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范文

admin
发布时间:
2024-01-02 09:18:22

导语:叙事

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篇

(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重庆)

摘要:家校合作是新时代的发展呼吁下的一种全新的关系理念,

探索家校合作对当今教育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主要从家校合作的概念、家校合作的理论基础、家校合作的角色定位、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家校合作的反思这几个方面介绍了家校合作的进展及其取得的成就。

关键词:家校合作;

现状调查;文献综述;理论基础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苏霍姆林斯基说:“施行学校--家庭教育不仅可以很好的培养年轻一代,而且还可以使家庭和父母的道德面貌完美。

没有对子女的教育,

没有对学校生活的积极参与,

没有成人与孩子之间经常的精神上的接触和相互充实,

就不可能有作为社会基层单位的家庭本身,不可能有学校这个最重要的教育教学机关,

也不可能有社会在精神上的进步。”[]因此探索家校合作以成为当今教育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参考了年至年校园中的篇期刊论文及万方数据中的篇学位论文,并对其进行了整理。

。家校合作的概念

“家校合作”目前未有一个明确的概念,

英语中表达“家校合作”的最常见的是“-”。对此,

有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家校合作进行了解释。

徐锦俊从家校合作推进学习型家庭的意义上指出,“家校合作指学校与家庭在认识一致、目标认同、情感融洽、信息沟通的基础上,双向互动地共同促进学习型家庭的生成和发展。”[]刘衍玲,臧源,

张大均,在其论文《家校合作研究述评》中指出“家校合作是指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家庭和学校两种力量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互相协调的教育互动活动。

”[]周丹认为“家校合作”既是一种关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两者关系的理念,

也是一种处理两者关系的行为模式。他指出:“家校合作”是指家庭与学校以沟通为基础,相互配合,合力育人,

使孩子受到来自两方面系统一致、各显特色、相辅相成的教育影响力,

形成多种终身受益的必要素质,更好地实现社会化。

[]岳瑛在谈教师与家长的合作时指出:教师与家长的合作指教师与家长通过交往实现的教育原则,教育要求,教育过程,

教育手段等方面的一致互补。[]杨俊认为“家校合作”即家庭与学校已沟通为基础,相互配合,合力育人的一种教育形式。

[]我国家校合作研究的专家马忠虎认为,“家校合作”是指对学生最具影响的两个机构--家庭和学校之间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更多地得到来自家庭方面地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这一概念把家校合作所涉及的范围界定在学校和家庭两个领域。

家校合作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

但综合以上几位教育专家,学者教育实践工作者,从他们对家校合作概念的理解中,我们对家校合作的内涵应把握以下几点:()家校合作是一种双向活动,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

家长要对学校教育给予支持,学校要对家庭教育做出指导,

其中学校应起主导作用。()家校合作活动围绕的中心应该是学生,

学生是家校合作活动的最终目的。()家校合作是社会参与学校教育地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家校合作的理论基础

国内关于国内家校合作的理论研究,

有很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论述,其中苗建玲在其论文《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中对各学者的观点进行了总结:[]

对家校合作的认识。

在这一问题上,几乎所有的研究者都认为在儿童教育方面家校之间要保持一致进行合作,强调共同发挥家校“合力”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功能互补。

许多教育人士从家庭、学校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出发,从理论上探讨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如何配合,以达到两者的功能互补,实现教育最优化的目标。

在德育方面强调家庭的作用。

有的学者从家庭环境的特殊性和家庭环境的不同类型角度,阐述家庭对学校德育的环境作用。有的研究者从社会学中的冲突理论和角色理论两个方面分析了家庭与学校在德育方面存在的对立与冲突。

。家校合作中各参与人员的角色定位

家校合作中家长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担任着不同的角色。家长在家校合作活动中因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

需要的不同,

在不同的实践,不同的地点,

充任的角色就有所不同。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也是这样。他们只有意识到自己所担任的不同角色,

才能更好地去履行相应的角色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我国家校合作的专家马忠虎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家校合作中学校管理人员的角色。学校管理人员在家校合作中具有四种角色。首先,

他们是鼓舞士气的“宣传员”和组织者。他要通过对家校合作的大力宣传、指导,使教职员对家校合作充满信心和热情,使学校的方方面面都呈现出对家长参与的欢迎,营造出学校与家庭合作,

通力共育人才的新气象。

其次,他是家校合作活动的策划人和支持者。要实现学校的教育和培养目标,

校长必须明确家、校、社区合作的重要性,并努力建设这样一个合作关系。

再次,

学校管理人员的第三个角色就是他自身,

“学校管理者”。他必须在家长与管理人员之间建立一种良好的合作关系。他除了影响学校的整体气氛和精神外,

还要使学校保持“门户”开放政策,为家长提供相应的学校教育资源,组织家长教育活动等。

最后,学校管理人员是活动的协调人。缺乏对家校合作活动的有效协调与管理,家校合作就无法实现连续性。

.教师在家校合作活动中的角色。

教师是家校合作过程中的主要人物,是家校合作活动的具体策划人,组织者和参与者。他在家校合作过程中担任的角色除教师本身外,

还包括活动的推行人、指导者、咨询者、活动资源开发人、家长的朋友、交流的对象等。

在家校合作过程中,许多教师除以上角色外,

还与一个重要的角色就是“家长”。教师也会为人父母,也是一代儿童的抚育者。当他们从家长的角色再回到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的角色时,他们就能很好的理解家长的想法和需要。

