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成语知识大全-小学初中高中作文-全民百科!
所在位置: 首页 > 三年级作文

高层公共建筑定义范文

全民阅读 http://www.jiayuanhq.com 2024-01-01 11:37:30

高层公共建筑定义篇

:,-,-。:-,-:,,

,,。

关键词:高层建筑;顶部建筑;

设计方法

:-;;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高层建筑顶部,作为其竖向构图在天空中的结束,

是其自身功能和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同人的“头”、“顶”、“冠”一样重要高层建筑的顶部因处于特殊的建筑位置,在建筑功能的安排,建筑形象的塑造,

城市空间文化的诠释,

城市天际线的形态等方面有着特别的地位和影响,特别是在当代高层建筑逐步趋向巨型化,综合化和城市化的今天,在我国目前大规模的城市建设的背景下,

对高层建筑顶部设计研究,对于城市和高层建筑之间关系的阐述,

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高层建筑顶部的设计要求

建筑学角度

功能布局是否合理,交通流线是否流畅,空间是否宜用而有趣味,造型是否美观,

诸此等等是建筑学所关心和要解决的问题。而高层公共建筑的顶部设计中,

功能和空间的要求相对于底部和标准层简单,主要考虑到对景观的利用和提升自身的价值,更多的要求在于其造型上。

城市规划角度

高层公共建筑在城市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不仅仅是城市中的制高空间,而由于高层公共建筑的功自织有公共性和复合性,高层公共建筑群往往也是一个城市或区域经济,生活,

商业,

贸易的集中地。在这样的城市空间中,高层公共建筑的顶部往往扮演着塑造区域中的人文精神和标识性的作用。包括政府对建筑市场的规范化管理、坚持“以人为本”进行建筑设计和装修设计,

工程选择正规的施工队伍并委托监理工程师对建筑的质量和安全进行监督等,以保护工程的安全质量。中心城区组成的核心区域将成为为笨区域的核心,

也以他们特有的建筑体量和形态成为该区乃至区域性的地标。

项目策划角度

在一个高层建筑项目立项前要进行对该地段的经济情况,

交通情况,景观情况,人文情况功能组成情况等诸项实际情况和远景规划的调查,从而对项目本身的定位,包括功能组成,

各功能的定位,服务人群,景观利用,建筑形象等进行约束,

最终得到详尽的建筑学角度的任务书。

二、。高层公共建筑顶部空间的内部设计

旋转餐厅

旋转餐厅是高层公共建筑顶部空间内部常用的空间形式。结合使用功能和艺术形象设计旋转餐厅,让人们在缓慢而平稳的旋转过程中,

一边用餐,听音乐,一边观赏四周变换的景色,产生视觉和心理上的不同感受。

一般来说,旋转餐厅平面为圆形,中间部分为机械用房和厨房,周边设置餐桌的转台。转台在电器和机械传动系统的驱动下缓慢旋转,

通常约小时转动周,有的还可以调节旋转速度。为方便人们向远眺望城市景色而不受视线遮挡,旋转餐厅多为连续的固定长窗,

并适当降低窗台以取得良好的视野。东方明珠电视塔的旋转餐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观景平台

()观景平台

除旋转餐厅外,许多制高层高建筑的顶部还设计了观景平台,

利用高度优势提供俯瞰城市景观的专门场所。观景平台分露天的屋顶眺望台和室内观景厅两种形式。环球金融中心顶部的观光厅就是很有趣味的室内观光厅。

()设施

博览展廊

高层公共建筑的顶部空间也是设立博览展廊的合适地方,可以用来展示城市的历史和文化以及有关的其他内容。

。眺望点

从高层公共建筑的顶部空间可以全方位的观察和欣赏周围城市景点。眺望点是以登高远眺为目的的高层公共建筑的顶部空间必不可少的设施,

一般要放置望远镜及指示台。东方明珠的旋转餐厅里就有这样的设施。

电梯机房

电梯的出现是高层建筑能够发展的技术前提,电梯机房的设备要求对高层公共建筑的顶部形态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形态设计中可借助建筑的形体进行造型设计。

仔细观察上海现有建成的大量的高层建筑会发现电梯机房被普遍做为顶部造型的核心元素。

高位水箱

高位水箱要求了更高的结构和荷载要求,在顶部形态中也有巨大影响,

对他进行的装饰和利用是顶部形态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因素。

屋顶花园

随着城市建筑密度的增大,城市绿色空间和居民户外活动空间逐步减少,设计师和城市管理者们已把目光投向了城市屋顶,将其设计成空中花园,

即给居民提供了户外运动场所,又发挥了调节气候,净化空气,隔热保温,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

同时软化了城市顶部硬质灰色空间,改善了城市形象,也体现了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和品质。

三、高层公建筑顶部设计方法

高层建筑以其巨大而高耸的形象,在城市建筑空间环境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顶部作为其竖向构图在天空中的结束,其处理的优劣与否,

不仅关乎建筑的整体造型,而且由于其在城市天际轮廓线中的醒目位置,

在高层建筑设计中是十分重要。

城市设计的方法

城市设计是对城市形体和空间环境所做的整体构思和安排,

在城市设计多种设计理论中,图底关系理论,联系理论,城市形象理论对于高层建筑的顶部造型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运用这些理论,可以依据城市整体天际线要求。

另外还可以依据街巷空间的整体特色和群体高层建筑顶部关联性来推敲高层建筑顶部设计。

满足功能要求的方法

在高层建筑顶部设计中,只满足其功能用房的要求是不够的,还需要采用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完成其美观的使命。

这些方法可以归纳为“隐蔽”和“显露”的两种方法。“隐蔽”的手法通常采用高高的女儿墙,精巧的屋顶,

半透明的建筑材料将顶部的设备用房因比起来“;显露”的手法则是凸显屋顶相关部分的空间,而造型各异的框架则形成了独特景观。

满足形式美得方法

建筑形式美的方法包括统一,协调,

尺度,比例等一系列方法。

同样这些方法在高层建筑顶部的设计上也适用。

没有绝对的设计方法,需要建筑师凭借自己的经验综合考虑。

建筑形态的特殊处理化方法

在建筑形态和体量组合上还有一些特殊的方法可以用到高层建筑顶部形式设计中,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加强顶部“雕塑化”的方法;

()套用“原型”的方法;

()分解“体量”的方法;

()运用形体“切割”“,掏空”的方法;

()运用形体“扭转”的方法;

运用装饰的方法

装饰是表现建筑艺术性的一种手段,有一种定义是:装饰就是细部,

能够受到欣赏。并且独立于任何主宰的美学大局。

没有这种细部,就不可能将艺术运用到尚未艺术化的问题中去。

四、城市环境中高层建筑顶部形态设计原则

整体性原则

从某种意义上说,群体高层建筑顶部设计和建造所形成的城市景观也是创造城市艺术品的过程,必须把握整体性原则。群体高层建筑顶部的高度使之具有成为城市天际线秩序领导者的视觉优势,

在恰当的条件下利用这种优势,可以创造出造型丰富的顶部和体型,并塑造出新的城市天际线。

多样性原则

任何事物都具有若干不同的组成部分,这些部分之间既有区别,

又有内在的联系,只有把这些部分按照一定的规律,有机地组合成为一个整体,

就各部分的差别而言,

可以看出多样性和变化,就各部分的联系而言,可以看出和谐与秩序。在城市环境中,

不仅不同功能和性质的高层建筑,

其顶部应选择不同的造型形式,就是同一类型、处于同一地段或同一街区的高层建筑,其顶部也应选择不同的造型形式,

如平顶、坡顶、构架顶等形式,或作不同的造型处理,以便达到多样变化的效果。

层次性原则

层次性原则体现了高层建筑群体顶部在城市空间层次中的构成特征,

具有以下含义:群本身是一个系统,同时群本身又可分为多个子系统,体现出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从高层建筑群的规模层次来看,

高层建筑群体顶部在城市中心区或城市商务中心区是一层次,

城市次中心又是一层次,城市其它区域可为另一层次;或是城市地形高处为一层次,地形低处为另一层次。高层建筑顶部的造型设计中应当考虑观赏点的流动特点,

并按照时序层次有机组织建筑景观,这无论对于集约式或复合式单体高层建筑顶部造型还是城市群体高层建筑顶部设计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可识别性原则

城市的可识别性要求城市环境清晰可辨,而群体高层建筑顶部所形成的城市天际线景观环境正是人们识别城市的重要物质元素。所以,

要使高层建筑群体顶部具有可识别性,必须具有以下条件:群体建筑顶部自身形象较为统一、和谐、富有美感,

并与周围环境有明显区别;组织结构清晰可辨,避免整体的杂乱无章和缺乏秩序。

群体建筑协调性呼应原则

高层建筑顶部形态与周边建筑的协调呼应包括顶部形体、立面组织、外形轮廓线等方面的相似或相近处理,使高层建筑与周围建筑在风格上统一、在符号上共用、在构图上相容、在形体上互补而达到协调。

著名的上海外滩建筑群友邦大厦(原桂林大楼、字宇大楼)、麦加利银行大楼、和平饭店南楼(原汇中饭店)再现了昔日远东华尔街的风采,这些建筑虽不是出自同一位设计师,也并非建于同一时期,

然而它们的建筑顶部形态却基本统一,

整体轮廓线处理惊人的协调。无论是极目远眺或是徜徉其间,都能感受到一种刚健、雄浑、雍容,

华贵的气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高层建筑在规模和功能上的城市化和巨型化,己经不同于一般意义的单体建筑,它的设计不再仅仅是一个建筑设计的过程,

