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成语知识大全-小学初中高中作文-全民阅读!
所在位置: 首页 > 六年级作文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

全民阅读 http://www.jiayuanhq.com 2023-02-27 10:47:08

本文目录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

、中国互联网金融监管问题浅析

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六种模式与不足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载体相结合的新兴金融领域。其与传统金融的区别不仅在于金融业务所采用的媒介不同,更重要的在于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工具,使传统金融业务具备透明度更强、参与度更高、协作性更好、中间成本更低、操作更便捷等一系列特征。通过互联网技术手段,最终可以让金融机构离开资金融通过程中曾经的主导型地位,成为一种努力尝试摆脱金融中介(金融脱媒)的资金融通行为。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都有哪些模式和机遇?在发展中都存在哪些问题?亟待分析和研究。

一、中国互联网金融的种模式

(一)余额宝

我国互联网金融从年下半年开始逐渐火热起来,到年月份,阿里推出了余额宝,称得上是一个经典案例,典型的互联网加金融,典型的支付牌照加积极营销,同时也真正让这种高富帅的理财走进平民生活,获得迅速发展。

余额宝之所以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巨大成功,有天时、地利和人和多种因素。天时指的是整个社会的信息化快速发展、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技术水平的提高,让整个阿里支付宝拥有如此好的技术、好的算法以及潜在预算能力,能够非常好地实现货币基金碎片化(零散的活期资金)的理财技术交易。

地利是指拥有支付宝这个亿多注册用户和使用用户的电商网交易平台,并且阿里能在此平台基础上非常细致入微地为这些用户服务,让这些用户有很好的体验。阿里接受了这些老百姓非常细微的碎片化理财,让他们获得一个相对更高的理财收益,从而不但通过设立余额宝账户,使原来支付宝客户的暂时闲置备用金可以获得高于%的年化收益,促使支付宝的客户将其存入银行的资金转入阿里的余额宝账户,而且方便存取。广大客户将一部分银行存款转存到阿里的余额宝账户,形成余额宝之互联网金融迅速膨胀。与此同时,与其合作的天虹基金也从之前的一支默默无闻的小基金成为知名的大基金。

(二)PTOP

PTOP即通过个人对个人在互联网上进行相关的信贷活动。在我国,利率市场化是一个趋势。在此过程中,PTOP是所有互联网金融模式中对利率市场化进程促进最大最快的一种模式,因为它会更加直接地拉低借贷的途径和通道,但这种金融脱媒仅仅是脱掉了传统金融的媒,并没有真正地脱珍惜 作文掉金融之间服务和交易的媒。最终会通过PTOP的平台来做交易,众筹还会通过众筹网站来做交易,只不过换了一个更加新颖、更加便利、更加便捷、更加快速的媒体。相对来说,整个PTOP平台是互联网金融六大模式里创业门槛相对比较低的,几乎是三无没有门槛,没有监管,没有任何限制的法律法规,所以发展速度也的确非常迅速。

(三)大数据金融

虽然很难用一个行业来完全定义大数据金融,但在目前没有新的定义之前,暂可把一些完全基于大数据的金融服务领域统称为大数据金融。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类就是以电商的大数据积累来开展相关的金融服务,可以简单分成平台性和供应链性。从阿里的诚信商务通到淘宝、天猫、一淘等,目前阿里已构架了全球速度最快、计算效率最高的一套大数据信息分析处理系统。因为阿里有一个庞大的IT团队,搭建了强大的计算运行功能,整个阿里大概有.万人,其中多人是IT工程师,并且阿里有一个几十人组成的高端数据建模团队,基于这些数据进行大量挖掘分析梳理工作,通过各种模型计算,大概算出一个闭环用户的信用评级和信用贷款规模。数据一般每周或每月更新,不一定每天更新。当用户提出贷款需求的时候,一分钟之内就可以把需要的贷款批放到位。阿里目前只发放两种贷款,一种是信用贷款,一种是订单贷款。这就是基于互联网形成的一套非常完善的个人征信体系发挥的作用,也是大数据金融的运营特点。

(四)众筹模式

众筹,翻译自crowdfunding一词,即大众筹资或群众筹资,香港译作群众集资,台湾译作群众募资.是采用团购+预购的形式,向网友募集项目资金的模式。众筹利用互联网和SNS传播的特性,让小企业、艺术家或个人对公众展示他们的创意,争取大家的关注和支持,进而获得所需要的资金援助。

