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成语知识大全-小学初中高中作文-全民阅读!
所在位置: 首页 > 高三作文

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范文

http://www.jiayuanhq.com 2023-08-01 23:15:37

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篇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长期存在的重要问题,中央一号文件年年指向“三农”问题。

近年来,

在中央政策和科技进步的推动下,农村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农村环境问题却逐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农村环境是国家整体环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基础性作用。

农村环境的严重局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农村生活污染日益扩大。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

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日益扩大,规划和配套性基础设施建设未能跟上,忽视了与土地、环境、产业发展的有机联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增长过快,

加上环保意识和环保设施的缺乏,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生活垃圾直接排入周边环境,大大超过了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和承载能力,直接危害农民的身体健康,导致一些流行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甚至出现了“癌症村”。

第二,农业生产污染日趋严重。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

确保粮食总产是国家安全重大战略需要,为了获得较高的产量,

在土地有限的情况下只有提高单产,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严重超标。农业薄膜的广泛使用也导致了白色污染的产生,

更重要的是农田里的庄稼秸秆大多直接堆积在池塘和沟渠里,造成水污染。

第三,

乡镇企业的污染处于失控状态。

乡镇企业是中国农民的一个伟大创造。

乡镇企业在改革开放中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是显而易见的,但布局过于分散,不利于污染物的集中收集与处理,

同时,低技术含量的粗放型经营由于利润比较低,

企业规模小,也无力进行相关环保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另一方面,乡镇企业的大多分散在农村,

政府的监督和政策缺位,

乡镇企业污染处于失控状态。

第四,

养殖业产生大量污染。

我国是世界第一养殖大国,但规模化畜禽养殖中的粪便已经成为我国农村新的污染源。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肉类需求几何级增加,

而巨大的需求刺激了养殖业的迅速发展,但养殖业大多规模小,离居住点比较近,再加上市场的波动影响,

利润无法保证,

也就更无力进行环境方面的规划或者处理。

农户的家庭养殖还导致疾病防疫的失控,大规模的死亡动物随便处置,甚至直接抛入江河湖海,

对环境构成了巨大威胁,

也对人民的健康构成威胁。实际上,养殖业的污染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污染源。

二、关于农村环境污染的深层次分析

第一,

法规不完善,

执法未到位。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在城市能够发挥它的作用,在农村作用却甚微,

其主要原因在于立法时是以城市为立足点的,或者说是一城市为治理对象,而非直接针对农村。年月正式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并没有规定农民的环境权利与义务。执法难在农村也是显而易见的,

农民的环境意识相对淡薄,邻里间的环境问题一般不会举报,再加上农村幅员辽阔,执法人员也不足以侦查到位,

事实上,很多农村地区的环境问题处于无法无天的局面,就是有环境违法现象,

执法人员也会根据农村的情况灵活处理,执法效果大打折扣。

第二,长期对农村环境保护不够重视。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建设实际上是以工业为主线,以城市为中心的,

农村自然不是重点关注的对象,农村在为城市装满“米袋子”、“菜篮子”的同时,也为城市环境的改善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再加上农村的特点,污染物不会和城市一样,集中爆发,引发市民的巨大生活困难和诉求,

所以农村的环境问题实际主要靠自然净化去解决。没有利益的驱动,

地方政府也没动力去管理,漠视必然带来恶果,如果听任农村环境污染继续发展下去,势必瓦解农业的基础条件,

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带来很大的阻力。

第三,农民环保意识相对不高。

长期以来,农村经济文化发展比较滞后,

解决温饱问题、致富是农民的最重要需求,

地方政府也是以发展生产为中心,环保问题长时间是不受重视甚至不能太重视的问题。随着传统生产方式的改变,工业化的推进,

加剧了农村环境的污染。与此同时,乡镇企业一般没能力治理自身的污染问题,对环境产生直接威胁。

再比如,农村秸秆焚烧或废弃污染物严重。大量的秸秆被焚烧或抛弃于河湖沟渠或道路两侧,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和能源,

污染大气和水体,影响农村的环境卫生,

这也和环保意识缺乏有一定关系。

第四,农村环保投入严重滞后。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农村的水利设施、道路设施、电力设施以及卫星通讯设施等都不完善,

许多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大,

回收期长,

经济效益小,农民无力承担,环保相关设施也就无从谈起。政府的投入以城市为主,

重大项目为主,重点是大江大河的治理,农村的环保投入几乎是空白,有限的资金投入,

基层政府可能也会挪为他用,甚至贪污掉,

真正投入到农村环境改善中的资金实在是少的可怜。

三、应对农村环境污染的对策

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必须对农村环境污染问题高度重视,要彻底解决我国农村的环境污染,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前,

我国总体上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全面发展具有了现实可能性,解决农村环境问题要采取多种措施,

以求实效。

第一,强化依法治污的力度。

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依法治污。在立法的过程中,

要注重农村环境的特点,

做到不脱离实际,立法质量要高,可操作性要强。这样才能减少弹性,增加严肃性。

在法律中应当明确环保部门的地位和职责,并增强其行政地位,防止在执法过程中受到不必要的干扰,同时根据农村的特点,

强化基层执法队伍,增加执法的广度与力度。

第二,

政府对农村环境治理的力度必须加强。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是在政府的主导下进行的,政府在农村环境保护方面可以发挥重大作用。在政策的制定上,政府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做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综合运用价格、财税、信贷等经济手段,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又搞好环境保护。增加财政投入,

支持乡镇加强技术更新与污染治理。

第三,

切实提高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必须让农村居民和企业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环境保护的方式与方法。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和互联网扩大宣传,在中小学增加环境保护相关知识的教育并通过先进典型树立人人爱护环境,

人人知道怎样保护环境的良好局面,只有这样,环保问题才能解决,农村环保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要走群众路线的方法才能真正做好。

第四,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

解决农村环境污染最好的办法无疑是从源头上减少污染,这是最经济、最简单和最有效的环保之路,而现代生态农业是必须选择之路。

生态农业以自然环境为基础,做到了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在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使农村环境问题的恶化得到有效的遏止,

能走出一条生产发展、效益提高和生态良好的路子,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好路子,更是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

第五,要加强对乡镇企业的污染治理。

乡镇企业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以及繁荣农村经济方面具有重大作用,

但严重的污染形势超过了自然承受能力,

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控制其污染。乡镇企业要加强自身技术改造,减少污染,

同时环保部门应该对污染严重的企业停产整顿,

实行环保优先战略。目前,地方政府可以结合国家推动的全国优美乡镇创建活动,

大力整顿淘汰生产过剩、技术落后并污染严重的乡镇企业,尽可能的让乡镇企业进工业园,从而实现污染的可控化以及治理的集中化,

从而降低污染程度和治理代价。

第六,扩大国际贸易,

减轻环境压力。

指出,中国人的饭碗要端在中国人自己的手里。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饭碗问题始终是第一大问题,也决定了我们不可能主要靠进口来解决粮食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要自给自足,而是要大规模发展农业贸易,

互通有无,发挥优势,缓解环境压力。我国只有世界%的耕地,有%的人口,

这决定了我国的土地承载压力太大,适当发挥我国劳动力多的优势,发展茶叶等产业,

进口更多的主粮,无疑是明智的。“自力更生”并不意味着自给自足,

通过发展工商业赚到外汇,购入粮食也是自力更生,

而且在保护环境方面有巨大的意义。

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篇

关键词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农村的主要环境问题

.水体污染严重

首先,水体污染主要表现为垃圾对水体的污染。

农村由于在环保力量薄弱,资金不足,对于环保的投入不足,难以对垃圾进行整体的处理。

各家各户的垃圾随处堆放,

在下雨天往往随雨水进入到河流之中,对水质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其次,水体污染主要表现为禽畜粪便以及其尸体的污染。农村每家每户中都有养家禽和家畜的习惯,