往往要有城市设计的过程穿插于其中。因此,高层建筑的顶部因处于特殊的建筑位置,

在建筑功能的安排、塑造、诠释上,

更要做足真功夫。才能使得城市标志性的形态等方面发挥更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雷春浓。高层建筑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王建国。城市设计,

东南大学出版社,

。姚时章。高层建筑设计图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高层公共建筑定义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规划控制集约节约用地

:-,-,

,,

-,,,。

: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概念解析

.高层建筑定义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将层及层以上的住宅建筑和高度超过的公共建筑和综合性建筑划称为高层建筑,

当建筑高度超过时,称为超高层建筑。

.高层建筑高度设置的特点

.。高层建筑高度设置受到地质条件、城市功能及城市空间形态、社会经济、规划技术规定等方面制约,

具有独特性。并不是城市所有区域范围内能建设高层及超高层建筑。

.。高层建筑高度设计受到建筑本身的建安成本、消防、建筑结构、审批程序等因素限制,

具有阶梯性。

()建筑高度增加,

消防要求呈现阶梯性。《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建筑应根据其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疏散和扑救难度等进行分类,一类和二类。

居住建筑从十层至十八层划为二类高层,十九层及十九以上为一类。而公共建筑则超过米和米以上部分任一楼层的建筑面积超过以上的划为一类,

其他公建为二类。这种阶梯式的规范控制,从而使建筑形成了阶梯式。

()建筑结构选择也导致建筑高度的阶梯性。

随着高度的增加,建筑的结构形式选择也随着变化,由于不同建筑结构形式的最佳建设高度是恒定的,从而也形成建筑呈现阶梯性。

如:砖混结构建筑高度在米以下,

框架剪力墙结构一般在米-米,钢结构等其他超高层建筑结构形式高度在米以上。

()高层建筑的造价也具有梯段性。随着防火设施、建筑结构等方面具有阶梯性,

从而导致高层及超高层建筑本身造价呈现阶梯性。

()超高层建筑需报省建设厅审批,建设部备案。

程序相当繁琐,

从而限制超高层建筑建设。

.高层建筑的建设条件

.。满足市场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规模扩大,由于城市土地的稀缺性,

导致土地价格不断上升,

城市居民对建筑需求量不断增加,从而促使建筑物向高空发展,以提高建筑高度来满足市场需求。

.。提高基础设施承载能力

满足场地内基础设施承载能力的同时,

高层建筑建设必须建立在城市基础设施承载能力的范围内,城市的给排水管网、电网、道路网等应该满足高层建筑建设。

.。符合建筑功能需要

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需求设置建筑高度,例如中小学校、展览馆等一般性公共建筑主要采用多层;商业、宾馆、写字楼等公共建筑建议高度控制在米以上米以下;

居住建筑功能是居住,以提高居住环境质量为宗旨,居住建筑建议在米以下,

中高低相互结合,高层居住建筑不宜过多。

.。增强城市综合抗灾救灾能力

应根据城市综合抗灾救灾能力设置建筑高度,

高层及超高层建筑不仅对消防设施要求提高,还随着高度增加所需的抗震、人防等配套设施要求越高。

湘潭市高层建筑现状

通过对年湘潭市建设项目统计,多层建筑项目仅占建设项目的%,中高层及高层项目占%,

超高层建筑项目无。多层建筑项目为经济适应房、廉租房及农居点,中高层及高层建筑以地产开发的居住建筑为主,

商业、宾馆、写字楼等公共性高层建筑项目相对较少。湘潭市年出具出让土地的规划条件中%是中高层和高层为主居住建筑项目,其高度一般控制在米-米。

对湘潭市现有土地项目调查,二级土地市场存量土地是以多层为主,容积率在.以下,一级土地市场的情况来看,

规划容积率在.左右,

高度控制在米以上。

湘潭市高层建筑发展趋势及城市空间形态设想

经调查,高层居住建筑已经成为了湘潭高层建筑的主流,但是商业、宾馆、写字楼等高层公共建筑相对较少。

目前湘潭市整个城市空间形态尚未形成,居住建筑高度控制无章可循,

商业建筑等其他公共建筑也未形成地标性建筑或城市的制高点。为了合理引导高层建筑的建设,其高度控制应结合城市功能及城市空间形态进行布局。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发展趋势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商业、宾馆、写字楼等高层公共建筑应该突破米,

形成地标式建筑。

()居住建筑根据市场选择的要求,引导向多样化发展,

城市中心以中高层为主,城市近郊以高中低三类相结合。

()高层建筑的布局方式、建筑设计、规划控制条件将呈现多样性、地域性。

随着土地的升值,

房价的升高,国民收入的提高,为了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可以适当的提倡高层建筑建设,但不能无限制的增加建筑高度。

高层建筑的建设必须根据该地块的城市基础承载能力、消防设施、建筑造价、结构选型、市场要求、房屋价格及抗震等要求来设计。在城乡规划区内科学合理划分建筑高度的分类及建筑高度控制要求,形成良好的城市整体空间形态。科学合理引导实施,提倡高层建筑建设同时,

严格审查规划条件,预防高层建筑遍地开花。

高层建筑及超高层建筑的控制要求及管理措施

.高层建筑控制要求

.。一级土地出让市场方面要求

依据《湘潭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功能要求及地块范围内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要求,

在满足规划条件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下,

鼓励商业、宾馆、写字楼办公等高层公共建筑项目修建高层及超高层。超高层建筑高度控制在-米,在项目报建方面给予优惠。

.。二级土地出让市场方面要求

依据国土使用权出让合同,在满足规划条件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下,

商业、宾馆、写字楼办公等高层公共建筑项目的建筑高度增长至米-米,若涉及到容积率提高,建议减免土地出让金。享受政府优惠政策的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其主体建筑的建筑面积必须大于整个项目总建筑的%。

满足商业、宾馆、写字楼等高层公共建筑规划条件的项目,建筑高度不能低于米。

.具体高层建筑管理措施

.。规范高层建筑项目的规划设计

高层建筑规划应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布局形态,在城市中心区、次中心区宜集中成组群布置高层建筑,

在局部地段、城市景观节点,可分散布置塔式高层建筑,

分散布局的高层建筑应利于城市景观。在中心城区主要河流两岸、城市公园周边、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及协调区等重点地区建设高层建筑,应满足湘潭中心城区重点地区建筑高度控制导则的有关要求。应丰富群体高层建筑空间布局,

进行与周边建筑空间关系的分析,群体高层建筑平面布局、竖向布局均应进退有序、富于变化,使得各种高层建筑错落有致。在同一开发地块内,

高层建筑应按外低内高原则成组团布局;

成排或成列布置建筑不宜超过幢;处理好高层建筑、多层建筑和低层建筑的布局比例关系,建筑高度不宜差别过大。高层建筑沿城市主要道路和道路转角处布置,应加大建筑退让距离,

以减少对城市道路的压迫感。建筑风格应与周边建筑相协调,建筑主体以简洁明快为主,

注重对建筑顶部的处理,高层建筑应组成丰富的城市天际轮廓线。建筑色彩应体现亮丽、明快的原则,不宜采用纯色或深暗颜色处理。

注重建筑外檐材质选用,高层公共建筑外檐材质一般不宜采用涂料和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山墙沿街布局的,应对山墙进行精心设计,

丰富建筑体型,

应避免同一山墙造型大量重复使用。高层居住建筑应采用封闭式阳台。高层建筑应以塔式建筑为主,不宜将两幢以上的塔式建筑拼接成板式建筑,形成庞大的建筑体量,

影响城市景观与街道轮廓线。

.。完善相关技术管理规定

高层住宅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组合时,应以单元为单位进行前后错位组合,错位距离原则上不少于.米。

高层建筑的高度、宽度和厚度一般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建筑主体高度大于米,

小于或者等于米的,高宽比一般不小于.:,

宽厚比一般不大于.:。

()建筑主体高度大于米,小于或者等于米的,高宽比一般不小于.:,宽厚比一般不大于.:。

()建筑主体高度大于米,小于或者等于米的,高宽比一般不小于.:,

宽厚比一般不大于.:。

()建筑主体高度大于米,小于或者等于米的,高宽比一般不小于.:,宽厚比一般不大于.:。

()建筑主体高度大于米,小于或者等于米的,高宽比一般不小于.:,宽厚比一般不大于.:。

参考文献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湘潭市城市总体规划-》

[]天津市规划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高层建筑规划管理的通知》

[]张京祥罗震东何建颐著,

体制转型与中国城市空间重构,东南大学出版社

[]《当代中国城市形态演变》熊国平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高层公共建筑定义篇

关键词:高层民用建筑;

高程消防设计;常见问题

一。建筑高度是高层民用建筑工程消防的基本问题

我国《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明确规定了建筑高度,即建筑物室外水平地面至屋面面层高度,

