙”,经济发展还有“四道防线”

相比欧美等发达国家而言,

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有限。因为中国金融有“三道高墙”:一是对外半封闭,二是对内半垄断,

三是居民高储蓄。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可以总结为“六大定律”:定律一,

影响度与外向度成正比,越开放的地方受影响越大,比如沿海受的影响很大;定律二,

影响度与市场化程度成正比,市场化程度越高受影响越大;定律三,影响度与贫困度成反比,贫穷落后的地方受影响较小;

定律四,影响度与国内需求成反比,国内市场需求越大受影。向越小;

定律五,影响度与政府行政能力成反比,政府越强受影响越小;

定律六,影响度与国民信心成反比,人民群众信心越坚定影响越小。四川经济外向度很低,

年进出口总额亿美元,占全国.万亿美元的.%。外向度低,现在是好事。

中国经济还有“四道防线”:计划和政府主导是“护身符”;外汇管制政策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供了一道“防火墙”;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是“稳定器”;

科学发展观为中国确立了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和思路,这就相当于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安装了“杀毒软件”。中国与美国的情况完全相反,

有“三个过”:美国是储蓄过低、消费过度、货币发行过多;中国是储蓄过高、消费过低、货币发行过少。中国外汇储备近万亿美元,

有比较大的优势。经济危机具有“拉平效应”、“港湾效应”和“优化效应”,就是打富济贫,淘汰落后。各地不同,

差异很大。我们一定要实事求是,具体分析,

理性对待,沉着应对。

医治金融危机的最好方法是心理疗法,

要增强信心,

注重“六提”

温家宝总理说“信心比黄金重要”。医治金融危机的最好方法是心理疗法,

增强信心,提高民间消费水平。我国内需潜力巨大。年,

外汇贮备居世界第一,招商引资是全世界第二大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三位,

经济总量达世界第四位。我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人口大国,

占了世界人口近/,消费市场很大,特别是农村市场还没有真正启动,

民间消费市场潜力很大。中国经济增长过去是靠“三个廉价”:廉价劳动力、廉价土地、廉价资金。

这次金融危机又把这三个要素再次降价,因此又出现新的快速发展的机遇。

解决金融危机要靠政府。

市场经济有“好”“坏”之分,好的市场经济是政府和市场两只手浑然一体,

“坏”的市场经济就是两手分离,各玩各的。中央用万亿元启动内需是完全正确的,

其中万亿是灾后重建。灾后重建是拉动内需的强大引擎,四川.万亿重建投入(实际.万亿),对化解危机很有作用。目前要注重“六提”:提前,

就是有预见性、超前性;提速,就是出手要快,分秒必争;提档,

就是高层次、把恢复与提升结合;提纲,就是抓住重点、突出亮点,

狠抓大项目、大工程;提神,就是振作精神、斗志昂扬;

提气,就是形成良好氛围、掀起建设热潮。对付危机要发扬抗震救灾的伟大精神,全社会的信心、决心、耐心、同心很重要。

四川灾后重建机遇大于挑战,止滑提速、爬坡上行、加快发展大有希望

中国是世界金融危机沙漠中的绿洲。因为我国货币体系、银行体系和资本市场体系相对独立,宏观和微观经济基本面尚好,

目前的财政和金融状况良好(银行储蓄总资产万亿、居民储蓄万亿,存贷差万亿,资金充足,年财政收入.万亿),

同时我国具备庞大的内需市场开拓潜力,因此我国肯定是最早走出低谷的经济体。

金融危机对四川产生“五大影响”,一是作为劳务输出大省,大量农民工返川使就业压力凸显,

二是以市场化渠道筹集灾后重建资金的难度加大,三是资源环境保护压力加大,四是社会保障压力较大,五是招商引资更困难。但金融危机下的四川灾后重建是机遇大于挑战,

如有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

有对口援建机遇,特别是金融危机使建材、能源等降价,吸引人才和高端技术更容易。

金融危机机遇篇

一、金融危机的现状

国际上,

由于金融危机已经冲击实体经济,在经济衰退的背景下,世界各国房地产市场和证券市场持续回落产生了负财富效应,消费者的信心下降。企业主动缩减投资规模,

对商业贷款的需求大幅减少。

企业的投资需求受到金融市场抑制与主动缩减投资规模叠加,导致实体经济中的投资需求加速下降。失业率上升和收入降低,迫使消费者紧缩开支。美联储的报告显示,

去年月的消费信贷连续第三个月下跌,

为年来首次。世界各国投资和消费的下降导致全球国际贸易量减少。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世界贸易今年会收缩.%。

在中国,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是金融、证券投资、国际贸易、房地产、汽车等行业。特别是作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美国实体经济疲软,

其对中国商品需求的增速下降,对中国的出口贸易增长造成抑制作用,使得我国的出口企业面临严峻挑战。

另一方面,由于企业业务萎缩,

会减少用人数量以及冻结招聘,出现大量失业人口,

加之年大学毕业生需要就业的又高达多万,令就业形势更加艰难。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日益扩散,进而影响到投资与消费。而这种相互的影响,

又把整个社会经济拖入下降的轨道,带来进一步的衰退。

二、金融危机能带来哪些机遇

美国的次贷危机直接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次贷危机向全球范围内扩散的速度也开始加快。为了缓解市场危机,一些国家央行通过注资、降息等手段向金融系统紧急注入流动性,

一场全球范围的救赎行动正在上演。我国在去年年底出台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

确定了万亿元投资计划。随着救市行动的启动,中国应该把握机遇,不只是要为避免风险做努力,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总结和研究如何健全制度,

顺势适时调整经济结构,解决短期的问题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立足于长远的经济发展。

。金融危机提供了一个平衡城乡发展的机遇

为应对金融而出台的十项措施,

当中包括有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等手段。

随着这些政策的实施,不仅会促进投资增长、消费扩大,

继续拉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也会有效改善基础设施,特别是目前尚基础设施欠缺的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改善将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平衡不均的现状,为农村的发展铺出一条新路,与此同时,

基础设施的建设工程必定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

这又可以解决农民工及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缓解当前的高失业率这一社会问题,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总的来说,不仅缓解当前的危机,更为以后长远的稳定的经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金融危机提供了一个健全社会保障的机遇

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国家的一项基本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是否完善已经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我国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仍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就业形式日益多元化等严峻挑战。在应对此次危机的措施中,

出台了关于加快教育卫生事业发展等相关措施。我个人认为教育投入的重点应该放在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两个方面。基础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

