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成语知识大全-小学初中高中作文-全民阅读!
所在位置: 首页 > 高一作文

微观经济学论文范文精选8篇(全文)【微观经济学论文选题方向】

http://www.jiayuanhq.com 2023-04-08 20:09:30

微观经济学论文篇 在我国经济不断走向世界。外贸依存度不断提高的今天。地方高校中的双语教学也逐渐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个关键点。而微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门基础课和核心课。因其类属于西方经济学。作为一门外来学科使得与国际经济理论密不可分。微观经济学采用中文教学原本就是国际经济理论本土化的一个过程。那么。积极开拓微观经济学双语教学模式。用西方经济学本身的母语进行教学逐渐成为许多高校选择。为提高教学质量,更好更快地培养优秀经济专业人才。对“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举措的探索及“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模式的实施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更多的跨国公司正在向着全球化的方向迈进。一改其国内发展的策略。转而实施全球化战略。因此需要越来越多的全球化人才。由于更多跨国公司进驻国内市场。我国企业也将随之进入国际市场。因此。无论国内外。都将需要更多的国际型人才。国际型经管人才须有国际化的视野和全球性的眼光。因此。高校重点培养目标之一便是复合全球型经管人才。而国外原版教材的引用。全球性思维的运用。使得双语教学能与国际先进教学模式接轨。更好的探究和学习西方先进管理思想、方法和国际惯例。以使学生能真正地同国际竞争对手与合作伙伴对抗及沟通。从而真正成为“面向全球市场竞争、具备全球经营头脑”的国际商务参与者和管理者。二、微观经济学双语教学模式探究目前国内外学者讨论得比较多的双语教学模式大抵有以下六种隔离式语言补救模式。过渡性双语教学模式。母语发展性双语教学模式。综合式丰富双语教学模式。双向式双语沉浸教学模式。"新殖民"式双语教学模式。这六种双语教学模式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目前隔离式语言补救模式和综合式丰富双语教学模式应用比较成功的,都要求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授课、还是沟通练习都使用外语。几乎完全不使用母语。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都很高。而过渡性双语教学模式比较适合初级阶段的双语教学。它是母语和外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较好的接受。不致于一开始就掉队或产生畏难情绪。微观经济学本科阶段的教学在考虑学生的英文水平和师资能力等综合因素的前提下。倾向于选择过渡性双语教学模式。该课程的双语教学在初期应采用过渡性双语教学模式。然后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适应。对经济学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基础和掌握。英文水平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后在过渡到综合式双语教学模式即就是英语授课为主。三、地方院校“微观经济学”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的措施(一)慎重选择教材。微观经济学课程有很多在国际上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教材。比如曼昆的《经济学原理》、萨缪尔森的《经济学》、罗伯特H.弗兰克的《微观经济学原理》、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范里安的《微观经济学分析》、平狄克的《微观经济学》等等。有些教材通俗易懂。妙趣横生。理论与精彩的案例微观经济学原理相结合。适合于初学者和非经济学专业学生学习和使用。有的难度较大。理论性较强。结构严谨。数学方法使用较多。适合经济学专业学生使用。在微观经济学双语教学过程中。原版教材的选择应注意既能反映经济学最新成果和动态。与实际经济生活联系紧密。又要注意难易程度。过难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弱化学习的积极性。过易会导致理论的掌握太浅显。达不到专业生专业学习的目的。(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双语课教学由于既有英文讲解又有时得配以必要的中文说明。就会减缓教学进度。使得教学内容量大。为了确保教学安排的顺利完成。教学进度安排和内容的安排是非常重要的。会直接影响总体教学效果以及教学任务。由于课堂上时间有限。因此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解决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所讲内容必须是重点。难点。而对于学生来说。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巩固就成了不得不做的一项学习任务。此外。学生还应配以适合的中文教材以便于更好的理解一些基本原理和概念。(三)构建师资实力强的双语教学队伍。双语教学对于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教师素质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教学水平和效果。除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理论能力以外。还需要具备较强的英文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并能够应用英语来清晰的表述经济学知识和原理。能将语言和知识完美的融合。同时还需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敏锐的全球化的视野和巧妙的教学艺术手段。对于地方院校来说。多数专业教师缺乏出国留学以及英语培训的经历。因此对于双语教学还是难以驾驭。造成教师累学生苦且教学效果得不到保证。致使双语教学流于形式或变成英语学习。继而影响的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对于地方院校来说。当务之急就是培养出能够胜任双语教学的师资队伍。因此。地方院校需要强化对师资力量的双语培训。并制定完善的双语教学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开展双语教学的积极性。选拨具备一定语言基础的青年教师出国留学或者研修。继而提高英语水平。培养国际视野。完善和更新知识层次。同时积极引进具有专业背景的外籍专家或海归人才。充实双语教学队伍。(四)注重教学方式方法。采用引导性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微观经济学》教学方法一般多采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练习为辅。对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和逻辑性要求较高。学生在掌握时又要求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若采用双语教学模式有可能使学生更加难以掌握所学知识内容。或将有深度的问题只能浅显的表述才能被学生所接受。因此。采用何种教学方式方法显得十分重要。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双语教学的目的就应该多采用引导性的教学方式。课前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主动思考。课堂上调动学生思维。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或采用教师提问题学生小组讨论的方式来理解经济现象和经济原理。此外。组织学生每节课之前做分钟的“presentation”。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英语水平。又可以让学生分析经济现现象或阐述经济原理。“Presentation”作为西方国家教学中广泛使用的教学方法。在很多语言类院校中大受欢迎。通常由学生自选一个与该门课程相关的话题。通过查资料、做分析从而得出最终的结论。形成自己的小观点。一般安排在每节课的课前或课后。时间为分钟左右。()结合实际生活。提高学生兴趣。