建筑屋顶的楼梯出口、排烟机房、水箱间与电梯机房,没有纳入建筑高度。针对实际建筑物,

例如台地与山地建筑,应如何确定建筑高度,一般是根据最低面标高计算。

笔者认为这种计算方法并不科学,该类建筑高度确定必须考虑的问题有两个:其一,由主入口的标高层计算。其二,

更合理是由消防车至标高层面计算。

若建筑是坡屋面,确定建筑高度时,由室外地面至檐口高度。例如,建筑坡屋顶内的夹层,

必须包含最高夹层楼面,

若是平屋面,确定建筑高度由室外地面至屋面面层计算。

若同一建筑物存在多种屋面形式,按照上述方法进行分别计算,选取最大值作为建筑高度。

二。居住建筑与住宅建筑的消防设计

由于城市占地面积约束,目前许多建筑普遍连为一体或互相连接,

某些建筑利用多层敞开连廊、平台进行互相连接,许多建筑单元利用一定角度拼接形成建筑群体。

针对该类建筑,是否定义为一栋建筑,必须考虑建筑物地基基础有无连接,若地基基础连接为一体,则可定义为一栋建筑物。

利用平台连接的多个建筑物,也可定义为一栋建筑。利用多层敞开连廊连接的建筑物,

从消防角度来说,应根据情况定义,若连廊只为人通行服务,满足防火间距标准,该建筑不能定义为一栋建筑,

反之则为一栋建筑。针对以一定角度进行连接的建筑物,

从消防角度,可定义为一栋建筑。

由于居住建筑和住宅建筑存在一定的差异,居住建筑的范围大于住宅建筑。

居住建筑主要用于人员居住,通常以住家的形式为主的居住比如:宿舍、公寓等均可称为居住建筑,但该建筑应属于一种公共服务居住建筑,其不稳定性、人员流动性都要比住宅建筑大,

而住宅建筑比居住建筑发生火灾危险性要小。由于居住建筑火灾危险性明显小于其他公共建筑。所以,

在设计审核居住建筑类型时应根据公共建筑要求加以实施。

三。如何设置消防车道

街区内的道路应考虑消防车的通行,其道路中心线间的距离不宜大于。当建筑物沿街道部分的长度大于或总长度大于时,

应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当确有困难时,

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高层民用建筑,超过个座位的体育馆,

超过个座位的会堂,占地面积大于的展览馆等大型单、多层公共建筑的周围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

当设置环形车道有困难时,可沿该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对于住宅建筑和山地或河道边临空建造的高层建筑可沿建筑的一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

但该长边应为消防车登高操作面。工厂、仓库区内应设置消防车道。占地面积大于的甲、乙、丙类厂房或占地面积大于的乙、丙类仓库,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确有困难时,

应沿建筑物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有封闭内院或天井的建筑物,

当其短边长度大于时,宜设置进入内院或天井的消防车道。

有封闭内院或天井的建筑物沿街时,应设置连通街道和内院的人行通道(可利用楼梯间),其间距不宜大于。

在穿过建筑物或进入建筑物内院的消防车道两侧,不应设置影响消防车通行或人员安全疏散的设施。

四。防火墙是否采用防火卷帘分隔

某些建筑场所的防火墙设置较为困难,

可选择防火卷帘作为分隔防火分区,整个防火墙均选择防火卷帘分隔,会由于跨度较大,轨道中的卷帘平衡性较差,

维护费用较高。实际设计时,笔者认为,若防火墙设置的难度较大,

可选择防火要求为特级的防火卷帘进行分割,可选择开平甲级防火门设置在防火卷帘旁,

宽度设置小于/的分隔部位宽度,小于。

五。如何设计地下室防火

随着建筑工程中的地下室工程数量逐渐增多,许多地下室功能为娱乐场所,地下室作为无窗建筑,

若不慎出现火灾,大火烟火难以消散,身处地下室人员也难以逃生,

要求设计人员必须从防火分区、自动消防、安全疏散与内部装修等方面进行消防设计。其一,防火防烟分区。

针对地下室防火、防烟设计,需设置防火墙,

严格控制地下室建筑面积,确保发生火灾时,火灾控制可处于较小范围内,降低救助工作量,有效控制火灾火势、烟雾与热量,

进而降低经济损失;其二,内部装修。为有效降低地下室火灾发生率,修建地下室时,

严格控制可燃材料数量,

地下娱乐场所的软包装修,

应严格控制可燃材料的使用量;其三,安全疏散。

因地下室位置较为特殊,其安全出口除供人员疏散外,

还是消防排烟口与扑救口,

通常扑救火灾时,该位置的人员较为混乱,

疏散难度较大,进而增加了人员死亡率。

为提高安全出口的疏散效果,设置两个以上室外的安全出口;其四,自动消防措施。

因地下室发生火灾后,尤其是大型火灾事故,

难以进行扑救,在地下室工程中,应设置自动消防措施,便于及早控制火灾火势,

延迟火灾蔓延,为扑救争取更多时间。

七。民用建筑的防烟与排烟系统设计

根据我国高层建筑设计的规范,

高层建筑设计必须设置防排烟系统,当发生火灾时,能够及时有效控制烟气,能够及时排放烟气到室外。

目前,民用建筑的防烟、排烟多选择机械设施完成,建筑内自然构成排烟系统,或门窗能够及时开启。

防排烟楼梯、消防电梯前室,对于向外开启窗户设置,不应小于,若一同设置两个前室,

不应小于。针对建筑物内部的普通位置,无需选择机械实施,只需选择自然排烟方式即可。例如,

防排烟楼梯,

可选择开放阳台排烟。当选择机械设施排烟,

需注意控制风速,针对金属排烟管道,控制风速小于/,控制好送风口风速,应小于/。

结束语

随着高层民用工程的数量增多,人们建筑消防设计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设计人员必须考虑工程实际情况,从各个方面进行消防设计与规划,确保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

参考文献:

[]黄晨。关于建筑消防设计中几个问题的探讨[]。建设科技,,

():-。

[]唐正军。建筑工程防排烟设计在消防审核中常见问题剖析[]。中国科技博览,

,():-。

高层公共建筑定义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平面设计、标准层

。高层建筑概述

.高层建筑定义

高层建筑根据民用建筑其使用功能的不同分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根据现行建筑的相关规范,不同使用功能的高层建筑对高层的定义也不同。

居住建筑根据我国现行《住宅设计规范》规定:至层的住宅为低层住宅、至层的住宅为多层住宅、至层的住宅为中高层住宅、层及以上的住宅为高层住宅。规范规定七层及以上的住宅或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以上的住宅必须设置电梯。

公共建筑根据我国现行相关防火规范规定:建筑高度大于米的公共建筑为高层公共建筑。不同使用功能的公共建筑对于设置电梯的要求各不相同。例如《办公建筑设计规范》规定五层及五层以上办公建筑应设电梯;

《商店建筑设计规范》规定大型商店营业部分层数为四层及四层以上时,宜设乘客电梯或自动扶梯。

.高层建筑平面分类

在建筑水平与垂直系统中,由大多数建筑、结构、设备等性质相同的楼层重叠起来的空间,称之为标准层。高层建筑标准层的有效水平重叠与合理垂直贯穿是建筑设计的基本精髓,截取水平面和垂直体交汇处的任一单元段,

即得到所谓的标准层。

.。高层标准层平面根据不同的使用功能要求可以划分为住宅建筑、办公建筑、酒店建筑、医院建筑等。住宅、办公、酒店、医院等高层建筑各自的使用特点不同,顺应功能要求设计出来的标准层平面无论是平面形状还是平面内部的房间布局、交通流线组织也各不相同。

以高层住宅为例,根据住宅交通疏散形式的不同,住宅平面被分为单元式、塔式、通廊式等。

.。如果单纯的按照高层标准层平面形状划分,

高层建筑的标准层平面以对称的几何平面图形居多。主要原因在于高层中,建筑除了受竖向荷载作用外,还要考虑风力或地震力引起的水平荷载,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标准层设计的自由度。

这种对称的平面形式可以使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更为经济合理。

高层建筑的竖向交通核心筒系统,即楼梯、电梯、及其前室、疏散走道、公共服务用房、设备室、管道井等集中组合成有机的结构核心体,

形《开学第一课》观后感2019成上下贯通,

结构刚度强劲的核心筒体组合,其常常布置在平面较为中心的部位,作为高层建筑平面的核心要素,

对标准层平面布局的灵活性构成了极大影响。高层建筑基本的平面图形有矩形(板式)、弧形曲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等。

这些基本图形可以通过切角、旋转、形体上加减法等设计手法衍生出来新的平面造型。

结合高层建筑不同的使用功能,高层建筑各自的标准层平面形状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单元式住宅的平面形式常为矩形(板式)平面形式等;办公和酒店建筑的平面形式常为矩形(板式)、弧形曲线、方形、圆形等;

医院建筑平面形式常为矩形(板式)等。

。标准层平面设计要素

标准层平面设计影响因素来自于多方面、多角度。

.交通组织和消防疏散对于高层建筑标准层平面设计的影响是一个主要因素。高层建筑一般都具有人员密集、使用功能复杂、各种设备管线繁多的特点,引起火灾的潜在因素颇多。

发生火灾时,将被火情围困的人员迅速安全地疏散到室外地面安全地带是防火疏散设计的重要环节。

疏散设计的原则是路线简单明了,

便于人们在紧急时进行判断,同时提供从室内任何位置向两个方向疏散的可能性。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相关规定,不同高度、不同功能的高层建筑其疏散楼梯的形式也不相同。

规范中明确规定:

一类高层建筑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超过的二类建筑以及塔式住宅,均应设防烟楼梯间;

裙房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不超过的二类高层建筑应设封闭楼梯间。

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单元式住宅可不设封闭楼梯间,但开向楼梯间的户门应为乙级防火门,且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十二层及十八层的单元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

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通廊式住宅应设封生态文明建设作文闭楼梯间;

