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李商隐

    李商隐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开成二年(837年),进士及第,起家秘书省校书郎,迁弘农县尉,成为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岳父)幕僚。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大中末年,病逝于郑州。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颇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农村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

    【导语】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农村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共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也是一个难以管理的群体,

    做好留守儿童的管理、教育、培养工作确实不容易,我们在以前的工作中就对这项工作做了很大的努力。回首走过的路,有一些无奈,但更多的是欢喜,

    现就从以下几方面对本学期留守儿童工作总结如下。

    一、所取成绩

    、所有留守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得到增强,大大减少了留守儿童安全事故的发生。

    、大部分留守儿童懂得孝敬长辈、感恩父母,在家自觉干家务的占大多数。

    、留守儿童学习积极性更高,大部分留守学生学习成绩进步显著。

    、多数留守儿童能积极地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如:拔河比赛、合唱、各种讲故事等。

    、学好样、讲正气、求进步是留守儿童中的主流,

    一学期来,留守儿童无一例违法违纪现象,

    大家远离不良习气,争做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二、经验交流

    “留守”的孩子,生活上缺乏关照,精神上缺乏关怀,

    学习上缺乏管理。同时,由于学校教学任务重,加之“留守学生”队伍日益增大,学校对校外“留守生”的教育和管理鞭长莫及。

    因此留守学生易出现学习、生活、心理和品行等方面的问题。这引起了学校及社会的关注和重视。特别县教育局及关爱工程办领导高度重视关爱留守学生工作。学校领导把关爱留守学生工作当作大事要事来抓,成立了关爱班子,

    派专人进行调研工作,

    对留守学生情况进行了细致的调查摸底统计。“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孩子是未来,孩子是希望,

    能让留守学生和有父母关爱的孩子一样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让他们在融洽的环境中快乐的学习,愉悦的生活,

    健康的成长才是我们现代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为此,近一年来,我校在加强留守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方面做了如下一些工作:

    一、建立档案,

    加强对留守学生的管理首先,

    建立“留守生”专项档案。

    通过班主任认真调查摸底,掌握学生信息,

    摸清各班留守学生的数量和基本情况。包括:学生方面(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联系电话等),监护人方面(姓名、联系电话),家长方面(姓名、务工地址、联系电话)。建立“留守生”情况档案。

    档案的建立,有利于帮助发现问题学生,

    分析问题行为的成因、制定策略、选择方法,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学校要求班主任努力做到:留守学生不辍学、留守学生在班里学习不掉队、留守学生在校没有严重的违纪现象、留守学生假期无安全事故。并要求各班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班委设立关爱委员,

    明确职责分工。

    建立关爱留守儿童关爱小组,让班委成为老师的眼睛和耳朵,由于年龄的差距和学生性格的因素,有的留守学生不愿意和老师交流和沟通,

    却更愿意和同学倾诉和漫谈,所以设立关爱委员和关爱小组有助于老师了解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也更便于老师和留守学生的情感交流,

    把学校、老师对学生的关爱融入学生中去。

    、施之以爱,

    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排忧解难

    ()老师经常与学生交流谈心,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上的困扰,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并及时的给予解决,

    如留守学生张某同学,母亲多岁,神志不太清楚,且丧失劳力,

    生活很困难,学校千方百计给他经济上救助。对于行为习惯较差、有心理障碍的留守学生,数十次赖心地与他们谈心,

    使少数留守学生改正缺点,

    不断进步。

    ()在班上开展爱心排忧解难活动,让学生相互之间提出困难,由老师和有能力帮助的学生一起帮助解决,如班集体开展“一人帮一餐”活动,解决了因父母寄钱不及时而没饭吃的同学的临时生活困难等,

    使留守学生感到集体的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始终使班级是一个团结,互助,友爱,

    融洽的大家庭,

    让学生感觉到温暖。

    ()多表扬,少批评,

    树榜样。

    ()组织周末兴趣活动小组,

    让更多的同学和留守学生同度周末,使他们生活愉快、充实,使他们感到家的温馨,

    爱的延续。

    ()开展青春期教育和咨询活动,帮助他们度过了烦恼的青春期。

    ()通过让留守学生每天统计自己的“三闲”(闲话、闲思和闲事),培养他们自我管理能力,

    使他们把更多的时间精力用于学习和参加有益的活动。

    ()指导留守学生怎样进行品行修养:一是学习自律好榜样;二是铭记自律好警句;三是关键时刻换位想;

    四是时时事事省自身,做一个有修养品德高尚的人。

    、学习上优先辅导。

    留守学生缺乏倾诉对象,

    加上敏感又容易受伤害的性情,很容易让他们在学习面前彷徨,忧郁,

    因此,对学生特别是留守学生在学习上加以辅导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要加强科任老师与学生与班主任的联系与交流,结合“三联三帮”实行了科任教师负责制度:一名老师对班上五名留守学生进行学习上的辅导,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

    建立进步退步情况表,

    适时地帮助留守学生学习的进步。

    、生活上优先照顾。

    领导、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对留守小学生读后感大全学生要多看一眼,

    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留守学生患病时,及时送他们去诊治,

    并悉心照料他们;留守学生有压抑时,

    努力帮他们排忧解难,

    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并对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加以指导,

    让他们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班级活动上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使其愉悦身心,

    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又培养了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

    从而引导鼓励他们努力学习,自爱自强,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营造良好环境,制定管理制度

    大力营造学校良好的人文环境,制定学校“留守学生”管理制度。我们力求给每一个留守学生在心理上给予关爱,

    生活上给予照顾,学习上给予指导和帮助,公正地对待每一位留守学生,让每个“留守生”感受到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的平等与真诚。

    为“留守学生”营造一种“家庭式”的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定期举行“留守学生”座谈会,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

    三、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

    共建留守学生教育体系

    建立留守学生家长、监护人与学校的联系制度。我们制定了住宿生谈话制度、定期家访制度、电话访问制度、网络谈话制度、书信往来制度等,多渠道、多形式地帮助和指导外出务工的家长,使其进一步了解对子女生活和教育中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帮助、督促家长履行监护职责,

