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管理的重要性

公共卫生管理的重要性范文第篇

关键词公共卫生管理;科学发展;

教育;信息化

公共卫生管理是通过有组织的社会行动,

改善环境卫生、控制区域性疾病、传播关于个人卫生的知识,组织医务力量对流行性疾病早期诊断和及早预防,建立一套社会保障体制,维护社会每一个成员的身心健康。

公共卫生管理事业的科学发展一方面离不开公共卫生管理体系中各组织机构的协调并进,另一方面,要从源头即公共卫生管理的教育事业抓起,为公共卫生管理事业不断注入新的生命力,本文将对公共卫生管理事业如何科学发展做一探讨。

我国公共卫生管理的现状

早在秦汉时期,伴随着中医药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高峰,

我国最早的卫生管理思想随之应运而生,此时的卫生管理思想受到统治阶级政治管理思想的影响,

表现出封建性、保守型、强制性、等级性等特征[]。进入近现代以来,公共卫生管理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大了对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

并且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设定为我国公共卫生领域的一项基础性的、长期的制度安排[]。但是,改革开放带来的飞速发展以及现代卫生环境的快速变化给公共卫生管理事业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年非典型肺炎()在我国部分省市的暴发流行,对社会造成了极大的恐慌,

暴露出了我国公共卫生系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第一,公共卫生管理的传统思维模式导致应对突发公共卫生问题时,信息交接不对称,

播报不完全,沟通不深入;

第二,我国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尚不健全,特别是缺乏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危机的预警机制和处理办法;第三,公共卫生管理法制尚不够健全,

对民众进行的公共卫生管理法制教育力度不够;第四,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人力资源、物资储备不足,

其中,专业的卫生管理人才的缺乏是出现以上问题的根源。

公共卫生管理人才的需求及教育现状

公共卫生管理人才是我国卫生事业管理队伍职业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融合知识、能力、素质于一身的应用型公共卫生管理人才是提高我国卫生管理行业整体绩效和促进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随着现代化的发展,突发疾病事件和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得到了更多民众的关注,并且人口老龄化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提高也必将推动疾病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食品药品监督所和社区服务中心等公共卫生管理机构对专业卫生管理人才的需求[-]。但是,

我国却仍存在着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相矛盾的问题,且这种矛盾正愈发突出,主要表现为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专业设置不能满足需求、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分离、公共卫生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知识结构单一、教学内容陈旧、师资构成不合理等问题,另外,

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进一步推进,公共卫生管理事业也必将进入信息化、网络化时代,如何做好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等问题也都加剧了对高层次、高应变能力、高素质的综合性公共卫生管理人才的需求。虽然,

我国卫生管理人力的拥有量已达到甚至超过一些发达国家,但卫生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够高,

专业人才缺乏,

特别是公共卫生、医疗和卫生管理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对于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尚不能有条不紊地应对。因此,当务之急是加强公共卫生体系人才建设和培养。

公共卫生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疾病预防控制、卫生检测和监督管理、基层和社区卫生服务的技能,能在区(县)级卫生机构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卫生保健、社区卫生服务等工作的综合型人才[-]。

公共卫生管理事业的科学发展

公共卫生管理事业的科学发展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办法,

科学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发展问题归根结底要服务于人,

着眼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等方面的需要。

全面是指各个方面都要发展;

协调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可持续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我们也同样需要用科学发展思想指导卫生管理事业的科学发展。

.以人为本,注重公共卫生管理事业人才的培养人才是发展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公共卫生管理事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人才的培养,

但是鉴于我国目前存在的卫生管理事业人才中所存在的问题,必须紧扣实际、立足实践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树立合乎时展的培养目标国外的大学在培养卫生管理人才时注重层次培养,各个层次树立相应的培养目标,比如在美国,

卫生管理教育基地设在各州的大学里,

一般是设在大学的商学院、医学院或公共卫生学院,不同学历层次培养的目标清晰分明:本科卫生管理教育主要是通过四年的教育培养各种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一般和中层卫生管理人才;硕士研究生教育是为各种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服务组织、医疗保险公司、社会福利组织与机构、政府等卫生管理部门培养中级或高级的专门管理人才;

而博士研究生教育则以为大学培养专业教师为主,同时为独立的社会研究机构、政府直属的研究部门以及相关的社会科学研究单位培养专业研究人员,也为卫生服务机构培养少量的高级管理人才[]。通过不同学历层次和知识结构的卫生管理人才的组合和搭配及其在卫生管理机构中的协调配置,

在应对突发事件的时候,各种人才可以各司其职,较为协调、完善地化解危机。

而国内目前在人才培养方面,层次不够分明,且高学历卫生管理人才缺乏,导致在组织机构的设置上存在一职多司、多职一司的管理缺陷。

.配备合理的课程及教育方法卫生管理人才是融合管理学知识、医学卫生知识以及卫生法学知识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才,

