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成语知识大全-小学初中高中作文-全民阅读!
所在位置: 首页 > 五年级作文

旅游景区的建设与管理范文

http://www.jiayuanhq.com 2023-08-02 19:31:31

旅游景区的建设与管理篇

作者简介:舒艳(-),女(苗族),湖南怀化人,硕士研究生。

摘要:本文结合目前小型旅游景区的建设管理现状,

以昭山旅游景区为例提出在景区建设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

并初步探讨如何加强再开发景区的管理工作,进一步合理开发旅游景区及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小型旅游景区;

建设;管理;对策;昭山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序言

目前我国旅游行业处于蒸蒸日上的阶段,旅游业、娱乐业和服务业逐渐成为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

对于达到一定程度的大中城市,

为旅游业而进行的相关生产经营活动以及服务活动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与繁荣的重要因素。而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和规范管理是旅游业的重心工作,即便拥有丰富的旅游风景资源如果不能实施规范的管理和进行合理地开发与再开发,那么该旅游景区的旅游业将会面临重创。

旅游景区的类型多种多样,

分类方法也很多。如按景观的基本成因和属性可分为自然景观类和人文景观类;如按旅游景区等级可分国际级旅游景区、部级旅游景区和省级旅游景区;如按旅游景区的建设和发展规模又可分为大型旅游景区、中型旅游景区、小型旅游景区。本文主要探讨小型旅游景区。

小型旅游景区一般具备如下特点:其一占地规模较小;其二具备一定旅游开发价值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但精品景源缺乏同时现有景源等级较低;其三景区的景观环境水平、利用水平和规模范围等建设不够,开发潜力较大;

其四旅游景区基本形成一定范围的旅游客源市场,但因知名度不高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其五旅游景区的整体管理存在较多的空白与矛盾,如经济效益与人才引进的矛盾,

缺乏配套的基础设施等。

随着旅游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时带来比较明显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旅游景区的热度越来越高。近些年,

国内出现不少新型的小型旅游机关那曲,有的是新开发的旅游景区,有的是未开发完全开发有待深开发型的旅游景区,例如昭山旅游景区就属于后者。

昭山旅游景区的简介

作为湘潭城市总体规划中的昭山旅游经贸区是一个以休闲、度假、旅游业为龙头,以商贸为基础的综合发展的开发区,而昭山旅游景区(省级风景名胜区)地处昭山旅游经贸区并占有重要地位,

它是长株潭三市的生态“绿化”和交通枢纽,也是湘潭市区九个功能区之一,即长株潭郊野休闲度假区,

发展山水观光旅游、休闲娱乐、体育竞技等以及提供相关配套服务的功能区。

昭山旅游景区由山、江、湖泊、动植物、文化古迹、名人胜迹及革命纪念遗址等组成。景区内有昭山、玉屏峰、龙骨岭、凤形山等山体,

海波高度为-,

其森林覆盖率为%左右,拥有金桂树、银杏树、杉树、兰花等主要的花草树木品种,其中的千年银杏属于国家保护植物,同时景区内还有野鸡、野兔和山蛇等多种动物。

昭山是昭山旅游景区的中心景区,

它是一座有着两千多年的人文历史名山,因昭王南巡至此而得此名。因昭山的秀丽景色和传奇历史,吸引不少文人雅士前来游玩,

特别是宋朝著名书画家米芾登山观景后所画的《山市晴岚图》,被列为“潇湘八景”之一。昭阳古寺位于昭山顶处,

该寺始建于唐朝初年,其内有关圣殿、玉皇阁、玄帝殿和观音堂,另外还建有千手观音寺。

同时景区内有北宋抗金名将太尉刘铸的故居,有毛泽东曾驻留过的伟人亭,

彭德怀司令逃难经过的将军渡,以及彭德怀大弟弟彭金华等八烈士蒙难的烈士坡等革命民族和名人的胜迹。

小型旅游景区在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旅游景区的指导思想不明确

目前许多小型旅游景区因一时“旅游热”过急过快的开发或再开发,没有以精致的景观资源、优美的环境和丰富的景区内涵来提升景区的品位,吸引广泛的游客前来观光,

也没有从长远目标思考,而是注重短期的经济利益,使得景区的指导思想不明确甚至是靠主观意识来开发或再开发景区。例如昭山旅游景区位于景区内的一部分即长株潭大市场的建设开发,没有从整体考虑到与其周边的景观特色和内涵,

侧重追求短期的市场经济利润和市场开发而忽视景区的景观建设及旅游服务建设等可持续发展,因此建设和开发昭山旅游景区的指导思想不够明确,

无针对性开发,

定位不够清晰,

导致目前景区经济效益不高,建设和开发的力度偏小。

.旅游景区缺乏规划依据,建设开发的力度偏小

建设规划管理对风景名胜区来说无论是开发还是建设发展均起到指导、推进和实现计划与发展目标。因此组织和实施建设规划是搞好风景名胜区长远发展与保护管理工作的依据和手段,

也是确保景区合理开发利用与协调发展的统一。

然而目前小型旅游景区的建设与营运阶段缺乏必要的规划和手段,例如目前昭山旅游景区就存在三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其一是景区内的环境品位不高,如何统一协调景区环境与经济效益值得深思;

其二是长期以来景区的核心风景点一直局限于昭阳古寺和山市晴岚,没有充分挖掘文化古迹、名人胜迹及革命纪念遗址等名胜古迹,

其三是缺乏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虽然昭山旅游景区已经编制了《昭山旅游景区总体规划纲要》,

但目前在该景区内的旅游设施及其他必备的设施如给、排水、供电设施等较为简陋,

同时在景区内外还暂时无法给广大的游客提供良好的吃、住、休息等场所以及丰富的娱乐项目,

尤其给计划短期旅行的游客造成诸多不便。

同时在《昭山旅游景区总体规划纲要》编制前该景区的道路网布局不清,

游线和路线随意,

景区的出入口较为隐蔽,难以吸引旅客注意,

甚至有的游客未经指引难以找到人口。

同时大多数小型旅游景区内增设项目不多,缺乏基础的设施和旅游管理,

所以旅游景区应在规划依据上加快编制,在经营管理上注重从深层次的开发和建设,提高经济效益,

加快景区的建设和发展。

.管理机制有待建全,行政管理尚需统一

由于小型景区内因缺乏精品景观资源而其他增设休闲、娱乐项目不多,配套设施严重缺乏,使得景区的建设与发展缓慢,

而景区周遍的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够,随意占用景区边缘土地修建筑或是砍伐树木,例如。

在近些年,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内共发生了挖山毁林、毁绿案件多起,毁坏山林面积达到了.万,

并造成山体滑坡。尤其是该景区内天马山整个山头不到,而山上的坟墓却不少于座,

再如昭山旅游景区的范围界限不清,对景区的管理随意性较大,

出现了乡、村、组多层管理,加上没有统一的行政管理以及具体的管理实施办法,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景区管理混乱、执法不严等现象,

严重影响了景区的建设与发展。因此加强有相应效能的管理体制和

相应权威的政策法规配套尤为迫切。

.景区内人才储备不足,人才结构急需改善

对于小型旅游景区的建设与管理阶段中,明显存在着严重的人才瓶颈现象。

由于景区的建设与发展缓慢,

其经济效益相应不高,出现人才流失或是人才引进困难等尴尬局面,例如昭山旅游景区内设有管理处,

属于事业单位,没有人、财、物的管理支配权。下设办公室、财务、护林防火、治安、售票、宗教事务管理等科室,现有职工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占四分之一。

显而易见,昭山旅游景区在经营管理中对人力资源的投入不高,

人才结构需要调整,人才层次有待提升。

因此缺乏了优秀的管理和经营人才,

在很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小型景区的建设与发展。

.旅游景区缺乏宣传,

其知名度和美誉度不高

许多小型旅游景区虽然在当地小有名气,

从景区内的景观资源到知名度和美誉度等方面,比起临近空间区域的几个风景名胜区较为逊色。例如昭山旅游景区(湖南湘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比起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湖南长沙)和南岳风景名胜区(湖南衡阳)来说差得较远。大多数小型旅游景区市场开拓力度小,