    让孩子体会到父爱、母爱。

    四、校积极开展活动,坚持正面教育引导,促进“留守学生”的管理。

    、开展“五自”教育。

    对留守学生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班主任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状况,

    注重“心育”,

    力求治本,坚持正面引导、激励、辅以严格要求,培养他们“自觉、自理、有关童年趣事的作文自律、自强、自信”的能力。

    班级定期召开主题班会或个别交流,

    一起制定学习目标,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提高他们生活和学习的勇气。

    、开展“五个一”活动。具体内容是“改正一个缺点,

    做一件好事,交一份满意答卷,为学校添一份光彩,

    做一名合格中学生”。

    、提出“五个一”要求。具体内容是要求外出务工、经商的家长每周一个电话,每月一封信,

    每月与班主任联系一次,每学期与科任教师联系一次,

    每年至少回家一次。

    “留守生”是特定时代下的产物,

    他们长期存在,决定着“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的长期性。关注和解决“留守孩子”的问题,关系到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我国人口的整体素质,

    更关系到我们这个社会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留守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是一项系列的社会工程。

    学校、教师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促使他们同非“留守学生”一样,

    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成为新世纪合格的主人。

    只要我们以“关爱、尊重、科学”为前提,工作中做到“爱心、细心、耐心、匠心、恒心”,

    采取疏导、启发等方法,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就一定能够教育管理好留守学生。

    为加强学生管理,

    营造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切实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

    引导他们健康、全面成长,结合实际,联校采取多种方式,加强与留守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让学生切实够感受到了学校的温暖。

    现将活动工作总结如下:

    一、制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学校建立了关爱留守儿童长效机制,形成以年级主任、班主任、任课教师为主的帮扶网络体系,对留守儿童给予对口的帮助。

    各校按照计划开展活动,学校积极打造爱心家园,

    教师力争当好留守儿童行为的“监护员”、感情的“交流员”、生活努力学习的作文的“管理员”、思想的“辅导员”和健康成长的“指导员”。各校师生关系融洽,形成了浓郁的育人环境。

    二、建立爱心档案

    各校对本校留守儿童做了详细的统计,

    建立健全了留守儿童档案,

    主要内容有:

    ()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统计表,含留守儿童的姓名、班级、年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性格特征、学习动机和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与临时监护人的融洽程度,

    与打工父母的沟通情况等;

    ()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的基本情况统计表,含留守儿童姓名、监护人的姓名、年龄、文化程度、性格特征,监护人如何对孩子进行管教(为重点内容)等;

    ()留守儿童的父母基本情况统计表,含留守儿童姓名、父母的姓名、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单位及工种、经济收入情况、对子女的希望要求、与子女联系沟通情况等;

    三、开展爱心帮扶活动

    各校根据实际情况,

    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和帮扶活动,引领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学校在县教育局的指导帮助下,

    坚持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整体推进、不断创新的工作思路,在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方面做了一些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深入调研,准确掌握全校留守儿童情况。

    、月份,我校对父母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进行两次以班级为单位的系统排摸,并分别予以登记造册,做到了家底清、情况明。到目前为止,

    已为留守儿童建立了档案,为切实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中%以上儿童留在家里隔代看护,只有少数留守孩子寄托给亲戚看护,而隔代看护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如心理不平衡,

    常常感到自卑、孤独、忧虑、失望;生活无规律,生活习惯相对较差;缺乏学习自觉性和刻苦钻研精神,

    厌学情绪严重;任性、自私、无组织、无纪律,

    自控能力差等。

    二、制定方案,

    构建留守儿童关爱网络。

    我校根据文件精神,调整留守儿童工作小组,

    制定《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职责,分解落实了任务,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关注留守学生,

    构建层层推进、齐抓共管的留守学生关爱网络,努力为留守学生营造健康、快乐、和谐的成长环境。

    三、多措并举,大力实施留守学生关爱行动。

    、开展结对关护系列活动。积极动员志愿者、教师,广泛开展与留守儿童“一对一”结对关护活动,为留守儿童寻找“爱心妈妈”、“爱心姐姐”,

    使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心有人爱、身有人护、学有人教、难有人帮”。通过与结对儿童面对面交谈、与结对儿童家长交流等方式,在生活、学习、心理上给予“留守儿童”足够的帮助。

    、开放“留守儿童之家”。

    针对学校留守儿童这一群体,我们开放留守儿童之家,

    提供课余文化学习和组织课外活动。

    、开展贫困留守儿童帮扶结对活动。组织全体教师开展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活动,填写留守儿童帮扶登记表。

    、经常与“留守儿童”家长联系。利用家长会、重大节假日对留守儿童家庭进行家访,让监护人也明确教育子女的职责,切实承担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

    智慧父母,

    引领孩子未来-组织二年级留守孩子家长参加家庭教育讲座。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联系,让每一位家长能更进一步了解学校,

    了解学校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真正达到家校携手共育的目标,月日上午,古城小学在阶梯教室举行二年级学生家庭教育知识讲座。留守孩子家长参加了本次学习培训。

    县政协副主席张华、县教育局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谢扬名和我校二年级老师、学生家长约余人参加了座谈会。

    会上,县政协副主席张华用自己的亲力亲为,与家长进行交流:、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石,、养成孩子良好的习惯,

    、引领孩子走进自然,、让读书融入孩子生活,、教育孩子要成为真正的人。

    计顺东校长作了题为“智慧父母,引领孩子未来”的家庭教育讲座。他将讲座的内容直观地呈现在屏幕上,

    从新课程改革走向家庭教育改革入手,罗列了当前家庭教育中的乱象;阐述了家庭教育中需要思考的问题:、家庭的类型-溺爱型、管制型、放纵型、残缺型、科学型等,、孩子的类型--活泼好动型、害羞型、散漫型、固执叛逆型、较真型和高度敏感型等;指出家庭教育中需要做好的事情:、要做一个科学的监护人,

