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养老服务模式

社区养老服务模式范文第篇

【关键词】居家养老服务;社区照顾;资源整合;分类补贴

一、居家养老服务概述

(一)相关概述

。内涵。居家养老服务是指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

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一种服务形式。

。特征。()以社区为服务载体。

()服务对象的公众化。()服务内容和方式的多样化。()服务提供主体的多元化,福利性与服务性相结合。

(二)地位和作用

()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充分尊重老年人的需求。()有利于促进家庭和谐、代际和谐和邻里和睦,

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命生活质量,解决养老服务的难题。()有利于加快服务业的发展,拓宽就业渠道,

促进经济社会的稳定和谐。

二、中国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状况探析

()相关规定及政策溯源。我国的居家养老服务起源于社区养老服务,年,民政部提出了发展城市社区服务的思路,

各地积极探索,逐步形成了包括为老服务在内的社区服务系列;年月民政部在全国广泛推行“社区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

决定用~年时间利用全国福利资金总额的%,

在此背景下,开始在全国各地推行依托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年月,

全国老龄委办公室、民政部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

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进行全面的部署;

年月,民政部召开的全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进一步强调了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发展的具体要求。()发展状况。

第一,总体状况。从总体上看,

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朝有序化、专业化得方向发展,各地在贯彻实施政策时也能针对具体的情况进行调整,积累宝贵的实践经验。

第二,

各地实践特征。

一是政策保障。北京、浙江、上海、宁波、青岛等地对针对居家养老服务推行中需要着力解决的具体问题出台了相关的政策规定,给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和政策扶持。

二是分类补贴。采用分类补贴的新型补贴形式,

将老年人按照年龄、身体健康状况、家庭成员状况和经济收入状况等标准进行适当分类,政府提供不同的补贴标准,对补贴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三是形式多样。普遍采用将走出家门到社区接受服务和上门提供服务相结合的方式,

从根本上满足各方需求,

并探索适用于不同地区不同情况的服务内容和形式。四是服务队伍建设。各地普遍采取增加专业服务人员人数、提高人员素质、加大培训和考核力度的措施,推进专业化服务队伍的建设。

三、当前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

。政府主导和政策保障问题。()政府责任不清。政府在居家养老服务提供方面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和合理的定位,造成各地的服务提供主体不明,同时还存在政府到底应该购买过少服务和又有多少由社区或民营机构自行承担的问题不明确的现象。

()政策扶持不足。在宏观的政策层面,政府对居家养老服务业的规划和政策扶持相对缺失,致使无法形成有效的保障机制,

进而影响了居家养老服务向专业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资金投入问题。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的提供和服务机构的建立基本上都是由政府出资的,资金来源的渠道单一,如此一来,

一旦政府部门的经费紧张,再加上居家养老服务所具有的补贴的服务对象少,

资金数量较少的特点,居家养老服务就只能依靠经济较为困难的基层社区,

发展举步维艰。()资源整合问题。

政府对居家养老服务的资源分配和整合规划的缺失,导致基础设施和服务项目的不健全,

同时对服务资源的管理也较为混乱,

出现了多头管理的现象,并且对资源的性质也没有明确的说明,造成资源的浪费。()机制问题。

一是工作机制不完善。二是监督机制不健全。

三是管理机制缺失。

。居家养老服务的内容和形式问题。居家养老服务的种类是比较单一的,主要关注的仍然是狭义上的特殊老人群体(孤寡、高龄、独居等困难老人),对于其他老年人服务的提供方式也以文娱活动居多,

严重缺少服务技术含量较高、花费较大的服务。

。社会参与和中介机构问题。由于服务提供主体的单一性,

社会力量对于居家养老服务建设的参与十分不足,这一方面在无形中加重了政府的负担,造成责任不明和定位不清;另一方面也会降低社会机构或中介组织的积极性,

使得养老服务无法实现社会化和可持续发展。

。人员队伍建设问题。

作为资源投入的一个重要方面的服务人员,目前普遍存在着素质不高,队伍不稳定的问题。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管理人员基本上由社区居委主任或书记兼任,缺乏系统的管理模式和策略;

居家养老服务提供的工作人员习惯上被称为“助老人员”,其主体大部分为下岗失业人员或是外来就业的一般受聘人员,由此就存在着素质水平不高,专业化程度低的问题。

四、解决措施

()政府明确自身责任,采取相对有效地措施。

首先要对养老服务高度重视,

使之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老龄事业的重要手段。具体而言,在基金投入上,各地要把居家养老服务的工作经费纳入当地的年度财政预算当中,也可以鼓励社会力量发挥作用;

在政策扶持方面,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在管理方面,成立专门的职能部门,更好地整合和协调资源。