。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在家校合作的问题上,许多家长,

学校已经达成了共识,但在具体的实践中仍存在很多问题。下面就从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对家校合作的认识问题和在实践中的偏差两方面进行论述这一问题。

.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对家校合作的认识问题

马忠虎对这一问题的论述包括以下两点:[]

。从家长方面看,大部分家长缺乏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

没有意识到参与是自己的权利与义务。

部分家长认为孩子进了学校,孩子的一切都应该学校负责,因而将教育孩子的责任一股脑的全推给学校,认为孩子的学习和思想归老师管,

自己只提供钱,供穿,从思想上放松了孩子的教育。在这种思想下,如果不是学校“请”,

他们是不会主动与学校联系的。

。从学校方面看,有些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忽视了家长的教育。

许多教师往往认为家长不懂教育,他们不能也无法参与孩子的教育,

请他们来反而给学校带来麻烦和干扰。

因此,学校单方面教学生,使家长不能全方面了解孩子的情况,无法进行针对性教育;

老师说教流于一般化,变成空洞的说教,

泛泛而起不到相应作用。

(二)任学兵指出家校合作的问题出在政策上支持的力度不够[]

至今为止,

我国还没有制订家长参与教育的政策或法律,

明确家长参与教育的合法权益,使家长在监督、参加学校的教育管理,教育教学活动时有法可依,合法的行使自己的权力。同时,

强化家长对教育事业的参与,加强家长自我教育和教育孩子的责任。

(三)合作欠深度

关于这一问题任学兵在家校合作与素质教育一文中进行了讨论,他认为目前常用的合作方式是开家长会,

让家长签字,

家访和个别交流等。这些活动以了解通报情况为主,

至于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

使各自的事情,缺少有计划,有深度的共育层面上的合作,更缺少对合作活动的检查,监督等措施。

[]

五、对已有研究的反思

家校合作前人已经从概念,各参与者的角色定位,理论基础,家校合作活动分类,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做了很多研究,

但是我国在家校合作研究领域中还处于起步阶段,理论研究水平较低,家校合作的研究比较分散、不成体系,

理论研究与教育教学实践相脱离的现象还比较严重。

本研究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为理论基础,

借鉴国内外已有的家校合作相关理论和经验,

通过研究我国农村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并对学校的教师和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探寻和发现我国农村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和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并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最后根据当前不断深化的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提出一系列具有实践价值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参考文献

[]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教育科学出版社,。

[]徐锦俊。家校合作推进学习型家庭的创建[]。教育发展研究,,():-。

[]刘衍玲,

臧原,

张大均。家校合作研究述评[]。心理科学,,():-。

[]周丹。对家校合作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思考[]。无锡教育学院学报,,

():-。

[]岳瑛。谈教师与家长的合作[]家校指导,

班主任。,

:-。

[]杨俊。关于小学家校合作现状的调查研究[]。教学与管理。,:-。

[]马忠虎。基础教育新概念――家校合作[]。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岳瑛。我国家校合作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天津市科学院学报。,():-。

[]苗建玲。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以济南市棋盘街小学为例[]。山东师范大学。,

:。

[]张丽竞。国内外中小学家校合作研究综述[]。教育探索,,

():-。

[]岳瑛。基础教育新理念――家校合作[]。外国中小学教育。,():-。

[]马忠虎。影响家校合作中几个问题的认识[]。教育理论与实践。,():-。

[]历以贤。现代教育原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马忠虎。基础教育新概念――家校合作[]。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

-。

[]徐金贵,颜辉荣。中小学家校共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岳瑛。教师与家长的合作[]。班主任之友。,():-。

[]马忠虎。基础教育新概念――家校合作[]。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

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篇

关键词:家校合作;家庭教育;

健康成长;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

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在当今注重学生素质发展的新课改理念下,构建家校合作平台,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有利于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本文对此进行相关研究。

一、家校合作的内涵

家校合作,

是指教育者与家长共同承担促进儿童成长的责任,包括当好家长、相互交流、志愿服务、在家学习、参与决策等实践类型。近些年,国家出台了许多相应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文件,要求中小学及幼儿园重视家校合作,

认为学生的发展需要学校和教师对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家校合作是学校和家庭联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双向活动,是一种以学生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中心,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催化剂,它致力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途径和教育方法等方面保持一致。

二、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其一,

家校合作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加强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在家校合作的前提下,在相同教育理念的引导下,

教师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从而提高教育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二,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教育上的优势互补。在许多学校,

学生主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知识教育占主要地位;受部分学校教育观念的影响,

一些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有时有所忽视。即使部分学校重视思想道德教育,

但受学生在校时间的制约,

加上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实践机会不多,

教育效果有也不太理想。而家庭却是一个较好的实践场所,传统美德教育在家庭环境下更容易开展,

家庭教育的模式正确与否,对学生能否顺利接受学校教育影响极大。因此,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互配合,

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其三,有利于学校教育的延续。要想实现学生的不断发展,

加强家校合作尤为重要。周末两天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实现“+>”的教育效果,

保持学校教育的连续性。其四,有利于学校教育的生活化。教育生活化是当今教育改革倡导的理念之一,家庭教育可以促进教育的生活化。

比如,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是一大难题,

而写作的最大难题是素材的缺乏,

家长可通过开展“郊游”“参观博物馆”等活动,

让学生充分感知周围的事物,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生活中的数学也是无处不在的,

通过家庭教育,

学生可以在生活中体会到数学的生动有趣,明白数学知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最后应用于生活。

三、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处于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逐步发展的阶段,在成长过程中,不同形态的家庭环境会对孩子产生不同的影响。当前由于家校合作欠佳,

