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成语知识大全-小学初中高中作文-全民阅读!
所在位置: 首页 > 高二作文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什么意思,出处是出自哪里?-龚自珍《病梅馆记》全文赏析与注解】

http://www.jiayuanhq.com/ 2023-03-16 10:55:30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什么意思,出处是出自哪里?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这是李白在长安为官受到排挤,被放出京后之作,表示不肯屈身下人及有意入山访道的心愿。摧眉:低眉。折腰:弯腰。本条两句:我怎能低眉弯腰来事奉这些有权有势的人,使我永远不得尽情欢笑呢。表现出了李白的孤高和不肯曲意逢迎的志节。后世用法和原意相同。 同义语:不为五斗米折腰。参看该条。

龚自珍《病梅馆记》全文赏析与注解

龚自珍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梅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这是一篇富有深刻意义的寓言短文,又题《疗梅说》,当作于道光十九年()作者辞官南归杭州之后。 龚自珍是中国近代一位改良思想家。他认为国家甚赖有士(《乙丙之际箸议第六》),国家的盛衰兴亡皆观其才(《乙丙之际箸议第九》),把政治改革的理想寄托在人才解放上,并且认识到人才解放取决于个性解放。因此,人才问题成了他心目中最敏感的问题,社会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会触发他这方面的感慨,使他写出许多径陈其事、直抒胸臆之作。如《明良论三》揭露了今日用人论资格之大略,指出一限以资格,此士大夫所以尽奄然而无有生气者也。当今之弊,亦或出于此;《明良论四》提出了防止百官擅威福以扼制人才和救今日束缚之病的问题;《乙丙之际箸议第九》暴露了衰败之世有用人才被督、被缚以至于被戮的悲惨情景;《杭大宗逸事状》甚至揭露了乾隆皇帝草菅仁人志士性命,一手制造的悲剧,等等。而且,自然界的许多景物也随时会激发作者的联想,使他写出许多触景生情、咏物寄意之作。如《秋心》三首之一:斗大明星烂无数,长空一月坠林梢。慨叹庸才纷纷得势,英才惨遭沦落。《夜坐》:一山突起丘陵妒,万籁无言帝坐灵。塞上似腾奇女气,江东久陨少微星。写英才遭妒嫉排挤而沦落,造成死气沉沉的局面。《己亥杂诗》:谁肯栽培木一章?黄泥亭子白茅堂。新蒲新柳三年大,便与儿孙作屋梁!借道旁所见以稚嫩松软之才作梁的泥亭茅屋,讽刺不图宏远,不重栋梁,扼杀人才的用人举措,等等。本文则比触景生情、咏物寄意更进一步,作者有感于病梅而创作了一则完美的寓言,表现有关人才的主题。 通篇有一个中心比喻形象,这就是梅。以病梅比喻被束缚、被摧残的御用人才,以自然之梅比喻个性解放的俊杰之材。无独有偶,作者《九月二十七夜梦中作》一诗亦有云:官梅只作野梅看。所谓官梅即指为官方、正统所欣赏的被矫揉整饬过的病梅,比喻被束缚、被扭曲的官场庸材;所谓野梅即指自然朴素、保持本性的梅,比喻个性解放而沦落民间的仁人志士。这句诗值得玩味。只作犹云权作,是说身居官场,满目官梅,想望野梅,权且把官梅当作野梅来看。作者欣赏的是野梅,鄙弃的是官梅,因此才产生了这种移花接木的想像。此中委曲,非深味不易得。 本文围绕着梅表现了三种主要人物形象,即文人画士、鬻梅者和作者自我。 文人画士与鬻梅者同为戕害梅花的凶犯,而又有所不同。文人画士指使策划,可谓元凶;鬻梅者虽充作杀手,但毕竟是帮凶。