课程设置是培养卫生管理人才的重要环节,应把社会心理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也融入卫生管理人才的教学内容中。对于各个层次的人才培养,这些知识的学习程度应是有所偏重的,

并且不同的组织机构对于知识能力的需求程度也应是有所不同的。

在公共卫生教学中应突破封闭式模式,着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深入到基层疾病预防工作实践中。

可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现场讨论模式,增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使其在科学实践中更好地运用和进一步学习所学知识。

.服务于人,加强公共卫生的宣传教育公共卫生管理的核心是人,

同时公共卫生管理的对象也是人,不同的是公共卫生管理者是经过专业训练的人才,懂得何为公共卫生问题,遇到公共卫生问题时该采取怎样的措施。但是民众对于公共问题的认识由于接触的局限性,

认知程度还比较抵,在遇到公共卫生问题时常显得束手无措。为了卫生管理事业的科学发展,

一方面要发展合格的卫生事业管理者,另一方面公共卫生事业的管理者也要对民众的公共卫生教育负责,扫除公共卫生认知的盲点,

让群众树立正确的公共卫生理念。作为民众获取公共卫生知识最便捷的场所,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卫生管理者应树立及时为群众普及卫生安全知识的理念,定期为群众灌输公共卫生知识,

夯实群众基础,同时也要做好预警工作,而更多懂得公共卫生知识的民众无疑能够为公共卫生事业的管理者们更早地发现公共卫生安全问题,更及时有效地排查公共卫生安全问题。

.全面发展,

提高公共卫生管理事业的信息化程度信息技术是指以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为核心,完成信息的生产、传递、存储、加工、再生和利用的一门综合技术。信息技术在世纪年代和年代分别呈现两次飞跃性的发展。而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

大力推进信息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决策,我国信息化的总体目标是:在国家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与广泛利用信息资源,

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的进程。信息化时代具有智能性、综合性、全球性、开放性、快速性等特点。而在发生公共卫生事件时,

需要的就是及时地、快速地信息传播与沟通,公共卫生管理的信息化是公共卫生管理自身特点发展最终的产物。提高整个卫生管理事业的信息化程度,首先需要管理者挖掘或新建群众可接触的信息平台。第二,

需要权威的、专业的卫生管理人才对突发的卫生安全事故进行严格的定性及评估其危害程度,

并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方法,并将这些信息通过信息平台发送给群众。第三,需要群众在平时积累卫生安全相关的知识,

保证其能有效地接收到卫生管理者所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通知,

便于在突发安全事件发生时做出正确的反应。

参考文献

蔡亮。秦汉时期卫生管理思想的特征及形成因素研究[]。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

陈竺。中国公共卫生管理的历史和未来[]。中美公共卫生管理高层学术论坛,。

王柳行,

任丽平,郑楷,等。新时期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教学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

赵韶韵,郑建中,董魁,

等。我国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分析[]。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庞肖梦,唐开源,沈文娟,

等。公共卫生管理高职专业人才需求调查[]。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刘宪亮,孔雪峰,

张丽萍,等。卫生事业管理人才社会需求情况调查[]。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

朱辛奕,吴巍。新形势下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知识能力需求与对策分析[]。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

公共卫生管理的重要性范文第篇

随着政府对公共卫生的重视,各级政府对公共卫生经费的投入不断增加,目前我国对公共卫生经费的投入虽然与发达国家对公共卫生投入相比仍然有一定的差距,但差距逐渐缩小。

我国公共卫生经费投入不断增加,而公共卫生经费的使用效率却不高,人民群众没有切身感受到公共卫生资源的增加,效果收益体会不深,

因此,如何有效地加强公共卫生经费管理,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效益,是目前公共卫生领域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我国公共卫生领域经费管理的不足

。公卫预算编制人才不足,预算结果不科学不完整

各级政府对公共卫生领域经费的编制预算是一项重要的、复杂的系统性工作,对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掌握非常专业的公共卫生、经济管理知识,必须安排具有一定的公共卫生、经济管理知识的人才,

同时投入必要的经费及时间进行编制。每一项的公共卫生经费的安排都可能不同于前一年,需要进行公共卫生学、经济学的评价,

才能进行下一年度的公共卫生经费预算编制。目前政府部门由于公共卫生学、经济学的复合型人才缺乏,在进行公共卫生经费预算的实际编制时,有些公共卫生单位存在简单召集个别相关人员,

在上一年的基础上,做一些简单的调整,就将预算编制出来。如此简单编制出来的预算,

很难体现、也很难保证其科学性,使得编制的公共卫生经费预算不能真正指导下一年度的公共卫生工作,也不能体现公共卫生经费预算的社会效益。同时也会导致年终突击花钱或者由于经费不足而影响公共卫生工作的正常开展。

。财政经费拨付时间滞后,影响公卫工作有序开展

目前我国公共卫生经费收支全部由政府统一管理,

工作经费、人员报酬工资全部来源于政府财政拨款。按照国家财政经费拨付的有关规定,一般情况下政府公共卫生领域经费需要在当年人大会议之后获得人大批准,有时也会有部分公共卫生专项经费需要到年底才能给予以追加。