一些学生存在自卑、厌学、缺乏同情心等心理问题,甚至出现心理疾病,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

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必须剖析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源,

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创设有利的外部环境,科学地对学生进行矫治,促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向有益的方向转化。

当前,家校合作形式单一,信息交流单向,同时,

有些家长由于种种原因不太配合学校的教育活动,

有些家长想配合但工作太忙、难以兼顾。教育实践发现,家长对家校合作的配合程度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家庭情况千差万别,教育理念也各不相同,

因此,

家长对子女的要求与目标也各不相同。但无论什么样的家庭,都需要配合学校教育,

具体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正确引导学生成才,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而家庭不幸的孩子,往往对学校教师和同伴有一种特别的渴望。

师爱虽然替代不了父爱和母爱,但至少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生活的温暖。

四、家校合作的实施办法

家校合作的实施需要家庭和学校两方面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巨大的教育合力,

推动学生更好地发展。其一,学校方面。

作为一名班主任,除了开展家访、家长会等活动,还应在班级成立家庭委员会。为了让家长时刻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让家长开展有效交流,班主任可建立家长微信群,

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缩小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情感距离。学校要定期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

感受学校的教育过程,以增强家长的认同感、提高家长素质、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其二,家庭方面。作为家长,

最关键的是转变自身观念,对学校表现出充分的信任,

遇到问题及时与教师、学校进行沟通。家长与教师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关系,才能更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五、结束语

家校合作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是一个值得教育者深思和探讨的课题。建立起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平台,统一认识,

统一目标,

有效合作,

可以营造适合学生发展的良好氛围,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这是教师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责任。

参考文献:

[]苗建玲。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山东师范大学,。

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篇

关键词:职业院校;思想政治;

协同教育

一、家庭协同学校在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

家校协同教育是职业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和发展趋势,

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必然选择。家校协同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家庭的参与能够使学校更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并针对性地做出教育决策。家校协同教育是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的现实需求,是重视家庭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地位的外在现;

家校协同教育是增强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能够使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教育合力,进而改善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

家校协同教育是职业院校教育目标实现的必然选择,是职业院校教育制度改革的内在要求,是提升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现实选择,是学生社会化的需求。

二、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家庭协同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存在的主要问题

家校协同教育理念出现在职业教育中的时间并不长,实践经验缺乏,导致当前家校协同教育在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实施中存在一定问题。

一是家校协同教育不被重视,多数院校将思想政治教育放在了边缘位置,受关注程度不高;二是家校系统教育的沟通不畅,

尤其是传统教育思想的存在使得学校与家庭之间并未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和渠道,忽视了与家庭保持沟通的重要性;

三是家校协同教育存在教育真空问题,

互相配合与沟通不足;

四是家校协同教育存在合作层次较低的问题,职业院校缺乏计划性、平等性、互动性、连贯性的沟通协同,

家长会是最常用的沟通方式。

。原因分析

首先,在职业院校中,学生的职业技能教育被放在了首要位置,这导致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被忽视;

其次,

家校协同机制和信息交流沟通平台的“失位”是导致沟通不畅的重要原因,家校协同教育中无法明确各自权利义务关系;再次,在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家庭与学校之间教育目标的非对称性是引发教育真空的现实原因;

最后,学校、家庭、学生各方角色认知错位是导致合作层次较低的基本原因。

三、优化家校协同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分析

。强化认知,优化载体,

搭建多元化沟通平台

国家对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要求院校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加强学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因此,学校需充分发挥信息网络资源优势,

搭建家校协同教育的多方位交流沟通平台,比如开通网上家长学校、开发家校协同教育软件等。

在网络资源基础上建立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沟通路径,促进德育主体之间互动式、自由式的沟通。

。整体规划,构建家校合作机制

从家校协同教育的本质解读来看,其是一种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模式,

在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从家校协同教育的影响因素来看,

对家校双方思想政治教育责任定位不明晰,

家庭参与教育的意识缺失,学校与家庭在家校协同的主动意识上不强,因此职业院校需要从整体上规划,构建家校协同教育的合作机制。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发挥在家校协同教育机制构建中的引领作用,

学校发挥在家校协同教育中的主导地位,以合适的模式引导成立家长委员会,发挥家长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为职业院校培养人才提供保证。

。注重方法,提升家庭教育的实效性与科学性

职业院校必须注重家校协同教育的方法,

通过途径、方法的革新来凸显家校系统教育的正能量。结合学校、家庭、学生的实际情况召开家长会,

开设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就学生问题与家长进行深入、持续的沟通交流。院校发挥电话、书信等传统家校协同教育方法的优势,

建立与家庭的常规沟通模式。此外,开发家校协同教育网上通道,利用网络加大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力度。

。多方配合,创造良好的协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借助信息网络技术,家校协同教育可以突破以往信息不通畅、沟通不及时、交互难进行的时空限制,

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有效联通创造极为便利的条件。同时,还要创造良好的职业院校思想政治家校协同教育环境,

在优化德育环境的同时实现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刘建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参与实体的互动与协同[]。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篇

一、家校合作心理教育模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实施家校合作心理教育模式的重要性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最完美的教育就是‘学校―家庭教育’。”这种观点指出了家庭和学校只有联合起来才能保证教育的成功。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如此,

学校和家庭是学生生活和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只有家庭和学校共同作用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父母要认识到自己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其言行对学生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因此,

家长要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而学校则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使命,

学校要通过系统的文化思想教育引导学生健康发展。其实,

最难的教育不是传授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引导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只有家庭与学校教育密切配合,相互支持,