    、要做一个智慧的教育者。特别强调,作为智慧监护人一定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科学缜密的家教理念,

    加之一篇篇鲜活翔实的案例,一个个真实感人的故事,引起全体家长的共鸣,赢得家长阵阵掌声。

    会后,班主任带领本班学生家长回到教室,从实际出发,向家长汇报班级工作,

    介绍了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情况,并就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安全、心理健康教育与家长们进行了交流与沟通。

    :分,这次活动在老师与家长和谐交流反馈中圆满结束。这次家长会,

    拉近了学校与家长间的距离,

    融洽了教师与家长们的关系,对学校和孩子们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开展“留守儿童”兴趣活动。根据儿童的兴趣爱好,

    经常组织开展各类趣味活动,如“诵读经典文化营造书香校园”、“六一”期间组织留守儿童举办了一场文化演出。

    组织留守孩子参加升国旗仪式。迎着金秋的朝阳,伴随着欢快的乐曲,

    我校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升旗仪式。月日上午八时整,全校师生排着整齐的队伍,迈着矫健的步伐来到操场上。在庄严的国歌声中,

    师生们注视着国旗,高唱国歌,

    冉冉升起的国旗寄托了大家对古小未来的美好憧憬。副校长蔡兴东在国旗下讲话,他倡议同学们在新学期努力学习,

    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好习惯。新的起点,新的挑战,开启新的希望,

    承载新的梦想。我们坚信,在新学期里,全体师生齐心协力,

    用智慧与汗水将创造新的辉煌。

    、强化宣传。

    通过校园广播、网络、会议等多种形式,宣传报道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进展情况,

    抓好典型宣传,让全社会都了解关注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动员引导全社会力量都来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舆论和关爱氛围。

    四、取得的成绩

    经过努力,我校的“留守儿童”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的行为习惯好了,

    成绩提高了,待人接物礼貌了,自立、自主、自强了。。。。。。在结对的老师中更是涌现了许多优秀教师。我们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工作,也许现在还仅仅是起了个头。

    但是在那么多人的关心和支持下,

    我们有决心对这项工作进行不断的探索、研究,全力做好这项工程,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五、下一年度工作思路:

    、继续开展留守儿童工作。

    重点抓好留守儿童之家工作,力争让“留守儿童之家”设施更齐全、管理更完备、活动更丰富。

    、继续推进留守儿童关爱行动。深入开展关爱贫困留守儿童活动,解决其实际困难。

    、继续抓好结对帮扶工作。

    壮大关爱队伍,

    切实为当地留守儿童提供学习、生活、情感上的帮助;进一步完善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

    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市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计划》文件精神的必然要求。

    根据津教发[]号)和委办发[]号文件精神,

    结合区各学校实际情况,对片区内各教管中心以及辖区内学校开展留守儿童工作进行了调研和总结,现就津南片区开展情况小结如下:

    一、摸清现状,分析实情

    区有法人单位学校所,共有学生人,

    学生%都来自于农村,留守儿童较多。

    从片区内各校开展“留守儿童”专项调查工作的结果来看:辖区内“留守儿童”总数为人,占学生总数的%,但这些弱势群体的成长与发展却关系着学校的生存发展。

    二、组织保障,

    构建网络

    、各教管中心成立“留守儿童专项督导和工作小组”:各教管中心主任任组长、书记(副主任)任副组长,

    以办公室人员和各校校长为成员,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协调社会力量,共同关注“留守儿童”。

    为了让“留守儿童”安心学习、健康成长,各教办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

    与镇关工委密切配合,争取得到上级领导部门的大力支持,探索和尝试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模式,

    辖区各校构建立了家校联系网络:一是完善留守儿童亲人联系方式,

    二是寻找代理爸爸和妈妈;

    三是各校德育处具体负责,各班主任具体实施,师生员工多位一体,创办了“留守儿童之家”。

    三、健全制度,创新机制

    为了使留守儿童工作规范有序发展,各校也成立了由校长、德育处成员、班主任、科任教师等组成的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留守儿童志愿者队伍,建立了留守儿童专项督导制度。

    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制度:

    、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片区各校对留守学生的生活、思想、学习和家庭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

    逐一登记造册,把留守儿童父母的家庭地址、打工地址、联系方式、临时监护人的住址、联系电话登记在册,建立了成长记录档案,有《留守学生个人及家庭基本情况登记制度》、《结对帮扶制度》、《教师与留守儿童谈心制度》、《留守学生个案记录》、《隔代家长培训记录表》等,

    收集他们学习、活动、日常行为表现、情感表现等材料,记录他们成长过程中的有关评价,实施动态跟踪、及时归档、分类管理、定期分析,准确掌握留守儿童的成长脉搏。

    、建立关爱留守儿童表彰奖励机制。有的学校开展评选“优秀母亲”、“优秀家长”“教子有方家长”等活动。对那些“遥控”教育孩子有方、指导有力、孩子能力强、学习等各方面优异的父母进行表彰奖励,

    并请他们介绍经验,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导向作用。

    、实行留守儿童隔代家长培训制度。

    学校对留守儿童隔代家长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各学校一学期对留守儿童隔代家长培训一至两次。

    四、拓宽思路,

    活动育人,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建好“留守儿童之家”。

    学校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

    室内布置做到温馨、人性化、有文化品位,配置有档案资柜并分班存放本校留守儿童档案袋和电子文档,

    有一部电话机、一台电视机和有一定数量的艺体器材、有可供阅读的图书,每天安排一名老师轮流值班管理并接受学生心理咨询,并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组织留守儿童在“家”中开展活动。

    小学与小学建立了“留守儿童手拉手一帮一对口联系学校”,成为区首批留守儿童对口联系单位。

    、开通亲情电话。

    每所学校都开通了亲情电话,将电话号码公开,为留守儿童在休息时、双休日或节假日与家长联系、沟通提供方便,增进学生与家长的感情。

    、落实代理家长。

    每位留守儿童落实一名代理家长,每位老师必须作一名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尤其是做无人监护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