相对于传统的融资方式,众筹更为开放,能否获得资金也不再是由项目的商业价值作为唯一标准。只要是网友喜欢的项目,都可以通过众筹方式获得项目启动的第一笔资金,为更多小本经营或创作人提供了无限可能。

作为一种新兴的融资方式,众筹融资的发展时间并不长,一般以年出现的美当幸福来敲门观后感国Kickstarter众募平台为行业开端。国内最早出现的众筹融资平台是年月份上线的点名时间(中国最大的众筹网站),随后追梦网、淘梦网、亿觅网、大家投及天使汇等逾百家众筹融资平台陆续落地,并形成各自特色。

作为项目融资的载体,众筹融资平台目前的创收渠道在于向项目发起方收取一定的服务费,通常在项目融资额的%~%.而为进一步对投资人、创业者之间进行征信,国内众筹融资平台通常采取实名制注册、信用累积或打分、资金第三方托管及分批次划拨投资资金等方式加固双方信用。

(五)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模式就是由传统的金融机构通过高水平的信息化和互联网途径为用户提供便利的金融服务方式。例如,原来汇款都要去银行或者邮局柜台,而现在则可以用电脑或手机方便地办理转账,这种网银转账方式也是互联网金融的一种应用。再如,原来炒股要去证券营业厅,现在在家里用电脑或手机就可以炒股了,这也是互联网金融,跟传统金融机构并不矛盾。

(六)互联网金融门户

互联网金融门户是与整个互联网门户的发展历史密切相关的,从一开始的新浪、搜狐、网易等新闻类门户网站,到随后出现的和讯财经门户、汽车之家的汽车门户等。在互联网金融的一些细分领域有从事理财的格栅理财、有PTOP的网站之家、有信用卡的我爱卡、有信贷的好贷网等综合类门户,其核心应该是搜索加比价,当然一些网站还会提供一些咨询、导航、研究、指数等服务。总之,这种模式是依托一些有影响的互联网门户网站来开展网上金融业务的。

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机遇与问题

(一)互联网金融面临的机遇

互联网金融的建立和发展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却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示了其相对于传统金融业巨大的发展活力和潜力,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大民众对互联网金融的广泛关注,都是互联网金融建立和发展的重要机遇。

特别是《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这为我国互联网金融未来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市场化的制度基础。诚然互联网金融可以达到现实的直接和间接融资一致的资源配置效率,并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大幅减少交易成本。更为重要的是,金融业的分工和专业化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被大大优化了,被互联网及其相关软件技术替代了;市场参与者更为大众化,互联网金融市场交易所引致出的巨大效益更加普惠于普通百姓。不管是企业家还是普通百姓,通过互联网进行各种金融产品交易,风险定价、期限匹配等都会大大简化、易于操作。

不仅如此,《决定》还指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在加强监管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政府而言,互联网金融模式可被用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和促进民间金融的阳光化、规范化,更可被用来提高金融普惠性,促进经济发展。这为主要以民间资本为主要构成,并服务于民营经济和广大民众的互联网金融来说都是重要的发展机遇。

(二)互联网金融在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问题

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技术创新型驱动力,技术是基础。成就互联网金融有三大技术:风险管理技术、信息技术和法律技术。笔者认为,未来互联网乃至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有几大趋势:从跑马圈地,到精耕细作;从无序竞争,到有序发展;从野蛮发展,到监管介入;从跟进模仿,到领先创新;从单打独斗,到联盟发展;从无自律,到强自律;从中国发力,到全球影响。在此过程中如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就成为当前及今后互联网金融发展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面临一系列监管问题

一方面网贷行业受关注程度的不断提升值得欣慰,但另一方面当前PP网贷行业的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情况仍然存在,其健康发展必然要经历一些风雨。虽然可大浪淘沙,市场也必然会淘汰掉一批经营不善甚至不合法的网贷公司,经过洗牌之后,站稳脚跟的只能是真正有实力并且与时俱进的公司,但在此过程中如何加强监管,避免或减少损失就成为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信用风险问题