这种方式容易造成财政公共卫生经费拨付时间与公共卫生工作开展时间的不一致和不协调,如果不采取工作上的变通,势必会不利于公共卫生机构公共卫生工作的正常开展及其工作进度。

对于紧急、特殊的公共卫生工作项目(如急性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处置)的经费到位不能及时,

将会对科学、有序、规范的开展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处置工作产生不利影响。

。经费相关部门各自为政,

沟通渠道不畅通不及时

在我国目前现行的财政、公共卫生体制下,各地公共卫生的经费管理部门、经费的使用部门是不同的两个部门。工作经费的申请程序是,工作经费使用部门提出申请使用资金,经费管理部门批复同意后获得工作经费。

目前情况下,

有时存在经费管理部门与使用部门对公共卫生项目的相关信息沟通不及时、信息沟通不充分,甚至有时由于多种原因造成渠道不畅通,因此造成公共卫生经费的拨付与公共卫生机构公共卫生项目的及时开展及进度不协调,

严重的甚至有的时候存在经费长期滞留在经费管理部门,产生经费的长期闲置,不能发挥应有的社会效益,

而公共卫生机构却因为缺乏工作经费而正常的公共卫生项目不能及时、有效的开展,

不能发挥公共卫生项目应有的作用,不能及时体现公共卫生的社会效益。

。公共卫生经费缺乏监督,

直接导致使用效率不高

有一部分公共卫生单位由于财务管理人员对公共卫生知识掌握的不足,对公共卫生经费进行管理监督存在重视程度不够、方法简单以及监督力度不足的现象。对于公共卫生经费的管理监督仅仅限于简单的会计核算、看看会计报表以及简单地资金支付等日常事务性的工作。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对公共卫生经费使用、效益全过程的管理监督,

甚至有时仅仅履行表面形式上监督义务,

经费支出的实质性意义上的管理监督没有做到位。有些公共卫生经费的管理单位有时甚至存在此下问题,因相关工作人员缺乏有关财政、公共卫生知识而没有能力审查公共卫生经费的申请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不能判断该工作开展的必要性,不能有效、及时评估经费使用的合理性、规范性。

为此造成了有些公共卫生经费的管理监督实际上存在有名无实的现象,导致有些公共卫生机构存在公共卫生经费的日常使用中存在各种各样的不规范的现象,

而公共卫生经费使用不规范问题的存在务必直接引起公共卫生经费使用效率的不高,甚至发生腐败事件。

二、产生公共卫生经费管理问题的原因

。管理人员的经费管理监督意识不强

公共卫生经费管理部门缺乏对公共卫生经费管理的意识,对公共卫生经费管理的敏感性、自觉性不高。

目前经费管理部门的工作重心是落实项目和经费,

对经费的管理监督则不够重视,

因此也就不关注对公共卫生经费的管理监督、使用效率及使用效果。

。公共卫生经费预算执行规范和标准有待健全

各级政府公共卫生经费预算的编制是公共卫生项目正常开展的基础,

当然公共卫生预算的执行才是公共卫生经费管理的落脚点。当前各级政府公共卫生经费管理部门的工作重点是经费预算编制,而没有将重点放在有关公共卫生经费预算的执行上,

日常工作中存在经费预算与执行相互脱节的现象。由于经费预算执行规范和标准不健全,使得预算的执行有时存在不规范、不合理、使用效率差的情况。

。公共卫生财务人员专业水平不高

目前我国存在公共卫生经费管理部门、经费使用部门、基层卫生单位的财务工作人员专业水平不高。

一是由于公共卫生单位财务工作人员工资待遇偏低,很难招聘到高学历的财务专业人才;二是有关部门没有对公共卫生领域工作的财务人员系统开展有关公共卫生知识的培训,从而在实际工作中发挥的财务管理能力及作用非常有限。

。公共卫生财务绩效考评机制不完善

健全完善的财务绩效考核制度是提高公共卫生经费管理水平、经费使用效率的有效手段。

目前,

有些公共卫生经费管理部门、使用经费的公共卫生机构已制定了工作绩效考核制度,但是并没有将公共卫生经费的使用效率纳入到日常公共卫生工作绩效考核内容中来,

有些相关公共卫生机构虽然将公共卫生经费纳入工作绩效考核制度中,但是考核结果没有与公共卫生机构相关工作人员的绩效工资直接挂钩,考核的效果有限,促进工作的作用不大。

国家卫生部也开展过公共卫生单位的绩效考核工作,

由于多种原因绩效考核工作没有取得应有的成效,目前绩效考核工作已暂时停止。

三、对公共卫生经费管理措施的建议

。加强公卫预算执行力度,

杜绝执行中的违法行为

一般情况下公共卫生经费的预算分为编制和执行两个环节。

公共卫生经费的预算编制必须结合年度的公共卫生工作计划,同时在编制过程中应当根据公共卫生工作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保障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