《微观经济学》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通过案例分析可以将微观经济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微观经济学的实际应用价值。国外教材通常都配有丰富的案例。但与我国经济现实相差较大。如何将微观经济学与我国经济实际相结合。撰写出丰富的我国微观经济发展中的现实案例。是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重要法宝。()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采用计算机网络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编写电子教案。习题库。师生之间利用公共邮箱上传问题和下载资料。突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增加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教学效果。四、双语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在地方院校“微观经济学”课程双语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避免以下几个问题。从而更好的推进双语教学的发展。(一)语言和专业知识的融合度低。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应避免出现轻语言重专业的倾向。使双语教学流于形式。形式上是双语教学。而实际上仅仅是对个别概念的英文解释。在考核方式和过程教学中都采用中文。英文比例较少。另一方面。应避免出现重语言轻专业的问题。使微观经济学教学变成英语翻译课堂。重视对英文的学习而忽略了专业知识的掌握。(二)学生的厌学情绪和畏难情绪。微观经济学课程一般设置在大一第二学期到大二第一学期。学生入校时间不长。英语水平不高。尤其对于地方院校的学生来说。英语水平可能更差一些。因此。在开始双语课程时。多数学生会产生一定的畏难情绪和厌学心理。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在授课过程中。除一些经济原理和概念的介绍外。在案例分析或数据分析使尽可能采用简单易懂的口语。便于学生理解。同时。也可以针对具体学生的英语水平特点。设置微观经济学两类课程。这两类课程学分不同。授课教师不同。一类用中文教学。适合于英文水平不高的学生。另一类采用双语教学。适合具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学生。学分较高。此外。要求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丰富课堂。以增强经济学学习的趣味性。并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枯燥的经济学课堂变得妙趣横生。(三)设置双语教学的管理体制。督导体制和激励体制。学校应对双语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设置合理的教学管理体制。主要针对教学过程进行教学管理。分时间。分阶段的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价和检查。一方面从学生入手。了解学生对阶段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以及学生诉求。另一方面从教师入手。评价教师教学效果以及教师诉求。应针对教师备课讲义到课堂讲授以及作业。考试。讨论整个过程进行过程管理。对每阶段都提出要求。并定期检查教学情况登记表。教案。课件以及教学任务的完成。在督导体制方面。设立教学督导岗位。对教学人员进行专业的指导和监督。保证每周听课时间。在激励体制方面。应对承担双语教学任务的优秀教师设置奖励和激励政策。比如提高课时费。配备更好的教学设施。对双语教学教改项目给与更多的经费支持。同时在评教过程、平直过程、进修过程中给双语教学教师留有一定的比例。激励双语教学教师的成长。地方院校在微观经济学课程双语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采用符合本校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探讨除一条适合地方院校的双语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具有国际化视野。有全球眼光。培养复合型经管人才。 微观经济学论文篇 .高等数学为基础所引致的困境微观经济学的内容中涉及较多的高等数学知识。是导致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中涉及到微分知识。而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中需要运用到积分知识进行求解;在成本论中。介绍短期总成本的七种类型曲线关系时。涉及大量的微分计算;在介绍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实现问题时。涉及高等数学中极值问题的求解。多数高校的微观经济学课程都是在大一下学期开设。此时高等数学还没有学完。正在同步进行。由于大学的学生方式和高中已经截然不同。大多数学生本身在高等数学的学习中已经遇到了许多困难。而微观经济学是相当于对高等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因此。对于学生而言更是难上加难。.教师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缺乏实际案例结合微观经济学分为初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微观经济学和高级微观经济学三个不同的难度层面。初级微观经济学主要侧重于对理论知识实际应用的阐述。而高级微观经济学则侧重于对微观经济学理论的数理验证。中级微观经济学界于两者之间。其中。在学术界。初级经济学和高级经济学的划分界限并不十分清晰。由此。也造成了教师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对两者之间的界限拿捏不清。如果。过于偏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忽略了与现实的结合。必然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难度。比如。在微观经济学第三章关于收入效应、替代效应的课程讲解中。涉及三种不同类型商品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介绍。如果完全从理论角度运用几何图形进行介绍和分析。再加之引入一个补偿预算线。学生们肯定一头雾水。但是如果每一种类型的商品都举出相对应的商品进行对照讲解并且和前期学习过的需求法则等相关理论结合起来进行讲解。则会让理论真正的融入现实生活。从而增进学生的理解。.学生缺乏主动性经济学的学习在吸收课堂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学会灵活掌握知识及与现实的结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学生对经济学基础知识和基础概念掌握程度还算可以。但是不懂得如何灵活应用。实际上。大学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完全摆脱中小学的被动式学习思维。在学习中缺乏积极性、主动性。然而。在大学期间。课堂教学只是整个大学生活中的一小部分。课外时间的合理调配尤为重要。而且。知识的学习并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融汇贯通更为重要。二、提升微观经济学教学有效性的对策.增加案例式教学微观经济学中大量的图、表及数学推导令初学者望而却步。而案例式教学利用典型、生动的案例素材。拉近了学生与抽象理论之间的距离。而且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综合运用例导式、例证式、例说式等不同的案例式教学模式。并且。在的案例式教学中应注重多引入与学生实际生活贴近、与专业相关的案例。如在谈及机会成本的概念时。可以和学生共同探讨上大学的机会成本是什么、是多少的问题。.鼓励教师参加社会生产实践锻炼教师不能在教学中引入恰当、易懂的经济学案例。并不是因为教师本身的知识水平不足。而主要是因为实践经验的相对欠缺。经济学理论来源于现实的经济生活。在学习过程中。自然也不能脱离现实生活。在大学的课堂中。往往具有实践工作经验的老师更受学生的欢迎。因为。他们能够将课本的知识与生产、生活实践实现有效的结合。作为高校。应大力提倡教师参加社会生产实践活动。培养双师型教师。在高校校企合作过程中。教师应积极主动的参加到与企业的合作中。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为企业提供经济咨询或承担企业的招投标课题等方式与企业进行实质性的合作。