不断沟通合作,才能保证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实施家校合作心理教育模式的必要性

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现在小学生心理健康状态不容乐观,心理健康问题日渐突出,

单靠家庭或者是学校单方面的努力,很难对小学生形成有效的影响,

因此,家校合作教育模式的实施是非常必要的。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表现为自卑、自私、傲慢、胆怯、暴躁等,

这些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引导,任其发展下去,后果是很严重的。

比如,

有个男生,学习成绩非常优秀,但脾气特别暴躁,经常因为一件小事或者是同学不经意的一句话对人家恶语相向甚至拳打脚踢。

有一次,班内开展小竞赛活动,他因自己的一个小失误与“百分”擦肩而过。当他看到别人得满分时,

立刻将自己卷子揉成一团,咬着牙,

气得浑身发抖。

另外,只要教师在课堂上表扬哪个学生,

他就会生气,就会想尽办法找该生的麻烦,他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

根本接受不了别人好过自己的任何事情。他总是以抵触的情绪与同学交往,又经常顶撞教师,搞得大家对他敢怒不敢言,

都疏远他。

这个学生身上就存在易怒、嫉妒、不合群、不懂得尊重别人、不会与人相处等等心理问题。

其实,这些问题在很多小学生身上都客观存在,如果这些心理问题得不到引导,

长期发展下去便很难改变了。就像案例中的孩子,

他的这种扭曲的性格已初步形成,想要改变是很难的。因此,我们要重视学生的心理问题,

要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积极地解决孩子出现的任何一点小问题,要关注孩子,家庭和学校要负起责任,

为孩子创造出一片晴朗的天空。

二、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实施的途径与策略

。家校合作的途径

首先是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利用家长学校,

开设有关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教育的心理讲座,或者利用工作简报、校报等宣传途径,宣传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指导家长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规律,理解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学会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学会给孩子的学习和心理成长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其次,

是邀请家长参加亲子教育活动。针对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和心理问题,学校组织相关的亲子教育活动,让家长现场观摩,以反思自己教育子女的言行。

再次,给家长提供心理辅导。在学校开设家长心理热线和家长心理信箱,拓宽家长与学校的沟通途径。在学校参与过程中最关键的是教师与家长的沟通。

教师与家长沟通时,

不可以对家长说教。说教等同于把家长置于无知、无能的尴尬境地,其结果是除了彰显教师的优越感之外,只能损伤家长的自尊,引起其焦虑和不满。

所以教师首先要做的是了解家长的想法,然后处理家长的情绪,最后再讨论相关的问题。

对于学校而言,

首先要参加家长学校活动,在家长学校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利用学校里的家长信箱或者热线与学校进行互动和交流;

在家长会等活动中进行资源共享和分享。其次采取电话询问的方式,这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种方式。家长可以利用电话的方便性来询问学校的有关活动,了解孩子的心理现状和各种表现,

咨询亲子教育中的困惑,交流心得等。

。家校合作的策略

()合作意识的强化。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要认识到单靠一方的力量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引导,因此,

要对合作意识予以加强,积极消除不利于家校合作的一切障碍,促进家校合作的顺利完成。学校要注重对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培训使教师明确家校合作的意义及目的,

认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积极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比如,

现在的班级里有很多学生成绩很好,在家庭中他们是父母的宝贝,这些学习好的学生大多很自私,看不起学习差的学生。

作为教师,要能够积极地与其父母进行沟通,

使其父母认识到孩子仅仅学习好是不够的,引导家长改变“学习好一切都好”的错误认识,与家长努力解决孩子的问题。另外,

家长也需要认识到家校合作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重要性,

要积极与班主任教师保持联系,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

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引导教育观念。现在的小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家庭教育方式方法不科学造成的。很多父母由于教育方式简单粗暴,

对学生的负面心理影响很大,因此,学校要定期组织一些活动,引导学生家长积极地参与进来,不断提高学生家长的教育观念,

促进家长教育方式的不断转变。我们来看这个案例:

女生邓某长得漂亮,

有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

头发黄黄,有些卷曲,

很像一个洋娃娃,学习成绩处于上游,

中等智商,但非常腼腆,性格内向,不苟言笑,

上课从不举手回答教师的问题,即使教师提问,她也是小声回答,整张脸还涨得通红。

下课她从不与其他同学一起玩,只是静静地坐着。平时,在家中也是把自己关在房内,

即使父母叫她出去一起玩,她也会拒绝。

案例中的孩子具有严重的自卑心理,

她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好,什么都不如别人,因此缺乏竞争的勇气和信心。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该女孩的父母总认为自己的女儿是很优秀的,

即使孩子取得一定的成绩,他们也总是不满意,总是期待自己的女儿能有更大的发展。

父母只重视孩子的学习,从不关注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

每天回家很晚,第一句话也是唯一的一句话就是让孩子好好学习。父母对孩子长期保持过高的期待和过重的压力,使孩子形成了自卑心理,

她很容易否定自己,

怀疑自己,时常会感到不安、烦躁、孤独,甚至离群索居。

正是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当,造成了这样的问题孩子。

学校要积极地组织一些活动,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重视对孩子心理素养的科学引导,

不断提高家长的教育策略,促进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构建协调机构。学校要积极地成立专门的协调机构,

形成从上到下的行政领导、主要负责人、家长委员会三条指导体系。

行政领导主要负责具体协调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工作,

能够协调各方力量,形成统一领导,形成合力,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主要负责人要负责具体的指导和管理工作,