()服务形式要多样化,内容有针对性,落实分类补贴制度。老年人由于存在不同的差异化需求,

就需要针对不同的群体提供不同形式的服务。首先应当熟悉社区老人的基本状况和需求,

可以将相关信息计入网络信息系统的数据库中,

方便日后管理;继续推行和完善分类补贴制度,根据多种标准将老年人划分成不同的类别,

从而提供具有不同侧重点的服务。

()加强服务队伍建设,

充分保证服务质量。要扩大服务人员的队伍,并且设定严格的准入机制,

持证上岗,针对不同类型的人员制定严格的标准,对于专业人员可以通过考试的形式选拔,

而对于再就业人员则可以将标准放宽,

由强调知识储备转向侧重于实际性操作。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制度是一项能够应对老龄化危机,切实解决“未富先老”的问题,真正实现“老有所养”的新型养老模式,它是建立在居家养老基础上、以社区为依托的、不同于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养老服务提供方式,具有内容形式多样化、主体多元化和服务对象公众化的显著特征。

随着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在我国的不断实践和探索,形成了不同于国外社区照顾的新型模式,突出了分类补贴等措施,体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同时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

比如政府职责和职能转化问题、政策制定和资金资源的配置问题、社会化不足、人员队伍建设等问题,这就需要多方主体采取不同的措施加以解决,使居家养老服务真正发挥促进民生和社会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董红亚。中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郅玉玲。和谐语境下的老龄问题研究[]。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

[]赵曼,

吕国营。城乡养老保障模式比较研究[]。北京: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出版社,,()

[]王萍,李树茁。农村家庭养老的变迁和老年人的健康[]。北京:社会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老龄协会。中国老龄工作年鉴(~)[]。华龄出版社

社区养老服务模式范文第篇

关键词:社区养老服务社会化场域权力模式

社区坐落于海淀区学院路,是原学院之一。社区机构众多,

功能完善,

分布有办公区、教学区、居民区、菜市场、餐厅、健身中心、体育馆、便利超市、银行、邮政储蓄、书店、印刷厂、校办工厂、科技创业园区、社区医院、保卫处、后勤集团等。人员复杂,老龄人口比重大,人口流动大。高龄老年人以上,

享受居家养老补贴的有人,其中百岁以上老年人人,岁以上老年人共有人,占社区总人口的.%。

孤寡老人人,空巢老人人。

需要社会救助的有人,其中低保人员名、无工作重残人员名,

低保重残人员名,遗补名,困补名。

社区还有社区服务管理中心、社区服务站、志愿服务基地、法律服务室离退休干部处、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来京人员出租房屋服务站、社区服务热线街道社区服务站等心服务组织。社区服务管理中心隶属于居委会,

主要负责社区的卫生绿化、房屋装修、辅助居委会日常工作、跟保等工作;社区服务站……开办的社区服务项目主要有:百货超市、美容美发、擦洗油烟机、早点餐饮、菜市场、修鞋、修车、缝纫、干洗、维修电器、打字复印、社区医疗等。

停车场地归保卫处负责管理,

基建属于后勤,

零售维修属于后勤集团管理,卫生是社区服务管理中心负责管理,地下室属于国有资产管理处管理。

在限制性困境下,如何进行适应性调整,

并且进行创新性管理,是社区目前的管理中面临的巨大挑战。也直接关系到社区权力的有效运行,社区养老社会化的良性实现。

一、社区“老年饭桌”服务项目的由来

年月日京政办发文件《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民政局市残联关于北京市市民居家养老(助残)服务(“九养”)办法的通知》,

为构建北京市城乡一体化社会化养老助残服务体系,完善“”(%的老年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在社区养老、%的老年人集中养老)养老服务模式,提出了九条关于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要求。

根据第三条“建立城乡社区养老助残餐桌。利用城乡社区公益性用房、单位内部设施、居民空闲房屋等社会资源建立养老助残餐桌。

采取政府适度补助租金、项目补贴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由各级居家养老助残服务工作主管部门,选择有资质且具有一定规模的品牌餐饮企业提供社区餐饮服务。

用年左右时间在全市具备条件的城乡社区建立养老助残餐桌,为老年人提供安全的配餐、就餐服务,并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提供家庭送餐服务。”以及第二条:“建立居家养老(助残)券服务制度和百岁老人补助制度。

向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残疾人)发放养老(助残)券,

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老年人提供多种方式的养老助残服务,

以满足老年人和参加人在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等方面的基本生活服务需求。

”根据北京市九养政策,老年饭桌项目是由各区县政府负责组织实施的,所需的资金由福利公益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失业保险金承担,不足部分由财政予以补足。