超过十一层的通廊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以上这些关于安全疏散的相关规定,都和高层建筑标准层平面设计息息相关。任何高层建筑平面设计都要以满足人员安全疏散为前提,合理的进行交通流线的组织。

.高层建筑平面设计应满足其使用功能的合理性。“以人为本”是当今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设计理念。

随着科学技术、经济文化的不断飞速发展,

人类对建筑设计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满足单一的建筑使用功能,而是要求以人的基本生活、心理、行为和文化物质为出发点的人性化建筑设计。在科技发展、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强调人性化设计更有必要。

标准层的平面设计就是要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具有使用的舒适性合理性。建筑标准层平面布局设计应灵活,尽可能营造符合人体功能学的宽松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

.标准层平面设计的经济因素是投资方较为关心的一个设计要素。

影响经济因素的内容较多,比如结构选型、平面布局的各个功能空间的使用率等。

高层建筑标准层平面规则对称、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可以增强其抗侧力的能力。

不规则的建筑平面方案,如平面凹凸不规则的建筑方案在结构设计时会按照相关规范规定采取一定的加强措施。这些措施都会增加建筑的投资成本。

便捷高效的水平与垂直交通系统和安全疏散系统,这些标准层平面中主要的公共空间需要在满足安全使用的前提下尽可能的缩减建筑面积,提高标准层的有效使用率。

标准层平面形式及外表宜简不宜繁,过于繁杂化的艺术处理会造成不合理的空间利用、结构及施工困难,

装修与维护不便及能源消耗量的无谓增加等。

.建筑的节能设计与建筑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建筑总体布局、建筑物体形系数、朝向、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外檐门窗质量等诸多因素有关。高层建筑体型庞大,相邻高层建筑相互遮挡,易形成大面积阴影区。

高层建筑平面设计时应考虑到节能设计的相关设计要素,

尽可能的降低建筑能耗。例如在寒冷地区平面设计应注意合理的确定建筑位置和朝向,使建筑平面主要功能空间更多的接收到太阳辐射的热能;

建筑平面在南向开窗面积可以略大一些,而东西向、北向的房间在满足采光条件下开窗面积要尽可能小一些;高层建筑的平面形体要规整,

减少不必要的凹凸变化,严格控制体形系数。这些设计方法可以使建筑获得更多太阳热辐射并且同时减少热损失,给室内创造一个良好舒适的温度环境。

.工业化高速发展的社会,

人类面临环境破坏、能源危机等种种环境威胁。高层建筑如何充分利用绿色建筑能源已经成为当今高层建筑设计的一个新的设计要素。尽可能利用当地的环境气候、地势、阳光、水和空气等自然特点,减少建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创建生态建筑。

在进行高层建筑平面设计时主要体现在对绿色能源的充分利用。

例如各主要功能空间的平面布局要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尽量减少人工照明的能耗;通过平面形体、朝向等设计应将主要功能空间的朝向垂直于夏季主导风向,充分利用自然通风。

除此之外还有雨水的重新回收利用系统、天阳能集热器提供热水系统、光电管提供电能系统、呼吸式幕墙系统等等,在进行这些绿色建筑要点设计时,建筑平面设计都需要将平面的使用功能与绿色建筑设备系统进行综合考虑合理布置平面。

。结论

高层公共建筑定义篇

改革开放后,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在全国各地出现了新的建筑类型-综合楼建筑。本文概要论述了综合楼,主要是高层综合楼的涵义、产生、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原因,

探讨阐述了高层综合楼建筑的特点、优势和建筑设计的思路与发展前景。

关键词

综合楼高层综合楼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概言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体制的改革,使人们的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济的发展、社会工作与生活方式的变化、科技的进步、人们文化观念的更新,

相应地使城市功能及空间环境发生了历史空前的变化。在高效率、快节奏的工作与生活中,人们在既往单一功能的建筑物中已感到很不方便。随着人们对公共建筑的多功能应用需求愈来愈强烈,一种多功能组合一起的公共建筑物――综合楼,

作为一种新的建筑类型也在国内出现了。它先从少数开放大城市开始,很快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普遍建造起来。高层综合写字楼就是其中最为多见的一种,即以办公为主兼有住宿、商店、展览、文娱社交等功能的综合性公共建筑。

早期在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深圳国贸大厦、深圳地王大厦、北京国贸中心、北京京广中心等。

(图北京国贸中心摄影:傅兴)

(图北京京广中心摄影:傅兴)

由多种功能中心组成的建筑群体,形成更大型的城市建筑综合体,

本文不多涉及综合体,仅重点论述高层综合楼。

高层综合楼建筑近些年来一直在国内普遍流行,在城市建设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由于它多半处于城市最繁华、地价最高的地点,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城市的市容风貌。

因此这确实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高层综合楼建筑的涵义

综合楼在我国出现的历史还不长,

对其专门究和论述也不多。因此还没有更多针对综合楼的内涵做出比较更完善的定义。目前国内是依据国家公安部主编、国家建设部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年版)的第二章第条(.。)规定的综合楼定义。即:由二种及二种以上用途的楼层组成的公共建筑。

综合楼是由多个使用功能不同的空间组合而成的建筑,其基本形式有单体式(即只有一幢建筑)和组群式(有多幢建筑)。

单体式综合楼可以是各层之间的使用功能不同,也可以是一层内各个房间的使用功能不同,

通常所说的“综合楼”一般是指单体式的,

多幢组合的宜称为综合体(群)。

综合楼的定义在实际上是有很广泛的扩展。上世纪年代末以前,

“多功能”的概念很狭义,也仅局限于建筑物内(多在顶层)有一个多功能大厅的公共建筑或是带有底商铺的商住楼,还未见有“综合楼”的概念。

当今“多功能”的概念很普通,有“二种以上”更多功能的建筑大量出现,因此产生了“综合楼”的概念。

这些建筑不仅是有“二种以上”的功能,而且在结构上也是综合的,在技术上也都是复杂、综合的,可以说是多方面的综合。因此正确、全面地规定综合楼的定义,

还将随着生活的发展继续认识和完善。

当前国内大中城市比较普遍流行的多是高层综合楼,在高层公共建筑中占较大比例。各国关于高层建筑的界定并不一致。

美国国家规定高度以上或层以上的建筑称为高层建筑。联邦德国规定,

有人经常停留的最高一层地坪高出地面以上称为高层建筑。比利时以入口路面以上高度作为高层建筑的起始点。法国提出居住建筑高以上,

其他建筑高以上为高层建筑。英国则将高.以上定为高层建筑。

日本把层以上或建筑高度超过者称为高层建筑,并把层以上的旅馆、办公楼和层以上的住宅称之为高层建筑。

在我国现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年版)的规范总则中规定:十层及十层以上的住宅建筑(包括底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和建筑高度超过的公共建筑为高层建筑。建筑高度超过的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则为超高层建筑。

二高层综合楼是时代垂青的建筑新类型

我国建国初期的建筑重心主要是在工业方面。

民用建筑,还只能是偏重在解决人民的基本居住问题。公共建筑,特别是大型公共建筑还没有条件大量建造。而且,

在当时的社会时代,人民的工作和社会生活相对还此较单一,比如上班就是办公搂,回家就多是单元式住宅,

买东西就是上商店,出差外地就是住招待所或旅馆……总之社会生活方式比较单一,因此适应人民生活的建筑功能也比较单一。八十年代以前的公共建筑类型多是托幼、中小学校、食堂、办公楼、百货商店、旅馆、图书馆等,大的如剧院、电影院、展览馆、体育馆、火车站等也很少有如今天大型公共建筑那么多的综合功能。

即使建国十周年时的“十大建筑”,其中除人民大会堂外,在建筑功能上也还是相对单一的。

由于那个时代国家的经济实力有限,在有限的投资内需要集中在某一特定功能来搞建筑。相当一个时期我国在建筑上的方针是:适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一般是很少建较大型的“楼、堂、馆、所”。

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社会上多种行业交流融合的频繁、多种经济形态效益的需求、人民生活方式和文化需求的扩展、世界经济与文化的交流、国内外建筑视野的开阔和建筑师创作水平的提高,特是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多元文化观念的出现和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等等因素促成了建筑的发展。在建筑类型上,

出现了对多功能综合一体化的要求。于是由一座建筑容纳着“二种以上”乃至多种功能需求的所谓综合楼也就应运而生了。

从几个最早开放的大城市兴起,很快在各大中城市普遍出现。

建筑产生于生活,建筑是时代的反映,

八十年代后期、九十年代初开始在我国普遍出现的综合楼正是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时代产物,是新时代垂青的建筑新类型。

近几年来在国内各大、中、小城市接连不断出现的新建筑中,为数众多的综合楼担任着相当重要的角色。综合楼几乎涉及到各个部门、各种行业,

在建筑领域是为数颇多的、有各种综合的类别。在公共建筑方面,比如,有教学综合楼(集教学、科、办公等)、医疗综合楼(集门诊、住院、检验等)、科技综合楼(集办公、科研、讲座、展览等)、行政办公综合楼(集多个相关部门办公、宿舍等)、福利服务综合楼(集养老、残疾人服务等)、政法综合楼(集办公、技侦等)、商住综合楼(集公寓、办公、商业等)、交通综合楼(集客运、服务等)、社区综合楼(集办公、服务、活动等)等等。

这些综合楼内基本上都有办公的部分,也就是说采用综合办公楼为数更多。

在大中城市,这些综合楼多是高层建筑。

其内部布局在地上主体及裙房安排主要的相关功能,地下部分安排有多种技术用房与车库等,整栋建筑内部形成复杂而统一的综合功能体。其外部造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周围的环境乃至城市的形象。