而禽畜的粪便气味很大,

而且很难处理。加上农村的环境设施差,对于这些粪便垃圾的处理缺少规范,

农民只能自行处理。

而农民对于环保的意识不强,

对粪便的处理随意性较强,往往选择将他们丢弃到河流之中,所谓“眼不见为净”。禽畜的非正常死亡,

也往往被扔到河流之中。

最近闹得轰轰烈烈的黄浦江死猪事件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正愈演愈烈。

最后,水体污染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过程中而产生的水体污染。

农业生产过程中,

由于农药、化肥等的大量使用,造成化学物质过剩现象,这些物质随着雨水的冲涮和流动,大量被携带到河流之中,

水体中的氮、磷含量大幅度上升,水中的藻类植物大量生殖,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污染对于人类身体健康的影响是致命性的,

很多饮用水的水源地或是直接设立在农村地区或是经过河流最终到达水库,而后经过自来水厂的处理进入城市的各家各户。这些饮用水如果造成污染,

将会直接或间接的引发人类的身体疾病。

.土壤污染日趋严重

农村地区以地谋生,然而在农业种植过程中对土地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其中主要表现为用水方式不当、有机肥投入不足、化肥使用不平衡,

造成耕地土壤退化、耕作层变浅,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下降。据有关资料显示,这些不合理耕种方式造成的土壤污染约占土壤污染总量的%。

而氮肥、磷肥等肥料的过量施用都会造成土壤内源污染,带来土壤物理性质恶化,

如土壤沙化、板结、土壤自我修复能力变差等,还会引发病虫害增加,

抑制农作物对有益营养元素的吸收。

另外,农膜及各种塑料废弃物的白色污染对土壤也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影响。这些塑料制品在土壤中很难分解,自然界停留的时间也很长,

一般可达-年,造成长期的、深层次的土壤问题,而且废旧塑料物混在土壤中,将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从而导致农作物减产。

农村土壤退化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是土壤环境恶化的综合表征,其中人为原因是造成土壤退化的主要因素。受眼前利益的驱使,人类盲目的开发利用土、水、气、生物等农业资源(如砍伐森林、过渡放牧、不合理农业耕作等),造成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

治理农村环境问题的措施

.加强环保的宣传力度

农民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环保意识十分淡薄,归根结底来说,最基础的措施便是加强环保的宣传力度,

培养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在这方面,村委会可以举行环保讲座,在宣传栏上对环保的基础知识进行讲解,

或者可以在村子里拉上有关于环保的横幅。

有条件的还可以借助媒体这一舆论性强、见效快的手段对人们进行环保教育。总而言之,村委会要动用一切力量来革除陋习,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

帮助农民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增设环保岗位,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农村缺少一个环保的有效措施,很多的垃圾无安家之地,只能四处流浪,

正所谓“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因此,村委会要增设环保岗位,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让垃圾有家可以安身,从而能够对垃圾进行分门别类的处理。

在这过程中,村委会要将环保问题落实到实处,

出台相关的环保制度,对于违反的要进行一定的惩罚,

并能够指定环保人员,

以保证垃圾有专门的人员进行集中的处理。

在这些过程中必须要注意细节,在机制的设置上必须要体现严谨性的特点,

充分考虑到垃圾从产生到处理等各个过程,以保证垃圾在处理过程中的无害性。不同的垃圾要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尽可能的实行再回收,实现绿色化处理。

对于垃圾焚烧厂的厂址选择必须要考虑到对村里人可能产生的影响。

.加大对农村环境的综合管理和整治力度

对于农村环境的综合整理中要坚持以“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的指导方针,实现及时治理、有效预防的目的。在综合整治的过程中要注意对症下药,

即要针对问题出现的原因,

出台相应的措施。

对于水体污染,村委会在加强对水资源的监管的基础上,要增加对环保资金的投入,

并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尽可能的防止人为的污染。

减少和消除污染源排放的废水量,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进行区域性综合治理,加强监测管理,制定法律和控制标准,

并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着力破除水资源紧缺的瓶颈制约,

为农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保证充足的饮用水。

对于土壤污染,村委会首先要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

走农业的绿色发展之路。比如积极推广先进的耕作制度和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农药等,以避免土壤不必要的污染。在操作上,

应以土、肥、水为基础,对土壤进行包括有机物、有益微生物、营养元素等在内的全营养施肥,

优化土壤结构。这既能为土壤提供保健技术和保健物质,优化土壤系统结构,也能提高土壤系统功能,为农作物的高产创造良好的条件。

结论

随着新农村的不断建设,除经济增长外,保护环境已经成为其建设的一个重要工作。

总而言之,只有清楚认识到农村环境污染源,制定相应防治措施并落实到位,才能确保农村环境,才能促进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张祖庆。转型时期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防治与对策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路忻,

钟崇林,赵丽莉,张飞,

祖晓宇。我国畜禽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河南科学,

()。

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篇

关键词: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对策

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农村人群的物质生活得到改善,同时由于城市工业逐步向搬迁,使得乡村的工业化发展程度越来越高,影响了农村生态化建设进程,

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峻。

一、农村存在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

。农村生活污染

目前,

我国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现在还基本处于“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的现状。全国约万个乡镇中绝大多数没有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在多万个行政村中,

绝大部分污染治理还处于空白。据初步调查,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亿,

露天堆放量超过%,平均处理率为%左右,

绝大部分生活垃圾未经处理,不仅成为蚊蝇的孳生地,也成为地表水和地下水重要的面源污染。全国农村生活污水年产生量多亿,平均处理率%左右,

其他均就近排往农舍附近的沟渠,因此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很大。

。农村面源污染问题

.畜禽养殖业的污染

我国畜禽养殖规模发展迅速,目前全国大中型畜禽养殖场已近万多家,

每年产生的畜禽粪便约亿,(化学需氧量)产生量多万,是全国工业和城市排放量的倍多,已经成为农村主要污染源。

.农用薄膜的大量使用

我国农膜使用面积已突破亿亩,年残留量高达万。大部分农膜不易分解,

不但破坏了土壤结构,阻碍了作物根系对水的吸收和生长发育,降低了土壤肥力,

造成地下水难以下渗,而且残膜在分解过程中会析出铅、锡、酞酸脂类化合物等有毒物质,造成新的土壤环境污染。

.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

农药、化肥的利用率只有%~%左右,绝大部分挥发到空气中或从排水沟渠流失,

因而造成土壤、地下水、地表水和空气污染,进而通过呼吸或食物链影响人类身体健康。

.秸秆焚烧

在历史上,

我国秸秆多作为替代薪柴使用,现在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条件的改善,煤炭、液化气等开始作为农村燃料代替了秸秆。

此外,以秸秆为原料的小造纸厂全部被取消,也使大量秸秆成为无用废弃物。

我国每年秸秆产生量为亿,其中有约%未得到有效的处理和利用。

由于这些秸秆未能很好利用,

又无处存放,压占大量土地,所以农民只有一烧了之。

每年夏秋两季就会出现焚烧秸秆的现象。秸秆焚烧不仅浪费了资源,

而且严重地污染大气环境,焚烧时所产生的烟尘,降低了大气环境质量,还造成了航空、铁路、公路的交通事故。

。乡镇企业污染

随着城市污染控制力度的加强,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向农村地区转移增加,

成为农村新的污染源。由于进入乡镇的企业主要集中在造纸、印染、电镀、化工、建材等少数产业和土法炼磺、炼焦等落后技术上,大多数设备相对落后,产品技术层次不高,

在加上监督管理不力以及企业的环保意识较差等原因,因而环境污染严重。农村工业污染已使全国.万的耕地遭到严重破坏,

占全国耕地总量的.%。

二、防治对策

。强化资金保障制度,加强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要解决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就必须落实好资金保障制度。目前,我国是通过逐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来解决资金问题。首先中央和地方政府均按照一定比例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环境保护,

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投入资金的制度安排,研究制定乡镇和村庄两级投入制度。其次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

。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完善农村环境监管体系

逐步建立覆盖农村的环境管理组织体系,

形成“层级职责清晰、面上责任落实、运转制度保障、防治公众参与”的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新格局。