几乎没有宣传手段和途径及策划活动或新闻报道来增强景区的影响力,加之缺乏优秀的导游等旅游组织者,未能对景区内有优势的景观资源给予介绍和宣传,对游客和市民的吸引不够,

直接影响景区的经济收入,

反过来使得宣传经费陷入瓶颈的尴尬局面。

小型旅游景区再开发建设管理对策

因此为做好小型旅游景区的事业,

增强良好形象,创建特色品牌,解决景区在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现象,本人就关于加强建设发展小型旅游景区的建设管理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明确小型旅游景区的指导思想,

为景区的建设与发展指引正确的方向

可持续性建设与发展景区是开发景区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建设开发一个有影响力的景区不仅要提升其经济效益更要兼顾好环境保护,只有环境与效益达到协调才能更好地建设与发展景区。因此,小型旅游景区的指导思想基于“资源保护高于一切”的观点,

坚持“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方针政策,从有利于综合效益的创造、强调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突出旅游景区的特性、重视市场需求和实行统一规划、分期建设以及协调旅游景区与城镇的发展等六大主题思路对旅游景区进行有度、有序、有节律地可持续建设与发展。

.按照规划依据加快规划的编制,促进小型旅游景区的环境与效益的统一协调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没有正确的规划依据和编制,势必在深层次影响到景区的建设开发和可持续行发展。小型旅游景区必须依照诸多规划依据进行实施建设,

如《旅游景区暂行条例》、《旅游景区规划规范》、及《××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等。基于众多规范的规划依据,利用已有的资料数据和特定的营销手段制定科学的市场调研方案,从而在此基础上加快景区的规划编制,科学、规范地建设开发小型旅游景区,

突出景区的重点资源,充分挖掘潜力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发新的项目,按规划的标准和要求合理建设景区内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提升景区服务质量,

为吸引众多游客提供保障。

.进一步健全管理机构,实施规范的行政管理

针对景区内范围界限不清,对景区的管理随意性较大以及没有明确统一的行政管理和具体管理实施办法等多方面存在的问题,首先按照要求划定景区的范围与界限,

实行规范的行政管理,分清所属各处的行政机构,做到责任明确,

落到实处,避免管理随意、各自为政的不良现象,并加大管理部门的执法力度,

切实加强景区内各项管理工作,

按照《××××旅游景区总体规划》、《××××旅游景区详细规划》以及《××××旅游景区管理办法》等管理办法,

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执法必严。

有了规范的行政管理和相应的管理制度,要达到效果,

本人认为必须狠抓内部主要管理,一抓安全管理,二抓经营管理,三抓建设开发管理,

四抓资源与环保管理。

.积极改善条件拓宽引进人才渠道,不断合理地完善人才结构

人才是世纪重要的资源,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力的发挥。高效率的人才无疑会给景区的建设与发展带来无穷的力量源泉。积极改善条件加快引进人才的步伐,将需要多专业的人才发挥专长,

改善景区的人才梯队建设,从人才效应提高经济效益。由于景区经济效益与人才引进困难的矛盾,相关政府部门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

帮助景区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同时景区应对工作人员进行不定期的培训与学习,提高管理水平。

.扩大宣传面,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旅游景区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鉴于小型旅游景区知名度不高和宣传不到位的现状,本人建议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不断改善。

其一是在管理机构增设一个营销部或根据实际情况聘请资深人员通过策划活动来达到景区的宣传。目前自驾游、短期休闲旅游等不断兴起,通过营销部或专业人士进行敏锐的市场调研、周全的宣传战略作为制定营销方案的依据,举办多种活动大力宣传旅游景区,提高其知名度。

其二是招聘全职或兼职的导游,通过劳动合同规定双方履行义务并对导游进行培训,熟悉景区的优势景观资源和景点,

向广大游客介绍、宣传旅游景区,扩大其影响力。

结论

旅游景区的建设与管理篇

低碳型旅游景区是指将低碳发展的理念融入景区的规划、建设和经营管理活动中,在景区的整个建设经营中采用新能源和新技术,

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加强低碳宣传和教育,培养旅游景区工作人员和旅游者的低碳理念和低碳环保意识的新型旅游景区。

根据低碳型旅游景区的阐述和我们对旅游景区的界定,本文将低碳型旅游景区定义为:

低碳型旅游景区即以一定的旅游吸引物为依托,融入低碳化理念,

进行低碳化建设,采用低碳化经营,

来满足旅游者休闲度假、参观游览、康乐健身、学习科考等不同旅游需求的空间区域。

通过定义我们可以对比看出,低碳型旅游景区即是在旅游景区的基础上,

在规划、建设、经营管理中融入低碳理念,采用低碳化的方式来经营景区,

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把景区传统的发展模式转变成低碳的发展模式,用以实现景区可持续发展。

。低碳型旅游景区概念

.旅游景区之概念

根据国家旅游总局《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

旅游景区的定义为:旅游景区是以旅游及其相关活动为主要功能或主要功能之一的空间与地域,它具有参观游览、康乐健身、休闲度假等功能,具备相应旅游服务设施并能提供相应旅游服务的独立管理区。这样的管理区应有统一的经营管理机构与明确的地域范围,它包括风景区、寺庙观堂、文博物馆、旅游度假区、自然保护区、主题公园、地质公园、森林公园、游乐园、植物园、动物园以及工业、农业、科教、经贸、军事、文体艺术等各类旅游区(点)①。

邹统钎(年)在《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中对旅游景区的定义阐述为:旅游景区是依靠旅游吸引物,从事旅游休闲、管理、经营活动的,有明确的地域范围的区域。

周玲强(年)为旅游景区的界定应以旅游景点概念的界定为基础,他认为旅游景区的定义应为:旅游景区不同于旅游景点,旅游景区是由多个旅游景点组合而成的旅游活动区域,旅游景区除了包括特定的各种旅游设施、提供各项旅游产品和服务,还能提供其他必要的日常生活服务的场所。

旅游景区也可以理解为多个旅游景点的联合体[]。

综合国内外学者和专家对旅游景区定义的阐述,本文将旅游景区定义为:

旅游景区是以旅游吸引物为依托,

能满足旅游者休闲度假、参观游览、康乐健身、学习科考等不同旅游需求的空间区域。

.低碳型旅游景区的概念

低碳型旅游景区是指将低碳发展的理念融入景区的规划、建设和经营管理活动中,在景区的整个建设经营中采用新能源和新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加强低碳宣传和教育,

培养旅游景区工作人员和旅游者的低碳理念和低碳环保意识的新型旅游景区。

根据低碳型旅游景区的阐述和我们对旅游景区的界定,本文将低碳型旅游景区定义为:

低碳型旅游景区即以一定的旅游吸引物为依托,融入低碳化理念,进行低碳化建设,

采用低碳化经营,来满足旅游者休闲度假、参观游览、康乐健身、学习科考等不同旅游需求的空间区域。通过定义我们可以对比看出,低碳型旅游景区即是在旅游景区的基础上,在规划、建设、经营管理中融入低碳理念,

采用低碳化的方式来经营景区,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把景区传统的发展模式转变成低碳的发展模式,用以实现景区可持续发展。

低碳型旅游景区的分类标准与传统景区的分类标准是一样的。

参照阐如良和邓念梅(年)对旅游景区的分类标准与方法,本文将低碳型旅游景区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根据低碳型旅游景区的功能的不同,我们将低碳型旅游景区划分为低碳观光游览型、低碳休闲度假型、低碳历史遗迹型、低碳风情体验型、低碳康体娱乐型以及低碳科考探险型;

()根据低碳型旅游景区的属性不同,可将低碳型旅游景区划分为低碳人工型、低碳自然型、低碳人文型、低碳复合型;

()按照低碳型旅游景区的成因区别,可将低碳型旅游景区划分为:自然形成的低碳旅游景区,

如低碳地质公园、低碳森林公园、低碳自然保护区等;人工建造的低碳型景观和场所:如低低碳名人故居、碳文化遗址、低碳古代工程、低碳宗教场所、低碳园林、低碳主题公园、低碳乡村公园、低碳野生动物园、低碳园艺公园、低碳展览馆、低碳美术馆、低碳博物馆、低碳温泉疗养地、低碳度假村、低碳滑雪场等;