    、举办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大多数学校每月举办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教育学生遵纪守法、了解安全常识,让学生身心都健康。

    、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各校成立多种课外兴趣小组,组织“留守儿童”至少参加一项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

    、心理疏导融真情。

    学校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

    建立校、处、班“三级”心理咨询辅导站,

    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开展咨询热线,

    安排亲情接触课,扫除“留守孩子”心理的阴霾。教师随时洞察学生心理与有心理疾障的学生经常交流,

    及时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帮他们树立起稳定、健康和积极奋发的正常心态。

    、读一本好书。

    老师或代理家长指导学生每学期读一本好书。每位留守学生写一篇读后感,并分年级段进行评比,

    陶冶学生的情操。

    、写一封亲情书信。

    代理家长监督、指导“留守儿童”利用传统节日、长辈生日、寒暑假等特殊日子给远方的家长写一封亲情书信,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传统美德。

    、过一个快乐的生日和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各校各班建立“留守儿童”学生档案(同生日的人数多时,

    开特别座谈会),大力开展“留守儿童”赠一张生日卡、写一篇生日感言、送一句生日祝福(广播室)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简便易行、温馨祥和的活动,让每位“留守儿童”过一个快乐的生日。老师、代理家长引导学生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为家庭、为学校、为班集体争光添彩,

    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上进心。

    、主题活动促发展。

    各校根据实际坚持开展评“先进寝室、生活自理能手、守纪标兵”的三评活动、演讲比赛,

    书画大赛,

    文体节目比赛、“雏鹰争章”、“我自主我快乐”、“争做五心四好少年”、“看谁进步快”的主题演讲活动以及“参观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与黑网吧告别”、“安全在我心中”、“做文明学生”等系列主题活动。

    留守儿童是当前的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关注留守儿童,全社会应该共同参与,

    使留守儿童享受到同其他同学一样的教育和关爱,我辖区用爱与关怀为留守儿童营建了幸福的家园,也推动了各校工作的顺利开展。今后我们将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继续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

    认真贯彻《新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上级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文件精神,切实做细、做实、做好“留守儿童”工作,

    引导关爱“留守儿童”健康全面成长。

    为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

    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我校按照留守儿童之家的工作要求,从校区实际出发,做了一些探索,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召开家长会,摸清情况

    开学初,学校召开了九年级学生家长会,会上除了向家长汇报学校的工作情况,另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向家长了解学生的监护情况。

    有的学习无人管理,

    出现疑难问题缺乏指导;

    有的对学习没有兴趣,

    成绩普遍不理想;

    有的心理不太健康,情绪波动大;

    有的行为习惯差,常有违纪现象。为切实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学校大家庭,我们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之家,

    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程。

    二、成立关爱小组,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

    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

    组长:方跃进

    副组长:毕金胜、毕明良、邵树华

    成员:程光辉、徐跃文、项新雄、方跃华、徐好生、王中原、毕煌锋、王海燕、毕梓荣、王政善、程泽峰、胡国生、徐柏林、胡国生、徐金辉、程华峰。

    形成了以校长亲自挂帅,副校长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法制教育,班主任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及生活教育等。

    确保关爱留守儿童活动顺利开展,这样有利于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三、营造氛围,健全制度,

    开展活动

    、营造关爱氛围,感受温暖

    学校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

    在校园内、在家访中,

    在班级内、在团支部中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

    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全校师生营造了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

    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达到让留守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真正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班级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学校由毕明良校长和程华峰老师针对七、八年级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

    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健全关爱制度,

    明确责任

    ()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

    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清楚父母姓名、外出打工的地址、联系电话;清楚代理监护人的姓名、联系方式,便于老师与家长、代理监护人联系沟通,配合教育。

    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每班由班主任、科任老师与本班留守儿童结帮扶对子。

    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

    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让教师成为“代理家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全校师生对班项跃辉同学进行了献爱心捐款,由于项跃辉同学身患绝症,全校师生共募捐多元。

    ()建立健全家校联系。要求班主任老师与留守儿童进行家访,

    了解留守儿童的在家情况。每月指导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信或通话一次,增强他们与父母的情感交流。每月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沟通一次,知晓他们的生活和身心健康状况。

    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形式的活动,

    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科学育儿、科学监护孩子的教育,提高他们教育孩子的水平。

    、开展关爱活动,

    快乐成长

    学校制定了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关爱活动,

    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特殊关心和监护,全方位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在校园里做到对“留守儿童”三个优先:“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参加。”为留守儿童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在学校统一组织下,孩子们可以在留守儿童活动室自主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展示自己的。书画作品、组织小组讨论、开展合作学习,

    与教师、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进步,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真正成了儿童学习活动的乐园。

    另外,学校定期和不定期举行主题班会、班队活动,

    举办乒乓球、篮球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歙县体彩杯篮球锦标赛”,并获得男、女三等奖。

    在“六一儿童文艺汇演”中,

    许多节目是留守儿童自编自导的,表演的非常精彩,深受领导、老师、家长的好评。这些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

    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以上是我校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的一些摸索,

    还有待进一步创新。

    留守学生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爱,学校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的高度,

    对他们要严慈相济,用爱去滋润,

    用心去呵护,用情去温暖,就能让“留守儿童”走出心灵的荒漠,走进亲情的绿洲。

    以后我们将更务实工作,不懈努力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让每一个留守儿童都能健康、快乐成长。

    一、制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学校建立了关爱留守儿童长效机制,

    形成以年级主任、班主任、任课教师为主的帮扶网络体系,对留守儿童给予对口的帮助。

    各校按照计划开展活动,学校积极打造爱心家园,教师力争当好留守儿童行为的“监护员”、感情的“交流员”、生活的“管理员”、思想的“辅导员”和健康成长的“指导员”。各校师生关系融洽,形成了浓郁的育人环境。

    二、建立爱心档案

    各校对本校留守儿童做了详细的统计,建立健全了留守儿童档案,主要内容有:

    ()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统计表,含留守儿童的姓名、班级、年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性格特征、学习动机和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与临时监护人的融洽程度,

    与打工父母的沟通情况等;

    ()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的基本情况统计表,含留守儿童姓名、监护人的姓名、年龄、文化程度、性格特征,监护人如何对孩子进行管教(为重点内容)等;

    ()留守儿童的父母基本情况统计表,含留守儿童姓名、父母的姓名、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单位及工种、经济收入情况、对子女的希望要求、与子女联系沟通情况等;

    三、开展爱心帮扶活动

    各校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和帮扶活动,

    引领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学校展示】

    中心小学:

    一、确定工作目标。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了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

    狠抓落实,全面推广“关爱工程”,为留守儿童营造了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

    同时还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

    完善考评制度。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建立健全机制,发挥学校阵地的作用。

    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制订具体计划,

    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守儿童数,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

    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的制度。全校确立了个帮扶小组并配备帮扶教师。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做到每月召开一次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的座谈会。建立了关爱留守儿童的应急机制。建立学校与家长(监护人)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

    层层签订了安全责任书,明确责任,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快乐成长。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开设心理教育课,让他们削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定期对教师进行考评。

    (二)构建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加强委托监护人的培训教育。

    加强同村组和家庭的合作,营造深厚良好育人氛围。

    (三)明确职责,

    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加强对贫困留守的资助工作。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建立关爱经验交流制度。

    学校每期进行一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定期召开研讨会、座谈会,不断探索管理方法,提高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水平

    胡集完小:

    一、认真关爱留守儿童

    学校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

    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

    建立进步档案。生活上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指导留守儿童学会生活自理,

    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关爱活动

    、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对各班的留守儿童进行登记,含家庭环境,家长去向和代管家长的情况等,

    定期开展有益于孩子们健康成长的文娱活动。

    、开展关爱留守儿童主题教育。学校开通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在课间、休息时与家长联系、沟通,

    增进学生与家长的感情。

    、各班教师每周与—名留守儿童谈一次心,了解他们近期的学习、生活、情绪、交友、身体等方面的情况,交流感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

    、为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

    打开留守儿童心灵之窗。

    、开展赠生日贺卡、写生日感言、送生日祝福活动,让留守儿童参加书法,手抄报等比赛活动,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西沙河完小:

    一、建立档案,掌握情况

    通过认真调查研究,摸清本校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并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了动态专门档案。

    适时根据本校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档案的相关内容。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建立起与学生家长、老师之间方便的沟通渠道,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联系网络。

    二、用心关爱,感受亲情

    针对留守儿童最缺乏的就是亲情关爱,在日常工作中,

    把留守儿童当成自己的孩子,创新思路,

    积极控索,注重从平时生活细节、亲情体验、心理教育等各个方面加强教育引导,

    力争让留守儿童找回亲情、找回快乐,健康成长。

    (一)制定计划,注重平时。

    经过反复思考和积极探索,根据留守儿童不同情况,逐个进行分类、分组,制定帮扶计划,将每个学生的学业情况、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逐一列成表格,

    按计划实施。并在平时学习生活中,对留守儿童多看一眼,多问一声,

    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

    在留守儿童患病时,及时诊治,悉心照料。比如:五、二班学生王某在上体育课时,

    脚不慎扭伤,辛文言老师闻讯后,

    及时将该学生带至县骨科医院去看医生,在他在床上静养期间,每天坚持为他端饭送水,补习功课,

    让他感觉到老师对他的关心、关爱。该学生伤愈出院后,学习更加用功,

    亲切地称她为“老师妈妈”。

    (二)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作为留守儿童每个家庭环境、经济状况迥然不同,其情况千差万别。

    我校在全面把握每个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的同时,针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欠缺的留守儿童,区别对待,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

    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例如:六、一班留守儿童程某,其父母均在广东打工,由其多岁外公代为管理,平时喜欢穿着打扮,花钱大手大脚,

    成绩时好时坏,其外公根本无法管理。我们在全面了解此生情况后,制定了针对此生教育引导方案:在周末带他到建设工地去调查了解生活,

    让他观看红色教育影片,让他与父母通过电话了解打工的艰辛生活。通过循序渐进的教育,

    一次,我们发现他在自己的笔记本中写到:“亲爱的爸爸、妈妈,是老师让我感受到了你们生活的艰辛,我一定会重新认识自我……”从此,该生改掉恶习,

    认真学习,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三)消除痼疾,促进健康。通过每周班队活动时间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

    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

    消除不良痼疾,强化情感体验,

    营造健康乐观向上、朝气蓬勃的学习生活氛围。

    三、加强沟通,增进了解

    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培养更多“代理家长”。

    加强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留守儿童的思想工作。例如:学生刘某,

    父母都在云南打工,

    家里只有兄妹二人,没有人照顾。有一段时间他经常逃学,上课时经常睡觉。

    通过走访了解,

    发现其由于精神空虚,缺乏关爱,结交了社会一些缀学少年。

    我们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即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让其重新振作精神,免其走入歧途。

    总之,

    关爱留守儿童是我们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今后,各校更会积极探索有效的管理方法,走进留守儿童,

    关心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学习,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学校的温暖。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总结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总结

    近年来,

    共青团县委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中心,服务大局,

    面向基层,积极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

    在“一老一小一困”工作中,把推进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作为切入点和落脚点,以关爱活动为载体,

    奋力推进留守儿童关爱事业健康发展,

    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基本情况

    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偏北,属典型的丘区传统农业大县。全县幅员面积平方公里,辖个乡镇,

    个行政村、个社区,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作为川西北重要的劳务输出大县,有万左右的农村劳动力常年外出务工,

    常年留守在农村的至岁青少年儿童达万人,

    男生万人,女生万人,其中,至岁(含岁)农村留守儿童达万人,

    至岁(含岁)农村留守儿童达万人。

    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留守儿童”普遍存在亲情缺失和家教缺位,在学习、生活、安全、健康等方面存在十分突出的问题。