。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参与意识

一是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教育,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调动农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推广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

二是要开展环境保护知识和技能培训活动,

培养农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能力。

三是要广泛听取农民对涉及自身环境权益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的意见,尊重农民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维护农民的环境权益。

。依靠科技力量,大力发展新型农业

把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的精华有机结合,

采取秸秆还田、作物倒茬轮作和生物固氮等措施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地力。

。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环保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

通过推行农村和农业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能够促进各级政府领导层层对本辖区农业环境质量负责,并通过量化指标考核,使农业环境保护工作具体化,

并切实得到落实。

参考文献

[]李干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理论前沿,():~。

[]陈润羊。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初探[]。环境保护,

():~。

[]刘菁。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及防治对策[]。河南农业,():。

[]曾鸣,谢淑娟。中国农村环境问题研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

[]俱国鹏,房妮。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现状及防治对策[]。科技信息,():。

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篇

关键词:农村环境污染环境保护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示码:

一、会同县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会同县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山区县,境内树木繁多,

农村居民居住分散,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随着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其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环境质量每况日下。

一是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收集处理设施、设备滞后,生活污染日显突出;二是畜禽散养,废水、废渣排入环境造成污染;

三是农业生产过程农药、化肥、农膜不合理使用造成面源污染;

四是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加剧了农村环境污染。这些形成了面源污染与点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

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的农村环境新格局。

二、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

(一)面源污染问题:()大量化肥、农药、农用柴油、农膜、生长调节剂等农用产品的不科学使用和处置是农业面源污染来源之一。生长调节剂造成了农村小环境质量恶化、土壤土质及肥力的下降,影响农产品安全。

农民在生产中使用的农膜,基本未回收,随便丢弃,造成农村环境中难降解的白色污染。

()目前会同县共有大中型养殖场家,

化学需氧量产生量为吨,氨氮.吨。已成为农村主要污染源,而会同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污染防治水平较低,大量养殖废水和畜禽粪便未经处理直接进入土壤、河道中,

对土壤和水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二)农村生活污染:()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村民消费观念与消费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人均产生的垃圾量逐年增加。人口逐年增多,

垃圾排放总量也加速增长。据调查,

按人均垃圾日产生量为.公斤计算。会同县农业人口每天垃圾产生量为吨,

年垃圾产生量约.万吨,生活垃圾主要包括厨余、废纸、塑料、废衣物、废建材等。其中有机废弃物厨余和废纸占%以上。生产垃圾主要为秸秆、塑料棚膜、农药瓶等。目前,

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程度偏低,垃圾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河堤等地方散乱丢弃和堆放,甚至进入河道水体,不仅损害水利设施,

还对土壤、水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

()农村生活污水来源主要为人粪便、厨房产生的污水、家庭清洁、生活垃圾堆放渗滤等产生的污水,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氨基酸、动植物脂肪、尿素和氨、肥皂及合成洗涤剂等物质。

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增长,基本都是不经处理直接外排进入农舍附近的沟渠,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随着城市污染治理力度的加大,

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向农村地区转移增加。会同县地处偏远山区,

境内森林资源较为丰富,成为了造纸、化工、冶炼、建材等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理想迁入地,成为了农村新的污染源。由于监督管理不力,

企业环境意识较差,利益驱动等因素,导致农村环境污染加剧。目前会同县农村工矿企业和固体废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占到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污染物处理水平低下,

加之乡镇企业布局不合理,给农村环境容量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三、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对策:()目前我县农民的整体素质偏低,环保意识淡薄,对环境质量缺乏迫切要求。

因此,人为破坏环境问题十分突出,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做好几个方面工作:一、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环保知识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县委党校培养干部,

中、小学课堂宣传环保生态知识,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调动农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广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

二、开展环境保护知识和技能培训活动,

培养农民参与环保能力。

三、广泛听取农民对涉及自身环境权益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的意见,尊重农民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解决农村环境基础设施问题,

必须落实好资金。借鉴发达国家经验,

我国已实行中央和地方政府按照一定比例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环境保护的制度。我县去年争取万中央资金用于农村环境整治,

筹集资金主要优先用在两个方面:一是推进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和无害化处理建设。按照中心镇、一般乡镇、村庄区域区分,制定不同标准、分类组织实施。

把农村垃圾处理纳入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由政府投资,采取“户分类、村收集,

乡运输,县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全面处理。二是处理农村生活污水,

主要采用净化沼气池,小型人工湿地等方式分散处理。将农村净化沼气池建设与改厕、改厨、改圈结合,

提高污水处理率。()把现代科技与传统农业技术结合。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

积极引导农民科学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

提倡和推广有机肥料,支持创办规模化养殖场,采用科学化的排污治理手段,

把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相关加工业结合起来,建立新型生态农业体系,走循环经济之路,加大实用型沼气工程的建设,实施畜禽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使农业经济走上了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达到了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的统一。()目前全县农村环境监管工作水平刚刚起步,地方政府应高度重视,

逐步建立乡、村两级的环境管理体系,加大农村工矿企业污染监管和治理力度,禁止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城镇垃圾从城市向农村转移,

严格执法,认真抓好农村地区工矿企业污染减排,不能达标的企业限期治理、限产限排直至关闭,

严格环境准入审批制度,

淘汰污染严重的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引进生产技术先进、节能环保的项目,遏制农村工矿企业给农村环境造成污染。

参考文献

[]刘菁。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及防治对策[]。河南农业()。

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篇

关键词:环境污染;

坏境危害;治理措施

一、惠州市农村环境污染的来源

惠州市地处珠三角东部,全市个办事处,

个乡镇,农业人口万人,

耕地面积约万亩,其中重污染企业有:汝湖镇个(电镀、养殖废物处置、食品),横沥镇:个(水泥),

永湖镇个(造纸、废物处置、化工),梁化镇个(养殖、纺织、食品),白花镇个(水泥等),永汉镇个(造纸、水泥、纺织等),从这个选取的乡镇来说,

基本能代表全市乡镇的发展水平,从调查结果看,

当前我市广大农村因环境污染问题相当严重,缺乏有效的监管和自律行为,

农村污染局面日益恶化,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农村生活、生产环境现状令人担忧。经对我市部分农村地区的实地走查和分析,我市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生活废弃物造成的环境污染

我市农村生活废气物造成的污染主要包括三方面:

、农村生活中的垃圾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的收入不断提高,但令人遗憾的是环境卫生不但没有改观,反而污染更为严重。

垃圾成分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农村产生的生活垃圾是可以就地化解、循环使用的,现在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得塑料和电子等产品产生的难以降解的废品占比例越来越大。塑料包装、变质食品、腐烂植物、废弃物、废电池、破旧衣物,

甚至死亡家畜等垃圾在腐败过程中经渗透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白色污染”严重。影响农村地区的环境卫生,极易导致一些流行性疾病的发生与传播,

直接危害农民的身体健康。

、农村建设中遗留的污染物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

大部分农村地区改良或修建了道路、桥梁、房屋等基础设施,

将大批落后的、污染严重的工业项目和工业生产设施转移到农村,各种废旧建筑材料等垃圾随意堆放,时垃圾收集房基本未配套,生活垃圾绝大部分未能实现无害化处理,

造成某些乡镇特别是中远郊农村产生的生活垃圾多在生活区、生产区、农田、河边等处堆积。

、落后的能源利用方式

在农村,能源利用主要是焚烧木材和煤炭,每年一到收后种前,农民往往利用秸秆焚烧煮水煮,

一火点燃,漫天遍野,

烟雾弥漫,浮尘滚滚,不仅对资源是一种极大的浪费,破坏了土壤结构,同时污染了农村和市区的空气和环境,

产出的大量烟尘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对人体健康极为不利。

这并伴随着森林面积的不断减少,给我市大气环境质量也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导致土壤有机质减少,局部土壤条件恶化。我市约有.%土地受到水土流失危害,