社区“老年饭桌”项目自年月日通知启动,主要针对社区空巢老人提供送餐服务,老人每周确定下一周的订餐情况,交现金或居家养老服务券来领取午餐。

可以说,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社区空巢老人的就餐问题。

从社区订餐老年人角度讲,

项目运行两个月,

老年人对送餐活动普遍评价不错,认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他们不方便做饭的麻烦,满足了他们订餐的需求,从价钱角度来讲,也很实惠;

居委会方面,配合街道开展老年饭桌活动,是按照上级的指示,利用社区设施、场地、人员将老年饭桌项目开展起来,

也在一定程度上是居委会的本职所在,居委会每天派人到送餐现场进行监督、甚至参与实际的分餐工作,

方便直接了解项目开展的情况,及时了解老人的需求以及发现项目开展过程中的问题;从志愿者的角度来说,志愿者参与老年饭桌项目,

为该项目运作提供了大量的人力,送餐上门服务得到了老人的认可,减少了陌生人送餐的不安全隐患,学生自身也可以通过参与该活动而获得社会实践的课时任务,

多接触人,也对学生自身增强了锻炼;从社区其他居民的角度去看,居民普遍认为这是件好事,

期待活动能够长期有效的开展下去,同时期望转变运行方式,让更多的老年人和其他居民也可以享受到这项服务。

总的来说,社区老年饭桌项目在运行了两个月后,得到了居民们的认可和赞许。但是,社区老年饭桌项目是政府行为的结果,

并非社区自发自愿的行为,社区居委会作为执行者,只是例行落实,显现出很大的被动性。

大多数居民对老年人饭桌项目并不是很了解,对享受该服务的对象,

认识不是很明确。按照老年饭桌项目的由来,享受这项服务的对象是有限制的。但是居民的认识和理解更多的停留在一般社会服务,

认为每个社区的老年人都可以也都应该享受此项服务。这对政府开展此项活动的初衷形成了挑战。同时,绝大多数居民对该项活动是否能持续开展下去产生了质疑,

有居民认为这又是居委会的“一场秀”,

期望居委会可以真真正正为居民做些实事,

要做就做出个样子来,并长期持久的去做。这对居委会的执行能力与政府开展此项活动的愿景提出了质疑。

从社区老年饭桌项目的由来、经费的使用、送餐公司的确定、外部形象的宣传,本文认为这一项目是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行为,

政府以此来实现其政治愿景,需要通过居委会去具体实施。

关于环境保护的作文

在满足老年人的养老保障与需求方面,政府、各类服务机构、居委会可以分别为老年人提供服务,这三者与老年人可以形成直接的服务与被服务关系链条。但是,根据实际的老年饭桌的运行情况来看,

政府是通过居委会去实现其为老服务的,是“政府牵头、商家参与、社区配合”的模式。

在这个公共服务的模式中,本文认为会引发三种问题:一是各类服务机构,

具体到老年饭桌项目中主要是供餐商家,

其提供的服务能否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其服务质量能否达到政府的要求,能否达到居委会的认可,能否满足老年人的特殊饮食;

二是政府制定的供餐单位在这项活动中能否实现利益最大化,

作为盈利性机构的商家是否为了追逐利益而忽略公共服务的目标,在与街道、与居委会的互动中其策略选择如何规避这些问题,这直接影响到政府公共服务目标的有效实现;

三是由于公共服务经由居委会落到老年人身上,居委会在其中的协调作用就得很重要,政府的意志能否完全贯彻,居民对供餐单位的意见能否反映到政府耳中,解决策略能否真正保障老年人的利益,

这对居委会执行这项政府职能提出挑战。

中国论文联盟转贴于中国论文联盟

二、从不同的服务主体看社区养老的运行机制

(一)居委会:自治场域的特征

年宪法规定,“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条明确规定,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城市社会的基础是社区,居民委员会在我国城市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

研究居民委员会的自治权的权力来源及相关问题,正确定位居民委员会的职能与法律性质,努力探讨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更好地体现居民委员会的自治性,发挥居民委员会的作用与积极性,

对于当前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更好地促进城市基层社会主义民主和城市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中国论文联盟

按照宪法与组织法对居委会性质的界定,

居委会是自治组织,其权力来源于社会。

(二)学校场域、街道场域制约下的居委会权力运行

通过居委会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性质,代表一个场域,

是一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的场域内,其场域特征应当自由性与自主性。

通过了解居委会的日常工作内容,

本文将分析居委会与其上级主管单位街道的关系、与居民的关系、与社区其他组织的关系,以此了解居委会在整个社区的权力运行状况。

在居委会与其上级主管单位街道的关系方面,首先,行政机关对居民委员会是指导与监督的关系,

年通过的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第四条规定的街道办事处的任务中有一条就是指导居民委员会的工作;居民委员会作为一种自治组织,