    特别是.特大地震发生后,许多的学校受到损害,部分留守学生家庭的住房成了危房,更是给他们的心理造成了影音,给学习、生活等方面带来了许多不便。

    由于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留守儿童问题逐渐成为了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社会问题。

    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也显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紧迫。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为切实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

    搭建有效服务平台,促进他们“勤奋学习、快乐成长、全面发展”,

    在县关工委的牵头领导下,

    团县委同妇联、教育、公安、民政、司法、人社等相关职能部门紧密协作,密切配合,积极采取多种关爱举措,开展了大量关爱行动,

    初步建立了党政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家庭配合的工作格局,形成了县、乡、村和学校、社会、家庭“双三级”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体系和联动网络,

    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一致好评。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注重制度保障,建立了完备的工作机制。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关爱工作只有制度体系“根深”,

    长效机制才能“叶茂”。我县首先从抓制度保障出发,

    建立了一套符合我县实际情况的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机制。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

    将关爱留守儿童的主要职责落实到了县关工委和县未保委,保证了关爱工作机构健全、责任明确,工作落实到人。

    同事,

    建立和完善了关爱留守儿童的相应工作制度,

    将“两委”的办公机构设在团县委,

    日常工作中,始终将关爱留后儿童作为“两委”工作的重点,重点部署,重点推进。

    此外,

    我们还充分发挥学校、村(居)委会主渠道作用,建立和完善了留守学生档案,对全县名留守儿童基本情况进行了统计并登记早,实施动态管理,做到“情况准确,

    心中有数”。工作机制的建立和制度的不断完善,

    使关爱工作处处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二是狠抓阵地建设,落实了标准的活动场所。在推进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过程中,团县委十分注重留守儿童活动阵地的建设。

    坚持把“留守儿童之家”作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主要阵地和活动场所,

    根据团省委“五个一”标准要求,团县委和县教体局结合实际,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留守学生之家建设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留守儿童之家的具体建设标准、程序、管理、使用等方面的内容,以学校电教室、图书室等现有资源为依托,

    以学校教职员工为主力军,

    整合社会资源,

    按照“逐步推进、全面覆盖”的原则,

    率先在外出务工人员多的乡镇和地区建立“留守儿童之家”,目前,

    全县已投入资金余万元,建成并投入使用“留守儿童之家”所,

    正在建设所。全部按照“一台电脑、一部亲情电话、一套青少年读物、一台电视机、一台影碟机”标准配备了相应硬件设施。

    通过这些“留守儿童之家”的建设,有效解决了留守儿童的部分生活、学习的`实际问题,为他们提供了较好的物质生活条件,“留守儿童之家”也真正成为留守学生课余学习、游戏、活动的最佳场所。

    三是突出志愿服务,

    组建了优秀的志愿者队伍。我县留守学生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就是各类志愿者。

    大量具体的工作,都是由各类志愿者完成的。()在学校,教师、辅导员、团委书记等当上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志愿者”,在师资力量薄弱、人手较少的学校,

    学校领导也亲自上阵、亲自参与。

    在乡镇、社区,

    则充分发挥了社会各阶层热心人士的力量,通过宣传,我们在全县招募了余名文化高、素质好、热心公益事业的志愿者与留守学生开展“一助一”结对,为留守学生排忧解难,给予留守学生有效的情感补偿。

    同时,积极组织开展“手拉手”体验教育、“鲁川同心”夏令营、青少年书信大赛、心灵驿站等关爱活动,帮助留守儿童励志、感恩、学习、成才。

    此外,团县委还与县公安、教体、妇联、工会、民政、司法等多部门组成联合工作小组,切实开展了“警校共建”、文化市场整治和法制专题讲座等活动,取缔黑书店、黑网吧、黑音像厅等一系列活动,

    法制副校长职能进一步发挥,

    并在各学校建立共计余个青少年维权岗(站),为留守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四是多方资金募集,确保了有效的资金投入。

    属典型的农业大县,本级财政十分困难。尽管如此,县上每年都安排一定资金用于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为缓解资金压力,

    团县委还成立了“留守学生关爱基金”,

    联合实业集团成立了“鸿宇助学基金”,

    千方百计争取社会各界资金的支持。同时,团县委积极向上级团委、上级有关部门争取项目和资金,用于乡镇、社区、学校“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关爱活动的开展,

    多方面募集资金,帮助有经济困难的学生度过生活难关。目前,团县委共联系捐建希望小学所、累计投入资金余万元,投入关爱留守儿童专项资金余万元。

    通过这些资金的投入,

    及时帮助留守儿童解决了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让他们真实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与呵护。

    五星镇中心学校是一所农村学校,随着农民外出务工的增多,

    “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随之越来越多。为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给他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

    我校按照留守儿童之家的工作要求,

    从校区实际出发,做了一些探索,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召开家长会,

    摸清情况

    每学期开学初,学校以班为单位召开家长会,会上除了向家长汇报学校的工作情况,另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向家长了解学生的监护情况。有的学习无人管理,

    出现疑难问题缺乏指导;有的对学习没有兴趣,成绩普遍不理想;

    有的心理不太健康,情绪波动大;

    有的行为习惯差,常有违纪现象。为切实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学校大家庭,

    我们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之家,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程。

    二、成立关爱小组,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

    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形成了以校长亲自挂帅,副校长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法制教育,总辅导员负责对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班主任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及生活教育等。

    确保关爱留守儿童活动顺利开展,这样有利于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三、营造氛围,

    健全制度,

    开展活动

    、营造关爱氛围,感受温暖

    学校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校园内、在家访中,在班级内、在团支部中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

    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全校师生营造了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

    达到让留守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真正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班级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健全关爱制度,

    明确责任

    为了让确保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我校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有《关爱留守儿童帮扶制度》等。

    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

    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

    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清楚父母姓名、外出打工的地址、联系电话;清楚代理监护人的姓名、联系方式,便于老师与家长、代理监护人联系沟通,

    配合教育。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

    在每班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

    由班主任、科任老师与本班留守儿童结帮扶对子。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让教师成为“代理家长”,

