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成语知识大全-小学初中高中作文-全民阅读!
所在位置: 首页 > 高三作文

【周处-古文运动】

http://www.jiayuanhq.com/ 2023-03-16 07:58:21

周处

作者: 傅平 【本书体例】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遭(zhàn毡)迹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引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乡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选自《世说新语》)周处年轻的时候,凶狠霸道,被乡邻认为是个祸害。义兴郡水中有一条蛟,山上有行踪不定的老虎,因为他们危害群众,义兴人把他们称为“三害”,周处又是三害中最大的一害。有人劝说周处杀虎斩蛟,希望三害只剩一害。周处就上山杀了虎,又下水斩蛟。蛟一会儿沉一会儿浮,游了几十里,周处紧追不放,经过三天三夜,乡邻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相互拍手庆贺。周处终于杀死了蛟,从水里出来后,听到乡亲们都在庆贺,才知道自己被人们当成了祸害,有了改过自新的意思。就到吴郡寻找陆机、陆云。陆机不在家,见到了陆云,他以实情相告,并说:“我想改过自新,但已虚度许多年光阴,恐怕将来没有什么成就。”陆云说:“古人说,早上听到了圣贤讲述的道理,晚上死了也值得,何况你有前途,能干一番事业呢?人害怕没有志气,为什么担忧不能扬名呢?”从此,周处改过自新,结果成为忠臣孝子。这是一篇“志人”小说,通篇是真人真事,主要情节与史传无异。《晋书》卷五十八记载,周处为晋朝江南豪门子弟,字子隐,吴郡义兴人。其父周鲂曾为吴国太守,《周处传》称:处“少孤,未弱冠,臂力过人,好田猎,不修细行,纵情肆欲,世曲患之。处自知为人所恶,乃慨然有改励之志”,(《二十五史》页)终于成为刚正清廉的忠臣良将。,周处的一生,是两头都冒尖的人物:青少年时代,危害乡里,义兴人将他与山上的猛虎、水中的孽蛟并称“三害”,当他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后,彻底改正,为民为国立了大功,被国人誉之为忠臣良将。这是富有教育意义的题材。作者以史实为根据,经过艺术加工,塑造了两头都很拔尖的周处形象,在文坛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人的《蛟虎记》、《风云记》等传奇是这个故事的发展,京剧《除三害》,演的也是这个故事。小说在艺术上,有如下三方面特点。第一、作品主线清楚。小说的主线,是周处的“改过自新”。小说开头交待了周处危害乡里,仅用“暴犯百姓”四字,至于他怎样地“暴犯百姓”,作品没有展开具体描写。接着,作者将笔锋转向对主要事件和主要人物的活动的叙述。周处的活动,首先是为民除害:上山杀虎、“入水击蛟”。这两件事的文字也简短,简短有简短的好处,它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或者说:“意义空白”。读者可以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与想象力,对作品进行再创造式的理解和认识,塑造自己心目中周处杀虎、击蛟的英雄形象。其次是周处寻找名人陆云指教,改过自新,有没有前途。陆云的回答,增强了周处“自新”的勇气,下决心痛改前非。其三是周处改过自新后,成为国家的“忠臣良将”。这里所说忠臣的内容,一是指忠于国家,在晋惠帝元康六年(),氐人齐万年反,朝廷派周处去作战,次年英勇战死。二是忠于百姓,他凭着自己的力量和勇气,不怕牺牲自己,为民除掉了凶恶的老虎和孽蛟。作品的语言简炼,用词准确,最后一句话用一个“终”字,肯定了改过自新后周处的光辉的人生。

古文运动

古文指用文言所写的散体文,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首先提出的一个文体概念。韩愈把先秦两汉所普遍使用的散体文以及他自己所写的那种继承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称之为古文,用以与俗下文字,即六朝以来流行已久的骈文相对指。唐德宗贞元年间,著名的散文大家和诗人韩愈树起了一面文学进步的旗帜,倡导在文体上恢复和发扬先秦两汉时期的传统,用散行单句不拘形式地表达思想内容。当时,许多文人学者投到他的门下,李翱、皇甫湜等都是韩愈的追随者、拥护者,一时韩门弟子众多。唐宪宗元和年间,另一位著名的散文家和诗人柳宗元,也大力支持韩愈的文学主张。于是,古文声势愈大,业绩渐显。自韩愈首倡之日起,至元和年间仅二三十年时间,古文以强有力的优势逐渐压倒骈文,在文坛占据了主导地位。文学史上称这段历程为古文运动。古文运动实质上是一次在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等方面都进行变革的散文革新运动。这次运动的代表人物是韩愈、柳宗元。 古文运动的产生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中唐时代,由于安史之乱的影响,唐王朝面临一系列无法解决的矛盾,除阶级矛盾日趋严重外,藩镇割据极大地削弱了中央政权;佛教、道教势力的发展,冲击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至德宗、宪宗年间,社会相对稳定,出现了所谓“中兴”气象。一部分中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为了挽救社会危机,积极致力于政治改革,因而要求文学能借助儒家思想和复古思潮来维护和巩固唐王朝的封建统治和等级制度。古文运动的产生也有文学发展的自身的原因。六朝时期,骈文鼎盛。至初唐,在骈文泛滥的同时,复古思潮已开始酝酿,陈子昂大张“复古”旗帜,“文体一变”;盛唐时期的萧颖士、中唐时期的独孤及、柳冕等,都提倡儒学复古,强调文章的教化与讽谏作用,初步奠定了古文运动的理论基础。韩愈、柳宗元都是文学名家,他们以自己的理论与创作实践明确了目标,树立了典范,成为古文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古文运动虽然有倡导儒家道统的一面,在散文发展史上却是一次划时代的革新。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提出了一系列主张,概括起来有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文道合一,强调作为形式的文应该服务于作为内容的道;其二是革新文体,创立新的散文及新的文学语言。“文从字顺”、“词必已出”、“唯陈言之务去”、“师其意,不师其辞”等等,都是其具体内容。 古文运动一扫风靡文坛三百余年的病弱风习,推翻了骈文的统治地位,开创了以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为代表的我国古代散文的优良传统,也给元明清以及近代散文提供了典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