国家可以通过鼓励私人或团体成立教育服务机构,

引进国外先进教育方案,实施多元化、国际化教育,一方面可以为我国的人才培养做贡献,

一方面又可以通过增加的教师岗位缓解就业问题。职业教育主要针对需要职业再培训或加强职业技能的人士而设立,

在高失业率的情况下,透过免费培训课程,

协助夕阳行业的中壮年工人,学习新的技能去找寻新工作。

。金融危机提供了一个产业升级的机遇

近几年来,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减弱。

目前,主要工农业产品供给能力相对充裕,规模扩张受到国内外市场容量的制约,

而服务业发展不充分、水平不高,增长潜力很大,尤其是现代服务业附加价值较高,拉动能力较强,是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应对危机的十项措施中,也出台了关于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

支持高技术产业化建设和产业技术进步,

支持服务业发展等措施。此次受金融危机影响最深的莫过于出口企业,而主要原因就是现在我国出口产业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它们大多数是以跨国公司的加工车间的形式出现,

主要依靠的是廉价的劳动力优势,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少之又少,因此用高新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成了当务之急。也就是说未来中国必须由产品大国逐步升级到产业链的中上游,即由“什么产品都生产”转为“中高端产品”。

。金融危机提供了一个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

中国要真正强大起来,要走向世界,没有人民币的国际化是不可能的,但是人民币的国际化不可能一步到位,

起初当然是推进人民币区域化,

这一点非常重要。首先是人民币、港币和台币的整合问题,如果我们能够借形势把人民币和港币整合起来,然后进一步推进台币,只要这三种货币整合起来,

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就顺利完成了第一步。

其次是推进人民币与其他货币的互换。货币互换只是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二个步骤,人民币国际化须经历三个阶段:以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以人民币进行金融交易计价,

人民币成为世界储备货币之一。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央行积极地参与了应对危机的国际和区域合作,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多个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自去年月以来,中国央行已与中国香港地区、韩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白俄罗斯、阿根廷等个国家和地区的央行及货币当局签署了总额达亿元人民币的货币互换协议,

相当于我国外汇储备总额的%。专家指出,

在推行人民币结算试点,签署一系列货币互换协议后,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已经启动了破冰之旅。

综上所述,中国可以借助此次机遇,

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结合企业需求及本国市场需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城乡和谐发展,加强社会保障投入力度,缓解就业压力,加大技术引进力度,实现产业升级,

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扩大本国市场规模,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赵中伟:第一财经日报。年月日:。://。省略

[]华图教育。://。省略//。?=

[]张曙光:金融危机能否使中国成为一个世界大国。天则经济研究所。://。省略/。?

=

金融危机机遇篇

这一轮投资计划既着眼于当前经济增长,又有利于长远发展。

应该主动出击,争取多上项目、上好项目。

金融危机还在不断蔓延,

陕西也开始逐渐感受到了巨大的寒意。那么,陕西经济现状如何?陕西如何在此次危机中寻找机遇实现强省之梦?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郭卫东、陕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成荣及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经济学家、陕西省社科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宝通研究员,分别从各个角度全方位对金融危机对陕西的影响做了解析,他们一致认为,陕西经济向好的基本面没变,

金融危机也是发展机遇。

陕西经济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

对于经济危机对陕西经济的影响,几位专家都表达了乐观的看法,认为本次金融危机对陕西的影响不是很大,

陕西经济发展的基本面还是很好。

郭卫东认为,虽然国际金融危机对陕西的传导性影响正在逐步加深和显现,

许多产业和行业受到了较大冲击,一些企业生产经营遇到了严重困难,

今后发展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但当前陕西经济总体向好的基本面并没有发生改变,

而且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上升期的惯性力量,也能使陕西经济继续在上行区间运行。

“陕西是西部大开发的第一阶梯,是国家投资的重点区域,

对于陕西来说,投资是第一拉动力,

其次才是消费,而出口则应排在最后。

”张宝通则表示:“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主要是以出口加工为主的外贸型企业,而这些企业目前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西部地区的比重很小。因此,可以说此次金融危机对我们的直接影响不太大,

主要是间接的影响。这从陕西年的经济增长率就可以看出,据统计,

陕西年前三季度的经济总量增幅很高,同比增长是.%,

而这在全国都是排在前列的。”

张宝通说,

拉动经济发展的三架马车是出口、投资和消费,出口在陕西经济中的比重较少,拉动有限,

陕西经济主要靠内需拉动,

虽然说投资和消费都是内需,

但对陕西来说,投资拉动是更大的机遇,

因为我们的收入比较低,要想在短期内把消费提高很难。因此,

一定要清楚,陕西是西部大开发的第一阶梯,是国家投资的重点区域,对于陕西来说,投资是第一拉动力,

其次才是消费,而出口则应排在最后。

裴成荣认为,比较直接的影响是两个方面,一是出口,

二是外商投资。

这在珠三角地区比较明显,而对陕西影响并不是很大。由于陕西经济的外向程度较低,如年陕西出口额只有.亿美元,仅占整个的%左右;

因此,金融危机对于陕西经济的影响比较小。因此,

对于陕西来说主要是由于中国经济增长趋缓产生的间接影响。

对于受影响较大的具体行业,

裴成荣认为可能主要是果业,尤其是浓缩果汁业。数据显示,陕西浓缩果汁年的出口额达.亿美元,是陕西最大的出口单品,

而目前中国浓缩苹果汁产能大约/分布在陕西,

年生产能力接近万吨。

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陕西的果汁业几乎遭到了毁灭性打击,很多果汁厂被迫关门歇业。

而据海关部门统计,年至月份中国累计出口苹果汁.万吨,

同比下滑%,这使得年的果汁的产能利用率将降至低点,

而这也导致在年大幅扩充产能的加工企业处于更加严峻的境地。

另外一个影响较大的行业就是能源化工行业了,

能源价格的下挫对于陕北以石油、煤炭为支撑的经济板块必将产生较大影响,

从而对陕西经济的整体走势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当然,陕西的传统优势行业如装备制造、有色金属、旅游餐饮同样也会随着国内经济增长的趋缓而受到一些不利的影响。

危急中,陕西面临历史机遇

面对金融危机,陕西反应迅速,在中央做出十项刺激经济措施之后,

陕西也出台了自己的一系列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这些政策对陕西经济未来的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

郭卫东分析认为,这一轮投资计划主要是围绕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灾后重建、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快农村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而开展的项目建设。可以说,

非常实际,既能促进经济增长,又能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而且既能扩大投资,又能扩大消费;而且,既着眼于当前经济增长,又有利于长远发展。

对此,郭卫东显得信心十足,他说,年全年陕西仍然农业稳定发展、工业速度效益同步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仍在高位运行、消费需求稳中趋旺、财政收入同步增长、民生八大工程等开局良好进展顺利。另外,