特殊的低碳节事的活动,如低碳狂欢节、低碳艺术节、低碳传统民俗节等。

根据旅游景区划分为自然类景区和人文类景区,我们可以把低碳型旅游景区也划分为自然类低碳型旅游景区和人文类低碳型旅游景区。自然类低碳型旅游景区和人文类低碳型旅游景区各项的具体分类如下图.所示:

。低碳型旅游景区的内涵

随着大家对低碳经济的热衷,

旅游业界对低碳型旅游景区的建设热情高涨,同时旅游业界也进行了关于低碳型旅游景区建设的一些实践和研究。比如在景区内宣传低碳理念、普及低碳知识、倡导低碳食住行游购娱等措施。

这些措施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降低景区内的碳排放量,有利于降低景区的能源消耗,有利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但是从整体上来说,这些措施过于局限,不能彰显低碳型旅游景区的内涵。

低碳型旅游景区的内涵分为自然内涵和认为内涵两部分。

.自然内涵

自然内涵指的是,

在旅游景区的规划、建设、经营管理过程中严格贯彻低碳理念,全过程坚持低碳化操作,

这既是低碳型旅游景区的本质要求,也是低碳型旅游景区的自然内涵。

低碳型旅游景区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整个景区的碳排放量或者是景区内人均碳排放量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标准。

.人文内涵

低碳型旅游景区的人文内涵指的是,旅游景区的规划、建设、经营管理过程中要有一个良好的低碳旅游的社会大环境,

要有能够贯彻低碳消费理念、坚持低碳消费行为的光大参与支持者。

只有在对低碳型旅游景区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才能把握低碳型旅游景区得自认、人文内涵,才能明确景区低碳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才能走出景区可持续发展之路。

。低碳型旅游景区的特征

.低碳型旅游景区必须满足旅游者的旅游体验效果

景区如果不能满足旅游者的旅游体验,

那么景区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低碳型旅游景区也是如此,不能因为单纯强调景区的低碳化而忽视了游客的旅游体验。低碳型旅游景区的建设是以保证游客的体验价值、体验质量和体验效果为前提的,低碳型旅游景区必须要满足旅游者的旅游体验效果。

.低碳型旅游景区必须采用新能源和新技术

目前我国旅游景区的能源大多以煤炭和燃油为主,

这样不仅增加了景区的碳排放量,而且造成了空气污染。旅游景区要低碳化建设和发展必须放弃以煤炭和燃料为主的传统能源使用模式,而采用现在低碳的能源代替,

从而降低景区的碳排放量和空气污染,降低景区的运营成本等等。

.低碳型旅游景区必须降低景区能耗和碳排放量

传统旅游景区内建筑物和旅游设施的耗能在整个景区的耗能中所占的比例很大。大量的旅游设施和建筑物一方面缺乏对风能、海洋能、太阳能、生物能等新能源的使用,另一方面景区的建筑物和旅游设施达不到国际的节能标准。

甚至有一些景区内的餐饮和住宿业将奢侈豪华的建筑和装修作为目标,这样给大大提高了景区的能耗和污染。因此,我们要发展低碳型旅游景区,

一是要降低景区内的能源消耗,二是采用新技术来降低碳排放量。

.低碳型旅游景区需要得到大家的积极参与

低碳型旅游景区的建设不仅要满足游客的旅游体验效果,

不仅取决于景区低碳技术的应用,

更重要的是向景区工作人员和游客灌输低碳旅游的理念,倡导游客低碳旅游行为,提高景区工作人员和游客低碳旅游的参与度。要实现这些,景区首先要培养景区工作人员的低碳理念和低碳意识,

再通过这样员工的低碳服务和引导,

进而培养游客的低碳意识,引导游客的低碳行为。只有景区工作人员和游客都竖立了低碳环保的意识,把低碳理念转化为自身的低碳行动,景区的低碳化建设才会实现,

景区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低碳型旅游景区的目标

.经济目标

完成经济目标,

实现经济效益是景区低碳化建设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建设低碳型旅游景区不仅要采用新能源、新技术来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来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建设低碳型旅游景区也要促进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联动,

实现景区自身和相关行业的经济效益,最终为实现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经济的增长贡献出一份力量。因此,这里所说的低碳型旅游景区的经济目标就是保持经济的增长,

推动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贡献一份力量。

.社会目标

我们知道,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出来的一项艰巨任务就是构建和谐社会,同时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和谐发展也是我们社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而低碳经济和低碳旅游带来的社会影响和社会效益是不可小觑的,低碳经济和低碳旅游代表一种新的生活理念和方式。

基于此,低碳型旅游景区建设的社会意义重大。

通过建设低碳型旅游景区,可以营造整个社会低碳化发展的氛围,

扭转人们奢侈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

让人们计算自己的碳足迹,为自己的碳排放量买单,

开展碳补偿行为。因此,低碳型旅游景区的建设可以实现社会效益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目标。

.环境目标

景区低碳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目标是保护环境、改善气候问题。所以,

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既是景区低碳化建设的出发点,

也是景区低碳化建设的终极走向。低碳型旅游景区的建设本质来说就是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降低污染和保护环境,它是一种可持续的、绿色的旅游发展模式,

既要保证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要保护环境,保护家园。另一方面而言,景区的低碳化建设其实是为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尽了一份力量。

注解

旅游景区的建设与管理篇

[关键词]旅游景区;信息化;对策研究

:。/。。-。。。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旅游景区是吸引旅游者出游的核心要素,旅游景区是各地自然与文化的典型代表。截至年底,

全国共有各类旅游景区个,

其中,

级旅游景区个。年全国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亿人次,营业收入达到.亿元,占全国旅游总收入的比重在不断提高。年全国旅游景区接待游客规模和综合营业收入增长均超过%,

增速明显高于同期全国星级饭店和旅行社行业,

旅游景区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旅游业的核心是旅游景区,景区信息化也成为旅游信息化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旅游景区建设信息系统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旅游景区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提供了技术条件。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催生了旅游景区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推陈出新的硬件设施、不断提升的网速,以及搜索引擎技术、电子商务、虚拟现实技术等为旅游景区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如年的上海世界博览会就推出了网上世博会的项目,其运用三维成像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提高了世博会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旅游者旅游需求的变化是旅游景区建设管理信息系统的动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收入的增加,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旅游的经历愈加丰富。

旅游者旅游的形式也由团队旅游慢慢向散客旅游时代转变。散客旅游时代,旅游者倾向于在出行前通过互联网查找旅游信息、安排行程,

所以游客旅游需求的变化要求旅游景区必须建设管理信息系统为游客服务。

()旅游景区的产品特点也使旅游景区建设管理信息系统成为必然。旅游业的六要素分别是“食、住、行、游、购、娱”,而旅游景区提供的产品几乎涉及以上全部要素。产品类型多,

而且旅游景区产品具有不可转移性,

即只有当旅游者亲身游历时才能体验,在游览成行前无法接触实物,所以对旅游景区产品进行系统展示,对旅游景区依托的资源体系进行监测管理,

对人力、财务、物流等内部办公体系进行管理是必然趋势。

()旅游景区采用管理信息系统也是旅游景区顺应信息时展的必然趋势。

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

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

使旅游景区管理、思想和方式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信息化已成为旅游景区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旅游景区信息化管理历程

我国旅游景区为了适应信息化趋势,

积极推进旅游景区信息化建设。

基本上可分为个阶段。

.数字化阶段

早期主要强调数字化,

用以保护景区的旅游资源,如莫高窟个洞窟的测量、拍摄和编目工作。

在取得一定成绩的时候原建设部启动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我国初步形成了以世界遗产地风景名胜区为主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监管信息系统建设体系。

.全面信息化阶段

年国家旅游局启动级旅游景区评选工作,

其中对景区信息化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国家旅游局颁布的《级景区创建的评分标准》中,对旅游景区信息化有明确的分值要求。

级景区评分标准满分为分,

其中关于旅游景区信息化的项目分值为分。

.“智慧化”阶段

“智慧景区”是于年提出的一个先进的理念,是公司提出的“智慧地球”观念在旅游景区领域的应用。

“智慧景区”的内容包括:优化和再造景区管理业务流程;通过物联网对景区的旅游设施进行监测;对游客、社区居民、景区工作人员实现可视化管理;打造多方(旅行社、酒店等)参与景区管理的平台。