三高层综合楼的特点与优势

。高层综合楼的特点

由于综合楼大多是承载内容多、负荷大,

需要大量的面积,而其主要功能占有较大的比重且有重叠性,因此为节约城市用地和强化建筑艺术效果考虑,

近年来在各地特别是大中城市的街区地段多会选择高层综合建筑。

从这些年综合楼的建设实践发展看,反映出它具有符合社会时代需求的以下几个特点。

需求面大如前所述,由于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和相互的交叉,

单一功能的建筑往往满足不了人们的要求。业主们也愈来愈希望他们的投资能得来更大的效益。跨行业、多领域的办公、营业和服务需求,成为市场的普遍追求。同时,

对于那些无力建造自己办公楼的小资本业主来说,办公综合楼无疑为他们提供了出路,他们可根据自己的需要来租用适量办公间、展厅甚至店面,而免去从买地到监工的营造负担。

有的业主投资建造一幢建筑也属不易,当然也尽可能希望使它满足多功能的用处。事实上这些年来各地设计院所承接的设计任务中,除大量住宅外,综合楼已占相当的比例。

综合功能多样化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深入,社会生活功能愈益多样化,反映在建筑上综合的性质愈来愈强,内容也愈来愈多。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人们常见的还多是一般商住楼,

满足那些日渐兴起的公司办公与住宿。之后,不同性质行业的交叉功能,

也提到建筑日程上。比如,文化和商业也交合到一起,一个电影院内或许还有餐饮厅;一个旅馆内不仅有餐厅,

或许还有舞厅;一个教学楼内不仅有报告厅,或许还有可观的展厅;一个大剧院内不仅有话剧厅,还会有歌剧厅、舞剧厅。

甚至风马牛不相及的行业或部门也可能被业主要求组合到一幢或几幢建筑里。如此等等,这种功能愈来愈“综合”的综合楼(群),

在实践中还在不断发展着。

技术问题多由于综合楼是将不同功能组台在一起,这首先势必在建筑空间布局上和在结构上都会出现很复杂的问题。

姑且不说建筑上的种种匠心排布,在结构上也常有新的选择,

如采用先进的筒中筒结构、大跨结构,蓬索屋顶,球节点网架等。

综合楼需要适应多种不同功能的需要,每种功能部分都有其特殊的技术与设备要求,

这就把各专业工种的更多问题集中到一起,加大了综合楼的技术含量。大型综合楼的繁杂功能,还带来新的技术问题,

比如智能化管理等。许多都是各专业的设计者所面迎的新课题,建筑师也必须从头学起,努力起到协调统一的组织作用。

显要的标志性作用由于高层综合楼都有较大的体量,

而且常常在造型上也有其表现特点,因此建筑物在城市空间中很显眼,引人注目,因此具有显著的城市标志性,可以为入驻其内的业主起到广告性的招示作用。

这种广告作用的效果客观上显示出企业雄厚的实力,

同时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给业主带来生意上信誉价值。

出于业主的利益追求,往往要求建筑师标新立异、独创花样,

不少名建筑师也使尽手法,搞得超凡叫绝,因而也不乏精彩的建筑形象。姿色出众的高层乃至超高层综合楼建筑此起彼伏地成为一个个城市的代表建筑,

乃至城市的标志。比如,号称“中华第一高楼”的深圳国贸大厦是八十年代“三天一层”的“深圳速度”的象征和标志,九十年代的深圳地王大厦更是曾以“亚洲最高建筑”和“两天半一层”的建设速度标志了深圳日新月异的经济繁荣。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这类的标志性建筑就不胜枚举了。

除了这些显赫的城市标志,也有一些体量高度次之的综合楼在特定区域起到了地脚标志的作用,比如北京外贸阜外综合楼,是一幢集办公、商场、酒店式公寓、外贸展览、俱乐部及其它附属功能的高层综合楼,它屹立在阜外大街与月坛北小街的交汇口处,

建筑体量大,

成为这里很显眼的建筑。

大连市自九十年代以来已兴建了不少这类标志性建筑,例如早期的希望大厦就是希望广场的主题景观。

高层综合楼的优势

提高工作效能和经济效益八十年代以前,许多中小公共建筑功能单一、建筑分散,使用效能有限,

甚至从部级的人民大会堂到地方的办公会堂、展馆,

都缺乏综合性,以至经常处于闲置状态。改革开放后由于社会上各种行业、部门的频繁交流,

特别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多元化(国有、外资、合资、民营企业),社会效能与经济效能愈益受到重视,分散的单一功能的建筑远不如多功能的综合体建筑有利了。

由于建筑内功能的综合布置,

因此提高了办事效能和经营的互利性。比如综合写字楼,有方便的商场服务会给住宿增加竞争力;有住宿兼办公可为商业提供固定的消费主顾;有住宿和商业又增加了办公部分的吸引力。

这种缩短距离的布局、相互连接、互惠互利的结果,必然会提高整体社会工作效能和经济效益。

综合楼还扩大和提高了内部公共部分和公用设施的使用效益。

在高效率快节奏的现时代,交通耗时是一种浪费,多样化的业务活动使得各项功能联系密切,在综合体内以办公为中心,

综合了配套功能,用户可以像在家里一样行动方便,

走几步路即可做很多事。即使楼层很高,只需乘电梯上下,人们的不同活动就有机地联系起来。

所以高层行政综合楼也是社会性的时间节约。

同时,在综合楼内工作和生活的单位人员,不必再像分散在每幢楼里那样,费心去寻找和看管各自的“家”门,

而在这里通过管理系统、电梯系统、停车系统的统一部署管理、使用,可以省心专志于工作。

土地利用率高城市的综合楼建筑通常总是把商业、服务、展览等公共部分放在底层而适应大量顾客的需要,而把办公、住宿放在高层上面。

这种布局土地的利用是多层次的,重叠的。因此既节省了用地,

又减少了交通负担。另一方面,

综合楼的高容量也相对节约了土地投资,

降低土地开发投资所占的比重。而且,综合楼的市政投资和建设是一次性的,避免了单体的分期多重建设和市政的多次施工、道路多次开挖的浪费。这也体现了城市、建筑市政综合发展的战略。

就地价而言,

城市中心的地价是寸土千金,

是各种公建拥挤处所,高层综合楼建筑以其多功能内部功能组合显然有它强势的经济竞争力。

由于业主标新立异的需求和办公综合体地位的日趋重要,许多建筑师承接项目,发挥才智,设计手法丰富多彩,

创造出不少精彩的建筑形象。

改善城市环境质量高层综合楼使人们进行各项活动更方便。多功能本身相对减少了人车的出行次数,在一定程度减少了城市交通压力和碳的排放,有益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同时,

由于大型综合体多采用共享大厅、步行天桥、连廊、下沉广场、地下街、室内商业街等手法,这就既为城市提供了交往场所,也创造出丰富而有特点的渗透于城市内外的新空间。

四高层综合楼的建筑设计

。内部空间功能的处理

保证主体空间的灵活性综合楼功能多是相对变动的,今天以写字楼为主,

明天或许改为宾馆。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在利润效益的驱动下,以往建筑物的僵化空间必须突破,计划经济时代的封闭隔断的小空间一去不返。

办公部分必须重视大空间,

尽可能寻求开放的形式。建筑的内部空间构成尽可能适合可变性,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因此建筑师必须与结构师密切合作,设计出最方便的空间布局和最恰当的结构体系。

北京外贸阜外综合楼每层均设有开放式的休息交往场所,改变商务与居住空间分离的冷漠感。所有商业、办公、居住空间均可充分利用自然光源,

写字楼采用可自由区隔的大开间设计,在开敞的空间里营造舒展的商务交流氛围。

办公部分大空间的灵活性不仅可为业主提供出一个大的景观办公空间,也还可以分成不同的小间出租,也可改为更多功能使用。

处理好公共部分综合楼内的公共部分如购物、餐饮、服务等应考虑顾客使用方便,尽量设置在底部或地下首层。竖向上当然扶梯最方便,但费用高。

在可能条件下,

可以采用错层,螺旋坡地面,

可在内部空间感觉和外部立面形象上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由于各部分既分又合,管理麻烦,因此设计上要通盘考虑。

如通办公层的电梯不应在客房层开口,首层各电梯厅也要分开。停车的管理,也可根据商业用车和办公居住用车的不同停车特点,考虑分设停车库。

关于电梯问题,普遍认为加大单部电梯的设计容量,

比增加电梯的部数要经济得多。多设一部电梯不仅浪费面积,

价钱也需增加几十万,而容量有大小区别的电梯其差价却没有这么多。

外部空间环境的融合

高层综合楼多半占踞城市较重要地段,为多种功能需要的人群经常往来和集聚,

地下停车库车进车出,

是人流车流比较集中的地方。因此建筑的主、次入口、汽车进出处必须与街区周围环境很好结合。

高层综台楼功能复杂,各部分既要分又要合,处理好与内部四通八连的公共入口非常重要。

各功能部分也可采取分层设出入口(基台分流),也即利用平台广场将上、下层入口分流。如广州国际贸易展览中心就是利用平台广场将首层的展览入口与上层的酒店、办公分流,形式很自然而有效。