陕西有充足和丰富的能矿资源、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有保持继续快速发展的基础。因此,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我们既有困难,也有机遇,

但总体上判断,我们机遇仍然大于危机。

郭卫东坦言,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全国都在挑战和危机中捕捉机遇、寻求机遇,

都在抓住中央万亿元投资机遇谋划推动新一轮大发展的好项目、大项目,都在抓紧谋划今后两年和“十二五”又好又快发展的大思路、新思路,

都在采取各种积极应对措施把危机的影响降到最小限度,都在研究抓住机遇调整产业结构,

打造若干千亿产业集群、千亿产业带和千亿工业园区,都在加大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产业和产品的支持力度,都在利用中央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都在加快地方银行、乡村银行、金融贷款公司的发展和担保、再担保体系建设,都在加大非公经济、县域经济和农业农村发展。

因此,陕西也要与全国其他省区市一样,积极采取各种应对措施,

尽快开工一批大项目、谋划一批新项目,既要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又要抓住扩大投资与内需的历史机遇,

推动陕西经济的新一轮发展。

张宝通也提出了相似的观点,他认为:“国家出台的刺激经济的十项措施中,投资的绝大部分都用于基础设施投资,

而这对于陕西这样一个基础设施落后,但处于祖国版图中心,具有区位优势的省份来说无疑是非常有利的,因此我认为这对我们是个机遇。

“在国家万亿元的整个投资中,比重最大的是铁路、公路和机场等建设项目。”张宝通分析认为,

对陕西而言,

特殊的区位优势使得这些投资的大部分项目都和我们有关,如在建的郑西客运专线、西平铁路、太(原)中(卫)银(川)铁路、西康二线、包西线扩容以及西安至成都、西安至兰州的城际高速铁路,再加上安康到张家界的铁路,

这些都构成和完善了我们陕西的铁路网。

而这些项目的建成则最终使得陕西在全网中处于重要地位。

裴成荣认为陕西在危机中的机遇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国家目前实施的财政扩张政策以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为主,

由此将带动基础建材、能源等工业产品的需求,这自然可以缓解金融危机对陕西经济的不利影响。

第二,

短时间内大规模的集中投资必将会显著改善陕西目前的交通、电力以及农村条件,为陕西经济的再次起飞提供奠定基础。

第三,

由于美元不可避免的走弱,国外先进的生产设备将会相对比较便宜,这将为陕西更新技术装备、实现产业升级提供契机。第四,由于东部沿海地区部分企业的破产,

而随着国内经济的复苏,必将会产生新一轮产业转移浪潮,

这也为陕西接受东部产业转移提供了机遇。

陕西如何利用机遇快速发展

郭卫东提醒,陕西应在确保多上项目、上大项目,

争取更多投资的同时,防止高资源消耗、高污染、低效益项目和重复建设,防止无效和低效投资,防止项目建设中的浪费和腐败行为,防止大潮到来,

泥沙俱下,以免影响陕西正常的好项目、大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他特别建议:陕西应在申请上报项目的同时,争取多论证、多调查,

以便利用这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实现“富民强省”的宏伟目标。

张宝通认为陕西应该主动出击,

争取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多上项目、上好项目。他从交通方面重点作了分析,

目前的兰渝铁路仅仅接轨到四川的广元,那我们能不能争取修通一条连接线,和陇海线连接起来,如武都到阳平关或武都经略阳到勉县,这样就可以变现有的一条线为两条线,

使兰渝铁路既可成为西北和西南的大通道,又可以成为联通西北和华中、华东的大通道,使阳安线成为与陇海线平行的我国东西大通道,这对陕南经济的带动很大。

同时,这关乎我们国家的安全问题。这个方案花钱很少,

效益很大,只要陕西能抓住这次机遇,

向国家提出申请,肯定能得到批准。

另外就是铜川了,这是一个因资源而兴的城市,正因为如此,

铜川境内的铁路网也是全省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然而,近年来,

随着煤炭资源的逐渐枯竭和西延铁路的修建,这座城市的铁路就慢慢的闲置起来,对此,张宝通表示,其实这些铁路网稍加改造就可以重新发挥作用,

如咸铜线向东可达白水,

只要向东修不长的连接线,就可以与西延线、西韩线接通,这样,铜川向北和向东的通道就畅通无阻了,

这样,铜川也就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渭北中心城市。

另外,将梅七线向北打通,也可以和西延线联通,

还有榆林已经是陕西的第二大经济城市,是部级陕北能源基地的龙头,其进一步发展需要和京津冀、环渤海连接起来,但榆林至今还没有一条直通北京的铁路,陕西应趁这次启动内需的机会,

争取榆林火车直通北京。

除了铁路这块以外,高速公路也是此轮投资的重点。近年来陕西的高速公路建设非常快,先是“米字形”高速公路骨架的提出,

到后来的“三纵、四横、五辐射”,再到现在的“二六三七”的新规划,目前又规划了大荔经铜川(新区)到凤翔以及合阳经铜川(老区)到凤翔的高速公路项目和延川到吴旗的高速公路项目以及关中环线高速公路项目,这对关中的率先发展和陕北的跨越发展意义重大,届时陕西将成为全国高速公路最为密集的省份。

裴成荣认为应该反思过去年间一直推行的出口导向型经济的思维模式,重新考虑发展战略,今后应该以内需导向为主。

中央十项措施中涉及的项目大都和基础设施有关,涉及的产业链条很多,

可以带动水泥、钢铁、沥青、建材等很多行业的发展,还可以缓解当前日趋紧张的就业压力。

金融危机机遇篇

这次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就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但同时蕴涵着新的机遇。认真分析挑战,

努力把握机遇,意义重大。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提出新挑战

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凸显了我国就业供大于求的总量性矛盾,并使结构性矛盾趋于尖锐,急需出台组合性政策措施予以解决。我国就业的总体特点是“四大一突出”,

即人口基数大、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规模大、就业困难群体数量大、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同时,还面临转轨就业、青年就业和农村转移就业同时出现、相互交织的“三碰头”局面。在这种背景下,

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不仅造成企业岗位大量流失,大批农民工失去工作岗位或处于工作岗位不稳定、薪酬降低的状态,而且使城镇新增劳动力的就业渠道部分堵塞,加剧了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群体特别是困难群体的就业困难,使本已突出的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加剧,

并暴露出技能型劳动者短缺、劳动者教育培训不足等深层次问题。另一方面,面对严峻而错综复杂的就业局面,在常态下解决就业、失业的政策措施已显不足,急需采取宏观与微观、应急与长效、直接与间接等多种组合性政策措施,