我国旅游景区信息化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旅游景区信息化取得的成绩

旅游景区电子商务取得进展。景区特别是等级较高的景区积极利用互联网争取客源,

目前旅游景区电子商务的途径较为多样,如自建网站进行旅游景区形象宣传、线路推介等;

加入携程、驴妈妈专业旅游网营销;

与旅行社、旅游酒店合作相互输送客源;通过搜狐、新浪等知名门户网站宣传。

办公自动化水平提高。目前国内大中型旅游景区,

甚至小景区基本都配备电脑和上网设备,用于内部信息查询、文字处理、财务管理、计调等工作。

旅游景区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目前旅游景区应用的信息系统有:为游客服务的触摸屏信息查询系统、景区电子门禁系统、景区智能监控系统、车辆调度系统、信息系统等。

.我国旅游景区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旅游景区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很多的成绩,

但存在的问题更值得关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旅游景区信息化存在错误认识。旅游景区信息化意义重大,可以实现景区运营市场化、景区服务扩大化、景区管理效率化。

但是目前很多旅游景区对景区信息化存在误解,认为建设一个网站或者加入到一个专门旅游网站能进行景区介绍就是信息化了,

而没有认识到景区信息化在内部管理和外部客源吸引方面的作用。

由此就出现了网页信息组合不从游客需求出发、在线服务严重缺乏、旅游景区消息更新落后等问题。

()旅游景区管理信息化的软件、硬件缺乏。旅游景区管理信息化发展比较好的地区是南方经济发达地区,其中级景区发展的程度最高。但是纵观全国的旅游景区,

有的景区购买了电脑等设备,但是没有连上互联网,无法进行信息;

或者缺乏景区信息管理方面的软件,电脑成了摆设;有的景区甚至没有电脑,

不具备开展信息化的条件。

()旅游景区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我国除了一些大型的旅游景区外,都没有发展景区信息化的专项资金。

除去购买服务器、计算机等硬件的开支外,景区信息化的软件要求更高,动辄几十万元、上百万元的软件购买、服务费用使景区吃不消,最通常的做法是景区仅仅购买财务软件、门禁软件等,

而将网站委托给网络公司操作,信息更新不及时。

()旅游景区信息化人才匮乏。旅游景区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调试、维护都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人才是旅游景区信息化的智力支持。

旅游景区管理信息化主要需要两方面的人才:一是系统开发所需要的信息技术人才;二是既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

又掌握旅游景区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这方面的人才缺口很大,使得很多景区建立的信息系统无法及时更新、维护。

()旅游景区信息化“孤岛”情况普遍。

目前旅游景区和旅行社、酒店等合作机构并未达到信息共享,有用的旅游信息无法及时、准确地在相关企业间传递。同时在同一景区因投入不足,

没有统一的规划,各部门采用的信息化系统不同,部门间的信息传递困难。

由此可见旅游景区信息化“孤岛”情况普遍存在。

我国旅游景区信息化良性发展的措施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引导旅游景区进行信息化建设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各级政府和旅游主管部门应该制定旅游信息化整体发展规划,有条件的地区应该建立涵盖旅游信息、旅行社、旅游景区和旅游酒店产业与业务的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

引导旅游景区积极参与,并尽可能为旅游景区信息化建设提供政策、资金、人力、技术等支持。

.旅游景区积极参与信息化建设

旅游景区应该高度重视信息系统的建设。旅游景区可以完善自建网站,积极加入专业旅游网站,

利用多种手段进行景区信息展示,

可利用的手段包括音频、视频、三维全景等。还要将旅游者需要的旅游景区信息按旅游者需求进行分类,让旅游者方便地获得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此为旅游景区需要充分利用论坛、博客、微博等信息渠道进行网上营销。在旅游景区内部实行信息化管理,

如引进电子门禁系统,实现计算机售票、验票、查询、汇总、统计、报表等管理功能。

引进办公自动化系统,以提高办公效率,实现通知、文件、简报等文档的电子化,

实现信息、监督检查、值班等政务工作的网络化,

不断简化旅游信息化工作流程。

.加强旅游景区与信息化相关方合作

旅游景区信息化建设需要与相关方密切合作,其中软件企业和学校是重要的合作方。现有的旅游景区管理软件都是针对景区单项业务的,没有旅游景区整体的信息化方案。

旅游景区应该加强与软件企业结合,

共同研制开发旅游景区适用的技术装备和软件产品。

旅游景区信息管理人员缺乏,旅游景区应该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旅游景区可以与高校合作进行信息化人才培养,

通过正规培训培养出既懂旅游景区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林光辉。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研究[]。成都:西南林学院,。

[]刘锋。中国旅游业信息化:趋势与对策[]。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旅游景区的建设与管理篇

第一条为加强对旅游景区的管理,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有效保护、科学开发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国家、自治区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旅游景区,

是**行政区域内具有参观游览、休闲度假、**健身等功能,

具备相应旅游服务设施并提供相应旅游服务的空间或地域。

第三条本市行政区域内旅游景区的保护、规划、开发、管理和经营活动适用本规定。

第四条旅游景区管理坚持注重保护、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

第五条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旅游业促进与发展、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经营与服务、旅游者活动的指导和相关监督管理。

乡、场、镇人民政府负责协助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做好辖区内旅游景区管理的有关工作。

国土资源、水利、环保、规划、建设、林业、民族宗教、文物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助做好旅游景区开发、建设、管理的有关工作。

第二章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建设

第六条开发建设旅游景区,

应当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及旅游业发展规划。旅游景区开发建设和保护规划应由具有相应规划资质的单位编制,经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同意后,

按规定程序报批。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旅游资源的义务,有对破坏旅游资源行为进行制止、检举、控告的权利。

第七条旅游区及旅游建设项目的开发建设,应当符合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规划,

统筹安排,

合理布局,协调发展。

第八条开发建设(包括新建、扩建、改建)旅游区,应当经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对其旅游价值、环境质量等进行评价并出具评价意见。

第九条旅游区和重点旅游建设项目的建设,

建设单位在申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前,应当取得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核意见。

第十条在旅游景区内新建、改建、扩建旅游建设项目,

应当严格按照控制性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进行,

应当充分论证,合理布局;项目完工后,应当经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参与验收并签署意见。

第十一条禁止在旅游区建设污染环境、破坏景观和生态的项目;禁止在旅游景区从事污染环境、破坏景观和生态的生产经营活动。

第十二条旅游景区建设选址必须符合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开发建设单位在向国土资源部门申请用地前,

必须将旅游景区项目规划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旅游景区管理机构应当制定旅游区管理制度,加强对旅游区的管理,维护正常旅游秩序,保持旅游设施完好和清洁卫生,

完善服务设施。

第十四条开发建设旅游景区,

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损害旅游资源、破坏生态环境以及景区风貌;

(二)在旅游景区内进行开山、开荒、采石、开矿、修坟立碑等破坏景观、植被、地形地貌的活动;

(三)盲目、重复建设,或者未经有关部门批准建设旅游景区项目及配套设施;

(四)在核心旅游景区内建设宾馆、饭店、招待所、培训中心、疗养院等与旅游资源保护无关的建筑物。

第十五条利用自然资源开发旅游项目,应当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不得破坏景观、污染环境;

开发旅游景区建设项目,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其建筑规模和风格应当与周围景观相协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破坏旅游资源。

第三章管理与经营

第十六条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管理旅游景区应履行下列职责:

(一)宣传有关法律、法规;

(二)监督旅游景区经营者保护和合理利用旅游资源;

(三)监督旅游景区经营者制定景区管理制度;

(四)监督管理旅游景区经营者的旅游服务活动;

(五)维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

并接受其投诉;

(六)其他依法应履行的职责。

第十七条旅游景区的经营者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公平竞争的原则,

合法经营,接受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和管理。

第十八条旅游景区的旅游从业人员应当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国家规定应当具备岗位资格或职业资格的,必须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持证上岗。

第十九条旅游景区的经营者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制定景区旅游管理制度或措施,并负责落实;