此外,预算的编制还要分清主次,优先将有限的公共卫生经费投入到重点的公共卫生项目中;同时要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管理和监督,必须严格执行预算。

对于遇到特殊情况,需更改预算执行的,必须进行规范的审批程序后才能执行。对于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舞弊、挪用等情况,

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坚决查处。

。完善公卫经费管理制度,提高公卫经费使用效率

近几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公共卫生工作,对公共卫生经费的投入不断增加。由于我国人口多,

经济发展不平衡,总体投入的公共卫生经费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有一定的距离。如何将有限的公共卫生经费使用好,

不断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

更好的发挥社会效益,必须建立完善的公共卫生经费使用管理制度,加强公共卫生经费使用的管理。各级政府、公共卫生经费使用机构应该建立完善的公共卫生经费申请、拨付、使用的制度,使得公共卫生经费的拨付到使用都在阳光下运行,

从制度上规范公共卫生经费的使用。同时应建立并实施公共卫生经费精细化管理制度,提高公共卫生经费使用的效率,

取得更好的公共卫生社会效益,真正体现公共卫生的公益性、公平性,同时也体现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心和爱护,是很好的民生工程。

。健全经费绩效考评制度,同步实行绩效激励机制

卫生资源是有限的,公共卫生经费也是有限的,

建立完善的考评制度是实现提高有限公共卫生经费使用效率的重要措施。要用有限的经费办好公共卫生事业,有赖于建立完善的公共卫生经费使用考评制度,以不断提高公共卫生经费使用效率。首先是根据不同的公共卫生项目制定不同的考评指标,

同时制定并实行绩效激励的机制,

绩效工资与考评指标紧密结合,奖罚分明;其次是将当年度的公共卫生经费使用绩效考评结果作为下一年度公共卫生经费预算的重要参考依据,

持续改进完善预算的编制制度,不断提高公共卫生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及有效性。

。提高财务人员知识水平,加强公卫经费管理监督

公共卫生经费管理部门必须将公共卫生经费的拨付、管理监督并重。

加强公共卫生经费的管理监督,对财务工作人员财务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务必需要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公共卫生知识水平,

使其成为复合型管理人才,才能将单纯的记账、会计核算的财务人员转变为公共卫生财务管理的人才。在工作中财务工作人员要主动学习、掌握公共卫生知识,

了解公共卫生工作开展单位情况,真正实现有关财务工作人员参与到公共卫生经费使用、管理中来,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对公共卫生经费全程的管理监督。

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公共卫生财务人员的财务知识、公共卫生知识的培训,

强化公共卫生财务人员的队伍建设,为我国卫生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提供有力的财务保障。

。保证公卫经费的时效性,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公共卫生经费经费管理部门对于公共卫生经费的拨付时间必须与公共卫生工作开展时间保持一致,

才能为公共卫生机构开展公共卫生工作提供有效的财务、后勤保障。公共卫生使用单位才能可以及时有效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在遇到食物中毒、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及时拨付经费,可以更及时的采购有关传染病防控物品及设备,

从而及时开展传染病防控工作,及时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使公共卫生事业的进步惠及人民群众。

这才是公共卫生经费的价值所在。

四、我市建立公共卫生专项经费使用管理机制的体会

我市卫生行政部门与财政部门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对公共卫生基本工作的要求,结合当地公共卫生工作实际,组织财务、卫生管理、公共卫生业务人员确定日常公共卫生工作内容、公共卫生专项工作、公共应急事件能力储备等公共卫生工作,同时将公共卫生工作分解落实到各有关卫生单位。

年初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公共卫生工作责任书,明确公共卫生工作承担单位的任务与责任,并制定明确的工作任务考核指标。根据公共卫生工作的开展需要,

确定公共卫生经费总额,

年初预拨付%工作经费,年底组织财务、公共卫生业务考核工作完成,依据工作完成情况,补发公共卫生经费。

同时建立应急事件经费制度,完善依据事件经费的申请、使用、考核机制。

工作机制公开、透明、操作性强,

方便有关公共卫生单位遇到突发事件时的经费申请、使用,有利于公共卫生单位对公共卫生应急事件的防控处置,有效提高公共卫生经费的使用效率。三年来,我市的公共卫生工作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公共卫生业务工作评估中,

均取得优秀的成绩。有关单位的公共卫生经费管理使用审计无违规违纪现象发现。我市建立公共卫生专项经费使用管理机制的实施,得到了浙江省财政厅、卫生和计生委领导的好评,并在全省推广。

参考文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国劳动保障,。

[]马芬,王丽,

李辉。健康管理与可控的健康危险因素[]。疾病控制杂志,。

[]万泉,翟铁民。年我国部分地区来源法卫生总费用分析[]。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傅书勇,孙淑军。我国卫生总费用与关系的研究——基于回归与模型的实证分析[]。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陶春海,刘小瑜。中国卫生总费用核算体系研究[]。统计与信息论坛,