特别是要处理好保增长与保就业、临时性措施与长效机制、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能力建设等诸多关系。

过于依赖外需和投资的经济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加快转向以内需为支撑的经济发展模式势在必行,这对就业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无论是从外部需求减少还是从生产企业工资提高来看,我国的外需和外部投资都很难继续保持以往的快速增长,推动经济发展必须更多地立足于内需。同时,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的趋势下,

保持对外贸易比较优势的途径是逐步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这意味着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成为必然,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将对就业结构产生重大影响,

一些外需行业和企业劳动者的生产转向、岗位转移在所难免,大大增加了结构性失业的风险。努力培育新的内需行业就业市场、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扶持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发展以拓展就业空间,就显得极为重要。这就要求就业工作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在加大职业培训力度、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的同时努力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在鼓励劳动者创业的同时不断加强就业服务以促进劳动者就业,

在扶持灵活就业的同时加强社会保障能力建设以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

在新增就业受到影响的同时,如何稳定就业、减少岗位流失成为影响全局的重要问题。

严峻的就业形势表明,稳定就业与新增就业同等重要。如果不能做好就业存量稳定工作,不仅会抵消新增就业的成果,而且会影响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效果。

近年来,

在经济增长向好的背景下,

促进就业关注的重点是新增就业,对稳定就业关注不够,相关政策措施缺乏。

面对严峻现实,必须将稳定就业放在与新增就业同等重要的位置,制定和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

加大保存量、保岗位力度。其中,

特别应关注经营困难的中小企业发展。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能力与手段不足,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加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能力建设成为重大课题。

在危机中公众对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职业培训提出了更高要求,

但现有的工作能力还不能很好地满足这些要求。主要表现在:就业市场信息和监控能力不足,缺乏失业预警系统,职业培训资源配置不合理、质量和力度不够等。同时,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不广、保障程度不高的问题也十分突出,表现在对城镇灵活就业群体和非就业群体保障不足、农村人口医疗保障程度较低、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尚未真正建立、社会保障制度难以适应劳动者跨地域流动和身份转换等方面。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这些问题更加凸显。

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就业工作带来新机遇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具有典型的反危机、反周期的重要作用,做好了就可以将危机转化为机遇。

机遇之一:危机的巨大压力有利于强化政府和全社会对就业重要性的认识,有利于就业与经济发展的进一步紧密结合。

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央多次强调做好就业工作,明确提出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

确保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各级政府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稳定和扩大就业。危机还使全社会进一步认识到就业对扩内需、保增长、保稳定、促和谐的重要意义,

有利于形成全社会共同促进就业的局面。

另一方面,在应对危机中,经济政策与就业政策同时出台,有利于就业优先原则的贯彻。

发达国家和我国的经验都表明,

只有将解决就业问题作为优先目标,应对危机的经济政策才能取得成效。在应对危机中,

许多宏观经济政策与就业政策同时出台,为就业优先原则的贯彻提供了保证。这些理念和做法,对于始终把就业放在经济发展的优先位置、实现就业与经济发展更紧密结合具有重要作用。

机遇之二:应对危机的需要为积极就业政策的推进和完善提供了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首先,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重大举措,

为积极就业政策的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初步估算,

仅中央万亿投资就可增加多万个就业岗位。地方政府数量更大的投资还将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其次,

应对危机的需要为稳定就业政策的推出和积极就业政策体系的完善提供了机遇。国家制定和采取一系列应对危机的非常态政策措施,首次启动国家失业预警机制,不仅完善了积极就业政策体系,

也为稳定就业政策的实施和改进提供了宝贵经验。第三,应对危机的相关政策的实施为统筹城乡就业创造了更好条件。

国家为缓解农民工就业困难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对统筹城乡就业市场、促进劳动力在城乡间合理流动来说,

既积累了经验,也完善了相关制度,

推动了城乡劳动力市场的融合。第四,危机的考验有利于劳动者调整心态,

使更多劳动者走上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之路。通过危机的洗礼和政府深入细致的引导工作,劳动者的心态更加成熟,

求职行为更加理性务实,这就为多渠道、多层次解决就业问题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同时,伴随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和覆盖面扩大、我国经济企稳回升以及国家多种政策支持,劳动者自主创业的后顾之忧逐步解除,

以创业促就业政策的实施具备了更好环境。

机遇之三: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出现,有利于就业空间的拓展,同时为优化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教育提供了新动力。

伴随国家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的实施,

扩大内需的效果正逐步显现,我国社会总需求进一步提升,

将有力支撑企业岗位的稳定增长。

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扩展就业领域,带动经济和就业增长。新的经济增长点将开拓新的就业空间。在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基础上,

未来还将培育发展一批新兴产业,

如通用航空、新能源、服务外包等。这些产业除了技术含量高、产业链长,还能够吸纳就业,将进一步开拓就业空间。以节能环保产品为特色的“绿色经济”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将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形成“绿色就业”效应。就业的空间拓展和结构调整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无论是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大趋势,还是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压力,

都使劳动者面临前所未有的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压力和动力,

这在客

观上对职业教育和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抓住应对危机各项政策措施带来的机遇,

通过政策引导和制度创新,有效整合社会资源,

逐步建立面向全体劳动者的终身职业培训体系,

已成为十分迫切的任务。

金融危机机遇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跨国并购,机遇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并购形势的影响

、交易规模减少

年到年,世界经济取得了世纪年代末和年代初以来最强劲的增长。

这段时间世界产出每年平均增长.%。与此同时,

全球企业并购也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

年全球企业跨境并购规模达到了历史最高峰.万亿美元。然而,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球并购市场骤然降温。

年全球企业跨境并购规模为.亿元,同比下滑.%,年更是进一步下降到.万亿美元,同比下滑.%。

全球企业跨境并购规模的减少,主要是因为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国际金融危机使得部分企业盈利水平大幅下滑,流动性趋于紧张,

同时银行在信贷方面更加谨慎,并购融资变得十分困难。二是部分企业并不看好部分行业的发展前景,对并购资产的估值有所降低。

、宣布取消的并购案同样创出新高

我们注意到,年以前红火的并购形势之所以在年骤然降温,是由于金融危机的日趋严重,这导致了原本已经确定的许多并购交易被迫取消。

根据金融数据提供商提供的数据,企业放弃了宗交易,

总价值为亿美元。而在年,有宗交易被取消,价值多达.万亿美元。比较著名的取消并购事件是必和必拓收购力拓一案。

年月日,全球最大的矿业公司必和必拓()宣布,该公司将放弃曾积极推进了将近一年的以亿美元代价收购力拓()的行动。该案成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被撤销交易,