(二)设置为旅游者提供服务和受理投诉的游客服务中心和符合国家标准的公共信息图形标志;

(三)公开服务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

保证服务质量,

不得对旅游者进行欺诈、勒索、胁迫或误导;

(四)建立安全管理责任制,配备与安全管理工作相适应的专(兼)职人员和必要的安全设备、设施;

(五)对具有危险性的场所或项目设立明显的提示或者警示标志,

并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六)负责旅游景区的环境卫生工作;

(七)其他依法应履行的义务;

第二十条旅游景区的经营者对发生的旅游安全事故应及时采取救护措施,

并向旅游、公安、安全生产的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第二十一条在旅游景区从事经营和服务,

不得有下列侵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一)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与旅游者的合同或者约定;

(二)不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提供服务;

(三)强迫旅游者接受服务;

(四)对服务范围、内容、标准等作虚假的、引人误解的宣传;

(五)提供质次价高的服务;

(六)出售假冒伪劣的商品;

(七)侵害旅游者人身和财产安全;

(八)其他侵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第二十二条旅游景区的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对侵犯其合法权益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

第二十一条旅游者在旅游景区内进行旅游活动时,

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尊重当地民族风俗习惯;保护旅游资源、环境和设施;遵守旅游景区安全、卫生等规定。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条违反本条例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

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第二十三条拒绝、阻碍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构成违反治安处罚条例行为的,

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

以暴力、威胁阻碍旅游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或不履行法定职责的,

使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严重损害的,由其所在的单位或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旅游景区的建设与管理篇

关键词:级旅游景区;

经营战略管理;主要经营战略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旅游景区是我国旅游产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对级旅游景区来说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自身发展的瓶颈,必然会影响自身的健康发展。作为一个系统工程,

级旅游景区要实现自身的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其施行的经营战略管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正确的经营战略选择。

一、级旅游景区经营战略概述

级旅游景区经营战略,是级旅游景区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根据景区内外部条件和资源,为达到景区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对自身要实现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方法等进行的总体性规划,也是旅游景区所制定的战略性筹划。企业内外部各种因素对级旅游景区经营战略的形成都具有影响和制约作用。但是从本质上讲,在整个旅游景区经营战略中具有主导性的因素是级旅游景区的获利能力、级旅游景区在同业中的的核心竞争力。

级旅游景区经营者只有在把握以上影响因素基础上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才能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有效经营战略。

二、级旅游景区经营管理的主要战略

科学合理的景区经营战略对于景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创造出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

提升景区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推动景区经济的全面、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级旅游景区的经营战略管理活动中,旅游景区形象建设、竞争战略、游客忠诚度管理、景区品牌管理是最为重要的几种战略类型。

(一)级旅游景区的旅游形象战略

提升旅游形象、实施形象战略被旅游景区视为争夺客源市场份额的制胜法宝。

当前,许多级旅游景区的旅游形象建设,只把精力集中于景区形象策划和设计等方面,却没注意后续的形象传播规划;

在旅游形象定位和设计上,许多级旅游景区往往也是仅从本身的角度来考虑,没有考虑游客的个性特征、心理认知模式和竞争对手的影响,

导致许多级旅游景区旅游形象建设的效果不佳。我们可以基于沟通理论从以下几方面提升级旅游景区在游客心目中的旅游形象:

()加强级旅游景区管理机构建设

旅游形象建设的主体和传播的主体是旅游景区管理机构。进行旅游形象建设,级景区管理机构通过市场调研,

既要掌握景区目标游客的消费习惯、欣赏偏好、文化水平、价值观念和个性特点,也要了解景区拥有和可运用的主要特色旅游资源、竞争对手的旅游形象定位和本地的习惯风俗,以确立旅游形象建设的主题。

根据旅游景区的资源优势、周边旅游目的地旅游形象定位和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心理认知种类等具体情况,

通过运用恰当的方法对本景区旅游形象进行定位,

打造出富有特色的旅游形象。

()级旅游景区的具体形象设计与完善

根据特定游客的特点和景区的资源特色,

级旅游景区应对景区的形象传播口号、人—地要素、人—人要素等软硬件形象感知要素进行系统设计,使旅游形象转化为目标游客所能接受和喜欢的语言和非语言形式的具体旅游形象。旅游形象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级旅游景区应根据目标游客的需求偏好和个性特征的变化趋势,

及时地调整和进一步完善旅游形象。

()级旅游景区旅游形象传播媒介的选择

旅游形象的传播媒介的选择类型和组合形式对旅游形象建设的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当代社会信息化趋势快速发展,使得网络、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对人们形成对外部事物的形象感知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大。旅游景区要根据目标游客对媒体的选择偏好,

形象传播所涉及的目标、内容、形式、预算等限制条件,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相关传播媒介和进行传播媒介的优化组合,以最好的实现旅游形象传播的目标。

()游客的印象感知和印象决策

在游客印象感知阶段,级旅游景区要通过积极引导旅游形象的人际传播,

为旅游形象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人际环境,激发潜在游客的旅游需求冲动;在印象决策阶段,级旅游景区应通过各种途径,

不断优化旅游形象传播媒介的组合,强化旅游形象推介宣传,变告知性广告为劝说性广告;并在广大游客群体中不断深入宣传旅游形象,使他们形成对旅游景区正面的、积极的印象决策。

()游客复合印象

在复合印象阶段,

级旅游景区应对旅游形象的宣传主题进行统一,尽可能挖掘和开发旅游形象的可感知因素;

加强景区形象载体的质量建设,为游客打造良好的旅游环境氛围,最大限度缩小景区的形象内涵与形象载体之间的差距,不断提高游客满意度,避免游客旅游后产生的不协调感,

使他们对景区形成一个正面、积极的综合性感知印象。

()级旅游景区形象效果调查

通过对旅游形象现状的调查,

级旅游景区可获得景区游客对旅游形象的真实全面的感受,检测出旅游形象建设的实际效果。通过景区的知名度、美誉度和游客的忠诚度等主要指标来衡量旅游形象效果。

通过对旅游形象现状的调查,

级旅游景区在具体了解旅游形象建设的成效和现状的同时,也可为旅游形象的未来塑造和发展方向提供重要切实的参考,最终实现对旅游形象建设的常态化、动态化管理。

(二)级旅游景区的品牌管理

旅游市场上各类景区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而各种旅游产品的市场周期也越来越短,这些市场变化迫使级旅游景区重新考虑和规划自己的旅游产品品种管理。

迪斯尼乐园之所以能长盛不衰,

并且能在世界范围内组建自己的连锁式迪斯尼跨国运营帝国,

这就得益于迪斯尼乐园自己树立起来迪斯尼乐园的品牌管理。

级旅游景区的品牌管理要在学习同业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同业景区的竞争状况和自身产品比较优势来确立自己管理运营的旅游产品在旅游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并根据当前各类潜在游客的需要和偏好进行分析,通过媒体传播塑造良好地独具特色的品牌形象,

在与旅游者互动中获得积极认知,满足旅客的心里需求,

以此打造景区的独特竞争优势,

使旅客在对同类产品的消费中,排他性地选择本景区开发的旅游产品。实现品牌管理的基本要求就要做好品牌定位、价值定位、传播定位、消费定位。

(三)级旅游景区的竞争战略

市场竞争中级旅游景区可采用的竞争战略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即景区成本领先、特色经营、集中战略等。

.级旅游景区成本领先战略

旅游景区的经营成本包括景区旅游项目开发成本、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成本、景区环境的营造成本以及营销成本等。经营成本的高低决定企业盈利的多少,级景区要控制好景区经营成本,做好景区经营成本管理,

尽量实现单位运营成本最低。

景区控制运营成本的选择有:贯彻人本管理思想,

加强人力资源的挖掘和培训;努力提高经营效率和经营质量,减少人力资源成本;做好媒体公共关,

借助有关媒体来提升景区的知名度、口碑,降低景区的宣传成本;利用科学的环境设计和环境管理手段来保持低的景区环境成本;借助高质量的创意策划,开发低成本投入高游客满意度的景区项目,

来降低景区的开发建设成本等。

.级旅游景区特色经营战略

级景区实施特色经营的关键要处理特色产品的实际效果与顾客感受到的效果的关系以及信息有效传递等问题。因此,级景区应尽可能运用各种可能的手段,把景区经营特色的实际价值及时全面有效准确地传达到游客,