公共卫生管理的重要性范文第篇

关键词:农村公共卫生管理职能优化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农业、农村、农民一直以来都是关系着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农村的公共卫生管理是指对农村的防疫、医疗、保健等方面工作管理的总和。我国有九亿多人口在农村,农村的公共卫生管理工作搞得如何,不仅关系到我们在遇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能否有效地控制其在广大农村的蔓延,把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而且还关系到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成败。但近些年来各种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凸显了我国农村公共卫生管理体系的不足。公共卫生管理属于公共管理的范畴,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正外部性、投入――产出性价比高等特点,

这也决定了其责任主体必须是各级政府。本文从农村公共卫生管理职能着手,对公共卫生部门的职能界定进行了分析,

并就如何优化公共卫生管理职能进行了探索。

一、我国农村公共卫生管理职能的界定

本文采用现场调研方法,对调研结果进行统计,选取支持率超过%的项目,

作为公共卫生基本管理职能。据此,明确了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疾病预控中心、人民医院四大公共卫生管理机构,

并就其管理职能进行了界定。

(一)县卫生局

就县卫生局而言,从公共卫生管理职能视角出发,

其主要负责如下:对食品、学校、职业、放射、环境卫生,以及化妆品、饮用水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宣传、教育和全面贯彻;重大疾病的防治措施、规划方案的制定;卫生执法与监督工作;社会公共卫生审批、准入;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措施,应急预案的组织、制定;

五大卫生、传染病预防、治疗监督与管理;妇幼卫生工作规划方案的制定、组织、实施;

健康类产品认证、监督、抽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协调工作;医疗机构服务质量监督;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知识宣传、技能培训、演练组织;辖区卫生技术力量的组织及突发事件的紧急处理;

健康教育工作的协调、组织;

大型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工作的组织;

综合政策的调研与组织;传染病、慢性非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的管理与防治;不明或新发疾病调研工作的组织、指导;

公共卫生人力资源的规划、制定、组织、实施;对县直单位、乡镇卫生院财务工作进行监督、管理、指导。

(二)卫生监督所

就卫生监督所而言,

基本管理职能包括七大项,分别为:食品卫生的监督、管理;化妆品卫生的监督与管理;

饮用水、涉水产品的监督与管理;学校卫生监督管理;公共场所卫生的监督与管理;打击非法行医;

法定卫生行政审批项目的审批与发证。此外,

还有三项职能分别划转给了其他机构,

其中,职业卫生监督与管理划转给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环境卫生监督与管理、放射卫生监督与管理两项职能军划转给了环保局。当然,卫生监督所还负责五项非基本管理职能:消毒产品卫生监督与管理;违法医疗广告的监督与管理;

非法采供血、母婴保健机构的专项整治;医学美容、镶牙洁齿机构的专项检查;宾馆、娱乐场所、饭店等传染病防治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与管理。

这五项虽然属于非基本管理职能,但并非不重要,只是由于经费受限,因而不属于优先考虑的范畴。

(三)疾病防控中心

对于疾病预控中心而言,

其基本管理职能包括项:传染病的检测、报告;慢性非传染病检测与报告;寄生虫病检测与报告;

地方病检测与报告;食品、职业、环境、放射卫生健康危害因素的检测;计划免疫、非计划免疫的监测;

预防接种工作的管理;预防疫苗的管理;辖区疫情、公共卫生信息的管理;

群众控制病媒生物的组织;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危险因素的调研、控制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疾病防控中心的非基本职能包括健康教育、促进,

公共卫生从业者、职业人群健康体检等工作的组织。

(四)县人民医院

兼并县妇幼保健院后,县人民医院公共卫生管理职能共包括项:孕产妇的死亡检测;

出生缺陷检测;儿童保健监督指导;生殖保健监督指导;妇女保健监督指导;

妇幼信息的统计;妇幼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开展;岁以下儿童的死亡检测。

二、优化农村公共卫生管理职能小学生作文大全网的建议

由于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公共卫生管理涉及农民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

属于一项系统性工程,在如今这个体制变革过渡时期,公共卫生管理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

应注重优化公共卫生管理职能。

具体而言,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出发:

(一)加快建设三级预防保健网络,切实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服务工作是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核心与重点,为了实现农村公共卫生管理目标,

必须提供完善、全面的服务,切实履行公共卫生功能,而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是提供各项服务的基本载体,

因此,必须加强县、乡、村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

切实确保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的提升。为了建设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络,应先构建防保网络,

这是农村公共卫生体系的核心,也是重点。应注意的是,防保网并非单层网状结构,而是由县、乡、村等多层体系构成,

属于一个十分复杂的立体网络结构,为了确保系统运行的科学性、高效性,应确保公共卫生管理职能分工的合理性、明确性、科学性。公共卫生部门应结合自身的业务能力和地方卫生需要,承担相应的管理、服务功能,