其享有的公共事务管理的权力具有公权力的特点,即权力的支配性和权威性,

权力容易成为脱缰的野马,从而富有扩张性和侵略性,所以居民委员会的自治权有可能侵犯居民和其他主体的合法权益,因而需要政府的规范和监督。

其次,居民委员会对政府是依赖的关系。居民委员会虽然是居民自治组织,

但是居民委员会又不能脱离政府而生存,

甚至存在着很强的依赖性。这也造成了居民委员会目前的尴尬境况。

这种依赖主要体现在《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六条和第十七条中关于居民委员会的设立、撤销、规模调整和工作经费来源等方面的限制说明中,规定表明居委会在这些方面对政府都存在着很大程度的依赖,

目前中国的居民委员会仍不能脱离政府而存在。

再次,

居民委员会对行政机关是协助与监督的关系。协助主要体现在居委会的任务中有一项是协助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做好与居民利益有关的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救济、青少年教育等项工作;监督主要体现在居委会作为本社区利益的代表可以通过提出意见、议案和参加听证等途径参加政府的决议、决策,

维护居民的参政议政权。

在居民委员会和居民之间的关系方面,

居委会与其成员之间的关系主要是管理关系、教育关系和服务关系。居委会的自治性,决定了其享有充分的行使自我管理的权力,

使公共利益得到及时的维护;

居委会是城市建设的基层推动力量,承担着宣传法律法规政策、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等教育任务,同时,居委会形式各异的教育方式可以弥补政府被动教育与说教式教育的不足;居委会作为一种自治组织,

必然具有为成员提供服务的天性。

在居委会与社区其他组织的关系方面,其共享资源,更好的开展服务与管理,

则体现出博弈的一面。

本文从场域的角度分析,认为社区居委会作为自治场域的运行过程中,同时还受学校场域与街道场域的制约。三种场域交叉运行的结果,

依照目前老年饭桌项目运行的实际情况看,街道场域的力量对居委会形成直接影响,学校场域方面形成重大影响。

(三)三种场域结合下的社区养老服务

三种场域结合下的社区养老服务是社区社会化管理、养老社会化探索的体现。

“政府投资组织、商家参与、社区承办”的为老服务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其现实性与必要性。但是,如何能协调好各方利益,在各方对共享资源存在利益博弈的情况下,如何切实保障老年人的需求,

对居委会提出严峻挑战。

政府希望整合各方力量共同完成一件事情的初衷是好的,

但是运用政治经济学的观点看,这样加大了政府的管理与运营成本,如果服务直接落到居民头上,反而会得到更多的居民认同。

因此,本文认为,

资本的概念可以作此解释。除了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对于场域运行起到直接的影响外,象征资本的意义也同样重要。在老年饭桌这个项目中,政府所要努力构建的是一种共同参与的和谐局面。

这决定了只要参与即可,效果好坏先不去追究。这种愿景是好的,

但是如何把这种愿景完美的实现,规避集体行动的困境,是政府应该思考的问题。

三、结论

本文通过对社区主要权力机构居委会的组织分析,以老年饭桌项目为实例,

详细考察了社区养老社会化过程中的权力运作机制。认为,

管理社会化对当代中国的政治改革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应该说这种草根政治战略在中国城市中运用既有适应性又有前瞻性。老年饭桌项目就是这样一种政府社会化管理的产物,是社区养老社会化的实践,关乎社区建设与社区发展的良好运行。

在我们大力倡导社区建设与社区发展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忽略对于当代中国国情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建立一种合理、规范的管理体制是总体建设工程的基础。社区管理社会化的基础是社区权力模式的重构,而模式的构建又以权力的基础——权力资源的调适为条件。

权力资源从制度文化到人力、物力、信息无不决定着权力形式。

现代社会对权力资源的调适要遵循两大原则:市场原则和层序原则,使权力经过市场化与制度化两个阶段,

从而形成竞争的、规范的权力体制。目前中国社区权力模式是多种模式的杂合物,

这种特征是转轨时期中国社会所独有的,它存在一些问题,如社区权力资源与权力结构的不完全、社区权力制度化的不彻底、社区权能不足等。要改变这些问题,就必须对社区权力模式进行重构,

必须整合社区地域,

扩大自治范围,修改社区自治法规,妥善处理社区二重责任主体的关系。

本文认为需要仔细考虑如下问题: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是什么?