土壤有机质以每年%的速度下降。

(二)农业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

这主要包括农业生产中的废气物、家畜禽粪便和秸秆焚烧产生的大气污染。

、农业生产中的污染主要是来自农药、化肥的使用和焚烧秸杆等。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温饱即足,

只顾眼前利益,没有长远打算,农民的环境意识不高,

为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广大农民盲目地提高化肥、农药施用强度,

使耕地和地下水受到了大面积污染。有害物质带入河流污染农灌水,使蔬菜有机磷农药、亚硝酸盐、重金属含量都明显超标。而研究表明化肥的流失量大,土壤吸收率一般保持在%,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也对植物、土壤的残留影响很大,尤其是剧毒农药和生产激素不但破坏了农产品品质,

使农产品残留问题突出,大家吃了这些蔬菜会产生致癌、致畸形和致突变的后果,不仅影响我们这一代人,还会影响女性,

影响我们的下一代和再下一代,

而且在大气、土壤、水体间残留短期内难以消减。

、随着我市农业生产能力的大幅度提高,畜禽养殖业也迅速发展起来,养殖多为无序分散状况,

而且数量较多,大量畜禽粪尿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造成当地环境特别是地下水污染。

这成为了现已成为农村一大新的污染源。我市的畜禽养殖场区大多建于村民居所附近或村庄周围,

养殖管理方法不科学,量畜禽粪尿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部分甚至堆放于村民住所附近,气温较高时极易滋生蚊蝇,

也会诱发疾病,下雨天气时,粪便受雨水冲刷,

对周边的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一定污染,其中所含病原体也对人群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

我市农村大部分畜禽养殖点养殖条件简陋,

布局不合理,

没有采用有效地通风和密封设施,加之畜禽粪便乱堆乱放,

对大气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据统计,全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年粪尿产生量达.万吨,

年粪尿还田总量.万吨,

综合利用率达到.%,

但这种利用是原始的、低层次的,仍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污染。

、田间旷野焚烧秸秆。

农民传统上用秸秆烧火做饭、养畜、积肥还田。近年来,

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秸秆产量增长迅速,综合利用技术却跟不上。农民收割之后焚烧秸秆,成为我市多年来较为普遍的现象。

经过近几年的治理整顿,大面积焚烧现象已明显减少,但以各种方式小面积的焚烧现象在我市农村地区仍然比较普遍。

农民便在田间焚烧秸秆,

产出的大量烟尘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极为不利并加大了温室效应。

(三)农村乡镇企业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

乡镇企业是我市农村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形式,乡镇企业在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和丰富物质供给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但乡镇企业的发展无一例外的伴随着对当地资源和环境的超量和无偿“开采”,工业生产的“三废”却又成为污染农村自然环境的又一污染源头。

乡镇企业多处于村镇、农田附近,这些企业往往规模小,

设备迂腐简陋,工艺技巧落后,单位产品的能耗、物耗都很高,污染较为严重,

归总起来乡镇企业污染主要是“三废”对环境的作用。

、乡镇企业排放废气。

由于乡镇企业设备不够健全,加之技术落后,一般会直接排放废气于空气中。城镇废水、生活垃圾和废渣处理的环境保护设施建设地点多数在城郊农村,

这些设施产生的废气、渗滤液、污泥在周围环境消纳。由于不重视对农村二次污染控制,城市垃圾和污泥的不适当利用在一些地方已经造成污染,引起厂民纠纷。很多地方出现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位置难寻,

对附近村民的日常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且严重污染了大气环境。

、我市农村乡镇企业,大部分规模较小,

生产方式和技术落后,大部分乡镇企业无法对污水的排放做净化和再处理,污水直接排放出去。这样含有大量有害元素的污水,

特别是造纸制药等行业排放的含有强酸强碱化合物、重金属等的污水就直接进入了河流、土壤等,对农业环境的污染影响很大。同时,

农民的环保意识差,加上处所领导为搞活农村经济又给污染企业做掩护,从而导致农村环境污染越加严重。

、乡镇企业建设,生产过程中随意放置的固体垃圾,

特别是水泥厂、造纸厂、化工厂以及冶炼厂等,

其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基本上未经安全处理就直接堆放或填埋,有些危险废渣直接应用到农田或农业作坊,所生产的产品被城乡居民使用。有些进入农田,间接进入粮食、蔬菜和水果中。

废旧电器拆解造成重金属、毒性有机物污染在一些地方有加重趋势。而这些方面的污染在很多地方没有引起重视,个别地方甚至作为资源循环的经验进行推广,

其危害是加倍的。

对环境造成了潜在威胁。

二、惠州市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分析

造成我市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农民环保知识匮乏,

环境保护能力低下

我市农民受传统观念和习俗的影响,加之自身文化层次水平的限制,

农民在环境知识、环境问题及环境政策、法规,环境权益的认知水平偏低。

对处理生活废弃物方式的不科学和不重视,

加之传统生活区和生产区一体化使得我省农村环境污染具备了发生的源头。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片面追求数量而忽视农产品质量,对科学用药、平衡施肥知之甚少,不能根据作物生长规律、土壤养分状况进行测土配法施肥,

只是一味单纯地加大剂量滥施农药,盲目施肥,

结果不仅造成化肥农药利用率不高,而且对环境污染严重。

(二)农村环境立法不健全、环境管理机构不完善

农村环保法制不健全,使我市环境保护缺乏有利保障。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全国农村环境保护的立法不完善,使得某些环境执法活动无法可依。

我国的环境保护立法,

初步形成了一个以年通过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为主体的法律法规体系,里面诸多法规虽然都有涉及农业环境保护,在一开始对农村环保工作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这一法律法规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二、环境管理体制不健全,监督力度不足,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目前我市环保部门还没有健全农业环境监测的专门机构,设备落后和业务经费短缺,对农业环境还没有常规监测。

多数农产品既无一套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也缺乏产品质量检测标准,更缺乏必要的检测监督手段。加上专职人员环保法律意识淡薄,基层的干部和农民为改变落后的现状,

一味提高本地区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甚至乡、镇领导认为只要经济上去了,

自然一切都会搞好的,对农村环境管理和保护往往放置末尾。这种观念以至于使农村环境破坏与污染日益加重。

(三)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导致污染治理不力

我市在环境保护建设中,占大面积的农村环境治理与保护方面的财政投入,

远远低于城市环境管理治理的投入。

城乡分治战略使城市和农村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现象。具体到环保领域,

主要指城乡地区在获取资源、利益与承担环保责任上严重不协调。

长期以来,中国污染防治投资几乎全部投到工业和城市。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扩散,而农村从财政渠道却几乎得不到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资金,也难以申请到用于专项治理的排污费。

由于农村土地等资源产权关系不明晰,致使农村的环境资源具有一定的“公共属性”,造成几乎没有有效的经济手段,对农业生产中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的部分给予一定补偿,

对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的部分收取一定费用,实际上鼓励了农村居民采用掠夺式生产方式。

环境污染从城市转嫁到农村,而农村却没有足够的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资金以及用于专项治理的排污费。使得农村污染治理基础滞后,难以形成治污市场,从而使污染加剧。

(四)农民对环境的需求不高

我市的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生活条件也相对较差,农民的素质普遍较低。农民为改变贫穷落后的现状,只是单纯的追求经济利益,

往往忽视了对环境的要求和生态保护,

以任意消耗资源和排放废弃物破坏人类生态条件为代价,忽视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我们深入农村调研时,指着门前、路边的垃圾、到处乱扔的塑料袋,

问村民:“你们就看着这样脏,也不管吗?”村民的答复几乎都是“我们农村就是这样子的”。

滥施滥用农药化肥、滥捕滥杀野生动物,随意丢弃生产生活废弃物等行为,农村生物多样性被破坏,土壤、河流、湖泊和地下水被污染,

再加上农村垃圾没有进行专门处理,农村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农民长时期的习惯式的劳动生产,并没有意识到生活质量、身体质量与生活环境的密切关系。