而该公司为此项收购耗费的支出已高达.亿澳大利亚元(约为亿美元)。显然,正是全球经济和市场形势的转变使必和必拓被迫放弃了这桩收购项目。

、敌意收购行为明显增加

尽管全球并购环境动荡恶劣,但总还是有难得的亮点引入关注。其中一个关注点就是敌意收购活动的明显增加。年,

美国市场就收到了年以来的最多敌意收购意向。敌意收购是指一方不经要求就向另一方发起收购要约。

例如,比利时啤酒商英博(。)对美国安海斯一布希公司(。)的亿美元收购即属于敌意收购。

当然,敌意收购并不一定肯定能成功实施。例如,微软(。)对雅虎()的收购未果,三星电子在对闪存(快闪记忆体)生产商发出亿美元的要约后又退出。

不过,无论如何,

在年以后全球并购市场中将会出现更多的敌意收购案件。

这是由于许多账面上仍握有大量现金的企业,比如制药、能源、公用设施和其他一些巨型跨国公司,都随时可能利用全球股市下跌发起收购活动。而且,

一旦世界经济出现拐点开始逐渐走出低谷,由于全球证券市场开始上涨,

投资者将会更急于出手并购,否则,将会错失资产价格低廉的良机。在这种情况下,

更容易加剧敌意收购活动。

二、中国企业并购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的表现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相关政策分析。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后,

中国迅速出台了“扩内需、保增长一揽子政策”,并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

年和年在全球经济普遍下滑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保持了.%和.%的增速。为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国家在出台的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中纷纷将推动企业并购作为产业调整和振兴的重要段。

同时,宽松的货币政策和鼓励并购的贷款融资政策也进一步助推了企业并购的热情。年月,国务院确定了金融“国九条”,提出“通过并购贷款等多种形式,

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而银监会也随后正式了《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

允许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开办并购贷款业务,规范商业银行并购贷款经营。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并购逆市上扬。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机遇

()中国企业并购热情高涨。

年,

在强有力的一揽子刺激政策作用下,中国经济增速在全球一枝独秀。高额的固定资产投资及巨大的居民消费潜力,使中国企业对未来的预期不断改善,

日渐完善的并购交易政策,进一步助推了企业对外并购扩张的热情。全年各季度完成的并购交易量均保持在较高水平,

交易规模在大额海外并购交易带动下不断攀升。年,中国并购市场共完成起并购交易,同比增长.;其中起披露价格的并购交易总金额达到.亿美元。

()企业在海外并购中更加积极主动,

影响力大大提升。

经过改革开放多年的发展,中国企业在规模水平、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得到很大的提高,

中国经济在世界上已经开始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全球竞争格局已经因为中国的发展壮大而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

在这种情况下,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态度也发生了十分积极的变化。

过去,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中往往不够积极主动,

但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却发生了很大变化。—年,中国企业频频出手,

积极开展海外并购攻势,同时积极探索多渠道、多方式融资、投资,成功完成海外并购业务。在收购海外矿产资源时,中国企业不再仅仅局限于购买个别矿区的开发权或者收购小型矿产企业,

而是直接参股世界排名前几位的大型跨国公司;在收购制造业资产时,中国企业不再仅仅满足于收购个别国外二线品牌或生产线,而是直接将目标指向有着世界领先的生产技术和巨大品牌价值的世界一流企业。目前,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影响力大大提升,企业国际化的广度和深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金融危机机遇篇

在年月日的第二届品牌中国高峰论坛上,我曾今提出来我们的任务是“塑造品牌中国新形象,

重构品牌世界新格局”,现在看来,这个机会来了。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何茂春近日表示:“融入全球化,

赶上金融危机,对中国来说,只有利没有弊……中国因此获得了外部的资源,失去了旧体制、旧资产。与闭关锁国相比,

中国获得的是世界。”没错,

金融危机将是中国品牌复兴、成为世界品牌强国和中国复兴、成为世界强国的一次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金融危机让主流市场了解和接受中国品牌

“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的形象是低端、低档的,

在繁荣时期,中国的品牌很难有机会被世界主流市场接受,

少数的几个品牌“联想”、“海尔”、“”在国外的处境也非常艰难。其实,

中国商品的质优价廉是全世界低端消费者公认的,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不能得到主流消费者的公认,

因为繁荣时期他们根本不会去购买中国品牌。

金融危机来临之后,

有钱人也会调低自己的消费层级,

原本打算购买法国、日本、德国品牌的就有可能转而购买中国品牌。这时候如果我们能放弃一味的代工贴牌,并且抓住机遇,推出我们自己的品牌,

就会比较容易的获得他们的认可和接受。

事实上,

中国品牌并不缺少竞争力,但缺少被正确、公平地认识和对待,

就像一个水平较高的运动员,由于没有和高手同台竞技的机会,

所以他的能力很难有展示的机会。而金融危机恰恰给了一个主流市场了解和接受中国品牌的机会。

品牌企业逆市上扬,品牌成应对危机利器

此次危机直接导致了欧美市场的萧条和消费能力的下降,创造了“中国制造”神话的沿海制造工厂成为最大的牺牲品,

并直接导致失业人口的急剧增加、商业资源的巨大浪费和区域经济的严重倒退,

东莞、苏州、威海等以外向加工型为主的城市受到的影响尤为突出。

然而,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很多品牌企业表现了较强的抗跌性,很多企业甚至逆市上扬。在出口企业中,

很多“代工”的“中国制造”纷纷倒闭,拥有自有品牌和自主创新的企业却傲立潮头,品牌成为企业应对危机的独门利器。

这场金融危机实际上是一次洗牌的过程,很多缺乏竞争力和品牌的小企业肯定会在这轮风暴中被无情地淘汰,

剩下的将是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优质企业,

这也将有助于减少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

市场上的话语权属于品牌,而不属于制造

恒源祥集团董事长刘瑞旗认为,

“中国制造”仅仅是中国经济在世纪参与全球分工的基础,

在未来的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纯制造业环节的边际利润会变得越来越薄,它不能支撑中国成为经济强国。“中国制造”是中国踏上经济强国的必经之路,