促进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应加快构建完善的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全面推行垂直管理、逐级负责制,

由县政府对公共卫生工作全面负责。

增强疾病防控中心、县人民医院的地位,赋予其乡、村两级部分业务管理职能,防止三级防保网衔接不当等问题,优化资源配置,

提升公共卫生管理效率。

此外,应注重进一步加强乡镇预防保健组织的建设,可以将预防保健职能从卫生监督所剥离出来,根据不同区域成立相应的保健所,并定为全额拨款单位。

(二)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

当前,我国农村公共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水平仅为美国的.%。当前人力资源所存在的问题,

并非人员过多,

而是素质过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一方面,学无止境作文对劳动人事制度进行改革,

以便更好地吸引高素质优秀人才,逐步改善其工资待遇,

提升公共卫生岗位的吸引力,通过竞争工资、福利制度等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对于乡镇卫生监督所,应确保防保人员与医务人员工资水平相当;对于村卫生室,

财政应给予村医一定的补偿,提升其开展公共卫生工作的热情。另一方面,应注重提高公共卫生从业者的准入门槛、考核机制,

对不满足要求的人员应予以清退。此外,还应构建同收入、分配相挂钩的绩效考核机制,对从业者的服务数量、质量等全面进行考核,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

防止人浮于事的情况出现。加强公共卫生队伍的培训,

为其提供继续教育、业务培训等机会,逐步提升队伍综合素质。

(三)全面推行政府筹资责任制

对于农村公共卫生管理工作而言,筹资难的问题一直都是阻碍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究其原因,

一方面是由于政府的投资不足,导致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得不创收,因而存在着地区差异大、结构有欠合理、重硬件轻软件等情况。从我国农村公共卫生投入情况来看,

投入水平较城市而言极低,投入资金多源自于农民,

政府投入的增长十分缓慢,仅仅足够维持机构的运转。

由于收入比重越来越低,

导致业务收入成为公共卫生机构的主要收入途径,导致公共卫生机构缺乏内部动力。为此,应明确政府作为农村公共卫生筹资的主体角色,构建筹资制度保障机制,

对与之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制定、完善,

对各级各类卫生机构的职责、工作内容及范

围进行明确。同时,明确公共卫生的投入标准,结合农村公共卫生业务开展要求,对投入的预算进行明确规定,

确保各级政府在这方面的拨款额足够、并及时到位,落实各级政府筹资责任制。

此外,政府在公共卫生领域的投入,应随着时代的发展及财政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以农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

而非部门利益,加快完善服务补偿制,

提升资金的使用率、服务率。

(四)促进医疗、预防保健之间的有效衔接

一直以来,国内农村医疗机制体系、疾控体系之间各自发展,

两大体系脱节严重,缺乏应有的联系、协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促进农村公共卫生与临床的有机结合,推动医疗、预防保健的有效衔接,

促进临床医疗、预防保健之间的信息共享,充分利用各自优势,推动功能互补,达到协同作战的目的。

此外,预防保健机构应同医疗机构之间构建起密切的协作机制,制定合作计划、运行机制、突发事件处理预案,

继而提升农村公共卫生管理的整体水平。

三、结束语

当前,关于农村公共卫生管理的研究日趋深入,但在农村公共卫生管理职能研究方面依然较少,虽然存在部分研究,

但多数是关于个别地区农村公共卫生管理现状,

从宏观角度分析我国农村公共卫生管理职能的并不多。因此,研究国内农村公共卫生管理职能与优化很有必要。

当然,我国农村公共卫生管理与服务操作性如何,

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关于印发《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的通知(卫规则发[]号)[/],

:。

[]雷海潮,葛延风,黄佳玮,等。对中国公共卫生体制建设和有关改革的反思与建议[]。中国发展评论,,

():-。

公共卫生管理的重要性范文第篇

随着社会进步与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健康需求不断提高,

医院在公共卫生中的作用突显出来。因此,做好综合医院的公共卫生管理工作是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综合性医院公共卫生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存在医防分离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的医学教育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平行推进,

医疗救治体系与卫生防疫体系各自独立发展,两个体系之间存在严重脱节,缺乏有效的联系与协作。有些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机构分属于不同部门和地区管理,

疾控机构对医疗机构公共卫生工作缺乏科学有效的业务指导,信息不沟通、资源不能整合,

条块专政的冲突严重影响了公共卫生信息及时、准确和有效的管理。

.对危机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机制不健全

危机和突发事件首先突然间给医院造成巨大压力,要求医院在最短时间内组织起足以应对该危机和突发事件的强大队伍,并安全有效地开展工作。

如果医院未能高度重视危机和突发事件管理或放松警惕,不能及时做好预案安排,就可能出现反应迟缓的情况。

而且我国现有医院主要决策者大多数并非来自管理专业。而是来自临床,危机管理意识淡漠。当危机来临时,思想准备不足、管理不到位就在所难免。

.医务人员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危机意识不足

新时期以来,我国卫生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稳步提高。但是,

一些地方病、烈性传染病、职业病的暴发流行,例如血吸虫病死灰复燃、乙型脑炎发病率居高不下、一些地区鼠疫严重等。此外,重大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仍不断发生,