这样就缺乏了对环境保护的主动性,没有积累下环境保护治理经验,

使得农村环境污染处于一种放任自由的状态。

三、治理惠州市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农村环境保护是我市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环境保护和建设,

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而且也关系到我市的整体发展与繁荣,一旦农民赖以生存的环境受到污染,

农村经济发展就会严重受到制约。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治理农村环境污染。

(一)建立和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制

建议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研究制订经济发展规划时,

要研究生态环境建设;在经济开发和项目建设时,

严格执行生态环境有关法律法规,在项目设计中充分考虑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相应的评估报告;工程验收时,

要同时检查生态环境措施的落实情况。

(二)加大城镇污染治理力度

防治乡镇企业的污染,就要按照环境功能区划、工业企业相对集中的原则,科学规划村镇工业布局,集中控制并治理污染物;

取缔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乡镇企业建设,生产过程中随意放置的固体垃圾,特别是水泥厂、造纸厂、化工厂以及冶炼厂等,其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基本上未经安全处理就直接堆放或填埋,

对环境造成了潜在威胁。必须坚决制止剧毒污染物、强致癌物和污染严重的生产项目实施,建议对城镇生活垃圾的处理,结合环境条件和人员密集情况,

由政府统一规划,

分片收集,

集中处理。对较分散的农村,则大力推广农村沼气技术,将人畜废弃物和其他有机废弃物通过沼气池来消化。对人口较多城镇和生活污水直接流入东江、西枝江的城镇,

则要求其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三)科学编制城镇环保规划以控制污染源

建议每个城镇在编制城镇建设规划的同时,编制好与城镇其他专业规划平行的环保规划。

而且还必须有具体的工程项目作为支撑。城镇环保规划编制还要遵循“居民进区、工业进园”的原则,对城镇进行环境功能分区,统筹考虑城镇工业发展方向、城镇建设规模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要严防重污染行业企业向农村转移。同时,应加强对城镇环保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和实施监督。

要进一步优化城镇的经济布局。

处于城市饮用水源上游的汝湖、横沥、泰美、矮陂、观音阁、芦洲、马安、水口、小金口等地,建议实行限制开发,禁止审批电镀、造纸、线路板、制革、漂染、化工等水污染型产业,保护饮用水安全。

各有关部门应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共同推进全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防治乡镇企业的污染,就要按照环境功能区划、工业企业相对集中的原则,

科学规划村镇工业布局,集中控制并治理污染物;

取缔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必须坚决制止剧毒污染物、强致癌物和污染严重的生产项目实施,

对现存严重污染环境的生产项目要依法实施关停或限期整理,严格控制污染企业向农村转移,禁止向农业生产基地超标排放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倾倒处置工业固体废物和城镇生活垃圾,控制工业、生活“三废”对农业环境的污染。

乡镇企业的加工生产要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淘汰陈旧设备,最大限度提高物质产品转化率,减少污染排放。

防止城市工业污染向乡镇转移,有关部门要加强指导、监督,使乡镇企业的发展起点要高,

加大对乡镇企业污染的经济处罚力度,使其能够自觉维护生产环境,

进行污染治理。

(四)加强环保能力建设

建议在工业企业比较多的乡镇,设置镇环保所,作为市、县(区)环保局的派出机构,强化对城镇和农村环境的直接监管。要提高环境应急事件处理能力。

建议凡是污染源都要尽快建立环境污染应急事件快速反应系统,

配置应急监测和监控设备,切实提高处理环境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关键是要把广大农民群众发动起来。

利用信息公开化,

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广泛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环保宣传和科普教育,如:结合科技扶贫、文艺下乡和每年的环保日活动,

联合妇联、工会、科协和一些社会团体,大力开展环保知识下乡活动。让广大农民了解我市农村存在的环境污染状况和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引导农民树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生态的理念;

同时借助社会舆论的宣传,在全体农民中广泛开展保护环境的公德教育,

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培养人们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使人们自觉保护自己生存的环境。此外,政府可以组织力量编写贴近我市农村生活,通俗易懂的环保宣传手册和宣传画,

教育广大农民在日常生活中注重环境保护,

不乱扔垃圾、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等。

(五)加强城镇环保投入

建议各级政府把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保证其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全市个中心镇和沿东江、西枝江所在镇及主要景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的镇是城镇生态环境的重点,

建议这些镇作为环保投入重点镇,力争在―年内都能完成生活污水处理厂和生活垃圾处理场的建设。在农村环境保护方面,惠州市各级政府应该调整财政投入结构和方式,

增加适量的资金与人力投入,相应的政府领导也要积极响应为广大农村地区人口考虑,改善硬件设施和服务,让人们切实感受到领导的关怀。

紧制定农村环境规划,坚持以人为本、合理布局、统筹兼顾的原则,以改善农村环境基础设施为重点,

高起点建设农村人口居住点,改善生存条件,远离污染源。

具体的方法有:可以建设一些小型的环保基础设施,例如像农村污水和垃圾排放处理系统。

(六)加强生态建设

为确保惠州建设成绿色生态惠州,建议还要进一步增强各级、各部门的责任意识,

提高全民绿化、生态、文明意识。在引进新品种发展速生丰产林时,

要严格杜绝先毁林再造林的现象发生。惠州市政府应该增加农业科技的投入,

改善农业科学技术人员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

真正做到科技兴农。积极引进环保技术,推动乡镇工业向生态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业的绿色生产,

推进可再生资源与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建立低消耗、高效益的经济结构。

不断加大对农业设施投入力度,改进种植技术,

建设无公害草莓、蔬菜示范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启动“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成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推广规模养殖综合养殖技术。

带动休闲旅游观光农业的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不仅拉动了农民的收入,调动了农村调整种植结构积极性,也对传统种植作物带来的面源污染的减少产生积极作用,

农业生态环境得到基本改善,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推广生态农业是落实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

各有关部门应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心协力,

共同推进全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四、结束语

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篇

关键词:农村环境污染可持续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当然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现状

.现代化农业生产带来的环境问题

现代化农业政策的推出,

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同时各种化学药剂的使用也进一步加剧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各种肥料、农药以及生长调节剂等农用物资,

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使用,导致农业生产环境质量日益下降,

不仅对农村产业的持续发展造成不良影响,也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农业现代化的副作用主要表现在:首先,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过多的使用化学肥料,

原有的有机肥料大幅减少,导致土壤中含有的氮磷钾成分严重不均衡,造成了土壤板结,并且降低了土地的耕作质量;

肥料利用率过低,同时造成了土壤以及肥料养分的浪费和流失,这些流失的肥料随着雨水流入地下以及河流湖泊中,造成水体污染以及湖泊富营养化;再次,

过量使用化学肥料,

农药使用过多,尤其是对有机磷等农药的过量使用,

导致了农业蔬菜中的化学成分超标,有机农药残留量过多;此外,在农业生产过程中,

包括农用覆盖地膜、农药空瓶以及其他的包装袋等,这些塑料制品很难被土壤吸收,

并且腐化的时间较长,不能够对其进行妥善处理,导致农用耕地的污染。

.工业污染问题

在农村自然经济具有较为稳固的基础,

农村工业化以及农村农业工业化发展基本上都是较低技术含量的粗放式经营发展,在发展工业的过程中并没有意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牺牲环境换来农村经济的发展,本身就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随着这种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发展,不仅导致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同时也给日后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带来困难。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以及废渣等不断地被排放到河流。

很多企业为了获取私利,不惜牺牲当地环境,私自排放污水,

并且不按照国家规定进行污水处理,并且躲避执法部门的检查,对农村的可持续发展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

.环境保护、管理措施不完善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

加快了农村建设的现代化发展。

但是农民作为一个特殊群体,

缺乏足够的环保意识,短时间内不能满足现代城市的要求。除此之外,当前经济发展水平没有达到足够高度,

城镇的环保措施以及基本措施仍不完善,在城镇以及农村出现脏乱差的现象;最为直接的表现就是垃圾随意堆放,

缺乏环保意识,生活污水随意排放,造成地下水以及周围环境污染,并且得不到及时的处理。

一般而言,城市的垃圾处理厂设在郊区,而郊区距离农村较近,因而农村承受了城市和农村自身的垃圾,

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

.农民环保意识有待提高

我国的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部分地区已经达到了小康的生活标准,

但是不可否认,很多农民文化水平较低,

环保意识尤为欠缺。在发展农村经济的过程中,没有加大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力度。