它可以为我们引进外资、引入先进技术,解决中国暂时的问题,但从长远来看,

制造不可能制造出强大的中国。

中国经济总量很大,但品牌缺失,中国经济大而不强。

在国际市场上,制造从来就没有话语权。

就是在国内,中国品牌的主导权也在丧失,

国外资本和品牌已经控制和垄断了中国经济的诸多领域。日、德、美品牌占领和控制中国汽车%的市场;在碳酸饮料市场,可口可乐、雪碧、醒目、芬达四大品牌,

占据了我国碳酸饮料市场%以上的份额;玉兰油、夏士莲、法国、绿丹兰、雅芳等国外品牌更是让中国化妆品全军覆没。

现在,我们可以利用金融危机,

用资本抄底收购一些处于谷底的国际品牌,

以入股或控股的方式夺回中国品牌自己的话语权,

定价权。

政府也应对企业大力发展中国品牌给予相关的政策扶持。也许二十年后,因这次经济危机的机遇,中国将给世界一个伟大的惊奇。

越是危机的时候越是需要加大品牌的投入

据调查,

奥运结束以后,我国企业投入品牌的费用大幅削减。

大家认为,奥运结束以后可以歇一歇了,打造品牌可以缓一缓了。企业家们普遍认为在金融危机来临之际,首先可以削减的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品牌推广预算,

这种想法是非常危险的。

看看优秀的品牌如何做?青岛啤酒的金志国董事长明确表示,

年青啤的市场推广费用不能省,品牌宣传费用不能省;

淘宝网也高调宣布,年将投入个亿打造品牌;恒源祥集团董事长刘瑞旗也表示,作为以品牌经营为核心能力的企业,

恒源祥也将一如继往地增加品牌的投入。

面对危机,我们通常有两种选择,要么勇敢地改变自己,要么无奈地被别人改变。

“闹中取静,静中取闹”是发展中企业不变的营销法则。对于很多中小企业,如果你的实力有限,

那么在奥运会期间,你必须放弃凑热闹的想法。相反在大家都安静的时候,你更应该站出来发出自己的声音,

推广自己的品牌,这时候的代价可能非常小,效果却非常好。

所以,越是危机的时候,企业越是需要加大对品牌的投入,这种投入将成为你回报率最高的投资。

巨大的国内市场将为中国品牌提供广阔舞台

国家现在提出要拉动内需,

这就给中国企业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市场。

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已有多年经验,一大批企业在为别人代工中积累了经验和实力,

随着需求下降、成本提升以及竞争加剧,贴牌代工企业打造自主品牌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

我们拥有世界第一的电话拥有量;汽油、润滑油消费量全球第二;

胶卷使用量居世界第二;中国每年的煤炭消费占全球一半左右;中国年产亿双鞋;春节短信亿条;

手机每年以万部速度疯狂增长;

网民数每年狂增多万;饮料行业规模达亿,仍以%递增……中国地级城市有个,

县城有多个,未来年中,中国亿农民向城市大转移,这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最伟大的市场。

需求决定一切,

没有需求,一切品牌都等于零。

中国拥有全球独一无二的巨大国内市场和持续不断的需求,

这将为中国品牌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国家应将培育品牌作为拉动内需的工作重点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

我国政府关于新一轮的刺激经济,

扩大内需的措施正在启动。

可喜的是,政府首次把改善民生列为进一步扩大内需各项建设之首,

通过加大对民生工程的投入力度,改善居民生活、增强消费能力,以拉动消费;与此同时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等更是直接拉动消费的举措。

以投资带消费以消费促增长,成为扩大内需的一大亮点。

金融危机机遇篇

关键词:危机;机遇;崛起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世纪是金融全球化席卷整个世界的时代,

也是国际金融最为动荡的时代。金融是衔接市场经济的巨网,

它所有关节点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全球经济发展的全局,金融危机所导致的不仅仅是金融资产价格的大幅下跌、金融机构的倒闭和金融市场的波动,

它直接关系到实体经济的运行情况,左右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

改革开放使中国获得了迅速发展的机会,亚洲金融危机使中国获得了超越周边邻国的契机,国际金融危机使中国真正荣登世界经济大国地位。

年,中国正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年中国国家领导人先后在峰会和东亚峰会上发出最强音。

一、亚洲金融危机后的中国

年月,泰铢迅速贬值,金融风暴开始席卷泰国,横扫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等。亚洲金融危机打破了亚洲新兴经济体急速发展的状态,

亚洲新兴国家经济开始萧条,

有些国家甚至出现政局混乱。

面对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借助所处的优势地位,对受援国提出了种种有利于经济参透和政治控制的条件。

中国则以“负责任大国”的态度,坚持人民币不贬值以稳定区域局面,通过双边援助和国际机构的方式支持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发展。

亚洲金融危机使中国迎来了改善国际形象的一个转折点,

中转变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中国在金融危机中“助人为乐”救助起到了“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目的,

它在对中国改善国际形象方面所起的作用影响深远,真正改变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在年泰国曼谷一次民意调查显示,%左右的泰国人把中国当作泰国最亲密的朋友,而只有%的泰国人对美国印象好。

亚洲金融危机之后,

中国吸取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从亚洲金融危机中看到了症结所在,对金融体系和经济发展方式进行调整,在宏观经济、金融体系、国有企业改革、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做大量工作,

从而为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做了充分的准备。亚洲金融危机后的十年,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年。

二、世界金融危机

年月,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供应商新世纪金融公司因无法偿付亿美元债务而宣告破产,美国次贷危机爆发,

金融危机的“蝴蝶效应”肆虐美国,就在美国大量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接连破产倒闭的火焰同时,

其他发达国家也出现了金融机构破产、金融市场流动性严重不足、股市和商品价格狂跌等危机现象,

金融海啸开始席卷全球。

金融伴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发生动荡,金融危机使冰岛、巴基斯坦等濒临破产,

日本经济在“失去十年”的基础上雪上加霜,

世界经济哀声遍野。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背景下,

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紧密相连,中国也难以从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中独善其身,国际金融动荡对中国经济的破坏在所难免。

面对金融危机,中国展现出了强大的经济实力,

被世界各国贴上“危机救火队”的标签,世界影响力进一步被突显。中国在加强对经济的刺激和救助措施的同时,

主张各国、各地区之间加强合作,充分利用手中的外汇、现金,以区域合作、全球合作应对金融危机。

全球金融危机打破了美国华尔街的神话,对原有的金融意识、经济模式、转型目标均造成了一定冲击,其坚定了中国进行经济改革和金融改革的决心。直至目前,

正当西方发达国家还在金融危机所导致的后遗症中挣扎的时候,中国早已从金融危机中崛起,

走在经济转型的改革热潮中,正引领世界经济的发展。

三、危机中迅速崛起

金融在给经济发展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蕴藏着新的风险,如果出问题往往具有突发性和全局性,

并且更具破坏力。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使我们充分认识到,

在世界金融体系中我们必须拥有充分的话语权,同时,在互补互利,相互依托,共创生机的区域、次区域的经济合作中,

中国也要不失时期的掌握区域和次区域的影响力和主导权。

世纪年代初,中国面临着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经济制裁和政治孤立,开始主动与东南亚地区国家改善关系,