    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

    以对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

    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建立健全家校联系。要求班主任老师期初、期中、期末与留守儿童进行家访,了解留守儿童的在家情况。

    每月指导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信或通话一次,增强他们与父母的情感交流。每月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沟通一次,

    知晓他们的生活和身心健康状况。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形式的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科学育儿、科学监护孩子的教育,提高他们教育孩子的水平。

    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力进城务工的增多,

    农村留守儿童也相应增加,形成了不可忽视的特殊群体。近年来,我们对全县的留守儿童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

    并对南莫、角斜、雅周三个不同地区的乡镇进行了重点调查分析。通过全面摸底、典型解剖、座谈走访,

    掌握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同时在广泛听取基层干部群众及家长监护人意见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

    提出改进意见。

    一、海安县留守儿童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到户籍地以外的地方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少年。据统计,

    全县留守儿童共有人,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其中男生人,

    占留守儿童总数的.%;女生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

    这些孩子一般都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监护。其中由祖父母监护的人,

    占.%;由外祖父母监护的人,占.%;其他人监护的人,占.%。

    在留守儿童的现实表现中,学校认为表现较好的人,占.%;

    表现中等的人,占.%;表现较差的人,

    占.%。

    从调查中发现,多数留守儿童思想健康,自我要求严格,

    学习比较认真,也有成绩拔尖的,对父母外出持理解支持态度。有的由于父母不在身边,

    还有一定的自主自理能力。但总体来看,由于监护人绝大多数都是孩子的祖辈,他们中有的是隔代管护,

    过于溺爱,往往放任自由,管护工作难以到位;

    有的只重视生活上关照,放松了思想道德和良好习惯的培养;有的由于老年人自身文化素质不高,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

    对留守儿童很难管理。因而,一些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

    思想、行为、学习、生活等方面出现了一些缺失。

    一是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成绩较差。

    从调查情况看,在现实表现较差的名学生中,学习成绩差的占.%,

    他们中的监护人绝大多数文化层次相对较低,对孩子的学习没有能力给予帮助和辅导,形成家庭教育的缺失。

    二是个人性格改变,家庭亲情缺乏。

    留守儿童正处在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由于他们长期与父母分离,

    缺少情感的沟通,不少留守儿童性格变得内向、孤僻,

    情感缺乏是留守儿童面临的主要问题。南莫小学留守学生在座谈时,提到父母就伤心落泪。

    还有一名学生父亲外出打工一年只回来一次,母亲出走多年未回,孩子心灵创伤很大。不少孩子对自身变化、学习压力、人际交往等方面虽有一定的理解和认识,

    但也产生许多麻烦和冲突,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

    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三是行为有所偏激,价值观取向有所扭曲。

    留守儿童一般自理能力较弱,部分人纪律松散,言行偏激。调查中了解到,

    少数孩子在家不听祖辈的教导,我行我素,在学校也时有不良行为。由于父母长期在外,管教不到子女,

    往往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这样容易形成孩子的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很容易养成奢侈浪费的陋习。

    四是存在安全隐患,

    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农村留守儿童上学一般都由祖辈和其他人接送,祖辈的年龄都比较大,在接送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安全事故。也有少数留守儿童在家喜欢玩火、玩电、玩水甚至玩农药,

    如不及时加以制止和教育,容易引发重大事故,酿成悲剧。例如:雅周镇夹巷村一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苏州,正常在爷爷奶奶身边生活,

    一天晚上在家做作业,蜡烛倒下来着了火差点酿成大事故。调查中发现,

    留守儿童出现安全事故的比例高于其他儿童。

    二、海安县关爱留守儿童做法

    农村留守儿童的素质如何,是一件关系到未来人口质量、社会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大事,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决不能忽视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因此,

    关注留守儿童,促进其健康成长,

    越来越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我们了解到,

    全县不少乡镇和学校在关爱留守儿童方面已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我县河东地区的角斜镇是全县率先成立“留守儿童之家”的镇,他们根据“父母在外打工创业揪心,

    临时监护人教育闹心,

    社会关心教育担心”的社会现象,认识到营造良好的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环境,

    对家庭、学校、社会来说,

    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该镇建立了由政工书记为组长,妇联、工会、团委、教委、关工委等单位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活动的开展。

    他们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关爱留守儿童,镇妇联向全镇留守儿童家长发出一封公开信,要求家长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有条件的父母留一方在家照顾孩子;向全镇发出一份倡议书,

    号召全镇党员干部、团员青年、教育退休人员和热心公益、乐于奉献的群众,为全镇近名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尽一份力量,献一份爱心,做一份贡献。

    五虎村有名留守儿童,每个孩子都有-名“代理家长”结对关爱,并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关爱措施。该镇以五虎村为试点召开关爱留守儿童现场促进会,以点带面在全镇各村推广。

    雅周镇是我县西南高沙土地区,

    也是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外出打工经商的人较多。

    我们调查的雅周镇中心小学,留守儿童占本校学生总数的.%。该校从领导到教职工重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

    注重提高教职工的职业道德素质,教师作为第二监护人,

    建立留守儿童档案,组建假日活动小组,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给予集体的温暖。

    他们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心育,并承担了“”市级科研课题《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监护中的缺陷及对策研究》,现已结题上报,得到上级的肯定。

    里下河地区的南莫镇,党委政府组织镇妇联、教委、关工委组建“”(我帮你)表演团,以关爱为己职,

    以育人为己任,整合校内外教育力量,全力关心、帮助留守儿童,开展了以帮学、帮教、帮困、帮管为主要内容的帮教工程,落实了名“代理家长”与名留守儿童“一帮一”结对帮扶,

    为留守儿童增补成长“钙片”,

    弥补人间亲情,撑起健康成长的“保护伞”,为政府担责、为家庭分忧、为学校解难,

    被广大群众称为“师爱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镇关工委、妇联利用留守儿童父母回家过春节的机会召开家长座谈会,向他们通报情况,