从而。即为企业解决了实际问题又提升了自身的实践素质。如此。在课堂教学中。将自身的企业实践融入到知识的讲解中。从而更有说服力。.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教学课时的有限。所以单纯依赖于导师的单方面讲解是远远不足的。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在课堂中应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出一些主题和案例先不讲解。由同学们共同讨论、各抒己见。如在介绍市场失灵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先根据字面意思阐述一下对这个概念的理解并举出相应的案例;另外。布置一些课外作业。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在课余时间。学生多浏览新闻、期刊和报纸。从而增进对现实世界的了解。并且。逐步学会用理论知识解释经济现象的能力。为了形成激励机制。对主动性强的学生。可以通过平时成绩给予鼓励。.引入先进的教学方式的教学手段先进的教学手段的引入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如。课堂中的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声、像等手段给予经济学知识更加生动的体现。另外。网络教学可以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必须建立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微观经济学网站。从而。使学生能够在课外及时复习和补充经济学知识。MOOC作为新兴的教学方式。突破了传统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依托于互联网。可以使世界各地的学生共享全球最优秀的教学资源。作为高校教师。必须主动融入进现代的教学方式中。探索MOOC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由此。即可以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质量及与同行的竞争意识。更能让学生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中广为受益。 微观经济学论文篇 .缺乏学习主动性。很难调动学习积极性从高中应试教育和高压中走出。学生更倾向于社会实践、社交和个性释放。学习积极性下降;部分学生走进教室是迫于教师考勤的压力、应付考试。或仅仅是听从学校教学安排。而非自己想听课、想探索未知。这种被迫式、无意识的学习。容易使学生产生无所谓的态度。缺乏学习主动性和探索性。微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仅做知识点的讲解。未能引导学生认识课程的重要性、实用性。导致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和记忆知识点。也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丧失。.数学基础差。排斥定量模型分析三本院校生源基础知识架构不健全。知识水平相对偏低;而且历届招生情况显示。经济与管理类专业文科学生偏多。这部分学生中多数数学基础较差。然而微观经济学教材中存在大量的数学模型、定量分析以及公式、曲线。这对三本院校学生形成了很大挑战。由于数学成绩不好。学习微观经济学时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和潜在的自卑。高估微观经济学的难度而产生惧怕和排斥心理。.理论知识薄弱。缺乏自信三本院校录取分数线较低。虽然存在一部分学生发挥失常。但是大部分学生在学业方面是不尽人意的。这部分学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一是出于高考成绩带来的心理阴影。二是出于社会对民办高校的偏见。微观经济学与高中知识点虽然联系不是特别紧密。但是对数学和逻辑思维的要求。会让部分学生缺乏自信。.轻理论、重实践。注重实用性互联网使用率的提高。为学生了解外部环境和参加社会实践提供了便捷通道;学生早熟的心理、对工作实践的渴望以及实用主义心态。使他们对应用性较强的专业性学科较为关注。而对理论性基础学科嗤之以鼻。而微观经济学理论较抽象。且大多建立在多个假设前提和理想的经济环境的基础之上。比较抽象。无法对现实中比较特殊的经济现象给出具体的解释。这与三本院校学生追求实用性和重视实践性的观念很难同步。若部分教师仅仅解释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模型。就会加剧这种矛盾。二、教学实践与探索根据三本院校学生的特殊性。在讲授微观经济学时需要对方法和形式做出一定的调整。根据笔者教学经验和对其他三本院校微观经济学教师及学生的访谈。对三本院校微观经济学教学实践提出如下建议。作为改善微观经济学教学成果的实践与探索。.绪论部分。重点激发学生兴趣大多教师不重视第一节课的教学。认为绪论不重要。简单带过而直接进入均衡理论讲解。这样就会使学生没有目的性而简单接受纯理论的灌输。而第一节课对该课程的印象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建议在这部分讲授中告诉学生为什么要学习微观经济学。对他们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微观经济学能够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否是他们以后会遇到的。例如。可以连续用几个现实中比较典型的且学生应该知晓并感兴趣的经济现象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类似于饥饿营销。然后告诉学生微观经济学可以让他们做出最优的行为决策。防止吃亏上当等等并加实例证明。从教学经历看。对于这种会对学生自身产生影响的内容。他们很乐意听且愿意互动。从而让他们知道。微观经济学不是高深莫测的学科。而是与自己生活紧密相关且能让自己变得更强大的学科。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简化微观经济学内容。为学生树立信心对于学生基础薄弱、排斥模型和定量分析以及缺乏自信的特点。在教授过程中要经常鼓励他们:经济学不需要任何专业基础。每个人都有同样的起点。大部分定量分析只需要中小学水平即可。通过学好无需起点的微观经济学等等。通过这类激励。让学生重拾信心。教学实践效果显示。这种方式对学生是有效的。但需要用后期教学内容证明。所以也要求教师在讲授时要深入浅出。在微观经济学中。均衡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较简单。可以利用这部分内容为学生树立信心。然后由易及难。逐渐深入。效果较好。此外。鉴于微观经济学的课时量和学生的基础不够。对教学目标的制定不宜过高。不能苛刻要求学生掌握所有微观经济学内容。建议选择核心章节重点讲授。.增加案例教学和课堂练习案例教学能够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在案例的选择方面。要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相关。或者当下的热门话题和新闻。总之应该是学生关心的话题和现象。如此才能拉近微观经济学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例如。在讲解机会成本时。可以以学生进大学读书为案例。与学生互动。计算他们读大学的机会成本;算出的机会成本很高时。再让他们思考如何从学校获得收益、做出最优决策等等提高学生积极性。讲到资源配置时。就可以以学生复习期末考试的时间在各门课程中分配为例。在此基础上引申到企业。再以企业生产经营为例。逐层深入。如果时间允许。理论和案例讲解结束之后。及时跟进课堂练习。让学生理解知识点的应用和考查方法。减少学生对考试的担心。.多做情境模拟。让学生身历其境做决策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Treicher)做的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表明。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听到内容的%。看到内容的%。听到并看到内容的%。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这就说明如果采用既能看到又能听到并经过讨论交流最终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方式教学。将能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在经济学中有部分内容类似于生活常识。