但因中菲美济礁的冲突以及南海问题的升级,东盟国家对中国提出强烈谴责,“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

年中国同东盟国家的关系在降到了一个低点。中国在亚洲金融危机的慷慨表现得到了亚洲各国的认可,并积极同中国发展关系。

年,

中国首次提出“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对话、协商和谈判,

是解决争端、维护和平的正确途径”的新安全观,

年与东盟十国达成了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框架协定,年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

正是由于中国经济的稳定表现,中国成为东盟国家在应对金融风暴时值得信赖的朋友和伙伴。

年金融危机后中国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凭借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雄厚经济实力,

中国有能力应对任何经济危机和重大经济难题,使周边各国乃至世界各国产生了对中国经济的依赖。

美国、法国、英国、德国等传统强国在金融危机后不断向中国抛来“橄榄枝”,欧盟希望中国在希腊、西班牙等国的债务危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伴随着中国的崛起,

周边国家乃至世界各国从中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和发展空间,中国与东盟历经了“黄金十年”之后,正努力创造“钻石十年”。目前,

不管是在经济领域还是在政治领域,中国在世界的话语权逐步增加,在亚洲的政治经济事务中正在恢复已经丢失几百年的主导地位。

经济影响力+政治影响力=区域主导力,

中国在两次金融危机中所展现的谋略与胆识,不仅使中国使自己的损失降到最低,

还增加了周边国家乃是整个世界抗风险的能力,同时更提高了中国在区域、次区域的经济影响力和政治影响力,

提高了中国在世界的地位。

参考文献:

[]赵明伟。美国金融危机对世界的影响[]。中国商界,()。

[]王逸舟。必须认真评估全球经济危机可能造成的后果。东方早报。

金融危机机遇篇

【论文摘要】由次贷危机引发的美国金融危机已演变成全球性大危机。

尽管这次危机对我国经济带来了严重影响,但同时也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对促进我国房地产中介的结构升级、加快我国旅游业的产业调整、强化政府部门对股市的监管、进一步完善我国期货市场的监管与法制建设都十分有利。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世界性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发展遭遇严峻挑战,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是双面的:一方面,它使得中国经济发展步伐减缓,

社会经济普遍萧条,海外投资减少,商品进出口量降低,

股市下跌,证券保险业的业务量减少,

房地产销售处于低迷阶段,

部分中小企业倒闭,失业率上升,

国家外汇储备大量缩水等;另一方面,只要中国理性地应对。充分掌握好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的机遇,

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的经济体系,就能化“危”为“机”,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平稳快速的发展。正如温家宝总理在江苏考察时指出的那样:“我们中国的目标,就是在这场金融危机中。

应该是最早复苏和振兴起来。我们必须有这个信念和决心!

一、美国金融危机出现的原因

次贷危机的爆发给美国本土带来的损失难以计算,但美国作为世界上第一大经济强国,

社会稳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怎么会出现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危机呢?笔者认为。出现这次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对资本主义“精神”的误读以及美国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

(一)对资本主义“精神”的误读

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引用富兰克林的话认为“个人的义务在于以扩大自己的资本作为前提利益且为目的本身的想法”。

换句话说。

个人的职业义务中最重要的就是扩大自己的资本。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国家,国内大多数人主要信奉的是新教,

所谓美国精神就是新教伦理的发财教义和实用主义的方法,美国人利用多种手段达到自身资本的无限积聚、积累、扩张。他们把赚钱当成自己的天职,似乎赚钱本身只是用来接近上帝的途径,

他们勤奋工作,

杜绝享乐以至禁欲,在经济活动中工于算计,

因而积累财富,

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在他们眼里时间就是金钱,生前赚更多的钱,

做更多的善事,死后就有机会上天堂。

作为一种广泛风行的社会精神气质,这就是所谓的资本主义“精神”。

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正是以这种精神作支撑。它作为欧洲理性主义长期发展的产物。

体现了资本主义精神积极的一面。当然资本主义精神也有其消极的一面。

美国次贷危机的产生即根源于一些美国经济精英对所谓资本主义精神的误读,使这种“精神”走向了反面。

正是美国华尔街几个投资银行的财团、董事们为拿到丰厚的薪酬,完全抛弃了责任信托,玷污了上帝荣耀的“天职观”,为转嫁风险,他们发放房地产抵押债券,

卖到美国的金融市场,外国政府和老百姓都可以去购买,导致经济过热,后来美联储为保持经济稳定,多次出台加息政策,

使得房地产泡沫逐渐破裂,贷款利息逐渐升高,

低信用的贷款人无力还贷,银行不能向投资银行兑现,投资银行也无法拿钱给社会大众,

于是引发一连串的经济崩溃,从而导致了美国次贷危机爆发。

(二)金融监管的缺乏

美国金融监管部门缺乏有效的监管房地产银行贷款政策和房地产中介信用评级的标准,在美联储实施降息时。

让银行钻着房地产中介丧失责任信托的空子进行放贷,银行决策者们只顾着享受次级抵押贷款这块大蛋糕,

忽视借款人的信用等级,忽视借款人的还贷能力。提升银行不良贷款率。

各房地产中介评级的标准没有实行金融监管,这些房地产中介自始至终都是全球次级债市场暴涨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房地产中介开始违规、造假,用假的数据和假的收入证明来欺骗银行,偏离了公正客观的原则,这是对市场投资者极其不负责的态度。

金融监管部门没有有效防范金融产品中存在的风险。

美国次贷客户的还款保障是建立在房价不断上涨的假设之上。在房市活跃时,贷款银行可以借此获得高额利息收人而不必担心风险,

贷款者也不必担心还款问题。他们可以通过房地产价格的不断攀升卖掉房子进行还贷。

金融衍生产品能给贷款银行、投资银行、投资者等带来丰厚的回报,但是,快速增长的房地产信贷积累了风险的隐患,当房市降温时,

所有的问题和风险都会暴露出来,部分无资格或没有偿债能力的消费者进入住房信贷市场,加上竞争使得贷款银行只顾极力推广金融产品,缺乏控制风险的措施,

这些问题和风险造成美国房地产、金融等行业受到重大损失,次贷危机逐步形成。

二、全球金融危机给我国带来的发展机遇

一直以来,美国号称以资本主义精神立国,号称有世界上最完备的监管和银行体系,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

这次危机暴露出来的问题恰恰出现在这些方面,这不能不令人反思。同时,这次金融危机也使中国许多深层次问题很快地暴露出来,

使我们能更清醒地意识到国内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存在的缺陷,必须对症下药进行改革,