能够制定明确的目标,制定一些详细方案,

促进家校合作的顺利发展。

比如,对于一些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的孩子,主要负责人就要把这些学生的主要问题罗列出来,询问一些专家的意见,

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孩子主要存在的问题,并能够针对孩子的状况提供一些解决的策略。

比如,与孩子积极地交谈,探寻孩子心里矛盾所在;

针对学生的情况,与之一起制定行为契约,比如不打人、不骂人、每天对着镜子笑、说自己很棒,

等等,并要能够与家长积极地联合起来,

针对学生的问题与家长一起努力制定策略,

改变学生的不良心理,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家长委员中的专家、学者、家长代表主要负责调查反馈家校合作的情况,

指出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这样,就能够有效提高家校合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

()联动活动机制。

家长学校要积极努力建立联动心理教育活动机制,通过活动的方式不断增强家长和学校的联系,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快速发展。学校要定期把家长聚在一起,针对教学时间、教学内容的安排,

教学方式的选择等内容与家长进行沟通,使家长对学校的教学情况有所了解,

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学习有关知识,提高学习的自信。

其实,对小学生而言,他们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是学习情况不理想,

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因此,

他们逐渐放弃学习,转而把时间用在上网、逃课、捣蛋、打架等方面,以至于成为问题学生。如果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计划、教育内容,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就能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重要。另外,

学校需要定期组织家长共同探讨学生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大家集思广益,商量有效的对策来解决学生的问题,并把这种活动以制度的方式固定下来,这对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极为重要。

参考文献

[]张妍,向燕辉。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情感教育的探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张林,邢方。构建和谐亲子关系的家校合作教育模式探索[]。现代中小学教育,()。

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篇

关键词:小学教育;

家校合作;现状;策略

家庭和学校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两大场所,

当学生在学校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在家庭中也得到了良好的熏陶时,才能够确保学生获得健康的成长。但从目前我国小学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状态来看,

较多学生和家庭之间存在着严重的脱节情况,很难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

因此,对小学教育中家校合作问题进行研究十分的重要,

能为学生的健康学习与成长提供有利的基础。

一、小学教育中家校合作现状分析

、合作能力不足,效果不佳。目前我国小学教育中的家校合作还处于初步实践阶段,并没有足够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因而存在着家校合作能力不足的情况,很难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影响,且家校合作仅停留在学校的单方面灌输中,学校总是以自己角度出发考虑问题,指定家长辅助孩子执行相关计划,

家长只能被动的接受学校的安排并进行一定的配合,

这样被动式的合作形式很难发挥家校合作的积极作用。这是目前我国小学教育家校合作中存在最明显的问题,也是家校合作效果不显著的关键因素。、合作范围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对于目前我国小学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现状来看,

仅停留于对学生成绩方面的合作中,对于学生心理素质、品质素质、成长教育及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教育都存在着严重不足的情况。为了确保学生拿到高成绩,

学校和家长将全部的合作时间都放到了学生成绩的提升中,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机械的学习,不具备为人处世、与人相处的能力、素养、品质等,这对于孩子而言会构成心灵上的致命伤害。、合作方式单一,缺乏有效的家长指导教育。

目前我国小学教育家校合作中,严重存在缺乏实际经验的情况,

因而合作方式仅停留在单一的层面中,使得家长引导教育的作用并未发挥出来。目前合作方式一般停留在“家长会、家长联系薄”方式中,借助的都是国外的家校合作经验,与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并不相符,

这样一味模仿不去分析我国的教育实情,很难取得良好的家校合作效果,这也是导致我国小学教育家校合作问题重重的原因之一。

同时就目前实施的家长会及家长联系薄等单一方式而言,也不具备科学的规则与制度,成员间并没有相互沟通的意识及习惯,学校和家长之间如果没有特殊情况的出现也不会去积极联系,使得现有的机构并不能发挥出应用的作用。

二、小学教育中增强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径分析

、增强共育意识,明确家校责任。为了确保家校合作的实效性,必须要让学校和家长都具有充分的共育意识,让双方都明确自己对学生成长及教育中需要担负哪些责任,

这样双方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互动与配合,毕竟学校和家长有共同教育目标,那就是让每个学生都真正的成才。

因此,要让家长和学校都明确意识到合作的必要性,这样在双方意识的引导下才能够确保家校合作的顺利推进。

而想要达到点,需要学校及老师改变自己高高在上的态度,要充分的尊重家长,明白家长对学生教育的重要性,

确保教育的统一性。同时,老师要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从生活、学校两个角度着手来开展教育;而对于家长方面,

则需要意识到自己言传身教对于学生的影响,要善用积极的言传身教来引导孩子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合理利用多方力量,提高家校合作能力与效率。家校合作并不是只需要家长进行学习,

还需要学校方面的积极配合与参与,确保家校合作方式的科学性。因此,学校要善于运用多种方式来帮助家长完成对孩子的教育,比如:家长讲座,

向家长反馈学生在学校各方面的表现,帮助家长搜集不同阶段孩子容易出现的各种生理、心理问题,

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确保学生的快乐成长。同时,教育机构应该积极对家长进行指导与资金支持,

使家长对孩子的指导更具针对性。此外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家长热线,

一来能更好的支持家长的教育,

二来能对教育知识进行更好的宣传,让家长更透彻的了解孩子的心理,引导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相信通过这样良性的循环之后,家校合作的教育作用会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