以增强游客的预期消费信心,促进游客做出消费决策。同时,

旅游景区要积极预防特色经营战略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主要表现在:开发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产生的额外成本,游客喜好的不确定性;

旅游产品被复制的可能性,新旅游产品在将来的市场中地位的不确定性。这要求,实施游景区特色经营战略时,必须保持产品创新和成本控制之间的平衡。

.级旅游景区集中战略

景区集中战略就是要在旅游市场上能够确定一个合适的市场切入点,也就是确定一个相对规模不大的细分市场,该市场的潜在游客对市场的旅游产品具有某种特定的偏爱或需要。

游客产生这种特定需求的原因要么是景区地理位置特殊性,要么顾客具有某种特性的要求。级旅游景区在选择集中战略时,

应把握该种市场具有的特征:该市场的规模不会太小,该市场应有想当的盈利空间;

该市场增长潜力也应该较好;级景区也要有充分的资源、技术和市场竞争能力来支撑该市场。

(四)级景区游客忠诚度管理

对于游客忠诚度的认识是从级景区持续发展角度考虑,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的。历史经验证明,

良好的顾客口碑是企业最有效和最成功的宣传手段,所以,加强对景区游客忠诚度的管理,是非常有必要和长远眼光的。

当今我国国内旅游市场竞争的性质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于景区旅游企业来讲,最重要的问题不在于统计角度上来衡量旅游市场占有率,而是实际上在该市场拥有的忠诚顾客的数量多寡;对于旅游景区而言,

管理者必须清楚游客的高忠诚度并不意味着游客对本景区的重复消费。

这就要求景区管理者实现管理思想转变,重新定义游客忠诚度,

将本景区游客在获得服务高满意度下实现的良好口碑和自动宣传,

作为景区游客忠诚度的主要表现形式和指标。

参考文献:

[]王玉霞。不同类型旅游景区经营与管理[]。商场现代化,()。

[]董观志。旅游景区管理咨询的商业空间与拓展对策—对深圳锦绣中华的实证分析[]。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史文斌,

张金隆。我国旅游景区经营管理对策研究[]。江西社会科学,()。

[]徐伟,沈永田。浅谈改革与创新旅游景区管理体制。黑龙江科技信息,

()。

[]张文莲。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科技经济市场,()。

旅游景区的建设与管理篇

关键词:旅游景区;品牌建设;创新模式

旅游景区发展主要表现为旅游品牌的竞争,

旅游景区的品牌建设是旅游景区的核心竞争力。

本文以武当山为例,

就旅游景区品牌建设的模式进行创新性的研究和初步的探讨。

一、品牌形象塑造创新

品牌形象塑造创新就是旅游景区将自身个性化的信息在市场中推广,并使之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旅游景区应该以其独特的经营方式扩大景区的市场规模,

使旅游者通过该形象认知旅游景区。

可见,旅游景区品牌塑造有多种渠道的选择,因此把景区特点传递给旅游者就成为旅游景区的重要目标之一。

武当山是老牌景区,是著名的道教圣地,也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但是随着新景区的不断增多,全国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塑造新的旅游形象成为武当山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旅游形象塑造,武当山应着力做好以下几点:

(一)品牌形象要调整

旅游者的需求、爱好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因此,

旅游景区要根据市场的动态变化不断调整策略。如武当山要在原有的观赏性景点的基础上,

以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和新的利润增长点为依托,举办大型宗教朝拜盛典,吸引海内外游客到武当山观光;

并在不同季节有针对性的进行形象宣传和促销,让游客对武当山有不同的感知。武当山还应该在道教文化上下功夫,确定“中华道教第一名山”的品牌主题,

以树立形象,扩大影响。

(二)形象定位要准确

旅游景区在其市场范围内的准确定位非常重要,这是旅游景区品牌塑造的关键。

好的品牌定位是旅游景区成功的重要保障,旅游品牌定位就是在原有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具有鲜明个性和独立形象的旅游卖点,

最终赢得市场客源。武当山在品牌定位上就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

深入挖掘道教文化的内涵,并借助文学作品中对道教文化名人的描述,

兴建文化长廊,通过策划一系列旅游活动项目,打响“道教名山”的至尊品牌,奠定武当山在中国旅游景区的地位。

(三)品牌创意要新颖

旅游景区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要求对旅游景区精心策划,并不断推出新的旅游产品。因此,品牌创意是旅游景区发展的灵魂,

是品牌成功的关键。新意的策划可以避免景区雷同,从而给旅游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武当山自古以来就是天下名山,被誉为“自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重点策划包装武当文化项目,

丰富旅游活动,

形成名山秀水一体化,将武当道教文化、武当武术、武当古建筑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大力开发武当武术修学、古建筑鉴赏、民歌民俗等特色专项旅游产品的推广,创建知名旅游品牌。

二、品牌营销推广创新

品牌的经营不仅要经营好形象力,还要经营好注意力。

当今旅游业的发展就是争夺注意力的竞争,

因此,提升旅游景区知名度就要靠品牌有效传播。长期以来,

武当山形象单一、地方特色不浓一直制约着武当山对外品牌形象的推广,也影响了旅游者对武当山的进一步了解。为此武当山应该在品牌推广上加大力度,通过加大旅游品牌市场营销,

实现品牌传播的有效运作。

(一)借助媒体宣传的强势作用

以强势电视媒体为依托,联动电台、报纸、杂志、网络等,展开超强度全方位立体式宣传攻势,

形成持续不断的影响力和高强度的视听冲击力。众多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可以聚焦游客的吸引力,并提升道教名山武当山知名度和美誉度,旅游品牌也就转化为持续的生产力。

还可以同旅游主流媒体合作,定期举办品牌点评活动,从品牌定位、品牌传播、旅游管理、发展潜力等多方面让旅游者对武当山进行立体客观的了解,

同时对旅游品牌进行有效的传播,

极大地提升品牌形象。

(二)借助节事活动的拉动效应

“皇家修道场,百姓朝武当”。

武当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名山,源远流长的道教历史、仙山琼阁般的道教建筑、梵音天成的玄都仙乐、独具神韵的武当功夫以及高深神秘的道教养生构成了博大精深的武当道教文化。可以依托武当山的文化特色,举办节事活动,

通过其强大的拉动效应,使武当山这一品牌鲜明立体。通过活动的开展,树立武当山新形象,

提高其知名度,从而为全面提高武当山旅游环境质量和旅游形象品位,最终为其品牌形象推广带来良好的效益。

(三)借助政府职能的有效保障

政府部门要做好旅游景区的规划编制、理顺管理体制、古建筑的保护与管理、部门配套设施与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宏观调控。

正确处理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在保护的前提下加快武当山旅游经济的发展。对旅游景区发展实施有效的监控,保障景区在健康的轨道上发展。

三、品牌管理体制创新

目前我国旅游景区的发展还依靠政府的决策和主导作用。武当山要在品牌管理上致力于创新,改变传统的政府主导的局面,

全面推行政府主导的品牌建设。

(一)推行政府管理

武当山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的优势和作用,领导决策者要进一步增强旅游品牌意识,

将品牌经营管理放在战略管理的高度,在科学决策的基础上对武当旅游发展和品牌建设进行指导和协调,

运用全新的模式进行品牌管理,

举办旅游品牌推介会,通过政府景区的联动发展,为武当山在国际范围内树立道教名山的形象做出贡献。

(二)理顺经营管理

旅游景区目前被众多部门管辖,

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旅游景区的管理。体制上的障碍造成了旅游景区管理上的混乱和低效,使得某些旅游景区为了获得片面的经济效益,忽视联合协作,景区之间因为信息之间沟通的不畅,

致使区域景点条块分割,

建设重复雷同。

因此,

武当山必须尽快建立协调机制,理顺经营管理,

打破部门之间的利益纷争,明确各自为政的局面,把武当山建成为权责明确的独立法人,为建立品牌景区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

(三)建立管理输出模式

武当山作为道教名山,世界知名旅游景区,要利用专业化的管理技术,

把无形资产效益化。要开发思路,运用企业参股、抵押、保证金等企业运作方式,实行开发管理、培训管理,并通过拥有一批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专业人才队伍,