对人们的身体健康、社会和经济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平时大多数医务人员已经习惯了日常规律性工作,医院很少进行危机和突发事件处理的宣传教育,对突发事件的出现思想上准备不足。加之已经非常细化了的专业限制,

常会使医务人员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初期感到迷茫,快速反应力不足并影响救治工作。

读书的乐趣 作文

.公共卫生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众多原因,在综合医院公共卫生管理工作中存在明显的人才断层现象。绝大多数公共卫生管理人员缺乏一定的知识储备,知识面普遍较窄,不能很好的适应较高水平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的需求。

特别是缺乏医疗、公共卫生与卫生管理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不能很好的应对。目前,当务之急是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为中心,加强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的培养,

着力提升专业人才的整体素质。

。加强综合性医院公共卫生工作的策略

.加强医防体系之间的协同配合

在体制建设方面,

重视公共卫生与医疗之间的协调,尤其是基层,

应密切公共卫生服务和初级医疗服务之间的关系,实施防控结合;对二、三级医疗服务体系虽重点职能在医疗,但对公共卫生信息的收集、防控能力的建设、健康教育及疾病早期干预等公共卫生职能也必须强化。

.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体系

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体系,

是提高综合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首要职责和任务。医院可通过制定应对突发重大事件的预案、建立畅通的疫情信息网络、完善医疗救治体系、建立应急救治队伍,实现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一体化、疫情信息网络化、重大决策程式化。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当务之急是针对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通过明确的职能、落实责任、深化改革、优化队伍、定员定编和保障经费等措施,

尽快提高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能力。

.加强医院管理机构建设,提升医院公共卫生管理水平

医疗机构的公共卫生管理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并被忽视或轻视的问题,政府需要不断地发挥行政职能,通过政策、法规、规范、标准等方式,

明确医疗机构的公共卫生责任,

规范机构和个人的行为,以提高公共卫生的整体水平。

政府应尽快将医疗机构纳入公共卫生工作体系进行管理,充分发挥其在公共卫生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提高公共卫生管理专业人才知识水平与技能

公共卫生管理专业人才应同时具备扎实的基础理

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这样才能更好的应对公共卫生工作中的新挑战。

介于目前公共卫生人员整体素质尚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具备医疗、公共卫生与卫生管理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的现象,

加强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再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要重点加强包括学科带头人、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全科医师、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队伍、卫生监督人员等的建设,不断提高专业水平、知识层次、综合素质和技术能力。

.增强学术交流,

提高理论水平

公共卫生管理的重要性范文第篇

关键词:新媒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人力资源

一、引言

当前,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

年事件席卷全国、年地方性口蹄疫等新发传染病层出不穷、年“三聚氰胺”事件让国人震惊、年中国首例甲型流感传染迅速、年小龙虾致人肌肉溶解事件引起国人普遍关注、年手足口病和食物中毒人数剧增、年型禽流感强烈考验政府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如何科学有效的应对和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最大限度地降低其社会危害和财产损失,是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新媒体具有传播实效快、传播总量大、信息失真度大等鲜明特点,包含了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及大众传播等多种形式,可以瞬间满足公众对于社会焦点问题的知情渴望,

让传统媒介相形见绌。年月日,国务院第条公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指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广义上来说,

凡是威胁或者触及民众生命安全和生存健康的事件因素,都可以定义突发卫生事件;狭义上讲,突发事件已经构成或造成公共卫生的混乱和危害时就可以认定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主要包括:特大、重大爆发性与流行性传染病、集聚性与群体性突发疾病、新介质源头传染疾病、群体食物中毒与药物不良反应事件、不良接种致病与群居性感染事件、职业性与岗位性中毒、重大环境与辐射污染导致的卫生事件、生物性与化学性因素促成的卫生问题、重大动物疫情,以及起因于自然灾害事件、事故灾难问题或社会治安因素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卫生事件。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人力资源建设困境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舆情专业人员队伍建设滞后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旦爆发,通过各类传播路径迅速传播与扩散,错误的舆论导向和宣传效果会导致社会的动乱和群众的不安,如何科学引导突发卫生事件的舆论方向,

如何合理规避新媒体视角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恶性传播带来的不良后果,如何效能化保障舆论顺畅化与理性化的进行新闻传播,

都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舆情专业人员始终关注的事态化问题,现阶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舆情专业人员队伍建设始终保持在新闻出版、广播广电及新闻中心等机关内部,

队伍建设的广度和数量有限,

没有充分发挥联合联动宣传舆论处置机制,在人员队伍建设方面需要提升。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应急管理工作的需要:“国家应急管理机构应设立相应的应急指挥中心。指挥中心都应该按照规定设立固定办公场所,配置相应人员、设备和办公经费保障,突发事件一旦爆发,