、加强对多元化联系渠道的运用。针对目前小学教育中家校合作随意性强的弊端,可以通过召开家长会的模式来增强家校的沟通,分析学生学习及生活中遇到的困惑,

家校可以互换学生在家中及学校中具体表现的记录,有利于家校更具针对性的纠正学生生活及学习中处在的问题。同时,

现代社会中各种网络交流手段非常频繁,家校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方式来对某些问题进行及时讨论,及时制定合理的教育方式,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小学教育中家校合作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理论知识、实践经验都比较匮乏,需要从增强共育意识,明确家校责任,

合理利用多方力量,提高家校合作能力与效率,加强对多元化联系渠道的运用等方面着手,全面提升家校合作的实效性,

促进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作者:陈林单位:甘肃省陇南市文县桥头学区

参考文献:

[]肖新燕。教师视野下的小学家校合作教育现状分析[]。思想战线。()

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篇

一直以来西部地区工业化程度低下,山区农业受气候的影响,

仍以“吃饱”为目的,致使经济欠发达,

文化相对落后,教育观念相对滞后,教育的普及程度和多元化教育发展状况远远落后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

城市劳动力市场需求量增大,

一部分西部地区学生过早地进入社会,再加之中职教育的发展明显受到经济发展程度的制约,在办学模式与教学手段创新上、在专业开设和实训设施建设等各方面明显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发展,

教育质量低下让西部地区的中职教育陷入困境。为此,寻求西部地区中职教育的出路,提高公民的职业素质,为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人才基础,

“家校合作”成为中职教育的“重中之重”。

基于“家校合作”在中职教育中重要性的实践与认识,本课题组以甘肃省定西市辖区内的几所中职学校为调研对象,

对“家校合作”现状、存在问题进行调研,旨在为中职教育在西部贫困地区的发展寻求更有效的途径,促进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

二、“家校合作”现状分析

运用调查问卷对学生、教师、家长进行抽样调查,

回收有效问卷份。通过对问卷的统计,总结“家校合作”的现状,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教育目标不统一。学校及教师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业层次,

将学生按照成绩分为上、中、差几等,其次是学生的实践能力;

家长关注的是学生的在校表现,

因为一般中职类学生的学习成绩都不是很突出,

家长最怕的是孩子不遵守纪律或惹是生非;学生关注的是所学专业是不是有用,能不能找到适合又理想的就业岗位。很显然,

调查三方在教育目标上存在很大差距,没有统一目标,让中职教育形成有效凝聚力。。教育形式观念分歧。

就“家校合作”这一教育形式,调查三方观念分歧,意见不一。

%的教师赞同“家校合作”教育形式,主要是有利于形成教育合力,

对学生成长进行有效监督和帮助;%的家长认为“家校合作”的作用不大,

原因有二:一方面学生在校主要由学校管理,

家长只起辅助作用。

另一方面家长忙于操持家务或外出打工基本无法与学校及时取得联系。%的学生不赞同“家校合作”,其中%的学生甚至认为“家校合作”没有必要。

很多学生认为“家校合作”只能给学生心理上造成巨大压力。因此,教育形式上观念的分歧,使中职教育无法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合作内容理解各异。学校及教师认为“家校合作”是对学生的学业、思想、就业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督导与提升;家长则认为“家校合作”就是监督孩子“听话”或者“长大”,只有%的家长希望孩子学到一技之长,为将来就业做准备,

甚至有些家长认为“家校合作”是学校为了减轻管理负担;%的学生认为“家校合作”就是家长与学校联合起来对学生进行管理,

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得到处理。这种对于“家校合作”内容理解上的差异,致使“家校合作”形同虚设,相互脱节,有名无实。

三、“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

。家长方面。首先,

家长对中职教育目标认识不清,

教育观念仍然停留在读书与毕业的低层次上,没有充分认识到中职教育的职业技能特点,

往往造成“家校合作”中我行我素现象,无法与学校形成合力。其次,家长对“家校合作”中家庭教育的作用认识不足,

甚至有部分家长认为“对在校学生的教育管理是学校的事”,家长不是学校组成成员,对学校的管理指手画脚,岂不是多此一举,乱点鸳鸯谱?

因此,造成许多家长不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即便参加一些会议或活动,也只是交差应付,

走过场。也有一些家长虽然有好的想法、建议,但不乐意提出来。再次,

家长与学校合作意识不强。

在“家校合作”中,家校联系工作往往主要由学校和老师承担,

家长参以水为话题的作文与意识薄弱,处于被动状态,除非学校邀请,

很少有家长积极主动地参与家校教育活动。另外,由于中职学生大多是普通高中升学的失败者,一部分家长对学生的学习已经处于失望或放弃状态,

因此,对中职教育并不抱很大希望,从而对学校教学管理漠不关心,无法与学校配合。

。学校方面。

首先,学校教育目标存在片面性。往往学校教育把精力全部致力于学生的知识、技能培养上,

片面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而这种功利性教育恰恰使一部分本来基础较差的学生更厌倦学习,

产生逆反心理,使教育难度有增无减。面对中职教育实际,中职学校教育不能急于从学业上求成,

而要从树立学生学习信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其次,

“家校合作”的引领作用缺乏实效。“家校合作”关键在学校,在于学校的深刻认识,

在于学校的主动出击,在于学校的精细化管理。

调查发现,学校对职业教育对孩子、社会的意义宣传不到位,对“家校合作”的目的、任务、方法并没有与家长、学生取得认识上的统一,

大多数学校都是校方说了算,

造成“家校合作”中地位失衡,家长合作意识缺失。再次,“家校合作”机制机构不健全。

虽然目前很多学校设有“家校合作”机构,但实际教学管理中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家校合作”机制中家长代表比例偏少,家长联系制度操作性较差,