作者量恶有别,因此慨叹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作者刻画文人画士,没有脸谱化、简单化、表面化,而是鞭辟入里,入木三分。首先,揭露他们颠倒是非,制造舆论,文中或曰云云,颇有欺骗性。其次,揭露他们躲躲闪闪的伪君子、两面派作风,如心知其意而又未可明诏大号。复次,揭露他们以利相诱,借刀杀人的阴险伎俩。他们的如意算盘本是利诱天下之民,但天下之民决不肯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因此在绝大多数正直之人中难以售其奸,落得失道寡助的下场。蠢蠢求钱之民可以利诱,但又非其智力所能为,文人画士的愿望又一次落空。最后靠既贪财又有歪才的鬻梅者达到了不可公开的目的,致使无辜之梅遍遭大祸。作者选择文人画士这样一种形象用来揭露人才被束缚、被扼杀的问题,不仅因为他们赏梅、咏梅、画梅,与本文的中心比喻形象有关,而且有更深层的含义。首先,世俗文人画士的通病是附庸风雅,矫揉造作,他们的审美习尚往往代表着陈腐的观念、僵化的形式,违背自然清新的艺术创作规律。因此,通过揭露他们的孤癖之隐,可以有力抨击选拔人才的官方模式和传统观念,触及当时存在的人才、人性问题上的束缚之病,以宣扬作者本人的人才如其面,各因其性情之近,而人才成(《与人笺五》)的人才、人性解放的理想。其次,世俗文人画士往往为人所豢养,成为统治者的御用工具,他们代表统治者的意志,从不敢违抗。于此本文已有所暗示,如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言外之意文人画士怕受诟厉,只能对当权者随声附和,阿谀奉承,助纣为虐。复次,世俗文人画士是舞文弄墨的,他们不仅善于攻心,用软刀子杀人,而且擅长制造舆论,借刀杀人。本文揭露文人画士之祸之烈,正是从这一角度着手的。又《乙丙之际箸议》所揭露的对人才的戮之之术,也可以与这一点互相印证,如云:当彼其世(指衰世)也,而才士才民出,则百不才督之,缚之,以至于戮之。戮之非刀,非锯,非水火;文亦戮之,名亦戮之,声音笑貌亦戮之。其法亦不及要(腰)领,彼戮其心,戮其能忧心,能愤心,能思虑心,能作为心,能有廉耻心,能无渣滓心。 至于作者自我,则是以疗梅者的形象出现的。他满怀深情痛惜梅之被害,与病梅者的摧残之术针锋相对,疗之,纵之,顺之,决心复其本性,乃至甘受诟厉而无所顾惜。感情之炽烈,态度之坚决,令人钦佩。而在行动上却不无难处,结尾处一个呜呼,一个安得,透露了客观条件的限制,充其量疗梅也只是一种愿望和理想而已。尽管如此,本文仍不失它的战斗性。可以说,这是一篇讨伐扼杀人才者的檄文,呼唤个性解放的宣言,挽救受害人才的誓词。情真,意切,理正,词严,形象鲜明,发人深省,具有强烈的震撼力。 〔注〕江宁:府名,今南京市。龙蟠:地名,今南京市清凉山下的龙蟠里即其地。邓尉:山名,在今苏州市西南吴县光福,前临太湖。相传因纪念东汉太尉邓禹而得名。西溪:地名,在今杭州市灵隐山西北。欹(qī):歪斜。固:必,毫无疑义。固也,紧承上文,并且直贯下面三个带也字的判断长句。此文句:意谓这是文人画士心照不宣,不便公开告谕,大肆号令,用以束缚天下自然多姿之梅的良苦用心。绳,木匠用来取直的墨绳,这里用作动词衡量之义,引申为约束。又不句:意谓文人画士又不可能让天下所有之人尽从其意,以摧残自然之梅为业来谋利。斫(zhuó浊),砍。夭,幼而残亡。这里是趁幼摧残之意。梅之句:意谓那些无知蠢人虽有贪财求钱之欲,可惜又不具备按照文人画士的意图整治梅枝的智力。孤癖之隐:奇特癖好的隐衷。鬻:卖。()棕缚:捆绑的棕绳。()诟(gòu够):辱骂。厉:发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