PTOP的本意一开始更多的是一个信息中介,但在国内,逐渐演变成为信用中介。作为信用中介其实已经自然或不自然地承担了很多的信用风险。

众筹融资面临很多问题,首先是信用环境问题,无论是投资人还是项目发起人(创业者),彼此之间缺乏足够的信用基础,前者担心创业者卷款逃跑,创业者则担心项目披露后,自己的创意被抄袭,知识产权得不到保护;其次是法律、政策环境的建设,尤其是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中小企业公司的设立及股权变更等配套服务有待改善;最后,现行的众筹融资平台的赢利模式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等,均有待进一步研究。

.大数据的资源整合问题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四大行都有庞大的数据,但是各银行的数据也是分散掌握在各个部门,如个贷部、公司部、企业部、信用卡中心及理财中心等部门,这些数据是不相通的,如果未来银行要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发起有力竞争的话,必须要把这些数据收集汇总起来,并做出很好的分析,因此必须要通过信息化手段,成为更强有力的互联网金融。不仅如此,各商业银行之间的大数据如何在保障安全的条件下实现资源共享,都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保障互联网金融信息安全的问题

目前,信息安全仍是阻碍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最大瓶颈,以移动支付为例,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对移动支付用户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有.%的网上支付用户认为移动支付安全性低于银行卡支付。尤其是随着手机病毒技术的发展,会有更多的黑客将恶意盗号程序嵌入电商的官方应用,从而在后台窃取用户账号和密码,移动支付不同于银行卡支付,只要拿到账号和密码就行,很容易成为病毒的重灾区。一旦被侵入,损失会很大,挽回的余地很小。故在信息安全问题没有彻底解决之前,互联网金融的便捷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总之,虽然与传统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在渠道、数据和识别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但互联网金融并没有改变金融风险管理的本质。互联网金融不但没有消除传统风险,而且产生了上述新的风险形式。特别是在信息安全等风险方面,诸如信息泄露、木马病毒、账户被盗、虚假仿冒网站,以及常规的互联网金融机构本身风险防范和承担风险能力等方面,均有必要像对待传统金融那样加强监管,不仅要为互联网金融机构设置三条底线(乱集资的红线、吸收公众存款的红线和诈骗的红线),还要尽快建立互联网金融保险制度,以应对互联网金融机构一旦出现经营风险时所导致的系统性支付风险。