提供给母体经营景区良好的经济效益。通过建立管理输出模式,既可以为景区带来经济效益,同时也为其他景区的发展提供借鉴经验。

四、品牌维护机制创新

旅游景区的品牌和其他产品一样具有生命周期,对旅游景区品牌要进行定期维护,通过对品牌的维护可以有效的保证品牌的知晓度和美誉度,

延长旅游景区品牌的生命周期。

(一)实行品牌跟踪监测机制

武当山以宏伟的建筑著称,其古建筑始建于唐,历经数百年沧桑,现存有近万平方米,

这些古建筑按照“真武修仙”的道教故事,统一设计布局,

体现了建筑与自然的高度和谐,被誉为“我国古建筑成就的展览”,

并在年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因此,要对旅游品牌进行跟踪检测,

对破坏古建筑的行为要进行有效惩罚,同时对景区实施监控,

建立动态的数据系统,将武当山景区的开发和保护结合起来,维护品牌在较长时间内的可持续发展。

(二)完善景区保护法规制度

完善景区保护法规和相关制度,树立当地居民保护武当山有形旅游资源和无形文化旅游产品的意识,除当地居民外,

旅游者、各旅游企业要自觉遵守国家有关名胜古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法规,同时当地政府还应该同文物保护和建设部门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和相应的法律制度。必须对旅游景区的经济发展、规划建设、土地管理等做出相关的政策,明确保护的程序和财政资金。如可以从景区收入中提取相应的比例作为武当山古建筑建设的保护资金。

(三)建立危机预警反馈体系

旅游景区品牌的维护还包括建立旅游预报、旅游应急预报、受损品牌的修复工作等,以此来树立景区的公众诚信度。首先,要建立旅游预报,

即对不同时期旅游景区的游客容量等进行预报,引导游客分流;

二是建立责任制,成立安全领导小组负责旅游安全问题;三是成立应急预案,可以及时应对突发事件;

四是对受损品牌进行修复,消除负面影响,重新树立品牌形象。

五、品牌资源整合创新

(一)创建景区联盟

武当山作为湖北省“两山一江”品牌景区,要通过整合旅游资源,

将其周边景区和武汉市景区进行区域旅游合作,提高区域旅游产业的整体市场竞争能力,

共同做大湖北旅游品牌,以特色线路为基础,实现产业对接,

建立以产品为纽带的营销整体,提高整个景区联盟的知名度和竞争力,通过有效的资源整合,建立全国范围内的旅游资源的统一品牌,借此进一步扩大知名度,

保持旅游者重游的几率,最终实现大品牌下的共赢。

(二)打造整体产品

根据武当山现有旅游产品发展的趋势,

应该将以武当山道教文化为主题的旅游产品作为基本产品和旅游实体,同时将武当武术、武当古建筑等旅游产品作为延伸产品,增加旅游者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旅游整体产品应该包括基本产品、期望产品、延伸产品和潜在产品,通过打造“中国道教第一山”来深化旅游景区的品牌形象。

(三)实施协同营销

旅游景区的联合营销是对旅游资源和产品的整合、策划、包装、推广等一系列活动,可以提升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形象,

塑造区域化的旅游品牌,吸引更多的客源,

通过分担营销费用,协同进行营销宣传、品牌建设、产品促销等方面营销活动,以达到资源优势互补,营销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四)建立信息共享

景区之间的资源整合要真正取得成功,

必须达到信息交流的通畅和各类资源的共享。因此,

要更新信息观念,

引入信息技术,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实现资源的共享,同时对客户资源也要实现共享,完善网上交流平台,及时将各个方面工作简报、近期旅游特色项目等上传,

开展网上营销互助,带动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

六、结语

目前我国旅游景区在品牌建设和管理上面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武当山作为道教名山应该意识到品牌对于景区未来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对旅游景区的形象塑造,

将品牌管理与具体的品牌建设相结合,

同时对品牌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系统的把握,综合运用多种营销方式加大旅游景区的宣传力度,武当山品牌建设的有效探索,必将对国内老景区的发展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翦迪岸。试论人造旅游景区的建设经营与创新发展[]。旅游学刊,

()。

、王崧,韩振华。关于旅游品牌的深层思考[]。社会科学家,

()。

、杜青龙,袁光才。城市品牌定位理论与实证分析[]。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姚作为。我国旅游业品牌化进程初探[]。经济经纬,()。

、陈宏巨。试论旅游服务品牌及其创建[]。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旅游景区的建设与管理篇

[关键词]旅游景区;

档案建设;问题;对策

一、我国旅游景区档案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旅游行业迅速发展,作为在旅游景区旅游文化的重要承载者,

旅游部门档案管理已经逐步提到日程上了。然而,我国大多数地区的旅游档案管理依然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

在档案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我国旅游景区应该正视在档案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旅游部门的档案管理,推动我国旅游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首先,旅游景区对档案管理的重视度不够。

在传统的旅游景区发展过程中,管理者对档案管理的认识不足,将档案管理工作简单的定义为抄抄写写、定期检查和长期报保管信息资料的事务性工作,无法给旅游业的发展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这种错误的认识导致当下旅游景区的档案管理工作无法适用于现代社会的管理需求。

其次,

旅游景区对档案管理的力量薄弱。

大多数旅游景区的档案管理人员并没有经过专业的档案知识培训过,对档案的重要性、管理要求以及档案材料的收集、分类、装订等业务都不是很了解。而且多数档案人员也都身兼数职,对档案工作精力投入不足,在档案收集和管理工作中仅仅负责将收集到的档案资料放入档案盒中,

并没有对信息资料进行分类归档,而且档案的资料还存在不真实不准确的情况,降低了档案资料在旅游景区发展中的实际价值。

二、改进我国旅游景区档案建设的对策

、加强旅游景区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

旅游景区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使大量、多种的相关文件随之产生,这就需要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来对这些档案进行整理和分门别类,为此,旅游景区可进行公开招聘等方式,

在即将毕业的档案管理专业的学生和已工作的档案管理人员中,选拔专业技术过硬、思想觉悟高和工作细心有耐心的人担任档案工作必须高度重视旅游景区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应至少每年加强培训一次,多管齐下,一方面要不断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如不定期举行相关知识讲座,由专家和相关行业的前头军为他们讲课,传授经验和研究成果。

另一方面,应加强内部交流,

旅游景区管理人员都应与档案管理部门建立联系,相互之间有沟通、更了解,才能更好更全面准确的进行档案管理工作。培养新时代的旅游景区档案管理人才是确保旅游景区档案管理工作有序进行的有力保证,为此,

必须加强对旅游景区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技能、经验以及业务熟练程度的综合培训,培养复合型优秀人才,

以不断提高旅游景区机构档案管理工作质量。

、设立严格的档案管理人员考核和奖惩制度

旅游景区档案管理工作同样属于行政管理的范畴,因此,

在进行行政管理考核的时候,对于档案管理部门同样应该建立奖惩机制,并将考核结果与升职等联系在一起,

以此进行更科学合理的人员调整,只有具有较高素质的人员才能胜任,不能胜任的可进行调职。如此不但可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更会调动起危机意识和积极性,使其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约束自己。

除此之外,

还应该不断加强旅游景区档案信息的现代化数字化管理,将各类信息手段应用到旅游景区工作中,借助计算机等对档案信息进行储存、分析,并通过互联网平台,

实现档案管理的网络化,实现资源共享,

以不断提高旅游景区机构内部信息的准确性,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建立健全的旅游景区档案管理制度

正确清晰的制度对于旅游景区档案管理人员的日常规范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它也为工作人员的自我提升点明了方向。如今,国家旅游景区事业不断发展完善,

旅游景区的档案管理制度却并没有得到准确而及时的补充和修正,

许多旅游景区都未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到考核中,没有适应旅游景区发展的关于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

在每所旅游景区中也没有针对于档案工作的相关制度和检查措施。这对于旅游景区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为此,

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体系和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是旅游景区档案管理工作能否更上一层楼的关键。

另外,国家《档案法》亦规定,旅游景区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档案的编制和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