可以根据生活经验和直觉做出判断与决策。对于这部分内容。可以让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体验和决策。在互动中引着学生进入理论部分。对于供求定理和均衡价格的讲解。可以分别让学生扮演供求双方。模拟均衡价格的形成过程。在讲解消费者行为理论时。让学生进入自己是消费者的情景。去感受效用的变化。让他们自己做决策。引导他们进入消费者均衡。从生产理论到成本收益理论。让学生转换角色。以厂商的身份作判断。模拟生产过程。正确理解生产要素的投入变化和成本、产量。把学生口语化的表述与理论结合。然后提升讲解相关理论和曲线。在市场结构理论方面。为学生设定场景。分别模拟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让学生了解各种市场的特点和价格决定因素。其他内容可以根据需要模拟相应场景。即使是让极个别学生模拟。其他学生观看。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三、结语三本院校微观经济学教学质量的改善。需要教师密切结合三本院校学生的特点对教学方法做出调整。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提高自身微观经济学专业素质的基础上。时刻关心经济学前言和经济热点。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适当引入案例教学和情景教学。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提高三本院校学生对微观经济学知识的吸收程度和应用能力。 微观经济学论文篇 关键字:火车快餐供给需求均衡价格理论弹性理论火车是人们长途旅行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之一。它为不同的消费群体提供不同档次的服务。制定不同的价格。如提供的软卧、硬卧、硬座等。因此火车一直是运送长途旅客最多的交通工具。火车旅行有众多的优点。如票价较合理。运送速度较快。安全度较高。运输量大等。但火车也有自己明显的缺点。如普通客运车停站多、运行慢。火车车厢较拥挤、特别是春节前后。火车买票难等。其中火车快餐价格较高也是旅客们遇到的一个难题。众所周知。火车快餐价格常常高出市场价数倍。那究竟是什么导致了火车快餐价格如此之高呢?我们可以从西方经济学的需求与供给理论来解释这一现象。在西方经济学中。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对某种商品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数量。作为需求。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有购买的欲望;第二。有购买的能力。而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厂商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对某中产品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数量。作为供给也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有出售愿望。第二。有供给能力。两者缺一不可。无论在火车还是其他地方。人们总是离不开吃饭的。因此旅客对火车快餐有一种天然的需求。而且在市场条件下。人们对火车快餐的需求量是于乘坐火车旅客的人数成正比的。火车是公共交通工具。在我们国家。火车是由政府控制的。分配额疏散旅客是它的公共服务性质。但火车服务在通常情况下。主要体现的是它的商品属性。提供快餐有利可图。因此基本上所有长途运行的火车都提供快餐。从火车安全稳定运行方面。火车运营商也不得不如此考虑。特别是一趟就运行数天的列车。火车上需求与供给两方面都得到了满足。我们进一步分析火车快餐为什么价格如此之高。根据需求的定义以及我们自然的认识。商品价格越低。人们的需求量越大。因此。我们可以把需求函数近似的看做向右下方倾斜的线。从中我们便可以总结出需求法则来。也就是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动的关系。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量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价格的下降而增加。但需求法则有一定的限定性。它指针对一般商品而言。同理。我们可以归纳出供给函数是一条由左向右上方倾斜的线。从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供给法则来。也就是供给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着价格的下降而减少。供给法则同样只针对一般商品。火车提供快餐只是火车的次营业务。因此火车运行商不可能把精力都投放到快餐的供给上来。而且火车车厢容量有限。这样火车快餐供给量基本上是稳定的。但是火车乘客的数量较大。他们对快餐的需求量大大超过了火车快餐的供给量。这样在市场价格情况下。就造成了火车快餐的供不应求。在这里。我们引入西方经济学中供给与需求的两种分析理论。既均衡价格理论和弹性理论。来作进一步的分析。所谓经济均衡就是在经济体系中。一个经济事物处在各种经济力量相互作用之中。如果有关该经济事物各方面力量能够相互制约或相互抵消。那么该经济事物就会处于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并保持这种状态不变。在市场上。需求和供给可以认为是相互对立的经济力量。按照需求法则。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少;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而以供给法则来说。价格越高。供给量越大;价格越低。供给量越少。正是这种相互作用使得市场处于均衡状态。分析火车快餐定价问题。我们可以静态均衡分析法。根据上述有关均衡的定义。在一种商品或劳务的市场上。作为促使价格降低的需求一方尽可能地压低价格。如果价格太高。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数量就会减少。相反。供给一方则尽可能的抬高价格。价格太低会减少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因此。供求力量相抵时。市场价格倾向于保持不变。此时市场处于均衡状态。达到均衡的点称为均衡点。达到均衡的价格称为均衡价格。均衡价格所对应的供求数量称为均衡数量。如果高于均衡价格。由此时决定的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就减少。这就意味着市场上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有些生产者的产品就会卖不掉。因此在高于均衡点的价格下。这些商品生产者不能实现他们的生产计划。在这种情况下。某些商品生产者就会降价出售。从而导致整个市场上的价格下降。随着商品价格下降。随着的需求量增加。而生产者的供给量减少。但是。只要新的市场价格仍使得供大于求。市场价格就会逐渐降低。直到处于供求相等的均衡价格为止。同样如果低于均衡价格。则会产生相反的效果。直到实现均衡。总之。一种商品在市场需求和供给两种相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通过竞争机制的调节。达到供求相等的均衡状态。从而决定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所谓供求弹性。就是反映需求量和供给量对于某些变量变化而做出的反应或者敏感程度。。影响供给和需求的变量为价格、收入、相关商品价格等。需求弹性我们这里只从需求的价格弹性角度分析。也就是指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于该商品价格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它是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之间的比率。需求价格弹性的种类可以分为五种情况:.需求量不受价格影响的完全无弹性。.价格既定时需求量无限的完全有弹性。需求量随价格同比例变动的单一弹性。.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价格变动百分比的富有弹性和与此相反的缺乏弹性。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主要是商品可替代的程度、商品用途的广泛性、商品对消费者生活得重要程度等。而供给弹性是用来衡量商品的供给量变动那个对它的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因为火车快餐只是火车提供旅行服务的附属服务。我们可以将其理想模型化。