建筑艺术形象的设计

。时代个性的体现高层综台楼其内容多关联着行政、商业、科技、文化等方面,具有社会时代性,

因此它的建筑形象必表现出个性鲜明而具有时代的特点。

当代科技和思想观念进程很快,导致对建筑形象的审美也日新月异。甚至今天能被接受的方案,明日就归老化。因此要求建筑师不仅要有深厚的业务功底,

还必

须有锐敏的新鲜审美灵感。

同济大学为百年校庆而设计建造的教学科研综合楼是一幢比较清雅的新建筑。这幢“全国高校钢结构第一高楼”造型与结构体系表里相一。

其表皮

形象既不累赘繁杂,也不光板简单。

设计从内部大空间多功能适用性出发,自然形成“楼中楼”的“巨型魔方”,形体大方现代,

具有时代个性。

地域特征的体现近年来国内大中城市的建筑千孔一面的现象很不令人满

意。

中国之大,南北东西各有地域特点。强调现代的共性不可排斥地域的个性。

广州的拿到北京不行,上海的拿到东北不行。即使在东北,大连的和哈尔滨也不能雷同。比如哈尔滨,

它有着浓郁的俄罗斯建筑文化底蕴,新建的体积庞大的高层综合大楼必须考虑到如何与这个城市的建筑氛围相融合。

大连在年代初曾探讨过自己的城市特色。当时有专家曾明确指出两个重要因素,一个是城市建筑底色来自于欧州铺垫;

一个是城市自然有大海的衬托。当时市里在审批方案上曾特别强调对所谓“欧式”的认定。所以年代大连的公共建筑曾有一阵新古典主义的“欧式”热。其中比较优秀的如上鼎大厦,它与历史市中心―中山广场的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老建筑在造型语言上是比较自然统一的。

(图大连上鼎大厦摄影:李伟伟)

大连中国银行新楼则采取一种“衬托”的手法,运用材料的对比,

造型符号的继承,

使扩建的新楼延续了历史建筑的“欧式”姿影,而老建筑在新建筑面前亦不失风采。

体量高大的新楼采用了浅淡的大面积玻璃幕墙,它前面的老银行建筑虽然低矮,但是其深绿色穹顶和沉重的古典分段式墙体都依然被完整衬托出来。

(图大连中山广场的新老中国银行摄影:李伟伟)

不过,

当今许多高层综合楼的建筑形象几乎南北各地、大中城市都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很少见到有突出的地域特征,多数都是玻璃或金属幕墙的塔式高楼,如大连天安国际大厦、大连远洋洲际酒店。新时代下如何继承建筑的传统文脉,

在形式中体现文化地域特征,仍需要开发商和建筑师不断努力。

多功能与多元化的探求由于高层综合楼的功能多样,性质各异,集中到一起的实体就很难在外观上去体现某一部分(比如办公、会议、旅馆、商场等)的特征,立面形象很难统一。因此也不必刻板追求三一三十一的平分秋色。

辩证地利用这种矛盾也可以在丰富中探求变化,创作出多姿多彩的建筑形象,形成所谓“共生”的风格。

现在,

随着结构技术和材料的发展,建筑立面这个“表皮”已经呈现与结构分离的趋势。甚至随着各专业技术的进展,

不仅表皮所承担的承重,甚至就连围护、采光、通风等功能也在弱化,表皮的作用似乎更重在满足视觉审美的要求。这种要求已经有条件使建筑师大胆创新,

把多功能的高层综合建筑创作得更多元化,更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性。

高层综合楼的“绿色”途径

当今“绿色”建筑已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经之路。这是一个专门的大课题,

文不多涉及。这里提到的“绿色”,即环保生态化,及对新材料、新技术、新能源的应用,保持可持续发展,

注重环保和节能设计不仅是建筑师的职责,也是今后高层综合建筑所要探求和沿循的道路。近年来,许多新建的高层综合楼都关注节能环保设计。例如北京国贸三期空调系统通过先进技术组合,

实现环保、节能与舒适的效果的。

国贸三期采用变频空调系统营造全天候适宜的办公环境,紫外线杀菌和高效过滤系统保证室内空气质量和新风供应,九台独立冷冻机和冰蓄冷系统保障小时冷冻水运行、提供机房全天候的制冷需求。空调系统采用了冰蓄冷技术,

即在用电低谷时启动制冰,用电高峰时停机,

仅依靠储备的冰块供冷,实现了电力的移峰填谷和能源费用支出。除了电制冷外,国贸三期还有能量互备方案,

选择了远大空调的吸收式蒸汽机。如果供电让空调系统受到影响,可通过蒸汽能源的输入形成互补。

空调设备及系统末端设有消音装置,为客人提供安静的办公环境。

在冬季,为了保护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国贸三期在空调系统加了一个暖气片的采暖系统,可大大提高人的舒适度。

(图北京国贸三期摄影:傅兴)

智能化的问题在综合楼的建筑中也已提到日程。所谓“智能”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建筑管理系统、办公室系统、通讯系统。智能化的综合大楼已不少见。如近年落成的大连星海湾大连商品交易所和中铁诺德大厦双子座写字楼(图大连商品交易所和中铁诺德大厦双子座摄影:李旗),

实行了双核“写字楼标准”的智能化,即办公自动化、通讯自动化、消防自动化、安保自动化、楼宇自动控制。随着科技的发展将会使更多的综合建筑成为“智能大厦”。

高层综合楼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市场经济的需要,

今天它依然为社会所垂青,不断活跃在城市建设中。

参考文献:

[]吴景祥。高层建筑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翁如壁。现代办公楼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许安之。高层办公综合楼建筑设计。艾志刚。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董卫。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与建筑设计。王建国。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郑国英。美国高层建筑。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陈伯超。欧洲新建筑。王英迪。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绿色建筑》教材编写组。绿色建筑。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刘力。办公综合体建筑设计探讨。建筑学报,

():-

[]陶涛。华南师范大学康大学院教学综合楼设计。新建筑,():-

[]周涛。宿晨鹏。黑龙江工程学院综合楼设计方案解析。华中建筑,():-

[]王董国际有限公司。中国国际贸易中心三期工程(阶段)简介。建筑学报,

():-

高层公共建筑定义篇

关键词:暖通设计;

高层建筑;存在问题

、引言

随着城乡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市场出现了空前的繁荣,高楼大厦也如雨后春笋一般。

暖通作为建筑的一部分,其设计方案对高层建筑的优劣关系重大。如何对高层建筑暖通空调设计方案进行科学的比较和优选,是暖通空调设计人员在实际设计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重要技术难题。本文分析了高层暖通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高层建筑的定义

高层建筑是近代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产物。

城市人口集中、用地紧张以及商业竞争的激励化,促使了近代高层建筑的出现和发展。

世界各国对高层建筑有不同的定义,有的是以层数划分,

有的是以高度(米)划分。

我国定义的高层建筑,分为两类,一类是居住建筑,基本以层数划分,即指层及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包括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

另一类工业厂房、库房和公共建筑,

以高度划分,即建筑高度超过米的两层及两层以上的厂房、库房和公共建筑(不包括单层主体建筑高度超过米的体育馆、会堂、剧院等公共建筑以及高层建筑中的人民防空地下室)。当建筑高度超过米时,我们习惯上称为超高层建筑。

、高层建筑暖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贯彻执行暖通设计规范、标准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暖通空调工程的设计中,

对照《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设计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高规》)、《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制图标准》(以下简称《制图标准》)、《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以下简称《设计深度规定》)等有关规范、规定、标准,发现目前暖通空调设计人员在贯彻执行现行规范、规定、标准方面,在系统设计、设备选型、管网布置方面都存在着不少问题。

⑴供暖热负荷计算有漏项和错项《设计规范》规定,冬季供暖系统的热负荷应包括加热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

但有的工程在计算供暖热负荷时却未计算这部分耗热量,致使供暖热负荷出入较大。

⑵供缓管道敷设坡度不符合规范要求《设计规范》规定,

供暖管道的敷设应有一定的坡度,对于热水管坡度宜采用.,

不得小于.。然而,有的工程供暖供回水管坡度只有.-.。当然,

如确因条件限制,热水管道甚至可无坡度敷设,但此时应保证管中的水

流速不得小于./。

⑶通风空调系统防火阀的设置不符合规范要求。《高规》中规定,风管不宜穿过防火墙或变形缝,如必须穿过时,应在穿过防火墙处设防火阀;

穿过变形缝时,应在两侧设防火阀。然而,有的高层建筑,

风管穿防火墙处未设防火阀,有的风管穿过变形缝时仅在一侧设有防火阀,而另一侧则未设。

⑷防烟楼梯间前室送风口风量的确定有问题根据《高规》规定,

可以推算出各层前室送风口的风量应为/(层以下)或/(层以上,为前室总加压送风量)。然而,有的工程,

其防烟楼梯间前室送风口的风量却标注为/(为建筑物层数),

显然小了许多。误将防烟分区排风量的计算混同于排烟风机风量的计算。有的工程排烟风机水平方向担负面积大小不等的~个防烟分区的排烟,设计上错误地将排烟风机风量按其所担负的~个防烟分区总面积每不小于/计算,