指挥中心立即进入工作状态。”各地区按照实际需要和疾控应急安排,

成立了挂靠在相应部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办公室,在形式上解决了卫生应急组织管理问题,

但是实际上部分区县卫生应急办公室职能仅仅停留在卫生信息的传递层面上,经费难以保证、专职人员缺失以及医疗卫生机构未设置卫生应急办事部门等问题的长期存在导致卫生应急管理办公室不可能承担起决策指挥日常职责。

(二)公共卫生应急专业人员综合素质亟待提高

我们一直在强调建立健全“统一领导、统筹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卫生应急决策指挥系统,但是我国卫生事业管理体制由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和庞大的卫生事业单位构成,

几乎囊括了所有卫生资源和卫生服务事业,卫生资源整合力度难度较大,难以适应卫生应急管理的切实需要。和条块分割的卫生管理体制现状导致“重数量,

轻质量;重规模,轻效益”的资源配置模式的形成,国家相关部门和军队、各级地方政府系统都设有隶属于自身管理的卫生服务机构,

卫生医疗机构的重复建设、基层医院与卫生服务的缺失与卫生资源的严重浪费现象依旧存在,重大突发性卫生事件爆发,仅仅依靠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成立的应急处理指挥部的推进作用是完全不够的,还需要卫生资源进一步整合和利用,卫生管理体制的不断改革和推进。

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人才以及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是防范与应对突卫事件的基础,由于属地化管理、财政预算、传统人员编制恒定等特殊原因,各地疾控机构的人员编制基本上是依照世纪年代初属地人口总数和业务量来核准的,

严格限制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导致了整个公共卫生应急人员知识结构陈旧、年龄结构老化。虽然经历了、等传染疾病的考验,

国家开始逐步加强专业人员的配备,但是随着区域化人口的变化、社会经济的快速转型、疾控业务的急剧增加等现实原因,卫生应急专业人员严重短缺和整体素质较低已经造成相关业务的低效能开展。

(三)公共卫生应急专业人员年龄、职称以及学历层次不合理

一个国家公共卫生体系的构建,需要一定数量专业化与权威性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由于卫生应急人才培养制度以及卫生人才引进机制等原因,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中非卫生专业技术员和管理人员比例较高,而应急专业人才普遍学历层次不高、职称较低,再加上年龄较大且具有高级职称擅长环境卫生、微生物、营养与食品卫生、流行病学以及理化检验等邻近退休阶段,导致公共卫生应急专业人员年龄、职称以及学历层次不合理,

高级技术职称人员断层严重。

(四)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人才流失严重、队伍建设滞后

目前,全国大约有所科研院校每年培养万多名公共卫生、预防医学、流行病学等与疾病预防相关的本科及研究生教育专业人才,

从亿人口的卫生预防需求而言,即使万专业人才全部从事预防疾控工作也不能满足现实需要。事实上,根据《-年全国医药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分析:年到年总共仅有人最终留在疾病预防与控制系统从事本专业工作,继续深造、出国留学、跨行业发展的毕业生略占%,

公共卫生人次流失比较严重,

另外,较高层次的疾控管理人才和危机应对人才缺失成为制约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一大难题,

疾控专业人员还是以常规工作为主,缺乏宏观协调能力和决策指挥能力,

在应对诸如禽流感、食物中毒等重大卫生事件中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公共卫生应急人才建设刻不容缓。

三、对策与结语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人力资源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它包括组织制度、人才储备、教育培养、资金投入、信息资源、社会动员等多方面的保障。

年,世界各国对医疗卫生的公共开支占的百分比平均为.%,世界各国都在不断强化对于突发卫生事件的重视与预防,加大对公共卫生建设的投入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加强投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国家将公共卫生建设保障经费支出纳入财政预算,

通过经常性的公共投入,

尽快完善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是各单位也要加强卫生事业的投入,搞好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做好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工作,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和自我预防能力。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人力资源建设可以稳步推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效能化运营,

保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害和破坏性科学化处置。只有不断增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人力资源建设力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才能全方位和效能化的得到相关处置。

参考文献:

[]韩锋。上海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特点分析[]。中国集体经济,

()。

[]韩锋。国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经验借鉴[]。中国集体经济,()。

[]韩锋。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应急管理后勤保障及应对机制分析[]。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

[]韩锋。提升公共卫生行政机构应急管理机制及路径分析[]。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韩锋。上海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机制建设分析[]。改革与开放,()。

[]顾凯,韩锋。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问题于对策探析[]。法制与社会,

()。

[]韩锋。基于应急体系视角下的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特点、原则及重要意义[]。改革与开放,()

[]诚然,

韩锋。政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探析[]。中国卫生资源,()。

[]王舒,韩锋。精益管理在医院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性探析[]。济宁医学院学报,

()。

[]王舒,韩锋。柔性化管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性探析[]。上海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