近似看做火车供给量恒定。因此我们不必从供给弹性的角度分析。在上面我们谈到。人们对火车快餐的需求量大于其供给量。如果火车快餐保持原价的话。就会出现争抢的局面。而且不利于火车运营商获取超额利润。在这种情况下。火车运营商一方面为了获取超额利润。另一方面为了火车平安稳定的运行。他都要将价格提高。在一般情况下。快餐是人们的一种日常消费品。它是缺乏需求弹性的。但是在供不应求的火车上。它便变成了富有弹性的稀有品。因此。价格的变动将会极大的影响乘客对快餐的需求量。随着价格的慢慢提高。从收入低的旅客们开始慢慢地减少对火车快餐的需求。火车快餐价格提的越高。人们的需求量越小。直到达到供给与需求的均衡点。这样就造成了火车上快餐的价格远远的高于市场上快餐的价格。而选择消费火车快餐的群体一般是那些收入较高或中等收入的群体。下面一个实例可以作为证明。今年春天。南方大部分地区闹雪灾。很多火车被困在半路上。尤其是京广线的。在被困在半路上的火车上。曾经发生过一包方便面曾卖到元的高价。物以稀为贵。供给少。需求量大。价格自然贵。但是人们在火车上并不是仅仅吃快餐。当然在事实上。人们还有其它的选择。人们对火车快餐的需求量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庞大。因为:影响需求的因素除价格外还包括第一。相关商品的价格。这里相关的是指实用价值密切关联的商品。一是替代品。火车快餐的替代品可以是方便面。面包。八宝粥等;另一种是相关品。如火车提供的盒饭一般要配上一双筷子。一般来说。某种商品价格的变化与其替代品的需求量的变化成正相关关系。而与互补商品需求量的变化负相关。第二。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感兴趣。则他愿意支付较高的价格或者购买更多的这种商品。第三。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消费者收入越大。对于商品市场的需求也越大。此外需求还与消费者对将来价格的预期以及人口规模等。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人们在火车上吃还有其它选择。如吃方便面。面包等等。因此这些都将会减少乘客对快餐的需求。同样在火车上的这些食品价格依然高的离谱。人们自然会选择在上火车之前携带这些食品。乘客们对火车快餐的需求少了。价格便开始降。直到达到供求均衡。坐过火车的人都知道。在火车将要进终点站前。火车上的快餐、水果等等都会选择降价出售。这也是受供求理论的影响。乘客需求少了。火车食品此时供大于求。他们也自然而然的选择降价处理。这里只是从供求理论方面分析火车快餐高价格。事实上。它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火车是一个垄断部门。大量提供快餐会消耗过多的人力及运输成本。那么在相同利润下。他们会选择保持定量的供给。提高价格的方法来保持供求均衡。火车快餐的高价位也造成了快餐只是大部分高收入群体的快餐。而大量选择坐火车的农民工、学生因为快餐的高价而望而却步。如何在火车上解决食的问题呢?我的建议是:.火车相关部门增加对快餐的供给。进而适度降低价格。使普通老百姓都消费的起。.多携带吃的便利食品。像方便面。面包。牛奶。八宝粥等。.火车上一般有热水提供。不要怕麻烦。携带个大杯子。用热水将它们加热或泡着吃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参考文献:【】罗守权、卓岩.经济学原理.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第一版【】高希均、林祖嘉.经济学的世界.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微观经济学论文篇 首先。微观经济学理论的研究主要以定量分析为主。并结合定性分析。其理论的得出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变化较多。学生理解起来不太容易。其次。在很多经济学理论的求证中。往往是大量使用数学知识推导得出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的反应程度。数学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掌握这些也有一定的难度。再次。微观经济学课程中使用大量的图形来说明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变化过程。很多图形比较相似。学生不容易牢固掌握。二、教学过程中的主要问题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本科阶段的微观经济学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问题。(一)切合实际的案例比较少微观经济学是在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基础上。吸收美国经济学家张伯仑及英国经济学家罗宾逊的垄断竞争理论以及其他理论逐步建立起来的。教材中主要也采取西方国家的经济案列。缺少对于亚洲特别是我国当前热点和焦点问题的案例(如土地价格、房地产行业问题等)。这使得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案例的理解有距离感。仅停留在表面层次。不够深入。很难运用所学理论解释现实经济问题。(二)课时相较与内容偏少从教学时间的安排来看。相对于这一课程的特点、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学时较为紧张。学生往往要在一堂课掌握近一章的内容。即使课前进行了预习。学生完全吸收课堂内容难度也较大。这就导致前一章内容还未掌握好。教师已进入下一章赶教学进度。由于课程内容的连贯性。学生往往陷入囫囵吞枣的恶性循环。教学和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三)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由于教学教过的评估方式主要以期末考试为主。这就决定了学生以书本为主、教师以应试为主。从而忽略了课堂教学的真正意义。作为解释现实问题的经济理论。其初衷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服务的。因此。对于理论的学习并不仅仅是弄懂数学公式的推导。或是概念的死记硬背。更重要的在于学会应用已掌握的理论分析现实问题。并尝试给出解决途径和方法。三、微观经济学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结合微观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以上一些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提高微观经济学的教学质量。(一)精心设计课堂内容由于微观经济学内容庞杂。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对教材内容有所取舍。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包括如何引入话题、如何突出重点、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学生提出问题等。遵循由浅入深、由抽象到具体、由理论到实践的原则。让学生既能紧扣课本地掌握重点知识点。又能从抽象理论中体会其真正含义。讲课过程中。以价格决定机制为主线。让各章内容贯穿于这一体系当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中始终有一条明确的主线。(二)丰富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点。对教材进行梳理、归纳。通过动画、短片、图片等形式引入课程改革内容。并通过课件的制作使学生清晰微观经济学理论脉络、重点概念、定理等内容。加强学生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教学往往节省了大量的画图时间。且能够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变量的变化过程及相互间的影响。教会学生如何看图、看表。其次。加强课堂互动。微观经济学课程本就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从提出和分析现实经济中的焦点、热点问题入手。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的信息双向交流过程。能够将枯燥的理论讲解转化为活跃的理论讨论。并能够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三)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选择生动的案例课程改革。能够生动演示所学理论。从教学实践来看。