政府该做的事情是什么?居委会是老年人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关联点作用如何发挥?把这些问题考虑清楚了,明确了责权义务,

才能形成良性的互动,才能保证老年饭桌的有效实施,实现其真正的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唐忠新。社区服务思路与方法[]。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陈文玲。“亲而不近”:城市知识分子空巢家庭的亲子关系—以北京市大学退休教师养老状况为例[]。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

注释:

。资料来源:居委会公开栏

社区养老服务模式范文第篇

关键词:居家养老服务;

居家养老服务站点;桂林地区;

经营模式

基金项目:广西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项目名称:桂林地区社区养老服务创新管理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一、国内及桂林居家养老服务现状

我国的老龄人数已居世界首位。

据年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有.亿岁及以上老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近年来,为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日常生活需要,

缓解当前我国老龄化社会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以社区为依托的居家养老服务日益兴起。

。居家养老服务及居家养老服务站点

居家养老服务是指老年人居住在家中,

以相应的服务站点为平台提供养老服务,是一种介于家庭照料和社会机构照料之间的、调动社会资源开展的老人照料方式。居家养老服务站点是以社区为依托,由政府或社会投资建立,隶属相应民政部门管辖,

由下岗职工、社区志愿者为主要工作人员,为老年人提供无偿或低偿的餐饮、文化娱乐、医疗保健、日托照料、家政服务、精神慰藉、法律维权等服务的公共服务站点。

。我国居家养老服务现状

世纪年代以来,我国民政部门就倡导以社区为服务平台,

致力于推广社区老年服务事业,鼓励社会承担一定的养老责任,为社区居家养老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目前,

我国各地正在努力探索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并已经建立起一些比较系统、规范的管理方法,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服务运作体系。在一部分大中城市已初步形成观察日记植物了以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文化娱乐为主要服务内容,

以设施服务、定点服务和上门服务为主要服务形式的社区养老服务架构。尽管如此,

但根据年全国范围的城乡老年人口的抽样调查,

仍有.%老年人希望建立健全社区服务体系。

由此可见,

我国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仍处于初级阶段,各项职能还有待完善。

。桂林地区居家养老服务现状

年,桂林市为贯彻落实全国老龄办、民政部等十部委《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和民政部广州会议精神,加快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逐步探索“政府扶持,整合资源,

市场运作,

信息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居家养老工作新途径。

年,

广西首家居家养老服务站在秀峰区丽君社区于正式挂牌;年月,广西最大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七星区毛塘社区建成。据桂林市民政局年月的调查结果显示,

桂林市现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家、占市区个社区的.%,覆盖社会老人万多人,享受服务对象人数万多。

二、桂林地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点经营模式分析

在桂林地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点的实际运营过程中,由于投资主体和管理主体的不同,存在着多种经营模式,主要有公办公营模式、公办民营模式和民办公助模式三种。

。公办公营模式

公办公营模式是一种由政府出资建设养老服务机构,

并安排专人进行直接经营管理,由养老服务机构直接向符合条件的老人提供养老服务的模式。

这种模式通过政府对老年群体的包办养老,

帮助老年人减轻自身负担,同时也体现政府和社会对老年群体的特殊关怀,确保他们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

以桂林市毛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例,

该中心作为广西区最大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自年月运营至今已覆盖桂林市七星区绝大多数的老年人。老年人能从该养老服务机构中获得无偿的福利性养老服务,或者通过使用政府发放的服务券来享受机构提供的服务。这些无偿的服务主要是维持老年人基本生活照料的服务,以满足老年人的基本需求为目的。

该种运营模式下的服务机构具有较为广泛的影响力,

相对规模较大。

然而,这种模式也存在它固有的局限性。

首先,政府对养老服务的垄断,对民营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产生了排挤;其次,

缺乏竞争的局面导致了服务机构普遍的高投入、低效率、低服务质量现象的出现,造成大量的浪费;再次,服务项目相对单一,

服务范围极为有限,

无法充分满足老人的服务需求。从长远来看,这种运营模式是缺乏持续生命力的。

。公办民营模式

公办民营模式是政府投资建设养老服务站点,

委托企业、民间组织等经营管理,政府对其提供相应补贴,由此使站点在不同程度上具有社会福利服务的性质,承担某些具体的福利性养老任务的模式。

政府通过对一些服务站点的补贴扶持能够降低服务收费,提高站点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服务需求。而政府对服务需求者的福利补贴,使老年人在服务选择上获得了更大的自利。

桂林市叠彩区宝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公办民营模式。该养老服务站依托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而建立,因而在医疗服务上有着其显著的特色,除了定期组织的医疗健康讲座以外,

服务站还会根据老年人要求派专业人员进行上门服务。然而,该服务站在建立初期通过政府补贴运行,

但在运行两年后因资金不足等原因,

现服务站已在艰难的维持当中。

由此说明该模式下的政府补贴存在资金周转上存在着较大问题,不得不说这是政府失败的一个具体体现。

公办民营运营模式的缺陷主要集中在运营资金上。政府需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补贴,造成较大财政负担,