为了提升农村经济效益,获取经济价值不断的损害环境,大量树木被伐,水土流失以及土地荒漠化现象不断加重。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滥用化学农资的现象十分严重,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农村短期利益让很多人失去了环境保护意识,

造成生态失衡,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积极推广农业科技标准化

农业技术的推广需要制定统一的标准,将农业技术与经济和管理有机统一起来,这也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可持续发的基础。建立科学的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机制,

是实现粗放型向集约型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改变的重要条件。而且推广农业技术标准化的推广,

也是提高农村环境质量,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只有将科学农业技术与环境治理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加快农村经济的生态环境发展。

.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管理机制

以乡、镇为单位设立农村基层环境保护组织,

在新农村建设中指导和督促建设的环保整体规划和建设工作,并根据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法规赋予该组织一定的环境保护执法权力,确保其执法的严肃性。同时要切实加强和完善农村环境管理制度建设,加大农村环境保护的政策扶持力度,

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促使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

轨道。

.强化农村环境保护综合管理整治力度

积极开展农村环境污染综合治理,

重点抓好水污染治理、饮用水源保护、固体废弃物治理、人畜粪便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加大农村环保执法力度,对于高能耗、高污染的乡镇企业进行环境污染状况评估,对不符合治污排污标准的厂矿企业停产整顿,达不到治污标准的企业必须关停。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完善农村工业化发展

在农村工业化发展的过程中,治理农村工业化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可以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减少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

不断发展污染小、性价比高的企业,在源头上对农村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此外,大力发展污染治理企业,

促进农村工业化发展与环境保护以及污染治理产业的共同发展。同时,

不断促进农村经济的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建立农村工业化发展的循环经济发展体系。

提高农村工业化的产业化以及规模化,

促进农村工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

结语

农村环境恶化问题关系到广大农村居民的身心健康,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成效,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绊脚石,

应加大力度,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防止其进一步恶化。

促进乡镇企业转型升级并由分散发展向集约化发展转变,加强宣传教育,

增强农村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这也是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

参考文献

[]白洋。农村水污染问题初探,

现状成因及对策[]。中国环境法网。。

[]陈卫华,郭益峰,管宏云,

等。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成因分析[]。江苏环境科技,,

():-。

[]苏杨,马宙宙。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刘荣章,

翁伯琦,曾玉荣。农业循环经济:政策与技术[]。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篇

农村环境污染既有历史和现实原因,也有工业化浪潮的冲击与农村产业化结构调整的影响,同时更有经济技术落后的制约,

环保法制缺失的无奈。具体而言,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农民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农民是农村环保的主体,其环保法律意识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村环境好坏。但沿袭已久的农耕方式,

环保知识的匮乏,造成广大农民在不直接危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对环境、生态、污染不十分关心。具体行动上,

许多农民不注意日常生活中的环保,随意排放生活污水,随意丢弃、堆积生活垃圾,且将此类陋习视为天经地义;

一些农民只顾眼前利益,无节制地使用农药、化肥。由于对环保知识和法律的无知,有些农民在自身合法利益受到环境污染损害后,不知道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其次,提防政府监管不力。现行环境管理体制以单一的行政强制和直接控制为主要执法手段,但由于农村环境机构缺失和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特殊性,

致使现有法律体系往往失去可操作性。监管部门大量、直接采用的简单并略显粗暴的行政控制手段根本不能真正解决问题。某些地方政府对本地区农村环境污染不检查、不督促,更不愿意投入人、财、物进行治理,致使环保在一些乡村基本上处于无人监管状态。

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增长率,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甚至提出“宁可穷死”的荒谬口号。在招商引资过程中,

忽视项目的环境负面效应,盲目引进,甚至明知污染环境严重,也要引进。

第三,农村环保法规缺失。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以《环境保护法》为主体的环保法规体系,

但在一些重要领域和环节上还存在一定空白,特别是上述法规大多是针对城市环境污染,尚无一步专项的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法规,有关农村环保的法律规定分散在法律文件中,且相当内容属于原则性规定,

实践中难以操作。如罚则部分,大都规定得过于简单、笼统,

缺乏具体处罚措施、处罚额度,以致难以落实。农村环保法规“少”“散”“软”的状况,

客观上导致某些地区非法排污猖獗,环境污染失控。

二、农村环境污染法律规制

根治农村环境污染,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只有多管齐下,综合治理,

才能逐步扭转生态失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从法律角度来看,应当着重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

加强环保法制宣传,

提高农村居民不知法。

相当多的农民对环境保护法一无所知,少数农民也仅听说过而已。对环境污染的性质认识不清。一些人将环境污染视为平常事,

无关大碍或仅视为不文明行为,认识不到其违法性。

要解决这些问题,

必须加强环保法制宣传。各级政府应通过多种渠道,广泛、深入、持久地进行环保法制宣传,

使环保知识进村、进户、到人,让广大农村知道环境保护是基本国策,保护环境是法律义务;让农村掌握基本的环保法律规定,

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懂得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二,完善农村环保立法、使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法制化。农村环境污染点多面广,情况复杂,单靠环保专项行动不可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只有加强环保法制建设,

才是治本之道。当前,应尽快制订农村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法》。同时,

应注意对现有法律文件的整合与完善,提高法律的同意性和可操作性,保障落实。

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篇

一、充分认识农村环境面临的严峻问陋

国家环保局副局长吴晓青曾经指出,农村环境污染是“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与工作污染叠加,

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

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年代淘米洗莱、年代可以灌溉、年代垃圾覆盖,可谓是生动写照。现在的情况则更加严重。总体上说,

农村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药和化肥污染

近年来全国农药每年使用量万吨,化肥每年使用量多万吨。

这些投入农田的农药化肥,农作物只能吸收其中的三分之一左右,绝大部分进入了土壤、水系和残留农产品之中。

据专家统计,我国目前受到农药污染的耕地在万-万之间,大部分耕地质量退化。另据农业部组织的抽样调查,粮食中的农药检出率高达.%,

农药残留的超标率也高达.%。而农药残留和土壤中的农药转移,在蔬菜中的污染更为严重。

陕西省近年因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使地面平均残留率由.%上升到.%。四川省犍为县年使用化肥.万吨,使用强度达到/,

远远大于国家规定的/的标准。有害物质流入河流污染水质,产生大量富营养,蔬菜的有机磷农药、亚硝酸盐、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

全国食物集体中毒事件时有发生。

(二)生活和养殖垃圾污染

这包括生活用水、人畜家禽粪便、塑料薄膜白色污染等。许多农民群众生活垃圾随处排放,蚊蝇滋生,气味难闻。

据保守粗算,

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假如该村民小组有个人口,那么每年的不含水分的生活垃圾排出量就有吨左右。加上各类家禽、牲畜和其他动物,一个村民小组每年生活垃圾排出量要达到电至屯左右。