引入我国当前的热点问题的案例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好。学生对微观经济理论的理解程度更深入了。案例教学在现在教育领域已被广泛使用。今后不仅要加强对西方经济社会的研究。也要注重对我国经济事件的研究。分析我国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企业组织与管理等的新变化。例如。生产理论中谈及资本和劳动的替代关系及对产量的影响。就可适当引入我国沿海地区产业升级转型。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型这样就很好地解释了这一理论。 微观经济学论文篇 (一)理论理论是企业高管自愿披露财务报告的原因之一。而委托关系是理论中最重要的关系。它反映的是管理和产品所有者之间的关系。合同是其关系的外在表现形式。契约的主要内容就是会计信息。它体现了委托人和被委托人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也使理性市场参与者将追求盈利的权利棒交给企业。但委托人和被委托人之间的目标并不完全一致。甚至存在着矛盾。而所有者出于对管理层的不放心。将会花费一部分成本用于监督管理层执行契约。因此。理论的核心论点就是第三方即监督人的参与。会让作为被委托人的企业利益受损。从而使管理层收益最大化。理论提出了要让管理人的收益与所有者的收益挂钩。即通过契约中的某种事先约定来促进管理层为了自身利益而为所有者效用最大化而努力。管理层为了使所有者降低监督成本。从而自愿披露会计信息来赢得良好的信誉。从而获得更高的收益。(二)信号原理与“看不见的手”固有的竞争本质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资源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因素。可以决定企业在竞争中的胜败。这就成为企业自愿披露信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企业应提高其财务报表的质量。自愿性的披露外界所关心的信息。以降低投资者的投资顾虑。提高企业价值。企业自愿性披露公司的真实实力同时也是招商引资不可或缺的手段。当宏观经济整体萧条时。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通过自愿性披露企业信息。报告其良好的业绩。以便长期保持市场对其的信任度。自信程度处于一般水平的企业也会聘请一些专家或注册会计师来编制质量水平较高的会计报表以彰显企业的竞争优势。综合实力不强的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占有优势。一份高质量的财务报表事关重要。可以让投资人了解企业的不足和优势。让投资人知道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以及企业对今后各方面工作改进的信心。(三)私人契约理论有学者认为。企业内部财务信息可以看作是一种商品。因为它具有商品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双重特性。而且从表面上看其生产成本也并不高。因此。美国经济学家哈利沃克曾经提出了金融市场不应该局限于金融产品的市场。更应该是信息的市场。经济个体通过个人渠道购买《投资简报》就是私人契约理论的一个很好的例子。二、会计信息强制性披露的动因会计信息强制性披露动因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市场失去调节经济机制的作用。因此需要政府的推动作用来使社会的资金得到合理利用。即经济学中所强调的市场投资者的资金得到“边际效用最大化的效果”。以防止某些企业家的垄断行为或重要信息不予供给。另一方面。市场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与社会的目标背道而驰。需要强制性披露使信息在市场充分传达。(一)市场失灵市场失灵导致了市场参与者要么做出不利于自身利益的选择。要么利用信息便利做出有损于道德标准的选择。因此。为了削弱因为市场失灵带来的不良影响。需要政府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与监督。而调控的关键原因在于。会计信息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等商品特征被企业独家生产和提供。同时会计信息又具备公共物品的职能。()企业是信息的独家提供者。可以利用“看不见的手”理论来分析信息交易过程中存在的失灵现象。企业内部财务信息的产生本身就具有潜在的垄断性。如果政府不加以监督和干预。很有可能会导致市场失灵的出现。与私人契约式的购买行为相比。强制性财务报告披露政策能够避免价格垄断所带来的市场失灵。其带来的社会效应要远好于前者。强制性披露企业会计信息对市场参与者而言可降低投资成本。因为企业是会计信息的独家生产和提供者。会计信息可作为企业的一种产品进行销售。如果大量的金钱用来购买相似度极高的信息。就是一种浪费。()会计信息属于公共物品。从微观经济学的视野即“帕累托最优”来分析。在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下。会计信息将会成为一种具有典型性的公共产品。由于没有人能阻挡市场参与者来分享这些免费的会计信息。导致企业生产会计信息的动力不足。从而形成供小于求的局面。但从市场反应来看。这种供求关系并没有得到真实体现。这成为许多学者普遍讨论和关注的焦点。也是政府干预市场经济的一个切入点。不可否认。假如政府通过资金补贴来弥补企业生产会计信息所需要的成本。那么政府资金补贴的来源就要由整个社会承担。因此。政府采取强制性保障措施是十分必要的。(二)社会目标的深入在实现社会整体目标的过程中。金融市场参与者将关注企业如何给“公正报告”界定一个准确的概念以及如何对市场参与者进行保护等具体理论和实践问题。市场的公正性是基于公正利益考虑的。强调每一个市场参与者都有获得相同信息量的机会。即微观经济学所说的“信息对称”。从政府的角度考虑。这是一个值得追求的目标。而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将是漫长的。信息不对称行为所导致的“不明智选择”或“不道德行为”最终会导致市场潜伏着高风险漏洞。从而导致市场崩溃。所以强制性披露就是“信息对称”的一个保证。能够有效阻止那些掌握内部信息并以此谋利的人的自利行为。保证投资者对市场公平性持有长久的信心。三、自愿披露与强制披露的异同点(一)会计信息自愿披露的利弊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渐发达。经济的发展已不再是一个国家的事情。全球化、多极化的特征日益明显。从而出现了激烈的争夺资本的商业行为。因而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也会提高。企业将一些不愿意自愿对外披露的信息通过定价出售的形式销售给有需求的投资者。有利于股民增加购买企业金融产品及衍生品的欲望。从而提升公司自身价值。与此同时。自愿性披露企业财务信息的方式也能推动金融衍生工具的改革与创新。推动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相应的政策。然而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自愿性所带来的消极因素也不可忽视。一方面。与宏观经济的整体收益相比。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所带来的企业成本应由企业自身承担;另一方面。企业披露过多的会计信息可能会造成商业机密的大量泄漏。给企业带来不利的影响。(二)会计信息强制披露的利弊企业作为会计信息的生产者和经营者。进行会计信息的强制性披露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市场参与者购买信息的支付成本。然而经济市场的本质是各个厂商之间的竞争。出于盈利目的。强制性会计信息披露为误导性报告的产生提供了动机。管理层不可能因为披露了误导性的财务会计报告而受处分。从而导致其可以在短时间内操控财务报告。基于这一判断。强制性披露是不可或缺的。能使市场参与者在信息获取上有一定的公正性、透明性。从而保障社会资源投入的合理化和效用产出最大化。确保社会资源合理配置。但企业财务信息在强制性披露的过程中也会存在一定的缺陷。因为财务信息作为一种公共物品。如果供给大于需求。就会使财富过多地集中在企业或者财务信息使用者手中。从而增加整个社会的负担。从微观经济学博弈论的角度来看。集团内部财务信息披露这一行为本身也是一个博弈的过程。尽管企业财务报告同时具备供给垄断性和公共物品属性。但在现实生活中是分不开的。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无论是何种披露方式。高质量的财务报告是一切经济活动正常运行的充要条件。四、国内会计信息披露方式的合理选择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针对我国企业财务报告的披露方式。国内外专家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有的主张进行强制性会计信息披露。