资金若不能及时到位,

则给站点服务状况带来直接影响;另外,由于服务站点的民营性质,政策支持相对较少,

站点的经营水平参差不齐,

有些因后续资金的不足或设施不足等,而难以继续经营。

。民办公助模式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福利性养老服务不再由政府垄断,而出现民办的、准市场性质的模式。

民办公助模式指的是养老服务机构由非国有资本投资建设并经营管理,政府从具体的服务事务中解脱出来,充当监督者和政策扶持者的角色出台相应法规、优惠政策的模式。这种模式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

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和提供各种养老服务项目,老年人则通过自己付费购买服务的方式来获取服务,拥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

桂林市象山区金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就是这种模式下的一个典型范例。

该服务站点以养老院为主要形式,为老人提供有偿的日托、餐饮、医疗等服务。通过自主运营与政府的扶持,服务站的效益相对较好。

但是,不可忽视的是,该服务站点一定程度上存在收费与服务不成正比的现象,

这也是民办机构一个难以避免的缺陷。

民办公助模式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政府财政负担重的问题,使资金得到了更为充分的利用,

使有限的资金流向更能发挥效益的地方。

对于普通居民来讲,

个人付费方面的损失在较大程度上可以由其获得的优质服务来加以补偿;而对于贫弱老年群体而言,

个人付费则意味着越来越难以获得相应的社会养老服务,损害了对贫弱老年群体的社会保护。

三、桂林地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点经营模式未来发展探究

。投资主体多元化

改善居家养老服务站点的建设与经营状况必须在资金投入上下功夫。政府的投入贯穿于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建设、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是这项工作发展的源动力。

然而在我国“未富先老”的国情下,政府不可能完全负担起养老的全部费用。那么,

政府就应当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和资本参与到居家养老服务事业中来,大力拓宽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融资渠道,引导企业、社会民间团体、慈善机构和个人资助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将成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必然。

。政府管理规范化

居家养老服务中政府的主导性地位是不可动摇的。桂林地区的居家养老服务要想得到长远的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一方面,

完善制度和规范。当前桂林居家养老服务是松散不成熟的,只有以制定全面规划、明确发展目标、落实监管制度为基础,

才能科学有效地深入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居家养老服务站点的管理并不是单一的,

它需要在民政部门的牵头下,统一协调地方财政部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卫生部门、文化体育部门、老龄委等的各相关部门利益,

相互支持,

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公共服务资源综合利用,为桂林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登上新的台阶而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运行机制市场化

桂林地区的居家养老服务站点普遍存在专业人员数量少,

服务质量偏低,服务需求量大,资金相对短缺等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大力推进未来居家养老服务站点的经营管理按照市场化、产业化、项目化经营的思路发展,以市场化为动力,

发挥市场优势,努力实现居家养老服务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在现行的运营模式中,公办民营、民办公助两种模式将是未来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发展的主要方向。

。社区服务多样化

居家养老服务是以社区为依托的,但就桂林地区现行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来看,社区的作用还未能得到较好体现。

居家养老服务的多样化发展,

需要充分贴近社区实际,通过掌握社区自身具体情况和积累的一手经验与资料,统筹和协调社区和社会资源。

如将社区失业人员与需要养老服务的人群进行合理搭配,将社会医疗保健机构引进社区等。当前,桂林地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主体内容还停留在满足老年人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上,今后还应根据老年人的不同身体状况、兴趣爱好及特殊要求等,

不断充实与创新服务内容、扩大服务覆盖范围,不断促进服务多样化发展,

以推动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

四、结语

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是应对老龄化社会发展、提高我国养老水平、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

日后,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必将朝着以市场机制为主,政府机制为辅的道路延续下去,并发挥出强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龚文君,周健宇。对居家养老新模式的思考[]。新东方,()。

[]邵岗。城市养老模式刍议[]。理论界。()。

[]李延英。居家养老服务:适合中国国情的老有所养之路[]。共产党人,()。

[]李少明。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思路与对策[]。中国民政,

()。

[]李放,张毅。居家养老与社区服务研究综述[]。社会工作,()。

社区养老服务模式范文第篇

(一)现状。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增长趋势预测如下表:

(二)特点。一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不断加快。

预计—年,我国老年人口增加%;—年增加%。—年的年间,世界上新增加的老年人口%来自我国。

二是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未富先老”的特征。

三是老龄化地区差异大。在内地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有个省市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有个省市超过%,进入了老年型地区。四是老年“空巢”家庭日趋增多。

(三)影响。一是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导致我国劳动力不足。

二是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三是人口老龄化制约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二、我国传统养老模式存在的弊端