而不是按其中最大防烟分区面积每不小于/计算,致使排烟风机风量偏小,

难以满足防火使用要求。高层建筑排烟系统排烟口选型不当。《高规》规定,(通风空调)风管穿过防火分区的隔墙处应设防火阀。

笔者认为,排烟风管不宜穿过防火墙,如必须穿过时,应在穿防火墙处设当烟气温度超过℃时能自动关闭的防火阀,

并与排烟风机联锁。然而,有的工程在设计时对此有疏忽。

.在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⑴冷冻水系统设计不合理

冷冻水系统设计存在不合理之处:①有的冷冻水系统由条主立(干)管引进,

分几个环路,分环上不设阀门,

给系统运行调节、维修管理造成不便;②有的空调系统为双侧连接,

两侧热负荷及空调器数量相差悬殊,而供、回水支管管径却相同,两侧水力不平衡,难以按设计流量进行分配;③空调水系统同程、异程混用,

给调试、维护带来一定的困难。

⑵供暖入口设置过多

设置供暖入口时,既要考虑室内供暖系统的合理性,又要考虑与室外管线衔接的合理性,

不能只图室内系统设计方便、省事,

而不顾及室外管网系统。然而,

有的工程供暖入口设置过多。如某层综合楼,室内供暖系统分为个环路(-层个,-层个),

供暖入口设置亦达个之多,同外线衔接点过多,几个方向均有,

不仅给外线施工造成麻烦,

也给将来室内系统调节带来不便。

⑶空调系统的选择不合理

如某工程甲方要求部分房间要保持恒温恒湿,设计师简单地考虑从系统中分离单独地成为一个支路,增加了运行维护的难度,

也加大了能源的消耗。这样的系统满足不了甲方所提的要求。又如某工程设有指挥大厅、会议厅、计算机房等,此类性质的用房,理想的空调系统应是低速风道系统,

而设计却采用了风机盘管系统。

⑷排风系统设计不合理

如某工程地下室的暗厕(卫生间)等若干个生活用房和设备用房设一排风系统,水平风管长,断面只有×,风阻较大;

选用屋顶风机排风,却将风机安装在外墙上,

显得很不协调。还有的工程的地下室设若干个包间(均为暗房),各包间均采用吊顶排气扇,排风经数十米长的水平风管排出室外,风管断面仅有×,

阻力大,排风效果差。

⑸平衡阀的设置存在问题

空调冷冻水系统宜设置平衡阀,一般应设在回水管上。

而有的工程仅用普通的阀门代替平衡阀,有的在新风机组冷冻水供、回水管上均设置了口径与管径相同的平衡阀。

⑹风口的位置设置影响建筑美观

如高层建筑,

厕所排风系统未设专用的风道,而是各自独立,在外墙设置风口,大大影响了建筑美观。还有的工程,

新风口的位置布置不合理,也影响了建筑美观。

、结束语

对照有关设计规范、规定、标准,本文列举了目前高层建筑暖通设计在设计规范、标准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工程设计中存在的一些典型问题,希望同行能在问题点上多加注意,

善于改进。

参考文献:

[]陆耀庆。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韦洁,于海。高层建筑暖通空调设计要点分析[]。工程建设与设计,

,()。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高层公共建筑定义篇

【关键词】公共建筑物;

强电系统;接地问题

在现代大型建筑中,一般包含强电系统和弱电系统两个部分,

强电系统包括以下变电站及其他的配电设备。弱电系统则是以计算机组成的各种信息网络。

由于强电系统与弱电系统的工作状态和性质不同,采用的接地保护方式也不同。但是它们之间又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在实际工作中,公共建筑物中强电接地系统是至关重要的工作环节,

该项工作涉及专业多、覆盖面广、工作强度大,因此必须由相关技术人员对其进行全面分析,对其中所有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然后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设置与施工,以保证其接地的准确性与施工人员的安全性。

。强电的作用

通常人们把强电的处理对象定义为是电力,

其特点是电压高、电流大、功率大、频率低等特点。而强电的交流电电压都在以上。如家庭中的电灯、台灯,

照明设备。

还有家用电气中我们经常使用的电热水器、电冰箱、空调、音响设备,还有医院中的手术设备,单位中的大的电力设备例如切割机等用电器均为被定义为强电电气设备。强电是危险的,在日常的使用中,

我们大家一定要注意,因为它高电压,高电流,所以强电我们一定要很好的了解使用它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强电是用作一种动力能源来使用和划分的,我们要更好的理解并认识它。

。公共建筑物中强电系统的分类

在公共建筑物中,

强电系统主要分为两大类,

一种是避雷针的强电系统接地问题;另一种是大功率用电器的强电系统接地问题,

这两大类是公共建筑物中强电接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施工人员需要对这两个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将其区分好之后再进行施工。

在公共建筑物中所涉及到的强电系统接地问题有电梯的强电接地系统安装及动力用电接地问题,这些都对电压要求相对比较高,并且这些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能够广泛应用到的,

因此必须要受到施工人员的高度重视,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失误,那么就会导致公共建筑物在实际使用时出现各种安全问题,威胁到建筑物中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另外,公共建筑物中强电接地系统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也就是避雷针带来的强电接地问题,这一问题关系到公共建筑物的防雷性能。在防雷接地系统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外部防雷接地问题与内部防雷接地问题两种,

其中外部防雷接地问题所包括的内容有避雷针、避雷网以及避雷带的接地问题,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将其通过引下线与接地装置相互连接,从而达到避雷的效果,而内部防雷接地问题所包括的内容有屏蔽隔离系统、过电压保护、等电位连接等各种装置,在对其进行连接与接地的过程中,

施工人员可以借助建筑物中的梁、柱、钢筋等当做接地的装置,最终构成一个较大的避雷网络,使公共建筑在雷雨天气不会受到影响,可以提高公共建筑物的防雷性能,

保障公共建筑内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公共建筑物中强点接地系统在连接时应注意的问题

强电系统的接地是公共建筑物建设中最重要的工作环节,

其连接质量直接影响到公共建筑物的正常使用,

有利于延长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满足社会及人们的需求。在进行强电系统接地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避雷设备的连接

在对建筑物安装避雷设备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应该将线路直接缠绕在建筑物的梁、柱等钢筋表面,

使之作为接地引下线,并且还需要将建筑物内部的钢筋作为接地装置,将这两者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变成一个避雷网络,

从而有效的提高公共建筑物的防雷性能。

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公共建筑物在建设过程中设施了大量的钢筋,

并且纵横交错,我们也就利用这一点,采用引线在钢筋表面进行焊接或者捆绑,

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强电接地系统,这一系统可以有效的提高其疏散电流的能力,降低电力系统在运行中的电阻,

也就避免了各种故障的发生,

保障了人们的生命安全,

使公共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除此之外,施工人员在对公共建筑物中强电系统进行接地的过程中,还需要将建筑物中圈梁内部的钢筋以及内部本身的钢结构进行连接起来,并且针对其中已隔断的地基钢筋,

我们也需要采用相应的设备连接起来,从而形成一个规模大的、完整的输电网络系统。这一系统就像是整个建筑物内部的一个等电压网络,其中的电压、电位的平均分布提高了公共建筑物的安全性能,

保障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公共建筑物中强电系统防雷接地过程中,在设置雷接地装置时应注意的是:

.。主要问题

①接地装置焊接长度不满足要求。

②避雷带支持件间距不符合要求。

.。预防措施

接地装置的焊接应采用搭接焊,

搭接长度应符合下列要求:扁钢与扁钢搭接为扁钢宽度的倍,不少于三面施焊;圆钢与圆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倍,双面施焊;

圆钢与扁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倍,双面施焊;扁钢与钢管,

扁钢与角钢焊接,紧贴角钢外侧两面,或紧贴/钢管表面,上下两侧施焊;

除埋设在混凝土中的焊接接头外,

我们还需要在管线表面涂刷一层防腐剂,避免因时间的推移而导致管线出现腐蚀现象,

导致其出现各种安全隐患,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利于其正常使用。

.动力用电设备强电系统的接地系统

在对公共建筑物中强电系统进行接地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其使用功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施工人员还需要将动力用电设备的接地问题以及使用情况进行综合考虑,这样才能够保证强电系统接地的准确性,提高其安全性,使公共建筑工程的使用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在公共建筑中,

涉及到的动力用电设备主要包括电梯、动力电气等,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要将这些进行统一连接起来,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接地系统,提高其运行的安全性,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公共建筑物对于供电系统的要求相对比较高,

公共建筑的内部结构相对比较复杂,在这个公共建筑物中包括着有电气、综合布线、电梯、消防报警等系统,这些系统的用电对于电力的接地都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鉴于这样的一种实际情况需要电力施工单位应该统筹整体的协调能力,将各个建设单位的建筑图纸进行完整的了解后才能够进行强电接地系统的施工,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重视各个专业在接地施工中的协调配合和沟通,

并且应该加强接地系统的测试、验收工作,以确保接地系统的安全和可靠,

以便达到能够安全使用的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公共建筑物中强电系统的接地施工过程中,应该充分的考虑到施工中的两个重要方面,一个是自然的强电系统的接地施工,

另外一个就是人为的强电动力系统的接地施工,这两个部分构成了公共建筑物中强电系统的接地施工的两个重要内容。

另外在强电接地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考虑到各个施工单位的实际情况,电力施工方应该努力协调各个方面的施工进度,将公共建筑物中强电系统的接地施工,建设成为一个安全、可靠的电力施工项目,

为公共建筑物中的居住者带来一个安全的环境。[科]

【参考文献】

[]王科耀。高层建筑防雷接地系统及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陕西建筑,,

,()。

[]陈国新。大型建筑中强弱电系统的接地问题[]。电气时代,,()。

高层公共建筑定义篇

关键词:规范住宅消防设计

前言

《住宅建筑规范》于年月日,于年月日实施。

《住宅建筑规范》(以下简称住规)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建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高规)都是国家现行技术标准,但对于住宅的防火设计内容有着不尽相同的规定,特别是关于住宅的安全疏散和消防设施的具体规定差异较大,