有的建议进行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无论哪一种披露方式都有其独特的优缺点。如何将二者有效结合。至今国内外学者尚未达成一致看法。(一)寻求自愿披露与强制披露的有机契合企业主动披露公司的经营环境、战略规划及影响投资决策的信息。目的在于引起投资者兴趣以及承担相应社会责任。因此对于非因公司蓄意而产生的信息不准确导致的损失。管理者不应承担法律责任。政府或其他相关部门要求企业强制性披露财务信息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重大变更以及发生的与股东权利义务或收益密切相关的重要信息。目前强制性披露会计信息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一些困难。许多企业按照政府制定的最低标准来进行信息公开。而大多数企业考虑到了同行业间的竞争因素。不愿意自愿披露其财务报告。政府设定的强制性披露的标准不高。没有达到无强制情况下自愿披露的临界点。只有将强制性披露的标准提高到这一临界点。如可以在某一阶段适当提高财务信息披露的次数、以及企业强制性披露的最低标准。并将这些理念进行落实。才有利于解决两种披露方式有效结合的问题。解决市场参与者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保证投资者对企业或者市场的投资信心。(二)保障强制性会计信息披露的合理合法从成本收益的角度来看。会计信息强制性披露必须要把因实施而导致的成本综合性消耗因素考虑在内。强制性披露所导致的成本消耗包括监察部门的设立以及政策实施中所发生的成本、改变企业运行模式所发生的适应性成本以及处理企业违规所花费的一系列成本、或由于过度披露企业内部信息而导致企业大量招商引资的机会成本流失。因此。如果政府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过度监管。就会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即只考虑监督给管理者带来的效用。不考虑这种行为给公司效益带来的损害程度。监管者不管信息披露是否过度。只考虑自己权利利用是否达到最大化。而权利的过度利用也是一种贪污腐败行为。因此。保证企业和投资者达到公正性和营利性才是正确的会计信息披露方式。 微观经济学论文篇 (一)课程的系统性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版)作为微观经济学的经典教材。十分适合本科生学习。该教材共有章。首先简单介绍西方经济学.然后介绍了消费者理论(包括需求、供给理论、均衡价格和效用论)。生产者理论(包括生产论和成本论)。接下来讲述不同市场结构下生产者如何生产和定价。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以及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最后。在介绍一般均衡的经济效率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市场失灵和政府应如何行使职能避免这一情况。整个微观经济学理论条理清晰。逻辑严密。体现出很强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二)理论的抽象性作为经济学的基础课程。微观经济学对抽象思维有较高的要求。比如。在课程中广泛使用的弹性这一概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很难理解其含义且很容易混淆;此外。一些距离现实生活比较远的理论。如寡头垄断理论、市场失灵等在现实中也很难找到合适的案例来解释。再者。属于社会科学的微观经济学课程并非如自然科学一般可以在实验室再现。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的学生对于理论的理解缺乏深度。(三)定量、图形分析使用频繁微观经济学理论的研究主要以定量分析为主。并结合定性分析。其理论的得出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变化较多。学生理解起来不太容易。其次。在很多经济学理论的求证中。往往是大量使用数学知识推导得出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的反应程度。数学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掌握这些也有一定的难度。第三。微观经济学课程中使用大量的图形来说明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变化过程。很多图形比较相似。学生不容易牢固掌握。二、教学过程中的主要问题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本科阶段的微观经济学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一)切合实际的案例比较少微观经济学是在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基础上。吸收美国经济学家张伯仑及英国经济学家罗宾逊的垄断竞争理论以及其他理论逐步建立起来的。教材中主要也采取西方国家的经济案列。缺少对于亚洲特别是我国当前热点和焦点问题的案例(如土地价格、房地产行业问题等)。这使得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案例的理解有距离感。仅停留在表面层次。不够深入。很难运用所学理论解释现实的经济问题。(二)课时相较于内容偏少从教学时间的安排来看。相对于这一课程的特点、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学时较为紧张。学生往往要在一堂课掌握近一章的内容。即使课前进行了预习。学生完全吸收课堂内容难度也较大。这就导致前一章内容还未掌握好。教师已进入下一章赶教学进度。由于课程内容的连贯性。学生往往陷入囫囵吞枣的恶性循环。教学和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三)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由于教学的评估方式主要以期末考试为主。这就决定了学生以书本为主、教师以应试为主。从而忽略了课堂教学的真正意义。作为解释现实问题的经济理论。其初衷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服务的。因此。对于理论的学习并不仅仅是弄懂数学公式的推导。或是概念的死记硬背。更重要的在于学会应用已掌握的理论分析现实问题。并尝试给出解决途径和方法。三、改进微观经济学教学的几点建议结合微观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以上一些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提高微观经济学的教学质量。(一)精心设计课堂内容由于微观经济学内容庞杂。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对教材内容有所取舍。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包括如何引入话题。如何突出重点、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学生提出问题等。遵循由浅入深、由抽象到具体、由理论到实践的原则。让学生既能紧扣课本地掌握重点知识点。又能从抽象理论中体会其真正含义。讲课过程中。以价格决定机制为主线。让各章内容贯穿于这一体系当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有一条明确的主线。(二)丰富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点对教材进行梳理、归纳。通过动画、短片、图片等形式引入课堂内容。并通过课件的制作使学生清晰微观经济学理论脉络、重点概念、定理等内容。加强学生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教学往往节省了大量的画图时间。且能够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变量的变化过程及相互间的影响。教会学生如何看图、看表。其次。加强课堂互动。微观经济学课程本就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从提出和分析现实经济中的焦点、热点问题入手。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的信息双向交流过程能够将枯燥的理论讲解转化为活跃的理论讨论。