中国互联网金融大格局文 | 本刊记者 冯珊珊 当今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实际上属于中国特色金融体系下的一种创新。它不是对传统金融的改造和完善,而是一种新的业态,一种新的金融工具和渠道。当前中国主流金融体系中存在着同质化、扁平化、利益共享等问题,这使得金融改革的推进难度颇大,而这也成为另辟蹊径的互联网金融受到社会各界瞩目和重视的原因之一。 中国式发展道路 显而易见,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源于电子商务的发展,阿里巴巴就是个极好的证明。以支付宝为基础,阿里巴巴相继衍生出小额贷款、余额宝等产品。对比银行传统的存、贷、汇业务不难发现,支付宝相当于支付结算,余额宝相当于资金归集,小额贷款则直接涉及到贷款业务。由此,外界纷纷传言的阿里正在申请银行牌照一事,倒也顺理成章。 对比中美市场可以发现,阿里这种模式在海外并不存在,即使像亚马逊这样的大型电商也很少涉足专业化的支付结算,更丝毫没有申请银行牌照的意愿。而P P、众筹等互联网金融的典型模式虽然产生于国外,但目前依然是小众市场,反观我国,P P和众筹的发展广度和深度已远超国外。此外,国外的金融机构并不热衷涉足电子商务市场,而国内的传统金融机构在面对来势汹汹的互联网金融时如临大敌,已开始在电商领域攻城略地。 综合分析,国内外互联网金融发展道路的不同源于以下四大差异:一是金融监管的制度差异。美国有一套相对健全和完善的金融监管机制,能大体涵盖并接纳互联网金融的业务新模式;中国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尚属空白,这反而给互联网金融提供了足够的生长空间。 二是经济结构差异。科技和金融是美国的两大支柱产业,这两个高度市场化的产业彼此互相交融却又各自专注于自己的领域;在中国,金融尚属垄断行业,资源配置存在一定问题,因而不能充分满足大众的服务需求。此时,互联网金融便凭借自身优势来倒逼金融业改革。 三是金融市场的成熟度不同。美国的金融机构实力雄厚,能够提供全方位的产品和服务,而且其自身也在不断进行创新,因此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空间比较有限,比如成熟的信用卡市场就抑制了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在中国,普通用户长期面对着大量收费水平与提供服务水平不成比例的金融机构,因而对互联网创新金融服务存在极大需求。 另一方面,在企业发展的早期,为了争取流量和客户,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往往会免费提供服务,这使得大量用户的金融服务需求迁移到线上,从而对传统金融机构的生存发展造成巨大影响。观察国内传统金融机构,证券业的主要收入来自交易佣金,银行业的主要收入来自存贷差;在美国,金融机构的绝大部分收入来自技术含量较高的中间业务,存贷业务占现有收入的比重不足%,因此互联网上的免费服务对传统金融的影响并不大。 四是个人用户的习惯,美国的社保、养老、医疗及教育体制相对完善,没有后顾之忧的美国人普遍没有储蓄和投资的习惯,资本市场的投资也大都以机构操作为主。因此,作为互联网金融服务主要对象的个人并不是美国资本市场上的主角;在中国,由于社会保障体制还不够完善,居民普遍通过储蓄来防范风险。庞大的可投资个人资产的存在,给个人理财市场留下了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美国人对智能手机的接受度要低于中国民众,零售市场的发达也让他们更倾向于在线下购物。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正在深刻改变着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目前,几大互联网巨头都有庞大的用户基数,为加强用户黏性,将服务延伸到金融体系也是一种必然举措。此外,中国纯电子商务公司原有业务的盈利能力普遍有限,而互联网金融服务是能够实现用户流量变现的有效方式,这恐怕正是各大电子商务巨头开始成立金融服务公司的重要原因之一。 颠覆者的成色 有乐观的业内人士预测,随着金融业务模式的转变,未来一定会出现互联网金融颠覆传统金融生态的情况。但大多数金融领域的从业者与观察者并不认同这一观点。 经济学家曹远征认为,互联网金融的革命性不在于技术的进步,而在于观念的先进,在于经营模式的创新。现在互联网从传统金融机构手里接过来的,是部分确定性金融产品的销售,而金融的核心问题是风险处置。这种风险控制能力来自于金融产品本身的创新性设计,这方面互联网尚无能力取代传统金融机构。 人人贷CEO张适同样认为,传统金融会在今后很长时间里继续主导中国金融,现阶段的互联网金融在很大程度上只是降低成本和拓宽渠道的一种方式。未来,随着互联网介入的不断加深,金融业中会产生出更多的细分领域。 “互联网金融不管怎么发展,最核心的内容还是‘金融’和‘风险’。到目前为止,互联网改变的只是渠道,而金融的本质并没有发生变化。”很多金融人士都赞同张适这一观点。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剧烈冲击,体现为由技术带来的金融中介渠道的改变,它通过压缩中间流程让服务更加便捷。正如中国风投之父成思危所言:“互联网金融也是一种中介,如果不是中介的话就是非法集资了。” 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终身教授陈志武认为,互联网金融的热潮只是暂时现象。互联网金融之所以在中国这么热,主要有三方面原因:第一,中国的金融市场不发达,在投资渠道非常有限的情况下,相对收益较高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更容易受到用户追捧。第二,到目前为止,银行利息受到严格管制,与此相对应的是高利息收益的理财产品,导致互联网金融产品有非常大的短期上涨空间。但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化,特别是一旦去掉存款利率上限,这部分套利机会就会消失。第三,在发展过于求稳以及政府的隐形担保之下,国内传统金融机构一直缺乏产品创新意识,行业同质化非常严重,由此也导致投资者缺乏风险意识,风险定价能力极其不足,唯一看重的就是收益回报率,使得互联网金融存在比较大的短期套利空间。 “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同样都是提供债务保障的金融产品,谁提供的收益稍微多一点,服务稍微方便一点,就会用谁。一旦互联网金融真正出现风险事件时,人们就会开始变得有区分,那些已经在互联网金融领域里占据了重要位置的品牌会受益很多。但在出现更多的风险、事件和教训之前,同质化竞争仍然是主旋律,互联网金融的热度还会维持一段时间。” 在陈志武看来,互联网金融改变了金融的交易范围、交易规模、交易额度以及交易的法制环境,但金融交易的本质是信用,这不会因为互联网的出现而发生根本变化。