家校合作制度没有常态化,而是以一些阶段性、形式化的会议、活动为主要方式,因而只是一种短期效应,缺乏长期性管理机制。

。学生方面。首先,对“家校合作”的意义理解不到位。

学生认为“家校合作”就是家长和学校配合要管住自己,对自己的行为、活动进行约束和限制,而缺乏“家校合作”给自己的成长带来的有利因素的正确理解。

其次,学生对自身认识不足。一方面对自己走向社会的生存能力缺乏足够认识和心理准备,

另一方面对自己在社会中的作用认识不清。通过调查发现,很多有关感恩的作文学生都持“车到山前必有路”的心态,还有很多学生根本没有职业理想,

“打工”是他们就业的代名词,可是当问“打工”要具体干什么时,很多学生不知道该干什么。

总之,通过调查分析,

西部地区中职学校“家校合作”的现状不容乐观,由于“家校合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已经明显制约西部地区中职教育质量,以及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值得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深入思考。

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职业化;

高等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高等职业教育有着区别于普通教育的职业教育属性,

在竞争激烈的压力与挑战之下,作为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教育类型,高职院校必须积极面对市场对学生的需求从理论型到理论实践型过渡的境况。虽然,目标明确,

理论丰富,

但是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中,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社会需求和高职发展规律的具体问题,

其中有一些问题从根本上影响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亟待解决。

企业需求视角下当前高职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企业需求视角下看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存在两大类问题,一方面是职业道德和能力的问题,另一方面是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问题:

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存在问题

美国《哈佛商业评论》中曾指出,

诚实、正直、守信、忠诚、公平、关心他人、尊重他人、追求卓越、承担责任这点是职业人最应遵守的职业道德。在《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用人单位问卷)》中,接受调查的用人单位对本单位近年招聘的所有应届学生进行了评价。其中相关问题的回答经统计分析显示,参与调查的用人单位近年有家单位出现过签约后不履行劳动合同,

随意毁约的现象;超过%的家单位认为新入职的毕业生存在接人待物缺乏礼貌,

对单位忠诚度不够,

不敢担责任,团队协作能力差等突出问题。

可见,目前高校毕业生在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存在的问题是较为普遍的。

面向应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薄弱

专业知识技能薄弱的原因,不仅仅是学生自身的问题,也有教育机构的原因。高等职业院校虽然在理论上对高职教育培养目标达成共识,但是在实践中,

客观上的办学历史短、经验欠缺、研究不足、生源紧张、资金投入有限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致使学校在培养目标上偏颇,教学方法手段陈旧,忽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以及专业技能培养力度不够。

在校企合作中,双方未形成双赢互动机制,

培养出的人才既没有达到高职学生的技术知识要求,

也没有达到技能要求,从而使毕业生毕业后不能很快进入正常工作,达不到企业人才需求的标准。

国外高等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的经验借鉴

目前发达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德国的“双元制”模式

德国“双元制”模式是国际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典型做法,堪称典范。德国“双元制”模式坚持以企业培训为主、学校教学为辅的基本原则,职业学院的学生是由企业招收的具有完全中学学历的徒工,

校企合作教育的实施依赖于企业与学徒签订的合同,培训和考试内容来源于企业的需要。

澳大利亚的“行业主导”模式

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教育的鲜明特色是职业教育与行业咨询组织联系密切。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学校都设有行业咨询组织,行业咨询组织的成员由本行业声誉较高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组成;

行业咨询组织的主要职能是联系大小企业,协调政府与企业、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关系,为政府和学校提供企业的需求信息,

向企业宣传政府的政策,把学校的教育和培训推荐给企业。

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

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是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另一种模式。其特点是“将学校按工厂模式办、将工厂按学校模式办”,实训的场所就是设置在校内,

即通过配置工厂的生产环境,在教学中使学生通过生产性实训而学到实际知识和专业技能。该模式主要特点是全真化的工作过程,

对学校的约束条件较多,实习设备的维护与更新、教师的“双师”能力等均需进行动态调整,另外资金条件的要求非常高。

[[[]张弘,

朱剑萍,

葛敏敏。高职校企深度合作的国际借鉴与本土提振[]。上海城市管理,]]

教育发达国家在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以及我国在高职教育中形成的“工学结合”的基本理念,

一方面说明了校企合作对高职教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高职教育在校企合作方面的实践探索,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基本思路存在问题,而是事物的发展和矛盾解决的螺旋式上升的基本规律决定的。也就是说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基本方向不变,

而应该根据实际存在的问题,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强化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化程度,

来解决企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中产生的矛盾,

解决目前高职教育在学生在职业素养能力和职业知识技能方面存在的问题。

校企合作开展高职学生“职业化”素养和能力教育的主要内容

完善一般职业心态,形成专业职业心态

专业职业心态,是在工作实践中练就而成的,

是每个特定岗位所需要的特定专业精神。高职院校与企业进行良好沟通,使院校学生在企业基层锻炼的同时认清自我,明确自身职业倾向。

校企合作教育的模式恰好为学生体验和形成良好职业心态提供渠道和方式,加强学生对企业的信任感,从而提高他们的积极心态。学生在立足于本职工作的同时,

逐渐形成专业职业心态,减少不期望的离职。

强化职业道德实践,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职业道德通常是指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一定职业范围内的特殊道德要求,

即社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义务、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荣誉和职业作风等方面的行为标准和要求[[[]邓明珍。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策率分析[]。教育与职业,

年期]]。

引导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得到职业道德的体验,行程职业道德的意识,提高职业道德的水平。