浙江省宁海县,仅畜禽养殖排放每年达到.吨,畜禽养殖业污染比例达到%,远远大于工业污染的排放量。

全国农村和小城镇每年产生生活污水万吨,几乎直接排入河中,

造成水源污染不断扩大,直接影响农村灌溉质量,

我国污灌面积年只有,年达到了。

白色的农用薄膜污染,

据国家有关部门调查,

我国每公顷农田耕地农用薄膜使用量平均,残片量一般在.-.,最高可达.,而且随着使用时阃的推移,

残片量将逐年增加。

(三)污泥和杂草污染

农村河道污泥长期无人采集和疏浚,昔日水丰鱼跃,

如今到处死水,昔日宽阔河流,如今举步可越,六、七十年代造福群众的大量水渠河道,

如今成了污泥累积、污染滋生的温床。

特别是累积的污泥与化肥产生的富营养、遗弃的杂草共同作用,使农村河道和道路村庄污染变得触目惊心。一些地方群众反映,

由于年久无人清理,许多河流污泥厚度达虱-左右,有的地方甚至超过一个人的高度。一条一公里长的河道,如果其宽度为,

那么就有多吨的污泥需要清除。通常每个村民小组的河道要达到左右。还有杂草树叶。由于利用不畅,可以说是铺天盖也。

同时,农业生产产生的秸杆,到处焚烧或遗弃田间地头,全国有%以上的农作物秸秆彩被有效利用。许多地方农村。每到夏秋季节,

燃烧秸杆烟雾四起,遮天蔽日,不仅造成大气污染,而且影响农民群众自身的生产生活安全。

近年来虽有改观,但进展不大,

成效不大,问题远远没有解决。

(四)乡村工业污染

乡村工业在发展、致富,繁荣“三农”拘同时,

却在严重损害农村环境,

小化工、小农药、小造纸、小水泥等,虽然给当地带来了一些眼前利益,但严重损害农村土壤、空气、水源等环境。尤其是随着产业转移,不少欠发达地区为了追求政绩和增加财政收入,

盲目引进不符合环保规定的工业项目,在自以为干出攻绩的同时,

却在严重损害着当地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一些地方环境保护部门受制于上级左右,放任工业项目的盲目引进,造成空气污染、土壤污染和水源污染。

目前,

我国农村中小企业废水和固体废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占工业污染物排放量的%以上,污染物处理率显著低于工业污染物平均处理率。

二、深刻分析农村环境问题的经济影响

农村环境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良好的农村环境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污染的环境则会影响和迟滞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综合起来讲,

农村环境的经济影响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环境自身价值

与整个环境一样,农村环境也具有资源作用,具有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也可以说具有物质性的商品价值和舒适性的服务价值。

从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来讲,

主要是指其中的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存在价值。印度一位教授曾经对一棵树算了两笔不同的账:一棵正常生长年的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值计算,最多值多美元,

但是如果按照它的生态效益来粗略测算,每年可以生产美元的氧气和价值美元的蛋白质,同时可以减轻大气污染价值美元、涵养水源价值美元等,由此可见,一棵树的价值不是美元,

而是万美元。农村土地是国土面积和耕地的组成部分,是农业生产的稀缺资源。美丽的山川,

静静的小河,

绿色的农田,清洁的空气,既是人们生存的资源,它为人们提供了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资料,又是人们生活的想往和追求,

可供旅游和休闲,

可以陶冶情操。天下第一村的江苏华西,闻名遐迩,但实地考察后感到,

环境文明仍有潜力,华西应该是有城有乡、有工有农、干净清洁,现代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环境文明相交融。如果这样,

华西村将更加美丽,

必将带来更大的环境增值。

(二)农村环境的净化作用

良好的生态环境,具有扩散、贮存、同化废弃物的机能。农村经济发展中,

不可避免地排放废弃物,环境对这些废弃物可以净化,如空气、水源、土壤等,对农村化肥、农药残留,对人畜家禽粪便,

都有净化作用,而农村的秸杆、杂草等的净化,

则需要较长的时间或周期。当然,农村经济发展如果超过农村环境的再生能力和承载消化能力,

环境污染就会加剧,

消弱环境的再生和承载净化能力,并反过

来最终影响农村经济自身的发展。此外,农村环境优美和村客整洁,

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农村环境优美也是人们千事创业、陶冶情操的必然要求;农村环境与农村精神文明密切相关,良好的环境可以可以培养文明乡风,形成良好的习惯。

(三)农村环境污染的直接经济影响

湖南省桃源县兴隆街乡竹园村,

原本如陶渊明笔下一样,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然而前不久由于引进一家化工厂,该村千余亩竹林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更严重的是被污染的竹子在市场上的价格被压得很低,从过去的论根而售,到后来论重而售,有时甚至论吨而售。竹子的工业污染尚且如此,

农药和化肥的污染则更为可怕。农药的污染前面已经提及,化肥污染影响同样不可小视,

其中以氮肥最大。

氮肥的过量使用。

在使禾木科作物籽粒含氮量及蛋白质含量增加的同时,也将导致氨基酸含量比例发生变化,损害其营养聚集;

过量使用磷肥,对蔬菜,水果中的有机酸、维生素等成分的含量及果实的大小、形状、着色、香味等带来一系列影响,并且磷肥中的副产品还可能对农产品带来污染。有专家认为,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人均收人%至%左右的增长,将因为农村环境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而被全面抵消。

(四)农村环境污染影响生命健康增加经济负担

农药通过食物链的作用,在人体内蓄积,致使人体慢性中毒,

它破坏人体的生物酶,引起人的神经系统功能失调,使人的身体产生病变。杀虫剂类的化学农药污染,

具有“致癌、致畸、致遗传突变”的危害,是广大农村近十几年来患病率增高尤其是疑难杂症等。

怪病”多发的最主要的原因。化肥通过食物对人体产生危害,并形成重金属污染。

同时,农用薄膜的遗弃和燃烧、秸杆杂草的遗弃和燃烧,

生活污水和人畜禽粪便不当处理等,

都会对农民群众的生体健康产生危害。这些污染不仅自身影响农民群众健康,还通过空气、水源等“害人”,全国城乡患病的%、死亡的%,

都与用水不洁有着直接的关系。农村人口中与环境污染密切相关的恶性肿瘤死亡率逐步上升,从年的。‰上升到年的.%。环境与健康的关联度目前尚无法确定,

但环境污染损害健康的共识肯定是一致的。改革开放以来,等经济指标年年公布,而涉及农民群众发病率、癌症发病率、污染程度、污染与发病的关系等,

公布的不多,研究的不够深入。

加强新农村新环境建设,要加强农村环境污染与各种疾病关系的分析研究,不能因为农村环境污染与农民群众健康关联度不清而麻木不仁,或者采用污染的方式发展农村经济。

三、治理农村环境问题的经济政策选择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表明,

经济发展的初步阶段,环境恶化与人均呈正向变化关系,当人均达到一定水平后,二者表现为反向变化关系。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关系总体上说应该处于正向变化关系,

但这决不意味着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环境污染无所作为。我们要坚持以经济政策为主导,以市场机制为方向,针对农民群众的特点,

针对农村环境污染面广量大的实际,

针对解决环境污染可能遇到的实际困难,多措并举,多管齐下,

组织和引导农民群众投身到农村环境建设中去。

(一)实行农村环境建设激励政策,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基础建设

解决农村环境问题,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垒面发展和协调发展的观念,充分认识农村环境建设对于保持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坚持以经济手段为主,

以行政手段为推力,以市场手段为结合点,

动员全体农民群众,打一场农村环境建设的翻身仗,在高起点、高水平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环境建设,让农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

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

。全面清理疏浚河道

紧密结合水利建设规划,制定农村河道疏浚计划,

明确总体任务,采取可行措施,逐步抓好落实。将疏浚河道作为水利建设的重要任务,

组织农民群众利用冬春季节,进行疏浚清理,并实行科学严格的监督检查,防止走过场和流于形式。支持和鼓励将疏浚河道与发展农村建材结合起来,

用疏浚河道取出的污泥制作砖瓦等农村建材,供农村建桥铺路或者建造房屋使用。适应现有水系和农田灌溉要求,完善农村河道布局规划,如疏浚成本大于新开挖成本,

可以以开新河填旧河的办法,

将污泥沉积的河道作废。对于经过疏浚和新开挖的河道,要从头抓起,从严管理,

按照谁维护、谁负责、谁受益的原则,与经济利益挂钩,明确区划,分解任务,落实责任,

形成农村河道环境建设的长效机制。

。全面清理秸杆杂草

对于当前农村河道中的芦苇、水草,道路两旁,田埂地头的杂草树叶,以及春秋农作物秸杆,采取三种方式分流处理:一是造肥,

主要是河中水草、毒夏季芦苇、道路和田埂地头的杂草树叶等,要按照就近耕地和方便施肥的要求,与责任田、承包地、自留地、十便地承包数量挂钩,由承包群众承包清理,并与疏浚河道挖出的污泥搅拌发酵,