    要求他们通过电话等多种方式定期向班主任了解情况,与孩子沟通感情。

    南莫小学开办的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向监护人传授科学家教知识,极大提高了监护人的监护水平。

    南莫小学留守儿童家长学校,被命名为南通市级留守儿童家长学校示范基地。

    另外,全县还有不少的镇充分利用校外辅导站派辅导老师在双休日和节假日对留守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学业辅导、兴趣特长的发展等辅导,促其健康成长。三、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思考

    虽然全县在关爱留守儿童方面做了不少工作,

    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工作进展还很不平衡,

    少数镇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措施还不到位,

    效果不太明显,还需要大力推进。我们认为,

    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方面还需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

    县、镇分别建立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领导组,由分管领导挂帅,

    宣传、妇联、教育、工会、共青团、司法、关工委等部门一名负责同志参加,

    分管领导任组长,妇联一名同志任副组长。领导组的职责是按照党委、政府的要求加强对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调查研究和工作协调,

    在政策措施、工作推进等方面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妇联作为牵头部门,负责日常工作,认真抓点带面,加强工作协调和指导,

    并根据需要及时召开领导组成员单位负责人会议。教育部门把在校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课题研讨,

    创新关爱方式,建立健全留守儿童监测等制度,把教育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关工委要进一步发动“五老”,与留守儿童牵手结对,运用校外辅导站、家长学校等多种形式给予留守儿童更多关爱。宣传、工会、共青团、文化、司法等部门都要根据自身职能,加强对此项工作的宣传引导和配合。

    各有关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通力协作,整体联动,共同做好关爱工作。

    、积极创造条件,

    增加关爱投入。

    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要借助实施教育现代化工作的契机,充分利用现有校舍和政府投入,

    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行从小学高年级到初中学生为主体的留守儿童寄宿制模式,从寄宿生踏进校门到节假日回到家门,

    学校均要制定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保障措施,让众多缺少家长督促指导的留守儿童,在寄宿制学校里可以培养良好品德,提高学习成绩,

    增强生活自理能力,让外出打工的家长放心,让在家学习的孩子开心。

    、加快地方经济,减少“双亲”外出。

    大力发展地方经济,

    增加本方本土的就业机会,提高报酬待遇,外出打工人员也会相应减少,留守儿童的比例也会相应下降。

    在舆论导向上要鼓励外出打工人员回乡创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提倡夫妻一方外出打工,一方留在家中在本地就业创业,加强对孩子的思想、学习、生活照顾,

    以免赚了票子,误了孩子,争当合格父母。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

    民族的希望,在这样一个花样的年龄,他们正是应该享受幸福生活、接受良好教育的时候,然而对于部分生活条件困难,父母在外务工的青少年来说,

    过一个温暖的春节都成了一种奢望。

    为此,__镇团委认真贯彻落实县团委文件精神,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关爱留守学生专项志愿服务活动。

    现就春节期间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宣传,

    进一步营造了关爱留守学生氛围。春节期间,全镇紧紧围绕关爱留守学生这一主题,积极宣传“以人为本”、“儿童优先”“以德育人,为国教子”等新观念、新风尚,

    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意义的认识。以文件、张贴悬挂宣传标语、宣传栏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宣传国家《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宣传中小学留守学生管理及代理家长履行职责的先进典型事迹,宣传各乡镇各部门开展留守儿童关爱行动的好经验、好做法。

    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

    在全镇各村社区进一步形成关爱留守儿童、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入户走访,全面提高留守儿童家长及监护人的育人水平。春节期间,是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居家相对集中的时段,

    要充分利用这一时段,突出抓好以家长培训和联系沟通为主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

    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到各村、社区走访入户,向家长们讲解亲情抚慰对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授亲子沟通方法,帮助留守儿童父母及监护人更加主动关心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向他们传授科学的育人方法,转变思想观念和教育方式,通过培训,

    使广大留守儿童家长掌握正确的使孩子身体心理、思想品德健康成长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提升家长的育人水平。

    本着以人为本、对学生负责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实施“留守儿童关爱工程”,

    加强了对留守儿童的管理教育工作,使留守儿童真正感受到学校就是我的家。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学校十分重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

    成立了以邓阳城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中层干部、年级组长和各班班主任及生活指导教师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负责留守儿童管理日常事务。

    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和讨论我校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现状,制定相关的措施,安排相应的管理人员,确保留守儿童留得住、学得好、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健全制度,落实责任。

    、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与成长记录袋制度。

    通过调查研究,

    摸清留守儿童的具体人数和基本情况,

    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和联系卡,对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和联系卡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补充、变更相关内容,

    每学年末做好留守儿童管理的交接工作。成长记录袋收集学生学习、活动、日常行为表现、情感表现等材料,记录学生发展过程中的有关评价,

    班主任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给家长。

    、建立“代管家长”队伍,推行“代管家长”制度。

    立起由班主任、科任教师和生活指导教师组成的代管家长队伍,

    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包括生理、心理教育的管理和引导。学校通过工会,发动全体教师,积极参加到代管家长队伍中去,

    承担留守儿童的监护职责,做留守儿童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代管家长做到“四管”(管思想、管学习、管生活、管身体)和“四掌握”(掌握家庭情况、掌握思想表现、掌握学业成绩、掌握日常行为),

    当好“五员”(思想品德辅导员、情感交流沟通员、日常行为监护员、生活起居管理员、健康成长指导员),让留守儿童感受到亲人般的关爱。主要工作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掌握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做到“三个一”,

    每个月进行一次家访,每个月与家长通一次话,每学期给家长写一封信;、关怀学生的`精神成长,把学生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

    注重留守儿童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与学生沟通情感,

    弥补“留守儿童亲情的缺失;、提供必要的帮助,关心孩子的饮食起居,

    处理突发情况等;、开展“结对子”帮扶,安排班队干部、优秀学生以及“留守儿童”邻居与其“结对子”,

    在生活、学习上给予帮助;、矫正不良行为习惯,

    转化“问题孩子”。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