并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三)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选择生动的案例能够生动的演示所学理论。从教学实践来看。引入我国当前的热点问题的案例。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好。学生对微观经济理论的理解程度更深入了。案例教学现在教育领域已被广泛使用。今后。不仅要加强对西方经济社会的研究。也要注重对我国经济事件的研究。分析我国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企业组织与管理等的新变化。例如。生产理论中谈及资本和劳动的替代关系及对产量的影响。就可适当引入我国沿海地区产业升级转型。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型就很好地解释了这一理论。 微观经济学论文篇 上述两个主要问题。结合高职院校的学生。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提高预期的教学效果。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顺应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趋势和学生对移动终端的青睐。恰当的应用“微博”、“微信”、“博客”等平台。为同学们提供“微案例”教学服务。这些平台的应用是将理论知识贯穿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迎合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激发他们思考的动力和交流学习兴趣。“微案例”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理解。“微案例”的“微”传统的案例分析一般都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常常在一个章节或者一个篇章结束的时候。进行案例分析。一个案例包含诸多知识点。“微案例”更具有针对性。可以作为对一个知识点或概念的诠释和论证。因此。“微案例”要小而准。要简单明了。不要太长的篇幅和分析。“微案例”的案例库单个“微案例”所包含的知识点较少具有针对性。篇幅较小。但是“微案例”要以庞大的数量来支撑整个科目的知识点。或者说。一个知识点要有对应的“微案例”进行支撑。所以在众多的知识点体系中。“微案例”作为一个整体又表现出数量性。形成案例库。“微案例”相关知识点的分布“微案例”庞大的数量库要与知识点相对应。尽量做到对应均匀。即每个知识点都有至少一个“微案例”与之对应。这样“微案例”作为一个整体的案例库才能在知识结构中发挥作用。如果不均匀就会出现有的知识点有很多“微案例”支撑。而有的知识点没有“微案例”支撑。这样一来作为一个整体的体系。“微案例”在教学中起到的作用将大打折扣。“微案例”的时代性特征“微案例”的采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要不断更新的。要迎合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演变。应当以当前发生的经济事件作为采集点。这样一方面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思考和参与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理论知识与经济发展的关联。从一定程度上提升和完善传统理论。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二“微案例”法在高职《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经济学的知识体系十分重要。为了帮助他们有兴趣、高效率、善应用地了解经济学知识。普及经济学理论。结合中国人熟悉的案例。分析发生在周边的事件。从一个初学者的角度出发。用“微案例”的形式。系统的介绍了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常识、激起学习兴趣、理性分析社会经济的运行规律、做出有利的决策。是高职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目标和任务。例如。在讲解《微观经济学》中弹性的概念时。可以将“中国大妈抢黄金”的案例拿来讲解。年以来。国际金价“跌跌不休”。国内终端黄金卖场价格也下调次。裸金价格从年初的元/克。最低跌至元/克。跌幅近%。金价大幅下跌。加之传统观念认为黄金保值的影响。中国消费者纷纷购买黄金。无论是投资金条还是金饰。各地都出现中国大妈们的“抢金潮”。黄金销量均出现较大幅度上涨。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首饰用金吨。同比增%;金条用金.吨。同比增.%。%的价格跌幅。引起的需求增长远高于%。这是典型的富有弹性商品。这个案例发生在我们身边。具备了“微”、“新”的基本特点。此外这个案例具有较强的可读性。被广大学生所熟知。这样既可以从“定量”的角度。以具体的数值来讲解概念。又可以从“定性”的角度。帮助同学们理解弹性的含义和应用。“微案例”教学实践中从案例采集、编辑、分析讲解、互动反馈、统计总结几个环节的运行情况来看。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应对策略归纳为以下几点。“微案例”的平台的选择对于平台的选择。最好选择受到广大学生欢迎的主流软件进行。例如。当下“微博”、“微信”都是大学生喜欢的软件。使用的普及率比较高。在这些软件上“微案例”有利于学生的阅读、学习和互动。当然。每款软件都有各自的优缺点。要结合课程特点和任教需求进行合适的选择。以“微博”为例。其优点是使用方便。深受欢迎。可以在移动终端使用。缺点是一条微博一般只能输入个字符。容量有限。如果字数很多就需要使用“长微博”。任课老师可以扬长避短的利用微博的便利性。在教学中适当应用。上课前把需要讲解的案例到微博上。上课时让同学们通过移动终端学习和分析。并逐渐养成阅读和关注该微博的习惯。了解和分析任课教师的“微案例”。这将是对课本知识的有益补充。是对理论知识的应用。“微案例”的采集“微案例”的采集工作需要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其难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对案例的选择。要在诸多新闻事件和经济数据中选择适合的案例。这些案例要具有代表性和时效性。既能够完成对知识点的支撑、难度适宜。又要选择当前发生的事件。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其次。是案例的编辑。要用简短的文字将案例表述清楚。做到“微”。需要一定文字组织功底和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案例的来源。主要从三个方向获取。首先是各大网站的新闻咨询。国内发生的新闻事件都会被报道。可以从中选取一些作为案例的素材和来源。这类案例贴近实际。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受学生欢迎程度较高;其次是经济数据和分析。在各级统计局网站、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网站上。会有定期的数据。这类数据可以为一些观点和定义提供严谨的支撑。是不错的选择;再次是名家的著作和经典理论。这类素材可以帮助学生拓展课本内的知识。为他们提供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不过需要任课教师定期阅读大量的书籍。并做好总结与分析。概括为“微观点”、“微理论”、“微摘要”给学生学习。“微案例”的编辑和编辑和过程中可能遇到案例篇幅过长、数据过多。从而无法达到“微”的要求。这个问题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出现。对于这种情况。有两个比较好的应对方法。首先。从整个案例中提炼一个“引子”在“微案例”平台上。这样篇幅不会很长。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和分析的积极性;对于过多的数据。可以转化为图片格式。以附件的形式到案例平台上。在上课分析案例的时候。再展开分析和讲述。此外。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任课教师可以将“微博”和“博客”结合使用。把“微博”作为“小题”。用“博客”进行“大做”。简单的经济学事件和微案例。在“微博”上。定期的对“微博”进行整理。将其中可以深入分析的案例进行“大做”。适当加深分析的难度。拓宽分析的广度。关联相关理论和问题。达到充分利用和挖掘案例的目的。“微案例”库的整理与积累在案例采集过程中有时候找不到与要讲知识点对应的案例。这个问题在案例教学初期经常出现。因为在经济社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