他指出,信用交易非常难,有人认为今后所有的传统金融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那些不需要见面的互联网平台,可以完全替代以前的多种金融交易。这种想法是不现实的,这与人的本质和现实都非常相关。 与传统金融相伴而行 融公司C EO叶大清认为,互联网金融不能真正代替传统的金融行业,它的作用是推动传统金融信息化、互联网化的发展。两种金融的发展并行不悖,是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关系:一方面,互联网能够降低用户服务成本,极大地提高信息获取效率;另一方面,金融机构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的方式,能够更好地进行风险定价;此外,某些互联网产品能够解决部分消费信贷和理财需求,实现普惠金融。 中国民生银行董事王航也认为,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应该互联互通,相互提携。传统银行的重点业务对象并非消费者,而是侧重于企业供应链融资,需要对整个产业经营有深度的了解,对企业运作有深度的把握。在经济往来活跃的当今时代,企业间频繁的交互催生出很多供应链方面的金融需求,比如企业为了销售产品,必须开展租赁、套期保值、担保等业务。银行在这些方面有较深积淀,可以通过建立供应链融资平台的方式,把产业链上的大买家和大卖家、中小企业服务提供商、担保品管理公司、增信机构等连接起来,以便金融机构基于链条上的应收帐款和存货信息提供融资和其他相关金融服务,包括收帐、支付、现金管理、信用证、保函、保险、理财等等。供应链融资平台的搭建者既可以是金融机构,也可以是行业协会或者独立第三方公司,在一些国家也有政府出面建设。 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空间很大,这一方面是由于目前大量中小企业的数据更多来源于线下交易而不是网上记录,比如纳税信息、人力信息等;另一方面,国内很多互联网金融企业还只是专注于开拓商户和个人市场。“金融这个领域非常宽广,值得我们探索和创新的领域非常大,不要只局限于从消费者的认知领域看金融。”王航说。 金银岛董事长王宇宏表示,互联网企业的优势在于大数据、客户体验和反应速度,对客户的情绪有深刻理解,金融企业的优势是资金、牌照和相关的客户业务。从两者的关系看,银行今后的趋势是走大客户和定制化路线,互联网金融企业更倾向于在某一细分领域进行专业化和产业化发展。 宏源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易欢欢认为,“大平台加众多‘小而美’”将成为金融业未来的产业格局。政策与技术这两大因素迫使金融机构站在同一层次竞争,它们既要面对跨界的潜在竞争者,也要面对产业内的竞争者。有竞争力的企业将大肆扩张,其他企业要么开展差异化竞争,要么被淘汰,这最终将推动形成新的产业格局。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指出,互联网金融的缺点是监管难、风险大,比较适用于小额投资,而投资大项目还是得通过银行,因为银行有更为完善的风控制度。“中国现在要通过互联网金融来解决小微企业的问题,但强调得太过分可能也不合适,我们还得恰如其分。” 创新之矛与监管之盾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再次将如何科学协调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问题摆在世人面前。金融业要发展就不能裹足不前,更不能因噎废食,过于严厉的监管很可能抑制创新,但不受约束的创新在推动金融业持续发展的同时,又可能给金融行业带来巨大的系统性风险。如何处理这一对矛盾关系,也成为发展互联网金融时必须直面的问题。 成思危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个新生事物,应该去支持,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它内在的风险。“对监管来说,交易先于制度,得有交易,再通过交易发现问题,然后再制订制度和规范。还没有交易时就限死了,就不会活跃了。”金融监管和金融创新本身就是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关系。本来法律原则是“无法不纠”,即法律没有规定不许做的都可以做。但是中国的习惯是只有法律允许做的才能做,法律没有规定允许做的都不许做,这就限制了很多创新。因此,从法理观点来说,要正确处理好监管和创新的关系,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在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院长海闻看来,创新与监管并不矛盾。以互联网为平台的新兴企业,存在三方面风险:一是金融风险,二是技术风险,三是道德风险。可以考虑从三方面入手进行监管:一是准入门槛;二是储备金要求;三是保险制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承惠分析认为,之所以要对一个行业进行监管,是因为这个行业的交易行为有可能损害公众的利益。对互联网金融应该实行分类监管,至少在现阶段,对一些享有国家信用的正规金融机构从事的一些互联网金融活动,监管部门应该予以规范,予以监管。对于不享有国家信用的互联网金融企业,至少应该在行业发展的初期阶段“监而不管”,其中所谓的“监”,是要对这个行业的风险加以关注,要对这个行业的发展提出一些发展的原则和方向。“互联网金融这个行业需要有一个相对的比较规范的统计系统,因为这个行业到底业务量是多少,做到什么程度,现在没有人说得清楚,这些属于‘监’的领域,应该由监管部门做出一个大的框架。而‘管’这块,恐怕更多地应该依靠行业自律,而不是像管正规金融机构那样去管理。” 银监会政策研究局副局长龚明华提出,作为一种金融创新,互联网金融在带来很多便利的同时,也存在客户资金安全、信息安全、系统安全以及合规风险等问题。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应该守住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互联网金融企业自身的风险管理,第二道防线行业自律,第三道防线是金融监管。 金银岛董事长王宇宏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取决于三方面:一是法制环境;二是黑名单制度;三是信用制度。只有这三个方面都比较健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才有爆发的可能。金融脱媒是一种趋势,但仍要做好风险控制。另外,风险控制系统不仅要考虑风险,还要考虑客户体验,“传统银行的风险控制方式完全是在推卸责任,只要不用承担责任就OK,很少讲客户体验。”