目前我国的养老主要是“养儿防老”,有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两种主要模式。

但这两种养老模式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与老龄化形势不相适应的地方。

(一)家庭养老存在诸多问题。

一是家庭结构微型化,

导致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伴随着出生率的下降,家庭规模不断缩小,

从而使家庭养老变得不现实;独生子女相互通婚形成的“四二一”的家庭结构,家庭负担也变得越来越沉重。二是年轻人工作、生活压力加大,无暇照顾老年人三是家庭养老难以满足老人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需求。

(二)机构养老存在许多缺陷。

一是养老机构的收费偏高,致使低收入家庭难以承担。

二是受传统思想的影响,

导致养老机构入住率偏低。三是养老机构的服务设施和服务落后,难以满足老人需求。

三、社区照顾模式是养老事业的必然选择

(一)社区照顾模式及其优势

社区照顾是由英国人最先提出的。广义的社区照顾包括社区内所有需要照顾的群体,如老人、残疾人、儿童和精神病患者等的照顾;而狭义的社区照顾专指社区对老人的照顾,

这是社区照顾的核心,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社区照顾养老模式。

我国社区照顾养老模式较典型的案例是上海闵行区红旗街道社区照顾养老模式。该社区推出了“”养老模式,

即%居家养老、%托老所养老、%养老院养老。街道层面成立居家养老服务社,

为周岁以上,需生活照料的本区户籍老人服务,首先是对其中低保和低收入的老人、优抚对象服务,为社区孤老和对社会作出特殊贡献的老人提供帮助,经评估参加居家养老。

助老服务员是从万人就业项目中招聘并经过一定培训的人员,月工资元。所开展的居家养老服务一是上门为老人家政服务;二是居家养老个性化服务,如定时上门理发、洗浴等。

目前有多个上门家政服务,多个个性化服务。

实践证明,社区照顾养老模式既是缓解日益严峻的城市养老压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应对养老挑战的必然选择。

社区养老模式的优势体现在:

一是可以较充分地满足老人在熟悉环境中享受服务。社区服务使老年人所需要的服务能够在他们所熟悉的环境中获得,

能满足老年人亲缘、地缘的心态,有利于老年人保持愉快的心情,促进身心健康。二是服务收费较低。社区养老服务由于能够有效挖掘和利用社区内的闲置资源,

具有花钱少、见效快的特点。

三是托老所和上门服务生活照料服务形式弥补了家人照料的不足。四是缓解机构养老的压力,减轻政府财政负担。五是社区照顾养老模式有利于开发社会闲置资源、为下岗待业人员提供就业岗位。

(二)社区照顾模式的主要内容、主体架构和层次体系

社区照顾是以社区为平台,整合社会各个方面资源,从而对老人予以养老照顾的一个完整体系。它借助于社区内部力量,

但并不排斥政府正式部门、社区专业养老机构对社区照顾养老的支持。一个完善的立体化的社区照顾养老体系应包括三个层面:其一,社区照顾内容的丰富性,不仅要满足老人们基本的生活照料需要,而且还要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物质设施支援、心理支持与基本的医疗服务;

其二,社区照顾养老模式的行动主体也不仅仅是社区内部的初级群体支持网络,

而且也还包括正式的政府公共服务部门的支持以及以公益性的非盈利组织为主体的社会第三部门的辅助;其三,完善的社区照顾是由“在社区照顾”与“由社区照顾”两大照顾方式层面共同构成的。

。社区照顾的内容体系。社区照顾主要有四大内容:基本生活照料、物质设施支援、精神情感支持与基本医疗服务等。这些内容基本覆盖了老人生活、休闲、医疗等主要方面,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生存状态、年龄阶段老人们的特殊需要。如在基本的生活照料服务中,

按照老人的居住条件与生活自理程度可分为四种形式:居家服务、家庭照顾、老年人公寓、托老所等。如下表。

。社区照顾的主体架构。即以社区照顾为主,

正式机构照顾与家庭照顾参与为辅的社区照顾格局。如下图。

社区照顾养老模式的主体架构

社区非正式照顾者是社区照顾首要行动主体。社区居民的非正式支持网络是社区照顾网络的最终倚靠力量,也是“在地老化”的社区照顾理念的主要援助群体之一。

介于政府与个人之间的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等是社区照顾不可或缺的社会力量。正式的志愿组织是非政府组织中最主要的形式,

与政府机构不同,它采用自治性的、志愿的、非盈利的方式为老人提供照顾。他们提供的养老照顾服务或无偿或有偿,但是不以盈利为目标,

为老人提供专业性的养老护理照顾。

当然,正式的公共部门养老照顾机构是社区照顾的主要参与者之一。虽然社区照顾强调非政府行动主体对老人的养老照顾,但是正式的政府公共部门始终是社区照顾行动主体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公共部门不仅在于提供经费、购买非政府组织的养老照顾服务以及制定养老服务总体规划等方面上,