沤制自然肥。二是对秸杆进行加工还田。对秸杆进行人工粉碎处理,深埋地下,或者与水草、粪便等搅和沤制堆肥,

从而减少腐熟期。三是发电,政府有关部门要继续加强对秸杆发电技术的支持和政策扶持,科学规划,

合理布局,畅通上网销售渠道,促进农村环保节能发电技术的快速发展。此外,还可以利用秸杆培育蘑菇,

对秸杆进行工业提炼加工,努力变废为宝。

。全面清理生活垃圾

在六、七十年代,化学肥料用量很少,

农业生产所用肥料,基本上靠积造自然肥,主要是人畜禽粪便做成的农家肥,

产量虽说低了些,但作物质量好。那时候,

不仅农村的人畜禽粪便被用于农作物施肥。就是县城甚至地市一级城市产生人畜禽粪便,也成为农业生产的“抢手货”。现在,

农村以至城镇、城市的人畜禽粪便无人问津,几成包袱。

就目前而言,处理农村人畜禽粪便,一方面,要进一步发展沼气技术,

将沼气技术的推广应用与新农村建设规划有机结合起来,进村入户,

鼓励和奖励使用。

另一方面,

逐步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将其纳入新农村建设之中,并教育和引导农民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再一方面。要加强塑料薄膜易解的研究和开发,

加快现有农村塑料薄膜的替代更新,

遏制白色污染势头。鉴于生活垃圾形成的特点和原因,

在清理生括垃圾中,要实行强力推动,

紧紧依靠群众,激发农民群众积极性,同时还要提供资金支持,群策群力解决农村生活垃圾问题。

。全面建设农村生态

大力发展连圩水产养殖,充分利用农村河网,由乡镇与水利部门配合,

放养各类鱼苗,实行承包养殖,进行规范管理,逐步恢复农村水上生态。

积极保护农村野生动物。对农村野生禽类、鸟类、爬行动物等。严格执行野生动物保护法,

加大放养力度,

加大对非法捕猎的打击力度,同时,要加强对农村野生动物繁殖

的支持,

尤其要注意繁殖保护有利于农作物保护的野生动物,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加大农村水利建设投入,对农村河网按照保护环境、提高水质、有利生产的原则,

进行金面规划设计,确保水利、环境、生产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继续推进农村植树造林,将植树造林与保护环境、保护生态、致富农民、促进生产结合起来,提高农村绿化覆盖面。

(二)实行控减农药和化肥使用政策,下决心解决农村污染的要害问题

建设整洁的农村环境,要抓住根本,

狠抓源头。针对与农村环境建设密切相关的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问题,引进配额制度,实行供应管理,从源头上采取措施,

限制化肥和农药使用量,

紧密配合做好建设农村清洁环境工作。

。采取切实措施,限制化肥使用量

一个时期以来,农业生产的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化肥被大量使用,

农民群众的肥料成本大幅上升,

土地的肥力大幅下降。

由于化肥的大量使用,形成对土地的掠夺式经营,在粮食高产丰收的同时,肉类、粮食、水果、蔬菜甚至蜜蜂、水产品等营养品质下降,

严重影响农产品质量,消费者包括农民群众自身普遍感到农副产品质量不如以前。

解决的办法,就是要坚持循序渐进,逐步限制对化肥的使用,鼓励使用自然肥和农家肥。

首先要把化肥的使用与耕地挂钩,明确每亩耕地化肥使用量,以乡为单位进行总量调控,

确保化肥使用量在现有基础上逐年下降。其次要控制化肥生产企业发展,确保化肥生产企业在现有基础上不再增加。再次要控制化肥产量,

对化肥企业实行指令性调控,规定化肥产量限额并严格执行不得突破。最后还要控制进口化肥数量,

严防化肥走私。

。采取切实措施,

限制农药使用量

与化肥残留超标并行的一个问题,是农药污染问题。六、七十年代,农作物治虫的一个办法之一,

是在田头放置水缸,

在水缸中架设煤油灯,引来害虫飞向灯光聚集,落入水中。当然,现代条件下不是要使用这种方法治理病虫害,

而是要借鉴这种思路,减少对农药的过度依赖。要把治理病虫害,贯穿于农业生产全过程,

立足于早,立足于防,善于运用人工的、机械的、生态的方法,

消灭害虫。要大力总结和推广无农药生产方法,组织广大农民群众实地学习、参加培训等,提高治理病虫害的本领。限制农药的方法,

大致的做法与限制化肥使用量的方法差不多,

从农药的生产企业,到生产产量。到田亩用药量,总体规划,微观指导,严密组织,

全面落实。

总的目标,

农药使用量要在现有水平上逐年下降,其基本前提是保证农作物质量赶上甚至超过国际标准,

通过限制农药使用量,推动我国农作物质量跨上新的台阶,实现农村环境建设和农民收入的双丰收。

。采取切实措施,改进化肥农药质量

我国化肥农药对农作物的危害,既是由于使用量过大,同时也是由于其自身质量不过关所致,

土话说就是毒性太大太强。限制化肥、农药使用量,提高农作物质量,改进农村环境,还要对化肥、农药的质量进行改进提高,

努力生产出高效低毒的化肥和农药。首先,

要适当加大对优质化肥农药研究开发的投入,特别是要鼓励高校和生产企业,把优质化肥农药的研究开发,作为服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制定计划,

明确目标,建立专题,组织攻关,

并注意成果的及时转化利用。其次,要搞好优质化肥农药进口工作,注意学习引进国外农业生产管理技术,

尤其是在化肥农药的研制、生产和使用方面,搞好引进,对优质化肥和农药搞好进口替代,

尽快改变我国农作物大量使用并且残留超标的问题。再次,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化肥农药的研究开发工作,

切实摆上位置,

认认真真地抓紧抓好,切实抓出成效。

(三)实行统筹城乡环境建设政策,

强化政府农村环境建设的责任

建设农村清洁环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涉及千百万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

做好这项艰巨而又意义重大的工作,

在紧紧依靠农民群众的同时,必须强化政府责任。把建设农村清洁环境,作为政府的一项公共职能,

作为一项造福人民群众的公共事业,从政策上、技术上、资金上、机制上实施强有力的组织领导。

。建立农村环境建设领导和工作机制

农村环境建设涉及党委、政府,

以及水利、环保、卫生、农工等机关和部门,应建立农村环境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党委、政府领导挂帅,有关部门参加,负责农村环境建设的领导、规划、组织和协调。

建立乡镇村容局,

确定编制,

落实人员,负责农村清洁环境建设过程中的监督检查,以及今后的日常监督管理,对农村环境开展执法监察。

制定农村清洁环境建设规划,

赋予组织领导机构工作职责和权利,明确农村清洁环境建设工作措施,

制定农村清洁环境建设标准。

。加大农村清洁环境建设资金支持

一是各级财政要把农村清洁环境建设纳入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事业,设立科目,

编造预算,专款专用。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财政要加大对农村清洁环境建设的转移支付力度,

市、县财政要立足现有基础,唱好主角,环保、水利、卫生等部门共同承担、共同兴办,努力保障农村清洁环境建设的资金需求。

二是解决好农村环境建设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阵痛”问题,

对于因限制使用化肥、农药以及改变农作物生产方法而降低的产量和增加的成本,给予政府补贴,同时。加强价格引导,

进行农作物产品绿色认证,使农民群众在产量出现波动的情况下,力求做到减产不减收。三是农民群众参加清洁环境建设,

可以与农村“两工”结合起来,也可以采取以资代劳的办法,

出资由政府统一组织实施。四是拓宽资金渠道,

争取国外援助、捐赠和赞助等,建立农村环境建设专项资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