中国互联网金融监管问题浅析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 中国互联网金融监管问题浅析

【绪论】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体制构建研究绪论

【第一章】互联网金融及其监管概述

【第二章】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现状分析

【第三章】国际互联网金融监管实践

【第四章】完善中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对策

【结语/参考文献】国内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优化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摘 要

随着中国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互联网金融逐渐走进大众的视野。从 年开始,互联网金融在中国迅猛发展,大众也逐渐接受了其独特的模式。互联网金融的崛起,为中国投资者在投资选择方面提供了多种选择,大众不再仅仅选择银行存款,而是将投资分散于一些互联网金融平台中。然而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互联网金融也随之爆发出许多问题。在中国,互联网金融主要形式有三种:第三方支付、PP网络借贷和众筹。三种形式的互联网金融争相发展,然而在发展同时不难发现都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关于第三方支付平台出现的虚假、诈骗信息,PP 网络借贷平台出现跑路现象,以及众筹平台在我国发展受到抑制等等。这些问题可能是技术层面上的,但大多数还是因为我国在互联网金融上缺乏监管机,没有合适的金融法律与其匹配。所以明确立法,完善监管机制是当前迫在眉睫的问题。就当前互联网金融出现的问题,本文就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问题进行探析。

本文分四章节就互联网金融监管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研究。第一,本文详细介绍了互联网金融及其监管概况,分析互联网金融中存在的风险,阐述了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必要性与相应的监管原则。第二,本文就当前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状况进行分析,首先分析了目前中国互联网金融三种主要形式的发展情况,然后对其监管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最后总结中国互联网金融监管问题的成因。第三,本文选择美国与英国为参照蓝本,对美国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英国的 PP 网络借贷平台和众筹融资平台的监管做法进行概述,并总结出对中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启示。

最后,本文通过对前文的总结,对完善中国互联网金融监管提出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监管 监管构建

目录

摘要

绪论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 创新与不足

互联网金融及其监管概述

. 互联网金融

.. 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

..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同异性

.. 互联网金融的三大支柱

. 互联网金融监管

.. 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含义和目的

.. 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

. 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 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

.. 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现状分析

. 中国互联网金融主要存在形式

.. 第三方支付与移动支付

.. 互联网投融资PP 平台

.. 互联网投融资众筹平台

. 当前中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我国第三方支付与移动支付监管现状及存在问题

.. 我国 PP 借贷平台监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我国众筹融资平台监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中国互联网金融监管问题成因

国际互联网金融监管实践

. 美国第三方支付的监管

. 英国 PP 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

. 美国众筹融资平台的监管

. 国外互联网金融监管对中国的启示

完善中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对策

. 建立健全的互联网金融监管组织体系

. 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法律

. 加强互联网金融的功能监管

.. 互联网金融的审慎监管

.. 互联网金融的行为监管

.. 金融消费者保护

. 细化互联网金融的机构监管

.. 完善第三方支付与移动支付的监管对策

.. 对 PP 借贷平台的监管设计

.. 对众筹平台的监管设计

结语

参考文献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互联网金融调查数据

互联网金融监管需要柔性空间

中国互联网金融监管问题浅析

中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改革建议

中国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路径探讨

浅析中国互联网金融的监管

中国互联网金融模式影响本质与风险

浅析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市场的走向

中国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监管研究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成长的环境分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