而且也可以直接向社区照顾输入各种各样的服务和支持。

。社区照顾的层次体系。社区照顾养老模式可以分为“在社区照顾”与“由社区照顾”两个层次。

社区养老服务模式范文第篇

【关键词】全民社保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构建方法

随着全民社保体系的设立,

这为社区居家养老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其中社会的援助、养老的保险以及老年人津贴等一些收入保障制度,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了经济的保障,此外医疗的保险以及基层医疗卫生等一些医疗保健制度的建立,从经济的补偿方面以及服务的方面为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构架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但是,现今全民的社保制度还不是非常的完善,

无法有效的解决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有效的解决其面临的困难,充分的保障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有效的构建。

一、社区居家养老的概况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的发展,传统的养老模式业绩不能满足现今人们的需求,

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使得现今养老保障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难题。

此外随着农村家庭当中大批的青壮年进城,造成了大量的人口流动的现象,这样就造成无论的农村还是城市的传统的家庭养老的功能的逐步的减弱。

另外先进的一些养老机构已经不能不能够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的需求。在此大背景之下,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也就随之诞生,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有机的整合了社会与家庭的养老的功能,主要的是由社区来承担相应的劳务养老,

由家庭来承担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养老,由国家、集体以及个人共同来提供物质方面的需求。

社区居家养老主要是由社区整合社区现有的有效的资源,来练习到相关的基层政府部门,由其来协调社区和家庭之间的关系,

为社区中的老人提供家政服务、生活照料以及康复的护理等一些列的养老的服务。随着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构建和发展,一些新的问题也逐渐的出现,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资金以及服务问题,

这严重的影响到了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发展。

二、社区居家养老模式面临的问题

收入保障水平比较低。当前,城乡的基本的养老保险、老年津贴补助以及相应的社会救助水平还是比较低的,

这样就很难对于老年人的基本社会有高效的保障。当前,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在逐渐的减少,这就会造成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将有所下降,此外老年人津贴补助好处在比较低的阶段,

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相应的制度衔接存在问题。全民社保体系是一个包含的内容比较的繁杂并且不是很统一,

其主要的通过两个方面来为社区居家养老来提供支撑的,即收入的保障以及服务的支持。所以,要想保障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发挥出最大的功能,

就要保障各个制度之间有效的衔接。各个制度之间有效的衔接,

同时也对相关配套施舍的建设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对于各项保障制度在费用的结算、人员的信息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社区服务的功能有限。首先,社区在整体社区服务正常的运行经费上存在着资金的投入不足以及资金的来源单一等问题;其次在服务的设施上,

许多的社区都没有专门的老年人公寓,

也没有专门的社区养老托付中心;

另外在其服务的内容上,

只是提供了日常的简单的生活的照料,并没有提供一定的老年人文化娱乐以及一些老年人心理上的照顾工作,形式是比较单一的;还有救是没有相应的志愿队伍,对于志愿者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

从而导致志愿者服务无法满足社区发展的需要。

三、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发展的有效方法

责任分担的理念构建。社区居家养老是老年人服务体系当中一项重要的内容,

其主要的涉及到了国家、家庭和社会等多个方面的责任主体。所以,要想保障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发展,就应当明确各个主体之间的责任,采用协调的制度的标准以此来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其中社区作为联系社会和家庭主要的纽带,是社区居家养老的核心,所以在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发展当中,社区应当承担主要的责任。

整合各种制度资源。

社区应该有效的利用各种的资源以及相关的规章制度,从分的发挥出各种资源和制度的功能,从收入以及服务两个方面来为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另外社区没还可以充分的利用各方面的力量,比如:企业、慈善机构以及相应的社会团体为社区居家养老筹集相应的运行基金,

保障其资金的供给。

加强社区自身的建设。

社区居家养老要想充分的发挥出功能,

就需要有相应的服务团队以及基础的设施来做保障。

首先社区需要一个有专业素质的服务的团队,为其提供优良的服务;

其次还需要建设和完善具有信息化和人性化功能的基础的设施,以此来提供相应的电话的求助、社区网络的呼叫以及相关资源的共享等许多人性化的服务,保障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运行。

要支持家庭养老的功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构建主要的体现在居家这一方面,

社区可以通过开展相应的老年人家属的一对一的培训、讲座、专业的咨询等公益活动,提升社区居家养老的水平和服务的质量,

更好的为老年人服务。

四、总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的提高,对于养老也有了新的要求,积极的构建社区居家养老的模式,

可以有效的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服务,满足老年人不同的需求,

促进我国养老行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张奇林,

赵青。全民社保与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发展[]。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魏梅霜。浅析居家养老服务[]。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