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贾惜春》解读-《城东早春·[唐]杨巨源》原文与赏析】

admin
发布时间:
2023-03-17 11:50:42

导语:童话寓言

红楼梦《贾惜春》解读

第四十九回贾惜春上回说贾敬,这贾敬身上的疑点可不仅仅是他莫名其妙丢掉的进士出身;我以为他身上最大的疑点乃是惜春。惜春同样是个容易被人遗忘的角色,她似乎应该是大观园众姐妹中最小的一个。前面我们说林黛玉一进贾府时只有六岁,但书中对她的形容样貌、言谈举止已经有了详细的描述,而对惜春则是“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可见这惜春撑死了也就四五岁,而这个四五岁的小丫头却是贾珍的亲妹妹,也就是贾敬的女儿。贾蓉当时有十六七岁,假设贾珍也是十六七岁成的亲,那么贾珍此时至少就该有三十四五岁,如果贾敬同样是十六七岁结婚,那么这会儿贾敬怎么也得有五十二三岁了。而贾敬只有贾珍与贾惜春两个孩子,并不曾见有第三个出现,那么也就是说贾敬时隔三十年,老树发新芽又生了个小娃娃,贾惜春。不过五十多岁的男人发个新芽不稀奇,可五十来岁的老蚌想怀珠可就不那么容易了。贾惜春的妈是谁?书中借冷子兴之口特别强调:“二小姐乃是赦老爷姨娘所出”,“三小姐政老爷庶出”,唯有“四小姐乃宁府珍爷胞妹”;有人怀疑惜春和贾珍同父异母,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君不见冷子兴接着又说了贾敏“目今你贵东家林公的夫人,即荣府中赦、政二公的胞妹”。可见“胞妹”二字在冷子兴的概念里那绝对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妹,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断定理论上贾珍和贾惜春是同一个妈。而惜春是“因母早逝”才被贾母接到荣国府抚养的。那么问题来了,就算我们假设贾敬是个情种,对发妻一往情深,老婆死了,他也万念俱灰,所以才去和道士们胡羼;那尤氏呢?尤氏这么能干,为什么不能长嫂为母呢?何况又不必像寻常的小户人家那样凡事都得亲力亲为,为什么反而是贾母收留了惜春呢?而惜春的日常生活中,从未和贾珍有过任何交集,连薛蟠那样胡作非为的呆霸王出差还会给妹妹买点纪念品,书中第三十五回更是细心了“妹妹的项圈我瞧瞧,只怕该炸一炸去了”。又说:“妹妹如今也该添补些衣裳了。要什么颜色花样,告诉我。”贾珍一个场面上的人,难道不及薛蟠这个混世魔王?贾珍的小厮是惜春的丫鬟入画的哥哥,这兄妹俩隔着重重关卡还私下往来呢!身为一族之长的贾珍,看他分配年货时的风采,也算是面面俱到,颇有长者风范,连打点送贾母的针线礼物,看戏时赏人的零钱都无不想得周到,却是对自己的同胞妹妹从无半点关照。尤氏也一样,到大观园逛过无数遍,却从来不曾专程去看望一下亲小姑子。尤其是无论是秦可卿死还是贾敬死,这一切仿佛都与惜春无关。就算惜春再小,到贾敬死的时候已是书中第六十三回,第四十五回时,林黛玉已经自称十五岁了,第六十三回恰是《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一群人扎堆过生日,虽说书中并未交代具体年龄,但从第四十五回到第六十三回又不知过了几度春秋了;这惜春到了第六十三回,怎么说也该是十五六岁的人了(或许更大),她亲爹死了,既不见尤氏派人给她报丧,也不见她有什么送终尽孝之类的描述。总之,曹公仿佛把这个宁国府唯一的正牌大小姐忘得一干二净了。当然,他老人家这一部书玩了十来年,是绝对不会忘了任何一个人的,不写就是要埋下伏笔,可惜如今无从得知了!也好!听凭各路大神自由发挥、任意想象了。书中只说尤氏是贾珍的继室,而对贾珍的原配是谁、怎么死的都不曾提及,只在第六十八回《酸凤姐闹翻宁国府》时王熙凤骂过贾蓉一句“你死了的娘阴灵也不容你”。我小时候看过一出戏,叫《李慧娘》,从那出戏开始我才明白,原来所谓的鬼都是横死的,那善终之人是不入鬼道的,只有一股怨气郁结于胸,才能有所谓的阴灵。所以我有个大胆的设想:贾珍的原配会不会是和秦可卿一样,自缢身亡?秦可卿的死是历史的重演,所以贾珍难以自抑的悲才会过分得如此令人匪夷所思。此话怎讲?且待下回分解。

《城东早春·[唐]杨巨源》原文与赏析

[唐]杨巨源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本诗作者杨巨源(约年在世),字景山,河中(今山西永济县)人,贞元五年()进士,以第二人及第,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礼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为国子司业,年七十以河中少尹致仕归。工诗,为后进诗人所师事,作诗讲究声律,有《杨少尹诗集》行世。这首诗写诗人要有敏锐的感觉,善于见微知著,而其深旨可概其他,所以具有哲理性。诗的起句“诗家清景在新春”,出语平直,迳揭题旨。诗人笔下要描绘“清景”,才能不落熟套,不入俗套,才会有新貌、新意。要写“清景”,就必须把握时机,抓住“新春”时节。次句“绿柳才黄半未匀”,具体说明这是“新春”时节的“清景”。柳叶初绽,呈嫩黄色,而嫩黄的幼芽还未普遍萌发,故称“半未匀”。刘禹锡的《竹枝词》写:“迎得春光先到来,浅黄轻绿映楼台。”王安石自称他诗体改革的一首绝句:“南圃东冈二月时,物华撩我有新诗。含风鸭绿鳞鳞起,弄日鹅黄袅袅垂。”这正是一种“清景”。诗的后两句为前两句作对比,缘此出理。“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上林本是长安西北的上林苑,这里概指园林。等到花团锦簇,到处万紫千红时,人人都来游春赏花,这时认识春光之美已不为奇了。只有风起于青苹之末时就觉察到风的人,才具有识见和敏感,待到摧林倒木的大风来了才觉得有风的人,那是迟钝的,甚至是麻木的。这首《城东早春》显然不在于描春色,而在于借春景说理。其理也不仅局限于“诗家”,而且可以给人以广泛的启发。观察人和事要有洞察力,善于发现苗头。只有当事物还在萌芽状态时,就发觉其将发展成大气候,才显得有眼力。对待人才亦复如此。杜荀鹤的《小松》诗就指出这种现象:“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等到卓有才干后人们才认识他、承认他,而在其幼苗期往往不为人注意,甚至加以践踏。杨巨源这首诗的意旨就在此。
成语大全

Copyright www.jiayuanhq.com 全民百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