从而把危机转化为发展机遇。

(一)促进房产地中介的结构升级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危机出现以后房地产业的低迷状态给国民经济带来不小的震荡,

怎样才能让我国的房地产业蓬勃发展起来?房地产中介在房地产经营和销售中扮演着主要角色。危机出现之前。由于房地产中介的不断升温,使得房地产中介行业很难进行完整的结构升级。危机爆发之后,

在房地产市场成熟的国家,中介成为房地产经营过程中最为活跃的环节。国外房地产中介机构具有丰富的操作经验,而且拥有相当厚实的经济实力和信息网络,为营造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一直以来,

我国对房地产中介公司态度冷淡,尽管已经有许多人介入到房地产中介工作,但由于缺乏相关的政策扶持,房地产中介的发展仍然面临着各种问题。

金融危机的爆发为我国房地产中介结构升级带来了机遇。

首先,有些大型房地产中介可以联合中小型房地产中介共同发展。把一些中小型房地产中介不能受理的业务接收过来,将自身受理的小型业务交给他们,

每笔业务按照业务量大小相互支付交换费。以促进中小型房地产中介的抗风险性,

提高业务量和服务水平,

对于大型房地产中介来说也是拓宽自身业务规模的好机会。

其次,

部分大型房地产中介可以建立房屋装潢设计和房屋建材机构,

推出以房屋销售、装修为一体的经营模式。吸引顾客眼球,让顾客感觉到与该房地产中介做业务的实惠、省心、放心,这种结构升级,对中介公司的未来决策和发展是一次机会。

最后,多数房地产中介可以趁机提高员工的素质,

定期开办学习班,

采用服务质量等级制淘汰低层次人员,引进专业水平高的人才,确保房地产中介具有开发房地产投资分析、房地产营销策划、法律咨询、营销顾问、房地产市场调查以及外立面、户型设计等的服务内容、质量和水平,

从而提升中介公司的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加快旅游业的产业调整

国民经济运作的好坏,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国力强弱与否,

国民经济的来源靠的正是各行各业的利税。

不得不承认,国内旅游业对我国在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起到了突出的作用。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

到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家。然而。金融危机对我国旅游业的重创,

使我们清醒地看到了国内旅游业的不足。目前,我国旅游业应趁机加快产业调整,扩大产业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缩小与国外旅游业的差距,增强国内旅游业的实力。

首先,

遵循“两重”原则,即重点培养、重点保护的原则。国家要有重点地培养每个城市的重要景点,多挖掘各城市的景点潜力,多在旅游衍生产品中下功夫,

开发和创新旅游景点的经营模式,注重旅游景点的多元化设计。力争做好景点特色和人性化的配套发展。

重点保护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严禁开发景点时出现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现象。要通过每个旅游景点的资源和区域特征来吸引顾客。

其次。充分运用景点优势进行招商引资。各城市可以利用自身旅游景点和土特产资源优势,打造特色品牌,

强化自主创业,

吸引国内外开发商进行投资。

浙江省安吉县旅游业招商引资第一人翁廷秀,很多人都觉得陌生,但是提到大溪农家乐和藏龙百瀑,

多数人都会觉得如雷贯耳。

她把大溪村从一个偏僻的山坳摇身变成如今拥有众多景点的旅游区。大溪村以世人不敢相信的方式创造了许多个“敢为天下先”,而翁廷秀正是“敢为天下先”的决策者。

(三)强化政府部门对股市的监管

金融危机来临之前,我国股市渐长。很难发现股市中存在的问题,

但是,危机产生以后直接给我国股市敲响警钟,尤其是政府部-~股市的监管环节非常薄弱,

应侧重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完善:

首先,以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为监管目标。在大多数投资者中,中小投资者往往是散户,在股票市场中处于劣势地位。当某个股票的大庄家瞬间撤走所有资金时,

会引发该股票直线下跌,股票的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将受到较大的损害,他们的权益是最容易被漠视的。中小投资者在股票市场的地位虽然不高,

但是他们也对股票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某只股票参与的散户较多。也能支撑起该股票的上涨趋势,

反之,众多散户对某只股票进行资金逃离,会使该股票丧失应有的活力。如果该股票又属于“权重股”的话,甚至会拖累股市大盘。

因此,

加强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是政府部门监管的重要目标,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其次,

国家要不断完善股市制度,加强市场监督,恢复市场信心。一方面,

我国股市是一个不成熟的新兴股市,市场失灵主要表现为因股市制度的缺失或不完善而产生的市场无序运行,例如,

披露虚假信息、券商挪用资金等。要完善股市制度,

加强市场监督,当务之急必须提高证券会的监管效率。

证券会应该完善自身的人力资源配置,

充分发挥监管人员对于某项领域的监管优势,采取对症下药的方式实行监管,监管方法应做到主动防御为主,多与司法机关协作查案,

杜绝随心所欲、不依法办案的行为,提高监管效率,提升监管职能。

另一方面,为了恢复市场信心,政府应大力倡导投资者用理性的态度看待股市,全方位、多途径、多角度教育和帮助投资者树立“股市有风险,

人市需谨慎”的理念,

在全社会尽可能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和一切有效手段,把理论教导真正渗透到投资者的实践生活中,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四)进一步完善期货市场的监管与法制建设

总结期货市场走过的多年的历程,从初创、探索、清理整顿、恢复性增长到现在的规范发展,虽然已经出台标志期货市场的法规框架,但是,我国期货市场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金融危机对我国期货市场的严重打击,

是之前无法预料和想象的。

因此,必须抓住当前国内期货市场的历史性发展机遇,借鉴美国期货市场的成功做法,进一步完善国内期货市场的监管与相应的法制建设,在乎稳中求发展,

为我国股指期货的推出奠定基础。

首先。

加强市场自律、法律规制和政府监管的协调运作。目前我国期货经营机构大部分隶属各地方政府、银行等。这些机构为求得生存和发展,在拓展业务时往往忽视市场自律。。因此,

为确保期货市场健康发展,交易所可以从制定契约以自律着手,政府部门则主要通过相关法律规制加以监管为辅。确保监管、规制与自律的竞争性。形成市场自律、法律规制和政府监管三足鼎立的运作模式。

其次,

建立强大的市场风险防范体系。为增进国内市场风险防范体系的效率,应该理顺期货监管体制,确保市场平稳运行。我国应仿照美国成熟的证券期货市场监管模式,

结合我国特色,建立起一个以政府依法监管、证监会自律管理、交易所自我管理的三级监管组织体系。加强交易所防范风险的能力,

加大政府依法监管期货经营业务许可证的规范力度。强化证监会对交易过程的监控,

使各级监管分工协作,促进我国期货市场稳步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