给建筑设计和消防设计审核工作带来了分歧,

甚至造成了混乱的局面。

《住宅建筑规范》与现行消防规范规定的不同之处

.住宅建筑的概念

《住规》.。条规定明确了住宅建筑的定义为供家庭居住使用的建筑,包含与其他功能空间处于同一建筑中的住宅部分。《高规》没有规定住宅的具体概念,只有明确商住楼和综合楼的概念,

根据《高规》.。条规定,

商住楼为公共建筑,

公共建筑与居住建筑的消防设计有着迥然不同的要求。

.建筑层数

《住规》.。条规定,当住宅和其他功能空间处于同一建筑物内时,应将住宅部分的层数与其他功能空间的层数叠加计算建筑层数,当建筑中有一层或若干层的层高超过时,

应对这些层按其高度总和除以进行层数计算,余数不足.时,多出部分不计入建筑层数,

余数大于或等于.时,多出部分按一层计算。《高规》没有明确建筑层数的确定方法,建筑层数是一个自然层的概念。

建筑层数是建筑物消防设计的重要参数,建筑层数的不同可能决定建筑物的分类差别,从而决定建筑物的消防设计要求也不同。

.消防车道

《住规》.。条规定,

层及层以上的住宅建筑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或至少沿建筑的一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高规》.。条规定,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环形消防车道,当设环形消防车道有困难时,

可沿高层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住规》规定的可沿高层住宅建筑的一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和《高规》规定的应沿高层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的要求明显冲突。

.消防电梯

《住规》.。规定:层及层以上的住宅应设置消防电梯。《高规》.。规定:塔式住宅、层及层以上的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住规》规定建筑物设置消防电梯的决定参数只是建筑层数,

而《高规》规定建筑物消防电梯的设置条件,不仅考虑建筑物的层数,而且考虑了建筑物的形式。

.疏散宽度

《住规》.。规定:走廊和公共部位通道的净宽不应小于.;

.。规定:楼梯梯段净宽不应小于.。

《建规》.。规定:疏散走道和楼梯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不超过六层的单元式住宅中一边设有栏杆的疏散楼梯,

其最小宽度可不小于。《高规》.。规定:居住建筑走道净宽单面布房不小于.,双面布房不小于.;.。规定:居住建筑疏散楼梯的最小宽度为.。

《住规》对走道和楼梯疏散宽度的规定比较统一、简单明了,而《建规》、《高规》规定了不同情况下的具体要求。

.安全疏散

《住规》.。规定:层以下的住宅建筑,当住宅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大于,或任一套房的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时,

该住宅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个;层及层以上但不超过层的住宅建筑,当住宅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大于,

或任一套房的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时,该住宅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个;

层及层以上的住宅建筑,每个住宅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个。

《高规》.。规定:层及层以下,每层不超过户、建筑面积不超过,

且设有一座防烟楼梯和消防电梯的塔式住宅可设一个安全出口;层及层以下每个单元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

单元之间的楼梯通过屋顶连通,符合条件的可设一个安全出口;超过层,每个单元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

层以上部分每层相邻单元通过阳台或廊连通,符合条件的可设一个安全出口。《住规》关于安全疏散的规定只是考虑了疏散距离(或建筑面积)和建筑层数两个因素,而《高规》的具体规定比较复杂。

.消防给水与灭火设施

《住规》.。规定:层及层以上的住宅建筑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高规》.。规定:高度超过的高层建筑,除不设集中空调且户门为甲级防火门的住宅的户内用房外均应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住规》规定住宅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依据参数是建筑层数,《高规》规定住宅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依据参数是建筑高度,

两者规定在具体工程要求上容易产生分歧。例如住宅建筑为层,层高为,建筑高度为,

按《住规》规定不需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按《高规》则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又如一住宅,层,层高.,

高度,按《住规》规定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按《高规》规定不需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住规》.。规定:层及层以上的住宅建筑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高规》.。规定:建筑高度超过的高层建筑,均应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根据两个技术标准的不同规定,

住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置要求的差异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置的分歧一样出现。

.消防供电

《住规》.。规定:层及层以上的住宅建筑的消防供电不应低于二级负荷要求。

《高规》.。规定:一类高层建筑应按一级负荷要求供电,二类高层建筑应按二级负荷要求供电。

显而易见,《高规》对住宅建筑消防用电的要求高于《住规》的相应规定。

建议

.明确住宅建筑的概念

住宅建筑与公共建筑相比,具有单元面积小、人员少、火灾荷载小、火灾危险性小、火灾损失小、火灾社会影响不大的特点,住宅建筑的消防设计要求明显低于公共建筑,不管住宅建筑是否和其他功能空间的处于同一建筑物内,都有必要把住宅建筑和其他功能建筑区分开来,

以体现建筑防火设计的“安全适用、经济合理”原则。

《建规》和《高规》也应明确住宅建筑的概念,

保持概念的统一。由于住宅建筑和其他功能建筑的火灾危险性不同,当住宅与其他功能空间处于同一建筑内时,

不论是高层还是多层建筑,住宅部分与非住宅部分之间都应采用不开门窗洞口的耐火极限不低于.的不燃烧体楼板和.的不燃烧体隔墙与住宅部分完全封堵,且住宅部分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应独立设置。

.确定建筑层数

建筑高度是直接影响到火灾时建筑内人员疏散的难易程度、外部救援的难易程度以及火灾可能导致财产损失的大小的直接参数。

但住宅建筑每个防火分区面积都不大,而且有较好的防火分隔,火灾蔓延扩大受到一定限制,

危害性较小,从解决安全性和经济性的矛盾出发,住宅建筑以层数作为衡量高度的指标。《住规》关于住宅建筑层数的规定,很好地结合了建筑高度和建筑层数两个参数,

在住宅消防设计上,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其他防火设计规范可参照执行。

.按具体情况设置消防车道

消防车道的设置应以有利于消防车容易靠近建筑物、顺利开展外部消防扑救和人员搭救为基准要求。

住宅建筑一般建筑宽度不大,

火灾危险性较小,

消防车道的设置要求可以低于公共建筑。但在建筑物设置环形消防车道有困难的条件下,要求沿建筑物一个长边或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应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而定。如住宅建筑沿宽度方向只布置一户住宅或布置的多户住宅之间有通道连通,

则可沿建筑物的一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如住宅建筑沿宽度方向布置的多户住宅之间没有通道连通,则至少应沿建筑物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

或设置环形消防车道。

.消防电梯的设置

消防电梯是火灾情况下供消防队员扑救火灾之用。建筑物设置消防电梯主要考虑消防队员的体能条件和徒步登高能力,确保消防队员能适应高层建筑的火灾扑灭工作,因此建筑高度是建筑物设置消防电梯的主要依据。

住宅火灾,不论是塔式住宅还是其他形式的住宅,特点大致相同,

都具有可燃物少、难于蔓延的特点,住宅建筑消防电梯的设置可以不考虑建筑的形式。建筑层数是衡量住宅建筑高度的参数,消防电梯的设置可以建筑层数作为依据参数。

.疏散宽度的确定

疏散宽度与疏散人数和百人宽度指标成正比。从现行的国家消防技术标准来看,

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百人宽度指标是一致的,在特定的建筑物中,疏散人数是一定的,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疏散宽度也应一致。可能考虑火灾时疏散楼梯的安全性比疏散楼梯的高,

现行消防规范规定疏散走道的最小疏散宽度比疏散楼梯的最小疏散宽度一般要大一些。

住宅建筑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宽度应经实际计算确定,疏散宽度的决定因素是疏散人数,与房间的布置形式没有直接关系。

针对住宅建筑一般具有人员少、人员对疏散线路熟悉和疏散走道不长的特点,建议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最小疏散宽度都为.。

.安全出口的数量

安全出口的数量,取决于疏散人数、疏散距离和建筑高度。

住宅建筑的人数一般不多,按标准设置的安全出口一般能满足疏散宽度的要求。也就是说,住宅建筑的安全出口数量取决于疏散距离和建筑高度。《高规》规定的单元之间通过屋顶连通和相邻单元通过阳台或廊连通的方式,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屋顶空间的利用和管理问题,往往无法实现连通功能。

《住规》根据建筑层数和疏散距离(或建筑面积)的不同,

硬性规定了住宅建筑的安全出口数量,作者认为是可取的。

.消防设施的设置

建筑火灾扑救的难易程度与建筑高度有直接关系,

《高规》和《住规》关于消防设施设置的有关规定充分体现另了这一点。不同的是,《高规》在住宅建筑的有关规定中,把建筑层数作为衡量建筑高度的参数。建筑高度和建筑层数两个参数在一般情况下大致相对应,

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有所差异。考虑高层住宅建筑与多层住宅建筑的划分以建筑层数为依据,

高层住宅建筑的分类也以建筑层数为依据,为统一起见,

建议在消防设施的设置规定中引入衡量建筑高度的建筑层数这一参数,以避免分歧。

.消防供电的要求

一类高层住宅建筑和一类高层公共建筑的火灾危险性不同,住宅火灾一般具有火灾荷载小、蔓延难、损失少的特点,

一类高层住宅建筑的消防供电要求可以适当降低,高层住宅建筑的消防供电不应低于二级负荷要求即可。

结束语

对于《建规》、《高规》和《住规》关于住宅建筑消防设计的有关规定,相关规范管理组应尽快沟通协调,

以一定的形式予以统一明确,以消除住宅建筑消防设计的分歧和争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