建立各级岗位职责,科学而合理的管理制度是档案管理工作展开过程中的重要依据及标准。

、加强档案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机构的联系

旅游景区档案工作人员也要深入一线进行调研,开展电子编制工作,提供各种检索工具,

为领导决策提供主动的服务。另外,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还必须充分收集和利用各类反馈信息,加强改进力度,加大管理步伐,加强各级旅游景区之间的信息联系与共享,

互通一些档案信息,以满足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逐渐实现在一定程度上的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旅游景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可谓是不可或缺,

然而随着经济发展,而具体到档案工作人员,则应着重培养其细心与耐心,

在日常工作中找到乐趣、认识到内部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且发挥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案管理人员应该去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

只有搞清楚这些问题,才能寓乐于工作,寓学习于工作。

结语

旅游景区的档案信息记录了旅游景区的全部发展过程,为旅游景区的行政管理建设和经营活动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为此,我国旅游景区必须正视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并加强档案管理部门的建设,以不断改进旅游景区的档案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刘银平,秦磊,孙秀英。从实际出发强化镜泊湖景区档案管理[]。黑龙江档案,()

[]张培。从社会形态的变迁看档案意识的演变[]。图书与情报,()

[]叶金涛。信息化技术应用提升景区管理水平[]。信息网络,

()

旅游景区的建设与管理篇

[关键词]旅游景区管理体制管理模式体制改革

一、引言

随着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很多地区开始大力开发旅游景区,据国家旅游局统计,截止到年,中国旅游景区的数量一共有家景区和景点。

作为一名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生,

本文作者也曾游离一些国内外的著名的旅游景区,深切感受到旅游景区在游客旅游活动中的重要性。

但是与旅游景区蓬勃发展的局面相对应的是,中国旅游景区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和谐的因素,

这些因素直接制约着旅游景区和旅游景点的发展,

同时也在限制中国整体旅游行业的发展。

二、中国旅游景区的管理经营体制的现状

在找出中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问题之前,首先要明确管理经营体制的现状。目前,

中国景区的管理经营体制可归纳为三种模式:

。政府专营的管理经营模式。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由政府成立的机构对景区进行经营管理。实行财政统收统支。

。租赁、承包或买断的模式。这种模式的最大特点是,用租赁或承包模式,政府可能不需要通过太多努力就可以收到比自己经营还要多的收入。

。用现代企业制度经营景区模式。

这种模式的做法是:景区以经营性资产作价,吸收其他经营成分,

组成多元化经济成分的股份公司。用现代企业制度对景区进行经营。

从以上三种经营管理模式,我们可以清楚看到:用现代企业制度经营景区最为科学和合理,只有在用现代企业制度经营模式下,

才能更好地进行旅游景区的营销管理。

三、中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中国是旅游大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幅员辽阔、山川秀美,旅游资源极其丰富。

但长期以来,由于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体制的局限性,旅游业的发展极度缓慢。

由于旅游景区类型多样,区域差异较大,再加上历史形成的原因,

目前中国对旅游景区的管理存在的问题很多,作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机构臃肿,

条块分割严重,

管理体制复杂

中国现行的许多景区(点),条块分割,政出多门。

有些旅游景区归属部门多达十几个,有建设、林业、环保、文化、文物、宗教、国土、海洋、交通、水利、旅游和科学院系统等。或者是在行政地域分属不同的市、县、乡镇管理,

在旅游业的发展上缺乏有效的协调机构和机制。例如作者曾经参观的太原市天龙山晋祠风景区,

景区内的晋祠博物馆属于文物局管理,景区内的天龙山森林公园则属于林业局管理,像这样一个景区内存在多个主管机构的现象非常普遍。这种状况致使景区的规划、发展与保护难以协调,也无法对景区实施有效的管理,

最终使景区的规划、建设与总体要求脱节,有些文物集中的景区城镇化、集市化严重(如五台山景区);有些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的生态资源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导致旅游生态环境和资源受到破坏。

。政企不分、政事不分,

直接导致效率低下

由于条块分割和政企不分、政事不分,在许多风景名胜区的管理实践中,政府机关与传统国有企业的各种弊端纷纷体现出来:经营上对客源市场的开发与营销严重不足,宣传力度不够,基本靠天收;

管理机构庞大臃肿,

精力分散,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大多依靠财政拨款,

管理费用严重不足,

单位创收又容易引起游客的不满,增加游客负担;机制不活,

分配制度僵化,拿死工资,搞“大锅饭”,平均主义盛行。政府既当管理者又当经营者,

使行业的公正性受到严重质疑。这种制度与体制直接导致低效率、高浪费、低收入、低增长,严重影响旅游业的发展。

。景区管理理念陈旧,体制创新不足

当前中国省的景区管理模式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县(市)直管、管理局管理、乡镇管理和“分而治之”的政府专营模式。这种模式受传统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很深,

在景区管理上自然会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理念:重资源轻产品的理念。资源与产品的概念不清,

有的误认为资源可直接作为产品投放市场,有的将初级开发的产品投入市场。重景区开发轻其他配套建设的理念。在旅游开发上,

偏重于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

而忽略了与其配套的住宿、餐饮、交通、购物、娱乐等设施的开发建设。

。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景区建设投资资金缺乏

目前,中国旅游景区主要旅游通道周边绿化程度低,城市生态景区环境已不适应现代旅游的发展,

连接景区的旅游的道路及景区内游览通道的建设滞后,污水、垃圾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已迫在眉睫,这些问题都制约了政府调控资源的行为。此外在景区的保护与利用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政府管理者在保护的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之间,更容易受到短期利益的驱动,在旅游景区出现了不发展不破坏,

小发展小破坏、大发展大破坏的两难局面。

。景区管理法律法规不健全

景区管理法律法规条款不够具体,缺乏可操作性、配套性和统一性。执法队伍力量不够,

执法水平低,不能对景区内违规事件进行强有力的执法,不能对影响和破坏景区形象的建设项目依法整治或拆除,也不能依法根治环境污染。

四、中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模式改革的建议

。从思想上提高认识,

认清中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是实现旅游资源优化配置、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要使中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顺利实施,必须从思想上进行改革。作为一种新事物的诞生,

改革肯定会遇到很多新问题,很多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

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加强舆论宣传和政策引导,是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实行民营化、集团化、国际化,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旅游业作为经济产业,也必须走向市场,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

这样才能提高竞争力。

。制定配套的法律法规,使中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有法可依

从全国旅游产业发展的管理支撑体系上看,研究制定针对旅游景区管理的法律法规是整个旅游业发展保障体系的重要一环。旅行社因为有《旅行社管理条例》和《导游人员管理条例》这两个行政法规,

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能够比较有效地实施旅行社市场管理。相对而言,

旅游景区管理则出现了“短腿”现象。要想在现有基础上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必须首先明确行业主管部门的景区管理职责。

因此,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

使中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有法律保障。

。提高人的文化素质,为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作者于年曾在美国交流学习了两个月,期间也曾游览了一些主题公园和国家公园。

与这些国外国家公园管理相比,中国景区经营管理人员素质较低,专业化水平也不高。同时,

中国旅游者文化素质与国外游客相差较远。引进市场机制,

争取与国际管理接轨,提高人的文化素质至关重要。

具体来说,应该加强景区经营管理者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

另一方面,

应该加强旅游者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其环境和资源保护意识。

争取开创一个“人人学旅游、人人爱旅游、人人办旅游”的新局面,使中国人民真正成为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支持者和实施者。

五、结论

旅游业是一门新兴产业,它的兴起和发展只有几十年的时间,因此旅游管理体制需要在探索中发展,

在发展中完善,只有尽快理顺管理体制,完善立法建设,

才能真正使旅游景区轻装前进,从根本上促进旅游景区的发展。

参考文献:

[]王春利:管理学基础[]。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何光障:中国旅游业年[]。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刘必胜:对旅游活动与旅游科学的一种解释[]。旅游学刊,

.

[]李高峰:中国旅游景区管理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商场现代化,.

[]魏小安冯宗苏:中国旅游业:产业政策与协调发展[]。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谢彦君:基础旅游学[]。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张树夫:浅谈景区规划的导入[]。资源开发与市场,.

[]谢茹:国家风景名胜区经营权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