提供技能实践平台,

丰富职业技能锻炼

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要以培养实践能力为目标、以锻炼职业技能为中心环节。通过高职院校与企业以增强适应企业需求技能人才为导向的沟通与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平台,在稳固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

丰富了职业技能方面的锻炼,提高了学生综合知识应用和实际操作能力。

树立学生求职信心,

优化学生职业形象

职业形象是职业素养、能力的综合表现,是与其职业相适应,能反映其内在气质和职业特点的外在形象及举止行为。

现代高职院校学生对职业形象缺乏正确的认知和了解,院校重视对学生良好职业形象的塑造,不仅关系到学校自身形象,

更可以树立学生求职信心,打造学生、学校及用人单位的名牌形象。高职院校的学生经过与企业的接触与实践,

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同时,了解自身与企业形象与文化要求的差距,加以调整和改变,逐步达到企业要求,并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职业形象。

参考文献:

[]张弘,朱剑萍,

葛敏敏。高职校企深度合作的国际借鉴与本土提振[]。上海城市管理,

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篇

关键词骨干高职院校;

建设方案;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目前整个社会对高职教育还处于重新认识的阶段。

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做什么?首先是找问题,比找问题更重要的是找目标、标准与方法。

”[]年度立项建设的大部分院校《建设方案》文本对自身存在问题都有清醒的认识,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定量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目标和具体举措。

一、问题分析

在年度立项建设的所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方案》中,有所学校明确提出了自身建设存在的问题,

占.%。所学校共提出了类问题,其中校企合作、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社会服务是普遍存在的四大问题,见表。

可以看出,大多数院校不仅对学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清醒的认识,

而且反映的问题比较集中,说明这些问题具有普遍性,因此在骨干院校建设中应重视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与破解。

二、对策研究

法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哲学家皮埃尔·布迪厄认为解决问题需要时间上的“紧迫感”和空间上的“当下性”[]。从“紧迫感”而言,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制约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和吸引力提升的阻碍,必须下大力气破解。

从“当下性”来说,现在是高职教育发展最好的机遇期之一,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应紧紧抓住这一重要机遇,积极探索,

从机制和方法上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为其他高职院校破解难题树立范式。

(一)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骨干院校建设的切入点

在《建设方案》文本中,校企合作被所院校中的所院校提及,

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构建合作的长效机制,其次是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董事会、理事会、职教集团等合作载体。

见表。可以看出,校企合作问题主要体现在机制、载体和目标三个方面。因此,骨干院校建设中校企合作应从这三个方面切入,

明确校企合作的核心目标,探索多元化的载体,构建多层面的机制。

首先,

在校企合作目标上,应重在教学形态而非办学形态,防止“一刀切”。从教育主管部门的初衷来看,

强调校企合作就是要改变过去学校与企业互不往来、关门办学的状态,专业设置严重滞后于市场,导致培养的学生不能很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校企合作主要还是要在专业教学领域下功夫,

将校企合作的理念渗透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并在实施过程中加以体现,这是校企合作的核心目标所在,也是深层次的校企合作。

其次,在校企合作载体上,

应鼓励多样而非单一,防止“千校一面”。从所院校的建设文本来看,

一些学校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组织形式,有所院校已经建立了董事会和理事会制度,有所院校牵头成立了行业集团。无论采取何种校企合作的组织形式,

各校都要根据自身的合作积累、行业背景,开展多元探索,防止一窝蜂地照搬照抄他校模式。

再次,在校企合作机制上,应实事求是。在当前校企合作宏观制度缺失和校企合作文化氛围普遍不浓的情况下,学校只能在具体方案和实施规则上有所作为,

从巩固“感情单一型”合作入手,不断强化“服务双向型”合作,

最终实现“利益共享型”合作。

(二)师资队伍建设——骨干院校建设的关键点

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曾就师资队伍建设具体提出四大任务:一是至年,获得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应基本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

二是大力提高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三是建设一支实践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兼职教师队伍;

四是建设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又有较强技术应用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从当前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状况看,这些任务完成得并不理想。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年度报告(年)》显示,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专任教师数为.万人,

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的比例达到.%,

“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外聘教师与专任教师之比达到.%。从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看,高等职业院校专任教师总数快速增长,教师学历结构大幅改善,

“双师”素质教师培养普遍得到重视,专兼结合教师队伍建设思想得到认可,

但从被调查院校《建设方案》文本中所反映的问题来看,“双师”素质和兼职教师队伍依然是院校关注的两大问题。

见表。

骨干院校建设的关键就是在目前的制度框架体系下打造一支具有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师资队伍,重点是解决“双师”素质和兼职教师两大问题。

一是把专业教师送出去,

着力构建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的长效机制。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学习技术、顶岗实践,积极鼓励有能力、有潜力的教师通过与生产一线岗位的交流,成长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

关键是要采取配套措施,

并逐步形成制度,构建长效机制。

二是把兼职教师请进来,逐步解决师资队伍的配比结构问题。

目前,

聘请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作兼职教师,在实践中遇到了一定的困难。

“兼职教师人员身份及来源非常复杂,既有退休返聘的老教师、兄弟院校的在职教师,也有高校的在读研究生,

甚至有一部分是辗转于多所院校之间的自由职业者。”[]究其原因,一是对于大企业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来说,

学校工作虽然稳定,但待遇相对不高,难以真正产生吸引力;

二是目前的教学制度也不利于企业人员兼职。因此,“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任务长期而艰巨。

成语大全

Copyright www.jiayuanhq.com 全民百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